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8841A - 接触式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式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8841A
CN105408841A CN201380076101.0A CN201380076101A CN105408841A CN 105408841 A CN105408841 A CN 105408841A CN 201380076101 A CN201380076101 A CN 201380076101A CN 105408841 A CN105408841 A CN 105408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electrode
preventing layer
see
bone
tes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61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8841B (zh
Inventor
大泽祐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Polyma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08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8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8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8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s, e.g.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apacitive touch and proximity switches

Abstract

对于在透明基材(12)上设置有由导电高分子构成且实施了图案化的传感器电极(13)的接触式传感器(11),在透明基材(12)的与设置有传感器电极(13)的面不同的面内,在所述传感器电极(13)的外侧附近位置设置有见骨防止层(17)。该见骨防止层(17)可以以与传感器电极(13)相同的材质来形成,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间的缝隙,且能够使得难以引起传感器电极间的短路。

Description

接触式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所具备的输入装置的接触式传感器。
背景技术
作为接触式传感器的构成,众所周知的构成有:在由树脂薄膜或玻璃构成的透明基材上将ITO(氧化铟锡)层作为传感器电极并图案化而设置的构成,及在相同的透明基材上将导电高分子作为传感器电极并图案化而设置的构成。前者存在透明性高但成本也高的课题。另一方面,对于后者而言,虽然具有通过印刷电极图案来形成从而能够比ITO层更廉价地制造这一优点,但由印刷来形成电极图案会使电极图案的细微化受到限制。进而,由于导电高分子的透明度比ITO要低,在电极图案及其外侧会产生浓度差,会存看见电极图案的边界的现象,存在引起所谓的“见骨”这一课题。
作为使用导电高分子时的、针对见骨现象的对策,例如特开2010-105588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众所周知。该技术通过将传感器电极即与导电性涂膜大致相同颜色且大致相同透过率的绝缘性涂膜配置于导电性涂膜的周边,使电极图案难以被看见。
另外,对于将虚拟电极设置于图案电极间的缝隙的技术,例如特开2012-32923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众所周知。该技术将虚拟电极设置于与传感器电极相同的表面,通过一次性的印刷工序就能有效地同时形成虚拟电极和传感器电极。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一般通过印刷将导电性涂膜或绝缘性涂膜设置于透明基材表面。此时,对于包含导电高分子的印刷油墨,固体成分极少,导电性涂膜的厚度容易极薄,不足1μm。另一方面,对于包含绝缘性物质的印刷油墨,往往固体成分较多,绝缘性涂膜的厚度在2μm~20μm程度的范围。因此,在特开2010-105588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存在如下不妥之处:在导电性涂膜与绝缘性涂膜的边界会产生阶梯差,该阶梯差会使光发生反射、折射从而容易使电极图案被看见。若使绝缘性涂膜具有与导电性涂膜大致相同的厚度则较佳,但是,由于在印刷中难以控制μm单位以下的厚度,若印刷不足1μm的涂膜,恐怕容易产生厚度不均匀、引起颜色不均匀或透过率不均匀以致外观不美观。
另外,在制作虚拟电极的特开2012-32923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虚拟电极接地,由于要求与传感器电极之间的绝缘性,因而虚拟电极与传感器电极之间必须隔着一定程度的间隔。
因此,在以防止见骨现象为目的上,即使采用该技术,也只不过能适用在要求档次较低的情况下而已。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导电高分子的接触式传感器中难以看见电极图案的技术。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接触式传感器,在透明基材上设置有由导电高分子所构成的、实施了图案化的传感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基材的、与设置有传感器电极的面不同的面内,在所述传感器电极的外侧附近位置设置见骨防止层。
对于在透明基材上设置有由导电高分子构成且实施了图案化的传感器电极的接触式传感器,由于在所述透明基材的与设置有传感器电极的面不同的面内设置见骨防止层,因而即使见骨防止层为导电性层也不会使传感器电极彼此发生短路。
另外,由于在与设置有传感器电极的面不同的面内,在传感器电极的外侧附近位置设置见骨防止层,因而能够减小传感器电极与其外侧位置之间的浓度差,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
