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9022B - 端子及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端子及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9022B
CN105379022B CN201480039526.9A CN201480039526A CN105379022B CN 105379022 B CN105379022 B CN 105379022B CN 201480039526 A CN201480039526 A CN 201480039526A CN 105379022 B CN105379022 B CN 1053790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rminal
body portion
aforementioned body
convex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95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9022A (zh
Inventor
和田真人
高桥谦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79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9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9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3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 H01R4/185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combined with a U-shaped insulation-receiving portion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端子(100),该端子(100)具备:主体部(110),其以在内侧形成有圆柱状的空间(111)的方式设置成:在周向的两端缘之间形成有间隙的过半圆筒状,或者周向的两端缘重叠的重叠圆筒状;以及卡定部(120、130),其配置在主体部(110)的插入方向的里侧和近前侧中的至少一侧,并具有基片(121、131)和卡定片(123、133),该基片(121、131)从主体部(110)向插入方向里侧或插入方向近前侧延伸,该卡定片(123、133)设置于基片(121、131),主体部(110)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凸部(113、114)。连接结构具备端子(100)、被连接物(200)和安装对象部件(300)。能够使带被连接物(200)的端子独立于安装对象部件(300),并确保带被连接物的端子与贯通孔(310)之间的焊锡层的厚度。

Description

端子及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端子的技术领域,涉及用于将具有棒状的导体的被连接物连接于安装对象部件的端子和采用这种端子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8-153137号公报公开了无需焊接的适合印刷基板的连接端子和印刷基板单元。在上述连接端子的空间中容纳有引线端子。弹性移位片的前端朝向圆柱空间的中心轴线作用弹性力。上述弹性移位片与上述引线端子强力接触。在上述引线端子和上述弹性移位片之间确立电连接。另一方面,刃部咬入到印刷配线基板的通孔的内壁面上。在上述刃部和上述通孔之间确立电连接。这样,在上述引线端子和上述通孔之间确立电连接。根据上述连接端子,只要上述引线端子被插入到上述通孔中,电子部件就能够被安装于上述印刷配线基板。通过一次的按压力使所有的上述引线端子被固定于上述印刷配线基板。可省略焊接。
日本特开平5-343115号公报公开了结构简化了的基板安装用端子。该基板安装用端子由电接触部和相对于配线基板的安装部构成,在安装部中将与基板部相对置的侧壁立起,并且在各侧壁设置向基板部外突出的安装用腿片。并且,相对置的一对侧壁或安装用腿片相对于基板部而弹性移位。
日本实开平4-121674号公报公开了具有与配线基板焊接的端子的直接安装基板的连接器。目的在于,防止因热变形等影响导致的焊锡部的龟裂,并且提高端子销部向配线基板的插接作业性。上述连接器由连接器外壳和端子构成,所述连接器外壳并列设置有多个端子容纳室,所述端子将一方面相对于对方侧端子的电接触部和另一方面隔着挠性部而相对于配线基板的贯通孔的销部联接。在上述端子容纳室的内壁形成有相对于上述端子的挠性部的定位用的挠性保持部。
发明内容
在将连接有电线的端子插入到设置于印刷配线板的贯通孔中并将上述端子焊接于上述印刷配线板的焊盘的情况下,进行如下的工序:连接工序,将上述电线连接于上述端子;嵌合工序,使上述带电线的端子嵌合于上述印刷配线板的贯通孔中;以及焊接工序,将上述带电线的端子焊接于上述印刷配线板的焊盘。
在上述嵌合工序中,若上述带电线的端子未可靠地嵌合于上述贯通孔,则有时上述带电线的端子相对于上述贯通孔倾斜,于是上述带电线的端子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壁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发生偏差。因此,在上述焊接工序中,熔解焊锡朝上述间隙的吸收、即所谓的焊锡的润湿完成变得不佳,有时在上述间隙不能良好地形成焊锡层。其结果是,有可能无法稳定地得到上述电线与上述印刷配线板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连接强度。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必须将与上述贯通孔嵌合的上述带电线的端子保持成不倾斜,因此花费多余的工时。
本发明正是着眼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端子和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端子具备:
导电性且具有弹性的主体部,其以在内侧形成有供母线向插入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空间的方式设置成:在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时,中心角超过180度且在周向的两端缘之间形成有间隙的过半圆筒状,或者周向的两端缘重叠的重叠圆筒状;以及
卡定部,其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和近前侧中的至少一侧,并具有基片和卡定片,该基片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或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延伸,该卡定片设置于上述基片,
上述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凸部。
将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导体插入到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圆筒状的空间中并利用上述卡定部将上述被连接物卡定,从而将上述被连接物连接于上述端子。然后,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插入而嵌合于上述贯通孔中。于是,上述主体部被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凸部,因此,若进行包括上述凸部的上述主体部的尺寸管理,则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在包括上述凸部的上述主体部中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壁连接并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在上述贯通孔中,因此,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独立,利用上述凸部来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之间的间隙,因此,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利用毛细管现象等促进焊锡向上述间隙的润湿完成,在上述间隙可良好地形成焊锡层。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连接强度。
本发明的上述端子能够提供如下的端子:由于将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在上述主体部设置向上述外侧突出的上述凸部,因此,使连接有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端子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于设置在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以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使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独立,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之间的上述间隙,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利用毛细管现象等促进焊锡向上述间隙的润湿完成,在上述间隙良好地形成上述焊锡层,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连接强度。
本发明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具备:
被连接物,其具有棒状的导体;
安装对象部件,其设置有贯通孔;以及端子,上述端子具备:
导电性且具有弹性的主体部,其以在内侧形成有供母线向插入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空间的方式设置成:在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时,中心角超过180度且在周向的两端缘之间形成有间隙的过半圆筒状,或者周向的两端缘重叠的重叠圆筒状;以及
卡定部,其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和近前侧中的至少一侧,并具有基片和卡定片,该基片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或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延伸,该卡定片设置于上述基片,
上述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凸部,
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导体被插入到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的内侧而被卡定于上述卡定部,
上述主体部被嵌合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上述凸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壁抵接,
在上述主体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之间形成有焊锡层。
