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9938A -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9938A
CN105209938A CN201480024973.7A CN201480024973A CN105209938A CN 105209938 A CN105209938 A CN 105209938A CN 201480024973 A CN201480024973 A CN 201480024973A CN 105209938 A CN105209938 A CN 105209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ntrol member
flux control
line
vir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49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9938B (zh
Inventor
齐藤共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pla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npla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plas Corp filed Critical Enpla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09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9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9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99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8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38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B29C33/3842Manufacturing moulds, e.g. shaping the mould surface by machi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42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moulding surface, e.g. ribs or groo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21V5/045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the lens having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905/00Use of metals, their alloys or their compounds, as mould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束控制部件(140)中,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从入射区域(141)入射,并从射出区域(142)射出。入射区域(141)包括多个凸部,该凸部具有将连结第一虚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与顶点的四条虚拟直线中的相邻的两条间相连的棱线。在多个凸部间形成有谷部。上述棱线的俯视形状是圆弧状,该棱线的曲率半径比从上述第一虚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到上述棱线的中点的距离长。

Description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的光束控制部件、具有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以及用于将所述光束控制部件成型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节能或小型化的观点考虑,使用以发光二极管(以下也称为“LED”)为光源的发光装置(LED闪光灯),作为拍摄相机用的发光装置。例如,已知有将LED和菲涅耳透镜组合而成的发光装置。
一般地,拍摄相机的拍摄区域的形状是四边形。由此,为了得到清晰的拍摄画像,优选发光装置以四边形形状照射被照射区域。从而,要求拍摄相机用的发光装置所使用的菲涅耳透镜,将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均匀且高效地照射到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到目前为止,作为用于照射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的菲涅耳透镜,也提出了多种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图1A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菲涅耳透镜10的立体图。图1A所示的菲涅耳透镜10能够实现与图1B所示的圆柱形透镜20相同的功能。如图1A所示,在菲涅耳透镜10中,彼此离开且同心地形成有俯视形状为长方形形状的多个槽12。
图1C是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菲涅耳透镜30的俯视图。如图1C所示,菲涅耳透镜30具有配置在中央部的第一聚光透镜40、和配置在第一聚光透镜40的外侧的第二聚光透镜50。第一聚光透镜40被分为三个区域。在两端的区域,彼此离开且同心地形成有俯视形状为半圆形状的多个槽42。在中央的区域形成有多个圆柱形透镜44。在第二聚光透镜50中,彼此离开且同心地形成有俯视形状为圆形形状的多个槽5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0654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815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菲涅耳透镜10及菲涅耳透镜30中,形成有直线状的凸部及凹部。这样的直线状的菲涅耳部分进行的聚光的程度基本是由形成凸部及凹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直线的长度决定的。因此,直线状的菲涅耳部分的设计自由度较低。
另外,在制作俯视形状为圆形的一般的菲涅耳透镜的模具时,能够通过车削加工等曲线加工来形成凸部及凹部。因此,通常,为了制造用于照射圆形状的被照射区域的菲涅耳透镜,有曲线加工用加工机即可。
相对于此,在制作菲涅耳透镜10的模具时,能够通过直线加工来形成凸部及凹部。另外,在制作菲涅耳透镜30的模具时,可以通过直线加工及曲线加工这两者来形成凸部及凹部。因此,为了制造这些菲涅耳透镜10、30,至少需要直线加工用加工机。
特别地,为了制造菲涅耳透镜30,需要直线加工用加工机和曲线加工用加工机这两者。因此,为了制造用于照射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的菲涅耳透镜,有时必须新引入直线加工用加工机。
但是,在直线加工中,适于特定以上的大小(例如高度0.5mm以上)的直线菲涅耳加工的加工机的加工速度一般比细微的曲线加工用加工机的加工速度快。因此,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直线加工用加工机,则从缩短加工时间的观点考虑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均匀且高效地照射到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面、且菲涅耳部分的设计自由度较高的光束控制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为了制造该光束控制部件而未必需要直线加工用加工机的成型模具。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光束控制部件采用以下结构,其对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包括:入射区域,其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以及射出区域,其使从所述入射区域入射的光射出,所述入射区域包括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具有将连结第一虚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与顶点的四条第一虚拟直线中的、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虚拟直线间相连的棱线,所述凸部配置为,在两条所述第一虚拟直线间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部间形成谷部,多个所述棱线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呈圆弧状,所述圆弧状的棱线的曲率半径比从所述交点到该棱线的中点的距离长。
本发明的发光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包括:发光元件;以及本发明的光束控制部件,所述交点配置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上。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包括: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以及罩,其使来自所述发光装置的出射光漫射并透射。
本发明的成型模具采用以下结构,其用于将本发明的光束控制部件成型,具有用于将所述入射区域成型的入射区域成型区域,所述入射区域成型区域包括多个凹部,该多个凹部具有,将连结第二虚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与各顶点的四条第二虚拟直线中的、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虚拟直线间连上的谷线,所述凹部配置为在两条所述第二虚拟直线间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部间形成顶部,多个所述谷线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呈圆弧状,所述圆弧状的谷线的曲率半径比从所述第二虚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到所述谷线的中点的距离长。
