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28128B - 滑动开关 - Google Patents
滑动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28128B CN105428128B CN201510590416.8A CN201510590416A CN105428128B CN 105428128 B CN105428128 B CN 105428128B CN 201510590416 A CN201510590416 A CN 201510590416A CN 105428128 B CN105428128 B CN 1054281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moving
- slide switch
- fixed
- elastic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6—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5/16—Driv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Slid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滑动开关,能够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并且能够确保防水性。滑动开关(100)包括壳体(1)、第1固定触点(2)、第2固定触点(3)、具有能够接触或分离的触点部的可动触点(4)、绝缘膜片(5)、驱动体(6)和移动部件(7),第1固定触点具有固定于壳体的固定部(2b)和从固定部延伸设置的弹性臂部(2c),弹性臂部的前端部(2d)侧比固定部侧更靠上方(Z1侧),并能够向下方(Z2侧)移动,在通过移动部件的滑行移动使驱动体的推压部(6c)隔着绝缘膜片(5)向第1固定触点(2)侧驱动可动触点(4)时,触点部(4d)与弹性臂部(2c)抵接,并且弹性臂部(2c)向下方(Z2侧)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开关,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在智能手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的滑动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各种设备的操作之用而广泛使用滑动开关。作为以往的滑动开关,已知有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例)中记载的滑动开关900。
以下使用图7对滑动开关900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滑动开关90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7所示,在滑动开关900中,在基板910上粘贴着具有固定触点908的膜片909。隔片906设置有隔片开口部907,配置于膜片909之上。可动触点905具有由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形成的舌片部918,固定触点908和舌片部918的前端部以对置的方式配置于隔片开口部907。由具有与可动触点905接触的端子904的弹性膜片903覆盖可动触点905之上,进而,在其上方配置能够滑动的把手901,该把手901具有对可动触点905加压的顶销90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10728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例中,由于采用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撞击的对接触点结构,因此可能当在触点上形成有绝缘覆膜或附着有绝缘性的异物时发生接触不良,存在接触的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开关,能够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并能够确保防水性。
为了解决该技术课题,本发明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内底面侧设置有第1固定触点和第2固定触点;可动触点,配置在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固定触点的上方,具有能够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的触点部;绝缘膜片,覆盖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固定触点以及所述可动触点;驱动体,配置在所述绝缘膜片的上侧,具有能够驱动所述可动触点的推压部;和移动部件,能够滑行移动地保持于所述壳体,随着滑行移动使所述推压部向所述可动触点侧移位,所述第1固定触点具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部和从该固定部延伸设置的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的前端部侧位于比所述固定部侧靠上方的位置,所述弹性臂部形成为能够向下方移动,在所述推压部利用所述移动部件的滑行移动,而隔着所述绝缘膜片向所述第1固定触点侧驱动所述可动触点时,所述触点部与所述弹性臂部抵接,并且所述弹性臂部向下方移动。
