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0631A - 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0631A
CN106950631A CN201710319273.6A CN201710319273A CN106950631A CN 106950631 A CN106950631 A CN 106950631A CN 201710319273 A CN201710319273 A CN 201710319273A CN 106950631 A CN106950631 A CN 106950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product
absorbing body
dielectric layer
pillar array
infrared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192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飞
常晟源
李君宇
谈小超
杨奥
郭颂
蒋顺
周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3192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506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50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06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及其制备方法;该红外吸波体包括介质微柱阵列、介质层以及金属层;介质微柱阵列用于对入射光波长进行筛选处理,介质层用于使筛选后的入射光谐振产生电磁波,金属层用于将所述电磁波转化为热能吸收。该红外吸波体具有高品质因数,吸收峰宽度极窄的优点。当柱体高度为630nm~1210nm,柱体直径为809nm~1980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距离为1300nm~3600nm;以及介质层其厚度为1030nm~2310nm时,实现在介质微柱阵列表面的玻印亭矢量为零,进而保证吸收峰波长与入射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无关;并实现吸波体的品质因数可以高于100,具有窄的吸收峰带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外吸波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性能的红外吸波体是红外探测器的关键材料。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求通过更好的红外吸波体来改善红外探测器的性能。近年来,超表面作为一种全新的电磁材料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被应用到红外吸波体的设计和制作当中。
超表面的特点是其电磁特性基本与其组分材料的性质无关,而与其内部的微结构有关。当入射光与这层微结构相互作用时,会产生表面等离激元,可以实现纳米尺寸下光场的聚焦和增强。借助这一性质,许多基于超表面的微纳光学设备被制作出来,比如完美吸波体,完美透镜,复折射率材料等。
在红外吸波体中,窄带吸波体是重要的一部分。根据上文提到的微结构与入射光相互作用的特性,超表面很容易就能实现在单一频段的高吸收,这就使得研究人员十分重视它在窄带吸波体上的应用,也促使人们修改超表面的微结构组成,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过去几年里,大量的纳米结构被应用到红外吸波体的设计上。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是基于金属纳米结构-介质层-金属背板的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吸收峰的品质因数(即吸收峰中心波长与其半高全宽之比值)很低,只有约15-20;另一种结构是由多层介质/金属薄膜堆叠而成的DBR式干涉吸波结构,这种结构固然可以在正入射时实现高Q值的窄带吸收,但是一旦入射角度变化,其吸收峰峰位立即变化,不具有角度稳定性,综合吸收峰的品质因数也较低。并且,结构中的薄膜厚度难以精确控制,制备工艺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旨在解决现有的吸波体品质因数低和在入射角度变化时吸收峰波长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缩减吸收峰的带宽,提高品质因数,对具有吸收峰波长的红外光的高吸收,同时保持入射角变化情况下吸收峰波长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包括:
介质微柱阵列,其为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柱体,用于对入射激光的波长进行筛选处理输出筛选后激光;
介质层,位于介质微柱阵列的下方,用于使筛选后激光谐振产生电磁波;以及
金属层,位于介质层的下方,用于将电磁波转化为热能吸收。
优选地,柱体高度为630nm~1210nm,柱体直径为809nm~1980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距离为1300nm~3600nm;介质层的厚度为1030nm~2310nm。
优选地,柱体高度为630nm~890nm,柱体直径为809nm~1430nm,相邻两个柱体中心距离为1300nm~2640nm,介质层的厚度为1030nm~1690nm。
优选地,柱体在平面上的排布方式为六边形排列。
优选地,柱体的材料为硅。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窄带吸波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衬底上附着金属层获得第一中间产物;
S2在第一中间产物上附着介质层获得第二中间产物;
S3采用图形转移工艺在第二中间产物的介质层上形成具有介质微柱阵列的反结构的曝光胶层,获得第三中间产物;
S4在第三中间产物的曝光胶层上附着介质层获得第四中间产物;
S5通过对第四中间产物采用湿化学法进行去除曝光胶处理,获得红外吸波体。
优选地,步骤S3中获得第三中间产物包括如下步骤:
S31采用旋涂方法在第二中间产物的介质层上形成第一曝光层,获得第五中间产物;
S32通过对第五中间产物根据介质微柱阵列进行电子束曝光处理,获得第六中间产物;
S33通过对第六中间产物进行显影处理,在第二中间产物上形成具有介质微柱阵列的反结构的曝光胶层,获得第三中间产物。
优选地,步骤S1中采用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在衬底上附着金属层。
优选地,步骤S2中采用磁控溅射方式或化学气相沉积在第一中间产物的金属层上附着介质层。
优选地,步骤S4中采用磁控溅射方式或化学气相沉积在第三中间产物的曝光层上附着介质层。
