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8412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8412B
CN105098412B CN201510255910.9A CN201510255910A CN105098412B CN 105098412 B CN105098412 B CN 105098412B CN 201510255910 A CN201510255910 A CN 201510255910A CN 105098412 B CN105098412 B CN 105098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hell
contact
connector
bas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559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8412A (zh
Inventor
武田英次
长绳政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98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8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8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84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在使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小型化的同时,为安装该连接器的装置在嵌合方向上的小型化做贡献。连接器(100)具有插接连接器(10)和底座连接器(30)。底座连接器30具有第1底座外壳(31)、第2底座外壳(32)、第1安装部(33)、第2安装部(34)和组装部(35)。第1安装部(33)将第1底座外壳(31)以能够相对于上表面(301a)沿前后和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第2安装部(34)将第2底座外壳(32)以能够相对于前面(303a)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组装部(35)将第1底座外壳(31)与第2底座外壳(32)以能够沿前后和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组装。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底座连接器和能够与该底座连接器嵌合 的插接连接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能够与被固定于基板的对方侧连 接器嵌合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固定于别的基板的固定侧外 壳;以能够沿X方向滑动的方式组装在固定侧外壳上的可动侧外 壳;被固定于固定侧外壳的多个固定侧触头;和能够与被收容在 可动侧外壳中的固定侧触头分别接触的多个可动侧触头。在该连 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状态下,在可动侧外壳与对方侧连接 器的对方侧外壳的关于Y方向(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之间存在 间隙。因此,在使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即使连接器与 对方侧连接器在X和Y方向上稍微偏移,X方向的偏移会通过可 动侧外壳相对于固定侧外壳沿X方向滑动而吸收,Y方向的偏移 会被上述的间隙所吸收。由此,能够使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 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5299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可动侧外壳构成为能够相对于 固定侧外壳沿X方向滑动,可动侧触头构成为能够以连结部为中 心转动以吸收与对方侧触头之间的X方向的偏移。然而,固定侧 外壳和可动侧外壳沿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配置,嵌 合方向上的连接器的尺寸变大。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采用将线缆连接于固定 侧触头的结构时,通常沿固定侧触头的延伸方向(即,嵌合方向) 引出线缆。在将连接器安装于装置时,为了从该连接器引出线缆, 需在其引出方向留出空间因此,若嵌合方向与线缆的引出方向相 同,则除了连接器的尺寸以外,由于需要确保用于引出线缆的空 间,因此具有连接器的装置自身也沿嵌合方向大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在使连接器在 嵌合方向上小型化的同时,为安装该连接器的装置在嵌合方向上 的小型化做贡献。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底座连接器和插接连接器。上述底座连 接器包括:具有向第1方向开口的凹部的绝缘性的第1底座外壳; 用于在面对上述第1方向的第1安装面上安装上述第1底座外壳 的第1安装部;绝缘性的第2底座外壳;用于在相对于上述第1 安装面垂直的第2安装面上安装上述第2底座外壳的第2安装部; 将上述第1底座外壳与上述第2底座外壳组装成能够沿相对于上 述第2安装面垂直的第2方向移动的组装部;和具有沿上述第2方向向上述凹部内突出的接触部和与沿上述第2方向引出的线缆 连接的连接部,并且被收容在上述第2底座外壳中的导电性的底 座触头。上述插接连接器包括:能够与上述第1底座外壳嵌合的 绝缘性的插座外壳;和被收容在上述插座外壳中的导电性的插接 触头,上述导电性的插接触头在上述插座外壳与上述第1底座外 壳的嵌合时能够与上述接触部接触。而且,上述第1安装部构成 为使上述第1底座外壳相对于上述第1安装面至少能够沿上述第2 方向和相对于上述第1和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移动。上述第2 安装部和上述组装部的至少一个构成为使上述第2底座外壳分别 相对于上述第2安装面和上述第1底座外壳能够沿上述第3方向 移动。
