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3201A -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3201A
CN105443201A CN201410416428.4A CN201410416428A CN105443201A CN 105443201 A CN105443201 A CN 105443201A CN 201410416428 A CN201410416428 A CN 201410416428A CN 105443201 A CN105443201 A CN 105443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fluid
nozzle
momentum
runner
permuto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64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UANJ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UANJ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UANJ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UANJ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164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32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3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3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尘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旨在解决现有微尘处理技术领域中的动量交换器在流量比大与压力比大场合下工作效率较低以及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在单管动量交换器中,由于喷嘴的扩散段伸入贯通流道的引导腔,更多的工作流体能进入接收腔,并在接收腔中高速旋转,让工作流体有效降压减速。在集成动量交换器中,由于喷嘴的扩散段伸入贯通流道的引导腔,更多的工作流体能进入接收腔,并在接收腔中高速旋转,让工作流体有效降压减速。在微尘处理技术领域中,流量比大与压力比大场合下,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的工作效率得到改善。

Description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尘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背景技术
由发动机排放的尾气、由烟囱排放的烟气或者由锅炉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污染颗粒物及细小的微尘排放物。现有的微尘处理技术包括颗粒捕捉器、布袋除尘、旋风除尘、静电除尘、二次燃烧等,虽然现有技术具有一定的除尘效果,但是处理得并不彻底,现有的微尘处理技术大多数以处理尺寸大于10μm的颗粒物为标准进行实施,而对于尺寸小于10μm的颗粒物较难处理,仍有许多排放到大气环境中,从而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所以,在微尘处理的标准应用实施上存在诸多技术瓶颈,比如易堵塞或者背压过高等。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过滤网格来阻挡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中的微尘颗粒物。阻挡微尘颗粒物的直径越小,所采用过滤网格就要越密。尾气直接冲击过滤网格,网孔很容易发生堵塞,造成尾气排放不顺畅,从而增大发动机的背压,使发动机输出功率发生亏损。该缺陷已成为现有技术难以逾越的瓶颈。
在先发明(专利号:ZL03146969.8)公开了一种“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集成动量交换器”,具体地,该集成动量交换器由平行设置连接的若干级集成交换器组成集成动量交换器(级数的确定,由机动车发动机尾气的排量大小而决定),每级交换器由数量相等的、经在一个机械加工平面上高度集成的喷射接收管、扩散管及负孔构成,集成动量交换器的第1级至第4级之间设有平行安装的三条喷射接收管的增压管19,在第7级与第9级之间设有平行安装的三条扩散管的调压管20,集成动量交换器的首级交换器的一端直接与机动车发动机的排气口17相联接,另一端与2级交换器联接,2级交换器与3级交换器联接,3级交换器以后,按顺序3级接4级,4级接5级,5级接6级,6级接降噪段18;降噪段18接7级,7级接8级,8级接9级,9级接10级以后,按顺序10级接11级,11级接12级,12级接13级,13级交换器接降噪段14,降噪段14接气体整流装置15,气体整流装置15接末端尾气排放口16。该方案能让机动车尾气通过动量交换器,循环燃烧处理后,全部燃烧贻尽,不但没有排气现象,反而产生吸气的作用,从而确保没有污染物排出。
