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8868B - 驻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驻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8868B
CN105228868B CN201480028750.8A CN201480028750A CN105228868B CN 105228868 B CN105228868 B CN 105228868B CN 201480028750 A CN201480028750 A CN 201480028750A CN 105228868 B CN105228868 B CN 1052288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omponent
component
parking
shaft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87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8868A (zh
Inventor
岩田昭仁
武井但全
仲健
仲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28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8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8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8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00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 B60T1/005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by locking of wheel or transmission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00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 B60T1/02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 B60T1/06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00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 B60T1/02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 B60T1/06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 B60T1/062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acting on transmission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3/00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rakes combining more than one of the types of groups F16D49/00 - F16D61/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3/00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Brakes combining more than one of the types of groups F16D49/00 - F16D61/00
    • F16D63/006Positive locking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16D65/28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apart from the bra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416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416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 F16H63/3458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with electric actuating means, e.g. shift by wire
    • F16H63/3475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with electric actuating means, e.g. shift by wire using soleno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416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 F16H63/3483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with hydraulic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416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 F16H63/3491Emergency release or engagement of parking locks or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18Electric or magnetic
    • F16D2121/20Electric or magnetic using electro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以油压单元(30)的活塞杆(32)和电磁单元(50)的电磁部轴(52)相互垂直的方式配置油压单元(30)和电磁单元(50)。并且,电磁单元(50)构成为,在借助油压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借助弹簧(70)的弹力将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活塞杆(32)侧的端面按压在轭体(60)的吸引部(62)上。

Description

驻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驻车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搭载在车辆上并能够形成驻车锁止状态以及驻车锁止解除状态的驻车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驻车装置,如图17以及图17的X-X剖视图即图18所示,具有将与驻车棒连结的油压活塞832和圆筒状的锥构件858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锁止机构,该驻车棒与能够与驻车棘轮卡合的驻车锁止杆连动,该锥构件858嵌合安装在电磁部856的柱塞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此,图17表示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的锁止机构的样子。在该驻车装置中,在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当锥构件858被弹簧859向油压活塞832侧(图17中左侧)施力时,由在其周围设置的3张板860构成的爪部862被锥构件858推压扩张,油压活塞832向图17中左侧移动,由此,形成驻车锁止状态。另外,在驻车锁止状态下,当油压活塞832通过油压向图17中右侧移动,克服弹簧859的作用力推压锥构件858时,爪部862向内侧关闭,与油压活塞832的钩挂部834卡合,进而,将锥构件858的位置由电磁部856固定,由此,油压活塞832的位置被锁止,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怠速停止时因发动机驱动的机械泵停止而使油压活塞装置的油压下降时,也能够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201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驻车装置中,存在如下情况,即,在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因电磁部的各构成构件的偏差等而使锥构件的位置发生变动。由此,无法更充分固定锥构件的位置,能够更可靠地保持驻车锁止状态或驻车锁止解除状态称为一个课题。
本发明的驻车装置的目的在于,使向有限的空间的配置变得良好,并且在油压下降时能够更可靠地保持驻车锁止状态或驻车锁止解除状态。
本发明的驻车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采用以下的手段。
本发明的驻车装置,搭载在车辆上,并能够形成驻车锁止状态以及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具有:
第一轴构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能够借助弹力或油压对所述驻车锁止状态以及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进行切换,
电磁单元,具有第二轴构件、弹性构件、磁性体部和吸引部,所述第二轴构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移动,并能够限制所述第一轴构件的移动,所述弹性构件借助弹力对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所述第一轴构件侧施力,所述磁性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构件上,所述吸引部借助磁力对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进行吸引;
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借助所述弹性构件的弹力将所述第二轴构件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
在本发明的驻车装置中,在第一轴构件借助油压形成驻车锁止状态或借助所述油压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借助弹性构件的弹力将第二轴构件按压在吸引部上。因此,此时,与未将第二轴构件按压在吸引部上的情况相比,在通过吸引部的磁力吸引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时,吸引部和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距离变短且变为恒定。因此,在通过吸引部的磁力吸引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时,能够增大吸引部对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吸引力。其结果,在借助油压形成驻车锁止状态或驻车锁止解除状态的状态下,在通过吸引部的磁力吸引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时,在油压下降并且第一轴构件借助弹力要向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二轴构件更可靠地限制第一轴构件的移动,更可靠地保持之前的状态(驻车锁止状态或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当然,由于将第一轴构件等和电磁单元(第二轴构件等)配置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因此,与将两者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向有限的空间的配置变得良好。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驻车装置中,在所述第一轴构件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抵接来限制所述第一轴构件的移动的抵接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所述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不与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抵接。由此,在借助油压形成驻车锁止状态或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能够增加借助吸引部的磁力吸引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时的吸引部对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吸引力。结果,在借助吸引部的磁力吸引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时,在油压下降并且第一轴构件借助弹力移动使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与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抵接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轴构件更可靠第保持在该位置。在该方式的本发明的驻车装置中,在所述第一轴构件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能够进入且贯通所述第一轴构件的孔部,所述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设置在所述孔部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驻车装置中,所述吸引部配置在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一轴构件侧的移动的位置上,
所述第二轴构件具有包括所述顶端部的小径部和外径比该小径部的外径大且具有所述磁性体部的大径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所述大径部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
这样一来,吸引部和磁性体部的距离变得更短,能够进一步增大吸引部对磁性体部的吸引力。在该方式的本发明的驻车装置中,所述第二轴构件形成为,在所述大径部中,非磁性体部比所述磁性体部更向所述小径部侧突出,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所述大径部的非磁性体部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轴构件包括第一结构构件和第二结构构件,所述第一结构构件是所述小径部和外径比该小径部的外径大的作为所述大径部的非磁性体部的扩径部一体构成的构件,所述第二结构构件是作为所述大径部的磁性体部构成的构件,所述扩径部插入于在所述第二结构构件上形成的深度比所述第一结构构件的扩径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的凹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所述第一结构构件的扩径部的所述小径部侧的端面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由此,此时,能够抑制第一结构构件在吸引部和第二结构构件的凹部的底面之间晃动。
进而,在在本发明的驻车装置中,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中的所述解除侧的解除侧面形成为,从该第二轴构件的顶端侧向基端侧延伸并向所述解除侧倾斜。在此,“解除侧面”相当于在第一轴构件向锁止侧移动时与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抵接并接受力的面。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第一轴构件向锁止侧移动时使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和第二轴构件的解除侧面抵接,利用从第一轴构件作用于第二轴构件的力的第二方向的分力,使第二轴构件向从第一轴构件离开一侧移动。
此外,在本发明的驻车装置中,所述第一轴构件被弹力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的锁止侧施力,并能借助所述油压克服弹力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与所述锁止侧相反的解除侧移动。