由此,触点部与弹性臂部抵接,并且弹性臂部以固定部侧为支点向下方移动,因而触点部能够在弹性臂部上滑动。因此,能够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另外,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被绝缘膜片覆盖,因而能够防止尘埃、水滴等侵入。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并且也能够确保防水性的滑动开关。
另外,本发明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臂部的所述前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绝缘膜片抵接的抵接部。
由此,通过使弹性臂部的抵接部抵接绝缘膜片,而限制第1固定触点的弹性臂部的高度位置,因而能够防止在弹性臂部抬起过度,而在非操作状态下与可动触点发生不希望的抵接而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另外,通过使抵接部与绝缘膜片抵接,来抑制弹性臂部的高度位置的偏差,因而能够降低在进行了操作时触点部与弹性臂部接触的位置的偏差。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开关导通时移动部件的位置的偏差小的滑动开关。
另外,本发明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触点由位于长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基部和将一对所述基部连结的弓形的一对延伸部形成为框形,一对所述基部的至少一个配置在所述第2固定触点的上侧,并且具有所述触点部的可动片与所述基部的任一方连结,并向另一方侧延伸设置。
由此,可动触点由于是利用两端的基部而被支承的结构,因此可动触点的姿态稳定,即使延伸部随着操作而挠曲,可动触点也不会嘎达嘎达响,而能够进行稳定的动作。另外,可动触点至少一方的基部配置在第2固定触点上,因而在可动触点被驱动体驱动时,基部会向第2固定触点侧被推压,能够可靠地使可动触点与第2固定触点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基部的任一方延伸设置的所述可动片向从所述弹性臂部的所述固定部侧朝向所述前端部侧的方向伸出。
由此,以向与设置于第1固定触点的弹性臂部相同的方伸出的方式在可动触点上设置可动片,因而能够沿着弹性臂部设置可动片。因此,能够抑制第1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的距离,能够使其薄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具有能够推压所述可动触点的所述一对延伸部的宽度。
由此,由于驱动体的推压部具有能够对可动触点的一对延伸部进行推压的宽度,因而在进行操作时,推压部能够同时推压可动片和一对延伸部。因此,能够使可动触点不发生倾斜而稳定地变形,能够使与弹性臂部的接触变得良好。
另外,本发明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中,沿内周在比所述内底面靠上侧,设置有贴附所述绝缘膜片的贴附部,所述驱动体具有支承所述推压部的框形部,在所述驱动体随着所述移动部件的滑行移动而驱动所述可动触点时,所述框形部向所述壳体的贴附部侧推压所述绝缘膜片。
由此,框形部向沿着壳体内周设置的贴附部侧推压绝缘膜片,因而即使绝缘膜片的粘着力因经年变化等而劣化,也能够防止绝缘膜片发生剥离。
另外,本发明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部设置于从所述框形部的一方向长边方向延伸设置的臂部上,所述移动部件在通过滑行操作而移动的范围内,配置在与所述驱动体的所述臂部重叠的位置。
由此,移动部件在通过滑行操作而移动的范围内,总是配置在与驱动体的臂部重叠的位置,因而,移动部件不会由于操作而与驱动体的臂部发生冲突。因此,能够防止臂部随着冲突而变形,能够实现可靠性良好的滑动开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并且也能够确保防水性的滑动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可动触点和驱动体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壳体和第1固定触点以及第2固定触点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的结构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的动作的图。
图7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滑动开关的图。
符号说明
1 壳体
1a 爪部
1b 缺口部
1c 内底面
1d 收容部
1e 贴附部
2 第1固定触点
2a 连接端子
2b 固定部
2c 弹性臂部
2d 前端部
2e 抵接部
2f 板状部(固定部)
