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3928A - 拉链用拉头 - Google Patents

拉链用拉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3928A
CN102843928A CN2010800658586A CN201080065858A CN102843928A CN 102843928 A CN102843928 A CN 102843928A CN 2010800658586 A CN2010800658586 A CN 2010800658586A CN 201080065858 A CN201080065858 A CN 201080065858A CN 102843928 A CN102843928 A CN 102843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ost portion
pulling
piece
t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58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3928B (zh
Inventor
小泽贵敬
槻庆一
熊野隆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43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3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61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 Y10T24/2586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including pull tab attach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25Zipper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2561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 Y10T24/2588Slider having specific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daptation, or material including means for attaching components of slider together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在将形成在拉片保持体(40)的前后两端部内表面的卡合部(41a、41b)弹性地嵌装固定在形成在上翼板(11)上的第一柱部(20)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柱部(30)的后表面的卡定部(22、32)的同时,将形成在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的一对突部(42、42)嵌入形成在第一柱部(20)的倾斜面(21a)的凹部(23)以及形成在第二柱部(30)的倾斜面(31a)的凹部(33)。另外,使形成在拉片保持体(40)的前后两端部的两侧端缘的阶梯部与竖立设置在倾斜面(21a、31a)的两端缘的支撑壁(24、24、34、34)的端面以及内表面抵接。相对于基于拉片(18)的操作的极强的操作力,增大拉片保持体(40)的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或倾斜方向、上下方向的保持力。据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拉片保持体的安装强度,能够长期间实现优异的耐久性,外观的外观设计性也优异,组装性优异的拉链用拉头。

Description

拉链用拉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由树脂材料成形的拉头主干体以及拉片保持体的拉链用拉头,尤其涉及能够提高拉片保持体的安装强度,且能够长期间实现优异的耐久性,外观的外观设计性也优异,组装性优异的拉链用拉头。
另外,在本申请发明中,以俯视拉头时的肩口侧为前方向,以拉头的后口侧为后方向。另外,将拉头的宽度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连结上下翼板的引导柱的竖立设置方向称为上下方向。
背景技术
以往,大多在例如衣服、箱包等的开口部安装拉链。拉链用拉头的基本构造由具有通过引导柱隔开规定的间隔将前端部彼此连结的上下翼板的拉头主干体、拉片以及在与上翼板的上表面之间允许拉片的移动和转动地进行保持的拉片保持体这三个部件构成。
这种拉头的一例由本申请的申请人作为拉链用拉头(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提出。将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用拉头作为本申请发明的以往例,在图15记载了表示组装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6记载了表示变形例的立体图。
如图15、图16所示,做成使作为拉片保持体69构成的罩体弹性变形,将拉片保持体69作为卡式地嵌装在被竖立设置在拉头主干体60的上表面的前后部的一对柱部61、62之间的结构。在一对柱部61、62的上表面形成平面部73,从该平面部73的端部到下部的卡定部63、64,构成圆滑地倾斜的滑动引导面74。
即、通过一面使形成在罩体的两端部的卡合部70、70沿滑动引导面74滑动,一面将卡合部70、70间的间隔扩大,而与分别形成在各柱部61、62上的卡定部63、64卡合,使拉片保持体69嵌装在拉头主干体60。而且,能够预先将拉片67的枢轴68保持在一对柱部61、62和拉片保持体69之间。
一般来说,作为构成罩体的树脂材料,使用比较硬的树脂。因此,即使是使罩体以形成在罩体的两端部的卡合部70、70之间的间隔扩展的方式弹性变形,使罩体嵌装在一对柱部61、62之间,也存在即使嵌装后,卡合部70、70之间的间隔稍许向变窄方向返回,作为其间隔也没有返回到弹性变形前的原来的间隔的情况。
若成为这样的状态,则在罩体和一对柱部61、62之间产生松旷,存在在操作了拉片67时,罩体从一对柱部61、62脱开的情况。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专利文献1的拉链用拉头中,如图15所示,做成在各柱部61、62的侧部设置了用于防止向左右方向松旷的支撑壁65、66的结构。另外,如图16所示,做成在各柱部61、62的上表面设置突部71、72,在与突部71、72对应的罩体的内表面设置将突部71、72嵌入的凹部的结构。而且,在一对柱部61、62的上表面形成平面部75,从该平面部75的端部到下部的卡定部63、64,构成圆滑地倾斜的滑动引导面76。
通过采用像这样在各柱部61、62的侧部设置了支撑壁65、66的结构,另外,通过采用设置了突部71、72和凹部的结构,即使在将罩体嵌装在一对柱部61、62间后,卡合部70、70之间的间隔没有返回到弹性变形前的原来的间隔,也能够防止罩体和一对柱部61、62之间的松旷。
