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1874A - 滚动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滚动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1874A
CN105121874A CN201480022257.5A CN201480022257A CN105121874A CN 105121874 A CN105121874 A CN 105121874A CN 201480022257 A CN201480022257 A CN 201480022257A CN 105121874 A CN105121874 A CN 105121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mentioned
rolling
componen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22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21874B (zh
Inventor
和田光真
彦本健太郎
堀川真理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21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21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81Details of distribution or circulation inside the bearing, e.g. grooves on the cage or passages in the roll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16C29/0609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end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where the rolling elements change direction, e.g. end c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16C29/0611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return passages, i.e. the passages where the rolling elements do not carry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3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 F16C29/06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with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59Details of supply of the liquid to the bearing, e.g. passages or 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同一形状的循环道组装体并且能够达成润滑剂路径简化,从而可防止润滑剂滞留的滚动引导装置,其具备移动构件(3),该移动构件(3)具有主体构件(4)、一对循环构件(8)、盖构件(5)以及润滑剂路径,其中,该主体构件(4)具有滚动体(1)的负载滚行面(42)和返回通道(44),该一对循环构件(8)内置有第一方向转换道(60-1)并且具有第二方向转换道(60-2)的内围侧引导面(60a),该盖构件(5)具有各循环构件(8)组装用的一对凹部(52、53)和润滑剂的供应孔(50),该润滑剂路径由循环构件(8)和盖构件(5)所构成,且设置在与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端面平行的面内,此外,该润滑剂路径具有:形成在盖构件(5)的导入道(51);以及形成在循环构件(8)的第一连接道(91)和第二连接道(96),并且,一对循环构件(8)分别以180°不同的朝向安装在一对凹部,在一个循环构件(8)连接有第一连接道(91)和盖构件(5)的导入道(51),在另一个循环构件(8)连接有第二连接道(96)和导入道(51)。

Description

滚动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工作机械的工件台或各种搬运装置的直线引导部或者曲线引导部引导平台等活动体使该活动体往返移动自如的滚动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该种滚动引导装置具备: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滚动体的滚行面的轨道构件;以及隔着滚行在上述滚行面的多数滚动体组装在上述轨道构件并且沿着该轨道构件往复运动自如的移动构件。上述移动构件具备有滚动体的无限循环道,从而使移动构件构成为可沿着上述轨道构件无行程限制地移动。
日本特开2006-105296号公报所公开的滚动引导装置中,上述移动构件包括:金属制的主体构件;装接在该主体构件的多个循环道组装体;以及以覆盖着这些循环道组装体的方式装接在上述主体构件的一对盖构件。在上述主体构件形成有与上述轨道构件的滚行面对置的负载滚行面,并且,滚动体滚行在由彼此对置的滚行面和负载滚行面所区划形成的负载通道内。此外,装接在主体构件的各循环道组装体具有:插入在上述主体构件上形成的贯通孔的管部;以及设置在该管部的一端并且配置在上述主体构件的移动方向端面的方向转换部。
在上述管部形成有与上述负载通道平行的滚动体的返回通道,另一方面,在上述方向转换部内置有连接上述返回通道和上述负载通道的内侧方向转换道。此外,在上述方向转换部的外侧面形成有与上述内侧方向转换道交叉的外侧方向转换道的内围侧引导面,当通过将上述盖构件装接在主体构件从而覆盖着循环道组装体时,在上述方向转换部和盖构件之间就会形成有外侧方向转换道。
