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1050A -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1050A
CN105101050A CN201510257112.XA CN201510257112A CN105101050A CN 105101050 A CN105101050 A CN 105101050A CN 201510257112 A CN201510257112 A CN 201510257112A CN 105101050 A CN105101050 A CN 105101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
unit
external device
mess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571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1050B (zh
Inventor
高木俊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01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1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5014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or bootstrap protocol [BOO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其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并与外部装置共享使用第二通信单元建立与外部装置的通信的第一和第二通信参数,其中,第二通信单元使用通过用户操作设置的第一通信参数或通过被第一通信单元共享的第二通信参数而与外部装置通信;保持单元,其保持使用第二通信单元与外部装置的通信中所使用的通信参数,以及控制单元,在保持单元保持第二通信参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以便区分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与基于所述接受单元所接受的所述用户操作设置的所述第一通信参数。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控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使用无线LAN使数字照相机和智能电话相互连接以能够在其间进行图像交换的系统。通常,为使用无线LAN进行连接,用户需要选择或输入诸如SSID及密码等的一些通信参数,因此建立连接的步骤复杂。
为解决连接步骤的复杂性,发明出了各种方法。例如,日本特开第2013-162322号公报公开如下技术:建立一次连接后,存储该连接中使用的参数作为连接历史以简化之后的连接步骤。
此外,日本特开第2014-82587号公报公开如下技术:使用诸如NFC(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等的近场通信功能共享连接中使用的参数。根据该公开,能够节省用户为建立第一无线LAN连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而日本特开第2013-162322号公报不能解决前述问题。然而,存在这种局限性:为进行连接需要使设备相互接近。那么,可以想象,通过将此与上述日本特开第2013-162322号公报相结合能更有效地建立连接,从而第一次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功能节省作业,并从下次起使用连接历史进一步节省作业。
然而,如果简单地结合上述传统技术,就会产生如下文所述的弊端。即,通过执行使仅通过使设备相互靠近就能建立无线连接的近场无线通信,利用与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连接相关的信息,在通过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时所存储的无线连接信息有可能被覆写。尤其地,由于能够通过仅使它们相互靠近的简单方法而方便地建立连接,因此认为覆写连接历史的可能性高。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再次执行无线连接设置操作,从而与对应于在通过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时所存储的无线连接信息的设备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并实现一种利用曾经连接过的设备来适当地管理连接信息的技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第一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与外部装置通信,并与所述外部装置共享用于使用第二通信单元而建立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的第一和第二通信参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不同;接受单元,其被配置为接受用户操作;第二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基于所述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用户操作设置的第一通信参数以及被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共享的第二通信参数中的一者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保持单元,其被配置为保持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中所使用的通信参数;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所共享的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以便区分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与基于所述接受单元所接受的所述用户操作设置的所述第一通信参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具有被配置为与外部装置通信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通信步骤,其与所述外部装置共享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建立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的第一和第二通信参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不同;第二通信步骤,其通过使用基于所接受的用户操作设置的第一通信参数以及在所述第一通信步骤中共享的第二通信参数中的一者的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保持步骤,其保持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述通信参数;以及控制步骤,在所述保持步骤中保持所述第一通信步骤中所共享的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的情况下,控制保持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以便与基于所接受的用户操作设置的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相区分。
根据本发明,可以利用曾经连接过的设备来适当地管理连接信息。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对方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3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用户操作开始无线连接的步骤的顺序图。
图4A到图4H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执行无线连接信息存储处理的GUI画面的示例的视图。