在本发明的驻车装置に中,所述吸引部在对线圈通电时借助磁力吸引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
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未对所述线圈通电时,允许利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时从该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离开一侧移动。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驻车装置中,在第一轴构件借助油压形成驻车锁止状态或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第二轴构件借助弹性构件的弹力按压在吸引部上。因此,此时,与第二轴构件未按压在吸引部上的情况相比,吸引部和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距离变短且变为恒定,因此,在开始对线圈通电时,能够增大吸引部对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吸引力。而且,本发明的驻车装置并不是通过对线圈通电使第二轴构件在第二方向显著移动(产生行程),因此,与通过对线圈通电使第二轴构件在第二方向上显著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所希望的磁通。该结果,能够减小获得所希望的磁通所需的线圈的匝数,实现线圈的小型化以及电磁单元的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驻车装置中,所述吸引部是借助磁力来吸引保持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永久磁铁,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对线圈通电时,解除所述永久磁铁对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吸引,允许利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时从该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离开一侧移动。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驻车装置中,在第一轴构件借助油压形成驻车锁止状态或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第二轴构件借助弹性构件的弹力按压在吸引部上。因此,此时,与第二轴构件未按压在吸引部上的情况相比,吸引部和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距离变短且且变为恒定,因而,能够增大永久磁铁对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吸引力。另外,通过使吸引部和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距离变短且变为恒定,在之后开始对线圈通电时,能够更高效地产生用于解除永久磁铁对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吸引的磁通。
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搭载在车辆上,并能够形成驻车锁止状态以及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轴构件,能够借助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或油压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对所述驻车锁止状态和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进行切换,
磁单元,具有第二轴构件、第二弹性构件、永久磁铁和锁止解除部,所述第二轴构件能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进退移动,并且,通过顶端部和在所述第一轴构件设置的抵接部的抵接,能够限制所述第一轴构件的移动,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借助弹力对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一轴构件侧施力,所述永久磁铁借助对磁力对所述第二轴构件锁止以不使所述第二轴构件从所述第一轴构件后退,所述锁止解除部伴随对线圈通电来解除所述永久磁铁对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锁止,
所述磁单元构成为,在对所述线圈通电时,允许利用借助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或油压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的所述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所述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从所述第一轴构件后退。
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第一轴构件和磁单元的第二轴构件配置为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因此,与以两者在同一方向上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向有限的空间的配置变得良好。
另外,在未对磁单元的锁止解除部的线圈通电时,借助永久磁铁的磁力锁止第二轴构件以使第二轴构件不从第一轴构件后退。由此,在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和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抵接时,限制第一轴构件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能够保持驻车锁止状态或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另一方面,在对线圈通电时,通过锁止解除部解除永久磁铁对第二轴构件的锁止,允许利用借助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或油压从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向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作用的力,使第二轴构件从第一轴构件后退。由此,能够借助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或油压,伴随第二轴构件从第一轴构件后退,使第一轴构件在第一方向移动,对驻车锁止状态和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进行切换。如上所述,在保持驻车锁止状态或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无需对线圈通电,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所述永久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构件上,所述锁止解除部具有由磁性体形成并且与所述永久磁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向的相向部,所述第二轴构件通过所述永久磁铁和所述相向部的吸引而被锁止。在该情况下,认为能够通过粘接等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永久磁铁向第二轴构件的固定。
另外,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所述永久磁铁固定在所述锁止解除部上,所述第二轴构件具有由磁性体形成的磁性体部,所述永久磁铁和所述磁性体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向,所述第二轴构件借助所述永久磁铁和所述磁性体部的吸引被锁止。
在永久磁铁固定在第二轴构件或锁止解除部上的方式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所述第二轴构件具有由非磁性体形成的轴和由磁性体形成的柱塞,所述轴包括具有所述顶端部的小径部和从该小径部向与所述抵接部相反一侧延伸且直径比所述小径部大的扩径部,所述柱塞形成为直径比所述扩径部大,所述轴以及所述柱塞被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弹力向所述第一轴构件侧施力,使得所述柱塞的所述第一轴构件侧的端面能够与所述扩径部的与所述小径部侧相反一侧的端面抵接,且所述扩径部的所述小径部侧的端面与所述锁止解除部的一部分抵接,所述轴的所述顶端部与所述第一轴构件的所述抵接部抵接,所述永久磁铁以包围所述扩径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
这样一来,轴和柱塞被第二弹性构件的弹力向第一轴构件侧一体施力,轴的扩径部的小径部侧的端面与锁止解除部的一部分抵接,因此,能够抑制轴在第二方向上晃动。
另外,由于永久磁铁以包围轴的扩径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所以即使轴在径向上晃动,也能够利用扩径部的外周面和永久磁铁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吸収该晃动。结果,与轴、柱塞和永久磁铁一体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柱塞的外周形成的磁隙。另外,由于轴由非磁性体形成,因此能减少在磁单元的漏磁。结果,能够抑制磁单元的大型化,并且提高磁效率。
在永久磁铁以包围轴的扩径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所述永久磁铁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比所述扩径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短。这样一来,在永久磁铁固定在柱塞上的情况下,在轴以及柱塞向第一轴构件侧移动时,能够抑制永久磁铁与锁止解除部的一部分(与永久磁铁在第二方向上相向的相向部)抵接(碰撞),更加保护永久磁铁。另外,在永久磁铁固定在锁止解除部上的情况下,在轴以及柱塞向第一轴构件侧移动时,能够抑制永久磁铁与柱塞抵接(碰撞),更加保护永久磁铁。
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所述第二轴构件的所述顶端部具有解除侧面,所述解除侧面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的锁止侧移动时,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的所述抵接部接受力,所述解除侧面形成为,从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侧向基端部侧延伸,并向所述解除侧倾斜。这样一来,在第一轴构件向锁止侧移动时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和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的解除侧面抵接的情况下,利用从第一轴构件向第二轴构件作用的力的第二方向的分力,使第二轴构件从第一轴构件后退。
另外,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所述第二轴构件的所述顶端部具有锁止侧面,所述锁止侧面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形成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的解除侧移动时,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的所述抵接部接受力,所述锁止侧面形成为,从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侧向基端部侧延伸,并向所述锁止侧倾斜。这样一来,在第一轴构件向解除侧时使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和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的锁止侧面抵接的情况下,利用从第一轴构件向第二轴构件作用的力的第二方向的分力,使第二轴构件从第一轴构件后退。
进而,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所述抵接部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轴构件旋转的辊。这样一来,能够减小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和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之间的摩擦阻力。
此外,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所述磁单元具有将所述第二轴构件支撑为能自由滑动的轴承构件。这样一来,能够使第二轴构件的第二方向的移动更加顺利。
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在所述第一轴构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轴构件的所述顶端部能够进入且贯通所述第一轴构件的孔部,所述第二轴构件的所述顶端部位于所述孔部内。
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所述磁单元在未对所述线圈通电时,在借助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的所述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所述顶端部作用的力下,所述第二轴构件不会从所述第一轴构件后退,允许利用借助克服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以及所述永久磁铁对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锁止力的油压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的所述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所述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从所述第一轴构件后退。
在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驻车装置中,所述第一轴构件被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的锁止侧施力,并借助克服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的油压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形成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的解除侧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的驻车锁止状态下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在驻车装置20的活塞杆32上形成的孔部36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3是对驻车装置20的电磁单元50周边放大后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的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活塞杆32的销部46的辊48与电磁部轴(Solenoid shaft)52的顶端部54的下侧抵接面56抵接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活塞杆32的销部46的辊48的图中最右侧的位置和电磁部轴52的顶端抵接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对活塞38作用的油压低时通过向线圈64通电来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电磁单元15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驻车装置20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油压单元210的一部分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12是表示电磁单元22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13是表示锁止轴221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驻车装置201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于说明驻车装置201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电磁单元32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17是表示背景技术的驻车装置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的一例的结构。