通过本发明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的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出的红外吸波体,由“金属层-介质层-介质微柱阵列”组成,介质微柱阵列、介质层以及金属层构成一个谐振腔,介质微柱阵列所起到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波长选择性的光栅,本身不吸收光,而只允许特定波长的光通过介质微柱阵列,从而被金属层吸收,因此可以保证吸收峰具有高的品质因数,也就保证了窄带吸收,进而实现对吸收波长红外光的高吸收。
2、本发明提出的红外吸波体,当柱体高度为630nm~1210nm,柱体直径为809nm~1980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距离为1300nm~3600nm;以及介质层其厚度为1030nm~2310nm时,入射光斜入射进介质微柱阵列,在介质微柱阵列中会产生一个与入射光的玻印亭矢量在介质微柱阵列平面内的投影分量方向相反的玻印亭矢量,且由介质微柱阵列表面产生的玻印亭矢量与入射光的玻印亭矢量在介质微柱阵列平面内的投影分量相同,抵消了入射光的玻印亭矢量在阵列平面内的投影分量,从而使得阵列平面内的净能量流动为0。此时,不论入射角如何变化,吸收峰的位置都不会发生改变,实现在不同的入射角度下吸收波长高稳定性;该红外吸波体,吸收峰峰值可达到85%以上,品质因数不少于100,吸收峰带宽达到几十纳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制备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所获得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5为本发明中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制备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所获得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6为本发明中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制备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所获得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7为本发明中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制备方法的第四实施例所获得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8为本发明中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制备方法的第五实施例所获得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9为本发明中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制备方法的第六实施例所获得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制备方法的第七实施例所获得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制备方法的第八实施例所获得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性能与对比实施例性能的对比图,其中,图(a)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所获得吸波体在不同角度入射光下的吸收波长的示意图,图(b)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获得的红外吸波体在不同角度下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图(c)为本发明提供的对比实施例所获得吸波体在不同角度入射光下的吸收波长的示意图,图(d)为本发明提供的对比实施例获得的红外吸波体在不同角度下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为衬底,2为金属层,3为介质层,4为介质微柱阵列,A为入射光的玻印亭矢量,B为入射光的玻印亭矢量在介质微柱阵列平面内的投影分量,C为介质微柱阵列中产生的玻印亭矢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主视图,图2为该红外吸波体的俯视图,该红外吸波体包括介质微柱阵列1、介质层2、金属层3以及衬底4,介质微柱阵列1为多个呈六角形阵列排列的柱体,介质层2位于介质微柱阵列1的下方,金属层3位于介质层2的下方,衬底4位于金属层3的下方。介质微柱阵列1、介质层2以及金属层3构成谐振腔,入射光射入介质微柱阵列1,经过介质微柱阵列1筛选后,进入介质层2,经过筛选后的入射光在介质层2中谐振,并被金属层3吸收。由于介质微柱阵列1仅对入射光进行筛选,并不吸收入射光,金属层仅吸收经过筛选后的入射光,因此该红外吸波体具有高品质因数,进而实现吸收峰带宽变小。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第二实施例中,介质微柱阵列的每个柱体高度为630nm~1210nm,每个柱体直径为809nm~1980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距离为1300nm~3600nm,介质层为厚度是1030nm~2310nm的二氧化硅层。
如图3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入射光射入介质微柱阵列时,在介质微柱阵列表面产生一个玻印亭矢量,该玻印亭矢量与入射光的玻印亭矢量在介质微柱阵列平面内的投影分量方向相反,且由介质微柱阵列表面产生的玻印亭矢量与入射光的玻印亭矢量在介质微柱阵列平面内的投影分量相同,抵消了入射光的玻印亭矢量在阵列平面内的投影分量,从而使得阵列平面内的净能量流动为0。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入射角如何变化,红外光吸波体吸收峰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即吸收峰不随着入射角变化。另外,当入射光射入介质微柱阵列时,由于介质微柱阵列1仅对入射光进行筛选,并不吸收入射光,金属层仅吸收经过筛选后的入射光,因此该红外吸波体具有高品质因数,进而实现吸收峰带宽变小。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厚度为1000μm的单晶硅作为衬底,首先用丙酮溶液对单晶硅进行超声波清洁3分钟;然后用无水乙醇溶液对单晶硅进行超声波清洁3分钟;最后在去离子水中对单晶硅进行超声波清洁2分钟,通过电子束蒸发设备对金粉体进行气化并冷凝,从而在衬底表面形成200nm是镀金层,得到第一中间产物。
S2在第一中间产物的镀金层表面通过磁控溅射设备生长厚度为1030nm的二氧化硅层,得到第二中间产物。