图5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开始无线连接的步骤的顺序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连接信息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连接信息的视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执行无线连接信息存储处理的GUI画面的示例的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连接信息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无线连接信息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无线连接信息存储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仅是用于实践本发明的示例。根据本发明所适用的装置的各种条件和结构可适当修改或改变实施例。本发明不应限于以下实施例。另外,可以适当地结合随后要描述的实施例的部分。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使用作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数字照相机和智能电话及通信对方设备的系统,其中摄像装置和通信对方设备相互无线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假定智能电话(即一种移动电话)作为通信对方设备,而诸如照相电话和平板电脑终端等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也是适用的。另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具有照相机的个人计算机等的信息处理装置。
数字照相机100的配置
将参照图1示意性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的配置和功能。
光学系统101是由包括变焦透镜和聚焦透镜的透镜组以及具有光圈功能的快门组成的。摄像单元102是由将被摄体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由CCD、CMOS等组成的摄像元件。摄像单元102包括将从摄像元件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
易失性存储器104是诸如存储从摄像单元102输出的静态图像数据或运动图像数据(以下被称为图像数据)的RAM等的临时存储设备。此外,除图像数据外,易失性存储器104还存储诸如文件系统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各项信息,并且还用作控制单元103的工作存储器。此外,在记录或再现图像时,易失性存储器104用作缓冲存储器。控制单元103的工作区域并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104,而可以是下文将要描述的外部硬盘或存储卡。
操作单元107例如是接受诸如电源开启/关闭、运动图像的记录开始/停止、静态图像拍摄、变焦操作、下文将要描述的操作模式切换以及使用GUI画面的操作等用户操作的开关、光标键、触摸面板等。
非易失性存储器105例如是诸如能够电气地擦除和记录数据的EEPROM等的二级存储设备。非易失性存储器105存储用于操作控制单元103的常数、程序等。在这里,程序意指用于执行下文将要描述的各种流程图的步骤的程序。此外,非易失性存储器105存储所拍摄图像文件以及诸如下文将要描述的无线连接信息等的连接历史信息。
控制单元103具有CPU、输入和输出电路、计时器电路等,在控制单元103中的CPU将非易失性存储器105中所存储的程序展开到易失性存储器104的工作区域并执行它们,从而控制装置的整体操作。
显示单元106显示拍摄时的取景器图像、所拍摄的图像、用于交互操作的字符等。显示单元106例如是诸如液晶显示器和有机EL显示器等的显示设备。显示单元106可以与数字照相机100一体化,或者可以是被连接到数字照相机100的外部设备。
通信单元108是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的接口。该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能够经由通信单元108与外部装置交换数据。例如,能够经由通信单元108将在摄像单元102中生成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在该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08包括用于使用按照IEEE802.11标准的所谓的无线LAN与外部装置通信的接口。控制单元103通过控制通信单元108实现与外部装置的无线通信。通信系统并不限于无线LAN,其示例包括红外通信系统。数字照相机100仅需要具有被配置为接入通信单元108的单元,而并不一定要有通信单元。此外,可以通过将通信单元添加到数字照相机100作为外部配件来执行与智能电话200的通信。此外,尽管该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是一种接入点(以下被称为AP),但通过在AP模式中操作通信单元108,数字照相机100能够作为具有被进一步限定功能的简化的AP(以下被称为简易AP)来进行操作。当数字照相机100作为简易AP进行操作时,数字照相机100通过自身形成网络。在数字照相机100周围的装置将数字照相机100识别为AP设备,并能够加入由数字照相机100形成的网络。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5中保持用于操作如上文所述的数字照相机100的程序。
尽管该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是一种AP,但它是不具有将从客户端设备接收的数据转发到因特网供应商等的网关功能的简易AP。因此,即使数字照相机100从加入已经形成的网络的其他设备接收数据,数字照相机100也不能将数据转发到诸如因特网等的其他网络。
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09例如是由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用于处理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制电路、通信控制器等组成的。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09从天线输出已调制的无线信号,并解调制天线所接收的无线信号。因此,实现了按照ISO/IEC18092标准(所谓的NFC:近场通信)的非接触式近场无线通信。将该实施例的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09设置在数字照相机100的侧部。数字照相机100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09向/从智能电话200发送/接收无线连接信息。
记录介质110能够记录从摄像单元102输出的图像数据。记录介质110可以从数字照相机100被拆卸,或者可以被并入数字照相机100。即,数字照相机100仅需要具有至少被配置为接入记录介质110的单元。记录介质110使能够在其中记录易失性存储器104中所存储的图像数据,或使能够从其中读出已记录的图像文件或与照相机的控制相关的各项信息。
智能电话200的配置
将参照图2示意性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智能电话200的配置和功能。
该实施例的智能电话200包括光学系统201、摄像单元202、控制单元203、易失性存储器204、非易失性存储器207、显示单元206、操作单元207、通信单元208以及近场无线通信单元209。这些部件具有与数字照相机100相同的基本功能,下文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通过用户操作开始无线连接的步骤
然后,将描述通过用户操作开始无线连接的步骤。图3是示出响应于用户的菜单操作以及数字照相机100对开始无线连接的指令的接受而开始的顺序的视图。例如,通过在图4A示出的画面上选择“无线功能”菜单来接受开始无线连接的指令。
在图3中,在步骤S301中,数字照相机100首先设置连接目的地。具体地说,响应于在图4A中对“无线功能”菜单的选择,画面转换为如图4B中所示,从而允许用户选择要被连接的连接目的地。在图4B的画面上,用户能够通过经由操作单元107选择连接目的地来设置所需的连接目的地。在这里,假定可以选择“设置1、设置2及设置3”的三个连接目的地。例如,用户选择“设置1”,然后选择“OK”,从而能在建立无线连接之后在“设置1”中存储无线连接信息。
例如,当用户在图4B的画面上选择“设置1”,并选择“OK”,处理进入步骤S302,并且画面转换为如图4C中所示。