滚动体的无限循环道是由同一形状形成的一对循环道组装体经由组合后所构成,一对循环道组装体以彼此对置的方式装接在上述主体构件。此时,各循环道组装体的管部分别插入在上述主体构件上形成的各个贯通孔,管部的前端贯穿突出在主体构件,在对置的循环道组装体的方向转换部形成为与外侧方向转换道连接。即,通过一对循环道组装体的组合,就能以负载通道、内侧方向转换道、返回通道、外侧方向转换道、负载通道的顺序形成一循环的无限循环道,进而,在各个转换部通过上述内侧方向转换道和外侧方向转换道的交叉,就可构筑2回路的无限循环道。
进而,在该滚动引导装置中以彼此对置装接的一对循环道组装体为一组,在上述轨道构件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一组的循环道组装体。即,利用同一形状形成的四个循环道组装体就可使滚动引导装置全体构筑有4回路的无限循环道。此时,设置在上述轨道构件的一侧面的一组循环道组装体和设置在上述轨道构件的另一侧面的一组循环道组装体以彼此180°不同的朝向设置。
此外,在该滚动引导装置中设有对各无限循环道供应润滑剂用的润滑剂路径。该润滑剂路径设置为从形成在上述盖构件的注油孔往设置在各循环道组装体的各方向转换道引导润滑剂,在上述循环道组装体的方向转换部设有对应于上述内侧方向转换道与外侧方向转换道交叉的位置的油入口。润滑剂通过该油入口流往上述内侧方向转换道和外侧方向转换道。另外,在上述盖构件设有导入道,该导入道用于润滑剂流动在上述注油孔至循环道组装体的油入口之间。上述油入口设置为对应于上述内侧方向转换道与外侧方向转换道交叉的位置,因此上述导入道就会立体性地设置在盖构件,在该盖构件和上述循环道组装体完成组合时,上述导入道就会沿着该盖构件与上述循环道组装体接合的接合面设置。在此,润滑剂通常使用例如由基底油和添加剂形成的润滑油、或者对基底油利用增稠剂使其具备结构粘性的润滑脂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52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日本特开2006-105296号公报的滚动引导装置中,形成在上述盖构件的润滑剂的导入道立体性地设置在该盖构件,其结果是,润滑剂需经过多个弯曲部位才会到达循环道组装体的油入口。在如上所述滚动引导装置中,当润滑剂使用含有增稠剂的润滑脂时,老化变差的润滑脂恐怕会滞留在上述导入道的弯曲部位。其结果是,就会产生下述问题,即,妨碍到润滑剂路径的润滑剂的顺畅流动,且妨碍到上述无限循环道的适当润滑。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同一形状的循环道组装体并且能够达成润滑剂路径简化,从而可防止该润滑剂路径的润滑剂滞留的滚动引导装置。
即,应用本发明的滚动引导装置具备:轨道构件,其在两侧面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滚动体的滚行面;以及移动构件,其隔着无限循环的多数滚动体以跨在上述轨道构件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轨道构件,并且沿着上述轨道构件的长度方向自由移动,上述移动构件具备主体构件、循环构件、一对盖构件以及润滑剂路径,其中,该主体构件具有:负载滚行面,其与上述轨道构件的滚行面对置而构成滚动体的负载通道;以及滚动体返回通道,其与该负载滚行面平行设置,该循环构件具有连接上述负载通道和上述滚动体返回通道的方向转换道,并且对应上述轨道构件的各侧面而在主体构件的移动方向各端面分别设有一对,该一对盖构件固定在上述主体构件的移动方向两端面,并且具有:各循环构件组装用的一对凹部;以及从外部流入有润滑剂的供应孔,该润滑剂路径通过上述循环构件和上述盖构件的组合从而设置在与上述主体构件的移动方向端面平行的面内,并且对上述无限循环道内供应润滑剂。
接着,上述润滑剂路径具有:形成在上述盖构件且连接上述供应孔和各凹部的导入道;以及形成在上述循环构件的第一连接道和第二连接道,并且,一对循环构件分别以彼此180°不同的朝向安装在各盖部所具有的一对凹部,在一个循环构件连接有上述第一连接道和上述盖构件的导入道,在另一个循环构件连接有上述第二连接道和上述导入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滚动引导装置即使使用由同一形状构成的循环道组装体,但在与上述主体构件的移动方向端面平行的面内还是能够形成润滑剂路径,从而就可达成该润滑剂路径的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滚动引导装置的实施方式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表示排列作为滚动体的滚柱的连接体带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的循环道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5是从另外角度观察图4所示的循环道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6是循环道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上述循环道组装体装接在上述主体构件的脚部时的状态立体图。
图8是表示对上述主体构件组装一对循环道组装体时的组装顺序的概略图。
图9是说明对上述主体构件组合一对循环道组装体时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对盖构件装接有一对循环道组装体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对盖构件装接有一对循环道组装体时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第二连接道的作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上述第一连接道的作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一个循环道组装体和盖构件的组装部位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使用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滚动引导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和图2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滚动引导装置的实施方式一例的图。该滚动引导装置具备:轨道构件2,其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作为滚动体的滚柱1的滚行面20;以及移动构件3,其隔着多数滚柱1组装在上述轨道构件2并且内置有上述滚柱1的无限循环道。上述滚柱1一边循环在上述无限循环道一边滚行在轨道构件2的滚行面20,从而上述移动构件3可沿着该轨道构件2的长度方向自由移动。另外,本发明的滚动引导装置也可使用滚珠作为上述滚动体。
