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8741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8741A
CN105388741A CN201510559389.8A CN201510559389A CN105388741A CN 105388741 A CN105388741 A CN 105388741A CN 201510559389 A CN201510559389 A CN 201510559389A CN 105388741 A CN105388741 A CN 105388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operating
main body
operating unit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93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8741B (zh
Inventor
李完浩
朴辰昊
李翰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88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8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8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挤压单元,被构造为使显影辊与感光器彼此接触;操作单元,被构造为处于所述挤压单元的压力产生的操作位置以及所述压力被释放的等待位置中的一个位置;盖单元,可拆卸地设置在显影装置的一侧,并被构造为引导操作单元运动至操作位置。通过这种构造,操作单元的操作与盖单元的拆卸操作或安装操作相联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能够容易地安装显影装置的改善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设备是用于根据输入信号在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以及由它们的组合实现的一体式装置。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单元、充电单元、显影单元和光扫描单元,感光单元中设有感光器,充电单元设置在感光单元附近并将感光器充电至预定电势电平,显影单元具有显影辊。光扫描单元将光施加至由充电单元充电至预定电势电平的感光器上,以在感光器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将显影剂供应至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器上,以形成可视图像。
在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如下结构的情况下:显影辊与感光器接触以供应显影剂,在执行印刷操作时,显影辊和感光器必须彼此接触,而在更换显影单元时,为了防止显影辊与感光器之间的干扰,显影辊和感光器必须彼此分离。
然而,存在以下问题:例如,由在显影辊与感光器接触的状态下更换显影单元而导致对显影单元或感光器的损坏,由在显影辊与感光器分离的状态下操作图像形成设备而导致产生图像缺陷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用于执行显影单元与感光单元的安装操作或拆卸操作的改善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
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发明的另外方面,根据描述该部分将是明显的,或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了解。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显影辊被构造为与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器接触,显影装置被构造为通过显影辊将显影剂供应至感光器并可移动地远离感光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挤压单元,被构造为使显影辊与感光器彼此接触;操作单元,被构造为处于所述挤压单元的压力产生的操作位置以及所述压力被释放的等待位置中的一个位置;盖单元,可拆卸地设置在显影装置的一侧,并被构造为引导操作单元运动至操作位置。
所述盖单元可从显影装置拆卸下来或被安装到显影装置,并且与操作单元的操作相联动。
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可与操作单元可操作地联接。
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的操作可包括:置于挤压位置,在挤压位置处,显影辊与感光器彼此贴附;置于释放位置,在释放位置处,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从挤压位置往回移动而使得显影辊与感光器分离,所述操作位置包括:固定操作位置,在固定操作位置处,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被持续地置于挤压位置;可移动操作位置,在可移动操作位置处,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可变化地置于挤压位置。
当盖单元安装在显影装置的一侧上时,操作单元可从等待位置或固定操作位置移动到可移动操作位置。
当盖单元与显影装置的一侧分离时,操作单元可从可移动操作位置移动到等待位置。
所述操作单元可从可移动操作位置弹性地返回到等待位置。
在固定操作位置和可移动操作位置,可等量地施加从所述挤压单元产生的压力。
所述操作单元可包括操作主体,所述操作主体基于旋转中心在操作位置和等待位置之间可旋转。
所述可移动操作位置可位于固定操作位置和等待位置之间。
所述盖单元可包括:盖主体,被设置为覆盖显影装置的一侧;引导肋,设置在盖主体的一个侧表面上,并引导操作单元的旋转。
所述盖单元还可包括:操作单元安装部,设置在引导肋的对应于可移动操作位置的端部,以在盖单元安装在显影装置的一侧时将操作单元固定在可移动操作位置。
所述引导肋可包括:第一引导肋,引导操作单元从固定操作位置移动到可移动操作位置;第二引导肋,被设置为与第一引导肋相对并且使操作单元安装部置于第一引导肋和第二引导肋之间,并被构造为引导操作单元从等待位置移动到可移动操作位置。
所述引导肋可包括:第一肋接触部;第二肋接触部,与第一肋接触部基于操作单元的旋转中心分开预定角度,并且第二肋接触部被构造为从第一肋接触部延伸,并形成朝向盖主体倾斜的斜坡。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可包括: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形成操作单元的旋转中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可包括设置在旋转杆上并彼此分开的多个挤压单元。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可包括形成操作单元的旋转中心的旋转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可包括:联接单元,通过操作单元的旋转将旋转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挤压部,连接到联接单元并被构造为挤压显影装置。
联接单元可包括:第一联接构件,与旋转杆一起旋转;第二联接构件,一端连接到第一联接构件的端部,另一端执行直线往复运动。
联接单元可包括压缩弹性构件,所述压缩弹性构件设置在第二联接构件上并产生挤压单元的压力。
第二联接构件可包括:钩插入部,根据挤压单元的位置,所述钩插入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挤压部中;柔性安装部,与钩插入部相邻设置,并被构造为安装压缩弹性构件,并且压缩弹性构件的长度可与压缩弹性构件的压力联动地改变。
压缩弹性构件的一端可由第二联接构件的端部支撑,压缩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可由挤压部支撑。
当操作单元设置在固定操作位置与可移动操作位置之间时,压缩弹性构件可被压缩至最大压缩长度(ML)。
压缩弹性构件可被设置使得操作单元通过弹力恢复从可移动操作位置移动到等待位置。
图像形成设备还可包括显影装置安装部,显影装置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部上,操作单元和挤压单元设置在显影装置安装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显影装置,包括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其中,感光单元具有感光器,显影单元具有显影辊并且显影单元与感光单元相邻设置;挤压总成,包括操作单元和挤压单元,其中,操作单元可旋转地设置,挤压单元挤压显影单元,以使显影辊和感光器彼此贴附,其中,挤压单元与操作单元可操作地联接。挤压单元的操作可包括:置于挤压位置,在挤压位置处,显影单元被挤压,以使显影辊与感光器彼此贴附;置于释放位置,在释放位置处,通过从挤压位置往回移动而使显影单元上的压力被释放,所述操作位置包括:固定操作位置,在固定操作位置处,所述挤压单元被持续地置于挤压位置;可移动操作位置,在可移动操作位置处,所述挤压单元可变化地置于挤压位置;等待位置,在等待位置处,挤压单元置于释放位置。
图像形成设备还可包括盖单元,可拆卸地设置在显影装置的一侧,被设置为使操作单元置于可移动操作位置,并被设置为将置于固定操作位置或等待位置的操作单元引导到可移动操作位置。
盖单元可包括:盖主体,被设置为覆盖显影装置的一侧;引导肋,设置在盖主体的一个侧表面上,并被构造为引导操作单元的旋转。
盖单元还可包括:操作单元安装部,设置在引导肋的对应于可移动操作位置的端部,以在盖单元安装在显影装置的一侧时将操作单元固定在可移动操作位置。
盖单元可包括:第一引导肋,引导操作单元从固定操作位置移动到可移动操作位置;第二引导肋,被设置为与第一引导肋相对并且使操作单元安装部置于第一引导肋和第二引导肋之间,并被构造为引导操作单元从等待位置移动到可移动操作位置。
引导肋可包括:第一肋接触部;第二肋接触部,与第一肋接触部基于操作单元的旋转中心分开预定角度,并且第二肋接触部从第一肋接触部延伸,并形成朝向盖主体倾斜的斜坡。
挤压单元可包括联接单元,联接单元通过操作单元的旋转将旋转杆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挤压部,连接到联接单元并被构造为挤压显影装置。
联接单元可包括:第一联接构件,与旋转杆一起旋转;第二联接构件,一端连接到第一联接构件的端部,另一端执行直线往复运动。
联接单元可包括压缩弹性构件,所述压缩弹性构件设置在第二联接构件上并产生挤压单元的压力。
第二联接构件可包括:钩插入部,根据挤压单元的位置,所述钩插入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挤压部中;柔性安装部,与钩插入部相邻设置,并被构造为安装压缩弹性构件,并且压缩弹性构件的长度与压缩弹性构件的压力联动地改变。
压缩弹性构件的一端可由第二联接构件的端部支撑,压缩弹性构件的另一端可由挤压部支撑。
当操作单元设置在固定操作位置与可移动操作位置之间时,压缩弹性构件可被压缩至最大压缩长度(ML)。
压缩弹性构件可被设置使得操作单元通过弹力恢复从可移动操作位置移动到等待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显影装置,包括感光器和显影辊,显影辊与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器接触,以供应显影剂,并且显影辊可移动地远离感光器;至少一个挤压单元,被构造为使显影辊与感光器彼此接触;操作单元,在所述挤压单元的压力产生的操作位置以及所述压力被释放的等待位置之间可移动;盖单元,除操作单元置于等待位置外,盖单元可贴附地设置在显影装置的一侧。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或其他方面将变得清楚且更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和盖单元的示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和盖单元的组合的示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挤压总成和显影单元的操作的示图;