在图4C的画面上,用户能够通过经由操作单元107选择“设置变更”而在数字照相机100作为接入点进行操作时将任意值设置为SSID和密码。在设置中,例如,能够通过显示软键盘设置与用户的输入对应的字符串。在图4C的画面上显示如此设置的SSID和密码作为SSID和加密密钥。图4C是在将SSID设置为“测试”且将加密密钥设置为“12345678”时的画面。如果用户在画面上选择“OK”,处理进入图3的步骤S303。
在步骤S303中,数字照相机100被启动作为接入点,并且使用步骤S302中设置的参数生成网络。具体地说,开始发送包含所设置的SSID的信标。其后,画面转换为如图4D中所示。在图4D的画面上,显示所设置的参数,并提示用户通过操作智能电话200执行用于与照相机连接的处理。
这里,用户操作智能电话200并发出加入由数字照相机100生成的网络的指令。通过使用智能电话200的OS功能检测其周围的信标,而从以列表显示的网络中选择由数字照相机100生成的网络来实现该指令。用户能通过确认图4D的画面上所显示的SSID知道列表中由数字照相机100生成的网络。
当发出该指令时,智能电话200在步骤S304中向数字照相机100发送加入网络的请求。
在接收该请求后,数字照相机100在步骤S305中许可加入网络。
在随后的步骤S306中,智能电话200从数字照相机100请求IP地址。
在接收该请求后,数字照相机100在步骤S307中向智能电话200分配IP地址。
接下来,当在步骤S308中用户启动智能电话200的应用时,智能电话200在步骤S309中向数字照相机100发送应用层中的连接请求。
在步骤S310中,数字照相机100根据从智能电话200接收的应用层中的连接请求在应用层中与智能电话200建立连接。
如上所述,在步骤S305中的无线LAN的物理层、步骤S307中的IP层以及步骤S310中的应用层中建立连接,从而完成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电话200之间的无线连接。其后,画面转换为如图4E所示。图4E的画面显示在应用层中连接了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电话200,因此完成无线连接。
当建立无线连接时,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电话200之间的数据交换成为可能。具体地说,例如,能够向智能电话200发送数字照相机100中存储的图像数据。例如,如图4F中所示,在数字照相机100的显示单元106上显示记录介质110中所记录的图像列表,从而用户能够选择要向智能电话200发送的目标并发送它。
与诸如画面转换等处理并行,在步骤S310后的步骤S311中,数字照相机100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5中存储与智能电话200建立连接所使用的通信参数。在此所存储的参数例如是诸如SSID、密码、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参数。用户能够通过选择图4B中的“设置1”使用此类数据而与智能电话200进行连接,而从下次起不再输入它们。在“设置1”中已经存储了参数的情况下,画面转换为如图4G所示,而不是图4C的画面。在图4G中,通过选择连接按钮开始使用所存储的参数进行的连接。能通过选择设置确认按钮菜单来显示所存储的参数。通过选择变更菜单,画面转换为如图4C所示,以便执行新参数的接收以及利用新参数覆写。
通过用户操作开始无线连接的步骤如上文所描述。
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开始无线连接的步骤
随后,将描述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开始无线连接的步骤。图5是示出响应于通过近场无线通信单元109检测智能电话200的接近而开始的顺序的视图。
在图5中,首先,数字照相机100在步骤S501中通过检测从智能电话200的近场无线通信通信单元209辐射的载波检测智能电话200的接近。响应于来自智能电话200的请求,数字照相机100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向智能电话200发送诸如SSID和密码等的无线LAN连接所需的通信参数。
在此所发送的诸如SSID和密码等的参数是为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而由数字照相机100所预先生成为随机值的参数。此外,还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发送启动用于在应用层中连接智能电话200与数字照相机100的应用的信息。在接收这些后,智能电话200在步骤S504中启动与信息对应的应用。
步骤S503到S510与图3的步骤S303到S310相同。
最后,在步骤S511中,数字照相机100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5中存储与智能电话200建立连接所使用的通信参数。在此存储的参数例如是诸如SSID、密码、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参数。然而,与图3的情况不同,不以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顺序来选择图4B中的“设置”。因此,将参数存储为“设置4”,而不是“设置1到3”。因此,当显示连接目的地菜单时,从下次起如图4H中显示还未显示的“设置4”。“设置4”是专门用于使用近场无线通信进行连接的参数设置的历史。因此,从不在“设置1到3”中记录使用近场无线通信时的历史。
数字照相机100的无线连接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实现上述顺序的数字照相机100的处理。
图6是示出该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的处理在打开数字照相机100的电源时开始,并且通过控制单元103将非易失性存储器105中的程序读出到易失性存储器104且执行该程序而实现。
在步骤S601中,控制单元103确定是否经由操作单元107执行了开始无线连接的操作。这里,基于是否选择了图4A中的无线通信菜单来进行确定。在控制单元103确定已执行开始操作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602。此外,在控制单元103确定还未执行开始操作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609。在步骤S609中,控制单元103确定是否已经开始与智能电话200的近场无线通信。在控制单元103确定还未开始近场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601,并且重复步骤S601进行的确定和步骤S609进行的确定。即,等候用户操作或接近智能电话200。在控制单元103确定已开始近场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610。
首先,将描述步骤S602。
在步骤S602中,控制单元103控制显示单元106显示连接目的地选择画面。在这里要被显示的画面是图4B的画面。该步骤相当于图3的步骤S301。在连接目的地选择画面上,例如,以列表显示能够由通信单元108所接收的无线LAN网络名称,从而用户能够从网络名称列表中选择数字照相机100的连接目的地。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目的地是与数字照相机100无线连接的智能电话200。假定该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与多个智能电话无线地相连接,并且能够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5中存储用于与多个智能电话进行连接的多项无线连接信息。此外,控制单元103根据用户的连接目的地选择操作设置所要存储无线连接信息的连接目的地。在建立无线连接后,存储无线连接信息作为与这里所选择的连接目的地相关的信息。
在步骤S603中,控制单元103控制显示单元106显示连接目的地信息输入画面。在此显示的画面是图4C的画面。该步骤相当于图3的步骤S302。能够在连接目的地信息输入画面上输入连接目的地的SSID、密码等。当显示连接目的地信息输入画面时,可能已在其上输入了作为默认值所生成的SSID和密码,或者用户可以被允许在其上任意地设置默认值显示状态。
在用户在连接目的地信息输入画面上输入SSID和密码后,在步骤S604中,控制单元103控制数字照相机100作为无线LAN的接入点进行操作。因此,数字照相机100开始发送使用所输入的SSID的信标。在此显示的画面是图4D的画面。该步骤相当于图3的步骤S303。在这种状态下,数字照相机100等待来自智能电话200的加入网络的请求。
在步骤S604中接收到来自智能电话200的加入网络的请求后,处理进入步骤S605。
在步骤S605中,控制单元103建立与智能电话200的无线连接,并设置IP地址。这里,数字照相机100可以作为DHCP服务器进行操作以向智能电话200分配IP地址。该步骤相当于图3的步骤S305和步骤S307。