优选传感器电极与见骨防止层之间的间隙为0.2mm以下。由于使传感器电极与见骨防止层的间隙为0.2mm以下,因而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
此外,这里所说的浓度差是指,从远处看传感器电极时,在传感器电极与其以外的部分的边界,没有塗布导电高分子的薄的部分呈现显眼的程度,在传感器电极间,没有塗布导电高分子的部分越宽越是能看见浓度差,并看到传感器电极的图案的现象。另外,传感器电极与见骨防止层有重叠时,因重叠而看起来较浓的部分同样地显眼,但也包含由此使传感器电极的图案可见的现象。
进而,该见骨防止层能够延伸直至传感器电极的内侧附近。由于见骨防止层从传感器电极的外侧附近延伸至内侧附近,因而延伸至内侧附近的部分在传感器电极与见骨防止层之间不产生间隙,能够减少传感器电极与见骨防止层的边界处的浓度差。另外,通过使见骨防止层延伸至传感器电极的内侧,使传感器电极与见骨防止层发生重叠,但是由于该重叠只不过是与传感器电极的内侧附近的细微的部分相重叠,因而能够减少重叠所引起的浓度的增大。因此,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
优选传感器电极与见骨防止层的重叠为0.2mm以下。由于使传感器电极与见骨防止层的重叠为0.2mm以下,因而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
可使见骨防止层包括导电高分子而形成。由于见骨防止层为包含导电高分子的层,因而能够形成具有与传感器电极相似颜色的见骨防止层。并且,包含导电高分子的印刷油墨含有极少的固体成分,能够形成不足1μm的极薄的见骨防止层,因而能够减小见骨防止层的边界的阶梯差,能够抑制该阶梯差引起的光的反射、折射。因此,能够使传感器电极的边界变淡,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
可使所述见骨防止层以与传感器电极相同的材质来形成。由于使见骨防止层以与传感器电极相同的材质形成,因而使传感器电极与见骨防止层的颜色、浓度等近似,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
可将见骨防止层设置与相邻的传感器电极的缝隙。由于将见骨防止层设置于相邻的传感器电极的缝隙,因而能够抑制传感器电极间的缝隙相对于传感器电极具有极低的浓度,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间的缝隙。
在传感器电极彼此的缝隙的范围内,可使见骨防止层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对于该缝隙的宽度、即邻接的传感器电极间的距离之比大于40%。在缝隙的范围内,若使见骨防止层的宽度相对于缝隙的宽度之比大于40%,则能够减小传感器电极与见骨防止层之间的间隙,因而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
可作为将所述见骨防止层以夹着透明基材的方式设置于与传感器电极相反侧面的接触式传感器。由于夹着透明基材而将见骨防止层设置于与传感器电极相反侧的面,因而即使见骨防止层为导电性层也能够使传感器电极彼此经过见骨防止层而不发生短路。
可设置覆盖所述传感器电极的保护层,进而在该保护层的表面设置所述见骨防止层。由于至少隔着保护层而具有传感器电极和见骨防止层,因而即使见骨防止层为导电性层也能够使传感器电极彼此经过见骨防止层而不发生短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式传感器,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间的缝隙。另外,对于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间的缝隙的接触式传感器,能够使得难以引起传感器电极间的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SA-SA线剖面图及其区域R1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3是第一变形例的接触式传感器的俯视图及其区域R2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4是图3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相当于图2的部分放大剖面图的放大图。
图5是第二变形例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相当于图2的部分放大剖面图的放大图。
图6是第三变形例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相当于图2的部分放大剖面图的放大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相当于图2的剖面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相当于图2的剖面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相当于图3的部分放大俯视图的放大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相当于图3的部分放大俯视图的放大图。
图11是用于比较的接触式传感器的相当于图2的剖面图及该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对以下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构成,付与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对于相同的材质、制造方法、和作用效果,也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2)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11在透明基材12的上侧表面12a具备由导电性涂膜进行图案化而成的3个传感器电极13、和保护层14。另外,配线15从传感器电极13的一端朝向电极端子19而延伸。
互相邻接的传感器电极13、13之间具有缝隙16,各传感器电极13呈绝缘状态而配置。已知的是,该缝隙16越小,越难以产生见骨现象,但是,另一方面,若缝隙16较窄,则邻接的传感器电极13、13之间发生导通的概率较高,制品批量生产时的成品率变差。因此,缝隙16设定为可获得稳定的绝缘性的最低限度的距离。
