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0767A - 卷绕体收容箱、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和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 - Google Patents

卷绕体收容箱、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和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0767A
CN105270767A CN201510184826.2A CN201510184826A CN105270767A CN 105270767 A CN105270767 A CN 105270767A CN 201510184826 A CN201510184826 A CN 201510184826A CN 105270767 A CN105270767 A CN 105270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ing body
opening surface
pressing plate
plat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48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孝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e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re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eha Corp filed Critical Kure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70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07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封后不会在压板上留下剥离痕迹的卷绕体收容箱、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和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卷绕体收容箱(1)具备:主体部(10);盖部(20);压板(31);和,粘合片(41),所述粘合片(41)在开封前的状态下以规定的力量可分离地与压板(31)结合,且粘合于所述盖部(20);当第一次打开盖部(20)时,粘合片(41)从压板(31)分离,残留于盖部(20)的方式构成;压板(31)与粘合片(41)之间,距离盖部(20)与主体部(10)的连接部分较远的位置比较近的位置结合弱。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以在以卷绕体收容箱(1)为基准而打开一对侧板(15)的状态下折叠成扁平状的方式形成。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100)具备:卷绕体收容箱(1);和收容于主体部(10)的卷绕体(91r)。

Description

卷绕体收容箱、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和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绕体收容箱、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和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尤其是涉及一种开封后在压板上不会留下剥离痕迹的卷绕体收容箱、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和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使用于食品包装等的保鲜膜,形成为一种卷绕成卷状的卷绕体,并被收容在细长的长方体收容箱内。收容箱具备:主体部,其形成为一面开口的长方体;和盖部,其用于关闭、打开主体部的开口。卷状的保鲜膜收容在主体部中。当使用保鲜膜时,通常是打开盖部,将保鲜膜自膜卷拉出所需要的量,然后关闭盖部,以设于盖部前端的切刀切断保鲜膜。在切断保鲜膜之后,有时会发生回卷的情况,也就是已拉出的保鲜膜前端附着在膜卷的情况。此外,当由膜卷拉出保鲜膜时,随着保鲜膜被拉出而可能出现膜卷自开口掉出的情况。为了抑制上述回卷及/或膜卷掉出的现象,有一种在与盖部所连接的边相对的边上设有压板的收容箱。
另一方面,为提升生产效率,有时是在收容箱制造场所以外的地方将卷状的保鲜膜收容至收容箱中。此时,通常收容箱在两端面打开、且折叠成扁平状的状态下搬入至最终制造场所内,之后再将扁平状的收容箱形成为筒状,将膜卷由打开的一个端面插入,之后,关闭该端面。此时,在设有压板的收容箱中,当将扁平状收容箱形成为筒状时,压板会遮住筒状空间,从而在插入膜卷时,压板会形成阻碍。为了避免该问题,必须先将压板粘合于盖板,以避免其阻碍膜卷的插入,在第一次打开盖板时,破坏粘合状态,使盖板与压板分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410号公报(段落0008~0009、图1等)
发明概要