上述轨道构件2形成为剖面大致矩形,在其两侧面分别形成有凹槽。在各凹槽的上下形成有上述滚柱1的滚行面20,就轨道构件2整体而言形成有四条滚行面20。各滚行面20与轨道构件2的底面21以45°角度倾斜,位于上述凹槽上侧的滚行面20朝斜下方以45°角度面对着轨道构件2的底面21,另一方面,位于上述凹槽下侧的滚行面20朝斜上方以45°角度面对着轨道构件2的底面21。此外,在该轨道构件2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隔着预定间隔的固定螺栓用安装孔22,利用该安装孔22使该轨道构件2铺设在机械装置等。另外,对上述轨道构件2的滚行面20的配置、倾斜角度和其条数,也可根据上述移动构件3所需要的负载能力加以适当变更。
另一方面,上述移动构件3具备:具有导槽的主体构件4,该导槽用于收容上述轨道构件2的一部份:装接在该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前后的一对盖构件5;以及装接在上述主体构件4并且由上述盖构件5从外部覆盖的循环道组装体6。另外,针对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的详细说明将后续予以说明。
上述主体构件4具备:形成有机械装置等的安装面41的水平部4a;以及与该水平部4a正交的一对脚部4b,上述主体构件4以跨在该轨道构件2的方式配置在轨道构件2。在上述水平部4a形成有上述安装面41,另一方面在各脚部4b的内侧形成有上述滚柱1滚行用的上侧负载滚行面42a、下侧负载滚行面42b。上述轨道构件2的滚行面20和上述主体构件4的各负载滚行面42a、42b对置,从而构成为可使滚柱1边负载着荷重边滚行在主体构件4与轨道构件2之间的负载通道43。在各脚部4b形成有对应各负载滚行面42a、42b的返回通道44,该返回通道44形成为与上述负载通道43平行,使在上述负载通道43滚行结束从负载释放后的滚柱1朝与负载通道43内的滚行方向的相反方向滚行。在各脚部4b形成有对应上述上侧负载滚行面42a的下侧贯通孔45b和对应上述下侧负载滚行面42b的上侧贯通孔45a,通过对这些上侧贯通孔45a和下侧贯通孔45b插入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的一部份,就可使返回通道44具备在该主体构件4。
此外,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与上述盖构件5合作构成连接上述负载通道43和返回通道44的方向转换道60。将上述的各述负载通道43的两端和与其对应的返回通道44的两端由一对方向转换道60加以连接,从而使在上述移动构件3的内部构筑有滚柱1的无限循环道。如图2中虚线所示,各负载通道43由上述方向转换道60使其与位于斜下方或斜上方的返回通道44连接,并且,在构筑在上述主体构件4的各脚部4b的2回路的无限循环道中,上述方向转换道60彼此交叉。
如图3所示,上述滚柱1以等间隔排成一列在挠性的连接体带10,与该连接体带10一起组入在上述无限循环道。上述连接体带10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形成,其由装设在滚柱1和滚柱1之间的多个间隔件11和将这些间隔件11连接成一列的带部12所构成。另外,上述滚柱1也可不排列在上述连接体带10,而是插入在上述无限循环道。
图4和图5是表示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的立体图。该循环道组装体6由插入在上述主体构件4的贯通孔45a、45b并且在内部形成有上述返回通道44的管通道部7、和上述方向转换道60构筑用的方向转换部8所构成,这些管通道部7和方向转换部8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形成为一体性。上述管通道部7的全长形成为比形成在上述主体构件4的贯通孔45a、45b的长度还稍微长。另外,上述管通道部7和方向转换部8并不一定要形成为一体性,也可在分别形成后在对上述主体构件4的装接时才加以组装。
上述方向转换部8在其内部具有弯曲成大致U字形的内侧方向转换道60-1,该内侧方向转换道60-1与形成在上述管通道部7的返回通道44连接。即,上述方向转换部8相当于本发明的循环构件。此外,如图4所示,在上述方向转换部8的外侧面形成有外侧方向转换道60-2的拱形的内围侧引导面60a,该外侧方向转换道60-2设置为往与上述内侧方向转换道60-1交叉的方向引导滚柱1,上述内围侧引导面60a以跨在上述内侧方向转换道60-1的方式与该内侧方向转换道60-1交叉。
进而,如图5所示,在抵接于上述主体构件4的方向转换部8的内侧面形成有另一循环道组装体6的管通道部7的前端面所要抵接的抵靠面64,上述内围侧引导面60a的一端朝该抵靠面64开放。此外,在上述方向转换部8的内侧面形成有定位突起65、66。在将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固定在主体构件4时利用这些定位突起65、66。
图6是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的分解立体图。该循环道组装体6分割成循环道第一半体6A和循环道第二半体6B,其分割面包括上述返回通道44和内侧方向转换道60-1的中心线。因此,在上述循环道第一半体6A和循环道第二半体6B分别形成有成为上述返回通道44和内侧方向转换道60-1的滚动体诱导槽62,这些滚动体诱导槽62从上述管通道部7往上述方向转换部8连续成为一条槽。此外,在上述滚动体诱导槽62的底部形成有收容上述连接体带10的带部12用的导槽63。进而,在上述方向转换部8的外侧面形成为拱形的外侧方向转换道60-2的内围侧引导面60a以横贯在该内围侧引导面60a中途的方式分割成上述循环道第一半体6A和循环道第二半体6B。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循环道第一半体6A形成有孔67,且在上述循环道第二半体6B形成有突起68,通过这些孔67和突起68的嵌合使循环道第二半体6B正确组合在上述循环道第一半体6A。其结果是,就可完成具备有上述返回通道44和内侧方向转换道60-1的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