图18是图17的X-X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的驻车锁止状态下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在驻车装置20的活塞杆32上形成的孔部36周边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3是对驻车装置20的电磁单元50周辺放大后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的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通过油压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搭载在车辆上,如图1和图4所示,具有:驻车齿轮21,安装在与车轴侧连结的旋转轴上;驻车杆22,具有能够与驻车齿轮21啮合的爪状的卡合部;驻车棒24,在一个端部安装有凸轮构件23,该凸轮构件23与驻车杆22的爪状的卡合部的背面抵接,来使驻车杆22转动;转动构件25,一个端部能够旋转地安装在驻车棒24的另一个端部上,并以旋转轴26为中心转动;油压单元30,通过使作为第一轴构件的活塞杆32在第一方向(图中上下方向)上移动,来使力作用于转动构件25的另一个端部,以使转动构件25转动;电磁单元(磁单元)50,在对线圈64通电时,利用磁力保持作为第二轴构件的电磁部轴52,从而限制活塞杆32在图中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该电磁部轴52能够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图中左右方向)上移动。在该驻车装置20中,虽然详细在后面叙述,但是,当活塞杆32从图1的驻车锁止状态向图中上侧移动时,转动构件25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驻车棒24向图中右侧移动,驻车杆22因凸轮构件23而向图中上侧移动,解除与驻车齿轮21的啮合,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另外,当活塞杆32从图4的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向图中下侧移动时,转动构件25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驻车棒24向图中左侧移动,驻车杆22因凸轮构件23而向图中下侧移动,与驻车齿轮21啮合,形成驻车锁止状态。以下,将图中下侧称为锁止侧,将图中上侧称为解除侧。
油压单元30具有:活塞杆32,利用2个销33、34以比较大的余量保持转动构件25的另一个端部,并能够在图中上下方向上移动;活塞38,与活塞杆32一体形成;壳体(缸体)40,容纳活塞38,并且形成有导入动作油的动作油入排孔41;作为弹性构件的复位弹簧42,配置在壳体40内,利用弹力对活塞38向图中下侧(锁止侧)施力。在该油压单元30中,利用克服复位弹簧42的弹力的油压使活塞38(活塞杆32)向图中上侧(解除侧)移动。
在活塞杆32上形成有在图中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在图1中左右方向(图2中前后方向)贯通的孔部36,并设置有在图2中左右方向(图1中前后方向)横穿该孔部36的销部46。销部46具有固定在活塞杆32上的圆筒形状的支撑轴(轴部)47和呈中空圆筒形状并且相对于支撑轴47能够自由旋转的作为抵接部的辊48。
如图1和图4所示,电磁单元50具有:电磁部轴52,能够在图中左右方向上移动,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轴部53插入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柱塞58的凹部59;作为壳体的轭体60,容纳电磁部轴52的柱塞58;线圈64,配置在轭体60的内周侧;芯体66,配置在线圈64的内周侧,支撑电磁部轴52的柱塞58能够在图中左右方向上滑动;轴承构件(直动式轴承)68,固定在轭体60上,支撑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能够在图中左右方向上自由滑动;弹簧70,配置在轭体60的内部,利用弹力对电磁部轴52向活塞杆32侧(图中左侧)施力。此外,弹簧70的弹簧负荷设定为小于复位弹簧42的弹簧负荷。该电磁单元50中,来自线圈64的端子与形成在轭体60的外周侧的未图示的连接器部连接,经由该端子对线圈64进行通电。
轭体60由磁性材料形成,在内周侧中的线圈64的图中左侧的位置形成有环状的凸缘部(突出部)61,该凸缘部61以具有比线圈64的内径以及电磁部轴52的大径部57的外径小的内径的方式向径向内侧突出。该凸缘部61中的比芯体66的内径更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与电磁部轴52的大径部57在图中左右方向相向的部分)成为,在向线圈64通电时,利用磁力(形成磁回路)来吸引电磁部轴52中的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体部的部分,因此,以下将该部分称为吸引部62。
电磁部轴52配置为,其顶端部54(图中左侧端部)在活塞杆32的孔部36内与销部46的辊48的图中大致右半部分在图中上下方向相向。在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中,图中上侧(解除侧)的面(在活塞杆32从图4的状态向图中下侧移动时与辊48抵接并从辊48接受力的面,以下称为上侧抵接面55)形成为,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从图中左侧向右侧)延伸并向图中上侧以一定角度倾斜,图中下侧(锁止侧)的面(活塞杆32从图1的状态向图中上侧移动时与辊48抵接并从辊48接受力的面,以下称为下侧抵接面56)形成为,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延伸并向图中下侧凸出且曲率半径小于辊48的曲率半径的曲面状(从图中跟前侧观察为圆弧的曲面状)。
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具有包括顶端部54的小径部531和从小径部531的与顶端部54侧相反一侧延伸且外径比小径部531大的扩径部532。另外,电磁部轴52的柱塞58的凹部59形成为比扩径部57的图中左右方向的长度小的深度。如图3所示,电磁部轴52构成为,以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图中右侧的端面532a与柱塞58的凹部59的底面59a抵接的方式将轴部53插入柱塞58的凹部59。因此,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图中左侧(小径部531侧)的端面532b从柱塞58的图中左侧的端面58a向图中左侧突出。并且,就该电磁部轴52而言,在顶端部54未与活塞杆32的销部46的辊48抵接且未对线圈64通电时,借助弹簧70的弹力将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图中左侧的端面532b按压在轭体60的吸引部62上,并且在柱塞58的图中左侧的端面58a和吸引部62之间形成有一些间隙(参照图3等)。由此,此时,能够抑制轴部53在轭体60的吸引部62和柱塞58的凹部59的底面59a之间晃动。此外,就该电磁部轴52而言,轴部53和柱塞58借助弹簧70的弹力被向图中左侧(活塞杆32侧)一体施力,在比该弹力り大的图中向右的外力作用于轴部53的顶端部54时,允许轴部53和柱塞58向图中右侧(从活塞杆32离开一侧)一体地移动。
在这样构成的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由于油压单元30(活塞杆32等)和电磁单元50(电磁部轴52等)配置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因此与将两者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向有限的空间的配置变得良好。
接着,对这样构成的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考虑从图1的驻车锁止状态向图3的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切换的情况。此外,在驻车锁止状态下,不对线圈64进行通电。在该状态下,当克服复位弹簧42的弹力的油压作用于活塞38(活塞杆32)时,活塞杆32向图中上侧(解除侧)移动,如图5所示,活塞杆32的销部46的辊48与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的下侧抵接面56抵接。当两者抵接时,从活塞杆32(辊48)向电磁部轴52作用有图中右斜上方向(具体地说,从圆弧的曲面状的下侧抵接面56中的与辊48的抵接部位向以圆弧作为圆周的一部分的圆的中心的方向)的力,利用该力的图中左右方向的分力使电磁部轴52向图中右侧(从活塞杆32离开一侧)移动,并且活塞杆32向图中上侧移动。并且,如图6所示,当活塞杆32移动到活塞杆32的辊48的图中最右侧的位置与电磁部轴52的顶端(图中最左侧的位置)抵接的位置时,之后,电磁部轴52借助弹簧70的弹力返回到图中左侧(活塞杆32侧),并且活塞杆32向图中上侧移动。然后,如图4所示,活塞杆32移动到辊48不与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接触的位置。这样一来,向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进行切换。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为活塞杆32的抵接部,使用相对于活塞杆32(支撑轴47)能够旋转的辊48,作为活塞杆32的抵接部,使用相对于活塞杆32(支撑轴47)能够旋转的辊48,因此,能够降低活塞杆32的辊48和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抵接时的摩擦阻力,能够抑制它们之间的摩耗,并且,能够使活塞杆32和电磁部轴52的移动更顺畅。另外,由于活塞杆32由轴承构件68保持,所以能够减少电磁部轴52的滑动阻力,使其移动变得更顺畅。此外,下侧抵接面56形成为曲率半径小于辊48的曲率半径的曲面,因此,伴随活塞杆32向图中上侧的移动,作用于电磁部轴32上的图中右侧的力容易变大。因此,即使在油压低一些的情况下,活塞杆32也能一边使电磁部轴52向图中右侧移动,一边向图中上侧移动。
这样一来,当通过油压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在作用于活塞38的油压下降之前(例如产生油压的发动机驱动的机械泵因怠速停止而停止之前等),开始对线圈64进行通电。由此,通过磁力(形成磁回路),使吸引部62开始吸引电磁部轴52的柱塞。在第一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不与活塞杆32的销部46的辊48抵接且未对线圈64通电时,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端面532b被按压在轭体60的吸引部62上(柱塞58的端面58a和吸引部62之间形成一些间歇)(参照图3等),且在通过油压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活塞杆32的辊48和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不抵接(参照图4)。因此,在开始对线圈64通电时,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端面532b被按压在轭体60的吸引部62上。由此,与在开始对线圈64通电时,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端面532b未被按压在轭体60的吸引部62上的情况相比,吸引部62和柱塞58的距离变短且变为恒定,增大吸引部62对柱塞58的吸引力。即,能够以比较大的保持例保持电磁部轴52(限制移动)。并且,因此,在之后作用于活塞38的油压下降时(例如怠速停止时等),活塞杆32因复位弹簧42的弹力而向图中下侧(锁止侧)移动,但是,如图7所示,活塞杆32的辊48与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的上侧抵接面55抵接(从活塞杆32的销部46向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作用有力),在该位置更可靠地保持活塞杆32(限制向锁止侧移动)。由此,在开始对线圈64通电后向活塞38作用的油压下降时,能够更可靠地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而且,第一实施例的电磁单元50在对线圈64通电时,将电磁部轴52吸引到吸引部62侧来保持,因此,与使电磁部轴52在第二方向(图中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所希望的磁通。其结果,能够减少得到所希望的磁通量所需的线圈64的匝数,能够实现线圈64的小型化以及电磁单元50的小型化。
在从未对线圈64通电且通过油压形成(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保持)的状态(参照图4)使油压下降时(例如在发动机的运转中换挡位置被操作至驻车位置时等)、在从油压下降且伴随对线圈64的通电来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的状态(参照图5)结束对线圈64通电时(例如在怠速停止中换挡位置被操作至驻车位置时等),在借助复位弹簧42的弹力使活塞杆32的销部46的辊48和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的上侧抵接面55抵接时,从活塞杆32(辊48)向电磁部轴52作用有图中右斜下方向(具体地说,与以一定角度倾斜的上侧抵接面55垂直的方向)的力,利用该力的图中左右方向的分力使电磁部轴52向图中右侧(从活塞杆32离开一侧)移动,并且活塞杆32向图中下侧(锁止侧)移动。然后,如图6所示,当活塞杆32移动到活塞杆32的辊48的图中最右侧的位置与电磁部轴52的顶端(图中最左侧的位置)抵接的位置时,之后,电磁部轴52借助弹簧70的弹力向图中左侧(活塞杆32侧)返回,活塞杆32向图中下侧移动。并且,如图1所示,活塞杆32移动到辊48与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的下侧抵接面56不接触的位置。这样一来,向驻车锁止状态进行切换。因此,在未对线圈64通电(包括因什么情况无法对线圈64通电的情况)且克服复位弹簧42的弹力的油压未作用于活塞杆32时,能够更恰当地形成驻车锁止状态。另外,如上所述,通过辊48和轴承构件68,与从驻车锁止状态向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切换时同样,能够抑制活塞杆32的辊48和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的摩耗,并且,能够使活塞杆32和电磁部轴52的移动更顺畅。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在通过油压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在开始对线圈54通电时,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端面532b被按压在轭体60的吸引部62上。由此,与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端面532b未被按压在轭体60的吸引部62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轭体60的吸引部62对电磁部轴52的柱塞58的吸引力。其结果,在开始对线圈64通电后作用于活塞38的油压下降时,能够更可靠地限制活塞杆32向锁止侧的移动,更可靠地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当然,由于油压单元30(特别是活塞杆32)和电磁单元50(特别是电磁部轴52)配置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因此,与将两者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向有限的空间的配置变得良好。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在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在未对线圈64通电且对活塞38作用的油压下降时,利用活塞杆32的销部46的辊48和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的抵接使电磁部轴52向从活塞杆32离开一侧移动,并且活塞杆32向锁止侧移动,以形成驻车锁止状态。由此,在未对线圈64通电(包括因什么情况无法对线圈64通电的情况)且克服复位弹簧42的弹力的油压未作用于活塞杆32时,能够更恰当地形成驻车锁止状态。