但是,该方案采用了13级的交换器,在动量交换器之间还设置有增压管与调压管,结构复杂,整体质量较重,生产成本较高。在先发明中,机动车发动机的排气口排出的尾气作为工作流体并由动量交换器的主入口进入,外部新鲜空气作为引射流体并由动量交换器的侧入口进入,尾气与外部新鲜空气两者在动量交换器中混合,再由动量交换器的出口排出,尾气与外部新鲜空气两者具有流量比大与压力比大的特点,现有技术的动量交换器适应于流量比小与压力比小的场合,从而导致动量交换器的工作效率偏低。因此,在微尘处理技术领域中,如何提高流量比大与压力比大场合下动量交换器的工作效率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管动量交换器,旨在解决现有微尘处理技术领域中的动量交换器在流量比大与压力比大场合下工作效率较低以及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管动量交换器,用于吸引引射流体并将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混流并降压减速,所述单管动量交换器包括喷嘴、腔室及交换体,所述喷嘴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段、颈缩段与扩散段,所述喷嘴上靠近所述引导段的一侧形成有供工作流体进入的入口,所述交换体上开设有使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混流的贯通流道,所述贯通流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腔、接收腔与扩散腔,所述交换体上靠近所述扩散腔的一侧形成有供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混流后流出的出口,所述交换体上靠近所述引导腔的一端与所述喷嘴上靠近所述扩散段的一端相向伸入所述腔室,且该扩散段伸入所述引导腔的内部,所述腔室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扩散段及所述引导腔相连通且于工作流体由所述喷嘴喷出并喷进所述贯通流道时产生负压的负压室,所述腔室上开设有供引射流体进入所述负压室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段、所述颈缩段与所述扩散段均呈薄壁管状。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体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混流后形成的回流流体由所述扩散腔回流至所述引导腔的循环流道,该循环流道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扩散腔相连通,该循环流道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引导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流道的数量至少为二,所有所述循环流道轴对称分布在所述交换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具有用于输出工作流体的喷射口,所述循环流道具有用于输出回流流体的输出侧,所述喷射口位于所述接收腔与所述输出侧之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在单管动量交换器中,喷嘴包括引导段、颈缩段与扩散段,开设在交换体上的贯通流道包括引导腔、接收腔与扩散腔。工作流体经过喷嘴形成射流,再喷进贯通流道,在腔室内部形成负压区,引射流体由腔室上的开口进入负压区,引射流体跟随工作流体进入贯通流道,两者在贯通流道中混流,实现工作流体降压减速。由于喷嘴的扩散段伸入贯通流道的引导腔,更多的工作流体能进入接收腔,并在接收腔中高速旋转,让工作流体有效降压减速。尾气作为工作流体,而外部新鲜空气作为引射流体,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能充分地进行燃烧,并排放出洁净气体。或者,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更容易通过其他元件进行捕集,并排放出洁净气体。在微尘处理技术领域中,流量比大与压力比大场合下,本发明的单管动量交换器的工作效率得到改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动量交换器,旨在解决现有微尘处理技术领域中的动量交换器在流量比大与压力比大场合下工作效率较低以及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成动量交换器,用于对工作流体降压减速,所述集成动量交换器包括喷嘴组件、腔室及交换体,所述喷嘴组件包括管体及设置在所述管体一侧上的若干个喷嘴,所述管体的远离所述喷嘴的一侧上形成有供工作流体进入的入口,每一所述喷嘴均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段、颈缩段与扩散段,所述交换体上开设有用于使工作流体降压减速的若干贯通流道,所述贯通流道的数量与所述喷嘴的数量相等,且所述贯通流道与所述喷嘴一一对应,每一所述贯通流道均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腔、接收腔与扩散腔,所述交换体上靠近所述扩散腔的一侧形成有供工作流体流出的出口,所述交换体上靠近所述引导腔的一端与所述喷嘴组件上靠近所述扩散段的一端相向伸入所述腔室,且该扩散段伸入所述引导腔的内部,所述腔室的内部形成有与所有所述扩散段及所有所述引导腔相连通且于工作流体由每一所述喷嘴喷出并喷进对应的所述贯通流道时产生负压的负压室。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段、所述颈缩段与所述扩散段均呈薄壁管状。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体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工作流体形成的回流流体由所述扩散腔回流至所述引导腔的循环流道,该循环流道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扩散腔相连通,该循环流道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引导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流道的数量至少为二,所有所述循环流道轴对称分布在所述交换体上。