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11050B - 防割手套和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割手套和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11050B CN105411050B CN201510578836.4A CN201510578836A CN105411050B CN 105411050 B CN105411050 B CN 105411050B CN 201510578836 A CN201510578836 A CN 201510578836A CN 105411050 B CN105411050 B CN 1054110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il
- wire gauze
- gloves
- wire
- average thick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15—Protective gloves
- A41D19/01505—Protective gloves resistant to mechanical aggressions, e.g. cutting. pierc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12—Threads containing metallic filaments or strip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44—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D02G3/442—Cut or abrasion resistant yarns or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8—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glov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10—Knitt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500/00—Materials for garments
- A41D2500/50—Synthetic resins or rubbers
- A41D2500/54—Synthetic resins or rubbers in coated form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1—Surface features
- D10B2403/011—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 D10B2403/0112—One smooth surface, e.g. laminated or coated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1—Surface features
- D10B2403/011—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 D10B2403/0114—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with one or more yarns appearing predominantly on one face, e.g. plated or paralleled ya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割手套,能够与针数无关地防止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突出,并且具有伸缩性,手感和合手感也好。本发明的防割手套具有手套主体,所述手套主体是通过使用了地纱和面纱的添纱编织编织而成的,所述地纱具备芯材和缠绕在所述芯材周围的包覆线,所述芯材具有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所述面纱为有机纤维制的,所述面纱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为0.9以上2.5以下。优选的是,所述芯材还具有沿所述线材配置的有机纤维制的辅线。优选的是,所述面纱具备芯线和缠绕在所述芯线周围的包覆线。作为所述面纱的芯线的平均粗细,优选的是10分特以上44分特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割手套和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在使用锋利的刀具的作业、处理端部锋利的玻璃和金属板的作业等中使用的防割手套,已为公众所知的有使用地纱编织而成的防割手套,所述地纱具有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作为芯材。
为了防止用于以往的防割手套的地纱的所述线材从地纱表面突出(飛び出す)导致的手套的手感降低,提出有一种防割手套(参照日本专利第4897684号,日本专利第5349797号),将线材和沿所述线材配置的有机纤维制的辅线作为芯材,并在所述芯材周围缠绕有包覆线。所述以往的防割手套通过辅线防止了线材的因切断导致的突出,并通过包覆线防止了手感的降低。此外,所述以往的防割手套,通过使用手感好的面纱并利用添纱编织使所述面纱处于手套的内侧的面侧,提高了手感和合手感(フィット感)。
可是,为了防止线材的因切断导致的突出和手感的降低,所述以往的地纱使用长丝支数多且细度大的线作为辅线和包覆线,地纱的粗细(太さ)大。例如在使用这种地纱和面纱编织13针以上的手套的情况下,由于在13针(ゲージ)以上的所谓细针距编织机中能使用的线的粗细存在限制,所以相比于地纱的粗细,不得不减小设定面纱的粗细。因此,导致添纱编织的面纱的效果降低,例如地纱变得容易从面纱的间隙露出,难以确保手套的手感和合手感。此外,所述以往的地纱是用包覆线束紧芯材的结构,柔软性低、容易变成较硬的触感。因此,即使是相比于小于13针(例如10针)的针织线圈大的手套可期待高柔软性的13针以上的针织线圈小的手套,如果使用所述以往的地纱,则柔软性也不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許第4897684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許第534979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割手套,其能够与针数无关地防止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突出,并且具有伸缩性,手感和合手感也好。
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割手套,其具有手套主体,所述手套主体是通过使用了地纱和面纱的添纱编织编织而成的,所述地纱具有芯材和缠绕在所述芯材周围的包覆线,所述芯材具有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所述面纱是有机纤维制的,所述面纱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为0.9以上2.5以下。
通过将所述面纱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设定在所述范围内,所述防割手套能够利用面纱防止地纱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此外,在编织13针以上的针织线圈小的防割手套的情况下,所述防割手套通过减小地纱的包覆线的粗细,能够容易地确保手套的手感和合手感。此外,由于将所述面纱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设定在所述范围内,所以地纱对手套的影响变小,能够容易地确保13针以上的针织线圈小的防割手套具有所需要的柔软性。因此所述防割手套能够与针数无关地具有好的手感。
优选的是,所述芯材还具有沿所述线材配置的有机纤维制的辅线。这样,通过使所述芯材还具有沿所述线材配置的有机纤维制的辅线,能够提高防止线材切断的效果。此外,能够利用辅线和面纱防止地纱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此外,在编织13针以上的针织线圈小的防割手套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地纱的辅线和包覆线的粗细,能够容易地确保手套的手感和合手感。此外,由于将所述面纱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设定在所述范围内,所以地纱的芯材对手套的影响进一步变小,能够更容易地确保13针以上的针织线圈小的防割手套具有所需要的手感。
优选的是,所述面纱具备芯线和缠绕在所述芯线周围的包覆线。这样,通过用芯线和缠绕在所述芯线周围的包覆线构成所述面纱,不仅能够确保面纱具有所需要的伸缩性,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手套的手感。
