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5144A - 触头 - Google Patents

触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5144A
CN105375144A CN201510468243.2A CN201510468243A CN105375144A CN 105375144 A CN105375144 A CN 105375144A CN 201510468243 A CN201510468243 A CN 201510468243A CN 105375144 A CN105375144 A CN 105375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rake
contact
wall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82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5144B (zh
Inventor
近藤快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75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5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5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5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6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1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having a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01R13/6474Impedance matching by variation of conductive properties, e.g. by dimension vari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头。本发明提供了能够降低高频信号的反射的触头。触头(S1)包括第一连接部件(100)、第二连接部件(200)以及中间部件(300)。第一连接部件(100)是在Y-Yˊ方向上延伸的管并且包括基部(110)和第一壁(120)。第一壁(120)从基部(110)的第一端部(111)在包含Z-Zˊ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第二连接部件(200)是在Y-Yˊ方向上延伸的板。中间部件(300)包括基部(310)和第一倾斜部(320)。中间部件(300)的基部(31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之间。

Description

触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头。
背景技术
JP2010-177125描述了常规触头。该触头由金属板形成。该触头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以及位于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件之间的中间部件。第一连接部件是矩形管并且能够连接至连接器等的终端。第二连接部件是大致U形板,具有两个远端。当第二连接部件接收线缆的缆芯时,前端部朝向缆芯夹紧。中间部件是大致U形板并且具有的高度小于第一和第二连接部件的高度。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上述常规触头成形为在第一连接部件和中间部件之间以及中间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之间的边界处发生急剧变化。具体来说,在第一连接部件和中间部件之间的边界处高度急剧降低,在中间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之间的边界处高度急剧升高。这些急剧变化引起边界处的阻抗的急剧变化。当常规触头用来传递高频信号时,上述提到的急剧阻抗变化会反射高频信号。
在该情形下,本发明提供了能够降低高频信号的反射的触头。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触头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以及中间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管或板。所述板具有的截面大致为U形、V形、C形或者L形。所述管或者所述板包括基部和第一壁。所述基部包括位于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壁从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板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部。所述中间部件包括基部和第一倾斜部。所述基部毗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基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倾斜部毗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所述第一倾斜部从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第一倾斜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向下倾斜。
该方案的触头基于以下原因能够降低通过触头传递的高频信号的反射。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朝向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向下倾斜。因此,在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和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之间的边界(第一边界)处以及在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和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边界(第二边界)处,触头的形状轻微变化。该构造能够降低第一和第二边界处的急剧阻抗变化,因而降低对高频信号的反射。
所述第一倾斜部可以具有相对于第一假想线不大于大约60度的倾斜角。所述第一假想线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边界。该方案的触头的形状轻微变化,尤其是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该构造能够进一步降低在触头的第一和第二边界处的急剧阻抗变化,从而导致进一步降低对高频信号的反射。
所述第一倾斜部可以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假想线不大于大约45度的倾斜角。该方案的触头的形状轻微变化,尤其是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该构造能够进一步降低在触头的第一和第二边界处的急剧阻抗变化,从而导致进一步降低对高频信号的反射。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延伸,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凹陷。该方案的触头能够进一步降低高频信号的反射,因为增加了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和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触头相应地具有第一倾斜部的轻微倾斜角,即形状轻微变化,尤其是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第一和第二边界处的急剧阻抗变化。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可以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弯曲或者弯折。该方案的触头能够进一步降低高频信号的反射,因为增加了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和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触头相应地具有第一倾斜部的轻微倾斜角,即形状轻微变化,尤其是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第一和第二边界处的急剧阻抗变化。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板可以具有的截面大致为U形、V形或者C形。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基部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管或者所述板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所述中间部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毗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倾斜部可以从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第二倾斜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向下倾斜。
该方案的触头基于以下原因能够降低通过触头传递的高频信号的反射。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朝向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向下倾斜,并且中间部件的第二倾斜部朝向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向下倾斜。因此,在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和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之间的边界(第一边界)处,在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和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边界(第二边界)处,在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二壁和中间部件的第二倾斜部之间的边界(第三边界)处,以及在中间部件的第二倾斜部和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边界(第四边界)处,触头的形状轻微变化。该构造能够降低在第一至第四边界处触头的急剧阻抗变化,从而导致降低对高频信号的反射。