在步骤S606中,控制单元103在应用层中建立与智能电话200的无线连接。例如,使用作为应用层协议的PTP(图像传输协议)。
在步骤S607中,控制单元103确定是由于步骤S601中的确定为“是”还是由于步骤S609中的确定为“是”而在步骤S606中建立连接。换言之,确定是通过用户操作开始连接,还是已经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开始连接。由于这里描述了执行步骤S601到S603的情况,因此将确定由于步骤S601中的确定为“是”而建立连接。即,将确定通过用户操作开始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608。
在步骤S608中,控制单元103将与智能电话200连接所使用的诸如SSID、密码和IP地址等无线连接信息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105中。该处理相当于图3的步骤S311。
继步骤S602之后的处理如上文所描述。
随后,将描述继步骤S610之后的处理。
在步骤S610中,控制单元103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向智能电话200发送作为随机值所预先生成的参数,以便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此外,还经由近场无线通信发送启动用于在应用层中连接智能电话200与数字照相机100的应用的信息。该步骤相当于图6的步骤S601。在该处理完成后,处理进入步骤S604。
步骤S604到S606如上文所描述。
接下来,在步骤S607中,控制单元103确定是由于步骤S601中的确定为“是”还是由于步骤S609中的确定为“是”而在步骤S606中建立连接。在此将确定由于步骤S609中的确定为“是”而建立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611。
在步骤S611中,控制单元103在与步骤S608中的存储区域不同的其他区域中存储无线连接信息。
如上所述,数字照相机100在步骤S605中在无线LAN的物理层中以及在IP层中建立连接,并在步骤S606中在应用层中建立连接,从而完成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电话200之间的无线连接。其后,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电话200相互通信,使用户能够通过操作智能电话200远程操作数字照相机100。
在断开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电话200之间的通信后想要再次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例如图4B中的所需“设置”。例如,通过在图4B中选择所需“设置”读出在步骤S608或步骤S611中已在“设置”中存储一次的无线连接信息,并使用该无线连接信息简化后续重新连接步骤。这就使不需要用户输入SSID或接近智能电话200就能再次建立与智能电话200的无线连接。
无线连接信息的配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7描述上述无线连接期间所存储的无线连接信息。
在下文中,假定在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电话200之间建立了经由操作单元107的无线连接和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数字照相机100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05的存储区域701中,将通过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时的无线连接信息和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时的无线连接信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区域702和703中。
当在图6的步骤S602中选择连接目的地或在与智能电话200的通信断开后再次建立无线连接时,首先如在图4B和图4H的画面上那样以列表显示可选择的连接目的地。此时,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单元103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05的存储区域702及703中读出通过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时的无线连接信息和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时的无线连接信息,并使用它们来显示列表。在这样的画面上,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07选择所需的连接目的地来设置连接目的地,从而建立无线连接。
例如,当用户选择“设置1”时,数字照相机100作为接入点进行操作,接入点的SSID是“测试”且其的密码是“12345678”。然后,用户使用智能电话200对接入点执行无线连接设置操作,从而使能够在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电话200之间进行无线连接。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在存储区域702中将“设置1”、“设置2”和“设置3”存储作为通过数字照相机100中的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时所存储的无线连接信息。
此外,例如,当用户选择“设置4(NFC)”时,数字照相机100作为接入点进行操作,接入点的SSID是“测试NFC”且其的密码是“abcde123”。然后,用户使数字照相机100接近智能电话200,从而使得能够在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电话200之间进行无线连接。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在存储区域703中将“设置4(NFC)”存储作为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时所存储的无线连接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示例描述了以比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时的无线连接信息更大的量而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5中存储通过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时的历史信息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时所存储的历史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或者可以与通过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时的历史的数量相同。在存储了多个历史的情况下,每次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就按照时间顺序覆写较旧的历史。此外,在通过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下,用户选择“设置1”到“设置3”中的任何一个,并在与所选择的“设置”对应的区域中存储历史,但是用户不需要选择“设置”中的任何一个就能使用覆写较旧历史的系统。
使在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中的无线连接信息的存储目的地与在通过经由操作单元107的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中的由此分离的理由如下所述。即,在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中,由于未进行“设置”的选择,因此需要自动确保区域以保留历史。然而,如果通过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和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共享了历史,那么由于不可能无限次地存储历史,因此最终将自动删除历史。尤其地,近场无线通信使得不需要操作数字照相机100,而仅需使数字照相机100接近智能电话200就能容易地建立无线连接,因此能够更方便地建立连接。因此,如果共享了历史,那么存储连接历史的频率很可能比在通过经由操作单元107的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中更高。因此,往往会出现用户无意间删除所需历史的不便。为防止此不便,需分离存储目的地。
