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5773A -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5773A
CN105125773A CN201510674949.4A CN201510674949A CN105125773A CN 105125773 A CN105125773 A CN 105125773A CN 201510674949 A CN201510674949 A CN 201510674949A CN 105125773 A CN105125773 A CN 105125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herba
chinese medicinal
medicinal liniment
viticis cannabifoli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49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凤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ZH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749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257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25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577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搽剂的制备原料包括松木皮、花椒、牡荆、连翘、蒲公英、冰片、浮萍、白芷、蛇蜕、薄荷和甘草。本发明的用药适宜,配伍严谨,主次分明,相互增益,消痛止痒。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具有适用性广,显效快,疗程较短并且治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瘙痒症是大多数皮肤病和某些全身系统疾病的一种症状,也是皮肤病中最痛苦的症状之一。由于皮肤瘙痒症病因复杂,奇痒难忍,迁延难愈,因此致使患者痛苦难忍。若连续强烈地搔抓,可致患处抓痕累累,血迹成片,渗液结痂,日久患处皮肤粗糙肥厚,色素沉着。若继发感染,还可引起疖疮,糜烂溃疡等,卧床患者还可能增加压疮的危险,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治疗和护理的负担。多种病因可引起皮肤瘙痒症,如神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慢性湿疹、手足癣、疥疮、结节性痒疹以及夏季皮炎等,另外还有真菌、螨虫、自身细胞代谢产物等都能引起瘙痒。
目前,常用的外用止痒药有皮炎平软膏、花露水、苯甲醇、薄荷脑等,这些药的主要成分是薄荷脑和樟脑,其止痒作用主要是通过涂在皮肤上使人产生凉爽感觉麻痹大脑皮层来实现的,但是这些药对真菌、螨虫、自身细胞代谢产物等引起的瘙痒却作用不大。
中医上,目前公开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发明专利有很多,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310647498.6公开了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但该发明的中药组方所用到的部分药材成本较高,适用性不广,且对皮肤瘙痒疗效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性广、见效快、疗程短、方便使用而且成本低廉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搽剂。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所述中药搽剂包括如下制备原料:松木皮、花椒、牡荆、连翘、蒲公英、冰片、浮萍、白芷、蛇蜕、薄荷和甘草。
优选地,所述中药搽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松木皮20-27份、花椒16-23份、牡荆18-25份、连翘15-20份、蒲公英13-18份、冰片12-16份、浮萍8-15份、白芷5-13份、蛇蜕5-10份、薄荷6-15份和甘草5-15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搽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松木皮20份、花椒16份、牡荆18份、连翘15份、蒲公英13份、冰片12份、浮萍8份、白芷5份、蛇蜕5份、薄荷6份和甘草5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搽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松木皮27份、花椒23份、牡荆25份、连翘20份、蒲公英18份、冰片16份、浮萍15份、白芷13份、蛇蜕10份、薄荷15份和甘草15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搽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松木皮25份、花椒20份、牡荆22份、连翘18份、蒲公英15份、冰片14份、浮萍12份、白芷9份、蛇蜕7份、薄荷12份和甘草9份。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所述中药搽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各味药材,洗去杂质,干燥后分别粉碎,过60-80目筛,备用;
步骤2、取牡荆粗粉,置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加入粗粉重量的30-45%体积分数为60-85%的乙醇,调控二氧化碳流量为15~20L/h,萃取压力为15~20MPa,萃取温度为40~60℃,萃取时间为1.5~2h,减压分离制得到牡荆提取物,保留牡荆残渣;
步骤3、取松木皮、花椒、连翘、蒲公英、浮萍、白芷、蛇蜕、薄荷和甘草粗粉,合并步骤2所述的牡荆残渣,加体积浓度为65~9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4次,加乙醇溶液的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3~5倍,每次加热回流的时间为1~2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静置,取上层清夜,合并步骤2所述的牡荆提取物,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3~1.20(60℃)稠膏;
步骤4、称取冰片加入所述步骤3制得的稠膏,再加入45~60%的乙醇溶液,加乙醇溶液的质量为稠膏质量的1~3倍,混匀,得到中药搽剂。
本发明中药组方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松木皮: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树皮;性味苦、辛、温;归肺、大肠经;祛风除湿、活血止血、敛疮生肌;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金刃伤、肠风下血、久痢、湿疹、烧烫伤、痈疽久不收口。
花椒: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种子(椒目)入药;性味辛、温;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牡荆: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干燥叶。味微苦、辛,性平。归肺经。祛风解表,祛痰平喘,解毒,除湿,杀虫,止痛;治风寒感冒,痧气腹痛吐泻,痢疾,风湿痛,脚气,流火,痈肿,足癣。
连翘: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斑疹,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蒲公英: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冰片:本品为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的树脂中析出的天然结晶性化合物;性味辛、苦、凉;归心、肺经;开窍醒神、散热止痛、明目去翳。
浮萍;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性味辛,寒;归肺经;宣散风热、透疹、利尿。
白芷: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性味辛、温;归胃、大肠、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蛇蜕:本品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或乌梢蛇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性味咸、甘、平;归肝经;祛风、定惊、解毒、退翳。