但是,存在在将罩体向一对柱部61、62安装时,罩体的卡合部70、70最初就没有与形成在柱部61、62的滑动引导面74、76抵接,而是与形成在柱部61、62的上表面的平面部73、75抵接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从上推入的力原样地向罩体施加,也不能使与平面部73、75抵接了的卡合部70、70滑动到滑动引导面74、76。尤其是若在使用自动组装机的组装作业中产生了这样的状况时,相对于罩体强行地施加推入的力,则存在导致罩体的破损的危险性。
然而,在由树脂材料成形了拉头主干体60、罩体的情况下,为了将毛刺从成形品除去,一般对成形品实施滚磨。在该滚磨中,将研磨剂和多个成形品一起投入滚筒内,通过使滚筒偏心旋转,能够产生成形品彼此的碰撞、成形品和研磨剂的碰撞,进行将成形时附在制品上的毛刺除去。
做成在形成在各柱部61、62的侧部的支撑壁65、66的壁厚被形成得薄的基础上,支撑壁65、66的角部单独冒出的结构。因此,因滚磨中的冲击而在支撑壁65、66产生缺口,产生尤其是在角部产生缺口的问题、角部周边白化的问题。尤其是拉头的尺寸越小,该问题越明显地体现。
为了抑制形成在各柱部61、62的侧部的支撑壁65、66、支撑壁65、66的角部出缺口或白化,考虑预先将支撑壁65、66的壁厚构成得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将支撑壁65、66的壁厚构成得厚的补偿,必须将形成在罩体上的卡合部70、70的宽度尺寸构成得小。
即、由于做成在嵌装罩体时,卡合部70、70在支撑壁65、66之间通过的结构,所以,若将支撑壁65、66的壁厚构成得厚,则必须预先将卡合部70、70的宽度尺寸构成得小。因此,在将宽度尺寸构成得小的罩体的卡合部70、70产生切口的产生、卡合部70、70白化的状态。
另外,即使是图16所示,在各柱部61、62形成突部71、72的情况下,也产生在突部71、72产生缺口、白化的问题。在使用产生了缺口、白化的拉头主干体60、罩体制造了拉头的情况下,产生罩体的安装强度降低的问题。再有,若从外部目视到白化的部分,则在外观设计性方面成为问题。
另外,若在树脂制品中产生白化,则在产生了白化的部分成为塑性变形状态。因此,不能在产生了白化的部位产生弹性变形,强度也降低。另外,若对白化了的部分施加拉伸应力,则白化了的部分简单地被拉断。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4310号公报
本申请发明以进行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的改进为目的,以提供谋求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能够提高拉片保持体的安装强度,且长期间地实现优异的耐久性,外观的外观设计性也优异,组装性优异的拉链用拉头为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的课题可通过作为本申请发明的基本结构的下述结构实现。即、本申请发明的拉链用拉头中,是具备具有在上下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且前部彼此经引导柱连结的上翼板和下翼板的拉头主干体、拉片以及以允许上述拉片在其与上述上翼板的上表面之间移动和转动的方式保持上述拉片的拉片保持体的拉链用拉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
至少上述拉头主干体以及上述拉片保持体由树脂材料成形,具有竖立设置在上述上翼板的上表面的前后部的第一柱部以及第二柱部,在第一柱部的前表面以及第二柱部的后表面分别形成卡定部,上述拉片保持体由具有上壁部和在该上壁部的长度方向向下方伸出的前表面壁部以及后表面壁部的板状的罩体构成,
在上述前表面壁部的后侧内表面形成与上述第一柱部的卡定部弹性地卡接的卡合部,在上述后表面壁部的前侧内表面形成与上述第二柱部的卡定部弹性地卡接的卡合部,在上述第一柱部,从上述第一柱部的后表面侧上端缘向前表面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被形成在上述第一柱部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沿上述第一柱部的倾斜面的左右两端缘竖立设置从上述第一柱部的后表面侧上端缘延伸的支撑壁,上述第一柱部的倾斜面中的前表面侧的前端缘相对于上述第一柱部的支撑壁中的端面前表面被配置在内侧,
在上述第二柱部,从上述第二柱部的前表面侧上端缘向后表面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被形成在上述第二柱部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沿上述第二柱部的倾斜面的左右两端缘竖立设置从上述第二柱部的前表面侧上端缘延伸的支撑壁,上述第二柱部的倾斜面中的后表面侧的前端缘相对于上述第二柱部的支撑壁中的端面后表面被配置在内侧,
在上述第一柱部以及上述第二柱部中的各倾斜面分别形成凹部,在上述拉片保持体的内表面的将上述拉片保持体嵌装支撑在上述第一柱部以及上述第二柱部时与上述第一柱部以及上述第二柱部相对向的部位,形成分别嵌入上述各凹部内的突部,并且,在上述拉片保持体的两端缘部的与上述第一柱部的支撑壁以及上述第二柱部的支撑壁相对向的部位,沿上述拉片保持体的两端缘部形成与上述各支撑壁的内表面以及上述各支撑壁的端面抵接的阶梯部。
另外,在本申请发明中,其主要的特征在于,形成在上述拉片保持体的内表面的部位的上述各突部的上表面被形成为从在上述拉片保持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与上述拉片保持体的内表面连接的连接缘部朝向上述拉片保持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面。
再有,在本申请发明中,其主要的特征在于,在形成在上述第一柱部以及上述第二柱部的凹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凹部和上述第一柱部的后表面或者上述第二柱部的前表面之间,形成使两者间连通的开口槽,在上述拉片保持体的内表面的将上述拉片保持体嵌装支撑在上述第一柱部以及上述第二柱部时与上述开口槽相对向的部位,形成嵌入上述开口槽内的突部片,上述突部片与嵌入与上述开口槽连通的上述凹部的上述突部一体地形成。
另外,还有,在本申请发明中,其主要的特征在于,与上述突部片一体地形成的上述突部和上述突部片被形成为俯视时呈T字状。
发明效果
本申请发明中,沿各柱部的倾斜面的左右两端缘竖立设置的支撑壁作为从第一柱部的后表面侧上端缘向前表面侧或者从第二柱部的前表面侧上端缘向后表面侧延伸的支撑壁被构成。根据该结构,不必在各支撑壁,在第一柱部的后表面侧上端缘或者第二柱部的前表面侧上端缘形成从各柱部向上方突出的那样的角部。
而且,即使在相对于拉头主干体实施滚磨的情况下,因为不具备从各柱部向上方突出的那样的角部,所以,不存在拉头主干体的各支撑壁在滚磨时出缺口或白化的情况。另外,虽然在形成在各倾斜面的凹部内表面和第一柱部的后表面或者第二柱部的前表面之间形成壁部,但是,因为作为壁部,能够预先作为具有所希望的厚度的壁部来构成,所以,即使在对拉头主干体实施滚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上述壁部出缺口或白化。
