CN105453007A - 包括用于电容屏的可倒转末端的手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括用于电容屏的可倒转末端的手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3007A
CN105453007A CN201480031002.5A CN201480031002A CN105453007A CN 105453007 A CN105453007 A CN 105453007A CN 201480031002 A CN201480031002 A CN 201480031002A CN 105453007 A CN105453007 A CN 105453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liner
housing
electrical contact
shou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10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3007B (zh
Inventor
大卫·布瓦代韦西斯
A·本兹
E·鲁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C SA
Original Assignee
BIC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C SA filed Critical BIC SA
Publication of CN105453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3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3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3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9Accessories therefor, e.g. mouse pads
    • G06F3/0393Accessories for touch pads or touch screens, e.g. mechanical guides added to touch screens for drawing straight lines, hard keys overlaying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括本体(12)的手动装置(10),其包括至少一个被安装在本体(12)上的可倒转末端件(14),该可倒转末端件(14)包括第一头部(16)和与第一头部(16)相对的第二头部(18),末端件(14)被设计成以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安装在本体(12)上,在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头部(16)从本体(12)突出而第二头部(18)被隐藏在本体(12)内无法看见,在第二位置中,第二头部(18)从本体(12)突出而第一头部(16)被隐藏在本体(12)内无法看见,第一头部(16)包括用于电容屏的第一衬垫(20)。

Description

包括用于电容屏的可倒转末端的手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电容屏的末端的手动装置。这种用于电容屏的末端能够与电容屏相互作用/互动,从而使得该末端能够被所述电容屏检测到其在所述电容屏的一给定点出现。作为示例,电容屏是多媒体平板的屏幕或手机屏幕。
背景技术
为了使用电容屏,用于电容屏的触控笔通常是必备的。然而,这种触控笔是一种具有用于预定电容屏的单头部的特殊器具,并且非常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基本上弥补上述缺陷。
本发明通过提供如下手动装置实现了这一目的:该手动装置包括本体和至少一个被安装在本体上的可倒转末端,该可倒转末端包括第一头部和与第一头部相对的第二头部,末端被构造成以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安装在本体上,在第一位置,第一头部从本体突出而第二头部被存放在本体内,在第二位置,第二头部从本体突出而第一头部被存放在本体内,第一头部包括用于电容屏的第一衬垫。有益地,所述手动装置形成办公装置(或办公配件),例如像触控笔、钢笔、机械式铅笔、或等同物之类。
应理解,当末端以第一位置被安装在本体上时,可使用第一头部,而当末端在第二位置被安装在本体上时,可使用第二头部。当一头部可使用时,另一头部就被设置本体内。换言之,本体至少部分地中空,且被构造成分别以末端的第二位置或第一位置容纳第一头部或第二头部。因此,当一头部处于可使用状态时本体“存放”另一头部。本体被用来保护以这种方式存放的该头部。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术语“本体”基本上指所有那些不构成末端的部分的元件的组合。
可理解,衬垫是一种被构造成与电容屏互动的终端。衬垫是导电的(因为制成衬垫的材料或因为涂层)。只要衬垫能够与电容屏互动、即屏幕能够检测到衬垫与其接触,那么衬垫的形状、柔性/刚性、以及材料(一种或多种)就不受限制。
本体的全部或部分形成手动装置的握持部。末端被构造成,使得使用者能够将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末端安装在本体上。因此,依据使用者的选择,末端能够以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被安装在本体上,而且手动装置可经由本体来操纵而被使用,以便按照所选的头部从本体突出的方式来利用这一头部。