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喷嘴具有用于输出工作流体的喷射口,所述循环流道具有用于输出回流流体的输出侧,每一所述喷射口位于对应于所述喷嘴的所述贯通流道中的所述接收腔与所述输出侧之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在集成动量交换器中,喷嘴组件包括若干喷嘴,每一喷嘴均包括引导段、颈缩段与扩散段,开设在交换体上的贯通流道包括引导腔、接收腔与扩散腔,贯通流道与喷嘴一一对应。工作流体经过喷嘴形成射流,再喷进若干贯通流道,实现工作流体降压减速。由于喷嘴的扩散段伸入贯通流道的引导腔,更多的工作流体能进入接收腔,并在接收腔中高速旋转,让工作流体有效降压减速。尾气作为工作流体,集成动量交换器对工作流体降压减速,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能充分地进行燃烧,并排放出洁净气体。或者,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更容易通过其他元件进行捕集,并排放出洁净气体。在微尘处理技术领域中,流量比大与压力比大场合下,本发明的集成动量交换器的工作效率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管动量交换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动量交换器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集成动量交换器的侧视图,其中汇合件未安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管动量交换器,用于吸引引射流体b并将工作流体a与引射流体b混流并降压减速,所述单管动量交换器包括喷嘴11、腔室12及交换体13,所述喷嘴11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段112、颈缩段113与扩散段114,所述喷嘴11上靠近所述引导段112的一侧形成有供工作流体a进入的入口111,所述交换体13上开设有使工作流体a与引射流体b混流的贯通流道14,所述贯通流道14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腔141、接收腔142与扩散腔143,所述交换体13上靠近所述扩散腔143的一侧形成有供工作流体a与引射流体b混流后流出的出口144,所述交换体13上靠近所述引导腔141的一端与所述喷嘴11上靠近所述扩散段114的一端相向伸入所述腔室12,且该扩散段114伸入所述引导腔141的内部,所述腔室12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扩散段114及所述引导腔141相连通且于工作流体a由所述喷嘴11喷出并喷进所述贯通流道14时产生负压的负压室16,所述腔室12上开设有供引射流体b进入所述负压室16的开口121。
在本实施例中,单管动量交换器包括喷嘴11、腔室12及交换体13,交换体13上开设有贯通流道14,喷嘴11与贯通流道14相对设置。喷嘴11、腔室12及交换体13可为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装配结构。单管动量交换器可以选用耐高温的不锈钢、耐腐蚀的铝合金、普通钢材、陶瓷、塑料或者碳纤维加工制作。
喷嘴11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段112、颈缩段113与扩散段114。在气路的方向上,引导段112呈倒锥形,颈缩段113呈柱形,扩散段114呈锥形。引导段112用于将工作流体a引导进入颈缩段113。颈缩段113让工作流体a形成射流,与贯通流道14相配合产生卷吸作用,形成负压室,吸引引射流体b进入负压室16。
贯通流道14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腔141、接收腔142与扩散腔143。在气路的方向上,引导腔141呈倒锥形,接收腔142呈柱形,扩散腔143呈锥形。引导腔141用于引导工作流体a进入接收腔142。在接收腔142中,工作流体a的速度降低。在扩散腔143中,工作流体a的速度进一步降低。该结构让工作流体a有效地降压减速。交换体13上的贯通流道14的轴线与喷嘴11的轴线重合。该结构让从喷嘴11射出的工作流体a射进贯通流道14,并在附近产生负压以吸引引射流体b进入贯通流道14,有效降低能量损失,提高工作效率。
扩散段114的外径小于接收腔142的内径,扩散段114与贯通流道14的接收腔142相面对设置,让更多的工作流体a进入贯通流道14,并在接收腔142中高速旋转,让工作流体a有效降压减速。当工作流体a由入口111进入喷嘴11,高速喷射进入贯通流道14后,在贯通流道14内高速旋转,从而在腔室12内部(即负压室16)产生局部区域的真空。实验表明,若几何尺寸设计恰当真空区内的压强可以低至10mmHg,甚至以下。选用具有微尘的尾气作为工作流体,该高负压所产生的力量,可以让尾气中的微尘与气体相分离。另一方面,从单管动量交换器的出口144流出的气体则会降压减速,为微尘的捕集作准备。
在单管动量交换器中,喷嘴11包括引导段112、颈缩段113与扩散段114,开设在交换体13上的贯通流道14包括引导腔141、接收腔142与扩散腔143。工作流体a经过喷嘴11形成射流,再喷进贯通流道14,在腔室12内部形成负压室,引射流体b由腔室12上的开口121进入负压室16,引射流体b跟随工作流体a进入贯通流道14,两者在贯通流道14中混流,实现工作流体a降压减速。由于喷嘴11的扩散段114伸入贯通流道14的引导腔141,更多的工作流体a能进入接收腔142,并在接收腔142中高速旋转,让工作流体a有效降压减速。尾气作为工作流体a,而外部新鲜空气作为引射流体b,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能充分地进行燃烧,并排放出洁净气体。或者,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更容易通过其他元件进行捕集,并排放出洁净气体。