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2014A -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2014A
CN105442014A CN201510770546.XA CN201510770546A CN105442014A CN 105442014 A CN105442014 A CN 105442014A CN 201510770546 A CN201510770546 A CN 201510770546A CN 105442014 A CN105442014 A CN 105442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material
material device
nanometers
hole
metallic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705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2014B (zh
Inventor
朱嘉
周林
谭颖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705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2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2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201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5410 priority patent/WO2017080495A1/zh
Priority to EP16863671.0A priority patent/EP3375912B1/en
Priority to US15/775,767 priority patent/US1097497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2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2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02F1/1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using solar energ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C23C14/18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ther inorganic subst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C23C14/18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ther inorganic substrates
    • C23C14/185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ther inorganic substrates by cathodic sput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24Vacuum evaporation
    • C23C14/28Vacuum evaporation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23C14/30Vacuum evaporation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electron bombard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46Sputtering by ion beam produced by an external ion sour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1/00Electrolytic coating by surface reaction, i.e. forming conversion layers
    • C25D11/02Anodisation
    • C25D11/04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5D11/045Anodisation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for forming AAO temp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8Seawater, e.g. for desali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ther Surface Treatment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有多个孔,所述孔的内壁附着有多个金属颗粒,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为1~200纳米,所述多个金属颗粒具有至少x种不同的颗粒粒径d,x大于或等于2。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和较宽的光吸收带宽。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背景技术
光吸收器在光/热探测、太阳能转换、红外成像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光吸收器的光吸收率和吸收光谱的范围是决定其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理想的光吸收器应该在较宽的光谱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也就是说,在较宽的光谱范围内具有较低的光透射率和较低的光反射率。
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光吸收器,尤其是纳米等离激元光吸收器。例如,具有金属超表面结构的光吸收器,以及具有锥形结构的光吸收器,这两种光吸收器通过复合共振模式扩宽了光吸收器的带宽。还有一种具有交叉梯形光栅阵列的等离激元光吸收器,其对400-700纳米波长的光的吸收效率达到71%。还有一种具有超尖端凹凸槽结构的金属光吸收器,其对450-850纳米波长的光的吸收效率达到96%。另外,氮化钽和二氧化钒等耐高温材料也被运用到光吸收器上。
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的光吸收器的制备工艺主要是由上而下的方法,例如聚焦离子束或电子束刻蚀等方法。高昂的制备成本限制了光吸收器的产量和可广泛应用的可能。同时,现有技术的光吸收器还存在吸收光谱的范围较窄,以及光的吸收效率较低等缺点。
利用光能直接蒸发海水,实现海水淡化的方法是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方式。然而,传统的蒸发淡化海水器件和方法存在低能量转换效率、可重复性差和制作成本高等一系列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器件。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光吸收的复合材料器件。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光效率高的复合材料器件。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吸收带宽较宽的复合材料器件。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的复合材料器件。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淡化海水的复合材料器件。本发明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水淡化效率高的复合材料器件。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有多个孔,所述孔的内壁附着有多个金属颗粒,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为1~200纳米,所述多个金属颗粒具有至少x种不同的颗粒粒径d,x大于或等于2。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有多个孔,所述孔的内壁附着有多个金属颗粒,所述多个孔至少包括z种孔径f,z大于或等于2。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的方法,其包括采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在所述基体的表面及孔内壁沉积金属颗粒的步骤,所述物理气相沉积的参数包括:真空度:4~5×10-4Pa。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用于吸收光的用途。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用于光热转换的用途。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用于淡化海水的用途。
