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7595A - 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 - Google Patents

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7595A
CN105197595A CN201410265897.0A CN201410265897A CN105197595A CN 105197595 A CN105197595 A CN 105197595A CN 201410265897 A CN201410265897 A CN 201410265897A CN 105197595 A CN105197595 A CN 105197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wivel
forward type
design
end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58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7595B (zh
Inventor
万斌
万岭
涂卫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NGCHUA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ENGCHUA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ENGCHUA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ENGCHUA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658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7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7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7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7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7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款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在一根偏心S管组成的旋转体上,装有旁漏管、发送管,旁漏管下口与S管下口成90度加角,发送管下管口与S管下管口180度加角安装在同一块旋转体下安装板上,接收时,传输瓶从S管上口进入,S管下口处在封闭状态,旁漏管下口处在通过位置与主管道相接,传输瓶进站时无撞击,在下框架板中心线同半径设有二个管口,靠后的管口是该站下方出入管口,靠前的管口是该站落瓶管口,待机位置的3号磁钢安装在旋转体下板上,与S管下口安装在同一块板上,无论S管下口因何种原因发生偏移,都无法改变3号磁钢与S管下管口的角度,可确保待机位置S管下管口与框架板下管口准确的同心度,是一款高可靠性结构的前置式工作站。

Description

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有关于一款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中的前置式全功能工作站设备结构。
技术背景
在气动管道物流系统中,三向转接机常采用S管单管旋转结构,利用偏心旋转实现零口至1、2、3管口的分管传输,由于旋转体利用S管零口定位在框架上板孔中旋转,其结构非常稳定,设备调试只需调准旋转体S管下口与框架板1-3口的准心度,调试变得非常简单,运行可靠性很高,在物流传输系统中用三向转接机可设计为下置式终端工作站,也有直接设计用在下置式通过站上使用。
现有的产品10如图1所示,管道物流传输系统用三向转接机设计成下置通过式工作站其包括上框架板11、下框架板12、S弯管13、直流电机14、操作面板15、位置传感器16、红外传感器17、外壳18、支撑杆19。
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三向转接机,由S弯管13组成的旋转体,上管位置外装有一齿轮133,是驱动旋转体旋转的被动轮,上框架板11上方装有三个位置传感器16,和直流电机14,直流电机14轴上装有驱动齿轮141,与旋转体S弯管13上管位置的被动齿轮133对应平面线安装,旋转体S弯管13下管的固定板132的偏心孔插在下框架板12的轴杆124上,旋转体S弯管13上下管口外装有密封装置134、135,由S弯管13组成的旋转体通过支撑杆19固定在上下框架板11、12之间。
下置式通过站虽然通过软件做辅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采用三向转接机做通过站,其该站下方3个口都承担了各自的分工:即1号口发送、3号口通过、2号口接收,因此,在接收时,传输瓶进站无密闭气垫位,虽然通过软件辅助处理,但仍然造成接收时传输瓶对工作站的冲击。2、采用此结构设计的通过站,无论是发送还是接收,均都存在空气交叉,易造成空气二次污染,这点是致命的缺陷,不可以在医院使用。