在通过经由操作单元107的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中,在与用户所选择的连接目的地建立了无线连接后,在连接目的地中以覆写方式存储无线连接信息。在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中,在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了无线连接后,由于在这种情况中仅存在一个连接目的地(仅“设置4”),因此以覆写方式存储在存储区域703中的无线连接信息。
根据该实施例,在通过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和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之间,分别在连接目的地中存储无线连接信息,因此在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中消除了用户选择连接目的地的必要。此外,防止无意地覆写及存储与通过连接目的地中的无线连接设置操作进行的无线连接相关的现存信息。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连接信息存储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在通过无线连接设置操作建立无线连接并存储无线连接信息后,通过使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电话200相互接近而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将描述由此在用户所选择的连接目的地以覆写方式存储与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连接相关的信息的情况。
当用户通过执行无线连接设置操作来选择连接目的地时(图3的步骤S301和S302),在操作单元106上显示图8A中示出的画面。其后,当用户使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电话200相互接近以便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时,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05中由用户所选择的连接目的地中以覆写方式存储与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连接相关的信息。用户也能通过在图8A的画面上经由操作单元107设置SSID和密码来建立无线连接(继图3的步骤S303后的处理),而不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
例如,在用户在图4B的画面上选择“设置1”作为连接目的地后,在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中,在“设置1”以覆写方式存储与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连接相关的信息。此时,如图8B中所示,可以将连接目的地的名称改写为“设置1(NFC)”,以使用户能够识别它。
图9是示出针对实现上述操作的数字照相机100的处理的流程图。
该流程图示出了在图6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602和步骤S603之间所添加的附加处理。因此,将主要描述与图6的流程图不同的部分。
步骤S901到S902与图6的步骤S601到S602相同。
在步骤S902后的步骤S912中,控制单元103执行与步骤S909相同的处理(与图6的步骤S609相同的处理)。即,确定是否已开始与智能电话200的近场无线通信。
在确定还未开始近场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903,并通过接受用户输入的SSID等来建立连接。另一方面,在确定已开始近场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910。在步骤S910中,执行与图6的步骤S610相同的处理。即,处理流程与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开始连接处理的情况中相同。
在步骤S904到S906中,执行与图6的步骤S604到步骤S606中相同的处理。
此外,在步骤S907中,执行与图6的步骤S607相同的处理。即,基于步骤S601中的处理的是否为“是”的确定来确定步骤S909中的处理是否为“是”。因此,即使步骤S912中的确定为“是”并执行步骤S910中的处理,但由于在这种情况中步骤S901中的确定为“是”,因此确定由用户的操作执行这里的开始作为确定结果。
此外,在步骤S908中,在与步骤S902中所选择的连接目的地对应的区域中记录在步骤S903中由用户操作输入并设置的SSID和密码。除此之外,在由于步骤S912中的确定为“是”而执行步骤S910的情况中,还在与步骤S902中所选择的连接目的地对应的区域中记录步骤S910中所发送的连接信息。
在步骤S911中,执行与图6的步骤S611相同的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在与用户操作一起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中,即使使用了近场无线通信,历史也是在用户操作所选择的区域中被记录而不是作为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连接历史被记录。因此,能够确保历史存储区域,同时能够简化建立连接的步骤。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0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无线连接信息存储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考虑数字照相机100具有多个通信模式的情况的示例。
首先,如图4F所描述,在与智能电话200连接后,该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具有选择或发送数字照相机100的记录介质110中所记录的图像数据的模式(以下被称为选择发送模式)。除此之外,为了更加方便地发送图像数据,还在其中设置了通过开始近场无线通信建立无线LAN连接而自动地发送数字照相机100中正在被再现(例如,在画面上显示)的一个图像的模式(触摸发送模式)。在仅再现一个图像的状态下,通过开始近场无线通信促使向触摸发送模式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在建立无线LAN连接后,不需要进行用户操作就经由无线LAN向智能电话200自动发送正在被再现的图像。在以下描述中,描述具有这两种模式的数字照相机100以简化描述,但还可以在其中配置其他模式。
这里,在触摸发送模式中,由于发送了正在被再现的图像,因此没必要选择要被发送的图像。因此,与选择发送模式相比,用户能够更容易且更方便地使用它。例如,在想要通过多个朋友的智能电话顺序地共享正在被再现的图像的情况下是方便的。因此,与选择发送模式相比,触摸发送模式的使用频率有可能高,并且连接对方还很有可能是临时的。因此,在这些模式中,该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存储选择发送模式中的通信历史而不存储触摸发送模式中的通信历史。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0描述针对实现上述操作的数字照相机100的处理。
在图10的步骤S1001到步骤S1008中,首先执行与图3的步骤S301到步骤S308相同的处理。
在随后的步骤S1012中,控制单元103确定是否在正在再现一个图像的同时开始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LAN连接。换言之,确定在步骤S1009中确定为“是”时是否正在再现一个图像。
这里,在确定在正在再现一个图像的同时开始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LAN连接的情况下,结束此流程图,并执行向应用层中的服务器的转换。换言之,不需要执行步骤S1007、S1008及S1011中的处理(分别与图3的步骤S307、S308及S311的中的处理相同)就结束此流程图。即,不存储历史。
另一方面,在确定在正在再现一个图像的同时未开始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LAN连接的情况下,执行继步骤S1007之后的处理。即,在与处理的开始对应的区域中存储历史。
根据该实施例,除了连接区域的分开外,还在更方便建立连接的模式中设置未存储历史的顺序。这就使得能够更适当地管理历史。