本发明基体可以是多孔氧化铝模板。本发明的多孔氧化铝模板可以是本领域常见的多孔氧化铝模板。多孔氧化铝模板可以简称AAO(AnodicAluminumOxide)。例如可以是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单通AAO模板、双通AAO模板或V型AAO模板。例如可以是陈烁烁在《可控多分枝管道阳极氧化铝:制备和应用》/华南理工大学/2010中制备的可控多分枝管道阳极氧化铝。例如可以是CN102925947A公开的具有梯度纳米孔径的阳极氧化铝模板。例如可以是CN101451260公开的具有Y型结构的多孔氧化铝模板。
本发明中,金属颗粒的粒径指:复合材料器件横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中,金属颗粒的外接圆的直径。
本发明中,金属颗粒的长宽比是指:在复合材料器件横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中,金属颗粒的最小面积外接矩形的长宽比。
本发明中,金属颗粒的形状是指:在复合材料器件横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中,金属颗粒的形状。
本发明中,模板的孔径、孔隙率、孔间距、孔形状和孔的无序程度可以通过阳极氧化的参数控制。
本发明中,金属颗粒的粒径、形状或分布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的真空度和/或沉积的时间控制。
本发明中≥表示大于或等于,≤表示小于或等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
(2)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在较宽的光波长范围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
(3)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具有较低的反射率;
(4)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可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热能。
(5)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可利用吸收的光能产生热量,进而用于液体的蒸发。
(6)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是多孔材料,当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器件用于蒸发液体时,这些孔有利于液体的蒸汽有效逸出。
(7)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可用于液体的蒸发和提纯,尤其适用于水的蒸发和提纯,特别是海水淡化。
(8)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容易制备、可批量化生产等一种或多种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一项或多项有益效果可以归功于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的金属颗粒的形貌特性,进一步可以归功于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的孔的形貌特征,进一步还可以归功于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的前述任一项特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的Au/NPT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1的Au/NPT的有序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为实施例2的Au/D-NPT的无序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为图2的傅里叶转换图;
图5为图3的傅里叶转换图;
图6为实施例2的Au/D-NPT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7为实施例2的Au/D-NPT的部分区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8为实施例1的Au/NPT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9为实施例5的Al/D-NPT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复合材料器件的示意图;
图11为Au/NPT、Au/D-NPT和D-NPT的光吸收率随光波长变化的曲线;
图12为Al/D-NPT的光吸收率随光波长变化的曲线。
图13为使用Al/D-NPT和不使用Al/D-NPT时,水蒸气产生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他们之间的所有可能的组合。出于简洁的目的,本申请没有逐一记载实施方案的各种具体组合方式,但应当认为本申请具体记载并公开了所述具体实施方案的所有可能的组合方式。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有多个孔,所述孔的内壁附着有多个金属颗粒,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为1~200纳米,所述多个金属颗粒具有至少x种不同的颗粒粒径d,x大于或等于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为1~150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为1~100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x等于2、3、4、5、6、7、8、9或1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x种不同的颗粒粒径d选自以下d1至d10中的任意x种:1纳米≤d1<10纳米、10纳米≤d2<20纳米、20纳米≤d3<30纳米、30纳米≤d4<40纳米、40纳米≤d5<50纳米、50纳米≤d6<60纳米、60纳米≤d7<70纳米、70纳米≤d8≤80纳米、80纳米≤d9≤90纳米、90纳米≤d10≤100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x种不同的颗粒粒径d选自以下d11至d15中的任意x种:1纳米≤d11<20纳米、20纳米≤d12<40纳米、40纳米≤d13<60纳米、60纳米≤d14≤80纳米;80纳米≤d15≤100纳米;x等于2、3或4或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颗粒的长宽比为1~10(例如1~8,再例如1~6)。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多个金属颗粒的具有至少y种长宽比e,y大于或等于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y等于2、3、4、5、6、7或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y种长宽比e选自以下e1至e8中任意y种:1≤e1<1.2、1.2≤e2<1.5、1.5≤e3<2、2≤e4<3、3≤e5<4、4≤e6<6、6≤e7≤8、8≤e8≤1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y种长宽比e选自以下e9至e12中任意y种:1≤e9<2、2≤e10<3、3≤e11<4、4≤e12≤6;y等于2、3或4。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形状选自以下的1种、2种或3种:棒状、椭球状、球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相邻金属纳米颗粒之间的间距为1~50纳米,例如1~30纳米,例如1~15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金属颗粒在孔内壁的分布密度为约102~104个/微米2,例如为约103~104个/微米2,例如为约2×103~5×103个/微米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权利要求1的复合材料器件,金颗粒分布在从基体的一侧表面自表向里深度为g~h微米的范围,g<h;
g≥0,优选为0~5,优选为约0、1、2、3、4或5;
h≥0,优选为0~10,优选为约1、2、3、4、5、6、7、8、9或1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从所述基体的一侧到另一侧,金属颗粒的粒径存在梯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从所述基体的一侧到另一侧,金属颗粒的长宽比存在梯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从所述基体一侧到另一侧,金属颗粒的形状发生变化。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颗粒的形状由棒状变化为椭圆状,再变化为类球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多个金属颗粒在所述孔的内壁上无序分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颗粒的材质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贵金属(例如金、银或铂)、过渡金属(例如铜)和轻金属(例如铝)。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颗粒的材质为金或铝。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多个孔至少包括z种孔径f,z大于或等于2。
