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6699B -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6699B
CN105306699B CN201510643030.9A CN201510643030A CN105306699B CN 105306699 B CN105306699 B CN 105306699B CN 201510643030 A CN201510643030 A CN 201510643030A CN 105306699 B CN105306699 B CN 1053066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electronic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s status
bulk morph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30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6699A (zh
Inventor
夏婕
高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430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6699B/zh
Priority to US14/982,398 priority patent/US9806752B2/en
Priority to DE102016101445.1A priority patent/DE102016101445B3/de
Publication of CN105306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6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6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6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7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detecting open or closed state or particular intermediate positions assumed by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e.g. detection of display li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main body in a laptop, detection of opening of the cover of battery compart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integrated loudspeak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1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distributing signals to two or more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用于提供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外表面上;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二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是相反的外表面;音频输入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第二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音频输出装置的属性参数高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装置的属性参数。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
以通信设备为例。现有技术中的通信设备,如手机或智能手表等,多嵌入操作系统,进而使得用户可以在通信设备上玩游戏、视频和编辑文件等。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通信设备对用户来说,仍然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用于提供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的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
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外表面上;
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二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是相反的外表面;
音频输入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第二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音频输出装置的属性参数高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装置的属性参数。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用于检测所述本体的本体形态;
通信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用于与其他电子设备通信;
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所述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所述音频输入装置和第二音频输出装置连接,用于判断所述本体形态是否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的第二本体形态;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状态和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为通信接通状态、未通信状态和通信请求状态中的任意两种;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状态和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和未通信状态中的任意两种。
可选的,所述本体形态包括固定形态和与所述固定形态不同的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
可选的,第二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的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可选的,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未通信状态;其中,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与所述处理装置连接,用于检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操作;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操作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本体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所述显示装置能够从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匹配的形态调整为与所述第二本体形态匹配的形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对电子设备本体的本体形态进行检测;
判断所述本体形态是否从本体形态调整为不同于所述本体形态的第二本体形态;
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
可选的,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包括:
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
可选的,第二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的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
可选的,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可选的,切换通信通断状态,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未通信状态;其中,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的,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包括:
