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3616B - 后车架组件 - Google Patents

后车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3616B
CN105383616B CN201410454879.7A CN201410454879A CN105383616B CN 105383616 B CN105383616 B CN 105383616B CN 201410454879 A CN201410454879 A CN 201410454879A CN 105383616 B CN105383616 B CN 105383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frame component
rear frame
tube body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48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3616A (zh
Inventor
柯世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548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83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83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3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后车架组件,其具有两个副管以及一后管组件,该后管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副管上,该后管组件不需扩管即可固定于该副管上,以使该后管组件可采用较小的管材以达到减重的效果,且不易产生后管组件端部破裂的问题,且该后管组件的强度增强,可装设更大的油箱。

Description

后车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摩托车车架,尤指一种后车架组件,其不需利用扩管的方式固定该尾部车架,该后车架组件的强度增强,可装设更大的油箱,且使用者在锁附避震器时更简易,不易受到干涉。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5以及图6,现有的摩托车尾部车架利用副管70以及尾管80组合而成,该尾管80的管径小于该副管70的管径,其中该尾管80两端部以扩管方式结合于该副管70上,并以全周焊接的方式相固定,但利用扩管的方式去扩大该尾管80的两端部易造成该尾管80端部破裂的问题,以至于该尾管80的强度以及承重能力不足。
两个副管70上各贯穿形成有一圆孔71,该尾管80上具有两个扩管部81、两个第一油箱固定座82、一横杆83以及一后避震支架84。两个扩管部81分别形成于该尾管80两端端部,两个第一油箱固定座82分别形成于该尾管80上方两侧,该横杆83分别固定于该尾管80,该后避震支架84形成于该横杆83上并向前延伸,该后避震支架84上贯穿形成有一锁附孔841,此设计使摩托车尾端的空间较小,配置油箱90时油箱90大小也因而受限。该尾管80的两个扩管部81分别穿设于该副管70的两个圆孔71内,并以全周焊接的方式相固定,其容易产生强度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摩托车尾部车架的扩管固定强度不足、油箱空间受限以及避震器支架位置受干涉的问题,改良其不足以及缺陷,进而创作出一种后车架组件。
为达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后车架组件,用以安装于摩托车的车架上,其包含:
两个副管;
一后管组件,其固定于两个副管上,其具有一管本体,该管本体具有两个垂直段、两个水平段以及一尾段,各垂直段分别固定于对应副管上,各水平段前端以大致水平方向连接于对应垂直段的顶端上,该尾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水平段的后端上;
一连接管,其两端分别结合于两个副管上;以及
两个避震器支架,各避震器支架的一端固定于该连接管上,另一端固定于该后管组件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后管组件不需扩管即可固定于该副管上,以使该后管组件可采用较小的管材以达到减重的效果,且不易产生后管组件端部破裂的问题,该管本体以大致水平方向设置,藉此可避免该管本体限制住该油箱的高度或长度。
所述的管本体,其中两个垂直段、两个水平段以及该尾段为一体成形,该管本体呈U形。
所述的管本体,其为左右分离式,该尾段具有两个尾管,各尾管与相邻的垂直段以及水平段为一体成形,其中两个尾管以焊接方式相互固定。
所述的后管组件,其具有两个第一油箱固定座,两个第一油箱固定座分别固定于该管本体的两个水平段上。
所述的避震器支架,两个避震器支架的上端以焊接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水平段的底侧。
所述的后管组件,其包含一油箱,该油箱的两侧分别固定于对应第一油箱固定座以及对应第二油箱固定座上,且该管本体的两个水平段分别围绕该油箱的两侧,该管本体的尾段围绕该油箱的后侧。
所述的副管,两个副管上各形成有一引擎吊架,且该后管组件位于引擎吊架后方。
所述的后管组件,其具有一座垫锁支架,该座垫锁支架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油箱固定座上。
所述的避震器支架,两个避震器支架上各贯穿形成有一避震锁附孔,各副管的末端位于对应避震锁附孔前方,各垂直段使两个水平段具有一高度,该高度使各水平段位于对应避震器支架的避震锁附孔的上方。