将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导体插入到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圆筒状的空间中并利用上述卡定部将上述被连接物卡定,从而将上述被连接物连接于上述端子。然后,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插入而嵌合于上述贯通孔中。于是,上述主体部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凸部,因此,若进行包括上述凸部的上述主体部的尺寸管理,则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在包括上述凸部的上述主体部中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壁抵接并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在上述贯通孔中,因此,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独立,利用上述凸部来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之间的间隙,因此,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利用毛细管现象等促进焊锡向上述间隙的润湿完成,在上述间隙可良好地形成焊锡层。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连接强度。
本发明的采用上述端子的连接结构能够提供如下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由于将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在上述主体部设置向上述外侧突出的上述凸部,因此,使连接有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端子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于设置在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以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使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独立,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之间的上述间隙,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利用毛细管现象等促进焊锡向上述间隙的润湿完成,在上述间隙良好地形成上述焊锡层,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端子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侧视图。
图3是上述端子的俯视图。
图4是上述端子的仰视图。
图5是从上述插入方向里侧观察上述端子的主视图。
图6是从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观察上述端子的后视图。
图7是从图5中除去第一卡定部的端部而呈现的图。
图8是示出将上述导体向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插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将上述导体插入到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将上述端子的上述卡定部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欲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向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插入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从图11的状态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沿上述插入方向按压而插入到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的X-X线剖面的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的Y-Y线剖面的放大图。
图15是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第一变形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16是从另一侧观察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上述第一变形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将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上述第一变形例的端子的上述卡定部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第二变形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19是从另一侧观察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上述第二变形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将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上述第二变形例的端子的上述卡定部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与上述凸部相关的第一变形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将与上述凸部相关的上述第一变形例的端子的上述卡定部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与上述凸部相关的第二变形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将与上述凸部相关的上述第二变形例的端子的上述卡定部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与上述凸部相关的第三变形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26是示出将与上述凸部相关的上述第三变形例的端子的上述卡定部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7是从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观察具有上述重叠圆筒状的主体部的变形例的端子的后视图。
图28是从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观察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第三变形例的端子的后视图。
图29是从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观察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第四变形例的端子的后视图。
图30是示出采用上述端子而构成的连接结构的与图13相应的图。
图31是示出采用上述端子而构成的连接结构的与图14相应的图。
图32是示出与上述凸部相关的第四变形例的端子的与图14相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端子的一个实施方式。利用该端子100将具有棒状的导体210的被连接物200连接于设置有贯通孔310的安装对象部件300。即,上述端子100具备主体部110和卡定部。并且,将上述被连接物200的上述导体210连接于上述端子100,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110向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中插入而嵌合于上述贯通孔310,焊接上述主体部110和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导电部320、或者焊接上述导体210、上述主体部110和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导电部320,从而将上述被连接物200机械连接和电连接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主体部110和上述卡定部由导电性且具有弹性的一个板状原材料一连串地成型而成,但上述主体部和上述卡定部的原材料既可以由例如块状等其它形态的原材料形成,也可以例如利用相同或不同的原材料分别地形成上述主体部和上述卡定部后将它们连接起来。
上述主体部110由导电性且具有弹性的原材料形成。上述主体部110以内侧形成有供母线沿插入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空间111的方式设置成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为过半圆筒状或重叠圆筒状。上述插入方向是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110向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插入的方向,并且是图11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将圆筒状的物体用包括其中心轴线C的平面分割成正好一半的形状是半圆筒状,将圆筒状的物体用包括从上述中心轴线C向半径方向偏离的轴线的平面分割时的较大的部分是上述过半圆筒状,该实施方式的上述主体部110形成为上述过半圆筒状。上述中心轴线C也是形成于上述圆筒状的物体的内侧的圆柱状的空间的中心轴线。即,如图5所示,上述过半圆筒状是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中心角θi超过180度而在周向的两端缘之间形成有间隙的形状。相对于此,在上述半圆筒状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中心角θh是180度。上述间隙是为了防止在上述主体部110嵌合于上述贯通孔310中时上述主体部110弹性变形成上述周向的长度缩短时上述周向的上述两端缘抵碰而干涉。此外,上述重叠圆筒状是上述周向的两端缘重叠的圆筒状,而不是沿上述周向连续的圆筒状,作为一个示例,图27中示出了与上述主体部相关的变形例的端子100。使上述周向的上述两端缘重叠是为了使在上述主体部110嵌合于上述贯通孔310时上述主体部110弹性变形成上述周向的长度缩短时上述两端缘相对地沿上述周向移位而使得沿上述周向重叠的长度容易变化。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近前侧形成有张开部112。该张开部112以朝向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而直径扩大的方式形成为漏斗状。本发明包括未形成上述张开部的主体部的实施方式。
