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2833A - 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2833A
CN105102833A CN201480020377.1A CN201480020377A CN105102833A CN 105102833 A CN105102833 A CN 105102833A CN 201480020377 A CN201480020377 A CN 201480020377A CN 105102833 A CN105102833 A CN 105102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opening
side wall
pair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03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2833B (zh
Inventor
中曾称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ola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lax Inc filed Critical Piolax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02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2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60R7/06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mounted on or below dash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8Arm-rests post or panel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9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 B60N2/793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for use as stor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14Non-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 B65D43/16Non-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hinged for upward or downward movement
    • B65D43/163Non-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hinged for upward or downward movement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being made separately
    • B65D43/164Non-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hinged for upward or downward movement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being made separately and connected by interfitting hinge elements integrally with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formed respectively
    • B65D43/165Non-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hinged for upward or downward movement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being made separately and connected by interfitting hinge elements integrally with the container and the lid formed respectively these elements being assembled by a separate pin-lik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26Mechanisms for opening or closing, e.g. pedal-operat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08Friction devic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081Friction devic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with both radial and axial friction, e.g. conical friction surfa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5/00Construction of single parts, e.g. the parts for attachment
    • E05D5/10Pins, sockets or sleeves; Removable pins
    • E05D2005/102Pins
    • E05D2005/106Pins with non-cylindrical por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8Interior l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Hing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开闭装置,在该开闭装置中,能够将开闭部件容易地安装在固定部件上,提高组装作业性。该开闭装置(10)具有固定部件(15)、开闭部件(20)及铰链装置(50),固定部件(15)具有内侧壁部(30)和销插入孔(31),开闭部件(20)具有外侧壁部(40)和销支撑孔(41),铰链装置(50)具有:壳体(60),其插入内侧壁部(30、30)之间而被保持;压接部件(70),其配置于壳体(60)内,设置为可转动;弹簧(55),其配置于压接部件(70、70)之间;以及销部件(80),其插入销支撑孔(41)及销插入孔(31)中,与压接部件(70)卡合,销部件(80)从外侧壁部(40)的外侧插入销支撑孔(41)及销插入孔(31)中。

