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4886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4886B
CN105324886B CN201480035332.1A CN201480035332A CN105324886B CN 105324886 B CN105324886 B CN 105324886B CN 201480035332 A CN201480035332 A CN 201480035332A CN 105324886 B CN105324886 B CN 1053248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art
electric connector
upper cover
intermediate housing
hous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53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4886A (zh
Inventor
M.斯特雷洛
G.费尔德迈耶
M.塞拉格
B.伯格纳
R.施密特
C.施雷特林格
M.豪克
I.G.坎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filed Critical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324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4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4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4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01R24/3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with additional earth or shiel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01R4/242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being plates having a single slot
    • H01R4/2425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 H01R4/2429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 H01R4/2433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one part of the base being movable to push the cable into the slo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01R24/64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for high frequency, e.g. RJ 45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中间壳体部分、和连接到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的上盖部分。所述上盖部分能够被打开和闭合。在所述上盖部分上布置有第一上端接夹具。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上布置有第一上接触弹簧。所述中间壳体部分具有用于接收电缆的第一芯部的第一上开口。所述上盖部分能够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的方向上通过线性运动而移动,使得所述第一芯部的第一上端接夹具以导电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簧、并且抵靠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簧推压。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电连接器有各种各样的设计。电连接器被已知用于传输电数据信号。例如,发明文献DE 102006039799 B3中描述了相应的连接器。
已知的是,用于在高频率下以高数据率进行数据传输的电连接器必须被以高精确度生产制造以确保想要的信号完整性。如果在高信号频率下使用了不当设计的和/或没有精确地制造的连接器,比如串音和反射的效果可导致信号质量的恶化。在很多已知的连接器中,制造所要求的精度仅能够在花很大代价的情况下实现、并且可靠性不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电连接器包括中间壳体部分、以及连接到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的上盖部分。所述上盖部分能够被打开和闭合。在上盖部分上布置有第一上端接夹具(termination clamp)。在中间壳体部分上布置有第一上接触弹簧。中间壳体部分具有第一上开口,其用于接收电缆的第一芯部。所述上盖部分能够在中间壳体部分的方向上、以线性运动的方式移动,从而第一上端接夹具以导电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一芯部并且被抵靠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簧推压(push)。有利地,在该连接器中,在所述连接器的上盖部分被闭合之前,所述电缆的芯部被引入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的第一上开口中,由此所述电连接器能够被容易地连接到所述电缆。所述第一上端接夹具和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簧被有利地制成分立的(separate)元件,并且能够由此被有利地优化用于其各自的功能。特别地,分立制成第一上接触弹簧和第一上端接夹具允许所述第一上端接夹具具有短的长度并且因而有助于高频性质。
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部分具有至少一个长形的(elongated)凹槽。在该情况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分具有对应的枢转销(pivot pin),其在所述长形的凹槽内被引导。由此,所述枢转销和所述长形的凹槽形成铰接,该铰接使得所述上盖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壳体部分旋转运动和线性运动。所述旋转运动允许所述上盖部分能够打开和闭合。所述线性运动允许布置在所述连接器内的电缆的芯部被接触。所述长形的凹槽导致所述旋转运动的可变的枢转点,有利地使得能够适应不同的导体横截面。在线性运动期间,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的方向上移动所述上盖部分的力有利地施加在所述上盖部分的整个表面上。优选地,所述中间壳体部分在相反的壳体侧上具有两个枢转销。接着,所述上盖部分具有两个长形的凹槽,所述枢转销在所述长形的凹槽中被引导。
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端接夹具具有锋刃部(bladeportion),其用于在所述上盖部分的线性运动时,割断(severing)所述第一芯部。有利地,所述电连接器能够因而被连接到所述电缆的第一芯部并且所述第一芯部不需要先被切割到正确的长度。替代地,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上盖部分的线性运动期间,所述第一芯部自动地被所述第一上端接夹具的锋刃部缩短到最佳长度。由此有利地帮助了所述电连接器的制造。
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簧与布置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内侧的电路板导电连接。有利地,能够以导电连接的方式连接到电缆的第一芯部的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簧和第一上端接夹具提供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缆的第一芯部之间的导电连接。
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分具有电绝缘元件。本文中,所述第一上开口被制成在所述绝缘元件上。此外,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簧被布置在所述绝缘元件上。有利地,所述绝缘元件允许导电的第一上接触弹簧和所述电连接器的中间壳体部分的其他导电部分之间的电绝缘。
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盖部分上布置有第二上端接夹具。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上布置有第二上接触弹簧。所述中间壳体部分具有第二上开口,其用于接收电缆的第二芯部。所述连接器被制成为使得在所述上盖部分的线性运动时,所述第二上端接夹具以导电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二芯部、并且所述第二上端接夹具被抵靠所述第二上接触弹簧推压。有利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适于电接触电缆的两个芯部。将所述连接器紧固至所述电缆的两个芯部有利地在一个共同的操作中同时进行。