在透明基材12的下侧表面12b设置有见骨防止层17和包覆层18。见骨防止层17为,在传感器电极13的外侧附近位置,换言之,该处俯视时在与缝隙16重叠的位置且与传感器电极13不重叠的位置(参照图2的区域R2的放大图)处,不留间隙地设置在传感器电极13的外侧。即,以与传感器电极13、13间的缝隙16呈相同宽度的方式形成见骨防止层17。
见骨防止层17为,使传感器电极13的存在难以被看见的层,优选见骨防止层17具有与传感器电极13相同程度的色彩特征。因此,优选见骨防止层17以与传感器电极13相似的材质来形成。因此,优选见骨防止层17中含有导电高分子,更优选含有与传感器电极13相同的导电高分子。若由含有相同的导电高分子的涂液来形成,则能够使颜色搭配及透过率也大致相同。由于涂膜的厚度也容易形成为相同的程度,因而不仅使颜色搭配及透过率大致相同,还能够形成非常薄的薄膜,并减少涂膜的边界的阶梯差,能够减少由阶梯差引起的光的反射及折射。
见骨防止层17的层厚为与传感器电极13相同程度的厚度,优选为相同厚度。见骨防止层17为,用于使传感器电极13的边界难以被看见而设置的层,不仅与传感器电极13的厚度相匹配,颜色搭配及透过率也大致相同。
透明基材12为构成接触式传感器11的基材,可以使用具有透明性的树脂薄膜。透明基材12的透明是指,具有能作为接触式传感器11利用的程度的透明性即可,最低限度的要求为,从接触式传感器11的表面能够识别设置于接触式传感器11的背面的部件。
树脂薄膜可以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树脂、聚丙烯(PP)树脂、聚氨基甲酸酯(PU)树脂、聚酰胺(PA)树脂、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树脂、聚亚胺酯(PEEK)树脂、三乙酰纤维素(TAC)树脂、环烯烃聚合物(COP)等形成。
在透明基材12上设置外护层等并实施表面处理也可以,该外护层以提高与导电高分子的密着性的防锈层、表面外护层、或带电防止等为目的。
传感器电极13由包含导电高分子的层构成。之所以使用导电高分子,是为了形成液状的涂液从而能进行印刷形成。另外,与ITO等相比,还能够廉价地获得传感器电极13。
对于构成传感器电极13的导电高分子的材质,使用能够形成透明的层的导电高分子。对于这样的具有透明性的导电高分子,可列举聚对苯撑或者聚乙炔、PEDOT-PSS(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等。
对于传感器电极13的层厚,优选0.04μm~0.2μm,更优选0.06μm~0.12μm。这是由于,若层厚不足0.04μm,则传感器电极13的电阻值会变高,若层厚超过0.2μm,则透明性变低。此外,对于在透明基材12上涂布了传感器电极13的试料,传感器电极13的层厚可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来测定。
配线15将连接于设置于该接触式传感器11的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未图示)等的电路的电极端子19和透明电极13相连接。
作为配线15的材料,优选地,例如,由包含铜、铝、银或者包含这些金属的合金等的高导电性金属的导电膏或导电墨水所形成。另外,优选银配线,这是因为即使是在这些金属或合金中导电性也较高,且比铜还要难以氧化。
电极端子19可通过用碳墨覆盖配线15的顶端来形成。
保护层14为绝缘性的被膜,用于防止传感器电极13间的导通、和保护传感器电极13不受紫外线影响或被划伤等而设置,需要有透明性。另外,也适合作为防止由银浆或金属构成的配线15的硫化的用途。
对于构成保护层14的树脂,若选择硬质的树脂,例如,可以使用丙烯系或聚氨酯系、环氧系、聚烯烃系的树脂、其他树脂,但是,作为一形态,优选将含有聚异氰酸盐成分和聚乙烯醇成分所构成的原料组成物作为硬化后的聚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层、聚氨基甲酸酯和聚脲系树脂层。这是由于容易进行硬度调整,且强度高的原因。
对于保护层14的厚度,通常为6μm~20μm,优选为12μm~16μm。该理由是,若过厚则缺乏柔软性,若过薄则对传感器电极13的保护不充分。
包覆层18以保护见骨防止层17、及保护透明基材12的表面为目的而设置,可以以与保护层14相同材质而形成,或者可以以与保护层14不同的材质而形成。
可根据必要,除上述各层外再设置其他层。例如,可列举用于为整体付与色彩的着色层、用于使光的折射率发生变化或用于偏光的层等。
对于接触式传感器11的制造,在透明基材12的一面将含有构成电极传感器13的导电高分子的涂液、构成配线15的银浆等的涂液、和构成保护层14的涂液按照该顺序通过印刷等的手法来塗布形成,在透明基材12的另一面将含有构成见骨防止层17的导电高分子的涂液、必要的话构成配线15的银浆等的涂液、和构成包覆层18的涂液按照该顺序通过印刷等的手法来塗布形成。这样一来,能够获得接触式传感器11。
根据接触式传感器11,传感器电极13和见骨防止层17经由透明基材12分别形成于透明基材12的两个不同的面。因此,即使见骨防止层17含有导电高分子也不用担心传感器电极13、13间会泄露,能够切实地绝缘。并且,由于俯视时在传感器电极13、13彼此之间具有见骨防止层17,因而可以作为难以看到传感器电极13的接触式传感器。
另外,由于在透明基材12的一面设置保护层14,另一面设置包覆层18,因而难以引起透明基材12的弯曲。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图3、图4)
可以变更图1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11的见骨防止层17的位置来进行设置。图3、图4示出第一变形例的接触式传感器11a。在该例子中,作为传感器电极13的外侧附近,在传感器电极13的外侧隔开间隙D来形成见骨防止层17。从见骨防止层17观察时,在其两端设置有间隙D并与传感器电极13、13相邻接。
即使在传感器电极13与见骨防止层17之间设置间隙D,由于该间隙D比缝隙16要小,也能够使得难以看到传感器电极13的边界。优选该间隙D在200μm以下。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图5)
作为改变见骨防止层17的位置的另一变形例,第二变形例的接触式传感器11b如图5所示。在该例子中,见骨防止层17从传感器电极13的边界向内侧,即,从传感器电极13的外侧附近向内侧附近伸展而形成。换言之,在与传感器电极13重叠的位置也存在见骨防止层17。因此,传感器电极13与见骨防止层17之间没有间隙D,而有重叠部分W。
