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3581B - 门制器及杆卡止机构 - Google Patents

门制器及杆卡止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3581B
CN105143581B CN201480011856.7A CN201480011856A CN105143581B CN 105143581 B CN105143581 B CN 105143581B CN 201480011856 A CN201480011856 A CN 201480011856A CN 105143581 B CN105143581 B CN 1051435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door
fastener
path
ar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18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3581A (zh
Inventor
远藤隆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Steel KK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Steel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Steel KK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Steel KK
Publication of CN105143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3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3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35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6Buffers or stops limiting opening of swinging wings, e.g. floor or wall stops
    • E05F5/08Buffers or stops limiting opening of swinging wings, e.g. floor or wall stops with sp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7/00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 E05C17/02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 E05C17/46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in which the wing or a member fixed thereon is engaged by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in a fixed position; in which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mounted on the wing engages a stationary member
    • E05C17/52Devices for holding wings open; Devices for limiting opening of wings or for holding wings open by a movable member extending between frame and wing; Braking devices, stops or buffers, combined therewith by mechanical means in which the wing or a member fixed thereon is engaged by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in a fixed position; in which a movable fastening member mounted on the wing engages a stationary member comprising a snap, catch,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9/00Other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wings, e.g. with suction cups
    • E05C19/02Automatic catches, i.e. released by pull or pressure on the wing
    • E05C19/022Released by pushing in the closing dir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6Buffers or stops limiting opening of swinging wings, e.g. floor or wall sto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18Holders
    • E05Y2201/22Locks
    • E05Y2201/221Touch la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制器,具有:杆机构,其安装在门上,并设有向地板进行延伸的杆;及,杆卡止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地板上,通过对所述杆进行卡止,以将所述门卡止于打开状态。所述杆卡止机构具有卡止部,其被构成为沿地板面可进行移动,通过所述门的打开方向的第一次动作,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杆卡合,以对所述杆的移动进行卡止,通过所述门的打开方向的第二次动作,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杆的卡合被解除,以允许所述杆向所述门的关闭方向进行移动。

Description

门制器及杆卡止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将门等卡止于打开状态的门制器(doorstop)及杆卡止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将门(door)卡止于打开状态的门制器为众所周知的部件。作为这样的门制器,一般由门上所配设的挂钩部、以及、以从地板面(地面)或壁面突出的方式而设置的并可对挂钩部进行卡止的突出部构成。
该挂钩部通常设置在门下部的接近地板的位置。所以,在藉由门制器将门卡止于打开状态时,操作者将门打开后需要弯下腰来将门上所设置的挂钩部与突出部进行卡合。
然而,上述操作比较麻烦。为此,提出了一种门制器,其被构成为,在进行将门打开的动作的同时对门进行卡止,再通过对门进行操作,以对卡止进行解除(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门制器被构成为具有固定器可动体和固定器固定体,其中,固定器可动体被设置为相对于地板面可沿上下和左右方向进行摆动,而固定器固定体则被配设在地板上,随着门的移动可与固定器可动体进行卡合,以对门进行卡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523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门制器存在着如下问题,即:固定器可动体是一种从门开始沿着水平方向突出的结构,所以会成为阻碍。