本发明有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有多个孔,所述孔的内壁附着有多个金属颗粒,所述多个孔至少包括z种孔径f,z大于或等于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z等于3、4、5、6、7或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z种不同的孔径f选自以下f1至f8中的任意z种:100≤f1<150、150≤f2<200、200≤f3<250、250≤f4<300、300≤f5<350、350≤f6<400,400≤f7<450,450≤f8≤500,z等于2、3、4、5、6、7或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z种不同的孔径f选自以下f9至f13中的任意z种:160≤f9<200、200≤f10<250、250≤f11<300、300≤f12<350、350≤f13≤380;z等于2、3、4或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的平均孔径为200~1000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的平均孔径为300~600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的平均孔径为300~500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的平均孔径为350~500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的平均孔径为350~400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的长宽比在1~3范围内分布,例如在1~2范围内分布,再例如在1~1.5范围内分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包括长宽比为约1、1.1、1.2、1.3、1.4和1.5的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包括长宽比为约1、1.2、1.4、1.5、1.8和2的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的平均孔间距为300~600纳米,优选为400~500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的形状选自以下的2种、3种、4种、5种或6种: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椭圆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在所述基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所述孔的孔隙率为20~80%,优选为40~70%,再优选为50~6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在所述基体的表面的分布是无序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对基体靠近金属颗粒的一侧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得的傅里叶变换图中的圆环的外径和内径之比为2以上,优选为2.5以上,再优选为2.5~5,再优选为2.5~3.5,再优选为2.8~3.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的路径为直线或者曲线。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的路径可以与基体表面呈90度或其它角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为通孔或非通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复合材料器件的形状为平面板状或曲面板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复合材料器件的总厚度为20~200微米,优选为50~100微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基体靠近金属颗粒的的一侧的表面覆盖有金属层。
权利要求40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层仅覆盖所述表面的没有孔的区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50~100nm,优选为60~90纳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为非通孔,所述金属层覆盖在没有孔的的一侧的表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孔为通孔,靠近金颗粒一侧的表面沉积有金属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层的材质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贵金属(例如金、银或铂)、过渡金属(例如铜)或轻金属(例如铝)。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基体的材质是电介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基体的材质是金属氧化物。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基体的材质是氧化铝或二氧化钛。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得到所述基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采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获得所述金属颗粒。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物理气相沉积的参数包括:真空度:4×10-4~6×10-4Pa。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选自溅射、蒸镀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为离子束溅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离子束溅射的参数选自以下(i)~(iv)的一项或多项:
真空度:4×10-4~6×10-4Pa,例如约5×10-4Pa;
离子枪电压:6~8keV,例如约7keV;
离子电流:200~400μA,例如约300μA;
溅射时间:5~20分钟,例如8~16min。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为电子束蒸发。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电子束蒸发的条件的参数选自以下(i)~(ii)的一项或多项:
(i)真空度:4×10-4~6×10-4Pa,例如6×10-4Pa;
(ii)镀膜速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复合材料器件的对光的平均吸收效率高于85%,优选高于90%,再优选高于95%,再优选高于99%。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光的波长范围为1纳米~50微米,例如200纳米~25微米,例如从200纳米~20微米,再例如从200纳米~10微米,再例如从400纳米~20微米,再例如从400纳米~10微米,再例如从400纳米~5微米,再例如400纳米~2.5微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其受光照时,将吸收的光用于将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该转化的能量转化效率高于80%,优选高于90%,再优选高于9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光照的光功率密度为1kWm-2以上,优选为2~6kWm-2,再优选为3~4kWm-2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的方法,其包括采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在所述基体的表面及孔内壁沉积金属颗粒。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的方法,所述物理气相沉积是离子束溅射。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的方法,所述离子束溅射的参数选自以下(i)~(iv)的一项或多项:
(i)真空度:4×10-4~6×10-4Pa,例如约5×10-4Pa;
(ii)离子枪电压:6~8keV,例如约7keV;
(iii)离子电流:200~400μA,例如约300μA;
(iv)溅射时间:5~20分钟,例如8~16min。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的方法,所述物理气相沉积是电子束蒸发。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的方法,所述电子束蒸发的条件的参数选自以下(i)~(ii)的一项或多项:
(i)真空度:4×10-4~6×10-4Pa,例如6×10-4Pa;