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工作站采用三向转接机结构,却实现了前置站的功能,避免了单一S管做通过站存在的缺陷,品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一款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由一根偏心S管组成的旋转体,安装在上下框架板中间,经4根支撑杆固定组成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框架结构,其特征是,在一根偏心S管组成的旋转体上,安装有旁漏管和发送管,发送管口设计有电动门,站内装有操作面板、直流减速电机、红外传感器和磁位置传感器。
旋转体上的S管是该工作站传送物品的通道,上部的O管口是旋转体的轴心,又是该工作站上出入口,下管口与上管口偏心设计,下安装板上的轴孔中心线与上部的O管口中心在同一轴心上,S管固定在旋转体的上下安装板上。
S管下口、旁漏管下口和发送管安装在同一块旋转体下安装板上,当S管下口处在通过位置时,旁漏管下口处在封闭状态,当旁漏管下口处在通过位置时,S管下口处在封闭状态。
旁漏管上口接在S管上口直管臂位置,旁漏管下口与S管下口成90度加角安装在同一块旋转体下安装板上,发送管下管口与S管下口加角180度,发送管下口装有卡瓶机构,卡瓶机构由卡板、导向杆、限位槽和回转弹簧组成,当发送管旋转到通过管位置时,卡板在卡板上的导向杆被旋转体下安装板上的限位槽及下框架板上的同半径限位槽挡住,而不能与发送管一道旋转到通过位置,发送管的传输瓶顺利落入下管道,在接收过程,旋转体反时钟旋转时不受限位槽阻挡,卡板始终跟随在发送口下方,保证了发送口的传输瓶在接收过程中不会在没有确认发送的情况下落入到系统管道中。
旋转体的S管上安装板的上口位置设计一皮带槽,皮带槽上方设有与旋转体S管同内径的管轴,管轴内设有密封装置,旋转体下安装板上的S管下口和旁漏管下口设有同直径的密封装置,
工作站上框架板开有一个管口,是旋转体S管上部的O管口的旋转轴心,下框架板开有二个管口,设置在中心线同半径的前后位置,靠后的管口是该站下方出入管口位,靠前的管口是该站落瓶管口位,
该站框架板上的三个位置安装有4个磁位置传感器,其中2个1号磁位置传感器并接使用,与2号磁位置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上框架板上的2个位置,3号磁位置传感器安装在下框架板上。
对应框架板上的三个位置的4个磁位置传感器,旋转体上板上设计一双臂跷跷板装置,在双臂跷跷板装置不同半径位置各安装有一块磁钢,在旋转体下板对应下框架板3号磁位置传感器位置装有一块磁钢。
框架板上对应旋转体上的双臂跷跷板位置安装有一拨杆,满足2个安装在不同半径的磁钢触发1、2号磁位置传感器的工作要求。
直流减速电机通过皮带与旋转体上的皮带槽相接,驱动旋转体旋转,直流减速电机安装在上框架板上,该站发送口设计一电动门,水平移动关开门,由6号位置传感器触发控制门停止移动。该站发送口设计的电动门在该站接收状态时无法手动在操作面板上实施开门操作,操作面板是该站开关门、收、发物件的控制部件,安装在机壳表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的实施例和现有设备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阐述对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题下所获得的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是现有转接机平面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旋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框架上安装板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框架上安装板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框架下安装板平面图
图7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框架下安装板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旋转体下安装板平面图
图9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旋转体下安装板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旋转体上安装板平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旋转体上安装板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卡板平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卡板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双臂跷跷板平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双臂跷跷板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附图阐述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题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发明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20(见图2、图3)包括:上框架安装板21、下框架安装板22、旋转体23、直流减速电机24、轴承25、磁位置传感器26、红外传感器27、外壳28、支撑杆29组成。