另外,就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门制器而言,由于其固定器固定体不动(固定),所以,用于与固定器可动体进行卡合而被设置在固定器固定体上的沟部需要全部都暴露出来,这样,就存在着不美观及商品性较低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总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的、改良了的有用的门制器及杆卡止机构。
本发明的更详细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紧凑化、美观化、及商品化的门制器及杆卡止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门制器具有:
杆机构,其安装在门上,并设有向地板延伸的杆;及
杆卡止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地板上,通过对所述杆进行卡止,以将所述门卡止于打开的状态,
所述门制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杆卡止机构具有卡止部,其被构成为沿地板面可进行移动,通过所述门的打开方向的第一次动作,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杆进行卡合,以对所述杆的移动进行卡止,通过所述门的打开方向的第二次动作,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杆的卡合被解除,以允许所述杆向所述门的关闭方向进行移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用沿地板面可进行移动的凸轮可对杆进行卡止,并可对门的移动进行限制,所以可实现杆卡止机构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实装状态进行表示的斜视图。
图2是对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实装状态进行表示的侧面图。
图3A是对构成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杆机构进行表示的斜视图。
图3B是对构成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杆机构进行表示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对构成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杆卡止机构进行表示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对构成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杆卡止机构进行表示的分解斜视图。
图6A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6B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6C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6D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1A是对构成作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杆机构进行表示的正面图。
图11B是对构成作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杆机构进行表示的底面图(仰视图)。
图12是对构成作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杆卡止机构进行表示的平面图。
图13对构成作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杆卡止机构进行表示的平面图。
图14A是对构成作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杆卡止机构中的凸轮部移动至箭头X2方向侧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平面图。
图14B是对构成作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杆卡止机构中的凸轮部移动至箭头X1方向侧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平面图。
图15A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5B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5C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5D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5E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5F是用于对作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门制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6A是沿图14A中A-A线的截面图。
图16B是对由图17A的箭头B所示的一点划线的圆所包围的部分进行扩大表示的图。
(符号说明)
1 门
2 地板
10A、10B、10C、10D 门制器(doorstop)
20A、20B 杆机构
21 套部(case)
22 杆(rod)
24 螺旋弹簧
40A、40B、40C、40D 杆卡止机构
41 凸轮盖
42 基部
43A、43B、43C、43D 凸轮部
44 凸轮支撑部(cam holder)
44a 滑面
45、46 凸轮弹簧
48A、48B、48C、48D 杆通路
49A 上部凸部
49B 下部凸部
50 杆插入沟
51 框部
54、55 杆进入部
56 进入通路
57 卡合部
57a 进入通路侧端部
57b 返回通路侧端部
58 返回通路
60 棘齿(ratchet)杆
62 板弹簧
63 固定螺丝
64 安装孔
70 齿轮部
80 杆插入导引部
81、82 导引面
P 杆通路端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A如图1所示,是将门1卡止于打开状态的门制器。该门制器10A如图2中扩大所示,其由门1上所设置的杆机构20A及地板(地面)2上所设置的杆卡止机构40A构成。
杆机构20A如图3A和图3B中扩大所示,其具有套部21、杆22、螺旋弹簧24及固定螺丝25。需要说明的是,图3A是表示杆机构20A的外观的斜视图,图3B则是杆机构20A的分解斜视图。
套部21上设置有对杆22进行安装的安装孔26。该安装孔26如图2所示,为带有段差的孔(多段孔)。另外,安装孔26的上部的预定范围为螺丝孔。
杆22如后所述可卡止于杆卡止机构40A,据此,门1可被卡止于打开状态。杆22的上端形成有大径(直径较大)的头部22a。该头部22a被构成为可与安装孔26的段差部(高低差部)相卡合,据此,可防止杆22从套部21脱出。
另外,将杆22插入安装孔26后,再在其上部插入螺旋弹簧24。再有,通过将固定螺丝25螺着于安装孔26的螺丝孔,螺旋弹簧24的上端部可被进行固定。所以,在杆22、螺旋弹簧24及固定螺丝25安装于套部21的状态下,杆22为相对于套部21可沿上下方向(图中Z1、Z2所示的方向)进行移动的结构。
