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3414B - 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3414B
CN105363414B CN201510880941.3A CN201510880941A CN105363414B CN 105363414 B CN105363414 B CN 105363414B CN 201510880941 A CN201510880941 A CN 201510880941A CN 105363414 B CN105363414 B CN 105363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sium ion
mixture
preparation
amination
ferros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809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3414A (zh
Inventor
刘忠
王亚斌
许乃才
董亚萍
李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Research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Research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Research of CAS filed Critical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Research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8809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63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63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3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3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3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铯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制备氨基化四氧化三铁;B、将羧基化冠醚衍生物与缩合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C、将第一混合物置于溶剂中搅拌,再向溶剂中加入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并在40℃~80℃下反应至少1h,得到第二混合物;其中,所述溶剂用于溶解羧基化冠醚衍生物和缩合剂;D、对第二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第一固相,清洗并烘干第一固相,得到铯离子吸附剂。本发明还公开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铯离子吸附剂,该铯离子吸附剂兼具较强的铯离子吸附选择性以及磁性,同时在多次吸附‑脱附的循环使用中保持稳定的吸附性能。本发明的铯离子吸附剂可应用于从诸如放射性核废料、多离子竞争体系中吸附分离铯离子。

Description

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盐湖中的Cs+资源丰富,研究如何从盐湖中提取和分离Cs+意义十分重大。目前针对Cs+的分离和提取,主要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沉淀法主要适用于从岩石矿物资源中提取Cs+,如从光卤石、锂云母、铯榴石中提取Cs+,但此方法属间歇式操作,步骤复杂,劳动强度大,固液分离操作困难。离子交换法具有操作工艺简单、机械、热及辐照稳定性强、以及对Cs+具有非常显著的选择性等优点,但无机离子交换剂在水中具有较高溶解度,而有机离子交换剂对高价离子的交换势大,当高价离子共存时有很大干扰,难以制得满意的色谱柱。在Cs+的分离提取方法中,溶剂萃取法是近年来研究较多、应用较广、进展较快的一种分离技术,溶剂萃取法分离提取Cs+所用的萃取剂主要包括冠醚、杯芳烃、二苦胺及其衍生物等试剂,因此溶剂萃取法存在萃取剂价格较高、用量较多、回收损失大、以及部分试剂有毒性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铯离子吸附剂通过酰胺化作用将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与羧基化冠醚衍生物结合起来,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因此本发明的铯离子吸附剂在使用过程中其结构及性质稳定,能够在循环使用中对铯离子保持良好的吸附作用;同时,所述铯离子吸附剂具有磁性,在从含铯离子的溶液中吸附完铯离子后,可实现快速的固液分离。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铯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A、制备氨基化四氧化三铁;B、将羧基化冠醚衍生物与缩合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C、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置于溶剂中搅拌,再向所述溶剂中加入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并在40℃~80℃下反应至少1h,得到第二混合物;其中,所述溶剂用于溶解所述羧基化冠醚衍生物和所述缩合剂;D、对所述第二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第一固相,清洗并烘干所述第一固相,得到铯离子吸附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的具体方法包括:将铁源与烯胺化合物混合并搅拌,得到第三混合物;将所述第三混合物在160℃~220℃下水热反应至少4h,得到第四混合物;清洗并对所述第四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第二固相,烘干所述第二固相,得到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
进一步地,所述铁源与所述烯胺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0~200。
进一步地,所述铁源选自柠檬酸铁、柠檬酸铁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烯胺化合物选自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与所述羧基化冠醚衍生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不超过40:1。