S3在第二中间产物的二氧化硅层利用匀胶机旋涂PMMA曝光胶,涂抹时间60秒,匀胶机转速为2000转/分钟,涂抹厚度400nm。接着,在170℃下烘烤3.5分钟,在二氧化硅层上获得第一曝光胶层,进而得到第五中间产物。设计介质微柱阵列,介质微柱阵列的柱体呈六边形分布,柱体的直径809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300nm,柱体高度为630nm。再使用电子束曝光设备以3nA的曝光电流,根据所设计的介质微柱阵列对第五中间产物上曝光层进行曝光,实现将所设计的介质微柱阵列转移至第五中间产物上,获得第六中间产物。通过化学显影方式对第六中间产物进行显影,在第二中间产物上形成具有介质微柱阵列的反结构的曝光胶层,获得第三中间产物。
S4以第三中间产物上的曝光胶层为掩膜对硅材料进行化学气相沉积,生长厚度为630nm的硅,获得第四中间产物。
S5用化学方法除去第四中间产物中的曝光胶,获得红外吸波体。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最终获得的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光吸收谱,激光入射角为0°时,该红外吸波体的吸收峰的波长位于2.64微米处,吸收带宽约为6.6纳米,品质因数约为400。
第二实施例:步骤S2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1290nm。步骤S3中介质微柱阵列中柱体直径为1100nm,柱体高度为680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之间的间距为2000nm。步骤S4所生长厚度为680nm的硅。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最终获得的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光吸收谱,激光入射角为0°时,该红外光吸收谱的吸收峰的波长位于3.27微米处,吸收带宽约为10.9纳米,品质因数约为300。
第三实施例:步骤S2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1690nm。步骤S3中介质微柱阵列中柱体直径为1430nm,柱体高度为890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之间的间距为2640nm。步骤S4所生长的硅厚度为890nm。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最终获得的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光吸收谱,激光入射角为0°时,该红外吸波体的吸收峰的波长位于4.26微米处,吸收带宽约为21.3纳米,品质因数约为200。
第四实施例:步骤S2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2310nm。步骤S3中介质微柱阵列中柱体直径为1980nm,柱体高度为1210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之间的间距为3600nm。步骤S4所生长厚度为1210nm的硅。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四实施例最终获得的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光吸收谱,激光入射角为0°时,该红外吸波体的吸收峰的波长位于5.73微米处,吸收带宽约为57.3纳米,品质因数约为100。
第五实施例:步骤S1通过磁控溅射设备让金粉体溅射在衬底表面,从而在衬底表面形成200nm是镀金层,得到第一中间产物。步骤S2中在第一中间产物的镀金层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形成厚度为1548nm的二氧化硅层。步骤S3中介质微柱阵列中柱体直径为1320nm,柱体高度为816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之间的间距为2400nm。步骤S4以第三中间产物上的曝光胶层为掩膜对硅材料进行磁控溅射方法沉积,生长的硅厚度为816nm,获得第四中间产物。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五实施例最终获得的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光吸收谱,激光入射角为0°时,该结构的吸收峰的波长位于3.9微米处,吸收带宽约为19.5纳米,品质因数约为200。
第六实施例:步骤S1通过磁控溅射设备让金粉体溅射在衬底表面,从而在衬底表面形成200nm是镀金层,得到第一中间产物。步骤S2中在第一中间产物的镀金层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形成厚度为1806nm的二氧化硅层。步骤S3中介质微柱阵列中柱体直径为1540nm,柱体高度为952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之间的间距为2800nm。步骤S4以第三中间产物上的曝光胶层为掩膜对硅材料进行磁控溅射方法沉积,生长的硅厚度为952nm,获得第四中间产物。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第六实施例最终获得的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光吸收谱,激光入射角为0°时,该红外吸波体的吸收峰的波长位于4.53微米处,吸收带宽约为25.2纳米,品质因数约为180。
第七实施例:步骤S1通过磁控溅射设备让金粉体溅射在衬底表面,从而在衬底表面形成200nm是镀金层,得到第一中间产物。步骤S2中在第一中间产物的镀金层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形成厚度为2064nm的二氧化硅层。步骤S3中介质微柱阵列中柱体直径为1760nm,柱体高度为1088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之间的间距为3200nm。步骤S4以第三中间产物上的曝光胶层为掩膜对硅材料进行磁控溅射方法沉积,生长的硅厚度为1088nm,获得第四中间产物。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七实施例最终获得的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光吸收谱,激光入射角为0°时,该红外吸波体的吸收峰的波长位于5.14微米处,吸收带宽约为42.8纳米,品质因数约为120。
第八实施例:步骤S1通过磁控溅射设备让金粉体溅射在衬底表面,从而在衬底表面形成200nm是镀金层,得到第一中间产物。步骤S2中在第一中间产物的镀金层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形成厚度为2193nm的二氧化硅层。步骤S3中介质微柱阵列中柱体直径为1870nm,柱体高度为1156nm,两个相邻柱体中心之间的间距为3400nm。步骤S4以第三中间产物上的曝光胶层为掩膜对硅材料进行磁控溅射方法沉积,生长的硅厚度为1156nm,获得第四中间产物。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八实施例最终获得的红外吸波体的红外光吸收谱,激光入射角为0°时,该红外吸波体的吸收峰的波长位于5.44微米处,吸收带宽约为54.4纳米,品质因数约为100。