由于末端具有两个头部,第一头部包括用于电容屏的衬垫,所以借助第一头部,手动装置可被用于电容屏,而第二头部作为示例能够使手动装置用于其它场合(例如,进行擦除,若第二头部装有擦除件的话)。
因此,与现有技术的公知装置相比,所述手动装置更为通用,或者说较少特定性。这样的手动装置构成一种“二合一”式的装置,其在仅仅一个装置中设有两个“工具”。这种装置的总体成本小于两个分开的传统装置(这两个传统装置各自构成相当于上述两个头部中的一个头部的“工具”)的合并成本。
有益地,第二头部包括用于电容屏的第二衬垫。
应理解,第二衬垫有别于第一衬垫。优选地,第二衬垫不同于第一衬垫。作为示例,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在其尺寸、和/或与电容屏的接触面积、和/或形状、和/或材料、和/或刚性等等方面不同。
因此,所述手动装置具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衬垫,这使得其能够使用不同的电容屏。手动装置在使用电容屏方面的多功能性由此得到了提高。例如,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的接触面积适用于精确度有变化的多个电容屏。因此,例如,具有最大接触面积的衬垫用于多媒体平板的电容屏,而具有最小接触面积的衬垫用于手机的电容屏,多媒体平板的屏幕的精确度一般小于手机屏幕。
有益地,当末端被安装在第一位置时,第一衬垫与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电接触。
有益地,当末端被安装在第二位置时,第二衬垫与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电接触。
术语“本体的至少一部分”指的是手动装置上的没有构成末端一部分的那部分。例如,这部分是手动装置的外侧部分,例如握持部,或手动装置的内侧部分。
第一/第二衬垫与本体之间、或与本体的一部分之间的电接触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因此,在一变例中,第一/第二衬垫与本体的一部分直接接触。在另一变例中,第一/第二衬垫经由中间部分与本体或与本体的一部分电接触。
这样的电接触能够确保当使用者用手来操作手动装置并移动所述衬垫更为靠近电容屏时,电容屏感应到第一/第二衬垫的存在。
有益地,本体具有至少一个导电部分,当末端被安装在第一/第二位置时,第一/第二衬垫与本体的至少导电部分电接触。
以下除非另有相反规定,术语“导电”应被理解为“能够传导电流”。相反地,以下除非另有相反规定,术语“绝缘”应被理解为“与电有关的绝缘”。
在一变例中,上述导电部分是本体的握持部。在另一变例中,导电部分是本体的内侧部分(即不是预定被使用者的手直接握持的那部分),例如内部导电杆。在又一个变例中,本体具有内侧导电部分和导电握持部。
有益地,末端包括至少一个接触构件(或第一接触构件),该至少一个接触构件(或第一接触构件)被构造成,当末端被安装在第一位置时,在末端与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形成电接触。
有益地,末端包括至少一个接触构件(或第二接触构件),该至少一个接触构件(或第二接触构件)被构造成,当末端被安装在第二位置时,在末端与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形成电接触。
第一接触构件和第二接触构件可形成单个本体,或可形成两个不同的构件。
应理解,接触构件是能够在末端与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形成电接触的元件。在一变例中,这种接触构件与末端一起形成单个部件。在另一变例中,这样的构件形成不同于末端的部件。
借助这类接触构件,当末端被安装在第一/第二位置时,易于将第一/第二衬垫放置成与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电接触。
有益地,末端包括导电壳体,第一头部和/或第二头部被装配在该导电壳体中。
应理解,壳体具有容纳第一头部和/或第二头部的内壳。由于壳体是导电的,例如由金属制成,所以能够首先在第一头部和/或第二头部与壳体之间、且其次在壳体与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之间轻易地建立电接触。
有益地,壳体沿轴向延伸,而且选自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中的一个头部与第一肩台协作,该第一肩台轴向地限定第一轴向壳体部和第二轴向壳体部,所述头部从壳体突出而在第一轴向壳体部中延伸。
在轴向上,壳体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壳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被第一肩台分隔开。两个头部中的一个头部通过装配被安装在壳体中,且更具体地被安装在第一轴向壳体部中,并例如以抵靠或压靠第一肩台的方式与第一肩台协作。这种组件能够轻易地在所述头部与壳体之间建立电接触。
有益地,所述头部包括形成肩台的基部,该肩台与第一肩台协作,使得在所述头部与壳体之间建立电接触。
基部包括所述头部的、被构造成与第一肩台协作的那部分。例如,基部是导电的,且通过压靠第一肩台的方式与第一肩台协作。由于壳体同样是导电的,由此建立电接触。在一变例中,基部不导电,但具有至少一个与第一肩台、或与第一肩台的附加接触部分协作的接触部分。在另一变例中,基部是导电的,且具有至少一个接触部分。
有益地,基部被阻挡在第一肩台与选自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中的另一头部之间。