图7是表示将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安装在上述主体构件4的脚部4b时的状态的立体图,表示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的管通道部7插入在上述脚部4b的上侧贯通孔45a的状态。上述管通道部7形成为比上述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上述轨道构件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还稍微长条,当将上述管通道部7插入在上述贯通孔45a直到上述方向转换部8接触脚部4b为止时,虽然图7中未图示,但该管通道部7的前端会从脚部4b相反侧的面稍微突出。在该状态下,上述方向转换部8所具有的内侧方向转换道60-1就会连接于形成在上述主体构件4的下侧负载滚行面42b,而形成在方向转换部8的外侧方向转换道60-2的内围侧引导面60a就会连接于上述主体构件4的上侧负载滚行面42a。
此外,在上述主体构件4的脚部4b装接有循环道组装体6的状态下,形成在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的定位突起65、66会嵌合于形成在上述主体构件4的脚部4b的位置基准槽(图示外)。如此一来,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就会定位固定在主体构件4。在此,图7是表示装接有上述循环道组装体的上述脚部4b的一个端面的图,在该脚部4b的相反侧的端面与此同样也安装有另一循环道组装体6。
图8和图9是简单表示从上述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前后对上述脚部4b装接一对循环道组装体6-1、6-2时的状态的概略图。如图8所示,对形成在上述主体构件4的上侧贯通孔45a和下侧贯通孔45b从不同的方向插入一对循环道组装体6-1、6-2的管通道部7。在此,插入在上侧贯通孔45a的循环道组装体6-1和插入在下侧贯通孔45b的循环道组装体6-2虽然为同一形状的构件,但是循环道组装体6-1和循环道组装体6-2的对上述脚部4b的插入朝向彼此相对,并且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2的上下方向与循环道组装体6-1的上下方向相反。图9是表示一对循环道组装体6-1、6-2装接在上述脚部4b时装接完成的状态的概略图。在循环道组装体6-1、6-2对脚部4b的装接为装接完成的状态下,各循环道组装体6-1、6-2的管通道部7的前端会通过上侧贯通孔45a或下侧贯通孔45b从该脚部4b稍微突出,抵接在位于相对位置的方向转换部8的抵靠面64。因此,夹着上述脚部4b的一对循环道组装体6-1、6-2就会组合。此外,上述主体构件4具备有一对脚部4b,因此对该主体构件4就会装接有四个循环道组装体。
图10是表示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和盖构件5的组合状态的立体图。该盖构件5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制成,其具有对应上述主体构件4的水平部4a的安装部5a,并且具备有对应上述主体构件4的脚部4b的一对脚部5b、5c。
在与上述主体构件4抵接的上述脚部5b、5c的内侧面分别形成有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的方向转换部8收容用的收容槽52、53。即,这些收容槽52、53相当于本发明的凹部。此外,形成在上述脚部5b的收容槽52与形成在上述脚部5c的收容槽53以180°不同的朝向形成。因此,上述一对循环道组装体6-1、6-2就会以彼此180°不同的朝向组装在上述盖构件5。
此外,在上述脚部5b、5c的内侧面形成有对应各循环道组装体6的内围侧引导面60a的外围侧引导面60b,该外围侧引导面60b在上述收容槽52、53和各脚部5b、5c设置为交叉。但是,形成在上述脚部5c的外围侧引导面60b与形成在上述脚部5b的外围侧引导面60b以180°不同的朝向形成。
对如上所述的盖构件5组装一对循环道组装体6-1、6-2,从而就可使形成在各循环道组装体6的内围侧引导面60a和外围侧引导面60b对置,并且形成上述外侧方向转换道60-2。此时,设置在循环道组装体6-1的管通道部7插入在主体构件4的脚部4b上形成的上侧贯通孔45a。另一方面,从形成在脚部4b的下侧贯通孔45b突出的另一循环道组装体6-2的管通道部7的前端就会从图中的箭头方向嵌合于设置在循环道组装体6-1的抵靠面64。如此一来,上述外侧方向转换道60-2就会与另一循环道组装体6-2的返回通道44连接。另一方面,在嵌合于上述收容槽52的循环道组装体6-2中,管通道部7会插入在主体构件4的脚部4b上形成的下侧贯通孔45b,在循环道组装体6-2的抵靠面64就会嵌合有另一循环道组装体6-1的管通道部7(图示外)的前端。
接着,如上所述,通过对上述主体构件4组合同一形状的四个循环道组装体6和同一形状的两个盖构件5就可完成上述移动构件3,并且在上述主体构件4的各脚部4b就会分别形成有2回路的滚柱1的无限循环道。即,上述内侧方向转换道60-1和外侧方向转换道60-2会分别位于各脚部4b的上侧负载滚行面42a和下侧负载滚行面42b的两端,这些上述内侧方向转换道60-1和外侧方向转换道60-2由主体构件4的上侧贯通孔45a或下侧贯通孔45b内的返回通道44连接。
在如以上所述组装完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滚动引导装置中,上述滚柱1按照负载通道43、内侧方向转换道60-1、返回通道44、外侧方向转换道60-2、负载通道43的顺序循环在上述无限循环道内,从而就可使上述移动构件3沿着该轨道构件2的长度方向自由移动。
当使用如上所述的滚动引导装置时,为了防止上述滚柱1与滚行面20和负载滚行面42的固体接触,在这些上述滚柱1与滚行面20和负载滚行面42之间就需要形成润滑剂的膜。因此,在上述移动构件3就会设有对上述无限循环道内供应润滑剂用的润滑剂路径。该润滑剂路径具有形成在上述盖构件5的导入道以及形成在循环道组装体6的输送道和连接道,其通过这些盖构件5和循环道组装体6的组合而完成。以下,针对该润滑剂路径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5和图6对形成在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的输送道和连接道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上述主体构件4抵接的上述方向转换部8的内侧面,沿着上述抵靠面64的周缘形成有第一连接道91。该第一连接道91形成在上述循环道第二半体6B(见图6)。如上所述,在上述抵靠面64嵌合有另一循环道组装体6的管通道部7的前端。如此一来,上述第一连接道91就会形成为槽状。