发明拟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收容箱在开封后在压板上会留下粘合剂剥离的痕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开发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封后在压板上不会留下剥离痕迹的卷绕体收容箱、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和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
发明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形态所述的卷绕体收容箱,例如图1所示,具备:主体部10,该主体部10收容细长状卷绕体91r,并形成有开口面10h,当收容了卷绕体91r时,在垂直于卷绕体91r的轴线91a所延伸的方向,即垂直于轴线方向D的方向上,从所述开口面10h可取出、放入卷绕体91r;盖部20,该盖部20连接于主体部10、覆盖开口面10h,并且在开封后,可在露出开口面10h从而可取出、放入卷绕体91r的状态、和关闭开口面10的状态之间移动;压板31,其连接于主体部10,以空出部分开口面10h的方式覆盖开口面10h;粘合片41,该粘合片41在开封前的状态下以规定的力量可分离地与压板31结合,设在压板31覆盖开口面10h时开口面10h的未被压板31覆盖的部分,并粘合于盖部20;以在第一次打开盖部20时,粘合片41从压板31分离,残留于盖部20上的方式构成;压板31与粘合片41之间,距离盖部20与主体部10的连接部分较远的位置比较近的位置结合弱。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不仅可在开封前通过粘合片使压板邻接于盖部,并且开封后不会在压板上留下剥离痕迹上。
此外,本发明第2形态所述的卷绕体收容箱,例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第1形态所述的卷绕体收容箱1中,主体部10具有:与开口面10h相交的前板12,和与前板12相对、而与开口面10h相交的后板14;盖部20连接于后板14;压板31连接于前板12;压板31与粘合片41沿着可以规定的力量进行分离的切断线35(参照图2)而结合;粘合片41设在轴线方向D的中央部。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在第一次打开盖部时,当手持轴线方向中央部的盖部而打开盖部后,在压板与粘合片之间的结合部分的轴线方向两端,作用有相同程度的力,粘合片很容易从压板分离。
此外,本发明第3形态所述卷绕体收容箱,例如图2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第2形态所述卷绕体收容箱1(例如,参照图1)中,切断线35以从前板12侧朝向后板14侧扩展的方式形成。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不仅可以增大粘合片的面积,还可恰当地进行切断线的分离。
此外,本发明第4形态所述卷绕体收容箱,例如图2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第2形态或第3形态所述卷绕体收容箱中,切断线35构成为,由骑缝孔35p形成,并且,形成骑缝孔35p的撕除用虚线状的孔的间隔C,形成为前板12侧比后板14侧宽。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当手持轴线方向中央部的盖部而打开盖部后,由于撕除用虚线状的孔的间隔在作用力距较小的前板侧变宽,因此可容易地从压板分离粘合片。
此外,本发明第5形态所述卷绕体收容箱,例如图2及图1所示,在上述本发明第2形态至第4形态中任一形态所述卷绕体收容箱1中,在切断线35的、靠近前板端边19即靠近前板12与开口面10h相交的边部分,形成有切断部35g。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在开始打开盖部时只需较小的力量,就可以顺利地打开盖部。
此外,本发明第6形态所述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例如图4及图1所示,是上述本发明第1形态至第5形态中任一形态所述卷绕体收容箱1处于组装前的扁平折叠状态的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80;在卷绕体收容箱1的状态下,主体部10具有:底板13,其与开口面10h相对;前板12,其垂直于开口面10h及底板13;后板14,其与前板12相对,且垂直于开口面10h及底板13;一对侧板15,其垂直于开口面10h、前板12、底板13、和后板14;盖部20具有:盖板21,当关闭盖部20时,覆盖开口面10h及压板31;掩盖片22,当关闭盖部20时,覆盖前板12的开口面10h侧的部分;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80以在以卷绕体收容箱1为基准打开一对侧板15的状态下折叠成扁平状的方式形成。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当卷绕体收容箱的制造场所不同于将卷绕体收容至卷绕体收容箱的场所时,可减少搬送卷绕体收容箱时的体积。此外,由于压板通过粘合片而邻接于盖板,因此,当打开一对侧板而使卷绕体收容箱形成为筒状、由已打开的侧板部分插入卷绕体时,可避免压板阻碍卷绕体的插入。
