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8570B - 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8570B
CN105218570B CN201510455349.9A CN201510455349A CN105218570B CN 105218570 B CN105218570 B CN 105218570B CN 201510455349 A CN201510455349 A CN 201510455349A CN 105218570 B CN105218570 B CN 1052185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solid
synthesis
room temperature
lanthanide ser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53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18570A (zh
Inventor
彭义杰
唐玉国
武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angp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4553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85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8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8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18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8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镧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本发明的镧系化合物不存在反演中心,有利于化合物产生更高亮度的荧光,其最强发射峰可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荧光分析峰;同时该化合物有较强的稳定性,放置一定时间后仍然可用于标记测试。

Description

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体外超微量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于60年代初期创立的标一记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将高科技的标记示踪技术和医学免疫学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即利用具备特殊优势的标一记技术与免疫学中的特有的特异性反应结合起来的方法技术。此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此外还具有极其优良的微量分析的效果。现在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等重大方面的研究。美国化学家在研究抗体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能测定超微量物质的分析技术,此技术被称为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 RIA),即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标一记后的抗原竞争免疫反应后,然后测定放射性复合物来得出非标一记抗原量的方法。此技术常使用具有放射性的碘元素来作为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结果显示放射免疫分析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以及非常稳定的信号等其它优点。但其在分析系统中应用时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危险性,对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相当麻烦。此外放射性的同位素不稳定,使得该分析方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找到一种能够替代放射性的标一记物变得至关重要。
酶标记的免疫分析法(enzyme immunoassay, EIA)是从1966年开始应用,这种分析法是使用酶分子代替非特异性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分子,这种技术是一种竞争性或者非竞争性的关于免疫分析的核心技术。原理与放射免疫分析基本相同,但EIA是将酶分子结合在抗体上。将反应结合后的复合物与游离的抗体分离开,反应的结合部分利用酶的催化活性,将特定的底物转化为特殊的颜色的时候,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含量,在这里酶的颜色与其浓度以及反应结合后形成的物质的含量均呈正比例的关系,从而可计算出结合后的目标产物的含量。检测过程中并不需要使用能发出有用的核心信号的化合物,因在反应过程后便能生成可产生用来检测信号的物质,所以很有希望使得酶标记法变成一种可替代放射免疫分析的技术。不会发生信号的基质利用酶的催化效果能够产生显色或者发光的反应,反应产物的含量与酶含量是线性的比例关系。因而蛋白质的浓度可以利用此方法测量酶催化后的产物的含量便可得到。