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下盖部分,其连接到所述中间壳体部分并且能够被打开和闭合。在所述下盖部分上布置有第一下端接夹具。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上布置有第一下接触弹簧。所述中间壳体部分具有用于接收电缆的第三芯部的第一下开口。所述下盖部分能够被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的方向上、以线性运动的方式移动,从而所述第一下端接夹具以导电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三芯部并且被抵靠所述第一下接触弹簧推压。有利地,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适于电接触具有至少两个芯部的电缆。在该例中,至少一个芯部经由布置在所述上盖部分中的第一上端接夹具导电地接触,并且至少一个另外的芯部经由所述第一下端接夹具电接触。有利地,所述电连接器能够因而被制成为具有紧凑的物理尺寸。
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能够通过对立旋转地(counter-rotatingly)枢转而闭合。有利地,所述电连接器因而是简单的并且操作简便。
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能够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的方向上、以相对方向上的线性运动的方式移动。因而,有利地,可以同时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的方向上移动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本文中,不需要所述中间壳体部分被固持,因为施加到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的力彼此相反定向。可以在不适用任何特殊工具的情况下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的方向上同时移动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
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能够被互锁(interlocked)。有利地,所述电连接器的上盖部分与下盖部分互锁将防止所述电连接器的无意的打开。由此防止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与连接到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缆的无意的分开。另一个优势是所述上盖部分与所述下盖部分的互锁提供了简单并可见的指示,其向用户表明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已经相对于所述电连接器的中间壳体部分到达了它们需要达到的最终位置,并且电连接器所在的电缆的芯部已经经由所述电连接被可靠地接触。
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分包括突出部(knob),所述中间壳体部分优选地被制成是金属的或至少导电的。在本文中,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能够在所述突出部处被夹住。优选地,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甚至具有两个突出部,它们在相反的壳体侧上。有利地,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的突出部处被夹住将防止所述电连接器的无意的打开。由此防止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与连接到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缆的无意的分开。此外,所述突出部优选地电连接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优选地被制成是金属的或至少是导电的。这表明处于互锁位置的所述上盖部分和下盖部分形成了所述电连接器的闭合的电绝缘部。
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盖部分具有至少一个长形的凹槽。在该例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分具有对应的枢转销,其在所述长形的凹槽中被引导。由此,所述枢转销和长形的凹槽形成铰接,该铰接使得所述下盖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壳体部分旋转运动和线性运动。所述旋转运动允许所述下盖部分的打开和闭合。所述线性运动允许布置在所述连接器内的电缆的芯部的接触。所述长形的凹槽提供所述旋转运动的可变的枢转点,有利地允许其适应不同的导体横截面。在线性运动期间,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的方向上移动所述下盖部分的力有利地被施加在所述下盖部分的整个表面上。优选地,所述中间壳体部分具有两个枢转销,它们在相反的壳体侧上。在此例中,所述下盖部分具有两个长形的凹槽,所述枢转销在所述长形的凹槽中被引导。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讨论。
图1示出了电连接器的顶侧的透视例示图。
图2示出了所述电连接器的底侧的透视例示图。
图3示出了没有所述上盖部分的所述电连接器的顶侧的透视例示图。
图4示出了没有所述下盖部分的所述电连接器的底侧的透视例示图。
图5示出了所述连接器的电路板和连接部分的透视例示图。
图6示出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中间壳体部分的例示图。
图7示出了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绝缘元件的透视例示图。
图8示出了所述电连接器上盖部分的透视例示图。
图9示出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下盖部分的透视例示图。
图10示出了所述电连接器的端接夹具的透视例示图。
图11示出了具有打开的上盖部分和打开的下盖部分的所述电连接器的例示图。
图12示出了当打开时所述电连接器一个部分的放大例示图。
图13示出了连接有电缆的所述电连接器的部分打开的例示图。
图14示出了连接有电缆的所述电连接器的一个部分的放大例示图。
图15示出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中间壳体部分和电缆的屏蔽部之间的导电连接的放大例示图。
图16示出了当打开时所述电连接器的另一例示图。
图17示出了当打开时所述电连接器的下盖部分的放大例示图。
图18示出了当打开时另一连接器的例示图。
图19示出了当打开时所述另一连接器的另一例示图。
图20示出了当闭合时所述另一连接器的例示图。
图21示出了当互锁时所述另一连接器的例示图。
图22示出了当闭合时所述另一连接器的一个部分的放大例示图;和
图23示出了当互锁时所述另一连接器的一个部分的放大例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连接器10的顶侧11的透视图。连接器10被设计为和相关的对应连接器插接在一起以建立导电连接。例如,电连接器10可用于传输电数据信号。例如,电连接器10能够被制成RJ45连接器。例如,电连接器10能够根据CAT 6A标准用于传输数据。
电连接器10具有插入侧13。电连接器10被设计为在插入侧13与相关的对应连接器插接在一起。在与插入侧13纵向相反的端部,电连接器具有电缆侧14。在电缆侧14,电连接器10能够联接到电缆。此外,电连接器10具有与顶侧11相反的底侧12。
电连接器10具有中间壳体部分300、上盖部分100和下盖部分200。上盖部分100经由上结合部110铰接并枢转地紧固到中间壳体部分300。下盖部分200通过下结合部210铰接并枢转地紧固到中间壳体部分300。上盖部分100具有外部侧101,该外部侧101背向中间壳体部分300并且形成电连接器10的顶侧11的一个部分。
此外,电连接器10具有连接部分500,其形成电连接器10的插入侧13并且被连接到中间壳体部分300。
图2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底侧12的透视图。下盖部分200的外部侧201形成电连接器10的底侧12的一个部分。
在电连接器10的底侧12上布置了具有第一纵向端部231和第二纵向端部232的固持弹簧230。固持弹簧230的第一纵向端部231被紧固到电连接器10的连接部分500。固持弹簧230的第二纵向端部232被紧固到下盖部分200。固持弹簧230延伸到下盖部分200的外部侧201的一个部分。
在图1和2中,上盖部分100被表示为处于闭合位置106,下盖部分200被表示为处于闭合位置206。
图3示出了连接器10的顶侧11的另一透视图。图中没有表示电连接器10的上盖部分100和下盖部分200。
在接近顶侧11处,电连接器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具有两个转向孔(knuckle eye)112,其形成上结合部110的部分。类似地,在接近电连接器10的底侧12处,中间壳体部分300具有两个转向孔212,其形成下结合部210的部分。
在中间壳体部分300的电缆侧14有接触锚(contact anchor)310。就像中间壳体部分300的其他部分那样,接触锚310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制成。
电连接器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具有两个电绝缘元件401、402。在下文中,它们一起被称为电绝缘元件400。电绝缘元件400具有电绝缘材料,例如塑料。电绝缘元件400还能被称为电缆管理器。在图3的例示图中示出了第一电绝缘元件401,其被布置在中间壳体部分300的顶侧11上。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外部侧403是可见的。