上述卡定部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和上述近前侧中的至少一侧,上述卡定部具有基片和卡定片,该基片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或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延伸,该卡定片设置于上述基片。上述卡定部可以由任意的材料形成。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卡定部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和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这两方。即,第一卡定部120配置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第二卡定部130配置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上述第一卡定部120具有基片121和卡定片122,该基片121从上述主体部110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延伸,该卡定片122设置于上述基片121。上述第二卡定部130具有基片131和卡定片132,该基片131从上述主体部110向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延伸,该卡定片132设置于上述基片131。上述第一卡定部120是压接形式的。因此,上述卡定片122是从上述基片121的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向厚度方向立起的桶。这里,上述卡定片122从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上述厚度方向立起,但也可以仅从上述宽度方向的单侧立起上述卡定片。上述宽度方向是指与上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述厚度方向是指与上述插入方向和上述宽度方向这两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述第二卡定部130是上述压接形式的。因此,上述卡定片132是从上述基片131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向上述厚度方向立起的桶。这里,上述卡定片132从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上述厚度方向立起,但也可以仅从上述宽度方向的单侧立起上述卡定片。上述第二卡定部130的上述两个卡定片132沿上述插入方向错开,但若这样,则有如下等优点:在由一连续板状的原材料冲裁制造多个上述第二卡定部130时,通过与相邻的端子的上述第二卡定部130沿上述插入方向错开地落料配置上述第二卡定部130,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用原材料,是优选的。但是,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卡定部120的上述两个卡定片122同样地将上述第二卡定部的上述两个卡定片设置成从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重叠。此外,也可以如上述第二卡定部130的上述两个卡定片132那样将上述第一卡定部的上述两个卡定片沿上述插入方向错开。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卡定部120的上述卡定片122和上述第二卡定部130的上述卡定片132构成为通过向内侧弯曲而以按压力夹住上述被连接物200并紧箍与上述被连接物200。图15至图17示出了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第一变形例的端子100作为一个示例。在该第一变形例的端子100的情况下,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设置有第一卡定部120,但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未设置第二卡定部130。上述第一卡定部120的上述卡定片122构成为通过向内侧弯曲而以按压力夹住上述被连接物200并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200。图18至图20示出了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第二变形例的端子100。在该第二变形例的端子100的情况下,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未设置第一卡定部,但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设置有第二卡定部130。上述第二卡定部130的上述卡定片132构成为通过向内侧弯曲而以按压力夹住上述被连接物200并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200。图28示出了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第三变形例的端子100。在该第三变形例的端子100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卡定部120是上述压接形式的,但上述第二卡定部130是压焊形式的而不是上述压接形式的。因此,上述第二卡定部130的上述卡定片132是面向上述插入方向而从上述基片131向上述厚度方向立起的板片,从该板片的前端朝向根部地形成沿上述厚度方向延伸的凹部,在该凹部的端缘形成有压焊刃132a。并且,构成为这样:当沿着上述厚度方向将上述被连接物200压入至上述卡定片132后,上述压焊刃132a切入到上述被连接物200的外周部,上述第二卡定部130将上述被连接物200卡定。也可以使上述第一卡定部为压焊形式的,并且使上述第二卡定部为压接形式的。此外,也可以使上述第一卡定部和上述第二卡定部均为压焊形式。图29示出了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第四变形例的端子100。在该第四变形例的端子100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卡定部120是上述压接形式的,但上述第二卡定部130是穿孔形式的而不是上述压接形式的。因此,上述第二卡定部130的上述卡定片132是朝向上述宽度方向地从上述基片131向上述厚度方向立起的板片,该板片的前端尖。并且,构成为这样:当将上述被连接物200沿着上述厚度方向压入至上述卡定片132后,上述卡定片132扎入上述被连接物200,从而上述第二卡定部130将上述被连接物200卡定。也可以使上述第一卡定部为穿孔形式的并且使上述第二卡定部为压接形式的。此外,也可以使上述第一卡定部和上述第二卡定部均为穿孔形式的。此外,也可以使上述第一卡定部为上述压接形式、上述压焊形式、上述穿孔形式、或者其它的卡定结构中的任一种,并且使上述第二卡定部为上述压接形式、上述压焊形式、上述穿孔形式、或者其它卡定结构中的任一种,其组合自由。
上述主体部110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外侧是指离开上述圆柱状的空间111的一侧,其相反侧是内侧。上述凸部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包括半球状等的球状、长方体状、圆锥状、圆锥台状、棱锥状、棱锥台状、或者其它形状。既可以例如通过将上述主体部的一部分从上述主体部的内侧向上述外侧挤压出而形成上述凸部,也可以例如将与上述主体部分体形成的上述凸部通过例如钎焊、粘接、或者其它方法安装于上述主体部的外表面。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凸部具有弹性,但上述凸部也可以不具有弹性。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壁311具有弹性,但该壁也可以不具有弹性。构成为这样:当上述主体部110嵌合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中时,上述主体部110发生弹性变形,由此上述凸部以按压力抵接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在该情况下,也有时上述凸部发生弹性变形,也有时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发生弹性变形。在该情况下,作为上述凸部的一个方式存在后述的第一凸部113那样的上述凸部,在上述主体部110嵌合于上述贯通孔310时,上述主体部11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其一部分通过上述贯通孔310而突出到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该后述的第一凸部113以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的朝向上述半径方向的按压力抵接于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开口的缘部、即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而止住。此外,作为上述凸部的一个方式存在后述的第二凸部114那样的上述凸部,在上述主体部110嵌合于上述贯通孔310时,上述主体部11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其一部分留在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该后述的第二凸部114以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的朝向上述半径方向的按压力抵接于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开口的缘部、即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端部而止住。并且,作为上述凸部的一个方式还存在如下这样的上述凸部,在上述主体部110嵌合于上述贯通孔310时,上述主体部11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进入到上述贯通孔310,该凸部以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的朝向上述半径方向的按压力抵接在上述壁311的上述插入方向中途部而止住(例如,参照图32)。这里,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上述主体部110弹性变形,从而上述凸部以按压力抵接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但在上述凸部具有弹性时,也与上述凸部的弹性变形相伴地,上述凸部以按压力抵接于上述壁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上述插入方向里侧近前侧的端部、或者上述插入方向中途部,在上述壁具有弹性时,也与上述壁的弹性变形相伴地,上述凸部以按压力抵接于上述壁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端部、上述插入方向里侧近前侧的端部、或者上述插入方向中途部。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连结上述凸部的上述外侧的端部的包络线、或者连结上述凸部的上述外侧的端部和上述主体部110的外周面的包络线构成为比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稍大。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设置有上述第一凸部113,在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设置有上述第二凸部114。并且,沿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周向分离地设置有三个上述第一凸部113,沿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周向分离地设置有三个上述第二凸部114。但是,不会由此而限定解释上述凸部的数量和排列。至少设置一个上述凸部即可。此外,在设置两个以上上述凸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分别任意地设定上述主体部在上述插入方向和上述周向上的相对位置。
