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9386A - 一种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9386A
CN105369386A CN201510485879.8A CN201510485879A CN105369386A CN 105369386 A CN105369386 A CN 105369386A CN 201510485879 A CN201510485879 A CN 201510485879A CN 105369386 A CN105369386 A CN 105369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fiber
polyester
fiber
polyether compound
antioxid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58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娟
望月克彦
李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858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693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69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9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纤维,主要由单体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脂肪族二元醇、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聚醚类化合物反应得到的聚合物纺丝而成,其中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及其衍生物形成的结构单元含量以硫元素计相对于聚酯纤维为0.5wt%~3wt%;聚醚类化合物为数均分子量8000~20000g/mol的高分子量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其含量为聚酯纤维的11wt%~20wt%;该纤维的条干不匀率U%为0.1~1.5%。该聚酯纤维制成织物后广泛应用于内衣、运动衣等贴身衣物。

Description

一种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湿性优异且纤度波动小的聚酯纤维,其该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纤维、薄膜、塑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聚酯的结构规整,疏水性较强,与棉或麻等天然纤维相比,聚酯纤维的吸水性、吸湿性较差,大大限制了聚酯纤维在要求吸湿性环境下的应用。由聚酯纤维得到的纺织品制成贴身衣物时,由于聚酯纤维的吸湿性差,会给人带来闷热感,因此聚酯纤维特别不适合应用于夏装方面。
为了解决聚酯纤维吸水吸湿性差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尝试了很多方法。例如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主要是使纤维表面多孔质化后利用毛细管原理提高纤维的吸湿性。也可以使用放电处理、光接枝改性、低温等离子处理等方法实现纤维表面的改性。但是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纤维制成织物后,对于在出汗状态下减少蒸热感等方面没有很好的效果,更不会有棉、麻等天然纤维的清凉感。在这些方法之外,还有在纤维表面包裹亲水性膜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往往存在纤维与膜之间亲和性差、水洗后耐久性不佳的缺点。
也可以通过对聚酯纤维进行化学接枝的方法来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能。例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进行15%程度的 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合后,进行钠离子交换的处理,可以得到与棉同等的吸湿率。可是这种纤维的吸湿速度很慢,而且聚酯纤维的基本性能有很大损失,基本上没有了应用价值,所以也一直没有工业化生产。
另外,也有使用高分子量的聚醚化合物来提高吸湿性的,但是高分子量的聚醚化合物与聚酯基体不完全进行共聚,大部分以分离相的状态存在于聚酯中,这样会导致聚合物熔融滞留时粗大化形成不稳定的相分离结构,聚合反应终了后吐出以及纺丝时口金部吐出不稳定,导致最终纤维的纤度斑、染斑大,以及毛羽的产生。日本专利特开2007-70467中使用特殊的PEG与PET共聚来改善PET的吸湿性能。但是PEG的添加量过少的话,不能带来高的吸湿性,因此需要较高的添加量,其结果就是导致聚酯成纤后失去纤维的基本性能,而且耐热性能大大变差,使用价值变的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湿性优异,且纤度波动小的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聚酯纤维,由单体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脂肪族二元醇、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聚醚类化合物反应得到的聚合物纺丝而成,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及其衍生物形成的结构单元含量以硫元素计相对于聚酯纤维为0.5wt%~3wt%;聚醚类化合物为数均分子量8000~20000g/mol的高分子量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其含量为聚酯纤维的11wt%~20wt%;该纤维的条干不匀率U%为0.1~1.5%。