此外,本发明第7形态所述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例如图1所示,具备:上述本发明第1形态至第5形态中任一种形态所述卷绕体收容箱1;和收容于主体部10的卷绕体91r。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所形成的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可在开封前通过粘合片使压板邻接于盖部,并且开封后不会在压板上留下剥离痕迹。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可在开封前通过粘合片使压板邻接于盖部,并且开封后不会在压板上留下剥离痕迹。
附图说明
图1为包含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保鲜膜纸盒的内置保鲜膜的纸盒的正面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保鲜膜纸盒的压板、和粘合片周围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保鲜膜纸盒的展开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扁平纸盒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部件标记相同或类似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作为卷绕体收容箱的保鲜膜纸盒1,和作为在保鲜膜纸盒1中收容有作为卷绕体的保鲜膜卷91r的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的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进行说明。图1所示为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的正面立体图。保鲜膜卷91r是将作为薄膜状长条状物的保鲜膜91f,绕着轴线91a卷在圆筒状巻芯上而成的卷状物。在以下的说明中,当无需区别保鲜膜卷91r与保鲜膜91f之间的外观形状时,则统称为“保鲜膜91”。在本实施方式中,保鲜膜91f以聚偏二氯乙烯为原料并形成5~20μm的厚度。保鲜膜纸盒1具备:收容保鲜膜卷91r的主体部10、连接于主体部10的盖部20、压板31、和粘合片41。另外,图1所示为经开封而打开盖部20的状态。
主体部10为一箱体,形成为可收容未使用的保鲜膜卷91r的大小的长方体,并且其一个细长面形成为开口面10h。主体部10的大小构成为:形成有可使所收容的未使用的保鲜膜卷91r绕着轴线91a旋转的缝隙,并尽可能使体积较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形成的大小为长度310mm、高度44mm、深度44mm。主体部10具有:与开口面10h共同构成长方体侧面的前板12、底板13、后板14、和构成长方体的端面的两个侧板15。底板13与开口面10h相对。前板12及后板14垂直于开口面10h及底板13。一般来说,侧板15形成为正方形,但也可为长宽长度不同的矩形。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是将底板13载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作为基准,以底板13侧为下、开口面10h侧为上来进行说明。在侧板15上端的中央部分设有突起15p,其由朝向上方延伸约3mm的小片向外侧弯折而形成。突起15p设在两个侧板15中的每一个的上端。
盖部20为一种堵住主体部10的开口面10h的构件。盖部20具有:盖板21、掩盖片22、切刀23、和侧盖片25。盖板21为大小与开口面10h大致相同的矩形平板状构件,将盖板21合在开口面10h上时,便可形成主体部10封闭的长方体。盖板21的大小与开口面10h大致相同是指表示包含以下情况,即,盖板21比开口面大出掩盖片22的厚度及侧盖片25的厚度,且形成不妨碍盖部20开闭的缝隙。盖板21的平行于保鲜膜卷91r的轴线91a所延伸方向(以下,称之为“轴线方向D”)的一边与主体部10的后板端边18相连接。换言之,主体部10与盖板21通过后板端边18而连接。后板端边18是后板14与开口面10h相交部分的后板14的端边。盖板21以能够以后板端边18为旋转轴线相对于主体部10进行旋转的方式构成。
掩盖片22通过弯折边21f而与盖板21垂直,当关闭盖部20时,朝向底板13延伸。掩盖片22于轴线方向D两端的高度(长方形前板12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为前板12的短边方向长度的约1/2,轴线方向D的中央部的高度为前板12的短边方向长度的约3/4。与弯折边21f相对的前端边22t形成为,随着从轴线方向D的中央分别向各个端部移动,在垂直于轴线方向D的方向上的弯折边21f与前端边22t之间的距离变短。利用这种构造,使得与弯折边21f相对的前端边22t形成为V字型。当关闭盖部20时,掩盖片22沿着前板12而与前板12的外侧重叠,以五角形状覆盖前板12的上部。掩盖片22在轴线方向D上的长度比前板12略长,也比收容在主体部10的保鲜膜91的宽度长。这样,掩盖片22便可将由主体部10之中所抽出的保鲜膜91f,沿整个宽度夹在掩盖片22与前板12之间。在掩盖片22的前端边22t上安装有用来切断保鲜膜91f的切刀23。切刀23以其刀尖突出于前端边22t的方式,沿前端边22t,设置成V字型。
侧盖片25设置为同时垂直于盖板21及掩盖片22双方。侧盖片25设置在盖板21(掩盖片22)的两端,总计两个。侧盖片25的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其长边长度与盖板21的短边相同,短边长度与掩盖片22中央部的高度(由V字型的前端到弯折边21f为止的最短距离)大致相同。侧盖片25通过粘合剂固定在连接于掩盖片22的接合片22j上。于侧盖片25的内侧,在接合片22j与盖板21之间,形成有凹部25d。在侧板15上端设有突起15p,关闭盖部20时,该突起15p嵌合于凹部25d。如上所述构成的盖部20在关闭时,会覆盖在主体部10的开口10h上,掩盖片22覆盖前板12的上部。
