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7942A - 纸张类捆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类捆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7942A
CN105307942A CN201480034504.3A CN201480034504A CN105307942A CN 105307942 A CN105307942 A CN 105307942A CN 201480034504 A CN201480034504 A CN 201480034504A CN 105307942 A CN105307942 A CN 105307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k note
belt
seal
band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45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7942B (zh
Inventor
光定善和
小林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ry Ltd filed Critical Glo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07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7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27/00Bundling particular articles presenting special problems using string, wire, or narrow tape or band; Baling fibrous material, e.g. p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B27/08Bundling paper sheets, envelopes, bags, newspapers, or other thin flat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纸币处理装置(100)是一种用带子(T)对已集聚起来的纸币进行捆扎的纸张类捆扎装置。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夹紧部(94)、捆扎部(9)及盖章部(98),该夹紧部(94)从集聚方向的两侧压紧已集聚起来的纸币,该捆扎部(9)用带子(T)对已由夹紧部(94)压紧了的纸币进行捆扎,该盖章部(98)对带子(T)进行盖章。盖章部(98)在用夹紧部(94)压紧了纸币且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上的状态下对带子(T)进行盖章。

Description

纸张类捆扎装置
技术领域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用带子对已集聚起来的纸张类进行捆扎的纸张类捆扎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带子捆扎纸张类的捆扎装置。在该捆扎装置中,在集聚部集聚纸币,已集聚起来的纸币被送到捆扎部后进行捆扎。然后,已捆扎起来的纸币被送往投出部。在该输送途中由盖章部在带子上完成盖章。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197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像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捆扎装置那样在输送成捆纸币的途中对带子进行盖章的结构下,需要在盖章时事先掌握带子的位置。为此,就需要在输送途中对成捆纸币进行定位、对带子进行检测等,从而处理就会很复杂。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正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简单且高精度地对捆扎纸张类的带子进行盖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以用带子对已集聚起来的纸张类进行捆扎的纸张类捆扎装置为对象。该纸张类捆扎装置包括夹紧部、捆扎部及盖章部,该夹紧部从集聚方向的两侧压紧已集聚起来的纸张类,该捆扎部用所述带子对已由所述夹紧部压紧了的纸张类进行捆扎,该盖章部对所述带子进行盖章,所述盖章部在用所述夹紧部压紧了所述纸张类且将所述带子缠绕到该纸张类上的状态下对该带子进行盖章。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在捆扎纸张类时用夹紧部将纸张类压紧,所以纸张类的位置是固定的。然后,由于带子缠绕到位置被固定住的纸张类上,因而该带子的位置也大致被规定好了。也就是说,因为当在用夹紧部压紧了纸张类的状态下进行捆扎时已判明了带子的位置,所以在此时进行盖章就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对带子进行盖章。
也可以是这样的,即:所述盖章部从所述集聚方向进行盖章。
在这种情况下,从压紧纸张类的压紧方向进行盖章。
还可以是这样的,即:纸张类捆扎装置包括接合部及切断部,该接合部在将所述带子缠绕到所述纸张类上的状态下使该带子的相重叠的部分接合起来,该切断部在所述带子未缠绕到所述纸张类上的位置处切断该带子,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切断部设置在所述纸张类的所述集聚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盖章部设置在所述纸张类的所述集聚方向上的另一侧。
根据该结构,因为接合部和切断部与盖章部是分开设置在纸张类的集聚方向上的两侧的,所以能够分别确保接合部和切断部的设置空间以及盖章部的设置空间。
也可以是这样的,即:纸张类捆扎装置包括接合部及切断部,该接合部在将所述带子缠绕到所述纸张类上的状态下使该带子的相重叠的部分接合起来,该切断部在所述带子未缠绕到所述纸张类上的位置处切断该带子,所述盖章部进行的盖章处理的至少一部分在时间上是与所述接合部进行的接合处理和/或所述切断部进行的切断处理相重叠地进行的。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缩短包含盖章处理、接合处理及切断处理在内的整个捆扎处理的处理时间。
也可以是这样的,即:所述盖章部从与所述集聚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盖章。
还可以是这样的,即:纸张类捆扎装置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具有当在所述纸张类上缠绕所述带子之际限制该带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一对侧壁,所述盖章部设置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带子是在已由引导部限制了带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状态下缠绕到纸张类上的。并且,盖章部设置在引导部的一对侧壁之间,该引导部的一对侧壁对带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加以限制。也就是说,引导部对带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加以限制,以使该位置实质上与盖章部的盖章位置相对应。其结果是,能够准确地进行盖章而不会超出带子的范围。
也可以是这样的,即:纸张类捆扎装置包括对所述带子进行打印的打印部,所述盖章部和所述打印部被布置成:该盖章部所盖上的章的位置与该打印部所打印上的打印物的位置在所述带子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而不相互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能够准确地设定盖章部对带子进行盖章的位置,所以能够将盖章部所盖上的章的位置设定成:使盖章部所盖上的章的位置与打印部所打印上的打印物的位置在带子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而不相互重叠。
也可以是这样的,即:所述捆扎部具有带环制作部,该带环制作部用所述带子制成带环,在所述纸张类被置于该带环中以后收紧该带子将该带子缠绕到该纸张类上,所述带环制作部具有在制作所述带环时送出所述带子的送出部,并在比该送出部低的位置处形成该带环。
根据上述结构,带环朝着送出部的下方扩大,最终在比送出部低的位置处制成带环。因为带子较为柔软,所以若使带环朝上扩大,则在制作带环的过程中带环的一部分就有可能在带子的自重的作用下朝下方弯曲。相对于此,在使带环朝下扩大的结构下,在制作带环的过程中带环很难产生弯曲。也就是说,能够适当地制成带环。
发明效果
根据所述纸张类捆扎装置,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对捆扎纸张类的带子进行盖章。
附图说明
图1是纸币处理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纸币处理装置的结构略图。
图3是捆扎堆叠箱及捆扎部的结构略图。
图4是持带部的立体图,图4(A)表示持带部的闭合状态,图4(B)表示持带部的开启状态。
图5是带环制作部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上方观看带环制作部的下部所得到的立体图。
图7是从斜下方观看带环制作部的上部所得到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纸币处理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说明对捆扎堆叠箱中的纸币进行压紧的压紧处理的图,图9(A)表示刚集聚完纸币之后的状态,图9(B)表示压紧完纸币之后的状态。
图10是表示第二输送部从捆扎堆叠箱中将纸币抽出后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输送部将纸币输送到带环的一侧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持带部抓住带子顶端部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持带部在抓住带子顶端部的状态下开始旋转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持带部制作出小带环的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已完成了大带环制作的状态的图。
图16是当面朝纸币的厚度方向观看时纸币被朝大带环输送直到被暂时抓持部抓住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16(A)表示纸币即将被朝大带环输送之前的状态,图16(B)表示纸币已被朝大带环输送过来的状态,图16(C)表示纸币被暂时抓持部抓住的状态。
图17是当面朝纸币的短边方向观看时纸币被朝大带环输送直到被暂时抓持部抓住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17(A)表示纸币即将被朝大带环输送之前的状态,图17(B)表示纸币已被朝大带环输送过来的状态,图17(C)表示纸币被暂时抓持部抓住的状态。
图18是当面朝纸币的厚度方向观看时抓持单元重新抓住纸币后直到在纸币上缠绕好带子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18(A)表示抓持单元重新抓住纸币的状态,图18(B)表示夹紧部按压纸币的状态,图18(C)表示在纸币上缠绕好带子的状态。
图19是当面朝纸币的短边方向观看时抓持单元重新抓住纸币后直到在纸币上缠绕好带子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19(A)表示抓持单元重新抓住纸币的状态,图19(B)表示夹紧部按压纸币的状态,图19(C)表示在纸币上缠绕好带子的状态。
图20是表示在夹紧部按压纸币时引导部的状态的图。
图21是对带子进行接合、切断及盖章的说明图,图21(A)表示第一和第二带子按压部按压带子的状态,图21(B)表示加热器使带子粘接起来以后,刀具切断带子的状态。
图22是当面朝纸币的厚度方向观看时成捆纸币被朝投出部投出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22(A)表示沿第二水平方向抽出成捆纸币的状态,图22(B)表示第三输送部抓住成捆纸币的状态,图22(C)表示第三输送部将成捆纸币送到投出部的状态。
图23是当面朝纸币的短边方向观看时成捆纸币被朝投出部投出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23(A)表示沿第二水平方向抽出成捆纸币的状态,图23(B)表示第三输送部抓住成捆纸币的状态。
图24是表示纸币处理装置中要检测作业必要性的部位的图。
图25是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当面朝纸币的厚度方向观看时纸币被朝大带环输送后被暂时抓持部抓住直到抓持单元重新抓住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25(A)表示纸币已被朝大带环输送过来的状态,图25(B)表示抓持单元重新抓住纸币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纸币处理装置的简要结构>
图1是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外观图,图2是纸币处理装置100的结构略图。
纸币处理装置100例如设置在银行的出纳员柜台上供操作者使用。纸币处理装置100取入未成捆状态的纸币后,将规定种类的纸币集聚起来,并按照规定的捆扎张数对该纸币进行捆扎后投出。
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被放置纸币后将该纸币取入的投入(hopper)部2、识别纸币的识别部3、将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集聚起来的捆扎堆叠箱4、将作为非捆扎对象的纸币集聚起来的非捆扎堆叠箱5、将拒收纸币集聚起来的拒收堆叠箱6、将已从投入部2取入的纸币向识别部3、捆扎堆叠箱4、非捆扎堆叠箱5和拒收堆叠箱6输送的第一输送部7、将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输送到规定位置的第二输送部8、对已由第二输送部8输送来的纸币进行捆扎的捆扎部9、输送已捆扎好的纸币(在下文中称作“成捆纸币”)的第三输送部10、将成捆纸币投出去的投出部11以及收纳识别部3、捆扎堆叠箱4、非捆扎堆叠箱5、拒收堆叠箱6、第一输送部7、第二输送部8、捆扎部9及第三输送部10的箱状机体12。
机体12具有上表面121、下表面122和四个侧面。机体12为台式。也就是说,构成为在机体12的下表面122上并未设置脚轮等,将该机体设置在桌子上。
在为机体12的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第一侧面123上,设置有投入部2和投出部11。在为四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第二侧面124上,设置有下文所详细说明的捆扎堆叠箱4的第一取出口47和非捆扎堆叠箱5的第二取出口53。第一侧面123和第二侧面124相邻。
