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1936B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1936B
CN105301936B CN201510262744.5A CN201510262744A CN105301936B CN 105301936 B CN105301936 B CN 105301936B CN 201510262744 A CN201510262744 A CN 201510262744A CN 105301936 B CN105301936 B CN 1053019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aper
fixing band
fixing device
push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27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1936A (zh
Inventor
山岸义弘
金松良治
荣木天
高桥裕徳
四辻刚史
林英理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01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1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1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19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带、加压部件、推压部件以及温度检测部件。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定影带压力接触,形成定影夹持部。所述推压部件向所述加压部件一侧推压所述定影带。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插入所述推压部件中。在所述推压部件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从位于所述定影夹持部一侧的表面贯穿到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插入部。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复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等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
例如,在现有技术中有如下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具有定影带、加压部件、推压部件以及温度检测部件,其中,加压部件与定影带压力接触,形成定影夹持部;推压部件向加压部件一侧推压定影带;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定影带的温度。
在像这样构成的定影装置中,有时会在与定影带的位于定影夹持部相反一侧的区域相向的位置上配置温度检测部件。在该情况下,由温度检测部件很难准确地检测出定影带的位于定影夹持部一侧的区域的温度或者设置在定影带和推压部件之间的部件的温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由温度检测部件准确地检测出定影带的位于定影夹持部一侧的区域的温度或者设置在定影带和推压部件之间的部件的温度。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带、加压部件、推压部件以及温度检测部件。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定影带压力接触,形成定影夹持部。所述推压部件向所述加压部件一侧推压所述定影带。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插入所述推压部件中。在所述推压部件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从位于所述定影夹持部一侧的表面贯穿到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插入部。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定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大致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定影带以及配置在其内周侧的部件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推压部件及其周围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推压部件和温度传感器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处于展开状态的片状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电连接关系的结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推压部件及其周围部分的剖视图。
图9A-图9D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的通孔的形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对打印机1(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打印机1具有箱体状的打印机主体2,在打印机主体2的下部设置有收装纸张(记录介质)的供纸盒3,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出纸盘4。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表面,于出纸盘4的侧方设置有能够开闭的上盖5,在上盖5的下方设置有调色剂盒6。
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部设置有由激光扫描单元(LSU)构成的曝光器7,该曝光器7配置在出纸盘4的下方,在曝光器7的下方设置有图像形成部8。在图像形成部8,设置有能够转动的感光鼓10,该感光鼓10为图像载体,在感光鼓10的周围,沿该感光鼓10的转动方向(参照图1中的箭头X)配置有充电器11、显影器12、转印辊13以及清洁装置14。
在打印机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纸张的传送路径15。在传送路径15的上游端设置有供纸部16,在传送路径15的中游部设置有由感光鼓10和转印辊13构成的转印部17,在传送路径15的下游部设置有定影装置18,在传送路径15的下游端设置有出纸部19,在传送路径15的下方形成有有双面打印用的翻转路径20。