做成第一柱部的倾斜面中的前表面侧的前端缘相对于第一柱部的支撑壁中的端面前表面被配置在内侧的结构,做成第二柱部的倾斜面中的后表面侧的前端缘相对于第二柱部的支撑壁中的端面后表面被配置在内侧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形成在第一柱部的前表面的卡定部以及形成在第二柱部的后表面的卡定部能够相对于支撑壁分别配置在内侧。而且,即使在相对于拉头主干体实施滚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各卡定部产生缺口、白化。
再有,因为嵌入形成在各倾斜面的凹部的突部被形成在拉片保持体的内表面,所以,并非是像在拉头主干体的柱部设置了突部的情况那样,像独立的塔那样突出的结构,能够预先作为被设置在拉片保持体的内表面的突部,将其高度构成得低。据此,在进行拉片保持体的滚磨时,能够防止在形成在拉片保持体的内表面的突部产生缺口、白化。并且,因为能够使形成在拉片保持体的内表面的突部嵌入形成在各倾斜面的凹部,所以,能够防止拉片保持体和拉头主干体之间的向前后左右方向的松旷。
另外,做成沿拉片保持体的两端侧中的两端缘部形成阶梯部,拉片保持体的阶梯部与各柱部的支撑壁的内表面和端面抵接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在将拉片保持体嵌装在一对柱部间时,能够不会在拉片保持体和各柱部的支撑壁之间产生间隙地由拉片保持体从上方覆盖各柱部的支撑壁。据此,能够做成外观形状变得更好,外观设计方面也优异的结构。并且,不能从外部目视到形成在拉片保持体的内表面的突部和形成在各柱部的凹部的嵌装状态,外观也提高。
因为拉片保持体的阶梯部能够抵接各柱部的支撑壁的内表面和端面,所以,能够由拉片保持体的阶梯部和各柱部的支撑壁防止拉片保持体和拉头主干体之间的向前后左右方向的松旷。
另外,做成在各柱部形成从第一柱部的后表面侧上端缘以及第二柱部的前表面侧上端缘下降倾斜的倾斜面,倾斜面成为延伸至卡定部的结构。因为以这样的方式构成,所以,在将拉片保持体向一对柱部间嵌装时,作为使拉片保持体的各卡合部分别向卡定部嵌装时的引导面,能够使用倾斜面,能够圆滑地进行拉片保持体的嵌装。
尤其是因为引导面在支撑壁的内表面中的正下方,从第一柱部的后表面侧上端缘以及第二柱部的前表面侧上端缘延伸至卡定部,所以,能够在支撑壁的内表面间以及引导面的三个方向引导形成在拉片保持体的两端侧的阶梯部、形成在拉片保持体的卡合部。并且,因为能够使形成在拉片保持体的内表面的突部嵌入形成在引导面的凹部,所以,能够防止拉片保持体的突部维持抵接引导面的状态进行干涉。
再有,因为在引导面没有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那样构成平面部,所以,若在拉片保持体的卡合部抵接在引导面后,从上方来的推入的力相对于拉片保持体发挥作用,则卡合部不会停留在引导面上,而是沿引导面滑动下去。而且,能够使卡合部相对于形成在第一柱部以及第二柱部的卡定部切实地卡合。
这样,在本申请发明中,即使是在使用了自动组装机的组装作业中,拉片保持体的卡合部也能够一面顺畅地沿着引导面一面向卡定部滑动。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拉片保持体的卡合部的滑动停止,拉片保持体因从上方来的推入的力而破损的状况的产生。
在本申请发明中,能够将形成在拉片保持体的内表面的各突部的上表面的形状作为从拉片保持体的端部侧中的拉片保持体内表面和突部的连接缘部朝向拉片保持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面来形成。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在为了将拉片保持体向一对柱部之间嵌装而使拉片保持体的两端部间扩开了时,能够避免在拉片保持体内表面和突部的连接缘部应力集中地发挥作用。而且,在将拉片保持体向一对柱部之间嵌装时,能够顺畅地进行拉片保持体的两端部之间的开闭。
另外,即使是在形成在各倾斜面的凹部内表面和第一柱部的后表面或者第二柱部的前表面之间形成的壁部形成了与形成在倾斜面的凹部连通的开口槽的情况下,作为壁部也能够预先作为具有所希望的厚度的壁部来构成。而且,即使是在相对于拉头主干体实施滚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上述开口槽的角部出缺口或白化。
并且,能够预先将嵌入开口槽内的突部片与嵌入凹部内的突部一体地构成。而且,通过使突部片嵌入开口槽,也能够在突部片和开口槽防止拉片保持体和拉头主干体之间的向前后左右方向的松旷。
作为突部片和突部的关联结构,通过预先形成为俯视时呈T字状,能够预先使突部片以及突部和开口槽以及凹部之间的嵌入状态左右平衡良好地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预先将作为拉片保持体的拉片保持体相对于拉头主干体在左右方向也平衡良好且牢固地安装。而且,即使从拉片相对于拉片保持体作用扭转力,也能够防止拉片保持体从拉头主干体脱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构成拉链用拉头的零件的组装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实施例1)
图2是从内表面侧看拉片保持体的立体图。(实施例1)
图3是表示拉片保持体、拉片、拉头主干体的纵剖视图。(实施例1)
图4是表示将拉片保持体嵌装在拉头主干体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实施例1)
图5是将图4的V-V线的向视截面放大了的图。(实施例1)
图6是图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实施例1)
图7是将图5的VII-VII线的向视截面放大了的图。(实施例1)
图8是表示构成拉链用拉头的零件的组装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实施例2)
图9是从内表面侧看拉片保持体的立体图。(实施例2)
图10是表示拉片保持体、拉片、拉头主干体的纵剖视图。(实施例2)
图11是表示将拉片保持体嵌装在拉头主干体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实施例2)
图12是将图11的XII-XII线的向视截面放大了的图。(实施例2)
图13是图1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实施例2)
图14是将图12的XIV-XIV线的向视截面放大了的图。(实施例2)
图15是表示构成拉链用拉头的零件的组装前的状态的立体图。(以往例)
图16是表示其它的构成拉链用拉头的零件的组装前的状态的立体图。(以往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申请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具体说明如下。本申请发明的拉链用拉头是除了在下面说明的形状、结构之外,只要是能够解决本申请发明的课题的形状、结构,则也可以采用这些形状、结构的拉链用拉头。例如,作为具有自动停止功能的拉链用拉头中的拉片保持体的安装结构,能够应用本申请发明的结构。因此,本申请发明并不被下面说明的实施例限定,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实施例1