所述第一倾斜部可以具有相对于第一假想线不大于大约60度的倾斜角。所述第一假想线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边界。所述第二倾斜部可以具有相对于第二假想线不大于大约60度的倾斜角。所述第二假想线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通过所述第二倾斜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边界。该方案的触头基于以下原因能够进一步降低高频信号的反射。在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相对于第一假想线不大于大约60度的情况下,触头的形状轻微变化,尤其是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在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相对于第二假想线不大于大约60度的倾斜,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二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二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二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触头的形状也轻微变化。该构造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第一至第四边界处的急剧阻抗变化,从而导致进一步降低对高频信号的反射。
所述第一倾斜部可以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假想线不大于大约45度的倾斜角。所述第二倾斜部可以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假想线不大于大约45度的倾斜角。该方案的触头基于以下原因能够进一步降低高频信号的反射。在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相对于第一假想线不大于大约45度的情况下,触头的形状轻微变化,尤其是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在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相对于第二假想线不大于大约45度的情况下,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二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二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二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触头的形状也轻微变化。该构造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第一至第四边界处的急剧阻抗变化,从而导致进一步降低对高频信号的反射。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不同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
该方案的触头能够进一步降低高频信号的反射。在第二连接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不同于第一连接部件的情况下,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以及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二壁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距离增加。触头相应地具有第一倾斜部的轻微倾斜角,即形状轻微变化,尤其是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触头还具有第二倾斜部的轻微倾斜角,即形状轻微变化,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二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二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二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触头的第一至第四边界处的急剧阻抗变化,从而导致进一步降低对高频信号的反射。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可以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弯曲或者弯折。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壁可以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弯曲或者弯折。
该方案的触头基于以下原因能够进一步降低高频信号的反射。在第一壁向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弯曲或者弯折的情况下,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距离增加。触头相应地具有第一倾斜部的轻微倾斜角,即形状轻微变化,尤其是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一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在第二壁向第二方向的一侧弯曲或者弯折的情况下,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二壁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距离增加。触头相应地具有第二倾斜部的轻微倾斜角,即从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二壁至中间部件的第二倾斜部以及从中间部件的第二倾斜部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形状轻微变化。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触头的第一至第四边界处的急剧阻抗变化。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管或者所述板可以包括联接至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可以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管或者所述板的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两个臂。所述臂可以彼此相对以及在远离彼此的方向上弹性可变形。
该方案的触头能够在其臂之间保持有待连接至触头的物体。
触头可以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壁包括远侧面,所述远侧面面向包括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分量的方向或者面向包括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的分量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的端面;所述第一倾斜部包括倾斜面,并且所述倾斜面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的远侧面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的端面向下倾斜。
可替换地,触头可以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壁包括远侧面,所述远侧面面向包括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分量的方向或者面向包括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的分量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的端面;所述第一倾斜部包括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部的所述倾斜面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的远侧面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的端面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壁包括远侧面,所述第二壁的所述远侧面面向包括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的分量的方向或者面向包括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的分量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面;所述第二倾斜部包括倾斜面;并且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所述倾斜面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的远侧面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的端面向下倾斜。
仍可替换地,触头可以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壁包括远侧面,所述远侧面面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的端面;所述第一倾斜部包括倾斜面;并且所述倾斜面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的远侧面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延伸,然后向下倾斜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的所述端面。