薄荷:性辛,凉,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甘草: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组方分析:
依据中医对皮肤瘙痒症的辨证和中药材的配伍理论,结合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和现代制药技术的特点,合理科学的搭配各味药材,形成本发明中药组方。本发明组方是以松木皮、花椒和牡荆为君药,祛风解表,温中止痛,止痒除湿,生肌敛疮;以连翘、蒲公英和冰片为臣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散热止痛;以浮萍、白芷、蛇蜕和薄荷为佐药,散风除湿,消肿排脓,解毒,透疹;以甘草为使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君臣佐使诸药配合,协同促进,相辅相成,最终达到清热解毒、解表祛风、止痒除湿、消肿散结等功效,从而对皮肤瘙痒症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发挥中药辨证治疗的效果,用药适宜,配伍严谨,主次分明,对皮肤瘙痒症的适用性广。
2、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显效快,治愈率高,疗程短。
3、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用药量少,药材皆为中国药典所列,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4、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搽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松木皮20份、花椒16份、牡荆18份、连翘15份、蒲公英13份、冰片12份、浮萍8份、白芷5份、蛇蜕5份、薄荷6份和甘草5份。
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各味药材,洗去杂质,干燥后分别粉碎,过60目筛,备用;
步骤2、取牡荆粗粉,置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加入粗粉重量的35%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调控二氧化碳流量为18L/h,萃取压力为120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2h,减压分离制得到牡荆提取物,保留牡荆残渣;
步骤3、取松木皮、花椒、连翘、蒲公英、浮萍、白芷、蛇蜕、薄荷和甘草粗粉,合并步骤2所述的牡荆残渣,加体积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次,加乙醇溶液的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5倍,每次加热回流的时间为2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静置,取上层清夜,合并步骤2所述的牡荆提取物,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60℃)稠膏;
步骤4、称取冰片加入所述步骤3制得的稠膏,再加入45%的乙醇溶液,加乙醇溶液的质量为稠膏质量的3倍,混匀,得到中药搽剂。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中药搽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松木皮27份、花椒23份、牡荆25份、连翘20份、蒲公英18份、冰片16份、浮萍15份、白芷13份、蛇蜕10份、薄荷15份和甘草15份。
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各味药材,洗去杂质,干燥后分别粉碎,过60目筛,备用;
步骤2、取牡荆粗粉,置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加入粗粉重量的40%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调控二氧化碳流量为15L/h,萃取压力为18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1.5h,减压分离制得到牡荆提取物,保留牡荆残渣;
步骤3、取松木皮、花椒、连翘、蒲公英、浮萍、白芷、蛇蜕、薄荷和甘草粗粉,合并步骤2所述的牡荆残渣,加体积浓度为85%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次,加乙醇溶液的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4倍,每次加热回流的时间为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静置,取上层清夜,合并步骤2所述的牡荆提取物,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60℃)稠膏;
步骤4、称取冰片加入所述步骤3制得的稠膏,再加入50%的乙醇溶液,加乙醇溶液的质量为稠膏质量的2倍,混匀,得到中药搽剂。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中药搽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松木皮25份、花椒20份、牡荆22份、连翘18份、蒲公英15份、冰片14份、浮萍12份、白芷9份、蛇蜕7份、薄荷12份和甘草9份。
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各味药材,洗去杂质,干燥后分别粉碎,过70目筛,备用;
步骤2、取牡荆粗粉,置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加入粗粉重量的45%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调控二氧化碳流量为20L/h,萃取压力为20MPa,萃取温度为55℃,萃取时间为2h,减压分离制得到牡荆提取物,保留牡荆残渣;
步骤3、取松木皮、花椒、连翘、蒲公英、浮萍、白芷、蛇蜕、薄荷和甘草粗粉,合并步骤2所述的牡荆残渣,加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加乙醇溶液的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5倍,每次加热回流的时间为2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静置,取上层清夜,合并步骤2所述的牡荆提取物,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60℃)稠膏;
步骤4、称取冰片加入所述步骤3制得的稠膏,再加入60%的乙醇溶液,加乙醇溶液的质量为稠膏质量的1.5倍,混匀,得到中药搽剂。
本发明中药搽剂药效学研究
试验例一:本发明中药搽剂对磷酸组胺致豚鼠皮肤瘙痒的影响
1.目的:根据《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指南》的要求,研究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搽剂在治疗皮肤瘙痒的主要药效学,将实施例2制得的本发明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按低、中、高剂量对磷酸组胺致皮肤瘙痒的豚鼠给药,观察本发明中药搽剂对皮肤瘙痒症的影响。
2.方法:取豚鼠75只,体重170~415g,雌雄各半,于实验前1天右后足背剃毛,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搽剂低剂量(70mg/kg)、搽剂中剂量(140mg/kg)、搽剂高剂量(280mg/kg)、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国药准字H3402247,由安徽新和成皖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给药剂量240mg/kg)及蒸馏水阴性对照组。精密称取磷酸组胺对照品以蒸馏水配成0.01%、0.02%、0.03%、0.04%一系列浓度备用。分别于剃毛处均匀涂抹相应药液、蒸馏水1ml/kg。次日,用粗砂纸擦伤右后足背剃毛处,面积约1cm2,局部再涂药1次,于末次涂药10分钟后在创面处滴0.01%磷酸组胺0.05ml,以后每隔3分钟依0.01%、0.02%、0.03%、0.04%…递增浓度,每次均为0.05ml。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时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为致痒阈。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豚鼠磷酸组胺致痒阈值的测定结果
注:##为与模型组比较,P<0.01。
3.结论
表明搽剂中、高剂量的致痒阈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表明搽剂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组织胺所致豚鼠致痒阈,有明显的止痒作用。