发明效果
对于本发明的光束控制部件,其菲涅耳部分的设计自由度较高,且能够不需要直线加工用加工机而被制造出来,且能够利用曲线状菲涅耳将光均匀且高效地照射到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另外,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能够将光均匀且高效地照射到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表示专利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的透镜的结构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4A~图4D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5A、图5B是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剖面图。
图6A、图6B是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7A、图7B是表示比较用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8A、图8B是表示使用本发明及比较用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
图9A、图9B是表示使用本发明及比较用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的配光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第一模具的俯视图。
图11A~图11D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第一模具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3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14A~图14D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15A、图15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17A~图17D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18A、图18B是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9A、图19B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
图20A~图20D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第一模具的结构的图。
图21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22A~图22D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23A、图23B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24是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25A~图25C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26A是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剖面图,图26B、图26C是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27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
图28A~图28D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第一模具的结构的图。
图29是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
图30A~图30C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31A是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剖面图,图31B、图31C是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2是表示使用实施方式4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
图33A~图33D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第一模具的结构的图。
符号说明
10、30菲涅耳透镜
12、42、52槽
20、44圆柱形透镜
40第一聚光透镜
50第二聚光透镜
100发光装置
120发光元件
140、140’、240、340、640、740、840光束控制部件
141入射区域
142射出区域
143凸缘
144折射部
145菲涅耳透镜部
146,246凸部
146a、146a’第一倾斜面
146b、146b’第二倾斜面
146c、146c’第三倾斜面
146d、246d、283、383棱线
146d’、286、386谷线
280、380、580、980第一模具片
281、381第一芯部
282、382第二芯部
284、384、562凹部
285内侧棱线
287、387外侧棱线
400照明装置
420罩
440基板
500、900第一模具
520入射区域成型区域
540折射部成型区域
560菲涅耳透镜部成型区域
642壁部
CA中心轴
LA光轴
S(第一)虚拟四边形
S’(第二)虚拟四边形
L(第一)虚拟直线
L’(第二)虚拟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光束控制部件和发光装置的结构)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100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发光装置100具有发光元件120和光束控制部件140。发光元件120例如是白色发光二极管等发光二极管(LED)。光束控制部件140控制从发光元件120射出的光的配光。将光束控制部件140以使其中心轴CA与发光元件120的光轴LA一致的方式而配置。
对于光束控制部件140的材料,只要是能够使所希望的波长的光通过的材料,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例如,光束控制部件140的材料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EP)等透光性树脂或玻璃。虽然细节后述,但是,例如能够通过射出成型来制造光束控制部件140。
图3~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的结构的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的立体图。图4A是光束控制部件140的俯视图,图4B是侧面图,图4C是仰视图,图4D是省略了折射部144及菲涅耳透镜部145的仰视图。图5A是图4C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图6A是图3所示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图6B是图4C所示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3及图4所示,光束控制部件140具有:使从发光元件120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区域141;和位于入射区域141相反侧且使从入射区域141入射的光射出的射出区域142。也可以在入射区域141与射出区域142之间设有凸缘143。
不特别地限定光束控制部件140的俯视形状。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的俯视形状是正方形。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的一边的长度是4.7mm左右。
入射区域141使从发光元件120射出的光入射。入射区域141具有:位于入射区域141的中央部分的折射部144;和位于折射部144外侧的菲涅耳透镜部145。
折射部144使从发光元件120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相对于光轴LA以较小的角度射出的光)向光束控制部件140内入射,并且将已入射的光向射出区域142折射。在与发光元件120相对的位置,以与光束控制部件140的中心轴CA(发光元件120的光轴LA)相交的方式而配置折射部144(参照图2)。
此外,对于折射部144的形状,只要能够发挥上述功能,不特别地限定。例如,折射部144的形状也可以是折射型菲涅耳透镜。另外,折射部144的表面也可以是球面或非球面。本实施方式中,折射部144的表面是非球面,折射部144的形状是大致四棱锥状(参照图2及图3)。
菲涅耳透镜部145使从发光元件120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相对于光轴LA以较大的角度射出的光)向光束控制部件140内入射,并且将已入射的光向射出区域142反射。菲涅耳透镜部145具有用于对从发光元件120射出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控制的多个凸部146。
如图4D所示,假定在菲涅耳透镜部145配置有虚拟四边形S(第一虚拟四边形)。这样,将虚拟四边形S设定为,在俯视时包含入射区域141。例如,将虚拟四边形S设定为,在俯视时,大致矩形的菲涅耳透镜部145的四个角与虚拟四边形S的四个角一致。虚拟四边形S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与光束控制部件140的中心轴CA重叠。
另外,假定配置了将虚拟四边形S的对角线的交点与各顶点连结的四条虚拟直线L(第一虚拟直线)。虚拟四边形S及四条虚拟直线L成为多个凸部146的配置的基准。多个凸部146以将相邻的两条虚拟直线L间连上的方式而配置。另外,多个凸部146以在相邻的两条虚拟直线L间的区域中相邻的两个凸部146间形成谷部的方式而配置(参照图4C)。