有关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1的拉链用拉头1的典型的构造例表示在图1~图7。如图1所示,由拉头主干体10、拉片18、拉片保持体40这三个部件构成。拉头主干体10、拉片18、拉片保持体40这三个部件分别使用聚酰胺、聚丙稀、聚缩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等热塑性树脂、添加了耐磨损性强化材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等树脂材料制造。而且,可以通过注塑成形等成形手段制造。
另外,就拉片18的制造而言,还可以替代使用树脂材料,使用铝合金、锌合金等的金属材料,通过压铸成形等成形手段制造。
拉头主干体10如图1以及图3~图5所示,具有上翼板11、下翼板12、将该上翼板11的前部和下翼板12的前部彼此连结的引导柱13。在上翼板11的下面,在从其后端到大致中央位置的两端缘形成法兰11a。而且,在设置在上翼板11上的法兰11a的下端部和下翼板12之间形成间隙,在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之间构成Y字形的啮合牙引导通路。
另外,虽然在图示例中,表示了在与设置在上翼板11上的法兰11a对应的下翼板12的部位没有设置法兰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预先做成将法兰设置在下翼板12的结构。
在上翼板11的上表面中的前后部位设置对作为侧面形状细长的C字状的罩体46的拉片保持体40进行安装的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以与上翼板11的上表面一体地竖立设置的状态被成形。在第一柱部20和第二柱部30之间隔开所需要的间隔,由安装在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上的拉片保持体40、上翼板11、第一柱部20、第二柱部30形成的空间部作为收纳拉片18的枢轴18a且足以允许拉片18的移动和转动的空间部被形成。
在第一柱部20的前方侧的上翼板11的上表面形成从第一柱部20的前部基端延伸到上翼板11的前端的凹槽部15。另外,在第二柱部30的后方侧的上翼板11的上表面形成从第二柱部30的后部基端延伸到上翼板11的后端的凹槽部16。
该凹槽部15、16使得不必将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的高度高地设定在必要以上,即可使在形成在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上的卡定部22、32和上翼板1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隙扩大,轻易地进行与拉片保持体40的卡合部41a、41b的卡合。而且,形成在上翼板11的上表面的凹槽部15、16具有在将拉片保持体40向第一柱部20和第二柱部30嵌装时,防止形成在拉片保持体40上的卡合部41a、41b与上翼板11的上表面抵接的作为“避让部”的功能。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的相对向面以向上方变宽,向下方变窄的方式分别作为倾斜面被构成,但是,也可以预先做成使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的相对向面平行,竖直地竖立设置的结构。另外,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的下端部和上翼板11的上表面之间以由圆滑的曲面连接的方式被构成。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能够提高从上翼板11的上表面竖立设置的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的安装强度。
基于图示例的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以离开且使背部彼此相对的状态被竖立设置在上翼板11的上表面的前后的部位。而且,第一柱部20和第二柱部30除在上翼板11的上表面竖立设置时的朝向以外,做成相互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以单侧的第一柱部20的结构为中心具体进行说明。而且,第二柱部30的结构的说明除必要的情况外被省略。作为替代,对构成第二柱部30的部件的部件号码,使用在构成第一柱部20的部件的部件号码上加上数字“10”的部件号码。
如图1、图3所示,在第一柱部20的左右中央部形成从第一柱部20的后表面侧上端缘21c向上翼板11的前方侧下降倾斜的倾斜面21a。形成在第二柱部30上的倾斜面31a被形成在第二柱部30的左右中央部,作为从第二柱部30的前表面侧上端缘31c向上翼板11的后方侧下降倾斜的倾斜面31a被形成。
作为倾斜面21a、31a的侧截面形状,能够预先形成为具有朝向下方平缓的凸曲面的曲面形状。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能够将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的体积构成得大,能够提高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的强度。
另外,能够预先与后述的竖立设置在倾斜面21a、31a的左右两端部的一对支撑壁24、24、34、34的长度方向的侧面形状被构成为具有朝向下方平缓的凸曲面的曲面形状的情况相匹配地将倾斜面21a、31a的上表面和一对支撑壁24、24、34、34的端面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尺寸构成得短。并且,能够提高一对支撑壁24、24、34、34的安装强度。
另外,作为倾斜面21a、31a,也能够根据需要作为朝向下方倾斜的平面状的倾斜面来构成。
在第一柱部20的倾斜面21a中的左右两端缘沿该左右两端缘竖立设置一对支撑壁24、24。另外,各支撑壁24、24的上端面与第一柱部20的后表面侧上端缘21c连接,被构成为从后表面侧上端缘21c延伸设置的形状。而且,各支撑壁24、24被形成为从途中向下方屈曲了的形状,各支撑壁24、24的下端部与上翼板11一体地成形。
形成在第二柱部30的倾斜面31a的左右两端缘上的一对支撑壁34、34的上端面与第二柱部30的前表面侧上端缘31c连接,被构成为从前表面侧上端缘31c延伸设置的形状。
第一柱部20的倾斜面21a中的前端缘21b相对于各支撑壁24、24的端面前表面24a被配置在内侧。而且,在倾斜面21a的里面侧形成使拉片保持体40的卡合部41a卡定的卡定部22。另外,由于将卡定部22的下面侧的空间部构成得宽,所以,形成在上翼板11的前表面侧的凹槽部15被延伸设置至卡定部22的下面侧。
第二柱部30的倾斜面31a中的前端缘31b相对于各支撑壁34、34的端面后表面34a被配置在内侧。而且,在倾斜面31a的里面侧形成使拉片保持体40的卡合部41b卡定的卡定部32。另外,由于将卡定部32的下面侧的空间部构成得宽,所以,形成在上翼板11的后表面侧的凹槽部16被延伸设置至卡定部22的下面侧。凹槽部15以及凹槽部16的横向宽度作为各支撑壁24、24、34、34的内表面间的间隔被构成。