机体12的内部分为第一处理部126和第二处理部127,该第一处理部126进行与纸币的识别和分类相关的处理,该第二处理部127进行与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的捆扎相关的处理。第二处理部127设置在第一处理部126的上方。在第一处理部126中包含投入部2、识别部3、非捆扎堆叠箱5及拒收堆叠箱6。在第二处理部127中包含捆扎堆叠箱4、第二输送部8、捆扎部9及第三输送部10。第一输送部7的大部分包含在第一处理部126中。
捆扎堆叠箱4包括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这两个堆叠箱。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都集聚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能够对作为捆扎对象集聚起来的纸币进行适当的设定。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是规定种类的纸币。规定种类可按照币种、是完整纸币还是缺损纸币、纸币的正反、纸币的朝向以及是新版纸币还是旧版纸币等加以划分。在此,作为捆扎对象的纸币是规定币种(例如100元)且是为完整纸币的纸币。在此,将由识别部3识别为正常纸币的那些纸币称作“正常纸币”,将识别部3未识别为正常纸币的那些纸币称作“异常纸币”,并且将由于斜着放置或重叠输送等导致输送状态异常的纸币称作“输送异常纸币”。例如,所能列举出的作为判断是否为正常纸币的条件之一是能否识别编码。不过,也可以根据与之不同的其它条件来判断是否为正常纸币,还可以将该条件和其它条件结合起来判断是否为正常纸币。还有,将虽为正常纸币但未指定输送目的地(捆扎堆叠箱、非捆扎堆叠箱等)的那些种类的纸币称作“指定外纸币”。还有,将正常纸币中赃污、破损等较少的那种状态的纸币称作“完整纸币”,而将正常纸币中赃污、破损等较多的那种状态的纸币称作“缺损纸币”。捆扎堆叠箱4是集聚部的一个示例。
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在第二处理部127内实际上是沿上下方向排列着设置的。第一捆扎堆叠箱4A位于第二捆扎堆叠箱4B的上方。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具有相同的结构。当不对这两个堆叠箱加以区分时简称为“捆扎堆叠箱4”。在下文中对捆扎堆叠箱4的详细结构进行了说明。
非捆扎堆叠箱5包括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这两个堆叠箱。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在第一处理部126内实际上沿水平方向并排而设。与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相比,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设置在更靠近投入部2的位置处。在不对这两个堆叠箱加以区分时简称为“非捆扎堆叠箱5”。在下文中对非捆扎堆叠箱5的详细结构进行了说明。能够对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纸币进行适当的设定。在此,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将是所述规定币种且是缺损纸币的纸币集聚起来。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将所述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集聚起来。
拒收堆叠箱6将拒收纸币集聚起来。拒收堆叠箱6比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更为靠近投入部2。拒收堆叠箱6位于比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略靠上的上方。在下文中对拒收堆叠箱6的详细结构进行了说明。能够对集聚在拒收堆叠箱6中的纸币进行适当的设定。在此,拒收堆叠箱6将“指定外纸币”、“异常纸币”以及“输送异常纸币”作为拒收纸币集聚起来。
投入部2设置在第一侧面123的与第一处理部126相对应的部分,投出部11设置在第一侧面123的与第二处理部127相对应的部分。
投入部2具有:承载纸币的载置台21、引导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的两个导向部22、22、取入辊23、取入纸币的取入口24以及检测载置台21上的纸币的纸币传感器25。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币以能沿其短边方向被取入的状态置于投入部2中。
如图1所示,取入口24形成在载置台21和第一侧面123相交的夹角部。载置台21越接近取入口24就越位于下方地倾斜。由此,载置台21上的纸币就自然地朝向取入口24。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从取入口24被取入到机体12内。
还有,纸币传感器25设置在取入口24附近。纸币传感器25具有发射光的发射部和接收光的接收部,通过从发射部射出后到达接收部的光被遮断而检测出纸币。此外,下文所述的第一纸币传感器45、第二纸币传感器46、集聚传感器52、集聚传感器62、通过传感器74、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第三带子传感器926e也具有相同的结构。纸币传感器25设置成:使光被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遮断。也就是说,纸币传感器25通过光被遮断而能够检测出在载置台21上放置有纸币。
导向部22、22构成为:这两个导向部之间的间隔可调节。也就是说,根据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来调节导向部22、22的间隔。
取入辊23具有分离辊(kickerroller)23a、供给辊23b和闸辊(gateroller)23c。分离辊23a的一部分自载置台21露出,该分离辊23a与载置台21上的纸币中位于最下面的纸币接触。分离辊23a将置于载置台21上的纸币中位于最下面的纸币送入取入口24。这样一来,纸币就被一张一张地从取入口24取入。已被从取入口24送入的纸币由供给辊23b和闸辊23c一张一张地分开后,被取入机体12内。已被取入的纸币被送向第一输送部7。
投出部11包括:投出成捆纸币的投出口111。在投出部11中,成捆纸币沿着纸币的短边方向经投出口111被投出去。
第一输送部7由输送带等构成。第一输送部7包括:主输送路71、从主输送路71分支出来的第一~第四分支路72a~72d、设置在主输送路71的分支部位的分配机构73以及对纸币的通过情况进行检测的多个通过传感器74。第一输送部7沿着纸币的短边方向输送纸币。第一输送部7是输送部的一个示例。
主输送路71从取入辊23一直延伸到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为止。第一分支路72a位于主输送路71的最上游一侧,从第一分支路72a开始朝向下游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分支路72b、第三分支路72c、第四分支路72d。在不对第一~第四分支路72a~72d分别加以区分时,简单称作分支路72。第一分支路72a延伸到拒收堆叠箱6为止。第二分支路72b延伸到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为止。第三分支路72c延伸到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为止。第四分支路72d延伸到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为止。
分配机构73被电磁线圈(省略图示)驱动。分配机构73进行是否将已经主输送路71输送来的纸币引向分支路72的分配。在各个分配机构73的上游一侧设置有通过传感器74。通过传感器74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根据通过传感器74的接收部对光的接收中断后再次开始接收光的这一情况,就能够检测到纸币通过。分配机构73根据在欲将纸币引向分支路72时其正上游的通过传感器74检测到有纸币通过的这一情况进行工作。
识别部3设置在主输送路71中的比第一分支路72a更靠上游一侧的位置处。识别部3构成为:对被输送来的一张张纸币的币种、真假以及完整与否进行识别。具体而言,识别部3具有线性传感器31和磁传感器32,以获取纸币的特征。识别部3通过判断纸币的特征与所存储的各种纸币的特征是否一致来对币种、真假以及完整与否进行识别。
此外,只要是用来获取纸币特征的传感器即可,并不局限于线性传感器和磁传感器,识别部3也可以具有红外线传感器和紫外线传感器等传感器。线性传感器31还具有以光学方式读取印在纸币上的编码的功能。此外,识别部3中的传感器以外的功能也可以由下述控制部120来实现。
捆扎部9对已集聚起来的纸币进行捆扎。捆扎部9制作带环L,在纸币被输送到该带环L中以后收紧带子,从而用带子对纸币进行捆扎,具体情况后述。
第二输送部8抓住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将该纸币朝带环L中输送。第二输送部8包括:抓住纸币的抓持单元81、使抓持单元81沿纸币的短边方向呈水平(在下文中称作“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使抓持单元81沿纸币的长边方向呈水平(在下文中称作“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以及使抓持单元8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第二输送部8是纸张类输送部的一个示例。
抓持单元81具有:上机械手部81a、与上机械手部81a相向的下机械手部81b以及使上机械手部81a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抓持机构。上机械手部81a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三根指部和连结三根指部的连结部(参照图16)。同样地,下机械手部81b也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三根指部和连结三根指部的连结部。抓持机构以能够使上机械手部81a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上机械手部81a,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上机械手部81a上下移动。由此,能够用上机械手部81a和下机械手部81b抓住纸币。
第一水平移动机构以能够使抓持单元81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抓持单元81,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抓持单元81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
上下移动机构以能够使第一水平移动机构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第一水平移动机构,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第一水平移动机构沿上下方向移动。
第二水平移动机构以能够使上下移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上下移动机构,并且利用马达和驱动带使上下移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抓持单元81构成为:能够借助第一水平移动机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及上下移动机构在彼此正交的三个轴延伸的方向上移动。
第三输送部10将成捆纸币输送到投出部11。第三输送部10具有:上抓持部101、下抓持部102以及使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水平移动机构在使上抓持部101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之际使上抓持部101还沿上下方向移动。具体而言,第三输送部10构成为:沿第一水平方向通过捆扎部9的侧方。当第三输送部10相对于捆扎部9而言位于与投出部11相反的一侧时,上抓持部101就会朝着上方充分地远离开下抓持部102。上抓持部101自该位置起越接近捆扎部9的成捆纸币就越朝下方移动,在到达成捆纸币时成为用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抓住成捆纸币的状态。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以抓住成捆纸币的状态将成捆纸币输送到投出部11附近。上抓持部101在投出部11附近越接近投出部11就越朝上方移动。其结果是,已由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抓住的成捆纸币在投出部11解除了被上抓持部101和下抓持部102抓持的状态后被朝着投出部11投出。
如图1所示,在机体12的第二侧面124上设置有触摸屏17,该触摸屏17既是向纸币处理装置100输入信息的操作部,也是显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信息的显示部。触摸屏17是相对于操作纸币处理装置100的操作者而言的人机界面部分。
<捆扎堆叠箱4的详细结构>
图3是捆扎堆叠箱4及捆扎部9的结构略图。
捆扎堆叠箱4将纸币B摞着集聚起来。如图1~图3所示,捆扎堆叠箱4包括:将纸币B集聚起来的容器40、设置在容器40内且承载纸币B的承载台41、将输送来的纸币B送入容器40的叶轮42、打开和关闭下述第一取出口47的门43、规定容器40的顶棚的顶板44、检测容器40内的纸币B的第一纸币传感器45以及检测容器40内规定高度的纸币B的第二纸币传感器46。
容器40构成为:在纸币B输送方向上的前侧的前壁部40a能够沿着输送方向前后移动。根据被设定为捆扎对象的纸币B在短边方向上的尺寸来调节前壁部40a的位置。具体而言,前壁部40a位于:使送入容器40内的纸币B碰到前壁部40a后朝着容器40的底部下落,最终使纸币B在接触前壁部40a的状态下集聚起来的位置上。还有,前壁部40a构成为上下开关。前壁部40a在由第二输送部8输送已集聚起来的纸币B时成为打开状态。
承载台41构成为能上下移动。例如,承载台41根据纸币B的集聚量上下移动。
容器40在机体12的第二侧面124上敞口。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在第二侧面124上,设置有用来将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B朝机体12的外部取出的第一取出口47。
对每个捆扎堆叠箱4分别设置有门43。门43构成为:能够在使第一取出口47开放的打开状态和将第一取出口47关闭起来的关闭状态之间绕着规定的转动轴自如转动,并以手动方式开关。门43由能够自外部看到内部的材料制成。例如,门43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料(例如玻璃、树脂)制成。