对于凸部146的形状及大小,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也可以各不相同。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光束控制部件140控制而不使相对于光轴LA以较大的角度射出的光漏出,将位于最外侧的凸部146设为比位于内侧(中心轴CA侧)的凸部146大。位于内侧的多个凸部146的大小分别相同(参照图5B)。另外,光轴LA方向上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的下端部与各棱线146d之间的距离d(从基准面到棱线146d的距离d)从内侧向外侧逐渐变短(参照图5B)。
凸部146具有第一倾斜面146a、第二倾斜面146b、第三倾斜面146c及棱线146d。在凸部146中,第一倾斜面146a配置在内侧(中心轴CA侧),第二倾斜面146b配置在外侧(参照图5B)。
第一倾斜面146a是使从发光元件120射出的光入射,并且将其向第二倾斜面146b侧折射的入射面。在与中心轴CA正交的剖面(水平剖面)中,第一倾斜面146a是向中心轴CA侧凸的曲线。虽然细节后述,但是,第一倾斜面146a以随着远离中心轴CA,而逐渐接近光束控制部件140的下端部的方式倾斜。
如后述那样,从制造射出成型用的成型模具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包含中心轴CA的任意剖面中,第一倾斜面146a的倾斜角度在相对于中心轴CA超过0°且为10°以下的范围内。第一倾斜面146a的倾斜角度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在包含中心轴CA的剖面(纵剖面)中,第一倾斜面146a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此外,当在包含中心轴CA的剖面中,第一倾斜面146a是曲线的情况下,“第一倾斜面146a的角度”是指,光的入射点处的第一倾斜面146a的切线的角度。
第二倾斜面146b是将已从第一倾斜面146a入射的光向射出区域142反射的反射面。在与中心轴CA正交的剖面(水平剖面)中,第二倾斜面146b是向中心轴CA侧凸的曲线。在包含中心轴CA的剖面(纵剖面)中,第二倾斜面146b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此外,当在包含中心轴CA的剖面中,第二倾斜面146b为曲线的情况下,“第二倾斜面146b的角度”是指光的入射点处的第二倾斜面146b的切线的角度。
第三倾斜面146c是将第一倾斜面146a及第二倾斜面146b相连的面。在包含中心轴CA的剖面(纵剖面)中,第三倾斜面146c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另外,也可以不形成第三倾斜面146c,而将第一倾斜面146a与第二倾斜面146b直接相连。此外,当在包含中心轴CA的剖面中,第三倾斜面146c为曲线的情况下,“第三倾斜面146c的角度”是指光的入射点处的第三倾斜面146c的切线的角度。
棱线146d是第一倾斜面146a和第三倾斜面146c的边界线。此外,在不形成第三倾斜面146c的情况下,棱线146d是第一倾斜面146a和第二倾斜面146b的边界线。这样,当在第一倾斜面146a与第二倾斜面146b之间设置第三倾斜面146c的情况下,通过去掉锐角部分能够提高制造性。
棱线146d的俯视形状是圆弧状。圆弧(棱线146d)的曲率半径比从虚拟四边形S的对角线的交点到棱线146d的中点的距离长。具体而言,优选包含圆弧的圆的半径是15mm以上且150mm以下。更优选圆弧的半径是100mm以下。
在圆弧的半径小于15mm的情况下,如后述那样在成型模具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在形成凹部时车刀与成型模具容易相互干扰,所以难以加工。另一方面,在圆弧的半径超过150mm的情况下,由于从加工机的旋转中心到加工部的距离较大,因此难以保持凸部146的加工精度。这样在本发明中,以圆弧的曲率半径相对于光束控制部件140的一边的长度(4.7mm)足够大的方式,形成了凸部146。由此,能够得到具有与棱线形成直线状的凸部的情况同等的聚光特性的光束控制部件140。
并且,通过调整圆弧的曲率半径,能够对沿虚拟四边形S的边的方向的配光特性、与沿虚拟四边形S的对角线的方向的配光特性之间的差进行调整。例如,在圆弧的曲率半径较大的情况下(棱线146d接近直线的情况下),由从光束控制部件140射出的光照射的被照射区域成为四边形。另一方面,在圆弧的曲率半径较小的情况下(在虚拟四边形S的对角线的中心与曲率中心近接的情况下),由从光束控制部件140射出的光照射的被照射区域接近圆形。
另外,所述棱线146d配置成,俯视时向中心轴CA侧凸出(参照图4C)。即,圆弧的曲率中心配置在通过虚拟四边形S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与虚拟四边形S的一边的中点的直线上、且比最外侧的凸部146靠外侧的位置。并且,如上述那样,将圆弧的曲率半径设计为,比虚拟四边形S的对角线的交点与虚拟四边形的一边的中点之间的距离大。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两条虚拟直线L间存在的多个棱线146d的曲率中心是一致的。这样,通过是否将圆弧的形状设为向中心轴CA侧凸出,也能够调整聚光的程度。与棱线146d形成直线状的凸部的情况相比,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圆弧的形状设为向中心轴CA侧凸出的情况下,能够对四边形的被照射区域中易于变暗的四个角的明亮度进行补充。
射出区域142是形成在发光元件120相反侧的被照射区域侧的平面。以与光束控制部件140的中心轴CA相交的方式形成射出区域142(参照图4B)。射出区域142使从折射部144入射的光、以及从菲涅耳透镜部145的第一倾斜面146a入射并由第二倾斜面146b反射的光向被照射区域射出。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140中,以使棱线146d的俯视形状成为圆弧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凸部146。这样由于棱线146d不是直线状,因此在使用成型模具来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曲线加工用加工机来制造与光束控制部件140的凸部146对应的成型模具的凹部。
(仿真)
对具有图3~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的发光装置100进行了照度分布的仿真及配光分布的仿真。另外,为了比较,也对图7A、图7B所示的、具有棱线146d为直线状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的发光装置进行了照度分布的仿真和配光分布的仿真。
图8是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或比较用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图8A是表示使用比较用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图8B是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这些是设想了距发光元件120的发光面为1000mm的被照射区域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图8A、图8B的左图中的纵轴及横轴表示距发光元件120的光轴LA(光束控制部件140、140’的中心轴CA)的距离(mm)。另外,右图中的纵轴表示照度(lux)。
如图8A所示,可知,具有棱线146d为直线的比较用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的发光装置以四边形(正方形)照射被照射区域。另外,如图8B所示,可知具有棱线146d为圆弧的本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的发光装置100与光束控制部件140’相同地,也以四边形(正方形)照射被照射区域。
图9是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或比较用的发光装置的配光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图9A是使用比较用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的远场的配光分布的仿真结果。图9B是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的情况下的远场的配光分布的仿真结果。
在图9A、图9B中,距圆的中心的距离,表示将沿发光元件120的光轴LA的射出方向(0°方向)的光度设为“1”而标准化时的相对光度。另外,圆周方向的刻度表示相对于发光元件120的光轴LA的角度。图9A、图9B所示的粗实线A表示发光元件120的配光特性,细实线B表示与中心轴CA正交且与虚拟四边形S的一边平行的方向上的配光特性,虚线C表示虚拟四边形S的对角线的方向上的配光特性。
若将图9A的由虚线所包围的区域内的虚线C-细实线B间的周向的距离、与图9B的由虚线所包围的区域内的虚线C-细实线B间的周向的距离进行比较,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的虚线C-细实线B间的距离比比较用的发光装置长。该结果表示,与比较用的发光装置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的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到达了较多的光。据此可知,与比较用的发光装置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能够均匀地照射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
(成型模具的结构)
接着,说明用于将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140成型的成型模具。
用于将光束控制部件140成型的成型模具具有将光束控制部件140的入射区域141成型的第一模具500。将四个第一模具片580组合来构成第一模具500。
图10和图11是表示第一模具500的结构的图。图10是第一模具500的俯视图。图11A是图10所示的B-B线的剖面图,图11B是第一模具片580的立体图,图11C是第一模具片580的侧面图,图11D是第一模具片580的俯视图。
第一模具500具有与光束控制部件140的入射区域141侧的形状对应的入射区域成型区域520。入射区域成型区域520包括:用于将折射部144成型的折射部成型区域540、和用于将菲涅耳透镜部145成型的菲涅耳透镜部成型区域560。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模具500中,虽然将折射部成型区域540与菲涅耳透镜部成型区域560作为一体而形成,但是也可以将它们作为不同个体而形成。
菲涅耳透镜部成型区域560具有与多个凸部146对应的多个凹部562。假定在菲涅耳透镜部成型区域560中配置有与虚拟四边形S对应的虚拟四边形S’(第二虚拟四边形)。这样,将虚拟四边形S’设定为,在俯视时包含入射区域成型区域520。例如,将虚拟四边形S’设定为,俯视时大致矩形的菲涅耳透镜部成型区域560的四个角与虚拟四边形S’的四个角一致。