接下来,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打印机1接入电源后,各种参数被初始化,并执行定影装置18的温度设定等初始设定。然后,由与打印机1连接的计算机等输入图像数据,指示打印开始后,执行如下图像形成动作。
首先,由充电器11使感光鼓10的表面带电后,由来自曝光器7的激光(参照图1中的双点划线P)对感光鼓10进行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曝光,在感光鼓10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接着,由显影器12通过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转变为调色剂图像。
另外,与上述的图像形成动作同步,通过供纸部16从供纸盒3中被取出的纸张被传送到转印部17,在转印部17,感光鼓1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经由传送路径15被传送到下游一侧,进入定影装置18,在该定影装置18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由出纸部19排出到出纸盘4上。另外,感光鼓10上残留的调色剂被清洁装置14回收。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18进行详细地说明。下面,为了方便说明,以图2的纸面近身侧为定影装置18的前侧(正面侧)。标注在各附图中的箭头Fr、Rr、L、R、U、Lo分别表示定影装置18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标注在各附图中的箭头Y表示纸张的传送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
如图2等所示,定影装置18具有:箱体状的定影框21;定影带22,其配置在定影框21内的上部;加压辊23(加压部件),其配置在定影框21内的下部;加热器24(热源),其配置在定影带22的内周侧;反射部件25,其在定影带22的内周侧,配置在加热器24的下侧;支承部件26,其在定影带22的内周侧,配置在反射部件25的下侧;垫片27(在图2中,仅表示了后侧的垫片27),分别配置在反射部件25的前后两端侧;推压部件28,其在定影带22的内周侧,配置在支承部件26的下侧;被插入推压部件28中的前后一对的温度传感器29(温度检测部件,在图2中,仅表示了前侧的温度传感器29);片状部件30,其设置在定影带22和推压部件28之间。
定影框21(参照图2)由金属板形成。定影框21由相互连接的上框部31和下框部32构成。
定影框21的上框部31具有前后一对的上侧两端板33(在图2中,仅表示了后侧的上侧两端板)以及连接上侧两端板33的上端部的顶板34。
在上框部31的各上侧两端板33的内表面上固定有定影带安装座35。在各定影带安装座35上设置有圆弧状的定影带支承部36。在定影带支承部36的外周设置有圆环状的偏移限制环37。
在上框部31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固定有第1热敏电阻40。各第1热敏电阻与定影带22的外周面相接触。在顶板34的左端部安装有能够上下移动的前后一对的调整部件41(在图2中,仅表示了后侧的调整部件41)。
定影框21的下框部32具有前后一对的下侧两端板42(在图2中,仅表示了后侧的下侧两端板42)以及连接下侧两端板42的下部的底板43。
在下框部32的各下侧两端板42的前后方向上的内侧,设置有摆动架44。在各摆动架44的右端侧设置有支点部45,在各摆动架44的左端侧设置有安装部46。安装部46通过螺旋弹簧47与上框部31的调整部件41相连接,使该调整部件41上下移动,从而使各摆动架44以支点部45为中心摆动。在下框部32上固定有第2热敏电阻48。第2热敏电阻48与加压辊23的外周面相接触。
定影带22(参照图2、图3)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圆筒状。定影带22具有可挠性,其在圆周方向上呈环状。定影带22具有:基材层;弹性层,其沿圆周方向设置在该基材层上;离型层;其覆盖该弹性层。定影带22的基材层例如由SUS等金属形成。另外,定影带22的基材层也可以由PI(聚酰亚胺)等树脂形成。定影带22的弹性层例如由硅胶形成。定影带22的离型层例如由PFA管形成。另外,在各附图中,定影带22的各层(基材层、弹性层、离型层)并没有区分开来表示。
设置在上框部31的各定影带安装座35上的定影带支承部36插入定影带22的前后两端部。从而,定影带22能够支承在上框部31上且能够转动。定影带22能够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转轴A为中心转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带22的转轴方向为前后方向。定影带22的前后两端面配置在偏移限制环37的前后方向上的内侧,其中,该偏移限制环37设置在上框部31的各定影带安装座35上。从而限制定影带22的偏移(向前后方向上的一侧偏移)。
定影带22具有纸张通过区域51和形成于该纸张通过区域51的前后两侧(纸张通过区域51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的纸张非通过区域52。纸张通过区域51是最大尺寸的纸张(例如A3尺寸的纸张)通过的区域。纸张非通过区域52是最大尺寸的纸张不通过的区域。
加压辊23(参照图2等)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圆柱状。加压辊23例如具有:圆柱状的芯材53;弹性层54,其沿圆周方向设置在该芯材53上;离型层(未图示),其覆盖该弹性层54。加压辊23的芯材53例如由铁等金属形成。加压辊23的弹性层54例如由硅胶形成。加压辊23的离型层例如由PFA管形成。
加压辊23配置在定影带22的下侧(外周侧)。加压辊23与定影带22压力接触,在定影带22和加压辊23之间形成有定影夹持部55。加压辊23支承在下框部32的摆动架44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且能够转动,随着摆动架44以支点部45为中心的摆动,加压辊23上下移动,以使定影夹持部55处的压力能够切换。
加压辊23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转轴B为中心转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辊23的转轴方向为前后方向。另外,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Z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定影带22的转轴A和加压辊23的转轴B的方向为上下方向。
加热器24(参照图2等)例如由卤素加热器构成。加热器24比反射部件25、支承部件26及推压部件28更靠上侧(远离加压辊23的一侧)。加热器24的前后两端部安装座上框部31上。
反射部件25(参照图2等)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反射部件25例如由光亮铝等金属形成。反射部件25配置在加热器24和支承部件26之间。反射部件25向上凸的日文片假名コ字形
