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1508B - 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和乐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和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1508B
CN105321508B CN201510463486.7A CN201510463486A CN105321508B CN 105321508 B CN105321508 B CN 105321508B CN 201510463486 A CN201510463486 A CN 201510463486A CN 105321508 B CN105321508 B CN 105321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acoustic transducer
plate part
main body
suppor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34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1508A (zh
Inventor
村上浩之
松尾祥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21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1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1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1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CPIANOS, HARPSICHORDS, SPINETS OR SIMILA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ONE OR MORE KEYBOARDS
    • G10C1/00General design of pianos, harpsichords, spinets or simila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one or more keyboard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CPIANOS, HARPSICHORDS, SPINETS OR SIMILA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ONE OR MORE KEYBOARDS
    • G10C3/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G10C3/06Resonating means, e.g. soundboards or resonant strings; Fastenings thereof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3/00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G10H3/12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 G10H3/24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incorporating feedback means, e.g. acoustic
    • G10H3/26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incorporating feedback means, e.g. acoustic using electric feedback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20/00Input/output interfac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 G10H2220/461Transducers, i.e. details, positioning or use of assemblies to detect and convert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mechanical strains into an electrical signal, e.g. audio, trigger or control signal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30/00General physical, ergonomic or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e.g. shape or architecture
    • G10H2230/005Device type or category
    • G10H2230/011Hybrid piano, e.g. combined acoustic and electronic piano with complete hammer mechanism as well as key-action sensors coupled to an electronic sound genera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甚至在覆盖构件固定到声学换能器的主体时也可防止或减小覆盖构件的振动。本发明的目标还提供具有这种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的乐器。所述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声学换能器、支撑部分、覆盖构件,其中支撑部分包括:基部板部分,其被保持与琴壳表面接触,以便与之固定;第一固定部分,声学换能器的主体与之固定,且该第一固定部分配置为支撑所述主体;和第二固定部分,覆盖构件与之固定,和其中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彼此独立地连接到基部板部分。

Description

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和乐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和具有这种安装结构的乐器。
背景技术
例如键盘乐器这样的各种常规乐器具有安装在其上的声学换能器。声学换能器配置为使得例如响板这样的振动体沿预定方向振动,以便允许振动体产生声音。这种声学换能器具有一主体,主体包括用于形成磁性路径的磁性路径形成部分和配置为相对于声学换能器的主体振动的振动部分。
以下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声学换能器的主体固定到乐器的琴壳(例如三角钢琴的背柱),且声学换能器的振动部分的沿振动方向的一端通过连结的方式固定到振动体。在振动部分相对于主体(磁性路径形成部分)振动时,振动体沿预定方向振动,以由此产生声音。
专利文献1:JP-A-2013-077000
发明内容
在由此构造的声学换能器安装在三角钢琴上的情况下,声学换能器沿垂直方向设置在响板的下侧。在这种情况下,声学换能器暴露到外部,且会存在三角钢琴的外观受损的风险。
有鉴于上述,可以考虑用箱形覆盖构件覆盖安装在三角钢琴上的声学换能器。但是,在覆盖构件固定到声学换能器的主体的情况下,振动部分的振动经由声学换能器的主体传递到覆盖构件。在这种情况下,覆盖构件振动,由此从覆盖构件产生不期望的声音。基于覆盖构件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不期望的,因为这种声音被看作是噪声与基于振动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混合。
可以考虑将覆盖构件固定到三角钢琴的琴壳,例如固定到背柱。但是,不期望另外提供将覆盖构件固定到琴壳的部分。
鉴于上述情况开发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甚至在覆盖构件固定到声学换能器的主体时也可防止或减小覆盖构件的振动。本发明的目标还提供具有这种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的乐器。
上述目标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实现,其提供了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所述声学换能器配置为让乐器的振动体沿第一方向振动,以便允许振动体产生声音,该安装结构包括:声学换能器,具有主体和振动部分,所述振动部分配置为相对于主体沿第一方向振动;支撑部分,固定到乐器的琴壳,以便支撑声学换能器的主体;和覆盖构件,固定到支撑部分,以便覆盖声学换能器,其中支撑部分包括:基部板部分,其被保持与琴壳表面接触,以便与之固定;第一固定部分,声学换能器的主体与之固定,且该第一固定部分配置为支撑所述主体;和第二固定部分,覆盖构件与之固定;和第二固定部分,覆盖构件与之固定,和其中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彼此独立地连接到基部板部分。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覆盖构件固定到支撑部分。