在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在通过油压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为了在开始对线圈64通电时,借助弹簧70的弹力将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端面532b按压在轭体60的吸引部62上的状态(在对线圈64通电时产生大的吸引力),活塞杆32的销部46的辊48和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的上侧抵接面55不抵接,但是,如果能够处于在未对线圈64通电时将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端面532b按压在轭体60的吸引部62的状态(确保该状态),活塞杆32的辊48和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的上侧抵接面55也可以接触。
在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电磁促动器50构成为,在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未与活塞杆32的销部46的辊48抵接且未对线圈64通电时,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端面532b按压在轭体60的吸引部62上,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将电磁部轴52的某部位按压于在图1和图4的左右方向上不移动的构成构件(轭体60、线圈62、芯体66等)中的除了吸引部62以外的部位。
在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作为活塞杆32的抵接部,使用能够相对于活塞杆32(支撑轴47)旋转的辊48,但是也可以使用不能相对于活塞杆32旋转的构件(例如与支撑轴47同样的构件)。在该情况下,活塞杆32的抵接部和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抵接时的两者间的摩擦阻力变大。因此,在对驻车锁止状态和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切换时的活塞杆32的移动和电磁部轴52的移动的顺畅性可能下降一些,但是,在对线圈64通电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更容易进行保持。
在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电磁单元50具有支撑电磁部轴52的轴部53自由滑动的轴承构件68,但是也可以不具有该轴承构件68。
在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电磁部轴52构成为,轴部53的扩径部532的图3中左侧(小径部531侧)的端面532b比柱塞58的图3中左侧的端面58a更向图3中左侧突出,但是扩径部532的端面532b和柱塞58的端面58a也可以对齐。
在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具有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轴部53和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柱塞58,但是也可以整体由磁性材料一体形成。
在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的下侧抵接面56形成为,从顶端侧向基端侧延伸并向图中下侧凸出且曲率半径小于销部46的辊48的曲率半径的曲面,但是也可以形成为曲率半径与辊48的曲率半径相同或比其大的曲面,也可以如图8的变形例的电磁单元150例示那样,电磁部轴152的小径部153的顶端部154的下侧抵接面156形成为,从顶端侧向基端侧延伸并向图中下侧以一定角度倾斜。
在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的上侧抵接面55形成为,从顶端侧向基端侧延伸并向图1和图4的上侧(解除侧)以一定角度倾斜,但是并不限于一定角度,也可以形成为以平滑变化的角度倾斜等。
在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如图1所示,在驻车锁止状态下,活塞杆32的销部46的辊48和电磁部轴52的顶端部54的下侧抵接面56不抵接,但是也可以抵接。这样一来,在向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切换时,能够使活塞杆46向解除侧的移动量变短,并且抑制辊48和下侧抵接面56碰撞。
在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在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在未对线圈64通电且作用于活塞38的油压下降时,通过复位弹簧42的弹力使活塞杆32向图4中下侧(锁止侧)移动,但是此时,也可以向由活塞38和壳体40形成的密闭空间(配置有复位弹簧42的密闭空间),经由在壳体40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动作油入排孔来供给动作油。这样一来,能够通过复位弹簧42的弹力和油压,使活塞杆32更迅速地向图4中下侧移动。
在第一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中,活塞杆32被复位弹簧42的弹力向图1中下侧(锁止侧)施力,通过克服复位弹簧42的弹力的油压向图1中上侧(解除侧)移动,但是,反之,也可以被弹性构件的弹力向解除侧施力,通过克服弹力的油压向锁止侧移动。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10是表示驻车装置20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11是表示油压单元210的一部分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12是表示电磁单元22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13是表示电磁单元220的锁止轴221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搭载在车辆上并配置在未图示的变速器的变速器箱体的内部或外部。并且,该驻车装置201为所谓的线控换挡式的驻车装置,即,基于根据未图示的换挡杆的操作位置(挡位)输出的电信号,进行变速器的某旋转轴的锁止以及锁止的解除。
如图9所示,驻车装置201具有:驻车齿轮202,具有多个齿202a,并且安装在变速器的某旋转轴上;驻车杆203,具有能够与驻车齿轮202卡合的突部203a,并且被未图示的弹簧以从驻车齿轮202离开的方式施力;驻车棒204,能够进退移动;筒状的凸轮构件205,能够在驻车棒204的轴向移动;支撑辊206,被例如变速器箱体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与驻车杆203一起夹持凸轮构件205;凸轮弹簧207,一端被驻车棒204支撑,并且对凸轮构件205施力,以将驻车杆203向驻车齿轮202按压;棘爪杆208,与驻车棒204连结;油压单元210,通过使活塞杆212移动,来经由棘爪杆208使驻车棒204进退移动;电磁单元(磁单元)220,通过限制活塞杆212的移动,来限制驻车棒204的进退移动。在该驻车装置201中,如图所示,通过使驻车杆203的突部203a与驻车齿轮202的相邻的两个齿202a之间的凹部卡合,变速器的旋转轴被锁止(进行驻车锁止)。
驻车齿轮202、驻车杆203、驻车棒204、凸轮构件205、支撑辊206、凸轮弹簧207均是公知的结构。棘爪杆208形成为大致L字状,并具有第一自由端部208a和第二自由端部208b。第一自由端部208a旋转自由地与驻车棒204的基端部(图9中右端部)连结。第二自由端部208b形成有能够与卡合构件209卡合的卡合凹部208r,该卡合构件209安装在由例如变速器箱体支撑的未图示的棘爪弹簧上。棘爪杆208的角部(第一、第二自由端部208a、208b的基端部)被由例如变速器箱体支撑的支撑轴208s支撑为能够自由转动。
油压单元210构成为,根据来自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进行动作,该变速器由电子控制装置基于根据换挡杆的操作位置(挡位)输出的电信号来控制。如图10所示,该油压单元210具有:壳体211,由多个构件构成;作为第一轴构件的活塞杆212,与棘爪杆208的第二自由端部208b连结,并且被壳体211支撑为能够在轴向(图10中上下方向(第一方向))上自由移动;活塞214,固定在活塞杆212上,并且配置于在壳体211形成的活塞室211p内。
活塞杆212被壳体211支撑为,顶端部(图10中上端部)从壳体211向外部突出。如图11所示,在该活塞杆212的顶端部形成有从顶端侧向基端侧延伸的连结凹部212r,在该连结凹部212r内插入棘爪杆208的第二自由端部208b。在棘爪杆208上以位于连结凹部212r内的方式形成有长孔208h,在长孔208h内插入由活塞杆212的顶端部支撑的连结销212p。长孔208h形成为,在其内周和连结销212p的外周面之间划分形成有空间。由此,活塞杆212和棘爪杆208相互连结为,允许某种程度的相对移动。
另外,在活塞杆212的轴向的中央部附近形成有将活塞杆212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图10中左右方向)贯通并且在轴向上延伸的孔部212h,在孔部212h的内部配置有作为抵接部的辊213。辊213构成为滚子轴承(Roller bearing),并具有比孔部212h的长度方向(图10、图11中上下方向)的长度小的外径。该辊213通过以与连结销212p平行延伸的方式被活塞杆212支撑的支撑轴212s,支撑为能够在孔部212h内自由旋转。
活塞214固定在活塞杆212的基端部(图10中下端部),经由密封构件215被活塞室211p的内壁面支撑为能够在活塞杆212的轴向上自由移动。该活塞214将活塞室211p的内部划分为油室211f和弹簧室211s。油室211f以远离活塞杆212的顶端部(图10中上端部)或棘爪杆208的方式划分形成在活塞室211p的图10中下侧,并与在壳体211上形成的动作油入排孔(油孔)211h连通。经由未图示的油路和动作油入排孔211h向油室211f内供给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动作油)。另外,弹簧室211s以接近活塞杆212的顶端部或棘爪杆208的方式划分形成在活塞室211p的图10中上侧。在弹簧室211s内以位于壳体211和活塞214之间的方式配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的复位弹簧216,活塞214被复位弹簧216从弹簧室211s侧向油室211f侧(图中下侧)施力。
就这样构成的油压单元210而言,在组装状态(组装完成时的状态)下,活塞214被复位弹簧216向图9中下方施力,而最接近油室211f的底部,活塞杆212从壳体211突出的突出量最小。由此,经由棘爪杆208与活塞杆212连结的驻车棒204最接近驻车杆203的基端部,由被凸轮弹簧207施力的凸轮构件205按压驻车杆203并使驻车杆203与驻车齿轮202卡合,由此变速器的旋转轴被锁止(进行驻车锁止)。
如图9所示,在变速器的旋转轴被锁止的状态(以下适当称为“驻车锁止状态”)下,当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供给到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时,活塞214借助油室211f内的油压克服复位弹簧216的弹力(作用力)向活塞杆212的移动方向(第一方向)中的图9中上侧(以下适当称为“解除侧”)移动。由此,在活塞214上固定的活塞杆212向解除侧移动,伴随于此,棘爪杆208围绕支撑轴208s向图9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驻车棒204向图9中右侧移动。并且,通过使驻车棒204向图9中右侧移动,解除凸轮构件205对驻车杆203的按压,解除驻车齿轮202和驻车杆203的卡合、即解除变速器的旋转轴的锁止(解除驻车锁止)。因此,在车辆行驶中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被供给至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时,变速器的旋转轴未被锁止(不进行驻车锁止)。
另外,在解除驻车锁止的状态(以下适当称为“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当切断从油压控制装置向动作油入排孔211h供给油压,并从油室211f经由动作油入排孔211h使动作油流出时,活塞214借助复位弹簧216的弹力向活塞杆212的移动方向的图9中下侧(以下适当称为“锁止侧”)移动。由此,在活塞214上固定的活塞杆212也向锁止侧移动,伴随于此,棘爪杆208围绕支撑轴208s向图9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驻车棒204向图9中左侧移动。并且,通过使驻车棒204向图9中左侧移动,通过被凸轮弹簧207施力的凸轮构件205按压驻车杆203使驻车杆203与驻车齿轮202卡合,变速器的旋转轴被锁止(进行驻车锁止)。此外,通过使棘爪杆208的第二自由端部208b的卡合凹部208r与卡合构件209卡合,棘爪杆208的围绕支撑轴208s的转动被未图示的棘爪弹簧以一定程度限制,由此,驻车棒204的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电磁单元220用于,在随着车辆的发动机和由发动机驱动的油泵因例如怠速停止等停止,而向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供给的油压下降时,限制活塞杆212因复位弹簧216的弹力(作用力)而向锁止侧移动,不会从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转移到驻车锁止状态。
如图12所示,该电磁单元220具有:锁止轴221,具有能够与在活塞杆212设置的作为抵接部的辊213(参照图10)抵接的顶端部2210;轴支架225,将锁止轴221支撑为能够在轴向(图12中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上移动;磁部230,能够利用磁力对锁止轴221进行锁止。
锁止轴221由不锈钢等非磁性体形成,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具有:小径部222,具有顶端部2210;扩径部223,从小径部222向与顶端部2210相反一侧延伸,且直径大于小径部222。小径部222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其顶端部2210形成为具有两个相对面的形状。扩径部223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具有小径部222侧的环状的端面223a和与小径部222侧相反一侧的平坦的端面223b。在小径部222和扩径部223的边界附近的小径部222的外周面形成有锥形部222t。该锥形部222t形成为,在与扩径部223的边界附近,小径部222的外周面从顶端部2210侧向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侧越来越细(外径变小)。
小径部222的顶端部2210具有:下侧抵接面2211,位于活塞杆212的移动方向(图12、图13中上下方向)上的锁止侧(图中下侧);上侧抵接面2212,位于活塞杆212的移动方向上的解除侧(图中上侧)。下侧抵接面2211形成为,随着从顶端部2210侧朝向扩径部223侧延伸,并向锁止侧倾斜,更具体地说,下侧抵接面2211形成为,曲率半径比辊213的外周面的半径(曲率半径)小并且向锁止侧凸出的截面为圆弧状的曲面。上侧抵接面2212形成为,随着从顶端部2210侧朝向扩径部223侧延伸,并向解除侧倾斜,具体地说,上侧抵接面2212形成为向解除侧以一定角度倾斜的(平坦的)斜面。
如图12所示,轴支架225由铝等非磁性体形成并形成为大致有底筒状,并由磁部230保持。在轴支架225的底部形成有用于锁止轴221的小径部222插入的孔,锁止轴221的小径部222的顶端部2210从轴支架225向图中左侧突出。另外,在轴支架225的内部固定有将小径部222的外周面支撑为能够自由滑动的轴承构件(直动式轴承)227。这样,通过由轴承构件227支撑小径部222,能够抑制锁止轴221的晃动并且使锁止轴221在轴向上顺畅地移动。进而,在轴支架225的图中右端部形成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凸缘部225a。
如图12所示,磁部230具有:轴移动构件231,能够与锁止轴221一起在轴向(图中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上移动;线圈234,配置为包围轴移动构件231的外周;作为壳体发挥功能的轭体235,保持轴支架225并且容纳轴移动构件231和线圈234;芯体236,配置在轴移动构件231和线圈234之间;作为弹性构件的弹簧237,利用弹力对轴移动构件231向轴支架225侧(图中左侧)施力。