进一步地,所述羧基化冠醚选自(+)-(18-冠-6)-2,3,11,12-四羧酸、(-)-(18-冠-6)-2,3,11,12-四羧酸、4’-羧基苯并-18-冠-6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缩合剂选自1-羟基-7-偶氮苯并三氮唑、1-羟基苯并三唑、N,N′-羰基二咪唑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羧基化冠醚衍生物与所述缩合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8~1.2:1。
进一步地,所述缩合剂为物质的量相等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羧基化冠醚衍生物与所述缩合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0.6:1。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溶剂选自四氢呋喃、正己烷、二甲基亚砜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铯离子吸附剂,所述铯离子吸附剂包括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以及通过酰胺化作用缩合连接在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上的羧基化冠醚衍生物。
进一步地,所述羧基化冠醚衍生物选自(+)-(18-冠-6)-2,3,11,12-四羧酸、(-)-(18-冠-6)-2,3,11,12-四羧酸、4’-羧基苯并-18-冠-6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以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以及羧基化冠醚衍生物作为原料,通过二者之间的酰胺化作用,制备得到了结构及性质稳定且兼具磁性的铯离子吸附剂。根据本发明的铯离子吸附剂不仅具有较强的铯离子吸附选择性,同时,所述铯离子吸附剂具有磁性,在从含铯离子的溶液中吸附完铯离子后,可实现快速的固液分离,而且其结构及性质稳定,在若干次的反复使用的过程中几乎不发生变化,其吸附能力无明显降低;另外,利用原料氨基化四氧化三铁的磁性,在制备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采用磁性分离进行快速的固液分离,提高制备效率;本发明的铯离子吸附剂可应用于从诸如放射性核废料、类似盐湖卤水的多离子竞争体系中吸附分离铯离子。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铯离子吸附剂的XRD图片;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铯离子吸附剂的SEM图片;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铯离子吸附剂的TEM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以夸大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并且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来。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其包括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以及通过酰胺化作用与所述羟基化四氧化三铁缩合相连的(+)-(18-冠-6)-2,3,11,12-四羧酸。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是指在四氧化三铁颗粒的表面上连接有若干氨基,而并非每个四氧化三铁分子上连接有氨基。如图1所示为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四氧化三铁颗粒内部,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O原子位于四氧化三铁颗粒的表面,且所述O原子上还连接有NH2,也就是说四氧化三铁颗粒的表面实现了氨基化,得到了氨基化四氧化三铁,而所述氨基即可与羧基化冠醚衍生物通过氨基与羧基之间的酰胺化作用缩合连接在一起,形成了-NH-C=O的官能团,从而形成了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
以下将对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步骤一中,制备氨基化四氧化三铁。
首先将0.1g柠檬酸铁与乙二胺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40的比例进行混合,获得第三混合物;然后向第三混合物加入去离子水配成80mL的第一溶液,再将所述第一溶液置于100mL的聚四氟乙烯内胆的水热反应釜中,将所述第一溶液升温至16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4h,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第四混合物;最后待第四混合物的温度降至室温(25℃左右)后,清洗所述第四混合物并进行磁性固液分离,获得第二固相,第二固相经烘干得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是指经过水热反应制备得到的在表面连接有氨基的四氧化三铁颗粒,而并非是每个四氧化三铁分子上均连接氨基;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所具有的氨基即可与其他分子或离子上的羧基进行酰胺化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缩合在一起。
清洗第四混合物的具体方法为:首先将第四混合物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清洗,并磁性分离,重复三次;然后将经过去离子水清洗的第四混合物超声分散在无水乙醇中清洗,并磁性分离,重复三次。所述磁性分离可以利用磁铁贴合在盛装第四混合物的容器的底部,其中固相沉积到容器底部并依靠磁铁的磁力保持不动,而液相由该容器的顶部直接倾倒出即可。
在步骤二中,将0.1mmol(+)-(18-冠-6)-2,3,11,12-四羧酸与1-羟基-7-偶氮苯并三氮唑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0.8:1的比例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1-羟基-7-偶氮苯并三氮唑作为一种缩合剂,将其首先与带有羧基的(+)-(18-冠-6)-2,3,11,12-四羧酸混合,是为了对(+)-(18-冠-6)-2,3,11,12-四羧酸中的羧基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18-冠-6)-2,3,11,12-四羧酸上的羧基之间发生自身的缩合反应,而无法与后续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中的氨基进行缩合。
在步骤三中,将第一混合物置于四氢呋喃中搅拌1h,再向四氢呋喃中加入4mmol步骤一制备得到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并在40℃下搅拌并热回流,反应1h,获得第二混合物。
四氢呋喃作为一种溶剂,其沸点为65℃~66℃,起到溶解(+)-(18-冠-6)-2,3,11,12-四羧酸及1-羟基-7-偶氮苯并三氮唑的作用;同时,因上述加热温度已接近四氢呋喃的沸点,因此为了防止四氢呋喃挥发,采用了冷凝回流装置。