试验二:本发明中药搽剂对皮肤瘙痒的临床志愿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患者11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2岁,明确诊断为皮肤瘙痒症。按照国家卫生计委颁发的标准,皮肤瘙痒症筛选标准为:周身瘙痒而无明显皮损,痒如虫行,皮肤干燥且神情倦怠,面色咣白,舌淡苔薄白脉濡或细,或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暗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2.治疗方法
对患者采用实例1得到的中药搽剂涂抹,一日两次,连续7日为一个疗程。连续使用两个疗程并且每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症状。
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瘙痒消失,停药1年以上未复发;
显效,瘙痒明显减轻,瘙痒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减短;
有效,瘙痒有所减轻,偶有痒感;
无效,瘙痒无减轻甚至加重。
4.治疗结果:
使用本发明中药搽剂一、二个疗程后的效果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皮肤瘙痒症临床志愿者使用本发明中药搽剂一个疗程后的效果
表3皮肤瘙痒症临床志愿者使用本发明中药搽剂二个疗程后的效果
从表2和表3可以得出,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搽剂具有止痒的功效,针对性强,疗程短,能够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症状。

Claims (6)

1.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搽剂包括如下制备原料:松木皮、花椒、牡荆、连翘、蒲公英、冰片、浮萍、白芷、蛇蜕、薄荷和甘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搽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松木皮20-27份、花椒16-23份、牡荆18-25份、连翘15-20份、蒲公英13-18份、冰片12-16份、浮萍8-15份、白芷5-13份、蛇蜕5-10份、薄荷6-15份和甘草5-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搽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松木皮20份、花椒16份、牡荆18份、连翘15份、蒲公英13份、冰片12份、浮萍8份、白芷5份、蛇蜕5份、薄荷6份和甘草5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搽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松木皮27份、花椒23份、牡荆25份、连翘20份、蒲公英18份、冰片16份、浮萍15份、白芷13份、蛇蜕10份、薄荷15份和甘草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搽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松木皮25份、花椒20份、牡荆22份、连翘18份、蒲公英15份、冰片14份、浮萍12份、白芷9份、蛇蜕7份、薄荷12份和甘草9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搽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中药组方分别称取各味药材,洗去杂质,干燥后分别粉碎,过60-80目筛,备用;
步骤2、取牡荆粗粉,置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加入粗粉重量的30-45%体积分数为60-85%的乙醇,调控二氧化碳流量为15~20L/h,萃取压力为15~20MPa,萃取温度为40~60℃,萃取时间为1.5~2h,减压分离制得到牡荆提取物,保留牡荆残渣;
步骤3、取松木皮、花椒、连翘、蒲公英、浮萍、白芷、蛇蜕、薄荷和甘草粗粉,合并步骤2所述的牡荆残渣,加体积浓度为65~9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4次,加乙醇溶液的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3~5倍,每次加热回流的时间为1~2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静置,取上层清夜,合并步骤2所述的牡荆提取物,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3~1.20(60℃)稠膏;
步骤4、称取冰片加入所述步骤3制得的稠膏,再加入45~60%的乙醇溶液,加乙醇溶液的质量为稠膏质量的1~3倍,混匀,得到中药搽剂。
CN201510674949.4A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51257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4949.4A CN105125773A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4949.4A CN105125773A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5773A true CN105125773A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11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4949.4A Withdrawn CN105125773A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257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1203B (zh) 一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633A (zh) 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8661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6784B (zh) 一种用于皮炎的药物组合物、应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5914A (zh) 一种辅助治疗乳腺癌症的中药制剂
CN105497261A (zh) 一种外用贴剂基质及该基质制成的外用贴剂和助眠贴
CN105213556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747A (zh) 一种治疗脑血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6017A (zh) 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06953A (zh)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中药制剂
CN104337989A (zh) 一种含鹅不食草和乳香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51309A (zh) 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0795A (zh) 一种杜仲降压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4383050B (zh) 一种内外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5125773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2888A (zh) 一种治疗血液透析后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5343660A (zh) 一种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50444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950A (zh) 一种治疗乳痈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26076A (zh) 一种治疗妊娠咳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6158A (zh) 一种用于治疗戒烟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5288126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06321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和在制备治疗外伤药物中的应用
CN105213652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362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