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4557B - 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4557B
CN105444557B CN201510985986.7A CN201510985986A CN105444557B CN 105444557 B CN105444557 B CN 105444557B CN 201510985986 A CN201510985986 A CN 201510985986A CN 105444557 B CN105444557 B CN 105444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il
pipe
heating systems
distribu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859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4557A (zh
Inventor
李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Fengw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MINING AREA FENGW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MINING AREA FENGWA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MINING AREA FENGW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859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4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4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4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4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4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3/00Heating arrangements
    • F26B23/10He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tubes or passages containing heated fluids, e.g. acting as radiative elements; Closed-loop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3Supply-air or gas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包括热风系统和热油系统,所述热风系统包括:通过螺旋式除尘器与热空气源连通的引风机以及通过管道与引风机出风口连通的多个点状分布的布风装置;所述热油系统包括:进油管、回油管以及位于烘干腔内的散热系统;将气流分散到干燥腔空间的每个部分,使煤球进入干燥腔自始至终接触干燥高温的气流,加快干燥速度,提高干燥效率;油加系统采用多级分油,一次散热管的热油经过一次散热后,经过混油管混合,将热油温度进行均衡混匀,再进入二次散热管进行散热,避免一通到底的不均匀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烘干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地方还是以煤炭作为主要燃烧,但是以普通的块煤直接燃烧容易冒烟,产生很多污染物,因此,国家大力推广型煤的使用,将原煤采用工业化的手段加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将无烟煤磨粉加工脱硫、并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制成环保煤球作为燃料使用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小激发热值、固化污染气体和灰粉、对环境污染小。煤球成型中水分的去除是提供工业化生产步骤的关键,烘干设备的高效、高产、节约能源成为设计的关键。
现在的卧式烘干机预热利用大都比较简单,如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2015100778243,专利申请名称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是一种余热利用方式,底部进风,但是效果有限,主要是热气进入温度较低经过一段距离后作用就消失,预热利用效果有限。随着气流的上升空气湿度越来越大,不利于顶层型煤的表干,延长了型煤的干燥时间,生产效率低。
其中提到了循环油路散热,但是该结构存在问题,油路各个支路流量不均衡,不能根据烘干箱内的温度要求引流热油的流向,虽然油路直通不易结垢但是部分死角仍有污垢淤积现象。检修烘干腔时油温下降慢,导致得冷却很长时间才能进行维修,并且有时油温持续升高炉温超过上限没有及时的时时调控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立体化布风散热效果好的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包括热风系统和热油系统,所述热风系统包括:通过螺旋式除尘器与热空气源连通的引风机以及通过管道与引风机出风口连通的多个点状分布的布风装置;所述引风机的进风口通过除尘器与热空气源连通;所述布风装置位于烘干机的烘干腔内,所述布风装置的出风口向下,所述布风装置位于型煤上方;所述热油系统包括:进油管、回油管以及位于烘干腔内的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与进油管连通的分油管、与回油管连通的集油管,所述分油管和集油管分别通过导油管与多组散热盘管连通;所述散热盘管设置在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下部;所述散热盘管包括次分油管、通过一次散热管与次分油管连通的混油管以及通过二次散热管与混油管连通的次集油管,所述一次散热管和二次散热管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散热翘片。
