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8339A - 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 - Google Patents
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58339A CN101158339A CNA2007100312658A CN200710031265A CN101158339A CN 101158339 A CN101158339 A CN 101158339A CN A2007100312658 A CNA2007100312658 A CN A2007100312658A CN 200710031265 A CN200710031265 A CN 200710031265A CN 101158339 A CN101158339 A CN 1011583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converting unit
- output tube
- gas converting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10—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1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 F04F5/16—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 F04F5/2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for evacu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02—Energy absorbers; Noise absor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由输入管和输出管构成,输入管伸入输出管内或正对输出管,在两管之间的重叠处有空间,输入管和输出管外围之间为密封连接,这结构当有一压力的气体从输入管进入输出管时,在重叠处的空间产生卷吸效应场,从而在这个区域产生真空力,也就转换成了“暗能量”,气体就是这样给湮灭掉。
Description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把输入的气体通过转换后,使输出的气体减少的装置到目前止是没有出现过,用现有的理论一“能量守恒定律”是无法解释的。但,最近几年,人们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从膨胀的加速度可以推算出,它是由于一种负压力也就是暗能量的存在才膨胀的,而这暗能量的总量占据全宇宙能量的73%。我们知道暗能量的存在是因为它对现有物质世界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有任何理论可以给暗能量以合理的解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必将导致一场重大的物理和天文学革命,并最终引发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先看看人类对暗物质、暗能量研究的历史。2004年9月9日,在我国高能物理所召开的“暗能量研究和探测可行性”专题研讨会上,陆埮院士将目前对于暗能量的研究比做一百年前人们对“以太”的探索,认为很可能导致一场理论物理的革命。
“以太”学说认为:物质是由“以太”旋涡构成的,电子和其他的亚原子粒子均是粒子性“以太”流体旋涡构成的自维持结构。“以太”进出物质旋涡的过程形成物质与“以太”的相互交换并决定基本粒子的极性。特斯拉还进一步提出,时间、空间和能量是由统一不可分割的“以太”场组成。物质的构成是“以太”中共振过程的产物。特斯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利用空间能量的人。他说:“我们将完全不再需要传输能量,多少代人过去之后,我们的机器将从宇宙空间的任何位置上获取能量而得以驱动,空间处处有能量。”宇宙的运动都是旋涡型的,所以暗能量总是以一种旋涡运动的形式出现。所以,在暗能量的旋转范围内能形成一种旋涡场,我们称之为暗能量旋涡场,简称为旋涡场。我们用En来表示太阳系的暗能量,用Ep来表示物质绕太阳系中心运动的总动能。当En=Ep时,太阳系旋涡场处于平衡状态,客观存在既不会膨胀也不会收缩。但当En衰退时,太阳系旋涡场就会收缩,令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向太阳靠近。
普通物质总是能与光或者部分波发生相互作用或者在一定的条件下自身就能发光、或者折射光线,从而被人们可以感知、看见、摸到或者借助仪器可以测量得到,但是暗物质恰恰相反,它根本不与光发生作用更不会发光,因为不发光又与光不发生任何作用,所以不会反射、折射或散射光即对各种波和光它们都是百分之百的透明体!所以在天文上用光的手段绝对看不到暗物质,不管是电磁波、无线电还是红外射线、伽马射线、X射线这些统统都毫无用处,故而不被人们的感知所感觉也不被目前的仪器所观测,故此为了区分普通物质和这种特殊的物质而将这种特殊的物质称之为“暗物质”。“暗能量”相比较暗物质更是奇特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只有物质的作用效应而不具备物质的基本特征,所以都称不上物质故而将其称之为“暗能量”,“暗能量”虽然也不被人们所感觉也不被目前各种仪器也观测,但是人们凭借理性思维可以预测并感知到它的确存在。所以有人认为,暗能量在宇宙中更像是一种背景和一种“超导体”,客观存在就像是空气相对于人类或者是大海相对于鱼儿一样,故尔在宇宙物理学上它的确表现得更像一个真空,因此也有人把“暗能量”称之为“真空能”。真空是不是就是“暗能量”?“暗能量”是不是就是“真空能”呢?如果真空真是“暗能量”那么就应该具备一切能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力量。可见真空是否具备力的特征和力的属性也就成为“暗能量”成为真空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真空是否具备力的属性这个问题上,如果真空一旦被证明具备力的属性,那么,“真空力”就成为独立于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之后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的第五种自然作用力即“第五种力”;那么真空就是物理学史上已经被抛弃的“以太”;而“以太”其实就是真空的某一种效应;那么真空也就是那个占整个宇宙96%以上的份额并控制着整个宇宙的神秘能量——“暗能量”,这一切的一切就因为真空有力而变为现实、变为可知的、可纵的东西。故而真空是否具备力和属性也就成为本文的核心中的焦点,那么真空是否真实或者真正具备力的属性呢?如果具有那么又该如何让它表现、显露出来呢?