此外,在上述主体构件4所抵接的上述方向转换部8的内侧面形成有作为上述输送道的第一排出槽92。该第一排出槽92形成在上述循环道第一半体6A,该第一排出槽92的一端朝上述循环道第一半体6A与上述循环道第二半体6B的分割面开放,另一方面,该第一排出槽92的另一端朝上述内围侧引导面60a开放。如上所述形成的第一排出槽92通过上述循环道第一半体6A和上述循环道第二半体6B的组合,从而与上述第一连接道91连接。进而,在上述方向转换部8的内侧面形成有作为上述输送道的第二排出槽93,该第二排出槽93与上述内侧方向转换道60-1连接。该第二排出槽93形成在上述循环道第二半体6B,该第二排出槽93通过上述循环道第一半体6A和上述循环道第二半体6B的组合,从而与上述第一连接道91和第一排出槽92正交。
另外,如图6所示,在上述循环道第一半体6A贯通形成有诱导孔94,该诱导孔94形成在上述管通道部7的基端部。该诱导孔94与上述第一排出槽92形成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形成为不会与上述滚动体诱导槽62互相干扰。另一方面,在上述循环道第二半体6B形成有诱导槽95,该诱导槽95朝上述循环道第二半体6B与上述循环道第一半体6A的分割面开口。该诱导槽95与上述第一连接道91和第二排出槽93形成在同一平面内,且与这些第一连接道91和第二排出槽93连接。此外,该诱导槽95的剖面积形成为与形成在上述循环道第一半体6A的诱导孔94的剖面积相同。
接着,形成在上述循环道第一半体6A的诱导孔94和形成在上述循环道第二半体6B的诱导槽95通过这些循环道第一半体6A和循环道第二半体6B的组合而形成连接。其结果是,在循环道组装体6的内部就会完成有隧道状的第二连接道96。
其次,使用图10针对形成在上述盖构件5的导入道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在上述盖构件5的安装部5a形成有供应孔50,该供应孔50沿着上述移动构件3的移动方向贯通形成。润滑剂从装接在上述盖构件5的油嘴等流往该供应孔50。接着,在与上述主体构件4抵接的上述安装部5a的内侧面形成有从上述供应孔50分支出来的二条导入道51a、51b。各导入道51形成为朝上述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端面开放的槽状。接着,设置在上述安装部5a的导入道51a连接于上述收容槽52,而导入道51b连接于上述收容槽53。
图11是从主体构件4观察盖构件5与循环道组装体6组合的状态的正视图。如上所述,一对循环道组装体6-1、6-2以彼此180°不同的朝向组装在上述盖构件5。此时,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2以上述第一连接道91与上述盖构件5的导入道51a连接的方式而组装在上述盖构件5的收容槽52。如此一来,就可完成从上述盖构件5的导入道51a至循环道组装体6-2的第一排出槽92和第二排出槽93为止连续的润滑剂路径。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将上述盖构件5和循环道组装体6-2所形成的润滑剂路径称为“第一路径”。此时,形成在循环道组装体6-2的第二连接道96的一端由上述收容槽52封闭。
另一方面,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1以上述第二连接道96的诱导孔94与上述盖构件5的导入道51b连接的方式而组装在上述盖构件5的收容槽53。如此一来,就可完成从上述盖构件5的导入道51b至循环道组装体6-1的第一排出槽92和第二排出槽93为止连续的润滑剂路径。在以下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将上述盖构件5和循环道组装体6-1所形成的润滑剂路径称为“第二路径”。
接着,当经由上述盖构件5的供应孔50注入有润滑剂时,润滑剂会同时流入被设置在上述盖构件5的导入道51a、51b内。然后,在第一路径,润滑剂会流动在第一连接道91内之后,通过第一排出槽92和第二排出槽93内往各方向转换道60-1、60-2流入。如上所述,由于各方向转换道60-1、60-2连接于负载通道43,因此流动在第一路径内的润滑剂就会往上述负载通道43内排出。另一方面,在第二路径,流动在上述盖构件5的导入道51b内的润滑剂会通过第二连接道96、第一排出槽92和第二排出槽93内往与各方向转换道60-1、60-2连接的负载通道43内排出。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中,上述第一路径和上述第二路径设置在上述主体构件4所抵接的面,即设置在与该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端面平行的面内。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通过将同一形状形成的一对循环道组装体6以180°不同的朝向安装在盖构件5,就能够使上述润滑剂路径形成在与上述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平行的面内,从而能够实现润滑剂路径的简化。此外,即使使用含有增稠剂的润滑脂作为润滑脂,还是能够防止在上述润滑剂路径内润滑脂滞留。其结果是,润滑剂就能够适当排出在各无限循环道,从而就可达成移动构件3沿着轨道构件2的顺畅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中,就上述第一路径而言,润滑剂难以流往第二连接道96(图11的循环道组装体6-2内的阴影线部份)。图12是表示上述第一路径的在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2和盖构件5内侧面上的凹凸状态的示意图。如该图12所示,上述第二连接道96形成为隧道状,因此与上述各排出槽92、93连接的第二连接道96的开口部会发挥节流口的作用。该节流口的功能会使流动在上述第一连接道91内的润滑剂进入上述第二连接道96内时的流动阻力变大。其结果是,流动在上述第一连接道91内的润滑剂难以流往第二连接道96,而容易流往流动阻力较小的各排出槽92、93。
