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3500A - 一种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93500A CN105293500A CN201510752917.1A CN201510752917A CN105293500A CN 105293500 A CN105293500 A CN 105293500A CN 201510752917 A CN201510752917 A CN 201510752917A CN 105293500 A CN105293500 A CN 1052935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ica carbon
- siloxanes
- gel
- alcohol
- aerog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本方法采用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与含有机官能团硅氧烷为原料,经凝胶、老化、醇水交换和干燥等步骤,通过控制原料配比和干燥过程,获得了低密度、耐高温、低热导率,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新型硅氧碳气凝胶材料。本发明解决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对于发展轻质高强耐高温隔热材料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方法简单、易行、设备简单、实现了一步制备气凝胶,不需进行其他处理或改性。在此基础上,可将研究系统拓展为含金属的硅氧碳气凝胶(如含钛、铪、锆等),进一步提高气凝胶的耐温性,在航空航天和军事国防等高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轻耐高温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属于高温隔热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气凝胶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低导热系数和高耐温性,已经应用于高端民用、军事和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尤其在热防护领域,气凝胶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随着使用条件和环境愈加苛刻以及对材料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气凝胶隔热材料提出了强劲需求,也对其隔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气凝胶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目前SiO2气凝胶是应用最广的一类气凝胶,但是其耐温性有限,长期使用温度低于700℃,这是由于SiO2气凝胶中的粒子很细,具有高的表面能,导致其在较高温度使用时容易发生烧结,引起材料收缩、孔结构破坏和比表面积下降(900℃时比表面积降至200m2/g以下),最终导致其隔热性能降低。这大大限制了SiO2气凝胶在高温领域的需求。在SiO2气凝胶的基础上,人们开发了ZrO2气凝胶、Al2O3气凝胶及复合气凝胶等新型气凝胶体系,但是这些气凝胶的使用温度也不超过1000℃,与SiO2气凝胶的失效类似,也是由于高比表面能的纳米粒子易发生烧结,使其结晶温度大大降低(500-600℃)。硅氧碳陶瓷是一种新型的陶瓷材料,由于四价的碳取代SiO2中的部分二价的氧,构成更为稳定的硅氧碳四面体结构,具有更优异的热稳定性、抗氧化和力学性能,使用温度可达1200℃,且具有更低的导热系数,可以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将其制备成新型的硅氧碳气凝胶,在高温隔热领域将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利用正硅酸乙酯与含有机官能团硅氧烷的溶胶凝胶反应,经凝胶、老化、醇水交换、干燥等步骤获得了低密度、耐高温、低热导率,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新型硅氧碳气凝胶材料。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弥补了国内空白,对我国新型高性能气凝胶材料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可将研究系统拓展为含金属的硅氧碳气凝胶(如含钛、铪、锆等),进一步提高气凝胶的耐温性;也可制备纤维增强硅氧碳气凝胶,克服气凝胶本身强度低,不易成型的缺点。因此,该发明在航空航天和军事国防等高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制备该气凝胶材料的技术途径是采用酸碱两步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与含有机官能团硅氧烷为原料,经凝胶、老化、醇水交换和干燥等步骤,通过控制原料配比和干燥过程,获得硅氧碳气凝胶。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硅氧碳凝胶的制备:采用酸碱两步法,在室温下,按正硅酸乙酯和含有机官能团的硅氧烷单体的摩尔比为(0.3-12):1,醇与硅氧烷摩尔比为(4-8):1,水与硅氧烷摩尔比为(3-6):1配制溶胶,在酸的催化下混合均匀后,再按氨与硅氧烷摩尔比为(0.4-1.8):1将氨水加入到溶胶中,搅拌得到硅氧碳凝胶。
(2)老化和醇水交换:将获得的凝胶置于40-80度烘箱老化5-7天,再用醇洗涤数次凝胶,置换出原料以及凝胶过程生成的水。
(3)干燥:采用常压干燥或超临界干燥的方法,对获得的硅氧碳凝胶进行干燥,获得硅氧碳气凝胶。
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官能团的硅氧烷可为甲基硅氧烷、乙基硅氧烷、乙烯基硅氧烷和含胺基的硅氧烷。
步骤(1)中所述的溶剂为醇类,为甲醇、乙醇和异丙醇。
步骤(1)中所述的酸作为催化剂为盐酸、硝酸。
步骤(2)所述的醇水交换过程所用的醇为甲醇、乙醇和异丙醇。
步骤(3)中所述的干燥方法为常压干燥和超临界干燥。
步骤(3)所述的常压干燥的温度是20-50度,控制干燥速率,使其1-2周完成干燥。
步骤(3)所述的超临界干燥的具体参数为,介质:乙醇,温度:240-260度,压力:6-8MPa,干燥时间:0.5-2h