Description

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闭装置,该开闭装置具有:固定部件;开闭部件,其相对于该固定部件进行开闭;以及铰链装置,其将开闭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可开闭地进行安装。
背景技术
例如,在汽车中设置有中央控制台、扶手、手套箱等,盖子、外壳等经由铰链装置可开闭地相对它们安装。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铰链装置,其具有:第1部件,其具有一对销插入孔;第2部件,其具有在该第1部件的销插入孔的外侧同轴地配置的一对销支撑孔;一对销部件,其插入销插入孔及销支撑孔中,在销插入孔中对第1部件可转动地进行支撑,在销支撑孔中使第2部件止转并进行支撑;压缩弹簧,其配置于一对销部件之间,将一对销部件与第1部件压接;以及压接面,其设置于销部件和第1部件之间。
上述铰链装置以一对销支撑孔与第1部件的一对销插入孔的外侧对准的方式,对第2部件进行配置,然后从第1部件的周壁开口将一对销部件收容在第1部件内,将各销部件分别插入销插入孔及销支撑孔中,然后,在一对销部件间配置压缩弹簧,从而一对销部件被向外侧挤压,使第1部件和第2部件可转动地进行组装。
并且,将第1部件通过螺钉紧固而固定在扶手主体等的固定部件上,并且将第2部件通过螺钉紧固而固定在盖子等的开闭部件上,从而经由铰链装置,开闭部件可开闭地安装在固定部件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60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铰链装置的情况下,由于相对于扶手主体等的固定部件或盖子等的开闭部件,必须将第1部件及第2部件分别单独地通过螺钉紧固等而进行固定,因此存在作业繁杂且组装作业性不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闭装置,该开闭装置能够容易地将开闭部件安装在固定部件上,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开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固定部件;开闭部件,其相对于该固定部件进行开闭;以及铰链装置,其将所述开闭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可开闭地进行安装,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开闭部件中的一个具有:一对相对的内侧壁部;以及一对销插入孔,其与该内侧壁部同轴地设置,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开闭部件中的另一个具有:一对相对的外侧壁部,其配置于所述内侧壁部的外侧;以及一对销支撑孔,其以与所述销插入孔对齐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侧壁部上,所述铰链装置具有:壳体,其在两端面处形成与所述销插入孔及所述销支撑孔对齐的轴孔,插入所述一对相对的内侧壁部之间,与所述内侧壁部卡合而被保持;一对压接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分别插入所述轴孔中,设置为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弹簧,其配置于所述一对压接部件之间,使所述压接部件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压接;以及销部件,其从所述外侧壁部的外侧插入所述销支撑孔及所述销插入孔中,与所述压接部件卡合。
本发明的另一种开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固定部件;开闭部件,其相对于该固定部件进行开闭;以及铰链装置,其将所述开闭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可开闭地进行安装,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开闭部件中的一个具有:一对相对的内侧壁部;以及一对销插入孔,其与该内侧壁部同轴地设置,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开闭部件中的另一个具有:一对相对的外侧壁部,其配置于所述内侧壁部的外侧;以及一对销支撑孔,其以与所述销插入孔对齐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侧壁部上,所述铰链装置具有:壳体,其在两端面处形成与所述销插入孔及所述销支撑孔对齐的轴孔,插入所述一对相对的内侧壁部之间,与所述内侧壁部卡合而被保持;一对带销的压接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穿过所述轴孔,插入所述销插入孔及所述销支撑孔中;以及弹簧,其配置于所述一对带销的压接部件之间,使所述带销的压接部件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压接,能够使所述弹簧压缩而将所述带销的压接部件的销推入所述壳体内。
在本发明的开闭装置中,优选所述销部件或所述带销的压接部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外侧壁部的所述销支撑孔止转,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内侧壁部的所述销插入孔转动。
在本发明的开闭装置中,优选在所述销部件和所述外侧壁部之间设置有防脱单元,该防脱单元将述销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壁部进行防脱保持。
在本发明的开闭装置中,优选构成为在所述壳体的内侧的两端部安装具有与所述轴孔连通的插入孔并独立于所述壳体的保持部件,所述压接部件或所述带销的压接部件与所述保持部件的插入孔的内周压接。