进一步地,支撑部分的基部板部分配置为保持与琴壳表面接触,以便与之固定。在该构造下,甚至在支撑部分的第一固定部分由于声学换能器的振动部分的振动而振动时,也可以防止基部板部分振动。支撑部分的第二固定部分独立于第一固定部分连接到基部板部分,使得防止第一固定部分的振动传递到第二固定部分。即可以防止固定到第二固定部分的覆盖构件由于振动部分的振动而振动。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弹性可变形的缓冲构件可以插置在覆盖构件和第二固定部分之间。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安装结构,即使第二固定部分由于振动部分的振动而振动,设置在覆盖构件和第二固定部分之间的缓冲构件也弹性地变形,由此可以防止第二固定部分的振动传递到覆盖构件。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覆盖构件可以配置为经由弹性可变形缓冲构件压到琴壳上。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安装结构,即使振动部分的振动传递到覆盖构件,设置在覆盖构件和琴壳之间的缓冲构件也弹性地变形,由此可以防止覆盖构件的振动。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可以从基部板部分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以便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空间。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第一固定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从基部板部分的第一位置延伸,且第二固定部分可以沿第二方向从基部板部分的第二位置(不同于第一位置)延伸。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基部板部分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是沿第一方向的互相不同的位置。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第二方向可以是从基部板部分的保持与琴壳接触的表面离开的方向。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声学换能器可以配置为安装在乐器的外部部分上。
如上所述的目标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实现,该方面提供一种乐器,其包括:琴壳:振动体,配置为通过其沿第一方向的振动而产生声音;和如上所述构造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中,甚至在覆盖构件固定到声学换能器的主体的结构中也可以防止覆盖构件的振动,从而可适当地获得由按照声学换能器振动的振动体产生的声音。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进行考虑时,通过阅读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所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的钢琴的侧截面图;
图2是从图1的钢琴下侧看的视图,用于说明安装声学换能器的位置;
图3是从图1的钢琴下侧看的放大视图,该视图显示了声学换能器安装在钢琴上的状态;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图4和5所示的磁性路径形成部分和振动单元的垂直截面图;
图7是显示了图3-5所示的限制保持部分、支撑部分和覆盖构件的分解透视图;和
图8是从钢琴的下侧看的视图,用于说明将图3-5和7所示的限制保持部分安装到支撑部分上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8,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键盘乐器中的一种的钢琴1显示为被应用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的乐器。在图1和2中,钢琴1的演奏者所观察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被分别限定为X轴线方向和Y轴线方向。在图1-8中,钢琴1的演奏者所观察的上下方向被限定为Z轴线方向。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钢琴1为三角钢琴,其是原声钢琴中的一种。钢琴1具有琴壳11、键盘部分12、踏板13、动作机构14、制音器机构15、响板(振动体)16、琴弦17等等。
琴壳11包括中盘18、外边沿19、内边沿20、背柱21、键架前板22、大顶盖23、枢转地连接到大顶盖23的前端的前顶盖24、踏板柱25、踏板箱26和腿柱27。
键盘部分12显示为被置于中盘18上。
外边沿19固定到中盘18的侧边缘,以便在中盘18的后方延伸,即在图1中向左延伸。
内边沿20沿外边沿19的内表面固定。背柱21通常沿前后方向在内边沿20和固定到中盘18的后端的收集器28之间延伸。每一个背柱21设置在外边沿19的下端部附近的一位置处。内边沿20和背柱21具有允许外边沿19具有刚度的功能。
在外边沿19的前端侧(即图1中的右侧),键架前板22设置在中盘18上方(即图1中的上侧),以便限定琴壳11的前表面。中盘18的一部分向键架前板22的前方突出。
在键架前板22的后侧,大顶盖23枢转地连接到外边沿19。大顶盖23配置为与前顶盖24一起相对于外边沿19枢转,以便选择性地定位在以下位置中之一:关闭位置,大顶盖23和前顶盖24保持与外边沿19的上端接触,以便覆盖外边沿19上方的开口;和打开位置,开口未被覆盖,即开口暴露到外部。在图1中,大顶盖23和前顶盖24被置于打开位置。
在中盘18的下侧,踏板柱25向下延伸。踏板箱26固定到踏板柱25的末端。
在琴壳11的前表面侧,腿柱27从中盘18的下表面的一些部分向下延伸,这些部分沿左右方向位于踏板柱25的相反侧,且在琴壳11的后端侧,腿柱27从背柱21和内边沿20的下部部分向下延伸。
键盘部分12具有多个琴键31,所述琴键沿左右方向排布,且所述琴键被演奏者的手指操作,以用于演奏。每一个琴键31经由键盘架32枢转地设置在中盘18上。在琴壳11的前表面侧(即图1中的右侧),每一个琴键31的前端部分暴露到外部。
踏板13是操作构件,其每一个被演奏者的脚操作且设置为从踏板箱26的前表面突出。
动作机构14和制音器机构15针对每一个琴键31设置且设置在相应的琴键31的后端部分上方。动作机构14是用于将演奏者手指对琴键31进行按压的力(琴键按压力)转换为通过琴槌33击打琴弦17的力(琴弦击打力或击打力)。
制音器机构15是用于将琴键按压力和演奏者的脚对延音踏板(其是踏板13中的一个)踩踏的力(踩踏力)转换为将琴弦17上的制音器34从琴弦17释放的力(琴弦释放力)。
响板16设置在外边沿19的内侧且在定位于关闭位置的大顶盖23和背柱21之间,使得响板16的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重合。
琴弦17设置为对应于琴键31且在响板16的上表面16a上方拉伸。
在响板16的上表面16a上,设置与琴弦17部分地接合的弦马35。在与背柱21相对的响板16的下表面16b上设置响板肋36。
在由此构造的钢琴1中,在一个琴弦17被琴槌33击打且因此振动时,该一个琴弦17的振动经由弦马35传递到响板16,且响板16因此振动。响板16的振动通过空气传播,从而产生声音。即响板16通过被振动而产生声音。响板16的振动还经由弦马35传递到其他琴弦17,从而其他琴弦17振动。
响板16沿其厚度方向振动,即沿Z轴线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响板16的振动方向将被称为“预定方向”(作为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
本实施例的钢琴1具有声学换能器40,所述声学换能器配置为使得响板16沿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振动,以便使得响板16产生声音。在后文中,将参见图3-7描述声学换能器40。
如图3和4所示,声学换能器40是音圈类型的促动器,且包括主体41和振动部分49。
主体41包括用于形成磁性路径的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如图6所示,插入孔420沿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穿过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形成,用于允许连接单元45(将会描述)穿过插入孔420。
本实施例的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包括顶板421、磁体422和轭状物423。
顶板421用软磁性材料形成,例如软铁。顶板421形状如同盘且具有在其中心的通孔424。
轭状物423用软磁性材料形成,例如软铁,且通过盘状部分425和圆柱形部分426整体地构成,所述圆柱形部分从盘状部分425的中心突出。盘状部分425的轴线和圆柱形部分426的轴线彼此重合。圆柱形部分426具有的外部直径小于顶板421的通孔424的内部直径。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如上所述的插入孔420穿过轭状物423的圆柱形部分426和盘状部分425且沿其轴向方向形成。
磁体422是具有环形形状的永磁体。磁体422具有的内部直径比顶板421的通孔424的内部直径更大。
在轭状物423的圆柱形部分426经过磁体422的状态下,磁体422固定到轭状物423的盘状部分425。顶板421固定到磁体422,使得磁体422夹在轭状物423的盘状部分425和顶板421之间,且使得圆柱形部分426的末端部分设置在顶板421的通孔424中。
在顶板421、磁体422和轭状物423彼此固定的状态下,它们的轴线彼此重合且限定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轴线C1。