反射部件25具有:第1板部61、第2板部62以及第3板部63,其中,第1板部61和第2板部62沿上下方向设置;第3板部63沿左右方向设置,且连接第1板部61和第2板部62。第1板部61配置在支承部件26的右侧(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第2板部62配置在支承部件26的左侧(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第3板部63的上表面(位于加热器24一侧的表面)是向定影带22的内周面反射由加热器24放射出的辐射热的反射面(镜面)。
支承部件26(参照图4等)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支承部件26例如由SECC(镀锌钢板)等金属板形成。支承部件26呈向上凸的日文片假名コ字形。
支承部件26具有第1支承部71、第2支承部72、第3支承部73,其中,第1支承部71和第2支承部72沿上下方向设置;第3支承部73沿左右方向设置,其连接第1支承部71和第2支承部72的上端部。第1支承部71和第2支承部72的上侧部分以及第3支承部73插入形成于反射部件25的第1板部61和第2板部62之间的空间内。
各垫片27(参照图2、图3等)例如由LCP(液晶聚合物)、PPS(聚苯硫醚)、PEEK(聚醚醚酮)等树脂形成。
各垫片27具有:底壁部74;侧壁部75,其从底壁部74的左右两端部向上侧弯曲。底壁部74被夹持在反射部件25的第3板部63的前后两端部和支承部件26的第3支承部73的前后两端部之间。由此使得反射部件25和支承部件26不相接触。
推压部件28(参照图3~图5等)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推压部件28例如由LCP(液晶聚合物)等的耐热性树脂形成。推压部件28被支承部件26从上侧支承。
在推压部件28的左侧表面(位于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表面)的下端部设置有突片80。突片80与支承部件26的第2支承部72的下端部相抵接。推压部件28的上侧部分插入形成于支承部件26的第1支承部71和第2支承部72之间的空间内。
推压部件28的下表面(位于定影夹持部55一侧的表面)从右侧(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向左侧(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朝下侧(加压辊23一侧)倾斜。推压部件28向下侧(加压辊23一侧)推压定影带22。
推压部件28具有:第1推压部81;第2推压部82,其形成于第1推压部81的前后两侧(第1推压部81的前后方向上的外侧)。第1推压部81配置在定影带22的纸张通过区域51的内周侧。各第2推压部82配置在定影带22的各纸张非通过区域52的内周侧。
在推压部件28的第1推压部81和后侧的第2推压部82上设置有能够插入温度传感器29的插入部83。各插入部83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各插入部83的左端部(位于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插入温度传感器29的开口部84。
在推压部件28上,沿上下方向(铅直方向)形成有多个由该推压部件28的下表面(位于定影夹持部一侧的表面)贯穿到各插入部83的通孔85。多个通孔85是密集设置的多个小孔,该多个通孔85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设置。各通孔85例如呈正圆形。各通孔85的直径例如为0.5mm~2mm,通孔85的形成间距(由一个通孔85的中心到与之相邻的其他的通孔85的中心的距离)例如为0.5mm~1mm。
各温度传感器29例如由热敏电阻构成。前侧的温度传感器29插入设置在推压部件28的第1推压部81上的插入部83中,后侧的温度传感器29插入设置于推压部件28的位于后侧的第2推压部82上的插入部83中。各温度传感器29比推压部件28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参照图4中的单点划线M)更靠下侧(加压辊23一侧)。
片状部件30(参照图4、图6等)例如由PTFE等含氟树脂形成,其摩擦系数低于推压部件28的摩擦系数。片状部件30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另外,图6中的双点划线L1表示片状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一侧部30a和宽度方向中央部30b的边界,图6中的双点划线L2表示片状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30b和宽度方向另一侧部30c的分界。
在片状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一侧部30a,形成有多个安装孔86,该多个安装孔86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片状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一侧部30a通过穿过各安装孔86的螺丝87固定在推压部件28的上表面(位于远离定影夹持部55一侧的表面)上。片状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30b被夹持在支承部件26的第1支承部71和推压部件28的右侧表面(位于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表面)之间。片状部件30的宽度方向另一侧部30c被夹持在推压部件28的下表面(位于定影夹持部55一侧的表面)和定影带22的内周面之间。
接下来,参照图7对定影装置18的电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在定影装置18上设置有控制部91。控制部91与由ROM、RAM等存储装置构成的存储部92相连接,该控制部91根据存储部92内存储的控制程序或者控制用数据,对定影装置18各部进行控制。
控制部91与由马达等构成的驱动源93相连接,驱动源93与加压辊23相连接。并且,基于来自控制部91的信号,驱动源93使加压辊23转动。
控制部91与加热器24相连接,基于来自控制部91的信号,加热器24通电后发热,放射出辐射热。
控制部91与各第1热敏电阻40相连接,由各第1热敏电阻40检测出的定影带22的外周面的温度被输出给控制部91。
控制部91与各第2热敏电阻48相连接,由各第2热敏电阻48检测出的加压辊23的外周面的温度被输出给控制部91。
控制部91与各温度传感器29相连接,由各温度传感器29检测出的片状部件30的温度被输出给控制部91。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定影装置18中,在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时,基于来自控制部91的信号,驱动源93使加压辊23转动。这样,当加压辊23转动时,与该加压辊23压力接触的定影带22向着与加压辊23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动转动。这样,当定影带22转动时,该定影带22相对于片状部件30滑动。
