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2676A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2676A
CN105232676A CN201510629000.2A CN201510629000A CN105232676A CN 105232676 A CN105232676 A CN 105232676A CN 201510629000 A CN201510629000 A CN 201510629000A CN 105232676 A CN105232676 A CN 105232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radix
parts
herb gynostemmae
gynostemmae pentaphyll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90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2676B (zh
Inventor
黄志军
甘焕新
吴保明
刘�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min Pharmaceutical Group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min Pharmaceutical Group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min Pharmaceutical Group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Jianmin Pharmaceutical Group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90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2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2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2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2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2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它由绞股蓝、黄芪、天花粉、葛根、山楂、葫芦巴六味中药材制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中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能降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受体功能,增强其与胰岛素的亲和力,具有益气生津,润燥的功效,还具有调血脂和抗疲劳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本发明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渴乐宁胶囊,特别是在改善症状、中医证候、降血糖及血脂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本发明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所使用的降糖药物中,各种西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很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导致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等,而中药又缺乏疗效肯定、临床医生和患者都易接收的降糖制剂。迄今还没有一个药物能彻底治愈糖尿病,西药也只是能控制血糖而已,相比之下,中药有其自身的优势,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人认为,中药的降糖机制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相关,并增强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开辟了一条中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来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它由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材原料制成:
绞股蓝350~600份黄芪250~400份天花粉250~400份
葛根150~300份山楂100~250份葫芦巴50~150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药材原料的重量份数是:
绞股蓝450~550份黄芪300~350份天花粉300~350份
葛根200~260份山楂150~200份葫芦巴60~100份。
作为一种最佳方案,所述中药材原料的重量份数是:
绞股蓝500份黄芪333份天花粉333份
葛根250份山楂167份葫芦巴83份。
制备所述的中药,除了上述中药材外,还可以有辅料,所述辅料可以是蔗糖、淀粉、糊精、硬脂酸镁、山梨醇、甘露醇、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羧甲基纤维素、水等这些药物制剂中常规辅料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具体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辅料应根据所需要制成的剂型来确定。由于根据剂型需要来选择适当的辅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能掌握的技术,因此没有将制备本发明药物所需要的辅料纳入到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所述中药可以是适合于临床使用的任何一种剂型,例如:可以将所述中药材直接粉碎后制成丸剂、散剂,也可以按照传统的方法将中药材熬成汤剂。
当然,为了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服用剂量,提高用药顺应性,最好是对药材进行充分、有效地提取精制,富集有效成分,除去无效成分。
本发明通过大量试验,最终得到两种较佳的制备方法,其中一种是:
按比例取绞股蓝、黄芪、天花粉、葛根、山楂、葫芦巴,加水煎煮1~3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6~12倍,煎煮时间为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95℃时测的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膏,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溶液中乙醇的重量含量为50~80%,搅匀,静置12~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稠膏,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进一步优选地:按比例取绞股蓝、黄芪、天花粉、葛根、山楂、葫芦巴,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煎煮时间为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测的相对密度为1.12的清膏,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溶液中乙醇的重量含量为70%,搅匀,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稠膏,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另一种较佳的制备方法是:按比例取绞股蓝、黄芪、天花粉、葛根、山楂、葫芦巴,将10%的绞股蓝、30%的天花粉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绞股蓝、天花粉与黄芪、葛根、山楂、葫芦巴按重量加入4~8倍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8的稠膏,与绞股蓝、天花粉细粉混合,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剂型为胶囊剂或片剂。
药理试验结果表明:
1、本发明能降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血糖、血脂水平,提高动物模型的血清胰岛素含量、胰岛素受体结合位点及胰岛素受体亲和力,说明本发明有改善糖尿病鼠胰岛素受体功能,增强其与胰岛素的亲和力的作用。
2、本发明的含药血清可刺激胰岛细胞中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并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说明本发明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可能通过了刺激胰岛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这一环节。
3、由于本发明能改善胰岛素受体功能,增强其亲和力及增加血中胰岛素含量,试验证明,先用本发明治疗,再使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胰岛素治疗。
4、本发明可降低血糖、抑制体内蛋白质糖基化,这充分证明了本发明的降糖作用,其机理可能是与其促进胰岛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及改善胰岛素受体功能及增强其亲和力有关。
5、本发明对正常大鼠的糖代谢具有调节作用,可对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作用明显增强。
本品具有益气生津,润燥的功效,用于高血糖人群有效,还具有调血脂和抗疲劳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1)试验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8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在改善症状、中医证候、降血糖及血脂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本发明对消渴病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由下述中药材制成:
绞股蓝500g黄芪333g天花粉333g
葛根250g山楂167g葫芦巴83g。
制备方法是:以上六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煎煮时间为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80℃测)的清膏,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溶液中含乙醇量为70%(重量含量),搅匀,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稠膏,加入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再加入适量硬脂酸镁,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
规格:每粒装0.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由下述中药材制成:
绞股蓝500g黄芪333g天花粉333g
葛根250g山楂167g葫芦巴83g。
制备方法是:取50g绞股蓝、100g天花粉,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绞股蓝、天花粉与黄芪、葛根、山楂、葫芦巴四味按重量加入6倍60%(重量含量)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并浓缩至稠膏,与绞股蓝、天花粉细粉混合,干燥,粉碎,再加入适量硬脂酸镁,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
规格:每片重0.31克(素片重0.3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表1实施例1和2的比较: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2由于减少了醇沉工艺,因此生产周期大幅缩短;而且,由于实施例2减少了辅料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还可发现,黄芪苷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效果较好,而葛根素采用醇提效果较好,绞股蓝总甙虽然一般采用水提,但是由于实施例2中将部分绞股蓝直接粉碎入药,因此实施例2的绞股蓝总甙含量仍比实施例1高。
实施例3本发明对类似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胰岛素含量、胰岛素受体等的影响
一、原理
给大鼠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造成胰岛β细胞轻度损伤,使多数动物产生糖耐量异常,在此基础上,给动物喂高热量饲料,引起动物肥胖,同时伴有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抗性,造成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二、材料
1.动物
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50-200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购回,饲养1周后开始实验。
2.主要试剂