本发明提供的对比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选取厚度为1000微米的单晶硅衬底1,第一步用丙酮溶液对单晶硅衬底进行超声波清洁3分钟;第二步用无水乙醇溶液对单晶硅衬底进行超声波清洁3分钟;最后一步在去离子水中对单晶硅衬底进行超声波清洁2分钟,将表面清洗干净以便于后续蒸镀。然后,用电子束蒸发镀膜机在洁净的衬底表明蒸镀200nm厚的金。然后,用磁控溅射设备或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长一层1050nm厚的二氧化硅介质层。接着,设计微柱阵列,柱体高度530nm,柱体直径880nm,两最近邻柱体中心间距为1600nm,并制成版图。接着,第一步在介质层上均匀涂抹一层PMMA曝光胶,涂抹时间60秒,匀胶机转速2000转/分钟,涂抹厚度约为400nm;第二步在170℃下烘烤3.5分钟;第三步使用电子束曝光设备将版图的图案转移至已经旋涂PMMA曝光胶的衬底上,曝光电流3nA;最后一步通过化学显影方式,对已曝光的PMMA胶进行显影。接着,以显影后的PMMA胶作为掩膜进行化学气相沉积,生长530nm厚的硅。最后通过化学方法去掉PMMA胶,获得对比用的红外吸波体。
图12(a)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所获得吸波体在不同角度入射光下的吸收波长的示意图,其中,横坐标表示入射光角度,纵坐标表示被吸收波的波长;由图12(a)可知,当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变化时,被吸收波的波长变化缓慢。图12(b)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获得的红外吸波体在不同角度下的红外吸收光谱图,横坐标为被吸收波的波长,纵坐标为吸波体的吸收率,图12(b)展示了在入射角分别为0°、5°、10°以及15°下由第三实施例获得的红外吸波体的吸收光谱。由图12(b)可知,第三实施例获得的红外吸波体,在入射光的入射角度为0°时,吸收波峰波长为2640微米,在入射光的入射角度为5°时,吸收波峰波长为2638微米,在入射光的入射角度为10°时,吸收波峰波长为2636微米,在入射光的入射角度为15°时,吸收波峰波长为2635微米。
图12(c)为本发明提供的对比实施例所获得吸波体在不同角度入射光下的吸收波长的示意图,其中,横坐标表示入射光角度,纵坐标表示被吸收波的波长,由图12(c)可知,当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变化时,被吸收波的波长变化急剧。图12(d)为本发明提供的对比实施例获得的红外吸波体在不同角度下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图12(d)展示了在入射角分别为0°、5°、10°以及15°下由对比实施例获得的红外吸波体的吸收光谱。由图12(d)可知,第三实施例获得的红外吸波体,在入射光的入射角度为0°时,吸收波峰波长为2638微米,在入射光的入射角度为5°时,吸收波峰波长为2641微米,在入射光的入射角度为10°时,吸收波峰波长为2651微米,在入射光的入射角度为15°时,吸收波峰波长为2671微米。
由图12可知,相比于对比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吸波体在相同的入射角下,吸收峰峰值波长的偏移量要更小,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吸波体具有一定的角度稳定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微柱阵列(4),其为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柱体,用于对入射激光的波长进行筛选处理输出筛选后激光;
介质层(3),位于所述介质微柱阵列(4)的下方,用于使筛选后激光谐振产生电磁波;以及
金属层(2),位于所述介质层(3)的下方,用于将所述电磁波转化为热能吸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高度为630nm~1210nm,所述柱体直径为809nm~1980nm,两个相邻所述柱体中心距离为1300nm~3600nm;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1030nm~231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高度为630nm~890nm,所述柱体直径为809nm~1430nm,相邻两个所述柱体中心距离为1300nm~2640nm,所述介质层(2)的厚度为1030nm~1690nm。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红外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在平面上的排布方式为六边形排列。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红外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的材料为硅。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吸波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衬底上附着金属层获得第一中间产物;
S2在第一中间产物上附着介质层获得第二中间产物;
S3采用图形转移工艺在所述第二中间产物的介质层上形成具有介质微柱阵列的反结构的曝光胶层,获得第三中间产物;
S4在第三中间产物的曝光胶层上附着介质层获得第四中间产物;
S5通过对第四中间产物采用湿化学法进行去除曝光胶处理,获得所述红外吸波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获得第三中间产物包括如下步骤:
S31采用旋涂方法在所述第二中间产物的介质层上形成第一曝光层,获得第五中间产物;
S32通过对所述第五中间产物根据所述介质微柱阵列进行电子束曝光处理,获得第六中间产物;
S33通过对所述第六中间产物进行显影处理,在第二中间产物上形成具有介质微柱阵列的反结构的曝光胶层,获得第三中间产物。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采用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在衬底上附着金属层。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采用磁控溅射方式或化学气相沉积在第一中间产物的金属层上附着介质层。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采用磁控溅射方式或化学气相沉积在第三中间产物的曝光层上附着介质层。