该纤维中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0.07wt%~1.2wt%。
该纤维具有海岛型的相分离结构,纤维横截断面上岛成分聚醚类化合物的最大直径不超过40nm。
聚酯纤维中聚醚化合物的重复结构单元摩尔数E1、含磺酸基团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结构单元的摩尔数S1满足如式1所示的关系,
1.0≤E1/S1≤30.0 式1。
所述聚醚类化合物为聚乙二醇,含磺酸钠基团的间苯二甲酸及其衍生物为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或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
聚酯纤维的吸湿率∆MR在2.5%以上。
一种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单体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脂肪族二元醇进行酯化反应;
(2)在步骤(1)的反应产物中加入以硫元素计相对于最终聚酯总量的0.5wt%~3wt%的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相对于聚酯总量为11wt%~20wt%的聚醚类化合物,以及抗氧化剂进行缩聚反应;
(3)缩聚反应终了后再添加抗氧化剂,得到阳离子可染聚酯;
(4)将步骤(3)得到的聚酯通过熔融纺丝制得聚酯纤维。
所述步骤(2)中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酯纤维优选0.05~0.5wt%,所述步骤(2)中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酯纤维优选0.05wt%~1.0wt%,更优选0.3~1.0wt%。
上述抗氧化剂优选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IR1010)、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330)或者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1790)。
本发明的纤维不仅吸湿性优异,纤度波动、染斑也小,且不易产生毛羽。该纤维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纺丝时滤压稳定、成本低。该聚酯纤维制成织物后广泛应用于内衣、运动衣等贴身衣物。
具体实施方式
构成本发明所述聚酯纤维的聚酯中,主要单体除了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脂肪族二元醇外,还有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和聚醚类化合物。
单体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中由于金属磺酸盐基团的存在,可以提高最终聚酯纤维的吸湿性能及染色性能,同时由于含金属磺酸盐的化合物极性比较强,与聚醚类化合物作用后能提高聚醚类化合物在聚酯基体中的分散,改善聚酯聚合后的吐出性,最终形成的纤维纤度波动比较小,条干不匀率U%为0.1~1.5%。
聚酯纤维中由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形成的结构单元(下记含金属磺酸盐基团结构单元)含量以硫元素计相对于最终聚酯总量为0.5wt%~3wt%。聚酯纤维中含金属磺酸盐结构单元的含量以硫元素计低于0.5wt%的话,聚酯纤维在制备过程中吐出性得不到改善,条干不匀率高;聚酯纤维中含金属磺酸盐结构单元的含量以硫元素计高于3wt%的话,会导致聚酯纤维在制备过程中的纺丝滤压上升,同时由于刚性基团金属磺酸盐基团增粘作用,导致聚酯分子量降低,纤维物性下降。
对于本发明所述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SSIA),可以列举的有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SIPA)、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SIPM)或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SIPE)。
上述聚醚类化合物是指数均分子量为8000~20000g/mol的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优选聚乙二醇。聚醚类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低于8000g/mol的话,由于其高的飞散率,以致所得聚酯纤维的吸湿效果不理想,没有实用性;聚醚类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高于20000g/mol的话,在聚酯的聚合反应过程中聚醚类化合物的反应率低,未参与共聚反应的聚醚类化合物比较多,形成的分散相不均一的聚酯,导致聚酯纤维的纤度斑大、染斑多,且产生毛羽。聚酯纤维中聚醚类化合物的含量为相对于聚酯纤维的11wt%~20wt%。聚酯纤维中聚醚类化合物的含量低于11wt%的话,聚酯纤维的吸湿性低;聚酯纤维中聚醚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于20wt%的话,即使添加含金属磺酸盐基团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也不能改善聚酯的吐出性,而且由于聚醚类化合物在聚酯中的分散不均一,导致聚酯纤维的纤度波动比较大,造成染色不均匀的问题。
含有聚醚的聚酯纤维容易会发生氧化发热,严重得还会引起自燃甚至火灾,导致纤维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抑制这种情况,本发明的聚酯纤维中添加有抗氧化剂,其含量优选占纤维总量的0.07wt%~1.2wt%。纤维中抗氧化剂的含量太低的话,起不到抑制氧化发热的作用,在高次加工过程中聚醚会发生氧化降解,导致聚醚类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降低,纤维的吸湿性会降低;纤维中抗氧化剂的含量太高的话,在高次加工的过程中,抗氧化剂会发生自身的黄变,从而引起纤维发黄。