另外,假定配置有与虚拟直线L(第一虚拟直线)对应的、从虚拟四边形S’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延伸到各顶点的多个虚拟直线L’(第二虚拟直线)。虚拟四边形S’及虚拟直线L’成为多个凹部562的配置的基准。多个凹部562以将相邻的两条虚拟直线L’间相连的方式而配置。另外,多个凹部562以在相邻的虚拟直线’间的相邻的两个凹部562间形成顶部的方式而配置。
多个凹部562具有与第一倾斜面146a对应的第一倾斜面146a’、与第二倾斜面146b对应的第二倾斜面146b’、与第三倾斜面146c对应的第三倾斜面146c’、以及与棱线146d对应的谷线146d’。如上所述,从制造第一模具500(第一模具片580)的观点考虑,从防止车刀与加工面之间的干扰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包含中心轴CA的剖面中,第一倾斜面146a’相对于中心轴CA在超过0°超且为10°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光束控制部件140中的圆弧的半径设为15mm以上。由此,由于车刀不与第一倾斜面146a’干扰,所以能够精度良好地制造光束控制部件140。谷线146d’的俯视形状是圆弧状。圆弧(谷线146d’)的曲率半径比从虚拟四边形S’的对角线的交点到谷线146d’的中点的距离长。另外,谷线146d’配置成,向第一模具500的内侧凸出。
如上所述,将四个第一模具片580组合来构成第一模具500。如图11B~图11D所示,第一模具片580是由以包含中心轴CA及虚拟直线L’的平面将第一模具500切断后的形状。第一模具片580的俯视形状是直角等腰三角形。谷线146d’配置成,俯视时向两条虚拟直线L’的连接部分侧凸出。通过以使虚拟直线L’为一致的方式将四个第一模具580组合,来形成第一模具500。
例如,将第一模具500与用于将光束控制部件140的射出区域142成型的第二模具组合来使用。第二模具(省略图示)具有与光束控制部件140的射出区域142侧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第二模具通过与第一模具500闭模,来形成具有光束控制部件140的形状对应的型腔。
(第一模具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第一模具5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对于第一模具500的制造方法,根据第一模具片580的制造方法而大致区分为两种。第一制造方法中,在将一张金属板(加工材料)车削加工后,通过切断金属板,来制造第一模具片580。第二制造方法中,通过在将预先切出的金属片嵌入夹具中的状态下对其进行车削加工后,从夹具取出,来制造第一模具片580。不管在哪个制造方法中,都通过将四个第一模具片580组合来制造第一模具500。
此外,四个第一金属片580的曲率中心既可以是共同的,也可以相互不同。例如,也可以以共同的一个曲率中心加工四个第一金属片580。另外,也可以以共同的一个曲率中心加工两个第一金属片580。在该情况下,两个第一金属片580的曲率中心与剩下的两个第一金属片580的曲率中心不同。另外,也可以以相互不同的曲率中心加工四个第一金属片580。按照以上的顺序,能够仅通过曲线加工制造第一模具500。
[照明装置的结构]
接着,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的照明装置400。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400的结构的图。如图12所示,照明装置400具有多个发光装置100及罩420。如上述那样,发光装置100包括光束控制部件140及发光元件120。发光元件120固定于基板440。
罩420使来自发光装置100的出射光漫射的同时使其透射,并且保护发光装置100。罩420配置在从发光装置100射出的光的光路上。对于罩420的材料,只要能够发挥上述功能,不特别地进行限定。罩420的材料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EP)等透光性树脂、或是玻璃。
(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140中,由于以使棱线146d成为圆弧的方式形成凸部146,因此能够仅通过曲线加工来制造。另外,光束控制部件140中,由于以使凸部146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方式而配置,因此能够以四边形照射被照射区域。并且,光束控制部件140由于棱线146d配置成向内侧凸出,因此能够对四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也均匀且高效地进行照射。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140,通过对棱线146d的曲率半径的长度与圆弧的朝向(向中心轴CA侧凸,或向虚拟四边形S的外侧凸)进行调整,也能够调整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内的光的分配。
(变形例)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光束控制部件640的形状分别与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100及照明装置400不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100及照明装置40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以光束控制部件640的新构成要素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640,与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140不同之处在于,在虚拟直线L上还具有使相邻的凸部间隔开的壁部642这一处。
(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
图13~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图13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640的立体图。图14A是光束控制部件640的俯视图,图14B是侧面图,图14C是仰视图,图14D是省略了折射部144及菲涅耳透镜部145的仰视图。图15A是图13所示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图15B是图14C所示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3~图15所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640具有入射区域141、射出区域142以及凸缘143。另外,入射区域141具有折射部144和菲涅耳透镜部145。
菲涅耳透镜部145具有多个凸部146、和分别配置在四条虚拟直线L上的四个壁部642。
壁部642具有规定的厚度。凸部146分别从两侧与壁部642连接。凸部146的棱线146d与壁部642的顶部或壁部642的侧面部连接。即,将壁部642的高度设计为,至少在与凸部146连接的部分,与凸部146的高度相同或在其以上。
此外,在壁部642的未与凸部146连接的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比凸部146低。对于与虚拟直线L正交的剖面中的壁部642的剖面形状,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例如是纵长的长方形或三角形。另外,壁部642配置为,至少在虚拟直线L上,在与位于最内侧的凸部146之间的连接部和与位于最外侧的凸部146之间的连接部之间连续。
此外,虽然未特别地图示,但是使用了具有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640的发光装置的照度分布及配光分布的仿真结果,与使用了具有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的发光装置100的照度分布及配光分布的仿真结果相同。
(效果)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640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140同样的效果。另外,在通过射出成型来制造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640的情况下,与壁部642对应的成型模具的槽部作为排气用的通路而发挥功能。由此,在射出成型时,由于利用与成型模具的壁部642对应的部分适当地排气来将溶融树脂填充于型腔内,因此能够适当地制造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640。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光束控制部件740的形状分别与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100及照明装置400不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100及照明装置40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以光束控制部件740的新构成要素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740,与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140不同之处在于,将棱线146d配置为向光束控制部件740的外侧凸出。
(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
图16~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740的结构的图。图16是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740的立体图。图17A是光束控制部件740的俯视图,图17B是侧面图,图17C是仰视图,图17D是省略了折射部144及菲涅耳透镜部145的仰视图。图18A是图16所示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图18B是图17C所示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6~图18所示,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740中,以向外侧凸出的方式配置棱线146d。即,将圆弧的曲率中心配置在通过虚拟四边形S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与虚拟四边形S的一边的中点的直线上,且距该圆弧的距离比虚拟四边形S的中心远的位置。虽然细节后述,但是,由此,第一倾斜面146a也可以相对于中心轴CA不倾斜。即,第一倾斜面146a也可以配置为与中心轴平行。另外,能够使圆弧的半径缩小到10mm。此外,在圆弧的半径不到10mm的情况下,可能得不到所希望的配光特性。