在步骤四中,离心分离第二混合物,获得第一固相,所述第一固相经清洗干燥获得所述铯离子吸附剂。
对所述第一固相进行清洗干燥处理的具体方法为:首先将上述离心分离得到的第一固相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清洗,并磁性分离,重复三次;然后将经过去离子水清洗的第一固相超声分散在无水乙醇中清洗,并磁性分离,重复三次;最后在40℃下干燥12h,获得氨基化四氧化三铁。
对经上述步骤一至步骤四制备得到的铯离子吸附剂分别进行了X射线衍射测试、扫描电镜测试和透射电镜测试,测试结果分别如图2至图4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述铯离子吸附剂的峰形较好,没有杂峰,说明制备得到的铯离子吸附剂的纯度较高。
对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铯离子吸附剂对铯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具体地,将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置于含铯离子浓度为200mg/L的硝酸铯水溶液中,发现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为14.8mg/g;也就是说,每克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可以吸附14.8mg的铯离子,吸附容量处于良好水平;与此同时,将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进行吸附-脱附的循环实验,经过五次的上述循环之后,对此时的铯离子吸附剂进行热重分析(TG/DSC),发现此时通过酰胺化作用连接在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上的(+)-(18-冠-6)-2,3,11,12-四羧酸的数量为初始合成时的数量的92%;也就是说,经过五次的吸附-脱附循环,所述铯离子吸附剂有8%因结构坍塌、逐渐溶损等原因造成部分损失,因此说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结构及性质稳定,在循环利用的过程中,损失较少,吸附性能无明显降低。
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包含具有磁性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因此不仅在制备的过程中,固液分离操作可以采用磁性分离,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而且在利用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从含铯离子的溶液中吸附完铯离子之后,还可利用磁性分离将吸附有铯离子的铯离子吸附剂与被吸附溶液进行快速的固液分离,不仅缩短了利用铯离子吸附剂吸附分离铯离子的速度,还可以利用磁性进行该铯离子吸附剂的回收,减少损失与浪费。同时,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具有(+)-(18-冠-6)-2,3,11,12-四羧酸,其属于一种羧基化冠醚衍生物,对铯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还有利于其从含有多种干扰离子的环境中选择性吸附铯离子;因此,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可用于去除放射性核废料中的铯离子,或用于从诸如盐湖等多种碱金属共存的竞争体系中吸附提取铯离子。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的描述中,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只描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中的铯离子吸附剂包括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和通过酰胺化作用缩合连接在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上的(-)-(18-冠-6)-2,3,11,12-四羧酸。
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一中,将0.5g柠檬酸铁与乙二胺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200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向所述第三混合物加入去离子水配成80mL的第一溶液,将第一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升温至220℃,并保持在该温度下水热反应24h,获得第四混合物;其余参照实施例1中步骤一所述,获得氨基化四氧化三铁。
在步骤二中,将0.5mmol(-)-(18-冠-6)-2,3,11,12-四羧酸与1-羟基苯并三氮唑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2:1的比例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1-羟基苯并三氮唑作为一种缩合剂,将其首先与带有羧基的(-)-(18-冠-6)-2,3,11,12-四羧酸混合,是为了对(-)-(18-冠-6)-2,3,11,12-四羧酸中的羧基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18-冠-6)-2,3,11,12-四羧酸上的羧基之间发生自身的缩合反应,而无法与后续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中的氨基进行缩合。
在步骤三中,将步骤二得到的第一混合物置于四氢呋喃中搅拌1h,再向四氢呋喃中加入20mmol步骤一制备得到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并在80℃下搅拌并热回流,反应1h,获得第二混合物。
四氢呋喃作为一种溶剂,其沸点为65℃~66℃,起到溶解(-)-(18-冠-6)-2,3,11,12-四羧酸及1-羟基苯并三氮唑的作用;同时,因上述加热温度已超过四氢呋喃的沸点,因此为了防止四氢呋喃挥发,采用了冷凝回流装置。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中所述,制备得到了铯离子吸附剂。
对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铯离子吸附剂对铯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具体地,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铯离子吸附剂置于含铯离子浓度为200mg/L的硝酸铯水溶液中,发现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为16.2mg/g;也就是说,每克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可以吸附16.2mg的铯离子,吸附容量水平处于良好;与此同时,将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进行吸附-脱附的循环实验,经过五次的上述循环之后,对此时的铯离子吸附剂进行热重分析(TG/DSC),发现此时通过酰胺化作用连接在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上的(-)-(18-冠-6)-2,3,11,12-四羧酸的数量为初始合成时的数量的90%;也就是说,经过五次的吸附-脱附循环,所述铯离子吸附剂有10%因结构坍塌、逐渐溶损等原因造成部分损失,因此说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结构及性质稳定,在循环利用的过程中,损失较少,吸附性能无明显降低。
