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8197A -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8197A
CN105148197A CN201510647295.6A CN201510647295A CN105148197A CN 105148197 A CN105148197 A CN 105148197A CN 201510647295 A CN201510647295 A CN 201510647295A CN 105148197 A CN105148197 A CN 105148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rhizoma
medicine
fruc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72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经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6472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481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48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81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及制备方法,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郁金、佛手、鹿衔草、川楝子、续断、三棱、钩藤、白术、枳壳、法半夏、莱菔子、佩兰、石菖蒲、党参、竹茹、泽泻、海浮石、木通、防风、远志、土牛膝、芸苔子、地骨皮、小蓟、诃子、茜草、白藓皮、旋覆花和甘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药物主治脂肪肝,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淤,消肿散结的功效,能够起到滋肾养肝,健脾和胃、祛湿化痰、清热解毒的治疗作用,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修复患者肝脏代谢脂肪的功能,提高患者肝脏代谢脂肪的转运能力,药效直达病灶,且制作工艺简便,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安全有效,给药方便,患者易接受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肝是由于肝细胞质变和脂肪储积过多导致的。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合成、转运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保持其动态平衡。人体摄入的脂肪食物过量,肝脏代谢脂肪的功能下降或转运能力降低,人的活动量减少,脂肪消耗量减少,都会造成肝脏脂肪的堆积,引发脂肪肝。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分型:
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积证。正如《内经》所说:“肝之积,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系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导致肝脏功能失调,疏泄不利的一系列病症。肝积并非大病,发病初期若能及时通过中医诊治,一般都可速效。但若牵延不治,积久则会变生大病,需引起足够重视。脂肪在中医理论里认为是痰湿、水饮、湿浊之类。阳气不化,则水饮留滞,滞塞日久,则生痰饮。其病之初,莫不由于过食油腻肥甘、酒酪浆饮,脂膏湿浊未及代谢,留积体内。一方面,若七情内伤,则肝气郁滞,疏泄功能下降。另一方面,机体正气渐虚,阴阳平衡失调,尤其是脾肾亏虚,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肾虚则气化不利,最终水湿蓄积为病。并且,亦有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肝经气机不畅,肥脂湿邪内蕴,与瘀血相搏,有形之物,滞于肝脏。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大特色,脂肪肝虽具有特定的部位,但中医结合原发病,找出辨证要点,对本病进行以下几分类:
1、肝郁脾虚型:多见于早期肝硬化患者,症见胃纳减少,胸腹闷胀,两胁胀痛,暧气不舒,四肢倦怠,身倦乏力,大便稀溏,面色萎黄,夜间双下肢可有轻微肿胀,舌质或暗红或淡,舌体较胖或边有齿痕,脉象虚弦,重按无力。
2、气滞血瘀型:多见于肝硬化代偿期,也可见于肝功能减退之失代偿期。症见食纳少,两胁下积块,质地坚硬,压痛明显,面色晦暗或紫暗,有蛛砂掌及红丝血缕,舌质淡暗或暗,脉弦或涩。
3、水湿内阻型:多见于肝硬化腹不轻症的患者,症见腹胀如鼓,按之坚满,或如蛙腹,两胁胀痛,胸闷纳呆,恶心欲吐,小便短小,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舌苔白或薄白,脉弦细。
4、瘀血阻络型:多见于肝硬化站静脉高压明显的患者,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腹壁青筋显露,胁腹攻痛,面色黧黑或晦暗,头颈胸腹红点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小便短赤,舌质紫红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恕张,舌苔薄黄腻。
5、肝肾阴虚型:症见腹胀如鼓,按之坚满,或如蛙腹,面色灰滞,形体消瘦,潮热心烦,手足心热,唇干口燥,失眠多梦,鼻衄牙宣,舌红绛而干或光剥,脉血数无力。
6、脾肾阳虚型:除水湿内阻症状外,尚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白,大便稀薄,下肢浮肿,舌质淡体胖,苔白滑,脉沉细力,此型多见于肝硬化后期。
并发症:
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并发表现。常并发有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如酒精依赖,胰腺炎、周围神经炎、贫血舌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痛风、胆石症等;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存,如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妊娠急性脂肪肝,常并发有肾功能衰竭、低血糖、胰腺炎、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重症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其他还可有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子有闭经、不孕等。
危害:
1、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加,其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因其分子量极小,很容易穿过动脉血管内膜在血管壁沉着,使动脉弹性降低,管径变窄,柔韧性减弱,最终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破裂,危及生命。