以上都是在理论上的证明“暗能量”的存在和运动方式,在自然界中的能量与“暗能量”之间是否可以转换是无法知道。对于“暗能量”目前是无法通过现有的手段进行测试,只能把在自然界中的能量的消失认为是转化成“暗能量”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输入的气体通过转换后输出的气体减少的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由气体输入管和气体输出管构成,输出管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输入管截面尺寸,气体输入管和气体输出管之间有密封体连接,该密封体与气体输入管射入气体输出管的气流之间留有空间。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为:在空间上设有与大气或与其他气体转换单元的空间相通的通管。
本发明的另一种的改进方案为:气体转换单元与另一气体转换单元的纵向串接的连接处设有气室。
本发明的另一种的改进方案为:一组气体转换单元横向并列再与另一组气体转换单元横向并列的纵向串接的连接处设有气室。
本发明的另一种的改进方案为:在气室上设有与其他气体转换单元的空间或气室相通的通管。
本发明的另一种的改进方案为:气体输出管外设有至少2层以上的与气体输出管结构相同的复气体输出管,它们之间分别通过与密封体结构相同复密封体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种的改进方案为:输入管形状为锥形喷嘴。
本发明的另一种的改进方案为:输入管形状为前端为圆形后端为锥形的喷嘴。
本发明的另一种的改进方案为:输入管形状为前端为圆形、后端为锥形的喷嘴。
本发明的另一种的改进方案为:输入管形状为前端为倒锥形、中间为圆形、后端为锥形的喷嘴。
本发明的另一种的改进方案为:输出管形状为锥形管。
本发明的另一种的改进方案为:输出管形状为左边为锥形右边为倒锥形。
采用这种结构后,有一压力的气体从输入管进入输出管时,在重叠处的空间产生卷吸效应场,从而在这个区域产生真空力,也就转换成了“暗能量”,也就是气体给湮灭掉。我们也通过多次试验同样能够证明这一现象:本发明的转换单元、二个流量表、压缩空瓶,二个流量分别接在转换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压缩空瓶接在转换单元的输入口,我们发现输出端的流量表显示气体流量是输入端流量表显示气体流量的接近一半,即输出的气体只有原来输入对的一半,另一半已经给湮灭掉了。试验的转换单元只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气体不可能从其它地方逃逸。这只能说明转换单元的气体在气室内被吞噬了一部分,且吞噬量与负压大小有关,也就是与工作气体的能量转换了多少为负能有关。设输入气体流量为Q1,出口处流量为Q2。人们在研究气体喷射器时往往主要把注意力放在负压的利用上,并想当然地认为不会有气体被吞噬,即认为一定有Q2=Q1,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取直径为1.5、2.5和3mm的转换单元进行实验,结果表明:Q2=k Q1式中k为湮灭系数,它是气室中负压p的函数,即k=k(p),其值在0.5和1之间。当气室中没有负压时,k=1;当重叠空间中负压趋近于760mmHg时,k值接近于0.5。这个结果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大量次数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的转换单充,其湮灭的程度也不同,但它们都是真空越大,即负压越高,流量下降越大。看来气室有点像茫茫宇宙中的黑洞,黑洞可以吞噬经过它附近的任何物质,甚至光线也不例外,我们现在观察到的现象与此类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的输入管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的输入管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的输入管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的输入管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具体的输出管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具体的输出管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由气体输入管1和气体输出管2构成,输出管2截面尺寸大于输入管1截面尺寸,气体输入管1和气体输出管2之间有密封体4连接,该密封体4与气体输入管1射入气体输出管2的气流5之间留有空间3。有一压力的气体从输入管1进入输出管2时,在空间3产生卷吸效应场,从而在这个区域产生真空力,也就转换成了“暗能量”,这时输出端2的气体流量是输入端气体流量的接近一半,即输出的气体只有一半,另一半已经给湮灭掉了。如图2,在空间3上设有与大气或与其他转换单元的空间3相通的通管6,加强卷吸效应场,快速交换。如图3,转换单元与转换单元的纵向串接的连接处设有气室7,增多卷吸效应场。如图4、转换单元横向并列再与其他转换单元横向并列的纵向串接的连接处设有气室7,增多卷吸效应场。如图5,在气室7上设有与其他转换单元的空间3或气室4相通的通管8,加强卷吸效应场,快速交换。如图6,为三层复合结构方式:气体输出管2外设有2层的与气体输出管2结构相同的复气体输出管21,它们之间分别通过与密封体4结构相同复密封体41密封连接,加强卷吸效应场、快速交换的另一方式。如图7,输入管1形状为锥形喷嘴,气体压力增大,加速气体。如图8,输入管1形状为前端为圆形后端为锥形的喷嘴,加强卷吸效应场。如图9,输入管1形状为前端为倒锥形中间为圆形后端为锥形的喷嘴,加强卷吸效应场。如图10,输入管1形状为前端为圆形后端为锥形的喷嘴,加强卷吸效应场。如图11,输出管2形状为锥形管,加强卷吸效应场。如图12,输出管2形状为左边为锥形右边为倒锥形,加强卷吸效应场。本发明已经制出实样,都经过流量、质量测试,都符合说明书的内容,采用不同材料所制作的达到同样效果。
Claims (12)
1.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由气体输入管(1)和气体输出管(2)构成,其特征在于:输出管(2)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输入管(1)截面尺寸,气体输入管(1)和气体输出管(2)之间有密封体(4)连接,该密封体(4)与气体输入管(1)射入气体输出管(2)的气流(5)之间留有空间(3)。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其特征在于:在空间(3)上可设有与大气或与其他气体转换单元的空间(3)相通的通管(6)。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其特征在于:气体转换单元与另一气体转换单元的纵向串接的连接处设有气室(7)。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其特征在于:一组气体转换单元横向并列再与另一组气体转换单元横向并列的纵向串接的连接处设有气室(7)。
5.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气室(7)上设有与其他气体转换单元的空间(3)或气室(7)相通的通管(8)。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其特征在于:气体输出管(2)外设有至少2层以上的与气体输出管(2)结构相同的气体输出管(21),它们之间分别通过与密封体(4)结构相同密封体(41)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输入管(1)形状为锥形喷嘴。