判断是否检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操作;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操作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的,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本体的第一外表面上,显示装置设置在第二外表面上,音频输入装置设置在本体上。其中,第一外表面与第二外表面是相反的外表面。可见,将第一音频输出装置和显示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反的外表面上,电子设备更加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非固定形态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形态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电子设备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电子设备固定于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5a-图5b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形态的电子设备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柔性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柔性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柔性弯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a-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弯曲形态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用于解决的现有技术中通信设备使用不够方便的问题技术问题,实现了提供一种更加方便使用的电子设备的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本体的第一外表面上,显示装置设置在第二外表面上,音频输入装置设置在本体上,属性参数高于第一音频输出装置的第二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本体上其中,第一外表面与第二外表面是相反的外表面。
将第一音频输出装置和显示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反的外表面上,第一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第二外表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可以设置地更大,提高屏占比。那么使得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更大的显示屏向用户呈现内容。
第二方面,当用户手持电子设备通信时,由于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第一外表面,所以用户可以在第一外表面进行通信;同时,当显示装置具有第四检测装置的时候,例如触摸感应装置,还能够进一步降低通信过程中误触第四检测装置的几率。所以,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更加方便使用。
第三方面,电子设备放置在一放置平面上时,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观察显示,通常将第一外表面作为放置面,进而显示装置朝向放置朝外。当用户从放置平面上拿起电子设备后,第二外表面朝向用户掌心。由于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第一外表面,因此无需在翻转或换手来使第二外表面朝向面部,用户可以直接将电子设备贴到面部和耳部进而在第一外表面进行通信。所以,减小了在翻转和换手时外表面光滑或尺寸较大引起电子设备滑落损伤的风险。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请参考图1a、图1b、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本体1,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显示装置3、音频输入装置4和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
具体来讲,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设置在本体1的第一外表面101,显示装置3设置在第二外表面10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外表面101与第二外表面102为相反的外表面。例如在用户观看电子设备时,第一外表面101朝向用户眼睛时,第二外表面102背向用户的眼睛;或者当用户手持电子设备时,第一外表面101朝向用户手心时,第二外表面102朝向手掌外侧。
音频输入装置4设置在本体1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音频输入装置4可以设置在第一外表面101或者第二外表面102上,还可以设置在不同与第一外表面101和第二外表面102的其他外表面上,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当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设置在靠近第一端部的第一外表面101时,音频输入装置4设置在在靠近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第一外表面101,或者设置在第二端部,或者设置在靠近第二端部的第二外表面102。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屏占比,将音频输入装置4设置在第二外表面102以外的外表面上为较佳选择。
音频输入装置4用于采集声音输入。在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通信过程中,音频输入装置4主要采集第一通信者的声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其他电子设备为与电子设备通信的设备,第一通信者为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通信者。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具体来讲,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设置在本体1上,并且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可以设置在第一外表面101、第二外表面102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外表面上,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和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均能够在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通信过程中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但是,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的属性参数高于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的属性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属性参数可以为最大音量,或者输入功率等。举例来说,当属性参数为最大音量时,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的最大音量大于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的最大音量。例如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的最大音量为60dB,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的最大音量为105.4dB。或者当属性参数为输入功率,电子设备需要为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输入多于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的功率。例如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的输入功率为34MW,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的输入功率为1.2MW。当然,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设置属性参数,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由于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的属性参数大于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的属性参数,所以,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输出声音的音量通常大于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输出声音的音量。在具体通信过程中,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或者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
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由于将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和显示装置3设置在相反的外表面,一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第二外表面102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考虑设置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所以显示装置3的显示屏可以在第二外表面102上设置地更大,从而提高屏占比(屏占比为显示屏面积与设置显示屏的外表面面积的比值)。所以,使得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更大的显示屏向用户呈现内容,用户通过更大的显示屏观看内容也会更加舒适。
另一方面,当用户手持电子设备通信时,由于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设置在第一外表面101,所以用户可以将第一外表面101贴在面部及耳朵进行通信。而显示装置3设置在第二外表面102上,故当显示装置3包括第四检测装置时,例如触摸感应装置,第四检测装置不会接触到面部及耳朵,进而就降低了通信过程中误触第四检测装置的几率。