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1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无线连接信息存储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根据数字照相机100的通信对方设备确定是否存储无线连接信息的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假定数字照相机100使用近场无线通信与存储图像的服务器无线连接,并将数字照相机100的图像转发到服务器。作为此类服务器,运用针对家庭网络存储的无线通信的硬盘驱动被熟知,并能够被用于备份数字照相机所拍摄的众多图像。通常在内部安装存储此类图像的服务器,并且除非使用三脚架等安装数字照相机100,否则不太可能发生很难使数字照相机100接近服务器的情况。此外,由于数字照相机100的所有者和服务器的所有者经常是相同的人,因此可能不需要存储多个连接目的地。因此,在通信对方设备是服务器的情况中,通常不需要通过存储无线连接中的无线连接信息来覆写历史,更确切地说,存在覆写必要的历史的顾虑。因此,在使用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LAN连接的对方是服务器时,该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不存储历史。
将参照图11描述针对实现上述操作的数字照相机100的处理。
在图11的步骤S1101到S1108中,首先执行与图3的步骤S301到步骤S308相同的处理。
在步骤S1107中,在控制单元103确定已使用近场无线通信开始无线LAN连接的情况中,在执行步骤S1111中的处理(与图3的步骤S311中的处理相同)之前执行步骤S1112中的处理。
在步骤S1112中,控制单元103确定通信对方是否为服务器。在确定为服务器的情况中,不执行步骤S1111就结束此流程图,并执行向应用层中的服务的转换。即,不存储历史。
另一方面,在确定不为服务器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111中的处理。即,在与处理的开始对应的区域中存储历史。
根据该实施例,例如,在通信对方设备是服务器时,能够在不需要存储无线连接中的无线连接信息时省去用于存储无线连接中的无用的无线连接信息的不必要的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将本发明应用于诸如数字视频摄像机等的摄像装置中的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示例,并且只要能够使用包括近场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建立与外部设备的无线连接就能将本发明应用于任何装置。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数字照相机检测来自智能电话的载波,从而开始近场无线通信的示例。即,描述了数字照相机用作目标而智能电话用作引发器的示例。它们的作用可以相反。即,可以这样配置:智能电话100定期地输出载波,智能电话200响应于此开始通信。
此外,在上述第四实施例中,描述了根据通信对方设备的类型控制是否存储历史的情况。在这方面,例如可以根据通信对方的功能对是否存储历史进行切换。即,在通信对方是仅能够通过近场无线通信连接的设备(诸如不具有操作部件的设备等)的情况中不存储历史。这是因为在不能够通过选择历史建立无线LAN连接时存储历史没有意义(例如,当对方设备不具有操作部件时,不可能通过选择自身机构中的历史触发与无线LAN连接处理对应的对对方设备方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中,在图11的步骤S1112中,确定是否能只通过近场无线通信连接对方设备,而不是确定对方设备的类型。作为确定的参照,可以准备使设备类型及功能相互关联的表格,以便能够参照表格从对方设备的类型确定其功能。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不论对方设备类型是什么,数字照相机100都会用作AP的示例。在这方面,在对方设备是诸如服务器等具有相对稳定的供电的设备的情况中,使对方设备能够用作AP会更有效。因此,可以这样配置数字照相机100:根据连接对方,在是其自身用作AP,还是与用作AP的对方建立连接之间进行切换。参照连接对方的类型确定对连接对方的供电是否更加稳定。例如,能够通过在连接前使用户能够选择想要连接的类型或通过使用近场无线通信获取对方设备的信息来确定要参照的类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权利要求的范围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及功能。

Claims (19)

1.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与外部装置通信,并与所述外部装置共享用于使用第二通信单元建立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的第一和第二通信参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不同;
接受单元,其被配置为接受用户操作;
第二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使用基于所述接受单元所接受的用户操作设置的所述第一通信参数以及被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共享的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中的一者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保持单元,其被配置为保持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中所使用的通信参数;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所共享的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以便区分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与基于所述接受单元所接受的所述用户操作设置的所述第一通信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在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所述第二通信参数,而不删除所述第一通信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在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所述第一通信参数,而不删除所述第二通信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通过将记录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的记录区域与记录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的记录区域分离来区分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与所述第一通信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在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最新共享的第二通信参数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自动覆写已经被保持的所述第二通信参数来控制所述保持单元保持所述最新共享的第二通信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接受单元接受删除所述保持单元当前所保持的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的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预先生成与所述外部装置所共享的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以便自动包含随机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经由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所述第二通信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将要被保持为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