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3284A - 空气净化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3284A
CN105363284A CN201510147890.3A CN201510147890A CN105363284A CN 105363284 A CN105363284 A CN 105363284A CN 201510147890 A CN201510147890 A CN 201510147890A CN 105363284 A CN105363284 A CN 105363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dor removal
heat sink
removal filter
front fac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78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3284B (zh
Inventor
中矢裕二
喜内一彰
永吉健太郎
大野克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702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991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780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00562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359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00678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63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3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3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3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个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热量向盖外部扩散的空气净化机。分别通过使第二侧面(23ecc)和第三侧面(23ecd)各自的侧端部朝向加热部收纳部(23ec)的外侧延伸,而形成一对前面侧第一凸缘(23t)和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分别通过使第二侧面(23edc)和第三侧面(23edd)各自的侧端部朝向加热部收纳部(23ed)的外侧延伸,而形成一对背面侧第一凸缘(23w)和一对背面侧第二凸缘(23x)。因此,由PTC加热器(23b)产生的热量不容易从前面侧盖(23ea)或背面侧盖(23eb)向外部扩散。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机,该空气净化机具有利用加热而使除臭能力再生的除臭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空气净化机例如通过利用设置在主体箱体内的送风机的驱动,使吸入主体箱体内的空气通过除臭过滤器,将空气中所含的臭味成分吸附于除臭过滤器。通过对除臭过滤器进行加热使除臭过滤器的除臭能力再生。在这种空气净化机中包括:除臭过滤器,设置成能够转动;以及加热部,配置成不与除臭过滤器接触而是覆盖其一部分(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277365号)。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277365号记载的空气净化机具有空气流道,该空气流道用于将从空气吸入口吸入主体箱体内的空气向空气吹出口引导。沿着从空气吸入口朝向空气吹出口的方向依次配置有预滤器、催化剂结构件和送风风扇。催化剂结构件包括:吸附空气中的臭味成分的圆盘状的吸附板(相当于除臭过滤器);驱动吸附板转动的电机(驱动部);以及盖。电机被支架支撑于空气流道的上壁。电机的输出轴与吸附板的中心部接合。盖被固定于空气流道的上壁,并覆盖吸附板的一部分。上述盖覆盖吸附板的前面一部分和背面一部分。在盖的前面侧和背面侧各自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催化剂板,分解臭味成分;以及发热体(相当于加热部),对吸附板和催化剂板进行加热。
如果上述空气净化机驱动送风风扇,则从空气吸入口向空气流道吸入空气。利用预滤器除去空气中所含的尘埃。此后,空气到达吸附板。当空气通过吸附板从盖露出的部分时吸附空气的臭味成分。由此,净化后的空气再次从空气吹出口向室内吹出。另一方面,被盖覆盖的吸附板的一部分被发热体加热。由此,被该部位吸附的臭味成分脱离吸附板。脱离的臭味成分被同样由发热体加热的催化剂板分解。另外,吸附板利用电机每隔固定时间转动预定角度(例如90度)。
在上述空气净化机中,通过由发热体对被盖覆盖的吸附板的一部分进行加热,使吸附板的除臭能力再生。此外,利用从盖露出的吸附板的部分对空气进行除臭。因此,与利用对应于吸附板的形状而形成的发热体对整个吸附板进行一次性加热的空气净化机相比,上述空气净化机的消耗电力小。此外,在上述空气净化机中,仅由盖覆盖吸附板的一部分。因此,与具有对应于吸附板的形状而形成的发热体的空气净化机相比,上述空气净化机的除臭过滤器的空气阻力小。
但是,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277365号记载的空气净化机中,为了使吸附板转动,需要在吸附板和盖之间设置间隙。因此,存在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从上述间隙向盖外部扩散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热量向盖的外部扩散的空气净化机。
本发明第一方式的空气净化机包括:空气吸入口,向箱体内吸入空气;空气吹出口,从箱体内向外部送出空气;通风通道,连通所述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空气吹出口;送风机,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内;以及除臭单元,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内,对利用所述送风机的驱动而吸入所述通风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除臭,所述除臭单元包括:除臭过滤器;加热部,对所述除臭过滤器进行加热;盖构件,具有收纳所述加热部的加热部收纳部和抑制热量从所述加热部收纳部扩散的热扩散抑制部,并配置成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以及驱动部,使所述除臭过滤器和所述盖构件相对转动。
第一方式的空气净化机中,在盖构件上设置有热扩散抑制部。因此,能够抑制由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向盖构件的外部扩散。
本发明第二方式空气净化机包括:空气吸入口,向箱体内吸入空气;空气吹出口,从箱体内向外部送出空气;通风通道,连通所述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空气吹出口;送风机,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内;以及除臭单元,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内,对利用所述送风机的驱动而吸入所述通风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除臭,所述除臭单元包括:除臭过滤器,具有吸附并分解空气中所含的臭味成分的催化剂层;以及加热部,配置成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对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具有前面侧散热板、背面侧散热板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前面侧散热板和所述背面侧散热板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前面侧散热板配置在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前面侧,所述背面侧散热板配置在所述除臭过滤器的背面侧,所述前面侧散热板和所述背面侧散热板接合。
第二方式的空气净化机中,前面侧散热板和背面侧散热板接合,以使热量在前面侧散热板和背面侧散热板之间传递。因此,能够利用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对除臭过滤器的两面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X-X断面图。
图4是图1的Y-Y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要部立体图,并且是除臭单元的配置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除臭单元的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部的分解图。
图8是除臭过滤器和加热部组合后的状态图,(A)是从前面侧观察的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的图。
图9是表示除臭过滤器和加热部的位置关系的图,(A)是表示沿图8的(A)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图,(B)是表示图8的(A)的Z-Z断面图。
图10是表示除臭过滤器和加热部的位置关系的简图,(A)是横向观察图6的要部N的简图,(B)是横向观察要部M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气净化机
23除臭单元
23a除臭过滤器
23ac第一齿轮
23ad中心孔
23ae覆盖部
23bPTC加热器
23c散热板
23ca前面侧散热板
23caa过滤器对置面
23cab加热器配置面
23cb背面侧散热板
23cc主体部
23cca过滤器对置面
23ccb隔热件配置面
23cd第一接合部
23cda第一接合面
23ce第二接合部
23cea第二接合面
23e外壳
23ea前面侧外壳
23eb背面侧外壳
23ec加热部收纳部
23eca底面
23ecb第一侧面
23ecc第二侧面
23ecd第三侧面
23ece第四侧面
23ed加热部收纳部
23eda底面
23edb第一侧面