在由此构造的本实施例的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中,形成一磁性路径MP,该磁性路径依次经过顶板421、圆柱形部分426和盘状部分425并自磁体422开始且返回到磁体422。在这种构造下,在顶板421的通孔424的内部周向表面和轭状物423的圆柱形部分426的外周表面之间产生磁场,磁场包括沿圆柱形部分426的直径方向的分量。即顶板421的通孔424的内部周向表面和轭状物423的圆柱形部分426的外周表面之间的空间用作磁性空间427,在该磁性空间中产生如上所述的磁场。
振动部分49连接到响板16且相对于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沿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振动。振动部分49包括振动单元44和连接单元45。
振动单元44配置为沿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相对于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振动。振动单元44设置在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插入孔420的、更靠近开口420A的一侧。振动单元44通过阻尼器部分48而被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支撑。振动单元44通过固定器件440可拆卸地固定到连接单元45。将在下文描述详细本实施例的振动单元44。
振动单元44包括线筒441、音圈442和帽443。
线筒441具有圆柱形状。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圆柱形部分426所插入的线筒441被插入到顶板421的通孔424中。线筒441的轴线限定振动单元44的轴线C2。
音圈442通过在线筒441的一个端部处沿轴线C2的延伸方向(在适当的情况下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为“轴线C2方向”)缠绕在线筒441的外周表面的导线构成。
帽443固定到线筒441,以便沿轴向方向在线筒的另一端部处关闭线筒441的开口。帽443设置有孔,所述孔沿线筒441的轴向方向穿过其厚度形成且连接单元45可插入该孔中。帽443进一步设置有用于振动单元44的如上所述的固定器件440。固定器件440配置为将插入帽443的孔中的连接单元45固定到帽443。例如,固定器件440为夹头装置。
振动单元44通过阻尼器部分48附接到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使得音圈442所缠绕的线筒441的那个端部位于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磁性空间427中,所述磁性路径形成部分形成在插入孔420的更靠近开口420A的一侧,且使得线筒441的另一端部从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突出。
阻尼器部分48具有支撑振动单元44的功能,使得振动单元44不接触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阻尼器部分48进一步具有的功能是,允许振动单元44的轴线C2与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轴线C1重合,且支撑振动单元44,使得振动单元44沿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轴线C1延伸方向相对于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可移位。(在适当的情况下轴线C1延伸方向在下文被简单地称为“轴线C1方向”。)
本实施例的阻尼器部分48具有环形形状。阻尼器部分48具有沿直径方向呈波状的波纹管形状。阻尼器部分48在其内周固定到线筒441的另一端部且在其外周固定到顶板421。阻尼器部分48用纤维、树脂材料等形成,以便可弹性地变形。
在具有如上所述构造的振动单元44和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声学换能器40中,在根据音频信号的电流经过设置在磁性空间427中的音圈442时,振动单元44沿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轴线C1方向振动。例如,基于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的音频数据,在控制器(未示出)中产生音频信号,作为用于驱动振动单元44的驱动信号。
如图4所示,连接单元45将振动单元44和响板16彼此连接,以便将振动单元44的振动传递到响板16。
本实施例的连接单元45包括:轴部分46,其在振动单元44和响板16之间延伸;和关节部分47,其配置为允许轴部分46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倾斜。
本实施例的轴部分46包括:杆状振动侧轴部分461,其从振动单元44所在的声学换能器40的一侧朝向响板16突出;和杆状被振动侧轴部分462,其从响板16所在的声学换能器40的另一侧朝向振动单元44突出。本实施例的关节部分47包括:中间关节部分471,其将振动侧轴部分461和被振动侧轴部分462彼此连接;和末端关节部分472,其设置在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更靠近响板16的一个轴向端部处。
如图4-6所示,振动侧轴部分461的第一轴向端部通过固定器件440可拆卸地固定到振动单元44。在本实施例中,振动侧轴部分461的第一轴向端部通过固定器件440固定到振动单元44的帽443,第一轴向端部插入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插入孔420中。由此,振动侧轴部分461的轴线与振动单元44的轴线C2重合。在该状态下,振动侧轴部分461的第二轴向端部从插入孔420的另一开口420B朝向响板16突出。
如图4和5所示,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第一轴向端部经由中间关节部分471连接到振动侧轴部分461。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第二轴向端部经由末端关节部分472连接到响板16。
中间关节部分471允许振动侧轴部分461的轴线C2和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轴线C3相对于彼此倾斜。本实施例的中间关节部分471具有所谓的球关节结构。
中间关节部分471包括球部分473和可旋转地保持球部分473的保持部分474。在本实施例中,球部分473形成在振动侧轴部分461的第二轴向端部处,而保持部分474设置在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第一轴向端部处。球部分473可以形成在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第一轴向端部处,而保持部分474可以设置在振动侧轴部分461的第二轴向端部处。在本实施例中,球部分473的中心P1位于振动侧轴部分461的轴线C2上。
中间关节部分471的中心P1如上所述构造为位于振动侧轴部分461的轴线C2和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轴线C3两者上。由此,振动侧轴部分461的轴线C2和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轴线C3可相对于彼此绕中间关节部分471的中心P1倾斜。即,本实施例的连接单元45能在中间关节部分471处弯曲。
如图4所示,末端关节部分472允许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轴线C3相对于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倾斜。末端关节部分472具有的球关节结构类似于中间关节部分471的球关节结构。
末端关节部分472包括球部分475和保持部分476,也类似于中间关节部分471的球部分和保持部分。在本实施例的末端关节部分472中,球部分475形成在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第二轴向端部处,而保持部分476经由介入构件60(将会描述)固定到响板16。球部分475的中心P2位于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轴线C3上。
即,末端关节部分472的中心P2位于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轴线C3上。由此,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轴线C3可绕末端关节部分472的中心P2相对于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倾斜。
如图3-5和7所示,本实施例的声学换能器40的主体41具有限制保持部分43,所述限制保持部分与振动侧轴部分461接合且配置为限制振动侧轴部分461沿与轴线C2方向相交的方向运动,同时在限制保持部分43与振动侧轴部分461接合的位置处,允许振动侧轴部分461沿轴线C2方向运动。
限制保持部分43包括框架部分431和接触构件432。
框架部分431通过将金属等形成的板构件弯曲而形成。框架部分431包括:固定板部分433,其形状如同平坦的板且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固定到该部分,使得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轴线C1方向与固定板部分433的厚度方向重合;接合板部分434,其设置为平行于固定板部分433,使得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设置在接合板部分434和固定板部分433之间;和连接板部分435,其在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侧部分上沿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轴线C1的方向延伸,且其将固定板部分433和接合板部分434彼此连接。