叶轮42包括具有挠性的多个叶片,发挥着拍打朝容器40内落下来的纸币B的在输送方向后侧的端部以促进纸币B下落的作用。即使在纸币B被连续送入容器40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后面的纸币B插入前面纸币B的后端部,从而能够使纸币B一张一张地依次朝上方摞起来。
每个捆扎堆叠箱4都设置有多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40内两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45设置在纸币B输送方向的不同位置上。第一纸币传感器45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各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设置成:使光沿着容器40内的纸币B的集聚方向射出。也就是说,第一纸币传感器45通过光被遮断就能检测出在容器40内存在有纸币B。还有,通过将两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45设置在输送方向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即使在容器40内纸币B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参差不齐,也能够用其中的一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检测到存在有纸币B。此外,也可以在与纸币B的输送方向和纸币B的厚度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中纸面的进深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第一纸币传感器45。
第二纸币传感器46构成为:对在容器40内位于规定高度的纸币B进行检测。第二纸币传感器46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第二纸币传感器46被布置为:当在比所述规定高度高的位置存在纸币B时,从发射部朝向接收部的光就被该纸币B遮断,另一方面,当在比所述规定高度高的位置不存在纸币B时,来自发射部的光就会到达接收部。
<非捆扎堆叠箱5的详细结构>
因为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的结构相同,所以在下文中不对这两者加以区分,作为非捆扎堆叠箱5进行说明。
非捆扎堆叠箱5将纸币摞着集聚起来。如图2所示,非捆扎堆叠箱5包括:将纸币集聚起来的容器50、将输送来的纸币送入容器50内的叶轮51以及检测有无纸币的集聚传感器52。
非捆扎堆叠箱5的容器50的底部倾斜。由此,已送入到容器50中的纸币就朝着底部较低的那一侧端部汇聚起来。
集聚传感器52设置在容器50的底部较低的那一侧端部。集聚传感器52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通过光被遮断而检测出容器50内的纸币。集聚传感器52设置成:使光被容器50内的纸币遮断。
叶轮51具有多个叶片,将输送来的纸币保持在叶片之间,送入容器50内。纸币在容器50的底部附近脱离开叶轮51的叶片后在容器50内集聚起来。
容器50在机体12的第二侧面124上敞口。也就是说,在第二侧面124上,设置有用来将已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纸币朝机体12的外部取出的第二取出口53。在第二取出口53未设置门,该第二取出口53是敞开着的。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的第二取出口53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的第二取出口53在第二侧面124上沿水平方向排列着敞开。
还有,在非捆扎堆叠箱5中,设置有用来将已集聚起来的纸币朝着第二取出口53推出的推出机构54。推出机构54设置在容器50的靠里侧(与第二取出口53相反的一侧),构成为将纸币从靠里侧朝着跟前侧(第二取出口53一侧)推出。
<拒收堆叠箱6的详细结构>
拒收堆叠箱6将纸币摞着集聚起来。如图2所示,拒收堆叠箱6包括:将纸币集聚起来的容器60、将输送来的纸币送入容器60内的叶轮61、检测有无纸币的集聚传感器62以及防止容器60内的纸币被排向外部的止动部64、64。
具体而言,拒收堆叠箱6的容器60在机体12的第一侧面123上敞口。也就是说,在第一侧面123上,设置有用来将已集聚在拒收堆叠箱6中的纸币朝机体12的外部取出的拒收取出口63。拒收取出口63在第一侧面123上在取入口24的上方敞开。在拒收取出口63未设置门,该拒收取出口63是敞开着的。
容器60的底部越远离第一侧面123就越位于下方地倾斜。由此,容器60内的纸币就集聚在从第一侧面123朝内侧凹进去的位置上。由此,能够防止已送入容器60内的纸币被直接从第一侧面123上的拒收取出口63排向外部。
再者,两个止动部64、64设置在容器60的底部且在第一侧面123一侧的端缘。止动部64被支承为绕着与底部的第一侧面123一侧的端缘平行延伸的轴自如转动,并且被施力弹簧(省略图示)推压而成为相对于容器60的底部竖立起来的状态。利用所述止动部64、64,也能够防止容器60内的纸币被从第一侧面123上的拒收取出口63排向外部。此外,当要将已集聚在拒收堆叠箱6中的纸币从拒收取出口63抽出时,通过抑制施力弹簧的弹力推倒止动部64、64就能够抽出纸币。
叶轮61包括具有挠性的多个叶片,发挥着拍打朝容器60内落下来的纸币的在输送方向后侧的端部之作用。即使在纸币被连续送入容器60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后面的纸币插入前面纸币的后端部,从而能够使纸币一张一张地依次朝上方摞起来。
集聚传感器62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通过光被遮断就检测到容器60内的纸币。集聚传感器62设置成:使光被容器60内的纸币遮断。
<捆扎部9的详细结构>
如图3所示,捆扎部9具有:供给带子T的供带部91、用带子T制作带环L的带环制作部92、暂时抓住已由第二输送部8朝带环L中输送过来的纸币B的暂时抓持部93(参照图6、图7)、在用所述带子T捆扎纸币B时沿集聚方向按压该纸币B的夹紧部94、在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的状态下使带子T的相重叠的部分彼此接合起来的加热器95、将带子T在该带子未缠绕到纸币B上的位置处切断的刀具96、在带子T上打印的打印部97以及在带子T上盖章的盖章部98。
供带部91具有:在卷筒上缠绕有带子T的带筒911、和对自带筒911抽出的带子T进行输送的带子输送部912。带子输送部912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带子T。带子输送部912具有导向部(省略图示)和多对对辊。
带环制作部92用带子T制作带环L,在已集聚起来的纸币B置于该带环L中以后收紧该带子T将该带子T缠绕到该纸币B上。带环制作部92具有:送出和收回带子T的送出用对辊920、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的持带部921、在用带子T制作带环L时规定带环L的形状的引导部925、检测带子T的顶端的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以及检测大带环L2已做好的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带环制作部92在已由持带部921用带子T制成小带环L1后,利用送出用对辊920送出带子T,从而使该小带环L1扩大来制成大带环L2。此时,引导部925引导带子T来规定大带环L2的形状,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检测大带环L2的形成情况。
送出用对辊920由步进马达驱动,在制作带环L时送出带子T,另一方面,在纸币B置于带环L中以后收紧带子T以便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送出用对辊920位于带子输送部912的下游端部,还构成带子输送部912的一部分。送出用对辊920是送出部的一个示例。此外,带子输送部912的对辊也由送出用对辊920的马达通过皮带及齿轮等驱动。
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设置在带子T输送路径中且在送出用对辊920与持带部921之间。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通过光被遮断来检测带子T。例如,送出用对辊920收回带子T,在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中根据从光被遮断的状态变为接收到光的状态就能够对带子T的顶端进行检测。
持带部921设置在能够接收到自送出用对辊920送出的带子T的位置上。持带部921构成为:能够抓住带子T,且能以抓住带子T的状态进行旋转。持带部921以抓住自送出用对辊920送出的带子T的顶端部的状态旋转来制作带环L。
图4是持带部921的立体图。图4(A)表示持带部921的闭合状态,图4(B)表示持带部921的开启状态。具体而言,持带部921具有基部922、活动部923及旋转轴924。基部922具有平板状基板922a、和与基板922a设置为一体的基块922b。在基板922a上,形成有彼此平行延伸的第一、第二凹槽922c、922d。第一、第二凹槽922c、922d沿带宽方向延伸。旋转轴924插入基块922b中且能自如地旋转。旋转轴924沿带宽方向延伸,并由马达驱动着旋转。活动部923与基板922a相向而设,并且不能相对于旋转轴924旋转地固定在旋转轴924的顶端。活动部923由旋转轴924驱动着旋转。活动部923具有:安装在旋转轴924的顶端的安装部923a、设置在安装部923a的偏心于旋转轴924的位置上并与旋转轴924平行(即,沿带宽方向)延伸的按压部923b、以及设置在按压部923b的两端的第一、第二导向部923c、923d。在第一导向部923c与安装部923a之间形成有导向槽923e。
若旋转轴924绕其轴朝一侧旋转,则如图4(A)所示,活动部923成为与基板922a重叠的状态。将该状态称作持带部921的闭合状态。另一方面,若旋转轴924绕其轴朝另一侧旋转,则如图4(B)所示,活动部923成为在该活动部923与基板922a之间形成有缝隙的状态。将该状态称作持带部921的开启状态。当持带部921处于开启状态时,带子T就能够插入到活动部923与基板922a之间。之后,通过使持带部921成为闭合状态,从而用活动部923与基板922a抓住带子T。活动部923构成为:在与基板922a重叠的状态即闭合状态下相对于基部922能够被锁住。若活动部923被锁住,活动部923与基部922就不能相对转动,从而维持活动部923与基板922a相互重叠的状态。若在活动部923被锁住的状态下旋转轴924旋转,持带部921就以由基板922a和活动部923夹住带子T的状态绕旋转轴924旋转。
在持带部921的闭合状态下,活动部923的按压部923b与基板922a上的和第二凹槽922d相邻的部分重叠。也就是说,第二凹槽922d在与按压部923b相邻的位置上露出。此时,第一、第二导向部923c、923d沿着与基板922a正交的方向延伸。同样地,导向槽923e也沿着与基板922a正交的方向延伸。
引导部925在制作大带环L2时接触到该大带环L2的外周面以规定该大带环L2的形状。引导部925将大带环L2规定成近似长方形,具体而言是角部为圆角的长方形。
图5是带环制作部92的立体图。引导部925具有:从大带环L2的下侧接触大带环L2的外周面的下引导部926、从水平方向接触大带环L2的外周面的第一侧引导部927和第二侧引导部928、以及与长方形的四个角部相对应的四个第一~第四角引导部929a~929d。
图6是从斜上方观看带环制作部92的下部所得到的立体图。下引导部926具有限制带子T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一对侧壁926a、926a和底壁926b,并形成为槽状。底壁926b的宽度大于带子的宽度。一对侧壁926a、926a从底壁926b开始朝着开口端(即,朝着上方)以使槽的宽度增大的方式倾斜。在底壁926b上,设置有使带子T的滑动性提高的多个辊926c、926c、……。在底壁926b上,设置有供下文所述的盖章部98的图章981贯穿的通孔926d。
在底壁926b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设置有第一角引导部929a和第二角引导部929b。第一角引导部929a使位于由下引导部926和第一侧引导部927形成的角部的带子T弯曲。第二角引导部929b使位于由下引导部926和第二侧引导部928(在图6中省略图示)形成的角部的带子T弯曲。第一角引导部929a和第二角引导部929b分别由两块板构成。两块板分别具有呈凹状弯曲的端缘,并以彼此相向的状态直立着设置在底壁926b上。
在下引导部926上,设置有检测落在该下引导部926上的带子T的第三带子传感器926e。具体而言,第三带子传感器926e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通过自发射部射出后到达接收部的光被遮断来检测带子T。第三带子传感器926e的发射部和接收部分别设置在底壁926b的长边方向两端部中相对应的一端部上。发射部在底壁926b的上方沿着底壁926b的长边方向射出光。第三带子传感器926e是下落检测传感器的一个示例。
下引导部926设置有移动机构,并构成为能够借助移动机构上下移动。该下引导部926与下文所述的下夹紧部943、944使用同一个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具有:马达、由马达驱动着旋转的圆盘、支承着下引导部926能够上下移动的支承部、以及连结圆盘和下引导部926的连杆。在圆盘上形成有凸轮槽。连杆对应着凸轮槽的形状将圆盘的转动传递给下引导部926。若圆盘被驱动着旋转,下引导部926就对应着凸轮槽的形状上下移动。
如图5所示,第一侧引导部927在下引导部926的长边方向上的捆扎堆叠箱4一侧的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侧引导部927具有侧壁927a和底壁927b,并形成为槽状。侧壁927a限制带子T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底壁927b的宽度大于带子的宽度。在底壁927b上,形成有两条供第一角引导部929a通过的狭缝。
第二侧引导部928在下引导部926的长边方向上的投出部11一侧的端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侧引导部928形成为近似平板状,并未设置有相当于第一侧引导部927的侧壁927a的部分。第二侧引导部928由支承部支承着能够上下移动,并经由连杆与下引导部926连结起来。由此,第二侧引导部928随着下引导部926的上升而联动着上升,并随着下引导部926的下降而联动着下降。此外,第二侧引导部928的移动量借助连杆而得以增大。第二侧引导部928构成为:在输送成捆纸币B时退到上方,以免妨碍该成捆纸币B的输送。
在第一角引导部929a和第二角引导部929b的上方且在与持带部921大致相同的高度,设置有第三角引导部929c和第四角引导部929d。第三角引导部929c与第一侧引导部927相邻而设。第三角引导部929c具有两块板。两块板具有呈凹状弯曲的端缘,并以彼此相向的状态直立着设置在底壁927b上。第四角引导部929d与第二侧引导部928相邻而设。第四角引导部929d由具有呈凹状弯曲的弯曲面的块形成。在下文中,当不特别对第一~第四角引导部929a~929d加以区分时,有时仅称作角引导部929。