的数量的上限与将要被保持为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的数量的上限彼此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将要被保持为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的数量的上限是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使用基于所述接受单元所接受的所述用户操作设置的所述第一通信参数以及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所共享的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中的一者生成网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装置用作DHCP服务器,并经由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外部装置分配IP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在通过共享所述第二通信参数建立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外部装置的类型或功能控制所述保持单元是否保持所述第二通信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摄像单元,其被配置为通过拍摄被摄体生成图像数据,其中,
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而不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所述图像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在多个模式中的一者中进行操作,所述多个模式包括用于所述摄像单元拍摄图像的摄像模式、用于在单个画面上显示单个所拍摄图像的数据的单再现模式以及用于在单个画面上显示多个所拍摄图像的数据的多再现模式;
在使用在多个模式中的预定模式期间所分享的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经由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建立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以不保持建立所述通信所使用的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的方式控制所述保持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显示单元显示表示所述保持单元所保持的所述通信参数的信息,以及
所述显示单元以可区分所述第一通信参数与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的方式来显示表示所述通信参数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在从用户接受选择表示所述通信参数的信息的指令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保持单元所保持的所述通信参数控制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开始通信。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能够比所述第一通信进行更长距离的通信。
19.一种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具有被配置为与外部装置通信的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步骤,与所述外部装置共享用于使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建立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的第一和第二通信参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不同;
接受用户操作的步骤;
第二通信步骤,通过使用基于所接受的用户操作设置的第一通信参数以及在所述第一通信步骤中共享的第二通信参数中的一者的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保持步骤,保持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外部装置的通信中所使用的所述通信参数;以及
控制步骤,在所述保持步骤中保持所述第一通信步骤中所共享的所述第二通信参数的情况下,控制保持所述第二通信参数以便与基于所接受的用户操作设置的所述第一通信参数相区分。
CN201510257112.XA 2014-05-20 2015-05-19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101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4-104514 2014-05-20
JP2014104514A JP6355424B2 (ja) 2014-05-20 2014-05-20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1050A true CN105101050A (zh) 2015-11-25
CN105101050B CN105101050B (zh) 2019-02-19

Family

ID=5343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57112.XA Active CN105101050B (zh) 2014-05-20 2015-05-19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99078B2 (zh)
EP (1) EP2947854B1 (zh)
JP (1) JP6355424B2 (zh)
KR (1) KR101761106B1 (zh)
CN (1) CN105101050B (zh)
RU (1) RU2628335C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061A (zh) * 2020-04-06 2021-10-12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3050B2 (ja) * 2014-09-08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659170B2 (ja) * 2016-05-27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033003A (ja) * 2016-08-24 2018-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68463B2 (ja) 2016-11-18 2020-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77999B2 (ja) * 2016-12-27 2021-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RU2701127C1 (ru) * 2019-04-26 2019-09-24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от имени которой выступа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корпорация по атомной энергии "Росатом" (Госкорпорация "Росатом") Способ бесконтактного считывания и записи с носителя информации
JP7438676B2 (ja) * 2019-06-27 2024-0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66538A (ja) * 2005-12-16 2007-06-28 Canon Inc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08049214A1 (en) * 2006-10-26 2008-05-0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ransient wlan connection profiles