第一电绝缘元件401具有四个芯部引导部,其被制成在电连接器10的电缆侧14和插入侧13之间平行于纵向延伸的槽。第一芯部引导部410、第二芯部引导部420、第三芯部引导部430和第四芯部引导部440相邻地布置。第一芯部引导部410具有第一芯部开口411,其垂直于第一芯部引导部410的槽部取向。在电连接器10的电缆侧14的方向上第一芯部开口411的前方布置有第一端接夹具区412。在电连接器10的插入侧13的方向上第一芯部开口411的后方有第一锋刃区(first blade pocket)413。第一端接夹具区412和第一锋刃区413分别被制成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开口,其从第一绝缘元件401的外部侧403延伸通过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第二芯部引导部420具有第二芯部开口421、第二端接夹具区422和第二锋刃区423。第三芯部引导部430具有第三芯部开口431、第三端接夹具区432和第三锋刃区433。第四芯部引导部440具有第四芯部开口441、第四端接夹具区442和第四锋刃区443。芯部开口421、431、441、端接夹具区422、432、442和锋刃区423、433、443被制成和第一芯部开口411、第一端接夹具区412和第一锋刃区413类似。
图4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底侧12的另一透视图。同样地,图4中没有表示上盖部分100和下盖部分200。
在图4中,电连接器10的第二电绝缘元件402是可见的。第二电绝缘元件402优选地被制成与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相同。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外部侧403与电连接器10的底侧12面向相同的方向。同样地,第二电绝缘元件402具有四个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其各自具有一个芯部开口411、421、431、441、端接夹具区412、422、432、442和锋刃区413、423、433、443。
图5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电路板600和连接部分500的透视图。电连接器10的其它部件在图5的例示图中未示出。
电路板600具有顶侧601、和与顶侧601相反的底侧602。在顶侧601和底侧602上分别布置有至少四个导电迹线,其彼此电绝缘。电路板600连接到连接部分500,从而连接部分500的电接触元件和电路板600的迹线之间存在导电连接。连接部分500的电接触元件布置在连接部分500的形成电连接器10的插入侧13的纵向端部。电接触元件被设计为当电连接器10插入对应连接器时建立导电连接。因而,对应连接器的电接触元件和布置在电路板600的顶侧601和底侧602上的迹线之间存在导电连接。
在电路板600的顶侧601和底侧602之间,电路板600可具有使布置在顶侧601上的迹线屏蔽布置在底侧602上的迹线的金属层。布置在顶侧601和底侧602上的迹线均屏蔽所述金属层。然而,也能够没有所述金属层。
图6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中间壳体比较300、连接部分500和电路板600的另一透视图。中间壳体部分500被表示为没有电绝缘元件400。
从图6的分解图可以看出,处于电连接器10的安装状态的中间壳体部分300、连接部分500和电路板600连接在一起,从而在中间壳体部分300的区域中,电路板600位于第一电绝缘元件401和第二电绝缘元件402之间。
图7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透视图。在图7的例示图中,能够看到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内部侧404,其与图3中可见的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外部侧403相反。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内部侧404被以相似的方式制成。
在图7中,能够看到第一锋刃区413、第二锋刃区423、第三锋刃区433、和第四锋刃区443从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外部侧403延伸到内部侧404。此外,能够看见第一芯部开口411、第二芯部开口421和第三芯部开口431。
在分别从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外部侧403延伸到内部侧404的第一端接夹具区412、第二端接夹具区422、第三端接夹具区432和第四端接夹具区442中,分别布置有一个接触弹簧30。在第一端接夹具区412中布置有第一接触弹簧31。在第二端接夹具区422中布置有第二接触弹簧32。在第三端接夹具区432中布置有第三接触弹簧33。在第四端接夹具区442中布置有第四接触弹簧34。接触弹簧30、31、32、33、34分别具有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片。接触弹簧30被制成为可弹性变形的。
图8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上盖部分100并且没有其他部件的透视图。上盖部分100的内部侧102是显见的,其与图1中可见的上盖部分100的外部侧101位置相反。
上盖部分100被设计为布置在电连接器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处,从而上盖部分100的结合侧1-3面向电连接器10的插入侧13的方向,同时上盖部分100的电缆侧104面向电连接器10的电缆侧14的方向。
在上盖部分100的结合侧103,两个枢转销111被制成为形成上结合部111的一个部分,通过该部分,上盖部分100能够被铰接连接到中间壳体部分300。
在上盖部分100的内部侧102,布置有四个彼此相同的端接夹具20,它们分别是第一上端接夹具121、第二上端接夹具122、第三上端接夹具123和第四上端接夹具124。
在上盖部分100的电缆侧104,在内部侧102上,布置有屏蔽夹具130。屏蔽夹具130具有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片。屏蔽夹具130具有两个内部摩擦弹簧131和两个外部摩擦弹簧132。内部摩擦弹簧131布置在面向屏蔽夹具130的结合侧103的侧上。外部摩擦弹簧132布置在屏蔽夹具130的面向电缆侧104的侧上。摩擦弹簧131、132从内部侧102突出并且可弹性变形。接触搭扣(stud)被制成在内部摩擦弹簧131之间。内部摩擦弹簧131、外部摩擦弹簧132和接触搭扣133全部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图9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下盖部分200并且没有其他部件的透视图。可以看见下盖部分200的内部侧202,其与图2中可见的下盖部分200的外部侧201的位置相反。
下盖部分200具有结合侧203、和与结合侧203相反的电缆侧204。当下盖部分200连接到电连接器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时,结合侧203面向电连接器10的插入侧13的方向,同时下盖部分200的电缆侧204面向电连接器10的电缆侧14的方向。
在下盖部分200的结合侧203,制成有两个枢转销211,其形成下结合部210的部分,通过该部分,下盖部分200能够铰接连接到中间壳体部分300。
在下盖部分200的内部侧202上,布置有另外四个端接夹具20,它们分别是第一下端接夹具221、第二下端接夹具222、第三下端接夹具223和第四下端接夹具224。
图10示出了端接夹具20的透视例示图。上盖部分100的内部侧102上的上端接夹具121、122、123、124(图8)和下盖部分200的内部侧202上的下端接夹具221、222、223、224(图9)全部被制成类似于图10的端接夹具20。端接夹具20具有导电材料。例如,端接夹具20能够由金属片制成。端接夹具20被开槽并且被S形地翻折(folded)两次。在端接夹具20的中间区域中,切割部21被制成在被开槽的锋刃夹具20的平行延伸的两个条之间,所述切割部被设计为割断电缆的芯部的芯部绝缘部以电接触电缆的电线。在端接夹具20的一个纵向端部,锋刃部22被设计为割断电缆的芯部。
图11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透视例示图。图12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放大例示图。在两幅图中,电连接器10的上盖部分100处于打开位置105。同时,电连接器10的下盖部分200处于打开位置205。在打开位置105,上盖部分100围绕上结合部110关于中间壳体部分200枢转,从而上盖部分100的电缆侧104与中间壳体部分300隔开。在打开位置205,下盖部分200围绕下结合部210关于中间壳体部分300枢转,从而下结合部200的电缆侧204与中间壳体部分300隔开。
在上盖部分100的打开位置105,电缆的四个芯部能够被放置在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中。为此,芯部的纵向端部被从电连接器10的电缆侧14插入芯部开口411、421、431、441。接着,上盖部分100能够被从打开位置105移动至其闭合位置106从而以将布置在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中的芯部电连接到电连接器10。