振动单元44所突出的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一端表面叠放且固定到固定板部分433。固定板部分433设置有穿过其厚度的开口孔433A,用于防止固定板部分433干涉从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突出的振动侧轴部分461和振动单元44。在本实施例中,图7所示的开口孔433A沿固定板部分433从连接板部分435延伸的方向敞开到固定板部分433的末端。开口孔433A可以以其他方式敞开。
固定板部分433的一部分形成为螺钉紧固板部分436,用于通过第一固定螺钉91将框架部分431紧固到支撑部分50(将会描述)。每一个螺钉紧固板部分436设置有穿过螺钉紧固板部分436的厚度形成的头部插入孔436A和杆部插入孔436B。
头部插入孔436A具有的内部直径比第一固定螺钉91的头部直径更大。杆部插入孔436B具有的内部直径比第一固定螺钉91的头部的直径更小且比第一固定螺钉91的杆部的直径更大。
头部插入孔436A和杆部插入孔436B形成为沿固定板部分433(螺钉紧固板部分436)的主(主要)表面的方向彼此连续。在本实施例中,与杆部插入孔436B相比,头部插入孔436A沿其延伸方向定位为更靠近固定板部分433的末端。
螺钉紧固板部分436在固定板部分433的沿其延伸方向的末端处从固定板部分433的相对侧部分侧向延伸(即沿图3中的左右方向)。即,一个头部插入孔436A和一个杆部插入孔436B设置在固定板部分433的每一个侧部分上。包括螺钉紧固板部分436的固定板部分433的宽度尺寸(即在图3中固定板部分433沿左右方向的尺寸)设置为等于连接板部分435和接合板部分434的宽度尺寸。即,不包括螺钉紧固板部分436的固定板部分433的宽度尺寸设置为比连接板部分435和接合板部分434的宽度尺寸更小。
接合板部分434设置在固定到固定板部分433的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和连接单元45的中间关节部分471之间。接合板部分434设置有穿过其厚度形成的孔434A,用于允许让连接单元45的振动侧轴部分461经过孔434A。接合板部分434从连接板部分435延伸的长度被制造得尽可能小,同时仍能形成孔434A。即,接合板部分434的延伸长度设置为比固定板部分433从连接板部分435延伸的长度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接合板部分434部分地用作螺钉紧固板部分,用于通过第二固定螺钉92将框架部分431紧固到支撑部分50。杆部插入孔434B通过用作螺钉紧固板部分的接合板部分434的一些部分中的每一部分形成,用于允许第二固定螺钉92的杆部从其穿过。杆部插入孔434B具有的内部直径比第二固定螺钉92的头部直径更小而比第二固定螺钉92的杆部直径更大。
杆部插入孔434B敞开到接合板部分434的主(主要)表面边缘。杆部插入孔434B敞开的方向与形成在固定板部分433中的杆部插入孔436B相对于头部插入孔436A敞开的方向重合。在本实施例中,杆部插入孔434B沿接合板部分从连接板部分435的延伸方向敞开到接合板部分434的末端。杆部插入孔434B形成在接合板部分434的不与固定板部分433重叠的相应侧部分处。即杆部插入孔434B设置在接合板部分434的宽度方向的相反端部处(即沿图3的左右方向的接合板部分434的相反端部)。
如图4和5所示,限制保持部分43的接触构件432具有环形形状且用例如毡或布这样的软纤维构件形成。接触构件432通过连结等方式固定到接合板部分434的孔434A的内部周向表面。接触构件432用作轴衬,用于填充接合板部分434的孔434A和穿过孔434A的振动侧轴部分461之间的间隙。即接触构件432保持与位于接合板部分434的孔434A中的振动侧轴部分461的部分接触且保持与振动侧轴部分461接合。
在接触构件432与振动侧轴部分461接合的位置处,由此配置的限制保持部分43限制振动侧轴部分461沿与轴线C2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运动,同时允许振动侧轴部分461沿轴线C2方向运动。
接下来参见图1-5和7,将描述用于将如上所述构造的声学换能器40安装到钢琴1上的安装结构。
如图1-4所示,声学换能器40的主体41固定到琴壳11。主体41固定到琴壳11使得主体41与响板16的下表面16b相对且在二者之间留有空间,且使得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轴线C2平行于与响板16的下表面16b正交的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41经由支撑部分50固定到琴壳11。支撑部分50固定到琴壳11的背柱21的侧表面(即背柱21的表面沿Z轴线方向延伸),以便设置在响板16和主体41之间,用于支撑主体41。
如图3-5和7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部分50通过将金属等形成的板构件弯曲而形成。支撑部分50包括平坦基部板部分51和第一固定部分52。
在基部板部分51叠置在背柱21的侧表面上的状态下,基部板部分51通过螺钉等固定到背柱21,以便保持与之表面接触。
声学换能器40的主体41固定到第一固定部分52且被其支撑。第一固定部分52相对于基部板部分51沿离开背柱21的侧表面的方向(作为与Z轴线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延伸。
第一固定部分52包括:平坦定位板部分54,设置在响板16和主体41之间;和周围板部分55,从定位板部分54沿垂直向下方向(即沿Z轴线方向朝向反向)延伸,以便与基部板部分51协作以包围主体41。
定位板部分54设置为平行于响板16。定位板部分54的垂直面向下的表面是接触表面54a,声学换能器的主体41保持与该接触表面表面接触。主体41的框架部分431的接合板部分434保持与定位板部分54的接触表面54a表面接触。由此可行的是将主体41相对于琴壳11和响板16沿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定位。
定位板部分54设置有穿过其厚度形成的开口孔54B,用于允许声学换能器40的连接单元45经过开口孔54B。
第二固定螺钉92沿Z轴线方向从反向(下侧)沿朝向接触表面54a的方向旋拧到定位板部分54中。在接合板部分434保持与接触表面54a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第二固定螺钉92用于将接合板部分434螺纹紧固到定位板部分54。两个第二固定螺钉92沿第一固定部分52相对于基部板部分51延伸的方向(即图3的左右方向)设置。两个第二固定螺钉92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形成在接合板部分434中的两个杆部插入孔434B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相应第二固定螺钉92的杆部插入到接合板部分434的相应杆部插入孔434B中,由此接合板部分434可通过第二固定螺钉92紧固到定位板部分54。接合板部分434的杆部插入孔434B沿接合板部分的延伸方向敞开到接合板部分434的末端。由此可行的是,在接合板部分434保持与接触表面54a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让接合板部分434沿接触表面54a在一方向上运动,将第二固定螺钉92的杆部(其提前旋拧到定位板部分54中)插入接合板部分434的相应杆部插入孔434B中。
定位板部分54设置有定位接合部分,所述定位接合部分配置为在主体41保持与接触表面54a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与声学换能器40的主体41接合,以便防止主体41沿接触表面54a运动。即定位接合部分具有将主体41相对于琴壳11和响板16沿与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定位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接合部分是从定位板部分54突出的定位突出部56A。设置多个定位突出部56A。在所示实施例中,如同第二固定螺钉92,两个定位突出部56A设置为沿第一固定部分52相对于基部板部分51延伸的方向布置。在平面图中所示定位突出部56A每一个具有圆形形状。在平面图中定位突出部56A可以具有例如多边形和半圆形这样的任何形状。
声学换能器40的主体41(其保持与定位板部分54的接触表面54a表面接触)设置有对应于定位接合部分的定位被接合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被接合部分为定位孔56B。定位孔56B从接合板部分434的被接触表面434c凹入(所述接合板部分保持与定位板部分54的接触表面54a表面接触),且定位板部分54的定位突出部56A装配在定位孔56B中。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56B穿过接合板部分434的厚度形成。
形成在接合板部分434中的定位孔56B的数量对应于形成在定位板部分54上的定位突出部56A的数量。在所示实施例中,两个定位孔56B形成为沿接合板部分434的宽度方向布置,如同杆部插入孔434B那样。
每一个定位孔56B在平面图中可以具有的形状对应于每一个定位突出部56A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例如圆形形状。定位孔56B可以以其他方式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56B1在平面图中具有与定位突出部56A对应的圆形形状,而第二定位孔56B2为细长孔,其沿定位孔56B1、56B2的布置方向具有比两个定位突出部56A每一个更大的尺寸。在该结构中,甚至在两个定位突出部56A之间的间距和两个定位孔56B之间的间距之间存在差异时,也可以将定位突出部56A插入到相应的定位孔56B中。