STZ,购自Sigma公司,用0.1mol/L柠檬酸缓冲液配制稀释,pH=4.5;单组分胰岛素(Ins),丹麦Novo公司产品,浓度为1g·L-1;A14-125I-Ins冻干品,比放为5957GBq·g-1,由华西糖尿病科技开发研究所提供;胰岛素含量测定试剂盒购自华西糖尿病科技开发研究所;血脂测定试剂盒由北京中生公司提供。
3.实验药物
二甲双胍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门诊西药房提供(用生理盐水制成溶液),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胶囊分别用生理盐水制成溶液。
4.主要实验仪器
放免分析仪,北京核仪器厂;UV-759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3分析仪器厂;快速血糖检测仪,拜耳公司产品;EncoreⅡ型自动生化分析仪,USA产品。
三、方法
1.动物模型的制备
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110只。(1)2型糖尿病模型组:注射STZ25mg/kg,4周后测定葡萄糖耐量、胰岛素含量及血脂含量,挑选糖耐量异常者60只,并随机分为造模组、对照药物组(对照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喂以高热量饲料(基础饲料加蔗糖,炼猪油,鲜鸡蛋等混合而成,含蛋白质15%—18%,碳水化合物51%—54%,脂肪22%—25%,热量为20.08kJ/g),所有动物单个喂养,以保证每个动物进食量,喂养8周后,做糖耐量试验,并测定胰岛素含量,继续喂养2周后,处死动物,采集标本,检测相关指标。(2)正常对照组(正常组):自由饮水,普通饲料。
2.给药方法
在动物喂食高热量饲料的同时,所有动物都采用灌胃的方法给药,且灌服的体积均相同。
①正常组及造模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②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按4.17mg/kg·d-1的剂量灌胃。③实施例1组和实施例2组均1g/kg·d-1的剂量灌胃。
3.标本采集
实验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0小时,用戊巴比妥麻碎后,腹主动脉采血,取肝组织。
4.糖耐量试验方法
大鼠禁食不禁水10小时后,腹腔注射1.11mol/L葡萄糖液,葡萄糖剂量为2g/kg,尾静脉取血分别用拜耳公司快速血糖仪测定注射前0分钟、注射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血糖。
5.肝细胞膜受体的制备及胰岛素受体结合实验
(1)肝细胞膜的制备取新鲜肝组织,去除结缔组织,取6g肝组织,用预冷的生理盐水洗2-3次,剪碎后再用冷生理盐水洗两次,再用预的1.0mmol/LNaHCO3缓冲液(pH7.5,内含0.5mmol/LCaCl2)洗两次,加缓冲液(4ml/g组织),制备匀浆,匀浆加缓冲液至100ml/g组织,离心(500g,10min)去核,上清液离心(1500g,20min),取沉淀。沉淀用70%蔗糖调至50%浓度,取5ml于离心管,然后依次慢慢加入45%、41%、37%蔗糖液各5ml,离心(105000g,1.5h)。取37-41%界面沉淀,用Tris-HCl(50mmol/L)缓冲液适当稀释分装,-20℃贮存备用。蛋白用Lowry法测定。
(2)胰岛素受体结合实验取10×2个聚乙烯管,每份样品在室温下复管操作。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100mg·L-1未标记的Ins50μl,A14-125I-Ins50μl(约0.5ng),再加入肝细胞膜,最后加缓冲液至反应总体积300μl。充分混匀后4℃孵育24小时,然后离心,弃上清后用125I放免测量仪测定样品放射性。标准Ins浓度为100mg·L-1的样品放射性为非特异性结合(NSB),样品放射性和NSB的差值为特异性结合(B),不加标准Ins的样品放射性为总结合(Tcpm)。
(3)数据处理:
以B/T×INS浓度为X轴,以B/F为Y轴,应用改良的富氏计算机程序进行Scatchard拟合,图形近似矩形双曲线,表明细胞膜上的InsR有两种类型。求算出高、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亲和常数(K1、K2),结合位点数(R1、R2)。曲线两条渐近斜率的负倒数为亲和常数,渐近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两种不同亲和力受体结合的Ins量,代表和Ins结合的受体数目,用每个每微克膜蛋白结合的Ins量表示。
6.胰岛素含量的测定
采用放免的方法测定,其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进行。
7.胰岛素敏感指数
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用李光伟等提出的方法计算
ISN=LN[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
8.血脂的测定
采用试剂盒,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步骤严格按试剂盒的说明进行。
9.糖化血红量的测定
采用层析法进行测定
(1)取样取肝素抗凝血0.05ml,加入去离子水0.4ml,振荡后放置10分钟。
(2)微柱的准备微柱内装入其中固定有m-氨基苯硼酸的交联的泡沫状琼脂1ml。琼脂上下各放置一个多孔玻璃滤片,使得柱内液体流至琼脂上玻璃滤片平面时自动停止。将微柱上盖打开,将柱内上层滤片轻压至载体面,摘去下帽,使保存液自动流出,当液面降至上滤片,且无液体滴出时,即准备完毕。
(3)平衡载体加入平衡液(含乙酸铵19.265g·L-1,氯化镁4.762g·L-1,叠氮钠0.2g·L-1,pH=8.0),滴液停止时即可。
(4)加样用微量吸液器将制备血样0.05ml滴于柱内上滤片。
(5)洗脱非糖化血红蛋白将微柱插置于15mm×150mm的大试管中,加第一洗脱液(同平衡液)0.1ml于上滤片,滴出液收集于该试管中,放置10分钟,使血清与载体充分结合;取2.9ml第一洗脱液加入微柱,同试管收集滴液,试管内液体共3ml;移出微柱,加入蒸馏水7ml稀释,试管内液体共10ml。
(6)洗脱糖化血红蛋白将微柱插置于10mm×75mm的小试管中,加第二洗脱液(含山梨醇36.43g·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2.11g·L-1.叠氮钠0.2g·L-1,pH=8.5)2ml,滴出液收集于该试管。
(7)比色测定以蒸馏水作空白415波长处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非糖化血红蛋白的吸光度(G和N)。
(8)计算
四、结果
1.造模4周后大鼠糖耐量及血脂含量的变化(见表2)
表2造模4周后大鼠糖耐量、血脂变化(x±s)
从表2可以看出,用STZ25mg/kg尾静脉注射造模4周后,造模组已发生明显的糖耐量异常,但此时空腹血糖及血脂尚未发生明显异常。
2.造模4周后大鼠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见表3)
表3造模4周后大鼠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
组别(Group) 鼠数(n) 血清胰岛素(uU/ml) 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正常组 10 23.4±8.3 -4.83±0.9