(ii)镀膜速度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用于吸收光的用途。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用于光热转换的用途。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用于淡化海水的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步骤1: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得到多孔氧化铝模板(以下简称NPT)。制备方法包括:将铝箔置于5℃的0.3M的磷酸中进行阳极氧化,氧化电压从50V开始,每隔2min增加10V直至150V,然后保持24小时,完成第一次氧化。然后溶去第一次氧化形成的氧化铝膜,在与第一次氧化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氧化。第二次氧化后二次氧化后将长有多孔氧化铝膜的铝箔放入含1MCuCl2和0.1MHCl的混合液中,溶去铝基底。最后将多孔氧化铝薄膜膜移入5wt%的H3PO4中,在30℃扩孔约1小时,获得实施例1的NPT。
图1是Au/NPT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经测量,NPT的厚度为约60微米。NPT具有垂直于表面的通孔。特别地,NPT的两个表面的孔的形貌不同。对于阳极氧化时NPT远离铝箔的一侧表面,该表面的孔的形貌较为有序,该表面为NPT的有序表面;而对于阳极氧化时NPT靠近铝箔的一侧表面,该表面的孔的形貌较为无序,该表面为NPT的无序表面。
步骤2:使用离子束镀膜仪GatanModel682向上述NPT的有序表面及该表面的孔内沉积金(Au)。具体地,沉积条件为:真空度为5×10-4Pa,电子枪电压为7kev,电流为300uA,沉积时间为16min。获得产品为实施例1的复合材料器件,以下简称Au/NPT。
Au/NPT包括NPT和附着在NPT的孔的内壁的金颗粒。金颗粒分布在从NPT的有序表面自表向里深度为0~2微米的范围。Au/NPT还可以包括覆盖在NPT有序表面上的金层,金层可以仅覆盖有序表面上没有孔的区域。金层的厚度为约60~90纳米。Au/NPT的总厚度为约60微米。向NPT的有序表面沉积了金之后,就得到了Au/NPT的有序表面。
图2是Au/NPT的有序表面的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2所示,Au/NPT的有序表面上有多个孔径大小不同的孔,孔径在250~360纳米范围内分布。平均孔径为约300纳米,平均孔间距为约450nm,孔隙率为约40%。各个孔的孔径较为接近,孔的长宽比较为接近,孔的形状较为相似。具体地,图中例如有孔径为25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28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29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0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1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3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5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60纳米的孔。
随机测量图2中50个孔的孔径,不同孔径的分布频率如下表1所示:
表1
孔径(纳米) 250-300 300-360
分布频率% 84% 16%
进一步,如图2所示,图中孔的孔径具有不同的长宽比,长宽比在1~1.44范围内分布。例如有长宽比为1.00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04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07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08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11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15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19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21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25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28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31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44的孔。
进一步,如图2所示,孔的形状基本为椭圆形或圆形。
实施例2
(1)按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NPT。
(2)使用离子束镀膜仪GatanModel682向上述NPT的无序表面及该表面的孔内壁沉积金(Au)。具体地,沉积真空度为5×10-4Pa,电子枪电压为7Kev,电流为300uA,沉积时间为16min。获得产品为实施例2的复合材料器件(以下简称Au/D-NPT)。
Au/D-NPT包括NPT和附着在NPT的孔的内壁的金颗粒,金颗粒分布在从NPT的无序表面自表向里深度为0~2微米的范围。Au/D-NPT还可以包括覆盖在NPT无序表面上的金层,金层可以仅覆盖无序表面上没有孔的区域,金层的厚度为约60~90纳米。Au/D-NPT的厚度为约60微米。向NPT的无序表面沉积了金之后,就得到了Au/D-NPT的无序表面。
图3是Au/D-NPT无序表面的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3所示,Au/D-NPT具有多个孔径大小不同的孔,孔径在160~370纳米范围内分布。例如有孔径为160~200纳米的孔,例如由孔径为16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18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200纳米的孔;例如由孔径为200~25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24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250~30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26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28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0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00~35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2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4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5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50~38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70纳米的孔,例如有孔径为380纳米的孔。孔的平均孔径为约360纳米,平均孔间距为约450nm,孔隙率为约59%。
随机测量图3中50个孔的孔径,不同孔径的分布频率如下表2所示:
表2
孔径(纳米) 100-200 200-300 300-400
分布频率% 33% 42% 25%
进一步,如图3所示,Au/D-NPT的孔具有不同的长宽比,长宽比在1~2范围内分布。例如有长宽比为1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03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07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13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16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22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29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33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38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41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54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67的孔,例如有长宽比为1.91的孔。
进一步,如图3所示,各个孔的形状有较大差异,例如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n大于或等于7)、圆形、椭圆形等一种或多种形状的孔。
图4和图5分别是图2和3的傅里叶转换图,与图4相比,图5中点阵倒格矢更多,点阵倒格矢也分散地更离散,这说明图3的孔形貌比图2更为无序、无规则。具体地,图4的傅里叶转化图中圆环的外径与内径之比为约2.16,图5的傅里叶转化图中圆环的外径与内径之比为约2.92。
图6是实施例2的复合材料器件(Au/D-NPT)的截面的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6所示,Au/D-NPT的孔的内壁都附着有多个金属颗粒,这些金属颗粒具有不同的粒径、长宽比或形状。
