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3326A - 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3326A
CN105133326A CN201510606531.XA CN201510606531A CN105133326A CN 105133326 A CN105133326 A CN 105133326A CN 201510606531 A CN201510606531 A CN 201510606531A CN 105133326 A CN105133326 A CN 105133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ylinder
frame
slide block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065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3326B (zh
Inventor
蒋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ngyuan Bauer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DA WARP KNIT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DA WARP KNIT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DA WARP KNIT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065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33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3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3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3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33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交织布没有抗酸抗碱、抗静电、耐高低温的功能,只能在简单的环境中使用,使用范围窄;且没有制备方法等技术问题。本混纺交织布,包括基布层,基布层两侧均具有保护层,保护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40~60份、交联剂2~4份、抗静电剂3~5份和抗氧剂0.6~1份;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使用范围广、产品质量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交织布,特别是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服装面料要求能同时达到经纬向都具备竹节纱效应,布面错落有致、层次感强,仿麻效果好,但现在国内外较流行的服装面料无法同时达到上述要求。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层涤锦棉交织布【申请号:200910186034.3;公告号:CN101660239A】。这种双层涤锦棉交织布,其特征在于:该交织布为双层缎纹结构,其由65D~85D的涤纶DTY作为经线,5S~15S的棉纤维和150D~170D的锦涤复合丝作为纬线交织而成,所述的涤纶DTY总重量占交织布总重量的33%~53%,所述的棉纤维占交织布总重量的40%~60%,所述的锦涤复合丝占交织布总重量的5%~10%。
该专利中公开的交织布虽然具有吸湿、透气性良好,保暖性好的特点,但是,该交织布没有抗酸抗碱、抗静电、耐高低温的功能,只能在简单的环境中使用,使用范围窄;且没有制备方法,因此,设计出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混纺交织布,该交织布具有使用范围广的特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纺交织布,包括基布层,其特征在于,基布层两侧均具有保护层,保护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40~60份、交联剂2~4份、抗静电剂3~5份和抗氧剂0.6~1份。
采用以上组分后,保护层的主要成分为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又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使保护层具有抗酸抗碱、抗静电、耐老化、耐高低温等功能,从而交织布能抵抗各种非常规的环境,使用范围广。
所述各组份的重量份如下: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50份、交联剂3份、抗静电剂4份和抗氧剂0.8份。
采用以上组分,可使保护层能达到最佳的使用特性,组分合理。
所述基布层由经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采用天丝和棉纤维的合股线,所述纬纱采用棉竹节纱和涤纶丝的合股线。
采用以上结构,基布层通过四种材料交织而成,可以结合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基布层能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抗静电剂为非离子型抗静剂,抗氧剂为二苯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具有产品质量好的特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按上述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
b、将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5~10min,搅拌转速100~150r/min,制得整理液;
c、将整理液注入浸轧设备的轧液箱中,将基布层浸入轧液箱中,对其浸轧工艺处理,浸轧速度10~20m/min,整理液层即为保护层;
d、将浸轧后的基布层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烘干温度100~150℃,烘干时间10~18min,得到本混纺交织布。
采用以上方法,通过浸轧的方式将保护层快速固定到基布层上,替代了以往的喷涂方式,可使保护层和基布层牢牢固定在一起,产品质量好。
在步骤c中的所述的浸轧设备,包括机架、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和轧液箱,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第三辊筒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位于同一高度,第三辊筒位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上方,且能同时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相接触,第三辊筒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轧液箱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架上设置在机架上,轧液箱上端具有开口,轧液箱位于第一辊筒下方,机架上通过连接架设置有转轴一和转轴二,转轴一和转轴二均能位于轧液箱液面下方,转轴一位于第一辊筒下方,转轴二位于第二辊筒下方。
