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7873B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7873B
CN105307873B CN201480033968.2A CN201480033968A CN105307873B CN 105307873 B CN105307873 B CN 105307873B CN 201480033968 A CN201480033968 A CN 201480033968A CN 105307873 B CN105307873 B CN 105307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groove portion
branch
resonator
pneumatic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39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7873A (zh
Inventor
加藤庆
加藤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07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7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7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footprint-ground contacting area of the tyr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2Noise damping elements provided in the tyre structure or attached thereto, e.g. in the tyre in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其内侧陆部(4)具有多个第一共振器部(9),该第一共振器部(9)均包括第一副槽部(9a)、向两个内侧周向主槽(2)中的一方开口的一个第一分支槽部(9b)和向两个内侧周向主槽(2)中的另一方开口的另一第一分支槽部(9c)。该充气轮胎在其外侧陆部(5)具有多个第二共振器部(11)和多个第三共振器部(12),该第二共振器部(11)均包括第二副槽部(11a)和向两个外侧周向主槽(3)中的一方开口的第二分支槽部(11b)两者,该第三共振器部(12)均包括第三副槽部(12a)和向两个外侧周向主槽(3)中的另一方开口的第三分支槽部(12b)。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第二共振器部(11)中的每一个第二共振器部(11)的槽容积和第三共振器部(12)中的每一个第三共振器部(12)的槽容积比第一共振器部(9)中的每一个第一共振器部(9)的槽容积小。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要求充气轮胎减小车辆行进时的噪音并提高静音性(quietness)。为此,存在通过使用包括气室部和分支槽部的共振器(即,所谓的赫尔姆霍茨型共振器)来减小车外噪音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如下的技术,在胎面表面形成有一个周向主槽和在与该周向主槽相邻的陆部内沿胎面周向断续地延伸的周向副槽,其中,周向副槽经由一个倾斜槽向周向主槽开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02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这种共振器部结构具有由于在轮胎的陆部形成有槽而减小接地面积的一面。特别地,由于车辆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面制动性会根据接地面积而变化,所以为了在减小噪音的同时维持高水平的操纵稳定性等,仍存在改进的空间。这里,当过多地减小引起噪音的周向主槽时,结果会使排水性劣化。因此,期望实现上述改进而不过多地减小周向主槽。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够减小由周向主槽所引起的噪音而不损失排水性,并且还能够维持高水平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面制动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里,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在其安装到车辆时的胎面表面的以轮胎赤道面为边界的内侧半部,该内侧半部具有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内侧周向主槽和划分于彼此相邻的两个内侧周向主槽之间的内侧陆部,并且所述充气轮胎具有在其安装到车辆时的胎面表面的以轮胎赤道面为边界的外侧半部,该外侧半部具有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外侧周向主槽和划分于彼此相邻的两个外侧周向主槽之间的外侧陆部,所述充气轮胎在所述内侧陆部具有多个第一共振器部,所述第一共振器部包括:第一副槽部,所述第一副槽部的两端终止于该内侧陆部内;一个第一分支槽部,所述一个第一分支槽部的槽宽比该第一副槽部的槽宽窄并向所述两个内侧周向主槽中的一方和该第一副槽部开口;以及另一第一分支槽部,所述另一第一分支槽部的槽宽比该第一副槽部的槽宽窄并向所述两个内侧周向主槽中的另一方和所述第一副槽部开口,所述充气轮胎在所述外侧陆部具有多个第二共振器部和多个第三共振器部,所述第二共振器部包括:第二副槽部,所述第二副槽部的两端终止于该外侧陆部内;以及第二分支槽部,所述第二分支槽部的槽宽比该第二副槽部的槽宽窄并向所述两个外侧周向主槽中的一方和该第二副槽部开口,所述第三共振器部包括:第三副槽部,所述第三副槽部的两端终止于该外侧陆部内;以及第三分支槽部,所述第三分支槽部的槽宽比该第三副槽部的槽宽窄并向所述两个外侧周向主槽中的另一方和该第三副槽部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共振器部的槽容积分别比所述第二共振器部的槽容积和所述第三共振器部的槽容积大。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减小由周向主槽所引起的噪音,并可以进一步维持高水平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面制动性。