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具有与纸币传感器25相同的结构,通过光被遮断来检测带子T。如图5所示,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的接收部安装在第四角引导部929d上。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的发射部设置在使来自该发射部的光被由第四角引导部929d所引导的带子T遮断的位置上。也就是说,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根据即便发射部射出光而接收部未接收到光的这一情况,检测出第四角引导部929d正引导着带子T,即,带环L已成为规定尺寸。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是带环检测传感器的一个示例。
暂时抓持部93暂时抓住已由第二输送部8朝着带环L中输送过来的纸币B。暂时抓持部93设置在第二水平方向即带宽方向上以带环L为基准的与第二输送部8相反的一侧。暂时抓持部93抓住纸币B的以带环L为基准的与第二输送部8相反一侧的部分。暂时抓持部93具有:上抓持部931、下抓持部932、以及使上抓持部931和下抓持部932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暂时抓持部93用上抓持部931和下抓持部932抓住纸币B。
图7是从斜下方观看带环制作部92的上部所得到的立体图。上抓持部931具有:上底板933、上活动板934、以及设置在上活动板934上的第一、第二抵接部931a、931b。第一、第二抵接部931a、931b沿纸币B的短边方向排列。第一抵接部931a和第二抵接部931b位于同一高度。此外,在第一抵接部931a和第二抵接部931b之间,设置有持带部921的基板922a。上活动板934以能够沿带子T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状态被上底板933支承住。
如图6所示,下抓持部932具有:下底板935、下活动板936、以及设置在下活动板936上的第一、第二抵接部932a、932b。第一、第二抵接部932a、932b沿纸币B的短边方向排列。第一抵接部932a和第二抵接部932b位于同一高度。第一、第二抵接部932a、932b分别与上抓持部931的第一、第二抵接部931a、931b相向。下活动板936以能够沿带子T的宽度方向移动的状态被下底板935支承住。
上下移动机构具有:马达、由马达驱动着旋转的圆盘、支承着上底板933和下底板935能够上下移动的支承部、以及分别连结圆盘与上底板933及圆盘与下底板935的连杆。在圆盘上形成有凸轮槽。连杆对应着凸轮槽的形状将圆盘的转动分别传递给上底板933和下底板935。若圆盘被驱动着旋转,上底板933和下底板935就对应着凸轮槽的形状上下移动。由此,使得上抓持部931和下抓持部932彼此分离或者彼此靠近。此外,上底板933用凸轮槽的形状与下底板935用凸轮槽不同。由此,上抓持部931和下抓持部932并不是分别按照等同的移动量进行上下移动,而是以不同的形态进行上下移动的。
在此,上活动板934和下活动板936构成为:与纸币被朝着大带环L2中输送时的第二输送部8的动作联动地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
具体而言,上活动板934不仅被上底板933支承住,还被上下延伸的轴支承住。同样地,下活动板936不仅被下底板935支承住,还被上下延伸的轴支承住。因为上述轴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所以当上抓持部931和下抓持部932上下移动时,上活动板934和下活动板936就沿着轴上下移动,因此轴不会妨碍上抓持部931和下抓持部932上下移动。这两根轴借助框体而构成为一体。该框体和该轴构成为:能够借助移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该框体和该轴与纸币被朝着大带环L2中输送时的第二输送部8的动作联动地借助该移动机构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具体而言,若第二输送部8将纸币朝着大带环L2中输送,移动机构就与第二输送部8的移动联动地使所述框体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若该框体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被该框体的轴所支承的上活动板934和下活动板936便也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上抓持部931的第一、第二抵接部931a、931b以及下抓持部932的第一、第二抵接部932a、932b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根据第二输送部8将纸币插入大带环L2内的插入量而产生变化。
夹紧部94在用所述带子T捆扎纸币B时沿集聚方向按压该纸币B。夹紧部94对纸币B的、要用带子T捆扎起来的预定捆扎部分的附近部分进行按压。如图6、图7所示,夹紧部94具有:设置在已被送入带环L中的纸币B的上方的一对上夹紧部941、942;设置在该纸币B的下方的一对下夹紧部943、944;以及使一个上夹紧部942和下夹紧部943、944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
上夹紧部941、942在带宽方向上设置在带子T的两侧。距第二输送部8较远的上夹紧部941被固定住,不能上下移动。另一方面,距第二输送部8较近的上夹紧部942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当要对两者加以区分时,就将前者称作固定上夹紧部941,将后者称作活动上夹紧部942。
固定上夹紧部941具有第一、第二抵接部941a、941b。第一、第二抵接部941a、941b沿纸币B的短边方向排列。第一抵接部941a和第二抵接部941b位于同一高度。此外,在第一抵接部941a和第二抵接部941b之间设置有持带部921的基板922a。基板922a位于比第一、第二抵接部941a、941b低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活动上夹紧部942具有第一~第三抵接部942a~942c。第一~第三抵接部942a~942c沿纸币B的短边方向排列。第三抵接部942c在该短边方向上位于第一抵接部942a与第二抵接部942b之间。第一抵接部942a与第二抵接部942b位于同一高度。第三抵接部942c位于比第一抵接部942a和第二抵接部942b低的位置上。活动上夹紧部942在夹紧位置与退离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夹紧位置是活动上夹紧部942的第一抵接部942a和第二抵接部942b与固定上夹紧部941的第一抵接部941a和第二抵接部941b处于相同高度的位置,退离位置是活动上夹紧部942的第三抵接部942c比固定上夹紧部941的第一抵接部941a和第二抵接部941b高的位置。此外,当活动上夹紧部942位于夹紧位置时,第三抵接部942c位于与持带部921的基板922a大致相同的高度。
下夹紧部943、944在带宽方向上设置在带子T的两侧。距第二输送部8较远的下夹紧部943的结构与距第二输送部8较近的下夹紧部944相同。下夹紧部943具有第一、第二抵接部943a、943b。第一、第二抵接部943a、943b沿纸币B的短边方向排列。第一抵接部943a和第二抵接部943b位于同一高度。第一、第二抵接部943a、943b分别与固定上夹紧部941的第一、第二抵接部941a、941b相向。下夹紧部944具有第一、第二抵接部944a、944b。第一、第二抵接部944a、944b沿纸币B的短边方向排列。第一抵接部944a和第二抵接部944b位于同一高度,并且还位于与下夹紧部943的第一抵接部943a和第二抵接部943b相同的高度。第一、第二抵接部944a、944b分别与活动上夹紧部942的第一、第二抵接部942a、942b相向。
上下移动机构具有:马达、由马达驱动着旋转的圆盘、支承着活动上夹紧部942和下夹紧部943、944能够上下移动的支承部、以及分别连结圆盘与活动上夹紧部942及圆盘与下夹紧部943、944的连杆。在圆盘上形成有凸轮槽。连杆对应着凸轮槽的形状将圆盘的转动分别传递给活动上夹紧部942及下夹紧部943、944。若圆盘被驱动着旋转,活动上夹紧部942和下夹紧部943、944就对应着凸轮槽的形状上下移动。由此,使得下夹紧部943、944靠近或者远离上夹紧部941、942,还使得活动上夹紧部942在夹紧位置与退离位置之间上下移动。此外,活动上夹紧部942用凸轮槽的形状与下夹紧部943、944用凸轮槽不同。由此,活动上夹紧部942和下夹紧部943、944并不是分别按照等同的移动量进行上下移动,而是以不同的形态进行上下移动的。此外,该马达也用作暂时抓持部93的移动机构的马达。
在此,下夹紧部943、944与引导部925的下引导部926构成为一体。即,下夹紧部943、944和下引导部926一体地上下移动。也就是说,使下夹紧部943、944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也用作下引导部926的移动机构。
加热器95在已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的状态下使带子T的相重叠的部分彼此接合。加热器95使带子T的相重叠的部分彼此热粘接。加热器95是接合部的一个示例。
刀具96将带子T未缠绕到纸币B上的部分、即带子T捆扎纸币B后剩余的部分切断。刀具96的顶端设有锯齿状切削刃。如图5所示,刀具96在两侧端缘具有朝外侧突出的导向片96a。刀具96是切断部的一个示例。
如图5所示,加热器95和刀具96组合起来,设置在以置于带环L中的纸币B为基准的与盖章部98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是在纸币B的集聚方向上与盖章部98相反的一侧。进一步具体而言,加热器95和刀具96设置在持带部921的上方。加热器95在持带部921的基板922a上将带子T接合起来。刀具96在持带部921的基板922a上将带子T切断。
如图3所示,打印部97设置在带子输送部912上。打印部97在由带子输送部912送来的带子T上进行打印。打印部97将例如与所要捆扎的纸币B相关的信息(例如,币种、日期、连续号等)印在带子T上。打印部97的打印位置在带宽方向上偏离开盖章部98的预定盖章部分,以免打印上的打印物与盖章部98所盖的章相重叠。
盖章部98在已由所述夹紧部94压紧纸币B且将带子T缠绕到该纸币B上的状态下对该带子T进行盖章。盖章部98将例如与所要捆扎的纸币B相关的记号(例如,金融机关的记号、表示完整纸币或缺损纸币等纸币种类的记号等)盖在带子T上。如图5所示,盖章部98设置在以置于带环L中的纸币B为基准的与加热器95和刀具96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是在纸币B的集聚方向上与加热器95和刀具96相反的一侧。盖章部98具有图章981、和使图章98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982。移动机构982使图章981朝上方移动,从而图章981从纸币B的集聚方向对缠绕到纸币B上的带子T进行盖章。盖章部98与下引导部926设置为一体,当下引导部926沿上下方向移动时盖章部98就与下引导部926一体地沿上下方向移动。如图6所示,图章981在下引导部926的短边方向即带子T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下引导部926的一对侧壁926a、926a之间。不过,图章981在正常状态下位于下引导部926的底壁926b上的通孔926d的下方,并没有比底壁926b更朝上方突出。移动机构982使图章981朝上方移动,从而图章981便成为穿过通孔926d后比底壁926b更朝上方突出的状态,来对带子T进行盖章。
<纸币处理装置的系统结构>
图8是表示纸币处理装置100的简要结构的方框图。
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以例如众所周知的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控制部120。在控制部120上,连接着能够与控制部120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所述投入部2、识别部3、捆扎堆叠箱4、非捆扎堆叠箱5、拒收堆叠箱6、第一输送部7、第二输送部8、捆扎部9、第三输送部10以及触摸屏17。还有,在控制部120上连接有纸币传感器25、第一纸币传感器45、第二纸币传感器46、集聚传感器52、集聚传感器62、通过传感器74、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以及第三带子传感器926e,并且构成为向控制部120输入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部120根据来自触摸屏17的输入信号和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等生成控制信号后,向投入部2等输出该控制信号。投入部2等根据该控制信号工作。例如以捆扎堆叠箱4为例,容器40的前壁部40a、承载台41及叶轮42就都由控制部120进行控制。
<对于纸币处理装置的工作情况的说明>
下面,对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入款处理情况进行说明。在入款处理中,未成捆状态的纸币被分类后在规定的堆叠箱中集聚起来,进而对规定的纸币进行捆扎。在下文中,对使作为捆扎对象的所规定的一种纸币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和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中交替地集聚了规定张数后,依次由捆扎部9将集聚了该规定张数的纸币捆扎起来的同一种捆扎处理进行说明。
纸币处理装置100设置在出纳员柜台上且当操作者隔着出纳员柜台正对着顾客时位于操作者的略靠左侧(顾客的右侧)。此时,纸币处理装置100设置为使机体12的第一侧面123朝向顾客。在该状态下,机体12的第二侧面124便朝向操作者。不过,由于纸币处理装置100位于操作者的略靠左侧,所以顾客也能够看到第二侧面124。
首先,操作者从顾客那里接过应入款的未成捆状态的纸币,将该纸币放入投入部2。此时,即使在未成捆状态的纸币中混有多种纸币,也不对该多种纸币进行分类地直接放入投入部2。操作者根据纸币的尺寸调节导向部22。接着,操作者对触摸屏17进行操作,开始取入纸币。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即:当纸币传感器25检测到向投入部2放置了纸币时,纸币处理装置100就自动开始取入纸币。
通过使取入辊23工作,从而将已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一张一张地从取入口24取入到机体12内。已被取入的纸币由第一输送部7输送,通过识别部3。识别部3获取所通过的纸币的纸币类别后,将该纸币类别通知控制部120。
控制部120根据纸币的种类决定与纸币对应的输送目的地。具体而言,当纸币是作为捆扎对象的规定币种的纸币且是完整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捆扎堆叠箱4(4A和4B中的任一个)。当纸币是作为捆扎对象的规定币种的纸币且是缺损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当纸币是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当纸币是拒收纸币时,控制部120就将输送目的地设为拒收堆叠箱6。
控制部120对第一输送部7进行控制,使得纸币被送向成为输送目的地的堆叠箱。具体而言,控制部120对与成为输送目的地的堆叠箱连接的分支路72所对应的分配机构73进行控制,使得该纸币从主输送路71被导向该分支路72。控制部120在该分支路72跟前的通过传感器74检测到纸币时切换该分配机构73。进而,控制部120对成为输送目的地的堆叠箱的叶轮42、叶轮51或者叶轮61进行控制,将纸币送入堆叠箱内。