基于此,底座连接器被分别构成为:能够与插座外壳嵌合的 第1底座外壳;和构成为能够沿与上述嵌合方向(第1方向)正交的 第2方向引出线缆的第2底座外壳,因此能够使底座连接器在嵌 合方向上实现小型化,并且还能够为安装底座连接器的装置在嵌 合方向上的小型化做贡献。除此之外,通过第1安装部和选自第2 安装部和组装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来使第1底座外壳构成为能够 沿第2和第3方向移动,因此在使底座连接器与插接连接器嵌合 时,插座外壳容易与第1底座外壳嵌合。这样,能够在实现底座 连接器与插接连接器的良好的嵌合的同时使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 小型化,并且还能够为安装该连接器的装置在嵌合方向上的小型 化做贡献。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组装部由引导板和穴部构成,上述引 导板从上述第1底座外壳和上述第2底座外壳中的一个底座外壳 的与另一个底座外壳相对的端面沿上述第2方向突出;上述穴部 形成在上述另一个底座外壳,在两底座外壳被组装时由上述引导 板插通,关于上述第3方向,在上述引导板与上述穴部的内周壁 面之间存在间隙。由此,能够通过引导板和穴部,简单地实现第1 底座外壳能够相对于第2底座外壳沿第2和第3方向移动的结构。 进一步,由于第1底座外壳变得能够相对于第2底座外壳沿第2 和第3方向移动,所以第1底座外壳容易相对于第2底座外壳倾 斜。因此,插座外壳更容易与第1底座外壳嵌合。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2底座外壳具有从与上述第1 底座外壳相对的端面沿上述第2方向突出并且支撑上述底座触头 的支撑部,上述第1底座外壳具有与上述凹部连通,并且在上述 第1和第2底座外壳被组装时由上述支撑部插通的孔部,在上述 支撑部的周围设置有填埋上述支撑部与上述孔部的内周壁面之间 的间隙的第1弹性密封部件。由此,能够抑制液体等异物从第2 底座外壳的支撑部与第1底座外壳的孔部的内周壁面之间侵入凹 部内。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2安装部构成为使上述第2 底座外壳相对于上述第2安装面至少能够沿上述第3方向移动。 由此,能够简单地实现第1底座外壳能够沿第3方向移动的结构。 另外,底座触头也能够与第2底座外壳一起沿第3方向移动,能 够顺利地使底座触头与插接触头电连接。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第2底座外壳的与上述第2 安装面相对的端面设置有填埋该端面与上述第2安装面之间的间 隙的环状的第2弹性密封部件,上述第2弹性密封部件配置成能 够内包上述底座触头的上述连接部。由此,能够抑制液体等异物 从第2安装面与第2底座外壳的端面之间侵入而附着于底座触头 的连接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插接触头具有在上述插座外壳 与上述第1底座外壳嵌合时从上述第3方向夹着上述接触部接触 的接触部。由此,在插座外壳与第1底座外壳的嵌合时,即使底 座触头的接触部与插接触头的接触部在第2方向上偏移,也能够 无缓冲地良好接触。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插座外壳设置有在上述插座 外壳与上述第1底座外壳嵌合时填埋上述插座外壳与上述凹部的 内周壁面之间的间隙的环状的第3弹性密封部件。由此,在插座 外壳与第1底座外壳的嵌合状态下,能够抑制液体等异物从插座 外壳与凹部的内周壁面之间侵入而附着于接触部。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由于底座连接器被分别构成为:能够 与插座外壳嵌合的第1底座外壳;和构成为能够沿与上述嵌合方 向(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引出线缆的第2底座外壳,因此能够 使底座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实现小型化,并且还能够为安装底座 连接器的装置在嵌合方向上的小型化做贡献。除此之外,通过第1 安装部和选自第2安装部和组装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来使第1底 座外壳构成为能够沿第2和第3方向移动,因此在使底座连接器 与插接连接器嵌合时,插座外壳容易与第1底座外壳嵌合。这样, 能够在实现底座连接器与插接连接器的良好的嵌合的同时使连接 器在嵌合方向上小型化,并且还能够为安装该连接器的装置在嵌 合方向上的小型化做贡献。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电池单 元及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表示图2所示的插接连接器,图3(a)是从前方观察插接 连接器时的主视图,图3(b)是沿图3(a)所示IIIb-IIIb线的截面图。
图4表示插入在插接连接器中的插接触头,图4(a)是电力用 插接触头的立体图,图4(b)是信号用插接触头的立体图。
图5是从斜前方观察底座连接器时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后方观察底座连接器时的立体图。
图7是图2所示的底座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8是图2所示的底座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9是从左方观察图2所示的底座连接器时的侧视图,图9(a) 表示第1底座外壳位于第1位置时的状况,图9(b)表示第1底座 外壳位于第2位置时的状况。
图10表示插入在底座连接器中的底座触头,图10(a)是电力 用底座触头的立体图,图10(b)是信号用底座触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00由插接连接器10 和底座连接器30构成,插接连接器10被安装于电池单元200,底 座连接器30被安装于安装电池单元200的供电装置的安装部300。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中方向的定义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将与安装部300的支撑板301的上表面301a(第1安装面)垂直的方向(第1方向),即从支撑板301朝向连接器100的方向以及其相反方向分别定义为上方和下方,将与安装部300的安装板303的前面303a(第2安装面)垂直的方向(第2方向),即从底座连接器30引出电力线缆44的方向以及其相反方向分别定义为后方和前方,将与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第3方向)定义为右方和左方。
电池单元200如图1所示,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内部具有 例如锂离子蓄电池。而且,作为蓄电池,例如也可以具有铅蓄电 池、镍镉蓄电池、镍氢蓄电池等取代锂离子蓄电池。电池单元200 的后壁202设置有用于用户把持电池单元200的把手201。在后壁 202的下端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有切口部203。插接连接器10在切 口部203内以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配置。