本发明的聚酯纤维具有海岛型的相分离结构,在纤维的横截断面上,形成岛成分的为未共聚进入聚酯中的聚醚类化合物。所述岛的直径根据聚酯纤维中残留的聚醚类化合物的大小而不同,残留的聚醚类化合物的分子量小时岛的直径就小,残留的聚醚类化合物的分子量大时岛的直径就大。但是,岛成分的直径也不宜太大,否则会导致聚酯纤维的机械特性不良,耐久性差;同时岛成分的直径太大说明聚醚类化合物在聚酯纤维中的分散不均一,会造成聚酯纤维的染斑多及毛羽的发生等。本发明中优选聚酯纤维中由聚醚类化合物形成的岛的直径的最大直径不超过40nm,此时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吸湿性。
将聚酯纤维中聚醚类化合物的重复结构单元摩尔数计为E1,由含金属磺酸盐基团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形成的结构单元的摩尔数计为S1,E1和S1满足下式1所示的关系,
1.0≤E1/S1≤30.0 式1。
上述E1是指所有聚酯纤维中含有的聚醚类化合物的重复结构单元摩尔数,包括共聚进入聚酯链段中的和以共混的形式存在于聚酯纤维中的。
由于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和聚醚类化合物在提高聚酯纤维的吸湿性方面具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因此对聚酯纤维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进行了上述优选限定。E1/S1的值太低的话,由于含金属磺酸盐基团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相比于聚醚类化合物太多而不能提高聚酯的分子量;E1/S1的值太高的话,相对于含金属磺酸盐基团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而言存在大量醚键,聚酯纤维的强度会下降,并且所得纤维的岛相分散度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导致纤维的染斑多等。
本发明的聚酯纤维的条干不匀率U%为0.1~1.5%,条干不匀率是纤维纵向的粗大斑的指标,条干不匀率越小,说明纤维纵向的粗大斑越小。从纺丝工程来讲,条干不匀率越低越好,并且制造可能的下限为0.1%。另一方面,纤维的条干不匀率在1.5%以下,表示纤维纵向的均一性比较好,整经工程、制纤过程的加工张力的变动能够被抑制,并且毛羽和断丝不容易发生。因此,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聚酯纤维的条干不匀率在1.0%以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聚酯纤维的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单体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脂肪族二元醇进行酯化反应;
(2)在步骤(1)的反应产物中加入以硫元素计相对于最终聚酯总量的0.5wt%~3wt%的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相对于聚酯总量为11wt%~20wt%的聚醚类化合物,以及抗氧化剂进行缩聚反应;
(3)缩聚反应终了后再添加抗氧化剂,得到阳离子可染聚酯;
(4)将步骤(3)得到的聚酯通过熔融纺丝制得聚酯纤维。
在添加聚醚类化合物和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时,聚醚类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摩尔数E2、含磺酸基团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结构单元的摩尔数为S2,满足如下式2所示关系,
1.0≤E2/S2≤30.0 式2。
所述步骤(2)中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酯纤维优选0.05~0.5wt%,所述步骤(2)中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酯纤维优选0.05wt%~1.0wt%,更优选0.3~1.0wt%。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不宜太低,太低的话所得聚酯纤维的抗氧化性能差,聚醚类化合物氧化分解后聚酯纤维的吸湿性下降;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也不宜太高,太高的话由于抗氧化剂自身的分解也会使得聚酯纤维发生黄变。
本发明所述抗氧化剂优选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具体的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或者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
本发明的抗氧化剂分两个时机进行添加,缩聚反应前期和缩聚反应终了后。缩聚反应前期是指缩聚反应还没有开始或刚开始进行没多久;缩聚反应终了时是指当缩聚反应到达最终电流时,这时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抗氧化剂,搅拌一段时间(5~20分钟)后向反应体系里导入氮气回至常压,停止缩聚反应。一般抗氧化剂都是在缩聚反应前期添加,但是这时期添加不仅容易造成抗氧剂的飞散损失(损失率接近一半),而且这时期添加的抗氧化剂在聚酯中分散均匀,使得不能有效抑制聚醚类化合物的分解。在缩聚反应终了时添加的方法,经测试发现不仅可以抑制抗氧化剂的飞散损失(损失率在5%以内),而且添加后的抗氧化剂可以包围在聚醚类化合物周围从而能有效抑制聚乙二醇在高次加工中的分解,保持吸湿性。但抗氧化剂也不能完全在聚合终了前后添加,因为这样无法抑制聚合过程中的热降解。