被构成为上述结构的杆机构20A以杆22的移动方向与地板2相垂直(铅直)的方式被固定在门1上。这里,对将杆机构20A固定至门1的固定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然而,作为一个例子,可采用图中未示的固定螺丝进行固定。
在将杆机构20A安装在门1上的状态下,杆22从套部21向地板2进行延伸。另外,螺旋弹簧24沿从套部21向下的方向对杆22进行施力。
另外,在将杆机构20A安装在门1上的状态下,杆22的下端部与地板2相离(即,保持一定的距离)。然而,杆22的高度需要为可与后述的杆卡止机构40A进行卡合的高度。
接下来,参照图4和图5对杆卡止机构40A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4是表示杆卡止机构40A的外观的斜视图,图5则是杆卡止机构40A的分解斜视图。
杆卡止机构40A具有凸轮盖41、基部42、凸轮部43A及凸轮支撑部44等。
凸轮盖41的中央位置形成了沿杆22的进入方向(箭头Y1、Y2方向)延伸的杆插入沟50。如后所述,在对门1藉由门制器10A进行卡止时,固定于门1的杆机构20A上所设置的杆22要进入杆插入沟50内。
基部42是板状部件,并配设在杆卡止机构40A的最下部。该基部42的形状与凸轮盖41的形状相对应。在凸轮盖41和基部42的内部所形成的空间内收藏有凸轮部43A和凸轮支撑部44。
凸轮部43A上形成有可供杆22行进的杆通路48A。该杆通路48A具有杆进入部55、进入通路56、卡合部57及返回通路58。
另外,构成杆通路48A的杆进入部55、进入通路56、卡合部57及返回通路58整体上具有大致心形的形状。再有,杆通路48A的内侧部分形成有相对于杆通路48A突出了的突出部61。需要说明的是,杆通路48A的结构被构成为,可防止杆22在内部行进时的逆行。
进入通路56形成在供杆机构20A的杆22进入和脱出的杆进入部55和与杆22进行卡合的卡合部57之间。当门1进行打开方向的第一次动作时,杆22在该进入通路56的内部朝向卡合部57(朝向箭头Y1的方向)进行移动。
进入通路56被构成为,从杆进入部55侧开始,具有上行面部56a、平面部56b、凹面部56c、及上行面部56d。
上行面部56a是从杆进入部55向斜上方进行延伸的倾斜面。该上行面部56a的上侧缘部与平面部56b的箭头Y2侧的端部相连接。另外,平面部56b的箭头Y1侧的端部与凹面部56c的一个端部相连接。该凹面部56c被形成在比平面部56b还低的位置,据此,平面部56b和凹面部56c之间形成有段差部。
另外,凹面部56c的另一个端部与上行面部56d的下侧端部相连接。上行面部56d是沿斜上方进行延伸的倾斜面,其上侧端部与卡合部57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行面部56d的卡合部57侧的端部的高度与卡合部57的高度相比较小。所以,上行面部56d的上侧端部和卡合部57之间形成有段差部。
该进入通路56的平面视图中的形状为沿着从杆进入部55向箭头Y1的方向,首先向斜右方向(箭头X2的方向)进行延伸,然后再呈直线状向箭头Y1的方向进行延伸。
卡合部57被构成为与杆通路48A内行进的杆22相卡合。即,卡合部57的进入通路侧端部57a和返回通路侧端部57b之间形成有弯曲状部,该弯曲状部的弯曲形状被设定为与杆22的直径相对应。
另外,卡合部57的高度被设定为与上行面部56d的卡合部57侧的高度相比较低,并且,与后述的凹面部58b的高度相比也较低。所以,当杆22进入卡合部57内时,杆22变为被卡合部57卡住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杆22与卡合部57相卡合时,由于卡合部57和上行面部56d之间形成有段差,所以,杆22在进入通路56内并不会发生逆行。
返回通路58形成在卡合部57和杆进入部55之间。通过门1进行打开方向的第二次动作,杆22在该返回通路58的内部朝向杆进入部55(朝向箭头Y2的方向)进行移动。
返回通路58被构成为,从卡合部57侧开始,具有上行面部58a、凹面部58b、上行面部58c及平面部58d。
上行面部58a是从卡合部57向斜上方进行延伸的倾斜面。该上行面部58a的上侧缘部与凹面部58b的一个端部相连接。凹面部58b与上行面部58a的上侧缘部的高度相比较低,据此,在凹面部58b和上行面部58a的上侧缘部之间形成有段差。
另外,凹面部58b的箭头Y2侧的端部与上行面部58c的下侧端部相连接。该上行面部58c是从凹面部58b向斜上方进行延伸的倾斜面。该上行面部58c的上侧缘部与平面部58d的箭头Y1方向侧的端部相连接。
另外,平面部58d的箭头Y2方向侧的端部与杆进入部55相连接。此时,与杆进入部55的高度相比,平面部58d被设定为较高。所以,在杆进入部55和平面部58d之间形成有段差部65。
当门1进行打开方向的第二次动作时,与卡合部57相卡合的杆22以沿上行面部58a上升的方式行进。据此,杆22可到达返回通路58。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门制器3的具体动作等,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凸轮支撑部44为框状形状,并具有可使杆22通过的杆进入部54。所述凸轮部43A被安装在该凸轮支撑部44内。在此安装状态下,随着杆22的行进,杆22对凸轮部43A进行按压,据此,凸轮部43A在凸轮支撑部44内沿图中箭头X1、X2的方向进行滑动移动。该滑动移动藉由在基部42上进行滑动(slide)来进行。
另外,凸轮部43A和凸轮支撑部44之间安装有凸轮弹簧45、46。凸轮弹簧45配设在凸轮部43A的箭头X2方向侧的侧面和凸轮支撑部44之间。另外,凸轮弹簧46配设在凸轮部43A的箭头X1方向侧的侧面和凸轮支撑部44之间。
所以,在凸轮部43A在凸轮支撑部44内沿箭头X1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凸轮弹簧46会发生收缩,并产生对凸轮部43A沿箭头X2方向进行移动施力的弹力。另外,在凸轮部43A在凸轮支撑部44内沿箭头X2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凸轮弹簧45会发生收缩,并产生对凸轮部43A沿箭头X1方向进行移动施力的弹力。
将被构成为上述结构的杆卡止机构40A安装在地板2上时,可首先将凸轮部43A和凸轮弹簧45、46组装在基部42和凸轮支撑部44之间,然后再使用安装螺丝47将凸轮支撑部44和基部42固定在地板2上。需要说明的是,也可在将凸轮支撑部44和基部42固定在地板2上之后,再进行凸轮部43A和凸轮弹簧45、46的组装。
凸轮支撑部44上形成有插通孔52,基部42上形成有插通孔53。所以,通过将安装螺丝47介由插通孔52和插通孔53固定(即,采用螺丝固定的方式)在地板2上,基部42和凸轮支撑部44可被固定在地板2上。
凸轮盖41为可镶嵌固定在凸轮支撑部44的外周上的结构。所以,在将基部42和凸轮支撑部44等固定在地板2上之后,可将凸轮盖41镶嵌固定在凸轮支撑部44上。据此,杆卡止机构40A就可被固定在地板2上。需要说明的是,就杆卡止机构40A的安装至地板2的安装位置而言,其可被设定在地板2上的要对门1进行卡止的位置。
接下来,对被构成为上述结构的门制器10A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A~图6D是用于对门制器10A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A~图6D中,为了便于图示和说明,就杆机构20A而言,仅示出了杆22,另外,在杆卡止机构40A中,还对凸轮盖41和基部42的图示进行了省略。
图6A示出了藉由门1的打开方向的第一次动作,杆22位于了杆卡止机构40A的杆进入部54的位置的状态(以下将此状态称为“自由状态”)。这里,「门1的打开方向的第一次动作」是指,打开门1并且门制器10A对门1进行卡止的动作。另外,「打开方向」是指,入口3被关闭了的状态下的门1被打开的方向,即,图1中由箭头A1所示的方向。