要送入捆扎堆叠箱4的纸币被送向两个捆扎堆叠箱4中的一个捆扎堆叠箱4。当已集聚在一个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的张数达到规定的捆扎张数(例如100张)时,后面的纸币就被送向另一个捆扎堆叠箱4。在此,假设纸币先被送向第一捆扎堆叠箱4A。在各个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当被送入纸币时,在叶轮42转动的作用下,纸币一张一张地朝上方摞起来。此时,若由第二纸币传感器46检测到承载台41上最靠上的纸币,承载台41就下降规定量,成为第二纸币传感器46检测不到纸币的状态。之后,当纸币接着摞起来而使得第二纸币传感器46检测到纸币时,承载台41就再次下降规定量。通过反复进行该处理,而能够使在捆扎堆叠箱4内下落的纸币的下落距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能够使自然下落的纸币的下落位置及下落时的状态保持一定。
当已集聚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的纸币达到捆扎张数时,控制部120对第二输送部8进行控制,利用抓持单元81抓住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的纸币,将该纸币向捆扎部9输送。然后,控制部120对捆扎部9进行控制,用带子T对纸币进行捆扎。
此外,当已集聚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的纸币达到捆扎张数时,后面的纸币就聚集在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中。之后,当已集聚在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中的纸币达到捆扎张数时,后面的纸币就再次聚集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在此之前,因为将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的纸币输送出去的处理已结束,所以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为不存在纸币的空状态。这样一来,通过设置两个捆扎堆叠箱4,从而能够边连续集聚纸币边进行捆扎处理。
接着,控制部120对第三输送部10进行控制,将成捆纸币从投出口111投出去。
是规定币种且是缺损纸币的纸币被送入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在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中,当被送入纸币时,利用叶轮51的转动,使纸币在容器50内堆叠起来。这样一来,是规定币种且是缺损纸币的纸币就在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中集聚起来。同样地,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被送入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在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中集聚起来。拒收纸币被送入拒收堆叠箱6,在拒收堆叠箱6中集聚起来。
上述处理一直持续到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都被处理完为止。能利用纸币传感器25检测在投入部2中是否存在纸币。
若置于投入部2中的纸币的处理结束,就再次对拒收纸币进行取入和识别。也就是说,操作者将拒收纸币从拒收堆叠箱6中抽出后放入投入部2,再次进行取入。拒收纸币是由于某些原因而未被识别为正常纸币的纸币,因此再次尝试对该纸币进行取入和识别。即便如此仍被识别为拒收纸币的纸币就再次在拒收堆叠箱6中集聚起来。操作者将再次集聚起来的纸币退还给顾客。
此外,不再次取入已集聚在第一非捆扎堆叠箱5A和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中的纸币。
这样一来,当对放置在投入部2中的纸币的处理和对拒收纸币的再处理结束时,同一种捆扎处理便会结束,也就是完成了对顾客所交付的应入款纸币的计数和分类。在触摸屏17上就会显示计数的金额。当操作者获得顾客对于该金额的认可或者确认该金额与顾客所填写的收款单上的金额一致时,操作者就利用触摸屏17进行确定入款金额的确定操作。若进行了确定操作,所确定下来的入款金额就会通知主装置(省略图示),从而就完成了入款处理。
入款处理结束后,操作者将投到投出部11的成捆纸币、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以及已集聚在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纸币取出后放在规定的收纳位置。
经过以上处理,多种纸币混在一起且处于未成捆状态的纸币就被分为规定币种的完整纸币、规定币种的缺损纸币、规定币种以外的币种的纸币以及拒收纸币,规定币种的完整纸币成为每达到捆扎张数就被捆扎起来的状态。
<对集聚后处理情况的详细说明>
下面,对纸币在捆扎堆叠箱4中集聚起来以后到朝投出部11投出为止的处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
-对于集聚纸币的压紧-
图9是说明对捆扎堆叠箱中的纸币进行压紧的压紧处理的图,图9(A)表示刚集聚完纸币之后的状态,图9(B)表示压紧完纸币之后的状态。此外,在图9中省略了第一纸币传感器45的图示。
如图9(A)所示,在捆扎堆叠箱4中刚集聚完纸币之后,承载台41位于较为靠下的下方,承载台41上的纸币B中最靠上的纸币离开顶板44。
一集聚完纸币B,承载台41就会上升,从而用承载台41和顶板44对已集聚起来的纸币B进行压紧。如图9(B)所示,控制部120让承载台41上升到使承载台41与顶板44之间的距离成为规定值T1的位置为止。其结果是,承载台41上的纸币B被压成厚度与所述规定值T1相等。此外,在当例如纸币B为新币时自由落在承载台41上集聚起来的纸币B的厚度未达到所述规定值T1的情况下,即使承载台41如上所述的那样上升,该纸币B也不会被压紧。承载台41及顶板44是压紧部的一个示例。
-纸币被输送到捆扎部的输送情况-
一集聚完纸币B,第二输送部8就将纸币B从捆扎堆叠箱4向捆扎部9输送。图10是表示第二输送部8从捆扎堆叠箱4中将纸币B抽出后的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第二输送部8已将纸币B输送到带环L的一侧的这一状态的图。
具体而言,一集聚完纸币B,第二输送部8就移动到已集聚完纸币B的捆扎堆叠箱4处,抓住捆扎堆叠箱4内的纸币B,如图10所示的那样将纸币B从捆扎堆叠箱4中抽出。在此,假设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已完成了对纸币B的集聚。并且,第二输送部8的抓持单元81抓住第一捆扎堆叠箱4A内的纸币B。在捆扎堆叠箱4的承载台41和顶板44之间设置有能供抓持单元81插入的间隙。由此,抓持单元81能够抓住处于由承载台41和顶板44夹住的这一状态下的纸币B。抓持单元81沿集聚方向夹住已由承载台41和顶板44压紧的纸币B并进一步对该纸币B进行压紧。也就是说,由抓持单元81抓住的纸币B的厚度T2小于由承载台41和顶板44压紧的纸币B的厚度T1。此外,承载台41在抓持单元81夹住纸币B后下降。第二输送部8沿着第一水平方向从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抽出已抓住的纸币B。此时,第二输送部8使纸币B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到规定的第一位置(图10中所示的位置)。该第一位置与下文所述的在将纸币B朝大带环L2中输送时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相一致。
接着,如图11所示,第二输送部8使纸币B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到规定的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是要将纸币B朝大带环L2中输送的位置。当在第二位置处面朝纸币B的长边方向观看时,纸币B位于大带环L2的中央附近。
-带环的制作情况-
控制部120在第二输送部8将纸币B从捆扎堆叠箱4输送到第二位置为止的这段时间制作带环L。图12是表示持带部921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的状态的图。图13是表示持带部921在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的状态下开始旋转的状态的图。图14是表示持带部921制作出小带环L1的状态的图。图15是表示已完成了大带环L2的制作的状态的图。
首先,送出用对辊920收回带子T直到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检测到带子T的顶端为止。若检测到带子T的顶端,送出用对辊920就送出带子T。此时,持带部921以在活动部923与基板922a之间留出缝隙的状态且可使自送出用对辊920送出的带子T进入该缝隙的形态待命。当带子T的顶端部进入活动部923与基板922a之间时,旋转轴924就被驱动着旋转,如图12所示由活动部923与基板922a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活动部923以与基板922a一起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的状态被锁住。带子T的顶端部以近似水平的状态被持带部921抓住。
在送出用对辊920送出带子的同时,打印部97在带子T上进行打印。
接着,如图13所示,持带部921以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的状态开始旋转。此时,送出用对辊920继续送出带子T。持带部921以使带子T的顶端朝下方移动的方式即在图13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若持带部921大致旋转了一周,就如图14所示的那样制成了带环L。如上所述,将持带部921大致旋转一周而制成的带环L称作“小带环L1”。持带部921所抓住的带子T的顶端部位于小带环L1的上部,小带环L1是在持带部921的下方制成的。还有,小带环L1是在比送出用对辊920低的位置处制成的。
若形成了小带环L1,持带部921就停止旋转,另一方面,送出用对辊920继续送出带子T。其结果是,小带环L1逐渐变大。在此,持带部921所抓住的带子T的顶端部位于小带环L1的上部,来自送出用对辊920的带子T是从小带环L1的上部供来的,所以小带环L1便会朝下方扩大。因为在持带部921的下方设置有引导部925,所以带环L不久就与引导部925接触,从而利用引导部925规定了带环L的形状。最终当来自送出用对辊920的带子T的送出量达到规定量时,就如图15所示的那样制作出借助引导部925而形成为近似长方形的带环L。将该带环L称作“大带环L2”。大带环L2与下引导部926、第一侧引导部927及第二侧引导部928接触,从而形成近似长方形。而且,大带环L2与第一~第四角引导部929a~929d接触,由此便形成为角部为圆角的长方形。
此外,控制部120根据当来自送出用对辊920的带子T的送出量达到所述规定量时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检测到带子T的这一情况,检测出已制成大带环L2。控制部120根据第一带子传感器9210检测到带子T的顶端后送出用对辊920的步进马达的驱动量求出带子T的送出量。当尽管来自送出用对辊920的带子T的送出量达到所述规定量而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却未检测到带子T时,则有可能是带环L的一部分朝内侧弯曲而导致带环L没有成为沿着引导部925延伸的适当形状(即,大带环L2)。于是,当来自送出用对辊920的带子T的送出量达到所述规定量的情况下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未检测到带子T时,控制部120就在收回规定量的带子T后,再次送出带子T直到全部送出量达到所述规定量为止。并且,控制部120对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是否检测到带子T进行确认。在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未检测到带子T的情况下,控制部120就反复如上所述的那样收回、送出带子T并确认对带子的检测结果。
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构成为:对由第四角引导部929d引导的带子T进行检测。也就是说,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对当纸币B被朝大带环L2中输送时在比该纸币B靠向上方的规定位置是否存在带子T进行检测。若带环L的一部分朝内侧弯曲,则有很大可能是带环L的上部在带子T的自重的作用下产生弯曲。也就是说,通过将第二带子传感器9211设置在上述位置,从而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对带环L的弯曲情况进行检测。
如图10、图11所示,制作该大带环L2是与第二输送部8将纸币B从捆扎堆叠箱4送至捆扎部9的处理同时进行的。在一般情况下(即,在送出一次带子T就做好大带环L2的情况下),当纸币B被送往第二位置时大带环L2的制作便已完成。
-带子的缠绕情况-
图16是当面朝纸币B的厚度方向观看时纸币B被朝大带环L2输送直到被暂时抓持部93抓住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17是当面朝纸币B的短边方向观看时纸币B被朝大带环L2输送直到被暂时抓持部93抓住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在图16、图17中,(A)表示纸币B即将被朝大带环L2输送之前的状态,(B)表示纸币B已被朝大带环L2输送过来的状态,(C)表示纸币B被暂时抓持部93抓住的状态。图18是当面朝纸币B的厚度方向观看时抓持单元81重新抓住纸币B后直到在纸币B上缠绕好带子T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19是当面朝纸币B的短边方向观看时抓持单元81重新抓住纸币B后直到在纸币B上缠绕好带子T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在图18、图19中,(A)表示抓持单元81重新抓住纸币B的状态,(B)表示夹紧部94按压纸币B的状态,(C)表示在纸币B上缠绕好带子T的状态。图20示出在夹紧部94按压纸币B时引导部925的状态。此外,在图16、图18中,未图示出上抓持部931、固定上夹紧部941及活动上夹紧部942。在图16、图18中,用虚线示出下抓持部932及下夹紧部943、944的与纸币B接触的部分。
如上所述,像图10、图11所示的那样,第二输送部8在将纸币B送到所述第二位置以后(参照图16(A)、图17(A)),使该纸币B沿着第二水平方向移动,进入到大带环L2中。如图16(B)、图17(B)所示,第二输送部8的抓持单元81使纸币B移动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规定的第三位置为止。该第三位置是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使带子T与纸币B的长边方向近似中央部位相一致的位置。此时,暂时抓持部93也随着第二输送部8的移动联动地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具体而言,暂时抓持部93沿第二水平方向朝着与第二输送部8相同的方向移动。此时的移动量与第二输送部8的移动量相对应。