本浸轧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需要浸轧的布料依次绕在转轴一、第一辊筒、转轴二和第二辊筒上,添加适量的整理液到轧液箱中,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第三辊筒上下移动,可调节好布料的轧余率,随着浸轧作业的持续进行,轧液箱中的液面逐渐降低,通过第二移动机构带动轧液箱向上移动,从而可使转轴一和转轴二处于轧液箱中的液面深度保持一致。
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第一导轨竖直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一滑块相固连,第三辊筒通过安装架固定在第一滑块上。
当需要调节第三辊筒的高度时,控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下移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滑块沿着第一导轨上下移动,第一滑块带动安装架上下移动,安装架带动第三辊筒上下移动,从而可使布料保持不同的轧余率,通用性强。
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第二导轨竖直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二滑块相固连,轧液箱固定在第二滑块上。
当需要使转轴一和转轴二处于轧液箱中不同的液面深度时,控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下移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滑块沿着第二导轨上下移动,第二滑块带动轧液箱上下移动,从而可使转轴一和转轴二处于轧液箱中不同的液面深度,调节方便。
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能控制第二气缸工作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悬浮块、导向杆、行程开关和PLC可编程控制器,导向杆上端固定在连接架上,导向杆中部通过安装板和行程开关相固定,导向杆下端可处于轧液箱中,悬浮块套设在导向杆上,且能沿导向杆上下移动,悬浮块上端具有凸出的工作部,工作部能和行程开关相接触,行程开关和第二气缸均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相连。
采用以上结构,随着轧液箱中液面逐渐降低,悬浮块随着液面逐渐降低,悬浮块的工作部和行程开关脱离,行程开关将信号传递给PLC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移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使轧液箱向上移动,使转轴一和转轴二处于轧液箱中的液面深度保持一致,随着液面逐渐升高,悬浮块随着液面逐渐升高,悬浮块的工作部和行程开关接触,行程开关将信号传递给PLC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使第二气缸停止移动,控制方便。
所述机架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导向轴一和导向轴二。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导向轴一和导向轴二可使布料能顺利输入到轧液箱中或者从轧液箱中输出,导向作用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交织布中保护层的主要成分为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又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使保护层具有抗酸抗碱、抗静电、耐老化、耐高低温等功能,交织布能抵抗各种非常规的环境,使用范围广。
2、本制备方法中通过浸轧的方式将保护层快速固定到基布层上,替代了以往的喷涂方式,可使保护层和基布层牢牢固定在一起,产品质量好。
3、本浸轧设备中通过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带动轧液箱上下移动,可使转轴一和转轴二处于轧液箱中不同的液面深度,调节方便。
4、通过导向轴一和导向轴二可使布料能顺利输入到轧液箱中或者从轧液箱中输出,导向作用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拆去部分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拆去部分零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拆去部分零件的剖视图。
图中,1、机架;2、转轴二;3、第二滑块;4、第二导轨;5、第二气缸;6、转轴一;7、PLC可编程控制器;8、导向轴一;9、连接架;10、第一辊筒;11、第三辊筒;12、第二辊筒;13、导向轴二;14、轧液箱;15、第一气缸;16、第一滑块;17、第一导轨;18、安装架;19、导向杆;20、悬浮块;20a、工作部;21、安装板;22、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混纺交织布,包括基布层,基布层两侧均具有保护层,保护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40~60份、交联剂2~4份、抗静电剂3~5份和抗氧剂0.6~1份,采用该组分后,保护层的主要成分为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又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使保护层具有抗酸抗碱、抗静电、耐老化、耐高低温等功能,从而交织布能抵抗各种非常规的环境,使用范围广。
各组份的重量份如下: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50份、交联剂3份、抗静电剂4份和抗氧剂0.8份,采用该组分,可使保护层能达到最佳的使用特性,组分合理;当然,可以采用这种实施方案,各组份的重量份如下: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40份、交联剂2份、抗静电剂3份和抗氧剂0.6份;当然,可以采用该种实施方案,各组份的重量份如下: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60份、交联剂4份、抗静电剂5份和抗氧剂1份。
基布层由经纬纱交织而成,经纱采用天丝和棉纤维的合股线,纬纱采用棉竹节纱和涤纶丝的合股线;采用该结构,基布层通过四种材料交织而成,可以结合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基布层能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交联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抗静电剂为非离子型抗静剂,抗静电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抗氧剂为二苯胺,抗氧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
制备方法的实施例一:
本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以上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
b、将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5min,搅拌转速100r/min,制得整理液;
c、将整理液注入浸轧设备的轧液箱中,将基布层浸入轧液箱14中,对其浸轧工艺处理,浸轧速度10m/min,整理液层即为保护层;