自由状态是指杆22还没行进至杆通路48A的状态。在自由状态下,凸轮弹簧45、46为均衡(平衡)状态,所以,凸轮部43A为位于凸轮支撑部44内的中央处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凸轮部43A的杆进入部55被保持在与凸轮支撑部44的杆进入部54和凸轮盖41的杆插入沟50一致(吻合)的位置。
从自由状态再使门1沿打开方向进行移动后,如图6B所示,杆22沿构成杆通路48A的进入通路56向箭头Y1方向进行移动。图6B示出了杆22沿上行面部56a向上行进并且行进至平面部56b的状态。
此时,如上所述,由于杆进入部55和返回通路58(平面部58d)的箭头Y2方向侧的端部之间形成有段差部65,所以,在进行门1的打开方向的第一次动作时,杆22不会行进至返回通路58。
由于杆22还会受到凸轮盖41上所形成的杆插入沟50的导引(guide),所以,通过杆22在进入通路56内行进,凸轮部43A会沿图中箭头X1的方向进行移动。为此,由于凸轮弹簧46会发生收缩,所以,凸轮弹簧46所引起的向箭头X2方向进行移动施力的弹力会对凸轮部43A发生作用。
从图6B所示状态再使杆22沿箭头Y1方向行进后,杆22会从平面部56b向凹面部56c落下。由于凸轮部43A被凸轮弹簧46沿箭头X2方向进行了移动施力,所以,藉由该施加力,杆22沿上行面部56d上行,并且,杆22在上行至上行面部56d的尽头时会越过进入通路侧端部57a并与卡合部57相卡合。
图6C示出了杆22与卡合部57相卡合了的状态。卡合部57与构成进入通路56的上行面部56d的上侧缘部的高度相比较低,另外,与构成返回通路58的上行面部58a的上侧缘部的高度相比也较低。所以,一对上行面部56d、58a会对杆22的移动进行限制。据此,卡合部57内的杆22的箭头X1、X2方向的移动就会受到限制。
另外,在门1进行箭头Y2方向的动作(对门1进行关闭的方向的动作)的情况下,杆22会被施加关闭方向(箭头Y2的方向)的力。然而,相对于凸轮部43A的卡合部57,在箭头Y2方向侧形成有突出部61。由于该突出部61会对杆22的箭头Y2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所以,即使被施加了关闭方向(箭头Y2的方向)的力,也可对门1的打开状态进行维持,以使其不会关闭(以下将此状态称为“锁止状态”)。
为了解除该锁止状态以对门1进行关闭,需要使门1沿打开方向(箭头Y1的方向)进行移动(将该动作称为“门1的打开方向的第二次动作”)。
这样,通过使门1沿打开方向(箭头Y1的方向)进行移动,杆22会行进至返回通路58。具体而言,杆22沿上行面部58a上行,到达尽头后会落入凹面部58b。据此,杆22会从卡合部57和返回通路侧端部57b脱离,这样,杆22和卡合部57的卡合就会被解除。图6(D)示出了杆22在返回通路58内沿箭头Y2方向进行移动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由于卡合部57和上行面部56d之间形成有段差,所以,门的打开方向的第二次动作并不会使杆22逆行至进入通路56侧。
在对门1进行关闭的情况下,门1沿关闭方向(图1中箭头A2所示的方向)被施力。该力也会被施加在杆22上,所以,杆22在返回通路58内会沿箭头Y2方向进行移动。具体而言,杆22在凹面部58b上沿箭头Y2方向行进,之后,沿上行面部58c上行,并且到达平面部58d。然后,通过再在平面部58d上沿箭头Y2方向进行移动,会从平面部58d脱离,据此,会落下至较低的杆进入部55。
在杆22移动至杆进入部54附近的状态下,凸轮部43A也会移动至大致中央的位置,这样,杆进入部54和杆进入部55就会变为一致(吻合)并连通了的状态。所以,通过使杆22再沿箭头Y2方向进行移动,杆22(杆机构20A)就会从杆卡止机构40A脱离。据此,基于门制器10A的门1的一连串的卡止动作就结束了。
如上所述,就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A而言,其被构成为,杆22被导引至杆插入沟50并沿箭头Y1、Y2方向进行大致直线动作时,凸轮部43A沿地板2进行沿箭头X1、X2方向的滑动,据此,可对杆22进行卡止。
这样,就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A而言,由于不需要使杆机构20A沿箭头X方向进行滑动,所以,可使相对于门1的杆机构20A的水平方向的突出量较小,在进行门1的开闭时,可防止杆机构20A成为阻碍。
另外,由于凸轮部43A与地板2平行地进行移动,所以,可将杆卡止机构40A设计成扁平形状。这样,在将杆卡止机构40A配设在地板2上时,可使杆卡止机构40A的从地板2上突出的突出量较低(较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图10、图11A、图11B、图15A~图15F、图17A及图17B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用于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各图中,就与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1、图2、图3A、图3B、图4、图5及图6A~图6D所示的结构相对应的结构而言,对其赋予了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其说明。
图7~图10示出了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B。就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B而言,作为凸轮部43B(卡止部),其也使用了具有大致心形的杆通路48B的凸轮部,其中,杆22和凸轮部43B构成了凸轮机构。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A中,作为不会使卡止于卡合部57的杆22返回进入通路56的结构,其被构成为,与进入通路56的箭头Y1方向的端部的高度相比,卡合部57的高度较低,据此,藉由所形成的段差,可防止杆22返回进入通路56。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B的特征在于,凸轮部43B上所形成的进入通路56、卡合部57及返回通路58的高度都被设定为相同的高度。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57的进入通路侧端部57a和返回通路侧端部57b为非对称的结构。具体而言,返回通路侧端部57b的箭头Y1方向的延伸量被设定为,与进入通路侧端部57a的朝向箭头Y1方向的延伸量相比较大。以下对被构成为上述结构的门制器10B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B的自由状态。在此自由状态下,凸轮弹簧45、46为均衡状态。所以,凸轮部43B位于凸轮支撑部44内的中央处,凸轮部43B的杆进入部55的状态为被保持在与凸轮支撑部44的杆进入部54和凸轮盖41的杆插入沟50相吻合的位置。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由状态下,构成进入通路56的倾斜壁59被构成为位于杆插入沟50内。所以,在从自由状态使门1沿打开方向进行移动后,通过被导引至倾斜壁59,杆22如图8所示,在进入通路56内行进。
通过杆22在进入通路56内行进,凸轮部43B沿图中箭头X1方向进行移动。所以,凸轮弹簧46所引起的向箭头X2方向进行移动施力的弹力会被施加在凸轮部43B上。
从图8所示的状态再使杆22沿箭头Y1方向行进后,不久,杆22就会越过卡合部57的进入通路侧端部57a。这样,如上所述,藉由凸轮弹簧46,凸轮部43A沿箭头X2方向被进行移动施力。