仍可替换地,触头可以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壁包括远侧面,所述远侧面面向包括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的分量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的端面;所述第一倾斜部包括倾斜面;并且所述倾斜面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的远侧面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在包括所述第三方向的所述一侧的分量的方向上向上倾斜,然后向下倾斜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的端面。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1B是触头的右视图。
图1C是触头的左视图。
图1D是沿着图1C的1D-1D截取的触头的截面图。
图1E是沿着图1C的1E-1E截取的触头的截面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2B是触头的平面图。
图2C是沿着图2A的2C-2C截取的触头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触头的立体图。
在以上附图说明以及后续的实施例的描述中,相对空间术语诸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用来方便技术人员阅读,指的是触头和其组成部件的附图中图示的方位。使用这些术语并不是要在使用本发明时对其制造、运输、成本、或销售进行任何限制,或在组装其组成部件期间进行限制,或当并入或结合其他装置时进行限制。
附图标记列表
S1:触头
100:第一连接部件
110:基部
111:第一端部
112:第二端部
120:第一壁
121:远侧面
130:第二壁
131:远侧面
200:第二连接部件
210:第一端部
211:端面
220:第二端部
221:端面
300:中间部件
310:基部
311:第一端部
312:第二端部
320:第一倾斜部
321:倾斜面
330:第二倾斜部
331:倾斜面
L1:第一假想线
L2:第二假想线
R1: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
R2: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
Y-Y'方向:第一方向
X-X'方向:第二方向
Z-Z'方向: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六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将参考图1A至图1E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头S1。触头S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触头S1包括第一连接部件100、第二连接部件200以及中间部件300。以下将详细描述触头S1的这些部件。应该理解的是,图1A至图1C指示的Y-Y'方向对应于触头S1的纵向方向以及对应于权利要求中所称的“第一方向”。在Y-Y'方向上,Y方向对应于第一方向的一侧,而Y'方向对应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图1A、图1D和图1E指示的X-X'方向对应于触头S1的横向方向以及对应于权利要求中所称的“第二方向”。在X-X'方向上,X方向对应于第二方向的一侧,而X'方向对应于第二方向的另一侧。X-X'方向正交于Y-Y'方向。Z-Z'方向对应于触头S1的高度方向以及对应于权利要求中所称的“第三方向”。在Z-Z'方向上,Z方向对应于第三方向的一侧,而Z'方向对应于第三方向的另一侧。Z-Z'方向正交于Y-Y'以及X-X'方向。
如图1A和图1C图示的,第一连接部件100是在Y-Y'方向上延伸的圆形管。第一连接部件100包括基部110、第一壁120和第二壁130。
如图1D最佳图示的,基部110是具有沿Z'方向突出的弧形截面的板。基部110构成圆形管的底部。基部110包括位于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111和位于X'方向侧的第二端部112。
第一壁120是具有弧形截面的板,从基部110的第一端部111沿Z方向延伸以及沿X'方向弯曲。第二壁130是具有弧形截面的板,从基部110的第二端部112沿Z方向延伸以及沿X方向弯曲。第一壁120的远侧面121和第二壁130的远侧面131彼此面对,它们之间具有间隙,如图1D所图示,或者可替代地彼此邻接。远侧面121面向X'方向,远侧面131面向X方向。在立方体的第一连接部件100中,第一壁120由X方向侧的侧壁以及圆形管的X方向侧的顶部的一半组成,而第二壁130由X'方向侧的侧壁以及其他圆形管的X'方向侧的顶部的一半组成。
如图1A至图1E图示的,第二连接部件200是在Y-Y'方向上延伸的板并且具有的沿Z'方向突出的弧形截面。第二连接部件200布置在Y方向侧并且与第一连接部件100隔开一距离。第二连接部件200包括位于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210和位于X'方向侧的第二端部220。第二连接部件200的X-X'方向尺寸不同于第一连接部件100。换句话说,第一端部210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向X方向侧延伸,第二端部220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向X'方向侧延伸。可替换地,第一端部210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向X'方向侧凹陷,第二端部220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向X方向侧凹陷。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200在X-X'方向上大于第一连接部件100,如图1D最佳图示的。
第一端部210具有位于X方向侧的端面211。第二端部220具有位于X'方向侧的端面221。第二连接部件200是具有如上所述的弧形截面的板,端面211定向在包含X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端面221定向在包含X'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
如图1A至图1C图示的,中间部件30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之间。中间部件300包括基部310、第一倾斜部320和第二倾斜部330。
基部310是在Y-Y'方向上从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延伸至第二连接部件200的板并且具有沿Z'方向突出的弧形的截面。基部310形成中间部件300的底部。基部31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之间。基部310包括位于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311和位于X'方向侧的第二端部312。
第一倾斜部320是具有弧形截面的板(侧板),从基部310的第一端部311沿Z方向以及沿X'方向弯曲。第一倾斜部32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之间。第一倾斜部320从第一壁120至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向下倾斜,即沿Y和Z'方向倾斜。
第一倾斜部320包括倾斜面321。倾斜面321从第一壁120的远侧面121的Y方向端部延伸至第一端部210的端面211。倾斜面321沿X方向弯曲并且从第一壁120的远侧面121的Y方向端部至第一端部210的端面211向下倾斜。如上述,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是沿Z方向延伸以及沿X'方向弯曲的弧形板,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向X方向侧延伸。该构造有利于提供第一倾斜部320的轻微倾斜角R1,即加长倾斜面321。
第一倾斜部320相对于以下第一假想线L1的倾斜角R1小于90度,优选不大于大约60度,更优选地不大于大约45度。如图1B图示的,第一假想线L1是在Y-Y'方向上延伸通过第一倾斜部32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之间的边界的线,即延伸通过第一倾斜部320的Z'方向端部(下端部)。
第二倾斜部330是具有弧形截面的板(侧板),从基部310的第二端部312沿Z方向延伸以及沿X方向弯曲。第二倾斜部33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的Y方向端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之间。第二倾斜部330从第二壁130至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向下倾斜,即沿Y和Z'方向倾斜。
第二倾斜部330包括倾斜面331。倾斜面331从第二壁130的远侧面131的Y方向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220的端面221。倾斜面331沿X'方向弯曲,并且从第二壁130的远侧面130的Y方向端部至第二端部220的端面221向下倾斜。如上述,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是沿Z方向延伸以及沿X方向弯曲的弧形板,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向X'方向侧延伸。该构造有利于提供第二倾斜部330的轻微倾斜角R2,即加长倾斜面331。
第二倾斜部330相对于以下第二假想线L2的倾斜角R2小于90度,优选不大于大约60度,更优选地不大于大约45度。如图1C图示的,第二假想线L2是在Y-Y'方向上延伸通过第二倾斜部33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之间的边界的线,即延伸通过第二倾斜部330的Z'方向端部(下端部)。
如上构造的触头S1以如下方式制造。首先,准备金属板,并且使用未图示的模具将其压印成形。更具体来说,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的部分成形为圆形管以变成第一连接部件100;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的部分成形为弧形截面以变成第二连接部件200;以及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和Y方向侧的部分之间的部分成形为弧形截面以变成中间部件300。