在下盖部分200的打开位置205,电缆的另外四个芯部能够通过将所述芯部从电连接器10的电缆侧14插入芯部开口411、421、431、441被置于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中。接着,下盖部分200能够被从打开位置205枢转到其闭合位置206,从而将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中布置的芯部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电连接器10。
当上盖部分100从打开位置105移动到闭合位置106时,布置在上盖部分100的内部侧102上的端接夹具121、122、123、124接合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从而第一上端接夹具121的切割部21被接收在第一端接夹具区412中,同时第一上端接夹具121的锋刃部22被接收在第一锋刃区413中。因而,其他的上端接夹具122、123、124的锋刃部22和切割部21被接收在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其他的锋刃区423、433、443和切割夹具区422、432、442中。当下盖部分200从打开位置205移动到闭合位置206时,布置在下盖部分200的内部侧202上的下端接夹具221、222、223、224因而接合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从而下端接夹具221、222、223、224的切割部21被接收在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切割夹具区412、422、432、442中,并且下端接夹具221、222、223、224的锋刃部22被接收在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锋刃区413、423、433、443中。
图13示出了在上盖部分100和下盖部分200闭合后电连接器10的透视和部分打开的例示图。在图13的例示图中,为了使得电连接器10的内部部件能够被看清,上盖部分100、下盖部分200和中间壳体部分300的一些部分没有被表示。图14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中间部分的放大例示图。
图13和14示出了从电缆侧14插入电连接器10的电缆700。例如,电缆700能偶是用于传输电数据信号的电缆。例如,电缆700能够是根据CAT6A标准的电缆。电缆700具有多个芯部710,它们是第一芯部711、第二芯部712、第三芯部713、第四芯部714、第五芯部715、第六芯部716、第七芯部717和第八芯部718。每个所述芯部的导电电线被芯部绝缘部环绕。电缆700的芯部710一起被电缆700的屏蔽部720包围。屏蔽部720具有导电材料、并且能够被制成例如编结物。屏蔽部720然后能够被电绝缘护套730包围。
芯部711至718能够被布置在芯部711至718之间的星形绝缘件成对地隔开。所述星形绝缘件没有在图13和14中表示。
在电缆700的面向电连接器10的纵向端部,护套730和屏蔽部720被部分移除,从而在第一纵向部,电缆700的芯部710被暴露,并且在第二纵向部,电缆700的屏蔽部720被暴露。电连接器10的屏蔽夹具130的外部摩擦弹簧132弹性挤压电缆700的护套730,由此将电缆700固定至电连接器10并且使得电缆700应变释放。在电缆700的其屏蔽部720被暴露的部分,电连接器10的屏蔽夹具130的内部摩擦弹簧131弹性挤压电缆700的屏蔽部720。由此,屏蔽夹具130和屏蔽部720之间存在导电连接。
在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第一芯部引导部410中引导的电缆700的第一芯部711被布置在上盖部分100的内部侧102上的第一上端接夹具121以导电的方式接触并且经由第一上端接夹具121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第一接触弹簧31。经由第一接触弹簧31,第一芯部701然后连接到电路板600的顶侧601上的第一迹线。经由电路板600的顶侧601上的所述迹线,第一芯部711以导电的方式连接到电连接器10在其插入侧13上的连接部分500中的接触元件。
当上盖部分100处于打开位置105时,电缆700的第一芯部711被置于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第一芯部引导部410中,并因而被插入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第一芯部开口411中。当上盖部分100从打开位置105枢转到闭合位置106时,第一上端接夹具121的锋刃部22进入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第一锋刃区413并且割断在第一锋刃区413中的第一芯部711。同时,第一上端接夹具121的切割部21进入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第一端接夹具区412并且电接触第一端接夹具区412的区域中的第一芯部711。此外,上盖部分100从打开位置105枢转到闭合位置106后,第一上端接夹具121与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第一端接夹具区412中的第一接触弹簧31接触、并且抵靠电路板600的顶侧601上的第一迹线弹性地推压所述第一接触弹簧。
有利地,由于第一芯部711被第一上端接夹具121的锋刃部22割断,第一芯部711具有非常适于被第一上端接夹具121接触的长度。由于第一上端接夹具121和第一接触弹簧31被制成分立的部分,第一上端接夹具121能够有利地具有稳固的构造,其具有大的材料厚度,同时第一接触弹簧31能够有利地具有由更薄的材料形成的简单的弹性可变性的形状。此外,由于第一上端接夹具121和第一接触弹簧31的配合,第一上端接夹具121和第一接触弹簧31能够分别被设计为具有更短的总长度,其使它们可具有有益的高频率传输性质。
类似于电缆700的第一芯部711,电缆700的第二芯部712被切割并且被第二上端接夹具122电接触。经由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第二接触弹簧32和第二上端接夹具122,第二芯部712与电路板600的顶侧601上的第二迹线导电连接。电缆700的第三芯部713突出超过第三上端接夹具123并且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第三接触弹簧33与电路板600的顶侧601上的第三迹线导电连接。经由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第四接触弹簧34和第四上端接夹具124,第四芯部714与电路板600的顶侧601上的第四迹线导电连接。
电缆700的第五芯部715、第六芯部716、第七芯部717、和第八芯部718在电连接器10的下盖部分200从打开位置205移动至闭合位置205前被布置在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内,并且在下盖部分200的闭合后被膝盖部分200的下端接夹具221、222、223、224切割到一长度并且电接触。在下盖部分200的闭合位置206,下端接夹具221、222、223、224与各自关联的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接触弹簧30导电连接并且将它们推压至布置在电路板600的底侧602上的迹线上。例如,电缆700的第八芯部718被第四下端接夹具224电接触。第四下端接夹具224抵靠电路板600的底侧602上的第八迹线推压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第八接触弹簧38。
电连接器10的一个优势是电缆700的芯部710不需要在被连接到电连接器10之前被缩短到精确的长度。替代地,电缆700的芯部710被简单地插入第二电绝缘元件402和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芯部开口411、421、431、441。当上盖部分100和下盖部分200闭合时,芯部710自动被端接夹具20的锋刃部22缩短到合适的长度。当上盖部分100和下盖部分200闭合时,在上盖部分100和下盖部分200的结合侧103、203获得电缆700的芯部710的被切割的端部。
图15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连接到电缆700区段的另一透视例示图。同样地,为了清楚起见,图15中的例示图仅部分地示出了上盖部分100和下盖部分200。
电连接器10的上盖部分100处于其闭合位置106。在上盖部分100的内部侧102上的屏蔽夹具130的内部摩擦弹簧131被代考电缆700的暴露的屏蔽部720推压。因而,屏蔽夹具130与电缆700的屏蔽部720导电连接。屏蔽夹具130的接触搭扣133被抵靠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接触锚310推压。因此,电连接器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和屏蔽夹具130之间存在导电连接,并且电缆700的屏蔽部720和中间壳体部分300之间也存在导电连接。当电连接器10被插入相关的对立连接器时,也存在电连接器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和所述对应连接器的相关接触表面之间的导电连接。因而,电缆700的屏蔽部720的干扰脉冲能够经由中间壳体部分300和屏蔽夹具130的接触搭扣133和内部接触弹簧131朝着所述对立连接器散逸(dissipated)。因而,电连接器10具有良好的关于电线相关的干扰的EMC性质。
图16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另一透视例示图。上盖部分100处于打开位置105。下盖部分200处于打开位置205。图17示出了电连接器10的下盖部分200在处于其打开位置205时其内部侧202的一个部分的放大例示图。
在下盖部分200的打开位置205,布置在电连接器10的底侧12上的固持弹簧230延伸通过布置在下盖部分200中的凹槽234。固持弹簧230的第一纵向端部231被紧固至电连接器10的连接部分500。从固持弹簧230的第一纵向端部231开始,固持弹簧230首先沿着下盖部分200的外部侧201延伸然后接着从下盖部分200的外部侧201通过凹槽234到下盖部分200的内部侧202。固持弹簧230的第二纵向端部232被布置在下盖部分200的内部侧202和中间壳体部分300之间。