糖尿病组 60 29.8±5.7 -4.97±0.9
从表3可以看出,造模4周后,血清胰岛素的含量有所增加,但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喂养高热量饲料及给药8周后各组糖耐量及血脂变化(见表4)
表4高热量饲料及给药8周后各组糖耐量及血脂变化(x±s)
从表4可以看出,(1)在用高热饲料喂养8周后,大鼠糖耐量明显异常,血脂明显升高;(2)采用药物治疗后,各时间段的血糖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实施例1和2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造模组;(3)实施例2的血糖、血脂水平略低于实施例1。
4.喂养高热饲料及给药8周后,各组血清胰岛素含量变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见表5)
表5各组血清胰岛素含量变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x±s)
组别 鼠数 血清胰岛素(uU/ml) 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正常组 10 26.79±10.1 -5.0±0.7
造模组 9 27.7±11.3 -5.1±1.0
对照组 10 36.9±13.4 -5.4±0.77
实施例1组 9 34.9±11.5 -5.3±0.68
实施例2组 10 39.3±12.4 -5.5±1.1
从表5可以看出,用药组血清胰岛素含量和敏感指数有升高趋势,且实施例2组的趋势最明显。
5.本发明对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见表6)
表6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含量的变化(x±s)
从表6可以看出,在造模14周(喂高热量饲料10周)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采用药物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脂水平也有明显下降,且实施例2效果最明显。
6.各组血清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见表7)
表7各组血清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x±s)
组别 鼠数 胰岛素含量 胰岛素敏感指数
正常组 10 25.8±8.3 -4.9±0.31
造模组 8 24.9±7.6 -5.2±0.42
对照组 9 35.9±7.4 -5.4±0.33
实施例1组 10 33.4±7.1 -5.4±0.34
实施例2组 10 40.1±8.6 -5.6±0.27
从表7可以看出,用药组血清胰岛素含量均较造模组高,说明药物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7.实验结束时,各组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含量(见表8)
表8各组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含量(x±s)
从表8可以看出,造模后胰岛素亲和力及胰岛素受体结合位点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但采用药物治疗后,不仅亲和力增强,而且结合位点也明显增加。
五、讨论
本实验发现,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加用高热饲料动物的体重均明显增加,空腹血糖水平逐渐升高,糖耐量异常越来越严重,血脂水平逐渐升高,这充分说明采用此方法模拟人类2型糖尿病模型是比较成功的。
本实验发现,模型组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随着血糖水平的逐渐升高,胰岛素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变化,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无明显变化,这可推断,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胰岛素含量无明显变化,这可能是由于高血糖的刺激,引起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在胰岛素含量、受体亲和力均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血糖仍维持高于正常水平,这充分说明糖尿病鼠存在严重的胰岛素受体功能障碍。
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后,各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造模组低,这说明其对糖尿病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实验观测到,实施例1和2组其血清胰岛素含量、胰岛素受体结合位点、胰岛素受体亲和力均较造模组高,且实施例2更高,这充分说明本发明有改善糖尿病鼠胰岛素受体功能,增强其与胰岛素的亲和力的作用,这可能也是其治疗糖尿病的机理之一。
实施例4本发明对体外培养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为了更充分客观评价本发明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胰岛细胞,在培养液中直接加入含药物血清的方法,通过检测培养液中的胰岛素含量,来推断本发明对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影响。
一、材料
1.药物
实施例1和实施例2,用蒸馏水溶解。
2.动物
新生1-3天的Wistar大鼠,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雄性,体重2-2.2㎏,所有动物均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3.主要试剂
胰蛋白酶、胶原酶、碘乙酸均为Sigma公司产品;培养基为Gibco(USA)公司产品,其它试剂均为国产AR级。
4.主要仪器
二氧化碳培养箱;Olympus倒置显微镜、放免分析仪。
二、方法
1.含药血清的制备
选择纯种日本大耳白兔4只,体重2-2.2㎏。实施例1和实施例2组,灌胃给药后1小时、2小时、4小时各1只,给予本发明药物按9g/㎏的剂量灌胃,另1只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作对照,第7天,在灌胃(灌胃前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的1小时、2小时、4小时结束后,无菌颈总动脉采血,常规分离血清,经56℃,30分钟处理后,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分装后-20℃保存备用。临用时将含药血清按1:2:4的比例稀释成不同浓度。