同时,当用户从放置平面上拿起以第一外表面作为放置面的电子设备后,第二外表面102朝向用户掌心。由于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设置在第一外表面,因此无需在翻转或换手来使第二外表面102朝向面部及耳朵,用户可以直接将电子设备贴到面部和耳部进而在第一外表面101进行通信。所以,减小了在翻转和换手时外表面光滑或尺寸较大引起电子设备滑落损伤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降低了面部及耳朵误触第四检测装置的几率,进一步,为了降低通信过程中手掌误触第四检测装置的几率,电子设备的处理装置8还可以用于: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进入通信接通状态后,关闭所述第四检测装置的检测功能,或者不响应所述第四检测装置的检测。
具体来讲,处理装置8在检测到电子设备通信接通后,关闭第四检测装置的检测功能,例如关闭触摸感应装置的触摸检测功能,或者不响应检测,例如不响应触摸感应装置的触摸检测信号。这样一来,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通信过程中手掌误触第四检测装置的可能性。并且,与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在第二外表面102上的接近开关关闭输入功能相比,避免了接近开关检测误差,减少接近开关的功耗,提高关闭输入功能的准确性。
本体1上,用于检测本体1的本体形态,并将检测到的本体形态发送给处理装置8。
通信装置7设置在本体1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7可以设置在本体1的外表面,也可设置在本体1内部,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通信装置7用于与其他电子设备通信,具体用于建立与其他电子设备的通信连接,语音聊天连接,收发信号和/或调制解调信号等等。
处理装置8设置在本体1上,且为了保护处理装置8不受损坏,将处理装置8设置在本体1内部为较佳选择。如图3所示,处理装置8与第一检测装置6、通信装置7、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显示装置3、音频输入装置4和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装置8用于判断本体形态是否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不同于第一本体形态的第二本体形态;当本体形态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第二本体形态时,将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本体形态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的形态、至少弯曲一次的形态或至少折叠一次的形态等。通信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未通信状态、通信接通状态和通信请求状态。未通信状态为电子设备没有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状态,例如挂断通信后的状态、待机状态或拒绝通信请求后的状态等。通信接通状态为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接通通信连接且交互信息的状态,包括但不限于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和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即免提状态,为通过音频输入装置4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即非免提状态,为通过音频输入装置4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通信请求状态为电子设备接收并响应到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通信请求的状态,包括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和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两种。其中,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为响应通信请求的同时通过至少显示装置3和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输出通信请求提示;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为响应通信请求的同时通过显示装置3和/或震动单元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为电子设备多个通信状态中任意不同的两种状态。具体来讲,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为通信接通状态、未通信状态和通信请求状态中的任意两种。例如第一通信状态为通信接通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未通信状态;第一通信状态为通信请求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未通信状态;第一通信状态为通信请求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通信接通状态。
或者,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和未通信状态中的任意两种。例如第一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或者第一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未通信状态,或者第一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第一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等。
当电子设备在不同的两个形态间切换后,处理装置8便会调整第一通信状态至第二通信状态。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本体形态和第二本体形态可以为任意两种不同的本体形态,并且本申请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选择上述多个通信状态中的任意一个设置为第一通信状态,任意另一个通信状态设置为第二通信状态,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无论电子设备是否具有通信接通状态、未通信状态和通信请求状态3种通信状态,只要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为通信接通状态、未通信状态和通信请求状态中的任意两种,就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类似地,无论电子设备是否具备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和未通信状态5种通信状态,只要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为上述5种通信状态中的任意两种,也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情况。
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体形态具体包括固定形态,如图2和图4所示,和非固定形态,如图1a-图1b所示。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第一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第二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或者可以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来讲,用户通过本体1将电子设备固定于身体至少一部分上,例如手腕、手表或者手臂和头部。当用户将电子设备穿戴在身体至少一部分上时,本体1处于固定形态,用于维持电子设备与用户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维持电子设备与用户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表示维持电子设备与用户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或者不发生明显变化。不发生明显变化,例如用户将电子设备穿戴在头部上,本体1维持电子设备不会从头部脱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本体1处于固定形态穿戴于身体至少一部分上时,第一外表面101具体为贴合在身体至少一部分上的外表面。所以在固定形态时,用户能够观察到第二外表面102,无法观察到第一外表面101。
当本体1处于固定形态时,如图2所示,本体1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本体1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其中,环状空间或近似环状空间能围绕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柱状体外围。
具体来讲,本体1为一个外观一体的整体时,显示装置3套设在第二外表面102上,如图5a所示,或者固定在第二外表面102,如图5b所示,本体1自身能形成一个近似环状空间或者形成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该近似环状空间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即口径小于穿戴电子设备处身体部位,如手腕的口径,此时的手腕视为一柱状体。此柱状体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即大于环状空间的口径,进一步,如果需要将电子设备相对固定在柱状体的某一位置或某一高度,该柱状体两端的直径应小于环状空间的直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可以相互切换,所以当用户不需要将电子设备固定在身体至少一部分上时,可以将本体1从固定形态切换到非固定形态。