优选的是,作为所述面纱的芯线的平均粗细为10分特(Decitex;dtex)以上44分特以下。这样,通过将面纱的芯线的平均粗细设定在所述范围内,能够进一步提高手套的合手感,并且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因面纱的收缩导致的地纱的露出和线材的突出。
优选的是,所述面纱的芯线为聚氨酯弹性线,所述面纱的包覆线为尼龙线。这样,通过将面纱的芯线设为聚氨酯弹性线,在提高手套的合手感的同时,能够很好地防止地纱的收缩,并能够提高防止地纱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的效果。此外,通过使所述面纱的包覆线为尼龙线,能够提高手套的柔软性。
优选的是,所述金属为不锈钢。这样,通过使所述金属为不锈钢,能够提高防割性。
优选的是,所述地纱配置在手套的外侧的面侧。这样,通过以将所述地纱配置在手套的外侧的面侧的方式进行编织,能够利用面纱容易且可靠地防止地纱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
优选的是,在所述手套主体的外侧的面具备树脂或橡胶制的涂层。这样,通过在所述手套主体的外侧的面具备树脂或橡胶制的涂层,能够赋予手套防滑效果。
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其使用了编织机,所述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包括进行添纱编织的工序,所述添纱编织使用了地纱和面纱,所述地纱具有芯材和缠绕在所述芯材周围的包覆线,所述芯材具有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所述面纱是有机纤维制的,所述面纱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为0.9以上2.5以下。
所述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由于通过利用添纱编织进行编织,并将所述面纱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设定在所述范围内,面纱能够防止地纱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所以能够制造手套的手感和合手感好的防割手套。此外,由于将所述面纱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设在所述范围内,所以能够容易地确保所述防割手套的柔软性,能够制造与针数无关地具有好手感的防割手套。
在此,在如市售的线这样,线的粗细是公知的情况下,“线的粗细”是指所述公知的线的粗细,在线的粗细未公知的情况下,“线的粗细”是指用0.3N的力将线拉成直线状时的每10000m长度的重量(g),例如在每10000m的重量为100g的情况下表,成为100分特。另外,在没有特别指定的情况下,在线是通过编织多个单线而成的线的情况下的“线的粗细”是指,构成线的多个单线的合计粗细。
如上所述地,本发明的防割手套能够与针数无关地防止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突出,并且具有伸缩性,手感和合手感也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手背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防割手套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防割手套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防割手套的地纱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防割手套的面纱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测定面纱的伸长率的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手套主体
2 涂层
3 地纱
4 面纱
31 芯材
31a 线材
31b 辅线
32 包覆线
32a 第一包覆线
32b 第二包覆线
41 芯线
42 包覆线
42a 第一包覆线
42b 第二包覆线
W1、W2 重物
S 标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的防割手套具备纤维制的手套主体1以及树脂或橡胶制的涂层2,所述涂层2在所述手套主体1的外侧的面上层叠于手掌(包含手指)区域、手掌的侧部区域和手指前端区域。
<手套主体>
如图2所示,手套主体1是使用地纱3和面纱4以地纱3配置在手套主体1的外侧的面侧的方式通过添纱编织编织而成的。此外,涂层2主要含浸在地纱3上。在此,关于地纱3和面纱4,用图3和图4进行说明。
<地纱>
图3的地纱3具备芯材31和缠绕在所述芯材31周围的包覆线32。此外,所述芯材31具有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31a和沿所述线材31a配置的有机纤维制的辅线31b。
作为用于所述线材31a的金属,优选的是高强度且高弹性率的金属,例如可以举出不锈钢、钛、铝、银、青铜等。其中,更优选的是不锈钢。因为不锈钢为高强度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生锈,所以能提高防割性。此外,不锈钢的材料成本低。在不锈钢中,因为SUS304柔软且抗弯折,所述特别优选的是的SUS304。此外,在作为所述线材31a使用作为高强度纤维的玻璃纤维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将多个玻璃纤维集束使用。另外,如果考虑弯折容易度、对手的皮肤的刺激和使用时的发尘性等,优选的是,所述线材31a为金属制的。
此外,在线材31a为金属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线材31a不是由细线捻成的,而是使用非加工的线材。由于捻合细线得到的线材存在韧性变强的倾向,所以在使用这种线材的情况下,存在使所述防割手套的手感降低的问题。
在线材31a为金属的情况下,作为线材31a的平均直径的下限,优选的是20μm,更优选的是25μm。此外,作为线材31a的平均直径的上限,优选的是50μm,更优选的是35μm。当线材31a的平均直径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线材31a的强度不足、发生线材31a因切断而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线材31a的平均直径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地纱3的编织加工性和手套使用时的可用性差的问题。在此,“线材的直径”是指具有与线材的截面面积相等面积的圆的直径,“线材的平均直径”是指线材的直径的平均。
在线材31a为玻璃纤维的情况下,只要处于本发明所意图的平均粗细的范围内,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的是使用平均粗细为10分特以上且小于87分特的玻璃纤维束。当线材31a的平均粗细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线材31a的强度不足、发生线材31a因切断而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线材31a的平均粗细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地纱3的编织加工性和手套使用时的可用性差的问题。
作为线材31a的根数的下限,优选的是1根。此外,作为线材31a的根数的上限,优选的是2根,更优选的是1根。当线材31a的根数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所述防割手套变硬、手套使用时的可用性差的问题。另外,在线材31a为玻璃纤维束的情况下,线材31a的根数是指玻璃纤维束的数量。此外,也可以组合使用金属性和玻璃制的线材。
由于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31a几乎没有伸缩性,所以受到张力时线材31a容易被切断。由于所述被切断了的线材31a从地纱3的表面向外侧突出,所以存在刺激手套使用者的手的皮肤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快感的问题。以分散施加给所述线材31a的张力为目的配置辅线31b,由此能够防止线材31a的切断。
优选的是辅线31b为伸缩性低的线。在辅线31b具有伸长性的情况下,如果对地纱3施加张力,则在辅线31b分散张力之前线材31a因不能承受所述张力而容易被切断。因此,存在被切断的线材31a从地纱3的表面向外侧突出而给手套使用者带来不快感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辅线31b具有收缩性的情况下,如果因其收缩性使地纱3收缩,则几乎没有伸缩性的线材31a容易弯曲。因此,存在弯曲后的线材31a从地纱3的表面向外侧突出而给手套使用者带来不快感的问题。作为这种伸缩性低的线,例如可以举出未进行卷曲变形加工等的(非加工的)长丝。