组装旋转体:
旋转体23见图3,由S管230、上安装板231、下安装板232、带定位轴套的皮带轮233、零口密封装置234、S管下口密封装置235、旁漏管236、旁漏管下口密封装置2361、发送管237、双臂跷跷板装置238、卡板2371、铝支撑杆239组成。
第一步组装旋转体上安装板231见图10、11:
在上安装板231上的双臂跷跷板装置238对应触头点放入弹簧2385、触头2386,用压板盖住并用镙钉上紧;再置放双臂跷跷板装置238,用镙栓将其固定;
第二步总装旋转体:
旋转体23见图3,先将带定位轴套的皮带轮233用胶上到上安装板231的孔位,从上安装板231的反面用镙栓穿到带定位轴套的皮带轮233孔内上紧固为一体,再将S管置入到上下安装板之间,用4根铝支撑杆239在上下安装板2391孔位插入镙栓拧紧固为一体。再将旁漏管236下口插入下安装板232的旁漏管孔2360位置(见图3),上口插入到S管上方直管上的S管引管口,用胶粘牢。组装发送管:发送管237由上板2372、下板2373、发送仓管2377、引径管2370、卡板2371、导向轴2375、铝支撑杆2379、红外传感器27的传感器安装座2376组成,将发送仓管2377插到上板2372、下板2373之间的槽中,将引径管2370插到下板2373下孔中,用胶将引径管2370与下板2378粘为一体,固定卡板2371、导向杆2375,回转弹簧插到旋转体下安装板232和卡板2371的2320、2374孔位之间,再将3号磁位置传感器的触发磁钢2321压到旋转体下安装板位置,用胶粘牢,在发送管上板位置用镙钉将其固定到旋转体前支撑杆239上。
第三步组装上框架板(见图4、图5):
上框架板21由直减速电机24、轴承25、磁位置传感器26组成。将直流减速电机24安装到电机安装板242上,再用镙栓固定到上框架板21的直流减速电机24的安装位上,将241皮带轮装到直流减速电机24的轴上;接下在上框架板21的轴承安装位置251上固定4个轴承25;将三个磁位置传感器261、262、264上到上框架板的对应位置,固定215拨杆,最后将该站上引出管210用胶粘牢。
第四步组装下框架板(见图6、图7):
下框架板22由旋转轴座224、220和该站下引出管223、落瓶引出管221组成。将旋转轴座224用镙栓从下框架板22的下方固定紧,固定263磁位置传感器到下框架板的对应位置,再把下引出管223、落瓶引出管221插到位置并用用胶粘牢。
第五步框架总装(见图2):
在下框架板22的四角插入4根铝支撑杆用镙栓固定紧,再将旋转体23下安装板232的中心对准下框架板22的旋转轴座224上,卡板2371上的导向杆2375插入到下框架板22的限位槽225中,在旋转体放入到下框架板22的旋转轴座224之前,应先将旋转体下安装板232上的S管下口的密封装置235和旁漏管下口密封装置238固定好。最后将上框架板21上的291铝支撑杆29安装位对准下框架板22上的4根铝支撑杆、上框架板21上的零口轴位211对准旋转体23上的带定位轴套的皮带轮233上的定位轴套2330,用4个镙栓插入到上框架板21上的291铝支撑杆29安装位将其固定紧,在插入上框架板21上的291铝支撑杆29安装镙栓前,应先将驱动皮带套进旋转体23上,待框架固定好后再将驱动皮带套进到皮带轮241与旋转体23上的带定位轴套的皮带轮233皮带槽内,调整直流减速电机24的电机安装板242位置,使皮带到最佳紧度。
发送操作:
将要发送的传输瓶放到发送管口内,发送管上的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传输瓶,在操作面板上输入到站用户号,压确认键后,该站旋转体顺时钟方向旋转180度,待机位置3号磁位置开关断开,旋转体上的双臂跷跷板装置受框架板上的拨杆阻挡而发生翻转,小半径臂上的磁钢进入工作位置,发送位置1-2号磁位置传感器导通,发送口对准下通过管口,旋转体停,发送口下方卡板因导向杆限位,已提前退出管口,传输瓶从发送口落入到系统下管中,发送管上的4号光传感器失去传输瓶信息,旋转体反时钟方向旋转,发送位置1-2号磁位置传感器断开,中途旋转体上的双臂跷跷板装置受框架板上的拨杆阻挡而再一次发生翻转回复到大半径臂上的磁钢工作位置,180度后回到待机位,卡板在回转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发送管下方,待机位置3号磁位置传感器导通,旋转体停,旋转体S管下管口回到系统下管位置,风机开始启动,传输瓶被正压或负压送向接收站,发送完成。
接收操作:
接收从该站上方到达的传输瓶时,接收站收到接收指令后,控制旋转体反转90度,待机位置3号磁位置传感器断开,接收位置2号磁位置传感器导通,旋转体停,S管下口运行到接收口位置时S管下口密闭,风机采取负压吸风方式通过旁漏管将站上方的传输瓶从零口吸进S管,由于S管密闭,管内形成气垫,传输瓶进站无撞击,站上方系统主管道上的红外光传感器检到瓶进站信息,旋转体继续反时钟方向旋转90度,接收位置2号磁位置传感器断开,发送位置1-1号磁位置传感器导通,旋转体停转,S管下口到达传输瓶出管口位,传输瓶靠自重自由坠下出站,旋转体待传输瓶出站后順时钟方向旋转180度回到待机位,卡板在回转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发送管下方,发送位置1-1号磁位置传感器断开,待机位置3号磁位置传感器导通,电机停转,接收结束。
如果传输瓶从站下方到达,该站S管不做动作,仍停留在通过位置上,当传输瓶被风机吹过本站被站,被上方的5号光传感器检测到后,风机停,本站旋转体立即反时钟方向旋转90度到接收位,同时风机状态也由吹风改成吸风,此时接收全过程与上方到达相同。