具体来讲,为实现电子设备在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之间切换,本体1中设置有柔性弯曲结构。具体来讲,如图6所示,柔性弯曲结构包括:
多根转动部件1011,每个转动部件有一条转动轴1012;转动部件1011能够围绕自身的转动轴1012旋转。
具体来讲,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部件1011的数量大于等于3,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设置数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多个转动部件1011的转动轴1012相互平行。当作用在一个转动部件1011上力在垂直于自身转动轴1012、且与该转动部件1011的外表面相切的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该转动部件1011能够围绕自身转动轴1012旋转。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条件为大于转动部件1011与自身转动轴1012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相邻两个转动部件1011间摩擦力之和。本申请实施例中,作用在转动部件1011上力可以为用户施加的力,也可以为其他转动部件1011传递的力,即一个转动部件1011可以在用户施力的情况下转动,也可以被其他转动部件1011带动,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转动部件1011与自身转动轴1012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相邻两个转动部件1011间摩擦力之和与多个转动部件1011的制造材料、制造工艺等条件相关。
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转动部件1011与相邻的两个转动部件1011接触。因此,当一个转动部件1011旋转时,相邻的两个转动部件或者多个转动部件也会联动,进而实现本体1在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间切换。
更进一步,为了外力撤去,或者外力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保持本体形态,每个转动部件1011与相邻的两个转动部件1011之间具体为阻尼接触。从而,多个转动部件1011保持相互的稳定,进而维持本体状态。
或者,如图7和图8所示,为柔性弯曲结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具体来讲,柔性弯曲结构包括:
多根轴1021,第一连接件1022,第二连接件1023和支撑件1024。
具体来讲,轴1021的数量至少为21根,即当21根轴发生柔性弯曲时,本体1能够发生状态改变,如图7所示。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选择轴的具体数量,如84,105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为方便介绍,下面以21根轴为例来说明。并且,如图8所示,假设从上之下依次为第1轴,第2轴,…和第21轴。而第一连接件1022,第二连接件1023和支撑件1024的具体数量与轴的数量有关,且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按照以下介绍的连接方式周期性重复即可。
如图9a所示,第一连接件1022上开设有5个通孔,可穿过5根轴。每个周期中包括4个第一连接件1022。第3轴-第7轴穿过第1个第一连接件1022,第7轴-第11轴穿过第2个第一连接件1022,第11轴-第15轴穿过第3个第一连接件1022,第15轴-第19轴穿过第4个第一连接件1022。其中,第5轴,第9轴,第13轴和第17轴能够在对应的通孔中旋转,并且在第一方向上滑动。第4轴,第6轴,第8轴,第10轴,第12轴,第14轴,第17轴和第18轴能够在对应的通孔中旋转,并且在第二方向上滑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而其余各轴只能在对应的通孔中原地旋转。
如图9b所示,第二连接件1023上开设有5个通孔,可穿过5根轴。每个周期中包括5个第二连接件1023。第1轴-第5轴穿过第1个第二连接件1023,第5轴-第9轴穿过第2个第二连接件1023,第9轴-第13轴穿过第3个第二连接件1023,第13轴-第17轴穿过第4个第二连接件1023,第17轴-第21轴穿过第5个第二连接件1023。其中,第3轴,第7轴,第11轴,第15轴和第19轴能够在对应的通孔中旋转,并且在第一方向上滑动。而其余各轴只能在对应的通孔中原地旋转。
支撑件1024为内径与轴1021外径配合的中通圆柱,每个周期中包括9个,套设在每个穿过第一连接件1022和/或第二连接件1023中间位置的通孔的轴1021上,如图8所示。
通过上述结构,当一外力施加在本体1上时,多根轴1021将在第一连接件1022和第二连接件1023的通孔中发生旋转,以及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滑动,以使柔性弯曲结构发生柔性弯曲,进而使电子设备处于固定形态,固定在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上。而当柔性弯曲结构不发生柔性弯曲时,本体1平直,如图1a和图1b所示,此时本体1无法再维持电子设备与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切换至非固定形态。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选取上述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柔性弯曲结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来讲,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将第一通信状态切换到第二通信状态的多种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例子和应用场景对将第一通信状态切换到第二通信状态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例子。
第一种: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8用于当本体形态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第二本体形态时,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
具体来讲,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表示从电子设备未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切换至建立通信连接,即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通信接听状态;或者在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切断通信连接,及从通信接通状态切换到未通信状态。
那么,用户将本体1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到第二本体形态,电子设备可以为用户切换通信连接或者建立通信连接。所以,对用户来说,通过调整本体形态就切换通信通断状态,不仅使用方便,还可以节约学习现有技术切换通信通断状态方法的学习成本。
具体来讲,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又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实施方式。
第1.1种实施方式:
在第1.1种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8用于将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
具体来讲,本体1的本体形态包括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如图1a-图2所示。对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的描述请参考前文,此处不再重复赘述了。并且,在第1.1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形态具体为固定形态,第二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第一通信状态为通信请求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
当本体1从固定形态调整至非固定形态时,处理装置8将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另外,当电子设备处于通信请求状态时,为了提示用户,显示装置3将输出通信请求提示,例如显示其他电子设备的号码,标识,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用户的照片等。同时,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还可以进一步输出铃声,和/或振动单元产生震动来提示用户。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举例来说,假设初始时,用户将电子设备固定在左手手腕上,如图4所示。当电子设备接到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通信请求时,显示装置3上显示其他电子设备的号码,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铃声提示通信请求。如果用户接受该通信请求,那么用户用右手将本体1从左手手腕上摘下,调整至非固定形态,如图1a和图1b所示。处理装置8通过第一检测装置6检测到本体形态的变化,判断本体1从固定形态调整到了非固定形态,将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至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使电子设备与请求通信的其他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由于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设置在第二外表面102,所以,用户无需将电子设备从右手转移到左手,以及在手掌中翻转电子设备,取下电子设备后直接将第二外表面贴在面部及耳朵上就可以与其他电子设备通信了。