在光束控制部件740中,将虚拟四边形S设定为,在俯视时包含入射区域141。例如,将虚拟四边形S设定为,在俯视时虚拟四边形S的各边与大致矩形的菲涅耳透镜部145的各边的中央部外接。
(仿真)
对具有图16~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740的发光装置进行了照度分布的仿真及配光分布的仿真。
图19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图19A是假定了距发光元件120的发光面为1000mm的被照射区域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图19B是远场的配光分布的仿真结果。
图19A的左图中的纵轴及横轴表示距发光元件120的光轴LA(光束控制部件740的中心轴CA)的距离(mm)。另外,图19A的右图中的纵轴表示照度(lux)。
在图19B中,距圆的中心的距离表示将沿发光元件120的光轴LA的射出方向(0°方向)的光度设为“1”而标准化时的相对光度。另外,圆周方向的刻度表示相对于发光元件120的光轴LA的角度。另外,粗实线A表示发光元件120的配光特性,细实线B表示与中心轴CA正交与且虚拟四边形S的一边平行的方向上的配光特性,虚线C表示虚拟四边形S的对角线的方向上的配光特性。
如图19A所示,可知具有棱线146d为圆弧的本实施方式的光束控制部件740的发光装置以四边形(正方形)照射被照射区域。另外,如图19B所示,可知虽然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内的虚线C-细实线B间的距离非常近,但是也均匀地照射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
(成型模具的结构)
接着,说明用于将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740成型的成型模具。实施方式2的成型模具具有第一模具900和第二模具。将四个第一模具片980组合来构成第一模具900。实施方式2的成型模具的谷线的配置与实施方式1的成型模具不同。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成型模具的第一模具900的结构的图。图20A是第一模具900的剖面图,图20B是第一模具片980的立体图,图20C是第一模具片980的侧面图,图20D是第一模具片980的俯视图。
如图20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成型模具的第一模具900中,以向第一模具900的外侧凸出的方式配置谷线146d’。因此,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第一模具片980的制造工序不同,车刀不会与第一倾斜面146a’干扰。由此,不需要使第一倾斜面146a和第一倾斜面146a’倾斜。
(效果)
如上所述,与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相比,实施方式2的光束制部件740在制造上的限制较少。具体而言,不需要使第一倾斜面146a’倾斜,且与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140相比,能够减小棱线146d的曲率半径。从而,在实施方式2的照明装置中,在棱线146d的曲率半径比从圆弧的中点到虚拟四边形S的对角线的交点的距离大的条件下,通过调整棱线146d的曲率半径的大小,能够对应于从抑制了四个角的照度的接近于圆形的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到照度的均匀度较高的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的各种需要。
(变形例)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光束控制部件840的形状分别与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不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以光束控制部件840的新的构成要素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840,与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840不同之处在于,在虚拟直线L上还具有使相邻的凸部间隔开的壁部642。
(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
图21~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图21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840的立体图。图22A是光束控制部件840的俯视图,图22B是侧面图,图22C是仰视图,图22D是省略了折射部144及菲涅耳透镜部145的仰视图。图23A是图21所示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图23B是图22C所示的虚线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21~图23所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840具有入射区域141、射出区域142以及凸缘143。另外,入射区域141具有折射部144及菲涅耳透镜部145。
菲涅耳透镜部145具有多个凸部146、和在虚拟直线L上且是凸部146的两端配置的四个壁部642。
壁部642具有规定的厚度。凸部146分别从两侧与壁部642连接。凸部146的棱线146d与壁部642的顶部或壁部642的侧面部连接。即,将壁部642的高度设计为,至少在与凸部146连接的部分,与凸部146的高度相同或在其以上。
此外,在壁部642的未与凸部146连接的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比凸部146低。对于与虚拟直线L正交的剖面中的壁部642的剖面形状,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例如是纵长的长方形或三角形。另外,壁部642配置为,至少在虚拟直线L上,在与位于最内侧的凸部146之间的连接部和与位于最外侧的凸部146之间的连接部之间连续。
此外,虽然未特别地图示,但是使用了具有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840的发光装置的照度分布及配光分布的仿真结果,与使用了具有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740的发光装置的照度分布及配光分布的仿真结果相同。
(效果)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840具有与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740同样的效果。另外,在通过射出成型来制造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840的情况下,与壁部642对应的成型模具的槽部作为排气用的通路而发挥功能。由此,在射出成型时,由于利用与成型模具的壁部642对应的部分适当地排气来将溶融树脂填充于型腔内,因此能够适当地制造变形例的光束控制部件840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光束控制部件240的形状分别与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100及照明装置400不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100及照明装置40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以光束控制部件240的新的构成要素为中心进行说明。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240中,与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140不同之处在于,以具有直线状的棱线246d的凸部246替换多个凸部146中的、最外侧的最高的凸部146。
(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
图24~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240的结构的图。图24是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240的立体图。图25A是光束控制部件240的俯视图,图25B是侧面图,图25C是仰视图。图26A是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240的、沿图25C的A-A线的剖面图,图26B是图25C所示的部分B的放大图,图26C是图25C所示的部分C的放大图。
如图24~图26所示,光束控制部件240具有多个凸部146,以及配置在最外侧的、最高的凸部246。如图26B所示,凸部246以外的凸部146都具有在俯视时向中心轴CA侧凸出的圆弧状的棱线146d。凸部246具有棱线246d。棱线246d形成为俯视时为直线状。棱线246d平行于将其他棱线146d的各自的两端连结的直线。另外,凸部246的斜面的任意的底边都形成为直线状,与棱线246d平行。
(仿真)
对具有图24~图26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240的发光装置进行了照度分布的仿真。
图27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图27是假定了距发光元件120的发光面为1000mm的被照射区域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图27的左图中的纵轴及横轴表示距发光元件120的光轴LA(光束控制部件240的中心轴CA)的距离(mm)。另外,图27的右图中的纵轴表示照度(lux)。
如图27所示,可知具有包括向中心轴CA侧凸的圆弧状的凸部146和配置在其外侧的直线状的凸部246的光束控制部件240的发光装置以四边形(正方形)照射被照射区域。虽然与实施方式1、2中的该照度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被照射区域的照度低一些,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被照射区域具有与实施方式1、2中的该被照射区域同等均匀的照度。