这里,“槽宽”是指在充气轮胎安装到适用轮辋、充填规定内压且无负荷的基准状态下的开口宽度。此外,“槽容积”是指在基准状态下的在接地面和槽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容积。这里,“适用轮辋”是指由在制造和使用轮胎的区域中有效的工业标准限定的轮辋,该工业标准诸如是日本的JATMA(日本机动车轮胎协会)的年鉴(YEAR BOOK)、欧洲的ETRTO(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European Tyre and Rim Technical Organisation))的标准手册(STANDARDS MANUAL)及美国的TRA(轮胎轮辋协会(THE TIRE and RIM ASSOCIATIONINC.))的年鉴(YEAR BOOK)等。此外,“规定内压”是指轮胎安装于适用轮辋且满足诸如JATMA等的标准的与适用尺寸的轮胎的最大负荷能力对应的内压(最大空气压力)。
这里,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所述内侧周向主槽的槽宽比所述外侧周向主槽的槽宽大。特别是对于具有外倾角的车辆,因为胎面表面的内侧半部占据了车辆直行时的接地区域的大部分,所以更充分地确保了排水性。此外,因为可以确保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胎面表面的外侧半部的接地面积,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操纵稳定性。
这里,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所述一个第一分支槽部、所述另一第一分支槽部、所述第二分支槽部和所述第三分支槽部的槽宽为1mm以下。由此,可以抑制接地面积的减小,并进一步提高了操纵稳定性。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包括在所述轮胎赤道面上沿胎面周向连续延伸的肋状的陆部。由此,可以提高对操纵性能做出很大贡献的在轮胎赤道面上的陆部的刚性,并进一步提高了操纵稳定性。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所述第二共振器部和所述第三共振器部沿胎面周向交替地配置。由此,可以保持胎面周向的刚性的良好平衡,并实现了高水平的静音性和操纵性两者。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可以减小由周向主槽所引起的噪音,并进一步维持高水平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面制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图2A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而图2B是沿着图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示例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也称为轮胎)。注意,该轮胎的诸如胎体、带束等的内部结构与根据传统技术的轮胎的内部结构相同,因而将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如图1所示,该充气轮胎包括胎面表面1的当该充气轮胎安装到车辆时以轮胎赤道面CL为边界的内侧半部(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半部1a)。内侧半部1a具有沿胎面周向连续延伸的多个内侧周向主槽2。在图中,设置了两个内侧周向主槽2a和2b。该充气轮胎还包括胎面表面1的当该充气轮胎安装到车辆时以轮胎赤道面为边界的外侧半部(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半部1b)。外侧半部1b具有沿胎面周向连续延伸的多个外侧周向主槽3。在图中,设置了两个外侧周向主槽3a和3b。注意,内侧周向主槽2a和2b的槽宽大致相等,外侧周向主槽3a和3b的槽宽大致相等,并且内侧周向主槽2a和2b的槽宽比外侧周向主槽3a和3b的槽宽大。
如图1所示,内侧陆部4划分于彼此相邻的两个内侧周向主槽2之间,而外侧陆部5划分于彼此相邻的两个外侧周向主槽3之间。此外,在内侧周向主槽2和外侧周向主槽3中,位于轮胎赤道面CL的中央陆部划分于位于胎面宽度方向最内侧的内侧周向主槽2a和外侧周向主槽3a之间。此外,在内侧周向主槽2和外侧周向主槽3中,位于当充气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的肩部区域的内侧肩部陆部7划分于内侧周向主槽2b和一胎面端TE之间,而位于当充气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的肩部区域的外侧肩部陆部8划分于外侧周向主槽3b和另一胎面端TE之间。