基部包括第一头部的、被夹持在第一肩台与第二头部之间的部分。这种组件能够确保将第一头部简单有效地机械式安装在壳体上,同时确保电接触。有益地,通过将另一头部锁定在壳体中,例如通过用力将另一头部接合在壳体中,这种两个头部与壳体的组件即被锁定。
有益地,选自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中的另一头部包括支撑件和用于电容屏的衬垫,所述衬垫被安装在支撑件上,使得与壳体电接触。
应理解,支撑件和衬垫构成两个不同的部件。当所述另一头部是第一头部时,所述衬垫就是第一衬垫。当所述另一头部是第二头部时,则所述衬垫就是第二衬垫。衬垫与壳体之间的接触可以是直接的(衬垫物理地触及壳体)或间接的(例如经由支撑件)。优选地,衬垫与壳体直接接触。这样能够限制不同部件之间的触点的数量,从而减少发生故障的风险。
有益地,壳体包括裙部,所述另一头部的衬垫被至少部分地装配在裙部中且与裙部接触。
应理解,衬垫被装配在裙部中同时从裙部突出,从而能够使用所述衬垫。衬垫经由壳体的裙部与壳体接触。有益地,裙部与壳体一起形成单一件。在一变例中,衬垫的至少一部分被阻挡在裙部与支撑件之间,由此在裙部与衬垫之间形成直接接触。
有益地,末端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该至少一个突出部在末端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与本体协作。
这样的突出部能够确保当手动装置被使用时末端仍保持就位。具体地,突出部当按压在第一头部或第二头部上时,能够防止末端相对于本体移动。此外,在一变例中,突出部还能够在末端与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建立电接触。
相同的突出部既在第一位置也在第二位置与本体协作,这使其能够简化末端的结构。这样能够优化生产成本。
有益地,本体包括第一连接器部分,而末端包括第二连接器部分(或者说第一个第二连接器部分)以及另一第二连接器部分(或者说第二个第二连接器部分);当末端被安装在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器部分(第一个第二连接器部分)与第一连接器部分协作,而当末端被安装在第二位置时,另一个第二连接器部分(第二个第二连接器部分)与第一连接器部分协作。
因此应理解,用于将末端安装在本体上的连接器包括单个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与两个第二部分(这两个第二部分优选相同但分开)一起被固定至本体,从而能够将末端分别安装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作为示例,第一部分和两个第二部分构成用于卡扣紧固机构的附加元件。卡扣紧固是一种通过接合及弹性变形(通常是局部变形,例如舌形件的变形)来组装两个部分的方式。当这两个部分被接合在卡扣紧固位置时,这两个部分通常会返回至其初始形状并不再显示出任何弹性变形(或它们会显示出较少的弹性变形)。当这两个部分在卡扣紧固位置彼此接合时,它们彼此协作,以对抗甚至阻挡所述两个部分沿释放方向(与接合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相对运动。在卡扣紧固位置,这两个部分还可协作,以对抗甚至阻挡它们沿使其接合扩展而超出卡扣紧固位置的方向的相对运动。在另一示例中,第一部分和两个第二部分形成互补的螺钉-紧固件元件。
有益地,本体沿轴向延伸且具有第一远端,末端被安装在第一远端上。
应理解,当末端包括沿轴向延伸的壳体时,本体的轴向和末端的轴向平行。优选地,本体与壳体沿轴向同轴。纵向的(即沿轴向延伸的)本体从人体工程学角度有益于操作用于电容屏的末端。
有益地,本体具有与第一远端相对的第二远端,第二远端设有书写末端或等同物。
例如,书写末端或等同物为圆珠笔、记号笔末端、机械式铅笔末端、用于电阻屏幕的刚性末端、冲压器的末端、或任何其它手动装置的末端。
因此,所述手动装置构成“三合一式装置”,第一端带有可倒转末端而第二端具有书写末端或等同物。
在又一个示例中,本发明的另一可倒转末端被安装在第二远端上。所述手动装置由此构成“四合一”式装置。
附图说明
在阅读了下面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给出的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以后,可较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以下描述参考了多页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在立体图中观察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手动装置,末端以第一位置安装在本体上;
图2示出图2的手动装置,末端以第二位置安装在本体上;
图3是手动装置的带有末端的远端的详图,该末端被断开连接;
图4示出与图1相同的视图,其中,以分解图形式示出末端;
图5示出与图2相同的视图,其中,以分解图形式示出末端;
图6是所述手动装置的部分轴向剖视图,末端被安装于第一位置;且
图7是所述手动装置的部分轴向剖视图,末端被安装于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图1至图7,描述手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图1和图6中,上述末端被安装于第一位置,而在图2和图7中,上述末端被安装于第二位置。然而,将末端的安装位置表示成“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完全是随机的。因此可理解,图1和图6示出处于第二位置的末端,而图2和图7示出处于第一位置的末端。在这些情况下,相对于下面给出的描述,头部、衬垫等等的表示方式应该相反。
手动装置10包括沿轴向X纵向地延伸的本体12,本体12具有第一远端12a和沿轴向X与第一远端12a相对的第二远端12b。
