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9052A - 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 Google Patents

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9052A
CN105299052A CN201510437066.1A CN201510437066A CN105299052A CN 105299052 A CN105299052 A CN 105299052A CN 201510437066 A CN201510437066 A CN 201510437066A CN 105299052 A CN105299052 A CN 105299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rolling bearing
outer ring
bearing system
lubricant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370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本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99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90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4Retaining the liquid in or near the bearing
    • F16C33/6651Retaining the liquid in or near the bearing in recesses or cavities provided in retainers, races or roll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滚动轴承装置具备的供油单元包含向形成在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供给润滑油的泵,并与该环状空间相邻设置。泵具备针状的喷嘴,该喷嘴在前端具有朝向外圈具有的外圈滚道槽侧排出润滑油的排出口。喷嘴的前端接触于与外圈滚道槽相邻的肩部内周面,或者与该肩部内周面具有微小间隙地接近设置。

Description

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在2014年7月2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49651的说明书、附图及摘要作为参照而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将微量的润滑油向轴承部供给的供给单元的滚动轴承装置、及将微量的润滑油向滚动轴承等旋转部件供给的供油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工作机械的主轴用轴承,使用滚动轴承。为了确保其润滑性,存在采用油空气润滑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9-58091号公报)。然而,在油空气润滑的情况下,空气消耗引起的运行成本升高,而且,需要油空气供给装置及空气滤清器单元等附带设备,设备成本有时会升高。
作为用于向滚动轴承进行供油的其他的手段,已知有装入了供油单元的轴承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108388号公报)。在该轴承装置中,在内圈和外圈中的固定侧的滚道圈(固定圈)上装配环状的供油单元,滚动轴承与供油单元成为一体。供油单元具备积存润滑油的罐及将该罐内的润滑油向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排出的泵等。
从泵排出的润滑油比较微量。通过控制泵的动作来调整润滑油的排出量。润滑油通过泵作为油滴而间歇地(隔开时间地)排出。在一次的动作中从泵排出的润滑油例如为几皮升至几百纳升左右。根据这样的一并具备供油单元和滚动轴承的轴承装置,能够向形成在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排出微量的润滑油。排出的润滑油附着于内圈及外圈的滚道面及滚动体,进行滚动轴承的润滑。
在具备所述那样的供油单元的轴承装置中,例如,外圈固定于轴承壳体,内圈与旋转轴一体旋转的情况下,滚动体及保持器也向与内圈相同的方向旋转。因此,形成在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存在的气体产生与保持器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涡流。当将所述那样的微量的润滑油向产生这样的涡流的环状空间排出时,该微量的润滑油受到所述涡流的影响,有时无法到达滚道面及滚动体。