在第一柱部20的倾斜面21a形成凹部23。如图1、图3所示,作为凹部23的形状,表示了一方的侧面侧被开放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预先将凹部23构成在四方具有侧面的凹陷形状。只要是能够在凹部23的左右两侧以及后表面侧预先配设倾斜面21a的部位,即可在倾斜面21a上的任意的部位预先形成凹部23。但是,预先做成将凹部23形成在倾斜面21a的左右中央部的结构从良好地确保后述的拉片保持体40的突部42和凹部23的嵌装状态方面看是所希望的结构。
在凹部23的后表面侧和第一柱部20的后表面25之间构成壁部26。另外,在凹部33的前表面侧和第二柱部30的前表面35之间构成壁部36。作为壁部26能够预先作为具有所希望的厚度的壁部来构成。另外,因为壁部26的上表面作为倾斜面21a的一部分被构成,所以,在上述的拉片保持体40的突部42嵌入凹部23时,能够使作为倾斜面21a的一部分被构成的壁部26的上表面作为引导面发挥功能。
拉片18做成具有被收纳在由拉片保持体40、上翼板11、第一柱部20、第二柱部30形成的空间部的枢轴18a和构成枢轴18a的环状部18c以及把手部18b的结构。而且,表示了枢轴18a作为环状部18c的一部分的圆弧形状被形成的例子。但是,作为本申请发明中的拉片形状并不被限定于该拉片形状,只要是能够收纳在由拉片保持体40、上翼板11、第一柱部20、第二柱部30形成的空间部,能够在该空间部内移动以及转动的形状,就可以采用公知的形状。
如图1、图2所示,拉片保持体40作为侧面形状细长的C字状的罩体46被构成,罩体46做成具有被构成得长的上壁部40a和在上壁部40a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前表面壁部40b以及后表面壁部40c的结构。在前表面壁部40b的内表面形成与形成在第一柱部20上的卡定部22弹性地卡合的卡合部41a,在后表面壁部40c的内表面形成与形成在第二柱部30上的卡定部32弹性地卡合的卡合部41b。
如图2所示,在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形成在前后方向离开的一对突部42、42。另外,在前表面壁部40b以及后表面壁部40c的两侧端部分别沿两侧缘部形成阶梯部43、43、43、43。
如图4所示,在将拉片保持体40嵌装在第一柱部20和第二柱部30之间时,一对突部42、42能够分别嵌入被形成在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上的凹部23、33。另外,此时,阶梯部43、43、43、43能够与形成在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上的支撑壁24、24、34、34的内表面以及端面抵接。
而且,即使拉片保持体40和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的嵌装状态些许松缓,也能够通过一对突部42、42嵌入凹部23、33来预先防止拉片保持体40相对于拉头主干体10在前后左右方向松旷。
即、如作为图4的V-V剖视图的图5以及作为图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6所示,通过一对突部42、42和凹部23、33的侧面的抵接,能够预先防止拉片保持体40向前后左右方向的松旷。
另外,通过阶梯部43、43、43、43抵接支撑壁24、24、34、34的内表面以及端面,能够预先防止拉片保持体40相对于拉头主干体10在前后左右方向松旷。
如图2所示,形成在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上的一对突部42、42的上表面作为从与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的连接缘部45至拉片保持体40的中央部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面42a被形成。通过预先将一对突部42、42的上表面作为倾斜面来构成,能够预先以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和倾斜面42a在连接缘部45不交叉成锐角的方式构成。
通过预先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在使拉片保持体40向第一柱部20和第二柱部30嵌装时,即使使拉片保持体40的两端部间扩开,也能够预先避免应力集中地作用在连接缘部45。为了更有效地避免连接缘部45中的应力集中,能够预先以从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至突部42、42的上表面,成为平缓的连续的凹曲面的方式构成。
作为拉片保持体40的结构,也可以不是将前后方向特定来使用的结构,而是使前表面壁部40b的卡合部41a与第二柱部30的卡定部32卡合,使后表面壁部40c的卡合部41b与第一柱部20的卡定部22卡合。通过预先以这样的方式构成,能够在使拉片保持体40向第一柱部20和第二柱部30嵌装时,不在意拉片保持体40的前后方向来进行。
接着,对拉头1的组装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若将拉片18的枢轴插入第一柱部20和第二柱部30之间,从拉头主干体10的上方蒙盖相对于上翼板11平行地配置的拉片保持体40,则拉片保持体40的卡合部41a、41b能够一面在形成在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上的倾斜面21a、31a上滑动,一面使卡合部41a、41b间的间隔扩开。因此,卡合部41a、41b的左右横向宽度构成得比形成在倾斜面21a、31a上的凹部23、33的左右横向宽度宽。
在倾斜面21a、31a上滑动,使卡合部41a、41b之间的间隔一面弹性变形,一面扩开了的拉片保持体40如图7所示,在卡合部41a、41b超过倾斜面21a、31a的前端缘21b、31b时,因弹性力而狭窄。而且,能够使卡合部41a、41b与形成在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上的卡定部22、32卡合。另外,在卡合部41a、41b在倾斜面21a、31a上滑动时,各一对支撑壁24、24、34、34的内表面作为防止卡合部41a、41b在左右方向错开的引导面发挥功能。
在卡合部41a、41b与卡定部22、32卡合时,形成在上翼板11的前表面侧的凹槽部15以及形成在上翼板11的后表面侧的凹槽部16发挥作为防止卡合部41a、41b与上翼板11的上表面抵接的“避让部”的功能。这样,能够圆滑且正确地进行卡合部41a、41b相对于卡定部22、32的卡式的卡合。
而且,在卡合部41a、41b在倾斜面21a、31a上滑动时,形成在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的一对突部42、42在第一柱部20的壁部26的上表面以及第二柱部30的壁部35的上表面上滑动,能够圆滑且正确地进行向形成在倾斜面21a、31a上的凹部23、33内的嵌入。此时,因为形成在突部42、42的上表面的倾斜面42a、42a和构成壁部35的上表面的倾斜面21a、31a的一部分滑动接触,所以,能够圆滑地进行突部42、42向凹部23、33内的嵌入。
若卡合部41a、41b与卡定部22、32卡合,则分别形成在拉片保持体40的前表面壁部40b以及后表面壁部40c的一对阶梯部43成为与分别形成在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上的一对支撑壁24、34的内表面和端面抵接了的状态。据此,能够在拉片保持体40和一对支撑壁24、34之间消除间隙,由拉片保持体40将第一柱部20和第二柱部30间包覆地嵌装。