设置三个以上上述凸部,其中的三个上述凸部设置在如下的三处: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若将它们连结起来构成三角形,则在上述三角形中包括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的中心轴线。也可以将上述凸部设置在上述三处以外。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设置有上述第一凸部113,在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设置有上述第二凸部114,但如图7所示,上述第一凸部113设置在如下的三处: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若将它们连结起来构成三角形R,则在上述三角形R中包括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的上述中心轴线C,并且,上述第二凸部114设置在如下的三处: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若将它们连结起来构成三角形R,则在上述三角形R中包括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的上述中心轴线C。既可以将上述第一凸部113和上述第二凸部114中的任一方设置在这样的三处,也可以设置成在将上述第一凸部113和上述第二凸部114组合起来时位于这样的三处。
上述第一凸部113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113a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并且上述第二凸部114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114a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并且,上述第一凸部113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113a上的上述第一凸部113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与上述第二凸部114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114a上的上述第二凸部114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之间的沿上述插入方向的距离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厚度相等。即,上述第一凸部113形成为中心置于上述主体部110的表面的半球状,因此,上述第一凸部113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113a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靠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此外,上述第二凸部114形成为底面置于上述主体部110的表面的四棱锥台状,因此,上述第二凸部114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114a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并且,上述第一凸部113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113a上的上述第一凸部113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与上述第二凸部114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114a上的上述第二凸部114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之间的沿上述插入方向的距离D(参照图3)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厚度T(参照图14)相等。在该情况下,上述第一凸部也可以是其它形状而不是半球状,上述第一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此外,上述第二凸部也可以是其它形状而不是四棱锥台状,上述第二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
上述凸部也可以如例如上述第一凸部113或上述第二凸部114等那样呈点状地设置在上述主体部110。但是,也可以如图21所示的与上述凸部相关的上述第一变形例的端子100那样,将上述凸部113设置成例如从上述主体部110向上述外侧突出并且沿上述插入方向呈线状延伸。此外,也可以如图23所示的与上述凸部相关的上述第二变形例的端子100那样将上述凸部113、114设置成例如从上述主体部110向上述外侧突出并且沿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周向呈线状延伸。这里,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设置上述第一凸部113,并在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设置上述第二凸部114。因此,也可以这样:将上述第一凸部113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113a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并且将上述第二凸部114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114a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并使上述第一凸部113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113a上的上述第一凸部113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与上述第二凸部114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114a上的上述第二凸部114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之间的沿上述插入方向的距离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厚度相等。并且,也可以这样:如图25所示的与上述凸部相关的上述第三变形例的端子100那样,将上述凸部113设置成例如从上述主体部110向上述外侧突出,并且相对于上述插入方向和上述周向沿倾斜方向呈线状延伸,使得沿上述插入方向行进时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周向上靠近。此外,也可以构成为这样:在上述主体部设置向外侧突出的凸状的止挡件,在上述主体部嵌合于上述贯通孔时,上述止挡件整个留在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上述止挡件以朝向上述插入方向的按压力抵靠于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开口周缘部、即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端部的周缘部。
上述被连接物200是具备作为上述导体210的芯线和覆盖上述导体210的周围的绝缘包覆件220的电线。因此,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卡定部120的上述卡定片122构成为:通过向内侧弯曲而以按压力夹住上述导体210并紧箍于上述导体210。此外,上述第二卡定部130的上述卡定片132构成为:通过向内侧弯曲而以按压力夹住上述绝缘包覆件220并紧箍于上述绝缘包覆件220。在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上述第一变形例的端子100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将上述第一卡定部120与图10的情况同样地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200的上述导体210。在与上述卡定部相关的上述第二变形例的端子100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将上述第二卡定部130与图10的情况同样地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200。此外,在与上述凸部相关的上述第一至第三变形例的端子100的情况下,分别如图22、图24、图26所示,将上述第一卡定部120与图10的情况同样地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200的上述导体210,并且将上述第二卡定部130与图10的情况同样地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200。在上述第一卡定部或上述第二卡定部为压焊形式时,上述压焊刃132a切入上述被连接物200的上述绝缘包覆件220,上述第二卡定部130将上述被连接物200卡定。在上述第一卡定部或上述第二卡定部为穿孔形式时,通过上述卡定片132扎入上述绝缘包覆件220、根据情况进一步扎入上述导体210,从而上述第二卡定部130将上述被连接物200卡定。上述被连接物200具有棒状的导体即可,例如,除了上述电线以外还包括例如屏蔽线缆或其要素,此外还包括例如FFC(柔性扁平线缆)等扁平形柔性线缆或其要素,并且还包括其它的具备棒状导体的导电单元。上述被连接物也可以仅由上述导体构成。
如图11至图14等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是印刷配线板。在该安装对象部件300上贯通地设置有上述贯通孔310。从上述贯通孔310到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表面和背面设置有导电性部件,利用该导电性部件构成在上述印刷配线板中有时被称为焊盘(ランド)的上述导电部320。因此,上述贯通孔310的表面由上述导电部320形成。在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嵌合于上述贯通孔时,上述导电部以在与上述主体部之间可形成焊锡层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贯通孔的周边即可,也可以不设置在上述贯通孔的内部。上述导电部320由铜合金形成,但也可以由其它导电性部件形成。上述安装对象部件不限定于上述印刷配线板。上述安装对象部件包括例如电器制品的壳体或者其它部件。当将上述被连接物200的上述导体210连接于上述端子100、并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110向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插入而嵌合于上述贯通孔310时,在上述主体部110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之间形成间隙330,在上述主体部110与上述被连接物200之间、具体而言是在上述主体部110与上述导体210之间形成有间隙115。然后,当将上述主体部110和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导电部320焊接时,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表面或背面提供的熔解焊锡被上述间隙330吸收而凝固,由此形成焊锡层S1。或者,当将上述导体210、上述主体部110和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导电部320焊接时,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表面或背面提供的熔解焊锡被上述间隙330吸收而凝固,由此形成焊锡层S1,并且上述熔解焊锡被上述间隙115吸收而凝固,由此形成焊锡层S2。这样地上述焊锡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表面或背面通过毛细管现象等被吸收到上述间隙330、115的情况表现为焊锡润湿完成。并且,通过上述焊锡层S1、S2等使上述被连接物200机械连接及电连接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本发明包括这样地在上述主体部110与上述被连接物200之间的上述间隙115不形成上述焊锡层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卡定部对上述被连接物的卡定力得以充分确保时,即使这样有时也可充分地确保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机械连接强度及电连接强度。