但总的来说,该法测定所用酶的活性极易受到温度,pH以及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影响,使得此法测定灵敏度和精密度大多情况下不如放射免疫分析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TRFIA)是1978年由weider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分析方法。因其能够大幅提升荧光免疫分析的灵敏度,故二十几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铜系元素可发射出荧光,用它来和鳌合物结合后一同作为标一记物从而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结合的一项新技术首先被Kojala和Soini发现,并随后创建成了一种新的分析技术。TRFIA技术替代了以酶标记为主的酶联免疫分析法和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为主的放射免疫分析法。铜系离子可接受较宽范围的激发光而且其发射出的光谱范围也窄,这样使得斓系离子具有比较大的Stokes位移,摒弃了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稀土离子标记的鳌合剂能发射出时间长以及高强度的荧光,这样就降低了待测样品中的短寿命荧光的影响,使得灵敏度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此类标记物是一种可以与抗体或抗原相结合,又能被相应的仪器所检测到的物质。在免疫分析中应用的标记物与抗原或者抗体的活性部位基团结合后的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被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也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在检测时被有效的排除是由于稀土离子标记的鳌合物具有Stokes位移大的优点,同时荧光信号的特异性也得到了增强。被稀土标记的鳌合物能够稳定保存的期限可达两年。
TRFIA采用镧系元素及其螯合剂作为示踪物,代替同位素。标记抗原、抗体、多肽、生物活性细胞或核酸探针,待反应体系中的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或发生生物亲和素反应、核酸探针杂交反应后,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测定该体系的荧光强度,从而确定待分析物的含量。TRFIA技术继承了镧系元素螯合物的固有特点:(1)与普通荧光比较,镧系离子螯合物的荧光衰变时间更长,大约103-106 ns,为普通荧光衰变时间的103-106倍;(2)激发光与发射光的Stokes位移大,最高可达278 nm,而普通荧光的Stokes位移只有几十纳米。利用镧系稀土离子衰变时间长的特点,在每个激发光脉冲过后,通过时间延缓期,让短寿命的荧光衰变掉后,再打开取样门,记录稀土螯合物的荧光强度,几乎可以完全消除背景荧光的干扰,提高灵敏度。自20世纪80年代TRFIA问世以来,TRFIA已开发出4种主要的分析系统:解离增强镧系元素荧光分析系统、FIAgen分析系统、酶放大TRFA(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assay)系统、均相TRFA系统。这4种分析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了不同的螯合物,在液相或固相下实现对荧光的测定。有研究者从技术理论、反应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改进与完善TRFIA,提出了基于FRET理论的时间分辨猝灭分析技术等。
TRFIA技术优点突出,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日益广泛。TRFIA技术已在国际超微量分析技术领域展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但都面临着一些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的双功能螯合剂,FIAgen分析系统、解离增强镧系元素荧光分析系统、酶放大TRFA系统、均相TRFA系统等。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新型双功能螯合剂的缺失极大地限制了TRFIA技术的推广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方案:一种镧系化合物,该镧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
上述所述的一种镧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化合物A2合成:
将化合物A1、吡啶盐、乙酸铵和无水甲醇混合后,回流12h,抽滤,固体用无水甲醇洗涤后烘干,得到白色产物,烘干即得化合物A2,其中化合物A1是(1E,5E)-1.6 -二(2 -呋喃基)- 1,5-己二烯-3,4-二酮;
(2)化合物A3的合成:
将化合物A2、高锰酸钾依次加入叔丁醇溶液中,搅拌回流7h,冷却至室温后,用盐酸调节pH值至2,析出的固体抽滤后用冰甲醇洗涤,得到棕色或黄色产物,烘干,即得化合物A3;
(3)化合物A4的合成:
将化合物A3溶解于甲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滴加浓硫酸至溶液呈半浑浊状态,加热回流 8h,再冷却至室温,析出针状形的晶体,即为化合物A4;
(4)化合物A5的合成:
将化合物A4、NBS在CCl4中回流30min后,加入BPO,继续回流2h,得到白色沉淀产物,过滤后即得化合物A5;
(5)化合物A6的合成:
将化合物A5溶解于甲醇中,然后将1,3,5,7-四氮杂三环[3.3.1.13]癸烷加入其中,将反应液加热回流12h,冷却至室温后,将有机层干燥浓缩后进行柱层析,得到的组分进行重结晶,制得白色固体,即为化合物A6;
(6)化合物A7的合成:
将化合物A5加入HPLC级别的乙腈中,再加入化合物A6和无水碳酸钠,在氩气保护下加热回流24h,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旋干,再加入三氯甲烷溶解,滤液旋干,再加入乙酸乙酯,加热至温度为50℃,趁热过滤,再将固体抽干,即得化合物A7;
(7)化合物A8的合成:
将EuCl3加入无水乙腈中,回流30min,然后加入化合物A7,继续回流5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得到的固体即为化合物A8;
(8)化合物A9的合成:
将化合物 A8溶于甲醇中,然后用30min滴加乙二胺,用甲醇稀释,继续搅拌4-5h,再把清液浓缩,继续用40min滴加乙二胺,用甲醇稀释,继续搅拌4h,再将清液抽干,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离心,去掉上层液,固体继续用去离子水洗涤两次,再离心,最后抽干固体,即得化合物A9;
(9)镧系化合物的合成:
将化合物A9 溶于甲醇,然后加入1 mol/L 的LiOH水溶液,室温下搅拌6h后,将浑浊液离心,去除甲醇溶液,再将固体抽干,往固体中加入浓度为1%的三氟乙酸水溶液,搅拌后再离心,固体用真空抽干,即得镧系化合物。
上述所述的一种镧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化合物A2合成:
将化合物A1、吡啶盐、乙酸铵和200mL无水甲醇混合后,回流12h,抽滤,固体用无水甲醇洗涤后烘干,得到白色产物,烘干即得化合物A2,其中化合物A1是(1E,5E)-1.6 -二(2-呋喃基)- 1,5-己二烯-3,4-二酮,化合物A1、吡啶盐和乙酸铵的质量分别为11.17g、15.77g、22.35g;
(2)化合物A3的合成:
将1mol 的化合物A2、2 mol的高锰酸钾依次加入180mL的叔丁醇溶液中,搅拌回流7h,冷却至室温后,用盐酸调节pH值至2,析出的固体抽滤后用冰甲醇洗涤,得到棕色或黄色产物,烘干,即得化合物A3;
(3)化合物A4的合成:
将0.3514g的化合物A3溶解于20mL的甲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滴加浓硫酸至溶液呈半浑浊状态,加热回流 8h,再冷却至室温,析出针状形的晶体,即为化合物A4;
(4)化合物A5的合成:
将0.08g的化合物A4、0.09g 的NBS在10mL的CCl4中回流30min后,加入BPO,继续回流2h,得到白色沉淀产物 ,过滤后即得化合物A5;
(5)化合物A6的合成:
将4g 的化合物A5溶解于200mL的甲醇中,然后将5g 的1,3,5,7-四氮杂三环[3.3.1.13]癸烷加入其中,将反应液加热回流12h,冷却至室温后,将有机层干燥浓缩后进行柱层析,得到的组分进行重结晶,制得白色固体,即为化合物A6;
(6)化合物A7的合成:
将0.2mmol的化合物A5加入200 mL的HPLC级别的乙腈中,再加入0.1mmol的化合物A6和14-20 eq.的无水碳酸钠,在氩气保护下加热回流24h,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旋干,再加入三氯甲烷溶解,滤液旋干,再加入乙酸乙酯,加热至温度为50℃,趁热过滤,再将固体抽干,即得化合物A7;
(7)化合物A8的合成:
将2.5-5 eq.的EuCl3加入10-20mL的无水乙腈中,回流30min,然后加入1当量的化合物A7,继续回流5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得到的固体即为化合物A8;
(8)化合物A9的合成:
将25mg化合物 A8溶于6mL的甲醇中,然后用30min滴加2.5 eq.的乙二胺,用5mL的甲醇稀释,继续搅拌4-5h,再把清液浓缩至6mL,继续用40min滴加2.5 eq.乙二胺,用10mL的甲醇稀释,继续搅拌4h,再将清液抽干,然后加入10mL去离子水,离心,去掉上层液,固体继续用3mL的去离子水洗涤两次,再离心,最后抽干固体,即得化合物A9;
(9)镧系化合物的合成:
将1 eq.的化合物A9 溶于10 mL的甲醇,然后加入20 eq.的1 mol/L 的LiOH水溶液,室温下搅拌6h后,将浑浊液离心,去除甲醇溶液,再将固体抽干,往固体中加入浓度为1%的三氟乙酸水溶液,搅拌后再离心,固体用真空抽干,即得镧系化合物。
上述所述的步骤(6)中制备得到的化合物A7的产率为60%。
上述所述的一种镧系化合物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镧系化合物不存在反演中心,有利于化合物产生更高亮度的荧光,其最强发射峰可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荧光分析峰;同时该化合物有较强的稳定性,放置一定时间后仍然可用于标记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镧系化合物的制备流程图。
图2为镧系化合物的HPLC分析结果图。
图3为图2的分析结果图。
图4为用波长为620nm的固定发射光激发镧系化合物时的激发光谱图。
图5为用337nm的激光激发镧系化合物时的发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主题的任何限制。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对试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和/或具体的描述。
化合物A1是(1E,5E)-1,6 -二(2 -呋喃基)- 1,5-己二烯-3,4-二酮,是根据文献“Constable, E.C. et al. Dalton Trans., 2009, 6634”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