压板31为一种防止从收容在主体部10中的保鲜膜卷91r所拉出的保鲜膜91f回卷的构件。保鲜膜91f的回卷,是指一度从保鲜膜卷91r所拉出的保鲜膜91f前端附着在保鲜膜卷91r上的现象。此外,压板31亦有助于防止保鲜膜卷91r从主体部10掉出。压板31为一种平板状的构件,其至少保留了自收容于主体部10的保鲜膜卷91r拉出保鲜膜91f时的拉出空间10s、和容纳粘合片41的空间,部分地覆盖开口面10h。拉出空间10s优选其大小不会妨碍保鲜膜91f的拉出,且比卷绕保鲜膜91f的巻芯的直径更细。通过这种构造,在保鲜膜91f用完之前,始终可防止保鲜膜卷91r(或者是卷芯)从主体部10掉出。另外,收容在主体部10的保鲜膜卷91r亦可不具有巻芯。压板31连接于主体部10的前板端边19。换言之,主体部10与压板31通过前板端边19而连接。前板端边19为前板12与开口面10h相交部分的前板12的端边,为平行于轴线方向D的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压板31与后板14之间形成拉出空间10s,压板31形成为不会接触到后板14的大小并连接于前板端边19。拉出空间10s沿整个轴线方向D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板31还形成有中空部31d。中空部31d是开口面10h未被压板31覆盖的部分,当关闭盖部20时,该空间可容纳粘合片41。中空部31d形成在压板31的轴线方向D中央。此外,中空部31d并未到达前板端边19。因此,压板31沿整个轴线方向D与前板端边19连接。如此,压板31以能够以前板端边19为旋转轴线一体地进行旋转的方式构成。压板31形成有当轴线方向D的两端内接至侧板15时,卡合于侧板15的卡止片(未图示)。中空部31d形成为梯形,最靠近前板端边19的部分与前板端边19平行,从该平行线两端朝向后板端边18扩展并延伸。
在图1中,粘合片41粘合于盖板21。粘合片41与中空部31d大小、形状相同(即全等)。粘合片41粘合于盖板21,处在关闭盖部20时与中空部31d嵌合的位置。图1所示为打开盖部20的状态,因此,粘合片41从压板31分离、残留于盖部20,但是在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开封前(第一次打开盖部20之前),粘合片41结合在压板31上。
图2表示压板31与粘合片41分离前的状态。在图2所示的俯视图中,纸面的上方相当于后板端边18侧,而纸面的下方则相当于前板端边19侧。压板31与粘合片41沿着切断线35相结合。切断线35是在第一次开封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参照图1)时,压板31与粘合片41分离的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断线35由向轴线方向D平行延伸的切断部35g,和从切断部35g两端以直线状分别向后板端边18侧的边延伸的一对骑缝孔35p构成。相当于三边的切断线35与一对骑缝孔35p之间的后板端边18侧的边所围绕的部分,为梯形的粘合片41。粘合片41以在轴线方向D上将开口面10h二等分的假想直线(未图示)为对称轴,形成为轴对称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粘合片41的后板端边18侧的边的长度为后板端边18的长度的大约1/2,前板端边19侧的边的长度为后板端边18的长度的大约1/3。
构成切断线35的切断部35g由切割线、或是狭缝状缝隙形成,压板31与粘合片41已被切断。切割线被切割为线状。一般而言,狭缝状缝隙的宽度为0.5mm~1.0mm左右,但超过1.0mm或低于0.5mm均可。构成切断线35的骑缝孔35p形成为,形成骑缝孔35p的撕除用虚线状的孔的间隔C,在前板12侧比在后板14侧更大。在本实施方式中,骑缝孔35p形成为从前板12侧往后板14侧,孔的间隔C逐渐变窄。通过此种构造,压板31与粘合片41之间的结合形成为,前板12侧比后板14侧弱。这里所说的结合的强弱是指分离时所需要的力量的强弱。另外,在骑缝孔35p中,夹在相邻孔之间的、结合压板31与粘合片41的部分,一般均为相同长度,但是只要前板12侧比后板14侧的结合弱,则亦可形成为不同的长度。另外,压板31与粘合片41,总的来说,以规定的力量可分离地结合。所谓规定的力量是指一般而言普通人无须费劲便可开封的力。
图3所示为保鲜膜纸盒1的展开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0、盖部20、压板31、粘合片41利用约0.45~0.7mm厚的涂布纸板,以图3所示的规定模具冲压、弯曲加工而形成。因此,保鲜膜纸盒1具有弹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从功能的角度对主体部10、盖部20、压板31、粘合片41进行区分,但主体部10、盖部20、压板31、粘合片41均以一张原纸切出、组合而形成为一体。根据需要,可在主体部10、盖部20、压板31的表面印刷有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设计图案、及/或实施拒水加工等表面处理。