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300被安装在例如电动车等的供电装 置中,具有支撑板301、侧壁302、安装板303。支撑板301具有 矩形平面形状。侧壁302在支撑板301的前方端部呈コ字状竖立 设置,在由侧壁302包围的区域载置单元200的与把手201相反 一侧的端部。在支撑板301的后方端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分离配 置的一对固定部304。安装板303在其左右方向的两端被固定于一 对固定部304的状态下,相对于支撑板301垂直地竖立设置。在安装板303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并且沿左右方向细长状的长孔 305以及沿前后方向贯通的一对孔306。一对孔306配置在关于左 右方向夹着长孔305的位置上。底座连接器30被安装在支撑板301 的上表面301a上且安装板303的前面303a。
在将电池单元200安装于安装部300时,首先用户通过把手 201把持电池单元200,将电池单元200的与把手201相反一侧的 端部配置在由侧壁302包围的区域。然后,在图1中,用户通过 拉低把手201,以电池单元200的前方下部(即,电池单元200与 支撑板301的接触点)作为支点使电池单元200向下方转动。此时, 插接连接器10和底座连接器30分别在电池单元200以及安装部 300上配置在沿上下方向相互相对的位置。因此,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合,设置在插接连接器10内的插接触头21、 25(参照图3和图4)与设置在底座连接器30内的底座触头41、45(参 照图5和图10)接触,使得两连接器10、30电连接。这样成为能 够从供电装置向电动车的动力部供给电流的状态。
接着,参照图2~图4对插接连接器10进行说明。插接连接器 10具有插座外壳11、电流供给用的一对插接触头21和信号用的 三个插接触头25。插座外壳11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内部收容一 对插接触头21和三个插接触头25。
插座外壳11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底座部12、从底座部12向下方突出的嵌合部13和从底座部12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4。 这些底座部12、嵌合部13和突出部14虽然尺寸互不相同但是均 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另外,插座外壳11具有向上方开口的两 个凹部15以及配置在这两个凹部15之间并且向上方开口的三个 凹部16。这些凹部15、16沿左右方向并列配置。凹部15的开口 15a和凹部16的开口16a形成在突出部14的上面。这些凹部15、 16沿上下方向延伸,跨越突出部14、底座部12和嵌合部13。插 接触头21从开口15a插入各凹部15中。另外,插接触头25从开 口16a插入各凹部16中。
在嵌合部13的前端部如图3(a)所示,形成有陷落部13d。陷 落部13d形成在嵌合部13的左右方向中央,沿左右方向形成为长 条状。在嵌合部13的前端部如图3所示,形成有配置在关于左右 方向夹着陷落部13d的位置的两个狭缝17以及配置在这些狭缝17 之间的三个狭缝18。两个狭缝17沿前后和上下方向延伸,分别与 凹部15相连接。因此,插入凹部15中的插接触头21的一部分(接 触部21b)经由狭缝17露出至外部。三个狭缝18也沿前后和上下方向延伸,分别与凹部16相连接。因此,插入凹部16中的插接 触头25的一部分(接触部25c)经由狭缝18露出至外部。另外,三 个狭缝18配置在陷落部13d的底部。因此,经由狭缝18露出至 外部的插接触头25的接触部25c位于比插接触头21的接触部21b 靠上方位置。
在嵌合部13的外周壁面上形成有环状的槽13a。在槽13a配 置有环状的弹性密封部件13b(第3弹性密封部件)。本实施方式中 的弹性密封部件13b由橡胶构成,但是只要能够对嵌合部13与凹 部36的内周壁面36b(参照图7)之间进行密封,则也可以由橡胶以 外的弹性材料构成。如图2和图3(b)所示,在嵌合部13的外周壁 面中的前方壁面形成有向前方突出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引 导部13c。一对引导部13c如图3(b)所示,随着从嵌合部13的前 端向底座部12靠近而以向前方的突出量逐渐增大的方式倾斜。而 且,引导部13c由上述的槽13a分割,在该分割部分配置有弹性 密封部件13b。
如图2和图3(a)所示,在底座部12设置有安装部19。安装部 19具有从底座部12的左壁面向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9a和从底座 部12的右壁面向右方突出的突出部19b。在各突出部19a、19b形 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未图示)。在各突出部19a、19b的孔中 设置有公知的浮动衬套19c。该浮动衬套19c具有配置在突出部 19a、19b的孔内的圆筒部和形成在该圆筒部的两端,配置在从上 下方向夹着突出部19a、19b的位置的一对凸缘部。凸缘部具有比 该孔的内径大的外径。圆筒部的外径为在圆筒部的外周壁面与该 孔的内周壁面之间产生间隙的程度的大小。插接连接器10通过从 下方穿过浮动衬套19c的螺钉(未图示)以及用于安装该螺钉的螺 母(未图示)安装于电池单元200。通过采用这样的安装部19的结 构,在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合时,插接连接器10能 够相对于电池单元200沿前后和左右移动。