在上述合成聚酯时可以添加含钛元素或锑元素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由于含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容易促进副反应,影响最终聚酯纤维的色调稳定性,因此选用含钛催化剂时其添加量最好控制在以钛元素计相当于聚酯3~20ppm的范围之内。以锑元素的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时,其添加量为以锑元素计相当于聚酯150~300ppm范围内。
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同时可以赋予聚酯纤维阳离子可染性和良好的吸湿性能,聚酯纤维或其织物的吸湿参数ΔMR在2.5以上。因此由本发明所提供的聚酯纤维制成织物后可广泛地应用于内衣、运动衣等与皮肤直接接触的衣物等方面,且织物的色调好。
本发明所涉及的各指标的测试方法如下:
(1)吸湿参数
ΔMR是指穿衣服时,衣服内的湿气排出而使人体感到舒适的指标。ΔMR是以30℃、90%RH的吸湿率(MR2)减去20℃、65%RH的吸湿率(MR1)得到的差值(ΔMR(%)=MR2-MR1)。ΔMR越大,吸湿能力越强,穿着时的舒适性越好;
MR1、MR2的计算公式如下:
MR1(%)=(W1-W3)/W3,MR2(%)=(W2-W3)/W3
W1:在20℃×65%RH的气氛中放置24小时后试验片的质量(g),
W2:在30℃×90%RH的气氛中放置24小时后试验片的质量(g),
W3:在绝干状态下试验片的质量(g)。
(2)聚醚类化合物的含量
一定量的切片溶解在三氟乙酸中,进行HNMR测定。
聚醚类化合物的含量:(醚键中H的峰面积/醚键中H的个数*聚醚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分子量)/[(醚键中H的峰面积/醚键中H的个数*聚醚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分子量)+(含磺酸钠的间苯二甲酸中H的峰面积/3*含磺酸钠的间苯二甲酸形成的酯的分子量)+PTA中H的峰面积/4*PET的分子量+聚酯中EG单元结构的H的峰面积/4*EG单元结构的分子量]。
(3)S元素的含量
荧光X-ray(北京理学RIX2000)分析。
(4)聚醚类化合物与含磺酸钠的间苯二甲酸的摩尔比(E1/S1)
(聚酯纤维中聚醚类化合物的含量/重复结构单元分子量):(聚酯纤维中S元素的含量/S元素的分子量)。
(5)条干不匀率U%
对聚酯纤维使用纤度变动测定仪(INTEC CO., LTD社制IT-KET)进行测定,测定条件如下:测定速度200m/分、测定时间2.5分、测定纤维长500m、假捻数12000/m。测试5个样品,取平均值。
(6)纤维的强伸度积
本发明中的强伸度积的测试及计算方法如下所示。(a)用拉伸试验机(RTC-1225)测试本发明的纤维,得到强度和伸度,并计算强伸度积记为SS1(计算方法参考式3);(b)将本发明的纱线用筒编机(无锡宏佳针纺织机械厂)编成筒编物,通过90℃×20min去油处理及130℃×60min热水处理以后自然晾干,然后置于190℃热空气中加热处理2min,然后用拉伸试验机测试纤维强度和伸度,并计算强伸度积记为SS2;(c)用以下式4计算强伸度积保持率:
    式3,
 式4。
(7)色调L值
将聚酯纤维制成筒编物,并取2g在95℃×20min(苏打灰:2g/l、YS27:2g/l)的条件下进行精练,120℃×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染色(淡色染料:①CB546 0.3%owf②Kayacyl Blue GSL-ED 0.3%owf%、浓色染料:CB546 3%owf)、然后进行热定型170℃×1min、得到的样品用色差计(USTC-datacolor)进行L值测定。
(8)纤维横断面上岛成分的直径
将纤维用环氧乙烷树脂包埋后,沿纤维轴方向把纤维切断,得到厚约100nm的超薄切片。所得超薄切片在固体的四氧化钌气相中常温下保持4小时染色后,把染色过的面切断,得到四氧化钌染色过的超薄切片。染色过的超薄切片用电子显微镜(TEM)在加速电压100KV的条件下对纤维的横断面进行观察,对纤维横断面的显微镜图像进行拍摄。观察倍率分别为2000倍、8000倍、20000倍、40000倍,选择显微镜图像拍摄时能拍摄到300个以上的岛相成分的最高倍率。对所拍摄到的图像使用画像解析软件,抽出300个岛相的直径进行测定。纤维横断面存在的岛相不一定是规则的圆形,不是规则圆形的场合对其面积进行测定,再换算成圆形的直径。
(9)抗氧化剂含量
将0.01g样品用HCl/CH3OH混合溶液于80度X6小时的条件下分解,然后用甲醇定容。定容以后用PTFE滤网过滤,滤液用HPLC分析。
(10)纤维中含有的聚醚类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
取50mg样品放入药品中,加入氨水后盖严,在120℃下加热3小时。放冷后,粉碎样品再在120℃下加热2小时。放冷后,加入精制水1ml,6M盐酸1.5mL,取入容量瓶(5mL)用精制水进行定容。远心分离(3500rpm×10min)后,使用0.45μm的滤网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作为GPC测试用试料。使用这个样品,用GPC装置(Waters制Alliance2690),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定。由于分子量1800未满的聚醚类化合物和不纯物不能分离,所以求出除此以外的数均分子量。条件如下:
检出器:東ソー制RI-8020,感度 128x
柱子:東ソー制TSKgelG3000PWXLI
溶剂:0.1mol/L的氯化钠水溶液
注入量:200μL
柱子温度:40℃
标准物质:聚乙二醇(エーエムアル株式会社制, Mw106~10100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具体数值见表1。
实施例1
将对苯二甲酸10.9Kg与乙二醇4.7Kg投入酯化釜中,搅拌升温至230℃进行酯化反应后移至缩聚釜,同时加入以硫元素计相对于最终聚酯总量为0.4wt%的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SIPE)、相对于最终聚酯总量为12wt%的聚乙二醇8300(数均分子量为8300g/mol的聚乙二醇,简写PEG8300),相对于聚酯总量为0.15wt%的抗氧化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IR1010),以锑元素计相对于最终聚酯总量含量为250ppm的三氧化二锑作为聚合催化剂,以及添加相对于最终聚酯总量的稳定剂磷酸三甲酯250ppm, 5分钟后开始减压升温,达到最终温度285℃、到达最终电流时,向体系中添加相对于最终聚酯总量为0.8wt%的抗氧化剂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IR1010),搅拌10分钟后向反应体系里导入氮气回至常压,停止缩聚反应得到共聚酯。通过常规纺丝方法,制得纤维,所得纤维的U%值为1.3。