2g 折返部(固定部)
3 第2固定触点
3a 连接端子
3b 固定部
4 可动触点
4a 基部
4b 延伸部
4c 可动片
4d 触点部
5 绝缘膜片
6 驱动体
6a 框形部
6b 臂部
6c 推压部
6d 被驱动部
7 移动部件
7a 操作部
7b 移动体
7c 上表面部
7d 驱动端
7e 容许部
8 盖部
8a 顶板部
8b 侧板部
8c 嵌合孔
100 滑动开关
D 间隔
W 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100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图4从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100的结构开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滑动开关100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滑动开关100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可动触点4和驱动体6的图。图3中(a)是从上(Z1)侧观看图1所示可动触点4的平面图,图3中(b)是从上(Z1)侧观看图1所示驱动体6的平面图,图3(c)是表示组装滑动开关100时可动触点4和驱动体6的位置关系的简图。图4是说明壳体1与第1固定触点2及第2固定触点3的组装状态的图,图4中(a)是具有第1固定触点2和第2固定触点3的壳体1的立体图,图4中(b)是图4中(a)所示壳体1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滑动开关100包括:壳体1、第1固定触点2、两个第2固定触点3、可动触点4、绝缘膜片5、驱动体6、移动部件7和盖部8。
如图2所示,滑动开关100的外观呈,移动部件7的操作部7a从组装了壳体1和盖部8而形成的箱状的主体向一个侧面(图中所示Y1侧)突出。在另一个侧面(图中所示Y2侧)配置有从第1固定触点2和第2固定触点3延伸设置的连接端子(2a、3a)。
壳体1由合成树脂构成,并如图1所示,具有上(图中所示Z1)侧开放的长方体状的外形。在壳体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如图4(b)所示,设置有爪部1a,在一方(图中所示Y1)侧的侧壁形成有缺口部1b。在壳体1的内底面1c侧设置有收容可动触点4的收容部1d,和沿内周具有阶差并比内底面1c靠上(Z1)侧的贴附部1e。
第1固定触点2由磷青铜等具有弹性且导电性良好的金属的薄板构成,如图1所示,具有连接端子2a、固定部2b和弹性臂部2c。固定部2b包括:外周部埋设在壳体1中的平板状的板状部2f;和被折返以使得重叠于该板状部2f的上表面,并沿壳体1的短边方向(Y2方向)延伸的折返部2g。连接端子2a从固定部2b向侧方(图2中所示Y2)侧延伸设置,并被弯折成J字形。弹性臂部2c从固定部2b的折返部2g沿壳体1的长边方向延伸设置,前端部2d侧位于比固定部2b侧(折返部2g侧)靠上方(Z1侧)的位置,弹性臂部2形成为能够向下方(Z2侧)移动,前端部2d向上方(Z1侧)弯折而设置有抵接部2e。即,弹性臂部2c以成为其根部被支承于固定部2b的单侧保持状态的方式被抬起,其前端部2d侧位于比与固定部2b的连结部即根部侧靠上方的位置。
第2固定触点3由磷青铜等导电性良好的金属的薄板构成,如图1所示,具有连接端子3a和一部分埋设于壳体1的固定部3b。连接端子3a从固定部3b向侧方(图2中所示Y2)侧延伸设置,并被弯折成J字形。
可动触点4由磷青铜等具有弹性且导电性良好的金属的薄板构成,如图1和图3(a)所示,由位于长边(X1-X2)方向的两端的一对基部4a和连结一对基部4a的弓形的一对延伸部4b形成矩形的框形。一对延伸部4b如图3(a)所示,隔开间隔D而配置,在一对延伸部4b之间向另一方(X2)侧延伸设置有与基部4a的一方(X1)侧连结的可动片4c,在另一方侧端部形成有触点部4d。
绝缘膜片5由聚酰亚胺等具有耐热性的绝缘材料的薄膜构成,如图1所示,与壳体1的内周一致地形成为矩形形状。在绝缘膜片5的背面(Z2)侧,与设于壳体1的贴附部1e相对的部分,沿外周涂布有未图示的粘合剂(粘结剂)。而且,粘合剂也可以设置于绝缘膜片5的背面整个区域。
驱动体6由不锈钢等具有弹性的金属薄板构成,如图1和图3(b)所示,具有框形部6a、臂部6b、推压部6c和被驱动部6d。框形部6a与壳体1的内周一致地形成为矩形的框形,臂部6b从框形部6a的一方(图中所示X1)侧向另一方(X2)侧沿长边(X1-X2)方向延伸设置。推压部6c设置于臂部6b的下(Z2)侧的面,框形部6a将臂部6b和推压部6c支承于比框形部6a靠上(Z1)侧处。被驱动部6d形成为在臂部6b的另一方(X2)侧向上侧突出。推压部6c具有比一对延伸部4b的间隔D更宽的宽度W,以能够推压可动触点4的一对延伸部4b。
移动部件7由合成树脂构成,并如图1所示,具有操作部7a、移动体7b、驱动端7d和容许部7e,在移动体7b的上(Z1)侧设置有平坦的上表面部7c。操作部7a从移动体7b向一方的侧面(图1所示Y1侧)突出而形成,在移动体7b上,移动部件7滑行移动的方向(X1-X2方向)的一方(X2)侧被切开,而形成驱动端7d和容许部7e。
盖部8由不锈钢等金属板构成,并如图1所示,具有顶板部8a,和从顶板部8a的长边(X1-X2)方向的两端向下(Z2)侧弯折的侧板部8b,在侧板部8b设置有嵌合孔8c。