这里,如图1所示,内侧陆部4包括多个第一共振器部9,该多个第一共振器部9均包括:第一副槽部9a,其两端终止于内侧陆部4;第一分支槽部9b,其槽宽比第一副槽部9a的槽宽小并向第一副槽部9a和彼此相邻的两个内侧周向主槽2中的一方(在图中为内侧周向主槽2a)开口;以及第一分支槽部9c,其槽宽比第一副槽部9a的槽宽小并向第一副槽部9a和彼此相邻的两个内侧周向主槽9a中的另一方(在图中为内侧周向主槽2b)开口。在图中,第一分支槽部9b被连接到第一副槽部9a的胎面周向上的一端部,而第一分支槽部9c被连接到第一副槽部9a的胎面周向上的另一端部。此外,第一副槽部9a的槽宽从连接于第一分支槽部9b的端部向连接于第一分支槽部9c的端部逐渐增大。
此外,在内侧陆部4中,在胎面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分支槽部9b之间(在图中为中间附近),形成向内侧周向主槽2a开口并终止于内侧陆部4的第一窄槽10a。同样地,在胎面周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分支槽部9c之间(在图中为中间附近),形成向内侧周向主槽2b开口并终止于内侧陆部4的第二窄槽10b。
如图1所示,此外,外侧陆部5包括多个第二共振器部11,该多个第二共振器部11均包括:第二副槽部11a,其两端终止于外侧陆部5;以及第二分支槽部11b,其槽宽比第二副槽部11a的槽宽小并向第二副槽部11a和彼此相邻的两个外侧周向主槽中的一方(在图中为外侧周向主槽3a)开口。此外,在胎面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共振器部11之间形成第三共振器部12,该第三共振器部12包括:第三副槽部12a,其两端终止于外侧陆部;以及第三分支槽部12b,其槽宽比第三副槽部12a的槽宽小并向第三副槽部12a和彼此相邻的两个外侧周向主槽中的另一方(在图中为外侧周向主槽3b)开口。换句话说,在外侧陆部5中,第二共振器部11和第三共振器部12在胎面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在图中,第二分支槽部11b被连接到第二副槽部11a的胎面周向上的一端,第三分支槽部12b被连接到第三副槽部12a的胎面周向上的一端。此外,第二副槽部11a的槽宽从连接于第二分支槽部11b的胎面周向上的一端向胎面周向上的另一端逐渐减小,并且第三副槽部12a的槽宽从连接于第三分支槽部12b的胎面周向上的一端向胎面周向上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注意,第二共振器部11和第三共振器部12的槽容积都比第一共振器部9的槽容积小。
外侧陆部5还包括:第三窄槽13,其向外侧周向主槽3a开口并终止于外侧陆部5;以及第四窄槽14,其向外侧周向主槽3b开口并终止于外侧陆部5。在图中,第三窄槽13大致位于第三分支槽部12b的延长线上,而第四窄槽14大致位于第二分支槽部11b的延长线上。此外,在图中,第二分支槽部11b的和第三窄槽13的、向外侧周向主槽3a开口的开口部分之间的在胎面周向上的间隔与第三分支槽部12b和第四窄槽14的、向外侧周向主槽3b开口的开口部分之间的在胎面周向上的间隔大致相等。此外,因为第三窄槽13和第四窄槽14终止于外侧陆部5,所以外侧陆部5在胎面周向上没有被完全分断。
这里,图2A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此外,图2B是沿着图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如图2A所示,第一副槽部9a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形成有隆起底部15。在图中,槽深从槽的延伸方向中央部向延伸方向两端逐渐增大。此外,如图2B所示,第三副槽部12a在胎面周向上的另一端部(在第三分支槽部12b开口所朝向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隆起底部16。此外,尽管图中未示出,但第二副槽部11a以相同的方式在胎面周向上的另一端部(在第二分支槽部11b开口所朝向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隆起底部16。
如图1所示,中央陆部6包括多个第五窄槽17,其从外侧周向主槽3a起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跨过轮胎赤道面CL倾斜地延伸并终止于中央陆部6。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在图中为等间隔)地形成多个第五窄槽17。如图所示,因为第五窄槽17终止于中央陆部6,所以中央陆部6是在轮胎赤道面CL上沿胎面周向延伸的肋状的陆部。
此外,如图1所示,内侧肩部陆部7包括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并向胎面端TE和内侧周向主槽2b开口的多个第六窄槽18。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在图中为等间隔)地形成多个第六窄槽18。内侧肩部陆部7还包括多个第七窄槽19,该多个第七窄槽19从胎面端TE起向胎面宽度方内侧延伸并终止于内侧肩部陆部7内。在胎面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第六窄槽18之间形成一个第七窄槽19。内侧肩部陆部7还包括沿胎面周向延伸的第八窄槽20。在图中,第七窄槽19终止于与第八窄槽20交叉的位置。第六窄槽18、第七窄槽19和第八窄槽20用作边缘成分,因而可以确保抓地性能。
此外,如图1所示,外侧肩部陆部8包括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并向胎面端TE和外侧周向主槽3b开口的多个第九窄槽21。在胎面周向上间隔开(在图中为等间隔)地配置多个第九窄槽21。外侧肩部陆部8还包括多个第十窄槽22,该多个第十窄槽22从胎面端TE起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并终止于外侧肩部陆部8内。在胎面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九窄槽21之间形成一个第十窄槽22。外侧肩部陆部8还包括沿胎面周向延伸的第十一窄槽23。在图中,第十一窄槽23位于第十窄槽22的端部的胎面宽度方向内侧。第九窄槽21、第十窄槽22和第十一窄槽23用作边缘成分,因而可以确保抓地性能。