实施例1
一种镧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化合物A2合成:
将11.17g的化合物A1、15.77g的吡啶盐、22.35g的乙酸铵和200mL无水甲醇混合后,回流12h,抽滤,固体用无水甲醇洗涤后烘干,得到白色产物,烘干即得化合物A2,其中化合物A1是(1E,5E)-1,6 -二(2 -呋喃基)- 1,5-己二烯-3,4-二酮;
(2)化合物A3的合成:
将1mol 的化合物A2、2 mol的高锰酸钾依次加入180mL的叔丁醇溶液中,搅拌回流7h,冷却至室温后,用盐酸调节pH值至2,析出的固体抽滤后用冰甲醇洗涤,得到棕色或黄色产物,烘干,即得化合物A3;
(3)化合物A4的合成:
将0.3514g的化合物A3溶解于20mL的甲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滴加浓硫酸至溶液呈半浑浊状态,加热回流,溶液变清,四个小时后进行液质检测,原料基本转化,同时小部分单酯生成,继续反应至8个小时,液质检测,原料全部反应完全,其中有5%的单酯和95%的化合物A4。停止反应,冷却后有大量的针状形的晶体析出,即得化合物A4,单酯和化合物A4分离产率达到90%;
(4)化合物A5的合成:
将0.08g的化合物A4、0.09g 的NBS在10mL的CCl4中回流30min后,加入BPO,继续回流2h,得到白色沉淀产物 ,过滤后即得化合物A5,化合物A5的产率为38.2%;
(5)化合物A6的合成:
将4g 的化合物A5溶解于200mL的甲醇中,然后将5g 的1,3,5,7-四氮杂三环[3.3.1.13]癸烷加入其中,将反应液加热回流12h,冷却至室温后,将有机层干燥浓缩后进行柱层析,得到的组分进行重结晶,制得白色固体,即为化合物A6 ,化合物A6的产率为23%;
(6)化合物A7的合成:
将0.2mmol的化合物A5加入200 mL的HPLC级别的乙腈中,再加入0.1mmol的化合物A6和17 eq.的无水碳酸钠,在氩气保护下加热回流24h,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旋干,再加入三氯甲烷溶解,再次过滤除去上一步带入的不溶物。滤液旋干,再加入乙酸乙酯,加热至温度为50℃,趁热过滤,再将固体抽干,即得化合物A7,化合物A7的产率为60%;
(7)化合物A8的合成:
将3.8 eq.的EuCl3加入15mL的无水乙腈中,回流30min,然后加入1当量的化合物A7,继续回流5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得到的固体即为化合物A8,化合物A8的产率为80%。
(8)化合物A9的合成:
将25mg化合物 A8溶于6mL的甲醇中,然后用30min滴加2.5 eq.的乙二胺,用5mL的甲醇稀释,继续搅拌4.5h,再把清液浓缩至6mL,继续用40min滴加2.5 eq.乙二胺,用10mL的甲醇稀释,继续搅拌4h,(由于化合物A9在抽干以后很难溶甲醇、乙腈、水等大极性溶剂,甚至是混合溶剂,同时也不溶于三氟乙酸的水溶液,因此采用浓缩去清液后用LC-MS进行分析),再将清液抽干,然后加入10mL去离子水,离心,去掉上层液,固体继续用3mL的去离子水洗涤两次,最后抽干固体,即得化合物A9;
(9)镧系化合物的合成:
将1 eq.的化合物A9 溶于10 mL的甲醇,然后加入20 eq.的1 mol/L 的LiOH水溶液,室温下搅拌6h后,将浑浊液离心,去除甲醇溶液,再将固体抽干,往固体中加入浓度为1%的三氟乙酸水溶液,搅拌后再离心,收集清液后用LC-MS进行分析,固体用真空抽干,即得镧系化合物,镧系化合物的产率为90%。
对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镧系化合物用HPLC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镧系化合物的纯度高达98.8%。
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镧系化合物用波长为620nm的固定发射光激发,得到的激发光谱图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镧系化合物的激发光谱谱带较宽,激发波长在308-400nm范围内镧系化合物都能吸收并传递能量使镧系离子的发出特征荧光。其最强激发峰位于337nm处。
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镧系化合物用337nm的激光激发,镧系化合物的发射光谱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镧系化合物吸收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Eu3+, Eu3+完成5D0- 7F1,5D0- 7F2等态间的跃迁。测得镧系化合物的发射光波长为 590, 606, 620, 700nm。其5D0-7F1是电偶极跃迁,其跃迁发射峰强度比5D0- 7F2 磁偶极跃迁发射峰强度强。表明该镧系化合物不存在反演中心,这有利于镧系化合物产生更高亮度的荧光,其最强发射峰可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荧光分析峰。
为分析镧系化合物的稳定性,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镧系化合物在温度为80℃下干燥2h,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1.032g溶于水中,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配制成浓度为1mmol/L的溶液。将配好的测试液放置一定时间再进行测试,72h后测得其荧光值的最大衰减值为4,且镧系化合物浓度与荧光强度之间依然呈线性变化。表明该荧光配合物有较强的稳定性,放置一定时间后仍然可用于标一记测试。