定位突出部56A在定位板部分54上的位置和定位孔56B在接合板部分434中的位置确定为,使得在旋拧到定位板部分54中的第二固定螺钉92的杆部插入接合板部分434的相应杆部插入孔434B中的状态下,定位突出部56A插入相应定位孔56B中。
第一固定部分52的周围板部分55具有第一固定螺钉91被拧入的带螺纹的板部分57。每一个带螺纹板部分57从带螺纹板部分的末端沿其延伸方向从周围板部分55向内延伸,使得带螺纹板部分57与定位板部分54相对且平行。在主体41的接合板部分434接触定位板部分54的接触表面54a的状态下,主体41的固定板部分433的螺钉紧固板部分436从Z轴线方向的反向(下侧)沿朝向接触表面54a的方向接触相应带螺纹的板部分57。
第一固定螺钉91从Z轴线方向的反向(下侧)沿朝向接触表面54a的方向旋拧到带螺纹的板部分57中。如同第二固定螺钉92那样,两个第一固定螺钉91设置为沿第一固定部分52相对于基部板部分51延伸的方向(即图3中的左右方向)布置。两个第一固定螺钉91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形成在固定板部分433中的两个头部插入孔436A之间的间隔距离和两个杆部插入孔436B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第一固定螺钉91在第一固定部分52中的位置被确定为,使得在第二固定螺钉92的杆部插入接合板部分434的相应杆部插入孔434B中的状态下,第一固定螺钉91的杆部插入固定板部分433的相应杆部插入孔436B中。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固定板部分433可通过将第一固定螺钉91的杆部插入固定板部分433的杆部插入孔436B中且通过第一固定螺钉91紧固到带螺纹的板部分57。
在固定板部分433中,头部插入孔436A形成为与杆部插入孔436B连续。在提前旋拧到相应带螺纹的板部分57中的第一固定螺钉91的头插入相应头部插入孔436A且固定板部分433由此保持与带螺纹的板部分57接触的状态下,即在接合板部分434保持与接触表面54a接触的状态下,主体41相对于支撑部分50沿接触表面54a在所述方向上运动,由此第一固定螺钉91的杆部可插入固定板部分433的相应杆部插入孔436B中。
第一固定螺钉91的杆部插入固定板部分433的相应杆部插入孔436B中,由此定位板部分54的定位突出部56A插入接合板部分434的相应定位孔56B。即支撑部分50的定位接合部分接合主体41。
本实施例的支撑部分50进一步包括引导表面55a,所述引导表面形成为沿与接触表面54a正交的方向延伸。引导表面55a引导主体41,使得头部插入孔436A沿轴向方向与旋拧到支撑部分50中的第一固定螺钉91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分50的引导表面55a通过第一固定部分52的周围板部分55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提供。具体说,引导表面55a通过周围板部分55的内表面区域提供,所述内表面区域与周围板部分55的、与设置了第一固定螺钉91的部分对应的另一内表面区域在与第一固定螺钉91的轴向方向(Z轴线方向)和布置两个第一固定螺钉91的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上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41的杆部插入孔436B和头部插入孔436A布置或彼此连续的方向与引导表面55a正交。具体说,与杆部插入孔436B相比,主体41的头部插入孔436A距引导表面55a更远。因此,在旋拧到支撑部分50中的第一固定螺钉91的头部已经插入主体41的相应头部插入孔436A中之后,主体41相对于支撑部分50运动以使得第一固定螺钉91的杆部插入固定板部分433的相应杆部插入孔436B中时,主体41运动离开引导表面55a。
引导表面55a具有轨道58A,所述轨道沿旋拧到支撑部分50中的第一固定螺钉91(第二固定螺钉92)的轴向方向延伸。主体41的引导表面435a(其接触引导表面55a)具有配置为沿轨道58A的纵向方向滑动的滑动部分58B。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一个轨道58A是从引导表面55a突出的突出部的形式,而每一个滑动部分58B是从引导表面435a凹入的凹部的形式。轨道58A和滑动部分58B可以以其他方式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平面图中第一固定部分52的定位板部分54具有矩形形状。周围板部分55通过三个平坦板部分55B、55C、55D构成,所述板部分分别从定位板部分54的三侧沿垂直向下方向(朝向Z轴线方向的反侧)延伸。带螺纹的板部分57设置在三个平坦板部分55B、55C、55D中的一个上,即在沿离开基部板部分5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平坦板部分55B上。旋拧到带螺纹的板部分57中的两个第一固定螺钉91设置在第一平坦板部分55B中的相应位置处,以便沿离开基部板部分51的方向彼此间隔开。
支撑部分50的引导表面55a通过三个平坦板部分55B、55C、55D中的一个的内表面设置,即通过第二平坦板部分55C设置,所述第二平坦板部分沿从基部板部分51离开的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平坦板部分55B相对。主体41的引导表面435a通过框架部分431的连接板部分435设置。
如图1和4所示,声学换能器40的振动部分49连接到响板16的下表面16b。例如,振动部分49连接到响板16的位置优选被确定为响板16在振动部分49和弦马35之间被夹住的位置,所述弦马设置在响板16的上表面16a上。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45的末端关节部分472的保持部分476连接到响板16的下表面16b,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介入构件60设置在保持部分476和响板16之间,且保持部分476经由介入构件60固定到响板16。
介入构件60通过连结等方式可拆卸地固定到响板16且通过旋拧等方式可拆卸地固定到连接单元45(保持部分476)。介入构件60形状如同板且设置为使得介入构件60的厚度方向与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重合。
被彼此接合的突出部分和凹入部分(两者未示出)形成在介入构件60和保持部分476的互相面对表面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上,由此连接单元45的保持部分476沿与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于介入构件60定位。
如图3-5和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声学换能器40的安装结构具有覆盖构件70,所述覆盖构件经由支撑部分50覆盖固定到琴壳11的声学换能器40等等。
覆盖构件70包括:底板部分71,其覆盖声学换能器40的沿垂直方向的下侧;和侧板件部分72,其从底板部分71的周边边缘沿垂直向上方向延伸(朝向Z轴线方向的正向),以便覆盖声学换能器40的侧部(具体说是主体41)。覆盖构件70形状如同沿垂直向上方向且在其一侧部分中开口的箱。覆盖构件70的在其一侧部分处的开口通过琴壳11的背柱21的侧表面关闭。在所示的覆盖构件70中,底板部分71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且侧板件部分72分别通过从底板部分71的三侧沿垂直向上方向分别延伸的三个平坦板部分构成。覆盖构件70可以以其他方式形成。
覆盖构件70固定到支撑部分50。在本实施例中,覆盖构件70固定到支撑部分50的第二固定部分53。进一步地,覆盖构件70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固定到支撑部分50。
第二固定部分53和第一固定部分52彼此独立地连接到基部板部分51。如图7所示,第一固定部分52和第二固定部分53连接到基部板部分51,以便沿Z轴线方向在它们之间形成空间S,换句话说,沿Z轴线方向在它们之间插置的空间S,使得第一固定部分52和第二固定部分53彼此独立地连接到基部板部分51。第二固定部分53从第二位置延伸,所述第二位置沿垂直向下方向与第一位置相距合适距离,第一固定部分52在第一位置处固定到基部板部分51。具体说,第二固定部分53从基部板部分51的第二位置沿离开背柱21侧表面的方向延伸。(该方向是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换句话说,第一固定部分52从基部板部分51的第一位置延伸,且第二固定部分53从基部板部分51的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延伸。沿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基部板部分51的第二位置与第一位置不同。空间S因此形成在第一固定部分52的下端和第二固定部分53的上端之间,且第一固定部分52和第二固定部分53沿从背柱21侧表面离开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分53通过一对板状延伸部分59构成,所述一对板状延伸部分与基部板部分51的侧向部分整体地形成。