在微尘处理技术领域中,流量比大与压力比大场合下,本发明的单管动量交换器的工作效率得到改善。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段112、所述颈缩段113与所述扩散段114均呈薄壁管状。该结构有利于产生卷吸作用,产生更高负压的负压室,以吸引引射流体b进入。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体13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工作流体a与引射流体b混流后形成的回流流体e由所述扩散腔143回流至所述引导腔141的循环流道15,该循环流道15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扩散腔143相连通,该循环流道15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引导腔141相连通。工作流体a与引射流体b混流后,经过循环流道15由扩散腔143返回引导腔141。一方面,将工作流体a拉回至扩散腔143进行反复处理,再次降压减速,让工作流体a的压强与速度足够低,同时交换体13在长度方向上可以制作得更短,降低整体结构尺寸。另一方面,将尾气拉回至扩散腔143,作为负压室16的补充气体,从而形成更高负压的负压室16以更好地吸入引射流体b。尾气作为工作流体a,而外部新鲜空气作为引射流体b,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能充分地进行燃烧,并排放出洁净气体。或者,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更容易通过其他元件进行捕集,并排放出洁净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流道15的数量至少为二,所有所述循环流道15轴对称分布在所述交换体13上。该结构便于加工。可以理解地,贯通流道14与循环流道15还可以其他方式分布在交换体13上,只要两者的轴线相互平行,而且两者在交换体13上不相交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段114具有用于输出工作流体a的喷射口115,所述循环流道15具有用于输出回流流体e的输出侧151,所述喷射口115位于所述接收腔142与所述输出侧151之间。该结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回流流体e,在喷嘴11喷出的工作流体a作用下,回流流体e有效地进入贯通流道14。
进一步地,交换体13上开设有使循环流道15与负压室16相连通的降压孔(图未示),回流流体e在循环流道15里通向输出侧151的过程中,在经过降压孔时,部分回流流体e进入负压室16,能有效地实现工作流体a的降压减速。尾气作为工作流体a,单管动量交换器对工作流体a降压减速,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能充分地进行燃烧,并排放出洁净气体。或者,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更容易通过其他元件进行捕集,并排放出洁净气体。
请参阅图2、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成动量交换器,用于对工作流体a降压减速,所述集成动量交换器包括喷嘴组件31、腔室34及交换体35,所述喷嘴组件31包括管体33及设置在所述管体33一侧上的若干个喷嘴32,所述管体33的远离所述喷嘴32的一侧上形成有供工作流体a进入的入口311,每一所述喷嘴32均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段321、颈缩段322与扩散段323,所述交换体35上开设有用于使工作流体a降压减速的若干贯通流道36,所述贯通流道36的数量与所述喷嘴32的数量相等,且所述贯通流道36与所述喷嘴32一一对应,每一所述贯通流道36均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腔361、接收腔362与扩散腔363,所述交换体35上靠近所述扩散腔363的一侧形成有供工作流体a流出的出口364,所述交换体35上靠近所述引导腔361的一端与所述喷嘴组件31上靠近所述扩散段323的一端相向伸入所述腔室34,且该扩散段323伸入所述引导腔361的内部,所述腔室34的内部形成有与所有所述扩散段323及所有所述引导腔361相连通且于工作流体a由每一所述喷嘴32喷出并喷进对应的所述贯通流道36时产生负压的负压室38。
在本实施例中,集成动量交换器包括喷嘴组件31、腔室34及交换体35,交换体35上开设有若干贯通流道36,喷嘴组件31包括若干喷嘴32,喷嘴32与贯通流道36一一对应并相对设置。喷嘴组件31、腔室34及交换体35可为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装配结构。集成动量交换器可以选用耐高温的不锈钢、耐腐蚀的铝合金、普通钢材、陶瓷、塑料或者碳纤维加工制作。
每一喷嘴32均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段321、颈缩段322与扩散段323。在气路的方向上,引导段321呈倒锥形,颈缩段322呈柱形,扩散段323呈锥形。引导段321用于将工作流体a引导进入颈缩段322。颈缩段322让工作流体a形成射流,与贯通流道36相配合产生卷吸作用,形成负压区。
每一贯通流道36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腔361、接收腔362与扩散腔363。在气路的方向上,引导腔361呈倒锥形,接收腔362呈柱形,扩散腔363呈锥形。引导腔361用于引导工作流体a进入接收腔362。在接收腔362中,工作流体a的速度降低。在扩散腔363中,工作流体a的速度进一步降低。该结构让工作流体a有效地降压减速。