图5A、5B和5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挤压总成的操作的示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挤压总成的立体图;
图7A、图7B和图7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基于挤压总成的操作的挤压单元的截面图;
图8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盖单元的示图;
图8B是图8A中示出的A部分的放大示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和光扫描单元的布置的示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挤压总成和显影装置的操作的示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挤压总成的操作的立体图;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基于挤压总成的操作的挤压单元的截面图;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基于挤压总成的操作的开闭单元和显影装置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单元的位置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单元的挤压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挤压总成的操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单元的截面立体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和盖单元的布置的示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挤压单元的主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挤压单元和开闭单元的立体图;
图22A和图2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挤压单元、开闭单元和盖单元的联动操作的示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显影装置和盖单元的示图;
图24A和图2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挤压总成和显影装置的操作的示图;
图25A和图25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基于挤压总成的操作的挤压单元的截面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挤压总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7A和图2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基于挤压总成的操作的关于盖单元与显影装置的可安装性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主体10、印刷介质供应装置20、显影装置30、调色剂装置40、光扫描装置50、定影装置60和排出装置70,印刷介质供应装置20用于储存和传送印刷介质S,显影装置30在由印刷介质供应装置20供应的印刷介质S上形成图像,调色剂装置40向显影装置30供应调色剂,光扫描装置50在显影装置30的感光器32上形成静电潜像,定影装置60将转印的调色剂图像显影至印刷介质S,排出装置70将图像完整地形成在其上的印刷介质S排出至主体10的外部。
印刷介质供应装置20用于储存和传送印刷介质S,并被设置在主体10的底部以向显影装置30供应印刷介质S。
印刷介质供应装置20可包括印刷介质盒21和输送构件(feedingmember)25,印刷介质盒21能够打开和关闭并与主体10结合,用于储存印刷介质S,输送构件25一次拾取一张储存在印刷介质盒21中的印刷介质S并将该印刷介质S传送到显影装置30。
在印刷介质盒21中,可设置码放板(knock-upplate)23,码放板23的一端被可旋转地结合为将堆叠的印刷介质S引导至输送构件25,码放板23的另一端由压缩弹簧22支撑。
输送构件25可包括拾取辊27和输送辊(feedingroller)28,拾取辊27一次拾取一张堆叠在码放板23上的印刷介质S,输送辊28将由拾取辊27拾取的印刷介质S传送到所述装置30。
显影装置30包括壳体31、感光器32、搅拌螺杆33a和33b、显影辊34和充电构件35,壳体31形成显影装置30的外观,感光器32可旋转地结合在壳体31内并形成静电潜像,搅拌螺杆33a和33b搅拌从调色剂装置40供应的调色剂,显影辊34将通过搅拌螺杆33a和33b搅拌的调色剂供应至感光器32,充电构件35对感光器32进行充电。
从调色剂装置40供应的调色剂流入壳体31,并通过搅拌螺杆33a和33b搅拌并传送至壳体31的一侧,显影辊34将被搅拌并传送的调色剂供应至感光器32,以形成可视图像。
感光器32与转印辊14接触,以形成转印夹挤区(transfernip)N1,转印夹挤区N1用于将为了形成可视图像而被供应至感光器32的调色剂转印至印刷介质S。转印辊14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10内。
调色剂装置40与显影装置30结合,容纳并储存用于在印刷介质S上形成图像的调色剂,并在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将调色剂供应至显影装置30。
光扫描装置50将包含图像信息的光施加到感光器32,以在感光器32上形成静电潜像。
定影装置60形成为包括壳体62、加热构件64和挤压构件66,加热构件64和挤压构件66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62内。
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的印刷介质S在加热构件64和挤压构件66之间行进,调色剂图像同时通过加热和挤压而定影在印刷介质S上。
加热构件64随着连锁的挤压构件66旋转,与挤压构件66一起形成定影夹挤区(fixingnip)N2,并通过热源68加热加热构件64,从而使热传递至穿过定影夹挤区N2的印刷介质S。加热构件64可形成有通过从驱动源(未示出)接收驱动力而旋转的加热辊。热源68设置在加热构件64内,以将热施加到调色剂转印到其的印刷介质S。卤素灯可用于热源68,但也可应用各种类型的热源,例如,电热丝、感应加热器等。
挤压构件66被设置为与加热构件64的外周表面接触,定影夹挤区N2形成在挤压构件66与加热构件64之间。加热构件64可形成有通过从驱动源(未示出)接收驱动力而旋转的挤压辊。
排出装置70包括与第二排出辊72互锁的第一排出辊71,并将穿过定影装置60的印刷介质S排出至主体10的外部。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和盖单元的示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和盖单元的组合的示图。
显影装置30可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部5上。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可设置在显影装置30的一侧,以储存从显影装置30产生的废弃调色剂。显影装置30使用后的调色剂可被移动至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并被储存在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可称为盖单元170。
挤压总成(pressingassembly)100可设置在显影装置30的一侧,以使显影单元30a和感光单元30b彼此贴附。详细地讲,通过挤压总成100的操作,显影单元30a的显影辊34和感光单元30b的感光器32被设置为彼此贴附或彼此分开。
引导肋174可设置在盖单元170上,以引导挤压总成100的操作。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挤压总成100和引导肋174的关系和构造。
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挤压总成和显影单元的操作的示图,图5A、5B和5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挤压总成的操作的示图,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挤压总成的立体图,图7A、图7B和图7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基于挤压总成的操作的挤压单元的截面图。
挤压总成100被设置为与显影装置30相邻,并被设置为使显影单元30a和感光单元30b彼此接触或彼此分开。详细讲,挤压总成100被设置为使显影单元30a的显影辊34和感光单元30b的感光器32彼此接触或彼此分开。挤压总成100的位置不受限制,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挤压总成100被提供为设置在显影装置安装部5上。
挤压总成100包括旋转杆110、挤压单元120和操作单元150。
旋转杆110被可旋转地设置为将操作单元150的操作传输至挤压单元120。当显影装置30、显影单元30a和感光单元30b中的每个的轴向称为第一方向W1时,旋转杆110可沿第一方向W1以长条形状形成。第一方向W1也可被定义为与印刷介质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旋转杆110可以是操作单元150旋转中心。
旋转杆110可沿第一方向W1设置,并被设置为限制第一方向W1上的运动。旋转杆110可被设置为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至少一个杆止动器111可被设置在旋转杆110的外周表面,以限制旋转杆110在第一方向W1上的运动。
挤压单元120被设置为使显影辊34和感光器32彼此贴附。详细讲,挤压单元120挤压显影单元30a,使得显影辊34和感光器32彼此接触或彼此贴附。挤压单元120可设置在旋转杆110上,可通过旋转杆110接收操作单元150的操作来操作挤压单元120。
挤压单元120被设置为与操作单元150联动操作。可设置至少一个挤压单元120。通过此构造,至少一个挤压单元120被设置为与操作单元150联动操作。当挤压单元120被设置为多个时,多个挤压单元120可彼此分开地设置在旋转杆110上。例如,由于旋转杆110上的多个挤压单元120彼此分开特定的间隔,并被构造为在第一方向W1上施加相同量的压力,因此不管在轴向上的位置如何,显影单元30a可被相同的压力挤压。
挤压单元120被设置为在挤压位置P1与释放位置P2之间运动,在挤压位置P1,显影辊34与感光器32接触,在释放位置P2,显影辊34通过挤压单元120从挤压位置P1移回而与感光器32分离。详细讲,当挤压单元120位于挤压位置P1时,显影单元30a被挤压单元120挤压,因此显影辊34与感光器32接触。另外,当挤压单元120位于释放位置P2时,挤压单元120对显影单元30a的压力被释放,因此显影辊34与感光器32分离。
操作单元150被可旋转地设置,并被设置为使得挤压单元120通过操作单元150的操作而操作。即,至少一个挤压单元120与操作单元150联动操作。
操作单元150可包括操作主体152,操作主体152连接到旋转杆110并被设置为能够关于旋转杆110旋转。
操作单元150可在挤压单元120的压力产生的操作位置O1与压力释放的等待位置(standbyposition)O2之间移动。
当操作单元1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挤压单元120处于显影单元30a被挤压的状态,当操作单元150位于等待位置O2时,挤压单元120处于对显影单元30a的压力被释放的状态。
操作单元150的操作位置O1可包括固定操作位置O1a和可移动操作位置O1b。