每一个板状延伸部分59是沿从背柱21离开的方向从基部板部分51的侧向(侧面)部分延伸。在相应板状延伸部分59的沿其延伸方向的末端处形成固定板部分59A,覆盖构件70通过所述固定板部分固定到支撑部分50。固定板部分59A设置为与第一固定部分52的定位板部分54平行。用于紧固覆盖构件70的第三固定螺钉93从定位板部分54的一侧螺纹紧固到固定板部分59A每一个,接触表面54a位于定位板部分54所述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覆盖构件70的底板部分71通过第三固定螺钉93紧固到第二固定部分53。为此,螺钉插入孔73穿过覆盖构件70的底板部分71的厚度形成,用于允许第三固定螺钉93穿过。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可变形的第一缓冲构件81设置在覆盖构件70和第二固定部分53之间。进一步地,覆盖构件70经由弹性可变形第二垫构件82压到琴壳11上。这些垫构件81、82例如用尿烷泡沫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一缓冲构件81设置在覆盖构件70的底板部分71和第二固定部分53的一个固定板部分59A之间,而另一第一缓冲构件81设置在底板部分71和另一固定板部分59A之间。第二垫构件82设置在覆盖构件70的一侧部分处的开口和琴壳11的背柱2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覆盖构件70的螺钉插入孔73设计为使得第二垫构件82夹在覆盖构件70和琴壳11之间。
具体说,每一个螺钉插入孔73通过彼此连续的头部插入孔73A和杆部插入孔73B构成。头部插入孔73A具有的内部直径比第三固定螺钉93的头部的直径更大,且杆部插入孔73B具有的内部直径比第三固定螺钉93的头部直径更小且比第三固定螺钉93的杆部直径更大。每一个头部插入孔73A定位为比杆部插入孔73B更靠近覆盖构件70的一侧部分处的开口。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在覆盖构件70朝向琴壳11(背柱21)运动,使得旋拧到第二固定部分53中的第三固定螺钉93的头部已经插入螺钉插入孔73的相应头部插入孔73A中之后,第三固定螺钉93的杆部插入螺钉插入孔73的相应杆部插入孔73B中,覆盖构件70经由第二垫构件82压到琴壳11上。
接下来将描述将本实施例的声学换能器40安装在钢琴1上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如上所述构造的主体41和支撑部分50提前制备好。起初,执行将支撑部分进行固定的步骤,以用于使支撑部分50固定到琴壳11。在该步骤中,基部板部分51叠置到背柱21的侧表面上且通过螺钉等固定到背柱21。
在已经执行了固定支撑部分的步骤之后的状态下,支撑部分50(定位板部分54)的接触表面54a垂直面向下(朝向Z轴线方向的反向)。进一步地,包括接触表面54a的支撑部分50的第一固定部分52沿垂直方向位于比第二固定部分53更高的位置。
在固定所述支撑部分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执行固定所述介入构件的步骤,用于将介入构件60固定到响板16。在该步骤中,例如,介入构件60优选通过连结和螺钉中之一或两者固定到响板16的下表面16b。
在固定支撑部分的步骤和固定介入构件的步骤(随后执行)中的一个步骤中,优选使用未示出的定位器具将支撑部分50和介入构件60相对于彼此定位。具体说,支撑部分50和介入构件60优选沿与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沿图1和2的X轴线方向和Y轴线方向相对于彼此定位。
随后,执行固定所述声学换能器的步骤,用于将声学换能器40相对于介入构件60和支撑部分50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部分49包括互相可分开的振动单元44和连接单元45。由此,在固定所述声学换能器的步骤中,首先执行固定连接单元的步骤,用于将振动部分49的连接单元45固定到介入构件60。在该步骤中,末端关节部分472的保持部分476最初设置为相对于介入构件60定位。如上所述,配置为彼此接合的突出部分和凹入部分(两者未示出)形成在介入构件60和保持部分476的互相面对表面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中。由此可以将保持部分476相对于介入构件60定位。保持部分476通过螺钉紧固到介入构件60。在已经执行了该步骤之后的状态下,连接单元45的振动侧轴部分461经过支撑部分50的定位板部分54的开口孔54B。
在固定声学换能器的步骤中,在固定连接单元的步骤之后,执行固定主体的步骤,用于将声学换能器40的主体41固定到支撑部分50。从固定支撑部分的步骤之前到固定主体的步骤之前的时间段内,第一固定螺钉91和第二固定螺钉92旋拧到支撑部分50的各自相应部分中。在固定主体的步骤中,按顺序执行以下的第一到第三安装步骤。
在第一安装步骤中,主体41与支撑部分50的接触表面54a接触,使得支撑部分50设置在主体41和响板16之间。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第一固定螺钉91的头部插入形成在主体41的固定板部分433(螺钉紧固板部分436)中的相应头部插入孔436A。
在第一安装步骤中,在主体41保持与支撑部分50的引导表面55a接触的状态下,主体41朝向Z轴线方向的正向且朝向支撑部分50的接触表面54a运动。通过允许主体41保持与支撑部分50的引导表面55a接触,主体41的头部插入孔436A可定位为与相应第一固定螺钉91沿其轴向方向,即Z轴线方向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固定螺钉9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轨道58A形成在支撑部分50的引导表面55a上,且配置为沿轨道58A的纵向方向滑动的滑动部分58B形成在与引导表面55a接触的主体41的引导表面435a上。由此在第一安装步骤中可行的是,通过轨道58A和滑动部分58B让主体41沿第一固定螺钉91的轴向方向,即沿Z轴线方向运动。
在第一安装步骤中,连接单元45的振动侧轴部分461经过主体41的框架部分431(接合板部分434)的孔434A(图4和5)、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插入孔420、和附接到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图6)的振动单元44的孔。
在已经执行了第一安装步骤之后的状态下,主体41的接合板部分434接触支撑部分50的接触表面54a,但是第二固定螺钉92的杆部未插入形成在接合板部分434中的杆部插入孔434B中,如图8所示。进一步地,形成在支撑部分50的接触表面54a上的定位突出部56A(定位接合部分)未接合形成在接合板部分434中的定位孔56B(定位被接合部分)。
在第二安装步骤中,主体41相对于支撑部分50在沿接触表面54a的方向上(在图8中向上)运动,主体41保持与支撑部分50的接触表面54a接触,由此第一固定螺钉91的杆部从固定板部分433的相应头部插入孔436A插入相应杆部插入孔436B,如图3所示。同时,支撑部分50的定位突出部56A接合或插入主体41的相应定位孔56B中,由此限制主体41相对于支撑部分50在沿接触表面54a的所述方向上运动。
在第二安装步骤中,主体41相对于支撑部分50运动,由此第二固定螺钉92的杆部插入接合板部分434的相应杆部插入孔434B中。
在已经执行第二安装步骤之后的状态下,主体41的固定板部分433(螺钉紧固板部分436)插置在第一固定螺钉91的头部和支撑部分50(带螺纹的板部分57)之间,使得主体41的固定板部分433被第一固定螺钉91的头部支撑。进一步地,主体41的接合板部分434插置在第二固定螺钉92的头部和支撑部分50(定位板部分54)之间,使得主体41的接合板部分434被第二固定螺钉92的头部支撑。即主体41被防止运动离开支撑部分50。
具体说,支撑部分50的接触表面54a垂直地面向下(朝向Z轴线方向的反向),且主体41从支撑部分50的下侧沿垂直方向附接到支撑部分50,使得在第二安装步骤已经执行之后防止主体41下降。
在已经执行第二安装步骤的状态下,支撑部分50的定位突出部56A保持与主体41的相应定位孔56B接合或装配,使得主体41可容易地相对于支撑部分50定位。
在第三安装步骤中,主体41被第一固定螺钉91紧固到支撑部分50,使得主体41的固定板部分433(螺钉紧固板部分436)夹在支撑部分50(带螺纹的板部分57)和第一固定螺钉91的头部之间。进一步地,在第三安装步骤中,主体41被第二固定螺钉92紧固到支撑部分50,使得主体41的接合板部分434夹在支撑部分50(定位板部分54)和第二固定螺钉92的头部之间。
通过执行第一到第三安装步骤将主体41固定到支撑部分50的第一固定部分52。
在从第二安装步骤之后到固定主体的步骤的第三安装步骤之后的时间段内,将振动部分49的振动单元44固定到连接单元45。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安装步骤中已经插入振动单元44的孔中的连接单元45的振动侧轴部分461优选通过固定器件440固定到振动单元44。
在本实施例中,在已经执行如上所述的所有步骤之后,执行附接覆盖构件的步骤,用于将覆盖构件70附接到支撑部分50的第二固定部分53。进一步地,在从固定支撑部分的步骤之前到附接覆盖构件的步骤之前的时间段内,将第三固定螺钉93旋拧到支撑部分50的第二固定部分53中。
在附接覆盖构件的步骤中,覆盖构件70最初沿垂直方向从下侧朝向支撑部分50运动,且第三固定螺钉93的头部插入形成在覆盖构件70的底板部分中的螺钉插入孔73的相应头部插入孔73A。覆盖构件70随后朝向琴壳11(背柱21),即朝向图3的右侧运动,由此第三固定螺钉93的杆部从螺钉插入孔73的相应头部插入孔73A插入相应杆部插入孔73B。由此,覆盖构件70可被压到琴壳11上,第二垫构件82插置在二者之间。
以此方式,安装声学换能器40。
在如上所述的方法中,支撑部分50相对于琴壳11和固定到响板16的介入构件60定位,且固定到琴壳11。进一步地,声学换能器40的主体41通过定位孔56B和定位突出部56A和支撑部分50的接触表面54a相对于支撑部分50定位,且固定到支撑部分50。因此,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轴线C1、振动单元44的轴线C2、连接单元45的振动侧轴部分461的轴线、和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轴线C3可彼此重合。
在基于音频信号的驱动信号输入到钢琴1(声学换能器40安装在其上)中的声学换能器40的音圈442时,振动单元44沿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振动。振动单元44的振动通过连接单元45传递到响板16,使得响板16沿预定方向振动。响板16的振动通过空气传播,从而产生声音。
