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3906A - 游丝摆轮、调速器、机芯和钟表 - Google Patents

游丝摆轮、调速器、机芯和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3906A
CN105093906A CN201510262234.8A CN201510262234A CN105093906A CN 105093906 A CN105093906 A CN 105093906A CN 201510262234 A CN201510262234 A CN 201510262234A CN 105093906 A CN105093906 A CN 105093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ment
bearing unit
movement
hair
hair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22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3906B (zh
Inventor
藤枝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93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3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7/00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04Oscillators acting by spring tension
    • G04B17/06Oscillators with hairsprings, e.g. balance
    • G04B17/063Balance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7/00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20Compensation of 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28Compensation of 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for the effect of imbalance of the weights, e.g. tourbillon
    • G04B17/285Tourbillons or carrousel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7/00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32Component part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llet, stud, virole or pit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ring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游丝摆轮、调速器、机芯和钟表,其能够实现薄型化。游丝摆轮具有:摆轴(28),其轴向的两端被抗震轴承单元(5A、5B)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与摆轮(20)一起旋转;第一连接部(31),其经由内桩(18)连接有游丝(16);以及第二连接部(32),其连接有双圆盘(35),其中,在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空间部(41)和第二空间部(42),在第一空间部(41)和第二空间部(42)配置有抗震轴承单元(5A、5B)的第一筒部(56a)。第一空间部(41)和第二空间部(42)分别遍及摆轴(28)的整个周向地设置。

Description

游丝摆轮、调速器、机芯和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游丝摆轮、调速器、机芯和钟表。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机械式钟表具有用于对构成正侧轮系的条盒轮、二号轮、三号轮和四号轮的旋转进行控制的调速器。一般的调速器具有游丝摆轮,游丝摆轮由如下部件构成:摆轮;摆轴,其成为摆轮的旋转中心;游丝,其形成为涡卷状,通过扩张和收缩来使摆轮旋转;双圆盘,其与摆轮一起旋转;以及内桩,其将游丝固定于摆轴。
在摆轴的两端部,以内置有轴榫(ほぞ)的方式设置有一对抗震轴承机构(轴承单元)。一对抗震轴承机构将游丝摆轮支承成能够绕摆轴的中心轴线旋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8178号公报
另外,手表等机械式钟表除了具有显示时刻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作为装饰品的功能。因此,根据使用者的意向,要求机芯的薄型化。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一对轴承单元以及内桩和双圆盘分别以在轴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在摆轮与轴承单元之间。因此,导致摆轮与一对轴承单元之间的隔开距离分别为内桩和双圆盘的厚度以上。因此,在机芯和钟表的进一步薄型化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薄型化的游丝摆轮、调速器、机芯和钟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游丝摆轮的特征在于,所述游丝摆轮具有:轴部件,其至少轴向的一端被轴承单元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与摆轮一起旋转;和连接部,其连接有进行动力传递的至少一个机械部件,在所述连接部处设置有空间部,在所述空间部配置有所述轴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在连接部处设置有空间部,在所述空间部配置有轴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因此,通过在空间部的内侧配置轴承单元的一部分,能够配置成:从轴部件的径向观察,连接部和轴承单元的一部分重合。由此,摆轮与轴承单元的隔开距离比连接部的厚度短,因此,在将本发明的游丝摆轮搭载于钟表用的机芯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使机芯和钟表薄型化。