若纸币B被送到第三位置,暂时抓持部93就会抓住纸币B。具体而言,如图16(C)、图17(C)所示,上抓持部931朝下方移动,下抓持部932朝上方移动,从而上抓持部931和下抓持部932在大带环L2的高度方向近似中央的位置自上下方向夹住纸币B。暂时抓持部93抓住纸币B的在使纸币B进入到大带环L2内时靠前侧的部分、即已越过大带环L2的部分。
若暂时抓持部93抓住纸币B,第二输送部8的抓持单元81就放开纸币B,沿着第二水平方向朝与使纸币B进入到大带环L2时相反的方向移动。并且,如图18(A)、图19(A)所示,抓持单元81重新抓住纸币B的预定捆扎部分(要经后面的处理缠绕上带子T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接着,夹紧部94从两侧沿着集聚方向即上下方向按压纸币B。具体而言,夹紧部94的下夹紧部943、944朝上方移动。抓持单元81和暂时抓持部93也随之朝上方移动。此时,活动上夹紧部942位于夹紧位置。最终,如图18(B)、图19(B)所示,下夹紧部943、944将纸币B朝着上夹紧部941、942推压。上夹紧部941、942和下夹紧部943、944沿上下方向夹住在纸币B的长边方向上纸币B的预定捆扎部分两侧的部分。如上所述,纸币B由上夹紧部941、942和下夹紧部943、944沿上下方向压紧。上升的下夹紧部943、944在上夹紧部941、942与下夹紧部943、944将纸币B压紧至规定厚度的位置处停止。此外,当上夹紧部941、942和下夹紧部943、944按压纸币B时,由抓持单元81和暂时抓持部93抓住纸币的状态就会被解除。
因为下夹紧部943、944与下引导部926构成为一体,所以如图18(B)、图19(B)所示,下引导部926也随着下夹紧部943、944的上升朝上方移动。此时,送出用对辊920随着下引导部926的上升联动地收紧带子T。其结果是,如图20所示,带环L随着下引导部926上升而缩小。而且,第二侧引导部928也随着下引导部926的上升联动地上升。由此,就能够确保可供带环L产生变形的空间。也就是说,当下引导部926的上升速度相对于带环L缩小的速度过快时,带环L就以从引导部925露出的方式产生变形。此时,因为第二侧引导部928从带环L的一侧退开,所以带环L能够朝着第二侧引导部928原来所在的空间扩大。由此,能够防止带子T产生折弯。
在此,在活动上夹紧部942的第一抵接部942a与第二抵接部942b之间设置有第三抵接部942c,第三抵接部942c位于比第一、第二抵接部942a、942b低的位置处。在固定上夹紧部941的第一抵接部941a和第二抵接部941b之间设置有持带部921的基板922a,基板922a位于比第一、第二抵接部941a、941b低的位置处。另一方面,在下夹紧部943、944上,在第一抵接部943a与第二抵接部943b之间以及第一抵接部944a与第二抵接部944b之间形成了朝下方凹陷的空间。由此,由夹紧部94按压住的纸币B就成为该纸币的短边方向的近似中央部朝下方凹陷的形状。
下引导部926与下夹紧部943、944一起停止上升。另一方面,在下引导部926停止上升后送出用对辊920仍继续收紧带子T。最终,如图18(C)、图19(C)所示,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在此,如上所述,直到带子T即将缠绕到纸币B上为止都是利用下引导部926的侧壁926a、926a来限制带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由此,带子T能准确地缠绕到纸币的预定捆扎部分上。
-对带子进行接合、切断及盖章-
接着,加热器95使带子T的相重叠的部分彼此接合起来,并且刀具96将带子T切断。而且,盖章部98在带子T上盖章。图21是对带子T进行接合、切断及盖章的说明图,图21(A)表示第一和第二带子按压部按压带子的状态,图21(B)表示加热器使带子粘接起来以后,刀具切断带子的状态。
若向纸币B缠绕完带子T,加热器95与刀具96就会一起下降。此时,第一、第二带子按压部991、992也与加热器95和刀具96一起下降。
首先,如图21(A)所示,第一带子按压部991嵌入基板922a的第一凹槽922c中,在第一带子按压部991和第一凹槽922c的底壁之间夹住带子T。与此同时,在第二带子按压部992与活动部923的按压部923b的上表面之间夹住带子T。此时,不进行由加热器95实施的粘接以及由刀具96实施的切断。
接着,如图21(B)所示,带子T的顶端部与绕行一周的带子T相重叠的部分被夹在加热器95与持带部921的基板922a之间。具体而言,加热器95与基板922a上的第一凹槽992c和第二凹槽992d之间的部分夹住带子T。加热器95利用热使带子T相重叠的部分彼此粘接起来。
在由加热器95实施热粘接的同时,刀具96将带子T切断。刀具96将带子T的、比由加热器95粘接起来的粘接部分更靠上游一侧即比粘接部分更靠送出用对辊920一侧的部分(在下文中称作“剩余部分”)切断。导向片96a被第一、第二导向部923c、923d所引导,使得刀具96进入第二凹槽922d内。具体而言,一个导向片96a被引导至第一导向部923c与安装部923a之间的导向槽923e,另一个导向片96a被第二导向部923d的端面引导。刀具96虽然进入第二凹槽922d内,但在未接触到第二凹槽922d底面的位置处停止。在基板922a上的加热器95与活动部923之间的部分,带子T的顶端部即捆扎纸币B的部分位于带子T的剩余部分的下方。刀具96的切削刃形成为锯齿状,具有微小的凹凸。当刀具96进入到第二凹槽922d时,虽然刀具96的切削刃的凸状部分贯穿带子T的剩余部分和顶端部,不过切削刃的凹状部分仅贯穿带子T的剩余部分,并不贯穿带子的顶端部。由此,带子T的剩余部分被刀具96完全切断。另一方面,仅切削刃的凸状部分贯穿带子T的顶端部,因而该顶端部未被切断。在带子T的顶端部形成了由多个小孔构成的孔状接线。
如上所述,已缠绕到纸币B上的带子T的相重叠的部分彼此接合,并且带子T的剩余部分被切断。因为在捆扎纸币B的带子T上形成有上述孔状接线,所以在要去掉带子T时在孔状接线处很容易就能够切断带子T。
在此,用第一、第二导向部923c、923d引导所要下降的刀具96,从而即便刀具96本身存在形状误差或组装误差等,也能够防止刀具96影响到活动部923,还能够使刀具96适当地进入第二凹槽922d。还有,通过设置第二凹槽922d,从而即便刀具96本身存在形状误差或组装误差等,也能够防止刀具96与基板922a接触。由于上述原因,能够使刀具96的耐久性提高。
若对带子T进行完接合及切断,加热器95、刀具96、第一带子按压部991及第二带子按压部992就会上升。此时,第一带子按压部991在加热器95离开带子T之后还会暂时地与第一凹槽922c的底壁一起夹住带子T。因为在刚粘接好带子T后粘接部还没有凝固,所以若负载作用在粘接部上,就有可能引起粘接不良。在加热器95离开带子T后维持第一带子按压部991对带子T的按压,从而能够在粘接部凝固的过程中减少作用在粘接部上的负载。
进而,在由加热器95实施粘接并用刀具96进行切断的同时,盖章部98在带子T上盖章。盖章部98与下引导部926一起上升,在对带子T进行粘接和切断时该盖章部98位于纸币B的正下方。在利用送出用对辊920收紧带子T来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以后,盖章部98使图章981上升。图章981与已缠绕到纸币B上的带子T抵接,在该带子T上盖章。
在此,如图18(C)、图19(C)所示,纸币B被夹紧部94压紧。也就是说,纸币B被夹紧部94固定住。由于第二输送部8要将纸币B输送到已决定好的位置,因而也完成了对纸币B的定位。因为带子T是缠绕在如上所述已定好位的纸币B上的,所以带子T的位置也大致被规定好了。也就是说,在用夹紧部94压紧纸币B后将带子T缠绕到该纸币B上的状态下,因为已经判明带子T的位置,所以即使不另外对纸币B的位置及带子T的位置进行检测,也能够在带子T的准确位置上盖章。
因为盖章部98与限制带子T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下引导部926构成为一体,所以图章981相对于带子T而言已定好位。具体而言,图章981贯穿下引导部926的底壁926b上的通孔926d后在侧壁926a、926a之间对带子T进行盖章。因为已缠绕到纸币B的下表面上的带子T在带宽方向上的位置被侧壁926a、926a限制住,所以带子T位于图章981从侧壁926a、926a之间穿过后经上升所到达的位置处。如上所述,图章981在不会超出带子T范围的情况下对该带子T进行盖章。
即便在带子T的长边方向上由打印部97印上的文字或符号位于图章981要进行盖章的部分,也会因为要由图章981盖章的部分在带宽方向上偏离开打印部97要打印的部分,所以由图章981所盖的章与由打印部97印上的打印物是不会重叠的。
进而,因为在纸币B的集聚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器95和刀具96,并且在该集聚方向上的另一侧设置有盖章部98,所以能够分别确保加热器95和刀具96的设置空间以及盖章部98的设置空间。也就是说,当将加热器95、刀具96及盖章部98设置在纸币B的集聚方向上的一侧时,由于空间有限,因此布置的自由度就会大幅度受到限制。相对于此,通过将加热器95和刀具96与盖章部98分开布置在纸币B的集聚方向上的两侧,就能够确保各自的布置空间,从而能够提高布置的自由度。而且,能够在纸币B的集聚方向上的一侧进行接合处理或/和切断处理的同时,在纸币B的集聚方向上的另一侧进行盖章处理。
-纸币的排出情况-
已用带子T捆扎好的成捆纸币B由第二输送部8和第三输送部10输送到投出部11。图22是当面朝纸币B的厚度方向观看时成捆纸币B被朝投出部11投出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图23是当面朝纸币B的短边方向观看时成捆纸币B被朝投出部11投出为止的各部分的动作说明图。在图22、图23中,(A)表示沿第二水平方向抽出成捆纸币B的状态,(B)表示第三输送部10抓住成捆纸币B的状态。图22(C)表示第三输送部10已将成捆纸币B送到投出部11的状态。此外,在图22中,未图示出上抓持部931、固定上夹紧部941及活动上夹紧部942。
若完成了对带子T的接合、切断及盖章,抓持单元81就抓住成捆纸币B。接着,下夹紧部943、944下降,从而由夹紧部94实施的按压被解除。此外,暂时抓持部93的下抓持部932也略微下降。而且,活动上夹紧部942上升。之后,如图22(A)、图23(A)所示,第二输送部8沿第二水平方向将成捆纸币B朝着与将纸币送向大带环L2时相反的一侧输送规定量。具体而言,当用带子T捆扎纸币B之际,持带部921抓住带子T的顶端部,并如图21所示持带部921的基板922a成为进入到带子T与纸币B之间的状态。由此,第二输送部8使成捆纸币B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直到基板922a从带子T与纸币B之间脱离出来为止。
在此,活动上夹紧部942位于在第二水平方向上比带子T更靠要抽出成捆纸币B的那一侧,并且活动上夹紧部942的第三抵接部942c位于比带子T低的位置上。若在该状态下沿着第二水平方向抽出成捆纸币B,带子T就会干扰第三抵接部942c。由此,在沿第二水平方向抽出成捆纸币B之际,活动上夹紧部942上升到使第三抵接部942c高于带子T为止。由此,就能在带子T不接触第三抵接部942c的情况下沿着第二水平方向抽出成捆纸币B。若成捆纸币B所移动的移动量能使基板922a从带子T与纸币B之间脱离出来,第二输送部8就会停止输送成捆纸币B。
此外,在已解除了夹紧部94对纸币B的按压时,纸币B由抓持单元81和基板922a支承住。因为抓持单元81所抓住的部分是纸币B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部,所以纸币B的自重的大部分就会作用在基板922a上。因为基板922a位于带子T的接合部分的下方,所以纸币B的自重的大部分也作用在带子T的接合部分上。由此,在例如用加热器95对带子T进行的接合不充分的情况下,当解除了夹紧部94对纸币B的按压时带子T的接合部分就有可能分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带子T便会朝下方落下来。在此,在将带子T缠绕到纸币B上并对该带子T进行接合和切断为止的这段期间,下引导部926位于带子T的下方且离开带子T的位置处。由此,朝下方落下来的带子T被下引导部926接住。并且,控制部120至少在已解除了夹紧部94对纸币B的按压时,利用第三带子传感器926e来监视在下引导部926上是否存在带子T。由此,当带子T落在下引导部926上时,第三带子传感器926e根据检测到有带子T存在的这一情况就检测出带子T已落下来。当第三带子传感器926e检测出带子T已落下来时,控制部120就经由触摸屏17等将这一情况报告给操作者。
接着,如图22(B)、图23(B)所示,抓持单元81解除抓住成捆纸币B的状态。取而代之,第三输送部10抓住成捆纸币B。具体而言,下夹紧部943、944下降到规定的高度位置。该高度位置与投出部11的高度相对应。与此同时,下抓持部932也下降到与下夹紧部943、944相同的高度。第二输送部8使成捆纸币B移动到下夹紧部943、944的高度,从而解除抓持单元81抓住纸币的状态。此时,下机械手部81b的高度与下夹紧部943、944的高度一致。也就是说,成捆纸币B成为置于下机械手部81b和下夹紧部943、944上的状态。之后,第三输送部10抓住成捆纸币B。
接着,第三输送部10沿第一水平方向朝着投出部11输送成捆纸币B。此时,第二输送部8的下机械手部81b和下夹紧部943、944从下方支承成捆纸币B,在将成捆纸币B送到投出部11时起导向作用。若成捆纸币B接近投出部11,第三输送部10就逐渐解除抓住该成捆纸币B的状态。最终,成捆纸币B被第三输送部10推向投出部11。
已被推向投出部11的成捆纸币经由投出部11被朝着机体12的外部投出去。
<朝作业部位进行引导的情况>
具有上述结构的纸币处理装置100在进行维修或回收已集聚起来的纸币等作业时具有将操作者朝作业部位引导的功能。能够列举出的维修作业的示例有:解除纸币堵塞或带子T堵塞的现象、更换打印部97的墨带等消耗部件、以及向盖章部98补充油墨等。能够列举出的纸币回收作业的示例有:从捆扎堆叠箱4中回收纸币、从非捆扎堆叠箱5中回收纸币、以及从拒收堆叠箱6中回收纸币等。
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能够打开和关闭机体12的一些部分,从而能够对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内部进行维修。
具体而言,在机体12的第二侧面124的大约下半部分,设置有下部盖板131。在下部盖板131上设置有非捆扎堆叠箱5的第二取出口53和触摸屏17。下部盖板131构成为:能够绕着在和第一侧面123相向的第三侧面125与第二侧面124之间的棱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转动。打开下部盖板131,第一处理部126便会露出来。
在上表面121的靠第一侧面123一侧的大约一半的部分、和第二侧面124的大约上半部分中靠第一侧面123一侧的大约一半的部分,设置有捆扎部盖板132。捆扎部盖板132构成为:能够朝着第一侧面123滑动。通过使捆扎部盖板132滑动,捆扎部9便会露出来。
在上表面121的靠第三侧面125一侧的部分设置有卷筒盖板133。卷筒盖板133构成为:能够绕着在上表面121与第三侧面125之间的棱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转动。打开卷筒盖板133,带筒911便会露出来。
进而,在纸币处理装置100的内部构成为:一些部分能够作为组合起来的单元进行移动。例如,识别部3构成为能进行移动。第一输送部7的一部分实现单元化,而构成为能够进行移动。通过使这些单元移动,很容易就能够对比这些单元更靠里的空间进行维修。此外,这些单元构成为:能在置于适当位置的状态下被锁住不动,并且通过解除锁状态就能进行移动。由控制部120对各个盖板的开关状态、及可移动的单元是否处于锁状态进行检测。