在本发明的开闭装置中,优选所述开闭装置在配置于汽车的驾驶席和副驾驶席之间的中央控制台和/或扶手中使用,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形成为箱体状,所述开闭部件是可开闭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上的盖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之一,由于在壳体内预先设置压接部件和弹簧,使壳体向内侧壁部之间插入并卡合,在该状态下,将销部件从外侧壁部的外侧向销支撑孔及销插入孔插入,使与压接部件卡合,即能够将开闭部件可开闭地安装在固定部件上,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根据本发明之另一,由于在壳体内预先设置带销的压接部件和弹簧,使弹簧压缩,将带销的压接部件的销向壳体内推入,在该状态下,如果使壳体向内侧壁部之间插入并卡合,则由于弹簧的预紧力,带销的压接部件的销被插入内侧壁部的销插入孔和外侧壁部的销支撑孔中,能够将开闭部件可开闭地安装在固定部件上,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之一的开闭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构成该开闭装置的铰链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该开闭装置的剖视图。
图4(a)是图3的A-A向视线处的剖视图,(b)是图3的B-B向视线处的剖视图,(c)是图3的C-C向视线处的剖视图。
图5是该开闭装置的组装作业时的斜视图。
图6是组装了该开闭装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该开闭装置的应用部位的一个例子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9是该开闭装置的剖视图。
图10(a)是图9的D-D向视线处的剖视图,(b)是图9的E-E向视线处的剖视图,(c)是图9的F-F向视线处的剖视图。
图11是组装了该开闭装置时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13是该开闭装置的斜视图。
图1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开闭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15是构成该开闭装置的铰链装置的斜视图。
图16是该开闭装置的组装作业时的剖视图。
图17是该开闭装置的已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组装了该开闭装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7,对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具有:固定部件15;开闭部件20,其相对于该固定部件15进行开闭;以及铰链装置50,其将开闭部件20相对于固定部件15可开闭地进行安装,如图7所示,该开闭装置10作为配置于车辆前方的驾驶席和副驾驶席之间的中央控制台1及扶手3的开闭动作用而使用。前述中央控制台1及扶手3由下述部件构成:固定部件15,其形成沿规定方向延伸得较长的箱体状,具有收容小物体等的收容部;以及开闭部件20,其形成为对该固定部件15的开口进行开闭的大致长板状的盖子。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前述开闭部件20具有:一对相对的内侧壁部30、30;以及一对销插入孔31、31,其在各内侧壁部30上同轴地设置,另一方面,前述固定部件15具有:一对外侧壁部40、40,其配置于内侧壁部30、30的外侧;以及一对销支撑孔41、41,其以与前述销插入孔31.31对准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各外侧壁部40上(参照图1及图5)。
如图2及图5所示,所述铰链装置50具有:壳体60,其在两端面上具有轴孔64、64,插入开闭部件20的一对内侧壁部30、30之间,与内侧壁部30卡合而被保持;一对压接部件70、70,其配置于该壳体60内,分别插入前述轴孔64、64中,能够相对于壳体60转动;弹簧55,其配置于上述压接部件70、70之间,使该压接部件70与壳体60的内表面压接;以及一对销部件80、80,其插入销支撑孔41及销插入孔31中,与压接部件70卡合。
下面,对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作为形成长板状的盖子的前述开闭部件20,从其长度方向基端部的底面,中间壁部22朝向斜下方延伸设置,在该开闭部件20的两侧,一对内侧壁部30、30相对地配置(参照图1)。在各内侧壁部30的前端部上方,分别形成有圆孔状的销插入孔31,销部件80可转动地插入该销插入孔31中(参照图3及图4(b))。
另外,在各内侧壁部30的内表面侧,以横穿所述销插入孔31的中心部的方式,平行地形成有一对卡合槽33、33(参照图1)。并且,从各内侧壁部30的前端部下方的外表面侧,凸出设置有圆筒状的转动止动部35。
另一方面,形成为箱体状的前述固定部件15具有一对侧壁16、16,在其一端部处,设置有宽度比侧壁16、16的间隔窄且配置于前述开闭部件20的一对内侧壁部30、30的外侧的一对外侧壁部40、40,它们通过连结壁17而彼此连结(参照图1)。
在各外侧壁部40的前端部上方,形成有异型孔状的销支撑孔41(参照图5)。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销支撑孔41,左右两侧的内周面形成适合于所述销插入孔31的内周面的圆弧状,并且上下两侧的内周面形成彼此平行的平面状,使插入该销支撑孔41中的销部件80止转。另外,在各外侧壁部40的前端部上方、且前述销支撑孔41的上下外周处,分别形成有与销支撑孔41连通的销卡合孔43、43(参照图3)。
并且,在各外侧壁部40的内表面侧,形成有转动限制槽45,在开闭部件20转动了大于或等于规定角度时,转动止动部35与转动限制槽45的里侧端部卡合,对开闭部件20的转动角度(具体地说,开闭部件20的打开角度)进行限制。
如前所述,前述铰链装置50具有能够收容一对压接部件70、70及弹簧55的筒状的壳体60。结合图2进行说明,该壳体60具有半圆筒状的周壁61,在其长度方向两端面处设置有侧壁62、62。在该周壁61的下表面侧,形成有长方形状的开口63,经由该开口63,能够在壳体60内收容一对压接部件70、70及弹簧55。
另外,在各侧壁62上,形成有在使壳体60向一对内侧壁部30、30之间插入并卡合时,与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及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对齐的圆孔状的轴孔64。并且,如图3所示,从壳体6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内周、且所述轴孔64的内周缘,分别形成有朝向壳体内侧而直径逐渐增大的锥状的压接面65。