接着,使用图3~图6对滑动开关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说明滑动开关100的结构的图,图5的(a)是滑动开关100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平面图,图5的(b)是图5的(a)中所示A-A剖视图。图6是说明滑动开关100的动作的图,图6的(a)是操作滑动开关100而形成ON状态时的平面图,图6的(b)是图6的(a)所示B-B剖视图。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滑动开关100在初始状态下为OFF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壳体1和第1固定触点2及第2固定触点3通过嵌件成型等而形成为一体。如图4所示,第1固定触点2的固定部2b(板状部2f、折返部2g)及弹性臂部2c与第2固定触点3的固定部3b以露出的状态固定于在壳体1的内底面1c侧设置的收容部1d的内侧。
可动触点4如图5(b)所示,被收容于在壳体1的内底面1c侧设置的收容部1d的内侧,并配置在第1固定触点2及第2固定触点3的上方(Z1侧)。可动触点4配置为,从基部4a的一方延伸设置的可动片4c向从弹性臂部2c的固定部2b(折返部2g)侧朝向前端部2d侧的方向和朝向伸出。在该状态下,可动触点4的一对基部4a的至少一个基部被配置在第2固定触点3上侧。而且,在图5的(b)中示出了一对基部4a分别配置在两个第2固定触点3的上侧的状态。
绝缘膜片5利用沿外周涂布的粘合剂而粘贴在贴附部1e的上(Z1)侧,以在将可动触点4收容于壳体1的收容部1d中的状态下覆盖第1固定触点2、第2固定触点3和可动触点4。在该状态下,如图5的(b)所示,在绝缘膜片5的下(Z2)侧,在第1固定触点2的弹性臂部2c所设置的抵接部2e与可动触点4的可动片4c抵接。
驱动体6如图5的(b)所示,配置在绝缘膜片5的上(Z1)侧,以使框形部6a在设置于壳体1的贴附部1e的上侧与绝缘膜片5重叠。在该状态下,图3(c)所示,设置于臂部6b的推压部6c配置在能够推压可动触点4的可动片4c和一对延伸部4b的位置。
移动部件7如图5(b)和图6(b)所示,在驱动体6的上(Z1)侧且在壳体1内部保持为能够滑行移动的状态,在通过滑行操作而移动的范围内,移动部件7配置在与驱动体6的臂部6b重叠的位置。移动部件7的操作部7a从设置于壳体1的缺口部1b突出到壳体1的外侧。
盖部8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壳体1的爪部1a与嵌合孔8c嵌合,而在壳体1的内部保持可动触点4、绝缘膜片5、驱动体6和移动部件7。
下面,使用图5和图6对滑动开关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初始状态下,如图5的(a)所示,移动部件7的操作部7a位于壳体1的X1侧。在该状态下如图5的(b)所示,驱动体6的被驱动部6d位于移动部件7的容许部7e处,可动触点4未被驱动,因而,可动触点4的触点部4d和第1固定触点2的弹性臂部2c不接触。因此,第1固定触点2和第2固定触点3未被电连接,形成非导通(OFF)状态。
如图6的(a)所示,在操作操作部7a使移动部件7向壳体1的X2侧滑行移动时,如图6的(b)所示,随着滑行移动,驱动端7d搭载到驱动体6的被驱动部6d上,并向下(Z2)侧驱动臂部6b。由于臂部6b向下侧移动,因而使推压部6c向可动触点4侧移位而隔着绝缘膜片5推压可动触点4的可动片4c和一对延伸部4b。在被推压的可动片4c的另一方(X2)侧端形成的触点部4d以与基部4a的连接部为旋转轴,以触点部4d描绘弧形的方式向下(Z2)侧移动(旋转),并与第1固定触点2的弹性臂部2c抵接,并且弹性臂部2c向下方(Z2)移动。弹性臂部2c以与固定部2b(折返部2g)的连接部为旋转轴,以前端部2d描绘弧形的方式向下(Z2)侧移动(旋转)。通过使可动触点4的触点部4d与第1固定触点2的弹性臂部2c抵接,使第1固定触点2与可动触点4电连接,而形成导通状态。
通过移动部件7的滑行移动,驱动体6的推压部6c推压可动触点4的一对延伸部4b,因此可动触点4的基部4a压紧第2固定触点3的固定部3b,使第2固定触点3与可动触点4电连接,而形成导通状态。因此,第1固定触点2和第2固定触点3借助可动触点4形成导通ON状态。
在向第1固定触点2侧驱动可动触点4的触点部4d时,可动触点4的触点部4d与设置于第1固定触点2的弹性臂部2c以不同的旋转轴为中心向下(Z2)侧旋转,因而,触点部4d在弹性臂部2c的表面上微小地滑动。因此,即使在弹性臂部2c上附着有酸化膜或异物,也能够利用可动触点4的触点部4d的滑动,而可靠地相接触。
随着移动部件7的滑行移动,在驱动体6驱动可动触点4时臂部6b被向下(Z2)侧按下时,也对驱动体6的框形部6a施加向下(Z2)侧压紧的力,而将绝缘膜片5向壳体1的贴附部1e侧压紧。
当再次操作操作部7a,使移动部件7向壳体1的X1侧滑行移动时,移动部件7的容许部7e返回到驱动体6的被驱动部6d的位置,由此,臂部6b由于弹性而复原到上侧。因此,隔着绝缘膜片5推压可动触点4的力被解除,可动触点4的可动片4c复原到上侧,与第1固定触点2形成非接触,而成为OFF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可动触点4配置在第1固定触点2和第2固定触点3的上方(Z1侧),因此利用能够随着移动部件7的移动而驱动可动触点4的驱动体6,能够与第1固定触点2接触或分离,而实现开关功能。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得到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100包括:壳体1,在内底面1c侧设置有第1固定触点2和第2固定触点3;可动触点4,配置在第1固定触点2和第2固定触点3的上方(Z1侧),具有能够与第1固定触点2接触或分离的触点部4d;绝缘膜片5,覆盖第1固定触点2、第2固定触点3和可动触点4;驱动体6,配置在绝缘膜片5的上(Z1)侧,具有能够驱动可动触点4的推压部6c;和移动部件7,能够滑行移动地保持于壳体1,随着滑行移动使推压部6c向可动触点4侧移位,其中,第1固定触点2具有固定于壳体1的固定部2b和从固定部2b延伸设置的弹性臂部2c,弹性臂部2c的前端部2d侧位于比固定部2b侧靠上方(Z1侧)的位置,弹性臂部2c能够向下方(Z2侧)移动,在通过移动部件7的滑行移动使推压部6c隔着绝缘膜片5向第1固定触点2侧驱动可动触点4时,触点部4d与弹性臂部2c抵接,并且弹性臂部2c向下方移动。