固定操作位置O1a被设置为持续地将挤压单元120置于挤压位置P1,可移动操作位置O1b被设置为可移动地将挤压单元120置于挤压位置P1。当操作单元150位于固定操作位置O1a时,操作单元150可在被施加外力时移动至可移动操作位置O1b或等待位置O2,而当操作单元150位于可移动操作位置O1b时,即使不施加外力,操作单元也可以移动至等待位置O2。
在操作单元150位于固定操作位置O1a以及操作单元150位于可移动操作位置O1b的情况下,与操作单元150联接的挤压单元120上产生的压力可以相同。
挤压单元120可包括联接单元130和挤压部140。
联接单元130将通过操作单元150的操作而产生的旋转杆11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联接单元130可包括第一联接构件131和第二联接构件132。
第一联接构件131的一端受旋转杆110限制,并被设置为随旋转杆110的旋转一起旋转。通过此构造,第一联接构件131的旋转中心被设置为与旋转杆110的旋转中心匹配。
联接单元13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显影装置安装部5的内侧,并可被设置为通过显影装置安装部5的内壁来限制第一联接构件131的旋转的预定范围。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第二联接构件132设有连接到第一联接构件131的端部的一端以及执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另一端。
挤压部140设置在第二联接构件132的另一端,并通过所述直线往复运动而在第二连接构件132的另一端进行往复运动。
操作单元150的旋转被传输为第一联接构件131的运动,第一联接构件131的旋转被转换为第二联接构件132的另一端的直线往复运动。通过第二联接构件132的另一端的操作,挤压部140直线地往复运动并挤压显影单元30a,从而可以使显影辊34与感光器32接触。
联接单元130可包括压缩弹性构件134。
压缩弹性构件134根据挤压单元120的操作提供弹力。即,压缩弹性构件134根据挤压单元120的操作而拉紧或压紧,从而将弹力提供至挤压单元120。
压缩弹性构件134被设置为具有与旋转杆11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分量。即,当第一联接构件131通过旋转杆110的旋转而旋转时,压缩弹性构件134被设置为在与关于第一联接构件131的一端的移动轨迹的切线方向相反的反向上施加弹力。
挤压部140包括挤压主体142和挤压运动轨146。
挤压表面142a设置在挤压主体142的前面,挤压表面142a与显影单元30a直接接触,以挤压显影单元30a。
挤压主体142设置在第二联接构件132的端部,以与第二联接构件132的操作联动操作。
详细讲,与第二联接构件132的水平方向垂直设置的钩销133设置在第二联接构件132的一个端部上。钩移动部143形成在挤压主体142上,以使钩销133运动。
挤压部140可包括被设置为限制钩销133在钩移动部143上的操作的钩肋144。钩肋144可设置在挤压主体142上。钩肋144被设置为当挤压单元120从挤压位置P1往回移动至等待位置O2时钩住钩销133。通过此构造,当挤压单元120从等待位置O2移动至挤压位置P1时,第二联接构件132与挤压部140不关联,而当挤压单元120从挤压位置P1移动至等待位置O2时,第二联接构件132的钩销133由钩肋144钩住,因此挤压部140往回移动。
第二联接构件132可包括钩插入部132a和柔性安装部132b。
包括在第二联接构件132中的钩插入部132a是通过挤压单元120的操作而插入挤压部140的钩移动部143中的部分。
包括在第二联接构件132中的柔性安装部132b被设置用于安装压缩弹性构件134。柔性安装部132b是第二联接构件132的除了钩插入部132a之外的剩余部分。即,柔性安装部132b可以是第二联接构件132中的形成在钩肋144的一个表面与第二联接构件132的端部之间的部分。
第二联接构件132的长度可形成为与柔性安装部132b和钩插入部132a的长度的总和相等。柔性安装部132b和钩插入部132a的长度可根据挤压单元120的操作而改变,但它们的长度总和可以与第二联接构件132的长度相同。
由于柔性安装部132b的长度根据挤压单元120的操作而改变,因此设置在柔性安装部132b上的压缩弹性构件134的长度可改变。由于柔性安装部132b的长度根据挤压单元120的操作而改变,因此压缩弹性构件134的长度也可根据挤压单元120的操作而改变。压缩弹性构件134的长度的改变表示弹力的改变,因此压缩弹性构件134的弹力根据挤压单元120的操作而改变。
通过此构造,当挤压单元120从等待位置O2移动至挤压位置P1时,柔性安装部132b的长度减小,因此设置在柔性安装部132b上的压缩弹性构件134的弹力被施加至挤压主体142的钩肋144的一个表面,挤压部140沿着显影单元30a被挤压的方向移动。同时,当挤压单元120从挤压位置P1移动至等待位置O2时,柔性安装部132b的长度增大,因此设置在柔性安装部132b上的压缩弹性构件134的弹力减小,第二联接构件132的钩销133由钩肋144钩住,从而挤压部140沿着与显影单元30a被挤压的方向相反的反向往回移动。
挤压运动轨146设置在挤压主体142上,并被设置为使得挤压部140直线地往复运动。详细讲,与挤压运动轨146对应的移动突起147设置在显影装置安装部5上,挤压运动轨146被设置为随移动突起147运动。
挤压运动轨146设置在挤压主体142的两个侧表面,并且挤压运动轨146可垂直成对地设置,移动突起147插在所述成对的挤压运动轨146之间。突起插入部146a可形成为使得移动突起147可插在成对的挤压运动轨146之间。
操作单元150和旋转杆110的旋转运动可通过第一联接构件131和第二联接构件132而传递至挤压部140,所述旋转运动可通过挤压运动轨146和移动突起147而转换为挤压部140的直线往复运动。
压缩弹性构件134可被设置为使其压缩长度根据操作单元150的状态而变化。如上所述,由于柔性安装部132b的长度也根据压缩单元120的操作而改变,因此设置在柔性安装部132b上的压缩弹性构件134的长度可以不同。
详细讲,当操作单元150位于等待位置O2时,压缩弹性构件134的长度可称为第一长度L1,当操作单元150位于固定操作位置O1a时,压缩弹性构件134的长度可称为第二长度L2,当操作单元150位于可移动操作位置O1b时,压缩弹性构件134的长度可称为第三长度L3。
当压缩弹性构件134具有第一长度L1时,压缩弹性构件134可以处于没有拉伸或压缩的状态。当压缩弹性构件134具有第二长度L2或第三长度L3时,该长度为弹力被施加到压缩弹性构件134时的压缩长度。即,第二长度L2和第三长度L3比第一长度L1小。
第二长度L2和第三长度L3可以相同,从而在操作单元150位于固定操作位置O1a以及位于可移动操作位置O1b时产生相同的压力。
当操作单元150位于固定操作位置O1a和可移动操作位置O1b之间时,可以使压缩弹性构件134的压缩最大化。即,当操作单元150在固定操作位置O1a与可移动操作位置O1b之间移动时,压缩弹性构件134被压缩至最大压缩长度ML。
因此,必须施加将压缩弹性构件134的长度从第二长度L2改变至最大压缩长度ML的外力,以使操作单元150从从固定操作位置O1a移动至可移动操作位置O1b或等待位置O2。另外,不需要将压缩弹性构件134的长度改变至最大压缩长度ML力,以使操作单元150从可移动操作位置O1b移动至等待位置O2,操作单元150通过弹力恢复从第三长度L3移动至第一长度L1。
操作限制表面6a设置在联接单元130上方,以限制联接单元130的操作。操作限制表面6a设置在显影装置安装部5上,并被设置为面对联接单元130的上部。详细讲,显影装置安装部5可包括总成盖6,以覆盖挤压总成100的至少一部分。旋转杆110和挤压单元120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在总成盖6内。面对联接单元130的操作限制表面6a设置在总成盖6的内侧,联接单元130的操作由操作限制表面6a部分限制。
将对此以及操作单元150进行描述。
当操作单元150位于固定操作位置O1a时,联接单元130的第一联接构件131的端部处于一个方向的旋转受操作限制表面6a限制的状态。此时,由于设置在第二联接构件132上的压缩弹性构件134的压缩弹力施加在其它方向上,因此操作单元150可固定在固定操作位置O1a处。
图8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盖单元的示图,图8B是图8A中示出的A部分的放大示图。
盖单元170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显影装置30的一侧。可通过盖单元170的拆卸和安装而联接操作单元150的操作。详细讲,当盖单元170安装在显影装置30的一侧时,处在等待位置O2或固定操作位置O1a的操作单元150可被引导至可移动操作位置O1b。
盖单元170可包括盖主体172和引导肋174。
盖主体172被设置为覆盖显影装置30的一侧,并连接到显影装置30,从而可储存从显影装置30产生的废弃调色剂。
引导肋174沿着显影装置30的方向设置在盖主体172的一个表面上,以引导操作单元150的旋转。
引导肋174可包括第一引导肋175和第二引导肋176。第一引导肋175引导操作单元150从固定操作位置O1a移动至可移动操作位置O1b,第二引导肋引导操作单元150从等待位置O2移动至可移动操作位置O1b。
盖单元170可包括操作单元安装部178。操作单元安装部178设置在引导肋174的端部,以在盖单元170安装在显影装置30的一侧时将操作单元150置于可移动操作位置O1b。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操作单元安装部178设置在第一引导肋175与第二引导肋176之间,并引导操作单元150,以在引导肋174的引导下将操作单元150从固定操作位置O1a或等待位置O2置于与操作单元安装部178对应的可移动操作位置O1b。
引导肋174可形成有朝向操作单元安装部178倾斜的端部。通过此构造,当盖单元170与显影装置30的一侧结合时,使操作单元150旋转,因此操作单元150可安装在与可移动操作位置O1b对应的操作单元安装部178上。
详细讲,引导肋174可包括第一肋接触部174a和第二肋接触部174b,第二肋接触部174b与第一肋接触部174a基于操作单元150的旋转中心而分开预定角度,并第二肋接触部174b形成为从第一肋接触部174a延伸,从而形成朝向盖主体172倾斜的斜坡。
操作单元150可包括操作主体152、第一引导表面152a和第二引导表面152b,第一引导表面152a和第二引导表面152b设置在操作主体152上。
第一引导表面152a由第一引导肋175引导,并可设置在操作主体152的上部。详细讲,第一引导表面152a设置在操作主体152的上角,以使第一引导表面152a从第一引导肋175的第一肋接触部174a被引导至第一引导肋175的第二肋接触部174b。
第二引导表面152b由第二引导肋176引导,并可设置在操作主体152的下部。详细讲,第二引导表面152b设置在操作主体152的下角,以使第二引导表面152b从第二引导肋176的第一肋接触部174a引导至第二引导肋176的第二肋接触部174b。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
在显影装置30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部5上之后,必须使显影单元30a和感光单元30b彼此贴附,使得显影辊34与感光器32接触,以执行印刷操作。
操作挤压总成100,以使显影单元30a与感光单元30b彼此贴附。
在初始状态下,操作单元150位于等待位置O2,当显影装置30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部5上时,使操作单元150旋转,从而通过挤压单元120挤压显影单元30a。
当操作单元150从等待位置O2旋转至固定操作位置O1a或可移动操作位置O1b时,挤压单元120的联接单元130被操作,从而通过挤压部140挤压显影单元30a。被如上所述挤压的显影单元30a贴附感光单元30b,显影辊34与感光器32接触。
如上所述,可任意地将操作单元150从等待位置O2移动至固定位置O1a或可移动操作位置O1b,以使显影单元30a与感光单元30b彼此贴附,可通过将盖单元170安装在显影装置30的一侧来将操作单元150移动至操作位置O1。
当不考虑操作单元150的位置而将盖单元170安装在显影装置30的一侧时,操作单元150通过引导肋174而移动至可移动操作位置O1b。
详细讲,当操作单元150位于固定操作位置O1a时,在盖单元170安装在显影装置30的一侧时,操作单元150在盖单元170的第一引导肋175的引导下而移动至可移动操作位置O1b。另外,当操作单元150位于等待操作位置O2时,在盖单元170安装在显影装置30的一侧时,操作单元150在盖单元170的第二引导肋176的引导下而移动至可移动操作位置O1b。通过第一引导肋175或第二引导肋176引导的操作单元150安装在操作单元安装部178上,并保持在可移动操作位置O1b。