轴移动构件231具有:柱塞232,由铁等磁性体形成;环状的永久磁铁233,具有与柱塞232相同的外径,并且固定在柱塞232的轴向的一端侧(图中左端侧)(与柱塞232一体构成)。通过粘接或一体成形来在柱塞232上固定永久磁铁233,由此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固定。轴移动构件231具有在轴向的一端侧形成的凹部2310和位于凹部2310的周围的平坦且环状的端面231a。端面231a作为永久磁铁233的一端侧的端面形成。凹部2310是具有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底面2310b和内周面的圆孔部,底面2310b作为柱塞232的一端侧的端面形成,内周面作为永久磁铁233的内周面形成。在该凹部2310内以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端面223b与底面2310b抵接的方式插入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
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深度(永久磁铁233的轴向的长度)设定为比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小一些(例如0.1mm左右)的值。因此,插入凹部2310的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从轴移动构件231的端面231a向外侧(图中左侧)突出。
另外,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内周面的内径(永久磁铁233的内径)设定为比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外径大一些(例如0.5mm~1mm左右)的值。因此,凹部2310(永久磁铁233)的内周面和插入凹部2310的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由此,即使锁止轴221在径向上晃动,也能通过扩径部223的外周面和凹部231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来吸收该晃动,能够抑制轴移动构件231在径向上晃动。其结果,能够减小轴移动构件231(柱塞232)和芯体236之间的磁隙。另外,如上所述,由于锁止轴221由非磁性体形成,所以能够减少在电磁单元220的漏磁。结果,能够抑制磁部230的大型化并提高磁效率。在第二实施例中,相比扩径部223的外周面和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内周面(永久磁铁233的内周面)的间隙,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和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深度(永久磁铁233的第二方向的长度)之差设定为小的值。
线圈234具有与安装在作为壳体的轭体235上的未图示的连接器连接的端子。从未图示的车辆的备用电池经由控制油压控制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由其他电子控制装置控制的电源电路、连接器向线圈234施加电流。轭体235由铁等磁性体形成并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一端侧(图中左端侧)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呈环状的凸缘部235a和借助凸缘部235a的图中左端面来保持轴支架225的支架保持部235b。该凸缘部235a的内径设定为比轴移动构件231的永久磁铁233的内径小且能够使锁止轴221的小径部222滑动的值。即,该凸缘部235a的比芯体236的内径更靠径向内侧的部分在图中左右方向与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小径部222侧的端面223a和永久磁铁233相向。在未对线圈234通电时,借助轴移动构件231的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柱塞232)一体地被向轴支架225侧(图中左侧)施力(锁止),在对线圈234通电时,借助通过轭体235、永久磁铁233、柱塞232、芯体236的磁通量,永久磁铁233和凸缘部235a的吸引得以解除。此外,由于锁止轴221由非磁性体形成,所以能减少在电磁单元220的漏磁。支架支撑部235b形成为,覆盖轴支架225的凸缘部225a的外周以及图中左端面。
轭体235由安装在壳体211上的支撑构件239支撑(固定在壳体211上)。另外,在轭体235的另一端部(图12中右端部)以保持线圈234和芯体236的方式安装有后盖238,在轴移动构件231的与凹部2310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图中右端部)和后盖238之间配置有弹簧237。弹簧237对相互未固定的锁止轴221和轴移动构件231一体地向轴支架225侧(图中左侧)施力。另外,弹簧237具有比油压单元210的复位弹簧216小的弹簧常数(刚性)。进而,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与弹簧237的弹力之和(作用于锁止轴221和轴移动构件231的图中向左的力)设定为,大于在借助油压单元210的复位弹簧216的弹力(图10、图12中向下的力)使活塞杆212的辊213和锁止轴221的上侧抵接面2212抵接时从辊213作用于上侧抵接面2212的力的图12中向右的分力(以下称为复位弹簧分力)。因此,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柱塞232)在未对线圈234通电时不会因复位弹簧分力而向后盖238侧(图12中右侧)移动(被锁止),而在对线圈234通电时,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柱塞232)借助复位弹簧分力一体地向后盖238侧移动。另外,在未对线圈234通电时而使活塞杆212的辊213和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下侧抵接面2211或上侧抵接面2212)抵接时从辊213作用于顶端部2210的力的图10中向右的分力,作用于锁止轴221、被锁止轴221向图中右侧按压的轴移动构件231、由轴移动构件231的永久磁铁233吸引的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因此,在轭体235未经由支撑构件239固定在壳体211上时,壳体211要向图中右方向移动而会在轭体235的支架支撑部235b和轴支架225的凸缘部225a之间作用比较大的力。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轭体235经由支撑构件239固定在壳体211上,从而能够抑制在支架支撑部235b和轴支架225的凸缘部225a之间作用大的力,更加保护轭体235和轴支架225。
在此,轭体235内的轴移动构件231(柱塞232)的轴向的最大行程量Smax(在图12的例子中为轴移动构件231(柱塞232)的右端面和后盖238的内底面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短的值。由此,在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在轴向(图中左右方向)上移动时,抑制扩径部223从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拔出。
这样构成的电磁单元220在组装状态(组装完成时的状态)即安装在油压单元210上之前的状态下,借助弹簧237的弹力(以及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底面2310b(柱塞232的一端侧的端面)与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端面223b抵接,并且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与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抵接。此时,在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周围的端面231a(永久磁铁233的一端侧的端面)和凸缘部235a之间形成少许间隙。其原因在于,如上所述,凹部2310的深度(永久磁铁233的轴向的长度)小于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由此,锁止轴221和轴移动构件231一体地被向活塞杆212侧施力,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与凸缘部235a抵接,因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即,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与凸缘部235a不抵接,仅轴移动构件231的端面231a与凸缘部235a抵接,锁止轴221在凸缘部235a和凹部2310的底面2310b之间在轴向上晃动的情况。另外,能够抑制伴随轴移动构件231的移动使永久磁铁233与凸缘部235a抵接,保护永久磁铁233。而且,在第二实施例中,相比扩径部223的外周面和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内周面(永久磁铁233的内周面)的间隙,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和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深度(永久磁铁233的第二方向的长度)之差设定为小的值。由此,能够吸收锁止轴221的在径向上的晃动,并且减小扩径部223和凸缘部235a抵接时的凸缘部235a和永久磁铁233的间隔,增加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另外,由于凸缘部235a和永久磁铁233的间隔小,所以在对线圈234通电时,能够高效地产生用于解除永久磁铁233和凸缘部235a的吸引的磁通量。
另外,在锁止轴221的小径部222上,在与扩径部223的边界附近形成有锥形部222t,因此,能够使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中的与凸缘部235a的抵接范围尽可能靠近小径部222侧,能够抑制扩径部223的外径的增加,实现电磁单元220的紧凑化。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就电磁单元220而言,以油压单元210的活塞杆212的轴向(图中上下方向(参照图9的点划线))和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的轴向(参照图中左右方向(图9的双点划线)垂直的方式,在油压单元210上安装有电磁单元220。由此,与将两者同轴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在变速器箱体的内部或外部有限的空间容易配置油压单元210以及电磁单元220。
在电磁单元220安装在油压单元210的壳体211上时,从活塞杆212的轴向观察(从图10的上侧或下侧观察),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下侧抵接面2211以及上侧抵接面2212)与辊213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并且,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电磁单元220以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的下侧抵接面2211与辊213的外周面抵接(下侧抵接面2211从辊213接受力)的方式安装在油压单元210的壳体211上。由此,从活塞杆212的辊213向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下侧抵接面2211)作用锁止轴221的轴向的力(强制力),由此,电磁单元220的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克服弹簧237的弹力稍微向后盖238侧(图中右侧)移动。因此,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小径部222侧的端面223a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之间形成一些间隙。
接着,对这样构成的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以及电磁单元22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未向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供给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动作油)且未对电磁单元220的磁部230的线圈234通电时,油压单元210以及电磁单元220处于图10所示的状态,通过驻车装置201对变速器的旋转轴进行锁止(进行驻车锁止)。此时,在电磁单元220中,通过轴移动构件231的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与弹簧237的弹力,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被向图中左侧施力(被锁止)。另外,此时,辊213和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的下侧抵接面2211抵接。
然后,在车辆开始行驶而从驻车锁止状态向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转移时,向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供给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另外,此时,开始对磁部230的线圈234进行通电。当开始对线圈234通电时,利用通过该通电而产生的磁通来解除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因此,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处于仅被弹簧237向图10中左侧施力的状态。
当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被供给至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时,如图14所示,活塞214以及活塞杆212借助油室211f内的油压,克服复位弹簧216的弹力向解除侧(图中上侧)移动。如上所述,在驻车锁止状态下,辊213与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的下侧抵接面2211抵接,因此,当活塞杆212开始向解除侧移动时,辊213在锁止轴221的下侧抵接面2211上滚动,从活塞杆212向锁止轴221作用与辊213和下侧抵接面2211的切线方向垂直的方向(法线方向)的力。并且,借助该法线方向的力,相互未固定的锁止轴221和轴移动构件231(柱塞232以及永久磁铁233)克服弹簧237的弹力一体地向后盖238侧(图14的右侧)移动。
另外,如图14所示,当随着活塞杆212向解除侧移动,辊213从锁止轴221的下侧抵接面2211离开时,锁止轴221和轴移动构件231被弹簧237施力,向孔部212h的里侧(图14的左侧)移动,然后,辊213在锁止轴221的上侧抵接面2212上滚动。此外,此时,辊213与活塞杆212一起向解除侧(图14的上侧)移动,因此,不会从辊213向上侧抵接面2212作用使锁止轴221等向后盖238侧移动的力。然后,活塞杆212借助油压进一步向解除侧,如图15所示,在辊213和锁止轴221的上侧抵接面2212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隔的位置停止。
这样一来,在活塞杆212借助油压开始向解除侧移动起到停止为止的期间,棘爪杆208围绕支撑轴208s向图9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驻车棒204向图9中右侧移动。由此,伴随驻车棒204的移动,凸轮构件205对驻车杆203的按压得以解除,从而解除驻车锁止。这样一来,当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结束对线圈234的通电。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活塞杆212借助油压向解除侧移动时,通过向磁部230的线圈234通电,解除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由此,与此时未对线圈234通电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利用活塞杆212的辊213使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从活塞杆212后退(向后盖238侧移动)所需的力。其结果,能够使活塞杆212迅速地向解除侧(图14的上侧)移动,或减小使活塞杆212向解除侧移动所需要的油压。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图10所示的驻车锁止状态下,活塞杆212的辊213与锁止轴221的下侧抵接面2211抵接。由此,与在驻车锁止状态下辊213与锁止轴221的下侧抵接面2211不抵接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活塞杆212的移动行程,实现驻车装置201的紧凑化。另外,能够迅速地从驻车锁止状态向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转移。进而,在活塞杆212从锁止侧向解除侧移动时,辊213和下侧抵接面2211不会碰撞,能够提高锁止轴221和辊213的耐久性,并且抑制噪音的产生。