2、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3、脑病脂肪肝综合征(Reye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损伤和酶活性丧失是其病理基础。病理改变主要是弥漫性脑水肿和重度的肝脂肪变性,肝脏肿大,质地坚实。伴有显著的脑症状:抽搐、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病死率高达70~80%。
4、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各种肝病的最终结果往往是肝硬化,脂肪肝也不例外,肝硬化继发肝细胞癌的机率较高。肝硬化又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一旦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极易发生肝昏迷、肝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那就离生命的终结不远了。
5、急性妊娠性脂肪肝,病死率高。此病又称产科急性黄色肝萎缩,是一种较少见、预后凶险的妊娠合并症。多发生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临床表现常与急重肝相似,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胰腺炎、肾功能衰竭、全身凝血异常而导致快速死亡,首次妊娠的孕妇居多。典型病例表现为起病急,病初会有恶心、呕吐、上腹痛、背痛,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水肿,黄疸进行性加重,短期内可出现昏迷、腹水,皮肤大片瘀斑,便血、尿血。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终止妊娠,这是唯一有效的办法,若待到晚期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再行剖腹产或引产,则可能出现产后大出血,危及母婴生命。
6、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糖尿病是病因未明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形成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高血脂、高氨基酸血症。据调查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约50%,脂肪肝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约30~40%,脂肪肝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肥胖性脂肪肝患者若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虽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是糖尿病前期。脂肪肝与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两者兼有的话将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顾此失彼,加速病情发展。
7、乙肝合并脂肪肝加快向肝硬化发展。临床调查发现,慢性病毒性乙肝、丙肝合并脂肪肝会增加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缩短慢性肝炎向肝炎后肝硬化的发展时间。肝纤维化是慢肝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然病理过程,而肝纤维化是由于肝细胞外胶原基质和非胶原基质代谢失衡形成基底膜,造成肝血窦毛细血管化,这是肝纤维化的分子病理学基础。脂肪肝使本来受损的肝细胞进一步功能下降,必然雪上加霜加快肝纤维化进程,促使肝硬化形成。
8、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解毒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改造人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使肝脏的免疫功能下降,脂肪肝患考常伴有肝脾肿大。脾脏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肿大会造成脾功能抗进。淋巴T细胞、B细胞在脾脏中成熟、分化,脾功能异常抑制了细胞免疫的功能,所以脂肪肝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差更容易被感染。
9、对机体消化系统的损伤。胃、肠、肝、胆都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机体摄取三大营养素(蛋白、脂肪、糖)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才能被机体所利用,脂肪肝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时间一长就会累及脾、胆、胃、肠。中医认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主运化”;中医还认为“肝胆相表里”。肝脏有病常影响胆囊的功能,临床研究也证实:脂肪肝患者中约20~30%伴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目前,西医对脂肪肝的治疗,治疗原则主要对症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常选用保护肝细胞、去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如维生素B、C、E,卵磷脂、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肌苷、辅酶A、还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肉毒碱乳清酸盐、肝泰乐,以及某些降脂药物等,其中很多药物对肝脏有化学性损伤,且对脂肪肝没有根本性的治疗作用。
中医治疗脂肪肝具备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它利用传统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通过对患者体质及原发病因的科学分析,对整体病情全面把握,针对脂肪肝的具体病情及症状,疏肝理气,活血化淤,消肿散结,多靶点,药效直达病灶,疗效显著,安全有效,给药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可明显修复患者肝脏代谢脂肪的功能,提高患者肝脏代谢脂肪的转运能力,从原发病因上对脂肪肝进行有效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淤,消肿散结的功效,能够起到滋肾养肝,健脾和胃、祛湿化痰、清热解毒的治疗作用,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修复患者肝脏代谢脂肪的功能,提高患者肝脏代谢脂肪的转运能力,药效直达病灶,且制作工艺简便,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廉,安全有效,给药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郁金、佛手、鹿衔草、川楝子、续断、三棱、钩藤、白术、枳壳、法半夏、莱菔子、佩兰、石菖蒲、党参、竹茹、泽泻、海浮石、木通、防风、远志、土牛膝、芸苔子、地骨皮、小蓟、诃子、茜草、白藓皮、旋覆花和甘草。