23edc第二侧面
23edd第三侧面
23ede第四侧面
23f过滤器再生部
23g保持部
23ga第一轴
23gb第二轴
23gc驱动部固定部
23gd开口部
23ge再生部收纳部
23h驱动部
23j驱动齿轮
23k第二齿轮
23m辊
23ma孔
23mb筒部
23mc上凸缘
23md下凸缘
23n辊
23na孔
23nb筒部
23nc上凸缘
23nd下凸缘
23ni内侧辊
23no外侧辊
23p加热器外壳
23q第三轴
23r转动检测部
23s前面侧盖部
23t前面侧第一凸缘
23u前面侧第二凸缘
23v背面侧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具有主体部11、前面板12和后面板14。主体部1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包括由合成树脂材料成形的顶面板11a、右侧面板11b、左侧面板11c和底部11d。前面板12是合成树脂材料的成形件,配置在主体部11的一个面上。后面板14是合成树脂材料的成形件,配置在主体部11的另一个面上。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将主体部11的配置有前面板12的一侧称为主体部前面侧,将主体部11的配置有后面板14的一侧称为主体部背面侧。
在前面板12的前方配置有作为合成树脂材料的成形件的前挡板13。在上述前挡板13和前面板12之间形成有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的作为空气吸入口的上面吸入口13a、右侧面吸入口13b和左侧面吸入口13c。此外,在主体部11和后面板14之间形成有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的作为空气吹出口的上面吹出口14a、右侧面吹出口14b和左侧面吹出口14c。在空气净化机1中,从上面吸入口13a、右侧面吸入口13b和左侧面吸入口13c吸入主体部11的空气从上面吹出口14a、右侧面吹出口14b和左侧面吹出口14c向室内吹出。在此期间进行空气的除尘、加湿和除臭处理。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连通上面吸入口13a、右侧面吸入口13b、左侧面吸入口13c以及上面吹出口14a、右侧面吹出口14b、左侧面吹出口14c的主体部11内部的空间,成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的通风通道1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将通风通道10的吸入口侧称为上游侧、并将吹出口侧称为下游侧来进行说明。
在空气净化机1的上面部以覆盖上面吸入口13a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有操作部15。在操作部15上配置有电源按钮和运转模式切换按钮等对空气净化机1进行操作的按钮。此外,在操作部15上配置有显示部。显示部显示空气净化机1的运转状态和未图示的尘埃传感器等检测器的检测结果。
如图3所示,在空气净化机1的主体部11内部的通风通道10中,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有预滤器21、集尘单元22、除臭单元23、加湿单元24和送风机25。
预滤器21例如通过编织线状的PET材料而形成,具有网眼结构。预滤器21捕集吸入主体部11内部的空气中所含的尘埃。如图4所示,预滤器21呈朝向主体部前面侧凸起的拱形。预滤器21为拱形时,与预滤器21呈平坦的形状时相比,从上面吸入口13a、右侧面吸入口13b和左侧面吸入口13c吸入主体部11内部的空气所通过的预滤器21的面积变大。因此,预滤器21能够捕集更多的尘埃。
如图3所示,集尘单元22包括第一电集尘器22a和第二电集尘器22b。第一电集尘器22a和第二电集尘器22b配置在主体部11的前面侧,并且在构成主体部11一部分的隔板16上配置成沿上下方向排列。第一电集尘器22a和第二电集尘器22b具有未图示的放电电极和集尘电极。第一电集尘器22a和第二电集尘器22b利用由放电电极产生的电晕放电,使未被预滤器21捕集的细小的尘埃和花粉等带电,并且利用集尘电极捕集带电的尘埃和花粉等。第一电集尘器22a和第二电集尘器22b主要由上述放电电极、集尘电极以及保持上述放电电极、集尘电极的箱体构成。因此,相比于例如由形成为折皱形状的无纺布构成的集尘过滤器,集尘单元22的空气阻力小。
如图3至图5所示,除臭单元23具有除臭过滤器23a、过滤器再生部23f和保持部23g。如图5所示,除臭过滤器23a例如具有圆盘形的基材23aa,该基材23aa具有波形结构或蜂窝结构那样的多孔结构。波形结构例如具有交替层叠的平板材和形成为波形的弯曲材。在基材23aa上设置有吸附并分解臭味成分的催化剂层23ab。
如图5所示,过滤器再生部23f形成为大致三棱柱形,仅覆盖除臭过滤器23a的一部分。如图3和图4所示,过滤器再生部23f包括作为发热体的PTC(正温度系数)加热器23b、散热板23c、两个隔热件23d和外壳23e。散热板23c包括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外壳23e是包括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的盖构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的加热部包括PTC加热器23b和散热板23c。保持部23g保持除臭过滤器23a和过滤器再生部23f。保持部23g固定在通风通道10中的集尘单元22背面侧。由此,除臭过滤器23a具有多孔结构,此外,过滤器再生部23f仅覆盖除臭过滤器23a的一部分。即,除臭过滤器23a配置成其一部分向通风通道10露出。因此,除臭过滤器23a的空气阻力小。
另外,除臭单元23的结构将在后面利用图6至图9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加湿单元24具有加湿过滤器24a和贮存水的贮水容器24b。加湿过滤器24a形成为圆盘形。加湿过滤器24a在其一部分浸泡在贮存于贮水容器24b内的水中的状态下,被转动轴支撑成能够转动。加湿过滤器24a通过利用未图示的电机而转动来吸收水分。
另外,加湿单元24也可以不具备上述结构。加湿单元24代替具备加湿过滤器24a,也可以具有利用毛细管现象吸收水分的加湿过滤器。此外,在图5中,为了清楚地表示除臭单元23和加湿单元24,适当地省略了前挡板13、底部11d以外的构成主体部11的构件和集尘单元22等。
如图3和图4所示,送风机25具有涡轮风扇25a和风扇电机25b。涡轮风扇25a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与风扇电机25b的输出轴连接。风扇电机25b是转速可变型的电机。通过使风扇电机25b转动,涡轮风扇25a也转动。利用涡轮风扇25a的转动,空气流入空气净化机1内部,并且空气从空气净化机1内部流出。
接着,利用图6至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除臭单元23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除臭单元23除了具有所述除臭过滤器23a、过滤器再生部23f和保持部23g以外,还具有驱动部23h、驱动齿轮23j、第二齿轮23k、两个辊23m、四个按压构件23z和转动检测部23r。
此外,如图7所示,过滤器再生部23f除了具有所述PTC加热器23b、两个隔热件23d、散热板23c和外壳23e以外,还具有加热器外壳23p和作为定位构件的三个辊23n。如上所述,散热板23c包括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如上所述,外壳23e包括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
并且,除臭过滤器23a除了具有所述基材23aa和催化剂层23ab以外,还具有第一齿轮23ac和覆盖部23ae。第一齿轮23ac兼用作设置于外周部以保护外周部的外周部过滤器盖。覆盖部23ae是内周部过滤器盖,覆盖设置在中心部的作为贯通孔的中心孔23ad。如图10的(B)所示,第一齿轮23ac的厚度尺寸T1比过滤器主体的厚度尺寸T2大。T1和T2之差是台阶尺寸L。下面利用图9对上述台阶尺寸L进行说明。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覆盖部23ae的厚度尺寸是与第一齿轮23ac相同的T1。如上所述,过滤器再生部23f安装成仅覆盖除臭过滤器23a的一部分。
首先利用图7,说明构成过滤器再生部23f的构件和过滤器再生部23f的组装方法。前面侧散热板23ca利用高导热性的铝材或铝合金材料形成。前面侧散热板23ca配置在除臭过滤器23a的前面侧。前面侧散热板23ca形成为大致三角形,随着从除臭过滤器23a的中心孔(贯通孔)23ad朝向外周侧,左右方向(除臭过滤器23a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尺寸变大。此外,前面侧散热板23ca的一个面是与除臭过滤器23a相对的过滤器对置面23caa。前面侧散热板23ca的另一个面是加热器配置面23cab。在上述加热器配置面23cab上配置有后述的PTC加热器23b和加热器外壳23p。
背面侧散热板23cb利用高导热性的铝材或铝合金材料形成。背面侧散热板23cb配置在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相同的除臭过滤器23a的背面侧。背面侧散热板23cb形成为大致三角形,随着从除臭过滤器23a的中心孔(贯通孔)23ad朝向外周侧,左右方向(除臭过滤器23a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尺寸变大。
背面侧散热板23cb具有主体部23cc、第一接合部23cd和第二接合部23ce。第一接合部23cd和第二接合部23ce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接合,将由PTC加热器23b产生并向前面侧散热板23ca传递的热量传递给主体部23cc。
主体部23cc形成为大致三角形。主体部23cc的一个面是与除臭过滤器23a相对的过滤器对置面23cca。主体部23cc的另一个面是配置有隔热件23d的隔热件配置面23ccb。
通过将与除臭过滤器23a外周侧对应的主体部23cc的侧边缘部弯曲成大致L形,而形成第一接合部23cd。第一接合部23cd的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接合的面是第一接合面23cda。即,第一接合部23cd配置在除臭过滤器23a外周部的外侧,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接合。
通过将与除臭过滤器23a内周侧对应的主体部23cc的侧边缘部弯曲成大致L形,而形成第二接合部23ce。第二接合部23ce的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接合的面是第二接合面23cea。即,第二接合部23ce设置在背面侧散热板23cb的与第一接合部23cd的设置部位不同的部位。第二接合部23ce通过除臭过滤器23a的中心孔23ad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接合。