即,微量的润滑油的向滚道面的到达受到环状空间的环境的阻碍,有时难以按期待那样将润滑油向滚道面供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将润滑油向滚道面(需要供油部位)供给的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滚动轴承装置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包括:轴承部,包括在外周具有滚道面的内圈、在内周具有滚道面的外圈、介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且在所述滚道面上滚动的多个滚动体、及将多个所述滚动体沿周向排列保持的保持器;及供油单元,具有向在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间供给润滑油的泵,并且所述供油单元与该环状空间相邻设置,其中,所述泵具备针状的喷嘴,所述喷嘴在前端具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朝向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不旋转的固定侧的滚道圈具有的所述滚道面侧排出润滑油,所述喷嘴的前端接触于与所述滚道面相邻的周面,或者所述喷嘴的前端以具有微小间隙地接近于与所述滚道面相邻的周面的方式设置。
附图说明
前述及后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滚动轴承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滚动轴承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3是说明泵及其周围的概略图。
图4是说明图3所示的泵的喷嘴及其周围的放大图。
图5是说明泵具有的喷嘴及其周围的放大图。
图6是说明泵及其周围的概略图。
图7是说明图6所示的泵的喷嘴及其周围的放大图。
图8是说明外圈的肩部内周面及其周围的概略图(其2)。
图9是说明外圈的肩部内周面及其周围的概略图(其3)。
图10是说明外圈的肩部内周面及其周围的概略图(其4)。
图11是说明外圈的肩部内周面及其周围的概略图(其5)。
图12是将喷嘴放大表示的图,是从半径方向观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滚动轴承装置的实施的一方式。图1是滚动轴承装置10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滚动轴承装置10的横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是图1的A-A向视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滚动轴承装置10具备轴承部20和供油单元40。本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为了将工作机械的主轴(轴7)支承为能够旋转而处于收容在轴承壳体8内的状态。
轴承部20具有内圈21、外圈22、多个滚珠(滚动体)23及保持这些滚珠23的保持器24。内圈21由外嵌于轴7的圆筒状的构件构成。内圈21具有轴向一侧(图1的情况下为左侧)的内圈主体部31和轴向另一侧(图1的情况下为右侧)的内圈延长部32。在内圈主体部31的外周形成有滚道槽(以下,称为内圈滚道槽25)作为滚道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圈主体部31与内圈延长部32为一体不可分,但也可以是分体。即,内圈延长部32可以是圆环形状的衬垫。外圈22由固定在轴承壳体8的内周面上的圆筒状的构件构成。外圈22具有轴向一侧的外圈主体部35和轴向另一侧的外圈延长部36。在外圈主体部35的内周形成有滚道槽(以下,称为外圈滚道槽26)作为滚道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圈主体部35与外圈延长部36为一体不可分,但也可以为分体。即,外圈延长部36可以是圆环形状的衬垫。
滚珠23介于内圈主体部31与外圈主体部35之间,在内圈滚道槽25及外圈滚道槽26上滚动。保持器24由环状的构件构成,沿着周向形成有多个空腔27。保持器24具有一对圆环部和将这些圆环部连结的柱部。保持器24在这些圆环部与沿周向相邻的一对柱部之间形成空腔27。并且,在各空腔27内收容一个滚珠23。由此,保持器24能够将多个滚珠23沿周向排列保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珠23相对于滚道槽25、26具有接触角地接触。该轴承部20构成角接触滚珠轴承。而且,若滚动轴承装置10为工作机械用,则空腔27通常为圆筒形状。
在内圈主体部31与外圈主体部35之间形成有第一环状空间11。在内圈延长部32与外圈延长部36之间形成有第二环状空间12。第一环状空间11与第二环状空间12连续。在第一环状空间11的轴向一侧设有密封构件13,防止滚珠23及保持器24所存在的轴承内部的润滑油向轴承外部的逃散。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环状空间11与第二环状空间12之间,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设置密封构件。而且,密封构件只要能够防止轴承内部的润滑油向轴承外部逃散即可,也可以设置在轴承外。
在第一环状空间11设置滚珠23及保持器24。在第二环状空间12设置供油单元40。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作为固定侧的滚道圈的外圈22,作为旋转侧的滚道圈的内圈21与轴7一起旋转。因此,供油单元40紧贴嵌合而安装于外圈延长部36的内周面。相对于此,在内圈延长部32的外周面与供油单元40(后述的环状的框架41)的内周面之间设置微小间隙,以免因供油单元40而妨碍内圈21的旋转。
如图2所示,供油单元40的整体形状为圆环状。供油单元40具备框架41、罐42、泵43、电路部44及电源部45。框架41是例如树脂制的环状构件,具有短圆筒状的内周壁46、短圆筒状的外周壁47、设于这些内周壁46、外周壁47之间的多个分隔壁48a、48b、48c、48d及侧壁48e、48f(参照图1)。通过这些壁,沿着周向形成多个空间K1、K2、K3。