另外,在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时,基于来自控制部91的信号,加热器24通电后发热,放射出辐射热。由加热器24的放射出的辐射热的一部分如图2中的箭头C所示那样被直接照射在定影带22的内周面上,并被该内周面吸收。另外,由加热器24放射出的辐射热的另一部分如图2中的箭头D所示那样被反射部件25的第3板部63的上表面向定影带22的内周面反射,并被该定影带22的内周面吸收。通过上述这样的作用,由加热器24对定影带22进行加热。在该状态下,纸张通过定影夹持部55时,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后而融化,定影在纸张上。
如上所述,片状部件30由PTEE等含氟树脂形成时,该片状部件30的耐热温度大约为200℃。另外,如上所述,推压部件28由LCP等耐热性树脂形成时,推压部件28的耐热温度为200℃~240℃。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片状部件30和推压部件28的耐热温度较低。尤其是,当片状部件30的温度超过耐热温度时,片状部件30会快速劣化,伴随与此,定影装置18的寿命可能会变短。另外,由于在定影带22的纸张通过区域51,热量被纸张夺去(热量被传递给纸张),而在定影带22的纸张非通过区域52,热量没有被纸张夺去(热量没有被传递给纸张),因而,相对于片状部件3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片状部件30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温度更容易升高。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方式来防止片状部件30的温度超过耐热温度。
但由各温度传感器29输出的片状部件30的温度低于存储部92内存储的耐热温度时,控制部91以规定速度(各单位时间内的纸张数)持续进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动作。另外,当由各温度传感器29的任意一个(尤其是,插入推压部件28的位于后侧的第2推压部82中的温度传感器29)输出的片状部件30的温度在存储部92内存储的耐热温度以上时,控制部91停止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动作,或者,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的动作的速度低于上述规定速度。从而能够防止片状部件30的温度超过耐热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推压部件28上形成有多个由该推压部件28的下表面(位于定影夹持部55一侧的表面)贯穿到各温度传感器29的插入部83的通孔85。通过采用像这样的结构,能够由各温度传感器29准确地检测出片状部件30的温度。
另外,由于多个通孔85为密集设置的多个小孔,因而能够抑制伴随着通孔85的形成,在定影夹持部55处产生压力不均匀的情况。
另外,各温度传感器29比推压部件28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参照图4中的单点划线M)更靠下侧(加压辊23一侧)。通过采用像这样的结构,能够由各温度传感器29更准确地检测出片状部件30的温度。
另外,在推压部件23的第1推压部81和第2推压部82内分别插入有温度传感器29。因此,能够由各温度传感器29准确地检测出片状部件3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纸张通过区域51一侧的部分)和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位于纸张非通过区域52一侧的部分)。
另外,在定影带22和推压部件28之间设置有摩擦系数低于推压部件28的摩擦系数的片状部件30。通过采用像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小定影带22的滑动负荷。
另外,在各插入部83的左端部(位于纸张的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将各温度传感器29插入各插入部83的开口部84。通过采用像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将各温度传感器29插入各插入部83中。
另外,推压部件28的下表面从右侧向左侧朝下侧倾斜,伴随与此,定影夹持部55也从右侧向左侧朝下侧倾斜,因而,能够使纸张容易从定影带22上分离。并且,由于各插入部83沿水平方向设置,因而能够由各插入部83稳定地支承各温度传感器29。如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推压部件28的下表面和定影夹持部55倾斜,而各插入部83沿水平方向设置,因而,不仅能够确保纸张容易从定影带22上分离,还能够稳定地支承各温度传感器29。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各插入部83的左端部(位于纸张的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开口部8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开口部84也可以形成于各插入部83的右端部(位于纸张的传送方向上游一侧的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推压部件28的第1推压部81和第2推压部82内分别插入有温度传感器29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在推压部件28的第1推压部81和第2推压部82的任意一个推压部内插入温度传感器29。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由金属板形成支承部件2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块状材料形成支承部件26。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为了能够由各温度传感器29准确地检测出片状部件30的温度,也将各温度传感器29配置在比推压部件28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参照图8中单点划线M)更靠下侧(加压辊23一侧)的位置上为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多个通孔85是密集设置的多个小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多个通孔85可以是沿左右方向(纸张的传送方向)设置的长孔,且在前后方向(与纸张的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配置。另外,如图9B所示,多个通孔85可以是沿前后方向(与纸张的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长孔,且在左右方向(与纸张的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配置。