作为构成辅线31b的有机纤维,优选的是除了所述的物理性伸缩性低以外,因热量和化学试剂导致的化学性伸缩性也低的有机纤维。具体地说,可以举出聚乙烯、强化聚乙烯、聚酯、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ポリパラフェニレンテレフタルアミド)、液晶聚合物、高强力聚芳酯等。其中,更优选的是,物理稳定性非常高、化学稳定性也优异的强化聚乙烯、聚酯、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作为辅线31b的平均粗细的下限,优选的是45分特,更优选的是60分特。此外,作为辅线31b的平均粗细的上限,优选的是100分特,更优选的是80分特。当辅线31b的平均粗细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线材31a的切断防止效果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当辅线31b的平均粗细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地纱3变粗、特别是13针以上的针织线圈的防割手套的手感差的问题。
在使用长丝作为辅线31b的情况下,作为辅线31b的长丝支数的下限,优选的是12根,更优选的是15根。此外,作为辅线31b的长丝支数的上限,优选的是48根,更优选的是36根。当辅线31b的长丝支数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将线材31a包入的效果不足、线材31a容易从地纱3的表面向外侧突出的问题。此外,在将辅线31b的粗细保持在一定范围并减少长丝支数的情况下,存在每一根长丝的粗细相对变大的倾向。如果这样地每一根长丝的粗细相对变大,则存在手套的手感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当辅线31b的长丝支数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每一根长丝的粗细相对变小的倾向,尽管将线材31a包入的效果变好,但是存在辅线31b的成本增加的问题。此外,由于减小辅线31b的每一根长丝的粗细,存在容易被切断的问题。
辅线31b配置在线材31a的周围。通过这样地将辅线配置在31b线材31a的周围,能够提高防止线材31a突出的效果。
辅线31b可以与线材31a平行配置,也可以缠绕在线材31a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缠绕的例子进行说明。作为辅线31b的每米的缠绕数的下限,优选的是2次,更优选的是15次,进一步优选的是25次。此外,作为辅线31b的每米的缠绕数,优选的是小于60次,更优选的是小于50次,进一步优选的是小于45次。当辅线31b的每米的缠绕数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不能充分得到防止线材31a突出的效果的问题。另一方面,当辅线31b的每米的缠绕数为所述上限以上时,由于地纱3上作用有张力时缠绕数多的辅线31b具有伸长性,所以存在不能将作用在线材31a上的张力充分分散从而导致防止线材31a切断的效果不足的问题。
地纱3的包覆线32由第一包覆线32a和第二包覆线32b构成,所述第二包覆线32b缠绕在所述第一包覆线32a的表面,所述第一包覆线32a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包覆线32b的缠绕方向朝向相反。通过这样地使第一包覆线32a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包覆线32b的缠绕方向朝向相反,能够提高防止线材31a突出的效果。
作为构成地纱3的包覆线32(第一包覆线32a和第二包覆线32b)的纤维,只要是编织加工性、手感、吸湿性等优异的纤维即可,例如可以举出仿毛聚酯、仿毛尼龙、棉线、聚酯短纤维等。此外,从手感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地纱3的包覆线32为经卷曲变形加工过的长丝。
作为地纱3的包覆线32的平均粗细(每一根包覆线的平均粗细)的下限,优选的是45分特,更优选的是60分特。此外,作为地纱3的包覆线32的平均粗细的上限,优选的是100分特,更优选的是85分特。当地纱3的包覆线32的平均粗细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防止线材31a突出的效果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地纱3的包覆线32的平均粗细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地纱3变粗、特别是13针以上的针织线圈的防割手套的手感差的问题。
在使用长丝作为地纱3的包覆线32的情况下,作为地纱3的包覆线32的长丝支数(每一根包覆线的长丝支数)的下限,优选的是12根,更优选的是15根。此外,作为地纱3的包覆线32的长丝支数的上限,优选的是48根,更优选的是40根。当地纱3的包覆线32的长丝支数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每一根长丝的粗细相对变大、包覆线32变硬、手套的柔软性和触感变差的问题。此外,由于将线材31a包入的效果降低,所以存在防止线材31a突出的效果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地纱3的包覆线32的长丝支数超过所述上限时,由于每一根长丝的粗细相对变小,所以存在包覆线32容易起毛、手套的外观和触感变差的问题。特别是对于13针以上的针织线圈的防割手套,当长丝支数在所述范围外时,存在手感显著变差的问题。
作为地纱3的每米包覆线32的缠绕数(第一包覆线32a和第二包覆线32b各自的缠绕数)的下限,优选的是400次,更优选的是600次。此外,作为地纱3的每米包覆线32的缠绕数的上限,优选的是900次,更优选的是800次。当地纱3的每米包覆线32的缠绕数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地纱3制造时和所述防割手套的编织加工时线材31a从地纱3的间隙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地纱3的每米包覆线32的缠绕数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地纱3容易发生扭结、所述防割手套编织加工时容易发生不良的问题。
作为地纱3的平均粗细的下限,优选的是135分特,更优选的是150分特。此外,作为地纱3的平均粗细的上限,优选的是440分特,更优选的是360分特。当地纱3的平均粗细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所述防割手套的防割性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地纱3的平均粗细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特别是13针以上的针织线圈的防割手套的手感差的问题。
(面纱)
面纱4是有机纤维制的,具备芯线41和缠绕在所述芯线41周围的包覆线42。
作为所述有机纤维制的芯线41,只要是具有伸缩性的线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聚氨酯弹性线、经仿毛加工(ウーリー加工)后的尼龙线、聚酯线等。其中,面纱4的芯线41优选的是聚氨酯弹性线。通过这样地将面纱4的芯线41设为聚氨酯弹性线,能够提高所述防割手套的合手感,并且通过控制聚氨酯弹性线的粗细能够很好地防止地纱3的收缩,并能够提高防止地纱3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的效果。此外,利用聚氨酯弹性线的适度的弹性使面纱4的包覆线42膨松,能够提高层叠涂层时包覆线42的凝固剂等的保持性。因此,能够防止涂层2的树脂或橡胶向所述防割手套的内侧的面侧浸透。此外,在包覆线42和涂层2接触的部分能够向膨松的包覆线42含浸涂层2,不仅能够提高包覆线42和涂层2的贴紧性,而且能够提高所述防割手套的吸汗性。
作为面纱4具备芯线41和包覆线42的情况下的、芯线41的平均粗细的下限,优选的是10分特,更优选的是20分特,进一步优选的是25分特。此外,作为芯线41的平均粗细的上限,优选的是44分特,更优选的是35分特。当芯线41的平均粗细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手套的合手感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当芯线41的平均粗细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芯线41的伸缩力变强、发生地纱3露出和线材31a突出的问题。
面纱4的包覆线42由第一包覆线42a和第二包覆线42b构成,所述第二包覆线42b缠绕在所述第一包覆线42a的表面,所述第一包覆线42a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包覆线42b的缠绕方向朝向相反。通过这样地使面纱4的包覆线42成为第一包覆线42a和第二包覆线42b的双层结构,能够提高包覆线42的凝固剂等的保持性,能够防止涂层2的树脂或橡胶向所述防割手套的内侧的面侧浸透。此外,通过使面纱4的第一包覆线42a的缠绕方向与面纱4的第二包覆线42b的缠绕方向朝向相反,能够消除扭结,能够防止所述防割手套的扭曲。
作为面纱4的包覆线42,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举出以仿毛聚酯或仿毛尼龙为纤维的长丝、以棉或聚酯为纤维的细纱(紡績糸)等公知的纱线。其中,所述面纱4的包覆线42优选的是尼龙线。通过这样地将所述面纱4的包覆线42设为尼龙线,不仅能够提高与涂层2的贴紧强度,而且能够提高所述防割手套的柔软性。