另外,主体部23cc的过滤器对置面23cca与第一接合部23cd的第一接合面23cda以及第二接合部23ce的第二接合面23cea之间的高度尺寸(距离)H大于除臭过滤器23a的第一齿轮23ac的厚度尺寸T1。
两个隔热件23d分别使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形成为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的形状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的形状对应的大致三角形。加热器外壳23p使用金属板,形成为有底长方体形状。加热器外壳23p具有能够收纳PTC加热器23b的形状。加热器外壳23p能够固定在加热器配置面23cab上。
三个辊23n分别使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其具有筒部23nb、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筒部23nb形成为圆筒形。在筒部23nb上设置有孔23na。孔23na的形状与设置在后述前面侧外壳23ea上的第三轴23q的形状对应。在筒部23nb的两端上设置有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分别形成为圆盘形,该圆盘形的直径比筒部23nb的直径大。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之间的尺寸S比除臭过滤器23a的厚度尺寸T大。另外,如图7所示,辊23n包括作为第一定位构件的一个内侧辊23ni和作为第二定位构件的两个外侧辊23no。上述内侧辊23ni和外侧辊23no形状相同。内侧辊23ni支撑除臭过滤器23a的内周部。外侧辊23no支撑除臭过滤器23a的外周部。
前面侧外壳23ea使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比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隔热件23d大一圈的大致三角形。前面侧外壳23ea具有加热部收纳部23ec、作为贯通孔覆盖部的前面侧盖部23s、一对前面侧第一凸缘23t和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前面侧外壳23ea配置成覆盖除臭过滤器23a前面侧的一部分。
加热部收纳部23ec包括大致三角形的底面23eca,以及从底面23eca的外周部直立设置的第一侧面23ecb、第二侧面23ecc、第三侧面23ecd和第四侧面23ece。加热部收纳部23ec呈由上述底面和侧面构成的箱体。加热部收纳部23ec形成为能够收纳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隔热件23d的形状。隔热件23d配置在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加热部收纳部23ec之间。
在此,第一侧面23ecb从底面23eca的位于除臭过滤器23a内周侧的外周部直立设置。第四侧面23ece从底面23eca的位于除臭过滤器23a外周侧的外周部直立设置。第二侧面23ecc和第三侧面23ecd分别从底面23eca的上述以外的外周部直立设置。
通过使第一侧面23ecb的侧端部朝向加热部收纳部23ec的外侧延伸,而形成前面侧盖部23s。即,前面侧盖部23s设置于第一侧面23ecb。前面侧盖部23s呈圆盘形,该圆盘形的尺寸与中心孔(贯通孔)23ad相同或比中心孔23ad稍大。
通过使第二侧面23ecc和第三侧面23ecd的内周侧侧端部朝向加热部收纳部23ec的外侧延伸,而形成一对前面侧第一凸缘23t。即,前面侧第一凸缘23t设置于第二侧面23ecc和第三侧面23ecd。通过使第二侧面23ecc和第三侧面23ecd的外周侧侧端部朝向加热部收纳部23ec的外侧延伸,而形成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即,前面侧第一凸缘23t设置于第二侧面23ecc和第三侧面23ecd。前面侧第一凸缘23t和前面侧第二凸缘23u具有预定的宽度尺寸(例如20mm)。
第三轴23q是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的支撑部。第三轴23q设置于前面侧盖部23s和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第三轴23q插入辊23n的孔23na内,将辊23n保持成转动自如。即,第三轴23q是支撑部,用于将辊23n支撑于前面侧盖部23s和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
在前面侧盖部23s和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上还设置有遮风板23y。遮风板23y朝向除臭过滤器23a直立设置。当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接合时,遮风板23y将由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形成的空间与外部空间隔开。由此,遮风板23y防止或抑制空气流入过滤器再生部23f,并且抑制流入的空气冷却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
背面侧外壳23eb也与前面侧外壳23ea同样,利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比背面侧散热板23cb和隔热件23d大一圈的大致三角形。背面侧外壳23eb具有加热部收纳部23ed、作为贯通孔覆盖部的背面侧盖部23v、一对背面侧第一凸缘23w和一对背面侧第二凸缘23x。背面侧外壳23eb配置成覆盖除臭过滤器23a背面侧的一部分。
加热部收纳部23ed包括大致三角形的底面23eda,以及从底面23eda的外周部直立设置的第一侧面23edb、第二侧面23edc、第三侧面23edd和第四侧面23ede。加热部收纳部23ed呈由上述底面和侧面构成的有底箱体。加热部收纳部23ed形成为能够收纳背面侧散热板23cb和隔热件23d的形状。隔热件23d配置在背面侧散热板23cb和加热部收纳部23ed之间。
背面侧盖部23v和加热部收纳部23ed的与背面侧散热板23cb的第二接合部23ce相对的侧面一体形成。即,背面侧盖部23v形成于加热部收纳部23ed的侧面。
背面侧盖部23v形成为与中心孔(贯通孔)23ad对应的圆盘形。例如背面侧盖部23v可以呈圆盘形,该圆盘形的尺寸与中心孔23ad相同或比中心孔23ad稍大。
一对背面侧第一凸缘23w和一对背面侧第二凸缘23x分别与加热部收纳部23ec的一对侧面一体形成,上述加热部收纳部23ec的一对侧面与背面侧散热板23cb的连接第二接合部23ce和第一接合部23cd的一对斜边相对。即,一对背面侧第一凸缘23w和一对背面侧第二凸缘23x形成于加热部收纳部23ec的第二侧面23edc、第三侧面23edd。
如图9所示,一对前面侧第一凸缘23t的高度(距除臭过滤器23a表面的距离)与前面侧盖部23s和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的高度相差台阶尺寸L。此外,一对背面侧第一凸缘23w的高度与背面侧盖部23v和一对背面侧第二凸缘23x的高度相差台阶尺寸L。另外,一对前面侧第一凸缘23t、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前面侧盖部23s、一对背面侧第一凸缘23w、一对背面侧第二凸缘23x和背面侧盖部23v是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的凸缘部。并且,上述凸缘部即一对前面侧第一凸缘23t、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前面侧盖部23s、一对背面侧第一凸缘23w、一对背面侧第二凸缘23x和背面侧盖部23v是热扩散抑制部,该热扩散抑制部抑制热量从加热部收纳部23ec和加热部收纳部23ed扩散。例如上述热扩散抑制部抑制加热部产生的热量利用流过通风通道且通过除臭过滤器的空气而从所述加热部收纳部扩散。
具有上述构件的过滤器再生部23f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组装。首先,将PTC加热器23b收纳于加热器外壳23p。利用螺钉等将加热器外壳23p固定于前面侧散热板23ca的加热器配置面23cab。接着,将背面侧散热板23cb的第二接合部23ce配置于除臭过滤器23a的中心孔23ad。此后,使背面侧散热板23cb的第一接合面23cda和第二接合面23cea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的过滤器对置面23caa接合。由此,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接合。
接着,将隔热件23d收纳于前面侧外壳23ea的加热部收纳部23ec。此外,使外侧辊23no的孔23na分别与配置在前面侧外壳23ea的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上的两个第三轴23q嵌合。由此,两个外侧辊23no被安装在前面侧外壳23ea上。此外,使内侧辊23ni的孔23na与配置在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盖部23s上的第三轴23q嵌合。由此,内侧辊23ni被安装在前面侧外壳23ea上。
接着,将组装后的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以及除臭过滤器23a安装在前面侧外壳23ea上。此时,前面侧散热板23ca收纳于前面侧外壳23ea的加热部收纳部23ec。
接着,以使除臭过滤器23a的外周部(第一齿轮23ac)嵌合在配置于前面侧外壳23ea的两个前面侧第二凸缘23u上的两个外侧辊23no的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之间的方式,并且以使除臭过滤器23a的覆盖部23ae嵌合在配置于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盖部23s上的内侧辊23ni的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之间的方式,安装除臭过滤器23a。
接着,将隔热件23d配置于背面侧散热板23cb的隔热件配置面23ccb。此外,以将背面侧散热板23cb和隔热件23d收纳于背面侧外壳23eb的加热部收纳部23ed的方式,使背面侧外壳23eb覆盖背面侧散热板23cb和隔热件23d。最后,利用螺钉等连接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由此完成了过滤器再生部23f的组装。
图8至图10表示通过以上说明的步骤组装的除臭过滤器23a和过滤器再生部23f。在此,图8的(A)是从前面侧(前面侧外壳23ea侧)观察除臭过滤器23a和过滤器再生部23f的主视图。图8的(B)是从背面侧(背面侧外壳23eb侧)观察除臭过滤器23a和过滤器再生部23f的后视图。