在固持弹簧230的第二纵向端部232制成有两个卡入舌部(snap-intongues)233。在下盖部分200的内部侧202制成有两个限位装置(detents)235。在下盖部分200的打开位置205,在固持弹簧230的第二纵向端部232的卡入舌部233卡入下盖部分200的内部侧202上的限位装置235中。由此,下盖部分200被保持在打开位置205。因此,帮助了将电缆700的芯部710置于电连接器10的电绝缘元件400的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中。
为了将下盖部分200从打开位置205移动到闭合位置206,固持弹簧230的卡入舌部233能够更不费力地从下盖部分200的内部侧202上的限位装置235脱离。下盖部分200继而能够在没有阻碍的情况下从打开位置205枢转到闭合位置206。
图18和19示出了另外的电连接器1010的透视例示图。电连接器1010与图1至17中的电连接器10具有很多重叠。电连接器1010的部件与电连接器10的对应的部件相同或大体相同,并且在电连接器1010的例示图中具有与电连接器10的例示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在下文中不再详细描述。下文仅例示电连接器1010与电连接器10的不同之处。
电连接器1010与图1至17的电连接器10不同在于电连接器1010具有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而非上盖部分100和下盖部分200。关于电连接器10的上盖部分100,在上盖部分1100的内部侧102上布置有第一上端接夹具121、第二上端接夹具122、第三上端接夹具123和第四上端接夹具124。关于电连接器10的下盖部分200,电连接器1010的下盖部分1200的内部侧202上布置有第一下端接夹具221、第二下端接夹具222、第三下端接夹具223和第四下端接夹具224。关于电连接器10,上端接夹具121、122、123、124和下端接夹具221、222、223、224用于切割至一长度并且电接触电缆的芯部。
通过上结合部1110,上盖部分1100铰接连接到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上结合部1110包括两个枢转销1111,其被布置在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的相反的侧表面上。枢转销1111接合布置在上盖部分1100上的两个长形的凹槽1112。枢转销1111因而在上结合部1110的长形的凹槽1112中被引导。上结合部1110允许上盖部分1100关于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即,上盖部分1100抵靠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枢转和上盖部分1100关于中间壳体部分300的线性运动。图18和19示出了关于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处于打开位置1105的上盖部分1100。
通过下结合部1210,下盖部分1200连接到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下结合部1210包括两个布置在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的相反的侧表面上的枢转销1211。此外,下结合部1210包括两个布置在下盖部分1200中的长形的凹槽1212。下结合部1210的枢转销1211在下结合部1210的长形的凹槽1212中被引导。下结合部1210允许下盖部分1200关于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因而,下结合部1210允许电连接器1010的下盖部分1200抵靠中间壳体部分300枢转并且关于中间壳体部分300线性移动下盖部分1200。在图18和19的例示图中,下盖部分1200处于打开位置1205。
在电连接器1010的上盖部分1100的打开位置1105和电连接器1010的下盖部分1200的打开位置1205,电缆的芯部能够如同关于电连接器10描述的那样被布置在电连接器1010的第一电绝缘元件401和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中。
接着,电连接器1010的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能够通过抵靠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枢转闭合。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对立旋转地枢转。上盖部分1100关于上结合部1110的枢转销1111形成的旋转轴线枢转。下盖部分1200关于下结合部1210的枢转销1211形成的旋转轴线枢转。图20示出了当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闭合时的电连接器1010。上盖部分1100处于闭合位置1106。下盖部分1200处于闭合位置1206。
电连接器1010的上盖部分1100能够相对于上结合部1110的枢转销1111形成的旋转轴线移动通过长形的凹槽1112。因而,上盖部分1100的旋转运动的旋转轴线的位置是可变的。因而,下盖部分1200的旋转运动的下结合部1210的枢转销1211形成的旋转轴线关于下盖部分1200的位置也是可变的。由此,电连接器1010的上盖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位置能够有利地适应被连接到电连接器1010的电缆的直径。
在图20中表示的下盖部分1200的闭合位置1206和上盖部分1100的闭合位置1106,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被定向为平行于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然而,上盖部分1100的上端接夹具121、122、123、124和下盖部分1200的下端接夹具221、222、223、224还没有被割断并且电接触地布置在电连接器1010的电绝缘元件401、402的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中。
割断并接触电缆的芯部在接下来的另一安装步骤完成,在该步骤中,上盖部分1100在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方向上线性运动,同时下盖部分1200在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方向上线性运动。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线性运动被相反方向地定向。因而,电连接器1010的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也通过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线性运动朝向彼此移动。
在上盖部分1100在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方向上线性运动期间,上结合部1110的枢转销1111在上结合部1110的长形的凹槽1112中线性移动。因而,在下盖部分1200在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方向上线性运动期间,下结合部1210的枢转销1211在下结合部1210的长形的凹槽1212中线性移位。
在上盖部分1100在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方向上线性运动期间,上盖部分1100的内部侧102上的四个上端接夹具121、122、123、124几乎同时割断布置在电连接器1010的第一电绝缘元件401的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中的电缆的四个芯部。因而,在下盖部分1200在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方向上线性运动期间,布置在下盖部分1200的内部侧202上的下盖部分1200的下端接夹具221、222、223、224几乎同时割断布置在电连接器1010的第二电绝缘元件402的芯部引导部410、420、430、440中的电缆的芯部并且几乎同时接触所述芯部。
通过电连接器1010的上盖部分1100在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方向上的线性运动,上盖部分1100从闭合位置1106转移至互锁位置1107。因而,在下盖部分1200在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方向上的线性运动期间,下盖部分1200从闭合位置1206转移至互锁位置1207。图21示出了电连接器1010的例示图,其中上盖部分1100处于互锁位置1107并且下盖部分1200处于互锁位置1207。
在图18中,可以看见的是在第一侧壁上上盖部分1100具有两个卡入钩(snag-inhooks)1120并且在与第一侧壁相反的第二侧壁上有两个卡入舌部1121。在下盖部分1200的第一侧壁上,下盖部分1200具有两个卡入舌部1220并且在下盖部分1200的与其第一侧壁相反的第二侧壁上有两个卡入钩1221。
在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从闭合位置1106、1206转移到打互锁位置1107、1207的线性运动期间,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侧壁平行地移过彼此。在此情况中,下盖部分1200的第二侧壁在中间壳体部分300和上盖部分1100的第二侧壁之间被引导。上盖部分1100的第一侧壁在下盖部分1200的第一侧壁和中间壳体部分300之间被引导。