设置传感器电极13与见骨防止层17的重叠部分W,即使重叠部分W的部分的浓度较浓,由于该重叠部分W比缝隙16要小,因而整体上该浓度差并不是那么大,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13的边界。优选该重叠部分W在200μm以下。
此外,对于见骨防止层17的构成,若将具有像所述第一变形例那样的间隙D的接触式传感器11a、与具有重叠部分W的接触式传感器11b进行比较,则重叠部分W与间隙D具有相同长度时,具有重叠部分W的接触式传感器的防止见骨现象的效果更高。原因是,见骨防止层17及传感器电极13与间隙D的浓度差会产生透过率及颜色搭配的差,但重叠部分W与其周围的浓度差虽然透过率不同,但由于具有相同的颜色搭配,并不显眼。因此,若考虑印刷的偏差,则在见骨防止层17的两侧设置重叠部分W,即使在产生印刷偏差时,也能够更加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13的边界。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图6)
作为进一步变更见骨防止层17的位置的其他变更例,第三变形例的接触式传感器11c如图6所示。在该例子中,见骨防止层17的一端与传感器电极13之间有间隙D,另一端与传感器电极13有重叠部分W。
即使在见骨防止层17的一端有间隙D,另一端有重叠部分W,由于间隙D与重叠部分W之间存在见骨防止层17,能够使间隙D与重叠部分W的浓度差通过见骨防止层17来缓冲,即使在该形态下也能够使得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13的边界。
第二实施方式(图7)
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21是在透明基材12的同一面侧具有见骨防止层17和传感器电极13,在这一点上与接触式传感器11不同。
即,如图7所示,在接触式传感器21中,在透明基材12的上侧表面12a设置传感器电极13,并设置第一保护层14a。并且,在该第一保护层14a的上侧表面设置有见骨防止层17和第二保护层14b。并且,通过第一保护层14a与第二保护层14b形成保护层14。
第一保护层14a与第二保护层14b可以利用与接触式传感器11所利用的保护层14相同的保护层。另外,可以对不同目的的保护层进行积层。例如,对于第一保护层14a,可以作为用于防止配线15的硫化等的具有耐硫化性的保护层,对于第二保护层14b,可以作为使紫外线难以通过的耐光性的保护层。
接触式传感器21的制造也与接触式传感器11同样地,可通过印刷对各层进行积层来形成。接触式传感器21中,将传感器电极13的上侧表面12a用第一保护层14a覆盖之后,印刷见骨防止层17来进行积层。
接触式传感器21中,由于传感器电极13与见骨防止层17隔着第一保护层14a而设置,因而传感器电极13不会通过见骨防止层17而导通。
另外,根据接触式传感器21,由于在一面进行印刷便可,因而容易制造。进而,由于设置多个保护层,因而不会产生气孔,能够增加保护层14整体的厚度,因而能够提高传感器电极13的保护效果。另外,可以对不同目的保护层进行积层。
第三实施方式(图8)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31,在夹着透明基材12而在互为相反侧的面上设置传感器电极13和见骨防止层17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11相同,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31中,如图8所示,在透明基材12的背面12b侧设置第一包覆层18a,在其上设置见骨防止层17这一点上与接触式传感器11不同。
另外,在第一包覆层18a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包覆层18b。并且,通过第一包覆层18a和第二包覆层18b形成包覆层18。
第一包覆层18a和第二包覆层18b与接触式传感器21所利用的保护层14a、14b同样地,可以对相同的层进行积层,也可以对具有其他目的的层进行积层。并且,可使用与保护层14a、14b相同的涂液作为包覆层18a、18b。
通过对包覆层18进行积层而形成,不会产生气孔,能够将包覆层18设置为规定的厚度。另外,从透明基材12观察时,将配线15设置在与见骨防止层17同一面侧时,特别是通过对包覆层18进行积层,能够稳定地保护配线15,因而优选。
第四实施方式(图9、图10)
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式传感器41a、41b为改变了见骨防止层17的形状的接触式传感器。
接触式传感器11的见骨防止层17形成为沿着传感器电极13、13间的缝隙16的线状17a,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图9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41a将见骨防止层17形成为圆点状17b。另外,图9示出了在见骨防止层17和传感器电极13之间设置间隙D的例子。
如将见骨防止层17形成为圆点状17b时那样,如图9所示,没有全面地形成见骨防止层17时,可以用圆点相对于在见骨防止层17的宽度L1、和与该宽度L1呈相同长度L1之间所假想的单位面积,占据了多少程度的面积来表示圆点占有率。优选该圆点占有率为40%以上。这是由于若不足40%,则空间过多在缘故。并且,若圆点占有率为40%以上,则一个圆点的大小及形状无所谓。作为圆点的变形例,图10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41b中,将见骨防止层17形成为条纹状17c。
实验例1
对俯视时具备3个传感器电极、且具有接下来所说明的剖面构成的接触式传感器(试料1A~试料4I)进行制造并对防止见骨现象的程度进行讨论。
(试料1)
以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相同的剖面构成的方式,夹着透明基材并在明基材的一面设置传感器电极,另一面设置见骨防止层,进而印刷形成保护层、包覆层、配线从而形成构成试料1(试料1A~试料1E)的积层薄膜。
更具体地,透明电极使用厚度100μm的透明PET薄膜,传感器电极使用透明导电性墨水(ClevIosSV3Heraeus公司制),保护层使用透明的聚氨基甲酸酯系树脂墨水,见骨防止层使用与传感器电极相同的涂液,包覆层使用与保护层相同的涂液,配线使用银墨水。并且,通过丝网印刷设置各层。另外,在配线的顶端印刷碳墨并通过覆盖形成电极端子。