CN201710319273.6A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9506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9273.6A CN106950631A (zh)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9273.6A CN106950631A (zh)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0631A true CN106950631A (zh) 2017-07-14

Family

ID=59478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9273.6A Pending CN106950631A (zh) 2017-05-09 2017-05-09 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50631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6764A (zh) * 2018-04-23 2018-10-16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多频带超薄太赫兹强吸收体
CN109085669A (zh) * 2018-08-14 2018-12-25 深圳市融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阵列宽带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13633A (zh) * 2018-12-29 2019-04-12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超窄多频带光学传感器
CN110332998A (zh) * 2019-06-17 2019-10-15 华中科技大学 超构材料非制冷红外焦平面多色偏振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41843A (zh) * 2019-08-14 2019-11-12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格点共振的光学器件
CN111477700A (zh) * 2020-04-23 2020-07-31 苏州大学 基于完美吸收超材料的热电子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38441A (zh) * 2021-04-29 2021-07-2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浅刻圆盘结构的高品质因子介质纳米天线及其应用
CN114199383A (zh) * 2021-11-24 2022-03-18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等离激元复合微腔的热电堆窄带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US11294151B2 (en) 2019-01-02 2022-04-05 Jiangxi Lianyi Opt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phon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4811A (zh) * 2009-12-25 2010-06-09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的电磁完美吸收体
CN103293572A (zh) * 2013-04-28 2013-09-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Te偏振光谱选择性吸收器
CN103308486A (zh) * 2013-05-23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复合谐振腔红外光子吸收器件
CN103996719A (zh) * 2014-05-16 2014-08-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介质-介质-金属结构的超材料光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205021A1 (en) * 2014-01-20 2015-07-23 Pc Krause And Associates, Inc. Metamaterial for improved energy efficiency
US20150288318A1 (en) * 2013-09-11 2015-10-08 Prf Refractory plasmonic metamaterial absorber and emitter for energy harvest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4811A (zh) * 2009-12-25 2010-06-09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的电磁完美吸收体
CN103293572A (zh) * 2013-04-28 2013-09-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Te偏振光谱选择性吸收器
CN103308486A (zh) * 2013-05-23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复合谐振腔红外光子吸收器件
US20150288318A1 (en) * 2013-09-11 2015-10-08 Prf Refractory plasmonic metamaterial absorber and emitter for energy harvesting
US20150205021A1 (en) * 2014-01-20 2015-07-23 Pc Krause And Associates, Inc. Metamaterial for improved energy efficiency
CN103996719A (zh) * 2014-05-16 2014-08-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介质-介质-金属结构的超材料光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祎祎 等: "基于纳米压印的超材料近红外吸收器的制备研究", 《红外》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6764A (zh) * 2018-04-23 2018-10-16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多频带超薄太赫兹强吸收体