在图21中表示的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互锁位置1107、1207,上盖部分1100的第一侧壁上的卡入钩1120卡入下盖部分1200的第一侧壁上的卡入舌部1220。下盖部分1200的第二侧壁的卡入钩1221卡入上盖部分1100的第二侧壁的卡入舌部1121。
通过使卡入钩1120、1221与卡入舌部1121、1220互锁,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被固定在互锁位置1107、1207。由此,防止了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返回闭合位置1106、1206的无意的运动。此外,卡入钩1120、1221与卡入舌部1121、1220的互锁表示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已经到了它们的互锁位置1107、1207,并且连接到电连接器1010的电缆的芯部已经被可靠地电连接。
然而,提供卡入钩1120、1221和卡入舌部1121、1220能够被省略(omitted)。在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互锁位置1107、1207,经由电连接器1010接触的电缆的芯部被夹在上盖部分1100的上端接夹具121、122、123、124和下盖部分1200的下端接夹具221、222、223、224中。由此,即使在没有卡入钩1120、1221和卡入舌部1121、1220的互锁的情况下,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被可靠地固持在互锁位置1107、1207中。
如果提供卡入钩1120、1221和卡入舌部1121、1220能够被省略,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能够被成形为使得在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从闭合位置1106、1206到互锁位置1107、1207的线性运动期间,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侧壁没有被引导经过彼此。替代地,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侧壁在互锁位置1107、1207中被置于抵靠或者依旧有些分开。
图22示出了电连接器1010的一个部分的放大的透视例示图。在图22的例示图中,电连接器1010的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处于闭合位置1106、1206。图23示出了电连接器1010的一个部分的另一透视例示图。在图23的例示图中,电连接器1010的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处于它们的互锁位置1107、1207中。
在图22和23的例示图中,布置在上盖部分1100中的上结合部1110的长形的凹槽1112和布置在下盖部分1200中的下结合部1210的长形的凹槽1212被制成未与图18至21的例示图中的长形的凹槽稍有不同。然而,在两个替代实施例中,上结合部1110和下结合部1210的功能是一样的。上结合部1110允许上盖部分1100的枢转运动,其中上盖部分1100相对于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关于上结合部1110的枢转销1111旋转,由此上盖部分1100能够在打开位置1105和闭合位置1106之间枢转。上结合部1110的长形的凹槽1112然后允许所述旋转轴线相对于上盖部分1100的移位。此外,上结合部1110允许上盖部分1100相对于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的线性运动,通过该线性运动,上结合部1110的枢转销1111在上盖部分1100的长形的凹槽1112中线性移位,并且由此上盖部分1100能够从闭合位置1106转移至互锁位置1107。相应地,下结合部1210允许下盖部分1200相对于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关于能够相对于下盖部分1200移位的旋转轴线的旋转运动。由于该旋转运动,下盖部分1200能够在打开位置1205和闭合位置1206之间枢转。此外,下结合部1210允许下盖部分1200相对于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线性运动,通过该线性运动,下盖部分1200能够从闭合位置1206转移至其互锁位置1207。
图22示出了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在两个相反的侧表面上各具有一个突出部1320。突出部1320大约位于电连接器1010的顶侧11和底侧12中间。突出部1320能够被制成为例如冲压部件(stampings)。
在电连接器1010的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从闭合位置1106、1206移动到其互锁位置1107、1207的线性运动期间,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侧壁经由中间壳体部分300的突出部1320引导并且由此被夹住。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侧壁在电连接器1010的中间壳体部分300的突出部1320处被夹在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互锁位置1107、1207中防止了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从互锁位置1107、1207回到闭合位置1106、1206的无意的运动。此外,在互锁位置1107、1207,中间壳体部分300的突出部1320使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彼此电连接。由此,在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的互锁位置1107、1207,上盖部分1100和下盖部分1200形成电连接器1010的闭合的屏蔽部。
附图标记
10 电连接器
11 顶侧
12 底侧
13 插入侧
14 电缆侧
20 端接夹具
21 切割部
22 锋刃部
30 接触弹簧
31 第一接触弹簧
32 第二接触弹簧
33 第三接触弹簧
34 第四接触弹簧
38 第八接触弹簧
100 上盖部分
101 外部侧
102 内部侧
103 结合侧
104 电缆侧
105 打开位置
106 闭合位置
110 上结合部
111 枢转销
112 转向孔
121 第一上端接夹具
122 第二上端接夹具
123 第三上端接夹具
124 第四上端接夹具
130 屏蔽夹具
131 内部摩擦弹簧
132 外部摩擦弹簧
133 接触搭扣
200 下盖部分
201 外部侧
202 内部侧
203 结合侧
204 电缆侧
205 打开位置
206 闭合位置
210 下结合部
211 枢转销
212 转向孔
221 第一下端接夹具
222 第二下端接夹具
223 第三下端接夹具
224 第四下端接夹具
230 固持弹簧
231 第一纵向端部
232 第二纵向端部
233 卡入舌部
234 凹槽
235 限位装置(snap-in nose)
300 中间壳体部分
310 接触锚
400 电绝缘元件
401 第一电绝缘元件
402 第二电绝缘元件
403 外部侧
404 内部侧
410 第一芯部引导部
411 第一芯部开口
412 第一端接夹具区
413 第一锋刃区
420 第二芯部引导部
421 第二芯部开口
422 第二端接夹具区
423 第二锋刃区
430 第三芯部引导部
431 第三芯部开口
432 第三端接夹具区
433 第三锋刃区
440 第四芯部引导部
441 第四芯部开口
442 第四端接夹具区
443 第四锋刃区
500 连接部分
600 电路板
601 顶侧
602 底侧
700 电缆
710 芯部
711 第一芯部
712 第二芯部
713 第三芯部
714 第四芯部
715 第五芯部
716 第六芯部
717 第七芯部
718 第八芯部
720 屏蔽部
730 护套
1010 电连接器
1100 上盖部分
1105 打开位置
1106 闭合位置
1107 互锁位置
1110 上结合部
1111 枢转销
1112 长形的凹槽
1120 卡入钩
1121 卡入舌部
1200 下盖部分
1205 打开位置
1206 闭合位置
1207 互锁位置
1210 下结合部
1211 枢转销
1212 长形的凹槽
1220 卡入舌部
1221 卡入钩
1320 突出部

Claims (13)

1.一种电连接器(1010),其具有中间壳体部分(300)、以及连接到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的上盖部分(1100),其中所述上盖部分(1100)能够被打开和闭合,其中第一上端接夹具(20、121)布置在所述上盖部分(1100)上,其中第一上接触弹簧(30、31)布置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上,其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具有用于接收电缆(700)的第一芯部(711)的第一上开口(411),其中所述上盖部分(1100)能够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方向上、以线性运动的方式移动,使得所述第一上端接夹具(20、121)以导电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一芯部(711)、并且被抵靠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簧(30、31)推压,其中所述第一上端接夹具(20、121)具有锋刃部(22),所述锋刃部用于通过所述上盖部分(1100)的线性运动而割断所述第一芯部(7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其中所述上盖部分(1100)具有至少一个长形的凹槽(1112),其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具有至少一个枢转销(1111),所述枢转销在所述长形的凹槽(1112)中被引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