第一远端12a设有可倒转末端14,而第二远端12b设有书写末端(未示出),在本示例中,书写末端是圆珠笔。自然,在一变例中,书写末端可以是机械式铅笔末端、记号笔末端、或等效的末端。
可倒转末端14沿轴向X纵向地延伸,且包括第一头部16以及沿轴向X与第一头部16相对的第二头部18。末端14包括壳体19,该壳体由金属制成,在本示例中其由铝制成,第一头部16和第二头部18被装配在壳体中。
在末端14的第一位置,第一头部16从本体12突出,同时第二头部18被存放在本体12中。相反,在图2、图5和图7中示出的末端14的第二位置,第二头部18从本体12突出,同时第一头部16被存放在本体12中。
第一头部16包括用于电容屏的第一衬垫20,而第二头部18包括用于电容屏的第二衬垫22。第一衬垫20和第二衬垫22由导电材料制成,在本示例中其由填充有炭黑颗粒的硅制成。在一变例中并且作为示例,第二头部装有擦除件而不是第二衬垫,所述擦除件适于具有与第二衬垫22相同的形状。
第一衬垫20被安装在支撑件21上。第一衬垫20具有用于与电容屏协作的远端20a,该远端20a在本示例中基本上呈空心半球形。远端20a从紧固部20b延伸,该紧固部基本上呈空心圆筒形。紧固部20b具有卡箍20c,该卡箍被设置在紧固部20b的自由端附近,位于紧固部20b的内侧上。卡箍20c通过卡扣紧固方式与环形凹槽21a协作,该环形凹槽形成于支撑件21中。
支撑件21具有沿纵向的通孔21b,以形成用于对第一衬垫20与支撑件21之间形成的容积内的压力和所述容积外的压力进行平衡的通路。
第二衬垫22具有用于与电容屏协作的远端22a,此远端22a在本示例中基本上呈实心半球状。远端22a从基本上呈实心圆柱状的紧固部22b延伸。此紧固部22b在远端22a与基部22c之间轴向地延伸。基部22c形成相对于紧固部22b径向地向外突出的环形卡箍。基部22c的卡箍的、设置在紧固部22b的端部上的表面形成肩台22d。
在本示例中,壳体19沿轴向X延伸且围绕轴线X具有旋转对称性。壳体19具有第一轴向壳体部19a和第二轴向壳体部19b。第一肩台19c轴向地限定第一部分19a和第二部分19b。第一轴向部19a与第二轴向部19b相邻。第一轴向部19a的内径小于第二轴向部19b的内径。在第一轴向部19a沿轴向X的另一端,壳体19具有靠近第二轴向部19b的裙部19d。因此,沿轴向X,壳体连续地具有:第一轴向部19a;第二轴向部19b;以及裙部19d。第二部分19b的内径小于裙部19d的内径。
第二头部18在第一轴向壳体部19a中延伸,且与第一肩台19c轴向地协作。第二头部18从第一轴向壳体部19a突出。具体地,在本示例中,基部22c、更具体地肩台22d与壳体19的第一肩台19c轴向地协作。第二衬垫22、更具体地紧固部22b在第一轴向部19a中轴向地延伸,同时第二衬垫22的远端22a从第一轴向部19a突出,且由此从壳体19突出。
支撑件21被用力装配在壳体19的第二轴向部19b中,并阻挡基部22c且使得所述基部22c压靠于第一肩台19c。由于第二衬垫22和壳体19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至少部分地因为肩台22d通过靠压于第一肩台19c而与第一肩台19c协作,所以这样的安装可确保壳体19与第二衬垫22之间形成电接触。
借助被接合在凹槽21a中的卡箍20c,第一衬垫20被紧固至支撑件21。支撑件21的形成有所述凹槽21a的那部分在壳体19的裙部19d中延伸,使得第一衬垫20的紧固部20b被轴向地阻挡在支撑件21与裙部19d之间。因此,卡箍20c被阻挡在凹槽21a之内,这样就将第一衬垫20锁定安装在支撑件21上。自然,第一衬垫的远端20a从裙部19c轴向地突出,且由此从壳体19轴向地突出。
裙部19d与第一衬垫20的紧固部20b接触。由于壳体19和第一衬垫20是导电的,所以这种构造可确保壳体19与第一衬垫20之间的电接触。
在本示例中,支撑件21由绝缘材料制成。在一变例中,支撑件21由导电材料制成,并有助于在第一衬垫20与壳体19之间形成电接触,尽管那并不是支撑件的主要功能。
在壳体19的外周缘上,壳体具有接触构件19e和19f,这些接触构件被构造成在末端19与本体12之间、在本示例中通过本体12的握持部13形成电接触。接触构件19e和19f与壳体19形成单个部件,并且它们由金属制成,更具体地由铝制成,是导电的。壳体19以及接触构件19e和19f因此而形成由单一材料制成的单个部件。握持部13是导电的,在本示例中由金属制成,且更具体地由铝制成。
更具体地,接触构件19e被构造成当末端被安装于第一位置时,该接触构件形成握持部与末端14之间的电接触。接触构件19f被构造成当末端被安装于第二位置时,该接触构件形成握持部与末端14之间的电接触。在本示例中,接触构件19e和19f相对于末端14的径向平面对称。在本示例中,接触构件19e和19f在形状上呈截头圆锥形,且分别朝向第一头部16和第二头部18呈喇叭形展开。这些截头圆锥形各自的最大直径基本上等于握持部13的内径。因此,当末端14位于第一位置时,接触构件19e与握持部13电接触,而当末端14位于第二位置时,接触构件19f与握持部13电接触。
因此,由于衬垫20和22被安装在壳体19上,所以衬垫20和22与壳体19电接触,同时壳体19与本体12的至少一部分、亦即与握持部13电接触。因此,在末端14的第一位置,第一衬垫16与握持部13电接触,而在末端14的第二位置,第二衬垫18与握持部13电接触。在本示例中,壳体19与接触构件19e、19f形成由单一的导电材料制成的单个部件,无论末端处于哪个位置,这两个衬垫20、22均与握持部电接触。
应认识到,接触构件19e和19f的截头圆锥形使得其被装配至本体12时,可以有助于末端14的插入和引导。
此外,接触构件19e和19f被止动卡箍19g轴向地分开,该止动卡箍朝向末端14的外侧径向地突出。在末端14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此止动卡箍19g与本体12、更具体地与握持部13抵靠协作。此止动卡箍19g能够限制末端14在本体12中的接合程度,以便避免任何可能的劣化。此外,该卡箍19g与壳体19形成单个部件,因此也是导电的。因此,该止动卡箍19g也有助于壳体19与握持部13之间形成电接触。