本发明以含有机官能团的硅氧烷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获得了一种新型的硅氧碳气凝胶,解决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弥补了之前的技术空白,为其规模化或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轻、耐高温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突出优点:(1)本方法简单、易行、设备简单、实现了一步制备气凝胶,不需进行其他处理或改性;(2)本方法不仅可用于制备硅氧碳的复合气凝胶材料,通过类似的办法还可用于制备含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锆、氧化铪、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铜等)、具有更高稳定性和更为优异功能特性的硅氧碳复合气凝胶材料。总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对于发展轻质高强耐高温隔热材料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实例1制备的硅氧碳气凝胶的照片。
图2:本发明实施实例1制备的硅氧碳气凝胶的红外谱图。
图3:本发明实施实例1制备的硅氧碳气凝胶的氮吸附脱附曲线。
图4:本发明实施实例1制备的硅氧碳气凝胶的孔径分布图。
图5:本发明实施实例9制备的硅氧碳气凝胶的红外谱图。
图6:本发明实施实例9制备的硅氧碳气凝胶的氮吸附脱附曲线。
图7:本发明实施实例9制备的硅氧碳气凝胶的孔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称取正硅酸乙酯(TEOS,12.48g,0.06mol)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MDES,0.74g,0.005mol)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甲醇(9.6g,0.3mol),磁力搅拌,加1mol/L盐酸(4.32g),继续搅拌~3h,缓慢滴加氨水(氨浓度25%,8.16g,0.12mol)搅拌5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各原料和试剂摩尔比:TEOS/DMDES=12,醇/硅氧烷=5,水/硅氧烷=4和氨/硅氧烷=1.8。把凝胶体置于50度烘箱老化一周,再用异丙醇进行醇水交换,每4小时置换一次,共置换6次,最后采用常压干燥,在室温(20度)下干燥1-2周获得硅氧碳气凝胶。
图1是DMDES与TEOS得到硅氧碳气凝胶的照片,密度0.02g/cm3。图2是硅氧碳气凝胶的红外光谱图。从图中可看出,在1000cm-1左右出现一个宽的强峰,对应Si-O伸缩振动,在800cm-1和1240cm-1出现Si-C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峰,证明形成了Si-O-C三维网络结构。图3是得到的硅氧碳气凝胶的氮吸附脱附曲线,图4是得到硅氧碳气凝胶的孔径分布图。该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为795m2/g,孔体积2.31cm3/g,孔大小是5.8nm。
实施例2: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仍以TEOS和DMDES为原料,经过酸碱两步凝胶获得硅氧碳凝胶。称取TEOS(12.48g,0.06mol)和DMDES(2.96g,0.02mol)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甲醇(9.6g,0.3mol),磁力搅拌,加1mol/L盐酸(4.32g),继续搅拌~3h,缓慢滴加氨水(氨浓度25%,8.16g,0.12mol)搅拌5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各原料和试剂摩尔比:TEOS/DMDES=3,醇/硅氧烷=4,水/硅氧烷=3和氨/硅氧烷=1.5。经相同的老化处理,再用乙醇进行醇水交换,也是每4小时置换一次,共置换6次。最后,将获得的气凝胶放在高压釜中,采用超临界干燥,以乙醇为介质,在250度高温下7.5MPa压力下干燥0.5h,获得硅氧碳气凝胶。
实施例3: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仍以TEOS和DMDES为原料,经过酸碱两步凝胶获得硅氧碳凝胶。称取TEOS(12.48g,0.06mol)和DMDES(1.48g,0.01mol)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甲醇(9.6g,0.3mol),磁力搅拌,加1mol/L盐酸(4.32g),继续搅拌~3h,缓慢滴加氨水(氨浓度25%,8.16g,0.12mol)搅拌5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各原料和试剂摩尔比:TEOS/DMDES=6,醇/硅氧烷=4,水/硅氧烷=3和氨/硅氧烷=1.7。将凝胶在80度烘箱老化一周,再用异丙醇进行醇水交换。最后,将获得的凝胶放在50度烘箱,控制其干燥速率,干燥1周获得硅氧碳气凝胶。
实施例4: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仍以TEOS和DMDES为原料,经过酸碱两步凝胶获得硅氧碳凝胶。称取TEOS(12.48g,0.06mol)和DMDES(0.74g,0.005mol)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甲醇(9.6g,0.3mol),磁力搅拌,加1mol/L盐酸(7.56g),继续搅拌~3h,缓慢滴加氨水(氨浓度25%,2.04g,0.03mol)搅拌5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各原料和试剂摩尔比:TEOS/DMDES=12,醇/硅氧烷=5,水/硅氧烷=6和氨/硅氧烷=0.5。将凝胶在80度烘箱老化一周,再用异丙醇进行醇水交换。最后,将获得的凝胶放在50度烘箱,控制其干燥速率,干燥1周获得硅氧碳气凝胶。红外分析硅氧碳气凝胶为Si-O-C有机网络,在1000cm-1有Si-O伸缩振动峰,在800cm-1和1240cm-1有Si-C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峰。孔结构和BET分析,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为555m2/g,孔体积1.44cm3/g,孔大小是5.1nm。
实施例5: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仍以TEOS和DMDES为原料,以硝酸为催化剂,经过酸碱两步凝胶获得硅氧碳凝胶。称取TEOS(12.48g,0.06mol)和DMDES(2.96g,0.02mol)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甲醇(9.6g,0.3mol),磁力搅拌,加1mol/L硝酸(7.56g),继续搅拌~3h,缓慢滴加氨水(氨浓度25%,2.04g,0.03mol)搅拌5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各原料和试剂摩尔比:TEOS/DMDES=3,醇/硅氧烷=4,水/硅氧烷=5和氨/硅氧烷=0.4。将凝胶在50度烘箱老化一周,再用异丙醇进行醇水交换。最后,将获得的凝胶放在50度烘箱,控制其干燥速率,干燥1周获得硅氧碳气凝胶。