因此,通过将上述被连接物200的上述导体210向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圆柱状的空间111中插入并利用上述卡定部120、130将上述被连接物200卡定,从而将上述被连接物200连接于上述端子100。然后,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110向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中插入而嵌合于上述贯通孔310。这样,上述主体部110被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上述主体部110具有上述凸部113、114,因此,若进行包括上述凸部113、114的上述主体部110的尺寸管理,则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在包括上述凸部113、114的上述主体部110中,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抵接并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于上述贯通孔310,因此,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独立,利用上述凸部113、114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110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之间的上述间隙330,因此,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可促进上述锡焊通过毛细管现象等向上述间隙330的润湿完毕,在上述间隙可良好地形成上述焊锡层S1。此外,当在上述主体部110与上述被连接物200之间的上述间隙115形成了上述焊锡层S2时,可借助上述焊锡层S2增加上述主体部110与上述被连接物200之间的连接力。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200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机械连接强度及电连接强度。这样,上述实施方式的端子100能够提供如下的端子:由于将上述主体部110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在上述主体部110设置向上述外侧突出的上述凸部113、114,因此,使连接有上述被连接物200的上述端子100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于设置在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中,以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使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独立,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之间的上述间隙330,在上述焊接工序中通过毛细管现象等促进上述焊锡向上述间隙330的润湿完成,在上述间隙330良好地形成上述焊锡层S1,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200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机械连接强度及电连接强度。
本发明的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向上述外侧突出的上述凸部即可,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凸部的数量及配置也不限定。在那样的各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的上述端子100设有三个以上上述凸部113、114,其中的三个上述凸部113、114设置在如下三处: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若将它们连结起来构成三角形,则在上述三角形中包括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的中心轴线。这样,上述三处凸部113、114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抵接,从而上述主体部110的相对于上述壁311的位置确定,因此,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独立,利用上述凸部113、114可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110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之间的上述间隙330,在上述焊接工序中通过毛细管现象等促进上述焊锡向上述间隙330的润湿完毕,在上述间隙330良好地形成上述焊锡层S1。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200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机械连接强度及电连接强度。通过这样地上述三处的凸部113、114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抵接,从而上述主体部110的相对于上述壁311的位置确定,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得到通过上述端子100取得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向上述外侧突出的上述凸部即可,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凸部的数量及配置也不限定。并且,上述凸部的形状不被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限定,例如,上述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等侧面的朝向自由设定即可,例如既可以上述侧面的朝向相对于上述插入方向倾斜,也可以不倾斜。例如,如图32中例示的那样,在上述主体部110嵌合于上述贯通孔310时,在以朝向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的上述半径方向的按压力抵接在上述壁311的上述插入方向中途部而停下的上述凸部113的情况等时,上述侧面的朝向自由设定即可,例如既可以上述侧面的朝向相对于上述插入方向而倾斜,也可以不倾斜。在那样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的上述端子100中,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设置有第一上述凸部113,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设置有第二上述凸部114,上述第一凸部113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113a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并且上述第二凸部114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114a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上述第一凸部113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113a上的上述第一凸部113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与上述第二凸部114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114a上的上述第二凸部114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之间的沿上述插入方向的距离D与安装对象部件300的厚度T相等。若这样,则当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110嵌合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中时,上述第一凸部113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113a卡在在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开口周缘部,因此可阻止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容易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中被拔出。此外,由于上述第二凸部114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114a压靠在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开口周缘部,因此根据其手感等可检测到嵌合作业完成。并且,有时例如上述第一凸部113一脱离上述贯通孔310就恢复弹性时可得到咔嗒音感。
本发明的上述卡定部也可以是例如上述压焊形式、上述穿孔形式、或其它卡定结构中的任一种。在那样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的上述端子100中,上述卡定片122、132是从上述基片121、131的上述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立起的桶。这样,通过将上述导体210插入到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圆柱状的空间111中并将上述卡定片122、132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200,从而上述端子100被连接于上述导体210。
此外,根据以上说明,还充分地公开了本发明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即,上述本发明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是如下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具备:上述被连接物200,其具有棒状的上述导体210;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其设置有上述贯通孔310;以及上述端子100,上述端子100具备:导电性且具有弹性上述主体部110,其以在上述内侧形成有供上述母线沿上述插入方向延伸的上述圆柱状的空间111的方式设置成,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上述中心角θi超过180度而在上述周向的两端缘之间形成有上述间隙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者上述周向的上述两端缘重叠的上述重叠圆筒状;以及上述卡定部120、130,其具有上述基片121、131和上述卡定片122、132,该基片121、131配置在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插入方向的上述里侧和上述近前侧中的至少一侧并从上述主体部110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或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延伸,该卡定片122、132设置于上述基片121、131,上述主体部110具有至少一个向上述外侧突出的上述凸部113、114,上述被连接物200的上述导体210被插入到上述端子100的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内侧而被卡定于上述卡定部120、130,上述主体部110被嵌合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中,上述凸部113、114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抵接,在上述主体部110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之间形成有上述焊锡层S1。