图7为实施例2的复合材料器件(Au/D-NPT)的截面的局域放大图,如图7所示,Au/D-NPT的孔的内壁沉积有多个金属颗粒,金属颗粒的分布密度为约103~104个/微米2,例如可以为约2.67~4.86*103个/微米2
进一步,金属颗粒具有在1~100纳米范围内不同大小的粒径。例如有1~20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5.44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9.07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11.47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14.95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17.20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20~40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21.91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26.96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31.64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36.69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38.04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40~60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83.14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41.67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43.87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51.33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57.59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60~80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62.58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68.20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71.51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76.59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79.24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80~100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82.04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83.14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92.30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94.52纳米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粒径为97.33纳米的金属颗粒。
随机测量图7中金颗粒的粒径,不同粒径的分布频率如下表3所示:
表3
粒径(纳米) 1~13.8 13.8~35.4 35.4~78.6 78.6~100
分布频率% 37.5% 33.3% 22.5% 6.7%
进一步,如图7所示,金属颗粒具有在1~6范围内不同的长宽比。例如有长宽比为1~2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1.06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1.18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1.37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1.64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1.83的金属颗粒;金属颗粒具有在2~3范围内不同的长宽比,例如有长宽比为2.05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2.14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2.40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2.52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2.72的金属颗粒;金属颗粒具有在3~4范围内不同的长宽比,例如有长宽比为3.05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3.58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3.86的金属颗粒;金属颗粒具有在4~6范围内不同的长宽比,例如有长宽比为4.69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4.81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5.03的金属颗粒,例如有长宽比为5.63的金属颗粒。
进一步,如图7所示,多个金属颗粒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有棒状的金属颗粒,例如有椭圆形的金属颗粒,例如有类圆形的金属颗粒。
进一步,如图7所示,从Au/D-NPT的无序表面由表及里,随着孔的深度增加,金颗粒的粒径具有梯度。例如粒径由约100纳米逐渐变化到1纳米。
进一步,如图7所示,从Au/D-NPT的无序表面由表及里,随着孔的深度增加,颗粒的长宽比具有梯度。例如长宽比由约6逐渐变化到约1。
进一步,如图7所示,从Au/D-NPT的无序表面由表及里,随着孔的深度增加,颗粒的形状逐渐变化。例如颗粒形状由棒状逐渐变化为椭圆形,再由椭圆形逐渐变化到圆形。
图8是实施例1的复合材料器件(Au/NPT)的截面的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8所示,实施例1的Au/NPT中的金属颗粒与实施例2的Au/D-NPT的金属颗粒的各项特征基本相同。
实施例3
步骤1:制备平均孔径为约200nm的NPT方法如下:
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得到多孔氧化铝模板(以下简称NPT)。制备方法包括:将铝箔置于5℃的0.5M的磷酸中进行阳极氧化,氧化电压从50V开始,每隔2min增加10V直至150V,然后保持24小时,完成第一次氧化。然后溶去第一次氧化形成的氧化铝膜,在与第一次氧化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氧化。第二次氧化后二次氧化后将长有多孔氧化铝膜的铝箔放入1MCuCl2和0.1MHCl混合液中,溶去铝基底。最后将多孔氧化铝薄膜膜移入5wt%的H3PO4中,在30℃扩孔约1小时,获得实施例1的NPT。
步骤2:同实施例1,除了调整沉积时间为12分钟。获得实施例3的复合材料器件Au/NPT-200。
实施例4
步骤1: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NPT。
步骤2:同实施例3,除了调整沉积时间分别为8分钟,12分钟和16分钟,获得实施例4的复合材料器件Au/D-NPT-8、Au/D-NPT-12、Au/D-NPT-16。
实施例5
(1)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NPT。
(2)使用电子束蒸发(设备FU-20PEB-RH)向上述NPT的无序表面及该表面的孔内沉积铝(Al)。电子束蒸发条件真空度6×10-4Pa,镀膜速度获得产品为实施例3的复合材料器件(以下简称Al/D-NPT)。
图9是Al/D-NPT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所示,Al/D-NPT包括NPT和附着在NPT的孔的内壁的铝颗粒,铝颗粒分布在从NPT的无序表面自表向里深度0~4微米的范围内。Al/D-NPT还可以包括覆盖在NPT无序表面上的铝层,铝层可以仅覆盖无序表面上没有孔的区域,铝层的厚度为约85纳米。Al/D-NPT的厚度为约60微米。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复合材料器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复合材料器件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上有多个孔,所述孔的内壁附着有多个金属颗粒2。在复合材料器件的一侧表面,还覆盖有一层金属层3。图中孔和金属颗粒的形貌特征仅仅是示意,并非实际情况。
分别对实施例1的Au/NPT、实施例2的Au/D-NPT、实施例3的Al/D-NPT和NPT的无序表面(以下简称D-NPT,作为对比例)进行光吸收实验。
采用Shimadzu-UV3600(UV-VIS-NIR)分光光度计,配备积分球(ISR-3100),测量了Au/NPT、Au/D-NPT和NPT在UV-VIS-NIR光(波长400纳米~2.5微米)的半球反射率。由于光入射后只能在积分球中反射,此时,吸收率=1-反射率。