如图3所示,在前板12,于轴线方向D的两端连接有接合片12j。在后板14,于轴线方向D的两端连接有接合片14j。两个侧板15分别连接于底板13的轴线方向D的两端。结合有粘合片41的压板31、前板12、底板13、后板14、盖板21、掩盖片22,依照此顺序排列,使得相邻接的各个构件彼此之间沿着整个轴线方向D而连接。进而,于掩盖片22的外侧,通过骑缝孔29c而连接有切取片29。结合有粘合片41的压板31、前板12、底板13、后板14,在沿着轴线方向D延伸的弯折线上弯折,接合片12j、接合片14j、和侧板15,分别在垂直于轴线方向D的方向的弯折线上弯折,使接合片12j重叠粘合于接合片14j的外侧,再使侧板15重叠粘合在它们的外侧,形成压板31及粘合片41以留下拉出空间10s(参照图1)的方式覆盖开口面10h的状态的长方体状的主体部10。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于盖板21的轴线方向D的两端连接有侧盖片25。在掩盖片22的轴线方向D的两端连接有接合片22j。后板14、盖板21、掩盖片22在沿着轴线方向D延伸的弯折线上弯折,侧盖片25及接合片22j分别在垂直于轴线方向D的方向的弯折线上弯折,如上所述,使侧盖片25重叠粘合于接合片22j的外侧,形成立体状的盖部20。另外,当保鲜膜纸盒1的制造场所与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的制造场所不同时,一般而言,不将保鲜膜纸盒1组装成立体状(长方体状),而以折叠成扁平状态的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的形式,搬送至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的制造场所。
图4所示为作为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的扁平纸盒80的剖面图。图4所示的剖面为,沿着垂直于轴线方向D的方向切开的剖面。一并参照图4与图3,说明扁平纸盒80的构造。观察图3所示的展开图,扁平纸盒80构成为,在结合有粘合片41的压板31与前板12之间弯折,同时,分别在底板13与后板14之间、和盖板21与掩盖片22之间弯折。通过像这样进行弯折,如同后述,在制造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而第一次打开盖部20后,可使压板31具有向按压主体部10内的保鲜膜卷91r的方向弯折的趋势。扁平纸盒80经过各处的折叠后,如图4所示,盖板21重叠于结合有粘合片41的压板31之上,掩盖片22及切取片29重叠于前板12之上。在此种状态下,将粘合剂涂布至粘合片41,使粘合片41粘合于盖板21。与粘合片41结合在一起的压板31靠近盖板21,有时也会接触到盖板21,但未与盖板21粘合。重叠至前板12之上的掩盖片22及切取片29构成为,切取片29在多个点上粘合于前板12,但掩盖片22并未粘合于前板12。扁平纸盒80处于侧板15、侧盖片25、和各接合片12j、14j、22j未在垂直于轴线方向D的弯折线上弯折,尚未进行如上所述之接合的状态。扁平纸盒80采用从保鲜膜纸盒1剥离侧板15、侧盖片25、和各接合片12j、14j、22j而做成扁平状的方法做成,但一般而言,为了提升制造效率,通常先不进行组装,而直接制造成折叠状态。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扁平纸盒80在底板13与后板14之间、和前板12与压板31之间形成有空间,然而实际上,大多数的情况是做成扁平状,使底板13与后板14之间、和前板12与压板31之间分别接触,然后进行保管及搬运。
接着,针对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的制造进行说明。在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的制造场所中,准备扁平纸盒80与保鲜膜卷91r。之后,将扁平纸盒80形成为两端打开的四角筒状,由一方的端面插入保鲜膜卷91r。关于将扁平纸盒80形成为四角筒状的作业,参照图4具体而言,是进行立体化,使前板12及后板14垂直于底板13及盖板21。此时,结合于粘合片41的压板31,与粘合于盖板21的粘合片41一起,会跟着盖板21走。因此,压板31不会形成将已经立体化的四角筒状内部空间遮断的状态。如果粘合片41并未结合于压板31,粘合片41并未粘合于盖板21,则相对于前板12弯折成鋭角的压板31,在进行立体化,使盖板21垂直于前板12时,不会跟着盖板21走,从而形成将已经立体化的四角筒状内部空间遮断的状态,妨碍保鲜膜卷91r的插入。在本实施方式所述扁平纸盒80中,立体化后,由于结合于粘合片41的压板31会跟着盖板21走,因此,可避免由一端插入保鲜膜卷91r时受到阻碍。将保鲜膜卷91r插入至形成为四角筒状的扁平纸盒80中后,分别依序弯折位于两端的接合片14j、接合片12j、侧板15、接合片22j、侧盖片25,并进行适当的粘合,便形成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另外,一般而言,上述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的制造是采用纸盒成型机而自动进行作业。
接着,参照图1及图2,说明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的作用。将保鲜膜纸盒1的作用作为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的作用的一环进行说明。未开封的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于掩盖片22的前端,通过前端边22t上的骑缝孔29c(参照图3)而连接有切取片29(参照图3),切取片29在多个点上粘合于前板12。当第一次使用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里的保鲜膜91f时,将切取片29由前板12剥离、且于骑缝孔29c切断而自掩盖片22分离。通过像这样开封保鲜膜纸盒1,盖部20处于可相对于主体部10而绕着后板端边18进行旋转的状态。