当操作单元150设置在可移动操作位置O1b时,操作单元150安装在操作单元安装部178上,并且,当盖单元170安装在显影装置30的一侧时,操作单元150也保持在可移动操作位置O1b。
当盖单元170与显影装置30分离以更换显影装置30时,位于可移动操作位置O1b的操作单元150通过压缩弹性构件134的弹性恢复力而旋转至等待位置O2。随着操作单元150旋转至等待位置O2,挤压单元120对显影单元30a的压力得以释放,显影辊34与感光器32分离。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将省略与先前的实施例重复的构造。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截面图。
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01包括主体1010、印刷介质供应单元1020、光扫描单元1030、显影装置1040、转印单元1060、定影单元1070和印刷介质排出单元1080。
主体1010形成图像形成设备1001的外观,并支撑安装在其中的各个组件。另外,盖子1011可旋转地安装在主体1010的一侧。盖子1011打开和关闭主体1010的一部分。用户可打开盖子1011以接近主体1010的内部,并可移除堵在印刷路径上的纸张。
印刷介质供应单元1020包括盒子1021、拾取辊1022、输送辊1023,盒子1021储存印刷介质S,拾取辊1022一次拾取一张储存在盒子1021中的印刷介质S,输送辊1023将拾取的印刷介质传送到转印单元1060。
光扫描单元1030设置在显影单元1041下方,并被配置为通过将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施加在感光器1052上,以在感光器105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光扫描单元1030包括光源1032、多个反射镜1034和多个窗口1036,光源1032产生光,多个反射镜1034改变从光源1032产生的光的路径,多个窗口1036传播由多个反射镜1034反射的光。
显影装置1040包括显影单元1041和感光单元1050。
显影单元1041Y、1041M、1041C和1041K分别容纳黄色(Y)显影剂、品红色(M)显影剂、青色(C)显影剂和黑色(K)显影剂,所述显影单元中的每个具有显影辊1042和供应辊1044和1046。供应辊1044和1046向显影辊1042供应显影剂,显影辊1042将显影剂附着在静电潜像形成在其上的感光器1052的表面上,以形成可视图像。
感光单元1050Y、1050M、1050C和1050K分别对应于显影单元1041Y、1041M、1041C和1041K,所述感光单元中的每个具有感光器1052和充电器1054。充电器1054将感光器1052充电至预定电势电平,静电潜像形成在通过充电器1054充电的感光器1052的表面上。
转印单元1060包括转印带1061、驱动辊1063、张力辊1065、四个辊1067,转印带1061与感光单元1050Y、1050M、1050C和1050K中的每个接触并向前移动,驱动辊1063驱动转印带1061,张力辊1065将预定的张力施加到转印带1061,四个辊1067用于将显影在感光单元1050Y、1050M、1050C和1050K中的每个的感光器1052上的可视图像转印至印刷介质S上。
定影单元1070包括具有热源的加热辊1071以及被安装为面对加热辊1071的挤压辊1072。当印刷介质在加热辊1071与挤压辊1072之间行进时,图像通过从加热辊1071传递的热以及加热辊1071与挤压辊1072之间的挤压加压作用而定影至印刷介质上。
印刷介质排出单元1080包括多个纸排出辊1081,以将穿过定影单元1070的印刷介质排出至主体1010的外部。
感光单元1050Y、1050M、1050C和1050K中的每个固定在主体1010内,显影单元1041Y、1041M、1041C和1041K中的每个被设置为可贴附于主体1010的一侧并且可从主体1010的一侧拆卸。当显影单元1041Y、1041M、1041C和1041K安装在主体1010中时,它们分别基于感光单元1050Y、1050M、1050C和1050K的旋转中心CY、CM、CC和CK可旋转地结合。当图像形成设备1001执行印刷操作时,在显影单元1041Y、1041M、1041C和1041K的每个中包括的显影辊1042与在感光单元1050Y、1050M、1050C和1050K的每个中包括的感光器1052彼此接触,当拆卸显影单元1041Y、1041M、1041C和1041K中的每个以执行更换时,在显影单元1041Y、1041M、1041C和1041K的每个中包括的显影辊1042与在感光单元1050Y、1050M、1050C和1050K的每个中包括的感光器1052彼此分离。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用于使显影辊1042贴附于感光器1052或使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分离的构造。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和光扫描单元的布置的示图。
显影装置1040可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用于储存从显影装置1040产生的废弃调色剂的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未示出)可设置在显影装置1040的一侧。显影装置1040中使用后的废弃调色剂可移动至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并储存在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可称为盖单元270。与先前的实施例类似,盖单元270可被设置为引导操作单元250的操作,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不对此构造进行描述。
挤压总成200可设置在显影装置1040的一侧,以使显影单元1041与感光单元1050彼此贴附。详细讲,通过挤压总成200的操作,显影单元1041的显影辊1042与感光单元1050的感光器1052彼此贴附或彼此分离。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挤压总成和显影装置的操作的示图,图12A和图1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挤压总成的操作的立体图,图13A和图1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基于挤压总成的操作的挤压单元的截面图,图14A和图1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基于挤压总成的操作的开闭单元和显影单元的截面图。
挤压总成200与显影装置1040相邻设置,并被设置为使显影单元1041与感光单元1050接触或分离。详细讲,挤压总成200被设置为使显影单元1041的显影辊1042与感光单元1050的感光器1052接触或分离。挤压总成200的位置不受限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挤压总成200设置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
挤压总成200包括旋转杆210、挤压单元220和操作单元250。
旋转杆210被可旋转地设置为使操作单元250的操作传输至挤压单元220。至少一个杆止动器211可设置在旋转杆210的外周表面,以限制旋转杆210在第一方向W1上的移动。
挤压单元220被设置为使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彼此贴附。挤压单元220与操作单元250联动操作。挤压单元220被设置为在挤压位置P1与释放位置P2之间移动,在挤压位置P1,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接触,在释放位置P2,通过将挤压单元220从挤压位置P1往回移动而使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分离。
操作单元250被可旋转地设置为使得挤压单元220通过操作单元250的操作而操作。即,至少一个挤压单元220与操作单元250联动操作。
操作单元250包括操作主体252,操作主体252连接到旋转杆210,并被设置为能够绕旋转杆210旋转。
操作单元250被设置为在挤压单元220的压力产生的操作位置O1与所述压力被释放的等待位置O2之间移动。
挤压单元220可包括联接单元230和挤压部240。
联接单元230可包括第一联接构件231、第二联接构件232和压缩弹性构件234。第二联接构件232可包括钩插入部232a和柔性安装部232b。与第二联接构件232的水平方向垂直设置的钩销233设置在第二联接构件232的端部。
当挤压单元220位于操作位置O1与等待位置O2之间时,可以使压缩弹性构件234的压缩量最大化。即,当操作单元250在操作位置O1与等待位置O2之间运动时,压缩弹性构件234被压缩至最大压缩长度ML。
操作限制表面6a设置在联接单元230的上部,以限制联接单元230的操作。操作限制表面6a设置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的总成盖6上,并面对联接单元230的上部。
挤压部240包括挤压主体242和挤压运动轨246。挤压表面242a设置在挤压主体242的前面,挤压表面242a与显影单元1041直接接触,以挤压显影单元1041。钩移动部243形成在挤压主体242上,以使钩销233移动。挤压部240可包括钩肋244,钩肋244被设置为限制钩销233在钩移动部243上的操作。钩肋244可设置在挤压主体242上。
挤压运动轨246设置在挤压主体242上,并被设置为使挤压部240直线往复运动。详细讲,与挤压运动轨246相对应的移动突起247设置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挤压运动轨246被设置为随移动突起247移动。
挤压运动轨246设置在挤压主体242的两个侧表面上,并且挤压运动轨246可垂直成对地设置,移动突起247插在所述成对的挤压运动轨246之间。突起插入部246a可形成为使得移动突起247可插入到所述成对的挤压运动轨246之间。
挤压部240可包括开闭器引导构件248。
开闭器引导构件248引导开闭单元280的操作,以打开和关闭窗口103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一对挤压单元220,因此通过引导开闭单元280的两侧来操作开闭单元28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当设置至少一个挤压单元220时,足以引导开闭单元280的操作。
开闭器引导构件248被设置为从挤压部240的挤压主体242的一侧突出。即,开闭器引导构件248按照从挤压主体242突出的突起形状设置。
详细讲,开闭器引导构件248形成为从挤压主体242突出,并形成为与挤压部240的往复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地突起。通过此构造,可以随挤压部240的往复操作一起来引导开闭单元280。
开闭单元280被设置为打开和关闭窗口1036。从光扫描单元产生的光通过窗口1036传播,传播的光穿过窗口1036,并施加至感光器1052。当开闭单元280打开和关闭窗口1036时,光选择性地施加至感光器1052。
开闭单元280包括开闭器主体282和设置在开闭器主体282上的开闭器旋转部284。
开闭器主体282与窗口1036相对应。开闭器主体282沿窗口1036的轴向(longitudinaldirection)或感光器1052的轴向以长条形状形成,从而与窗口1036以及感光器1052相对应。开闭器主体282被设置为在窗口1036打开的打开位置S1与窗口1036关闭的关闭位置S2之间移动。开闭器主体282关于开闭器旋转部284旋转,因此开闭器主体282可在打开位置S1与关闭位置S2之间移动。
与挤压部240的开闭器引导构件248相对应的开闭器突起283设置在开闭器主体282上。开闭器突起283形成为从开闭器主体282突起,并设置在开闭器282的端部上。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在开闭单元280的两个端部上设置了一对挤压单元220,因此在开闭器主体282的两个端部上设置了一对开闭器突起283。
通过此构造,当挤压单元220从释放位置P2移动至挤压位置P1时,挤压部240的开闭器引导构件248挤压开闭单元280的开闭器突起283。因此,当挤压单元220位于挤压位置P1时,显影单元1041被挤压,同时开闭单元280位于打开位置S1。