另外,在作为手套的功能要求高度的防割性的情况下,包覆线42也可以使用高强度聚乙烯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等芳纶纤维、PBO纤维、液晶聚合物纤维等。
此外,从强度和弹性的观点出发,面纱4的各包覆线42(第一包覆线42a和第二包覆线42b)优选的是将2根以上4根以下的单线捻成的双线。
作为面纱4的各包覆线42的平均粗细(第一包覆线42a和第二包覆线42b各自的平均粗细)的下限,优选的是80分特,更优选的是100分特。此外,作为面纱4的各包覆线42的平均粗细的上限,优选的是320分特,更优选的是160分特。当面纱4的各包覆线42的平均粗细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手套的手感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面纱4的各包覆线42的平均粗细为所述上限以上时,存在手套容易变厚、可用性降低的问题。
作为面纱4的每米包覆线42的缠绕数(第一包覆线42a和第二包覆线42b各自的缠绕数)的下限,优选的是100次,更优选的是150次。此外,作为面纱4的每米包覆线42的缠绕数的上限,优选的是400次,更优选的是300次。当面纱4的每米包覆线42的缠绕数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防止涂层2的树脂或橡胶向所述防割手套的内侧的面侧浸透的效果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面纱4的每米包覆线42的缠绕数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面纱4容易发生扭结、所述防割手套的编织加工时容易发生不良的问题。
在芯线41上缠绕包覆线42时,只要进行边将芯线41伸长边缠绕包覆线42的牵伸(ドラフト)设定即可。作为所述牵伸设定值的下限,优选的是1.5,更优选的是2。此外,作为所述牵伸设定值的上限,优选的是3.5,更优选的是3。当所述牵伸设定值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面纱4的伸缩性不足、手套的合手感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当所述牵伸设定值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面纱4的收缩性变得过高、弯曲了的线材31a从地纱3的表面向外侧突出、给手套使用者带来不快感的问题。另外,“牵伸设定值为N”是指边将芯线41伸长N倍边缠绕包覆线42的设定。
作为面纱4的平均粗细的下限,优选的是135分特,更优选的是150分特。此外,作为面纱4的平均粗细的上限,优选的是670分特,更优选的是620分特,进一步优选的是500分特,最优选的是350分特。当面纱4的平均粗细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手套的合手感和触感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面纱4的平均粗细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手套变厚、可用性恶化的问题。
作为面纱4的平均粗细与地纱3的平均粗细之比的下限为0.9,更优选的是1。此外,作为面纱4的平均粗细与地纱3的平均粗细之比的上限为2.5,更优选的是2。当面纱4的平均粗细与地纱3的平均粗细之比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面纱4不能充分防止地纱3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所述防割手套的手感和合手感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面纱4的平均粗细与地纱3的平均粗细之比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手套的厚度增加、可用性降低的问题。
作为相对于向面纱4施加1g的负荷拉伸时的长度的、向面纱4施加30g的负荷拉伸时的伸长率(以下称为“相对于1g负荷的、30g负荷的伸长率”)的上限,优选的是150%,更优选的是100%。当相对于所述1g负荷的、30g负荷的伸长率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手套的束缚(締め付け)变得过强、线材31a发生突出的问题。
作为相对于向面纱4施加3g的负荷拉伸时的长度的、向面纱4施加30g的负荷拉伸时的伸长率(以下称为“相对于3g负荷的、30g负荷的伸长率“)的上限,优选的是30%,更优选的是20%,进一步优选的是15%。当相对于所述3g负荷的、30g负荷的伸长率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手套的束缚变得过强、线材31a发生突出的问题。
作为相对于向面纱4施加1g的负荷拉伸时的长度的、向面纱4施加3g的负荷拉伸时的伸长率(以下称为“相对于1g负荷的、3g负荷的伸长率”)的下限,优选的是2%,更优选的是10%。当所述的相对于1g负荷的、3g负荷的伸长率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手套的合手感过松的问题。
另外,所述伸长率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测定的标记线间隔为基础计算出来的。首先,如图5的(a)所示,在面纱4的末端悬挂重物W1并施加负荷w1,以规定的间隔L1标划一对标记线S。接着,如图5的(b)所示,悬挂与所述重物W1不同的重物W2并施加负荷w2,测定标记线S的间隔L2。从悬挂各重物时的标记线间隔L1、L2通过下述式子可以求出相对于负荷w1的、负荷w2的伸长率。
伸长率=(L2-L1)/L1×100
(手套主体)
作为手套主体1的平均厚度的下限,优选的是0.1mm,更优选的是0.2mm。此外,作为所述手套主体1的平均厚度的上限,优选的是1.2mm,更优选的是1mm,进一步优选的是0.8mm。当手套主体1的平均厚度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手套自身的强度欠缺、耐久性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当手套主体1的平均厚度超过所述上限时,由于所述防割手套的柔软性降低,所以存在使用时的可用性降低的问题。另外,所述手套主体1的平均厚度是使用依据JIS-L1086/L1096的定压厚度测定器(例如株式会社テクロック的“PG-15”),对未覆盖涂层2的区域的任意5个部位测定后得到的值的平均值。
作为形成手套主体1的针织线圈的针数的下限,优选的是11针,更优选的是13针。此外,作为所述针数的上限,优选的是18针,更优选的是15针。当所述针数小于所述下限时,存在所述防割手套变硬、手套使用时可用性恶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当所述针数超过所述上限时,因地纱3的露出和地纱3能使用的线变细而导致线材31a的包覆不足,由此存在发生线材31a突出的问题。
<涂层>
涂层2对所述防割手套赋予防滑效果。此外,涂层2还对所述防割手套赋予防水效果和强度。作为用于涂层2的树脂或橡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作为所述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氯乙烯、聚氨酯、聚偏二氯乙烯、硅树脂、聚乙烯醇、氯化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者将它们混合得到的材料等。其中,优选的是使用氯乙烯或聚氨酯。此外,作为所述橡胶,例如可以举出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丙烯酸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氟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氯磺化聚乙烯、环氧氯丙烷橡胶、聚氨酯橡胶、乙烯丙烯橡胶或者将它们混合得到材料等。其中,优选的是使用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等二烯系橡胶、以及聚氯乙烯。考虑经济方面、加工方面、弹性、耐久性和耐候性等,特别优选的是天然橡胶、丁腈橡胶。
此外,作为涂层2的添加剂,例如可以适当使用交联剂、加硫促进剂、抗老化剂、颜料、增粘剂、增塑剂等。可以单独使用所述的添加剂,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两种以上使用。此外,为了提供通气性和夹紧性,也可以添加起泡剂、稳泡剂、发泡剂等,使涂层2成为发泡涂层。
<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使用了编织机的所述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进行使用了地纱和面纱的添纱编织的工序;将织好的手套主体的内侧的面和外侧的面里外翻转的工序;以及在所述手套主体的外侧的面层叠涂层的工序。
(添纱编织工序)
在添纱编织工序中,使用所述地纱3和所述面纱4进行添纱编织来编织手套主体1。所谓的添纱编织是边同时引入多个线边编织的方法,将所述多个线分开配置在外侧的面侧和内侧的面侧。