消费者在打开盖部20时,通常会将一只手的手掌置于盖板21的轴线方向D中央处,将大拇指放在掩盖片22,将其他手指放在后板14,在此状态下旋转手腕以翻转手掌,使盖部20绕着后板端边18旋转。即,手持盖部20的轴线方向D中央部而打开盖部20。另一方面,未开封的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中,在盖部20内侧,连接于前板12、且未粘合于盖板21的压板31与粘合于盖板21的粘合片41处于结合的状态。当由前板12剥离切取片29,第一次打开盖部20时,压板31保留于前板12处,由于粘合片41不能与盖板21分离,因此压板31与粘合片41在切断线35处分离。由于打开盖部20时的着力点为放在掩盖片22上的大拇指部分,因此,距离着力点越远,作用于切断线35的力距越大。本实施方式所述保鲜膜纸盒1中,在切断线35处压板31与粘合片41之间的结合形成为前板12侧比后板14侧弱,因此,在力距较小的切断部35g附近切断时,更容易打开盖部20。此外,虽然在后板端边18附近的结合程度较强,但由于力距较大,因此不会影响盖部20的打开。由于压板31与粘合片41在后板端边18附近的结合程度较强,因而在将扁平纸盒80(参照图4)立体化成四角筒状的阶段,可降低压板31自粘合片41分离的风险。
当打开盖部20时,用来部分地覆盖开口面10h的压板31就会出现。由于压板31并未粘合于盖板21,因此不会在表面留下粘合痕迹,可形成漂亮的外观。观察打开的盖部20,可发现粘合片41附着在盖板21的里面。粘合片41附着在盖板21上,具有可提升盖板21强度的优点。已开封的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当以前板端边19为旋转轴线而朝外侧打开压板31时,于主体部10之中容纳有保鲜膜卷91r。保鲜膜卷91r中,在保鲜膜91f的前端贴有拉出用封纸(未图示),通过捏住拉出用封纸(未图示)进行抽拉,便可由保鲜膜卷91r剥离保鲜膜91f的前端,可以很容易地拉出保鲜膜91f。拉出保鲜膜91f后,使压板31绕着前板端边19旋转、关闭。另外,在从粘合片41分离后的中空部31d可捏住拉出用封纸(未图示)将保鲜膜91f拉出的情况下,可将压板31保持关闭状态不动。使用保鲜膜91f时,从保鲜膜卷91r拉出所需长度的保鲜膜91f。此时,虽然会有随着抽拉保鲜膜91f而使得保鲜膜卷91r欲掉出主体部10之外的情况,但由于设置有压板31,因此可防止保鲜膜卷91r自主体部10掉出。将保鲜膜91f拉出所需要的长度后,用切刀23进行切断。此时,在已拉出所要长度的保鲜膜91f的状态下关闭盖部20,以前板12与掩盖片22夹住保鲜膜91f,用大拇指按压掩盖片22的重心,将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绕着轴线91a扭转,使自切刀23中央咬入所拉出的保鲜膜91f的话,即使是在将保鲜膜91f覆盖于需要包膜的餐具等的状态下,亦容易进行切断作业,非常方便。下次使用保鲜膜91f时,当打开盖部20后,保鲜膜91f的前端还会留在压板31上。如此,便可利用压板31防止保鲜膜91f的回卷。
如同以上所说明的内容,利用本实施方式所述保鲜膜纸盒1、扁平纸盒80、和内置保鲜膜的纸盒100,可顺畅地将保鲜膜卷91r插入经过立体化的扁平纸盒80,而不会损伤压板31的功能,即使是第一次打开盖部20,亦可顺畅实现,而不会使粘合的剥离痕迹残留在开封后的压板31上。
在上述说明中,是将平行于前板端边19的切断线35作为切断部35g,但也可为骑缝孔等切断部35g以外的切断线35。
在上述说明中,粘合片41为从前板端边19侧朝向后板端边18扩展的梯形,但也可以是从前板端边19侧朝向后板端边18扩展的形状以外的形状,梯形以外的形状也可。然而,若是采用从前板端边19侧朝后板端边18扩展的形状,则当以通常的要领第一次打开盖部20时,除了可增加作用于后板端边18附近的力距,同时,还可增加粘合片41的面积。通过增大粘合片41的面积,不仅可降低在将扁平纸盒80立体化成四角筒状的阶段,压板31从粘合片41上分离的风险,并且,还可提升第一次打开盖部20、粘合片41附着于盖板21时的盖板21的强度。在上述说明中,是将粘合片41设于压板31的轴线方向D中央的一处,但也可在轴线方向D上隔开空间,设置在多处。此外,在上述说明中,是将粘合片41设定成与中空部31d大小、形状相同,但也可设定成与中空部31d不同大小及/或不同形状。
在上述说明中,切刀23是沿着前端边22t而形成为V字型,但也可形成为直线状。切刀形成为直线状时,一般而言,保鲜膜91f就会从保鲜膜91f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朝向另一端被切断。
在上述说明中,长条状物是指保鲜膜91f,但是也可以是铝箔纸或烘培纸等保鲜膜以外的物品。
符号说明
1保鲜膜纸盒
10主体部
10h开口面
12前板
13底板
14后板
15侧板
20盖部
31压板
35切断线
35g切断部
35p骑缝孔
41粘合片
80扁平纸盒
91a轴线
91r保鲜膜卷
100内置保鲜膜的纸盒
D轴线方向

Claims (7)

1.一种卷绕体收容箱,具备: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收容细长状卷绕体,并形成有开口面,当收容了所述卷绕体时,在垂直于所述卷绕体的轴线延伸方向,即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方向上,从所述开口面可取出、放入所述卷绕体;
盖部,所述盖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而覆盖所述开口面,并且在开封后,可在露出所述开口面从而可取出、放入所述卷绕体的状态、和关闭所述开口面的状态之间移动;