2.胰岛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将新生1-3天的Wistar大鼠无菌取出胰腺,清除胰外组织,剪成0.5mm3碎片,置冷Hank's液(不含Ca2+、Mg2+)中洗3次,用0.2%胰蛋白酶和2mg/mlV型胶原酶,在37℃水浴中消化,用冷Hank's液终止消化。离心(4℃,250g,10min),弃上清,收集胰岛细胞接种在RPMI-1640培养液中,在5%CO2、37℃培养箱中培养。接种15-20小时,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确认生长良好后,轻轻震荡培养皿,若细胞不能剥离,则用吸管轻轻吹打培养皿底部,使细胞剥离,以1×106细胞/毫升的浓度转皿培养。继续培养72小时后,在培养皿中加入含碘乙酸2.5ng/ml的培养液继续培养3小时后,每30分钟检查1次成纤维细胞的死亡情况。约处理5-6小时后,成纤维细胞死亡消失。弃细胞培养液及其中的死亡细胞,加入等量细胞培养液培养3天,胰岛细胞充分铺开形成良好的细胞单层。
3.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
将胰岛细胞分成11组,每组8皿,每皿细胞数为1×106/ml。在胰岛细胞培养良好后用含0.1%白明胶的KRB缓冲液(含葡萄糖2.8mmol/L)洗细胞2次,再用其孵育1.5分钟后弃上清,然后将第1、2组作为对照组,第3-11组作为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孵育30分钟,再给2-11组加入16.7mmol/L葡萄糖以进行高糖刺激试验,孵育2小时后取上清液测胰岛素含量。
4.加入含药血清的方法
第1组不加任何血清;第2组加空白组血清;第3、4、5组分别加入灌胃后1小时所采不同浓度血清;第6、7、8分别加入灌胃后2小时所采不同浓度血清;第9、10、11组分别加入灌胃后4小时所采不同浓度血清(所有组别的终体积均为1ml)。
三、结果
本发明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的影响,见表9。
表9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x±s,n=8,ng/106细胞)
从表9可以看出,在16.7mmol/L葡萄糖环境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含药血清可刺激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且实施例2的效果最明显(经统计学处理,P<0.01)。
四、讨论
血清药理学尽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兴起,却发展迅速。因其经过了体内代谢过程,更接近于药物发挥疗效时的状态。故在中药,尤其是复方中药的研究应用中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日益成为体外评价中药复方疗效的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故本实验亦采用此方法评价本发明的疗效。
实验还发现在灌胃后2小时所采集的血清较1小时所采集的血清刺激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作用强,4小时所采集的血清作用最弱(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灌胃后采血时间不同,其有效成份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这种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但通过本实验仍可发现,口服本发明后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为1-4小时。
实施例5本发明对胰岛素治疗作用的影响
一、材料
1.动物
选用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60-180克,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药物
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胶囊由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胰岛素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提供。
3.试剂
链脲佐菌素(STZ)为Sigma公司产品,临用时以0.1mmol/L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4.5)配成2%的溶液。
二、方法
1.动物的分组及处理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造模80只。除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予处理外,其余大鼠尾静脉注射STZ50mg/kg体重,每隔3天检测血糖浓度1次,1周后血糖浓度稳定在16.7mmol/L以上者列为糖尿病组,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组)、实施例1+胰岛素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胰岛素组(实施例2组),每组10只。
2.治疗方法
①模型组、胰岛素组每天分别给予蒸馏水灌胃,②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按4.17mg/kg·d-1的剂量灌胃。③实施例1和实施例2组均按1g/kg·d-1的剂量灌胃。所有动物连续治疗1周,末次给药后2小时,静脉注射胰岛素,测0.5小时、1小时、2小时、6小时血糖。
3.检测方法
(1)血糖:用血糖仪测定;(2)血清胰岛素:用放免疫测定,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三、结果
治疗后各组血糖变化及本发明对其影响,见表10。
表10治疗后各组血糖变化及本发明对其影响(x±s)
从表10可以看出,先采用本发明治疗后,再给予胰岛素治疗,其降糖作用明显增加,说明本发明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且实施例2的协同效果最显著。
四、讨论
实验一结果显示,本发明有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提高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及改善胰岛素受体功能的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先用本发明治疗,再使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其机理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受体功能,增强其亲和力及增加血中胰岛素含量有关。
实施例6本发明对正常大鼠糖耐量的影响
一、材料
1.动物
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雌雄各半,由湖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试剂