开闭单元280通过开闭器引导构件248挤压开闭器突起283而从关闭位置S2移动至打开位置S1,通过凭借开闭单元280的重量而下降,从而从打开位置S1移动至关闭位置S2。另外,开闭单元280从打开位置S1至关闭位置S2的移动可以与挤压单元220从挤压位置P1至释放位置P2的移动相关联,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例如,开闭单元280通过其自身的重量而操作。
开闭器主体282关于开闭器旋转部284旋转,开闭器主体282在开闭单元280位于关闭位置S2时的位置与开闭器主体282在开闭单元280位于开关位置S1时的位置形成锐角。即,开闭单元280在打开位置S1与关闭位置S2之间的旋转角度为锐角。
在关闭位置S2,开闭器主体282与窗口1036平行,在打开位置S1,开闭器主体282被旋转并与窗口1036形成锐角。
通过此构造,当开闭单元280从打开位置S1移动至关闭位置S2时,开闭单元280通过开闭器主体282的重量而运动。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单元的位置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单元的挤压状态的侧视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挤压总成的操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单元的截面立体图。
操作单元250被可旋转地设置为使挤压单元220通过操作单元250的操作而操作。即,至少一个挤压单元220与操作单元250联动操作。
操作单元250可包括操作主体252,操作主体252连接到旋转杆210,并被设置为能够关于旋转杆210旋转。
操作单元250可被设置为在挤压单元220的压力产生的操作位置O1与所述压力被释放的等待位置O2之间移动。
当操作单元2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挤压单元220处于显影单元1041被挤压的状态,当操作单元250位于等待位置O2时,挤压单元220处于对显影单元1041的压力被释放的状态。
操作单元250可包括操作主体252和安装挤压构件260。
操作主体252被设置为能够关于旋转杆210旋转。
安装挤压构件260设置在操作主体252上,并被设置为在操作单元2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沿着显影装置1040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的方向挤压。第一方向W1包括安装方向W1a和拆卸方向W1b,显影装置1040沿着安装方向W1a安装到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显影装置1040沿着与安装方向W1a相反的拆卸方向W1b从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拆卸下来。安装挤压构件260沿着安装方向W1a挤压显影装置1040。详细讲,安装挤压构件260可挤压显影装置1040的感光单元1050。
操作单元250可包括操作旋转部254。在操作主体252中,操作旋转部254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旋转杆210上。旋转杆210穿过的中空部形成在操作旋转部254内,操作主体252形成为沿着与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从操作旋转部254延伸。操作旋转部254的一端支撑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
操作弹性部264设置在操作旋转部254上,并被设置为使得操作单元250可沿着安装方向W1a的方向挤压显影装置1040。下面将详细描述操作弹性部264。
安装挤压构件260可包括安装挤压表面262,安装挤压表面262沿着显影装置1040的方向与显影装置1040接触。安装挤压表面262与显影装置1040直接接触,当操作单元250从等待位置O2移动至操作位置O1时,安装挤压表面262挤压显影装置1040。
安装挤压表面262可包括第一安装挤压部262a和第二安装挤压部262b。相对于操作单元250从等待位置O2至操作位置O1的旋转方向,第一安装挤压部262a可位于第二安装挤压部262b的前面。
当操作单元250位于等待位置O2或从等待位置O2移动至操作位置O1时,与显影装置1040接触的第一安装挤压部262a在拆卸方向W1b上比在操作单元250移动至操作位置O1之后与显影装置1040接触的第二安装挤压部262b更凹地设置。同时,在操作单元2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与显影装置1040接触的第二安装挤压部262b在安装方向W1a上突出得比在操作单元250位于等待位置O2时与显影装置1040接触的第一安装部262a突出得更多。
当操作单元250从等待位置O2移动至操作位置O1时,第一安装挤压部262a先与显影装置1040接触,随后第二安装挤压部262b再与显影装置1040接触。即,由于从第一安装挤压部262a延伸的第二安装挤压部262b在安装方向W1a上与第一安装挤压部262a分开,因此第二安装挤压部262b在操作单元250移动至操作位置O1之后与显影装置1040接触。
安装挤压部26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具有弯曲表面。因此,第二安装挤压部262b可形成为从第一安装挤压部262a延伸至弯曲表面。通过此构造,当操作单元250从等待位置O2移动至操作位置O1时,可自然地挤压显影装置1040。
与安装挤压表面262相对应的安装受压表面1056设置在显影装置1040上。通过操作单元250的安装挤压表面262挤压安装受压表面1056。详细讲,安装受压表面1056可设置在显影装置1040的感光单元1050上。
安装受压表面1056可形成为具有与安装挤压表面262对应的斜坡。即,安装受压表面1056可包括第一安装受压部1056a和第二安装受压部1056b,第一安装受压部1056a与第一安装挤压部262a接触,第二安装受压部1056b与第二安装挤压部262b接触,并从第一安装受压部1056a延伸,以形成在拆卸方向W1b上倾斜的斜坡。
操作单元250可包括操作弹性部264。
操作弹性部264设置在操作旋转部254上,以将弹力施加到操作单元250。即,操作单元250在安装方向W1a上产生弹力,以使操作单元250沿安装方向W1a挤压显影装置1040。操作旋转部254可按照圆筒形状设置,并设有空的内部空间。安装空间256可形成在操作旋转部254内,操作弹性部264可设置在安装空间256中。安装空间256包括第一安装空间256a和第二安装空间256b,下面将描述的安装弹性构件265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256a中,下面将描述的固定构件266安装在第二安装空间256b中。
操作弹性部264包括安装弹性构件265和固定构件266。
固定构件266设置在旋转杆210上,以支撑安装弹性构件265的一端。即,旋转杆210的运动被限制在第一方向W1上,固定构件266垂直于旋转杆210的轴向而设置,因此安装弹性构件265与固定构件266不分离。固定构件266设置在旋转杆210上的形状不受限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固定构件266被设置为垂直穿过旋转杆210的轴向的销形状。
操作单元250包括移动限制表面257,移动限制表面257与固定构件266接触,以限制操作单元250在拆卸方向W1b上的移动。第二安装空间256b可形成在操作旋转部254内,从而与移动限制表面257之间形成边界。当操作单元250沿拆卸方向W1b移动时,固定构件266与操作单元250的移动限制表面257接触,从而限制操作单元250沿拆卸方向W1b的运动。
由于固定构件266支撑安装弹性构件265的一端,因此安装有固定构件266的第二安装空间256b的半径大于安装有安装弹性构件265的第一安装空间256a的半径,移动限制表面257可从第一安装空间256a的圆周形成至第二安装空间256b的圆周。
安装弹性构件265可设置在安装空间256中。安装弹性构件265沿轴向设置有支撑固定构件266的一端以及支撑操作旋转部254的内侧表面的另一端。安装弹性构件265被设置为在轴向上环绕旋转杆210的外周表面,从而将安装弹性构件265产生的弹力传递到操作单元250。详细讲,安装弹性构件265产生弹力,以沿安装方向W1a挤压操作单元250。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
在显影装置1040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之后,为了执行印刷操作,必须使显影单元1041与感光单元1050彼此贴附,使得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彼此接触。
挤压总成200执行操作,以使显影单元1041与感光单元1050彼此贴附。
在初始状态下,操作单元250位于等待位置O2,当显影装置1040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时,使操作单元250旋转,从而通过挤压单元220挤压显影单元1041。
当操作单元250从等待位置O2旋转至操作位置O1时,挤压单元220的联接单元230进行操作,挤压部240挤压显影单元1041。上述被挤压的显影单元1041贴附至感光单元1050,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接触。
当操作单元250从等待位置O2旋转至操作位置O1时,挤压单元220从释放位置P2移动至挤压位置P1。当挤压单元220从释放位置P2移动至挤压位置P1时,挤压部240挤压显影单元1041,并且同时使开闭单元280打开。
详细讲,挤压部240的挤压表面242a挤压显影单元1041,挤压部240的开闭器引导构件248引导开闭单元280的旋转。开闭器引导构件248挤压开闭单元280的开闭器突起283,开闭单元280关于开闭器旋转部284旋转,并从关闭位置S2移动到打开位置S1。
当操作单元250从等待位置O2旋转至操作位置O1时,显影装置1040处于可以形成图像的状态,同时,从光扫描单元产生的光施加到感光器1052。
当操作单元2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挤压单元220挤压显影单元1041,操作单元250沿安装方向W1a挤压显影装置1040的感光单元1050。操作单元250的安装挤压构件260沿安装方向W1a挤压显影装置1040。
当操作单元250从等待位置O2旋转至操作位置O1时,安装挤压构件260的第一安装挤压部262a与显影装置1040中的安装受压表面1056的第一安装受压部1056a接触。当操作单元250旋转至操作位置O1时,安装挤压构件260的第二安装挤压部262b与显影装置1040的安装受压表面1056b的第二安装受压部1056b接触。
在以上过程中,操作单元250通过使操作弹性部264产生弹力来沿着安装方向W1a挤压显影装置的感光单元1050。
当操作单元250从挤压位置P1旋转到等待位置O2时,操作单元250的操作与以上操作相反。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将省略对与前面的实施例重复的配置的描述。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和盖单元的布置的示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挤压单元的主视图,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挤压单元和开闭单元的立体图。
显影装置1040可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储存有从显影装置1040产生的废弃调色剂的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未示出)可设置在显影装置1040的一侧。显影装置1040中使用的废弃调色剂可移动至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并储存在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废弃调色剂储存单元可称为盖单元370。
开闭单元380被设置为打开和关闭窗口1036。从光扫描单元产生的光通过窗口1036传播,传播的光穿过窗口1036并施加到感光器1052。随着开闭单元380打开和关闭窗口1036,将光选择性地施加到感光器1052。