如图4(a)所示,插接触头21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孔 弯曲加工而制造,具有连接部21a、接触部21b。连接部21a具有 由弯曲加工而沿前后方向竖立设置的连接片21a1。连接片21a1形 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21a2。如图3(b)所示,该连接片21a1通 过插接触头21插入凹部15内还能够作为配置在凹部15内的螺母 22的防脱出部件。而且,通过在与螺母22之间夹着电池单元200 的电流供给用端子(未图示)和连接片21a1的状态下,将安装螺钉 (未图示)拧入螺母22,使得插接触头21与该电流供给用端子电连 接。由此,能够经由插接触头21供给电池单元200的电力。接触 部21b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一对接触片21b1。这一对接触片 21b1如图3(a)所示,从狭缝17向外部露出,在插接连接器10与 底座连接器30嵌合时,与后述的底座触头41的接触片41c1接触。 一对接触片21b1关于左右方向,在前端(下端)以比底座触头41的 接触片41c1的厚度大的间隔相互分离,在比前端靠上方部分以比 底座触头41的接触片41c1的厚度小的间隔相互分离。另外,一 对接触片21b1构成前端为自由端的悬臂状。因此,当接触片21b1 之间被插入了接触片41c1时,弹性地夹持该接触片41c1。由此, 达成接触片21b1、41c1彼此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4(b)所示,插接触头25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孔 弯曲加工而制造,分别连接信号线26。而且,信号线26与电池单 元200的整流器(未图示)连接。具体而言,插接触头25具有两对 夹具25a、25b,分别在信号线26的覆盖区域和心线区域通过敛缝 加工将夹具25a、25b压接固定于信号线26。而且,在比两对夹具 25a、25b靠下方的位置,通过弯曲加工形成有接触部25c。接触 部25c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一对接触片25c1。这一对接触片 25c1如图3(a)所示,从狭缝18向外部露出,在插接连接器10与 底座连接器30嵌合时,与后述的底座触头45的接触片45b1接触。 一对接触片25c1关于左右方向,在前端以比底座触头45的接触 片45b1的厚度大的间隔相互分离,在比前端靠上方部分以比底座 触头45的接触片45b1的厚度小的间隔相互分离。另外,一对接 触片25c1构成前端为自由端的悬臂状。因此,当接触片25c1之 间被插入了接触片45b1时,弹性地夹持该接触片45b1。由此,达 成接触片25c1、45b1彼此之间的电连接。
接着,参照图2、图5~图10对底座连接器30进行说明。底 座连接器30具有第1底座外壳31、第2底座外壳32、第1安装 部33、第2安装部34、组装部35、一对底座触头41和三个底座 触头45。而且,底座连接器30以能够从底座连接器30向后方引 出电流供给用线缆44的方式被分为第1底座外壳31和第2底座 外壳32而构成。第1底座外壳31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如图5 和图6所示,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另外,第1底座外壳31具有 向上方开口的凹部36。
凹部36的开口36a形成在第1底座外壳31的上壁31a。凹部 36沿左右方向延伸,具有能够与插座外壳11的嵌合部13嵌合的 大小。如图7所示,凹部36的内周壁面36b中的前方壁面36b1 越向上方越稍微向前方倾斜。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通 过如上述这样电池单元200相对于安装部300的转动动作而嵌合。 此时在插座外壳11的嵌合部13与第1底座外壳31的凹部36嵌 合时,前方壁面36b1向前方倾斜,从而使得嵌合部13容易进入 凹部36内。而且,在嵌合部13形成有与前方壁面36b1对应地倾 斜的一对引导部13c,通过这些前方壁面36b1与一对引导部13c 接触,使得插座外壳11与第1底座外壳31的位置关于前后方向定位在规定位置。
如图6所示,在第1底座外壳31的后壁31b(与第2底座外壳 3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端面)形成有孔部31b1。孔部31b1沿前后 方向延伸,与凹部36连通。另外,在后壁31b形成有沿前后方向 延伸的四个穴部31b2。这些穴部31b2在左右方向上夹着孔部31b1 各分别配置有两个。另外,分别配置在左侧和右侧的两个穴部31b2 沿上下方向并排配置。
如图5所示,在第1底座外壳31的左壁31c和右壁31d分别 形成有两个槽31c1、31d1。两个槽31c1和两个槽31d1分别沿上 下方向并排配置。这四个槽31c1、31d1沿前后方向延伸,后方部 分别与穴部31b2连通。也就是说,各穴部31b2的前方部经由槽 31c1、31d1与外部连通。
如图5所示,在第1底座外壳31的下壁31f形成有陷落部31f1。 陷落部31f1形成在下壁31f的大致整体上。在陷落部31f1的底部, 形成有向下方突出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三个引导部31f2。这三 个引导部31f2以关于左右方向相互分离大致相等间隔的方式配置。
第1安装部33具有从第1底座外壳31的左壁31c的下端向 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3a和从第1底座外壳31的右壁31d的下端 向右方突出的突出部33b。在各突出部33a、33b形成有在上下方 向上贯通的孔(未图示)。在各突出部33a、33b的孔中设置有具有 与上述的浮动衬套19c相同结构的公知的浮动衬套33c。也就是说, 浮动衬套33c也具有配置在突出部33a、33b的孔内的圆筒部和形 成在该圆筒部的两端,配置在从上下方向夹着突出部33a、33b的 位置的一对凸缘部。凸缘部具有比该孔的内径大的外径。圆筒部 的外径为在圆筒部的外周壁面与该孔的内周壁面之间产生间隙的 程度的大小。第1底座外壳31通过从上方穿过浮动衬套33c的螺 钉(未图示)以及用于安装该螺钉的螺母(未图示)而被安装于安装 部300的支撑板301。通过采用这样的第1安装部33的结构,能 够使第1底座外壳31相对于支撑板301的上表面301a沿前后和 左右移动。而且,只要使第1底座外壳31相对于上表面301a至少能够沿前后和左右移动,则也可以采用浮动衬套33c以外的构 成部件。
第2底座外壳32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如图5和图6所示, 具有底座部32a、前方突出部32b、后方突出部32c、向后方开口 的两个凹部32d和配置在两个凹部32d之间并且向后方开口的一 个凹部32e。底座部32a是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呈长条状的矩形平面 形状的板状部件。如图6~图8所示,在底座部32a的后壁面32a2 形成有包围后方突出部32c的环状的槽32a3。在槽32a3内配置有 环状的弹性密封部件32a4(第2弹性密封部件)。由于弹性密封部件32a4配置在槽32a3中,因此弹性密封部件32a4不容易在上下 和左右方向上偏移。另外,弹性密封部件32a4具有在将第2底座 外壳32安装于安装板303的状态下,能够填埋后壁面32a2与安 装板303的前面303a之间的间隙的厚度。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密 封部件32a4由橡胶构成,但是只要能够对后壁面32a2与前面303a 之间进行密封,则也可以由橡胶以外的弹性材料构成。另外,弹 性密封部件32a4从后方观察时,内包凹部32d、32e。