进而,在活塞杆212借助油压向解除侧移动时接受来自辊213的力的下侧抵接面2211具有比辊213的外周面的半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在活塞杆212向解除侧移动时从辊213向锁止轴221作用的轴向的力(上述的法线方向的力的分力),因此,能够抑制在解除驻车锁止时应向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供给油压的上升。
此外,作为抵接部的辊213被活塞杆212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并能够在下侧抵接面2211和上侧抵接面2212上滚动,由此,能够减小辊213和下侧抵接面2211以及上侧抵接面2212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两者的耐摩耗性(耐久性)。
如图15所示,在活塞杆212通过油压向解除侧移动而解除驻车锁止后,在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向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供给时,能够维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在第二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活塞杆212通过油压向解除侧移动而解除驻车锁止时,活塞杆212的辊213和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的上侧抵接面2212之间相互分离。另外,未对线圈234进行通电。因此,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借助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与弹簧237的弹力,以从活塞杆212的轴向观察,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的上侧抵接面2212与辊21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重合的方式向孔部212h内突出,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小径部222侧的端面223a按压在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上。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深度(永久磁铁233的轴向的长度)小于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因此,此时,轴移动构件231(永久磁铁233)的端面231a不与凸缘部235a抵接。由此,与永久磁铁233和凸缘部235a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护永久磁铁233。另外,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按压在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上,因此,轴移动构件231(永久磁铁233)和凸缘部235a的距离变短且变为恒定。由此,能够使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变大。
在图15所示的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当随着因执行怠速停止等使发动机停止,而向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供给的油压下降时,活塞杆212借助复位弹簧216的弹力向锁止侧移动,活塞杆212的辊213和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的上侧抵接面2212抵接。在第二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未对线圈234通电时的轴移动构件231的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与弹簧237的弹力之和大于复位弹簧分力,因此,能够限制活塞杆212向图中下侧即锁止侧的移动。其结果,即使在执行怠速停止等而向油压单元210供给的油压下降时,也能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而且,如上所述,通过使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按压在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上,轴移动构件231(永久磁铁233)和凸缘部235a的距离变短且变为恒定,能够使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变大,因此,能够以比较大的保持力保持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限制移动)。另外,此时,由于无需向线圈234施加电流,所以能抑制电力消耗,并且,即使在因什么情况而无法对线圈234通电时也能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
在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当开始向磁部230的线圈234通电时,借助伴随通电而产生的磁通,解除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如上所述,在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向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供给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通过使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按压在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上,轴移动构件231(永久磁铁233)和凸缘部235a的距离变短且变为恒定,因此,在开始对线圈234通电时,能更高效地产生用于解除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的磁通。另外,弹簧237的弹簧常数小于复位弹簧216的弹簧常数。因此,当对线圈234通电并且向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供给的油压下降时,动作油从油室211f经由动作油入排孔211h流出,活塞214以及活塞杆212借助复位弹簧216的弹力向图中下侧即锁止侧移动。并且,活塞杆212的辊213和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的上侧抵接面2212抵接,从辊213向上侧抵接面2212作用其法线方向的力,借助法线方向的力的第二方向(锁止轴221的轴向)的分力,相互未固定的锁止轴221和轴移动构件231克服弹簧237的弹力一体地向图中右侧即后盖238侧移动。此外,此时,辊213在上侧抵接面2212上滚动。
并且,当伴随活塞杆212向锁止侧移动,辊213从锁止轴221的上侧抵接面2212离开时,锁止轴221、锁止轴221、轴移动构件231被弹簧237施力,向孔部212h的内侧(图14的左侧)移动,辊213在锁止轴221的下侧抵接面2211上滚动。此外,此时,由于辊213与活塞杆212一起向解除侧(图14的下侧)移动,因此,不会从辊213向下侧抵接面2211作用使锁止轴221等向后盖238侧移动的力。然后,活塞杆212借助油压进一步向锁止侧移动,在图10所示的位置(组装状态)停止。
这样一来,在活塞杆212借助复位弹簧216的弹力开始向锁止侧移动到停止为止的期间,棘爪杆208围绕支撑轴208s向图9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驻车棒204向图9中左侧移动。由此,伴随驻车棒204的移动,被凸轮弹簧207施力的凸轮构件205按压驻车杆203来使驻车杆203与驻车齿轮202卡合,以进行驻车锁止。
在活塞杆212向锁止侧移动时,与向解除侧移动时相同,由于辊213在下侧抵接面2211以及上侧抵接面2212上滚动,因此,能够减小辊213和下侧抵接面2211以及上侧抵接面2212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两者的耐摩耗性(耐久性)。
在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以电磁单元220的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柱塞232以及永久磁铁233)的移动方向与油压单元210的活塞杆212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式配置电磁单元220(安装在油压单元210上)。由此,与以两者在同一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向有限的空间的配置变得良好。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在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在未对线圈234通电时,借助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被锁止而不会从活塞杆212后退,利用复位弹簧216的弹力使活塞杆212向锁止侧移动(向驻车锁止状态切换)被限制。另一方面,在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在对线圈234通电时,解除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允许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从活塞杆212后退,允许利用复位弹簧216的弹力使活塞杆212向锁止侧移动。因此,由于无需为了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而对线圈234通电,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并且能够在因什么情况无法对线圈234通电时,抑制切换到驻车锁止状态。另外,在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在对线圈234通电,并且克服复位弹簧216的弹力的油压未作用于活塞杆212时,能够更恰当地形成驻车锁止状态。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在通过油压形成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未对线圈234通电,借助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与弹簧237的弹力,向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作用活塞杆212侧的力,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小径部222侧的端面223a与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抵接(锁止轴221的端面223a按压在凸缘部235a上)。由此,与锁止轴221的端面223a未按压在凸缘部235a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其结果,之后在油压下降时,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活塞杆212向锁止侧的移动,更可靠地保持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另外,轴移动构件231(永久磁铁233)和凸缘部235a的距离变短且且变为恒定,由此在开始对线圈234通电时,能够高效地产生用于解除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的磁通。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永久磁铁233固定在柱塞232上来构成轴移动构件231,并且永久磁铁233的轴向的长度比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短。由此,在轴移动构件231移动时,能够抑制永久磁铁233与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能够保护永久磁铁233。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被弹簧237的弹力(以及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施力,使得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底面2310b(柱塞232的一端侧的端面)与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端面223b抵接,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与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抵接。由此,锁止轴221和轴移动构件231一体地被向活塞杆212侧施力,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与凸缘部235a抵接,因此,能够抑制锁止轴221在其移动方向上发生晃动。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在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插入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永久磁铁233包围扩径部223的外周)。由此,即使锁止轴221在径向上晃动,也能利用扩径部223的外周面和永久磁铁23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吸収该晃动。其结果,能够减小在柱塞232的外周形成的磁隙。另外,由于锁止轴221由非磁性体形成,因此能够减少在电磁单元220的漏磁。结果,能够抑制电磁单元220的大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对线圈234施加电流时的磁效率。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在驻车锁止解除状态下,在对线圈234通电来解除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并且向油压单元210的油室211f供给的油压下降时,借助复位弹簧216的弹力,活塞杆212一边使锁止轴221以及轴移动构件231后退(向后盖238侧移动),一边向锁止侧移动,但是此时,如图15的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向油压单元210的弹簧室211s供给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动作油)。这样一来,能够使活塞杆212向锁止侧迅速移动。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在从驻车锁止状态向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转移时,一边对磁部230的线圈234通电来解除永久磁铁233和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一边通过油压使活塞杆212向解除侧移动,但是也可以不对线圈234通电而通过油压使活塞杆212向解除侧移动。