触头S1能够以如下方式使用。触头S1被未图示的连接器的主体保持。将线缆缆芯或者销钉(未示出)插入触头S1的第一连接部件100以将第一连接部件100电气地及机械地连接至线缆缆芯或者销钉。触头S1的第二连接部件200被焊接至用于安装连接器的电路板。第二连接部件200可以被焊接至线缆缆芯或者销钉。
发明人使用模拟系统在触头S1和对比触头之间进行了对比研究。比较连接器的主体中保持的触头S1和对比触头之间的阻抗。此处使用的触头S1构造为具有的第一和第二倾斜部320、330的倾斜角R1、R2是45度。对比触头具有与触头S1相同的构造,除了对比触头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假想线L1、l2具有90度角度的垂直部以代替第一和第二倾斜部320、330之外。模拟证实了触头S1的第一和第二倾斜部320、330相比于对比触头的垂直部能够降低阻抗达大约5Ω。
触头S1具有至少以下技术特征和效果。首先,触头S1能够用以传递高频信号,降低了信号被反射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触头S1的中间部件300的第一和第二倾斜部320、330从第一连接部件100至第二连接部件200轻微向下倾斜。换句话说,触头S1成形成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和中间部件300的第一倾斜部320之间的第一边界处,以及在中间部件300的第一倾斜部32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之间的第二边界处,轻微变化(诸如,不是急剧变化),以及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和中间部件300的第二倾斜部330之间的第三边界处,在中间部件300的第二倾斜部33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之间的第四边界处,轻微变化(诸如,不是急剧变化)。基于该原因,在触头S1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边界处阻抗将轻微变化。这有助于降低通过触头S1传递的高频信号的反射。
第二,触头S1设计成使得第一和第二倾斜部320、330具有轻微倾斜角R1,R2。具体来说,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和第二壁120、130具有弧形截面,第二连接部件200在X-X'方向上大于第一连接部件100。该构造使得能够加长第一和第二倾斜部320、330的倾斜面321、331,第一和第二倾斜部320、330具有轻微倾斜角R1、R2。
第二实施例
将参考图2A至图2C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头S2。触头S2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触头S2具有与触头S1相同的构造,除了触头S2包括的第一连接部件400的构造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触头S1的第一连接部件100之外。以下将详细描述不同之处,并且省略重复说明。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图2A至图2B指示了Y-Y'方向和X-X'方向,图2A至图2B指示了Z-Z'方向。
第一连接部件400包括管T和一对臂440、450。管T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件100大致相同的构造。如图2A至图2B所示,管T包括基部410、第一壁420和第二壁430。第一壁420具有远侧面421,第二壁430具有远侧面431。管T具有Y方向侧端部T1(权利要求中所称的“第一端部”)和Y'方向侧端部T2(端部T2与端部T1相对,权利要求中所称的“第二端部”)。以类似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件100的方式,端部T1连接至中间部件300。
臂440、450是从端部T2沿Y'方向延伸的板并且具有弧形的截面。臂440、450彼此相对并且倾斜成沿Y'方向靠近彼此。臂440、450是弹性可变形的以便远离彼此。
上述构造的触头S2能够以如下方式制造。首先,准备金属板,并且使用未图示的模具将其压印成形。在压印的金属板中,将Y'方向侧的端部切割成两个件以变成第一连接部件400的弧形臂440、450,将两个件的Y方向侧的部分成形为圆形管以变成第一连接部件400的管T,将Y方向侧的端部成形成弧形截面以变成第二连接部件200,将管T和Y方向侧端部之间的部分成形成弧形截面以变成中间部件300。
触头S2能够以类似触头S1的方式使用,尤其如下述的。能够将线缆缆芯或者销钉插入第一连接部件400的臂440、450之间,使得臂440、450弹性变形以便远离彼此并且保持线缆缆芯或者销钉。如触头S1那样,第二连接部件200能够焊接至电路板、线缆缆芯或者销钉。
触头S2具有与触头S1相同的技术特征和效果。
第三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头S3。触头S3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触头S3具有的构造类似于触头S1,但包括第一连接部件100'、第二连接部件200'以及中间部件300',它们的形状分别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触头S1的第一连接部件100、第二连接部件200和中间部件300。以下将详细描述不同之处,并且省略重复说明。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图3指示了Y-Y'方向、X-X'方向和Z-Z'方向。
第一连接部件100'是在Y-Y'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管。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是具有大致角度U形截面的板。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是从基部110'的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沿Z方向延伸并且进一步沿X'方向延伸的板。也即,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沿X'方向弯折。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是从基部110'的X'方向侧的第二端部沿Z方向延伸并且进一步沿X方向延伸的板。也即,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沿X方向弯折。
第二连接部件200'在Y-Y'方向上延伸,并且截面是大致角度U形。第二连接部件200'的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210'在包含X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斜向延伸。第一端部210'的X方向侧的端面211'面向包含X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第二连接部件200'的X'方向侧的第二端部220'在包含X'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斜向延伸。第二端部的X'方向侧的端面221'面向包含X'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
第二连接部件200'的X-X'方向尺寸不同于第一连接部件100'。换句话说,第一端部210'可以相对于X方向侧延伸,而不像第一连接部件100'那样,第二端部220'可以相对于X'方向侧延伸,而不像第一连接部件100'那样。可替换地,第一端部210'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向X'方向侧凹陷,第二端部220'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向X方向侧凹陷。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200'在X-X'方向上大于第一连接部件100'。
中间部件300'的基部310'是在Y-Y'方向上从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至第二连接部件200'延伸并且截面为大致角度U形的板。基部310'毗邻地连接在第二连接部件200'和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之间。
中间部件300'的第一倾斜部320'是从基部310'的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沿Z方向延伸并且进一步沿X'方向延伸的板。第一倾斜部32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之间。第一倾斜部320'向下倾斜,即从第一壁120'至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沿Y和Z'方向倾斜。
第一倾斜部320'的倾斜面321'从第一壁120'的远侧面121'的Y方向端部沿X'方向延伸,然后向下倾斜至第一端部210'的端面211'。如上述,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是沿X'方向弯折的板,并且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沿X方向延伸。该构造有利于提供第一倾斜部320'的轻微倾斜角R1,即加长倾斜面32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部320'相对于第一假想线(未示出)的倾斜角优选不大于大约60度,更优选地不大于大约45度。
中间部件300'的第二倾斜部330'是从基部310'的X'方向侧的第二端部沿Z方向延伸并且进一步沿X方向延伸的板。第二倾斜部33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的Y方向端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之间。第二倾斜部330'向下倾斜,即从第二壁130'向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沿Y和Z'方向倾斜。
第二倾斜部330'的倾斜面331'从第二壁130'的远侧面131'的Y方向端部沿X方向延伸,然后向下倾斜至第二端部220'的端面221'。如上述,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是沿X方向弯折的板,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沿X'方向延伸。该构造有利于提供第二倾斜部330'的轻微倾斜角,即加长倾斜面33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倾斜部330'相对于第二假想线(未示出)的倾斜角优选不大于大约60度,更优选地不大于大约45度。