(成型模具的结构)
接着,说明用于将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240成型的成型模具。在实施方式3的成型模具中,与实施方式1的成型模具不同之处在于,将与光束控制部件240中的最外侧的最高的凸部246对应的第一模具片280中的最外侧的最深的凹部形成为,在俯视时该凹部的谷线为直线,以及,第一模具片280能够分离为第一芯部281和第二芯部282。
图28A是第一模具500的剖面图,图28B是第一模具片280的立体图,图28C是第一模具片280的侧面图,图28D是第一模具片280的俯视图。
第一模具片280的俯视时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俯视时的菲涅耳透镜部的外形是正方形,因此两腰间的角度是直角。如图28B及图28D所示,第一模具片280由作为俯视时的形状更小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芯部281,和配置在其外侧的、俯视时的形状是梯形的第二芯部282构成。
将第一芯部281与第二芯部282接合,以使以俯视形状为直角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芯部281的斜边为一边的平坦的第一贴合面、和以俯视形状为梯形形状的第二芯部282的上底(短边)为一边的平坦的第二贴合面相连。
第一芯部281包括凹部562和折射部成型区域540的一部分。凹部562是与光束控制部件240的凸部146对应的凹部,凹部562中的最外侧的圆弧状的棱线283形成为,将第一芯部281中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的斜边的两个顶角(第二芯部282中的梯形的上底的两端)连结。
如图28B~图28D所示,第二芯部282包括与光束控制部件240中的凸部246对应的凹部284。凹部284包括内侧棱线285、谷线286以及外侧棱线287。在俯视时,内侧棱线285位于上述梯形的上底(短边)。谷线286与光束控制部件240的凸部246的棱线246d对应。内侧棱线285、谷线286及外侧棱线287在俯视时相互平行。
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模具片580同样地通过车削加工制造第一芯部281。在第二芯部282中,将与光束控制部件240的凸部146对应的、比第一芯部281的凹部大的凹凸形成为直线状。因此,可通过切削等直线加工制造第二芯部282。
(效果)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3的光束制部件240能够与实施方式1、2的光束控制部件140同样地形成照度的均匀度较高的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另外,能够使用可以分离为用于形成圆弧状的凸部的第一芯部281和用于形成直线状的凸部的第二芯部282的第一模具片280来制造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240。
如上述那样,能够通过直线加工制造第二芯部282。另外,对于第二芯部282,由于与光束控制部件240中的最大的凸部246对应,所以该直线加工不需要用于细微的加工的特殊的加工机。因此,能够利用通用的、或已拥有的直线加工用加工机进行该直线加工。
并且,对于上述直线加工,与车削加工相比,直线部的加工精度较高另外加工时间也短。由此,由于进一步将成型模具的成本降低,进一步缩短成型模具的制造时间,因此从提高形成照度的均匀度较高的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生产率的观点考虑,是更有效的。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的光束控制部件34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100及照明装置400不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100及照明装置400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以光束控制部件340的新的构成要素为中心进行说明。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340中,与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140不同之处在于,以具有直线状的棱线246d的凸部246替换多个凸部146中的、最外侧的最高的凸部146。
(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
图29~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340的结构的图。图29是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340的立体图。图30A是光束控制部件340的俯视图,图30B是侧面图,图30C是仰视图。图31A是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340的、沿图30C的A-A线的剖面图,图31B是图30C所示的部分B的放大图,图31C是图30C所示的部分C的放大图。
如图29~图31所示,光束控制部件340具有多个凸部146、和配置在最外侧的最高的凸部246。如图31B所示,凸部246以外的凸部146都具有在俯视时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的棱线146d。凸部246具有棱线246d。将棱线246d形成为俯视时为直线状。棱线246d与将其他棱线146d的各自的两端连结的直线平行。另外,凸部246的斜面的任意的底边都形成为直线状,与棱线246d平行。
(仿真)
对具有图29~图31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340的发光装置进行了照度分布的仿真。
图32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4的发光装置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的图。图32是假定了距发光元件120的发光面为1000mm的被照射区域的情况下的照度分布的仿真结果。图32的左图中的纵轴及横轴表示距发光元件120的光轴LA(光束控制部件340的中心轴CA)的距离(mm)。另外,图32的右图中的纵轴表示照度(lux)。
如图32所示,可知具有包括向外侧凸的圆弧状的凸部146和配置在其外侧的直线状的凸部246的光束控制部件340的发光装置以四边形(正方形)照射被照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的被照射区域的照度与实施方式1、2中的该照度等同。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被照射区域具有与实施方式1、2中的该被照射区域同等均匀的照度。
(成型模具的结构)
接着,对用于将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340成型的成型模具进行说明。实施方式4的成型模具中,与实施方式2的成型模具不同之处在于,将与光束控制部件340中的最外侧的最高的凸部246对应的第一模具片380中的最外侧的最深的凹部,以该凹部的谷线在俯视时为直线的方式而形成,以及第一模具片380能够分离为第一芯部381和第二芯部382。
图33A是第一模具500的剖面图,图33B是第一模具片380的立体图,图33C是第一模具片380的侧面图,图33D是第一模具片380的俯视图。
第一模具片380的俯视时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俯视时的菲涅耳透镜部的外形是正方形,因此两腰间的角度是直角。如图33B及图33D所示,第一模具片380包括作为俯视时的形状更小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芯部381;以及配置在其外侧的、俯视时的形状是梯形的第二芯部382。
将第一芯部381与第二芯部382接合,以使以俯视为直角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芯部381的斜边为一边的平坦的第一贴合面、和以俯视为梯形状的第二芯部382的上底(短边)为一边的平坦的第二贴合面相连。
第一芯部381包括凹部562和折射部成型区域540的一部分。凹部562是与光束控制部件240的凸部146对应的凹部,在俯视时,凹部562中的最外侧的圆弧状的棱线383形成为在第一芯部381中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的斜边(第二芯部382中的梯形的上底)的中央与该斜边连接。
如图33B~图33D所示,第二芯部382包括与光束控制部件340中的凸部246对应的凹部384。凹部384包括谷线386及外侧棱线387。在上述俯视时,谷线386位于上述梯形的上底,与光束控制部件340的凸部246的棱线246d对应。谷线386和外侧棱线387在俯视时相互平行。
与实施方式2的第一模具片980同样地通过车削加工制造第一芯部381。在第二芯部382中,将与光束控制部件340的凸部146对应的、比第一芯部381的凹部大的凹凸形成为直线状。因此,可通过切削等直线加工制造第二芯部382。
(效果)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4的光束制部件340能够与实施方式1、2的光束控制部件140同样地形成照度及照度的均匀度较高的四边形形状的被照射区域。另外,由于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理由,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340从提高形成照度的均匀度较高的四边形型状的被照射区域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生产率的观点考虑,是更有效的。
此外,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虽然表示了在菲涅耳透镜部145及菲涅耳透镜部成型区域560设想了虚拟四边形S、S’的情况,但是若是虚拟n角形(n=3及5以上的整数)也能够得到与本发明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方式3及实施方式4中,虽然将第一芯部的俯视形状设为了(直角)等腰三角形,但是本发明中的第一芯部的俯视形状不限于该等腰三角形。本发明中,能够配合俯视时的菲涅耳透镜部的最外侧的凸部146的形状,而适当地设定第一芯部的俯视形状。