并且,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部遍及所述轴部件的周向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空间部可靠地配置轴承单元的一部分。因此,能够使机芯和钟表薄型化。
并且,特征在于,所述游丝摆轮具有:游丝,其设置在比所述摆轮靠所述轴向的一侧的位置,使所述摆轮旋转;和双圆盘,其设置在比所述摆轮靠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位置,所述机械部件包括所述游丝和所述双圆盘,所述空间部设置在连接有所述游丝的第一所述连接部和连接有所述双圆盘的第二所述连接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处。
根据本发明,空间部设置在连接有游丝的第一连接部和连接有双圆盘的第二所述连接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处,因此,通过在空间部的内侧配置轴承单元的一部分,能够配置成:从轴部件的径向观察,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与轴承单元的一部分重合。由此,在将本发明的游丝摆轮搭载于钟表用的机芯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使机芯和钟表薄型化。
并且,特征在于,所述游丝摆轮具有:游丝,其设置在比所述摆轮靠所述轴向的一侧的位置,使所述摆轮旋转;内桩,其固定有所述游丝的一端;和双圆盘,其设置在比所述摆轮靠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位置,所述机械部件包括所述游丝和所述双圆盘,所述空间部设置在经由所述内桩连接有所述游丝的第一所述连接部和连接有所述双圆盘的第二所述连接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处。
根据本发明,空间部设置在连接有内桩的第一连接部和连接有双圆盘的第二所述连接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处,因此,通过在空间部的内侧配置轴承单元的一部分,能够配置成:从轴部件的径向观察,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与轴承单元的一部分重合。由此,摆轮与轴承单元的隔开距离比内桩和双圆盘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厚度短,因此在将本发明的游丝摆轮搭载于钟表用的机芯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使机芯和钟表薄型化。
并且,本发明的调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调速器具有上述的游丝摆轮和一对所述轴承单元。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调速器薄型化。
并且,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轴承单元中至少任意一方是吸收作用于轴承部的冲击的抗震轴承单元。
根据本发明,例如即使是从外部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冲击并防止轴部件和轴承部损伤。因此,能够得到可实现薄型化且耐久性优异的调速器。
并且,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轴承单元和所述摆轮分别在不隔着其他部件的情况下对置。
根据本发明,在轴承单元与摆轮之间不设置部件,因此能够使轴承单元和摆轮尽量接近地配置,由此进一步实现调速器的薄型化。
并且,本发明的机芯的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具有上述的调速器。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上述的调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机芯薄型化。
并且,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具有使所述调速器绕规定轴线旋转的承载单元。
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承载单元使调速器绕规定轴线旋转,能够平衡由重力方向造成的影响。即,本发明的机芯具有能够抑制由于重力的方向而使游丝摆轮的振动周期变化的所谓的陀飞轮机构,因此能够得到可实现薄型化并且计时精度优异的机芯。
并且,本发明的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钟表具有上述的机芯。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上述的薄型化的机芯,能够得到外观性优异的钟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连接部处设置了配置有轴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部,因此,通过在空间部的内侧配置轴承单元的一部分,能够配置成:从轴部件的径向观察,连接部和轴承单元的一部分重合。由此,摆轮与轴承单元的隔开距离比连接部的厚度短,因此在将本发明的游丝摆轮搭载于钟表用的机芯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使机芯和钟表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钟表的外观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钟表的机芯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抗震轴承单元周边的放大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钟表的机芯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机芯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机芯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机芯的侧面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钟表;5、5A、5B:抗震轴承单元(轴承单元);7:调速器;10:游丝摆轮;16:游丝(机械部件);18:内桩;20:摆轮;28:摆轴(轴部件);31:第一连接部(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连接部);35:双圆盘(机械部件);41:第一空间部(空间部);42:第二空间部(空间部);50:轴承部;70:承载单元;10:机芯。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对机械式手表(相当于权利要求的“钟表”,以下简称为“钟表”。)和装入在手表中的机芯进行说明,之后对构成机芯的游丝摆轮和调速器进行详细说明。