上述构造的触头S3能够以如下方式制造。首先,准备金属板,并且使用未图示的模具将其压印成形。更具体来说,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的部分成形为矩形立方体形状以变成第一连接部件100';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的部分成形为具有大致成角度U形的截面以变成第二连接部件200';以及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和Y方向侧部分之间部分成形为具有大致成角度U形的截面以变成中间部件300'。
触头S3能够以类似触头S1的方式使用,尤其如下述的。将线缆缆芯或者销钉(未示出)插入触头S3的第一连接部件100'中以将第一连接部件100'电气地及机械地连接至线缆缆芯或者销钉。触头S3的第二连接部件200'焊接至用于安装连接器的电路板。第二连接部件200'可以焊接至线缆缆芯或者销钉。
触头S3具有与触头S1相同的技术特征和效果。
第四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触头S4。触头S4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触头S4具有的构造类似触头S1,但包括的第一连接部件100”以及中间部件300”的形状分别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触头S1的第一连接部件100和中间部件300。以下将详细描述不同之处,并且省略重复说明。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图4指示了Y-Y'方向、X-X'方向和Z-Z'方向。
第一连接部件100”是在Y-Y'方向上延伸的板并且截面为大致成角度的U形。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是截面为大致成角度的U形的板。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是从基部110”的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沿Z方向延伸的扁平板。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是从基部110”的X'方向侧的第二端部沿Z方向延伸的扁平板。第一壁120”的远侧面121”和第二壁130”的远侧面131”面向Z方向。
中间部件300”的基部310”是从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向第二连接部件200在Y-Y'方向上延伸的板,并且截面为大致成角度的U形。基部31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之间。
中间部件300”的第一倾斜部320”是从基部310”的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沿Z方向延伸的板。第一倾斜部32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之间。第一倾斜部320”向下倾斜,即从第一壁120”至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沿Y和Z'方向倾斜。
第一倾斜部320”的倾斜面321”从第一壁120”的远侧面121”的Y方向端部至第一端部210的端面211向下倾斜。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沿X方向延伸。该构造有利于提供第一倾斜部320”的轻微倾斜角,即加长倾斜面32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部320”相对于第一假想线(未示出)的倾斜角优选不大于大约60度,更优选地不大于大约45度。
中间部件300”的第二倾斜部330”是从基部310”的X'方向侧的第二端部沿Z方向延伸的板。第二倾斜部33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的Y方向端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之间。第二倾斜部330”向下倾斜,即从第二壁130”至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沿Y和Z'方向倾斜。
第二倾斜部330”的倾斜面331”从第二壁130”的远侧面131”的Y方向端部至第二端部220的端面221向下倾斜。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沿X'方向延伸。该构造有利于提供第二倾斜部330”的轻微倾斜角,即加长倾斜面33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倾斜部330”相对于第二假想线(未示出)的倾斜角优选不大于大约60度,更优选地不大于大约45度。
上述构造的触头S4能够以如下方式制造。首先,准备金属板,并且使用未图示的模具将其压印成形。更具体来说,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的部分成形成大致成角度的U形截面以变成第一连接部件100”;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的部分成形为弧形截面以变成第二连接部件200;以及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和Y方向侧的部分之间的部分成形为大致成角度的U形截面以变成中间部件300”。
触头S4能够以类似触头S1的方式使用,尤其如下述的。将线缆缆芯或者销钉(未示出)插入触头S4的第一连接部件100”中以将第一连接部件100”电气地及机械地连接至线缆缆芯或者销钉。触头S4的第二连接部件200焊接至用于安装连接器的电路板。第二连接部件200可以焊接至线缆缆芯或者销钉。
触头S4具有与触头S1相同的技术特征和效果。
第五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触头S5。触头S5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触头S5具有的构造类似触头S1,但包括的第一连接部件100”'以及中间部件300”'的形状分别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触头S1的第一连接部件100和中间部件300。以下将详细描述不同之处,并且省略重复说明。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图5指示了Y-Y'方向、X-X'方向和Z-Z'方向。
第一连接部件100”'是在Y-Y'方向上延伸的板并且具有大致C形的截面。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是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板。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是具有弧形截面的板,从基部的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在包含X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是具有弧形截面的板,从基部110”'的X'方向侧的第二端部延伸,沿Z以及X方向延伸,然后沿Z'和X方向延伸。第一壁120”'的远侧面121”'面向包括X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第二壁130”'的远侧面131”'面向包括X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
中间部件300”'的基部310”'是从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至第二连接部件200在Y-Y'方向上延伸的板,并且截面是弧形。基部31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之间。
中间部件300”'的第一倾斜部320”'是从基部310”'的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在包含X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第一倾斜部32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之间。第一倾斜部320”'向下倾斜,即从第一壁120”'至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沿Y和Z'方向倾斜。
第一倾斜部320”'的倾斜面321”'从第一壁120”'的远侧面121”'的Y方向端部至第一端部210的端面211向下倾斜。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沿X方向延伸。该构造有利于提供第一倾斜部320”'的轻微倾斜角,即加长倾斜面32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部320”'相对于第一假想线(未示出)的倾斜角优选不大于大约60度,更优选地不大于大约45度。
中间部件300”'的第二倾斜部330”'是弧形截面的板,从基部310”'的X'方向侧的第二端部312”'延伸,沿Z以及X方向延伸,然后沿Z'以及X方向延伸。第二倾斜部33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的Y方向端部和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之间。第二倾斜部330”'从第二壁130”'延伸至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第二倾斜部330”'向上倾斜,然后向下倾斜,即沿Y和Z'方向倾斜至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220。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倾斜部可以包括除了该实施例中的向下倾斜之外的其他方式倾斜。这也适用于第一倾斜部。
第二倾斜部330”'的倾斜面331”'从第二壁130”'的远侧面131”'的Y方向端部向上倾斜,然后向下倾斜至第二端部220的端面221。如上述,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二壁130”'沿Z以及X方向延伸,然后沿Z'以及X方向延伸,并且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沿X'方向延伸。该构造有利于提供第二倾斜部330”'的轻微倾斜角,即加长倾斜面33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倾斜部330”'的倾斜角相对于第二假想线(未示出)优选不大于大约60度,更优选地不大于大约45度。