将上述被连接物200的上述导体210插入到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圆筒状的空间111中并利用上述卡定部120、130将上述被连接物200卡定,从而将上述被连接物200连接于上述端子100。然后,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110向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中插入而嵌合于上述贯通孔310中。这样,上述主体部110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上述主体部110具有上述凸部113、114,因此,若进行包括上述凸部113、114的上述主体部110的尺寸管理,则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在包括上述凸部113、114的上述主体部110中,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抵接,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110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在上述贯通孔310中,因此,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独立,利用上述凸部113、114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110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之间的上述间隙330,因此,在上述焊接工序中通过毛细管现象等促进上述焊锡向上述间隙330的润湿完成,在上述间隙330良好地形成上述焊锡层S1。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200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连接强度。
上述实施方式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可提供如下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由于将上述端子100的上述主体部110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在上述主体部110设置向上述外侧突出的上述凸部113、114,因此,使连接有上述被连接物200的上述端子100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于设置在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上述贯通孔310中,以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使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独立,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之间的上述间隙115,在上述焊接工序中通过毛细管现象等促进上述焊锡向上述间隙115的润湿完成,在上述间隙115良好地形成上述焊锡层S1,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200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连接强度。
上述本发明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在上述主体部与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导体之间未形成焊锡层的实施方式。在那样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中,在上述主体部110与构成上述贯通孔310的上述壁311之间形成有上述焊锡层S1,并且在上述主体部110与上述被连接物200的上述导体210之间也形成有上述焊锡层S2。这样,利用上述焊锡层S2使上述端子100与上述被连接物200之间的机械连接强度及电连接强度提高,因此上述被连接物200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300之间的机械连接强度及电连接强度提高。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进行说明。
1)本发明的端子中的第一方式是如下的端子:该端子具备:导电性且具有弹性主体的部,其以在内侧形成有供母线沿插入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空间的方式设置成: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时,中心角超过180度且在周向的两端缘之间形成有间隙的过半圆筒状、或者周向的两端缘重叠的重叠圆筒状;以及卡定部,其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和近前侧中的至少一侧,并具有基片和卡定片,该基片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或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延伸,该卡定片设置于上述基片,上述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凸部。
将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导体插入到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圆筒状的空间中并利用上述卡定部将上述被连接物卡定,从而将上述被连接物连接于上述端子。然后,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插入而嵌合于上述贯通孔中。于是,上述主体部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凸部,因此,若进行包括上述凸部的上述主体部的尺寸管理,则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在包括上述凸部的上述主体部中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壁抵接并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在上述贯通孔中,因此,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独立,利用上述凸部来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之间的间隙,因此,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利用毛细管现象等促进焊锡向上述间隙的润湿完成,在上述间隙可良好地形成焊锡层。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连接强度。
上述第一方式的端子可提供如下的端子:由于将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在上述主体部设置向上述外侧突出的上述凸部,因此,使连接有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端子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于设置在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以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使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独立,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之间的上述间隙,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利用毛细管现象等促进焊锡向上述间隙的润湿完成,在上述间隙良好地形成上述焊锡层,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连接强度。
2)本发明的端子中的第二方式是如下的端子:在上述第一方式的端子中,进一步地,设置有三个以上上述凸部,其中的三个上述凸部设置在如下的三处: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时,若将它们连接而形成三角形,则在上述三角形中包括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的中心轴线。
这样,上述三处凸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抵接,从而上述主体部的相对于上述壁的位置确定,因此,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独立,利用上述凸部可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之间的上述间隙,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利用毛细管现象等促进焊锡向上述间隙的润湿完毕,在上述间隙良好地形成上述焊锡层。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机械及电的连接强度。
上述第二方式的端子通过上述三处的凸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抵接,从而上述主体部的相对于上述壁的位置确定,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得到通过上述第一端子取得的效果。
3)本发明的端子中的第三方式是如下的端子:在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方式的端子中,进一步地,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设置有第一上述凸部,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设置有第二上述凸部,上述第一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并且上述第二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上述第一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面上的上述第一凸部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与上述第二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面上的上述第二凸部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之间的沿着上述插入方向的距离与安装对象部件的厚度相等。