在所述添纱编织中,以地纱3在编织好的状态下成为内侧的面侧(后述里外翻转工序后的手套的外侧的面侧)的方式配置地纱3和面纱4。所述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由于面纱4的平均粗细与地纱3的平均粗细之比处于一定范围内,所以在编织途中难以发生地纱3和面纱4的替换,能够容易地配置成地纱3在编织好的状态下成为内侧的面侧。
作为相对于1根地纱的、面纱的根数的下限,优选的是1根。此外,作为相对于1根地纱的、面纱的根数的上限,优选的是5根,更优选的是3根。当相对于1根地纱的、面纱的根数超过所述上限时,存在添纱编织变得困难的问题。
(里外翻转工序)
在里外翻转工序中,将编织好的所述手套主体1的内侧的面和外侧的面里外翻转。在原状使用编织好的状态的所述手套主体1的情况下,例如存在因手指分叉部的线的突出导致的手感降低和发生后述涂层层叠工序中的涂层不良的问题。此外,在编织好的状态下指尖的形状为方形,存在使合手感恶化的问题。在所述里外翻转工序中通过将编织好的所述手套主体1的内侧的面和外侧的面里外翻转,手指分叉部的线不会突出,并且指尖成为带有圆润的状态,能够提高所述防割手套的手感和合手感,并且能够降低涂层层叠工序中的涂层不良。
在所述添纱编织工序中,由于以地纱3在编织好的状态下成为内侧的面侧的方式配置地纱3和面纱4,所以在所述里外翻转工序后的手套主体1中地纱3处于外侧的面侧,面纱4配置在内侧的面侧。通过这样进行配置,能够确保所述防割手套的防割性,并且面纱4能够容易且可靠地防止地纱3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此外,由于柔软的面纱4一侧和手接触,所以所述防割手套的手感得到提高。
(涂层层叠工序)
在涂层层叠工序中,在所述手套主体1的外侧的面层叠涂层2。首先,将所述手套主体1戴在浸渍用的立体手模型上,将手掌和指尖的一部分或者手套主体1整体浸渍到凝固剂中。作为凝固剂,例如可以举出氯化钠、氯化钙、硝酸钙等金属盐、醋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可以单独使用所述的凝固剂,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其中,由于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凝固效果,所以优选的是硝酸钙。此外,作为所述凝固剂的溶剂,例如可以举出甲醇、水等。使凝固剂充分滴落后,将手掌区域和指尖的一部分或者手套主体1整体浸渍在橡胶组合物或树脂组合物中,形成涂层2。通过利用使用了凝固剂的所述方法,涂层2难以渗透到手套主体1的最内侧的面,可以提高手套内侧的面的触感。此后,通过对戴有手套主体1的手模型实施例如温度60℃以上140℃以下且10分钟以上120分钟以下的加热,使涂层2成为完全加硫(交联或固化)的状态,由此能够层叠涂层2。
<优点>
所述防割手套通过将所述面纱4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3的平均粗细之比设为0.9以上2.5以下,能够通过面纱4防止地纱3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此外,所述防割手套在编织13针以上的针织线圈小的防割手套的情况下,通过使地纱3的辅线31b和包覆线32变细,能够容易地确保手套的手感和合手感。此外,由于将所述面纱4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3的平均粗细之比设定在所述范围内,所以地纱3对手套的影响变小,能够容易地确保13针以上的针织线圈小的防割手套所需要的柔软性。因此所述防割手套能够与针数无关地具有好的手感。
此外,所述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由于是通过添纱编织进行编织,并通过将所述面纱4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3的平均粗细之比设定在所述范围内,由此面纱4防止了地纱3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所以能够制造手套的手感和合手感好的防割手套。此外,由于将所述面纱4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3的平均粗细之比设定在所述范围内,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所述防割手套的柔软性,能够制造与针数无关地具有好的手感的防割手套。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方式以外,能够以进行了各种变形、改良的方式进行实施。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构成地纱的芯材的辅线缠绕在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上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不把辅线缠绕在线材上,而是将辅线与线材平行配置。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地纱的包覆线由2根构成、且它们的缠绕方向朝向相反,但是缠绕方向也可以是相同方向。此外,包覆线的根数可以是1根或3根以上。另外,在仅使用1根包覆线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使用所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地纱的包覆线的两倍平均粗细的包覆线。此外,在使用3根以上包覆线的情况下,只要面纱的平均粗细与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在一定范围内,包覆线的平均粗细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与所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地纱的包覆线相同的平均粗细的包覆线。关于面纱的包覆线的缠绕方向和根数的情况也是相同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地纱的芯材具有辅线的情况,但是辅线不是必需的构成要件,在线材切断的担心小的情况下,地纱的芯材也可以仅由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构成。与地纱具有辅线的情况相比,因为可以加大面纱的粗细,所以编织好的手套的柔软性得到提高。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面纱具备芯线和包覆线的情况,但是包覆线不是必需的构成要件,面纱也可以仅由芯线构成。作为在面纱仅由芯线构成的情况下的芯线的粗细,可以和所述实施方式的面纱的粗细相同。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地纱配置在手套主体的外侧的面侧的情况,但是地纱配置在手套主体的外侧的面侧不是必需的构成要件,地纱例如也可以以被多个面纱夹持的方式配置。此外,在手套的内侧的面侧配置地纱并在外侧的面侧配置面纱的方案也属于本发明所意图的范围。在面纱使用膨松的线和起毛多的细纱的情况下,面纱变得容易越过地纱与手接触,尽管效果比所述实施方式的效果差,但是也能提高手套的触感。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涂层层叠在手掌区域及其侧部区域和手指前端区域的情况,但是涂层层叠的区域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进行与手掌、手背一起涂敷到手腕为止的全涂层涂布、以及涂敷除了手背以外的部分的关节涂层涂布。此外,说明了层叠的涂层为1层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双层以上的多层涂层。反之,所述防割手套也可以没有涂层。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地纱的制造)
在1根直径30μm的不锈钢钢丝(日本精线株式会社制造)上,边将未经假捻加工的笔直的聚酯长丝(长丝支数24根,78分特)以30次/m的缠绕数平缓地进行缠绕、边将其配置在所述不锈钢钢丝上,其后使用2根聚酯变形丝(长丝支数36根,83分特),以700次/m的缠绕数分别通过S捻、Z捻缠绕来制造地纱。
(面纱的制造)
使用1根22分特的氨纶(スパンデックス),边3倍(牵伸设定值为3)伸长边缠绕,并使用2根仿毛尼龙(长丝支数24根、78分特的线以双线合计为156分特)以200次/m的缠绕数分别通过S捻、Z捻进行缠绕来制造面纱。
(手套的编织)
将所述地纱和所述面纱使用13针编织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的“N-SFG-13G”)通过添纱编织编织成针织线圈为13针的手套,并把编织好的手套里外翻转。另外,作为添纱编织的线的配置,采用了在将编织好的手套里外翻转后的状态下地纱处于外侧的面侧的配置。
(涂层的形成)
作为涂层原料,准备了固体成分40%的丁腈橡胶乳胶混合物(ラテックスコンパウンド)原料。在所述混合物中,相对于NBR乳胶(ゼオン株式会社的“NIPOL LX550”)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混合有胶体硫磺1.0质量份、氧化锌1.0质量份、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0.2质量份和聚丙烯酸系增粘剂0.3质量份,用水稀释到目标的固体成分,使用了由此得到的原料。另外,所述涂层原料的粘度为1000mPa·s。此外,作为凝固剂液,准备了含有1质量%硝酸钙的甲醇溶液。