前方突出部32b如图5所示,具有从底座部32a的前壁面32a1 向前方突出的基部32b1、支撑底座触头41、45的支撑部32b2、 导向板32b3和四根引导板32b4。基部32b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呈 长条状的大致长方体形状。支撑部32b2从基部32b1的前壁面32b5 的中央向前方突出。另外,支撑部32b2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呈长 条状,具有能够与孔部31b1插通的形状。在支撑部32b2的外周 壁面上形成有环状的槽32b6(参照图7)。在槽32b6配置有环状的 弹性密封部件36b7(第1弹性密封部件)。由于弹性密封部件36b7 配置在槽32b6中,因此弹性密封部件36b7不容易在前后方向上 偏移。另外,弹性密封部件36b7具有在使支撑部32b2插通孔部 31b1的状态能够填埋支撑部32b2的外周壁面与孔部31b1的内周 壁面之间的间隙的厚度。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密封部件36b7由橡 胶构成,但是只要能够对支撑部32b2的外周壁面与孔部31b1的 内周侧壁之间进行密封,则也可以由橡胶以外的弹性材料构成。 另外,在支撑部32b2的前壁面32b11如图5所示,形成有两个孔 32b12和三个孔32b13。两个孔32b12配置在与凹部32d在前后方 向上相对的位置,分别与该凹部32d连通。三个孔32b13配置在 与凹部32e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位置,分别与该凹部32e连通。
导向板32b3具有矩形平面形状,从基部32b1的前壁32b5的 下端向前方突出。导向板32b3如图5所示,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 下方向)上贯通的孔部32b8。孔部32b8从导向板32b3的前后方向 的中央一直形成到后端。在导向板32b3的前方部分形成有三个槽 32b9。这三个槽32b9构成为当第1底座外壳31与第2底座外壳 32组装好时,引导部31f2配置在槽32b9中。另外,槽32b9沿前 后方向延伸,左右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引导部31f2稍大。通过采用这样的导向板32b3和引导部31f2的结构,在组装好第1底座 外壳31和第2底座外壳32的状态下,容易使第1底座外壳31相 对于第2底座外壳32沿前后方向移动。
引导板32b4如图5所示,分别从基部32b1的前壁面32b5的 左右两端部各向前方突出两根。分别配置在左侧和右侧的两个引 导板32b4沿上下方向并排配置。四个引导板32b4在第1底座外 壳31和第2底座外壳32被组装时,插通到对应的穴部31b2中。 由此,构成为第1底座外壳31能够相对于第2底座外壳32沿前 后方向移动。另外,在各引导板32b4的前端形成有向外侧伸出的 防脱出用的挂钩32b4a,引导板32b4难以从穴部31b2脱出。这样 通过引导板32b4和穴部31b2构成用于组装第1底座外壳31和第 2底座外壳32的组装部35。通过该组装部35和第1安装部33, 第1底座外壳31在从如图9(a)所示的第1位置到如图9(b)所示的第2位置之间,能够相对于第2底座外壳32沿前后方向移动。第 1位置是第1底座外壳31的后壁31b与第2底座外壳32的基部32b1接触的位置,第2位置是第1底座外壳31的后壁31b与第2底座外壳32的基部32b1分离并且挂钩32b4a与槽31c1、31d1的 后壁面接触的位置。
另外,如图8所示,关于左右方向,在引导板32b4与穴部31b2 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35a。通过这样形成间隙35a,第1底座外壳 31能够相对于第2底座外壳32沿左右方向移动该间隙35a的距离。 进而,由于第1底座外壳31能够沿前后和左右方向移动,所以容 易相对于第2底座外壳向左右方向倾斜。因此,容易使插接连接 器10的嵌合部13通过底座连接器30的凹部36嵌合。
后方突出部32c如图6所示,从底座部32a的后壁面32a2向 后方突出地形成。后方突出部32c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呈长条状的 大致长方体形状。另外,后方突出部32c如图1所示,具有比安 装板303的长孔305稍小的尺寸,构成为能够插入该长孔305中。 凹部32d的开口32d1和凹部32e的开口32e1如图6所示,形成 在后方突出部32c的后壁面32c1上。这些凹部32d、32e沿前后 方向延伸,跨越后方突出部32c、底座部32a和前方突出部32b。 如图6和图7所示,底座触头41从开口32d1插入各凹部32d,底 座触头41的接触部41c的一部分(接触片41c1)从孔32b12向第2 底座外壳32的外部露出。而且,孔32b12被形成为在将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合时,从孔32b12露出的接触片41c1与 插接触头21的接触片21b1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三个底座触 头45从开口32e1插入凹部32e中,底座触头45的接触部45b的 一部分(接触片45b1)从孔32b13向第2底座外壳32的外部露出。 而且,孔32b13被形成为在将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 合时,从孔32b13露出的接触片45b1与插接触头21的接触片25c1 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另外,底座触头45和与图6所示的信号 线49连接的连接器50电连接。另外,被插入固定于第2底座外 壳32的底座触头41的夹具41a、41b和底座触头45的连接部45a 由弹性密封部件32a4内包。
第2安装部34具有从底座部32a的左壁面向左方向突出的突 出部34a和从第底座部32a的右壁面向右方突出的突出部34b。这 些突出部34a、34b从底座部32a的左壁面和右壁面整体突出,与 底座部32a一体形成。在各突出部34a、34b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 贯通的孔(未图示)。在各突出部34a、34b的孔中设置有具有与上 述的浮动衬套33c相同结构的公知的浮动衬套34c。也就是说,浮 动衬套34c也具有配置在突出部34a、34b的孔内的圆筒部和形成 在该圆筒部的两端,配置在从前后方向夹着突出部34a、34b的位 置的一对凸缘部。凸缘部具有比该孔的内径大的外径。圆筒部的 外径为在圆筒部的外周壁面与该孔的内周壁面之间产生间隙的程 度的大小。第2底座外壳32通过从前方穿过浮动衬套34c的螺钉(未图示)以及用于安装该螺钉的螺母(未图示)而被安装于安装板 303。此时,在后方突出部32c穿过长孔305,螺钉穿过安装板303 的孔306的状态下,第2底座外壳32被安装于安装板303。通过 采用这样的第2安装部34的结构,能够简单地实现能够使第2底 座外壳32相对于安装板303的前面303a沿上下和左右移动的结 构。而且,只要使第2底座外壳32相对于前面303a至少能够沿 上下和左右移动,则也可以采用浮动衬套34c以外的构成部件。