此外,图9的(A)是沿图8的(A)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图。图9的(B)是图8的(A)的Z-Z断面图。此外,图10的(A)是从横向观察图6的要部N时的简图。图10的(B)是从横向观察图6的要部M的简图。如上述图8至图10所示,当组装除臭过滤器23a和过滤器再生部23f时,像以下详细说明的那样,以使除臭过滤器23a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之间的间隙、以及除臭过滤器23a与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之间的间隙成为预定尺寸的方式,将除臭过滤器23a定位于过滤器再生部23f。
首先利用图7和图10,说明除臭过滤器23a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背面侧散热板23cb的定位。如上所述,在背面侧散热板23cb中,主体部23cc的过滤器对置面23cca与第一接合面23cda、第二接合面23cea之间的高度尺寸H大于除臭过滤器23a的第一齿轮23ac的厚度尺寸T1。此外,如图10的(B)所示,当使外侧辊23no与第三轴23q嵌合时,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第二凸缘23u和上凸缘23nc之间的尺寸、以及背面侧外壳23eb的背面侧第二凸缘23x与下凸缘23nd之间的尺寸分别设定为P1。此外,在外侧辊23no的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之间安装有除臭过滤器23a的第一齿轮23ac时,将第一齿轮23ac与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之间的尺寸分别设定为P2(=(S-T1)/2)。此时,利用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使外侧辊23no前后方向的可动范围成为由尺寸P1确定的范围。此外,利用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使除臭过滤器23a前后方向的可动范围成为由尺寸P2确定的范围。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内侧辊23ni与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的位置关系、以及内侧辊23ni与除臭过滤器23a的位置关系,也与上述外侧辊23no相同。
另一方面,如图10的(A)所示,除臭过滤器23a的过滤器主体表面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的过滤器对置面23caa之间的尺寸P3、以及除臭过滤器23a的过滤器主体表面与背面侧散热板23cb的主体部23cc的过滤器对置面23cca之间的尺寸P3设定成满足P3(=(H-T2)/2)。在此,如图10的(A)所示,以尺寸P1、P2、P3的关系成为P1+P2<P3的方式,确定尺寸S、厚度尺寸T1、厚度尺寸T2、高度尺寸H和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第二凸缘23u与背面侧外壳23eb的背面侧第二凸缘23x之间的间隔尺寸。由此,当除臭过滤器23a利用驱动部23h而转动时,除臭过滤器23a不会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接触,能够稳定地转动。
接着利用图9和图10,说明除臭过滤器23a与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的定位。如图9所示,设置在除臭过滤器23a外周部上的第一齿轮23ac和过滤器表面(前面和背面)之间的台阶尺寸,与设置在除臭过滤器23a内周部上的覆盖部23ae和过滤器表面(前面和背面)之间的台阶尺寸设定为相同的台阶尺寸L(=(T1-T2)/2,例如1.5mm)。与此配合,前面侧第一凸缘23t与前面侧盖部23s和前面侧第二凸缘23u之间的台阶尺寸、以及背面侧第一凸缘23w与背面侧盖部23v和背面侧第二凸缘23x之间的台阶尺寸也分别设定为L。
此外,如上所述,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第二凸缘23u与外侧辊23no的上凸缘23nc之间的尺寸、以及背面侧外壳23eb的背面侧第二凸缘23x与外侧辊23no的下凸缘23nd之间的尺寸设定为P1。此外,第一齿轮23ac与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之间的尺寸设定为P2。利用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使外侧辊23no前后方向的可动范围成为由尺寸P1确定的范围。此外,利用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使除臭过滤器23a前后方向的可动范围成为由尺寸P2确定的范围。
另一方面,除臭过滤器23a的前面侧表面与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第一凸缘23t之间的间隔尺寸、除臭过滤器23a的背面侧表面与背面侧外壳23eb的背面侧第一凸缘23w之间的间隔尺寸、覆盖部23ae与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盖部23s和背面侧外壳23eb的背面侧盖部23v之间的间隔尺寸、以及第一齿轮23ac与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第二凸缘23u和背面侧外壳23eb的背面侧第二凸缘23x之间的间隔尺寸,以从除臭过滤器23a的内径到外径在预定的间隔尺寸D(例如1.0mm)以内的方式,确定内侧辊23ni、外侧辊23no的形状和三个第三轴23q的形状和配置方式。上述预定的间隔尺寸D是除臭过滤器23a在转动时不容易与过滤器再生部23f(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接触的尺寸。并且,上述预定的间隔尺寸D是如下尺寸:能够抑制由PTC加热器23b产生的热量向外壳23e的外部扩散,并且能够抑制通过除臭过滤器23a的空气进入过滤器再生部23f内部。
具体地说,如图10的(B)所示,以尺寸P1、P2、D的关系成为P1+P2<D的方式,确定尺寸S、厚度尺寸T1、厚度尺寸T2、高度尺寸H和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第二凸缘23u与背面侧外壳23eb的背面侧第二凸缘23x之间的间隔尺寸。由此,能够使除臭过滤器23a与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之间的尺寸在预定的间隔尺寸D以内。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二侧面23ecc和第三侧面23ecd各自的侧端部朝向加热部收纳部23ec的外侧延伸,而形成一对前面侧第一凸缘23t和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此外,通过使第二侧面23edc和第三侧面23edd各自的侧端部朝向加热部收纳部23ed的外侧延伸,而形成一对背面侧第一凸缘23w和一对背面侧第二凸缘23x。因此,由PTC加热器23b产生的热量不容易从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向外部扩散。此时,通过将各凸缘形成为具有比上述预定的间隔尺寸D大的宽度尺寸(例如20mm),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由PTC加热器23b产生的热量从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向外部扩散。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除臭过滤器23a和前面侧散热板23ca之间的间隔尺寸、以及除臭过滤器23a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之间的间隔尺寸设定为相同的尺寸P3。但是,除臭过滤器23a和各散热板之间的间隔尺寸也可以不同。此外,除臭过滤器23a和前面侧外壳23ea之间的间隔尺寸、以及除臭过滤器23a和背面侧外壳23eb之间的间隔尺寸设定为相同的间隔尺寸D。但是,除臭过滤器23a和各盖之间的间隔尺寸也可以不同。
接着利用图6,说明将组装后的过滤器再生部23f和除臭过滤器23a安装于保持部23g时使用的构件和安装方法。保持部23g使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在保持部23g的中央部设置有与除臭过滤器23a的形状对应的开口部23gd。此外,在开口部23gd的上方(是指将保持部23g配置于通风通道10时的开口部23gd的上方。以下记载为上方)设置有再生部收纳部23ge。再生部收纳部23ge与过滤器再生部23f的形状对应而形成为凹状。
两个第一轴23ga配置在保持部23g的下方(将保持部23g配置于通风通道10时的保持部23g的下方。以下记载为下方)的两角上。各第一轴23ga插入辊23m的孔23ma。由此,第一轴23ga将辊23m保持成转动自如。第二轴23gb配置在再生部收纳部23ge的左侧(从前面侧观察除臭过滤器23a时的左侧)。第二轴23gb插入第二齿轮23k。由此,第二轴23gb将第二齿轮23k保持成转动自如。驱动部固定部23gc配置在再生部收纳部23ge的右侧(从前面侧观察除臭过滤器23a时的右侧),用于保持驱动部23h。
驱动部23h例如是步进电机。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驱动齿轮23j安装于驱动部23h的输出轴。驱动齿轮23j是与除臭过滤器23a的第一齿轮23ac啮合的齿轮。
第二齿轮23k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与驱动齿轮23j同样,与除臭过滤器23a的第一齿轮23ac啮合。转动检测部23r例如是光斩波器。光斩波器是具有相互对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通过由受光部检测物体遮挡来自发光部的光而判断物体的有无和/或位置的传感器。转动检测部23r用于通过检测第二齿轮23k的转动来检测除臭过滤器23a是否转动。
四个按压构件23z使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五边形的板材。各按压构件23z具有能够嵌入保持部23g的形状。按压构件23z按压安装在保持部23g上的辊23m、驱动齿轮23j和第二齿轮23k,使它们不容易脱离保持部23g。
两个辊23m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其具有筒部23mb、上凸缘23mc和下凸缘23md。筒部23mb设置有孔23ma。在本实施方式中,辊23m具有与图7中说明的辊23n相同的形状。辊23m的上凸缘23mc和下凸缘23md之间的尺寸也是与辊23n的上凸缘23nc和下凸缘23nd之间的尺寸S相同的尺寸S。因此,省略了辊23m的详细说明。