进一步说,所述热空气源是锅炉的烟道。
进一步说,所述烘干腔是卧式型煤烘干机的烘干腔,所述散热盘管与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平行设置。
进一步说,所述管道包括与引风机出风口连通的分风管以及与分风管连通的支管,所述布风装置设置在支管上,所述分风管沿型煤运行平面分布,所述分风管分层设置。
进一步说,所述支管与分风管之间设置有调节风量的主风板,所述布风装置与支管设置有调节风量的副风板。
进一步说,所述布风装置包括风腔以及位于风腔底壁的多个布风孔,所述风腔顶部通过副风板与分风管连通。
进一步说,所述主风板和副风板都是格栅风板,所述风腔底壁是矩形,且底壁宽度与型煤分布宽度相同,多个所述布风孔在风腔底壁矩阵分布。
进一步说,多个所述的分风管位于同一个竖直面,所述布风装置与相邻层的布风装置垂直方向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说,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之间设置有循环通路,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与循环通路连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阀门,所述循环通路串连设置有散热器和变频油泵。
进一步说,所述混油管内壁设置有使流体产生扰流的混油片,所述导油管设置有限流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热空气源经过管道直接通过布风装置将热气直接送至型煤的上方,干燥空气一次利用,保证型煤直接接触干燥的热气流,将气流分散到干燥腔空间的每个部分,使煤球进入干燥腔自始至终接触干燥高温的气流,加快干燥速度,提高干燥效率。油加系统采用多级分油,分油均匀避免各层的散热盘管流量不均,散热主体使用翅片管散热面积增大,一次散热管的热油经过一次散热后,经过混油管混合,将热油温度进行均衡混匀,再进入二次散热管进行散热,避免一通到底的不均匀散热。
热空气源为锅炉的烟道,经过螺旋式除尘器将锅炉烟道气中的高温颗粒去除,经过除尘的烟道尾气温度降至合适温度,再由鼓风机送入管道。
卧式烘干机的结构更适合这样的分散送风,卧式的烘干机内部的型煤往复水平运送,布风装置始终布置在型煤上方,不占用额外空间,原有设备无需改动直接施工。
引风机的出风口经过分风管的引导再经过支管的分层输送,将热气分散至烘干炉的每个型煤层的上方,分风管与各个支管之间分别设置风板,这样可以根据上中下层对风量的不同需求,上层顶部型煤进入,底层型煤出,顶层着重是面干,下部是内干,对温度和风量要求不同,有针对性的调节;每层的布风装置在同一支管上需要调控每层每个布风装置出风均匀,因此需要风板进行风量调节。
格栅的风板易于调控,对风阻力小,产生的扰流小,调控方便。布风孔矩形分布将气体均匀的散步在型煤上,散步均匀,型煤受风也均匀,烘干效果均一。
每个支管沿翻板式链条输送带分布,每层上的布风装置与相邻层的布风装置上下位置相对应,之间的间隙形成气流的上升通道,不会阻碍烘干箱内的整体气流走势,便于湿热气体上行被抽风系统抽走。
循环通路可以在烘干腔温度过高时打开,使油不经过烘干腔直接回流,还可以经过散热器进行降温后回流,在锅炉试机时使用该通路,节约燃料,试验周期短;在停炉检修时开启油泵使烘干腔内的油经过该环路经过散热器尽快降低烘干腔温度,减少降温时间。
混油片可以增加管路内的液体扰流,避免污垢沉积,增加管道内的流体内外交换,增加管道内流体涌动,避免死角沉积。限流阀可以根据烘干腔内的温度需求改变各个循环通路的流量分配,进一步改善烘干腔内的温度布局,增加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热风系统与型煤链板输送装置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热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热油系统与型煤链板输送装置位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热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
1锅炉、2除尘器、3引风机、4烘干腔、51分风管、52支管、53主风板、54副风板、61风腔、62布风孔、7进油管、71分油管、72次分油管、73一次散热管、74混油管、8回油管、81集油管、82次集油管、83二次散热管、84散热翘片、9导油管、91变频油泵、92阀门、93散热器、10型煤、11型煤链板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
如附图1-6所示,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包括热风系统和热油系统,所述热风系统包括:通过螺旋式除尘器2与热空气源连通的引风机3以及通过管道与引风机3出风口连通的多个点状分布的布风装置;所述引风机3的进风口通过除尘器2与热空气源连通;所述布风装置位于烘干机的烘干腔4内,所述布风装置的出风口向下,所述布风装置位于型煤上方;所述热油系统包括:进油管7、回油管8以及位于烘干腔4内的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与进油管7连通的分油管71、与回油管8连通的集油管81,所述分油管71和集油管81分别通过导油管9与多组散热盘管连通;所述散热盘管设置在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下部;所述散热盘管包括次分油管72、通过一次散热管73与次分油管72连通的混油管74以及通过二次散热管83与混油管74连通的次集油管82,所述一次散热管73和二次散热管83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散热翘片84;所述热空气源是锅炉的烟道;所述烘干腔4是卧式型煤烘干机的烘干腔,所述散热盘管与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平行设置;所述管道包括与引风机3出风口连通的分风管51以及与分风管51连通的支管52,所述布风装置设置在支管52上,所述分风管51延型煤运行平面分布,所述分风管51分层设置;所述支管52与分风管51之间设置有调节风量的主风板53,所述布风装置与支管52设置有调节风量的副风板54;所述布风装置包括风腔61以及位于风腔61底壁的多个布风孔62,所述风腔61顶部通过副风板54与分风管51连通;所述主风板53和副风板54都是格栅风板,所述风腔61底壁是矩形,且底壁宽度与型煤分布宽度相同,多个所述布风孔62在风腔61底壁矩阵分布;多个所述的分风管51位于同一个竖直面,所述布风装置与相邻层的布风装置垂直方向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油管7和回油管8之间设置有循环通路,所述进油管7和回油管8与循环通路连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阀门92,所述循环通路串连设置有散热器93和变频油泵91;所述混油管74内壁设置有使流体产生扰流的混油片,所述导油管9设置有限流阀。