通过采用如图9A或者图9B所示那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能够抑制伴随着通孔85的形成,在定影夹持部55处产生压力不均匀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各插入部83相对应形成有多个通孔8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如图9C所示,与各插入部83相对应,形成1个正圆形的通孔85,也可以如图9D所示,与各插入部83相对应,形成1个多边形(例如,四边形)的通孔85。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各通孔85呈正圆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各通孔85也可以呈椭圆形、多边形等正圆形以外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定影带22和推压部件28之间设置有片状部件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定影带22和推压部件28之间不设置片状部件30,使该定影带22和推压部件28直接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卤素加热器(卤素灯)作为加热器2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陶瓷加热器等作为加热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结构适用于打印机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复印机、传真机、复合机等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9)

1.一种定影装置,具有定影带、加压部件、推压部件、温度检测部件、支承部件以及片状部件,其中,
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定影带压力接触,形成定影夹持部;
所述推压部件向所述加压部件一侧推压所述定影带;
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插入所述推压部件中,
所述支承部件支承所述推压部件,
所述片状部件设置在所述定影带和所述推压部件之间,且摩擦系数低于所述推压部件的摩擦系数,
在所述推压部件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从位于所述定影夹持部一侧的表面贯穿到所述温度检测部件的插入部,
所述片状部件具有:
宽度方向一侧部,其固定在所述推压部件的位于远离所述定影夹持部一侧的表面上;
宽度方向中央部,其被夹持在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推压部件的位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表面之间;以及
宽度方向另一侧部,其被夹持在所述推压部件的位于所述定影夹持部一侧的表面和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之间,
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检测所述片状部件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是密集设置的多个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有多个,其是沿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延伸的长孔,且在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有多个,其是沿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长孔,且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呈正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检测部件在规定方向上与所述推压部件的中央部相比,更靠所述加压部件一侧,其中,所述规定方向为连接所述定影带的转轴和所述加压部件的转轴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带具有纸张通过区域和纸张非通过区域,其中,
记录介质穿过所述纸张通过区域;
所述纸张非通过区域形成于所述定影带的转轴方向上的所述纸张通过区域的外侧,
所述推压部件具有第1推压部和第2推压部,其中,
所述第1推压部配置在所述纸张通过区域的内周侧;
所述第2推压部形成于所述定影带的所述转轴方向上的所述第1推压部的外侧,且配置在所述纸张非通过区域的内周侧,
所述温度检测部件分别插入所述第1推压部和所述第2推压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入部的位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温度检测部件插入所述插入部中的开口部。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510262744.5A 2014-05-28 2015-05-21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01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9728A JP6140650B2 (ja) 2014-05-28 2014-05-28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09728 2014-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1936A CN105301936A (zh) 2016-02-03
CN105301936B true CN105301936B (zh) 2017-09-08

Family

ID=54701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274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01936B (zh) 2014-05-28 2015-05-21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35691B2 (zh)
JP (1) JP6140650B2 (zh)