在壳体的外周缘上,壳体19具有位于凸部19h和19i中的环形卡扣紧固部分,当末端14被安装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这些环形卡扣紧固部分与位于本体12的凸部23中的互补部分协作(参考图3)。凸部19h和19i中的这些环形卡扣紧固部分与壳体19形成单个部件。因此,凸部23中的互补部分形成第一连接器部分,而凸部19h中的环形部分形成第二连接器部分,当末端被安装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二连接器部分与凸部23中的上述部分协作;并且凸部19i中的环形部分形成另一第二连接器部分,当末端被安装于第二位置时,该另一第二连接器部分与凸部23中的上述部分协作。因此,因为末端14是借助卡扣紧固方式被安装在本体12上的,所以使用者能够容易地从本体12上移除末端14,并且还能够容易地将末端放在所期望的位置。
虽然本发明是参照多个具体实施例来描述的,但是显而易见,在未超出本发明的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和改变。特别是,多个实施例中的被描述和图示的个别特征可被组合,以形成额外的实施例。因此,本说明书及附图应在说明而不是限定的意义上被解读。
具体地,第一头部的结构可与第二头部换位(可倒转),而第二头部的结构可与第一头部换位。

Claims (15)

1.一种包括本体(12)的手动装置(10),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被安装在所述本体(12)上的可倒转末端(14),所述可倒转末端(14)包括第一头部(16)以及与所述第一头部(16)相对的第二头部(18),所述末端(14)被构造成以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安装在所述本体(12)上,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头部(16)从所述本体(12)突出而所述第二头部(18)被存放在所述本体(12)内,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头部(18)从所述本体(12)突出而所述第一头部(16)被存放在所述本体(12)内,并且所述第一头部(16)包括用于电容屏的第一衬垫(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0),其中,所述第二头部(18)包括用于电容屏的第二衬垫(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10),其中,所述第一衬垫(18)不同于所述第二衬垫(2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中,当所述末端被安装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衬垫(20)与所述本体(12)的至少一部分电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中,当所述末端被安装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衬垫(22)与所述本体(12)的至少一部分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中,所述末端(14)包括至少一个接触构件(19e),所述至少一个接触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末端(14)被安装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接触构件形成所述末端(14)与所述本体(12)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电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中,所述末端(14)包括至少一个接触构件(19f),所述至少一个接触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末端被安装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至少一个接触构件形成所述末端(14)与所述本体(12)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电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中,所述末端(14)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壳体(19),所述第一头部(16)和/或所述第二头部(18)被装配在所述导电壳体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10),其中,所述壳体(19)沿轴向(X)延伸,且其中,选自所述第一头部(16)和所述第二头部(18)中的一个头部与第一肩台(19c)协作,所述第一肩台轴向地限定第一轴向壳体部(19a)和第二轴向壳体部(19b),所述头部通过从所述壳体(19)突出而在所述第一轴向壳体部(19a)中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10),其中,所述头部包括基部(22c),所述基部形成与所述第一肩台(19c)协作的肩台(22d),从而在所述头部与所述壳体(19)之间建立电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