Claims (4)

1.一种镧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镧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
所述的一种镧系化合物通过下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化合物A2合成:
将化合物A1、1-丙酮基氯化吡啶、乙酸铵和无水甲醇混合后,回流12h,抽滤,固体用无水甲醇洗涤后烘干,得到白色产物,烘干即得化合物A2,其中化合物A1是(1E,5E)-1.6 -二(2 -呋喃基)- 1,5-己二烯-3,4-二酮;
(2)化合物A3的合成:
将化合物A2、高锰酸钾依次加入叔丁醇溶液中,搅拌回流7h,冷却至室温后,用盐酸调节pH值至2,析出的固体抽滤后用冰甲醇洗涤,得到棕色或黄色产物,烘干,即得化合物A3;
(3)化合物A4的合成:
将化合物A3溶解于甲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滴加浓硫酸至溶液呈半浑浊状态,加热回流8h,再冷却至室温,析出针状形的晶体,即为化合物A4;
(4)化合物A5的合成:
将化合物A4、NBS在CCl4中回流30min后,加入BPO,继续回流2h,得到白色沉淀产物 ,过滤后即得化合物A5;
(5)化合物A6的合成:
将化合物A5溶解于甲醇中,然后将1,3,5,7-四氮杂三环[3.3.1.13]癸烷加入其中,将反应液加热回流12h,冷却至室温后,将有机层干燥浓缩后进行柱层析,得到的组分进行重结晶,制得白色固体,即为化合物A6;
(6)化合物A7的合成:
将化合物A5加入HPLC级别的乙腈中,再加入化合物A6和无水碳酸钠,在氩气保护下加热回流24h,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旋干,再加入三氯甲烷溶解,滤液旋干,再加入乙酸乙酯,加热至温度为50℃,趁热过滤,再将固体抽干,即得化合物A7;
(7)化合物A8的合成:
将EuCl3加入无水乙腈中,回流30min,然后加入化合物A7,继续回流5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得到的固体即为化合物A8;
(8)化合物A9的合成:
将化合物 A8溶于甲醇中,然后用30min滴加乙二胺,用甲醇稀释,继续搅拌4-5h,再把清液浓缩,继续用40min滴加乙二胺,用甲醇稀释,继续搅拌4h,再将清液抽干,然后加入去离子水,离心,去掉上层液,固体继续用去离子水洗涤两次,再离心,最后抽干固体,即得化合物A9;
(9)镧系化合物的合成:
将化合物A9 溶于甲醇,然后加入1 mol/L 的LiOH水溶液,室温下搅拌6h后,将浑浊液离心,去除甲醇溶液,再将固体抽干,往固体中加入浓度为1%的三氟乙酸水溶液,搅拌后再离心,固体用真空抽干,即得镧系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镧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化合物A2合成:
将化合物A1、1-丙酮基氯化吡啶、乙酸铵和200mL无水甲醇混合后,回流12h,抽滤,固体用无水甲醇洗涤后烘干,得到白色产物,烘干即得化合物A2,其中化合物A1是(1E,5E)-1.6-二(2 -呋喃基)- 1,5-己二烯-3,4-二酮,化合物A1、1-丙酮基氯化吡啶和乙酸铵的质量分别为11.17g、15.77g、22.35g;
(2)化合物A3的合成:
将1mol 的化合物A2、2 mol的高锰酸钾依次加入180mL的叔丁醇溶液中,搅拌回流7h,冷却至室温后,用盐酸调节pH值至2,析出的固体抽滤后用冰甲醇洗涤,得到棕色或黄色产物,烘干,即得化合物A3;