另外,在实施方式3、4中,虽然第一芯部与第二芯部的接合面都是平面,但是该接合面只要是能够相互卡合的形状,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另外,能够在凸部具有对于利用基于直线加工制造的成型模具成型而言足够大小的范围内,适当地决定由第二芯部形成的、具有形成为直线状的棱线的凸部的位置及数量。
此外,在实施方式3、4中,虽然以能够使用不同的加工机来同时进行曲线加工及直线加工的方式,分为第一芯部和第二芯部而形成了第一模具片,但是本发明中的第一模具片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能够分离的结构。例如,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一体地形成第一芯部和第二芯部,通过依次进行曲线加工及直线加工来制作第一模具片。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模具片还具有配置在比第二芯部更靠外侧(第一芯部相反侧)的芯的情况下,第二芯部也可以与该芯一体地形成。
并且,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射出区域142既可以是平坦的面,也可以是为了不破坏被照射区域的外形而减小被照射面的照度不均而被粗糙化的面。能够由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及最大高度粗糙度Rz(都是由JISB0601:2013规定的粗糙度参数)等规定被粗糙化的射出区域142的表面粗糙度。例如,优选不破坏被照射区域的外形的程度的射出区域142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为3μm以下,且为了得到适度的漫射效果而优选为1μm以上。
在2013年5月2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3-096863号、以及在2013年6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3-135054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能够均匀且高效地照射四边形状的被照射区域。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例如作为相机的闪光灯等是有用的。另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例如作为室内的一般照明、以液晶面板为被照射面的面光源装置等是有用的。

Claims (13)

1.一种光束控制部件,其控制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包括:
入射区域,其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以及
射出区域,其使从所述入射区域入射的光射出,
所述入射区域包括多个凸部,该凸部具有将连结第一虚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与顶点的四条第一虚拟直线中的、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虚拟直线间相连的棱线,
多个所述凸部配置为,在两条所述第一虚拟直线间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部之间形成谷部,
多个所述棱线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呈圆弧状,
所述圆弧状的棱线的曲率半径比从所述交点到该棱线的中点的距离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
多个所述棱线包括所述圆弧状的棱线和俯视时呈直线状的棱线,
与具有所述圆弧状的棱线的凸部相比,具有所述直线状的棱线的凸部更高且更靠外侧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
多个所述棱线全部是所述圆弧状的棱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棱线被配置成,俯视时向内侧凸出,
所述棱线的曲率中心配置在经过所述交点及所述第一虚拟四边形的一边的中点的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棱线被配置成,俯视时向外侧凸出,
所述棱线的曲率中心配置在经过所述交点和所述第一虚拟四边形的一边的中点的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
将两条所述第一虚拟直线间相连的多个所述棱线的曲率中心一致。
7.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发光元件;以及
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
所述交点配置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上。
8.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以及
罩,其使来自所述发光装置的出射光漫射并透射。
9.一种成型模具,其用于将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成型,
具有用于将所述入射区域成型的入射区域成型区域,
所述入射区域成型区域包括多个凹部,该凹部具有将连结第二虚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与各顶点的四条第二虚拟直线中的、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虚拟直线间相连的谷线,
多个所述凹部配置为,在两条所述第二虚拟直线间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部之间形成顶部,
多个所述谷线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呈圆弧状,
所述圆弧状的谷线的曲率半径比从所述第二虚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到所述谷线的中点的距离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型模具,其中,
多个所述谷线包括所述圆弧状的谷线和俯视时呈直线状的谷线,
与具有所述圆弧状的谷线的凹部相比,具有所述直线状的谷线的凹部更深且更靠外侧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型模具,其中,
多个所述谷线全部是所述圆弧状的谷线。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型模具,其中,
所述谷线被配置成,俯视时向内侧凸出,
所述谷线的曲率中心配置在经过所述第二虚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和所述第二虚拟四边形的一边的中点的直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型模具,其中,
所述谷线被配置成,俯视时向外侧凸出,
所述谷线的曲率中心配置在通过所述第二虚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和所述第二虚拟四边形的一边的中点的直线上。
CN201480024973.7A 2013-05-02 2014-04-14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成型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9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6863 2013-05-02
JP2013096863 2013-05-02
JP2013-135054 2013-06-27
JP2013135054A JP6111154B2 (ja) 2013-05-02 2013-06-27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成形型
PCT/JP2014/060630 WO2014178278A1 (ja) 2013-05-02 2014-04-14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成形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9938A true CN105209938A (zh) 2015-12-30
CN105209938B CN105209938B (zh) 2017-05-10

Family

ID=51843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497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9938B (zh) 2013-05-02 2014-04-14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2871B2 (zh)
JP (1) JP6111154B2 (zh)
CN (1) CN105209938B (zh)
WO (1) WO201417827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4303A (zh) * 2018-12-19 2019-05-17 深圳市九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透镜led灯
CN110036313A (zh) * 2016-11-29 2019-07-19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照射定义表面的装置
CN112114471A (zh) * 2019-06-20 2020-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闪光灯灯罩、闪光灯模组及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2493B2 (en) * 2013-02-08 2016-05-31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Casting cup assembly for forming an ophthalmic device
TWI537608B (zh) 2014-11-21 2016-06-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化鏡片
US9746689B2 (en) 2015-09-24 2017-08-29 Intel Corporation Magnetic flui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US9816687B2 (en) * 2015-09-24 2017-11-14 Intel Corporation MEMS LED zoom