这样,当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嵌合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时,上述第一凸部的上述面卡在上述贯通孔的上述插入方向里侧的开口周缘部,因此可阻止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容易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被拔出。此外,由于上述第二凸部的上述面压靠到上述贯通孔的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的开口周缘部,因此根据其手感等可检测到嵌合作业完成。
上述第三方式的端子除了可得到通过上述第一或上述第二方式的端子得到的效果以外,进一步地还可以阻止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容易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被拔出,并且可检测到嵌合作业完成。
4)本发明的端子中的第四方式是如下的端子:在上述第一至上述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端子中,进一步地,上述卡定片是从上述基片的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立起的桶。
这样,通过将上述导体向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圆筒状的空间插入并将上述卡定片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从而上述端子被连接于上述导体。
上述第四方式的端子除了可得到通过上述第一至上述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端子得到的效果以外,并且,通过将上述卡定片紧箍于上述被连接物,从而能够将上述端子连接于上述导体。
5)本发明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中的第一方式是如下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具备:被连接物,其具有棒状的导体;安装对象部件,其设置有贯通孔;以及端子,上述端子具备:导电性且具有弹性的主体部,其以在内侧形成有供母线向插入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空间的方式设置成: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时,中心角超过180度并在周向的两端缘之间形成有间隙的过半圆筒状、或者周向的两端缘重叠的重叠圆筒状;以及卡定部,其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和近前侧中的至少一侧,并具有基片和卡定片,该基片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插入方向里侧或上述插入方向近前侧延伸,该卡定片设置于上述基片,上述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凸部,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导体被插入到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的内侧而被卡定于上述卡定部,上述主体部被嵌合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上述凸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壁抵接,在上述主体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之间形成有焊锡层。
将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导体插入到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圆筒状的空间中并利用上述卡定部将上述被连接物卡定,从而将上述被连接物连接于上述端子。然后,将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向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插入而嵌合于上述贯通孔中。于是,上述主体部被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上述主体部具有上述凸部,因此,若进行包括上述凸部的上述主体部的尺寸管理,则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在包括上述凸部的上述主体部中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壁连接并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在上述贯通孔中,因此,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独立,利用上述凸部来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上述主体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之间的间隙,因此,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利用毛细管现象等促进焊锡向上述间隙的润湿完成,在上述间隙可良好地形成焊锡层。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连接强度。
上述第一方式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可提供如下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由于将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设置成具有弹性的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并且在上述主体部设置向上述外侧突出的上述凸部,因此,使连接有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端子以规定的嵌合力嵌合于设置在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以在上述嵌合工序中使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相对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独立,确保上述带被连接物的端子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壁之间的上述间隙,在上述焊接工序中利用毛细管现象等促进焊锡向上述间隙的润湿完成,在上述间隙良好地形成上述焊锡层,能够稳定地得到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机械连接强度和电连接强度。
6)本发明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中的第二方式是如下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在上述第一方式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中,进一步地,在上述主体部与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导体之间形成有焊锡层。
这样,利用上述焊锡层使上述端子与上述被连接物之间的机械连接强度及电连接强度提高,因此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之间的机械连接强度及电连接强度提高。
上述第二方式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除了可得到通过上述第一方式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得到的效果以外,进一步地还可以提高上述被连接物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机械连接强度及电连接强度。
上述本发明的端子及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将以上说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的特征组合而成的实施方式。并且,以上说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只是示出了上述本发明的端子及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中的几个示例。因此,这些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变形例的内容不会限定解释上述本发明的端子及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

Claims (10)

1.一种端子,该端子具备:
导电性且具有弹性的主体部,其以在内侧形成有供母线沿插入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空间的方式设置成:在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时,中心角超过180度且在周向的两端缘之间形成有间隙的过半圆筒状,或者周向的两端缘重叠的重叠圆筒状;以及
卡定部,其配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和近前侧中的至少一侧,并具有基片和卡定片,该基片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或上述插入方向的近前侧延伸,该卡定片设置于上述基片,
上述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利用上述凸部在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主体部与构成安装对象部件的贯通孔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
上述凸部设置有三个以上,其中的三个上述凸部设置在如下的三处:在从上述插入方向观察时,若将它们连接而形成三角形,则在上述三角形中包括上述过半圆筒状或上述重叠圆筒状的中心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
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设置有第一凸部,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近前侧设置有第二凸部,
上述第一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近前侧的面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并且上述第二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的面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的近前侧,
上述第一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近前侧的面上的上述第一凸部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与上述第二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的面上的上述第二凸部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之间的沿着上述插入方向的距离与安装对象部件的厚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中,