另一方面,就第二路径而言,流动在上述第二连接道96内的润滑剂难以流往第一连接道91(图11的循环道组装体6-1内的阴影线部份)。如图12所示,在上述第一连接道91形成有阶梯部91a。该阶梯部91a朝上述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端面突出,如此一来,形成为槽状的第一连接道91的槽深度就会比各排出槽92、93和盖构件5的导入道51a的槽深度还要浅。即,基于该阶梯部91a的结构,上述第一连接道91的剖面积设定为比各排出槽92、93和盖构件5的导入道51a的剖面积还要小。此外,该阶梯部91a设置在第一连接道91的整个区域。
图13是表示上述第二路径的在上述循环道组装体6-1和盖构件5的内侧面上的凹凸状态的示意图。如该图13所示,在上述第二路径中,基于上述阶梯部91a的结构,对于往图13中箭头方向流动在第二连接道96的润滑剂,在其进入第一连接道91内时会有大的流动阻力作用。其结果是,就会构成为流动在第二连接道96内的润滑剂难以流往第一连接道91内而容易流往各排出槽92、93内。
即,在上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中,基于形成在上述第一连接道91的阶梯部91a和隧道状的第二连接道96的结构,针对上述第一路径,就能够防止润滑剂流往未作为该第一路径使用的第二连接道96内。另一方面,针对第二路径,就能够防止润滑剂流往未作为该第二路径使用的第一连接道91内。其结果是,通过将同一形状形成的循环道组装体6以180°不同的朝向组装在盖构件5,从而可构成同一流路形成用的润滑剂路径。再加上,又可防止多余的润滑剂排出在负载通道43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中,上述第二连接道96形成为隧道状。因此,在上述第二路径中,与上述盖构件5的导入道51b连接的第二连接道96的开口部就具有节流口功能可缩减流动在该导入道51b内的润滑剂的流量。因此,就会担心第二路径的润滑剂的流量和第一路径的润滑剂的流量不均匀。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中,如上所述,一对循环道组装体6-1、6-2以彼此180°不同的朝向组装在上述盖构件5。因此,如图14所示,在循环道组装体6-2中未作为第二路径使用的第一连接道91(阴影线部份)连接在上述盖构件5的导入道51a,从而构成为上述第一路径。接着,在上述第一连接道91形成有阶梯部91a,并且上述第一连接道91的剖面积设定为比盖构件5的导入道51a的剖面积还小,因此上述阶梯部91a在第一路径中发挥节流部的功能。其结果是,在第一路径中对润滑剂从上述导入道51a流往第一连接道91时的流量进行调整。在此,从图12和图13可见,构成为上述第一连接道91的阶梯部91a造成的流动阻力和第二连接道96造成的流动阻力大致相同。因此,从上述盖构件5的供应孔50注入润滑剂,其结果是,就可使上述第一路径的润滑剂的流量和第二路径的润滑剂的流量均匀。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涉及上述轨道构件2形成为直线状的直线引导装置,但本发明也可应用在轨道构件2形成为曲线状的曲线引导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中,虽然是外侧方向转换道和内侧方向转换道彼此交叉,在主体构件4的各脚部4b形成有二条无限循环道,但本发明还是可应用在其他的滚动引导装置。即,还是可应用在例如对各脚部4b只具有一条无限循环道,且方向转换道不交叉的滚动引导装置。在此,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中,构成为上述输送道分支为第一排出槽92和第二排出槽93,但是当应用在方向转换道不交叉的滚动引导装置时也可以不构成为上述输送道分支。进而,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方向转换道也可由上述盖构件和循环道组装体组合形成,此外也可在上述循环道组装体形成有整个方向转换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中,形成在上述第一连接道91的阶梯部91a设置在该第一连接道91的整个区域,但该阶梯部91a也可不需形成在第一连接道91的整个区域。但是,以如下结构为前提,即,阶梯部91a构成为当上述第二连接道96与盖构件5的导入道51连接且构成润滑剂路径时可发挥功能使润滑剂不会进入上述第一连接道91内,且当上述第一连接道91与导入道51连接时作为节流部发挥功能。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滚动引导装置中,第二连接道96形成为隧道状,但该第二连接道96也可与第一连接道91相同形成为槽状。

Claims (4)

1.一种滚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轨道构件(2),其在两侧面形成有沿长度方向的滚动体(1)的滚行面(20);以及
移动构件(3),其隔着无限循环的多数滚动体(1)以跨在所述轨道构件(2)的方式安装所述轨道构件(2),并且沿着所述轨道构件(2)的长度方向自由移动,
所述移动构件(3)具备:
主体构件(4),其具有:负载滚行面(42),其与所述轨道构件(2)的滚行面(20)对置而构成滚动体(1)的负载通道(43);和滚动体返回通道(44),其与该负载滚行面(42)平行设置;
循环构件(8),其具有连接所述负载通道(43)和所述滚动体返回通道(44)的方向转换道(60),并且对应所述轨道构件(2)的各侧面而在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各端面分别设有一对;
一对盖构件(5),其固定在所述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两端面,并且具有:各循环构件(8)组装用的一对凹部(52、53);和从外部流入有润滑剂的供应孔(50);以及
润滑剂路径,其通过所述循环构件(8)和所述盖构件(5)的组合从而设置在与所述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端面平行的面内,并且对所述无限循环道内供应润滑剂,
所述润滑剂路径具有:形成在所述盖构件(5)且连通所述供应孔(50)和各凹部(52、53)的导入道(51);以及形成在所述循环构件(8)的第一连接道(91)和第二连接道(96),
一对循环构件(8)分别以彼此180°不同的朝向安装在各盖构件(5)所具有的一对凹部(52、53),