另外,在各侧壁62的外表面侧、且轴孔64的前后两侧,凸出设置有卡合凸部66、66。因此,通过将壳体60向一对内侧壁部30、30之间插入,使卡合凸部66、66分别与卡合槽33、33卡合,从而壳体60以止转的状态被保持于内侧壁部30、30之间(参照图5及图6)。
配置于上述壳体60内的各压接部件70具有:大致圆盘状的基部71;凸部72,其从该基部71的一端面中央以圆形凸起状凸出设置,并且可转动地插入前述壳体60的轴孔64中;以及支撑凸部73,其从前述基部71的另一个端面中央凸出设置,对弹簧55的一端部进行支撑。
在前述基部71的外周,形成有从基部71底面朝向凸部72前端而直径逐渐增大的锥状的压接面71a。由此,配置于壳体60内的一对压接部件70、70由于弹簧55的预紧力而朝向壳体60外侧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被按压,各压接部件70的压接面71a被壳体60的两端内周的压接面65压接(参照图3)。
另外,以从所述凸部72的前端至所述基部71的厚度方向中途的深度,形成有销部件80进行卡合的异型孔状的卡合凹部74(参照图2及图3)。本实施方式中的卡合凹部74形成为下述形状,即,长孔的两端形成圆弧状,长边形成相对地平行的平面。
另一方面,从固定部件15的外侧壁部40的外侧向同一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及所述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插入的销部件80,具有用于使固定部件15和开闭部件20相对地转动的轴部81(参照图5)。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轴部81,以适合于销插入孔31及销支撑孔41的圆弧状内周面的方式,相对的一对周面形成圆弧状,并且以适合于销支撑孔41的平面状内周面的方式,与它们正交的另一对周面形成彼此平行的平面状,在止转状态下插入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中(参照图4(a)),并且可转动地插入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中(参照图3及图4(b))。
另外,在轴部81的基端部外周,形成有与所述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的外表面侧周缘卡合的凸缘部82。
另一方面,从轴部81的前端部侧,以适合于所述压接部件70的卡合凹部的方式,凸出设置有形成相对的一对侧面彼此平行的平面状的卡合凸部83,该卡合凸部83插入卡合凹部74中而卡合,从而销部件80在相对于压接部件70止转的状态下彼此连结(参照图3及图4(c))。
并且,在所述轴部81的基端部侧、且形成了平面状的相对的周面,分别形成有经由“コ”字状狭缝而可挠曲的卡合爪84,在将轴部81插入固定部件15的销支撑孔41中的状态下,所述卡合爪84与外侧壁部40的销卡合孔43卡合,销部件80相对于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被防脱保持(参照图3)。
即,销部件80的卡合爪84、和外侧壁部40的销卡合孔43设置于本发明中的销部件和外侧壁部之间,形成相对于外侧壁部对销部件进行防脱保持的“防脱单元”。
下面,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开闭装置10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经由壳体60的开口63,将一对压接部件70、70分别插入壳体60内,使各压接部件70的凸部72从轴孔64伸出,并且,经由开口63,使弹簧55在向壳体60内压缩的同时插入,配置于一对压接部件70、70之间,使其两端部由支撑凸部73、73支撑(参照图3)。
这样,通过弹簧55的预紧力,各压接部件70分别被朝向壳体外侧按压,压接部件70的压接面71a与壳体60的两端内周的压接面65压接,能够将一对压接部件70、70及弹簧55预先设置在壳体60内。
此外,在弹簧55的弹力较强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夹具对弹簧两端进行压缩,一边使全长缩短,一边收容在壳体60内,然后,拆下夹具,使弹簧长度弹性复位,使弹簧55的两端部由各压接部件70的支撑凸部73支撑。
然后,在使壳体60的卡合凸部66与开闭部件20的内侧壁部30的各卡合槽33对齐的状态下,将壳体60插入开闭部件20的一对内侧壁部30、30之间,从而各卡合凸部66分别与各卡合槽33卡合,在压接部件70的卡合凹部74与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对齐的状态下,将壳体60在相对于开闭部件20止转的状态下进行组装。
然后,将开闭部件20的一对内侧壁部30、30以及在其间卡合保持的壳体60,插入固定部件15的一对外侧壁部40、40之间,使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及压接部件70的卡合凹部74与同一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对齐。
在该状态下,使销部件80的轴部81的平面状周面与销支撑孔41的平面状内周面对齐,如图5所示,将销部件80从固定部件15的外侧壁部40的外侧插入而推入。
这样,销部件80的轴部81穿过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插入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中,并且销部件80的卡合凸部83与壳体60内的压接部件70的卡合凹部74卡合(参照图3)。并且,销部件80的卡合爪84与外侧壁部40的销卡合孔43卡合,并且销部件80的凸缘部82与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的外表面侧周缘卡合(参照图3)。
其结果,设置为销部件80在相对于固定部件15的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止转且防脱的状态下进行卡合,另一方面,相对于开闭部件20的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而能够转动,并且销部件80和压接部件70在止转状态下彼此连结,能够将开闭部件20可开闭地安装在固定部件15上(参照图3及图6)。