压板,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以空出部分所述开口面的方式覆盖所述开口面;
粘合片,所述粘合片在开封前的状态下以规定的力量可分离地与所述压板结合,其设置在所述压板覆盖所述开口面时所述开口面的未被所述压板覆盖的部分,并粘合于所述盖部;
在第一次打开所述盖部时,所述粘合片从所述压板分离,残留于所述盖部上的方式构成;
所述压板与所述粘合片之间,距离所述盖部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部分较远的位置比较近的位置结合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体收容箱,其中,
所述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开口面相交的前板,和与所述前板相对而与所述开口面相交的后板;
所述盖部连接于所述后板;
所述压板连接于所述前板;
所述压板与所述粘合片沿着以所述规定的力量可分离的切断线而结合;
所述粘合片设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中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体收容箱,其中,
所述切断线以从所述前板侧朝向所述后板侧扩展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卷绕体收容箱,其中,
所述切断线构成为,由骑缝孔形成,并且,形成所述骑缝孔的撕除用虚线状的孔的间隔,形成为所述前板侧比所述后板侧宽。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体收容箱,其中,
在所述切断线的、靠近前板端边即所述前板与所述开口面相交的边部分,形成有切断部。
6.一种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其是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体收容箱处于组装前的折叠成扁平状态的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其中,
在所述卷绕体收容箱的状态下,
所述主体部具有:底板,其与所述开口面相对;前板,其垂直于所述开口面及所述底板;后板,其与所述前板相对,且垂直于所述开口面及所述底板;一对侧板,其垂直于所述开口面、所述前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后板;
所述盖部具有:盖板,当关闭所述盖部时,覆盖所述开口面及所述压板;和,掩盖片,当关闭所述盖部时,覆盖所述前板的所述开口面侧的部分;
所述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以在以所述卷绕体收容箱为基准而打开一对所述侧板的状态下折叠成扁平状的方式形成。
7.一种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具备: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体收容箱;和,
收容于所述主体部的卷绕体。
CN201510184826.2A 2014-07-25 2015-04-17 卷绕体收容箱、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和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 Pending CN1052707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1949A JP6295157B2 (ja) 2014-07-25 2014-07-25 巻回体収容箱、巻回体収容箱中間体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2014-151949 2014-07-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0767A true CN105270767A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40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4826.2A Pending CN105270767A (zh) 2014-07-25 2015-04-17 卷绕体收容箱、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和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95157B2 (zh)
CN (1) CN105270767A (zh)
TW (1) TWI5586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23762A (ko) * 2016-08-26 2018-03-07 윤주호 포일 보관용 상자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82240A (ja) * 1987-12-25 1989-07-20 Yamashita Insatsu Shiki Kk ラップ用フィルムの包装箱
JP3000370B2 (ja) * 1989-08-21 2000-01-17 誠 海野 ラップフィルム収納容器