10),其中,所述基部(22c)阻挡在所述第一肩台(19c)与选自所述第一头部(16)和所述第二头部(18)中的另一头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中,选自所述第一头部(16)和所述第二头部(18)中的另一头部包括支撑件(21)和用于电容屏的衬垫(20),所述衬垫(20)被安装在所述支撑件(21)上,从而与所述壳体(19)电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10),其中,所述壳体(19)包括裙部(19d),所述另一头部的所述衬垫(20)被至少部分地装配在所述裙部(19d)中且与所述裙部(19d)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0),其中,所述本体(12)沿轴向(X)延伸且具有第一远端(12a),所述末端(14)被安装在所述第一远端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10),其中,所述本体(12)具有与所述第一远端(12a)相对的第二远端(12b),所述第二远端(12b)具有书写末端或等同物。
CN201480031002.5A 2013-05-29 2014-05-28 包括用于电容屏的可倒转末端的手动装置 Active CN105453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354874A FR3006461B1 (fr) 2013-05-29 2013-05-29 Dispositif manuel comprenant un embout inversable pour ecran capacitif
FR1354874 2013-05-29
PCT/FR2014/051255 WO2014191680A1 (fr) 2013-05-29 2014-05-28 Dispositif manuel comprenant un embout inversable pour ecran capaciti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3007A true CN105453007A (zh) 2016-03-30
CN105453007B CN105453007B (zh) 2019-06-18

Family

ID=49054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1002.5A Active CN105453007B (zh) 2013-05-29 2014-05-28 包括用于电容屏的可倒转末端的手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9953B2 (zh)
EP (1) EP3005051B1 (zh)
JP (1) JP6474792B2 (zh)
CN (1) CN105453007B (zh)
FR (1) FR3006461B1 (zh)
WO (1) WO201419168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1342A (zh) * 2016-05-17 2019-02-05 Bic公司 带有可借助单个按钮伸缩的两个头部的手动装置
CN111225803A (zh) * 2017-11-15 2020-06-02 法国比克公司 包括具有单个弹簧的单个机构的具有两个可缩回头部的手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7954B2 (ja) * 2013-06-28 2017-07-05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熱変色性筆記具
FR3028629B1 (fr) 2014-11-19 2017-01-27 SOCIéTé BIC Dispositif manuel comprenant un embout inversable pour ecran capacitif
US10754447B2 (en) * 2018-01-10 2020-08-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tylus capsul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54172A1 (en) * 2003-02-10 2004-08-12 Eliezer Tatz Multiple function pencil sharpening device with integrated eraser element
CN2754896Y (zh) * 2004-09-06 2006-02-01 龙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套组液体粉笔组
CN201304798Y (zh) * 2008-10-16 2009-09-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写笔
CN202177872U (zh) * 2011-06-28 2012-03-2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笔
WO2012103323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More/Real Llc Stylus
CN102902380A (zh) * 2012-09-29 2013-01-30 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屏幕的多功能手写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82516A (ja) 1987-05-14 1988-11-18 Canon Inc 振動入力装置