如上所述,在本开闭装置10中,由于通过下述简单作业,能够将开闭部件20可开闭地安装在固定部件15上,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其中,该简单作业为,使在内部预先设置了一对压接部件70、70及弹簧55的壳体60插入一对内侧壁部30、30之间并卡合,在该状态下,将一对销部件80、80从一对外侧壁部40、40的外侧分别插入销支撑孔41及销插入孔31中,与壳体60内的压接部件70、70卡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防脱单元,采用了销部件80的卡合爪84、和外侧壁部40的销卡合孔43,因此具有如下作用效果。
即,如上所述,由于如果在使壳体60插入内侧壁部30、30之间而卡合的状态下,使销部件80从外侧壁部40的外侧向销支撑孔41及销插入孔31插入并与压接部件70卡合,则销部件80的卡合爪84与外侧壁部40的销卡合孔43卡合,销部件80相对于外侧壁部40防脱,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作业性,而不需要利用螺栓或螺钉紧固等将壳体60固定在固定部件15或开闭部件20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销部件80是下述结构,即,相对于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止转,并且相对于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能够转动(参照图3及图4(a)、(b))。
因此,如果开闭部件20相对于固定部件15进行开闭,开闭部件20的内侧壁部30相对于固定部件15的外侧壁部40进行转动,则卡合保持于开闭部件20的内侧壁部30、30之间的壳体60也成为一体而进行转动,另一方面,由于由固定部件15的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支撑的销部件80及与其连结的压接部件70不转动,因此壳体60和压接部件70相对地进行转动。
其结果,向压接部件70的压接面71a和壳体60的压接面65之间,施加由弹簧55的压接力引起的摩擦力。因此,通过对弹簧55的压接力进行调整,能够赋予自由停止功能,或者施加能够使打开状态的开闭部件20缓慢地关闭而不急剧地关闭的制动力,其中,该自由停止功能为,例如在将开闭部件20从相对于箱体状的固定部件15打开的状态再次关闭时,能够以任意的打开角度使停止。
在图8~11中示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此外,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a在下述一点上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即,在开闭部件20上形成有一对外侧壁部40、40,在固定部件15上形成有一对内侧壁部30、30。
即,在固定部件15的侧壁16、16的一端部处,设置有具有圆孔状的销插入孔31的一对内侧壁部30、30。此外,上述一对内侧壁部30、30通过连结壁17而彼此连结。另外,在各内侧壁部30的外表面侧,分别形成有转动限制槽45。
另一方面,从开闭部件20的长度方向基端部的底面,以适合于一对内侧壁部30、30的宽度的间隔,彼此平行地延伸设置有一对外侧壁部40、40。在各外侧壁部40的前端部上方,形成有使左右两侧的内周面为彼此平行的平面状的异型孔状的销支撑孔41。另外,在各外侧壁部40的前端部上方的两侧面上,形成有与销支撑孔41连通的销卡合孔43、43。并且,从各外侧壁部40的前端部下方的内表面侧,凸出设置有圆筒状的转动止动部35。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对固定部件15和开闭部件20进行组装。
即,使收容了一对压接部件70、70及弹簧55的壳体60的卡合凸部66,与固定部件15的内侧壁部30的各卡合槽33对齐,使壳体60向一对内侧壁部30、30之间插入而卡合,将壳体60在止转的状态下组装在固定部件15上,然后,将开闭部件20的一对外侧壁部40、40配置于固定部件15的一对内侧壁部30、30的外侧,使销支撑孔41和销插入孔31对齐。
在该状态下,如果将销部件80的轴部81从开闭部件20的外侧壁部40的外侧,插入销支撑孔41及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中,则销部件80的卡合凸部83与压接部件70的卡合凹部74卡合,并且销部件80的卡合爪84与外侧壁部40的销卡合孔43卡合,并且销部件80的凸缘部82与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的外表面侧周缘卡合(参照图9及图11)。
其结果,销部件80在相对于开闭部件20的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止转且防脱的状态下进行卡合(参照图10(a)),另一方面,相对于固定部件15的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能够转动(参照图10(b)),并且,销部件80和压接部件70在止转状态下彼此连结,能够将开闭部件20可开闭地安装在固定部件15上(参照图11)。
并且,如果开闭部件20相对于固定部件15进行开闭,开闭部件20的外侧壁部40相对于固定部件15的内侧壁部30进行转动,则由开闭部件20的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支撑的销部件80及与其连结的压接部件70与开闭部件20成为一体而进行转动,另一方面,由于卡合保持于固定部件15的内侧壁部30、30之间的壳体60不转动,因此壳体60和压接部件70相对地进行转动。因此,能够对压接部件70的压接面71a和壳体60的压接面65之间施加由弹簧55的压接力及摩擦力引起的制动力。
在图12及图13中示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此外,对与前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b与所述第1、第2实施方式相比,铰链装置的构造不同。
即,本铰链装置50a具有可收容一对压接部件70、70及弹簧55的筒状的壳体60a,在该壳体60a的内侧的两端部处,分别安装有独立于该壳体60a的保持部件90、90。
如图12所示,各保持部件90具有适合于壳体60a的内部形状并可转动地对前述压接部件70进行支撑的框状的主体91,在该主体91的一端面处,形成有与所述壳体60a的轴孔64连通的插入孔92。
从前述插入孔92的内周缘,形成有朝向主体91的另一个端面而直径逐渐增大的锥状的压接面92a,其是被弹簧55按压的压接部件70的压接面71a压接而被施加制动力的部分。