由此,触点部4d与弹性臂部2c抵接,并且弹性臂部2c以固定部2b侧为支点向下方移动,因而,触点部4d能够在弹性臂部2c上滑动。因此,能够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另外,第1固定触点2、第2固定触点3和可动触点4由绝缘膜片5覆盖,因而,能够防止尘埃及水滴等侵入。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滑动开关,其能够提高接触的可靠性,并且能够确保防水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100中,在弹性臂部2c的前端部2d设置有与绝缘膜片5抵接的抵接部2e。
由此,通过使弹性臂部2c的抵接部2e与绝缘膜片5抵接,由此限制第1固定触点2的弹性臂部2c的高度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弹性臂部2c过度抬高而意外地与可动触点4抵接而形成导通状态的情况。另外,通过使抵接部2e与绝缘膜片5抵接,能够抑制弹性臂部2c的高度位置的偏差,因而,能够减小进行了操作时触点部4d与弹性臂部2c接触的位置的偏差。因此,能够提供在开关导通的移动部件7的位置的偏差小的滑动开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100中,可动触点4由位于长边(X1-X2)方向的两端的一对基部4a和连结一对基部4a的弓形的一对延伸部4b而形成为框形,一对基部4a中至少一个基部(在本实施方式为两个基部)配置在第2固定触点3的上(Z1)侧,并且使具有触点部4d的可动片4c与基部4a的一方(X1侧)连结,并向另一方(X2)侧延伸设置。
由此,可动触点4由于是利用两端的基部4a而被支承的结构,因此可动触点4的姿态稳定,即使延伸部4b随着操作挠曲,可动触点4也不会嘎达嘎达响,而能够进行稳定的动作。另外,可动触点4至少一个基部4a配置在第2固定触点3上,因而在可动触点4被驱动体6驱动时,基部4a会向第2固定触点3侧被推压,能够可靠地使可动触点4与第2固定触点3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100中,从基部4a的一方延伸设置的可动片4c构成为,向从弹性臂部2c的固定部2b侧朝向前端部2d侧的方向伸出。
由此,以向与设置于第1固定触点2的弹性臂部2c相同的方向伸出的方式在可动触点4上设置可动片4c,因而能够使可动片4c沿着弹性臂部2c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第1固定触点2与可动触点4的距离,能够使其薄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100中,推压部6c具有能够对可动触点4的一对延伸部4b进行推压的宽度W。
由此,由于驱动体6的推压部6c具有能够对可动触点4的一对延伸部4b进行推压的宽度W,因而在进行了操作时,推压部6c能够同时推压可动片4c和一对延伸部4b。因此,能够使可动触点4不发生倾斜而稳定地变形,能够使与弹性臂部2c的接触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100中,在壳体1中,沿着内周在比内底面1c靠上(Z1)侧,设置有贴附绝缘膜片5的贴附部1e,驱动体6具有支承推压部6c的框形部6a,在驱动体6随着移动部件7的滑行移动而驱动可动触点4时,框形部6a向壳体1的贴附部1e侧推压绝缘膜片5。
由此,框形部6a向沿着壳体1内周设置的贴附部1e侧推压绝缘膜片5,因而即使绝缘膜片5的粘着力因经年变化等而劣化,也能够防止绝缘膜片5发生剥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100中,推压部6c设置在从框形部6a的一方向长边(X1-X2)方向延伸设置的臂部6b,移动部件7在通过滑行操作而移动的范围内,配置在与驱动体6的臂部6b重叠的位置。
由此,移动部件7在通过滑行操作而移动的范围内,总是位于与驱动体6的臂部6b重叠的位置,因而,移动部件7不会因操作而与驱动体6的臂部6b发生冲突。因此,能够防止臂部6b的随着冲突的变形,能够实现可靠性良好的滑动开关。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滑动开关100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能够如下述那样变形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