实施例6: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仍以TEOS和DMDES为原料,经过酸碱两步凝胶获得硅氧碳凝胶。称取TEOS(12.48g,0.06mol)和DMDES(0.74g,0.005mol)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甲醇(16g,0.5mol),磁力搅拌,加1mol/L盐酸(4.32g),继续搅拌~3h,缓慢滴加氨水(氨浓度25%,8.16g,0.12mol)搅拌5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各原料和试剂摩尔比:TEOS/DMDES=12,醇/硅氧烷=8,水/硅氧烷=4和氨/硅氧烷=1.8。将凝胶在50度烘箱老化一周,再用乙醇进行醇水交换。最后,将获得的气凝胶放在高压釜中,采用超临界干燥,以乙醇为介质,在260度高温下8MPa压力下干燥2h,获得硅氧碳气凝胶。
实施例7: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仍以TEOS和DMDES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经过酸碱两步凝胶获得硅氧碳凝胶。称取TEOS(3.14g,0.02mol)和DMDES(8.88g,0.06mol)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乙醇(18.4g,0.4mol),磁力搅拌,加1mol/L盐酸(4.32g),继续搅拌~3h,缓慢滴加氨水(氨浓度25%,8.16g,0.12mol)搅拌5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各原料和试剂摩尔比:TEOS/DMDES=0.3,醇/硅氧烷=5,水/硅氧烷=3和氨/硅氧烷=1.6。将凝胶在50度烘箱老化一周,再用乙醇进行醇水交换。最后,将获得的气凝胶放在高压釜中,采用超临界干燥,以乙醇为介质,在250度高温下7.5MPa压力下干燥1h,获得硅氧碳气凝胶。
实施例8: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仍以TEOS和DMDES为原料,经过酸碱两步凝胶获得硅氧碳凝胶。称取TEOS(6.24g,0.03mol)和DMDES(4.44g,0.03mol)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甲醇(9.6g,0.3mol),磁力搅拌,加1mol/L盐酸(3.24g),继续搅拌~3h,缓慢滴加氨水(氨浓度25%,6.12g,0.09mol)搅拌5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各原料和试剂摩尔比:TEOS/DMDES=1,醇/硅氧烷=5,水/硅氧烷=3和氨/硅氧烷=1.5。将凝胶在50度烘箱老化一周,再用异丙醇进行醇水交换。最后,将获得的凝胶放在50度烘箱,控制其干燥速率,干燥1周获得硅氧碳气凝胶。
实施例9:称取TEOS(12.48g,0.06mol)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1.15g,0.005mol)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甲醇(9.6g,0.3mol),磁力搅拌,再加1mol/L盐酸(4.32g)一滴一滴地加,~2min加完,继续搅拌~3h,缓慢滴加氨水(8.16g,0.12mol)搅拌5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典型实验中各原料和试剂摩尔比:TEOS/KH550=12,醇/硅氧烷=5,水/硅氧烷=4和氨/硅氧烷=1.8。把凝胶体倒入密闭的塑料瓶中,置于50度烘箱老化一周;再用乙醇进行醇水交换,每4小时置换一次,共置换6次,最后,将获得的气凝胶放在高压釜中,采用超临界干燥,以乙醇为介质,在250度高温下7.5MPa压力下干燥1h,获得硅氧碳气凝胶。
图5是KH550与TEOS得到硅氧碳气凝胶的外光谱图。从图中可看出,形成了Si-O-C有机网络,在1000cm-1有Si-O伸缩振动峰,在800cm-1Si-C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峰。图6是得到的硅氧碳气凝胶的氮吸附脱附曲线,图7是得到硅氧碳气凝胶的孔径分布对比图。从图中可看出,比表面积为433m2/g,孔体积446cm3/g,孔为纳米孔,单分布,孔大小是2.05nm。
实施例10: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以乙烯基三甲基硅氧烷(VTES)与TEOS反应,甲醇为溶剂,按TEOS/VTES=6,醇/硅氧烷=5,酸/硅氧烷=6和氨/酸=1配比配制溶胶,经酸碱两步凝胶、老化、醇水交换和常压干燥获得了硅氧碳气凝胶。
实施例11: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仍以TEOS和KH550为原料,经过酸碱两步凝胶获得硅氧碳凝胶。称取TEOS(12.48g,0.06mol)和KH550(2.3g,0.01mol)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甲醇(9.6g,0.3mol),磁力搅拌,加1mol/L盐酸(4.32g),继续搅拌~3h,缓慢滴加氨水(氨浓度25%,8.16g,0.12mol)搅拌5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各原料和试剂摩尔比:TEOS/KH550=6,醇/硅氧烷=4,水/硅氧烷=3和氨/硅氧烷=1.7。将凝胶老化、醇水交换和常压干燥获得了硅氧碳气凝胶。红外光谱分析硅氧碳气凝胶形成了Si-O-C有机网络,在1000cm-1有Si-O伸缩振动峰,在800cm-1和1240cm-1有Si-C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峰。
实施例12: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仍以TEOS和KH550为原料,经过酸碱两步凝胶获得硅氧碳凝胶。称取TEOS(12.48g,0.06mol)和KH550(4.42g,0.02mol)加入100ml烧杯中,再加入甲醇(9.6g,0.3mol),磁力搅拌,加1mol/L盐酸(7.56g),继续搅拌~3h,缓慢滴加氨水(氨浓度25%,2.04g,0.03mol)搅拌5min得到无色透明凝胶。各原料和试剂摩尔比:TEOS/KH550=3,醇/硅氧烷=4,水/硅氧烷=5和氨/硅氧烷=0.4。将凝胶老化、醇水交换和常压干燥获得了硅氧碳气凝胶。
Claims (8)
1.一种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硅氧碳凝胶的制备:在室温下,按正硅酸乙酯和含有机官能团的硅氧烷单体的摩尔比为(0.3-12):1,醇与硅氧烷摩尔比为(4-8):1,水与硅氧烷摩尔比为(3-6):1配制溶胶,在酸的催化下混合均匀后,再按氨与硅氧烷摩尔比为(0.4-1.8):1,将氨水加入到溶胶中,搅拌得到硅氧碳凝胶。
(2)老化和醇水交换:将获得的凝胶置于40-80度烘箱老化5-7天,再用醇洗涤数次凝胶,置换出原料以及凝胶过程生成的水。