说明利用如上所述的构件将过滤器再生部23f和除臭过滤器23a安装于保持部23g的步骤。首先,使保持部23g的两个第一轴23ga分别与辊23m的孔23ma嵌合。由此,将两个辊23m安装于保持部23g。接着,将转动检测部23r和第二齿轮23k依次安装于保持部23g的第二轴23gb。接着,通过将驱动齿轮23j安装于驱动部23h的输出轴,将驱动部23h固定于保持部23g的驱动部固定部23gc。
接着,将过滤器再生部23f和除臭过滤器23a安装于保持部23g。具体地说,将过滤器再生部23f插入并固定于保持部23g的再生部收纳部23ge。此外,以使第一齿轮23ac嵌入两个辊23m的上凸缘23mc和下凸缘23md之间的方式,并且以使驱动齿轮23j和第二齿轮23k与除臭过滤器23a的第一齿轮23ac啮合的方式,将除臭过滤器23a安装于保持部23g。由此,通过利用驱动部23h使驱动齿轮23j转动,使被第二齿轮23k和两个辊23m引导的除臭过滤器23a稳定地转动。
最后,使四个按压构件23z分别嵌入两个辊23m的上方、以及驱动齿轮23j和第二齿轮23k的上方。由此,完成除臭单元23的组装。如上所述,通过将保持部23g固定在隔板16上的集尘单元22的背面侧,将组装后的除臭单元23配置于空气净化机1的通风通道10。
如果将除臭单元23配置在通风通道10内,则从各空气吸入口流入通风通道10的空气通过除臭过滤器23a。此时,将要流入设置在保持部23g的中央部的与除臭过滤器23a的形状对应的开口部23gd以外部位的空气被保持部23g遮挡,并被导入除臭过滤器23a的通风面(除臭过滤器23a的未被过滤器再生部23f覆盖的部分)。此外,如图5、图6、图8和图9所示,除臭过滤器23a的中心孔23ad被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盖部23s和背面侧外壳23eb的背面侧盖部23v覆盖。因此,流入除臭过滤器23a的中心孔23ad的空气被前面侧盖部23s和背面侧盖部23v遮挡,并被导入除臭过滤器23a的通风面。即,前面侧盖部23s和背面侧盖部23v配置成抑制空气在除臭过滤器23a的中心孔23ad内流通。即,具有上述结构的除臭单元23有效地将流入通风通道10内且通过除臭单元23的空气导入除臭过滤器23a。其结果,除臭单元23能够更有效地对空气进行除臭。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空气净化机1中,如果使用者对操作部15进行操作,使空气净化机1开始运转,则驱动送风机25,并且开始向集尘单元22的第一电集尘器22a和第二电集尘器22b通电。此外,加湿单元24的加湿过滤器24a开始转动。如果驱动送风机25,则从上面吸入口13a、右侧面吸入口13b和左侧面吸入口13c向主体部11内部吸入空气。
吸入主体部11内部的空气以如下方式流动。
(1)在通风通道10中的除臭单元23的下部和加湿单元24的上部沿前后方向重合配置的部位,空气以预滤器21→集尘单元22→除臭单元23→加湿单元24的顺序流动。
(2)在通风通道10中的除臭单元23的下部和加湿单元24的上部未沿前后方向重合配置的部位,空气以预滤器21→集尘单元22→除臭单元23的顺序流动,或者以预滤器21→集尘单元22→加湿单元24的顺序流动。此外,空气从上面吹出口14a、右侧面吹出口14b和左侧面吹出口14c向设置有空气净化机1的室内吹出。
如上所述,当空气通过空气净化机1内部的通风通道10时,利用预滤器21和通电的集尘单元22除去尘埃和花粉。并且,空气借助保持部23g的开口部23gd而通过除臭过滤器23a的通风面。除臭过滤器23a的通风面是除臭单元23从过滤器再生部23f向通风通道10露出的面。当空气通过除臭过滤器23a的通风面时,除去空气的臭味成分。此外,空气通过加湿单元24时被加湿。另外,如上所述,集尘单元22配置成比除臭单元23靠向上游侧。因此,流入除臭单元23的空气是除去了尘埃和花粉等的空气。因此,抑制了因尘埃和花粉等堵塞除臭单元23的除臭过滤器23a。
此外,当空气净化机1运转时,持续向PTC加热器23b通电。此外,通过驱动部23h进行驱动,使除臭过滤器23a每隔预定时间以预定角度(例如30度)转动。由此,使除臭过滤器23a的被过滤器再生部23f覆盖的部位的除臭能力再生。即,在空气净化机1运转过程中,使除臭过滤器23a的被过滤器再生部23f覆盖的部位的除臭能力再生,并且利用除臭过滤器23a的除此以外的部位对空气进行除臭。另外,上述预定时间是除臭过滤器23a的除臭能力再生所需要的时间,例如两小时。
如上所述,PTC加热器23b安装于前面侧散热板23ca。并且,背面侧散热板23cb的第一接合部23cd的第一接合面23cda和第二接合部23ce的第二接合面23cea与前面侧散热板23ca的过滤器对置面23caa接合。因此,由PTC加热器23b产生的热量从前面侧散热板23ca的两端部通过第一接合部23cd和第二接合部23ce,有效地向背面侧散热板23cb传导。由此,在过滤器再生部23f中,利用作为发热体的PTC加热器23b,能够对除臭过滤器23a前面侧和背面侧这两面侧进行加热。由此,利用PTC加热器23b,能够使除臭过滤器23a两面的除臭能力再生。
另外,在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前面侧外壳23ea之间、以及背面侧散热板23cb和背面侧外壳23eb之间分别配置有隔热件23d。因此,热量不容易从被PTC加热器23b加热的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向过滤器再生部23f的外部释放。其结果,能够有效地将PTC加热器23b产生的热量向除臭过滤器23a传导。
此外,如上所述,除臭过滤器23a的前面侧表面与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第一凸缘23t之间的间隔尺寸、除臭过滤器23a的背面侧表面与背面侧外壳23eb的背面侧第一凸缘23w之间的间隔尺寸、覆盖部23ae与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盖部23s和背面侧外壳23eb的背面侧盖部23v之间的间隔尺寸、以及第一齿轮23ac与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第二凸缘23u和背面侧外壳23eb的背面侧第二凸缘23x之间的间隔尺寸,设定成除臭过滤器23a在转动时不容易与过滤器再生部23f接触的间隔尺寸D。此外,上述间隔尺寸D是如下尺寸:能够抑制由PTC加热器23b产生的热量向外壳23e的外部扩散,并且能够抑制通过除臭过滤器23a的空气进入过滤器再生部23f内部。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流入过滤器再生部23f、以及抑制流入的空气冷却过滤器再生部23f内部。其结果,可以抑制由过滤器再生部23f对除臭过滤器23a的再生效率下降。
此外,过滤器再生部23f具有仅覆盖除臭过滤器23a一部分的结构。因此,除臭过滤器23a的空气阻力小。此外如上所述,集尘单元22的空气阻力也小。由此,能够将具有低于西洛克风扇的静压的涡轮风扇25a用于送风机25。
如果空气阻力相同,则与使用西洛克风扇时相比,使用涡轮风扇25a时风量变小。但是,与西洛克风扇相比,涡轮风扇25a具有高效率和高静音性。因此,可以实现一种能够确保必要的集尘能力和除臭能力且能够抑制噪音的空气净化机1。
另外,如上所述,支撑内侧辊23ni和一对外侧辊23no的第三轴23q设置于前面侧盖部23s和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因此,与第三轴23q配置于加热部收纳部23ec时相比,能够使前面侧外壳23ea小型化。其结果,能够使除臭过滤器23a的空气阻力更小。
此外,在空气净化机1中,集尘单元22和除臭单元23的空气阻力小。因此,如图3和图4所示,即使从通风通道10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排列配置有集尘单元22、除臭单元23、加湿单元24和送风机25时,也能够使空气净化机1的空气阻力不会变得过大。因此,利用送风机25的驱动,使流过主体部11内部的通风通道10的空气的量不会下降。并且通过以上述方式排列配置各构件,使主体部11的前后(纵深)方向的尺寸变长。此外,在主体部11的前面侧配置有各空气吸入口,而在主体部11的背面侧配置有各空气吹出口。因此,可以使图4所示的各空气吸入口和各空气吹出口的台阶(距离)R变大。由此,能够抑制所谓的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之间的短路循环的产生,所述短路循环是指从各空气吹出口向室内吹出的空气立刻从各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净化机1内部。
在空气净化机1中,能够实现不容易产生短路循环的距离R。因此,空气净化机1可以包括用于从主体部11前方的上端部、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这三个方向朝向空气净化机1内部吸入空气的上面吸入口13a、右侧面吸入口13b和左侧面吸入口13。此外,空气净化机1还可以包括用于从主体部11后方的上端部、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这三个方向吹出空气的上面吹出口14a、右侧面吹出口14b和左侧面吹出口14c。因此,可以使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面积变大。其结果,空气净化机1可以充分确保空气的吸入量和吹出量。此外,空气净化机1通过从三个方向吸入和吹出空气,可以毫无遗漏地吸入设置有空气净化机1的室内的空气,从而能够进行集尘、加湿和除臭,并且能够吹出净化后的空气并使空气遍布室内。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3的线段P所示,以使风扇电机25b中心的高度与集尘单元22的第一电集尘器22a和第二电集尘器22b之间空间的高度一致的方式,配置集尘单元22和送风机25。在风扇电机25b的中心附近,由涡轮风扇25a转动产生的空气的流动少。因此,在主体部11内部的风扇电机25b的中心附近的空间内,空气的流动少。另一方面,集尘单元22中的第一电集尘器22a和第二电集尘器22b之间的空间对通过的空气的集尘能力小。因此,通过使上述空间的高度与风扇电机25b的中心的高度一致,可以在空气的流动多的涡轮风扇25a的叶片所处的空间配置第一电集尘器22a和第二电集尘器22b。由此,能够有效地由集尘单元22进行除尘。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中,盖构件具有热扩散抑制部。因此,能够抑制由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向盖构件的外部扩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中,加热部收纳于盖构件的加热部收纳部。此外,定位构件能够将除臭过滤器或者是加热部和盖构件支撑成能够转动,并且确定盖构件和除臭过滤器的相对位置。由此,能够抑制由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向盖构件的外部扩散。