(1)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2固定触点3为两个的情形为例示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第2固定触点为一个。此时,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降低成本。
(2)在本实施方式,表示了移动部件7的操作部7a突出于一个侧面(图中所示Y1侧)的例子,并对该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变形为操作部设置于上(Z1)侧后实施。
Claims (10)
1.一种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在内底面侧设置有第1固定触点和第2固定触点;
可动触点,配置在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固定触点的上方,具有能够与所述第1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的触点部;和
移动部件,能够滑行移动地保持于所述壳体,
该滑动开关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膜片,覆盖所述第1固定触点和所述第2固定触点以及所述可动触点;和
驱动体,配置在所述绝缘膜片的上侧,具有能够驱动所述可动触点的推压部,
所述移动部件,随着滑行移动使所述推压部向所述可动触点侧移位,
所述第1固定触点具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部和从该固定部延伸设置的弹性臂部,
所述弹性臂部的前端部侧位于比所述固定部侧靠上方的位置,所述弹性臂部形成为能够向下方移动,
在所述推压部利用所述移动部件的滑行移动而隔着所述绝缘膜片向所述第1固定触点侧驱动所述可动触点时,所述触点部与所述弹性臂部抵接,并且所述弹性臂部向下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臂部的所述前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绝缘膜片抵接的抵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由位于长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基部和将一对所述基部连结的弓形的一对延伸部形成为框形,
一对所述基部的至少一个配置在所述第2固定触点的上侧,并且具有所述触点部的可动片与所述基部的任一方连结,并向另一方侧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由位于长边方向的两端的一对基部和将一对所述基部连结的弓形的一对延伸部形成为框形,
一对所述基部的至少一个配置在所述第2固定触点的上侧,并且具有所述触点部的可动片与所述基部的任一方连结,并向另一方侧延伸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基部的任一方延伸设置的所述可动片向从所述弹性臂部的所述固定部侧朝向所述前端部侧的方向伸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基部的任一方延伸设置的所述可动片向从所述弹性臂部的所述固定部侧朝向所述前端部侧的方向伸出。
7.如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具有能够推压所述可动触点的所述一对延伸部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沿内周在比所述内底面靠上侧,设置有贴附所述绝缘膜片的贴附部,
所述驱动体具有支承所述推压部的框形部,在所述驱动体随着所述移动部件的滑行移动而驱动所述可动触点时,所述框形部向所述壳体的贴附部侧推压所述绝缘膜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沿内周在比所述内底面靠上侧,设置有贴附所述绝缘膜片的贴附部,
所述驱动体具有支承所述推压部的框形部,在所述驱动体随着所述移动部件的滑行移动而驱动所述可动触点时,所述框形部向所述壳体的贴附部侧推压所述绝缘膜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设置于从所述框形部的一方向长边方向延伸设置的臂部,所述移动部件在通过滑行操作而移动的范围内,配置在与所述驱动体的所述臂部重叠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87910 | 2014-09-16 | ||
JP2014187910A JP6344853B2 (ja) | 2014-09-16 | 2014-09-16 |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28128A CN105428128A (zh) | 2016-03-23 |
CN105428128B true CN105428128B (zh) | 2017-09-19 |
Family
ID=55506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90416.8A Active CN105428128B (zh) | 2014-09-16 | 2015-09-16 | 滑动开关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44853B2 (zh) |