通过第一空间K1构成罐42。在第二空间K2收纳泵43。在第三空间K3收纳电路部44及电源部45。由此,包含框架41、罐42、泵43、电路部44及电源部45的供油单元40构成为一体。
供油单元40相对于作为固定侧的滚道圈的外圈22(外圈延长部36)能够拆装地安装。供油单元40与轴承部20成为一体。如图1所示,设于第二环状空间12的供油单元40与第一环状空间11在轴向上相邻设置。
罐42积存润滑油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通过内周壁46的一部分、外周壁47的一部分、分隔壁48a、分隔壁48b、侧壁48e、48f(参照图1)划分的空间作为罐42。罐42在其一部分上具有使积存的润滑油3向泵43流出的流出部(流出口)49。该流出部49与泵43(后述的收容部51)通过流路(虽然未图示)连结。在罐42内可以设置保持润滑油3的保持体(例如,毛毡或海绵)。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3为油,但也可以是润滑脂。
电源部45具有发电部45a及二次电池部45b。发电部45a具有通过内圈21旋转而能够发电的结构。即,在内圈延长部32的外周侧设有转子45a-1。发电部45a具有在框架41的内周侧设置的定子45a-2。转子45a-1沿着周向交替地对N极和S极励磁。定子45a-2由磁性体构成,以使转子45a-1通过定子45a-2的径向内侧的方式设置。并且,由发电部45a产生的电力蓄积于二次电池部45b。
电路部44由包含编程后的微机的基板电路构成,对于泵43发送控制信号(驱动信号)。即,电路部44对于泵43施加驱动电力(施加规定的电压)。而且,电路部44除了具有用于驱动泵43的功能(驱动控制部)之外,还具有进行各种处理的功能。例如,电路部44能够取得来自设于供油单元40内的传感器(未图示)的信号。电路部44基于该信号也能够执行各种处理。
泵43由小型的泵(微型泵)构成,安装在框架41的一部分(下部)。如图1所示,泵43具备喷嘴50、积存润滑油3的收容部51及压电元件(未图示)。当向所述压电元件施加电压时,该压电元件变形(位移)。由于该变形而使收容部51的容积缩小,将在收容部51处于充满状态的润滑油3从喷嘴50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向所述压电元件的电压的施加及该电压的施加的时机由电路部44控制。向所述压电元件施加的电力从电源部45(二次电池部45b)供给。通过对压电元件呈脉冲状地施加电压,能够间歇地排出润滑油3。而且,通过控制脉冲数和向压电元件施加的电压值,能够进行微量的排出。
在此,说明泵43排出的润滑油3的油量。泵43当接受到来自电路部44的驱动信号(控制信号)时,所述压电元件驱动,从喷嘴50排出润滑油作为油滴。通过1次的泵43(所述压电元件)的驱动而排出的润滑油3的油滴成为恒定量(大致恒定量)。能够将泵43的每1次的驱动(1次喷射)的油滴的排出量(体积)可以设为5皮升~7微升,而且,也可以设定为1纳升~1000纳升、5皮升~1000皮升。而且,该供油的频度(1次喷射的间隔)可以设为几秒钟1次、几分钟1次、或几小时1次这样的频度。通过以上,泵43能够向形成在内圈21与外圈22之间的第一环状空间11(参照图1)作为油滴而间歇地(隔开时间地)供给润滑油3。具备这样的供油单元40的滚动轴承装置10能够将微量的润滑油3向轴承部20供给,也称为纳米润滑轴承。
关于泵43及喷嘴50的第一方式,在下述进行说明。图3是说明泵43及其周围的概略图。图4是说明图3所示的泵43的喷嘴50及其周围的放大图。泵43进行驱动,由此将泵内(收容部51)的润滑油通过喷嘴50向泵外排出。喷嘴50为针状(needle状),在喷嘴50的前端50a具有排出口52。该排出口52在喷嘴50的前端50a(前端面)开口,朝向固定侧的滚道圈即外圈22具有的外圈滚道槽26侧排出润滑油3。喷嘴50的长度方向存在于包含滚动轴承装置10的中心线的平面上。
如图4所示,喷嘴50的前端50a的外周缘50e接触于与外圈滚道槽26相邻的周面。该外周缘50e接触的所述周面是外圈22(外圈主体部35)的肩部37的内周面。以下,将该内周面称为肩部内周面37a。这样,排出润滑油3的喷嘴50的前端50a的外周缘50e接触于与外圈滚道槽26相邻的肩部内周面37a。由此,从该喷嘴50(排出口52)排出的微量的润滑油3能够顺着该肩部内周面37a向外圈滚道槽26流动。即,即使润滑油3为微量,也能够将该润滑油3高效地向外圈滚道槽26供给。
关于泵43及喷嘴50的第二方式,在下述说明。图5是说明泵43具有的喷嘴50及其周围的放大图。与第一方式相比,喷嘴50与肩部内周面37a的相对的位置不同,但是喷嘴50的形状等其他相同。在图5所示的方式的情况下,喷嘴50的前端50a(的外周缘50e)相对于与外圈滚道槽26相邻的肩部内周面37a,具有微小间隙H地接近设置。在该方式中,从喷嘴50(排出口52)排出的微量的润滑油3也能够顺着肩部内周面37a向外圈滚道槽26流动。即,即使润滑油3为微量,也能够将该润滑油3高效地向外圈滚道槽26供给。
关于所述微小间隙H进行说明。微小间隙H是从喷嘴50的前端50a(排出口52)排出且附着于该前端50a(前端面)的润滑油3的油滴能够与肩部内周面37a接触的程度的间隙。如上所述,泵43将润滑油3排出作为油滴,1次排出的油滴的体积为恒定量。当该恒定量的油滴设为球时,该油滴的半径R(参照图5)被决定。因此,喷嘴50的前端50a的形状(直径)也已知。因此,在半径R的油滴附着于前端50a的状态下,由于该半径R的油滴与肩部37的内周面37a接触这样的条件,而所述微小间隙H的值被确定。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微小间隙H的具体例,例如,可以设为小于1毫升。