所以,藉由杆22越过进入通路侧端部57a,凸轮部43B可沿箭头X2方向进行移动。这样,藉由凸轮部43B沿箭头X2方向进行移动,相对地,杆22会相对于凸轮部43B沿箭头X1进行移动。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返回通路侧端部57b的箭头Y1方向的延伸量被设定为,与进入通路侧端部57a的朝向箭头Y1方向的延伸量相比较大。所以,越过了进入通路侧端部57a的杆22会与返回通路侧端部57b相抵接,而不会直接行进至返回通路58。所以,越过了进入通路侧端部57a的杆22可确实地与卡合部57进行卡合。
图9示出了杆22和卡合部57相卡合了的状态。这样,通过杆22和卡合部57的卡合,藉由门制器10A,门1就可被卡止在打开的了状态(锁止状态)下。在此卡合状态下,凸轮部43B的位置仍然从中央向箭头X1方向进行了偏移。即,凸轮弹簧46会对凸轮部43A沿箭头X2方向进行移动施力。
为了解除该锁止状态以对门1进行关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对门1进行打开方向的第二次动作。据此,杆22会越过返回通路侧端部57b,这样,杆22和卡合部57(杆卡止机构40A)的卡合就被解除。另外,同时,藉由基于所述凸轮弹簧46的凸轮部43A的朝向箭头X2方向的移动施力,杆22会在返回通路58内行进。图10示出了杆22在返回通路58内沿箭头Y2方向进行移动的状态。
通过门1的关闭方向(A2方向)的移动,杆22不久就会返回图7所示的杆进入部54,之后,会从杆卡止机构40B脱离。据此,基于门制器10B的门1的一连串的卡止动作就结束了。
就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B而言,由于进入通路56、卡合部57及返回通路58的高度可相等,所以,可实现凸轮部43B的制造简单化。另外,由于可不需要设置杆机构20A的螺旋弹簧24,所以,还可实现杆机构20A的部品数的削减。
图11A、图11B及图12是用于对作为第3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C进行说明的图。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A中,杆机构20A上所设置的杆22被示为仅为圆柱状的杆状的结构。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C中,其特征为,杆为棘齿杆60。
图11A、图11B及图12示出了杆机构20B。杆机构20B被构成为设置有棘齿杆60。棘齿杆60具有小齿轮(pinion)结构,并被可旋转地配设于套部21。
另外,板弹簧62通过固定螺丝63被固定在套部21上。该板弹簧62的前端部被构成为,藉由与形成棘齿杆60的齿相卡合,仅允许棘齿杆60可进行一个方向的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图11A和图11B中符号64所示的是当将杆机构20B固定在门1上时用于使固定螺丝插通的安装孔。
图12示出了杆卡止机构40C。在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C中,作为凸轮部43C(卡止部),也使用了具有大致心形的杆通路48C的凸轮部。在该凸轮部43C上所形成的杆进入部55、进入通路56、卡合部57及返回通路58中的、进入通路56和卡合部57的内周部上形成了齿轮部70,其构成齿条(rack)。
棘齿杆60的模块和齿轮部70的模块被设定为相等。另外,齿轮部70间的通路的宽度被设定为比杆径大一点,以使啮合不会脱落。所以,棘齿杆60和齿轮部70构成了齿条·小齿轮机构。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棘齿杆60为板弹簧62可仅允许其进行一个方向旋转的结构,所以,棘齿杆60和齿轮部70也可发挥棘齿机构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C中,当棘齿杆60在进入通路56内进行移动时,棘齿杆60和齿轮部70进行啮合,这样,棘齿杆60可一边旋转一边向卡合部57进行移动。
如上所述,棘齿杆60和齿轮部70构成了棘齿机构。并且,棘齿杆60的旋转方向被设定在允许棘齿杆60向卡合部57进行移动的方向上。所以,可防止棘齿杆60沿返回方向进行移动。据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将杆进入部55、进入通路56、卡合部57及返回通路58的高度都设为相等。
图13、图14A、图14B、图15A~图15C、图16D~图16F、图17A及图17B示出了作为第4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
在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中,作为凸轮部43D(卡止部),也使用了具有大致心形的杆通路48D的凸轮部,其中,杆22和凸轮部43D构成了凸轮机构。需要说明的是,在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进行说明的各图中,杆机构20A中仅示出了杆2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了凸轮弹簧45、46,所以,在杆22进入杆卡止机构40A~40C内之前,凸轮部43A~43C在中央位置处于静止的状态。
所以,当杆22从杆进入部54进入杆卡止机构40A~40C内的情况下,杆22被构成为可直接与杆通路48A~48C相卡合。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的特征在于,通过在凸轮部43D上设置杆插入导引部80,可不需要设置凸轮弹簧45、46。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的结构进行说明。
杆插入导引部80形成在凸轮部43D的与杆进入部54相对的一侧(箭头Y2侧)。该杆插入导引部80由一对导引面81、32构成。另外,该一对导引面81、32之间的部分构成了杆进入部55。
杆插入导引部80的功能为,将从杆进入部54进入到杆进入部55的杆22导引至杆通路48D的杆通路端部P。所以,杆插入导引部80(导引面81、82)的图中箭头Y1方向侧的端部被构成为,与杆通路48D连续连接。
杆插入导引部80被构成为,在平面视图的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下,以杆通路端部P侧为核心(core),呈现向杆进入部54侧扩大的扇形形状。具体而言,导引面81形成为从杆通路端部P向杆进入部54侧并向图中箭头X2方向侧进行了扩展的倾斜面,导引面82形成为杆通路端部P向杆进入部54侧并向图中箭头X1方向侧进行了扩展的倾斜面。
另外,构成杆插入导引部80的各导引面81、82由相对于杆进入部55立起的壁面构成。所以,杆22在杆卡止机构40D内行进并与导引面81或导引面82相卡合后,杆22一边被导引面81或导引面82导引,一边向杆通路端部P行进。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基于杆插入导引部80的杆22的导引,为了方便说明,将在后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杆卡止机构40D不具有凸轮弹簧。所以,凸轮部43D在凸轮支撑部44内为沿箭头X1、X2方向可自由移动的结构。
为此,在杆22在杆卡止机构40D内不行进的状态下,并不能确定凸轮部43D的位置。即,凸轮部43D可位于移动至图14A所示的箭头X2方向端部的位置和移动至图14B所示的箭头X1方向端部的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
另外,杆22进入杆卡止机构40D时,还会被导引至凸轮盖41上所形成的杆插入沟50内,并呈大致直线前进状,沿箭头Y1方向行进。假设如图13所示那样,凸轮部43D在杆卡止机构40D内处于相对于箭头X1、X2方向的中央位置的情况下,杆插入沟50和杆通路端部P处于相对(对向)的状态(杆通路端部P位于杆22的行进路径上的状态)。