采用PerkinElmerG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了Au/NPT、Au/D-NPT和NPT在中红外区域(波长2.5μm-10μm)的透射率和反射率。测量波数范围为400-4000cm-1,分辨率为4cm-1。此时,吸收率-=1-透射率-反射率。
图11示出Au/NPT、Au/D-NPT和D-NPT在可见光到近红外光区域(400纳米-2.5微米)和中红外光区域(2.5微米-10微米)测得的光吸收率随光波长变化的曲线。
图12示出Al/D-NPT在可见光到近红外光区域(400纳米-2.5微米)测得的光吸收率随光波长变化的曲线。
实施例1~5的复合材料器件以及对比例D-NPT在400纳米~2.5微米以及2.5微米到10微米区间,它们的平均光吸收率(%)如表4所示:
表4
对实施例2的复合材料器件(Au/D-NPT)和实施例5的复合材料器件(Al/D-NPT)进行了太阳能水蒸气产生实验。
水蒸气产生装置包括:
(1)光源:太阳光模拟器(Newport94043A,ClassAAA)、双透镜聚焦系统(北京北光世纪仪器有限公司;焦距200mm,直径100mm的凸透镜#1;焦距50mm,直径30mm的凸透镜#2);
(2)容器:为杜瓦瓶(上海玻璃厂),28mm内径,38mm外径,高度96mm;
(3)测量装置:功率计(Coherent#1097901,10W,19mm直径探头)、分析天平(FA2004,0.1mg精度)、热电偶(热电偶的探头经原子层沉积法沉积了一层高反射率的氧化钛,抑制了光直接照在探头上产生的热)、串行通信组件(RS232)、电脑。
实验环境参数包括:
Au/D-NPT及纯水对照组:环境温度24℃,湿度42%;
Al/D-NPT及纯水对照组:环境温度24℃,湿度48%。
实验步骤包括:
(1)在杜瓦瓶中盛水,将复合材料器件(Au/D-NPT;Al/D-NPT)平行置于水面上,沉积了金属颗粒(或金属层)的一侧表面方向朝下,接触水面,部分复合材料器件被水浸没。本发明多孔的复合材料器件(Au/D-NPT;Al/D-NPT)能够自然地漂浮在水面上。具有通孔的多孔结构为连续产生的水蒸气气流的散发提供了方便的通道。还设置纯水对照组,即杜瓦瓶中仅盛水,不放置复合材料器件。
(2)太阳光模拟器(Newport94043A)产生的光经滤光片过滤后,获得符合AM1.5G光谱标准的太阳光辐射。将该太阳光辐射通过双透镜系统聚焦后入射在杜瓦瓶中的复合材料器件上(对于对比实验,则将光聚焦后入射在水面上)。
(3)实验开始前,用功率计预先测量并设定入射光功率密度CoptP0,单位为kW·m-2。同时,在蒸汽的产生过程中,分析天平可测得水的减少质量,进而计算出水的质量损失速率,也即以质量计的水蒸汽产生速率,单位为kg/m2/h。为了得到稳定的蒸汽产生速率,本发明的水蒸气产生速率(m)为使用光照开始后2600~3600秒的测得的平均水蒸气产生速率。实验中使用使用用串行通信系统和电脑记录数据。
为了计算太阳能转化为水蒸气的能量效率(η),此处引入公式,其中m为水蒸汽产生速率,hLV为液汽相变热,CoptP0为样品表面的光功率密度。
分别针对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实施例2的Au/D-NPT和实施例3的Al/D-NPT,以及不使用复合材料器件的水,进行了太阳能水蒸气产生实验。在不同的光功率密度(CoptP0)下,测量了水蒸汽产生速率(m),计算了能量转化效率(η)。表5和表6是Au/D-NPT和纯水对照组(不使用Au/D-NPT)在不同的光功率密度(CoptP0)下的水蒸汽产生速率(m)和能量转化效率(η)。表7和表8是Al/D-NPT和和纯水对照组(不使用Al/D-NPT)在不同的光功率密度(CoptP0)下的水蒸汽产生速率(m)和能量转化效率(η)。
表5
表6
表7
表8
如表5所示,对于Au/D-NPT,当CoptP0=4kW·m-2和6kW·m-2时,太阳能转换为水蒸气的能量转换效率(η)超过90%。如表6所示,当CoptP0=6kW·m-2时,能量转换效率(η)超过90%。
对比表5和表6,可以发现使用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后,水蒸汽产生速率(m)和能量转化效率(η)都有显著提高。图13为使用Au/D-NPT和不使用Au/D-NPT(仅盛水)时,水蒸气产生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Copt=1即CoptP0=1kW·m-2,Copt=4即CoptP0=4kW·m-2。如图13所示,在CoptP0=1KWm-2和4kWm-2时,使用复合材料器件Au/D-NPT后,水蒸气产生速率是不使用Au/D-NPT时纯水蒸发速率的2.1和3.6倍。以上有益效果主要归功于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具有较宽的吸收光谱和较高的光吸收率,进一步可以归功于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的金属颗粒的形貌特性,进一步可以归功于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的孔的形貌特征。
对于实施例5的Al/D-NPT,在光功率密度CoptP0=6kW·m-2时,测量了杜瓦瓶中的水温(T1)以及复合材料器件Al/D-NPT的孔内温度(T2)随光照时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9所示。说明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在光功率密度为6kW·m-2时,仅需50分钟即可将温度(T2)升高至超过100℃。这说明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能迅速升温,并产生高温的水蒸气。
表9
时间(分钟)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T1(℃) 22.2 68.0 80.3 84.8 88.7 94.9 97.8 100.9 103.1
T2(℃) 22.2 25.7 27 28.4 30.1 33.8 38.1 42.7 47.4
对于实施例5的Al/D-NPT,测试了其在不同光功率密度下的循环性能。具体步骤如下:按照光照功率为1-2-3-4-6-1kW·m-2的顺序对Al/D-NPT进行光照循环试验,每个光功率下循环4次。一个循环是指,将Al/D-NPT光照1小时,然后停止光照闲置20分钟。每个循环的平均水蒸气产生速率(m)如表10所示。
表10
进一步,在光功率密度分别为2kW·m-2和4kW·m-2的条件下,测量了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Al/D-NPT的循环稳定性,循环周数为25周。一个循环是指,将Al/D-NPT光照1小时,然后停止光照闲置20分钟。在2kW·m-2和4kW·m-2的光功率密度下,每个循环的水蒸气产生速率(m)分别如表11和表12所示。
表11
表12
如表10、表11和表12所示,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不同光照功率下具有较为平稳的输出。循环25周后,水蒸气产生速率m(kg/m2/h)基本保持稳定,没有衰减。
对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Al/D-NPT进行了海水淡化实验。具体步骤包括:用NaCl配制了4种不同浓度的NaCl水溶液,编号为1至4,在CoptP0=1.75-1.91kW·m-2的光照密度下,使用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Al/D-NPT)将上述NaCl水溶液蒸发,并将水蒸气冷凝后搜集,得到的淡化水。淡化实验前后,NaCl水溶液的NaCl浓度(C1mg/L)和淡化水中的NaCl浓度(C2mg/L)如下表13所示。
表13
编号 1/Baltic sea 2/Global 3/Red Sea 4/Dead Sea
C1(mg/L) 8000 35000 40000 93600
C2(mg/L 0.86 0.27 0.42 0.25
取中国渤海海水,经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Al/D-NPT)蒸发后,考察了淡化前后水中Na+、Mg2+、Ca2+、K+和B3+几种离子淡化前后的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14所示:
表14
编号 Na+ Mg2+ Ca2+ K+ B3+
淡化前(mg/L) 8089 1314 410 530 4.18
淡化后(mg/L) 0.34 0.0105 0.23 0.11 0.0105
如表12和表13所示,本发明复合材料器件能够利用光能淡化海水,有效降低海水中Na+、Mg2+、Ca2+、K+和B3+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含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7)

1.一种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有多个孔,所述孔的内壁附着有多个金属颗粒,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为1~200纳米,所述多个金属颗粒具有至少x种不同的颗粒粒径d,x大于或等于2。
2.权利要求1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颗粒的粒径为1~100纳米。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x等于2、3、4、5、6、7、8、9或10。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x种不同的颗粒粒径d选自以下d1至d10中的任意x种:1纳米≤d1<10纳米、10纳米≤d2<20纳米、20纳米≤d3<30纳米、30纳米≤d4<40纳米、40纳米≤d5<50纳米、50纳米≤d6<60纳米、60纳米≤d7<70纳米、70纳米≤d8≤80纳米、80纳米≤d9≤90纳米、90纳米≤d10≤100纳米。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x种不同的颗粒粒径d选自以下d11至d15中的任意x种:1纳米≤d11<20纳米、20纳米≤d12<40纳米、40纳米≤d13<60纳米、60纳米≤d14≤80纳米;80纳米≤d15≤100纳米;x等于2、3或4或5。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金属颗粒的材质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贵金属(例如金、银或铂)、过渡金属(例如铜)和轻金属(例如铝)。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多个孔至少包括z种孔径f,z大于或等于2。