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可以优选为:郁金10-30份、佛手9-25份、鹿衔草11-23份、川楝子5-8份、续断17-25份、三棱12-28份、钩藤13-32份、白术15-35份、枳壳8-18份、法半夏10-19份、莱菔子11-28份、佩兰7-12份、石菖蒲10-22份、党参18-36份、竹茹8-17份、泽泻6-18份、海浮石3-7份、木通9-15份、防风11-23份、远志13-24份、土牛膝8-19份、芸苔子5-12份、地骨皮9-23份、小蓟15-28份、诃子7-20份、茜草14-30份、白藓皮8-20份、旋覆花8-18份和甘草17-28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还可以优选为:郁金27份、佛手20份、鹿衔草18份、川楝子6份、续断22份、三棱19份、钩藤28份、白术33份、枳壳10份、法半夏15份、莱菔子25份、佩兰10份、石菖蒲17份、党参34份、竹茹11份、泽泻16份、海浮石5份、木通9份、防风15份、远志23份、土牛膝18份、芸苔子7份、地骨皮13份、小蓟26份、诃子19份、茜草28份、白藓皮13份、旋覆花15份和甘草24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又可以优选为:郁金26份、佛手23份、鹿衔草17份、川楝子5份、续断21份、三棱23份、钩藤30份、白术32份、枳壳16份、法半夏18份、莱菔子25份、佩兰9份、石菖蒲20份、党参32份、竹茹12份、泽泻15份、海浮石7份、木通12份、防风22份、远志21份、土牛膝15份、芸苔子11份、地骨皮17份、小蓟24份、诃子12份、茜草27份、白藓皮9份、旋覆花13份和甘草26份。
其中,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又可以优选为:郁金25份、佛手24份、鹿衔草17份、川楝子6份、续断24份、三棱25份、钩藤27份、白术34份、枳壳17份、法半夏18份、莱菔子24份、佩兰11份、石菖蒲21份、党参33份、竹茹16份、泽泻7份、海浮石3份、木通9份、防风17份、远志23份、土牛膝18份、芸苔子11份、地骨皮15份、小蓟22份、诃子20份、茜草25份、白藓皮9份、旋覆花16份和甘草27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郁金、佛手、鹿衔草、川楝子、续断、三棱、钩藤、白术、枳壳和法半夏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再将莱菔子、佩兰、石菖蒲、党参、竹茹、泽泻、海浮石、木通、防风、远志和土牛膝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蜜炼丸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郁金、佛手、鹿衔草、川楝子、续断、三棱、钩藤、白术、枳壳、法半夏、莱菔子、佩兰、石菖蒲、党参、竹茹、泽泻和海浮石按所述比例混合,蒸馏结晶得粉末;
第二步,再取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2-6倍量的83-94%乙醇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1.5小时,合并提取液、124-15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4400-98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至87℃时相对密度为1.04的浸膏,成为组分1;
第三步,将步骤2中药渣加4-6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一次,提取时间为1.5-2小时,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第四步,将上述组分1和组分2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加上第一步得到的粉末,加蜂蜜搓成丸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内服药物剂型优选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糖浆剂;外用药物剂型优选为:凝胶剂和喷雾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淤,消肿散结的功效,能够起到滋肾养肝,健脾和胃、祛湿化痰、清热解毒的治疗作用,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修复患者肝脏代谢脂肪的功能,提高患者肝脏代谢脂肪的转运能力,药效直达病灶,且制作工艺简便,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廉,安全有效,给药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郁金、佛手、鹿衔草、川楝子、续断、三棱、钩藤、白术、枳壳、法半夏、莱菔子、佩兰、石菖蒲、党参、竹茹、泽泻、海浮石、木通、防风、远志、土牛膝、芸苔子、地骨皮、小蓟、诃子、茜草、白藓皮、旋覆花和甘草。
其中,郁金、佛手、鹿衔草、川楝子、续断、三棱和钩藤疏肝理气、滋肾养肝;白术、枳壳、法半夏、莱菔子、佩兰、石菖蒲和党参健脾和胃、行滞消胀;竹茹、泽泻、海浮石、木通、防风、远志、土牛膝和芸苔子活血祛瘀、消肿散结、祛湿化痰;地骨皮、小蓟、诃子、茜草、白藓皮、旋覆花和甘草清热解毒、凉血祛瘀。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等症。
佛手:味辛、苦、酸,性温,归肝、脾、肺经。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等症。
鹿衔草:别名鹿蹄草、鹿含草、鹿安茶、鹿寿草、冬绿、破血丹、紫背金牛草。味甘、苦,性温。归肝、肾经。祛风湿,强筋骨,止血。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摘录《中国药典》。
川楝子:别名金铃子、川楝实。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续断:别名川续断、和尚头、山萝卜。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三棱: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摘录《中国药典》。
钩藤:别名双钩藤、鹰爪风、吊风根、金钩草、倒挂刺。味甘,性凉。
归肝、心包经。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摘录《中国药典》。
白术:别名于术、冬术、浙术、种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枳壳:味苦、辛、酸,性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法半夏: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辛、性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炮制: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莱菔子:别名萝卜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功效。主治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等症。