所以,在杆22从自由状态沿箭头Y1方向行进的情况下,杆22介由杆通路端部P可在杆通路48D内进行圆滑(顺利)地行进。这样,在凸轮部43D处于中央位置的情况下,即使设置了杆插入导引部80,杆22和凸轮部43D的动作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并无太大变化。
对此,例如,如图14A和图4B所示,在凸轮部43D不处于中央位置的状态下,杆通路端部P从杆插入沟50发生了偏离。即,杆22的行进路径上不存在杆通路端部P。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中,与凸轮部43D的移动位置无关,杆插入导引部80都被构成为与杆插入沟50相对(对向)。
具体而言,在凸轮部43D处于从图13所示的中央位置至图14B所示的箭头X1方向端部之间的位置的情况下,杆插入导引部80的导引面81被构成为与杆插入沟50相对(对向)。
另外,在凸轮部43D处于从图13所示的中央位置至图14A所示的箭头X2方向端部之间的位置的情况下,杆插入导引部80的导引面82被构成为与杆插入沟50相对(对向)。
就导引面81的导引面端部81a和杆通路端部侧端部81b之间的箭头X1、X2方向的距离(图13中由箭头L1所示)而言,其被设定为与杆插入沟50的箭头X1、X2方向的宽度(图13中由箭头L0所示)相同或者比其大(L1≧L0)。同样,就导引面82的导引面端部82a和杆通路端部侧端部82b之间的箭头X1、X2方向的距离(图13中由箭头L2所示)而言,其被设定为与杆插入沟50的箭头X1、X2方向的宽度L0相同或比其大(L2≧L0)。
另外,如图14A所示,在凸轮部43D移动至箭头X2方向端部的状态下,导引面82的导引面端部82a被构成为处于杆插入沟50的箭头X1方向侧的侧壁50a的大致下部的位置,杆通路端部侧端部82b被构成为处于杆插入沟50的箭头X2方向侧的侧壁50b的大致下部的位置。
另外,如图14B所示,在凸轮部43D移动至箭头X1方向端部的状态下,导引面82的导引面端部81a被构成为处于杆插入沟50的箭头X2方向侧的侧壁50b的大致下部的位置,杆通路端部侧端部81b被构成为处于杆插入沟50的箭头X1方向侧的侧壁50a的大致下部的位置。
所以,在被构成为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中,与凸轮部43D的移动位置无关,杆插入导引部80或杆通路端部P的至少一方被构成为与杆插入沟50相对。这样,在杆22被导引至杆插入沟50内并沿箭头Y1方向行进至杆卡止机构40D内的情况下,杆22或者直接行进至杆通路端部P,或者与构成杆插入导引部80的导引面81或导引面82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抵接。
接下来,参照图15A~图15F对被构成为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的动作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图15A~图15F所示的是,在凸轮部43D位于图14A所示箭头X2方向的端部的状态下,杆22行进至杆卡止机构40D时的凸轮部43D的动作。另外,在图15A~图15F中,为了便于进行图示和说明,就杆机构20A而言,仅示出了杆22,另外,在杆卡止机构40D中,还对凸轮盖41的图示进行了省略。
如上所述,在凸轮部43D位于箭头X2方向端部的状态下,杆插入导引部80的导引面82处于与杆插入沟50相对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图15A示出了通过门1的打开方向的第一次动作,杆22处于杆卡止机构40D的杆进入部54的位置的状态(自由状态)。
从自由状态使门1沿打开方向进行移动后,杆22与杆插入导引部80的导引面82相卡合,通过再沿箭头Y1方向进行移动,介由导引面82可对凸轮部43D进行施力。
如上所述,由于导引面82是倾斜面,所以,杆22沿箭头Y1方向移动的力可被分解为朝向箭头Y1方向的力和朝向箭头X1方向的力。另外,凸轮部43D还被构成为在凸轮支撑部44内沿图中箭头X1、X2方向可自由移动的结构。为此,藉由上述的朝向箭头X1方向的分力,凸轮部43D可在凸轮支撑部44内沿箭头X1方向进行移动。
另外,通过凸轮部43D沿箭头X1方向进行移动,杆22被允许向箭头Y1方向进行移动。所以,杆22与导引面82抵接后,杆22也会被导引至杆插入沟50及导引面82,并在杆进入部55上继续进行沿箭头Y1方向的移动,不久,杆22就会到达杆通路端部P。图15B示出了杆22行进至杆通路端部P的状态。
杆22再沿箭头Y1方向进行移动后,如图15C所示,杆22会行进至杆通路48D的进入通路56。图15C示出了杆22沿杆通路48D的上行面部56a向上行进,并行进至平面部56b的状态。
从图15C所示的状态再使杆22沿箭头Y1方向行进后,杆22会从平面部56b落下至凹面部56c,接下来,通过在上行面部56d上进行向上行进,可与卡合部57相卡合。所以,杆22变为锁止状态,此时,即使沿关闭方向(箭头Y2方向)被施加了力,也可对门1的打开状态进行维持。图15D示出了杆22和卡合部57相卡合了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除锁止状态以对门1进行关闭,也要进行门1的打开方向的第二次动作(使门1沿打开方向进行移动的动作)。
藉由该打开方向的第二次动作,杆22可行进至返回通路58。如上所述,在对门1进行关闭的情况下,门1上沿关闭方向(图1中由箭头A2所示的方向)被施加了力。该力也会被施加至杆22上,所以,杆22可在返回通路58内沿箭头Y2方向进行移动。图15E示出了杆22在返回通路58内沿箭头Y2方向进行移动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杆22在杆插入沟50内沿箭头Y1、Y2方向移动后,凸轮部43D被杆22进行施力,顺应杆通路48D的形状会沿箭头X1、X2方向进行移动。然后,在杆22移动至杆进入部54附近的状态下,如图15F所示,凸轮部43A移动至大致中央的位置,杆进入部54和杆进入部55成为连通了的状态。
所以,通过使杆22再沿箭头Y2方向进行移动,杆22(杆机构20A)就会从杆卡止机构40D脱离。据此,基于门制器10D的门1的一连串的卡止动作就结束了。
需要说明的是,就杆22在图14B所示的凸轮部43D处于箭头X1方向端部的位置的状态下进入杆卡止机构40D的情况下的动作而言,除了杆22被杆插入导引部80的导引面81所导引而到达杆通路端部P之外,都与上述动作相同,所以,对其说明进行了省略。
另外,就杆22在图13所示的凸轮部43D处于中央位置的状态下进入杆卡止机构40D的情况而言,杆22并不是被杆插入导引部80所导引,而是直接行进至杆通路端部P,所以,对其说明也进行了省略。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中,不使用凸轮弹簧45、46就可进行杆22的卡止(锁止)和卡止解除(锁止解除)。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可实现门制器10D的部品数的削减和组装操作的容易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与采用凸轮弹簧45、46强制地使凸轮部43A~43C移动至中央位置的其他实施方式不同,是被构成为藉由杆22的箭头Y1、Y2方向的移动,使凸轮部43D沿箭头X1、X2方向进行移动的结构。为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门制器10D中,凸轮部43A上设置了上部凸部49A和下部凸部49B。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上部凸部49A和下部凸部49B。图16A示出了沿图14A中的A-A线的截面,图16B则对图16A中由箭头B所示的圆的内部进行了扩大表示。
上部凸部49A是以在凸轮部43A的箭头Y1方向侧的侧缘部和箭头Y2方向侧的侧缘部向上方(朝向箭头Z1方向)进行突出的方式而形成的。该上部凸部49A并不是在凸轮部43A的沿箭头X1、X2方向延伸的两个侧缘上整体形成的,而是按照预定间隔形成了多个(即,两个以上)。