作为将拉片保持体40向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嵌装的组装方法,说明了从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的上方蒙盖拉片保持体40来进行组装的组装方法,但是,也可以使用以将拉片保持体40的一方的卡合部41a或者41b钩挂在第一柱部20的卡定部22或者第二柱部30的卡定部32,拉片保持体40的另一方的卡合部41b或者41a与第二柱部30的卡定部32或者第一柱部20的卡定部22卡合的方式,一面使拉片保持体40转动,一面进行嵌装的组装方法。
通过使用该组装方法,能够将下一个卡合的另一方的卡合部41b或者41a和作为卡合目标的第二柱部30的卡定部32或者第一柱部20的卡定部22的距离保留得长出使一方的卡合部41a或者41b的爪进入卡定部22或者32的内侧的量。而且,能够使拉片保持体40的弹性变形量少,能够更圆滑且正确地进行拉片保持体40的转动。
这样,在本申请发明中,因为预先使拉片保持体40相对于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能够无松旷、切实地嵌装,所以,即使左右方向、倾斜方向等的强大的拉伸载荷因拉片18的移动或转动操作而作用于拉片保持体40,也能够预先防止拉片保持体40从第一柱部20、第二柱部30脱开。
即、相对于因拉片18的操作而产生的所有方向的牵引力,能够切实地防止向前后左右方向的错开,而必然不会使拉片保持体40向前后方向挠曲,也不会向左右方向或倾斜方向、上下方向挠曲。
另外,因为不会预先由形成在拉片保持体40上的阶梯部43在拉片保持体40和拉头主干体10之间形成间隙,所以,能够将拉头1构成外观上优异的结构,而不会从外部目视到一对突部42、42和凹部23、33的嵌装状态。
再有,即使在使拉片保持体40向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嵌装时,也能够圆滑且正确地进行嵌装操作。
实施例2
使用图8~图11,进行有关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2的说明。在实施例2中,做成在凹部23和第一柱部20的后表面25之间以及凹部33和第二柱部30的前表面35之间分别形成开口槽27、37,在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设置了与一对突部42、42一起一体成形的突部片44、44的结构。
而且,做成在将拉片保持体40嵌装到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时,突部片44、44分别嵌入开口槽27、37的结构。
其它的结构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因此,将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部件符号相同的部件符号作为实施例2中的部件符号使用,省略有关该部件的说明。
如图8、图10所示,在凹部23和第一柱部20的后表面25之间以及凹部33和第二柱部30的前表面35之间,形成将实施例1所示的壁部26、36的一部分分别切掉了的开口槽27、37。另外,如图9、图10所示,在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以与突部42连结的形式,从突部42朝向拉片保持体40的中央部侧形成一对突部片44、44。
若将拉片保持体40向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嵌装,则一对突部片44、44能够分别嵌入开口槽27、37。并且,在从上方将拉片保持体40向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嵌装时、从使拉片保持体40的卡合部41a、41b的一方与第一柱部20或者第二柱部30卡合的状态使拉片保持体40转动进行嵌装时,一对突部片44、44也能够从上方或从斜上方嵌入开口槽27、37。因此,没有必要预先在一对突部片44、44的上表面形成倾斜面,如图10所示,能够预先形成为与拉片保持体40的上壁部40a的内表面平行的平坦面。
另外,也可以使作为将形成在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上的突部42的倾斜面42a延长了的面,预先形成突部片44的上表面。
因为在使拉片保持体40嵌装到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时,除形成在第一柱部20上的凹部23和拉片保持体40的突部42的嵌装以及形成在第二柱部30上的凹部33和拉片保持体40的突部42的嵌装以外,还能够构成突部片44、44和开口槽27、37的嵌装状态,所以,能够切实地防止拉片保持体40在前后左右方向松旷。
并且,因为通过除突部42、42和凹部23、33抵接以外,突部片44、44和开口槽27、37也抵接,能够防止拉片保持体40的向左右方向的松旷,所以,能够大幅提高防止松旷的效果。
作为突部片44、44和突部42、42的连结形状,能够预先构成为俯视时呈T字状。通过预先构成为T字状,即使是在从拉片18相对于拉片保持体40作用扭转力、拉伸力等时,也能够以左右的平衡良好的状态对抗这些力。
在本发明中,即使在分别由树脂材料通过一体成形制造了拉头主干体10和拉片保持体40后,实施滚磨,也能够防止产生缺损、白化那样的突起部以单独状态突出。因此,能够提高拉头主干体10以及拉片保持体40的生产性,并且能够大幅提高作为制品的成品率。并且,能够提高向拉头主干体10嵌装的拉片保持体40的安装强度,还能够良好地保持作为拉头1的外观形状。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申请发明能够作为拉链用的拉头适宜地应用。
符号说明
1:拉链用拉头;10:拉头主干体;11:上翼板;11a:法兰;12:下翼板;13:引导柱;15、16:凹槽部;18:拉片;18a:枢轴;18b:把手部;18c:环状部;20:第一柱部;21a:倾斜面;21b:前端缘;21c:后表面侧上端缘;22:卡定部;23:凹部;24:支撑壁;24a:端面前表面;25:后表面;26:壁部;27:开口槽;30:第二柱部;31a:倾斜面;31b:前端缘;31c:前表面侧上端缘;32:卡定部;33:凹部;34:支撑壁;34a:端面后表面;35:前表面;36:壁部;37:开口槽;40:拉片保持体;40a:上壁部;40b:前表面壁部;40c:后表面壁部;40d:内表面;41a、41b:卡合部;42:突部;42a:倾斜面;43:阶梯部;44:突部片;45:连接缘部;46:罩体;60:拉头主干体;61、62:柱部;63、64:卡定部;65、66:支撑壁;67:拉片;68:枢轴;69:拉片保持体;70:卡合部;71、72:突部。

Claims (4)

1.一种拉链用拉头,是具备具有在上下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且前部彼此经引导柱(14)连结的上翼板(11)和下翼板(13)的拉头主干体(10)、拉片(18)以及以允许上述拉片(18)在其与上述上翼板(11)的上表面之间移动和转动的方式保持上述拉片(18)的拉片保持体(40)的拉链用拉头(1),其特征在于,
至少上述拉头主干体(10)以及上述拉片保持体(40)由树脂材料成形,