实施例2~4
改变SIPE的添加量,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6
改变PEG的分子量,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例7~8
改变PEG的添加量,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使用SIPM,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10
使用PBG10000(数均分子量为10000g/mol的聚丁二醇),以及改变抗氧化剂的添加量,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11
 使用PPG10000(数均分子量为10000g/mol的聚丙二醇),以及改变抗氧化剂的添加量,其余同实施例1。
比较例1
不添加磺酸盐成分,其余同实施例1。
比较例2
减少PEG的添加量,其余同比较例1。
比较例3
SIPE的添加量为4wt%,其余同实施例1。
比较例4~5
改变PEG的分子量,其余同实施例1。
比较例6~7
改变PEG的添加量,其余同实施例1。
比较例8
在缩聚反应终了时不添加抗氧化剂,其余同实施例1。

Claims (11)

1.一种聚酯纤维,主要由单体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脂肪族二元醇、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聚醚类化合物和抗氧化剂反应得到的聚合物纺丝而成,其特征是: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及其衍生物形成的结构单元含量以硫元素计相对于聚酯纤维为0.5wt%~3wt%;聚醚类化合物为数均分子量8000~20000g/mol的高分子量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其含量为聚酯纤维的11wt%~20wt%;该纤维的条干不匀率U%为0.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纤维,其特征是:该纤维中抗氧化剂的含量为0.07wt%~1.2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纤维,其特征是:该纤维具有海岛型的相分离结构,纤维横截断面上岛成分聚醚类化合物的最大直径不超过40n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酯纤维,其特征是:聚酯纤维中聚醚化合物的重复结构单元摩尔数E1、由含金属磺酸盐基团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形成的结构单元的摩尔数S1满足如式1所示的关系,
1.0≤E1/S1≤30.0 式1。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酯纤维,其特征是:所述聚醚类化合物为聚乙二醇。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酯纤维,其特征是:所述含磺酸钠基团的间苯二甲酸及其衍生物为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或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纤维,其特征是:聚酯纤维的吸湿率△MR在2.5%以上。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单体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脂肪族二元醇进行酯化反应;
(2)在步骤(1)的反应产物中加入以硫元素计相对于最终聚酯总量的0.5wt%~3wt%的含金属磺酸盐的间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相对于聚酯总量为11wt%~20wt%的聚醚类化合物,以及抗氧化剂进行缩聚反应;
(3)缩聚反应终了后再添加抗氧化剂,得到阳离子可染聚酯;
(4)将步骤(3)得到的聚酯通过熔融纺丝制得聚酯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酯纤维为0.05~0.5wt%,所述步骤(2)中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酯纤维为0.05wt%~1.0wt%。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抗氧化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或者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抗氧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聚酯纤维为0.3~1.0wt%。
CN201510485879.8A 2014-08-11 2015-08-10 一种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3693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5879.8A CN105369386A (zh) 2014-08-11 2015-08-10 一种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17760 2014-08-11
CN201410391776 2014-08-11