控制部120构成为:对维修及纸币回收等作业的必要性进行检测。例如,控制部120构成为:利用各种传感器对纸币堵塞、带子堵塞、消耗部件更换及补充的必要性、以及纸币回收的必要性等进行检测。图24是表示纸币处理装置100中要检测作业必要性的部位的图。纸币处理装置100对取入辊23的周围区域R1处的纸币堵塞情况、识别部3的周围区域R2处的纸币堵塞情况、主输送路71中识别部3与第一分支路72a之间的区间R3处的纸币堵塞情况、第一分支路72a上的区间R4处的纸币堵塞情况、主输送路71中第二分支路72b与第三分支路72c之间的区间R5处的纸币堵塞情况、主输送路71中第三分支路72c与第四分支路72d之间的区间R6处的纸币堵塞情况、带子输送部912的区间R7处的带子堵塞情况、打印部97的墨带消耗情况、盖章部98的油墨不足情况、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集聚情况、非捆扎堆叠箱5中的纸币集聚情况以及拒收堆叠箱6中的纸币集聚情况进行检测。
若检测出有进行上述作业的必要性,控制部120就对操作者进行引导。具体而言,控制部120在触摸屏17上以动画等方式显示出作业步骤,并利用LED照射机体12内部的作业部位。在机体12内部的作业部位的附近设置有LED。此外,光源并不局限于LED。
例如,当就针对主输送路71中识别部3与第一分支路72a之间的部位出现纸币堵塞所要进行的作业加以引导时,在触摸屏17上就会依次显示出:打开下部盖板131的作业指示、解除第一、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A、5B的单元锁状态的作业指示、使主输送路71的一部分单元移动的作业指示、清除纸币的作业指示、使主输送路71的一部分单元复原的作业指示、使第一、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A、5B的单元复原的作业指示、以及关闭下部盖板131的作业指示。控制部120与在触摸屏17上进行的作业显示联动地利用LED照射机体12内部的作业部位。具体而言,若打开下部盖板131,控制部120就用LED照射要解除锁状态的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的单元。若该单元的锁状态被解除,控制部120就关掉该LED,再用其它LED照射主输送路71的一部分单元。若该单元移动,控制部120就关掉该LED,再用其它LED照射纸币堵塞的部位、即已检测出纸币堵塞的传感器的周围。若解除了纸币堵塞现象,控制部120就关掉该LED,再用其它LED照射主输送路71的一部分单元。若该单元复原,控制部120就关掉该LED,再用其它LED照射第二非捆扎堆叠箱5B的单元。若该单元复原,控制部120就关掉该LED。
此外,在让LED发光时,可以使LED一直亮着,也可以使其一亮一灭。在此是按照作业来用LED照射不同的部位,而当在一个整体区域进行多个作业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与该区域相对应的LED持续照射。进而,也可以适当省去用LED进行照射。例如,在完成了目标作业(例如,解除纸币堵塞的作业)后进行使各个单元复原的作业时,也可以不用LED进行照射,而仅在触摸屏17上进行显示。
在上述说明中,已就针对主输送路71中识别部3与第一分支路72a之间的部位出现纸币堵塞所要进行的作业加以说明,而在就针对其它部位的作业进行引导时,便要按照与该作业相对应的步骤用触摸屏17进行指示并用LED进行照射。
<总结>
因此,纸币处理装置100是用带子T对已集聚起来的纸币进行捆扎的纸张类捆扎装置,其包括夹紧部94、捆扎部9及盖章部98,该夹紧部94从集聚方向的两侧压紧已集聚起来的纸币,该捆扎部9用所述带子T对已由所述夹紧部94压紧了的纸币进行捆扎,该盖章部98对所述带子T进行盖章,所述盖章部98在用所述夹紧部94压紧了所述纸币且将所述带子T缠绕到该纸币上的状态下对该带子T进行盖章。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在捆扎纸币时用夹紧部94将纸币压紧,所以纸币的位置是固定的。然后,由于带子T缠绕到位置被固定住的纸币上,因而该带子T的位置也大致被规定好了。也就是说,因为当在用夹紧部94压紧了纸币的状态下进行捆扎时已判明了带子T的位置,所以在此时进行盖章就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对带子T进行盖章。
所述盖章部98从所述集聚方向进行盖章。
在这种情况下,从压紧纸币的压紧方向进行盖章。
进而,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加热器95及刀具96,该加热器95在将所述带子T缠绕到所述纸币上的状态下使该带子T的相重叠的部分接合起来,该刀具96在所述带子T未缠绕到所述纸币上的位置处切断该带子T,所述加热器95和所述刀具96设置在所述纸币的所述集聚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盖章部98设置在所述纸币的所述集聚方向上的另一侧。
根据该结构,因为加热器95和刀具96与盖章部98分开设置在纸币的集聚方向上的两侧,所以能够分别确保加热器95和刀具96的设置空间以及盖章部98的设置空间。
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加热器95及刀具96,该加热器95在将所述带子T缠绕到所述纸币上的状态下使该带子T的相重叠的部分接合起来,该刀具96在所述带子T未缠绕到所述纸币上的位置处切断该带子T,所述盖章部98进行的盖章处理的至少一部分在时间上是与所述加热器95进行的接合处理和/或所述刀具96进行的切断处理相重叠地进行的。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缩短包含盖章处理、接合处理及切断处理在内的整个捆扎处理的处理时间。
进而,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引导部925,该引导部925具有当在所述纸币上缠绕所述带子T之际限制该带子T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一对侧壁926a、926a,所述盖章部98设置在所述一对侧壁926a、926a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带子T是在已由引导部925限制了带子T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状态下缠绕到纸币上的。并且,盖章部98设置在引导部925的一对侧壁926a、926a之间,该一对侧壁926a、926a对带子T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加以限制。也就是说,引导部925对带子T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加以限制,以使该位置实质上与盖章部98的盖章位置相对应。其结果是,能够准确地进行盖章而不会超出带子T的范围。
纸币处理装置100包括对所述带子T进行打印的打印部97,所述盖章部98和所述打印部97被布置成:该盖章部98所盖上的章的位置与该打印部97所打印上的打印物的位置在所述带子T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而不相互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能够准确地设定盖章部98对带子T进行盖章的位置,所以能够将盖章部98所盖上的章的位置设定成:使盖章部98所盖上的章的位置与打印部97所打印上的打印物的位置在带子T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而不相互重叠。
所述捆扎部9具有带环制作部92,该带环制作部92用所述带子T制成带环L,在所述纸币被置于该带环L中以后收紧该带子T将该带子T缠绕到该纸币上,所述带环制作部92具有在制作所述带环L时送出所述带子T的送出部,并在比该送出部低的位置处形成该带环L。
根据上述结构,带环L朝着送出部的下方扩大,最终在比送出部低的位置处制成带环L。因为带子T较为柔软,所以若使带环L朝上扩大,则在制作带环L的过程中带环L的一部分就有可能在带子T的自重的作用下朝下方弯曲。相对于此,在使带环L朝下扩大的结构下,在制作带环L的过程中带环L很难产生弯曲。也就是说,能够适当地制成带环L。
(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将上述实施方式作为在本申请中所公开之技术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也能应用于适当加以改变、替换、添加及省略等的实施方式。还有,也能将已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个构成要素组合起来,作为新的实施方式。还有,在附图和详细说明部分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包含解决技术问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还可能包含为了举例说明上述技术而并不是解决技术问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由此,不应因这些非必须的构成要素记载在附图和详细说明部分中,就直接认定这些非必须的构成要素是必须的。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纸币处理装置100作为纸张类捆扎装置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纸张类捆扎装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用其它装置对纸张类进行识别、分配以及集聚,而纸张类捆扎装置是在安放好已集聚起来的纸张类后仅对该纸张类进行捆扎的装置。还以纸币作为纸张类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不过纸张类并不局限于纸币,也可以是商品券等代金券。
上述纸币处理装置100的结构仅为一个示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纸币处理装置100设置有两个捆扎堆叠箱4,设置有两个非捆扎堆叠箱5,还设置有一个拒收堆叠箱6,不过所述堆叠箱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捆扎堆叠箱4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非捆扎堆叠箱5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拒收堆叠箱6也可以为两个以上。或者,也可以去掉非捆扎堆叠箱5和拒收堆叠箱6。
在实施方式中,取入口24、投出口111和拒收取出口63设置在第一侧面123上,第一取出口47、第二取出口53和触摸屏17设置在第二侧面124上,不过这仅为示例而已。
虽然上述纸币处理装置100进行同一种捆扎处理,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纸币处理装置100也可以进行将多种纸币作为捆扎对象,使不同种类的纸币分开集聚在两个捆扎堆叠箱4、4中,并由捆扎部9对每个捆扎堆叠箱4中已集聚了该规定张数的纸币进行捆扎的多种捆扎处理。也就是说,集聚在第一捆扎堆叠箱4A中的纸币的种类与集聚在第二捆扎堆叠箱4B中的纸币不同。
虽然上述纸币处理装置100构成为对多个币种的纸币混在一起的未成捆状态的纸币进行处理,但并不局限于此。纸币处理装置100也可以构成为:对所规定的一个币种的纸币进行处理。
大带环L2的制作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方法。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即:送出用对辊920送出带子T,同时由具有大带环L2的形状的引导部引导该带子T,从而来制作大带环L2。还可以是这样的,即:送出用对辊920送出带子T,同时抓住该带子T的机械手等输送部沿着大带环L2的形状输送该带子,从而来制作大带环L2。进而,也可以不构成为将纸币输送到大带环L2中,而构成为:仅制成大带环L2的一部分(例如,半周)后,向其中送入纸币,然后带子被缠绕到纸币上。或者还可以构成为:不事先制作带环L,而是将带子T缠绕到已置于规定位置处的纸币上。也就是说,只要是构成为在捆扎时纸币类被夹紧部94压紧,则向纸币上缠绕带子的方法可以为任意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对纸币B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位进行捆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25所示,也可以在使带子T的端缘位于纸币B的长边方向中央部位的情况下对纸币B进行捆扎。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5(A)所示,能够对第二输送部8将纸币B朝大带环L2内输送的量进行调节。也就是说,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纸币B的输送量减少。在此,根据由第二输送部8将纸币插入大带环L2内的插入量(即,输送量)来调节暂时抓持部93的位置。纸币B的插入量越大,暂时抓持部93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就越远离开带子T。在该示例中,因为纸币B的插入量较少,所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暂时抓持部93位于带子T的附近。也就是说,纸币B的插入量越少,暂时抓持部93就在离带子T越近的位置抓住纸币B。其结果是,即使在纸币B的插入量较少的情况下,暂时抓持部93也能够适当地抓住纸币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章部98设置在纸币B的下方,从纸币B的集聚方向对带子T进行盖章,不过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盖章部98设置在任意位置。盖章部98还可以从任意方向对带子T进行盖章。例如,盖章部98可以从与集聚方向正交的方向对带子T进行盖章。不过,只要是构成为盖章部98在捆扎部9中带子T已缠绕到纸币B上的状态下对该带子T进行盖章,就能够使盖在带子T上的盖章位置大致保持一定。也就是说,在纸币B自捆扎部9输送过来以后再对带子T进行盖章的情况下,就需要对纸币B的位置和带子T的位置进行检测和限制。但是,在捆扎部9中,纸币B的位置是一定的,并且缠绕在纸币B上的带子T的位置也是一定的。由此,如果处于在捆扎部9中带子T已缠绕到纸币B上的状态,则即使不对纸币B的位置和带子T的位置进行检测和限制,也能够使盖在带子T上的盖章位置大致保持一定。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加热器95进行的接合处理及由刀具96进行的切断处理与由盖章部98进行的盖章处理是同时进行的,不过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由加热器95进行的接合处理及由刀具96进行的切断处理与由盖章部98进行的盖章处理可以是在时间上完全错开的,也可以是在时间上有一部分相重叠的,还可以是一者的处理相对于另一者的处理而言在时间上完全重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通过使承载台41上升来压紧已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的,不过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捆扎堆叠箱4中另外设置自上向下压紧纸币的按压部。