另外,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277365号记载的空气净化机中,使吸附板转动的电机被支架支撑于空气流道的上壁。此外,在空气流道的上壁还固定有盖。因此,使吸附板在转动时不与盖接触以及使吸附板与盖彼此接近这两者难以兼顾。因此,由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从吸附板和盖的间隙向盖外部扩散。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中,可以容易确定除臭过滤器和覆盖发热体的盖的相对位置。此外,在空气净化机1中,能够抑制热量向盖外部扩散。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中,以在前面侧散热板和背面侧散热板之间传递热量的方式,使前面侧散热板和背面侧散热板接合。因此,可以利用由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对除臭过滤器的两面进行加热。
另外,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277365号记载的空气净化机中,为了对吸附板的前面和背面进行加热,在盖的前面侧和背面侧的内壁面上设置各自独立的发热体。即,设置在盖的前面侧的发热体仅对吸附板的前面侧进行加热。另一方面,设置在盖的背面侧的发热体仅对吸附板的背面侧进行加热。因此,存在难以利用一个发热体对吸附板的两面进行加热的问题。因此,例如在一方的发热体破损时,有可能不能对吸附板的两面进行加热。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利用发热体对除臭过滤器的两面进行加热,并使除臭过滤器的除臭能力再生的空气净化机。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的情况。但是,前面侧散热板23ca和背面侧散热板23cb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扇形或长方形等能够覆盖除臭过滤器23a一部分的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PTC加热器23b安装于前面侧散热板23ca的情况。但是,PTC加热器23b也可以安装于背面侧散热板23c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面侧盖部23s、前面侧第一凸缘23t和前面侧第二凸缘23u与前面侧外壳23ea一体形成。此外,背面侧盖部23v、背面侧第一凸缘23w和背面侧第二凸缘23x与背面侧外壳23eb一体形成。代替于此,各遮挡部(盖部)和各凸缘也可以与各外壳独立地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各遮挡部(盖部)和各凸缘也可以与各外壳接合。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过滤器再生部23f固定于保持部23g。此外,除臭过滤器23a利用驱动部23h而转动。代替于此,除臭过滤器23a也可以固定于保持部23g等。此外,过滤器再生部23f也可以利用驱动部23h沿除臭过滤器23a的圆周转动。即,驱动部23h只要设置成能够使过滤器再生部23f和除臭过滤器23a相对转动即可。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的加热部也可以认为是过滤器再生部23f。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面侧外壳23ea的前面侧盖部23s和一对前面侧第二凸缘23u上设置有遮风板23y。但是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1中,可以在前面侧外壳23ea和背面侧外壳23eb中的至少一方的盖部和/或凸缘上设置遮风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侧散热板23cb具有第一接合部23cd和第二接合部23ce。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背面侧散热板23cb和前面侧散热板23ca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第一接合部23cd和第二接合部23ce。
此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机可以是以下的第一~第十八空气净化机。
第一空气净化机包括:空气吸入口,向箱体内吸入空气;空气吹出口,从箱体内向外部送出空气;以及通风通道,连通所述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空气吹出口,在所述通风通道内配置有送风机和除臭单元,所述除臭单元利用所述送风机的驱动对吸入所述通风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除臭,所述除臭单元包括:除臭过滤器;加热部,对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进行加热;以及盖构件,配置成与所述加热部一起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所述空气净化机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除臭过滤器转动或使所述盖构件沿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外周部转动,以便由所述加热部对所述除臭过滤器整体进行加热,所述盖构件包括:加热部收纳部,收纳所述加热部;以及热扩散防止部,抑制由所述加热部产生的热量利用在所述通风通道内流动并通过所述除臭过滤器的空气从所述加热部收纳部扩散。
第二空气净化机在第一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所述加热部收纳部由底面和从所述底面的外周部直立设置的多个侧面形成,所述热扩散防止部设置于所述侧面。
第三空气净化机在第一或第二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使所述侧面的侧端部向所述加热部收纳部的外侧延伸而形成所述热扩散防止部。
第四空气净化机在第一~第三空气净化机中的任意一个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所述热扩散防止部具有遮风板,所述遮风板防止流经所述除臭过滤器的空气流入所述加热部收纳部。
第五空气净化机在第一~第四空气净化机中的任意一个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在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加热部收纳部之间配置有隔热件。
第六空气净化机在第一~第五空气净化机中的任意一个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所述盖构件包括:前面侧外壳,配置成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前面侧的一部分;以及背面侧外壳,配置成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背面侧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前面侧外壳和所述背面侧外壳分别设置有所述热扩散防止部。
第七空气净化机在第一~第六空气净化机中的任意一个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所述遮风板设置于所述前面侧外壳的所述热扩散防止部和所述背面侧外壳的所述热扩散防止部。
第八空气净化机在第一~第七空气净化机中的任意一个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所述加热部具有前面侧散热板、背面侧散热板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前面侧散热板和所述背面侧散热板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前面侧散热板配置在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前面侧,所述背面侧散热板配置在所述除臭过滤器的背面侧,所述前面侧散热板和所述背面侧散热板接合,以使热量从所述前面侧散热板向所述背面侧散热板传递或使热量从所述背面侧散热板向所述前面侧散热板传递。
第九空气净化机包括:空气吸入口,向箱体内吸入空气;空气吹出口,从箱体内向外部送出空气;以及通风通道,连通所述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空气吹出口,在所述通风通道内配置有送风机和除臭单元,所述除臭单元利用所述送风机的驱动对吸入所述通风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除臭,所述除臭单元包括:除臭过滤器;加热部,对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进行加热;以及盖构件,配置成与所述加热部一起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所述空气净化机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除臭过滤器转动或使所述盖构件沿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外周部转动,以便由所述加热部对所述除臭过滤器整体进行加热,所述盖构件具有收纳所述加热部的加热部收纳部,并且所述空气净化机还包括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对所述盖构件和所述除臭过滤器进行定位,并且将所述除臭过滤器或所述盖构件支撑成能够转动。
第十空气净化机在第九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多个所述定位构件至少包括:第一定位构件,支撑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内周部;以及第二定位构件,支撑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外周部。
第十一空气净化机在第九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在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加热部收纳部之间配置有隔热件。
第十二空气净化机在第九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所述加热部收纳部由底面和从所述底面的外周部直立设置的多个侧面形成,所述盖构件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所述加热部收纳部的多个所述侧面的侧端部朝向所述加热部收纳部的外侧延伸。