(3)干燥:采用常压干燥或超临界干燥的方法,对获得的硅氧碳凝胶进行干燥,获得硅氧碳气凝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官能团的硅氧烷为乙基硅氧烷、含乙烯基硅氧烷或含胺基的硅氧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的溶剂为醇类,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的酸作为催化剂为盐酸或硝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的醇水交换过程所用的醇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所述的干燥方法为常压干燥和超临界干燥。
7.如权利要求1和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所述的常压干燥的温度是20-50度,1-2周完成干燥。
8.如权利要求1和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所述的超临界干燥的具体参数为,介质:乙醇,温度:240-260度,压力:6-8MPa,干燥时间:0.5-2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52917.1A CN105293500B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一种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52917.1A CN105293500B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一种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93500A true CN105293500A (zh) | 2016-02-03 |
CN105293500B CN105293500B (zh) | 2018-01-12 |
Family
ID=55191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52917.1A Active CN105293500B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一种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93500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2610A (zh) * | 2016-08-17 | 2016-12-2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SiOC陶瓷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CN107337421A (zh) * | 2017-08-01 | 2017-11-10 | 王攀峰 | 一种环保型涂料 |
CN108976360A (zh) * | 2017-06-05 | 2018-12-11 | 天津城建大学 | 三维网状埃洛石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057705A (zh) * | 2022-05-31 | 2022-09-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块状碳/硅氧碳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CN118456985A (zh) * | 2024-07-12 | 2024-08-09 | 嘉兴齐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透明度隔热隔音气凝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8561616A (zh) * | 2024-08-01 | 2024-08-30 | 乌镇实验室 | 一种耐烧蚀轻质隔热硅基纳米热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3373A (zh) * | 2006-11-24 | 2007-07-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非晶态的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2351506A (zh) * | 2011-07-18 | 2012-02-15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块状耐高温硅-炭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236534A (zh) * | 2013-04-24 | 2013-08-07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708476A (zh) * | 2014-01-07 | 2014-04-09 | 厦门大学 | 一种柔韧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CN104140553A (zh) * | 2014-07-18 | 2014-11-12 | 天津大学 | 一种疏水性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吸油应用 |
CN105016766A (zh) * | 2015-08-17 | 2015-11-0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炭/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11-06 CN CN201510752917.1A patent/CN1052935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3373A (zh) * | 2006-11-24 | 2007-07-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非晶态的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2351506A (zh) * | 2011-07-18 | 2012-02-15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块状耐高温硅-炭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236534A (zh) * | 2013-04-24 | 2013-08-07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708476A (zh) * | 2014-01-07 | 2014-04-09 | 厦门大学 | 一种柔韧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CN104140553A (zh) * | 2014-07-18 | 2014-11-12 | 天津大学 | 一种疏水性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吸油应用 |