旋转式的工作站,由于自身高度缘故,很难保证旋转体上下管口的同心度一直不会改变。我们也都知道,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中的工作站在安装前的搬运过程中,或在安装时由于墙面不平,没有做细致必要的校验,工作站必定发生扭曲,造成旋转体同一管道的上下管口无法与该站的上下框架板对应管口保持同心状态,即便安装调试得很好,也会在运行过程中,由各种原因发生卡瓶故障,造成旋转体上下管口与框架板管口的不同心,无论是那种型号的旋转式工作站都存在上述问题,出现上述问题后,带来的是不断的卡瓶故障,造成系统运行的极大的不稳定。
用S管设计的前置工作站,由于旋转体零口是固定在上框架板中心位置,无需校验旋转体与上框架板的同心度,旋转体下方的S管下口,由于我们将待机位置的3号磁位置传感器的触发磁钢安装到了旋转体下板上,与S管下口安装在同一块板上,3号磁位置传感器也安装到对应3号磁钢的下框架板上,这样处理后,无论S管下口因何种原因发生偏移,都无法改变3号磁钢与S管下管口的角度,都可以确保待机位置S管下管口与框架板下管口的准确的同心度。又因下框架板的出瓶口直径人为的设计大于S管内径,所以,该站因故障发生S管下管口偏移,也不影响接收后传输瓶的正常落瓶。
用S管设计的前置站,利用它特殊的结构设计,有效的解决了旋转式工作站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工作站在系统运行中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无论是安装或卡瓶后发生的扭曲,还是运输发生的变形,都不会影响该站正常的传输工作,是一款高可靠性结构的前置式工作站。

Claims (13)

1.一款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由一根偏心S管组成的旋转体,安装在上下框架板中间,经4根支撑杆固定组成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框架结构,其特征是,在一根偏心S管组成的旋转体上下安装板上,安装有旁漏管和发送管,发送管口设计有电动门,站内安装有操作面板、直流减速电机、红外传感器和磁位置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旋转体上的S管是该工作站传送物品的通道,上部的O管口是旋转体的轴心,又是该工作站上出入口,下管口与上管口偏心设计,下安装板上的轴孔中心线与上部的O管口中心在同一轴心上,S管固定在旋转体的上下安装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S管下口、旁漏管下口和发送管安装在同一块旋转体下安装板上,当S管下口处在通过位置时,旁漏管下口处在封闭状态,当旁漏管下口处在通过位置时,S管下口处在封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书1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旁漏管上口接在S管上口直管臂位置,旁漏管下口与S管下口成90度加角安装在同一块旋转体下安装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书1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发送管下管口与S管下口180度加角,安装在同一块旋转体下安装板上,发送管下口装有卡瓶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旋转体下安装板上的S管下口和旁漏管下口设有同直径的密封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旋转体的S管上安装板的上口位置设计一皮带槽,皮带槽上方设有与旋转体S管同内直径的管轴,管轴内设有密封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工作站上框架板开有一个管口,是旋转体S管上部的O管口的旋转轴心,下框架板开有二个管口,设置在中心线同半径的前后位置,靠后的管口是该站下方出入管口位,靠前的管口是该站落瓶管口位。
9.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直流减速电机通过皮带与旋转体上的皮带槽相接,驱动旋转体旋转,直流减速电机安装在上框架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该站框架板上的三个位置安装有4个磁位置传感器,其中2个1号磁位置传感器并接使用,与2号磁位置传感器分别安装在上框架板上的2个位置,3号磁位置传感器安装在下框架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书10所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对应框架板上的4个磁位置传感器,旋转体上板上设计一双臂跷跷板装置,在双臂跷跷板装置不同半径位置各安装有一块磁钢,在旋转体下板对应下框架板3号磁位置传感器位置装有一块磁钢。
12.根据权利要求书11所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框架板上对应旋转体上的双臂跷跷板装置的位置安装有一拨杆,满足2个安装在不同半径的磁钢触发1、2号磁位置传感器的工作要求。
1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其特征是,该站发送口设计的电动门在该站接收状态时无法手动在操作面板上实施开门操作。