US20050212780A1 (en) * 2002-10-22 2005-09-29 Timo Tokkon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put mode selection
US20050279231A1 (en) * 2004-06-17 2005-12-22 Lee Chung H Embossing stylus
US7066673B1 (en) 2005-04-07 2006-06-27 Rui-Feng Kuo Structure of a pen
CN200988363Y (zh) 2006-12-14 2007-12-12 张士新 一种多功能自动铅笔
KR101080389B1 (ko) 2009-05-21 2011-11-07 김경훈 정전식 터치펜 및 정전식 펜 겸용 안테나
CN102053730A (zh) * 2009-10-28 2011-05-1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触控笔
US20110304577A1 (en) * 2010-06-11 2011-12-15 Sp Controls, Inc.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stylus
TWM393735U (en) * 2010-06-29 2010-12-01 Te-Hsiang Fang Touch screen pen for capacitive type touch screen
CN201773366U (zh) 2010-07-15 2011-03-23 房德祥 使用于电容式触控屏幕的触控笔
CN201777026U (zh) 2010-08-11 2011-03-3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手写笔
JP2012128486A (ja) 2010-12-13 2012-07-05 Pilot Corporation 入力ペン
US8766954B2 (en) * 2010-12-21 2014-07-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Active stylus for use with touch-sensitive interfac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WO2012094633A1 (en) * 2011-01-07 2012-07-12 Pengo Creative Inc. Brush based input device for use on projected capacitive multi-touch sensors
CN201970658U (zh) 2011-02-16 2011-09-14 沈小利 一种多功能组合笔
TW201241676A (en) * 2011-04-13 2012-10-16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Capacitive touch pen
JP4840891B1 (ja) 2011-04-19 2011-12-21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コードレス型の位置指示器
US9195351B1 (en) * 2011-09-28 2015-11-2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apacitive stylus
GB2496381A (en) * 2011-11-07 2013-05-15 Century Technical & Ind Corp E A touch pen with replaceable nib
US20130194242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Pineapple Electronics, Inc. Multi-tip stylus pen for touch screen devices
CN202838204U (zh) 2012-05-30 2013-03-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手写笔
JP5983099B2 (ja) * 2012-07-01 2016-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202711186U (zh) 2012-07-27 2013-01-30 季玲玲 一种笔
CN103576907A (zh) * 2012-07-30 2014-02-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两用手写笔
KR101992192B1 (ko) * 2012-11-02 2019-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FR3005288B1 (fr) * 2013-05-06 2015-05-15 Bic Soc Dispositif manuel adapte pour un ecran capacitif
US20160021678A1 (en) * 2014-07-15 2016-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techniques for ul mu mimo/ofdma transmission