CN201510485879.8A CN105369386A (zh) 2014-08-11 2015-08-10 一种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9386A true CN105369386A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71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5879.8A Pending CN105369386A (zh) 2014-08-11 2015-08-10 一种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6938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8071A (zh) * 2016-03-30 2016-07-20 中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
CN111655919A (zh) * 2018-01-25 2020-09-11 东丽株式会社 纺粘无纺布
CN112029080A (zh) * 2019-06-03 2020-12-04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高分子材料以及制造纤维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8071A (zh) * 2016-03-30 2016-07-20 中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人造柞丝纤维
CN111655919A (zh) * 2018-01-25 2020-09-11 东丽株式会社 纺粘无纺布
CN112029080A (zh) * 2019-06-03 2020-12-04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高分子材料以及制造纤维的方法
CN112029080B (zh) * 2019-06-03 2022-05-24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高分子材料以及制造纤维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09053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698889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
CN105369386A (zh) 一种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US10174454B2 (en) Polyester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dyeing properties
EP3141636B1 (en) Polyester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dyeing properties
CN102465355B (zh) 一种芯鞘复合型聚酯纤维
CN103774269A (zh) 一种吸湿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2008001731A (ja) 制電性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なる繊維製品
JP3022703B2 (ja) 改質ポリエステルおよび改質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JPS61231221A (ja) 中空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8269820A (ja) 易染性の改質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535920A (ja) モドアクリル共重合体組成物
CN105754080A (zh) 一种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JPH06123012A (ja) 鞘芯型吸湿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TW413706B (en) The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of micro slit polyester fabric
JPH01239172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ユニフォーム
KR890001839B1 (ko) 흡수성 폴리에스테르섬유의 제조방법
JP2009227914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ポリエステル繊維及びポリエステル繊維製品
JP298975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と再生セルロ−ス繊維からなる繊維製品およびその染色方法
KR100539423B1 (ko) 염기성 염료 가염성 공중합 폴리에스테르 조성물
KR20120075965A (ko) 폴리에스터/폴리아미드 분할형 복합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H03179024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それに用いるジオール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繊維
JP2019183366A (ja) 布帛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製品
JPH04153319A (ja) 制電性ポリエスエル繊維
JPH0233318A (ja) 吸湿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