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功效。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等症。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症。
竹茹: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摘录《中国药典》
泽泻: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味甘,性寒。
归肾、膀胱经。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海浮石:别名浮石、浮海石、浮水石、海石花。药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海浮石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海石花为胞科动物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干燥骨骼海浮石全年可采,自海中捞出,拣净晒干。海石花夏秋自海中捞出,清水洗去盐质及泥沙,晒干。味咸,性寒。入肺、肾经。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色黄,咯血,支气管炎,淋巴结结核。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木通:味苦,性凉,归心、小肠、膀胱经。具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的功效。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等症。
防风: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等症
远志:味苦、辛、性温,归心、肾、肺经。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效。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等症。
土牛膝:别名倒扣草、倒扣簕、倒钩草、粗毛牛膝、鸡掇鼻、鸡骨癀。味微苦酸,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活血祛瘀,泻火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闭经,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痢疾,白喉,咽喉肿痛,疮痈,淋证,水肿等症。
芸苔子:别名油菜子。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油菜的种子。味甘、辛,性温;具有行气祛瘀,消肿散结的功效。主治痛经,产后淤血腹痛,恶露不净;外用治痈疖肿痛等症。
地骨皮: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小蓟:别名刺儿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荠荠菜、刺角菜、白鸡角刺、小鸡角刺、小牛扎口、野红花。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根状茎:肝炎。
诃子:别名诃黎勒。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味苦、酸、涩,性平。归肺、大肠经。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摘录《中国药典》
茜草:别名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小血藤、血见愁。味苦,性寒。归肝经。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白藓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等症。
旋覆花:别名金沸草、六月菊、鼓子花、滴滴金、小黄花子、金钱花、驴儿菜。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苦,辛、咸,性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摘录《中国药典》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症。
所述药物,药物在使用时煎汤剂服用,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每20天为一疗程;当本药物为口含剂、丸剂、胶囊剂或片剂使用时,一日3次,每20天为一疗程;当本药物为凝胶剂和喷雾剂使用时,一日3次,每20天为一疗程。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本发明的颗粒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材制得:郁金27g、佛手20g、鹿衔草18g、川楝子6g、续断22g、三棱19g、钩藤28g、白术33g、枳壳10g、法半夏15g、莱菔子25g、佩兰10g、石菖蒲17g、党参34g、竹茹11g、泽泻16g、海浮石5g、木通9g、防风15g、远志23g、土牛膝18g、芸苔子7g、地骨皮13g、小蓟26g、诃子19g、茜草28g、白藓皮13g、旋覆花15g和甘草24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6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4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6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7Mpa下减压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06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2℃,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3倍的蔗糖粉和0.15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干燥,获得颗粒剂。
实施例2本发明的胶囊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材制得:郁金26g、佛手23g、鹿衔草17g、川楝子5g、续断21g、三棱23g、钩藤30g、白术32g、枳壳16g、法半夏18g、莱菔子25g、佩兰9g、石菖蒲20g、党参32g、竹茹12g、泽泻15g、海浮石7g、木通12g、防风22g、远志21g、土牛膝15g、芸苔子11g、地骨皮17g、小蓟24g、诃子12g、茜草27g、白藓皮9g、旋覆花13g和甘草26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郁金、佛手、鹿衔草、川楝子、续断、三棱、钩藤、白术、枳壳和法半夏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5,搅拌80分钟,温度45℃,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6的清膏;