上述构造的触头S5能够以如下方式制造。首先,准备金属板,并且使用未图示的模具将其压印成形。更具体来说,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的部分成形成C形截面以变成第一连接部件100”';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的部分成形成弧形截面以变成第二连接部件200;以及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和Y方向侧的部分之间的部分成形为大致C形截面以变成中间部件300”'。
触头S5能够以类似于触头S1的方式使用,尤其如下述的。将线缆缆芯或者销钉(未示出)插入触头S5的第一连接部件100”'中以将第一连接部件100”'电气地及机械地连接至线缆缆芯或者销钉。触头S5的第二连接部件200焊接至用于安装连接器的电路板。第二连接部件200可以焊接至线缆缆芯或者销钉。
触头S5具有与触头S1相同的技术特征和效果。
第六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触头S6。触头S6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触头S6具有的构造类似于触头S3,但包括的第一连接部件100””以及中间部件300””的形状分别不同于第三实施例中触头S3的第一连接部件100'和中间部件300'。以下将详细描述不同之处,并且省略重复说明。以类似第三实施例的方式,图6示出了Y-Y'方向、X-X'方向和Z-Z'方向。
第一连接部件100””是截面为大致成角度的C形的板并且在Y-Y'方向上延伸。如此处使用的,术语“截面为大致C形”包括在截面图中为成角度的C形的一般形状。第一连接部件100””包括基部110””和第一壁120””。基部110””是截面为大致L形的板。第一壁120””是从基部110””的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沿Z方向延伸并且进一步沿X'方向延伸的板。也即,第一壁120””沿X'方向弯折。
中间部件300””包括基部310””和第一倾斜部320””。基部310””是从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至第二连接部件200'在Y-Y'方向上延伸并且是大致L形的板。基部31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基部11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之间。
中间部件300””的第一倾斜部320””是从基部310””的X方向侧的第一端部沿Z方向延伸并且进一步沿X'方向延伸的板。也即,第一倾斜部320””沿X'方向弯折。第一倾斜部320””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之间。第一倾斜部320””从第一壁120””在包含Y和X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倾斜,然后向下倾斜,即沿Y和Z'方向倾斜至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
第一倾斜部320””的倾斜面321””从第一壁120””的远侧面121””的Y方向端部延伸至第一端部210'的端面211',沿包含Y和X方向的分量的方向倾斜,然后向下倾斜。如上述,第一壁120””沿X'方向弯折,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沿X方向延伸。该构造有利于提供第一倾斜部320””的轻微倾斜角R1,即加长倾斜面32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部320””的倾斜角相对于第一假想线(未示出)优选不大于大约60度,更优选地不大于大约45度。
上述构造的触头S6能够以如下方式制造。首先,准备金属板,并且使用未图示的模具将其压印成形。更具体来说,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的部分成形成大致L形状截面以变成第一连接部件100””;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的部分成形为大致成角度的U形截面以变成第二连接部件200';以及将金属板的Y'方向侧和Y方向侧的部分之间的部分成形为大致L形截面以变成中间部件300””。
触头S6能够以类似于触头S3的方式使用,尤其如下述的。将线缆缆芯或者销钉(未示出)插入触头S6的第一连接部件100””中以将第一连接部件100””电气地及机械地连接至线缆缆芯或者销钉。触头S6的第二连接部件200'焊接至用于安装连接器的电路板。第二连接部件200'可以焊接至线缆缆芯或者销钉。
触头S6具有至少以下技术特征和效果。首先,触头S6能够用以传递高频信号,降低信号被反射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触头S6的中间部件300””的倾斜部320”'从第一连接部件100””至第二连接部件200'轻微向下倾斜。换句话说,在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和中间部件300””的第一倾斜部320””之间的第一边界处以及在中间部件300””的第一倾斜部32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之间的第二边界处,触头S6的形状轻微变化(诸如不急剧变化)。基于该原因,阻抗在触头S6的第一和第二边界处将轻微变化。这有助于降低通过触头S6传递的高频信号的反射。
第二,触头S6设计成使得第一倾斜部320””具有轻微倾斜角。尤其,第一连接部件100””的第一壁120””是如上所述弯折的板,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21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100””沿X方向延伸。该构造使得能够加长第一倾斜部320””的倾斜面321””,且第一倾斜部320””具有轻微倾斜角。
本发明的触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以任何方式修改,这并不超出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以下将详细描述具体修改。
本发明的触头的第一连接部件可以是任何部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管或板,所述板具有的截面是大致U形、V形、C形或者L形,所述管或者所述板包括:基部,其具有位于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第一壁,其从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管可以部分地切割,并且具有从所述管向内延伸的臂和/或在所述管的内部的突起。
如果第一连接部件的板的截面是大致V形,触头优选具有以下构造。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板的所述基部是截面为大致V形的板;所述第一壁从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在包含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的分量的方向上斜向延伸;所述第二壁从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在包含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以及所述第三方向的所述一侧的分量的方向上斜向延伸;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毗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板的所述基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和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第一倾斜部从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在包含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以及所述第三方向的所述一侧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毗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并且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向下倾斜;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第二倾斜部从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在包含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以及所述第三方向的所述一侧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毗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并且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壁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向下倾斜。
如果第一连接部件的板的截面是大致L形,触头优选具有以下构造。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板的所述基部是截面为大致L形的板;所述第一壁从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在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毗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基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部;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第一倾斜部从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三方向的所述一侧延伸,毗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并且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至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向下倾斜。