关于泵43及喷嘴50的第三方式,在下述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泵43及其周围的概略图。图7是说明图6所示的泵43的喷嘴50及其周围的放大图。该第三方式是所述第二方式的变形例,设有所述微小间隙H。如图6和图7所示,在肩部内周面37a形成有槽38。该槽38是与外圈滚道槽26连续的沿轴向延伸的槽。槽38的截面形状为例如半圆形。并且,在该槽38内收容喷嘴50。
在该第三方式中,喷嘴50的长度方向与肩部内周面37a平行,而且,与轴承部20的中心线也平行。然而,在图4所示那样的喷嘴50相对于肩部内周面37a倾斜的方式(第一方式)中,虽然未图示,但是在肩部内周面37a也可以形成与外圈滚道槽26连续的槽38。这种情况下,在该槽38只要收容喷嘴50的至少前端50a即可。
这样,在与外圈滚道槽26连续的槽38内收容喷嘴50的至少前端50a。由此,从排出口52排出的润滑油3由槽38引导而容易流向外圈滚道槽26。即,能够将润滑油3更可靠地向外圈滚道槽26供给。
而且,如图6所示,槽38形成在肩部内周面37a中的包含与保持器24的圆环部24a的外周面在半径方向上相对的区域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肩部内周面37a的轴向全长上,槽38直线性地形成。并且,如图6及图7所示,喷嘴50沿着槽38的长度方向收容于该槽38内,不会从槽38露出。根据该结构,如图6所示,即使在外圈22与保持器24(圆环部24a)之间的半径方向的间隙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沿着槽38设置喷嘴50。而且,通过外圈22能够进行保持器24的径向的定位。即,能够使保持器24(圆环部24a)与外圈22的内周面的一部分(肩部内周面37a)进行滑动接触,能够利用外圈22来引导保持器24。而且,从喷嘴50供给的润滑油3能够浸入保持器24的外周面与外圈22的内周面(肩部内周面37a)之间。在上述的面为滑动接触面的情况下,能够有助于该润滑。
关于泵43及喷嘴50的其他的方式(其1),在下述进行说明。所述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能够在大气中使用,而且也能够在真空中使用。在大气中使用的情况下,即,在图3或图6中,所述第一环状空间11存在空气的情况下,伴随着内圈21的旋转而滚珠23及保持器24旋转时,在第一环状空间11产生涡流。由此,产生以保持器24的轴向的端面24b附近为交界的气帘。
因此,喷嘴50的排出口52的关于轴向的开口位置比保持器24的轴向的端面24b靠滚珠23侧,即,在图3或图6的情况下,比端面24b靠左侧。假设喷嘴50的排出口52的开口位置比保持器24的轴向的端面24b靠外侧(滚珠23的相反侧),即,在图3或图6的情况下,比端面24b靠右侧的情况下,从该排出口52排出的润滑油3的油滴的向轴承内部的浸入受到所述气帘的阻碍。然而,根据图3或图6所示的所述结构,从排出口52排出的润滑油3的油滴难以受到气帘的影响,容易到达外圈滚道槽26。
而且,进一步说明排出口52的关于轴向的开口位置。该开口位置优选比保持器24的凹槽27的轴向外侧的凹槽面27a靠滚珠23侧。由此,更难以受到气帘的影响,而且,排出口52与外圈滚道槽26的距离变短。由此,能够将润滑油高效率地向外圈滚道槽26供给。
关于泵43及喷嘴50的其他的方式(其2),在下述进行说明。图8是说明外圈22(外圈主体部35)的肩部内周面37a及其周围的概略图(其2)。在外圈主体部35的肩部内周面37a设有向半径方向内方突出的突出部33。该突出部33设置在比喷嘴50的排出口52靠轴向外侧(图8的情况下右侧)的位置。即,关于轴向的位置,排出口52位于外圈滚道槽26与突出部33之间。突出部33是沿着周向连续的形状,构成圆环状的壁。
根据该突出部33,从排出口52排出的润滑油即使假设流向轴向外侧(图8的情况下为右侧),也能够限制该流动。由此,能够防止润滑油3向轴承外部的逃散。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示出喷嘴50相对于肩部内周面37a倾斜的方式(所述第一方式)。然而,关于该突出部33的结构能够应用于所述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
关于泵43及喷嘴50的其他的方式(其3),在下述进行说明。图9是说明外圈22(外圈主体部35)的肩部内周面37a及其周围的概略图(其3)。所述各方式的肩部内周面37a是与滚动轴承装置10的中心线平行的圆筒面。然而,在图9所示的方式中,该肩部内周面37a由相对于滚动轴承装置10的中心线而倾斜的锥面构成。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肩部内周面37a是具有随着朝向外圈滚道槽26而直径(内径)d1扩大的倾斜面34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从排出口52排出的润滑油即使假设流向轴向外侧(图8的情况下为右侧),通过倾斜面34也能够限制其流动。由此,能够防止润滑油3向轴承外部的逃散。而且,该倾斜面34也具有沿着该倾斜面34向外圈滚道槽26引导润滑油3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中,示出相对于滚动轴承装置10的中心线而倾斜的肩部内周面37a,而喷嘴50进一步倾斜的方式(所述第一方式)。然而,关于该倾斜面34的结构可以应用于所述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
关于泵43及喷嘴50的其他的方式(其4),在下述进行说明。图10是说明外圈22(外圈主体部35)的肩部内周面37a及其周围的概略图(其4)。如图10所示,在肩部内周面37a与外圈滚道槽26的交界部形成有积存润滑油3的凹槽部39。凹槽部39可以形成为环状,但也可以仅形成于周向的一部分。在环状的情况下,凹槽部39成为沿周向连续的凹槽。在周向的仅一部分的情况下,凹槽部39设置在与喷嘴50的周向位置相同的位置。