把所述手套戴在陶瓷制手模型上并加热到70℃后,通过浸渍加工对其涂布了所述凝固剂液。随后,将多余的凝固剂除去,通过浸渍加工涂布了涂层原料。将涂布后的手套在温度80℃下加热30分钟后,在温度130℃下加热30分钟,由此形成了涂层。而后,从手模型将手套取下,通过水洗和干燥,得到了防割手套。
[实施例2~8,比较例1]
除了将实施例1的地纱和面纱设定成表1所述的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防割手套。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手套的编织中,除了不里外翻转编织好的手套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防割手套。另外,作为线的配置,成为面纱处于外侧的面侧的配置。
[比较例2]
除了将实施例1的地纱和面纱设定成表1所述的构成,并将使用10针编织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的“N-SFG-10G”)编织而成的手套的针织线圈设为10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防割手套。
[评价]
针对所述实施例1~9和比较例1、2,评价了面纱的伸长率、不适感、柔软性和合手感。所述结果表示在表2中。
<面纱的伸长率>
面纱的伸长率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测定出的标记线间隔为基础计算出来的。首先,如图5所示在面纱4的末端悬挂1g的重物并以10-cm间隔画出标记线。接着,悬挂3g和30g的重物并分别测定标记线的间隔。从悬挂各重物时的标记线间隔求出伸长率。例如,可以求出相对于1g负荷的、30g负荷的伸长率为:
相对于1g负荷的、30g负荷的伸长率=(30g负荷时的标记线间隔-1g负荷时的标记线间隔)/1g负荷时的标记线间隔×100。
<不适感>
让受试者10人分别戴上10个手套,对因针扎感(チクチク感)和线材的突出等导致的不适感,用下述5个级别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了平均。判明了所述评价越接近A,手套的手感越好。
(不适感的评价基准)
A:没有感觉到不适。
B:感觉到不适的有1~2个手套,但是没有非常不适的手套。
C:感觉到不适的有3~4个手套,但是没有非常不适的手套。
D:感觉到不适的有5~6个手套,但是没有非常不适的手套。
E:感觉到不适的有7个以上的手套,或存在非常不适的手套。
<柔软性>
让受试者10人戴上手套,用下述5个级别对柔软性进行了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了平均。判明了所述评价越接近A,手套的手感越好。
(柔软性的评价基准)
A:柔软性非常高。
B:柔软性高。
C:有柔软性。
D:柔软性低。
E:柔软性非常低。
<合手感>
让受试者10人戴上手套,用下述5个级别对合手感进行了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了平均。
(合手感的评价基准)
A:合手感非常好。
B:合手感好。
C:有合手感。
D:有略强的束缚感或略松的感觉,合手感差。
E:有过强的束缚感或过松的感觉,合手感非常差。
表2
从表2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9的防割手套与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防割手套相比,不适感和柔软性没有非常差的。由此可知,通过把防割手套的面纱的平均粗细与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设定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使手套的手感和合手感好。与此相对,认为对于比较例1的防割手套,由于面纱的平均粗细与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小,所以面纱4不能充分防止地纱3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防割手套的手感不够好。此外,对于比较例2的防割手套,认为由于面纱的平均粗细与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大,所以手套的厚度增加且柔软性不足,并且手套存在过松的倾向从而导致合手感差。
如果对改变了面纱的平均粗细与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的实施例1~3进行比较,则实施例1的柔软性和合手感好。由此可知,通过将防割手套的面纱的平均粗细与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设为1以上2以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手套的手感。
如果将实施例1~4与实施例5和实施例6进行比较,则面纱的相对于1g负荷的、30g负荷的伸长率以及相对于3g负荷的、30g负荷的伸长率小的实施例1~4一方,不适感和合手感的评价结果好。由此可知,通过将面纱的相对于1g负荷的、30g负荷的伸长率和相对于3g负荷的、30g负荷的伸长率设定在一定值以下,使手套的束缚不会变得过强,并且难以产生因线材的突出等导致的不适感。
另一方面,如果将实施例1~4和实施例8进行比较,则面纱的相对于1g负荷的、3g负荷的伸长率大的实施例1~4的一方,比面纱使用了伸缩性低的棉线的实施例8的合手感更好。由此可知,通过将面纱的相对于1g负荷的、3g负荷的伸长率设定在一定值以上,会赋予手套适度的伸缩性,容易得到合手感。
此外,如果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9进行比较,则地纱配置在外侧的面侧的实施例1一方不适感方面的评价高。由此可知,通过将地纱配置在外侧的面侧,能够用面纱防止地纱从针织线圈露出并与手接触。
<面纱制造时的牵伸设定的研究>
对于实施例1的面纱,在氨纶上缠绕包覆线的工序中,除了将牵伸设定值设为2、边2倍伸长边缠绕包覆线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防割手套。该防割手套的合手感进一步提高。通过将所述牵伸设定值设为2,在氨纶的复原力(戻る力)变高之前包覆线伸长到极限。可知,作为其结果,面纱的复原力变低,能够防止来自地纱的芯线的突出,并且能够防止过度的束缚感。此外,通过降低牵伸的设定,特别是在氨纶的粗细大的情况下,存在使过度的束缚缓和并提高合手感的倾向。反之,在合手感不足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增大牵伸的设定值。
<面纱制造时的包覆线的缠绕数的研究>
对于实施例1的面纱,除了在向氨纶上缠绕包覆线的工序中将包覆线的每单位长度的缠绕数增加到300次/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防割手套。该防割手套的合手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通过增加包覆线的每单位长度的缠绕数,面纱被紧紧地束缚,能够降低伸缩性。因此,在面纱存在过度的伸缩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包覆线的缠绕数,能够控制伸缩性。
<辅线的研究>
如表3所示,除了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4的地纱中没有使用辅线以外,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4同样地得到了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的防割手套。对这些防割手套进行了和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4中。
表3
表4
根据表4的结果,如果将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的手套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4的防割手套进行比较,则尽管不适感的评价略为逊色,但是成为柔软性的评价同等或得到了提高的手套。因此可知,没有辅线的防割手套,柔软性得到提高。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防割手套能够与针数无关地防止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突出,并且具有伸缩性,手感和合手感也好。
Claims (12)
1.一种防割手套,其具有手套主体,所述手套主体是通过使用了地纱和面纱的添纱编织编织而成的,所述防割手套的特征在于,
所述地纱具有芯材和缠绕在所述芯材周围的包覆线,
所述芯材具有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
所述面纱是有机纤维制的,
所述地纱的包覆线的平均粗细为45分特以上100分特以下,
所述面纱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为0.9以上2.5以下,