其中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簧(30、31)与布置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中的电路板(600)导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
其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具有电绝缘元件(400),
其中所述第一上开口(411)在所述电绝缘元件(400)上,
其中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簧(30、31)布置在所述电绝缘元件(400)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
其中第二上端接夹具(20、122)布置在所述上盖部分(1100)上,其中第二上接触弹簧(30、32)布置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上,其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具有用于接收电缆(700)的第二芯部(712)的第二上开口(421),其中所述电连接器(1010)被制成为使得在所述第二上端接夹具(20、122)的上盖部分(1100)的线性运动时,所述第二芯部(712)以导电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二上接触弹簧(30、32)、并且被抵靠所述第二上接触弹簧推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其中所述第二上端接夹具(20、122)具有锋刃部,所述锋刃部用于通过所述上盖部分(1100)的线性运动而割断所述第二芯部(712)。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其中所述电连接器(1010)具有下盖部分(1200),所述下盖部分连接到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并且能够被打开和闭合,其中第一下端接夹具(20、224)布置在所述下盖部分(1200)上,其中第一下接触弹簧(30、38)布置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上,其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具有用于接收电缆(700)的第三芯部(718)的第一下开口(441),其中所述下盖部分(1200)能够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方向上、以线性运动的方式移动,使得所述第三芯部(718)的第一下端接夹具(20、224)以导电的方式接触所述第一下接触弹簧(30、38)、并且被抵靠所述第一下接触弹簧推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其中所述第一下端接夹具(20、224)具有锋刃部,所述锋刃部用于通过所述下盖部分(1200)的线性运动而割断第三芯部(718)。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其中所述上盖部分(1100)和所述下盖部分(1200)能够通过对立旋转地枢转而闭合。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其中所述上盖部分(1100)和所述下盖部分(1200)能够在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的方向上、以相对方向上的线性运动的方式移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其中所述上盖部分(1100)和所述下盖部分(1200)能够被互锁。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其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具有突出部(1320),其中所述上盖部分(1100)和所述下盖部分(1200)能够在所述突出部(1320)处被夹住。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1010),其中所述下盖部分(1200)具有至少一个长形的凹槽(1212),其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分(300)具有至少一个枢转销(1211),所述枢转销在所述长形的凹槽(1212)内被引导。
CN201480035332.1A 2013-05-21 2014-05-21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53248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09327.6A DE102013209327B4 (de) 2013-05-21 2013-05-21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DE102013209327.6 2013-05-21
EP13194132.0A EP2806500B1 (de) 2013-05-21 2013-11-22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EP13194132.0 2013-11-22
PCT/EP2014/060447 WO2014187862A1 (en) 2013-05-21 2014-05-21 Electrical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4886A CN105324886A (zh) 2016-02-10
CN105324886B true CN105324886B (zh) 2018-12-25

Family

ID=49622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5332.1A Active CN105324886B (zh) 2013-05-21 2014-05-2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60549B2 (zh)
EP (1) EP2806500B1 (zh)
JP (1) JP6302543B2 (zh)
CN (1) CN105324886B (zh)
DE (1) DE102013209327B4 (zh)
WO (1) WO20141878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360084S (en) * 2014-11-05 2015-01-22 Orica Int Pte Ltd Connector
DE102014117367A1 (de) * 2014-11-26 2016-06-02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Anschlussklemme
EP3363082B1 (en) * 2015-10-14 2021-09-22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Communication outlet with shutter mechanism and wire manager
FR3044478B1 (fr) * 2015-11-30 2021-01-15 Legrand France Prise femelle de connecteur comprenant un verrou
CN105655789B (zh) * 2016-03-09 2018-05-11 宁波贝特贝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个性化分体式免工具便捷智能信息插头
DE102016114344B3 (de) * 2016-08-03 2017-08-31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Schneidklemmwerkzeug und Schneidklemme
USD815601S1 (en) * 2016-12-02 2018-04-17 You Hung International Co., Ltd. Cable connector
US10530103B2 (en) * 2017-03-24 2020-01-07 Alpine Electronics, Inc.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asing
DE102017110544B3 (de) * 2017-05-15 2018-07-19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Schneidklemmkontakt
US11710910B2 (en) 2018-09-05 2023-07-25 Panduit Corp. Field terminable single pair ethernet connector
FR3092207B1 (fr) * 2019-01-29 2022-09-09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Module de raccordement universel pour connecteur électrique, et dispositif de transfert de données comprenant un tel module