所述的油箱具有一油箱盖,该油箱盖可结合于该油箱上,该座垫锁支架包含一座垫锁,该座垫锁固定于该座垫锁支架上,且该座垫锁位于该油箱盖后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侧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现有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4,本发明后车架组件可结合于摩托车的车架50上。
该车架50包含有一头管51、一主管52、两个侧管53、一连接段54、两个踏板段55、两个避震器56以及一后土除(挡泥板)支架57。该主管52一端固定于该头管51下端。两个侧管53分别固定于该主管52另一端的两侧。该连接段5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侧管53上。两个踏板段55分别固定于两个侧管53上。
请参阅图1与图3,本发明的后车架组件第一实施例包含有两个副管10、一后管组件20、一连接管30以及两个避震器支架40。
各副管10的一端固定于对应侧管53端部上,各副管10上形成有一引擎吊架11。
该后管组件20固定于两个副管10上,该后管组件20位于引擎吊架11后方。该后管组件20包含一管本体201、两个第一油箱固定座24、两个第二油箱固定座25、一座垫锁支架27以及一油箱26。该管本体为一U形圆管,该管本体的管径小于该副管10的管径,且该管本体包括两个垂直段21、两个水平段22以及一尾段23。各垂直段21以大致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固定于对应副管10上。各水平段22前端以大致水平方向形成于对应垂直段21的顶端。该尾段2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水平段22的后端上。两个第一油箱固定座24分别固定于两个水平段上。各第二油箱固定座25分别固定于对应水平段上,且位于该对应第一油箱固定座24的后方。该油箱26锁固于两个第一油箱固定座24以及两个第二油箱固定座25上,该油箱26具有一油箱盖261,该油箱盖261可结合于该油箱26上。该座垫锁支架27的两侧分别与该油箱共同锁固于两个第二油箱固定座25上,可减少零件数量以及更方便安装,该座垫锁支架27包含一座垫锁271,该座垫锁271固定于该座垫锁支架27上。其中,该座垫锁271位于该油箱盖261的后方,可使座垫加长,增加乘坐面积,提供更佳的舒适性。其中,该管本体201以大致水平方向围绕该油箱26的两侧以及后侧。此外,该后架组件20的后侧可供该后土除支架57去固定。其中,该后管组件20可采用直径小于该副管10的管材,可达到减重的功效。
请参照图2,在本发明的后车架组件第二实施例之中,该后管组件20可为左右分离式,该尾段23具有两个尾管231。其中一侧的尾管231与该侧的垂直段21以及该侧的水平段22为一体成形。另一侧的尾管231与该(另一)侧的垂直段21以及该(另一)侧的水平段22为一体成形。其中两个尾管231的端部相对应设置,所述两个垂直段21、两个水平段22以及两个尾管23共同形成一U形支架。
该连接管3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副管10内侧。
各避震器支架40的一端固定于该连接管30的对应端上,另一端以焊接方式固定于对应水平段22的底侧上,使该后管组件20的强度提升,并能承受更重的重量,可安装更大的油箱26。两个避震器支架40上各贯穿形成有一避震锁附孔41。其中,使用者分别利用一固定件穿设各避震锁附孔41以及对应避震器56的固定端561去固定该避震器56。
请再次参阅图4,各副管10的末端位于对应避震锁附孔41的前方,两个垂直段21使两个水平段22具有一高度,该高度可使该水平段22位于该避震器支架40的避震锁附孔41的上方,也让使用者在使用锁附工具固定该避震器56时不易受到干涉。且两个水平段22以大致水平方向围绕于该油箱26的两侧,该尾段23以大致水平方向围绕于该油箱26的后侧,藉此可避免两个水平段22以及该尾段23挡住该油箱26,该油箱26在高度以及长度上具有较大的配置空间。
借助上述技术手段,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该后管组件20可采用较小直径的管材,可达到减重的功效。
2.后管组件20同时与两个副管10以及两个避震器支架40相固定,且连接管30也横向连接两个副管10,使该后管组件20的强度提升,并能承受更重的重量,可安装更大的油箱26。
3.各副管10的末端位于对应避震锁附孔41的前方,两个垂直段21使两个水平段22具有一高度,该高度可使该水平段22位于该避震器支架40的避震锁附孔41的上方,也使使用者在使用锁附工具固定该避震器56时不易受到干涉。
4.两个水平段22以大致水平方向围绕于该油箱26的两侧,该尾段23以大致水平方向围绕于该油箱26的后侧,藉此可避免两个水平段22以及该尾段23挡住该油箱26,可使该油箱26在高度以及长度上具有较大的配置空间。
5.该座垫锁支架27的两侧分别与该油箱共同锁固于两个第二油箱固定座25上,可减少零件数量以及更方便安装。
6.该座垫锁271位于该油箱盖261的后方,可使座垫加长,增加乘坐面积,提供更佳的舒适性。
【符号说明】
10 副管 11 引擎吊架
20 后管组件 201 管本体
21 垂直段 22 水平段
23 尾段 231 尾管
24 第一油箱固定座 25 第二油箱固定座
26 油箱 261 油箱盖
27 座垫锁支架 271 座垫锁
30 连接管 40 避震器支架
41 避震锁附孔 50 车架
51 头管 52 主管
53 侧管 54 连接段
55 踏板段 56 避震器
561 固定端 57 后土除支架
70 副管 71 圆孔
80 尾管 81 扩管部
82 第一油箱固定座 83 横杆
84 避震器支架 841 锁附孔
90 油箱