第十三空气净化机在第九或第十二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所述盖构件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将所述定位构件支撑于所述凸缘部。
第十四空气净化机在第九、第十二或第十三空气净化机中的任意一个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所述除臭过滤器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所述凸缘部中的一个凸缘部形成为与所述贯通孔的尺寸相同或比所述贯通孔大的圆盘形,并且是配置成阻止空气在所述贯通孔内流通的贯通孔覆盖部,所述支撑部配置于所述贯通孔覆盖部。
第十五空气净化机在第九和第十二~第十四空气净化机中的任意一个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所述盖构件在所述凸缘部上还具有多个遮风板,所述多个遮风板防止空气流入所述加热部收纳部。
第十六空气净化机包括:空气吸入口,向箱体内吸入空气;空气吹出口,从箱体内向外部送出空气;以及通风通道,连通所述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空气吹出口,在所述通风通道内配置有送风机和除臭单元,所述除臭单元利用所述送风机的驱动对吸入所述通风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除臭,所述除臭单元包括:除臭过滤器,具有吸附并分解空气中所含的臭味成分的催化剂层;以及加热部,配置成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并对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进行加热,所述加热部包括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中的至少一方,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个面相对配置,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另一个面相对配置,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接合,以使热量从所述第一散热板向所述第二散热板传递或使热量从所述第二散热板向所述第一散热板传递。
第十七空气净化机在第十六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中的至少一方的散热板上设置有与另一方的散热板接合的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配置在所述除臭单元外周部的外侧,并与所述另一方的散热板接合。
第十八空气净化机在第十六或第十七空气净化机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中的至少一方的散热板上、且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不同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接合部,所述除臭过滤器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所述第二接合部通过所述除臭单元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另一方的散热板接合。

Claims (18)

1.一种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吸入口,向箱体内吸入空气;
空气吹出口,从箱体内向外部送出空气;
通风通道,连通所述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空气吹出口;
送风机,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内;以及
除臭单元,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内,对利用所述送风机的驱动而吸入所述通风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除臭,
所述除臭单元包括:
除臭过滤器;
加热部,对所述除臭过滤器进行加热;
盖构件,具有收纳所述加热部的加热部收纳部和抑制热量从所述加热部收纳部扩散的热扩散抑制部,并配置成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以及
驱动部,使所述除臭过滤器和所述盖构件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收纳部包括底面和从所述底面的外周部直立设置的多个侧面,
所述热扩散抑制部设置于所述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加热部收纳部的所述侧面的侧端部向所述加热部收纳部的外侧延伸,而形成所述热扩散抑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扩散抑制部包括遮风板,所述遮风板抑制流经所述除臭过滤器的空气流入所述加热部收纳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加热部收纳部之间的隔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构件包括:前面侧外壳,配置成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前面侧的一部分;以及背面侧外壳,配置成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的背面侧的一部分,
所述前面侧外壳和所述背面侧外壳分别设置有所述热扩散抑制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构件包括:前面侧外壳,配置成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前面侧的一部分;以及背面侧外壳,配置成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的背面侧的一部分,
所述前面侧外壳和所述背面侧外壳分别设置有所述热扩散抑制部,
所述遮风板设置于所述前面侧外壳的所述热扩散抑制部和所述背面侧外壳的所述热扩散抑制部中的至少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具有前面侧散热板、背面侧散热板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前面侧散热板和所述背面侧散热板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前面侧散热板配置在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前面侧,
所述背面侧散热板配置在所述除臭过滤器的背面侧,
所述前面侧散热板和所述背面侧散热板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单元具有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确定所述盖构件和所述除臭过滤器的相对位置,并且将所述除臭过滤器或所述盖构件支撑成能够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构件具有:
第一定位构件,支撑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内周部;以及
第二定位构件,支撑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外周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收纳部包括底面和从所述底面的外周部直立设置的多个侧面,
所述盖构件包括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所述加热部收纳部的多个所述侧面的侧端部朝向所述加热部收纳部的外侧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构件包括用于将所述定位构件支撑于所述凸缘部的支撑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臭过滤器在中心部具有贯通孔,
所述凸缘部包括贯通孔覆盖部,所述贯通孔覆盖部呈与所述贯通孔相同或比所述贯通孔大的圆盘形,并且配置成抑制空气在所述贯通孔内流通,
所述支撑部配置于所述贯通孔覆盖部。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面侧散热板和所述背面侧散热板中的至少一方的散热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配置在所述除臭过滤器外周部的外侧,并且与另一方的散热板接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方的散热板的与所述第一接合部的设置部位不同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接合部,
所述除臭过滤器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
所述第二接合部通过所述除臭过滤器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另一方的散热板接合。
16.一种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吸入口,向箱体内吸入空气;
空气吹出口,从箱体内向外部送出空气;
通风通道,连通所述空气吸入口和所述空气吹出口;
送风机,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内;以及
除臭单元,设置于所述通风通道内,对利用所述送风机的驱动而吸入所述通风通道内的空气进行除臭,
所述除臭单元包括:
除臭过滤器,具有吸附并分解空气中所含的臭味成分的催化剂层;以及
加热部,配置成覆盖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对所述除臭过滤器的一部分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部具有前面侧散热板、背面侧散热板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安装于所述前面侧散热板和所述背面侧散热板中的至少一方,
所述前面侧散热板配置在所述除臭过滤器的前面侧,
所述背面侧散热板配置在所述除臭过滤器的背面侧,
所述前面侧散热板和所述背面侧散热板接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面侧散热板和所述背面侧散热板中的至少一方的散热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配置在所述除臭过滤器外周部的外侧,并且与另一方的散热板接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净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方的散热板的与所述第一接合部的设置部位不同的部位设置有第二接合部,