8.一种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有多个孔,所述孔的内壁附着有多个金属颗粒,所述多个孔至少包括z种孔径f,z大于或等于2。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z等于3、4、5、6、7或8。
10.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z种不同的孔径f选自以下f1至f8中的任意z种:100≤f1<150、150≤f2<200、200≤f3<250、250≤f4<300、300≤f5<350、350≤f6<400,400≤f7<450,450≤f8≤500,z等于2、3、4、5、6、7或8。
11.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z种不同的孔径f选自以下f9至f13中的任意z种:160≤f9<200、200≤f10<250、250≤f11<300、300≤f12<350、350≤f13≤380;z等于2、3、4或5。
12.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所述基体靠近金属颗粒的的一侧的表面覆盖有金属层。
13.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采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获得所述金属颗粒。
1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的方法,其包括采用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在所述基体的表面及孔内壁沉积金属颗粒的步骤,所述物理气相沉积的参数包括:真空度:4~5×10-4Pa。
15.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用于吸收光的用途。
16.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用于光热转换的用途。
17.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器件用于淡化海水的用途。
CN201510770546.XA 2015-11-12 2015-11-12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Active CN105442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0546.XA CN105442014B (zh) 2015-11-12 2015-11-12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PCT/CN2016/105410 WO2017080495A1 (zh) 2015-11-12 2016-11-11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EP16863671.0A EP3375912B1 (en) 2015-11-12 2016-11-11 Composite material device
US15/775,767 US10974971B2 (en) 2015-11-12 2016-11-11 Composite materi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0546.XA CN105442014B (zh) 2015-11-12 2015-11-12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2014A true CN105442014A (zh) 2016-03-30
CN105442014B CN105442014B (zh) 2019-05-03

Family

ID=55552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70546.XA Active CN105442014B (zh) 2015-11-12 2015-11-12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4971B2 (zh)
EP (1) EP3375912B1 (zh)
CN (1) CN105442014B (zh)
WO (1) WO2017080495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0495A1 (zh) * 2015-11-12 2017-05-18 南京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CN109487315A (zh) * 2018-09-21 2019-03-19 上海大学 结合碳黑薄膜的多孔材料、其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95979A (zh) * 2018-12-28 2019-05-24 南京大学 具有内嵌金属环的纳米孔阵列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9879344A (zh) * 2019-03-06 2019-06-1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光热蒸发表面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074324A (zh) * 2019-12-11 2020-04-28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环境用基材表面抗菌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06997A (zh) * 2022-12-31 2023-05-12 南京大学 一种等离激元吸收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06997B (zh) * 2022-12-31 2024-06-21 南京大学 一种等离激元吸收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87655B2 (en) * 2018-05-16 2021-11-30 Sensera, Inc. Compact gas sensors
RU2724308C1 (ru) * 2019-03-20 2020-06-22 Сергей Евгеньевич Кушнир Оптический фильтр с многослойной структурой из анодного оксида алюминия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с помощью анодирования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5316A (zh) * 2008-07-24 2010-01-2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等离体子结构的叠层薄膜光伏元件及其用途
CN101950785A (zh) * 2010-07-28 2011-01-19 山东大学 一种GaN基LED管芯P型GaN层的结构
CN103862031A (zh) * 2014-02-20 2014-06-18 天津大学 与有序多孔载体或粗糙表面结合制备的复合纳米金属材料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6866B2 (ja) * 1999-04-27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ナノ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079250B2 (en) 2002-01-08 2006-07-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Structure,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ensor using the same
CN1715458A (zh) * 2004-06-30 2006-01-04 中南大学 铝基吸波材料及制备方法
JP2006083451A (ja) 2004-09-17 2006-03-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微細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165217A1 (en) * 2005-07-08 2007-07-19 Anders Johansson Sensor structur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s thereof