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包含具有磁性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因此不仅在制备的过程中,固液分离操作中可以采用磁性分离,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而且在利用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从含铯离子的溶液中吸附完铯离子之后,还可利用磁性分离将吸附有铯离子的铯离子吸附剂与被吸附溶液进行快速的固液分离,不仅缩短了利用铯离子吸附剂吸附分离铯离子的速度,还可以利用磁性进行该铯离子吸附剂的回收,减少损失与浪费。同时,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具有(-)-(18-冠-6)-2,3,11,12-四羧酸,其属于一种羧基化冠醚衍生物,对铯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还有利于其从含有多种干扰离子的环境中选择性吸附铯离子;因此,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可用于去除放射性核废料中的铯离子,或用于从诸如盐湖等多种碱金属共存的竞争体系中吸附提取铯离子。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的描述中,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只描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中的铯离子吸附剂包括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以及通过酰胺化作用缩合连接在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上的4’-羧基苯并-18-冠-6。
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一中,将0.1g柠檬酸铁胺与乙二胺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40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向所述第三混合物加入去离子水配成80mL的第一溶液,将第一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升温至160℃,并保持在该温度下水热反应24h,获得第四混合物;其余参照实施例1中步骤一所述,获得氨基化四氧化三铁。
在步骤二中,将0.1mmol 4’-羧基苯并-18-冠-6与N,N′-羰基二咪唑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2:1的比例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N,N′-羰基二咪唑作为一种缩合剂,将其首先与带有羧基的4’-羧基苯并-18-冠-6混合,是为了对4’-羧基苯并-18-冠-6中的羧基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4’-羧基苯并-18-冠-6上的羧基之间发生自身的缩合反应,而无法与后续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中的氨基进行缩合。
在步骤三中,将步骤二得到的第一混合物置于四氢呋喃中搅拌1h,再向四氢呋喃中加入4mmol步骤一制备得到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并在40℃下搅拌并热回流,反应1h,获得第二混合物。
四氢呋喃作为一种溶剂,其沸点为65℃~66℃,起到溶解4’-羧基苯并-18-冠-6及N,N′-羰基二咪唑的作用;同时,因上述加热温度已接近四氢呋喃的沸点,因此为了防止四氢呋喃挥发,采用了冷凝回流装置。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中所述,制备得到了铯离子吸附剂。
对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铯离子吸附剂对铯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具体地,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铯离子吸附剂置于含铯离子浓度为200mg/L的硝酸铯水溶液中,发现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为13.7mg/g;也就是说,每克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可以吸附13.7mg的铯离子,吸附容量水平处于良好。与此同时,将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进行吸附-脱附的循环实验,经过五次的上述循环之后,对此时的铯离子吸附剂进行热重分析(TG/DSC),发现此时通过酰胺化作用连接在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上的4’-羧基苯并-18-冠-6的数量为初始合成时的数量的91%;也就是说,经过五次的吸附-脱附循环,所述铯离子吸附剂有9%因结构坍塌、逐渐溶损等原因造成部分损失,因此说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结构及性质稳定,在循环利用的过程中,损失较少,吸附性能无明显降低。
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包含具有磁性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因此不仅在制备的过程中,固液分离操作中可以采用磁性分离,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而且在利用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从含铯离子的溶液中吸附完铯离子之后,还可利用磁性分离将吸附有铯离子的铯离子吸附剂与被吸附溶液进行快速的固液分离,不仅缩短了利用铯离子吸附剂吸附分离铯离子的速度,还可以利用磁性进行该铯离子吸附剂的回收,减少损失与浪费。同时,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具有4’-羧基苯并-18-冠-6,其属于一种羧基化冠醚衍生物,对铯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还有利于其从含有多种干扰离子的环境中选择性吸附铯离子;因此,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可用于去除放射性核废料中的铯离子,或用于从如盐湖等多种碱金属共存的竞争体系中吸附提取铯离子。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的描述中,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只描述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一中,将0.5g柠檬酸铁胺与乙二胺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40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将所述第三混合物在水热反应釜中升温至220℃,并保持在该温度下水热反应4h,获得第四混合物;其余参照实施例1中步骤一所述,获得氨基化四氧化三铁。