(1)葡萄糖测试药盒(葡萄糖氧化酶法)由温州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2)葡萄糖由广州化学试剂厂提供。
3.药品
(1)降糖灵(盐酸苯乙双胍片):由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制药厂提供。(2)实施例1和实施例2药物:由武汉健民药业集团提供,每克细粉相当于原生药材7.4克。
二、方法
1.动物分组
动物购回饲养1周后测血糖,选取血糖值在5.55~6.66mmol/L的正常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即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其它2组分别为阳性药物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
2.给药方法
实施例1组:取胶囊研末,用0.5%羧甲基纤维素配成混悬液,按2g/kg/d剂量灌胃给药,连续10天。实施例2组:配制方法同上,也按2g/kg/d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10天。阳性药物对照组:取降糖灵片剂研末,用0.5%羧甲基纤维素配成混悬液,按0.1g/kg/d剂量一次灌胃给药,连续10天。阴性对照组:每天与给药组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灌胃,连续10天。
3.血样采集
末次给药前大鼠禁食不禁水10小时,各组大鼠尾静脉取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值(以下均用此法),以其血糖值为0时血糖,于给药组大鼠灌胃给药1小时后(阴性对照组灌胃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进行糖耐量试验,比较各时间点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
4.糖耐量试验方法
大鼠禁食不禁水10小时后,腹腔注射1.11mol/L葡萄糖液,葡萄糖剂量为2g/kg,尾静脉取血分别用拜耳公司快速血糖仪测定注射前0分钟、注射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血糖。
三、结果
见表11。
表11本发明对正常大鼠糖耐量的影响(X±S)
从表11可以看出:
1、给药10天后,各组动物0时血糖水平接近,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2、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大小顺序依次为:阴性对照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降糖灵组。经统计学处理表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施例2和降糖灵有显著性差异(P<0.05)。
3、给葡萄糖后,实施例2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在0.5h、1h和2h的三个时间点上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本品能显著对抗外源性葡萄糖所致大鼠血糖升高。
四、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对正常大鼠的糖代谢具有调节作用,可对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作用明显增强。
实施例7本发明治疗消渴症的临床研究总结
目的:评价本发明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治疗的方法进行。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显效率为50.0%;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本发明在目前的口服剂量、疗程范围内,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型)安全有效的药物。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1.1.1气阴两虚之中医辩证标准:
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体胖大,苔薄或花剥,脉弦细或细数。
1.1.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85年WHO[1]暂行标准(葡萄糖氧化酶法),凡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①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
②有糖尿病症状而血糖未达上述标准,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③如无糖尿病症状,除上述标准外须另加一项标准,即OGTT1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或另一次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
1.1.3纳入标准:
凡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和中医辩证的属气阴两虚型的糖尿病患者,且诊断时年龄≥35岁,病程大于3个月。
1.1.4排除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
①孕妇、青少年及胰岛素依赖型患者。
②不合作者,指不能配合饮食控制或不按规定用药影响疗效者。
③患者在用药前虽然血糖高于正常,但通过饮食控制增加活动量等后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1.1.5一般资料
共观察60例,其中住院病人(含家庭病床病人)43例、门诊病人17例,分为实施例130例、渴乐宁胶囊30例。采用双盲双模拟分层随机对照。试验组男21例,女9例;病情轻度18例,中度10例,重度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病情轻度16例,中度12例,重度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血糖、血脂、各种症状、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试验药物
实施例1胶囊由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渴乐宁胶囊由威海市昆仑制药厂生产,采用和实施例1相同包装,统一编号,同一病人服用同一编号药物。
1.2.2给药方法:
本研究包括3个月时期:2周清洗(进入)期、8周剂量调整期和4周剂量维持期。
①在清洗阶段,除二甲双胍外,停止服用以往使用的任何口服降糖药物,以往使用饮食(运动)治疗的患者继续原治疗并进入2周的清洗期。此期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