US7453565B2 (en) * 2006-06-13 2008-11-18 Academia Sinica Substrate fo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sensor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US8202408B2 (en) * 2008-03-07 2012-06-19 The Cu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Sensor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nucleotides
CN102621126A (zh) * 2012-03-28 2012-08-01 上海大学 金纳米点阵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基底及其制备方法
US9493876B2 (en) * 2012-09-14 2016-11-15 Apple Inc. Changing colors of materials
CN104195518B (zh) * 2014-08-28 2016-05-04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黑色吸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10596125B2 (en) * 2014-12-15 2020-03-2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anowire-coated micro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5442014B (zh) * 2015-11-12 2019-05-03 南京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5316A (zh) * 2008-07-24 2010-01-2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等离体子结构的叠层薄膜光伏元件及其用途
CN101950785A (zh) * 2010-07-28 2011-01-19 山东大学 一种GaN基LED管芯P型GaN层的结构
CN103862031A (zh) * 2014-02-20 2014-06-18 天津大学 与有序多孔载体或粗糙表面结合制备的复合纳米金属材料及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0495A1 (zh) * 2015-11-12 2017-05-18 南京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US10974971B2 (en) 2015-11-12 2021-04-13 Nanjing University Composite material device
CN109487315A (zh) * 2018-09-21 2019-03-19 上海大学 结合碳黑薄膜的多孔材料、其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95979A (zh) * 2018-12-28 2019-05-24 南京大学 具有内嵌金属环的纳米孔阵列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9795979B (zh) * 2018-12-28 2021-11-09 南京大学 具有内嵌金属环的纳米孔阵列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9879344A (zh) * 2019-03-06 2019-06-1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光热蒸发表面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074324A (zh) * 2019-12-11 2020-04-28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环境用基材表面抗菌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06997A (zh) * 2022-12-31 2023-05-12 南京大学 一种等离激元吸收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06997B (zh) * 2022-12-31 2024-06-21 南京大学 一种等离激元吸收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75912B1 (en) 2022-03-09
EP3375912A1 (en) 2018-09-19
US10974971B2 (en) 2021-04-13
EP3375912A4 (en) 2019-11-20
US20180346346A1 (en) 2018-12-06
CN105442014B (zh) 2019-05-03
WO2017080495A1 (zh)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2014A (zh)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Li et al. Highly salt‐resistant 3D hydrogel evaporator for continuous solar desalination via localized crystallization
Guo et al. Highly efficient solar steam generation of low cost TiN/bio-carbon foam
Schaffner et al. Combining Bottom‐Up Self‐Assembly with Top‐Down Microfabrication to Create Hierarchical Inverse Opals with High Structural Order
Zhang et al. Black silicon with order-disordered structures for enhanced light trapping and photothermic conversion
Chen et al. A 3D hemispheric steam generator based on an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light absorber for efficient solar evaporation and desalination
CN104656170A (zh) 一种宽波段光全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43368A (zh) 全光谱色彩调控的二维光子晶体结构设计及基于多孔氧化铝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501461C (zh) 一种高分辨率自支撑全镂空透射光栅的制作方法
CN102799063B (zh) 一种光刻胶模板及图案化ZnO纳米棒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6094086B (zh) 一种透射光栅
JP2003332607A (ja) 波長選択性太陽光吸収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950631A (zh) 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及制备方法
Zheng et al. Research statu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micro–nano surface structures with low reflectivity
CN102530845A (zh) 三角形金属纳米孔阵列的制备方法
Dev et al. Fabrication of periodic nanostructure assemblies by interfacial energy driven colloidal lithography
Kim et al. Controlling the multiscale topography of anodized aluminum oxide nanowire structures fo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nd perfect absorbers
CN106575098B (zh) 涡旋光束产生方法、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240140826A1 (en) Farm waste-derived recyclable photothermal evaporator
CN109087837B (zh) 一种条纹相机光阴极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structured surfaces for full-spectrum photon management in photovoltaic-thermoelectric systems
Che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ierpinski carpet optical antenna at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wavelengths
CN103320753A (zh) 一种尺寸密度可控铝纳米颗粒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5158825A (zh) 一种抗反射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CN112882146A (zh) 二维全斯托克斯偏振成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