在步骤二中,将0.5mmol(+)-(18-冠-6)-2,3,11,12-四羧酸与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1.2:1:1的比例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混合物作为一种缩合剂,将其首先与带有羧基的(+)-(18-冠-6)-2,3,11,12-四羧酸混合,是为了对(+)-(18-冠-6)-2,3,11,12-四羧酸中的羧基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18-冠-6)-2,3,11,12-四羧酸上的羧基之间发生自身的缩合反应,而无法与后续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中的氨基进行缩合。
在步骤三中,将步骤二得到的第一混合物置于四氢呋喃中搅拌1h,再向四氢呋喃中加入20mmol步骤一制备得到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并在40℃下搅拌并热回流,反应1h,获得第二混合物。
四氢呋喃作为一种溶剂,其沸点为65℃~66℃,起到溶解(+)-(18-冠-6)-2,3,11,12-四羧酸及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作用;同时,因上述加热温度已接近四氢呋喃的沸点,因此为了防止四氢呋喃挥发,采用了冷凝回流装置。
其余步骤参照实施例1中所述,制备得到了铯离子吸附剂。
对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铯离子吸附剂对铯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具体地,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铯离子吸附剂置于含铯离子浓度为200mg/L的硝酸铯水溶液中,发现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为15.3mg/g;也就是说,每克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可以吸附15.3mg的铯离子,吸附容量水平处于良好;与此同时,将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进行吸附-脱附的循环实验,经过五次的上述循环之后,对此时的铯离子吸附剂进行热重分析(TG/DSC),发现此时通过酰胺化作用连接在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上的(+)-(18-冠-6)-2,3,11,12-四羧酸的数量为初始合成时的数量的92%;也就是说,经过五次的吸附-脱附循环,所述铯离子吸附剂有8%因结构坍塌、逐渐溶损等原因造成部分损失,因此说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结构及性质稳定,在循环利用的过程中,损失较少,吸附性能无明显降低。
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包含具有磁性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因此不仅在制备的过程中,固液分离操作中可以采用磁性分离,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而且在利用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从含铯离子的溶液中吸附完铯离子之后,还可利用磁性分离将吸附有铯离子的铯离子吸附剂与被吸附溶液进行快速的固液分离,不仅缩短了利用铯离子吸附剂吸附分离铯离子的速度,还可以利用磁性进行该铯离子吸附剂的回收,减少损失与浪费。同时,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具有(+)-(18-冠-6)-2,3,11,12-四羧酸,其属于一种羧基化冠醚衍生物,对铯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还有利于其从含有多种干扰离子的环境中选择性吸附铯离子;因此,本实施例的铯离子吸附剂可用于去除放射性核废料中的铯离子,或用于从如盐湖等多种碱金属共存的竞争体系中吸附提取铯离子。
当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步骤三中的所述溶剂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4中的四氢呋喃,其他如正己烷、二甲基亚砜等溶剂均可,以起到溶解羧基化冠醚衍生物以及缩合剂的目的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在制备本发明的铯离子吸附剂时,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与羧基化冠醚衍生物之间可以是任意比例,优选地,控制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与羧基化冠醚衍生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不超过40:1,以防止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呈过量状态,而造成过量的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与铯离子吸附剂难以分离,从而影响铯离子吸附剂的纯度以及应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铯离子吸附剂采用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作为原料,使得其表面的氨基与羧基化冠醚衍生物通过氨基与羧基之间的酰胺化作用相缩合连接,通过形成新的化学键,使得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与羧基化冠醚衍生物的结合更为牢固,从而在利用所述铯离子吸附剂进行吸附-脱附的循环利用中,该铯离子吸附剂的损失较少,使得该铯离子吸附剂始终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同时,利用其中氨基化四氧化三铁的磁性,可使所述铯离子吸附剂在由含铯离子的溶液中吸附完铯离子后,能够快速与该溶液进行分离,提高应用效率。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铯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制备氨基化四氧化三铁;