另外,在主体91的两侧面上,分别形成有卡合凸起93、93,这些卡合凸起93、93分别与形成于壳体60的周壁6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侧面的一对卡合孔67、67卡合,在壳体60的内侧两端部处安装保持部件90、90(参照图13)。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保持部件90独立于壳体60a,因此能够使其为与壳体60a不同的材质。由此,由于能够提高压接部件70或后述的带销的压接部件75进行压接的压接面92a的表面精度,或者提高耐磨耗性或顺滑性,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开闭部件20的开闭动作,减少制动力的波动。
另外,通过使保持部件90独立于壳体60a,从而即使不使用复杂的模具等,也能够使保持部件90的插入孔92的内周形成为与目的相符的形状、例如锥状等,能够使压接部件70或后述的带销的压接部件75与设置于插入孔92的内周处的压接面92a压接,进一步提高制动力。
此外,在壳体的两端部内表面处形成锥面的情况下,需要沿壳体的轴向进行滑动、且在与轴向相交的方向上进行滑动的滑块,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保持部件90独立于壳体60a,因此不需要上述滑块,其结果,能够使壳体60a的轴向尺寸较小,能够实现铰链装置50a的紧凑化。
在图14~18中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开闭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对与前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本开闭装置10c与前述第1~3实施方式不同,不单独地设置压接部件70和销部件80,而是具备具有将它们一体化而得到的一对带销的压接部件75、75的铰链装置50b。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部件15及开闭部件20形成与图1~7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基本上相同的构造,在固定部件15上设置有具有圆孔状的销支撑孔41的一对外侧壁部40、40,在开闭部件20上设置有具有销插入孔31的一对内侧壁部30、30。
如图14及图16所示,在开闭部件20的销插入孔31的前后方向上形成的卡合槽中,后方侧(前侧)的卡合槽33a相对于前方侧(里侧)的卡合槽33形成得宽度较大,并且,其内表面以朝向内侧壁部30的前端面而逐渐变薄的方式,形成倾斜的锥面状。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构成铰链装置50b的壳体60的侧壁62的、设置于轴孔64的前后两侧的卡合凸部中的一个卡合凸部66a,适合于所述卡合槽33a,形成与卡合凸部66相比较宽的形状。
另外,如图15所示,各带销的压接部件75从基部71的、弹簧55的与支撑凸部73相反侧的一端面中央,以规定长度凸出设置有圆筒状的销76。该销76从壳体60的轴孔64伸出,并且被插入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及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中,另外,相对于轴孔64、销插入孔31及销支撑孔41能够转动。
并且,在销7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从销前端向基部71侧倾斜地剪切而成的锥面77,在将壳体60向一对内侧壁部30、30之间插入时,一对带销的压接部件75、75被所述内侧壁部30的锥面状的卡合槽33a按压,抵抗弹簧55的预紧力,被朝向壳体内侧推入。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对固定部件15和开闭部件20进行组装。
首先,从壳体60的开口63分别插入一对带销的压接部件75、75,使销76从轴孔64伸出,并且,在使弹簧55压缩的同时向壳体60内插入,配置于一对压接部件70、70之间,使其两端部由支撑凸部73、73支撑,从而一对带销的压接部件75、75及弹簧55对预先设置在壳体60内的铰链装置50b进行组装(参照图15)。
然后,将开闭部件20的一对内侧壁部30、30向固定部件15的一对外侧壁部40、40之间插入,使开闭部件20的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与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对齐。
在该状态下,使铰链装置50b的壳体60的卡合凸部66、66a与开闭部件20的内侧壁部30的卡合槽33、33a对齐,将壳体60插入一对内侧壁部30、30之间(参照图16)。
这样,销76的锥面77被向内侧壁部30的锥面状的卡合槽33a按压,一对带销的压接部件75、75抵抗弹簧55的预紧力,被朝向壳体内侧推入(参照图16),如果销76到达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则弹簧55进行弹性复位,一对带销的压接部件75、75被朝向壳体外侧挤压,销76被插入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中,能够将开闭部件20相对于固定部件15可开闭地进行安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10c中,由于仅利用下述简单作业,就能够将开闭部件20可开闭地安装在固定部件15上,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其中,该简单作业为,在使一对内侧壁部30、30的销插入孔31、31与一对外侧壁部40、40的销支撑孔41、41对齐的状态下,将预先将一对带销的压接部件75、75及弹簧55设置于壳体60内的铰链装置50b插入一对内侧壁部30、30之间,使带销的压接部件75的销76插入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及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销的压接部件75相对于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及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能够转动,但也可以在带销的压接部件75和外侧壁部40之间设置使两者止转的止转单元,使带销的压接部件75相对于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止转,并且相对于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能够转动。