CN201410265897.0A 2014-06-11 2014-06-11 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 Active CN105197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5897.0A CN105197595B (zh) 2014-06-11 2014-06-11 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5897.0A CN105197595B (zh) 2014-06-11 2014-06-11 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7595A true CN105197595A (zh) 2015-12-30
CN105197595B CN105197595B (zh) 2019-02-19

Family

ID=54945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5897.0A Active CN105197595B (zh) 2014-06-11 2014-06-11 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759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03912B1 (de) * 1985-05-29 1988-07-27 Restacom Ag Rohrpoststation und/oder -weiche
CN202744004U (zh) * 2012-07-27 2013-02-20 江苏久信医用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传输收发站
CN203112137U (zh) * 2012-08-23 2013-08-07 北京恒创源科技有限公司 气动管道物流传输设备中分体旋转式前置工作站结构
CN203877498U (zh) * 2014-06-12 2014-10-15 北京恒创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03912B1 (de) * 1985-05-29 1988-07-27 Restacom Ag Rohrpoststation und/oder -weiche
CN202744004U (zh) * 2012-07-27 2013-02-20 江苏久信医用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前置式气动管道物流传输收发站
CN203112137U (zh) * 2012-08-23 2013-08-07 北京恒创源科技有限公司 气动管道物流传输设备中分体旋转式前置工作站结构
CN203877498U (zh) * 2014-06-12 2014-10-15 北京恒创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7595B (zh)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77498U (zh) 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
CN203949879U (zh) 玻璃瓶在线检测系统
JP4891321B2 (ja) キャッピングヘッド
CN210108652U (zh) 一种自动化工业检测设备
US7182115B2 (en) Beverage bottling plant for filling bottles with a liquid beverage filling material having a container filling plant container information adding station, such as, a labeling station, configured to add information to containers, such as, bottles and cans, and modules for labeling stations and a bottling plant having a mobile module carrier
CN207943458U (zh) 一种钢地板自动化输送装置
CN203112137U (zh) 气动管道物流传输设备中分体旋转式前置工作站结构
CN203359532U (zh) 管道物流传输系统多管路转接机
CN105197595A (zh) 用s管设计的前置式工作站
CN203187095U (zh) 气动管道物流传输系统多管线传输交换中心设备
CN204802148U (zh) 一种全自动包装机开袋上袋装置
CN108033235B (zh) 一种基于视觉的勺子理料装置
CN111963726A (zh) 一种两向便关式三项阀门
CN108545277B (zh) 具有翻转及掀开功能的贴标装置
CN104316531A (zh) 一种杯、桶容器外套成像检测仪
CN116045770A (zh) 一种具备车辆测量功能的安检用车道滑轨机器人
CN217074988U (zh) 一种包装机用的取袋装置
CN215573178U (zh) 一种膜式燃气表的皮膜与机芯膜盒的超声波焊接装置
CN212082734U (zh) 一种消防水枪的压力密封检测设备
CN212601848U (zh) 一种服务机器人
CN201484695U (zh) 条盒透明纸包装机外部真空负压吸风结构
CN205011032U (zh) 单管移动式上置全功能工作站
CN208818577U (zh) 一种不锈钢波纹管韧性测试装置
CN202245057U (zh) 一种纠偏辊轮
CN208171887U (zh) 包装印刷检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