开闭单元380包括开闭器主体382和设置在开闭器主体382上的开闭器受压部386。
开闭器主体382对应于窗口1036。开闭器主体382沿着窗口1036的纵向或沿着感光器1052的纵向按照长条形状形成,从而与窗口1036以及感光器1052相对应。开闭器主体382被设置为在窗口1036打开的打开位置S1与窗口1036关闭的关闭位置S2之间运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实现了具有多个显影装置1040的图像形成设备,因此,开闭器主体382也对应于多个显影装置1040。然而,也可实现具有单个显影装置1040而非多个显影装置1040的图像形成设备。
开闭器主体382包括与窗口1036对应的开闭器孔382a。开闭器孔382a按照与窗口1036对应的长条形状形成,传播至窗口1036的光可穿过感光器1052。
当开闭单元380位于打开位置S1时,传播至窗口1036的光被设置为穿过开闭器孔382a,当开闭单元380位于关闭位置S2时,传播至窗口1036的光被开闭器主体382遮挡。
通过使开闭单元380在打开位置S1与关闭位置S2之间移动,可以使传播至窗口1036的光选择性地传输到感光器1052。
窗口1036的水平方向或感光器1050的水平方向称为第一方向W1,开闭单元380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W1的第二方向W2往复运动。
开闭单元380包括弹性恢复构件387。弹性恢复构件387设置在开闭器主体382的一侧,使得开闭单元380从打开位置S1返回至关闭位置S2。弹性恢复构件387设置有支撑开闭器主体382的一端以及支撑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的另一端。通过此构造,当来自挤压单元320的压力被释放时,开闭单元380可从打开置位S1弹性地返回到关闭位置S2。弹性恢复构件387的位置不受限制,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弹性恢复构件387设置在开闭单元380的运动路径上。详细讲,弹性恢复构件387设置在开闭器主体382的运动路径的后部,以使开闭器主体382弹性地返回。
挤压单元320与开闭单元380联动操作。挤压单元320在挤压开闭单元380的挤压位置P1与对开闭单元380的压力被释放的释放位置P2之间移动。
挤压单元320包括挤压主体342以及向挤压主体342提供弹力的压缩弹性构件348。
挤压主体342通过外力往复运动。挤压主体342可沿着第一方向W1按照长条形状形成,挤压主体342的一端接收第一方向W1上的外力,另一端将外力发送到开闭单元380。
挤压主体342沿着第一方向W1按照长条形状形成,从而沿第一方向W1往复运动。详细讲,挤压主体342通过外力沿着第一方向W1上的安装方向W1a移动,并在外力被释放时沿着拆卸方向W1b返回。即,挤压主体342通过外力从释放位置P2移动至挤压位置P1,并在外力被释放时,从挤压位置P1返回到释放位置P2。
压缩弹性构件348被设置为使沿安装方向W1a移动的挤压单元320返回至拆卸方向W1b。挤压主体342可包括从挤压主体342突出的弹性钩突起,以支撑压缩弹性构件348的一端。压缩弹性构件348设置有支撑从挤压主体342突出的弹性钩突起的一端以及支撑主体的另一端。当外力施加到挤压主体342且使其沿着安装方向W1a移动时,压缩弹性构件348沿着拆卸方向W1b产生对挤压主体342的弹力,当施加挤压主体342的外力被释放时,挤压主体342通过压缩弹性构件348的弹力而返回到初始位置。
挤压主体342的另一端被设置为挤压开闭单元380。详细讲,挤压主体342包括用于挤压开闭单元380的挤压部340。挤压部340挤压开闭单元380的开闭器受压部386。挤压单元320沿着第一方向W1往复运动,开闭单元380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W1的第二方向W2往复运动,因此,开闭单元380的开闭器受压部386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W1和第二方向W2倾斜的斜坡。
即,开闭器受压部386包括挤压斜坡386a,挤压斜坡386a具有第一方向W1分量和第二方向W2分量,相对于作为挤压单元320的运动方向的第一方向W1而言,开闭单元380沿着挤压第二方向W2(即,垂直于第一方向W1的运动方向)进行操作。挤压主体342的挤压部340与挤压斜坡386a接触,以挤压挤压斜坡386a,因此开闭单元380可沿着第二方向W2运动。
盖单元370可被可拆卸地设置在显影装置1040的一侧。盖单元370的拆卸可以与挤压单元320的操作关联。详细讲,当盖单元370安装在显影装置1040的一侧时,挤压单元320从释放位置P2移动至挤压位置P1。同时,当从显影装置1040的一侧拆卸盖单元370时,挤压单元320从挤压位置P1移动至释放位置P2。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
图22A和图22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挤压单元、开闭单元和盖单元的联接操作的示图。
首先,将描述打开开闭单元380的操作。
当挤压单元320从释放位置P2移动至挤压位置P1时,挤压单元320的挤压部340挤压开闭单元380,以使开闭单元380从关闭位置S2移动至打开位置S1。
详细讲,当挤压单元320从释放位置P2移动至挤压位置P1时,挤压部340沿着第一方向W1运动,以挤压开闭单元380的开闭器受压部386。开闭器受压部386的挤压斜坡386a将挤压部340在第一方向W1上的运动转换成开闭单元380在第二方向W2上的运动。
当开闭单元380从关闭位置S2移动到打开位置S1时,传输到窗口1036的光被传输至感光器1052,以形成静电潜像。
挤压单元320可从释放位置P2直接移动到挤压位置P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挤压可通过盖单元370操作挤压单元320。
当盖单元370安装在显影装置1040的一侧时,盖单元370的盖主体372挤压挤压单元320,以使挤压单元320从释放位置P2运动到挤压位置P1。通过此构造,盖单元370安装在显影装置1040上,因此,可使用显影装置1040,同时打开窗口1036,从而可进行光扫描。
接着,将描述关闭开闭单元380的操作。
当挤压单元320从挤压位置P1移动到释放位置P2时,挤压单元320的挤压部340释放对开闭单元380的压力。当挤压单元320的压力被释放时,开闭单元380的弹性恢复构件387使开闭单元380从打开位置S1返回到关闭位置S2。
当挤压单元320直接从释放位置P2移动到释放位置P1时,挤压单元320在挤压单元320的压力被释放时通过压缩弹性构件348的弹力而从挤压位置P1移动至释放位置P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挤压单元320受盖单元370挤压时,盖单元370与显影装置1040分离,盖单元370对挤压单元320的限制被释放,挤压单元320通过压缩弹性构件348的弹力而从挤压位置P1移动至释放位置P2。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显影装置和盖单元的示图,图24A和图24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挤压总成和显影装置的操作的示图,图25A和图25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基于挤压总成的操作的截面图,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挤压总成的分解立体图。
挤压总成400与显影装置1040相邻设置,并被设置为使得显影单元1041与感光单元1050接触,或与感光单元1050分离。详细讲,挤压总成100被设置为使显影单元1041的显影辊1042与感光单元1050的感光器1052接触或分离。挤压总成100的位置不受限制,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挤压总成100设置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
挤压总成400包括旋转杆410、挤压单元420和操作单元450。
在挤压单元420的上方设置操作限制表面1006a,以限制挤压单元420的操作。操作限制表面1006a设置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并被设置为面对挤压单元420的上部。具体地,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可包括总成盖1006,用于覆盖挤压总成400的至少一部分。
旋转杆410被可旋转地设置为将操作单元450的操作传输到挤压单元420。当显影装置1040、显影单元1041和感光单元1050中的每个的纵向称为第一方向W1。第一方向W1可被定义为与印刷介质行进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旋转杆410可以是操作单元450的旋转中心。
旋转杆410可沿第一方向W1设置,并被设置为限制第一方向W1上的运动。旋转杆410可被设置为允许关于旋转轴线的旋转。至少一个杆止动器411可设置在旋转杆410的外周表面上,以限制旋转杆410在第一方向W1上的运动。
挤压单元420被设置为使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彼此接触。详细讲,挤压单元420挤压显影单元1041,使得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彼此接触,或彼此贴附。挤压单元420可设置在旋转杆410上,并通过经由旋转杆410接收操作单元450的操作而操作。
挤压单元420被设置为与操作单元450联动操作。可设置至少一个挤压单元420。通过此构造,至少一个挤压单元420被设置为与操作单元450联动操作。当挤压单元420被设置为多个时,多个挤压单元420可彼此分开地设置在旋转杆420上。例如,当旋转杆410上的多个挤压单元420彼此分开特定间距并被构造为沿着第一方向W1施加相同量的压力时,不管显影单元1041在沿纵向上的位置如何,显影单元1041可受相同的压力挤压。
挤压单元420被设置为在挤压位置P1与释放位置P2之间运动,其中,在释放位置P1,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接触,在释放位置P2,显影辊1042通过挤压单元420从挤压位置P1移回而与感光器1052分离。详细讲,当挤压单元420位于挤压位置P1时,显影单元1041由挤压单元420挤压,从而使得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接触。另外,当挤压单元420位于释放位置P2时,挤压单元420对显影单元1041的压力得以释放,从而使得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分离。
操作单元450被可旋转地设置,并被设置为使得挤压单元420通过操作单元450的操作而操作。即,至少一个挤压单元420与操作单元450联动操作。
操作单元450可包括操作主体453,操作主体453连接到旋转杆410并被设置为能够关于旋转杆410旋转。
操作单元450可在挤压单元420的压力产生的操作位置O1与所述压力被释放的等待位置O2之间移动。
当操作单元4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挤压单元420处于显影单元1041被挤压的状态,当操作单元450位于等待位置O2时,挤压单元420处于对显影单元1041的压力被释放的状态。
挤压单元420包括挤压部440和方向控制器430。
挤压部440被设置为产生压力,方向控制器430被设置为改变挤压部440的压力的方向。
挤压部440包括挤压主体442和压缩弹性构件446。
挤压主体442被设置为挤压显影单元1041。挤压主体442垂直于旋转杆410的轴向而设置。挤压表面442b设置在挤压主体442的前面,挤压表面442b与显影单元1041直接接触,以挤压显影单元1041。
旋转杆410的一侧被设置为穿过挤压主体442。详细讲,挤压主体442包括通孔442a,旋转杆410穿过通孔442a,挤压主体442独立于旋转杆410而旋转。
压缩弹性构件446为挤压主体442提供弹力,以挤压显影单元1041。压缩弹性构件446沿着垂直于旋转杆410的轴向的方向设置有支撑挤压主体442的内侧表面的一端以及支撑旋转杆410的另一端。
挤压主体442的两个侧表面打开,并被设置为可相对于旋转杆410移动(即,沿着垂直于旋转杆410的轴向方向)。详细讲,设置有压缩弹性构件446的挤压空间443以及根据压缩弹性构件446的拉伸和压缩而改变的空隙444形成在挤压主体442内。即,当压缩弹性构件446被压缩时,挤压空间443减小,空隙444增大,当压缩弹性构件446返回时,挤压空间443增大,空隙444减小。