在其上安装了声学换能器40的钢琴1由于多年劣化而经历沿与预定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响板16位移的情况下,固定到响板16的末端关节部分472的保持部分476和介入构件60也相对于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沿正交方向移位。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45包括中间关节部分471和末端关节部分472。在末端关节部分472的保持部分476和介入构件60沿正交方向移位时,被振动侧轴部分462的轴线C3通过中间关节部分471和末端关节部分472相对于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轴线C2和预定方向两者倾斜。因此可防止振动侧轴部分461和振动单元44的轴线相对于预定方向倾斜。换句话说,可以防止固定到振动侧轴部分461的振动单元44的轴线C2相对于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轴线C1(其平行于预定方向)倾斜。
根据用于声学换能器40(钢琴1包括该声学换能器)的本安装结构和用于安装声学换能器40的方法,提前旋拧到支撑部分50中的第一固定螺钉91的杆部插入形成在主体41的固定板部分433(螺钉紧固板部分436)中的杆部插入孔436B中,且提前旋拧到支撑部分50中的第二固定螺钉92的杆部插入形成在接合板部分434中的杆部插入孔434B。因此,在主体41被第一和第二固定螺钉91、92紧固到支撑部分50之前的状态下,主体41的接合板部分434和固定板部分433(螺钉紧固板部分436)分别被第一和第二固定螺钉91、92支撑,由此防止主体41运动离开支撑部分50。结果,可有助于安装和更换声学换能器40的工作。
在第一和第二固定螺钉91、92的杆部装配在杆部插入孔436B、434B的状态下,支撑部分50的定位突出部56A保持与主体41的定位孔56B接合,使得主体41可容易地相对于支撑部分50定位。即在声学换能器40安装的同时声学换能器40可容易地相对于响板16定位。
根据本实施例,在旋拧到支撑部分50中的第一固定螺钉91的头部插入形成在主体41的固定板部分433中的头部插入孔436A时,主体41接触支撑部分50的引导表面55a,由此主体41的头部插入孔436A定位为沿其轴向方向(Z轴线方向)与相应第一固定螺钉91重叠。因此,第一固定螺钉91的头部可容易地插入主体41的相应头部插入孔436A中。即可有助于用于将主体41安装在支撑部分50上的工作。
根据本实施例,沿第一固定螺钉9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轨道58A形成在支撑部分50的引导表面55a上,且沿轨道58A的纵向方向滑动的滑动部分58B形成在主体41的引导表面435a上。因此可以以高可靠性防止形成在主体41的固定板部分433中的每一个头部插入孔436A的轴线和每一个第一固定螺钉91的轴线相对于彼此偏离。由此可容易地将第一固定螺钉91的头部插入主体41的相应头部插入孔436A中。
根据用于声学换能器40的安装结构和包括该声学换能器40的钢琴1,支撑部分50的基部板部分51保持与琴壳11表面接触,以便与之固定。由此可防止基部板部分51振动,即使支撑部分50的第一固定部分52由于声学换能器40的振动部分49的振动而振动时也可以。进一步地,支撑部分50的第二固定部分53独立于第一固定部分52连接到基部板部分51,由此防止第一固定部分52的振动传递到第二固定部分53。换句话说,防止固定到第二固定部分53的覆盖构件70由于振动部分49的振动而振动。因此,可合适地获得由按照声学换能器40振动的响板16产生的声音。
根据本实施例,弹性可变形的第一缓冲构件81插置在覆盖构件70和第二固定部分53之间。即使第二固定部分53由于振动部分49的振动而振动,第一缓冲构件81弹性地变形,由此可以防止第二固定部分53的振动传递到覆盖构件70。
根据本实施例,覆盖构件70经由弹性可变形的第二垫构件82压到琴壳11上。即使振动部分49的振动传递到覆盖构件70,第二垫构件82也弹性地变形,由此可以防止覆盖构件70振动。
尽管已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实施例的细节,而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以各种其他改变例实施。
例如,配置为将主体41相对于支撑部分50定位的支撑部分50的每一个定位接合部分可以是从定位板部分54的接触表面54a凹入的定位凹部。在这种情况下,主体41的接合板部分434优选设置有定位突出部,作为定位接合部分,其形成为从接合板部分434的接触表面434c突出且配置为插入定位凹部中。
连接单元45的关节部分47可以通过中间关节部分471和末端关节部分472中的仅一个构成。在关节部分47仅通过末端关节部分472构成的情况下,连接单元45的轴部分46优选形成为从振动单元44延伸到响板16,如所示实施例中的。在这种情况下,末端关节部分472允许整个轴部分46相对于预定方向(Z轴线方向)倾斜。
连接单元45的关节部分47可以具有不同于所示实施例中的球关节结构的任何结构。例如,关节部分47可以具有万向节结构。
连接单元45可以仅通过轴部分46构成,而没有关节部分47。
在所示实施例中,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固定到固定板部分433,使得振动单元44定位在限制保持部分43的固定板部分433附近。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可以以其他方式固定。例如,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可以固定到固定板部分433,使得振动单元44定位在限制保持部分43的接合板部分434附近。在这种情况下,振动部分49可以配置为不具有连接单元45而仅具有振动单元44,且振动单元44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介入构件60。
例如,用于声学换能器40的本安装结构可以配置为不具有介入构件60。在这种情况下,更希望将振动部分49直接连接到响板16。
在连接单元45可拆卸地固定到振动单元44的情况下或在振动部分49不包括连接单元45的情况下安装声学换能器40时,更希望的是,在所示实施例中已经执行固定支撑部分的步骤和固定主体的步骤之后,将振动部分49固定到响板16。
用于支撑声学换能器40的支撑部分50可以固定到外边沿19或内边沿20,而不是固定到琴壳11的背柱21。
响板16显示为要被振动且在其上安装声学换能器40的振动体的一个例子。例如,振动体可以是琴壳11的由于多年劣化而经历位移的其他构件。
声学换能器40可安装在振动体不经历位移的结构中,而固定了磁性路径形成部分42的琴壳11的构件可能由于多年的劣化而经历位移。
声学换能器40适用于具有例如响板16这样的振动体的乐器。例如,声学换能器40适用于例如其他键盘乐器的各种乐器,例如直立钢琴之类的其他键盘乐器、例如原声吉他和小提琴之类的弦乐器、例如鼓和定音鼓这样的打击乐器、和例如电子钢琴这样的电子乐器。

Claims (9)

1.一种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所述声学换能器配置为使得乐器的振动体沿第一方向振动,以便允许振动体产生声音,该安装结构包括:
声学换能器,具有主体和振动部分,所述振动部分配置为相对于主体沿第一方向振动;
支撑部分,固定到乐器的琴壳,以便支撑声学换能器的主体;和
覆盖构件,固定到支撑部分,以便覆盖声学换能器,
其中支撑部分包括:基部板部分,其被保持与琴壳表面接触,以便与之固定;第一固定部分,声学换能器的主体与之固定,且该第一固定部分配置为支撑所述主体;和第二固定部分,覆盖构件与之固定,和
其中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彼此独立地连接到基部板部分且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彼此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在覆盖构件和第二固定部分之间插置有弹性可变形缓冲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覆盖构件配置为经由弹性可变形缓冲构件压到琴壳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第一固定部分和第二固定部分从基部板部分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以便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
其中第一固定部分沿第二方向从基部板部分的第一位置延伸,和
其中第二固定部分沿第二方向从与第一位置不同的基部板部分的第二位置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基部板部分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是沿第一方向互相不同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第二方向是从基部板部分的保持与琴壳接触的表面离开的方向。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其中声学换能器配置为安装在乐器的外部部分上。
9.一种乐器,包括:
琴壳:
振动体,配置为通过其沿第一方向的振动产生声音;和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
CN201510463486.7A 2014-08-01 2015-07-31 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和乐器 Active CN105321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7929 2014-08-01