具有竖立设置在上述上翼板(11)的上表面的前后部的第一柱部(20)以及第二柱部(30),
在第一柱部(20)的前表面(28)以及第二柱部(30)的后表面(25)分别形成有卡定部(22、32),
上述拉片保持体(40)由具有上壁部(40a)和在该上壁部(40a)的长度方向向下方伸出的前表面壁部(40b)以及后表面壁部(40c)的板状的罩体(46)构成,
在上述前表面壁部(40b)的后侧内表面形成有与上述第一柱部(20)的卡定部(22)弹性地卡接的卡合部(41a),
在上述后表面壁部(40c)的前侧内表面形成有与上述第二柱部(30)的卡定部(32)弹性地卡接的卡合部(41b),
在上述第一柱部(20),从上述第一柱部(20)的后表面侧上端(21c)向前表面下降倾斜的倾斜面(21a)被形成在上述第一柱部(20)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沿上述第一柱部(20)的倾斜面(21a)的左右两端缘竖立设置从上述第一柱部(20)的后表面侧上端缘(21c)延伸的支撑壁(24、24),上述第一柱部(20)的倾斜面(21a)中的前表面侧的前端缘(21b)相对于上述第一柱部(20)的支撑壁(24、24)中的端面前表面被配置在内侧,
在上述第二柱部(30),从上述第二柱部(30)的前表面侧上端缘(31c)向后表面下降倾斜的倾斜面(31a)被形成在上述第二柱部(30)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沿上述第二柱部(30)的倾斜面(31a)的左右两端缘竖立设置从上述第二柱部(30)的前表面侧上端缘(31c)延伸的支撑壁(34、34),上述第二柱部(30)的倾斜面(31a)中的后表面侧的前端缘(31b)相对于上述第二柱部(30)的支撑壁(34、34)中的端面后表面被配置在内侧,
在上述第一柱部(20)以及上述第二柱部(30)中的各倾斜面(21a、31a)分别形成有凹部(23、33),
在上述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的将上述拉片保持体(40)嵌装支撑在上述第一柱部(20)以及上述第二柱部(30)时与上述第一柱部(20)以及上述第二柱部(30)相对向的部位,,形成有分别嵌入上述各凹部(23、33)内的突部(42、42),并且,在上述拉片保持体(40)的两端缘部的与上述第一柱部(20)的支撑壁(24、24)以及上述第二柱部(30)的支撑壁(34、34)相对向的部位,沿上述拉片保持体(40)的两端缘部形成有与上述各支撑壁(24、24、34、34)的内表面以及上述各支撑壁(24、24、34、34)的端面抵接的阶梯部(4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形成在上述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的部位的上述各突部(42、42)的上表面被形成为从在上述拉片保持体(4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侧与上述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连接的连接缘部(45)朝向上述拉片保持体(4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面(42a、42a)。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在上述第一柱部(20)以及上述第二柱部(30)的凹部(23、33)中的至少一方的凹部(23、33)和上述第一柱部(20)的后表面(25)或者上述第二柱部(30)的前表面(35)之间,形成有使两者间连通的开口槽(27、37),
在上述拉片保持体(40)的内表面(40d)的将上述拉片保持体(40)嵌装支撑在上述第一柱部(20)以及上述第二柱部(30)时与上述开口槽(27、37)相对向的部位,形成有嵌入上述开口槽(27、37)内的突部片(44、44),
上述突部片(44、44)与嵌入与上述开口槽(27、37)连通的上述凹部(23、33)的上述突部(42、42)一体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与上述突部片(44、44)一体地形成的上述突部(42、42)和上述突部片(44、44)被形成为俯视时呈T字状。
CN201080065858.6A 2010-04-02 2010-04-02 拉链用拉头 Active CN1028439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56071 WO2011125152A1 (ja) 2010-04-02 2010-04-02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3928A true CN102843928A (zh) 2012-12-26
CN102843928B CN102843928B (zh) 2015-06-10

Family

ID=44762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5858.6A Active CN102843928B (zh) 2010-04-02 2010-04-02 拉链用拉头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03614B2 (zh)
EP (1) EP2554073B1 (zh)
JP (1) JP5562412B2 (zh)
KR (1) KR101393210B1 (zh)
CN (1) CN102843928B (zh)
TW (1) TWI397385B (zh)
WO (1) WO201112515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0352A (zh) * 2014-05-21 2014-08-27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卸的自锁式拉链头
CN106880133A (zh) * 2015-12-15 2017-06-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5010297A2 (pt) 2012-12-26 2017-07-11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produto alimentar embalado
USD773940S1 (en) * 2014-02-27 2016-12-13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Snack package
USD769132S1 (en) 2014-02-27 2016-10-18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Snack package with stacking features
US10212992B2 (en) * 2014-09-19 2019-02-26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JP6688305B2 (ja) * 2016-07-19 2020-04-28 ヘ イ,チ ジッパー用スライダー
USD832117S1 (en) * 2016-08-09 2018-10-30 Discovery Inc. Cracker and spread container