这样一来,获得如下的积层薄膜:传感器电极及见骨防止层的厚度为0.10μm,保护层及包覆层的厚度为16μm,传感器电极部分的波长为550nm的光的透过率为85%,传感器电极彼此的缝隙为0.5mm或0.8mm。
该试料1由使见骨防止层的位置及宽度、传感器电极间的缝隙的宽度变化的试料1A~试料1L所构成。对于试料1中的试料1A~1I,传感器电极彼此的缝隙为0.5mm。并且对于试料1A,在传感器电极之间的缝隙(16)形成间隙(D)为0mm的见骨防止层,对于试料1B~1D,在见骨防止层的两端以使与传感器电极的重叠(W)分别为0.3mm、0.2mm、0.1mm的方式形成见骨防止层。另外,对于试料1E~1G,使见骨防止层的两端与传感器电极之间的间隙(D)分别为0.2mm、0.15mm、0.1mm的方式形成见骨防止层,对于试料1H,在透明基材的背面整面形成见骨防止层,对于试料1I,不形成见骨防止层。
另外,对于试料1J~1L,使传感器电极彼此的缝隙为0.8mm,以使见骨防止层的两端与传感器电极之间的间隙(D)分别为0.3mm、0.2mm、0.1mm的方式形成见骨防止层。
(试料2)
以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相同的剖面构成的方式,在透明基材的一面设置传感器电极和第一保护层,进而在其上设置见骨防止层和第二保护层从而形成构成试料2(试料2A~试料2L)的积层薄膜。
试料2中的构成试料2A~试料2L的各试料分别以与试料1A~试料1L相对应的方式改变见骨防止层的宽度、位置而形成。平面形状或使用的材料与试料1相同。
(试料3)
以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接触式传感器相同的剖面构成的方式,在透明基材的一面设置传感器电极和第一保护层,在透明基材的另一面除了设置第一包覆层外,还设置见骨防止层和第二包覆层从而形成构成试料3(试料3A~试料3L)的积层薄膜。
试料3中的构成试料3A~试料3L的各试料,分别以与试料1A~试料1L相对应的方式改变见骨防止层的宽度、位置而形成。
平面形状及使用的材料与试料1相同。
(试料4)
试料4(试料4A~试料4L)的接触式传感器101是为了进行比较,而以现有的剖面构成的方式,即,以在透明基材的一侧的同一面设置传感器电极和见骨防止层,在其上设置保护层的剖面构成的方式,印刷形成各层。其中相当于试料4G的剖面构成如图11所示。
试料4中的构成试料4A~试料4L的各试料,分别以与试料1A~试料1L相对应的方式改变见骨防止层的宽度、位置而形成,但是,由于在同一面形成传感器电极和见骨防止层,因而按照以下那样来制作试料4A~试料4L。
对于试料4A,通过在传感器电极之间的缝隙处以无间隙的方式形成见骨防止层,使传感器电极和见骨防止层位于同一层,对于试料4B~4D,在见骨防止层的两端以使与传感器电极的重叠分别为0.3mm、0.2mm、0.1mm的方式,设置了传感器电极之后,形成见骨防止层,对于试料4E~4G,以使见骨防止层的两端与传感器电极之间的间隙分别为0.2mm、0.15mm、0.1mm的方式,设置传感器电极之后,形成见骨防止层。另外,对于试料4G,在设置传感器电极之后,在具备该传感器电极的透明基材的整个面形成见骨防止层,对于试料4I,不形成见骨防止层。
平面形状及使用的材料与试料1相同。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各试料的防止见骨现象的如以下的表1所示。对于防止见骨现象的效果,从总是能看到传感器电极的边界的情况、直至虽然看不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但也还算良好的程度时为止的逐渐变化的能见度的程度之差分为“1”~“9”的9个阶段来进行评价。虽然看不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但也还算良好的程度的情况为“9”,传感器电极的边界几乎看不见的情况为“8”或“7”,传感器电极的边界并非看不见而是难以看见的情况为“6”~“4”,能够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的情况为“3”或“2”,总是能看到传感器电极的边界的情况为“1”。
例如,试料1A的评价标记在表1中的试料1的栏与试料A的栏的交点,为“9”。
“1”~“9”的评价中,实际上优选使用的是评价“4”以上的情况。另外,除了试料4I及4J,付与试料4A~试料4H、试料4K、试料4L的标记“※”,示出了邻接的传感器电极泄露从而无法作为接触式传感器来使用。
此外,表1中,通过各试料中设置的见骨防止层的位置、宽度,与传感器电极之间产生的“间隙或者重叠的宽度(mm)”记载于“栏1”,“见骨防止层的宽度相对于缝隙的宽度之比(%)”记载于“栏2”。
[表1]
对于在传感器电极与见骨防止层之间既没有设置间隙也没有设置重叠的试料1A、试料2A、试料3A、试料4A的各试料A,评价为最高的“9”。另一方面,对于没有设置见骨防止层的试料1I、2I、3I、4I,由于在传感器电极的部分与其以外的部分明显出现浓度差,总是可以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因而评价为“1”。另外,对于在透明基材的整个面设置了见骨防止层的试料1H、试料2H、试料3H、试料4H的各试料H,在传感器电极的部分与其以外的部分也明显出现浓度差,但是可以看到浓度差比所述试料I要小,由于看见了传感器电极的边界,因而评价为“2”。
另外,对于将见骨防止层设置在直至传感器电极的内侧附近从而产生重叠的各试料B~各试料D、以及在传感器电极的外侧附近设置见骨防止层的各试料E~各试料G,也具有防止见骨现象的效果。
在各试料B~各试料D中,对于重叠为0.3mm的各试料B,很容易看见浓度较浓的重叠部分,且能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但是对于重叠为0.2mm的各试料C,重叠部分难以识别,很难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对于重叠为0.1mm的各试料D,重叠部分并不显眼,几乎看不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另一方面,对于设置了间隙的试料E~各试料G,对于间隙为0.15mm的各试料F,很难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对于间隙为0.1mm的各试料G,浓度较薄的间隙部分几乎不显眼,几乎看不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另外,对于各试料E,与各试料F同样地,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但是评价要比各试料F稍逊一筹。