②清洗期结束后,患者被分配接受治疗。本研究中,各治疗用药有两个剂量调整,实施例1胶囊、渴乐宁胶囊,2粒/天,3餐前服用,为I级剂量;4粒/次,3餐前服用为II级剂量。开始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时,患者血糖控制如不能降至满意控制标准(即空腹血糖≥7.8mmol/L但≤11.1mmol/L),则所有药物剂量由第I级上升至II级。但无论使用何种剂量,一旦患者空腹毛细血管血糖水平﹤4.4mmol/L,或用II级剂量期间,空腹血糖≥11.1mmol/L则退出本试验,最后4周维持剂量不变。
1.2.3疗程:14周。
1.2.3观察项目:
①安全性观察:记录2组药后不良反应,记录血、尿、便常规项目及心肝肾功能给药前后的变化,以评价本发明的安全性。
②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PBG),24h尿糖定量(UP),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
1.2.4疗效判定标准:参考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2.5统计学处理:
分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结果:
2.1临床总疗效比较,本发明试验组显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0.0%;渴乐宁胶囊对照组显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变化比较,见表12。
表1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2.3血糖、24小时尿糖定时,见表13。
表13患者空腹血糖(FBG)值、餐后2小时血糖(PPBS)、24小时尿糖定时(UP)值变化比较
2.4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的变化,见表14。
表14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2.5安全性检测:
在临床试验中,对全部受试者进行了安全性检测,全部患者治疗前后三大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改变。
实施例8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由下述中药材原料制成:
绞股蓝350g黄芪250g天花粉250g
葛根150g山楂100g葫芦巴50g
按比例取绞股蓝、黄芪、天花粉、葛根、山楂、葫芦巴,将17.5g的绞股蓝、50g的天花粉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绞股蓝、天花粉与黄芪、葛根、山楂、葫芦巴按重量加入4倍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并浓缩至稠膏,与绞股蓝、天花粉细粉混合,干燥,粉粹,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压片。
实施例9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由下述中药材原料制成:
绞股蓝600g黄芪400g天花粉400g
葛根300g山楂250g葫芦巴150g
按比例取绞股蓝、黄芪、天花粉、葛根、山楂、葫芦巴,将90g的绞股蓝、160g的天花粉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绞股蓝、天花粉与黄芪、葛根、山楂、葫芦巴按重量加入8倍50%乙醇,回流提取1次,提取3小时,合并提取液并浓缩至稠膏,与绞股蓝、天花粉细粉混合,干燥,粉粹,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压片。

Claims (8)

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材原料制成:
绞股蓝350~600份黄芪250~400份天花粉250~400份
葛根150~300份山楂100~250份葫芦巴50~1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材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绞股蓝450~550份黄芪300~350份天花粉300~350份
葛根200~260份山楂150~200份葫芦巴60~1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材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绞股蓝500份黄芪333份天花粉333份
葛根250份山楂167份葫芦巴8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取绞股蓝、黄芪、天花粉、葛根、山楂、葫芦巴,加水煎煮1~3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6~12倍,煎煮时间为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95℃时测的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膏,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溶液中乙醇的重量含量为50~80%,搅匀,静置12~24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稠膏,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取绞股蓝、黄芪、天花粉、葛根、山楂、葫芦巴,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倍,煎煮时间为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时测的相对密度为1.12的清膏,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溶液中乙醇的重量含量为70%,搅匀,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稠膏,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取绞股蓝、黄芪、天花粉、葛根、山楂、葫芦巴,将5~15%的绞股蓝、20~40%的天花粉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绞股蓝、天花粉与黄芪、葛根、山楂、葫芦巴按重量加入4~8倍50~7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并浓缩至稠膏,与绞股蓝、天花粉细粉混合,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取绞股蓝、黄芪、天花粉、葛根、山楂、葫芦巴,将10%的绞股蓝、30%的天花粉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的绞股蓝、天花粉与黄芪、葛根、山楂、葫芦巴按重量加入6倍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并浓缩至稠膏,与绞股蓝、天花粉细粉混合,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胶囊剂或片剂。