如图10(a)所示,底座触头41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 孔弯曲加工而制造,分别连接线缆44。具体而言,底座触头41 具有两对夹具41a、41b(连接部),分别在线缆44的覆盖区域和心 线区域通过敛缝加工将夹具41a、41b压接固定于信号线26。线缆 44从底座触头41向后方引出。也就是说,电流供给用线缆44沿 相对于插座外壳11的嵌合部13与第1底座外壳31的凹部36的 嵌合方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引出。而且,在比两对夹具41a、41b靠前方的位置,通过弯曲加工形成有接触部41c。接触部41c 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接触片41c1。接触片41c1折叠为板状地构 成,如图5所示,在沿上下方向竖立设置的状态下从孔32b12向 外部露出。由此,在嵌合部13与凹部36嵌合时,向凹部36内突 出的底座触头41的接触片41c1被插接触头21的接触片21b1夹 持,从而两接触片21b1、41c1彼此之间电连接。
如图10(b)所示,底座触头45通过对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冲 孔弯曲加工而制造,具有连接部45a和接触部45b。连接部45a形 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沿左右方向竖立设置。在上述的连接 器50被安装在凹部32e中时,连接部45a与该连接器50的各个 触头(未图示)电连接。此时的连接器50的信号线49也从连接器 50向后方引出。接触部45b与连接部45a连接,具有沿前后方向 延伸的板状的接触片45b1。接触片45b1如图5所示,在沿上下方向竖立设置的状态下从孔32b13向外部露出。由此,在嵌合部13 与凹部36嵌合时,向凹部36内突出的底座触头45的接触片45b1 被插接触头25的接触片25c1夹持,从而两接触片25c1、45b1彼 此之间电连接。而且,底座触头41、45的接触片41c1、45b1的 上端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在使插接连接器 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合时,插接触头21和底座触头41比插接触 头25和底座触头45先电连接。
对在使插接连接器10(嵌合部13)与底座连接器30(凹部36)嵌 合时的、第1底座外壳31和第2底座外壳32的动作进行说明。 第1底座外壳31通过第1安装部33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 式被安装于支撑板301,并且第1底座外壳3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 第2底座外壳32沿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在两连接器10、30的 嵌合时,即使插接连接器10的嵌合部13相对于底座连接器30的 凹部36在前后方向上稍微偏移,第1底座外壳31也会追随嵌合 部1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使得嵌合部13与凹部36嵌合。
另外,在引导板32b4与穴部31b2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35a。 因此,即使插接连接器10的嵌合部13相对于凹部36在左右方向 上稍微偏移,或者该嵌合部13绕穿过嵌合部13的中心的沿上下 方向延伸的轴稍微转动,第1底座外壳31也会追随嵌合部13相 对于第2底座外壳32移动,使得嵌合部13与凹部36嵌合。
进一步,第1底座外壳31通过第1安装部33以能够沿左右 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支撑板301,并且第2底座外壳32通过 第2安装部34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安装于安装板303。 因此,即使插接连接器10的嵌合部13相对于凹部36在左右方向 上稍微偏移,第2底座外壳32也会与第1底座外壳31一起追随 嵌合部13沿左右方向移动,使得嵌合部13与凹部36嵌合。另外, 由于第1底座外壳31能够相对于第2底座外壳32沿左右方向移 动,所以即使插接触头21、25与底座触头41、45在左右方向上 稍微偏移,底座触头41、45也会与第2底座外壳32一起追随插 接触头21、25沿左右方向移动,使得两触头彼此之间接触。其结果,底座触头41、45与插接触头21、25能够顺利地电连接。
如以上所述,根据上述的连接器100,底座连接器30被分为 第1底座外壳31和第2底座外壳32而构成,第1底座外壳31能 够与插座外壳11(嵌合部13)嵌合,第2底座外壳32以能够沿与该 嵌合方向(上下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引出电流供给用线缆44的方 式构成。因此,底座连接器30不会在嵌合方向上形成过长,能够 在嵌合方向实现小型化。进一步由于线缆44从底座连接器30向 前后方向引出,因此还能够为安装底座连接器30的供电装置的嵌 合方向上的小型化做出贡献。此外,通过第1安装部33、第2安 装部34和组装部35使得第1底座外壳31构成为能够沿前后和左 右方向移动,因此在使底座连接器30与插接连接器10嵌合时, 插座外壳11(嵌合部13)容易与第1底座外壳31的凹部36嵌合。 这样,能够在实现底座连接器30与插接连接器10的良好嵌合的 同时使连接器100在嵌合方向上小型化,并且还能够为安装该连 接器100的装置的嵌合方向上的小型化做出贡献。
另外,组装部35由引导板32b4和穴部31b2构成,在引导板 32b4与穴部31b2之间存在间隙35a。由此,能够简单地实现能够 使第1底座外壳31相对于第2底座外壳32沿前后和左右方向移 动的结构。作为变形例,可以是引导板32b4形成在第1底座外壳 31,孔部31b2形成在第2底座外壳32。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相互 替换了的引导板32b4和孔部31b2构成组装部35。
另外,在支撑部32b2的外周壁面设置有弹性密封部件36b7。 该弹性密封部件36b7内包底座触头41的夹具41a、41b以及底座 触头45的连接部45a。由此,能够抑制液体等异物从后壁面32a2 与安装板303的前面303a之间侵入而附着于底座触头41的夹具 41a、41b以及底座触头45的连接部45a。
另外,插接触头21具有在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 合时能够从左右方向夹持底座触头41的接触片41c1的一对接触 片21b1。由此,即使在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合时, 底座触头41的接触片41c1(接触部41c)与插接触头21的接触片 21b1(接触部21b)在前后方向上偏移,也能无缓冲地良好接触。