d、将浸轧后的基布层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烘干温度100℃,烘干时间10min,得到本混纺交织布。
如图1所示,在步骤c中的浸轧设备,包括机架1、第一辊筒10、第二辊筒12、第三辊筒11和轧液箱14,第一辊筒10、第二辊筒12和第三辊筒11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辊筒10和第二辊筒12位于同一高度,第三辊筒11位于第一辊筒10和第二辊筒12的上方,且能同时与第一辊筒10和第二辊筒12相接触,第三辊筒11和第一辊筒10之间、第三辊筒11和第二辊筒12之间具有供布料通过的间隙;第三辊筒11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机架1上,轧液箱14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架1上设置在机架1上,轧液箱14上端具有开口,轧液箱14位于第一辊筒10下方,机架1上通过连接架9设置有转轴一6和转轴二2,连接架9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转轴一6和转轴二2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连接架9上;转轴一6和转轴二2均能位于轧液箱14液面下方,转轴一6位于第一辊筒10下方,转轴二2位于第二辊筒12下方。
如图1、图2所示,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5、第一导轨17和第一滑块16,第一导轨17竖直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导轨1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滑块16设置在第一导轨17上,通过第一导轨17可对第一滑块16上下移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第一气缸15的缸体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气缸15的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一滑块16相固连,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第一滑块16相固连;第三辊筒11通过安装架18固定在第一滑块16上。
如图3所示,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5、第二导轨4和第二滑块3,第二导轨4竖直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导轨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滑块3设置在第二导轨4上,通过第二导轨4可对第二滑块3上下移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第二气缸5的缸体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气缸5的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二滑块3相固连,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第二滑块3相固连;轧液箱14固定在第二滑块3上,轧液箱1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滑块3上。
如图1、图4所示,机架1上还设置有能控制第二气缸5工作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悬浮块20、导向杆19、行程开关22和PLC可编程控制器7,PLC可编程控制器7固定在机架1上,PLC可编程控制器7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行程开关和气缸的程序为现有的,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编辑;导向杆19上端固定在连接架9上,导向杆19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架9上;导向杆19中部通过安装板21和行程开关22相固定,导向杆19的中部和安装板21相固定,行程开关2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板21上;导向杆19下端可处于轧液箱14中,悬浮块20套设在导向杆19上,且能沿导向杆19上下移动,悬浮块20上端具有凸出的工作部20a,工作部20a能和行程开关22相接触,行程开关22和第二气缸5均与PLC可编程控制器7相连。
如图1所示,机架1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导向轴一8和导向轴二13,采用该结构,通过导向轴一8和导向轴二13可使布料能顺利输入到轧液箱14中或者从轧液箱14中输出,导向作用好。
制备方法的实施例二:
本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以上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
b、将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8min,搅拌转速125r/min,制得整理液;
c、将整理液注入浸轧设备的轧液箱中,将基布层浸入轧液箱14中,对其浸轧工艺处理,浸轧速度15m/min,整理液层即为保护层;
d、将浸轧后的基布层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烘干温度125℃,烘干时间14min,得到本混纺交织布。
如图1所示,在步骤c中的浸轧设备,包括机架1、第一辊筒10、第二辊筒12、第三辊筒11和轧液箱14,第一辊筒10、第二辊筒12和第三辊筒11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辊筒10和第二辊筒12位于同一高度,第三辊筒11位于第一辊筒10和第二辊筒12的上方,且能同时与第一辊筒10和第二辊筒12相接触,第三辊筒11和第一辊筒10之间、第三辊筒11和第二辊筒12之间具有供布料通过的间隙;第三辊筒11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机架1上,轧液箱14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架1上设置在机架1上,轧液箱14上端具有开口,轧液箱14位于第一辊筒10下方,机架1上通过连接架9设置有转轴一6和转轴二2,连接架9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转轴一6和转轴二2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连接架9上;转轴一6和转轴二2均能位于轧液箱14液面下方,转轴一6位于第一辊筒10下方,转轴二2位于第二辊筒12下方。
如图1、图2所示,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5、第一导轨17和第一滑块16,第一导轨17竖直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导轨1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滑块16设置在第一导轨17上,通过第一导轨17可对第一滑块16上下移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第一气缸15的缸体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气缸15的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一滑块16相固连,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第一滑块16相固连;第三辊筒11通过安装架18固定在第一滑块16上。