在一个循环构件(8)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道(91)和所述盖构件(5)的导入道(51),在另一个循环构件(8)连接有所述第二连接道(96)和所述导入道(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道(91)和所述第二连接道(96)具有将这些第一连接道(91)和第二连接道(96)的剖面积设定为比所述导入道(51)的剖面积还小的节流部(91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轨道构件(2)的各侧面分别形成有二条滚行面(20),在该轨道构件(2)和所述移动构件(3)之间形成有四条负载通道(43),
所述循环构件(8)对应二条一组的负载通道(43)而设置,内置有一个负载通道(43)所连接的第一方向转换道(60-1),并且另一个负载通道(43)所连接的第二方向转换道(60-2)的内围侧引导面(60a)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方向转换道(60-1)交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循环构件(8)的第一方向转换道(60-1)的一端,返回通道管(7)与该循环构件(8)成形为一体,该返回通道管(7)具有滚动体返回通道(44),
通过将所述返回通道管(7)插入所述主体构件(4)使该主体构件(4)具备有所述滚动体返回通道(44),
另一方面,在各循环构件(8),形成有与从相反侧插入在所述主体构件(4)的返回通道管(7)的前端抵接的管抵靠面(64),该管抵靠面(64)以邻接于所述第二方向转换道(60-2)的内围侧引导面(60a)的方式形成,进而,所述第一连接道(91)沿着所述管抵靠面(64)的周缘形成,并且形成为朝所述主体构件(4)的移动方向端面开放的槽状,所述节流部(91a)是使该第一连接道(91)的槽深度较浅的阶梯部,
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连接道(96)设置在所述返回通道管(7)的根部,并且以回避所述第一方向转换道(60-1)的方式形成为隧道状,该第二连接道(96)的出入口形成作为所述节流部的节流口。
CN201480022257.5A 2013-05-01 2014-04-23 滚动引导装置 Active CN105121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6565 2013-05-01
JP2013096565A JP5721769B2 (ja) 2013-05-01 2013-05-01 転がり案内装置
PCT/JP2014/061442 WO2014178316A1 (ja) 2013-05-01 2014-04-23 転がり案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1874A true CN105121874A (zh) 2015-12-02
CN105121874B CN105121874B (zh) 2017-09-12

Family

ID=51843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2257.5A Active CN105121874B (zh) 2013-05-01 2014-04-23 滚动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721769B2 (zh)
CN (1) CN105121874B (zh)
DE (1) DE112014002249B4 (zh)
TW (1) TWI606193B (zh)
WO (1) WO201417831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0204A (zh) * 2017-06-02 2018-12-11 日本东晟株式会社 直线移动引导单元
CN109642609A (zh) * 2016-09-02 2019-04-16 日本轴承有限公司 直线运动装置
CN110621894A (zh) * 2017-05-31 2019-12-27 Thk株式会社 运动引导装置
CN111237335A (zh) * 2018-11-28 2020-06-05 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滑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9588A (zh) * 2004-09-15 2006-03-22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滚柱式线性滑轨
US20060072862A1 (en) * 2004-10-05 2006-04-06 Chen Scotte Roller type linear guideway
US20060104552A1 (en) * 2004-11-17 2006-05-18 Nippon Thompson Co., Ltd.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JP2007146888A (ja) * 2005-11-24 2007-06-14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スライダ
CN101389874A (zh) * 2005-12-26 2009-03-18 Thk株式会社 运动引导装置及运动引导装置用附件
CN102612607A (zh) * 2010-11-10 2012-07-2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线性引导装置
JP2012229752A (ja) * 2011-04-26 2012-11-22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スライダ
JP2012241753A (ja) * 2011-05-17 2012-12-10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297Y2 (ja) * 1989-09-18 1995-07-0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JP4036855B2 (ja) * 2004-10-06 2008-01-23 上銀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ローラ式リニアガイドウェ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9588A (zh) * 2004-09-15 2006-03-22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滚柱式线性滑轨