另外,在凸轮支撑部44的与上部凸部49A相对的位置还形成了滑面44a。所以,当凸轮部43D沿箭头X1、X2方向进行移动时,上部凸部49A会在滑面44a上进行滑动。
此时,如上所述,由于按照预定间隔形成了多个上部凸部49A,所以,与凸轮部43D的侧缘部的整体都与滑面44a相接触的结构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凸部49A和滑面44a的接触面积较小。据此,可降低上部凸部49A和滑面44a之间所发生的摩擦。
另外,下部凸部49B是以在凸轮部43D的底面部向基部42进行突出的方式而形成的。该下部凸部49B也是按照预定间隔被形成了多个。该下部凸部49B的配置例如可为在仰视图中呈格子状的配置;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这样,通过在凸轮部43D的底面按照预定间隔形成下部凸部49B,与凸轮部43D的底面的整体都与基部42相接触的结构相比,也可使下部凸部49B和基部42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
另外,通过设置上部凸部49A和下部凸部49B,可降低凸轮部43D和基部42及凸轮支撑部44之间所发生的摩擦,据此,可使凸轮部43D的朝向箭头X1、X2方向的移动圆滑地进行。所以,即使被构成为没有设置凸轮弹簧45、46的结构,也可实现凸轮部43D的移动的圆滑化,并且还可确实地进行门1的卡止(锁止)和卡止解除(锁止解除)。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也可对其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变更。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3月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3-040394号和2013年5月24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3-110072号的优先权,并将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3-040394号和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3-110072号的全部内容援用于本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4)

1.一种门制器,具有:
杆机构,其安装在门上,并设有向地板延伸的杆;及
杆卡止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地板上,通过对所述杆进行卡止,以将所述门卡止于打开状态,
所述门制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杆卡止机构具有:
卡止部支撑部;
卡止部,其配置在所述卡止部支撑部内,被构成为能在所述卡止部支撑部内与地板面平行地朝横向进行移动,通过所述门的打开方向的第一次动作,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杆卡合,以对所述杆的移动进行卡止,通过所述门的打开方向的第二次动作,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杆的卡合被解除,以允许所述杆向所述门的关闭方向进行移动;及
卡止部盖,其镶嵌固定于所述卡止部支撑部,且在中央形成有杆插入沟,
所述卡止部支撑部具有用于使所述杆进入所述卡止部支撑部内的杆进入口,
所述卡止部具有:供所述杆通过的通路;及杆插入导引部,其在所述通路的所述杆的进入侧将所述杆导引至所述通路,
所述杆插入导引部的端部与所述通路的端部之间的所述横向的距离与所述卡止部盖的所述杆插入沟的宽度相同或者比其大,
与所述卡止部的所述横向的移动位置无关地,所述杆插入导引部被构成为与所述杆进入口及所述杆插入沟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卡止机构具有卡止部施力单元,其对所述卡止部向中央位置进行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机构具有杆施力单元,其对所述杆相对于所述地板面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进行支撑,并对所述杆向所述地板进行施力。
4.一种杆卡止机构,其构成将门卡止于打开状态的门制器,通过与所述门上所设置的向地板延伸的杆进行卡合,以对所述门进行卡止,
所述杆卡止机构的特征在于:
具有:
卡止部支撑部;
卡止部,其配置在所述卡止部支撑部内,被构成为能在所述卡止部支撑部内与地板面平行地朝横向进行移动,通过所述门的打开方向的第一次动作,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杆卡合,以对所述杆的移动进行卡止,通过所述门的打开方向的第二次动作,所述卡止部与所述杆的卡合被解除,以允许所述杆向所述门的关闭方向进行移动;及
卡止部盖,其镶嵌固定于所述卡止部支撑部,且在中央形成有杆插入沟,
所述卡止部支撑部具有用于使所述杆进入所述卡止部支撑部内的杆进入口,
所述卡止部具有:供所述杆通过的通路;及杆插入导引部,其在所述通路的所述杆的进入侧将所述杆导引至所述通路,
所述杆插入导引部的端部与所述通路的端部之间的所述横向的距离与所述卡止部盖的所述杆插入沟的宽度相同或者比其大,
与所述卡止部的所述横向的移动位置无关地,所述杆插入导引部被构成为与所述杆进入口及所述杆插入沟相对。
CN201480011856.7A 2013-03-01 2014-02-27 门制器及杆卡止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435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0394 2013-03-01
JP2013040394 2013-03-01
JP2013110072A JP5718976B2 (ja) 2013-03-01 2013-05-24 戸当たり及びロッド係止機構及びロッド機構
JP2013-110072 2013-05-24
PCT/JP2014/054894 WO2014133086A1 (ja) 2013-03-01 2014-02-27 戸当たり及びロッド係止機構及びロッド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3581A CN105143581A (zh) 2015-12-09
CN105143581B true CN105143581B (zh) 2017-09-08

Family

ID=51428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185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43581B (zh) 2013-03-01 2014-02-27 门制器及杆卡止机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388620B2 (zh)
EP (1) EP2952663A4 (zh)
JP (1) JP5718976B2 (zh)
CN (1) CN105143581B (zh)
PH (1) PH12015501924B1 (zh)
TW (1) TWI523998B (zh)
WO (1) WO20141330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1515B2 (ja) * 2014-10-21 2019-11-27 河淳株式会社 戸当たり用床側部材及び戸当り
US20170234037A1 (en) * 2016-02-12 2017-08-17 The Boeing Company Self-releasing ceiling support latch