进一步,由于用户无需在翻转或换手来使第二外表面102朝向面部及耳朵,就可以直接将第一外表面101贴合到面部和耳部进行通信。所以,减小了电子设备滑落损伤的风险。
第1.2种实施方式:
具体来讲,处理装置8用于将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未通信状态。
具体来讲,本体1的本体形态包括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如图1a-图2所示。对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的描述请参考前文,此处不再重复赘述了。并且,在第1.2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第一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未通信状态。
在第1.2种实施方式中,当电子设备从非固定形态调整到固定形态时,处理装置8将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未通信挂断状态。所以,当用户需要挂断通信时,将电子设备从非固定形态调整到固定形态就可以实现了。
沿用第1.1种实施方式中的例子,用户右手握持电子设备进行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的通信。当需要结束通信时,用户用右手将本体1重新穿戴回左手手腕。进而,第一检测装置6检测到本体形态的再次改变,处理装置8判断出本体1从非固定形态调整到了固定形态,进而切断通信,将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到未通信状态。
当然,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用户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切换到未通信状态。例如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执行的将电子设备从通信接通状态切换到未通信状态的第二操作。第三检测装置例如为触摸感应装置或按键等。
举例来说,假设第三检测装置为触摸感应装置,当电子设备处于通信接通状态时,如果触控屏检测到一操作体在“挂断”虚拟按键区域的触控操作,则处理装置8将电子设备切换到未通信状态。
第二种实施方式: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而第一通信状态可以为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通信请求状态或通信挂断状态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那么,用户将本体1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到第二本体形态,电子设备可以将电子设备切换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至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或者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或者从未通信状态切换至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等。所以,对用户来说,通过调整本体形态就可以将电子设备切换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不仅使用方便,还可以节约学习成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种实施方式也包括两种具体实施方式。
第2.1种实施方式:
在第2.1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除了包括本体1,第一音频输出装置2,显示装置3,音频输入装置4,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第一检测装置6,通信装置7和处理装置8以外,还进一步包括:
第二检测装置9,设置在本体1上,与处理装置8连接,用于检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操作。
具体来讲,第一预设条件有多种可能,因此第二检测装置9以及第一操作也有多种可能。下面介绍其中两种,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
第一种:第一预设条件为在本体形态调整过程中的触控操作。那么第一操作就是在本体形态调整过程中的触控操作,而第二检测装置9为触控屏。
第二种:第一预设条件为在本体形态调整过程中,或者本体形态调整前后预设时长内电源键被点击。其中,预设时长例如为500ms,0.9s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那么第一操作就是在本体形态调整过程中点击电源键,或者在本体形态调整前后预设时长内点击电源键。而第二检测装置9为与电源键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当第二检测装置9检测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操作时,处理装置8将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其中,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
具体来讲,在第2.1种实施方式中,本体1的本体形态包括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如图1a-图2所示。对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的描述请参考前文,此处不再重复赘述了。并且,在第2.1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第一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
沿用第1.1种实施方式中的例子,用户右手握持电子设备进行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的通信。假设第一预设条件为在本体形态调整过程中的触控操作。当用户不想再将第一外表面101贴在面部和耳朵上继续通信时,用户右手将本体1重新固定回左手手腕。进而,第一检测装置6检测到本体形态再次改变,处理装置8判断出本体1从非固定形态调整到了固定形态。同时,在将电子设备穿戴于左手手腕的过程中,用户点击了触控屏,进而触控屏检测到满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操作。所以,在本体1从非固定形态调整为固定形态,且执行第一操作的情况下,处理装置8将电子设备从低功耗状态调整为高功耗状态。
上述描述可知,当用户需要将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时,可以通过将本体1从非固定形态调整到固定形态,同时执行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操作即可实现。
可以看出,在第1.2种实施方式中,当本体1从非固定形态调整为固定形态后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到了未通信状态,而在第2.1种实施方式中,当本体1从非固定形态调整为固定形态,且检测到第一操作后,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到了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以,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人员可以采用第1.2种实施方式或者第2.1种实施方式。或者,还可以同时采用第1.2和第2.2种实施方式,并设置电子设备借助第一操作确定在本体1从非固定形态调整到固定形态时,切换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还是未接通状态。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第2.2种实施方式:
在第2.2种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8用于将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
具体来讲,本体1的本体形态包括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如图1a-图2所示。对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的描述请参考前文,此处不再重复赘述了。并且,在第2.2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形态具体为非固定形态,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第一通信状态为通信请求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状态
当本体1从非固定形态调整至固定形态时,处理装置8将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另外,当电子设备处于通信请求状态时,为了提示用户,显示装置3将输出通信请求提示,例如显示其他电子设备的号码,标识,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用户的照片等。同时,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还可以进一步输出铃声,和/或振动单元产生震动来提示用户。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设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举例来说,假设初始时,用户将非固体状态的电子设备握持在右手中,且第二外表面102朝向掌心。当电子设备接到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通信请求时,显示装置3上显示其他电子设备的号码,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铃声提示通信请求。如果用户接受该通信请求,那么用户用右手将本体1穿戴到左手手腕。进而,第一检测装置6检测到本体形态的改变,处理装置8判断出本体1从非固定形态调整到了固定形态,进而接通通信,将电子设备通信请求状态切换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