(3)化合物A4的合成:
将0.3514g的化合物A3溶解于20mL的甲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滴加浓硫酸至溶液呈半浑浊状态,加热回流 8h,再冷却至室温,析出针状形的晶体,即为化合物A4;
(4)化合物A5的合成:
将0.08g的化合物A4、0.09g 的NBS在10mL的CCl4中回流30min后,加入BPO,继续回流2h,得到白色沉淀产物 ,过滤后即得化合物A5;
(5)化合物A6的合成:
将4g 的化合物A5溶解于200mL的甲醇中,然后将5g 的1,3,5,7-四氮杂三环[3.3.1.13]癸烷加入其中,将反应液加热回流12h,冷却至室温后,将有机层干燥浓缩后进行柱层析,得到的组分进行重结晶,制得白色固体,即为化合物A6;
(6)化合物A7的合成:
将0.2mmol的化合物A5加入200 mL的HPLC级别的乙腈中,再加入0.1mmol的化合物A6和14-20 eq.的无水碳酸钠,在氩气保护下加热回流24h,然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旋干,再加入三氯甲烷溶解,滤液旋干,再加入乙酸乙酯,加热至温度为50℃,趁热过滤,再将固体抽干,即得化合物A7;
(7)化合物A8的合成:
将2.5-5 eq.的EuCl3加入10-20mL的无水乙腈中,回流30min,然后加入1当量的化合物A7,继续回流5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得到的固体即为化合物A8;
(8)化合物A9的合成:
将25mg化合物 A8溶于6mL的甲醇中,然后用30min滴加2.5 eq.的乙二胺,用5mL的甲醇稀释,继续搅拌4-5h,再把清液浓缩至6mL,继续用40min滴加2.5 eq.乙二胺,用10mL的甲醇稀释,继续搅拌4h,再将清液抽干,然后加入10mL去离子水,离心,去掉上层液,固体继续用3mL的去离子水洗涤两次,再离心,最后抽干固体,即得化合物A9;
(9)镧系化合物的合成:
将1 eq.的化合物A9 溶于10 mL的甲醇,然后加入20 eq.的1 mol/L 的LiOH水溶液,室温下搅拌6h后,将浑浊液离心,去除甲醇溶液,再将固体抽干,往固体中加入浓度为1%的三氟乙酸水溶液,搅拌后再离心,固体用真空抽干,即得镧系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镧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制备得到的化合物A7的产率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镧系化合物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中的应用。
CN201510455349.9A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5218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5349.9A CN105218570B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5349.9A CN105218570B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8570A CN105218570A (zh) 2016-01-06
CN105218570B true CN105218570B (zh) 2017-05-24