另外,在插座外壳11的嵌合部13的外周壁面设置有弹性密 封部件13b。由此,能够抑制在嵌合部13(插座外壳11)与凹部36(第1底座外壳31)嵌合状态下,液体等异物从嵌合部13与凹部36的 内周壁面之间侵入而附着于接触部21b、25c、41c、45b。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 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则 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第2安装 部34使得第2底座外壳32以能够相对于安装部303的前面303a 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但是第2底座外壳32也可以不可移 动地固定在该前面303a上。另外,也可以不在构成组装部35的 引导板32b4与穴部31b2之间设置间隙35a,使得第1底座外壳 31构成为仅能够相对于第2底座外壳32沿前后方向移动。像这样 通过第2安装部34和组装部35中的任意一个,分别使第2底座 外壳3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前面303a和第1底座外壳31沿左右方 向移动即可。
另外,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弹性密封部件13b、32a4、36b7。 另外,只要在插接连接器10与底座连接器30嵌合时,插接触头 21能够与底座触头41的接触部41c接触,则也可以不从左右方向 夹着接触部41c地接触。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底座连接器和插接连接器,
上述底座连接器包括:
具有向第1方向开口的凹部的绝缘的第1底座外壳;
用于在面对所述第1方向的第1安装面上安装所述第1底座外壳的第1安装部;
绝缘的第2底座外壳;
用于在相对于所述第1安装面垂直的第2安装面上安装所述第2底座外壳的第2安装部;
将所述第1底座外壳与所述第2底座外壳组装成能够沿相对于所述第2安装面垂直的第2方向移动的组装部;和
具有沿所述第2方向向所述凹部内突出的接触部和与沿所述第2方向引出的线缆连接的连接部,并且被收容在所述第2底座外壳中的导电的底座触头,
所述插接连接器包括:
能够与所述第1底座外壳嵌合的绝缘的插座外壳;和
被收容在所述插座外壳中的导电的插接触头,所述插接触头在所述插座外壳与所述第1底座外壳嵌合时能够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所述第1安装部构成为使所述第1底座外壳相对于所述第1安装面至少能够沿所述第2方向和相对于所述第1和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移动,
所述第2安装部和所述组装部的至少任意一个构成为使所述第2底座外壳分别相对于所述第2安装面和所述第1底座外壳能够沿所述第3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装部由引导板和穴部构成,所述引导板从所述第1底座外壳和所述第2底座外壳中的一个底座外壳的与另一个底座外壳相对的端面沿所述第2方向突出,
所述穴部形成在所述另一个底座外壳,在两底座外壳被组装时由所述引导板插通,
关于所述第3方向,在所述引导板与所述穴部的内周壁面之间存在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底座外壳具有从与所述第1底座外壳相对的端面沿所述第2方向突出并且支撑所述底座触头的支撑部,
所述第1底座外壳具有与所述凹部连通,并且在所述第1和第2底座外壳被组装时由所述支撑部插通的孔部,
在所述支撑部的周围设置有填埋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孔部的内周壁面之间的间隙的第1弹性密封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安装部构成为使所述第2底座外壳相对于所述第2安装面至少能够沿所述第3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底座外壳的与所述第2安装面相对的端面设置有填埋该端面与所述第2安装面之间的间隙的环状的第2弹性密封部件,
所述第2弹性密封部件配置成能够内包所述底座触头的所述连接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触头具有在所述插座外壳与所述第1底座外壳嵌合时从所述第3方向夹着所述接触部接触的接触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座外壳设置有在所述插座外壳与所述第1底座外壳嵌合时填埋该插座外壳与所述凹部的内周壁面之间的间隙的环状的第3弹性密封部件。
CN201510255910.9A 2014-05-21 2015-05-19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984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5363 2014-05-21
JP2014105363A JP6282932B2 (ja) 2014-05-21 2014-05-2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8412A CN105098412A (zh) 2015-11-25
CN105098412B true CN105098412B (zh) 2019-01-11

Family

ID=5457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5591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98412B (zh) 2014-05-21 2015-05-19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82932B2 (zh)
CN (1) CN105098412B (zh)
TW (1) TWI5758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7396A1 (ja) * 2017-11-06 2019-05-0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ブッシュ、コネクタ及び鉛蓄電池
CN111869016B (zh) * 2018-03-16 2022-09-30 赫斯曼汽车有限公司 在蓄能器与驱动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的插接连接装置和设备