另外,对于传感器电极彼此的缝隙为0.8mm的各试料J~各试料L的评价,有与各试料E~各试料G相似的倾向。此处,对于各试料E,传感器电极之间的0.5mm的缝隙由0.2mm的间隙、0.1mm的见骨防止层、0.2mm的间隙构成。另一方面,对于间隙相同均为0.2mm的各试料K,传感器电极之间的0.8mm的缝隙由0.2mm的间隙、0.4mm的见骨防止层、0.2mm的间隙构成。对它们进行比较时,各试料E中,由于见骨防止层呈0.1mm的较窄宽度,因而其两端的间隙可一同被看见,由于间隙比实际的宽度更宽地被看见,评价要比试料K稍逊一筹。对于该现象,将见骨防止层的宽度与缝隙相比,则各试料E为20%的宽度,但是各试料K为50%。另外,由于各试料F为宽度40%,因而见骨防止层的宽度相对于传感器电极彼此的缝隙为40%以上,则具有进一步提高使传感器电极的边界难以被看见的效果。
由于以上的内容,若间隙为0.2mm以下,则间隙难以被看见,但同时,优选见骨防止层的宽度相对于传感器电极彼此的缝隙之比为40%以上。
此外,如果将具有相同长度的重叠和间隙的试料相比较,则具有重叠的试料的评价更高,这是由于,见骨防止层及传感器电极与间隙之间的浓度差会产生透过率及颜色搭配的差,而重叠部分与其周围的浓度差,虽然透过率不同,但由于使用相同的颜色搭配,因而并不显眼。
因此,若考虑印刷的偏差,则在见骨防止层的两侧,以与传感器电极均有0.1mm重叠的方式设置见骨防止层的位置及宽度时,即使在产生印刷偏差时,也难以产生间隙,因而优选。
实验例2
在实验例2中,用与实验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具有表2所示的圆点状及条纹状的见骨防止层的试料11~试料17。
更具体地,将传感器电极间的缝隙的宽度设置为0.5mm。另外,以使间隙为0mm的方式设置见骨防止层的位置及宽度,见骨防止层的形状为圆点状、条纹状。分别作如下变化:对于圆点状的见骨防止层,该圆点占有率分别为20%、40%、60%,对于条纹状的见骨防止层,使条纹的粗细/间隔分别为0.1mm/0.4mm(占有率20%)、0.2/0.3mm(占有率40%)、0.3mm/0.2mm(占有率60%)、0.4mm/0.1mm(占有率80%)。
对于各试料,以与实验例1相同的基准进行9个阶段的评价,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在占有率为20%的试料1及试料4中,由于见骨防止层很薄,因而浓度差较大,可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另一方面,若占有率在40%以上,则具有减小浓度差的效果。另外,若将具有相同占有率的圆点与条纹的见骨防止层进行比较,则圆点更加难以看见传感器电极的边界。
另外,对于以圆点或条纹所形成的见骨防止层与传感器电极相重合的重叠,与实验例1的全面涂抹了见骨防止层的重叠相比,浓度差更小。因此,设置重叠时,由于圆点或条纹所形成的见骨防止层能够使得难以看见重叠,因而优选。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验例所说明的形状、层构成、原料等,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可使用上述以外的公知的原料等,这种变更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的思想的范围。
例如,可以将改变了见骨防止层的形状的第四实施方式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对于改变了见骨防止层的宽度及位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也可以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
进而,例如,对于传感器电极13及配线15,可以设置在透明基材12表面的一部分,也可以设置在整个面。进而,也可以设置于透明基材12的表里两面。但是,在该情况下,不能采用以夹着透明基材12的方式设置传感器电极13与见骨防止层17的第一实施方式。透明电极13及金属配线14等的形状也不受限于图1所示的形状。
附图标记说明
11、11a、11b、11c、21、31、41a、41b接触式传感器
12透明基材
12a上侧表面(表面)
12b下侧表面(背面)
13传感器电极(导电性涂膜)
14保护层
14a第一保护层
14b第二保护层
15配线
16缝隙
17见骨防止层
17a线状
17b圆点状
17c条纹状
18包覆层
18a第一包覆层
18b第二包覆层
19电极端子
R1、R2区域
D间隙
W重叠
L1长度
41现有的接触式传感器

Claims (10)

1.一种接触式传感器,在透明基材上设置有由导电高分子构成且实施了图案化的传感器电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明基材的与设置有传感器电极的面不同的面内,在所述传感器电极的外侧附近位置设置见骨防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
所述见骨防止层延伸至传感器电极的内侧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
所述见骨防止层包括导电高分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
使所述见骨防止层以与所述传感器电极相同的材质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
所述见骨防止层位于相邻的传感器电极的缝隙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
在所述缝隙内,见骨防止层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对于该缝隙的宽度之比大于4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电极与所述见骨防止层之间的间隙为0.2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电极与所述见骨防止层之间的重叠为0.2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