JP2008260564A (ja) * 2007-04-13 2008-10-30 Studio K:Kk ラップフィルムロール収納ケース
WO2012137383A1 (ja) * 2011-04-06 2012-10-11 株式会社クレハ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2013001410A (ja) * 2011-06-14 2013-01-07 Kureha Corp 包装媒体収納容器および包装媒体供給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7332B2 (ja) * 1995-11-17 2005-06-08 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ロール状包装材料用カートン
JP2000103482A (ja) * 1998-07-30 2000-04-11 Uni Charm Corp 薄型内容物用容器
JP2006206110A (ja) * 2005-01-28 2006-08-10 Hitachi Chemical Filtec Inc ラップフィルムの格納用化粧箱
TWM315212U (en) * 2006-07-27 2007-07-11 Wan-Jiun Jan Improvement of box body of fresh film
JP5280042B2 (ja) * 2007-11-20 2013-09-04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ラベル付容器および包装ラベル
JP4673442B1 (ja) * 2010-07-14 2011-04-20 能生 小野 フィルム収納箱
JP2012201408A (ja) * 2011-03-28 2012-10-22 Fuji Seal International Inc キャップシール
JP2012250754A (ja) * 2011-06-06 2012-12-20 Kureha Corp 包装媒体収納容器および包装媒体パッケージ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82240A (ja) * 1987-12-25 1989-07-20 Yamashita Insatsu Shiki Kk ラップ用フィルムの包装箱
JP3000370B2 (ja) * 1989-08-21 2000-01-17 誠 海野 ラップフィルム収納容器
JP2008260564A (ja) * 2007-04-13 2008-10-30 Studio K:Kk ラップフィルムロール収納ケース
WO2012137383A1 (ja) * 2011-04-06 2012-10-11 株式会社クレハ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2013001410A (ja) * 2011-06-14 2013-01-07 Kureha Corp 包装媒体収納容器および包装媒体供給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8625B (zh) 2016-11-21
TW201604094A (zh) 2016-02-01
JP6295157B2 (ja) 2018-03-14
JP2016030600A (ja) 2016-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8548B2 (ja) フィルム分配ケースおよびフィルム入りケース
JP2007254027A (ja) ラップフィルム装置の安全構造
JP2009214903A (ja) 包装容器
TWI515153B (zh) 捲繞體收納盒及裝有捲繞體之收納盒
CN105270767A (zh) 卷绕体收容箱、卷绕体收容箱中间体、和内置卷绕体的收容箱
JP2014105020A (ja) 薄葉紙収納箱
JP2008174284A (ja) ラップフィルム収納箱
TWI565635B (zh) A winding body storage case and a storage box provided with a winding body
JP2012153395A (ja) 廃棄しやすいティシュペーパー紙箱
JP2006298448A (ja) ロール状包装材料収納カートン
JP6002729B2 (ja) 衛生薄葉紙収納箱
CN103569438A (zh) 卷绕体收置盒以及装有卷绕体的收置盒
JP5584593B2 (ja) 包装媒体収納容器および包装媒体供給具
JP2010265032A (ja) 容器、及び包装物収容体
JP4758837B2 (ja) 衛生用紙入りカートンの製造方法
JP6181262B2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JP6541975B2 (ja) 巻回体収容箱及び巻回体入り収容箱
TWI458664B (zh) 保鮮膜收納容器、及保鮮膜供給具
JP2018027807A (ja) 収納箱
JP2017202870A (ja) 紙容器
JP2002019857A (ja) ティシュペーパー用カートン
TW201718352A (zh) 收納容器
JP5927002B2 (ja) 巻回物収容ケース及び切断刃形成方法
JP6164871B2 (ja) 袋の収容方法およびケース入り袋
US20090308773A1 (en) Carton Box for Storage of Disposable Pre-Cut Toilet Paper Tiss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