热风系统工作原理,通过管道将热气源散步在型煤干燥的每个过程,加快型煤干燥过程,充分利用气源热量,如附图2、3所示,并且布风装置竖直方向对应,水平方向点状分布,不阻碍湿热气流的上升,型煤的上侧面实施接触干热风,下侧是导热油的气流和辐射热,烘干速度快,效率高。
热油系统工作原理,通过热油管路的分级设置,回路的混油设置,增加中间回路的应用,增加热油系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限流阀调控各个分支的热油流量,混油片增加油液扰流不仅混匀管路内的油液,还可以避免管道死角的污垢沉积,在结合大通量的结构和翅片管的大面积散热结构,整体上改变简单的油循环散热。
热风系统使用时,在烘干腔内通过支架或是直接安装在型煤链板输送装置11的框架上,锅炉的烟道气经过螺旋式除尘器2,除去颗粒杂质,经由引风机3将热气流通过分风管51、支管52到达各个布风装置,气流经过布风装置的布风孔62吹到型煤上;在此过程中经过主风板53和副风板54的调节使每个布风装置的出风量适应设计要求。
热油系统使用时,启动回油管8上的油循环泵,将经过锅炉加热的热油依次送入进油管7、分油管71、次分油管73、一次散热管73;进行散热对型煤链板输送装置11上的型煤10和烘干腔4进行加热;然后油液进入混油管74经过扰流混合,依次进入二次散热管83、次集油管82、集油管81,最后汇入回油管8完成循环;当烘干炉4不需要加热时,就可以关闭进油管7和回油管8靠近烘干腔4一侧的两个阀门92,循环泵启动热油经过散热器93后,流回到锅炉内;当烘干炉4内温度过高,变频油泵91启动部分热油经过散热器93后流回到锅炉内,减少热油流入烘干腔4;当烘干腔4需要单独冷却时,关闭进油管7和回油管8远离近烘干腔4一侧的两个阀门92,变频油泵91启动将烘干腔4内的热油引流至散热器93内,再回到烘干腔4内完成快速散热。
锅炉的烟道内的气流是高温的带有火星颗粒的烟气,必须经过除尘,将燃烧颗粒滤去,在除尘过程中烟气温度降低,可直接经过引风机3通过管道送入烘干腔4内,烘干腔4内的工作温度在200-235度,而经过除尘器2的气流温度是250度上下,刚好被送入烘干腔内。
以25吨每小时的烘干机为例,用此种方式每小时节约煤平均可以达到110千克,每小时平均节电90千瓦。
烘干腔4顶部的抽风系统是由排风引风机通过分支管路穿过烘干腔4顶壁,与烘干腔4内部的顶部连通,多个出风管的管口位于相邻布风装置的中部,这样气流顺畅,与布风装置的气流形成顺畅的对流。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发明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热风系统和热油系统,所述热风系统包括:通过螺旋式除尘器(2)与热空气源连通的引风机(3)以及通过管道与引风机(3)出风口连通的多个点状分布的布风装置;
所述引风机(3)的进风口通过除尘器(2)与热空气源连通;所述布风装置位于烘干机的烘干腔(4)内,所述布风装置的出风口向下,所述布风装置位于型煤上方;
所述热油系统包括:进油管(7)、回油管(8)以及位于烘干腔(4)内的散热系统;
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与进油管(7)连通的分油管(71)、与回油管(8)连通的集油管(81),所述分油管(71)和集油管(81)分别通过导油管(9)与多组散热盘管连通;所述散热盘管设置在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下部;
所述散热盘管包括次分油管(72)、通过一次散热管(73)与次分油管(72)连通的混油管(74)以及通过二次散热管(83)与混油管(74)连通的次集油管(82),所述一次散热管(73)和二次散热管(83)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散热翘片(8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空气源是锅炉的烟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腔(4)是卧式型煤烘干机的烘干腔,所述散热盘管与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与引风机(3)出风口连通的分风管(51)以及与分风管(51)连通的支管(52),所述布风装置设置在支管(52)上,所述分风管(51)沿型煤运行平面分布,所述分风管(51)分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52)与分风管(51)之间设置有调节风量的主风板(53),所述布风装置与支管(52)设置有调节风量的副风板(54)。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风装置包括风腔(61)以及位于风腔(61)底壁的多个布风孔(62),所述风腔(61)顶部通过副风板(54)与分风管(5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板(53)和副风板(54)都是格栅风板,所述风腔(61)底壁是矩形,且底壁宽度与型煤分布宽度相同,多个所述布风孔(62)在风腔(61)底壁矩阵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分风管(51)位于同一个竖直面,所述布风装置与相邻层的布风装置垂直方向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7)和回油管(8)之间设置有循环通路,所述进油管(7)和回油管(8)与循环通路连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阀门(92),所述循环通路串连设置有散热器(93)和变频油泵(9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油管(74)内壁设置有使流体产生扰流的混油片,所述导油管(9)设置有限流阀。