US20060072862A1 (en) * 2004-10-05 2006-04-06 Chen Scotte Roller type linear guideway
US20060104552A1 (en) * 2004-11-17 2006-05-18 Nippon Thompson Co., Ltd.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JP2007146888A (ja) * 2005-11-24 2007-06-14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スライダ
CN101389874A (zh) * 2005-12-26 2009-03-18 Thk株式会社 运动引导装置及运动引导装置用附件
CN102612607A (zh) * 2010-11-10 2012-07-2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线性引导装置
JP2012229752A (ja) * 2011-04-26 2012-11-22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スライダ
JP2012241753A (ja) * 2011-05-17 2012-12-10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2609A (zh) * 2016-09-02 2019-04-16 日本轴承有限公司 直线运动装置
CN110621894A (zh) * 2017-05-31 2019-12-27 Thk株式会社 运动引导装置
US10914341B2 (en) 2017-05-31 2021-02-09 Thk Co., Ltd. Motion guide device
CN110621894B (zh) * 2017-05-31 2021-03-16 Thk株式会社 运动引导装置
TWI732121B (zh) * 2017-05-31 2021-07-01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運動導引裝置
CN108980204A (zh) * 2017-06-02 2018-12-11 日本东晟株式会社 直线移动引导单元
CN108980204B (zh) * 2017-06-02 2020-01-31 日本东晟株式会社 直线移动引导单元
CN111237335A (zh) * 2018-11-28 2020-06-05 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滑轨
CN111237335B (zh) * 2018-11-28 2022-03-22 精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滑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6193B (zh) 2017-11-21
DE112014002249T5 (de) 2016-01-21
DE112014002249B4 (de) 2023-01-19
JP5721769B2 (ja) 2015-05-20
JP2014219021A (ja) 2014-11-20
WO2014178316A1 (ja) 2014-11-06
TW201512555A (zh) 2015-04-01
CN105121874B (zh) 201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56322B1 (ko) 운동 안내 장치, 운동 안내 장치용 윤활 경로 부품 및 운동 안내 장치의 윤활제 공급 방법
CN105121874A (zh) 滚动引导装置
CN104081069A (zh) 直线引导装置
US5193914A (en) Quad guide way indefinite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TWI557335B (zh) Movement guide device
JP4965362B2 (ja) ローラ形式の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KR102101589B1 (ko) 직동 장치
CN115138083B (zh) 组装玩具套件和第1组装部件
US7927016B2 (en) Slider for linear motion rolling guide unit
JP5550918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CN112594363B (zh) 循环器结构及使用此循环器结构的滑台装置
JP6316093B2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CN104350295A (zh) 引导体以及具备其的运动引导装置
KR102086982B1 (ko) 복열 구름 이동체 수용 밴드 및 운동 안내 장치
CN104169598A (zh) 运动装置
JP5265793B1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JP4469705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CN105008734A (zh) 运动引导装置
CN100443752C (zh) 线性引导装置
KR100496892B1 (ko) 슬라이더 및 이 슬라이더가 채택된 직선 미끄럼 볼 베어링
JP5872398B2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JP4144216B2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JP6443535B2 (ja) エンドキャップ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直動案内装置
KR100496893B1 (ko) 슬라이더 및 이 슬라이더가 채택된 직선 미끄럼 볼 베어링
CN104302934A (zh) 滚动引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