Claims (9)

1.一种后车架组件,用以安装于摩托车的车架上,其包含:
两个副管;
一后管组件,其固定于两个副管上,其具有一管本体,该管本体具有两个垂直段、两个水平段以及一尾段,各垂直段分别固定于对应副管上,各水平段前端以大致水平方向连接于对应垂直段的顶端上,该尾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水平段的后端上,该后管组件包含一油箱,且该管本体的两个水平段分别围绕该油箱的两侧,该管本体的尾段围绕该油箱的后侧;
一连接管,其两端分别结合于两个副管上;以及
两个避震器支架,各避震器支架的一端固定于该连接管上,另一端固定于该后管组件上,两个避震器支架的上端以焊接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水平段的底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管本体的两个垂直段、两个水平段以及该尾段为一体成形,该管本体呈U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管本体为左右分离式,该尾段具有两个尾管,各尾管与相邻的垂直段以及水平段为一体成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后管组件具有两个第一油箱固定座,两个第一油箱固定座分别固定于该管本体的两个水平段上。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油箱的两侧分别锁固于对应第一油箱固定座以及对应第二油箱固定座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副管上各形成有一引擎吊架,且该后管组件位于引擎吊架后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后管组件具有一座垫锁支架,该座垫锁支架的两侧分别与该油箱共同锁固于两个第二油箱固定座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避震器支架上各贯穿形成有一避震锁附孔,各副管的末端位于对应避震锁附孔前方,各垂直段使两个水平段具有一高度,该高度使各水平段位于对应避震器支架的避震锁附孔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车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油箱具有一油箱盖,该油箱盖可结合于该油箱上,该座垫锁支架包含一座垫锁,该座垫锁固定于该座垫锁支架上,且该座垫锁位于该油箱盖后方。
CN201410454879.7A 2014-09-09 2014-09-09 后车架组件 Active CN105383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4879.7A CN105383616B (zh) 2014-09-09 2014-09-09 后车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4879.7A CN105383616B (zh) 2014-09-09 2014-09-09 后车架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3616A CN105383616A (zh) 2016-03-09
CN105383616B true CN105383616B (zh) 2019-04-05

Family

ID=55416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4879.7A Active CN105383616B (zh) 2014-09-09 2014-09-09 后车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8361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673A (zh) * 1999-04-28 2000-1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用的车体框架
EP1378434A1 (en) * 2002-07-03 2004-01-0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wer unit support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TW589259B (en) * 2001-07-02 2004-06-01 Honda Motor Co Ltd Seat lock device in motorcycle
TW200730388A (en) * 2005-08-09 2007-08-16 Bajaj Auto Ltd Vehicle fr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vehicle
TWI296593B (zh) * 2005-03-31 2008-05-11 Honda Motor Co Lt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673A (zh) * 1999-04-28 2000-1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用的车体框架
TW589259B (en) * 2001-07-02 2004-06-01 Honda Motor Co Ltd Seat lock device in motorcycle
EP1378434A1 (en) * 2002-07-03 2004-01-0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wer unit support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TWI296593B (zh) * 2005-03-31 2008-05-11 Honda Motor Co Ltd
TW200730388A (en) * 2005-08-09 2007-08-16 Bajaj Auto Ltd Vehicle fr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3616A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3030B (zh) 车辆和用于车辆的加油管组件
ES2460340R1 (es) Bastidor para vehículo tipo motocicleta
US20170008600A1 (en) Abs unit attachment structure and motorcycle
CN105383616B (zh) 后车架组件
CN104964097A (zh) 三向弹簧管道支吊架
CN204879068U (zh) 一种三向弹簧管道支吊架
CN206254783U (zh) 一种散热器的安装结构
CN20583707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中置斜拉减震结构
TWI606952B (zh) Rear frame assembly
PH12014000175A1 (en) Saddle ride type vehicle
CN2883148Y (zh) 具有减振功能的摩托车车架
CN207406920U (zh) 一种多功能固定管夹
CN101746440B (zh) 仪表器与大灯的连结构造
CN206485495U (zh) 一种电动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FR2977559B1 (fr) Vehicule automobile a deux roues et a structure porteuse et protectrice
JP2011131744A (ja) バス車体の配管配線類固定装置
CN2923504Y (zh) 双后减震踏板摩托车的车架
PH12018502085A1 (en) Str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3832522A (zh) 摩托车引擎吊架结构
CN105365961B (zh) 摩托车油气回收碳罐的配置构造
CN208515768U (zh) 一种可用于电动车和摩托车的车架
KR101210153B1 (ko) 차량의 쇽 업쇼바 장착 구조
JP6819513B2 (ja) 燃料系配管
CN207059747U (zh) 发动机悬置支架及其总成和车辆
CN103648816B (zh) 将水力容器的连接管道固定在机动车辆上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