CN201510985986.7A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Active CN105444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5986.7A CN105444557B (zh)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85986.7A CN105444557B (zh)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4557A CN105444557A (zh) 2016-03-30
CN105444557B true CN105444557B (zh) 2018-02-23

Family

ID=55555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85986.7A Active CN105444557B (zh)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45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8148A (zh) * 2016-04-26 2016-07-13 石家庄市矿区丰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型煤快速烘干系统及型煤烘干炉
DE102016013589A1 (de) * 2016-11-09 2018-05-09 M+W Group GmbH Trockenraum
CN108286900A (zh) * 2018-04-09 2018-07-17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管
CN110411192A (zh) * 2019-08-08 2019-11-05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新型型煤干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89485A (ja) * 1988-01-25 1989-07-28 Shinko Electric Co Ltd 伝熱管を備えた振動乾燥機
CN104154728B (zh) * 2014-08-16 2016-05-04 河北金梆子锅炉有限公司 一种链板输送煤球导热油干燥机
CN104501547B (zh) * 2014-12-17 2017-01-04 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器、炉气混合应用的干燥窑系统
CN204426639U (zh) * 2015-01-22 2015-07-01 金国正 一种瓜子烘干机
CN104748532B (zh) * 2015-02-14 2018-05-01 石家庄市矿区丰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
CN205262144U (zh) * 2015-12-25 2016-05-25 石家庄市矿区丰旺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4557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73370U (zh) 一种煤球烘干机风热快速烘干系统
CN105444557B (zh) 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CN104132525B (zh) 粉体物料干燥冷却一体化设备
CN107726807B (zh) 一种多级切削引流布风装置、烘干室及烘干机
CN105961582B (zh) 一种热泵粮食烘干系统
CN105758148A (zh) 一种型煤快速烘干系统及型煤烘干炉
CN104208995B (zh) 一种提高锅炉湿法脱硫净烟气温度的热力装置及方法
CN102490938B (zh) 隧道式灭菌干燥机的送风排风系统
CN205262144U (zh) 一种煤球烘干机双供热系统
CN209271840U (zh) 一种双循环烘干系统
CN104955315B (zh) 一种电控模块散热装置
CN102533302A (zh) 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
CN104726121B (zh) 用于高湿度装炉炼焦煤调湿工艺的装置
CN205619734U (zh) 一种型煤快速烘干系统及型煤烘干炉
CN208893936U (zh) 一种高效的燃煤炉烟气消白装置
CN204474585U (zh) 用于高湿度装炉炼焦煤调湿工艺的装置
CN103940208B (zh) 石膏板工业余热干燥系统
CN203162933U (zh) 高硫煤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7784253U (zh) 一种混合动力烤烟房
CN202492499U (zh) 用于入炉焦煤脱湿的内热式干燥器
WO2013020254A1 (zh) 环保节能循环流化床有机热载体锅炉
CN107694878A (zh) 一种涂层加热固化系统
CN214250383U (zh) 一种高热容量的联合换热式干燥装置
CN104807319B (zh) 一种物水分离装置
CN210663588U (zh) 一种流化床控温除湿进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50100 Hengxi Village, Mining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ijiazhuang Fengw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100 Hengxi Village, Mining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IJIAZHUANG MINING AREA FENGWANG MACHINE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