在具有上述设计的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针对内侧周向主槽2a和2b,设置有与两个内侧周向主槽2连通的多个第一共振器部9,而针对外侧周向主槽3a和3b,设置有与两个外侧周向主槽3连通的多个第二共振器部11和多个第三共振器部12。由此,可以通过第一共振器部9、第二共振器部11和第三共振器部12减小由内侧周向主槽2a和2b与外侧周向主槽3a和3b所引起的噪音。此外,由于对排水性具有很大贡献的在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胎面表面1的内侧半部设置有两个内侧周向主槽2a和2b且在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胎面表面1的外侧半部设置有外侧周向主槽3a和3b,所以充分地确保了排水性。此外,由于第二共振器部11和第三共振器部12的槽容积都比第一共振器部9的槽容积小,所以充分确保了对车辆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重要的、在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半部的接地面积,因而可以维持高水平的操纵稳定性。此外,除了内侧陆部4和外侧陆部5以外的陆部可以不具有共振器部(或者不具有尺寸在必要尺寸以上的共振器部)。由此,可以确保对操作性能具有很大贡献的位于轮胎赤道面CL的中央陆部6的接地面积、对湿路面制动性具有很大贡献的位于肩部区域的内侧肩部陆部7的接地面积及外侧肩部陆部8的接地面积,由此提高了包括操纵稳定性和湿路面制动性的行进性能。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对排水性具有很大贡献的在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胎面表面1的内侧半部形成的内侧周向主槽2a和2b的槽宽比在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胎面表面1的外侧半部形成的外侧周向主槽3a和3b的槽宽大。由此,进一步确保了排水性。特别是对于具有外倾角的车辆,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胎面表面1的内侧半部在车辆直行时占据了接地区域的大部分。另一方面,对操纵稳定性具有很大贡献的、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胎面表面1的外侧半部中的外侧周向主槽3a、3b具有小槽深。由此,可以确保接地面积,由此确保了操纵稳定性等。采用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可以有效地实现高水平的排水性和操纵稳定性两者。注意,内侧周向主槽2a和2b的槽宽不受特别限制,而优选为5mm至20mm。此外,外侧周向主槽3a和3b的槽宽比内侧周向主槽2a的槽宽小,例如,优选为5mm至20mm。
此外,形成于内侧陆部4的第一分支槽部9b和9c与形成于外侧陆部5的第二分支槽部11b和第三分支槽部12b的槽宽优选为1mm以下。由此,可以抑制接地面积的减小及陆部的刚性的降低,进一步提高了操纵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使共振器部9、11和12起作用以维持静音性,这些分支槽部的槽宽允许这些分支槽部在轮胎接地时向接地面开口。注意,第一分支槽部9b和9c、第二分支槽部11b和第三分支槽部12b可以是槽或刀槽。此外,基于同样的观点,形成于内侧陆部4的第一窄槽10a和第二窄槽10b与形成于外侧陆部5的第三窄槽13和第四窄槽14的槽宽优选为1mm以下。
此外,如图1所示,在轮胎赤道面CL上沿胎面周向连续延伸的中央陆部6的形状优选为肋状。因为轮胎赤道面CL的位置对操作性能有很大贡献,所以具有高刚性的肋状陆部可以进一步提高操纵稳定性。
此外,优选地,如图1所示,设置于外侧陆部5的第二共振器部11和第三共振器部12在胎面周向上交替地配置。由此,可以使胎面周向的刚性保持良好的平衡,实现了高水平的静音性和操纵稳定性两者。
此外,优选地,如图2A所示,第一副槽部9a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中具有隆起底部15。由此,确保了陆部的刚性,进一步提高了操纵稳定性。此外,优选地,在第一副槽部9a的不与第一分支槽部9b或9c连通的部分(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副槽部9a的延伸方向中央部分)形成隆起底部15。由此,当磨耗发展时,防止了第一副槽部9a与第一分支槽部9b和9c彼此分开,从而可以维持共振器部的功能。特别地,第一副槽部9a的最大槽深例如可以为5mm至8mm。另一方面,第一副槽部9a的隆起底部15的槽深(最小槽深)可以为3mm至6mm。
此外,如图2B所示,第三副槽部12a优选地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中包括隆起底部16,同样地,第二副槽部11a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一部分中包括隆起底部16。由此,可以确保陆部的刚性,并进一步提高操纵稳定性。特别地,第二副槽部11a和第三副槽部12a的最大槽宽例如可以为5mm至8mm。另一方面,第二副槽部11a和第三副槽部12a的隆起底部16的槽深(最小槽深)可以为3mm至6mm。此外,如图1和图2B所示,分别与第二分支槽部11b和第三分支槽部12b连通的第二副槽部11a的端部和第三副槽部12a的端部优选地不设置有隆起底部16而具有深的槽深。由此,防止了当磨耗发展时这些副槽部和分支槽彼此分开,从而维持了共振器的功能。