扩散段323的外径小于接收腔362的内径,扩散段323与贯通流道36的接收腔362相面对设置,让更多的工作流体a进入贯通流道36,并在接收腔362中高速旋转,让工作流体a有效降压减速。当工作流体a由入口311进入喷嘴32,高速喷射进入贯通流道36后,在贯通流道36内高速旋转,从而在腔室34内部(即负压室38)产生局部区域的真空。实验表明,若几何尺寸设计恰当真空区内的压强可以低至10mmHg,甚至以下。选用具有微尘的尾气作为工作流体a,该高负压所产生的力量,可以让尾气中的微尘与气体相分离。另一方面,从集成动量交换器的出口364流出的气体则会降压减速,为微尘的捕集作准备。
在本实施例中,喷嘴32的数量与贯通流道36的数量均为四个。喷嘴32的数量与贯通流道36的数量依据发动机的排气量而定,排气量越大,可配置更多的喷嘴32与贯通流道36,对尾气进行降压减速。
在集成动量交换器中,喷嘴组件31包括若干喷嘴32,每一喷嘴32均包括引导段321、颈缩段322与扩散段323,开设在交换体35上的贯通流道36包括引导腔361、接收腔362与扩散腔363,贯通流道36与喷嘴32一一对应。工作流体a经过喷嘴32形成射流,再喷进若干贯通流道36,实现工作流体a降压减速。由于喷嘴32的扩散段323伸入贯通流道36的引导腔361,更多的工作流体a能进入接收腔362,并在接收腔362中高速旋转,让工作流体a有效降压减速。尾气作为工作流体a,集成动量交换器对工作流体a降压减速,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能充分地进行燃烧,并排放出洁净气体。或者,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更容易通过其他元件进行捕集,并排放出洁净气体。在微尘处理技术领域中,流量比大与压力比大场合下,本发明的集成动量交换器的工作效率得到改善。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段321、所述颈缩段322与所述扩散段323均呈薄壁管状。该结构有利于产生卷吸作用,产生更高负压的负压区。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动量交换器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交换体35的靠近所述扩散腔363一侧上且用于将由所有所述扩散腔363输出的工作流体a汇合的汇合件39。可以理解地,汇合件39与交换体35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32呈放射状均布在所述喷嘴组件31上,所述贯通流道36呈放射状均布在所述交换体35上。该结构能让工作流体a降压减速,并输出一个稳定流体。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体35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工作流体a形成的回流流体e由所述扩散腔363回流至所述引导腔361的循环流道37,该循环流道37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扩散腔363相连通,该循环流道37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引导腔361相连通。工作流体a经过循环流道37由扩散腔363返回引导腔361。一方面,将工作流体a拉回至扩散腔363进行反复处理,再次进行降压减速,让工作流体a的压强与速度足够低,同时交换体35在长度方向上可以制作得更短,降低整体结构尺寸。另一方面,将工作流体a拉回至扩散腔363,作为负压室38的补充气体,从而形成更高负压的负压室38。尾气作为工作流体a,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能充分地进行燃烧,并排放出洁净气体。或者,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更容易通过其他元件进行捕集,并排放出洁净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流道37的数量至少为二,所有所述循环流道37轴对称分布在所述交换体35上。该结构便于加工。可以理解地,贯通流道36与循环流道37还可以其他方式分布在交换体35上,只要两者的轴线相互平行,而且两者在交换体35上不相交即可。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喷嘴32具有用于输出工作流体a的喷射口324,所述循环流道37具有用于输出回流流体e的输出侧371,每一所述喷射口324位于对应于所述喷嘴32的所述贯通流道36中的所述接收腔362与所述输出侧371之间。该结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回流流体e,在喷嘴32喷出的工作流体a作用下,回流流体e有效地进入贯通流道36。
进一步地,交换体35上开设有使每个循环流道37均与负压室38相连通的降压孔372,回流流体e在循环流道37里通向输出侧371的过程中,在经过降压孔372时,部分回流流体e进入负压室38,能有效地实现工作流体a的降压减速。尾气作为工作流体a,集成动量交换器对工作流体a降压减速,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能充分地进行燃烧,并排放出洁净气体。