B、将羧基化冠醚衍生物与缩合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羧基化冠醚衍生物选自(+)-(18-冠-6)-2, 3, 11, 12-四羧酸、(-)-(18-冠-6)-2, 3, 11, 12-四羧酸、4’-羧基苯并-18-冠-6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缩合剂选自1-羟基-7-偶氮苯并三氮唑、1-羟基苯并三唑、N, N′-羰基二咪唑中的任意一种,或所述缩合剂为物质的量相等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混合物;
C、将所述第一混合物置于溶剂中搅拌,再向所述溶剂中加入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并在40℃~80℃下反应至少1 h,得到第二混合物;其中,所述溶剂用于溶解所述羧基化冠醚衍生物和所述缩合剂;
D、对所述第二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第一固相,清洗并烘干所述第一固相,得到铯离子吸附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具体方法包括:
将铁源与烯胺化合物混合并搅拌,得到第三混合物;
将所述第三混合物在160℃~220℃下水热反应至少4 h,得到第四混合物;
清洗并对所述第四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第二固相,烘干所述第二固相,得到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源与所述烯胺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0~2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源选自柠檬酸铁、柠檬酸铁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烯胺化合物选自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化四氧化三铁与所述羧基化冠醚衍生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不超过4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缩合剂选自1-羟基-7-偶氮苯并三氮唑、1-羟基苯并三唑、N, N′-羰基二咪唑中的任意一种时,所述羧基化冠醚衍生物与所述缩合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8~1.2: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缩合剂为物质的量相等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混合物时,所述羧基化冠醚衍生物与所述缩合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0.6: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溶剂选自四氢呋喃、正己烷、二甲基亚砜中的任意一种。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铯离子吸附剂。
CN201510880941.3A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363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0941.3A CN105363414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80941.3A CN105363414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3414A CN105363414A (zh) 2016-03-02
CN105363414B true CN105363414B (zh) 2018-06-26

Family

ID=5536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80941.3A Active CN105363414B (zh) 2015-12-03 2015-12-03 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63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4527A (zh) * 2016-08-22 2017-01-18 上海交通大学 多乙烯多胺改性生物质基磁性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06699997B (zh) * 2017-01-05 2019-04-1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磁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78602B (zh) * 2018-09-07 2021-02-23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磁性微孔锂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7494A (zh) * 2010-03-05 2010-08-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固相分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9418A (zh) * 2012-11-22 2013-03-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表面氨基化Fe3O4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36472A (zh) * 2014-01-14 2014-04-23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凝胶球型铯离子吸附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894140A (zh) * 2014-03-10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硼锶离子吸附剂、其制备及应用