JP7470289B2 (ja) 2020-08-27 2024-04-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L4027461T3 (pl) * 2021-01-12 2023-12-11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Izolowany zacisk do końcówek kablowych rodzaju rozwidlonego lub oczkowyc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2597A (zh) * 2003-01-07 2006-02-08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可动型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033379A (ja) * 2010-07-30 2012-02-16 Yazaki Corp 端子接続構造
CN102570162A (zh) * 2010-12-02 2012-07-1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WO2013119522A1 (en) * 2012-02-07 2013-08-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r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2868A (ja) * 1997-05-13 1998-11-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1313114A (ja) * 2000-04-27 2001-11-0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防水コネクタ
US8764464B2 (en) * 2008-02-29 2014-07-01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Cross talk reduction for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2009231226A (ja) * 2008-03-25 2009-10-08 Smk Corp ライトアングルコネクタ
IT1403997B1 (it) * 2011-02-15 2013-11-08 Fanton Spa Frutto da incasso con alimentatore usb
US8545247B2 (en) * 2011-06-30 2013-10-01 Blackberry Limited Dock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2405528U (zh) * 2012-01-05 2012-08-29 李立国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盲插式隔振连接器
CN203135093U (zh) * 2012-12-19 2013-08-14 李福青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快速更换的连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2597A (zh) * 2003-01-07 2006-02-08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可动型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033379A (ja) * 2010-07-30 2012-02-16 Yazaki Corp 端子接続構造
CN102570162A (zh) * 2010-12-02 2012-07-1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WO2013119522A1 (en) * 2012-02-07 2013-08-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r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7172A (zh) 2016-02-16
TWI575822B (zh) 2017-03-21
CN105098412A (zh) 2015-11-25
JP2015220213A (ja) 2015-12-07
JP6282932B2 (ja) 2018-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8412B (zh) 连接器
JP6325505B2 (ja) コネクタ
CN105794048B (zh) 具有密封结构的电连接
TWI611641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合體
US20130225010A1 (en) Usb connector
CN104078797A (zh) 连接器以及线束
CN105900288A (zh) 电缆保持构件、插头式连接器、连接器装置、扁平电缆以及插头式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JP5966041B1 (ja) 分岐コネクタ
JP2017084625A5 (zh)
CN104637730B (zh) 端子盖
JP2018055833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0383592A (zh) 屏蔽端子及屏蔽连接器
CN108155503A (zh) 具备防脱结构的连接器装置
JP2018147816A (ja) シールド端子
JP6408780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CN206610949U (zh) 用于连接导线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JP6397965B1 (ja) コネクタ
CN204696274U (zh) 电连接器
TWI710182B (zh) 插頭裝置及配電系統
JP2014053183A (ja) 電気接続ユニット
CN102394419B (zh) 连接器
JP5681478B2 (ja) コネクタ
KR20090008541A (ko) 커넥터
US10256574B2 (en) Connector and shielding shell
CN103855535A (zh) 具有抗拉机制的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