或者,降压减速后尾气中的微尘,更容易通过其他元件进行捕集,并排放出洁净气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单管动量交换器,用于吸引引射流体并将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混流并降压减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管动量交换器包括喷嘴、腔室及交换体,所述喷嘴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段、颈缩段与扩散段,所述喷嘴上靠近所述引导段的一侧形成有供工作流体进入的入口,所述交换体上开设有使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混流的贯通流道,所述贯通流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腔、接收腔与扩散腔,所述交换体上靠近所述扩散腔的一侧形成有供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混流后流出的出口,所述交换体上靠近所述引导腔的一端与所述喷嘴上靠近所述扩散段的一端相向伸入所述腔室,且该扩散段伸入所述引导腔的内部,所述腔室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扩散段及所述引导腔相连通且于工作流体由所述喷嘴喷出并喷进所述贯通流道时产生负压的负压室,所述腔室上开设有供引射流体进入所述负压室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动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段、所述颈缩段与所述扩散段均呈薄壁管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管动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体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混流后形成的回流流体由所述扩散腔回流至所述引导腔的循环流道,该循环流道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扩散腔相连通,该循环流道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引导腔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管动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道的数量至少为二,所有所述循环流道轴对称分布在所述交换体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管动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具有用于输出工作流体的喷射口,所述循环流道具有用于输出回流流体的输出侧,所述喷射口位于所述接收腔与所述输出侧之间。
6.一种集成动量交换器,用于对工作流体降压减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动量交换器包括喷嘴组件、腔室及交换体,所述喷嘴组件包括管体及设置在所述管体一侧上的若干个喷嘴,所述管体的远离所述喷嘴的一侧上形成有供工作流体进入的入口,每一所述喷嘴均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段、颈缩段与扩散段,所述交换体上开设有用于使工作流体降压减速的若干贯通流道,所述贯通流道的数量与所述喷嘴的数量相等,且所述贯通流道与所述喷嘴一一对应,每一所述贯通流道均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引导腔、接收腔与扩散腔,所述交换体上靠近所述扩散腔的一侧形成有供工作流体流出的出口,所述交换体上靠近所述引导腔的一端与所述喷嘴组件上靠近所述扩散段的一端相向伸入所述腔室,且该扩散段伸入所述引导腔的内部,所述腔室的内部形成有与所有所述扩散段及所有所述引导腔相连通且于工作流体由每一所述喷嘴喷出并喷进对应的所述贯通流道时产生负压的负压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动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段、所述颈缩段与所述扩散段均呈薄壁管状。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集成动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体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工作流体形成的回流流体由所述扩散腔回流至所述引导腔的循环流道,该循环流道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扩散腔相连通,该循环流道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引导腔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动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道的数量至少为二,所有所述循环流道轴对称分布在所述交换体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动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喷嘴具有用于输出工作流体的喷射口,所述循环流道具有用于输出回流流体的输出侧,每一所述喷射口位于对应于所述喷嘴的所述贯通流道中的所述接收腔与所述输出侧之间。