第三种: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8用于将电子设备从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
具体来讲,本体1的本体形态包括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如图1a-图2所示。对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的描述请参考前文,此处不再重复赘述了。并且,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形态具体为固定形态,第二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第一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
举例来说,假设初始时,用户将电子设备固定在左手手腕上,如图4所示。当电子设备接到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通信请求后,处于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通过显示装置3显示通信号码,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输出铃声和震动单元震动来提示用户。假设用户希望此时电子设备不要响铃和震动,那么用户用右手将本体1从左手手腕上摘下,调整至非固定形态,如图1a和图1b所示。处理装置8通过第一检测装置6检测到本体形态的变化,判断本体1从固定形态调整到了非固定形态,将电子设备从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切至低功耗通信状态,进而使电子设备仅通过显示来提示通信请求。
第四种:
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形变触发装置,与通信装置和处理装置8连接,用于当电子设备接收到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通信请求时,触发本体1由第二本体形态形变至第一本体形态。那么。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当本体形态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回第二本体形态,或者调整至第三本体形态时,处理装置8用于将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第二通信状态。
具体来讲,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形态为平板形态,第一本体形态为弯曲形态,如图10所示。第三本体形态为曲度介于弯曲形态与平板形态之间的微弯曲形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本体形态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回第二本体形态,或者调整至第三本体形态时,切换第一通信状态至第二通信状态也可以在上文中多种通信状态间任意进行切换。下面列举其中三种。
第4.1种实施方式:
在第4.1种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8用于将电子设备从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
具体来讲,在第4.1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形态为弯曲形态,如图10所示,第二本体形态为平板形态。第一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而第二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
举例来说,电子设备放置在如图10所示的放置平面上。接到其他电子设备的通信请求,本体1弯曲,形变到弯曲形态。此时电子设备处于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通过显示装置3显示通信号码,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输出铃声和震动单元震动来提示用户。假设用户正在开会,希望将电子设备调整到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所以用户按压本体1,进而将本体1从弯曲状态调整到平板形态。处理装置8判断本体1从弯曲形态调整到了平板形态,切换电子设备至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使电子设备仅通过显示装置显示通信号码。
第4.2种实施方式:
在第4.2种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8用于将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未通信请求状态。
具体来讲,在第4.1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形态为弯曲形态,如图10所示,第三本体形态为微弯曲形态。第一通信状态为通信请求状态,而第二通信状态为未通信状态。
举例来说,电子设备放置在如图10所示的放置平面上。接到其他电子设备的通信请求,本体1弯曲,形变到弯曲形态。此时电子设备处于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通过显示装置3显示通信号码,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输出铃声和震动单元震动来提示用户。假设用户正在开会,需要拒绝接听通信请求,所以用户轻轻按压本体1,进而将本体1从弯曲状态调整到微弯曲形态。处理装置8判断本体1从弯曲形态调整到了微弯曲形态,切换电子设备至未通信状态,拒绝通信请求。
第4.3种实施方式:
在第4.3种实施方式中,处理装置8用于将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未通信请求状态。
具体来讲,在第4.1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形态为弯曲形态,如图10所示,第二本体形态为平板形态。第一通信状态为通信请求状态,而第二通信状态为未通信状态。
举例来说,电子设备放置在如图10所示的放置平面上。接到其他电子设备的通信请求,本体1弯曲,形变到弯曲形态。此时电子设备处于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通过显示装置3显示通信号码,第二音频输出装置5输出铃声和震动单元震动来提示用户。假设用户正在开会,需要拒绝接听通信请求,所以用户按压本体1,进而将本体1从弯曲状态调整到平板形态。处理装置8判断本体1从弯曲形态调整到了平板形态,切换电子设备至未通信状态,拒绝通信请求。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任意设置第一通信状态和第二通信状态,以及第一通信状态、第二通信状态与第一本体形态和第二本体形态之间的关系,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的,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能够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到第二本体形态,为了配合本体形态的变化,便于用户观看显示内容,显示装置3在本体1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第二本体形态时,能够从与第一本体形态匹配的形态调整至与第二本体形态匹配的形态。
例如第一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第二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那么当本体1从固定形态调整为非固定形态时,显示装置3也随着本体形态的调整而从弯曲形态调整为平直形态。反之,当本体1从非固定形态调整到固定形态时,显示装置3也从平直形态调整回弯曲形态。
具体来讲,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显示装置3的显示屏可以设置为柔性屏,进而柔性屏可以随着本体1的本体形态而调整自身形态。或者显示装置3也可以设置为折叠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如图11所示,包括:
S101:对电子设备本体的本体形态进行检测。
S102:判断所述本体形态是否从本体形态调整为不同于所述本体形态的第二本体形态。
S103: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103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下面列举其中几种。
第一种:
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包括:
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
具体来讲,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其中,所述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或者,切换通信通断状态,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通信挂断状态;其中,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所述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种:
第二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