触头S5可以仅具有第二倾斜部330”',省略第一倾斜部320”'。在该情况下,基部110”'的X'方向侧的第二端部可以用作基部的第一端部;第二壁130”'可以用作第一壁;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二端部220可以用作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第一端部;第二倾斜部330”'可以用作第一倾斜部。
本发明的触头的第一连接部件可以不具有臂或者可以具有至少两个臂。至少两个臂可以是任何臂,它们从上述任一方案的第一连接部件的管或板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彼此相对并且在远离彼此的方向上弹性可变形。触头S1和S3至S6的任一第一连接部件可以具有至少两个臂。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管或截面为大致C形的板,可以设置有三个或多个臂,它们在管或板的周向上间隔开,使得臂从管或板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本发明的触头的第一连接部件可以包括或者不包括第二壁。如果设置的话,第二壁可以是从第一连接部件的基部的第二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的任何壁。
本发明的触头的第二连接部件可以是任何板,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部。第二连接部件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与第一连接部件相同。第二连接部件200和第二连接部件200'可交换。本发明的第二连接部件可以截面是大致成角度的U形或者大致V形。
本发明的触头的中间部件可以是任何部件,其包括基部和第一倾斜部,基部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的基部和第二连接部件之间,并且包括位于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部,第一倾斜部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一壁和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之间,第一倾斜部从中间部件的基部的第一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使得第一倾斜部朝向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一端部向下倾斜。
本发明的触头的中间部件可以包括或者不包括第二倾斜部。如果设置的话,第二倾斜部可以是任何部分,其毗邻地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二壁和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之间,并且从中间部件的基部的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使得第二倾斜部朝向第二连接部件的第二端部向下倾斜。
应该理解的是,实施例和修改例子中触头的构成元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布置和其他构造可以以任何方式修改,只要它们执行类似功能。实施例以及修改例子可以以任何可能方式组合。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定,只要其是本发明的第一连接部件的纵向方向。本发明的第二方向可以是正交于第一方向的任何方向。本发明的第三方向可以是正交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任何方向。

Claims (11)

1.一种触头,该触头包括:
第一连接部件,该第一连接部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管或板,所述板的截面为U形、V形、C形或者L形,所述管或者所述板包括:
基部,该基部包括位于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
第一壁,该第一壁从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第二连接部件,该第二连接部件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板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第一端部;以及
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包括:
基部,该基部毗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基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的第一端部;以及
第一倾斜部,该第一倾斜部毗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间,所述第一倾斜部从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一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第一倾斜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相对于第一假想线不大于60度,所述第一假想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间的边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相对于所述第一假想线不大于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延伸,或者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壁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弯曲或者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板的截面为U形、V形或者C形,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基部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管或者所述板进一步包括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并且
所述中间部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毗邻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倾斜部从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基部的所述第二端部在包含第三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使得所述第二倾斜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所述6的触头,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相对于第一假想线不大于60度,所述第一假想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通过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间的边界,并且
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相对于第二假想线不大于60度,所述第二假想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通过所述第二倾斜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边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头,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相对于所述第一假想线不大于45度,并且
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相对于所述第二假想线不大于45度。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一壁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弯曲或者弯折,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第二壁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侧弯曲或者弯折。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所述管或者所述板包括:
联接至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一端部,以及
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管或者所述板的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两个臂,并且
所述臂彼此相对并且能够在远离彼此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CN201510468243.2A 2014-08-08 2015-08-03 触头 Active CN105375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3006 2014-08-08
JP2014163006A JP6401966B2 (ja) 2014-08-08 2014-08-08 コンタク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5144A true CN105375144A (zh) 2016-03-02
CN105375144B CN105375144B (zh) 2019-12-06

Family

ID=53765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8243.2A Active CN105375144B (zh) 2014-08-08 2015-08-03 触头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755324B2 (zh)