第二步,再将莱菔子、佩兰、石菖蒲、党参、竹茹、泽泻、海浮石、木通、防风、远志和土牛膝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7倍量醇浓度为85%的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2.5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1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9倍量水,煮沸7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9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6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3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70重量份醇浓度为85%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4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
实施例3本发明的蜜炼丸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材制得:郁金25g、佛手24g、鹿衔草17g、川楝子6g、续断24g、三棱25g、钩藤27g、白术34g、枳壳17g、法半夏18g、莱菔子24g、佩兰11g、石菖蒲21g、党参33g、竹茹16g、泽泻7g、海浮石3g、木通9g、防风17g、远志23g、土牛膝18g、芸苔子11g、地骨皮15g、小蓟22g、诃子20g、茜草25g、白藓皮9g、旋覆花16g和甘草27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郁金、佛手、鹿衔草、川楝子、续断、三棱、钩藤、白术、枳壳、法半夏、莱菔子、佩兰、石菖蒲、党参、竹茹、泽泻和海浮石按所述比例混合,蒸馏结晶得粉末;
第二步,再取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倍量的87%乙醇浸泡1.5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13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72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至87℃时相对密度为1.04的浸膏,成为组分1;
第三步,将步骤2中药渣加5倍量水浸泡2小时,提取一次,提取时间为1.5小时,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第四步,将上述组分1和组分2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加上第一步得到的粉末,加蜂蜜搓成丸剂。
急性毒性试验:
应用NIH小鼠4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3制备的蜜炼丸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6.58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2.9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蜜炼丸剂LD50>32.9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65.8生药/kg/日。本发明的药物临床用药量为4.4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7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0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药物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901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3的蜜炼丸剂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
本发明实施例1的颗粒剂对小鼠按10.78、20.35和33.48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颗粒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本发明实施例2的胶囊剂对小鼠按10.78、20.35和33.48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胶囊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资料比较完整的气滞血瘀型脂肪肝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在18-82岁,平均年龄50岁。随机分为四组,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颗粒剂治疗组:50人,男28人,女22人;
胶囊剂治疗组:50人,男28人,女22人;
蜜炼丸剂治疗组:50人,男28人,女22人;
西药对照组:50人,男28人,女22人。
诊断标准:
依据脂肪肝超声诊断标准:1、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2、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中医对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诊断标准:食纳少,两胁下积块,质地坚硬,压痛明显,面色晦暗或紫暗,有蛛砂掌及红丝血缕,舌质淡暗或暗,脉弦或涩。
治疗方法:
颗粒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包,20天为1个疗程。
胶囊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胶囊剂,每日3次,每次2粒,20天为1个疗程。
蜜炼丸剂治疗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蜜炼丸剂,每日3次,每次2粒,20天为1个疗程。
西药对照组: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次2粒(456毫克),每天3次,甲硫氨酸片,每次2g,每日3次,20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B超显示脂肪肝转为正常,临床症状消失;
显效:B超显示脂肪肝好转2级以上(即重度→轻度),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有效:B超显示脂肪肝好转1级以上(即重度→中度或中度→轻度),临床症状有改善;
无效:B超显示脂肪肝无变化,甚至加重,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治疗结果:
1、采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治疗2个疗程后,相对于西药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
颗粒剂治疗组,共50人,其中36人治愈,10人显效,3人有效,1人无效,总有效率达98%;
胶囊剂治疗组,共50人,其中37人治愈,10人显效,3人有效,0人无效,总有效率达100%;