此外,优选地,位于彼此相邻的两个内侧周向主槽2和彼此相邻的两个外侧周向主槽3之间的内侧陆部4、外侧陆部5和中央陆部6不具有两端向上述周向主槽开口并且槽宽超过1mm的槽。由此,可以进一步确保接地面积,因而可以进一步确保操纵稳定性。此外,从确保接地面积的观点出发,形成于内侧肩部陆部7和外侧肩部陆部8的所有槽和刀槽的槽宽优选地为1mm以下。
在如图1示出的示例中,在外侧陆部5中,为了确保刚性的平衡,在胎面周向上以等间隔地交替配置第二共振器部11(和第四窄槽14)以及第三共振器部12(和第三窄槽13)。然而,从抑制花纹噪音的观点出发,优选地,第二共振器部11(和第四窄槽14)以及第三共振器部12(和第三窄槽13)在胎面周向上以不相等的间隔配置。同样地,在内侧陆部4中,从抑制花纹噪音的观点出发,优选地,第一共振器部9(以及第一窄槽10a和第二窄槽10b)在胎面周向上以不相等的间隔配置。此外,从抑制花纹噪音的观点出发,优选地,形成于其它陆部(中央陆部6、内侧肩部陆部7和外侧肩部陆部8)的槽(第五窄槽17至第十一窄槽23)在胎面周向上以不同的节距配置。
此外,在图1示出的示例中,在外侧陆部5中,由于第三窄槽13大致配置在第三分支槽部12的延长线上,而第四窄槽14大致配置在第二分支槽部11b的延长线上,所以可以使外侧陆部5的胎面宽度方向的刚性保持良好的平衡,抑制了偏磨耗。
实施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试制根据发明例1至发明例4和比较例1的轮胎。根据发明例1的轮胎具有如图1所示的胎面花纹,除了以下表1中示出的规格以外,根据发明例2至发明例4和比较例1的轮胎具有与根据发明例1的轮胎的规格相同的规格。注意,“共振器部的分支槽数量”为两个是指与图1中的第一共振器部9同样地具有两端向彼此相邻的两侧的主槽分别开口的两个分支槽部的共振器。此外,“共振器部的分支槽数量”为一个是指与图1中的第二共振器部11和第三共振器部12同样地具有一端向彼此相邻的两侧的主槽中的一方开口的一个分支槽部的共振器。换句话说,为了减小两个周向主槽的噪音,具有两个分支槽的共振器部的槽容积比具有一个分支槽的共振器部的槽容积大,因而具有两个分支槽的共振器具有减小了的接地面积。此外,“槽宽”是指分支槽部的槽宽或在具有窄槽的情况下该窄槽的槽宽。此外,“外侧陆部中的两种共振器部”是指与第二共振器部11同样地向彼此相邻两侧的主槽的一方开口的共振器和与第三共振器部12同样地向彼此相邻的两侧的主槽的另一方开口的共振器。
将轮胎尺寸为245/60R16的上述各轮胎安装到适用轮辋、充填规定内压且安装到车辆。然后,进行下述的试验。
<静音性>
当轮胎以80km/h的速度在室内鼓试验机上行驶时,在由JASO C606标准限定的条件下测量由轮胎侧向(lateral side)产生的噪音以评价气柱共振音(columnar resonancesound)。以比较例1的评价结果为100的相对值来评价所得结果。数值越大,静音性越好。
<操纵稳定性>
上述各轮胎在干燥路面上行驶,并且基于驾驶员的感觉评价驱动性能。以比较例1的评价结果为100的相对值来评价所得结果。数值越大,操纵稳定性越好。
<湿路面制动性>
上述各轮胎以40km/h的初始速度在湿路面上行驶,并且测量完全制动时的停止距离。以比较例1的评价结果为100的相对值来评价所得结果。数值越大,湿路面制动性越好。
在以下的表1中示出了上述的各评价结果及轮胎规格。
[表1]
如表1所示,与根据比较例1的轮胎相比,根据发明例1至发明例4的各轮胎能够维持静音性、同时提高操纵稳定性和湿路面制动性。此外,从发明例1和发明例2之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内侧周向主槽的槽宽比外侧周向主槽的槽宽大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操纵稳定性和湿路面制动性。此外,从发明例1和发明例3之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第一分支槽部的槽宽、第二分支槽部的槽宽和第三分支槽部的槽宽为1mm以下的情况下,操纵稳定性较好。此外,从发明例1和发明例4之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位于轮胎赤道面上的中央陆部具有沿胎面周向连续延伸的肋状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操纵稳定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如下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够维持静音性、还提高了提高操纵稳定性和湿路面制动性。
附图标记说明
1:胎面表面
2、2a、2b:内侧周向主槽
3、3a、3b:外侧周向主槽
4:内侧陆部
5:外侧陆部
6:中央陆部
7:内侧肩部陆部
8:外侧肩部陆部
9:第一共振器部
9a:第一副槽部
9b、9c:第一分支槽部
10a:第一窄槽
10b:第二窄槽
11:第二共振器部
11a:第二副槽部
11b:第二分支槽部
12:第三共振器部
12a:第三副槽部
12b:第三分支槽部
13:第三窄槽
14:第四窄槽
15、16:隆起底部
17:第五窄槽
18:第六窄槽
19:第七窄槽
20:第八窄槽
21:第九窄槽
22:第十窄槽
23:第十一窄槽
CL:轮胎赤道面
TE:胎面端

Claims (7)

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有在其安装到车辆时的胎面表面的以轮胎赤道面为边界的内侧半部,该内侧半部具有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内侧周向主槽和划分于彼此相邻的两个内侧周向主槽之间的内侧陆部,并且所述充气轮胎具有在其安装到车辆时的胎面表面的以轮胎赤道面为边界的外侧半部,该外侧半部具有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外侧周向主槽和划分于彼此相邻的两个外侧周向主槽之间的外侧陆部,