如图3所示,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5、第二导轨4和第二滑块3,第二导轨4竖直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导轨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滑块3设置在第二导轨4上,通过第二导轨4可对第二滑块3上下移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第二气缸5的缸体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气缸5的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二滑块3相固连,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第二滑块3相固连;轧液箱14固定在第二滑块3上,轧液箱1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滑块3上。
如图1、图4所示,机架1上还设置有能控制第二气缸5工作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悬浮块20、导向杆19、行程开关22和PLC可编程控制器7,PLC可编程控制器7固定在机架1上,PLC可编程控制器7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行程开关和气缸的程序为现有的,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编辑;导向杆19上端固定在连接架9上,导向杆19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架9上;导向杆19中部通过安装板21和行程开关22相固定,导向杆19的中部和安装板21相固定,行程开关2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板21上;导向杆19下端可处于轧液箱14中,悬浮块20套设在导向杆19上,且能沿导向杆19上下移动,悬浮块20上端具有凸出的工作部20a,工作部20a能和行程开关22相接触,行程开关22和第二气缸5均与PLC可编程控制器7相连。
如图1所示,机架1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导向轴一8和导向轴二13,采用该结构,通过导向轴一8和导向轴二13可使布料能顺利输入到轧液箱14中或者从轧液箱14中输出,导向作用好。
制备方法的实施例三:
本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以上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
b、将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10min,搅拌转速150r/min,制得整理液;
c、将整理液注入浸轧设备的轧液箱中,将基布层浸入轧液箱14中,对其浸轧工艺处理,浸轧速度20m/min,整理液层即为保护层;
d、将浸轧后的基布层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烘干温度150℃,烘干时间18min,得到本混纺交织布。
采用该方法,通过浸轧的方式将保护层快速固定到基布层上,替代了以往的喷涂方式,可使保护层和基布层牢牢固定在一起,产品质量好。
如图1所示,在步骤c中的浸轧设备,包括机架1、第一辊筒10、第二辊筒12、第三辊筒11和轧液箱14,第一辊筒10、第二辊筒12和第三辊筒11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辊筒10和第二辊筒12位于同一高度,第三辊筒11位于第一辊筒10和第二辊筒12的上方,且能同时与第一辊筒10和第二辊筒12相接触,第三辊筒11和第一辊筒10之间、第三辊筒11和第二辊筒12之间具有供布料通过的间隙;第三辊筒11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机架1上,轧液箱14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架1上设置在机架1上,轧液箱14上端具有开口,轧液箱14位于第一辊筒10下方,机架1上通过连接架9设置有转轴一6和转轴二2,连接架9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转轴一6和转轴二2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连接架9上;转轴一6和转轴二2均能位于轧液箱14液面下方,转轴一6位于第一辊筒10下方,转轴二2位于第二辊筒12下方。
如图1、图2所示,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5、第一导轨17和第一滑块16,第一导轨17竖直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导轨1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滑块16设置在第一导轨17上,通过第一导轨17可对第一滑块16上下移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第一气缸15的缸体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气缸15的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一滑块16相固连,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第一滑块16相固连;第三辊筒11通过安装架18固定在第一滑块16上。
如图3所示,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5、第二导轨4和第二滑块3,第二导轨4竖直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导轨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滑块3设置在第二导轨4上,通过第二导轨4可对第二滑块3上下移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第二气缸5的缸体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气缸5的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二滑块3相固连,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和第二滑块3相固连;轧液箱14固定在第二滑块3上,轧液箱1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滑块3上。
如图1、图4所示,机架1上还设置有能控制第二气缸5工作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悬浮块20、导向杆19、行程开关22和PLC可编程控制器7,PLC可编程控制器7固定在机架1上,PLC可编程控制器7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行程开关和气缸的程序为现有的,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编辑;导向杆19上端固定在连接架9上,导向杆19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架9上;导向杆19中部通过安装板21和行程开关22相固定,导向杆19的中部和安装板21相固定,行程开关2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板21上;导向杆19下端可处于轧液箱14中,悬浮块20套设在导向杆19上,且能沿导向杆19上下移动,悬浮块20上端具有凸出的工作部20a,工作部20a能和行程开关22相接触,行程开关22和第二气缸5均与PLC可编程控制器7相连。