第二输送部8进一步压紧并夹住已由承载台41与顶板44压紧的纸币B,不过并不局限于此。第二输送部8也可以是用与承载台41和顶板44相同的压紧力夹住已由承载台41和顶板44压紧的纸币B。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这样的,即:承载台41在第二输送部8夹住纸币后下降以解除对该纸币的压紧。其结果是,能够很顺利地将已由承载台41和顶板44压紧的纸币B传递给第二输送部8。第二输送部8还能够很容易地从捆扎堆叠箱4中抽出该纸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的纸币的集聚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不过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纸币沿近似水平方向集聚在捆扎堆叠箱4中。也就是说,纸币是以立在捆扎堆叠箱4内的状态被收纳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已集聚起来的纸币成为靠在捆扎堆叠箱4内的、法线朝向近似水平方向的壁部上的状态。如上所述,在使纸币沿着近似水平方向集聚起来的情况下,在已集聚的纸币的集聚方向上的一端侧设置有壁部等支承部,利用该支承部支承已集聚起来的纸币。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下设置了压紧部,该压紧部在集聚完纸币时从与支承部相反的一侧沿着纸币的集聚方向按压该纸币。利用压紧部和支承部沿着纸币的集聚方向即近似水平方向压紧已集聚起来的纸币。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对于用带子对已集聚起来的纸张类进行捆扎的纸张类捆扎装置很有用。
标号说明
100纸币处理装置(纸张类捆扎装置)
4捆扎堆叠箱(集聚部)
41承载台(压紧部)
44顶板(压紧部)
7第一输送部
8第二输送部(纸张类输送部)
9捆扎部
92带环制作部
920送出用对辊(送出部)
921持带部
925引导部
926下引导部
926a侧壁
926e第三带子传感器(落下检测传感器)
927第一侧引导部(侧引导部)
928第二侧引导部(侧引导部)
9211第二带子传感器(带环检测传感器)
93暂时抓持部
94夹紧部
941固定上夹紧部
942活动上夹紧部
943下夹紧部
944下夹紧部
95加热器(接合部)
96刀具(切断部)
97打印部
B纸币(纸张类)
L带环
L1小带环
L2大带环
T带子

Claims (8)

1.一种纸张类捆扎装置,其用带子对已集聚起来的纸张类进行捆扎,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类捆扎装置包括:
夹紧部,其从集聚方向的两侧压紧已集聚起来的纸张类;
捆扎部,其用所述带子对已由所述夹紧部压紧了的纸张类进行捆扎;以及
盖章部,其对所述带子进行盖章,
所述盖章部在用所述夹紧部压紧了所述纸张类且将所述带子缠绕到该纸张类上的状态下对该带子进行盖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类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章部从所述集聚方向进行盖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类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类捆扎装置包括:
接合部,其在将所述带子缠绕到所述纸张类上的状态下使该带子的相重叠的部分接合起来;以及
切断部,其在所述带子未缠绕到所述纸张类上的位置处切断该带子,
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切断部设置在所述纸张类的所述集聚方向上的一侧,
所述盖章部设置在所述纸张类的所述集聚方向上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张类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类捆扎装置包括:
接合部,其在将所述带子缠绕到所述纸张类上的状态下使该带子的相重叠的部分接合起来;以及
切断部,其在所述带子未缠绕到所述纸张类上的位置处切断该带子,
所述盖章部进行的盖章处理的至少一部分在时间上是与所述接合部进行的接合处理和/或所述切断部进行的切断处理相重叠地进行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类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章部从与所述集聚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盖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类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类捆扎装置包括引导部,该引导部具有当在所述纸张类上缠绕所述带子之际限制该带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一对侧壁,
所述盖章部设置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类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类捆扎装置包括对所述带子进行打印的打印部,
所述盖章部和所述打印部被布置成:该盖章部所盖上的章的位置与该打印部所打印上的打印物的位置在所述带子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而不相互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类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扎部具有带环制作部,该带环制作部用所述带子制成带环,在所述纸张类被置于该带环中以后收紧该带子将该带子缠绕到该纸张类上,
所述带环制作部具有在制作所述带环时送出所述带子的送出部,并在比该送出部低的位置处形成该带环。
CN201480034504.3A 2013-07-31 2014-07-24 纸张类捆扎装置 Active CN105307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9147 2013-07-31
JP2013159147A JP6259602B2 (ja) 2013-07-31 2013-07-31 紙葉類結束装置
PCT/JP2014/003918 WO2015015781A1 (ja) 2013-07-31 2014-07-24 紙葉類結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7942A true CN105307942A (zh) 2016-02-03
CN105307942B CN105307942B (zh) 2017-08-29

Family

ID=52431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4504.3A Active CN105307942B (zh) 2013-07-31 2014-07-24 纸张类捆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59602B2 (zh)
CN (1) CN105307942B (zh)
WO (1) WO20150157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9483B2 (ja) * 2015-03-20 2019-04-10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帯封装置および帯封方法
JP6472699B2 (ja) * 2015-03-31 2019-02-20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帯封機構および紙葉類処理装置
BR112019007190B1 (pt) * 2016-10-11 2022-11-01 Effusiontech IP Pty Ltd Método para formar objetos 3d
KR102485083B1 (ko) * 2022-03-14 2023-01-05 (주)프레시팜 테이프의 권출과 결착과 융착 조작에 의해 사용자 편의성이 향상되고 견고하고 깔끔한 마감이 형성되는 신선식품 패키징용 타이터를 이용한 신선식품 판매 플랫폼을 관리하는 방법
KR102485020B1 (ko) * 2022-03-14 2023-01-05 (주)프레시팜 테이프의 권출과 결착과 융착 조작에 의해 사용자 편의성이 향상되고 견고하고 깔끔한 마감이 형성되는 신선식품 패키징용 타이터를 이용한 신선식품 판매 플랫폼을 관리하는 방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3113A (ja) * 1983-03-07 1984-09-14 畑谷 寛 テ−プによる結束装置
JPS6423916A (en) * 1987-07-17 1989-01-26 Laurel Bank Machine Co Sealing indicating apparatus of paper money counter having function discriminating paper money of different kind
JPH05229518A (ja) * 1992-02-25 1993-09-07 Toshiba Corp 券類管理装置
JPH08253206A (ja) * 1995-03-15 1996-10-01 Musashi Eng Co Ltd 紙幣帯封装置
JPH08324511A (ja) * 1995-06-05 1996-12-10 Laurel Bank Mach Co Ltd 紙葉類結束機
CN101763686A (zh) * 2008-12-26 2010-06-30 上海龙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多国货币用的点、捆钞一体化的工作方法及其装置
JP2011165100A (ja) * 2010-02-12 2011-08-25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紙幣整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5123A (ja) * 1985-12-05 1987-06-18 日立電子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紙束帯封装置
JP3710628B2 (ja) * 1998-08-20 2005-10-26 ローレルバンクマシン株式会社 紙葉類結束機
JP2003146304A (ja) * 2001-11-08 2003-05-21 Strapack Corp 印字方法および梱包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3113A (ja) * 1983-03-07 1984-09-14 畑谷 寛 テ−プによる結束装置
JPS6423916A (en) * 1987-07-17 1989-01-26 Laurel Bank Machine Co Sealing indicating apparatus of paper money counter having function discriminating paper money of different kind
JPH05229518A (ja) * 1992-02-25 1993-09-07 Toshiba Corp 券類管理装置
JPH08253206A (ja) * 1995-03-15 1996-10-01 Musashi Eng Co Ltd 紙幣帯封装置
JPH08324511A (ja) * 1995-06-05 1996-12-10 Laurel Bank Mach Co Ltd 紙葉類結束機
CN101763686A (zh) * 2008-12-26 2010-06-30 上海龙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多国货币用的点、捆钞一体化的工作方法及其装置
JP2011165100A (ja) * 2010-02-12 2011-08-25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紙幣整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15781A1 (ja) 2015-02-05
CN105307942B (zh) 2017-08-29
JP6259602B2 (ja) 2018-01-10
JP2015030468A (ja) 2015-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36517A1 (ja) 紙葉類収納機構、紙葉類処理機および紙葉類収納方法
CN105307942A (zh) 纸张类捆扎装置
EP2414243B1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stacks of sheet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JP6466072B2 (ja) 紙葉類投入装置および紙葉類処理機
WO2016129398A1 (ja) 紙葉類収納機構、紙葉類処理機および紙葉類収納方法
JP2016048447A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KR101315553B1 (ko) 묶음해제 스테이션을 구비한 은행권 처리 장치 및 그의 방법
US10899483B2 (en) Paper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and paper sheet handling method
CN105324309A (zh) 纸张类捆扎装置
EP3118822A1 (en) Paper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WO2015141162A1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CN203415033U (zh) 纸张类处理装置
KR101591152B1 (ko) 지엽류 처리 장치
CN204102235U (zh) 纸张类捆扎装置
CN203450425U (zh) 纸张类捆扎装置
JPH06219419A (ja) 紙幣処理装置
JP6320699B2 (ja) 紙葉類結束装置及び紙葉類結束装置のエラー復帰方法
WO2015015534A1 (ja) 紙幣処理装置
JP2005343476A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2020079979A (ja) 紙幣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紙幣処理方法
JP2018190353A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JPH0221039B2 (zh)
JPH06156427A (ja) 銀行券処理装置
JPS61267189A (ja) 結束装置付入金集計機
JP2015199524A (ja) 紙葉類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