CN109085669B (zh) * 2018-08-14 2020-09-29 深圳市融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阵列宽带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85669A (zh) * 2018-08-14 2018-12-25 深圳市融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阵列宽带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13633A (zh) * 2018-12-29 2019-04-12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超窄多频带光学传感器
CN109613633B (zh) * 2018-12-29 2021-06-01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超窄多频带光学传感器
US11294151B2 (en) 2019-01-02 2022-04-05 Jiangxi Lianyi Opt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phone
CN110332998A (zh) * 2019-06-17 2019-10-15 华中科技大学 超构材料非制冷红外焦平面多色偏振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41843B (zh) * 2019-08-14 2021-08-1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格点共振的光学器件
CN110441843A (zh) * 2019-08-14 2019-11-12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格点共振的光学器件
CN111477700A (zh) * 2020-04-23 2020-07-31 苏州大学 基于完美吸收超材料的热电子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77700B (zh) * 2020-04-23 2023-10-27 苏州大学 基于完美吸收超材料的热电子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38441A (zh) * 2021-04-29 2021-07-2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浅刻圆盘结构的高品质因子介质纳米天线及其应用
CN114199383A (zh) * 2021-11-24 2022-03-18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等离激元复合微腔的热电堆窄带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99383B (zh) * 2021-11-24 2023-11-14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等离激元复合微腔的热电堆窄带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0631A (zh) 一种基于介质微柱阵列的红外吸波体及制备方法
CN104656170B (zh) 一种宽波段光全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21715B (zh) 一种基于耦合米氏共振的超表面完全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
JP2018517925A (ja) 広帯域電磁波の位相調節の方法及び超表面サブ波長構成
CN102109685B (zh) 一种多层组合的电磁调制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7275796A (zh) 一种太赫兹波吸波体、制备方法及应用
Höflich et al. Plasmonic dimer antennas for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CN107478342B (zh) 一种钽酸锂窄带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2014B (zh) 一种复合材料器件
CN107942428A (zh) 一种红外光完美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98191B (zh)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中红外波段超薄平板透镜
US20170242162A1 (en) A visible near-infrared ultra-broadband absorb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N110007381A (zh) 一种可见光宽波段吸收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6646696A (zh) 一种双带可见光宽波段吸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21228A (zh) 一种可实现非对称传输的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72742A (zh) 一种宽带偏振无关长波红外吸收板
CN110673242A (zh) 一种偏振可调谐硅基光学吸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9667A (zh) 一种结构型吸波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97419B (zh) 一种叉指电极结构偏振相关窄带探测器、其制备和应用
Du et al. Sub-wavelength image stitching with removable microsphere-embedded thin film
CN108415116B (zh) 一种强吸收圆二色性的单层三折孔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169739A1 (en) An interference coating or its part consisting layers with different porosity
CN109709630A (zh) 基于金属纳米超表面的亚波长涡旋光束阵列产生方法
CN109085669B (zh) 一种锥形阵列宽带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7232419U (zh) 一种低雾度红外截止滤光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