所述除臭过滤器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
所述第二接合部通过所述除臭过滤器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另一方的散热板接合。
CN201510147890.3A 2014-08-25 2015-03-31 空气净化机 Active CN1053632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0272A JP5999149B2 (ja) 2014-08-25 2014-08-25 空気清浄機
JP2014-170272 2014-08-25
JP2014-178067 2014-09-02
JP2014178067A JP5900562B1 (ja) 2014-09-02 2014-09-02 空気清浄機
JP2015-035952 2015-02-26
JP2015035952A JP5900678B1 (ja) 2015-02-26 2015-02-26 空気清浄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3284A true CN105363284A (zh) 2016-03-02
CN105363284B CN105363284B (zh) 2019-11-01

Family

ID=55366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7890.3A Active CN105363284B (zh) 2014-08-25 2015-03-31 空气净化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63284B (zh)
HK (1) HK1217309A1 (zh)
TW (1) TWI648508B (zh)
WO (1) WO201603178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7032A (zh) * 2017-02-28 2018-09-07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单元及空气净化器
CN109475654A (zh) * 2016-07-28 2019-03-15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单元和空气净化器
CN110787627A (zh) * 2019-11-21 2020-02-14 宁波德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清净机的加热再生式脱臭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331107A (zh) * 2019-11-28 2023-08-01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空氣調節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7523A (ja) * 1999-07-07 2001-01-23 Daikin Ind Ltd 脱臭機
CN1472479A (zh) * 2002-06-14 2004-02-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散热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146418A (ja) * 2012-01-20 2013-08-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清浄機
CN103596597A (zh) * 2011-09-28 2014-02-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清洁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1458U (ja) * 1983-04-15 1984-10-29 東芝熱器具株式会社 板状発熱体
JP2515203Y2 (ja) * 1990-03-28 1996-10-30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クリーンパイプのベーキング作業用配管加熱器
JPH10277365A (ja) * 1997-04-04 1998-10-20 Daikin Ind Ltd 空気浄化用触媒構造体
JP2000005565A (ja) * 1998-04-21 2000-01-11 Daikin Ind Ltd 脱臭装置
TW449654B (en) * 1999-08-25 2001-08-11 Fujitsu General Ltd Air conditioner
JP4269950B2 (ja) * 2004-01-21 2009-05-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JP5673845B2 (ja) * 2011-09-28 2015-0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7523A (ja) * 1999-07-07 2001-01-23 Daikin Ind Ltd 脱臭機
CN1472479A (zh) * 2002-06-14 2004-02-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散热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96597A (zh) * 2011-09-28 2014-02-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清洁机
JP2013146418A (ja) * 2012-01-20 2013-08-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清浄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5654A (zh) * 2016-07-28 2019-03-15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单元和空气净化器
CN108507032A (zh) * 2017-02-28 2018-09-07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单元及空气净化器
CN108507032B (zh) * 2017-02-28 2022-05-10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吸附单元及空气净化器
CN110787627A (zh) * 2019-11-21 2020-02-14 宁波德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清净机的加热再生式脱臭方法及装置
CN110787627B (zh) * 2019-11-21 2024-02-13 宁波德业日用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清净机的加热再生式脱臭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3284B (zh) 2019-11-01
WO2016031782A1 (ja) 2016-03-03
TWI648508B (zh) 2019-01-21
TW201608187A (zh) 2016-03-01
HK1217309A1 (zh) 2017-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99149B2 (ja) 空気清浄機
CN105363284A (zh) 空气净化机
JP5900562B1 (ja) 空気清浄機
TWI669468B (zh) Air Purifier
JP6930174B2 (ja) 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JP6897158B2 (ja) 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TWI693367B (zh) 空氣淨化機
JP5900678B1 (ja) 空気清浄機
JP6405803B2 (ja) 空気清浄機
JP6848347B2 (ja) 吸着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清浄機
JP6229772B1 (ja) 吸着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清浄機
JP6897157B2 (ja) 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JP6930156B2 (ja) 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JP6888353B2 (ja) 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JP6281593B2 (ja) 空気清浄機
JP6405798B2 (ja) 空気清浄機
JP2016049402A (ja) 空気清浄機
JP6729531B2 (ja) 吸着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清浄機
JP6020843B2 (ja) 空気清浄機
JP6972740B2 (ja) フィルタ駆動ユニット、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JP6996149B2 (ja) 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JP2018202373A (ja) 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JP2018000510A (ja) 吸着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清浄機
JP2019111297A (ja) 吸着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JP2015230146A (ja) 空気清浄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730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