在该情况下,为了使活塞杆212移动,需要如下的油压,即:克服复位弹簧216的弹力,并且使从活塞杆212的辊213向锁止轴221的下侧抵接面2211作用的力的图10中向右的分力大于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与弹簧237的弹力之和(作用于锁止轴221和轴移动构件231的图10中向左的力)的油压,即,与对线圈234通电的第二实施例相比,大了克服永久磁铁233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的吸引力的大小的油压。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相比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外周面和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内周面(永久磁铁233的内周面)的间隙,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和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深度(永久磁铁233的第二方向的长度)之差小,但两者既可以设定为相同程度,也可以使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外周面和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内周面的间隙小于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和轴移动构件231的凹部2310的深度之差。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永久磁铁233的轴向(图中左右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短,但是,也可以形成为与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如图12所示,磁部230的永久磁铁233固定在柱塞232上(与柱塞232一体构成),但是如图16的变形例的电磁单元320所示,磁部330的永久磁铁333也可以固定在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上。在该情况下,借助永久磁铁333和柱塞232的吸引力,锁止轴221以及柱塞232一体地被向轴支架225侧施力(锁止)。在该情况下,如图所示,也将永久磁铁333的轴向(图中左右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短,由此在锁止轴221以及柱塞232移动时,能够抑制永久磁铁333与柱塞232抵接,保护永久磁铁333。此外,永久磁铁333的轴向的长度也可以形成为与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轴向的长度相同的长度。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锁止轴221的小径部222的顶端部2210的下侧抵接面2211(锁止侧的抵接面)形成为向锁止侧凸出的截面为圆弧状的曲面,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向锁止侧凸出的除了圆弧以外的截面形状的曲面,也可以形成为从顶端部2210侧朝向扩径部223侧延伸并向锁止侧以一定角度倾斜的(平坦的)斜面。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锁止轴221的小径部222的顶端部2210的上侧抵接面2212(解除侧的抵接面)形成为向解除侧以一定角度倾斜的(平坦的)斜面,但也可以形成为向解除侧凸出的截面形状的曲面。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锁止轴221的小径部222形成为,与扩径部223的边界附近的外周面从顶端部2210侧向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侧越来越细(外径变小),但也可以不越来越细而使外径恒定。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具有固定在轴支架225的内部并且将锁止轴221的小径部222的外周面支撑为能够自由滑动的轴承构件227,但也可以不具有该轴承构件227。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在油压单元210上安装电磁单元220时,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的下侧抵接面2211与辊213的外周面抵接,在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之间形成有一些间隙,但是,也可以形成使锁止轴221的扩径部223的端面223a和轭体235的凸缘部235a抵接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可以使活塞杆212的辊213的外周面从锁止轴221的顶端部2210的下侧抵接面2211向锁止侧离开。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作为活塞杆212的抵接部,使用被由活塞杆212支撑的支撑轴212s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的辊213,但是也可以使用由活塞杆212支撑为能够自由旋转的圆柱体,也可以使用相对于活塞杆212不能旋转的构件(例如与支撑轴212s同样的构件)。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锁止轴221和柱塞232分开形成,但也可以一体构成。
在第二实施例的驻车装置201中,活塞杆212被复位弹簧216的弹力向图10中下侧(锁止侧)施力,借助克服复位弹簧216的弹力的油压向图10中上侧(解除侧)移动,但是反之,也可以借助复位弹簧的弹力向解除侧施力,借助克服该复位弹簧的弹力的油压向锁止侧移动。
在此,对实施例的主要构件与发明内容中记载的发明的主要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例中,活塞杆32相当于“第一轴构件”,具有电磁部轴52、轭体60、线圈64、芯体66和弹簧70的电磁单元50相当于“电磁单元”。另外,孔部36相当于“孔部”,轴部53的小径部531相当于“小径部”,轴部53的扩径部532和柱塞58相当于“大径部”。在第二实施例中,活塞杆212相当于“第一轴构件”,具有锁止轴221、柱塞232、永久磁铁233、线圈234、轭体235、芯体236、弹簧237和后盖238的电磁单元220相当于“电磁单元”。
此外,实施例的主要构件与发明内容中记载的发明的主要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仅为用于具体说明通过实施例实施发明内容中记载的发明的方式的一个例子,因此不限定发明内容中记载的发明的构件。即,应该基于发明内容中记载的内容解释其中记载的发明,实施例仅为发明内容中记载的发明的具体的一个例子。
以上,利用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驻车装置的制造产业。

Claims (25)

1.一种驻车装置,搭载在车辆上,并能够形成驻车锁止状态以及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轴构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能够借助油压切换到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并且能够借助弹力切换到所述驻车锁止状态,
电磁单元,具有第二轴构件、弹性构件、磁性体部和吸引部,所述第二轴构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移动,并能够限制所述第一轴构件的移动,所述弹性构件借助弹力对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所述第一轴构件侧施力,所述磁性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构件上,所述吸引部借助磁力对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进行吸引;
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借助所述弹性构件的弹力将所述第二轴构件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
在利用所述弹性构件将所述第二轴构件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的一侧时,所述第二轴构件限制所述第一轴构件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轴构件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抵接来限制所述第一轴构件的移动的抵接部,
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所述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不与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轴构件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能够进入且贯通所述第一轴构件的孔部,
所述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设置在所述孔部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配置在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一轴构件侧的移动的位置上,
所述第二轴构件具有包括所述顶端部的小径部和外径比该小径部的外径大且具有所述磁性体部的大径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所述大径部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配置在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一轴构件侧的移动的位置上,
所述第二轴构件具有包括所述顶端部的小径部和外径比该小径部的外径大且具有所述磁性体部的大径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所述大径部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构件形成为,在所述大径部中,非磁性体部比所述磁性体部更向所述小径部侧突出,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所述大径部的非磁性体部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构件形成为,在所述大径部中,非磁性体部比所述磁性体部更向所述小径部侧突出,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所述大径部的非磁性体部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构件包括第一结构构件和第二结构构件,所述第一结构构件是所述小径部和外径比该小径部的外径大的作为所述大径部的非磁性体部的扩径部一体构成的构件,所述第二结构构件是作为所述大径部的磁性体部构成的构件,
所述扩径部插入于在所述第二结构构件上形成的深度比所述第一结构构件的扩径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的凹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所述第一结构构件的扩径部的所述小径部侧的端面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构件包括第一结构构件和第二结构构件,所述第一结构构件是所述小径部和外径比该小径部的外径大的作为所述大径部的非磁性体部的扩径部一体构成的构件,所述第二结构构件是作为所述大径部的磁性体部构成的构件,
所述扩径部插入于在所述第二结构构件上形成的深度比所述第一结构构件的扩径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的凹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借助所述油压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或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时,所述第一结构构件的扩径部的所述小径部侧的端面按压在所述吸引部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中的形成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的解除侧的解除侧面形成为,从该第二轴构件的顶端侧向基端侧延伸并向所述解除侧倾斜。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构件被弹力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的锁止侧施力,并能借助所述油压克服弹力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与所述锁止侧相反的解除侧移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构件被弹力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形成所述驻车锁止状态的锁止侧施力,并能借助所述油压克服弹力向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与所述锁止侧相反的解除侧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在对线圈通电时借助磁力吸引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
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未对所述线圈通电时,允许利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时从该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离开一侧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在对线圈通电时借助磁力吸引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
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未对所述线圈通电时,允许利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时从该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离开一侧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在对线圈通电时借助磁力吸引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
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未对所述线圈通电时,允许利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时从该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离开一侧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在对线圈通电时借助磁力吸引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
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未对所述线圈通电时,允许利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时从该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离开一侧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是借助磁力来吸引保持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永久磁铁,
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对线圈通电时,解除所述永久磁铁对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吸引,允许利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时从该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离开一侧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是借助磁力来吸引保持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永久磁铁,