所述充气轮胎在所述内侧陆部具有多个第一共振器部,所述第一共振器部包括:第一副槽部,所述第一副槽部的两端终止于该内侧陆部内;一个第一分支槽部,所述一个第一分支槽部的槽宽比该第一副槽部的槽宽窄并向所述两个内侧周向主槽中的一方和该第一副槽部开口;以及另一第一分支槽部,所述另一第一分支槽部的槽宽比该第一副槽部的槽宽窄并向所述两个内侧周向主槽中的另一方和所述第一副槽部开口,
所述充气轮胎在所述外侧陆部具有多个第二共振器部和多个第三共振器部,所述第二共振器部包括:第二副槽部,所述第二副槽部的两端终止于该外侧陆部内;以及第二分支槽部,所述第二分支槽部的槽宽比该第二副槽部的槽宽窄并向所述两个外侧周向主槽中的一方和该第二副槽部开口,所述第三共振器部包括:第三副槽部,所述第三副槽部的两端终止于该外侧陆部内;以及第三分支槽部,所述第三分支槽部的槽宽比该第三副槽部的槽宽窄并向所述两个外侧周向主槽中的另一方和该第三副槽部开口,其中
所述第二共振器部的槽容积和所述第三共振器部的槽容积分别比所述第一共振器部的槽容积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周向主槽的槽宽比所述外侧周向主槽的槽宽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第一分支槽部、所述另一第一分支槽部、所述第二分支槽部和所述第三分支槽部的槽宽为1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第一分支槽部、所述另一第一分支槽部、所述第二分支槽部和所述第三分支槽部的槽宽为1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轮胎包括在所述轮胎赤道面上沿胎面周向连续延伸的肋状的陆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共振器部和所述第三共振器部沿胎面周向交替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共振器部和所述第三共振器部沿胎面周向交替地配置。
CN201480033968.2A 2013-04-25 2014-04-21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5307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2893A JP6043237B2 (ja) 2013-04-25 2013-04-25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92893 2013-04-25
PCT/JP2014/002241 WO2014174830A1 (ja) 2013-04-25 2014-04-21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7873A CN105307873A (zh) 2016-02-03
CN105307873B true CN105307873B (zh) 2017-06-16

Family

ID=51791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3968.2A Active CN105307873B (zh) 2013-04-25 2014-04-2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5905B2 (zh)
EP (1) EP2990230B1 (zh)
JP (1) JP6043237B2 (zh)
CN (1) CN105307873B (zh)
WO (1) WO20141748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98802S1 (en) * 2015-12-23 2017-10-03 Zhaoqing Junhong Co., Ltd. Tire tread pattern
JP6711169B2 (ja) * 2016-06-24 2020-06-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885176B2 (ja) * 2017-04-18 2021-06-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387144B1 (ja) * 2017-04-27 2018-09-0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08633B2 (ja) * 2017-12-13 2022-07-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39288B2 (ja) * 2019-06-11 2022-09-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WO2021225145A1 (ja) * 2020-05-08 2021-11-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N115515802B (zh) * 2020-05-08 2024-04-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4168A (zh) * 2006-03-31 2009-06-1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2470701A (zh) * 2009-08-07 2012-05-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409A (en) * 1980-06-11 1982-01-11 Bridgestone Corp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heavy car with unsymmetrical tread pattern