CN (1) | CN1054281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43898A (zh) * | 2018-09-05 | 2019-01-18 | 苏州市春菊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滑动点触式开关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75932U (zh) * | 1979-06-01 | 1980-12-17 | ||
JPH02210728A (ja) * | 1989-02-08 | 1990-08-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
JP4414279B2 (ja) * | 2004-05-28 | 2010-02-10 | Smk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
CN2831383Y (zh) * | 2005-09-06 | 2006-10-2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滑动开关 |
JP2008021592A (ja) * | 2006-07-14 | 2008-01-31 | Tokai Rika Co Ltd | 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 |
JP5173772B2 (ja) * | 2008-12-08 | 2013-04-03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固定接点付きケー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
JP5832308B2 (ja) * | 2012-01-11 | 2015-12-16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
CN203312116U (zh) * | 2013-07-06 | 2013-11-27 | 东莞宇球英科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拨动开关 |
-
2014
- 2014-09-16 JP JP2014187910A patent/JP6344853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16 CN CN201510590416.8A patent/CN10542812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28128A (zh) | 2016-03-23 |
JP6344853B2 (ja) | 2018-06-20 |
JP2016062694A (ja) | 2016-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11330B (zh) | ||
US20070062787A1 (en) | Multifuntional switch | |
US8698028B2 (en) | Push-on switch | |
JP5459770B2 (ja)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
JP6132341B2 (ja) | 可動接点部材および可動接点部材を用いたスイッチ装置 | |
CN105428128B (zh) | 滑动开关 | |
WO2009116364A1 (ja) | スライド操作式スイッチ | |
JP2007265938A (ja) | プッシュ・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 |
JP4493511B2 (ja) | 可動接点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可動接点付シート及びスイッチ装置 | |
TWM468767U (zh) | 薄型按鍵結構 | |
JP4247029B2 (ja) | 押釦スイッチ | |
CN111512407B (zh) | 开关装置 | |
US6797904B1 (en) | Microswitch | |
JP2008311101A (ja) | キースイッチ構造 | |
JP4937994B2 (ja) | 多方向スライド式スイッチ | |
JP2011090948A (ja) | 押圧スイッチ | |
JP2005209565A (ja) | 押釦スイッチ | |
KR200453796Y1 (ko) | 키패드용 메탈돔스위치 | |
KR200457422Y1 (ko) | 키패드용 메탈돔스위치 | |
JP2001250450A (ja) | 押釦スイッチ | |
JP2023128164A (ja) | スイッチ | |
CN104952656B (zh) | 按压开关 | |
JP4560499B2 (ja) | 2段動作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 |
WO2012098716A1 (ja) | スイッチ | |
JP2009043743A (ja) | 押釦スイッ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