针织线圈为13针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纱的平均粗细为135分特以上440分特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添纱编织为双线的添纱编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还具有沿所述线材配置的有机纤维制的辅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的线材是金属制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为不锈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纱具备芯线和缠绕在所述芯线周围的包覆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纱的芯线的平均粗细为10分特以上44分特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纱的芯线为聚氨酯弹性线,所述面纱的包覆线为尼龙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纱配置在手套的外侧的面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割手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套主体的外侧的面具备树脂或橡胶制的涂层。
12.一种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其使用了编织机,所述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包括进行添纱编织的工序,所述添纱编织使用了地纱和面纱,
所述地纱具有芯材和缠绕在所述芯材周围的包覆线,
所述芯材具有金属制或玻璃纤维制的线材,
所述面纱是有机纤维制的,
所述地纱的包覆线的平均粗细为45分特以上100分特以下,
所述面纱的平均粗细与所述地纱的平均粗细之比为0.9以上2.5以下,
针织线圈为13针以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87072 | 2014-09-12 | ||
JP2014187072A JP6408842B2 (ja) | 2014-09-12 | 2014-09-12 | 耐切創性手袋及び耐切創性手袋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11050A CN105411050A (zh) | 2016-03-23 |
CN105411050B true CN105411050B (zh) | 2017-06-13 |
Family
ID=54140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78836.4A Active CN105411050B (zh) | 2014-09-12 | 2015-09-11 | 防割手套和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65810B2 (zh) |
EP (1) | EP3002352B1 (zh) |
JP (1) | JP6408842B2 (zh) |
CN (1) | CN1054110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837718B1 (en) * | 2012-03-01 | 2019-11-13 | Showa Glove Co.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love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ated gloves, gloves, and coated gloves |
US9877529B2 (en) * | 2013-03-15 | 2018-01-30 | World Fibers, Inc. | Protective glove with enhanced exterior sections |
US20150181956A1 (en) * | 2013-03-15 | 2015-07-02 | World Fibers, Inc. | Protective glove with enhanced exterior sections |
US10130128B2 (en) * | 2013-03-15 | 2018-11-20 | World Fibers, Inc. | Cut resistant glov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
US20190037943A1 (en) * | 2016-01-25 | 2019-02-07 | Satoshi BINSHU | Tough yarn, knitted and woven fabric with cutting resistance and glove |
JP6323620B1 (ja) | 2016-06-01 | 2018-05-16 | Dic株式会社 | 凝固物の製造方法 |
JP6760639B2 (ja) * | 2016-06-21 | 2020-09-23 | ショーワ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 編み手袋および該編み手袋に含まれる編地の製造方法 |
RU2019104576A (ru) | 2016-09-09 | 2020-10-09 | Кевин М. СОРРЕЛС | Защитные перчатки и способ их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
JP6883919B2 (ja) * | 2016-10-17 | 2021-06-09 | 東レ・デュポン株式会社 | 耐切創性手袋 |
CN106617402B (zh) * | 2017-01-06 | 2018-01-30 | 广州市聚吉科绿色化学共性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氟醚/氟硅复合橡胶手套及其制备方法 |
WO2019054105A1 (ja) * | 2017-09-14 | 2019-03-21 | Dic株式会社 | 手袋の製造方法 |
KR102350417B1 (ko) | 2017-09-14 | 2022-01-13 |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 합성 피혁의 제조 방법 |
EP3773050A1 (en) * | 2018-04-13 | 2021-02-17 | NIKE Innovate C.V. | Knitted component with inlaid cushioning |
CN108308764A (zh) * | 2018-04-24 | 2018-07-24 | 重庆大学 | 一种用于人工磨样的手套和该手套的制作方法 |
USD912928S1 (en) | 2018-07-19 | 2021-03-16 | Showa Glove Co. | Glove |
JP2021113364A (ja) * | 2020-01-16 | 2021-08-05 | 中野産業株式会社 | 衣類及び衣類の製造方法 |
CN111850786A (zh) * | 2020-07-01 | 2020-10-30 | 安徽省吉祥纺织工程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一种防割手套材料、防割手套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957643B (zh) * | 2020-07-21 | 2023-03-21 | 赛立特(南通)安全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阻燃耐切割复合单丝、包覆线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2941690B (zh) * | 2020-08-17 | 2022-11-18 | 赛立特(南通)安全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耐切割复合纱线、纱线加工方法及防护用品 |
WO2022037543A1 (zh) | 2020-08-17 | 2022-02-24 | 赛立特(南通)安全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纱线、加工方法及其加工设备和防护用品 |
KR102208801B1 (ko) | 2020-12-16 | 2021-01-28 | 김용건 | 고강력사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갑 제조방법 |
JP7129735B1 (ja) * | 2022-02-01 | 2022-09-02 | ショーワ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 サポート型手袋の製造方法 |