JPS62103205A (ja) * 1985-07-19 1987-05-13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616106U (ja) * 1992-07-23 1994-03-01 オーツタイヤ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トレッド部の構造
JP4511253B2 (ja) * 2004-06-15 2010-07-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25660B2 (ja) * 2005-12-21 2012-05-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WO2007072824A1 (ja) * 2005-12-21 2007-06-2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013731B2 (ja) * 2006-03-31 2012-08-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46673B2 (ja) * 2009-04-30 2013-11-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350874B2 (ja) * 2009-04-30 2013-11-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46689B2 (ja) * 2009-05-2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475476B2 (ja) * 2010-01-07 2014-04-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4168A (zh) * 2006-03-31 2009-06-1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2470701A (zh) * 2009-08-07 2012-05-23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7873A (zh) 2016-02-03
EP2990230A4 (en) 2016-03-16
EP2990230B1 (en) 2017-03-15
US20160075184A1 (en) 2016-03-17
EP2990230A1 (en) 2016-03-02
WO2014174830A1 (ja) 2014-10-30
JP6043237B2 (ja) 2016-12-14
JP2014213744A (ja) 2014-11-17
US10195905B2 (en) 201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7873B (zh) 充气轮胎
US10226968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5764709B (zh) 充气轮胎
JP532579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28878B1 (en) Pneumatic tire
JP666207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199519A1 (ja) タイヤ
EP3056357B1 (en) Motorcycle tire for uneven ground travel
EP3088211B1 (en) Motorcycle pneumatic tire
JP612514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933120B1 (en) Pneumatic tire
JP630643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50261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06571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194292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9862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87427B2 (ja) 二輪車用タイヤ
JP642370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7901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7199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13189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39765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4965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3721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9146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