在该情况下,能够向带销的压接部件75和壳体60内表面之间施加由弹簧55得到的压接力及摩擦力,能够赋予自由停止功能,或者施加能够使打开状态的开闭部件20缓慢地关闭、而不急剧地关闭的制动力,其中,该自由停止功能为,在将开闭部件20从相对于固定部件15打开的状态再次关闭时,能够以任意的打开角度使停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固定部件15及开闭部件20,但也可以如图8~11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所示,应用在开闭部件20上设置具有销支撑孔41的一对外侧壁部40、40、在固定部件15上设置具有销插入孔31的一对内侧壁部30、30的结构,并且,也可以如图12及图13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所示,应用在壳体60a上安装独立的保持部件90、90的构造的结构。
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开闭装置是下述结构,即,在配置于汽车的驾驶席和副驾驶席之间的中央控制台1或扶手3中使用。因此,由于使在设置为长板状的盖子的开闭部件20的基端部、或形成为箱体状的固定部件15的一端部处设置的、使壳体60插入内侧壁部30、30之间并保持的销部件80或带销的压接部件75的销76,插入外侧壁部40的销支撑孔41及内侧壁部30的销插入孔31中,从而能够将作为盖子的开闭部件20可开闭地安装在箱体状的固定部件15上,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并且能够将铰链装置配置于盖子或箱体的不显眼部位,能够提高设计性。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开闭装置用于配置于汽车的驾驶席和副驾驶席之间的中央控制台1或扶手3中,但也可以用于手套箱的盖子开闭动作用等,能够作为固定部件和开闭部件之间的开闭动作用而广泛地使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15是箱体整体、开闭部件20是盖子整体,但也可以将能够安装在箱体或盖子上的部件、或者箱体或盖子的一部分的部件等作为固定部件或开闭部件,而不是特别地受到限定的结构。
标号的说明
1中央控制台
3扶手
10、10a、10b、10c开闭装置
15固定部件
20开闭部件
30内侧壁部
31销插入孔
40外侧壁部
41销支撑孔
50、50a、50b铰链装置
55弹簧
60、60a壳体
64轴孔
70压接部件
75带销的压接部件
90保持部件
92插入孔

Claims (6)

1.一种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固定部件;
开闭部件,其相对于该固定部件进行开闭;以及
铰链装置,其将所述开闭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可开闭地进行安装,
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开闭部件中的一个具有:一对相对的内侧壁部;以及一对销插入孔,其与该内侧壁部同轴地设置,
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开闭部件中的另一个具有:一对相对的外侧壁部,其配置于所述内侧壁部的外侧;以及一对销支撑孔,其以与所述销插入孔对齐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侧壁部上,
所述铰链装置具有:壳体,其在两端面处形成与所述销插入孔及所述销支撑孔对齐的轴孔,插入所述一对相对的内侧壁部之间,与所述内侧壁部卡合而被保持;一对压接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分别插入所述轴孔中,设置为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弹簧,其配置于所述一对压接部件之间,使所述压接部件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压接;以及销部件,其从所述外侧壁部的外侧插入所述销支撑孔及所述销插入孔中,与所述压接部件卡合。
2.一种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固定部件;
开闭部件,其相对于该固定部件进行开闭;以及
铰链装置,其将所述开闭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可开闭地进行安装,
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开闭部件中的一个具有:一对相对的内侧壁部;以及一对销插入孔,其与该内侧壁部同轴地设置,
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开闭部件中的另一个具有:一对相对的外侧壁部,其配置于所述内侧壁部的外侧;以及一对销支撑孔,其以与所述销插入孔对齐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侧壁部上,
所述铰链装置具有:壳体,其在两端面处形成与所述销插入孔及所述销支撑孔对齐的轴孔,插入所述一对相对的内侧壁部之间,与所述内侧壁部卡合而被保持;一对带销的压接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穿过所述轴孔,插入所述销插入孔及所述销支撑孔中;以及弹簧,其配置于所述一对带销的压接部件之间,使所述带销的压接部件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压接,
能够使所述弹簧压缩而将所述带销的压接部件的销推入所述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销部件或所述带销的压接部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外侧壁部的所述销支撑孔止转,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内侧壁部的所述销插入孔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中,
在所述销部件和所述外侧壁部之间设置有防脱单元,该防脱单元将述销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壁部进行防脱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装置,其中,
构成为在所述壳体的内侧的两端部安装具有与所述轴孔连通的插入孔并独立于所述壳体的保持部件,所述压接部件或所述带销的压接部件与所述保持部件的插入孔的内周压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开闭装置在配置于汽车的驾驶席和副驾驶席之间的中央控制台和/或扶手中使用,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形成为箱体状,所述开闭部件是可开闭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上的盖子。