GB2586833A (en) * 2019-09-05 2021-03-10 Thelwell Robert A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a terminal and a wire
EP3799224A1 (en) * 2019-09-27 2021-03-31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Housing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165178B2 (en) * 2019-11-05 2021-11-02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ing electrical components of a module
US11705681B2 (en) 2021-08-19 2023-07-18 Panduit Corp. Field terminable ethernet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termination cap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2363B1 (en) * 2003-02-18 2004-01-27 Hsu & Overmatt Co., Ltd. Insulation piercing connector
DE202006018019U1 (de) * 2006-11-02 2008-03-13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ung, insbesondere für Sensor-/Aktorleitungen
US7572140B2 (en) * 2006-08-24 2009-08-11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Cable clamping electrical plug
CN101595601A (zh) * 2006-12-15 2009-12-02 安普泰科电子西班牙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端接通讯电缆的连接器
CN101901981A (zh) * 2005-02-17 2010-12-01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经由电导体进行数据传输的插头和插座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73968A (en) * 1949-11-25 1954-03-30 Leviton Mfg Company Self-pierc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plug
US3879099A (en) * 1973-09-04 1975-04-22 Amp Inc Flat fexibl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insulation piercing contacts
JPS62118353U (zh) * 1986-01-20 1987-07-27
JPS6338272U (zh) * 1986-08-29 1988-03-11
JP3293432B2 (ja) * 1995-10-04 2002-06-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圧接コネクタ
US5947761A (en) * 1998-09-29 1999-09-07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ivoting wire fixture
DE202004014617U1 (de) * 2004-09-20 2004-11-25 Electro-Terminal Ges. m.b.H. & Co. KG Adapter für ein Lampenbetriebsgerät
DE102008027512B4 (de) * 2008-06-10 2010-07-01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Elektrischer Stecker
DE202010010754U1 (de) 2010-07-28 2010-10-21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mit Schneidklemmen und einem unverlierbaren Isolierkörper
US8764476B1 (en) * 2012-12-06 2014-07-01 Frank Ma Transmission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82363B1 (en) * 2003-02-18 2004-01-27 Hsu & Overmatt Co., Ltd. Insulation piercing connector
CN101901981A (zh) * 2005-02-17 2010-12-01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经由电导体进行数据传输的插头和插座连接器
US7572140B2 (en) * 2006-08-24 2009-08-11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Cable clamping electrical plug
DE202006018019U1 (de) * 2006-11-02 2008-03-13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ung, insbesondere für Sensor-/Aktorleitungen
CN101595601A (zh) * 2006-12-15 2009-12-02 安普泰科电子西班牙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端接通讯电缆的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522549A (ja) 2016-07-28
EP2806500B1 (de) 2020-09-09
DE102013209327A1 (de) 2014-11-27
US9960549B2 (en) 2018-05-01
CN105324886A (zh) 2016-02-10
DE102013209327B4 (de) 2015-02-12
EP2806500A1 (de) 2014-11-26
WO2014187862A1 (en) 2014-11-27
US20160072235A1 (en) 2016-03-10
JP6302543B2 (ja) 2018-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4886B (zh) 电连接器
CN105431983B (zh) 插接连接器
US9905978B2 (en) Insertion-type connector having a twisted-pair cable
US9379492B2 (en) Insertion type connector
US9004951B2 (en) Multi-functional transfer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with different receptacles
CN106252993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6270358B1 (en) Low-voltage male connector
CN110622369B (zh) 具有切夹式接线端触头的插接连接器
CN103226997A (zh) 信号电缆、电缆连接器和包括其的信号电缆连接装置
US800255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541479B2 (en) Interconnection including a cable assembly and a board assembly, a board assembly for an interconnection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an interconnection
US11527839B2 (en) T-splice connector
US9362656B2 (en) Insertion-type connector having an insulating part
CN104662748A (zh) 插入式连接器的绝缘体
CN101286606A (zh) 具有遮蔽功能的模组化插座
CN102868064B (zh) 电连接器
CN104348037B (zh) 用于连接插座的接触组件
US6139353A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rrangement medical use
JP2006333573A (ja) ケーブルクランプ及び携帯用電子機器
JP508693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200144734A1 (en) Cable Connector
KR200454821Y1 (ko) 차량용 커넥터 조립체
KR101512113B1 (ko) 록킹 부재가 개선된 플랫 케이블 접속용 커넥터
JP2013051116A (ja) コネクタ構造及びツイスト線
JP2021044196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