CN105016766A (zh) * | 2015-08-17 | 2015-11-0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炭/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2610A (zh) * | 2016-08-17 | 2016-12-2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SiOC陶瓷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CN108976360A (zh) * | 2017-06-05 | 2018-12-11 | 天津城建大学 | 三维网状埃洛石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337421A (zh) * | 2017-08-01 | 2017-11-10 | 王攀峰 | 一种环保型涂料 |
CN107337421B (zh) * | 2017-08-01 | 2020-01-10 | 广东天骄建材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型涂料 |
CN115057705A (zh) * | 2022-05-31 | 2022-09-1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块状碳/硅氧碳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CN118456985A (zh) * | 2024-07-12 | 2024-08-09 | 嘉兴齐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透明度隔热隔音气凝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8561616A (zh) * | 2024-08-01 | 2024-08-30 | 乌镇实验室 | 一种耐烧蚀轻质隔热硅基纳米热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93500B (zh) | 2018-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93500A (zh) | 一种硅氧碳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
CN103086692B (zh) | 一种块状SiO2-Y2O3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 |
CN103936018B (zh) | 一种常压干燥制备疏水性SiO2气凝胶的方法 | |
CN108689679B (zh) | 一种耐高温梯度纤维复合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2503355A (zh) | 纤维/ZrO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435320B (zh) | 一种高性能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设备 | |
CN105198375A (zh) | 一种绝热二氧化硅气凝胶/羟基化玻璃纤维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02397A (zh) | 耐高温块状SiO2-Al2O3复合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769016A (zh) | 一种疏水性SiO2-TiO2复合气凝胶的常压制备方法 | |
CN101985358A (zh) | 一种快速制备碳-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的方法 | |
CN104108720B (zh) | 一种高采光率的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 | |
CN102964055B (zh) | 一种超快速制备高透明性气凝胶玻璃的方法 | |
CN102992333A (zh) | 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低成本制备方法 | |
CN104355647A (zh) | 一种Cr2O3掺杂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3663814U (zh) | 一种用于制备气凝胶的前驱体溶胶的设备 | |
CN105693222A (zh) | 一种氧化铝和氧化铁杂化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274697A (zh) | 一种隔热透波SiO2-Si3N4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777059A (zh) | 一种氧化锗和氧化钴杂化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330134A (zh) | 一种高掺氟石英玻璃的制备方法 | |
CN105777176A (zh) | 一种氧化锗和氧化锆杂化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069780A (zh) | 一种疏水性SiO2-ZrO2复合气凝胶的常压制备方法 | |
CN103787411A (zh) | 一种常压下制备疏水性二氧化锆气凝胶的方法 | |
CN105693266A (zh) | 一种氧化锗和氧化镓杂化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4804199B (zh) | 一种二氧化钛-氧化铝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484095A (zh) | 一种高强隔热型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00350 District, Jinnan District, Tianjin Haihe Education Park, 135 beautiful road, Beiyang campus of Tianjin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Tianji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300072 Tianjin City, Nankai District Wei Jin Road No. 92, Tianjin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