JP2014157929A JP6446896B2 (ja) 2014-08-01 2014-08-01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及び、楽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1508A CN105321508A (zh) 2016-02-10
CN105321508B true CN105321508B (zh) 2019-10-11

Family

ID=53761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3486.7A Active CN105321508B (zh) 2014-08-01 2015-07-31 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和乐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11905B2 (zh)
EP (1) EP2980785B1 (zh)
JP (1) JP6446896B2 (zh)
CN (1) CN1053215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2854B2 (ja) * 2014-04-09 2018-12-26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及び、楽器
JP2015200828A (ja) * 2014-04-09 2015-11-12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楽器、及び、加振器の取付方法
US10492104B2 (en) * 2016-03-10 2019-11-26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Latency reduction in wireless service
JP7143632B2 (ja) * 2018-05-25 2022-09-29 ヤマハ株式会社 再生システムおよび再生方法
JP7230441B2 (ja) * 2018-11-09 2023-03-01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ユニット、楽器
JP2022095115A (ja) * 2020-12-16 2022-06-28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および楽音の放音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682A (zh) * 2006-12-05 2008-08-20 株式会社河合乐器制作所 乐音装置
CN102196347A (zh) * 2010-02-23 2011-09-21 安华高科技无线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声学换能器及放大器的封装装置
CN103943100A (zh) * 2013-01-22 2014-07-23 雅马哈株式会社 音板声学换能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59387U (zh) * 1979-04-28 1980-11-15
EP0102379B1 (en) 1982-02-26 1987-01-14 Prutec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pianos
EP0434754A1 (de) 1988-09-14 1991-07-03 Wilhelm Schimmel Pianofortefabrik Gmbh Vorrichtung zur schallabstrahlung und musikinstrument
GB9905039D0 (en) 1999-03-05 1999-04-28 New Transducers Ltd Musical instrument
JP4083344B2 (ja) 1999-04-30 2008-04-30 山家 清彦 ピアノの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7514614B2 (en) * 2005-08-03 2009-04-07 Mcgrew Walter Jay Electro-acoustic guitar
US7678988B2 (en) * 2006-12-05 2010-03-16 Kawai Musical Instruments Mfg. Co., Ltd. Musical tone apparatus
JP5486763B2 (ja) 2007-05-30 2014-05-07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電子鍵盤楽器
JP2008299169A (ja) * 2007-06-01 2008-12-11 Kawai Musical Instr Mfg Co Ltd 電子楽器用の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JP5122193B2 (ja) * 2007-07-04 2013-01-16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楽音装置並びに楽音装置の生産方法及び改造方法
US8502062B2 (en) * 2010-07-12 2013-08-06 Yamah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US8859866B2 (en) * 2011-09-14 2014-10-14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instrument
JP6003430B2 (ja) 2011-09-14 2016-10-05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
JP5560304B2 (ja) 2012-07-02 2014-07-23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楽音装置並びに楽音装置の生産方法及び改造方法
JP6079600B2 (ja) * 2013-12-11 2017-02-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
JP6146289B2 (ja) * 2013-12-11 2017-06-14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
JP2015138142A (ja) * 2014-01-22 2015-07-30 ヤマハ株式会社 加振器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6682A (zh) * 2006-12-05 2008-08-20 株式会社河合乐器制作所 乐音装置
CN102196347A (zh) * 2010-02-23 2011-09-21 安华高科技无线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声学换能器及放大器的封装装置
CN103943100A (zh) * 2013-01-22 2014-07-23 雅马哈株式会社 音板声学换能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80785A1 (en) 2016-02-03
US9311905B2 (en) 2016-04-12
CN105321508A (zh) 2016-02-10
US20160035331A1 (en) 2016-02-04
JP2016035503A (ja) 2016-03-17
JP6446896B2 (ja) 2019-01-09
EP2980785B1 (en) 2020-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1508B (zh) 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和乐器
KR101687455B1 (ko) 음향 변환기용 설치 구조
TWI524327B (zh) Installat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CN104715745B (zh) 用于声学换能器的安装结构
US9779711B2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acoustic transducer and musical instrument
US9779712B2 (e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acoustic transducer, musical instrument,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acoustic transducer
WO2016027856A1 (ja) 弦楽器の支持体、弦楽器の加振装置
JP2005084257A (ja) 弦楽器
CN204946520U (zh) 激励器的安装结构及乐器
CN111179889B (zh) 加振单元和乐器
JP7150553B2 (ja) 鍵盤装置
JP2021009390A (ja) 打楽器
JP3864847B2 (ja) 振動検出装置、駒および弦楽器
Waltham Harp
US20240242700A1 (en) Instrument
WO2022075379A1 (ja) 加振装置及び加振システム
JP4222237B2 (ja) 擦弦楽器
WO2016017590A1 (ja) 加振器及び楽器
CN114762036A (zh) 音响装置
JP2004012928A (ja) 振動検出装置および電気楽器
JP2005275421A (ja) 電子シンバ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