USD873708S1 (en) * 2017-01-05 2020-01-28 Woojin Plastic Co., Ltd Slider zipper head
USD862248S1 (en) 2017-03-29 2019-10-08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Package
WO2023188333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3684A (en) * 1969-09-15 1974-02-26 Textron Inc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4980954A (en) * 1988-10-22 1991-01-01 Yoshida Kogyo K.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CN1134263A (zh) * 1995-01-31 1996-10-30 Ykk株式会社 拉锁的滑块
CN1572170A (zh) * 2003-05-21 2005-02-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弹簧本体和上面装有这种弹簧本体的滑动件
WO2009133617A1 (ja) * 2008-05-01 2009-11-05 Ykk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0308A (ja) 1983-09-27 1985-04-22 Fujitsu Ltd 光ファイバジャイロ
JPS6070308U (ja) * 1983-10-21 1985-05-18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スライダ−
JP3935819B2 (ja) * 2002-10-29 2007-06-27 Ykk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4152254B2 (ja) * 2003-05-21 2008-09-1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200906330A (en) * 2007-08-06 2009-02-16 Unitech Zipper & Amp Machinery Co Ltd Slide fasten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3684A (en) * 1969-09-15 1974-02-26 Textron Inc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4980954A (en) * 1988-10-22 1991-01-01 Yoshida Kogyo K.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CN1134263A (zh) * 1995-01-31 1996-10-30 Ykk株式会社 拉锁的滑块
CN1572170A (zh) * 2003-05-21 2005-02-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弹簧本体和上面装有这种弹簧本体的滑动件
WO2009133617A1 (ja) * 2008-05-01 2009-11-05 Ykk株式会社 自動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0352A (zh) * 2014-05-21 2014-08-27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卸的自锁式拉链头
CN104000352B (zh) * 2014-05-21 2016-03-30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卸的自锁式拉链头
CN106880133A (zh) * 2015-12-15 2017-06-23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CN106880133B (zh) * 2015-12-15 2020-04-07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4423A (en) 2011-10-16
US20130025092A1 (en) 2013-01-31
EP2554073B1 (en) 2015-12-23
WO2011125152A1 (ja) 2011-10-13
US9003614B2 (en) 2015-04-14
TWI397385B (zh) 2013-06-01
JPWO2011125152A1 (ja) 2013-07-08
EP2554073A1 (en) 2013-02-06
KR101393210B1 (ko) 2014-05-08
KR20120127528A (ko) 2012-11-21
CN102843928B (zh) 2015-06-10
EP2554073A4 (en) 2013-10-30
JP5562412B2 (ja)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3928A (zh) 拉链用拉头
CN106714609B (zh) 拉链链牙、拉链牙链带及拉链
CN101519032B (zh) 遮阳篷顶装置的滑动件
CN202990582U (zh) 车门的固定装置
US9271548B2 (en) Slider for slider fasteners
CN101327059B (zh) 用于拉链的双侧咬合链牙
CN105979816B (zh) 拉链的打开件及拉链
CN107072357B (zh) 拉链用的拉头
CN101224057A (zh) 带自动停止装置的拉链用拉链头
CN109195474A (zh) 拉链用金属单件式锁定滑件和拉件
CN102264254A (zh) 带分离嵌插件的拉链
CN102227179A (zh) 拉链
CN104812265A (zh) 拉链用拉头
CN105691249B (zh) 一种座椅解锁机构
CN106455766A (zh) 拉链用拉头
CN103763969B (zh) 拉链用拉头
KR20090073877A (ko) 금형조립체
CN102469857B (zh) 拉链用拉头
EP2006196A1 (en) Safety release for fender
CN103702583A (zh) 拉链用拉头
CN202782991U (zh) 门洞装饰条
CN104000352B (zh) 可拆卸的自锁式拉链头
JP2005323860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下止
CN204306181U (zh) 自锁式拉链头
JP7294005B2 (ja)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とパッケージトレイの組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