如图1所示,机架1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导向轴一8和导向轴二13,采用该结构,通过导向轴一8和导向轴二13可使布料能顺利输入到轧液箱14中或者从轧液箱14中输出,导向作用好。
本浸轧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需要浸轧的布料依次绕在导向轴一8、转轴一6、第一辊筒10、转轴二2、第二辊筒12和导向轴二13上,添加适量的整理液到轧液箱14中,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上下移动,第一气缸15的活塞杆带动第一滑块16沿着第一导轨17上下移动,第一滑块16带动安装架18上下移动,安装架18带动第三辊筒11上下移动,可调节好布料的轧余率,随着浸轧作业的持续进行,轧液箱14中液面逐渐降低,悬浮块20的工作部20a和行程开关22脱离,行程开关22将信号传递给PLC可编程控制器7,PLC可编程控制器7控制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向上移动,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带动第二滑块3上下移动,第二滑块3带动轧液箱14上下移动,从而可使转轴一6和转轴二2处于轧液箱14中的液面深度始终保持一致,随着液面逐渐升高,悬浮块20的工作部20a和行程开关22接触,行程开关22将信号传递给PLC可编程控制器7,PLC可编程控制器7使第二气缸5停止移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纺交织布,包括基布层,其特征在于,基布层两侧均具有保护层,保护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份组成: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40~60份、交联剂2~4份、抗静电剂3~5份和抗氧剂0.6~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纺交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份的重量份如下: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50份、交联剂3份、抗静电剂4份和抗氧剂0.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纺交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由经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采用天丝和棉纤维的合股线,所述纬纱采用棉竹节纱和涤纶丝的合股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纺交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抗静电剂为非离子型抗静剂,抗氧剂为二苯胺。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混纺交织布,其特征在于,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上述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
b、将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交联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5~10min,搅拌转速100~150r/min,制得整理液;
c、将整理液注入浸轧设备的轧液箱中,将基布层浸入轧液箱中,对其浸轧工艺处理,浸轧速度10~20m/min,整理液层即为保护层;
d、将浸轧后的基布层放入烘箱中烘干处理,烘干温度100~150℃,烘干时间10~18min,得到本混纺交织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的所述的浸轧设备,包括机架、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第三辊筒和轧液箱,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第三辊筒均通过轴向固定且周向转动的方式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位于同一高度,第三辊筒位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上方,且能同时与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相接触,第三辊筒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轧液箱通过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架上设置在机架上,轧液箱上端具有开口,轧液箱位于第一辊筒下方,机架上通过连接架设置有转轴一和转轴二,转轴一和转轴二均能位于轧液箱液面下方,转轴一位于第一辊筒下方,转轴二位于第二辊筒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第一导轨竖直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一滑块相固连,第三辊筒通过安装架固定在第一滑块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第二导轨竖直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二滑块相固连,轧液箱固定在第二滑块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能控制第二气缸工作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悬浮块、导向杆、行程开关和PLC可编程控制器,导向杆上端固定在连接架上,导向杆中部通过安装板和行程开关相固定,导向杆下端可处于轧液箱中,悬浮块套设在导向杆上,且能沿导向杆上下移动,悬浮块上端具有凸出的工作部,工作部能和行程开关相接触,行程开关和第二气缸均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纺交织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导向轴一和导向轴二。
CN201510606531.XA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33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06531.XA CN105133326B (zh)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06531.XA CN105133326B (zh)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3326A true CN105133326A (zh) 2015-12-09
CN105133326B CN105133326B (zh) 2017-08-01

Family