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设置有第一凸部,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近前侧设置有第二凸部,
上述第一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近前侧的面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并且上述第二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的面倾斜地形成为随着朝向上述外侧而靠近上述插入方向的近前侧,
上述第一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近前侧的面上的上述第一凸部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与上述第二凸部的上述插入方向的里侧的面上的上述第二凸部的突出方向的中途部之间的沿着上述插入方向的距离与安装对象部件的厚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
上述卡定片是从上述基片的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立起的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中,
上述卡定片是从上述基片的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立起的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中,
上述卡定片是从上述基片的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立起的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中,
上述卡定片是从上述基片的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立起的桶。
9.一种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具备:
被连接物,其具有棒状的导体;
安装对象部件,其设置有贯通孔;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
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导体被插入到上述端子的上述主体部的内侧而被卡定于上述卡定部,
上述主体部被嵌合于上述安装对象部件的上述贯通孔中,上述凸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内周壁抵接,利用上述凸部在带被连接物的端子的主体部与构成安装对象部件的贯通孔的内周壁之间形成间隙,
在上述主体部与构成上述贯通孔的上述内周壁之间的上述间隙中形成有焊锡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其中,
在上述主体部与上述被连接物的上述导体之间形成有焊锡层。
CN201480039526.9A 2013-07-11 2014-05-14 端子及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1053790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5928 2013-07-11
JP2013-145928 2013-07-11
PCT/JP2014/062898 WO2015004986A1 (ja) 2013-07-11 2014-05-14 端子、および端子を用いた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9022A CN105379022A (zh) 2016-03-02
CN105379022B true CN105379022B (zh) 2017-09-12

Family

ID=52279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9526.9A Active CN105379022B (zh) 2013-07-11 2014-05-14 端子及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31092B2 (zh)
JP (1) JP6306005B2 (zh)
KR (1) KR102089830B1 (zh)
CN (1) CN105379022B (zh)
WO (1) WO20150049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1524B2 (ja) * 2016-11-11 2020-05-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取付部材、電線付き電線取付部材、及び、コネクタ
CN114097309A (zh) * 2019-07-10 2022-02-25 住友电工印刷电路株式会社 柔性印刷配线板、电池配线模块及柔性印刷配线板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21674U (ja) * 1991-04-16 1992-10-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基板直付コネクタ
JPH05343115A (ja) * 1992-06-05 1993-12-24 Yazaki Corp 基板取付用端子及び該端子と配線基板との結合構造
GB2280991A (en) * 1993-08-10 1995-02-15 Huang Mu Shui Terminal for attaching a wire to a pcb
CN1591978A (zh) * 2003-09-02 2005-03-0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端子连接件的连锁体及其卷绕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19665U (zh) 1978-02-10 1979-08-22
JPS57203474U (zh) 1981-06-19 1982-12-24
JPH0323663Y2 (zh) 1985-04-25 1991-05-23
JPS6387781U (zh) * 1986-11-28 1988-06-08
US5772454A (en) * 1995-11-03 1998-06-30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Wire to board contact terminal
JP3096804B2 (ja) * 1995-11-20 2000-10-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用コンタクト、コンタクトアセンブリ、多芯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および圧着工具
DE102006022542A1 (de) * 2006-05-15 2007-11-22 Robert Bosch Gmbh Kontaktgehäuse für ein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JP2008153137A (ja) * 2006-12-19 2008-07-03 Fujitsu Ltd プリント基板向け接続端子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ユニット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1719822B1 (ko) 2010-11-24 2017-03-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솔더링 연결핀, 상기 솔더링 연결핀을 이용한 반도체 패키지 기판 및 반도체칩의 실장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21674U (ja) * 1991-04-16 1992-10-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基板直付コネクタ
JPH05343115A (ja) * 1992-06-05 1993-12-24 Yazaki Corp 基板取付用端子及び該端子と配線基板との結合構造
GB2280991A (en) * 1993-08-10 1995-02-15 Huang Mu Shui Terminal for attaching a wire to a pcb
CN1591978A (zh) * 2003-09-02 2005-03-09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端子连接件的连锁体及其卷绕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06005B2 (ja) 2018-04-04
WO2015004986A1 (ja) 2015-01-15
US9531092B2 (en) 2016-12-27
JPWO2015004986A1 (ja) 2017-03-02
KR102089830B1 (ko) 2020-03-16
KR20160029810A (ko) 2016-03-15
CN105379022A (zh) 2016-03-02
US20160190714A1 (en)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5901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152132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9806475B2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394047B (zh) 高性能的同轴连接器
CN101499563B (zh) 导线与端子的连接方法
JP4274381B2 (ja) 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接続方法
CN20709813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8631086A (zh) L型内端子、l型同轴连接器及该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01383469B (zh) 电连接器装配套件和屏蔽电缆束
CN105075032A (zh) 适配器
JP2018147828A (ja) 圧着接続端子及び該圧着接続端子の接続方法
CN110323581A (zh) 带端子的电线
JP2006310099A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105379022B (zh) 端子及采用端子的连接结构
US6955561B2 (en) Inline connector
TW202037014A (zh) 電連接器及連接器裝置
JP2008123913A (ja) 内導体端子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JP5798840B2 (ja) 接続端子
CN107809016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7111785B2 (ja) 雌端子の製造方法
TWI427871B (zh) 連接器
JP6506876B1 (ja) 圧着接続端子
CN103891424B (zh) 元器件内置树脂基板
CN101872928B (zh) 带外部导体保持器的电连接器以及屏蔽电缆束
CN103477504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