EP (1) EP2983248A1 (zh)
JP (1) JP6401966B2 (zh)
KR (1) KR102258586B1 (zh)
CN (1) CN105375144B (zh)
TW (1) TWI6689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4080B2 (ja) * 2017-03-23 2021-01-13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L型インナー端子、そのl型インナー端子を含むl型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l型同軸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7111784B2 (ja) * 2020-09-11 2022-08-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端子の製造方法
JP7111785B2 (ja) * 2020-09-11 2022-08-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端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0476A (zh) * 1972-06-12 1974-05-16
JPS62135383U (zh) * 1986-02-19 1987-08-26
US20010039153A1 (en) * 2000-05-08 2001-11-08 Mitsuru Suzuki Electrical contact and method for press-bonding electrical contact to electrical wire
US20060068653A1 (en) * 2004-09-27 2006-03-30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JP2010177125A (ja) * 2009-01-30 2010-08-1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2008A (en) * 1966-01-19 1968-01-02 Berg Electronics Inc Pin connector
US3777051A (en) * 1973-01-02 1973-12-04 Amp Inc Aluminum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S5611747Y2 (zh) * 1977-01-31 1981-03-17
DE8804092U1 (zh) * 1988-03-25 1988-06-30 Grote & Hartmann Gmbh & Co Kg, 5600 Wuppertal, De
JPH01170956U (zh) * 1988-05-24 1989-12-04
JP2803981B2 (ja) * 1993-09-17 1998-09-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用端子
GB9424146D0 (en) 1994-11-30 1995-01-18 Amp Gmbh Electrical contact
US6261134B1 (en) * 1995-10-20 2001-07-17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One-piece hooded socket contac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JP3062928B2 (ja) * 1996-04-26 2000-07-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
JPH10255864A (ja) * 1997-03-07 1998-09-25 Yazaki Corp 圧着端子
JP3534298B2 (ja) * 1998-02-03 2004-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を形成するための金型
US6086434A (en) * 1998-02-23 2000-07-1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One piece terminal system
TW379858U (en) * 1998-05-08 2000-01-11 Speed Tech Corp Improving structure for the terminal of PAMCIA card-plugged connector
ES1040916Y (es) * 1998-07-15 1999-11-01 Mecanismos Aux Ind Microterminal perfeccionado.
US6210223B1 (en) * 1998-11-19 2001-04-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Shielded connector, a set of shielded connector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shielded connector with a shielded cable
US6200174B1 (en) * 1999-01-14 2001-03-13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ing terminal
JP2003157924A (ja) * 2001-11-22 2003-05-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雌側端子金具
FR2840736B1 (fr) * 2002-06-11 2004-08-27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Borne de contact electrique femelle d'une seule piece ayant une partie de transition renforcee
CN100477403C (zh) * 2003-06-18 2009-04-08 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端子
JP2006080030A (ja) * 2004-09-13 2006-03-23 Yazaki Corp ジョイント用スリーブ金具、ジョイント電線
US7118429B1 (en) * 2006-01-31 2006-10-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wire trap
US7803008B2 (en) * 2007-11-27 2010-09-28 Yazaki Corporation Press-clamping structure and press-clamping terminal
JP2012054107A (ja) 2010-09-01 2012-03-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付き端子金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0476A (zh) * 1972-06-12 1974-05-16
JPS62135383U (zh) * 1986-02-19 1987-08-26
US20010039153A1 (en) * 2000-05-08 2001-11-08 Mitsuru Suzuki Electrical contact and method for press-bonding electrical contact to electrical wire
US20060068653A1 (en) * 2004-09-27 2006-03-30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JP2010177125A (ja) * 2009-01-30 2010-08-1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83248A1 (en) 2016-02-10
KR20160018342A (ko) 2016-02-17
US9755324B2 (en) 2017-09-05
JP2016039088A (ja) 2016-03-22
KR102258586B1 (ko) 2021-05-28
CN105375144B (zh) 2019-12-06
TW201611433A (zh) 2016-03-16
US20160043481A1 (en) 2016-02-11
TWI668926B (zh) 2019-08-11
JP6401966B2 (ja) 2018-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415B (zh) 端子座与电子卡连接器
CN105375144A (zh) 触头
US9252517B2 (en) Connector
TWI571016B (zh) 連接器
CN107658584A (zh) 连接器
CN102315547A (zh) 端子接头及制造该端子接头的方法
CN106025642A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母端连接器及公端连接器
CN103138083A (zh) 同轴连接器
JP6166040B2 (ja) コネクタ
CN204190087U (zh) 连接器及其连接端子
TWM603206U (zh) 卡緣連接器
CN204680779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199556Y (zh) 电连接器
CN107134677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4300260A (zh) 一种卡连接器
US20160336672A1 (en) Contact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5406222A (zh) 一种电连接部件
CN202268510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总成
JP5404957B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CN105870678B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364970A (zh) 连接器端子
JP6182104B2 (ja) コネクタ及び伝送線路構造
CN207765731U (zh) 一种多触点电连接器
CN2891340Y (zh) 电连接器
CN108134222B (zh) 侧接弹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