根据该凹槽部39,从排出口52排出的润滑油3由凹槽部39捕捉,由此能够防止向轴承外部的逃散。其结果是,能够向外圈滚道槽26高效率地供给润滑油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示出喷嘴50相对于肩部内周面37a倾斜的方式(所述第一方式)。然而,关于该凹槽部39的结构能够应用于所述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
关于泵43及喷嘴50的其他的方式(其5),在下述进行说明。图11是说明外圈22(外圈主体部35)的肩部内周面37a及其周围的概略图(其5)。如图11所示,在肩部内周面37a的一部分设有疏油部55。疏油部55相对于从排出口52排出的润滑油3具有疏油性。疏油部55设置在比肩部内周面37a内的排出口52靠轴向外侧(在图11的情况下为右侧)的区域,而且,设置在整周。疏油部55可以通过例如在肩部内周面37a的一部分形成的树脂皮膜(由氟树脂形成的皮膜)构成。
根据该结构,从排出口52排出的润滑油3即使假设流向轴向外侧(在图11的情况下为右侧),通过疏油部55也能够限制其流动。由此,能够防止润滑油向轴承外部的逃散。
而且,如图11所示,在肩部内周面37a的其他部分设有亲油部56。亲油部56相对于从排出口52排出的润滑油3而具有亲油性。该亲油部56设置在肩部内周面37a中的比排出口52靠外圈滚道槽26侧(在图11的情况下为左侧)的区域,而且,设置在整周。亲油部56例如可以由润滑脂的膜(润滑脂的增稠剂的膜)构成。并且,在滚动轴承装置10组装时,通过对于肩部内周面37a涂敷润滑脂而能够得到亲油部56。
根据该结构,从排出口52排出的润滑油3由亲油部56向外圈滚道槽26侧拉近,能够将该润滑油3更可靠地向外圈滚道槽26供给。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示出喷嘴50相对于肩部内周面37a倾斜的方式(所述第一方式)。然而,也可以将所述疏油部55及所述亲油部56的结构应用于所述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
关于泵43及喷嘴50的其他的方式(其6),在下述进行说明。图12是将喷嘴50放大表示的图,是从半径方向观察的放大图。喷嘴50可以是沿长度方向具有均匀的横截面(直径)的直线状的针构件。然而,如图12所示,喷嘴50是朝向前端50a而横截面(直径)变小的前端尖细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形成在喷嘴50内且在前端50a开口的流路(润滑油3流动的流路)可以是前端尖细形状,但也可以是直线形状。
根据这样外周面50b为前端尖细形状的喷嘴50,在润滑油3附着于外周面50b的情况下,如下述说明那样,能够产生使该润滑油3(油滴)汇集于喷嘴50的前端50a的作用。即,在内圈21与外圈22之间的第一环状空间11(例如参照图1)存在空气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伴随着内圈21的旋转而滚珠23及保持器24旋转时,在第一环状空间11产生涡流。在该涡流产生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该涡流f与喷嘴50的外周面50b接触时,该涡流f的一部分变化为沿着喷嘴50的长度方向朝向前端50a的流动f2。由此,产生使润滑油3(油滴)汇集于喷嘴50的前端50a的作用。其结果是,能够将润滑油(油滴)3高效率地向外圈滚道槽26供给。
关于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在下述进行说明。在所述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中,当旋转侧的滚道圈(在所述各方式中为内圈21)旋转时,存在于第一环状空间11的气体(空气)产生与保持器24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涡流。当向产生这样的涡流的环状空间11(空中)排出微量的润滑油3时,该微量的润滑油3受到所述涡流的影响,可能无法如期待那样附着于滚道面或滚动体。
然而,根据所述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排出润滑油3的喷嘴50的前端50a的外周缘50e接触于与外圈22具有的外圈滚道槽26相邻的肩部内周面37a。或者喷嘴50的前端50a相对于与外圈22具有的外圈滚道槽26相邻的肩部内周面37a具有微小间隙H地接近设置。因此,从喷嘴50(排出口52)排出的微量的润滑油3顺着所述肩部内周面37a而容易流向外圈滚道槽26。即,能够难以受到第一环状空间11的环境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将润滑油3高效率地向外圈滚道槽26供给。
而且,尤其是如图7所示,在成为从喷嘴50排出润滑油3的对象的肩部内周面37a设置槽38。在该槽38收容喷嘴50的至少前端50a的情况下,从前端50a排出的润滑油3更难以受到所述涡流的影响。由此,能够将润滑油3高效率地向外圈滚道槽26供给。
通过以上所述,即使供给的润滑油3为微量,也能够将该润滑油3高效率地向外圈滚道槽26供给。并且,若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润滑油3的供给,则能够使罐42小型化,能够实现供油单元40的小型化。即,能得到容易将供油单元40与轴承部20一起收纳在滚动轴承装置10内的结构。而且,成为长期免维护的滚动轴承装置10,而且,能够进行润滑油3的飞散少的低环境负载的状态下的使用。