US20230313426A1 (en) * | 2022-03-29 | 2023-10-05 | Mpusa, Llc | Cut-resistant and moisture management cooling fabric, article formed of cut-resistant and moisture management cooling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cut-resistant and moisture management cooling fabric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61400A (en) * | 1997-09-23 | 2000-12-19 | Whizard Protective Wear Corp. | Cut-resistant knitted fabric |
CN1886539A (zh) * | 2003-10-28 | 2006-12-27 | 高弹性材料公司 | 复合纱线及由其制造的产品 |
CN102292483A (zh) * | 2009-01-26 | 2011-12-21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包含玻璃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的改进的耐切割手套 |
CN102292481A (zh) * | 2009-01-26 | 2011-12-21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包含玻璃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的改进的耐切割手套 |
CN102657395A (zh) * | 2010-12-22 | 2012-09-12 | 斯博瑞安防护品欧洲公司 | 无玻璃纤维的防割针织手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93130A (en) * | 1986-06-20 | 1988-12-27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Thin-metal-wire conjugated yarn |
US7007308B1 (en) * | 2002-04-23 | 2006-03-07 | Warwick Mills, Inc. | Protective garment and glove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JP4897684B2 (ja) * | 2005-08-01 | 2012-03-14 | ショーワ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 複合繊維を用いた耐切創性手袋 |
EP2468122A1 (en) * | 2010-12-22 | 2012-06-27 | Sperian Protection Europe | Cut-resistant knitted glove |
WO2012086584A1 (ja) * | 2010-12-22 | 2012-06-28 | 東レ・デュポン株式会社 | 樹脂コート手袋 |
EP2866752B1 (en) | 2012-06-29 | 2018-04-25 | Ansell Limited | Wound care articles |
US20140090349A1 (en) * | 2012-09-10 | 2014-04-03 | Angela Fisher | Composite yarn for cut resistant fabrics |
-
2014
- 2014-09-12 JP JP2014187072A patent/JP64088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09 US US14/848,940 patent/US10165810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9-11 CN CN201510578836.4A patent/CN105411050B/zh active Active
- 2015-09-11 EP EP15184886.8A patent/EP3002352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61400A (en) * | 1997-09-23 | 2000-12-19 | Whizard Protective Wear Corp. | Cut-resistant knitted fabric |
CN1886539A (zh) * | 2003-10-28 | 2006-12-27 | 高弹性材料公司 | 复合纱线及由其制造的产品 |
CN102292483A (zh) * | 2009-01-26 | 2011-12-21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包含玻璃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的改进的耐切割手套 |
CN102292481A (zh) * | 2009-01-26 | 2011-12-21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包含玻璃纤维和对位芳族聚酰胺的改进的耐切割手套 |
CN102657395A (zh) * | 2010-12-22 | 2012-09-12 | 斯博瑞安防护品欧洲公司 | 无玻璃纤维的防割针织手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02352B1 (en) | 2019-07-31 |
EP3002352A1 (en) | 2016-04-06 |
CN105411050A (zh) | 2016-03-23 |
US20160073713A1 (en) | 2016-03-17 |
JP2016060970A (ja) | 2016-04-25 |
US10165810B2 (en) | 2019-01-01 |
JP6408842B2 (ja) | 2018-10-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11050B (zh) | 防割手套和防割手套的制造方法 | |
RU2750863C1 (ru) | Композитная пряжа с сердечником, предмет одежды, содержащий композитную пряжу с сердечником,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композитной пряжи с сердечником и применение композитной пряжи с сердечником | |
US20080098501A1 (en) | Cut-Resistant Glove | |
CN103960798B (zh) | 轻薄耐用型柔性聚合涂层手套 | |
US6467251B1 (en) | Lightweight composite yarn | |
JP6979873B2 (ja) | 弾性織布及びその製法 | |
JPH06504744A (ja) | ステンレス・スチール・ヤーンおよび保護着 | |
KR20160082512A (ko) | 고강력 섬유와 미네랄로 강화된 혼방 얀 | |
CN106544769A (zh) | 耐切割纱线、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113082A (zh) | 一种防切割包覆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JP6883919B2 (ja) | 耐切創性手袋 | |
CN202247124U (zh) | 一种双向包覆的无纺布扁条花式纱线 | |
JP7105025B2 (ja) | ダブルカバリング糸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布帛 | |
EP3266916B1 (en) | Knitted glov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knitted fabric contained in knitted glove | |
CN213925205U (zh) | 一种耐切割复合纱线及防切割手套 | |
CN113498899A (zh) | 一种导电手套及其制备工艺 | |
WO2013156790A1 (en) | Knitted glove | |
CN209555477U (zh) | 一种高收缩性鞋面针织材料 | |
CN203923575U (zh) | 一种高苎麻含量袜 | |
CN203846187U (zh) | 一种弹力丝 | |
CN221588804U (zh) | 一种tpu涂层复合纱线及包含其的手套胚和浸胶手套 | |
CN216585397U (zh) | 一种羊毛和尼龙混纺纱线 | |
CN221052091U (zh) | 一种透气耐拉伸复合纱线 | |
CN216006199U (zh) | 一种透气网眼针织面料 | |
JP4256039B2 (ja) | 複合糸、繊維構造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