具体来讲,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判断是否检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操作;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操作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其中,所述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或者,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其中,所述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前述图1a-图10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通过前述对电子设备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本体的第一外表面上,显示装置设置在第二外表面上,音频输入装置设置在本体上。其中,第一外表面与第二外表面是相反的外表面。可见,将第一音频输出装置和显示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反的外表面上,电子设备更加方便使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第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对电子设备本体的本体形态进行检测;
判断所述本体形态是否从本体形态调整为不同于所述本体形态的第二本体形态;
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
可选的,第二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的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其中,所述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通信挂断状态;其中,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所述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是否检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操作;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操作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其中,所述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其中,所述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本体形态包括所述固定形态和与所述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形态包括固定形态和非固定形态,当所述本体处于所述固定形态时,所述本体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所述本体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近似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外表面上;
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二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是相反的外表面;
音频输入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第二音频输出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音频输出装置的属性参数高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装置的属性参数;
第一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用于检测所述本体的本体形态;
通信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用于与其他电子设备通信;
处理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所述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所述音频输入装置和第二音频输出装置连接,用于判断所述本体形态是否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的第二本体形态;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或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或非固定形态,且所述第一本体形态和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两种不同的本体的形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和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为通信接通状态、未通信状态和通信请求状态中的任意两种;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状态和所述第二通信状态为低功耗通信请求状态,高功耗通信请求状态,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和未通信状态中的任意两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的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未通信状态;其中,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与所述处理装置连接,用于检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操作;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操作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
所述显示装置还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9.如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本体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所述显示装置能够从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匹配的形态调整为与所述第二本体形态匹配的形态。
1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
对电子设备本体的本体形态进行检测;
判断所述本体形态是否从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的第二本体形态;
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包括:
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通信状态为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的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换通信的通断状态,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换通信通断状态,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未通信状态;其中,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包括:
判断是否检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操作;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操作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所述低功耗通信接通状态为通过所述音频输入装置采集第一通信者声音输入并通过所述第一音频输出装置输出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声音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本体形态从所述第一本体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本体形态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通信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状态的第二通信状态,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通信请求状态切换至所述高功耗通信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形态为非固定形态,所述第二本体形态为固定形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通信请求状态时,输出通信请求提示。
CN201510643030.9A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Active CN105306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3030.9A CN105306699B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US14/982,398 US9806752B2 (en) 2015-09-30 2015-12-29 Electronic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102016101445.1A DE102016101445B3 (de) 2015-09-30 2016-01-27 Elektronisches Gerät und Informationsverarbeitungsverfahr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3030.9A CN105306699B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6699A CN105306699A (zh) 2016-02-03