US20090227282A1 (en) * 2008-03-10 2009-09-10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00082999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and Computer Usable Medium Therefor
CN103249085A (zh) * 2012-02-07 2013-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7879B2 (en) * 2007-12-31 2012-01-31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multiple wireless connections
JP5743675B2 (ja) 2010-05-13 2015-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203832A (ja) 2011-03-28 2012-10-22 Canon Inc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288228B2 (en) * 2011-08-05 2016-03-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nnection setup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JP5843634B2 (ja) * 2012-01-30 2016-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3162322A (ja) 2012-02-03 2013-08-19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004752B2 (ja) * 2012-06-04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4017770A (ja) * 2012-07-11 2014-01-30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5179882A (ja) * 2012-07-23 2015-10-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4082587A (ja) 2012-10-15 2014-05-08 Ricoh Co Ltd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94684B2 (ja) * 2013-02-28 2016-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携帯端末、これらを含む画像記録システム、画像記録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92381B2 (ja) * 2013-06-24 2017-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063768B1 (ko) * 2013-10-16 2020-0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66538A (ja) * 2005-12-16 2007-06-28 Canon Inc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08049214A1 (en) * 2006-10-26 2008-05-0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ransient wlan connection profiles
US20090227282A1 (en) * 2008-03-10 2009-09-10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00082999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and Computer Usable Medium Therefor
CN103249085A (zh) * 2012-02-07 2013-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iFi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061A (zh) * 2020-04-06 2021-10-12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99078B2 (en) 2018-06-12
RU2015118882A (ru) 2016-12-10
JP6355424B2 (ja) 2018-07-11
RU2628335C2 (ru) 2017-08-16
CN105101050B (zh) 2019-02-19
EP2947854A1 (en) 2015-11-25
EP2947854B1 (en) 2023-09-20
KR20150133659A (ko) 2015-11-30
US20150341968A1 (en) 2015-11-26
KR101761106B1 (ko) 2017-07-25
JP2015220677A (ja) 2015-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1050A (zh)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755081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5049656A (zh) 能够中介外部装置的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
CN106455007A (zh) 删除信息处理装置中存储的接入点的ssid的方法
US20030058255A1 (en) Image management system
JP7175634B2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3326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18191134A (ja) 画像供給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US9549281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rogram
JP6399854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9193145A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6998785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57407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6058970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37406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15211353A (ja) 通信端末並びに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接続制御方法
JP7253919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07714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061662B2 (ja) サーバ装置、サー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92998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240114564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JP2017085518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821369B2 (ja)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125841A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57861A (ja) 通信機器、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