方向控制器443被设置为根据旋转杆410的旋转而控制挤压部440的方向。
方向控制器430沿着与旋转杆41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从旋转杆410延伸,并沿着与旋转杆410相同的方向旋转。方向控制器430可与旋转杆410一体形成,并垂直地插入到旋转杆410中。
挤压部440包括方向引导部448,以通过方向控制器430引导方向。
方向引导部448用作针对挤压主体442和方向控制器430的中间介质。将方向控制器430的位置的改变传递至挤压主体442,以改变挤压主体442的压力的方向。
方向引导部448被设置为覆盖挤压主体442的至少一部分。方向引导部448包括方向引导表面448a,方向引导表面448a通过方向控制器430引导方向。一对方向引导表面448a可相对于方向控制器430设置在旋转杆410的外周方向上。方向控制器430插入到其中的插入空间448形成在所述一对引导表面448a之间。因此,当方向控制器430通过旋转杆410的旋转而旋转时,所述一对方向引导表面448a中的一个被引导,并可使挤压部440旋转。
操作单元450包括旋转主体451以及操作旋转主体451的操作构件452。
旋转主体451与旋转杆410一起旋转,操作构件452被设置为可相对于旋转杆410旋转,以使旋转主体451旋转。
旋转主体451在旋转杆410的端部与旋转杆410一起旋转。旋转主体451被设置为垂直于旋转杆410的轴向地突出。固定构件451a设置在旋转主体451上,使得旋转主体451与旋转杆410一起旋转。
操作构件452被设置为使旋转主体451旋转。
操作构件452包括操作主体453、单元挤压部454和旋转引导部456。
操作主体453垂直于旋转杆410并与旋转主体451相邻地设置。操作主体453与旋转杆410一体形成,以随着旋转杆410的旋转而旋转,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操作主体453引导旋转主体451的旋转,并且与旋转主体451一体形成的旋转杆410也旋转。即,操作主体453独立于旋转杆410而旋转,操作主体453中形成有孔,旋转杆410穿过所述孔。
关于盖单元470,操作主体453被设置为根据显影单元1041的挤压状态而改变盖单元470的可安装性。
单元挤压部454设置在操作主体453上,以挤压感光单元1050。详细讲,单元挤压部454设置在操作主体453的端部,并被设置为使得当操作单元4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单元挤压部454挤压感光单元1050。单元挤压部454形成为比相邻的操作主体453突出更多,下凹地形成并对应于挤压部440的单元受压部1058设置在感光单元1050上。由于单元挤压部454安装在单元受压部1058上,从而防止感光单元1050沿着拆卸方向W1b脱离。
旋转引导部456沿着旋转中心的方向设置在操作主体453上,并被设置为引导旋转主体451的旋转。旋转引导部456与旋转主体451彼此分开特定间距,在操作主体453旋转至预定角度之后,旋转引导部456与旋转主体451接触,以传递旋转力。因此,操作主体453旋转的角度比旋转主体451实际旋转的角度大。根据操作主体453旋转的角度的增加,在下面描述的盖单元470的可安装性相关联的构造中,可降低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旋转主体451与旋转引导部456之间的间距不受限制,并且所述间距可基于诸如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显影装置1040的位置等因素而改变。
旋转引导部456包括操作旋转引导部456a和等待旋转引导部456b。
当操作单元450从等待位置O2运动到操作位置O1时,操作旋转引导部456a挤压旋转主体451,以将挤压单元420移动至挤压位置P1。同时,当操作单元450从操作位置O1移动至等待位置O2时,等待引导部456b反向地挤压旋转主体451,以将挤压单元420移动至释放位置P2。一对操作旋转引导部456a和等待旋转引导部456b可设置在处于旋转主体451的旋转半径内的操作主体454上。
盖单元470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显影装置1040的一侧。可根据操作单元450的位置确定盖单元470的可安装性。详细讲,可以仅在操作单元4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安装盖单元470。
盖单元470包括盖主体472和操作插入部474。
盖主体472被设置为覆盖显影装置1040的一侧,并连接到显影装置1040,以储存从显影装置1040产生的废弃调色剂。
操作插入部474下凹地形成在盖主体472中,以插入到操作单元450的操作主体453中。操作插入部474仅在操作单元4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插入到操作主体453中。即,操作插入部474被设置用于仅在操作单元450位于操作位置O1且挤压单元420位于挤压位置P1时插入到操作主体453中。操作插入部474与操作主体453相对应,从而可仅在操作单元4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插入到操作主体453中。
操作插入部474可以比相邻的盖主体472更凹地形成,当操作单元450位于非操作位置O1的位置时,盖主体472与操作主体453相互作用,因此盖单元470未安装在显影装置1040上。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
图27A和图27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基于挤压总成的操作的关于盖单元与显影装置的可安装性的示图。
在显影装置1040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之后,必须使显影单元1041和感光单元1050彼此贴附,使得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彼此接触,从而执行印刷操作。
挤压总成400进行操作,以使显影单元1041与感光单元1050彼此贴附。
在初始状态下,操作单元450位于等待位置O2,并且当显影装置1040安装在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上时,操作单元450旋转,使得挤压单元420挤压显影单元1041。
使操作主体453旋转,以使操作单元450从等待位置O2旋转到操作位置O1。由于操作主体453旋转,因此,操作主体453的旋转引导部456的操作旋转引导部456a挤压旋转主体451,旋转主体451和旋转杆410旋转。旋转杆410与挤压单元420的方向控制器430一起旋转。通过此操作,调节从挤压部440产生的压力的方向,以挤压显影单元1041。即,挤压单元420运动至挤压位置P1。
当操作单元4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操作主体453的单元挤压部454安装在感光单元1050的单元受压部1058上,从而防止感光单元1050脱离。当操作单元450位于操作位置O1时,操作主体453可插入到盖单元470的操作插入部474中,因此盖单元470可安装在显影装置1040上。
为了使操作单元450从操作位置O1移动至等待位置O2,操作主体453反向旋转。由于操作主体453旋转,因此操作主体453的旋转引导部456的等待旋转引导部456b反向挤压旋转主体451,旋转主体451和旋转杆410旋转。旋转杆410与挤压单元420的方向控制器430一起旋转。通过此操作,调节从挤压部440产生的方向,以释放对显影单元1041的压力。即,挤压单元420移动至释放位置P2。
当操作单元450位于等待位置O2时,操作主体453的单元挤压部454与感光单元1050的单元受压部1058分离,因此显影装置1040处于显影装置1040可以与显影装置安装部1005分离的状态。当操作单元450位于等待位置O2时,盖主体472与操作主体453相互作用,因此盖单元470未安装在显影装置1040上。因此,即使当显影辊1042与感光器1052分离时,操作图像形成设备,也可防止产生问题和故障。即,可基于盖单元470的可安装性来确定图像形成设备的可操作性,因此可预先防止出现问题和故障。
从以上描述明显的是,由于图像形成设备被设置为通过盖单元的安装或拆卸联接与显影辊和感光器的贴附或分离的操作,因此可防止图像形成设备的故障。
虽然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另外,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不是排他性或独立的,而是可以彼此互补。例如,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单元可用在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开闭单元可用在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

Claims (15)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主体;
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显影辊被构造为与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器接触,显影装置被构造为通过显影辊将显影剂供应至感光器并可移动地远离感光器;
至少一个挤压单元,被构造为使显影辊与感光器接触;
操作单元,被构造为处于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的压力产生的操作位置以及所述压力被释放的等待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盖单元,被构造为可拆卸地设置在显影装置的一侧,并被构造为引导操作单元运动至操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盖单元从显影装置拆卸下来时,操作单元旋转至等待位置,当盖单元被安装到显影装置时,操作单元旋转至操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的操作与操作单元的操作相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的操作包括:
置于挤压位置,显影辊与感光器彼此贴附;以及
置于释放位置,通过使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从挤压位置往回移动而使得显影辊与感光器分离;
所述操作单元的操作位置包括:
固定操作位置,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被持续地置于挤压位置;
可移动操作位置,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可变化地置于挤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盖单元安装在显影装置的一侧上时,操作单元从等待位置或固定操作位置移动到可移动操作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盖单元与显影装置的一侧分离时,操作单元从可移动操作位置移动到等待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操作单元从可移动操作位置弹性地返回到等待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固定操作位置和可移动操作位置,等量地施加从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产生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操作单元包括操作主体,所述操作主体关于旋转中心在操作位置和等待位置之间可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可移动操作位置位于固定操作位置和等待位置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盖单元包括:
盖主体,被设置为覆盖显影装置的一侧;
引导肋,设置在盖主体的一个表面上,并引导操作单元的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盖单元还包括:
操作单元安装部,设置在引导肋的对应于可移动操作位置的端部,以在盖单元安装到显影装置的一侧时将操作单元固定在可移动操作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引导肋包括:
第一引导肋,引导操作单元从固定操作位置移动到可移动操作位置;
第二引导肋,被设置为与第一引导肋相对并且使操作单元安装部置于第一引导肋和第二引导肋之间,并被构造为引导操作单元从等待位置移动到可移动操作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引导肋包括:
第一肋接触部;
第二肋接触部,与第一肋接触部基于操作单元的旋转中心分开一定角度,并且第二肋接触部被构造为从第一肋接触部延伸,并形成朝向盖主体倾斜的斜坡。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旋转杆,形成操作单元的旋转中心,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挤压单元包括设置在旋转杆上并彼此分开的多个挤压单元。
CN201510559389.8A 2014-09-03 2015-09-06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53887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17000A KR20160028217A (ko) 2014-09-03 2014-09-03 화상형성장치
KR10-2014-0117000 2014-09-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8741A true CN105388741A (zh) 2016-03-09
CN105388741B CN105388741B (zh) 2020-03-03

Family

ID=55401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9389.8A Active CN105388741B (zh) 2014-09-03 2015-09-06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5752B2 (zh)
EP (1) EP3176641B1 (zh)
KR (1) KR20160028217A (zh)
CN (1) CN105388741B (zh)
WO (1) WO20160359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4320A (zh) * 2017-01-19 2019-05-24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能够检测显影隙分离错误的成像设备和检测显影隙分离错误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28218A (ko) * 2014-09-03 2016-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7207938B2 (ja) * 2017-11-10 2023-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7699A1 (en) * 1989-03-13 1990-09-19 LEPTONS ITALIA S.p.A. Cartridge of heat-sensitive material for thermal printers
JP2009187042A (ja) * 2009-05-29 2009-08-20 Brother Ind Ltd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装置
CN103576523A (zh) * 2012-07-30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055991A (ja) * 2012-09-11 2014-03-2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02109A (zh) * 2013-04-04 2014-10-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7699A (en) * 1888-08-14 Attachment for plows
KR100421992B1 (ko) 2001-12-17 2004-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기의 분리형 현상장치
US7274895B2 (en) * 2003-08-25 2007-09-25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unit with pressing guide mechanisms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the developing unit
JP4930675B2 (ja) * 2005-09-22 2012-05-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45018B2 (ja) * 2005-09-30 2009-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タンデム型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4948582B2 (ja) * 2009-09-09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49567B1 (ko) * 2010-10-21 2017-06-21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5919766B2 (ja) * 2011-11-30 2016-05-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101848397B1 (ko) * 2012-01-16 2018-05-28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5935391B2 (ja) * 2012-02-29 2016-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7699A1 (en) * 1989-03-13 1990-09-19 LEPTONS ITALIA S.p.A. Cartridge of heat-sensitive material for thermal printers
JP2009187042A (ja) * 2009-05-29 2009-08-20 Brother Ind Ltd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装置
CN103576523A (zh) * 2012-07-30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055991A (ja) * 2012-09-11 2014-03-2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02109A (zh) * 2013-04-04 2014-10-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4320A (zh) * 2017-01-19 2019-05-24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能够检测显影隙分离错误的成像设备和检测显影隙分离错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76641B1 (en) 2022-01-19
KR20160028217A (ko) 2016-03-11
EP3176641A1 (en) 2017-06-07
EP3176641A4 (en) 2018-06-06
CN105388741B (zh) 2020-03-03
US10845752B2 (en) 2020-11-24
WO2016035965A1 (ko) 2016-03-10
US20160059472A1 (en) 2016-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639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e a cover and a pressing mechanism for pressing a developing cartridge when closing the cover
EP2455819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EP245531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414152B (zh) 成像设备
CN102314124B (zh) 具有充电线清洁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6167184A (zh) 成像装置
US6807393B2 (en)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388741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187791A (zh) 成像装置及其动力传输单元
KR101766782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US8977165B2 (en) Multi-pass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00331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unit
US890329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waste toner recovery device thereof
CN105739267A (zh) 成像设备
KR20120055431A (ko)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01522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3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9347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40B (zh) 成像设备
JP49577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97630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458446A1 (en) Photosensitive Body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31094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85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27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after: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after: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before: Ace Print Solution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8

Address after: American Texas

Applicant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before: HP printer Korea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