CN201410416428.4A 2014-08-21 2014-08-21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Pending CN1054432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6428.4A CN105443201A (zh) 2014-08-21 2014-08-21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6428.4A CN105443201A (zh) 2014-08-21 2014-08-21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3201A true CN105443201A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53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6428.4A Pending CN105443201A (zh) 2014-08-21 2014-08-21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320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97916A (fr) * 1942-09-01 1945-04-05 Mann & Hummel Filter éjecteur raccordé à la conduite d'échappement d'un moteur à combustion interne
CN1712678A (zh) * 2005-07-18 2005-12-28 广州市屯聚实业有限公司 防治摩托车尾气污染的集成动量交换器
CN101158339A (zh) * 2007-11-06 2008-04-09 张裕光 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
CN101516487A (zh) * 2006-09-21 2009-08-26 巴斯夫欧洲公司 混合密闭容器中的液体或液体及细粒固体的混合物的方法,喷射器喷射嘴以及该喷射嘴的用途
CN102338132A (zh) * 2011-10-13 2012-02-01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流泵及其所应用的气体分析仪
CN204113399U (zh) * 2014-08-21 2015-01-21 深圳市旋聚技术有限公司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97916A (fr) * 1942-09-01 1945-04-05 Mann & Hummel Filter éjecteur raccordé à la conduite d'échappement d'un moteur à combustion interne
CN1712678A (zh) * 2005-07-18 2005-12-28 广州市屯聚实业有限公司 防治摩托车尾气污染的集成动量交换器
CN101516487A (zh) * 2006-09-21 2009-08-26 巴斯夫欧洲公司 混合密闭容器中的液体或液体及细粒固体的混合物的方法,喷射器喷射嘴以及该喷射嘴的用途
CN101158339A (zh) * 2007-11-06 2008-04-09 张裕光 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
CN102338132A (zh) * 2011-10-13 2012-02-01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流泵及其所应用的气体分析仪
CN204113399U (zh) * 2014-08-21 2015-01-21 深圳市旋聚技术有限公司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5177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ыпуска отработанного газ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1415916B (zh) 车辆的废气排放装置
CN103775253B (zh)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废气预处理系统
CN204113399U (zh)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JP5979513B2 (ja) 燃焼機関用マフラ
CN110145849A (zh) 风道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CN105443201A (zh)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CN209145744U (zh) 进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
KR20100111802A (ko) 내연기관 엔진의 역류제어 순환배기구
CN106285885B (zh) 一种基于多重文丘里管的增压排气尾管
CN204107197U (zh) 微尘处理装置
EP3904653A1 (en) Exhaust fumes reduct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6158832U (zh) 一种增压排气尾管
CN201568120U (zh) 工程车消声器总成
CN200940505Y (zh) 汽车节能排气尾管
CN105363283A (zh) 微尘处理装置
CN106968761A (zh) 自生负压柴油机动车尾气颗粒捕捉装置
TWM535168U (zh) 強化進氣輔助裝置
CN208186339U (zh) 具有降噪功能的文丘里燃烧器
CN206707819U (zh) 一种汽车的排气管结构
CN208702578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过滤系统及推土机
CN203604016U (zh)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CN216440260U (zh) 一种道路养护车用除尘装置
CN217962064U (zh) 一种基于引射功能的燃料电池尾排集流混合装置
CN203822494U (zh) 一种采用旋流分离器的除尘除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