所述见骨防止层以夹着透明基材的方式设置于与传感器电极相反侧的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式传感器,
设置覆盖所述传感器电极的保护层,进而在该保护层的表面设置所述见骨防止层。
CN201380076101.0A 2013-07-11 2013-07-11 接触式传感器 Active CN105408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8942 WO2015004764A1 (ja) 2013-07-11 2013-07-11 タッチセ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8841A true CN105408841A (zh) 2016-03-16
CN105408841B CN105408841B (zh) 2018-06-05

Family

ID=5227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6101.0A Active CN105408841B (zh) 2013-07-11 2013-07-11 接触式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53564B2 (zh)
JP (1) JP6103457B2 (zh)
CN (1) CN105408841B (zh)
WO (1) WO201500476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617A (zh) * 2017-03-27 2018-10-16 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 生物电极、生物电极单元和生物电极包
CN109164937A (zh) * 2018-09-11 2019-0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2345B (zh) * 2014-05-30 2018-10-12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NZ720939A (en) * 2016-03-02 2017-12-22 Resene Paints Ltd Touch sensitive control system for non-electronic display substrate surfaces
WO2018193891A1 (ja) * 2017-04-17 2018-10-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
US10289889B2 (en) * 2017-05-19 2019-05-14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Pattern layout of touch sensor
CN111201582B (zh) * 2017-11-10 2023-07-28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6967A (zh) * 2009-01-08 2010-07-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00302204A1 (en) * 2009-05-29 2010-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262474A (zh) * 2010-05-27 2011-11-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91053A (zh) * 2012-04-05 2012-07-18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电阻式触控显示装置
JP2012174578A (ja) * 2011-02-23 2012-09-10 Gunze Ltd 透明電極フィルムおよび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TW201248801A (en) * 2011-03-31 2012-12-01 Nissha Printing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TW201303688A (zh) * 2011-07-04 2013-01-16 Lg Hausys Ltd 改善可視性的電容式觸控面板
WO2013008826A1 (ja) * 2011-07-11 2013-01-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この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78377B (en) * 2008-06-23 2012-12-01 Au Optronics Corp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00006987A (ko) * 2008-07-11 2010-01-22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0105588A (ja) 2008-10-31 2010-05-13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車室内照明装置用の照明レンズ
JP5386449B2 (ja) 2010-07-29 2014-01-15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US20120218028A1 (en) * 2011-02-28 2012-08-30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Capacitive touch panel, touch sensor structur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JP2012243119A (ja) * 2011-05-20 2012-12-10 Kyodo Printing Co Ltd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