Family

ID=54987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5349.9A Active CN105218570B (zh) 2015-07-30 2015-07-30 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85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2549A (zh) * 2015-12-24 2016-05-25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具有高荧光寿命的荧光指示剂
CN106432298A (zh) * 2016-09-05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镧系金属穴醚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6432070A (zh) * 2016-09-20 2017-02-22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6,6’‑二溴甲基‑2,2’‑联吡啶‑4,4’‑二甲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
CN109180571B (zh) * 2018-10-26 2021-08-13 章健 一种联吡啶衍生物及合成方法、用途
CN111848621B (zh) * 2020-06-29 2022-05-27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镧系笼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2300164A (zh) * 2020-11-04 2021-02-02 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稀土钐穴醚荧光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78474B (zh) * 2020-12-28 2022-07-19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用于流式细胞术的稀土笼状配位物金属荧光双模标签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6848A (en) * 1990-05-07 1994-02-15 Hamamatsu Photonics K.K. Lanthanide cryptate of trisphenanthrolin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6848A (en) * 1990-05-07 1994-02-15 Hamamatsu Photonics K.K. Lanthanide cryptate of trisphenanthroline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Separation-Free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Mutations: Combination of Homogeneous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and Minisequencing;Evelyne Lopez-Crapez et al.;《HUMAN MUTATION》;20051231;第25卷;第468-475页 *
Luminescent Eu(III) and Gd(III) Trisbipyridine Cryptates: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Substituent Effects;Dominique Guillaumont et al.;《ChemPhysChem》;20071231;第8卷;第480-488页 *
Progress in Lanthanides as Luminescent Probes;V. Laitala et al.;《Journal of Fluorescence》;20051231;第15卷(第4期);第529-54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8570A (zh)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18570B (zh) 一种镧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eng et al. Multiple homogeneous immunoassays based on a quantum dots–gold nanorods FRET nanoplatform
CN108982447B (zh) 一种用于检测肼的比率式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793421A (zh)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84788B (zh) 一种基于罗丹明B的Fe3+分子荧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590753B (zh) 一种靶向线粒体的近红外so2衍生物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CN108752377B (zh) 一种检测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的荧光探针、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4845612B (zh) 一种聚苯乙烯Hg2+荧光识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502681A (ja) 蛍光標識としての置換アザポルフィン
Zhao et al. A facile intracellular fluorescent probe for detection of hydrazine and its application
CN104017568B (zh) 一种含罗丹明的荧光探针在检测Hg2+上的应用
Sun et al. A novel colorimetric and fluorometric probe for the detection of CN− with high selectivity in aqueous media
CN108276383A (zh) 一种识别碘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识别方法
CN105968157B (zh) 一种具有光激活性能的适配子探针及检测癌症部位的方法
CN104892598B (zh) 一种1,10‑菲啰啉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330482A (zh) 配位体及制备方法、荧光探针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77548B (zh) 一种线粒体-溶酶体迁移型膜电位荧光探针csp
CN109206351A (zh) 一种基于花菁结构测钯离子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223171A (zh) 一种近红外磷光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检测成像应用
CN108997401B (zh) 一种用于检测铅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35985A (zh) 一种检测二价铜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675674A (zh) 一种aie分子及其合成方法
CN109354586A (zh) 一种亚胺类吖啶荧光探针制备及标记口腔鳞癌细胞中bcl-2蛋白方法
CN108640924A (zh) 一种不可逆罗丹明基ClO-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
CN108484619A (zh) 一种罗丹明基Fe3+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28

Address after: Kolding road high tech Zone of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 88 215163

Co-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ANGPENG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Kolding road high tech Zone of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 88 215000

Patentee before: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eng Yijie

Inventor after: Tang Yuguo

Inventor after: Wu Xiaodong

Inventor after: Xu Zhi

Inventor after: Yang Jianhua

Inventor after: Sun Zhongyue

Inventor after: Zhao Ziqiang

Inventor before: Peng Yijie

Inventor before: Tang Yuguo

Inventor before: Wu Xiaodon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olding road high tech Zone of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 88 215163

Co-patentee after: Shanghai Kangp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Kolding road high tech Zone of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No. 88 215163

Co-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KANGPENG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