US11105130B2 (en) 2018-08-24 2021-08-31 Legacy Barricades, Inc. Emergency door lock system and method
US11713605B2 (en) 2020-06-12 2023-08-01 Gary Fischer Apparatus for barricading an inwardly swinging door to provide physical security
CN112112499A (zh) * 2020-09-29 2020-12-22 杭州粤舞阁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门窗开启角度限位机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2336A (ja) * 1997-03-11 1998-09-22 Osaka Kanagu Kk 戸当り
JP2004131997A (ja) * 2002-10-09 2004-04-30 Kawajun Co Ltd 床付け戸当たり
JP2010196412A (ja) * 2009-02-26 2010-09-09 Union Corp ドア保持部材及びドア保持装置
CN101918664A (zh) * 2007-12-26 2010-12-15 株式会社利富高 安全装置及开闭机构
JP2010281194A (ja) * 2009-05-07 2010-12-16 Nakao Seisakusho:Kk ドアストッパ装置
CN102182372A (zh) * 2011-03-22 2011-09-14 太田益大 门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09780A (en) * 1923-09-04 1924-09-23 Neill A Robertson Doorcheck
US3239261A (en) * 1961-01-24 1966-03-08 Bryson Door holders and stops
DE1459198A1 (de) 1961-04-20 1968-12-19 Ver Baubeschlag Gretsch Co Feststelleinrichtung fuer Tueren
US3966245A (en) * 1975-01-30 1976-06-29 Losenno Luigi G Multioperational latch
US4421348A (en) * 1979-06-01 1983-12-20 Kahn Robert S Door guard
US5120093A (en) * 1990-11-08 1992-06-09 Donald Carney Floor-mounted positive doorstop
US5836049A (en) * 1997-09-19 1998-11-17 Chiang; Mao Sung Door stop
US5983680A (en) * 1997-11-10 1999-11-16 Michael Wells Door locking device
JP3553818B2 (ja) * 1999-04-12 2004-08-11 株式会社システックキョーワ ドアストッパ
US6161252A (en) * 1999-06-21 2000-12-19 Rodriguez; Miguel Angel Loera Foot released open door holder
CA2283545C (en) * 1999-09-03 2003-10-14 Gary D. Ryan Door security apparatus
US6345849B1 (en) * 1999-11-01 2002-02-12 Si-Kang Yen Safety door stopper
US6321411B1 (en) * 2000-06-05 2001-11-27 Shigeki Ikejiri Doorstop device
JP3477154B2 (ja) * 2000-08-03 2003-12-10 株式会社システックキョーワ 扉止め装置及び扉
JP4261423B2 (ja) 2004-06-01 2009-04-30 河淳株式会社 戸当り
JP2009167772A (ja) 2008-01-21 2009-07-30 Raiku:Kk 保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52336A (ja) * 1997-03-11 1998-09-22 Osaka Kanagu Kk 戸当り
JP2004131997A (ja) * 2002-10-09 2004-04-30 Kawajun Co Ltd 床付け戸当たり
CN101918664A (zh) * 2007-12-26 2010-12-15 株式会社利富高 安全装置及开闭机构
JP2010196412A (ja) * 2009-02-26 2010-09-09 Union Corp ドア保持部材及びドア保持装置
JP2010281194A (ja) * 2009-05-07 2010-12-16 Nakao Seisakusho:Kk ドアストッパ装置
CN102182372A (zh) * 2011-03-22 2011-09-14 太田益大 门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3581A (zh) 2015-12-09
JP5718976B2 (ja) 2015-05-13
PH12015501924A1 (en) 2016-01-11
TW201443326A (zh) 2014-11-16
PH12015501924B1 (en) 2016-01-11
JP2014194144A (ja) 2014-10-09
TWI523998B (zh) 2016-03-01
WO2014133086A1 (ja) 2014-09-04
EP2952663A4 (en) 2016-10-05
US20160002967A1 (en) 2016-01-07
US9388620B2 (en) 2016-07-12
EP2952663A1 (en)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3581B (zh) 门制器及杆卡止机构
CN101330849B (zh) 具有撞锁装置的抽屉滑道
US9067514B2 (en) Seat track
CN105922915B (zh) 头枕装置
CN102843928B (zh) 拉链用拉头
CN102665472B (zh) 拉链用拉头
CN104780800B (zh) 带扣
EP2918188A1 (en) Slide adjuster
CN101519032A (zh) 遮阳篷顶装置的滑动件结构
CN104780801A (zh) 拉链用的后装拉片拉头
CN106240426A (zh) 拉出装置
CN104125787B (zh) 滑块组件
US6932445B2 (en) Drawer interlocking mechanism
CN101858181B (zh) 推拉门用闭门装置
CN107072357B (zh) 拉链用的拉头
EP3450245B1 (en) Child car seat with safety belt guiding apparatus thereof
ES1061946U (es) Aparato de soporte con ajuste de altura.
CN207004324U (zh) 中间动作装置及门窗
CN104023582B (zh) 拉链用拉片
CN102917613B (zh) 隐形拉链用拉头
CN106031536B (zh) 带扣装置及安全带装置
CN106539382B (zh) 床椅两用的座椅
CN104775698A (zh) 门窗
CN209190557U (zh) 一种用于自动化定位装置的保压机构
CN104626946A (zh) 天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