蜜炼丸剂治疗组,共50人,其中38人治愈,9人显效,3人有效,0人无效,总有效率达100%;
西药对照组,共50人,其中28人治愈,8人显效,6人有效,8人无效,总有效率达84%。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相对西药,有效率高。
2、采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显效和有效的人数,相对于西药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颗粒剂治疗组,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49人,其中第1个疗程,10人,占20.4%;第2个疗程,39人,占79.6%;
胶囊剂治疗组,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50人,其中第1个疗程,12人,占24%;第2个疗程,38人,占76%;
蜜炼丸剂治疗组,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50人,其中第1个疗程,11人,占22%;第2个疗程,39人,占78%;
西药对照组,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42人,其中第1个疗程,4人,占10%;第2个疗程,38人,占90%。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相对西药,疗效快。
根据以上疗效表述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的优势。
典型病例:胡某,女性,46岁,主诉食纳少,两胁下积块,质地坚硬,压痛明显,面色晦暗。随入院检查,发现患者精神差,有蛛砂掌及红丝血缕,舌质暗,脉弦,B超显示肝脏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脾大,诊断为气滞血瘀型脂肪肝。服用本发明药物制剂实施例1的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包,治疗9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和食欲明显好转,继续服药至第20天,临床症状消失,检查结果正常,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郁金、佛手、鹿衔草、川楝子、续断、三棱、钩藤、白术、枳壳、法半夏、莱菔子、佩兰、石菖蒲、党参、竹茹、泽泻、海浮石、木通、防风、远志、土牛膝、芸苔子、地骨皮、小蓟、诃子、茜草、白藓皮、旋覆花和甘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为:郁金10-30份、佛手9-25份、鹿衔草11-23份、川楝子5-8份、续断17-25份、三棱12-28份、钩藤13-32份、白术15-35份、枳壳8-18份、法半夏10-19份、莱菔子11-28份、佩兰7-12份、石菖蒲10-22份、党参18-36份、竹茹8-17份、泽泻6-18份、海浮石3-7份、木通9-15份、防风11-23份、远志13-24份、土牛膝8-19份、芸苔子5-12份、地骨皮9-23份、小蓟15-28份、诃子7-20份、茜草14-30份、白藓皮8-20份、旋覆花8-18份和甘草17-28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为:郁金27份、佛手20份、鹿衔草18份、川楝子6份、续断22份、三棱19份、钩藤28份、白术33份、枳壳10份、法半夏15份、莱菔子25份、佩兰10份、石菖蒲17份、党参34份、竹茹11份、泽泻16份、海浮石5份、木通9份、防风15份、远志23份、土牛膝18份、芸苔子7份、地骨皮13份、小蓟26份、诃子19份、茜草28份、白藓皮13份、旋覆花15份和甘草24份。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为:郁金26份、佛手23份、鹿衔草17份、川楝子5份、续断21份、三棱23份、钩藤30份、白术32份、枳壳16份、法半夏18份、莱菔子25份、佩兰9份、石菖蒲20份、党参32份、竹茹12份、泽泻15份、海浮石7份、木通12份、防风22份、远志21份、土牛膝15份、芸苔子11份、地骨皮17份、小蓟24份、诃子12份、茜草27份、白藓皮9份、旋覆花13份和甘草26份。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为:郁金25份、佛手24份、鹿衔草17份、川楝子6份、续断24份、三棱25份、钩藤27份、白术34份、枳壳17份、法半夏18份、莱菔子24份、佩兰11份、石菖蒲21份、党参33份、竹茹16份、泽泻7份、海浮石3份、木通9份、防风17份、远志23份、土牛膝18份、芸苔子11份、地骨皮15份、小蓟22份、诃子20份、茜草25份、白藓皮9份、旋覆花16份和甘草27份。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时相对密度为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出风温度8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干燥,获得颗粒剂。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郁金、佛手、鹿衔草、川楝子、续断、三棱、钩藤、白术、枳壳和法半夏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挥发油,将获得的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例为1∶3~6,搅拌60分钟~90分钟,温度30℃~50℃,得挥发油包合物,备用;另将水提取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15~1.17的清膏;
第二步,再将莱菔子、佩兰、石菖蒲、党参、竹茹、泽泻、海浮石、木通、防风、远志和土牛膝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8倍量醇浓度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时,分别过滤,各次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备用;
第三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6~8小时,过滤,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8~1.30的清膏;
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7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将第一步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钠、5~50重量份淀粉混合均匀,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浓度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随后加入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挥发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镁,然后装入明胶胶囊中。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蜜炼丸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郁金、佛手、鹿衔草、川楝子、续断、三棱、钩藤、白术、枳壳、法半夏、莱菔子、佩兰、石菖蒲、党参、竹茹、泽泻和海浮石按所述比例混合,蒸馏结晶得粉末;