关于其他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其1),在下述进行说明。在所述各方式中,说明将旋转的滚道圈作为内圈21并将固定侧的滚道圈作为外圈22的情况。然而,也可以将旋转侧的滚道圈作为外圈22并将固定侧的滚道圈作为内圈21。这种情况下,喷嘴50接触于与内圈滚道槽25相邻的周面(肩部外周面)。或者,具有微小间隙地接近地设置在与内圈滚道槽25相邻的周面(肩部外周面)。而且,在将喷嘴50的前端50a设于内圈21(内圈主体部31)侧的情况下,关于图示的肩部内周面37a的槽38(参照图7)或突出部33(参照图8)等,只要适当形成在喷嘴50设置侧的内圈21的周面(肩部外周面)上即可。
而且,所述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可以在大气中使用,但是在所述那样的未产生涡流的真空中也能够使用。而且,虽然未图示,但是所述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在框架41内可以还具备检测温度、振动、滚道面的油膜状态等的各种传感器。电路部44可以是基于该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决定(变更)泵43的驱动条件(1次的动作下的排出量、排出间隔)的结构。
关于其他的方式的滚动轴承装置10(其2),下述进行说明。而且,所述各方式将供油单元40与轴承部20一起设为一体而构成滚动轴承装置10。然而,所述供油单元40也可以与其他的部件等一起使用。例如,供油单元40可以与单向离合器或滚珠丝杠等旋转部件一起装入。这种情况下,供油单元40成为与该旋转部件的供油必要部位相邻地设置,并对于该供油必要部位供给润滑油的结构。该供油单元40与所述各方式同样地具备向需要供油部位供给润滑油的泵43,该泵43具备针状的喷嘴50,该喷嘴50在前端50a具有朝向所述需要供油部位排出润滑油的排出口52。并且,该喷嘴50的前端50a的外周缘50e接触于与所述需要供油部位相邻的面,或者喷嘴50的前端50a相对于与所述需要供油部位相邻的面具有微小间隙地接近设置。
本发明的滚动轴承装置10及供油单元40并不局限于图示的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例如,在所述各方式中,说明了供油单元40在框架41内具备电源部45的情况。然而,电源部45也可以设置在框架41的外部。这种情况下,框架41内的电路部44(泵43)与外部的电源部45通过线缆而连接。而且,关于罐42,也可以设置在框架41的外部。这种情况下,通过配管将罐42与泵43连接。作为框架41的外部的例子,存在配置在轴承部20的附近的衬垫、轴承壳体8的内部、轴承壳体8的外部等。而且,在滚动轴承装置10的所述实施方式中,轴承部20为滚珠轴承,但也可以是滚子轴承。
根据本发明的滚动轴承装置,能够将润滑油高效率地向滚道面供给。
根据本发明的供油单元,能够将润滑油高效率地向需要供油部位供给。

Claims (11)

1.一种滚动轴承装置,包括:
轴承部,包括在外周具有滚道面的内圈、在内周具有滚道面的外圈、介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且在所述滚道面上滚动的多个滚动体、及将多个所述滚动体沿周向排列保持的保持器;及
供油单元,具有向在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间供给润滑油的泵,并且所述供油单元与该环状空间相邻设置,
所述滚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泵具备针状的喷嘴,所述喷嘴在前端具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朝向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不旋转的固定侧的滚道圈具有的所述滚道面侧排出润滑油,
所述喷嘴的前端接触于与所述滚道面相邻的周面,或者所述喷嘴的前端以具有微小间隙地接近于与所述滚道面相邻的周面的方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轴承装置,其中,
在所述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滚道面连续的槽,
在所述槽内收容有所述喷嘴的至少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槽在包含所述周面中的与所述保持器在半径方向上相对的区域在内的范围形成,
所述喷嘴以不从所述槽露出的方式沿着该槽的长度方向收容于该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口的轴向上的开口位置相比所述保持器的轴向端面靠所述滚动体侧。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装置,其中,
在所述固定侧的滚道圈的所述周面上相比所述排出口靠轴向外侧的位置设有向半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周面具有随着朝向所述滚道面而直径扩大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装置,其中,
在所述周面与所述滚道面的交界部形成有积存所述润滑油的凹槽部。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装置,其中,
在所述周面中的相比所述排出口靠轴向外侧的区域设有对所述润滑油具有斥油性的斥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装置,其中,