ID=54718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0653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3326B (zh) 2015-09-22 2015-09-22 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332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6471A (zh) * 2018-02-27 2018-08-31 海宁天福经编涂层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的制作工艺
CN110373898A (zh) * 2019-06-28 2019-10-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纤维及织物表面处理浸渍液以及使用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00495A (ja) * 2006-09-22 2008-05-01 Asahi Kasei Engineering Kk ラミネーター
CN201099754Y (zh) * 2007-09-06 2008-08-13 盐城市宏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浆纱机浆槽上浆控制装置
CN201215630Y (zh) * 2008-07-05 2009-04-01 姚勇 全自动液位控制器
CN202007319U (zh) * 2010-06-01 2011-10-12 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湿短蒸工艺用的烘箱结构
US20120225228A1 (en) * 2009-11-12 2012-09-06 Marita Barth Coated Fabric Products
CN102950816A (zh) * 2012-11-21 2013-03-06 吴江市美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纸管包覆机
CN104532576A (zh) * 2014-12-23 2015-04-22 李哲 一种耐高温面料的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00495A (ja) * 2006-09-22 2008-05-01 Asahi Kasei Engineering Kk ラミネーター
CN201099754Y (zh) * 2007-09-06 2008-08-13 盐城市宏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浆纱机浆槽上浆控制装置
CN201215630Y (zh) * 2008-07-05 2009-04-01 姚勇 全自动液位控制器
US20120225228A1 (en) * 2009-11-12 2012-09-06 Marita Barth Coated Fabric Products
CN202007319U (zh) * 2010-06-01 2011-10-12 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湿短蒸工艺用的烘箱结构
CN102950816A (zh) * 2012-11-21 2013-03-06 吴江市美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纸管包覆机
CN104532576A (zh) * 2014-12-23 2015-04-22 李哲 一种耐高温面料的加工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6471A (zh) * 2018-02-27 2018-08-31 海宁天福经编涂层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的制作工艺
CN108466471B (zh) * 2018-02-27 2020-05-26 上海嘉柏利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复合面料的制作工艺
CN110373898A (zh) * 2019-06-28 2019-10-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纤维及织物表面处理浸渍液以及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3326B (zh)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7252A (zh) 一种纤维混纺高弹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80643B (zh) 一种衣物轻柔洗涤方法及滚筒洗衣机
CN207630654U (zh) 一种冰凉滑爽吸湿抑菌的新型织物
CN105133326A (zh) 一种混纺交织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8807A (zh) 一种防老化高强度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68497B (zh) 一种抗菌复合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78516A (zh) 一种针织面料及制备方法
CN105088789A (zh) 一种高强耐腐蚀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3335A (zh) 一种导电抗紫外线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CN207391631U (zh) 一种可调节的棉纱加工装置
CN108049064A (zh) 抗菌抗皱真丝面料的加工工艺
CN110158255A (zh) 一种凉感空气层床品面料的一步染色法
CN202123751U (zh) 银纤维布复合印花防辐射厨房围裙面料
CN105286152B (zh) 一种全拉伸仿真丝时装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22151A (zh) 一种可有效避免物体倒塌的物体搬运装置
CN204605066U (zh) 一种抗静电防污面料
CN208803212U (zh) 一种带有积极送纱机构的护膝机
CN210116895U (zh) 涤纶丝筒的过渡装置
CN104389131B (zh) 一种染色机
CN105926143A (zh) 一种高导湿性仿棉天鹅绒面料
CN105128466A (zh) 一种抗静电环保型涂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4987A (zh) 防辐射西服、西服表层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后处理方法
CN105088429A (zh) 一种毛网转角输送装置
CN204849247U (zh) 一种沉降片摆动机构
CN108754912A (zh) 一种多排织针制毯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08

Address after: 233200 Dingyuan County Industrial Park, Chuzhou, Anhui

Patentee after: Dingyuan Bauer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4413 No. 18, red road, Dingqiao Town, Haining, Jiaxing,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XINDA WARP KNITT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