CN201480020377.1A 2013-04-09 2014-04-01 开闭装置 Active CN105102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1413 2013-04-09
JP2013081413 2013-04-09
PCT/JP2014/059630 WO2014168042A1 (ja) 2013-04-09 2014-04-01 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2833A true CN105102833A (zh) 2015-11-25
CN105102833B CN105102833B (zh) 2018-08-31

Family

I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728A (zh) * 2016-05-11 2016-09-21 陈功 一种用于客车的储物盒
CN111605880A (zh) * 2019-02-25 2020-09-01 Cred控股公司 储存及携带容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677U (zh) * 1989-07-03 1991-02-21
JPH05248134A (ja) * 1992-03-04 1993-09-24 Nec Niigata Ltd チルトユニット
JPH09267852A (ja) * 1996-03-29 1997-10-14 Toyoda Gosei Co Ltd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のリッド枢支構造
JPH10282545A (ja) * 1997-04-01 1998-10-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CN101920681A (zh) * 2009-06-11 2010-12-22 百乐仕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677U (zh) * 1989-07-03 1991-02-21
JPH05248134A (ja) * 1992-03-04 1993-09-24 Nec Niigata Ltd チルトユニット
JPH09267852A (ja) * 1996-03-29 1997-10-14 Toyoda Gosei Co Ltd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のリッド枢支構造
JPH10282545A (ja) * 1997-04-01 1998-10-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
CN101920681A (zh) * 2009-06-11 2010-12-22 百乐仕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6728A (zh) * 2016-05-11 2016-09-21 陈功 一种用于客车的储物盒
CN111605880A (zh) * 2019-02-25 2020-09-01 Cred控股公司 储存及携带容器
CN111605880B (zh) * 2019-02-25 2022-03-08 Cred控股公司 储存及携带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31655B2 (en) 2017-08-15
WO2014168042A1 (ja) 2014-10-16
GB2527979B (en) 2019-10-30
JP6175130B2 (ja) 2017-08-02
GB201517719D0 (en) 2015-11-18
GB2527979A (en) 2016-01-06
JPWO2014168042A1 (ja) 2017-02-16
US20160068109A1 (en) 2016-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2248B2 (en) Hinge device including pressure contact surfaces
CN104053587B (zh) 机动车的转向柱
US20170225704A1 (en) Steering device
JP5228003B2 (ja) 車両用物入れ装置のヒンジ構造
WO2014168042A1 (ja) 開閉装置
WO2007039002A3 (de)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JP4714137B2 (ja) ドア停止具
WO2013145973A1 (ja) ダンパおよび操作ユニット
EP3492287B1 (de) Vorrichtung für das messen des drucks eines zweiradreifens, insbesondere eines fahrradreifens
CN206058367U (zh) 分离介质的辊轴机构
CN106285269B (zh) 车门铰链及车辆
KR100832046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 터미널
CN1970983A (zh) 汽车的车门铰链装置
CN101104258B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驱动头的扳手
US20140144278A1 (en) Release mechanism
KR100855110B1 (ko) 원터치 장착가능한 보조 핸들
CN103851051B (zh) 传动销组件
US9627832B2 (en) Lock member for a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EP3643862A1 (en) Hinge device
CN105102833B (zh) 开闭装置
CN103047258A (zh) 双轴枢纽器
EP2762369A1 (en) Wiper connection seat
CN116194341A (zh) 车辆方向盘
US10688973B2 (en) Parking brake emulator
KR101247587B1 (ko) 차량의 브레이크 호스용 브라켓과 엔드피팅의 조립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