JP2017224495A (ja) * 2016-06-15 2017-12-21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反射部材、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786959B2 (en) * 2016-07-18 2020-09-29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Mold for contact lens with non-rotationally symmetric rim or edge
JP7187857B2 (ja) * 2018-07-19 2022-1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及びレンズ
JP7206475B2 (ja) 2018-08-31 2023-01-18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及び発光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897641B2 (ja) 2018-08-31 2021-07-07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及び発光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7239804B2 (ja) * 2018-08-31 2023-03-1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及び発光装置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3902A (ja) * 1983-03-19 1984-10-02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2000131510A (ja) * 1998-10-29 2000-05-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トーリック面を持つフレネルレンズ
US20050121071A1 (en) * 2003-09-24 2005-06-09 C.R.F. Societa Consortile Per Azioni Multifocal light concentrator for a device for the conversion of radiation,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e conversion of solar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thermal or chemical energy
JP2011192494A (ja) * 2010-03-15 2011-09-2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フレネルレンズ
CN102901045A (zh) * 2012-10-31 2013-01-30 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大功率led光源的菲涅尔透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2865A (en) * 1967-07-13 1970-03-24 Guth Co Edwin F Luminaire
JPH1165490A (ja) 1997-08-25 1999-03-05 Sony Corp 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および反射照明方式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870826B2 (ja) * 2009-04-27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発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5756722B2 (ja) * 2011-06-22 2015-07-29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5839686B2 (ja) * 2012-01-27 2016-01-06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束制御部材および発光装置
JP2012181542A (ja) 2012-05-07 2012-09-20 Panasonic Corp 光学部材および該光学部材を備えたストロボ装置および該ストロボ装置を内蔵した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3902A (ja) * 1983-03-19 1984-10-02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2000131510A (ja) * 1998-10-29 2000-05-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トーリック面を持つフレネルレンズ
US20050121071A1 (en) * 2003-09-24 2005-06-09 C.R.F. Societa Consortile Per Azioni Multifocal light concentrator for a device for the conversion of radiation,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e conversion of solar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thermal or chemical energy
JP2011192494A (ja) * 2010-03-15 2011-09-2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フレネルレンズ
CN102901045A (zh) * 2012-10-31 2013-01-30 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大功率led光源的菲涅尔透镜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6313A (zh) * 2016-11-29 2019-07-19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照射定义表面的装置
CN110036313B (zh) * 2016-11-29 2021-12-03 奥斯兰姆奥普托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照射定义表面的装置
CN109764303A (zh) * 2018-12-19 2019-05-17 深圳市九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透镜led灯
CN112114471A (zh) * 2019-06-20 2020-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闪光灯灯罩、闪光灯模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9938B (zh) 2017-05-10
JP6111154B2 (ja) 2017-04-05
JP2014232716A (ja) 2014-12-11
WO2014178278A1 (ja) 2014-11-06
US20160077244A1 (en) 2016-03-17
US10502871B2 (en)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9938A (zh)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成型模具
CN107209392B (zh) 具有准直器和微透镜阵列的光学设备
CN1126959C (zh) 定向反光制品和提高能见度的方法
US8641230B1 (en) Zoom lens system for LED-based spotlight
CN105221939A (zh)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
JP6097166B2 (ja)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6181377B2 (ja)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成形型
KR20150138710A (ko) 조명 장치
CN105757610A (zh) 一种小光束角低眩光方形光斑led透镜
US9010963B2 (en) Lens member for directing light in a square pattern
EP3792549B1 (en) An optical device for modifying a light distribution
CN102287755B (zh) 光束控制部件以及具备此光束控制部件的光学装置
US11255511B2 (en) Optical device for modifying light distribution
EP3380782B1 (en) An optical device for modifying light distribution
JP2013135141A (ja) 光束制御部材および発光装置
US11054101B2 (en) Lighting device
EP3601877B1 (en) High visual comfort road and urban led lighting
WO2017002686A1 (ja)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2384429A (zh) 光学透镜之出光面结构
JP2015213025A (ja) 配光制御部材、及び照明装置
CN207349871U (zh)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JP2017022035A (ja) 投光ユニット
CN214275598U (zh) 一种透镜、透镜组和照明设备
JP6291267B2 (ja)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2322611B (zh) 双光斑透镜的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