JP5806559B2 (ja) * 2011-09-06 2015-11-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5813598B2 (ja) * 2012-08-27 2015-11-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基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4186687A (ja) * 2013-03-25 2014-10-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6967A (zh) * 2009-01-08 2010-07-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00302204A1 (en) * 2009-05-29 2010-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262474A (zh) * 2010-05-27 2011-11-3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174578A (ja) * 2011-02-23 2012-09-10 Gunze Ltd 透明電極フィルムおよび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TW201248801A (en) * 2011-03-31 2012-12-01 Nissha Printing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TW201303688A (zh) * 2011-07-04 2013-01-16 Lg Hausys Ltd 改善可視性的電容式觸控面板
WO2013008826A1 (ja) * 2011-07-11 2013-01-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この導電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CN102591053A (zh) * 2012-04-05 2012-07-18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电阻式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617A (zh) * 2017-03-27 2018-10-16 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 生物电极、生物电极单元和生物电极包
CN109164937A (zh) * 2018-09-11 2019-0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
CN109164937B (zh) * 2018-09-11 2021-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8841B (zh) 2018-06-05
JPWO2015004764A1 (ja) 2017-02-23
WO2015004764A1 (ja) 2015-01-15
JP6103457B2 (ja) 2017-03-29
US20160117005A1 (en) 2016-04-28
US9753564B2 (en) 201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8841A (zh) 接触式传感器
US10551949B2 (en) Display integrated antenna
KR102008047B1 (ko) 터치 패널 센서, 터치 패널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US9667248B2 (en) Touch panel
CN105988623B (zh) 触控窗
US20140028928A1 (en) Touch pan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941901A (zh) 触控面板
KR101558319B1 (ko) 용량성 투명 전도 필름 및 용량성 투명 전도 필름의 제조방법
CN105320373B (zh) 触摸板
CN106068493A (zh) 触摸窗
CN203276226U (zh) 触控感测装置
US10191590B2 (en) Touch window
CN103748537A (zh) 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
CN106133663A (zh) 触摸传感器
US10386961B2 (en) Touch window
US20130278521A1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90051668A1 (en) Touch Panel Structure
CN104166472A (zh) 触控感测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20190044671A (ko) 정전 용량식 센서
KR101818093B1 (ko) 터치 감응 디바이스 및 터치 감응 디바이스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생산 방법
US9442613B2 (en) Touch window
KR10228161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TW201351234A (zh) 觸控感應器
KR101149749B1 (ko) 장식부에 미러 문양의 효과를 갖는 윈도우 일체형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스크린 패널
US20150091819A1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Water retention hor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Polymatech Japan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