CN104226262A (zh) * 2014-09-29 2014-12-2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功能化磁性MOFs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525091A (zh) * 2014-11-28 2015-04-22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羧基化Fe3O4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4631B (zh) * 2008-10-27 2015-09-02 有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磁性纳米粒子进行液体纯化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7494A (zh) * 2010-03-05 2010-08-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固相分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9418A (zh) * 2012-11-22 2013-03-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表面氨基化Fe3O4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36472A (zh) * 2014-01-14 2014-04-23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凝胶球型铯离子吸附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894140A (zh) * 2014-03-10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硼锶离子吸附剂、其制备及应用
CN104226262A (zh) * 2014-09-29 2014-12-2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功能化磁性MOFs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525091A (zh) * 2014-11-28 2015-04-22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羧基化Fe3O4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3414A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7682B (zh) 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Warchoł et al.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rgano-modified zeolitic material in the removal of chromates and iodides
Ma et al. Two lanthanide-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highly efficient adsorption and removal of fluoride ions from water
Li et al. Strontium and calcium ion adsorption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hybrid gel
CN105363414B (zh) 一种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Arsenazo-functionalized magnetic carbon composite for uranium (VI)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
Y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radionuclide 63 Ni (II) sequestration mechanisms on mordenite by batch and EXAFS spectroscopy study
CN105327681B (zh) 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Metwally et al. Utilization of low-cost sorbent for removal and separation of 134 Cs, 60 Co and 152+ 154 Eu radionuclides from aqueous solution
CN106492754A (zh) 一种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改性方法与应用
CN104475011A (zh) 一种脱除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01623564A (zh) 金属离子印迹固相萃取小柱及其制备和应用
Khayambashi et al. HDEHP-CMPO/SiO 2-P: a promising solid-phase extractant for uranium recovery from different acidic media
CN105363425B (zh) 磁性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06841A (zh) 碱性氨基酸改性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Bao et al. Preconcentration and separation of rubidium from salt lake brine by ammonium phosphomolybdate–polyacrylonitrile (AMP‐PAN) composite adsorbent
JP5967748B2 (ja) セシウムイオン吸着性化合物を担持したメソポーラスシリ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セシウムコレクター、セシウム回収方法、セシウムイオン収集剤、セシウムイオン濃度センサおよびセシウム除去フィルター
Ma et al. Advanced solid-phase extraction of tetravalent actinides using a novel hierarchically porous functionalized silica monolith
CN105561954B (zh) 一种螯合树脂的设计制备及其针对大米中镉离子的研究应用
CN105363415A (zh) 磁性铯离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1032A (zh) 一种Cd(Ⅱ)印迹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2049241A (zh) 贵金属螯合吸附树脂的制备
Bao et al.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Rubidium and Cesium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to Sodium Tetraphenylborate‐Polyacrylonitrile (TPB‐PAN)
Zhu et al. Mesoporous silica (KIT-6) derivatized with hydroxyquinoline functionalities as a selective adsorbent of uranium (VI)
Wu et al. Separation of strontium from associated elements with selective specific resin and extraction chromatograph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