CN (1) CN1053019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4819B2 (ja) * 2015-02-27 2019-0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597521B2 (ja) * 2016-08-26 2019-10-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65835B2 (ja) * 2016-08-30 2019-08-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0854B2 (ja) * 2017-05-22 2021-04-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7660A (ja) * 1992-02-04 1993-08-27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2009103938A (ja) * 2007-10-23 2009-05-14 Fuji Xerox Co Ltd 加圧部材、定着用加圧部材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42A (zh) * 2010-03-16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29096A (zh) * 2011-02-03 2012-08-0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JP5409060B2 (ja) * 2009-03-17 2014-02-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5483B2 (ja) * 2002-06-28 2008-04-16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記録装置
JP2006154802A (ja) * 2004-11-08 2006-06-15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JP5042069B2 (ja) * 2007-05-22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1822B2 (ja) * 2010-06-29 2014-06-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209311B2 (ja) 2012-02-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35632B2 (ja) * 2012-09-26 2016-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7660A (ja) * 1992-02-04 1993-08-27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2009103938A (ja) * 2007-10-23 2009-05-14 Fuji Xerox Co Ltd 加圧部材、定着用加圧部材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9060B2 (ja) * 2009-03-17 2014-02-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42A (zh) * 2010-03-16 2011-09-21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29096A (zh) * 2011-02-03 2012-08-0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46663A1 (en) 2015-12-03
US9335691B2 (en) 2016-05-10
CN105301936A (zh) 2016-02-03
JP2015225202A (ja) 2015-12-14
JP6140650B2 (ja)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3930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9804547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reduce rotation failure of fixing belt
CN104238323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01936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60246228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11273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00810B2 (ja) 定着装置
JP2016110014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8587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23728B2 (en) Fixing device comprising reflecting member arranged between heat source and support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285737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38964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熱量調整方法
CN106353985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5182718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405245B2 (en) Fixing device comprising deformation preventing member for preventing deformation of fixing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5589315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188627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EP3667430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18212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85459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1945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80085623A (ko)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20160147184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14809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