FR3028629B1 (fr) 2014-11-19 2017-01-27 SOCIéTé BIC Dispositif manuel comprenant un embout inversable pour ecran capaciti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54172A1 (en) * 2003-02-10 2004-08-12 Eliezer Tatz Multiple function pencil sharpening device with integrated eraser element
CN2754896Y (zh) * 2004-09-06 2006-02-01 龙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套组液体粉笔组
CN201304798Y (zh) * 2008-10-16 2009-09-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写笔
WO2012103323A1 (en) * 2011-01-28 2012-08-02 More/Real Llc Stylus
CN202177872U (zh) * 2011-06-28 2012-03-2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笔
CN102902380A (zh) * 2012-09-29 2013-01-30 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不同屏幕的多功能手写笔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1342A (zh) * 2016-05-17 2019-02-05 Bic公司 带有可借助单个按钮伸缩的两个头部的手动装置
CN109311342B (zh) * 2016-05-17 2020-11-10 Bic公司 带有可借助单个按钮伸缩的两个头部的手持装置
CN111225803A (zh) * 2017-11-15 2020-06-02 法国比克公司 包括具有单个弹簧的单个机构的具有两个可缩回头部的手动装置
US11241905B2 (en) 2017-11-15 2022-02-08 Societe Bic Manual device with two retractable heads comprising a single mechanism with a single sp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05051B1 (fr) 2017-04-26
JP2016520235A (ja) 2016-07-11
EP3005051A1 (fr) 2016-04-13
US10429953B2 (en) 2019-10-01
FR3006461A1 (fr) 2014-12-05
CN105453007B (zh) 2019-06-18
JP6474792B2 (ja) 2019-02-27
WO2014191680A1 (fr) 2014-12-04
FR3006461B1 (fr) 2015-06-05
US20160116999A1 (en) 2016-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3007A (zh) 包括用于电容屏的可倒转末端的手动装置
US10599272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ctive capacitive stylus thereof
EP2681810B1 (en) Connector
US10270196B2 (en) High current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thereof
CN106201023A (zh) 位置指示器
KR20050076634A (ko) 글로우 플러그 커넥터
EP3343706A3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N107000466B (zh) 包括用于电容屏的可颠倒末梢部的手动装置
CN102365790A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US878413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30322952A1 (en) Multi-functional stylus
JP5059546B2 (ja) プラグ及びジャック
CN105934790B (zh) 超声传感器
US10185410B2 (en) Manual device including a removable endpiece for a capacitive screen
JP6589699B2 (ja) 可動コネクタ
JP7495373B2 (ja) 電子ペン
JP2015076177A (ja) スイッチ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04145919U (zh) 通讯设备及用于通讯设备的壳体组件
CN204104250U (zh) 通讯设备及用于通讯设备的壳体组件
KR102161248B1 (ko) 스타일러스 펜
CN103730281A (zh) 一种方形转接圆形按钮的弹性连接机构
TWI602359B (zh) Connector identification connector structure
TWI568097B (zh) Waterproof connector
KR101342012B1 (ko) 엘보형 커넥터를 구비한 차량용 안테나 장치
JP2014026812A (ja) 接続部材及び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