第二步,再取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2-6倍量的83-94%乙醇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1.5小时,合并提取液、124-15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4400-98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至87℃时相对密度为1.04的浸膏,成为组分1;
第三步,将步骤2中药渣加4-6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一次,提取时间为1.5-2小时,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第四步,将上述组分1和组分2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加上第一步得到的粉末,加蜂蜜搓成丸剂。
CN201510647295.6A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1481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7295.6A CN105148197A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7295.6A CN105148197A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8197A true CN105148197A (zh) 2015-12-16

Family

ID=54789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7295.6A Pending CN105148197A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4819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59A (zh) * 1996-11-30 1997-10-01 李泽良 乙肝化毒丸
CN101642516A (zh) * 2009-06-15 2010-02-10 张继成 肝复康胶囊
CN102225179A (zh) * 2011-05-31 2011-10-26 刘东升 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制剂
CN102526618A (zh) * 2012-01-17 2012-07-04 张继成 改进型肝复康胶囊
CN104606640A (zh) * 2015-02-06 2015-05-13 刘延玲 轻度脂肪肝疏肝理气药剂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559A (zh) * 1996-11-30 1997-10-01 李泽良 乙肝化毒丸
CN101642516A (zh) * 2009-06-15 2010-02-10 张继成 肝复康胶囊
CN102225179A (zh) * 2011-05-31 2011-10-26 刘东升 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制剂
CN102526618A (zh) * 2012-01-17 2012-07-04 张继成 改进型肝复康胶囊
CN104606640A (zh) * 2015-02-06 2015-05-13 刘延玲 轻度脂肪肝疏肝理气药剂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毅 等: "化浊益肝丸治疗脂肪肝85例", 《陕西中医》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7837B (zh) 一种药食两用的枸杞养生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7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5107B (zh) 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21B (zh) 一种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5596B (zh) 一种治疗痰湿型乳腺增生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758806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煎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6594A (zh) 一种降压降脂的桑寄生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7087B (zh) 一种治疗妇科产后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593A (zh) 一种降压降脂的夏枯草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866A (zh) 用于气郁、血瘀体质人袪湿活血、软坚散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89615B (zh) 一种治疗崩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8197A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6692858A (zh) 一种治疗胎动不安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8422A (zh) 一种用于治疗腹绞痛综合征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162112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4932A (zh) 一种用于治疗女性性早熟综合征的中药丸剂及制备方法
CN104800687A (zh) 一种治疗小儿疳积的中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537A (zh) 改善化疗所致心肌缺血损伤的益气养血药膳及制备方法
CN104547999A (zh) 产后发汗用油
CN104324194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制剂
CN106511638A (zh) 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14001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6466403A (zh) 一种预防各种肿瘤及治疗癌症的复方中药
CN104623413A (zh) 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396067A (zh)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方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