在所述周面中的相比所述排出口靠所述滚道面侧的区域设有相对于所述润滑油具有亲油性的亲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为越靠末端越细的形状。
11.一种供油单元,与旋转部件的需要供油部位相邻设置并对该需要供油部位供给润滑油,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单元具备向所述需要供油部位供给润滑油的泵,
所述泵具备针状的喷嘴,所述喷嘴在前端具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朝向所述需要供油部位排出润滑油,其中,
所述喷嘴的前端接触于与所述需要供油部位相邻的面,或者所述喷嘴的前端以具有微小间隙地接近于与所述需要供油部位相邻的面的方式设置。
CN201510437066.1A 2014-07-23 2015-07-23 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Pending CN1052990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9651 2014-07-23
JP2014149651A JP2016023757A (ja) 2014-07-23 2014-07-23 転がり軸受装置及び給油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9052A true CN105299052A (zh) 2016-02-03

Family

ID=55065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7066.1A Pending CN105299052A (zh) 2014-07-23 2015-07-23 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31670B2 (zh)
JP (1) JP2016023757A (zh)
CN (1) CN105299052A (zh)
DE (1) DE10201511183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6682A (zh) * 2016-05-11 2017-11-2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
CN107366681A (zh) * 2016-05-11 2017-11-2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
CN108071690A (zh) * 2016-11-11 2018-05-2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
CN109667837A (zh) * 2017-10-16 2019-04-23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CN109668731A (zh) * 2017-10-13 2019-04-23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及轴承部的异常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8432B2 (ja) 2015-07-14 2020-02-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軸受装置及び給油ユニット
JP6686473B2 (ja) * 2016-01-29 2020-04-2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軸受装置および軸受への潤滑油の供給方法
JP6906294B2 (ja) * 2016-11-10 2021-07-21 Ntn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
JP2018076924A (ja) * 2016-11-10 2018-05-17 Ntn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
JP2018084324A (ja) * 2016-11-11 2018-05-3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6772789B2 (ja) * 2016-11-29 2020-10-2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給油ユニット、潤滑油の供給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28478B2 (ja) * 2017-02-06 2021-02-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軸受装置
JP6915478B2 (ja) * 2017-09-27 2021-08-0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9363B2 (ja) 2002-09-13 2008-05-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
US7293919B2 (en) 2002-09-13 2007-11-13 Jtekt Corporation Bearing device