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对线圈通电时,解除所述永久磁铁对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吸引,允许利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时从该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离开一侧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是借助磁力来吸引保持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永久磁铁,
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对线圈通电时,解除所述永久磁铁对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吸引,允许利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时从该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离开一侧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部是借助磁力来吸引保持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永久磁铁,
所述电磁单元构成为,在对线圈通电时,解除所述永久磁铁对所述第二轴构件的磁性体部的吸引,允许利用在所述第一轴构件移动时从该第一轴构件的抵接部向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作用的力,使所述第二轴构件向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从所述第一轴构件离开一侧移动。
2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轴构件上形成有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能够进入且贯通所述第一轴构件的孔部。
22.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单元还具有将所述第二轴构件支撑为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自由滑动的轴承构件。
2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驻车装置还具有:棘爪杆,与驻车棒连接,该驻车棒对用于与驻车齿轮卡合的驻车杆施力;壳体构件,将所述第一轴构件支撑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自由滑动,
所述第一轴构件具有:活塞部,与所述壳体构件一起形成油压产生部;活塞杆部,一端部固定在该活塞部上,另一端部与所述棘爪杆连接,
所述孔部形成在所述活塞杆部上。
2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向所述驻车锁止状态转移时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的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的上侧抵接面形成为,从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侧向基端侧延伸并向解除侧以一定角度倾斜。
2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驻车锁止状态向所述驻车锁止解除状态转移时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的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部的下侧抵接面形成为,从所述第二轴构件的顶端侧向基端侧延伸并向锁止侧以圆弧的曲面状倾斜。
CN201480028750.8A 2013-06-17 2014-06-17 驻车装置 Active CN105228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7022 2013-06-17
JP2013127022 2013-06-17
JP2013220443 2013-10-23
JP2013-220443 2013-10-23
PCT/JP2014/066044 WO2014203900A1 (ja) 2013-06-17 2014-06-17 パーキ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8868A CN105228868A (zh) 2016-01-06
CN105228868B true CN105228868B (zh) 2017-11-24

Family

ID=52104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8750.8A Active CN105228868B (zh) 2013-06-17 2014-06-17 驻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1714B2 (zh)
JP (1) JP6103057B2 (zh)
CN (1) CN105228868B (zh)
DE (1) DE112014002064T5 (zh)
WO (1) WO20142039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203900A1 (ja) 2013-06-17 2014-12-2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装置
JP6032361B2 (ja) 2013-06-17 2016-11-2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装置
US9771989B2 (en) 2013-06-17 2017-09-26 Aisin Aw Co., Ltd. Parking device
EP3061998B1 (en) 2013-10-23 2018-08-15 Aisin AW Co., Ltd. Parking device
US9855930B2 (en) * 2015-07-02 2018-01-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transaxle and parking actuator assembly
CN107923530B (zh) 2015-08-28 2019-10-18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驻车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DE102016214682B4 (de) * 2016-02-15 2022-04-14 Magna powertrain gmbh & co kg Sperranordnung
KR101827110B1 (ko) * 2016-05-10 2018-0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 주차 해제가 가능한 전동식 브레이크
US9995390B2 (en) * 2016-11-03 2018-06-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rake mechanism for hybrid vehicle engine
DE102017218748A1 (de) * 2017-10-19 2019-04-25 Zf Friedrichshafen Ag Parksperre für ein Automatgetriebe in einem Kraftfahrzeug
US11535208B2 (en) 2018-03-05 2022-12-27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Hydraulic transaxle
JP6725615B2 (ja) 2018-09-21 2020-07-22 株式会社Subaru 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装置
JP7157417B2 (ja) * 2018-11-27 2022-10-20 株式会社Subaru パーキング機構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1638A (en) * 1995-02-13 1997-09-30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Lock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CN102642528A (zh) * 2011-12-31 2012-08-2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磁式防追尾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07252A (en) 1963-06-07 1965-09-21 Bendix Corp Automotive cruise control
US3831486A (en) 1972-12-11 1974-08-27 Ledex Inc Electromagnetically operated latch
JPS49102019A (zh) 1973-02-01 1974-09-26
JPH10136627A (ja) 1996-10-30 1998-05-22 Shinko Electric Co Ltd 電磁ソレノイド
SE515691C2 (sv) 1999-04-20 2001-09-24 Volvo Personvagnar Ab Spärranordning för ett fordon
JP3634758B2 (ja) * 2001-02-16 2005-03-30 日本精器株式会社 電磁石ユニット及びこの電磁石ユニットを用いた電磁弁
JP2003004074A (ja) * 2001-06-20 2003-01-08 Fuji Hensokuki Co Ltd 電磁ブレーキ及び電磁ブレーキ付き駆動装置
US7410038B2 (en) 2002-10-11 2008-08-12 Svm Schultz Verwaltungs-Gmbh & Co. Kg Locking unit
JP4084775B2 (ja) 2004-03-31 2008-04-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JP2007132394A (ja) 2005-11-09 2007-05-3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DE102005060583A1 (de) 2005-12-17 2007-06-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DE102006022963A1 (de) 2006-05-12 2007-11-15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Getriebesperre
JP2008128444A (ja) * 2006-11-24 2008-06-05 Aisin Aw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パーキング装置
JP5125441B2 (ja) 2007-11-21 2013-01-2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ソレノイド装置および電磁弁
DE102008011898A1 (de) 2008-02-29 2009-09-03 Daimler Ag Schaltvorrichtung
US9321435B2 (en) 2012-11-07 2016-04-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Valve integrated park inhibit solenoid assembly
JP2014148199A (ja) 2013-01-31 2014-08-21 Aisin Aw Co Ltd 保持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パーキング装置
JP6015570B2 (ja) 2013-06-17 2016-10-2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磁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装置
WO2014203900A1 (ja) 2013-06-17 2014-12-2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装置
US9771989B2 (en) 2013-06-17 2017-09-26 Aisin Aw Co., Ltd. Parking device
JP6032361B2 (ja) 2013-06-17 2016-11-2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装置
EP3061998B1 (en) 2013-10-23 2018-08-15 Aisin AW Co., Ltd. Park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1638A (en) * 1995-02-13 1997-09-30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Lock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CN102642528A (zh) * 2011-12-31 2012-08-2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磁式防追尾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71714B2 (en) 2018-09-11
CN105228868A (zh) 2016-01-06
JPWO2014203900A1 (ja) 2017-02-23
DE112014002064T5 (de) 2015-12-31
WO2014203900A1 (ja) 2014-12-24
US20160082933A1 (en) 2016-03-24
JP6103057B2 (ja)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8868B (zh) 驻车装置
CN105324282B (zh) 驻车装置
CN105228867B (zh) 驻车装置
CN105593579B (zh) 驻车装置
CN106574717B (zh) 磁锁止装置以及驻车装置
JP2005042717A (ja) 内燃機関のためのバルブ駆動装置
CN105888765A (zh) 用于发动机制动的摇臂组件
WO2019179191A1 (zh) 一种用于内燃机凸轮轴的调整机构
CN107923530B (zh) 驻车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JP2007032556A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JPWO2010046974A1 (ja) 自動車用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カムシャフト位相可変装置
CN110080849A (zh) 发动机的凸轮轴及气门驱动装置
CN105781660B (zh) 电磁致动器
CN103321706B (zh) 执行机构
CN106062435A (zh) 驻车装置
CN105190125B (zh) 车辆用停车装置
JP563430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
JP2019194443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DE112014003429T5 (de) Kupplung
CN102159856A (zh) 用于在手动变速器中产生换挡力或选择力的装置
KR20200080673A (ko) 차량용 변속기
JP6003185B2 (ja) エンジンのカムシフティング装置
JP2015229970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US20230366335A1 (en) Switchable rocker arm for controlling the lift of a valve bridge or a single valve of valve train group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valve train group comprising at least a such switchable rocker arm
KR100980984B1 (ko) 더블클러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