CN201510629000.2A 2015-09-28 2015-09-28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232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9000.2A CN105232676B (zh) 2015-09-28 2015-09-28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9000.2A CN105232676B (zh) 2015-09-28 2015-09-28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2676A true CN105232676A (zh) 2016-01-13
CN105232676B CN105232676B (zh) 2018-02-16

Family

ID=55030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9000.2A Active CN105232676B (zh) 2015-09-28 2015-09-28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26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9221A (zh) * 2016-03-29 2016-07-13 刘天才 一种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药制剂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9278A (zh) * 2010-06-24 2010-11-10 武汉市健恒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055154A (zh) * 2012-12-07 2013-04-24 贺志弘 一种基于重建内稳态理论的通络降糖黑茶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9278A (zh) * 2010-06-24 2010-11-10 武汉市健恒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055154A (zh) * 2012-12-07 2013-04-24 贺志弘 一种基于重建内稳态理论的通络降糖黑茶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景娣,等: "单味中药降血糖作用特点分析", 《中医学报》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药品种选编》", 31 January 2005 *
无: "益气糖康胶囊", 《医药导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9221A (zh) * 2016-03-29 2016-07-13 刘天才 一种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药制剂
CN105749221B (zh) * 2016-03-29 2019-11-29 刘天才 一种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药制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2676B (zh) 2018-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1760B (zh) 苹果属花楸苹果组植物的新用途
CN104688822A (zh) 一种辅助降血糖片及制备方法
CN102349975A (zh) 一种铁皮石斛保健品配方、组合物以及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164585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0318B (zh) 一种益气增乳中药的制备方法和分析方法
CN103405655A (zh) 一种降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1595B (zh) 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3814A (zh) 一种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6815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湿疹的芍药苷和甘草次酸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606487A (zh) 一种发酵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68475B (zh) 南湖菱壳的用途、降糖有效部位及该部位的提取方法
CN101554406B (zh) 桑树皮降糖药用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及其配方
CN106420955A (zh) 具有辅助降血糖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产品
CN1315499C (zh) 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1996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中药的制备方法
CN105232676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420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5434802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411781A (zh) 普洱茶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糖尿病的药中的应用
CN104042928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30552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CN105796968A (zh)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的夜宁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8132B (zh) 一种用于降血糖的保健食品
CN100333771C (zh) 一种参芪降糖滴丸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CN110507759A (zh) 一种具有控制高血糖的三黄颗粒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