CN105306699B true CN105306699B (zh) 2019-04-26

Family

ID=5520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3030.9A Active CN105306699B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06752B2 (zh)
CN (1) CN105306699B (zh)
DE (1) DE102016101445B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2622B (zh) * 2016-11-18 2019-05-31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90373103A1 (en) * 2017-01-18 2019-12-05 Nec Corporation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program
CN109842718B (zh) * 2017-11-29 2020-11-13 山东兴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调整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01112A (zh) * 2018-09-06 2018-12-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57504B (zh) * 2018-10-26 2020-11-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168A (zh) * 2003-04-30 2004-11-03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表式手机
CN1913543A (zh) * 2006-09-01 2007-02-14 赵建和 一种手表式结构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9495A (ja) * 2002-04-16 2003-10-31 Seiko Instruments Inc データ電送装置
TWI235588B (en) * 2003-01-30 2005-07-01 Casio Computer Co Ltd Wrist-worn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EP1482715A3 (en) * 2003-05-28 2010-11-17 Broadcom Corporation Modular wireless headset and/or headphones
KR100486739B1 (ko) * 2003-06-27 2005-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착용형 휴대폰 및 그 사용방법
US9002420B2 (en) * 2011-01-19 2015-04-07 Ram Pattikonda Watch having an interface to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8249547B1 (en) * 2011-06-16 2012-08-21 Albert Fellner Emergency alert device with mobile phone
US20130120106A1 (en) * 2011-11-16 2013-05-16 Motorola Mobility, Inc. Display device,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for
US9098069B2 (en) * 2011-11-16 2015-08-0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Display device,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rienting output on a display
CN102880245A (zh) * 2012-09-17 2013-01-16 赵来刚 大屏至简手持电子产品
CN102957798A (zh) * 2012-11-06 2013-03-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柔性显示屏手机的接听和挂断电话的方法
CN202872883U (zh) * 2012-11-26 2013-04-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窄边框手机
CN103701983A (zh) * 2013-11-27 2014-04-02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操控手机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US9513665B2 (en) * 2013-12-26 2016-12-06 Intel Corporatio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formable display unit
KR20150084388A (ko) * 2014-01-14 2015-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 제어 가능한 음향 기기
US8874448B1 (en) * 2014-04-01 2014-10-28 Google Inc. Attention-based dynamic audio level adjustment
US9444425B2 (en) * 2014-06-20 2016-09-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justable wireless circuitr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3168A (zh) * 2003-04-30 2004-11-03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表式手机
CN1913543A (zh) * 2006-09-01 2007-02-14 赵建和 一种手表式结构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6699A (zh) 2016-02-03
US20170093450A1 (en) 2017-03-30
DE102016101445B3 (de) 2016-09-29
US9806752B2 (en)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6699B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EP309373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ptic feedback for modular devices
EP3299932B1 (en) Orientation adjustable multi-channel haptic device
JP2018506802A (ja) コンテキスト依存触覚通知フレームワークを提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20160077070A (ko) 손목 움직임을 이용한 손목밴드 디바이스 입력
CN112423087A (zh) 一种视频互动信息展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613958A (zh) 一种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243701A (zh) 一种接听电话的方法及电话接听装置
CN108391007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音量设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920059A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240577A (zh) 一种截屏方法及终端
CN109491738A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1115171A1 (zh) 可穿戴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0058836A (zh) 一种音频信号的输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489045A (zh) 一种对象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886686A (zh) 一种安全支付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69514B (zh) 一种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8540668A (zh) 一种程序启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120778A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8270928A (zh) 一种语音识别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213439A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和终端
CN111124240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881117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
CN108170355A (zh) 一种按键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1610A (zh)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