8.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输入管(1)形状为前端为圆形、后端为锥形的喷嘴。
9.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输入管(1)形状为前端为锥形、后端为圆形的喷嘴。
10.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输入管(1)形状为前端为倒锥形、中间为圆形、后端为锥形的喷嘴。
11.根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输出管(2)形状为锥形管。
1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气体转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输出管(2)形状为左边为锥形右边为倒锥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312658A CN101158339A (zh) | 2007-11-06 | 2007-11-06 | 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 |
PCT/CN2007/003253 WO2009059468A1 (fr) | 2007-11-06 | 2007-11-16 | Unité de conversion de gaz pour un convertisseur d'énergi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0312658A CN101158339A (zh) | 2007-11-06 | 2007-11-06 | 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58339A true CN101158339A (zh) | 2008-04-09 |
Family
ID=39306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312658A Pending CN101158339A (zh) | 2007-11-06 | 2007-11-06 | 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58339A (zh) |
WO (1) | WO200905946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43201A (zh) * | 2014-08-21 | 2016-03-30 | 深圳市旋聚技术有限公司 |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024793A1 (de) * | 1990-08-04 | 1992-02-06 | Michael Jensen | Drucktransformator |
EP0897083A3 (de) * | 1997-08-14 | 2000-03-29 | Müller-BBM GmbH | Ultraschalldämpfer |
CN2702059Y (zh) * | 2003-09-27 | 2005-05-25 | 张裕光 | 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集成动量交换器 |
CN1588261A (zh) * | 2004-10-19 | 2005-03-02 |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气压控制装置 |
CN2864113Y (zh) * | 2005-06-16 | 2007-01-31 | 张裕光 | 防治废气污染的集成动量交换器 |
CN101053754A (zh) * | 2007-01-12 | 2007-10-17 | 张裕光 | 微排放式废气处理装置 |
CN101053755A (zh) * | 2007-01-12 | 2007-10-17 | 张裕光 | 无排放式废气处理装置 |
-
2007
- 2007-11-06 CN CNA2007100312658A patent/CN101158339A/zh active Pending
- 2007-11-16 WO PCT/CN2007/003253 patent/WO200905946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43201A (zh) * | 2014-08-21 | 2016-03-30 | 深圳市旋聚技术有限公司 | 单管动量交换器与集成动量交换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9059468A1 (fr) | 2009-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42459B (zh) | 振荡水柱与振荡浮子组合式波能转换装置 | |
US20120004065A1 (en) | Electric generator unit | |
CN204594498U (zh) | 一种基于Zigbee802.15.4的无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 |
CN101158339A (zh) | 能量转换器转换单元 | |
CN104200849B (zh) | 利用空泡坍缩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方法 | |
CN101860279A (zh) | 微温差热能发电装置 | |
Li et al. | Research progress of 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 |
CN101748748A (zh) | 一种内置浮筒的筒型基础气浮拖航方法 | |
CN104389943A (zh) | 一种卫星用液体阻尼隔振器 | |
CN205490239U (zh) | 一种悬空压电悬臂梁时均流振动发电装置 | |
CN104295431A (zh) | 多维流体发电系统 | |
CN211964012U (zh) | 多相动力流场复合型泡沫混合发生器 | |
Jones | The distribution of supernova remnants in the Galaxy-Evidence for a tunnel system | |
CN205323549U (zh) | 一种套管式膜组件 | |
CN209617430U (zh) | 多级气瓶结构及充气上浮装置 | |
CN107104609B (zh) | 一种悬空压电悬臂梁时均流振动发电装置 | |
CN109951140A (zh) | 一种光伏建筑设备 | |
CN114810470A (zh) | 一种浮式动力输出装置 | |
CN101813051A (zh) | 利用大气压采集地球重力势能 | |
CN2462403Y (zh) | 薄窗正比管探测器 | |
CN212958964U (zh) | 一种风能采集辅助装置 | |
Liang et al. |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pneumatic multi-pipe deep lunar soil drilling device | |
CN102129081B (zh) | 一种用于密封中子发生器的伴随α粒子探测器 | |
CN201373070Y (zh) | 双系速差减速机 | |
CN107061994A (zh) | 一种低压缩比的海底压缩空气储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