JP4424293B2 (ja) * 2005-09-29 2010-03-0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5176439B2 (ja) 2007-09-03 2013-04-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
EP2071203B1 (en) * 2007-12-10 2015-02-25 JTEKT Corporation Rolling bearing and rolling bearing assembly
CN103797259B (zh) 2011-09-13 2018-03-02 Ntn株式会社 轴承装置
JP2013083335A (ja) 2011-10-12 2013-05-09 Ntn Corp 軸受装置
JP2013104529A (ja) 2011-11-16 2013-05-30 Ntn Corp 転がり軸受装置
JP5989454B2 (ja) 2012-08-20 2016-09-07 Ntn株式会社 転がり軸受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66682A (zh) * 2016-05-11 2017-11-2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
CN107366681A (zh) * 2016-05-11 2017-11-2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
CN107366681B (zh) * 2016-05-11 2021-03-09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
CN108071690A (zh) * 2016-11-11 2018-05-25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
CN109668731A (zh) * 2017-10-13 2019-04-23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及轴承部的异常检测方法
CN109668731B (zh) * 2017-10-13 2022-11-04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及轴承部的异常检测方法
CN109667837A (zh) * 2017-10-16 2019-04-23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25141A1 (en) 2016-01-28
JP2016023757A (ja) 2016-02-08
US9631670B2 (en) 2017-04-25
DE102015111831A1 (de) 2016-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9052A (zh) 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CN105299053A (zh) 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US8172462B2 (en) Rolling bearing and rolling bearing assembly
US20060165328A1 (en) Bearing device
CN101128678B (zh) 具有设置用于回转的转子部件和润滑脂容器的设备
CN105299033A (zh) 滚动轴承装置及供油单元
JP6550697B2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及び給油ユニット
KR20070114128A (ko) 롤링베어링장치
CN102762880A (zh) 滚动轴承的润滑结构和滚动轴承
JP2006194402A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
CN108180212A (zh) 滚动轴承装置
CN108194516B (zh) 滚动轴承装置、供油单元、润滑油的供给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5458306A (zh) 使用超精密角接触球和圆柱滚子轴承的高速电主轴装置
JP2006125540A (ja) 転がり軸受装置およびスピンドル
JP2019015393A (ja) 回転装置
CN109555781B (zh) 滚动轴承装置
JP2009144745A (ja) 転がり軸受
CN109668731A (zh) 滚动轴承装置及轴承部的异常检测方法
US20130094792A1 (en) Device for supplying a fluid into a rolling chamber of a rolling-element bearing
CN106351958B (zh) 轴承装置和供油单元
JP2009144781A (ja) 転がり軸受及び転がり軸受装置
JP2004332928A (ja) 軸受装置およびスピンドル装置
JP5045409B2 (ja) 転がり軸受
EP3012473B1 (en) Bearing uni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d maintenance of such a bearing unit
CN108105255A (zh) 滑轮组用集密封防尘于一体的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