(钟表)
一般,将包含钟表的驱动部分的机械体称为“机芯”。将表盘、指针安装于该机芯,置于钟表壳体中而形成完成品,将上述状态称为钟表的“成品(complete)”。将构成钟表的基板的底板的两侧中的、钟表壳体的玻璃所处的一侧、即表盘所处的一侧称为机芯的“背侧”。并且,将底板的两侧中的、钟表壳体的壳体背盖所处的一侧、即与表盘相反的一侧称为机芯的“正侧”。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钟表1的外观图。
如图1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钟表1的成品,在由未图示的壳体背盖和玻璃2构成的钟表壳体3内具有:机芯100;表盘11,其具有表示关于时间的信息的刻度等;以及指针,其包括表示小时的时针12和表示分钟的分针13。在表盘11处开设有使表示日期的数字显露出来的日期窗11a。由此,钟表1除了时刻之外,还能够确认日期。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钟表1的机芯100的平面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容易看图,省略了构成机芯100的钟表部件中的一部分的图示,并且将各钟表部件简化而图示出。
如图2所示,机械式钟表的机芯100具有构成基板的底板144。在底板144的柄轴引导孔102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入有柄轴110。关于该柄轴110,利用切换装置来确定柄轴110的轴线方向的位置,该切换装置包括拉档103、离合杆105、离合杆弹簧107以及背侧按压件109等。
当使柄轴110旋转时,经由离合轮(未图示)的旋转而使立轮112旋转。由于立轮112的旋转,小钢轮114和大钢轮116依次旋转,收纳于条盒轮120的发条(未图示)被卷紧。
条盒轮120的在作为轴部的条盒轴的两端突出设置的轴榫(未图示)分别由底板144和条盒支承件134枢轴支承,使得条盒轮120被支承成能够在底板144和条盒支承件134之间旋转。二号轮124、三号轮126、四号轮128及擒纵轮130的在各自的轴部的两端突出设置的轴榫(未图示)分别由底板144和轮系支承件136枢轴支承,使得二号轮124、三号轮126、四号轮128及擒纵轮130被支承成能够在底板144和轮系支承件136之间旋转。
当条盒轮120借助发条的复原力而旋转时,由于条盒轮120的旋转,使得二号轮124、三号轮126、四号轮128及擒纵轮130依次旋转。这些条盒轮120、二号轮124、三号轮126及四号轮128构成正面侧轮系。
当二号轮124旋转时,基于其旋转,分轮(未图示)同时旋转,从而安装于该分轮的分针13(参照图1)显示“分钟”。并且,基于分轮的旋转,经由跨轮(未图示)的旋转而使时轮(未图示)旋转,从而安装于该时轮的时针12(参照图1)显示“小时”。
用于控制正面侧轮系的旋转的擒纵调速器140由擒纵轮130、擒纵叉142和包含游丝摆轮10的调速器7构成。
在擒纵轮130的外周形成有齿132。擒纵叉142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在底板144和擒纵叉支承件138之间,并具有一对叉瓦142a、142b。在擒纵叉142的一个叉瓦142a与擒纵轮130的齿132卡合的状态下,擒纵轮130暂时停止。
调速器7由游丝摆轮10和旋转自如地保持游丝摆轮10的抗震轴承单元5构成。游丝摆轮10被本实施方式的抗震轴承单元5支承成能够在游丝摆轮支承件104与底板144之间旋转。游丝摆轮10通过以固定周期往复旋转,使擒纵叉142的一个叉瓦142a和另一个叉瓦142b与擒纵轮130的齿132交替地卡合和解除,使擒纵轮130以固定周期擒纵。对于游丝摆轮10和抗震轴承单元5,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这样的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柄轴110卷紧收纳于条盒轮120的未图示的发条后,利用该发条退卷时的旋转力,使条盒轮120旋转。通过使条盒轮120旋转,使得与之啮合的二号轮124旋转。当二号轮124旋转时,与之啮合的三号轮126旋转。当三号轮126旋转时,与之啮合的四号轮128旋转。当四号轮128旋转时,擒纵调速器140驱动。通过使擒纵调速器140驱动,二号轮124被控制成每小时转一圈。
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另外,在图3中,为了容易看图,省略了游丝摆轮10的各构成部件而图示出。
如图3所示,游丝摆轮10主要包括:摆轮20、游丝16(相当于权利要求的“机械部件”)、摆轴28、以及双圆盘35(相当于权利要求的“机械部件”)。另外,在以下的游丝摆轮10的说明中,将游丝摆轮10往复旋转时的旋转中心设为中心轴线O,将沿着中心轴线O的方向称为轴向,将垂直于中心轴线O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中心轴线O环绕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图3中,隔着底板144的纸面上侧为机芯100的正侧,隔着底板144的纸面下侧为机芯100的背侧。
摆轮20利用例如铍铜、黄铜等金属材料形成,具有形成为环状的摆轮主体部21。摆轮主体部21的中心轴线与游丝摆轮10的旋转中心即中心轴线O一致。
如图2所示,在摆轮主体部21的内侧,以朝向中心轴线O沿着径向的方式设置有四根臂部23(23a~23d)。四根臂部23a~23d以在摆轮主体部21的周向上形成90°间隔的方式大致等间隔地形成。并且,在摆轮主体部21与臂部23a~23d的连接部分分别设置有时间调整用配重22。时间调整用配重22是为了调整摆轮20的平衡和惯性力矩而设置的重物,能够绕例如与中心轴线O平行的引导轴旋转。
如图3所示,在摆轮主体部21的内侧的四根臂部23a~23d的连结部24形成有与中心轴线O同轴的嵌合孔24a。
在连结部24的机芯100的正侧(图3中的上侧)、且在嵌合孔24a的周围形成有与中心轴线O同轴线的第一连接部31(相当于权利要求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31为从连结部24向机芯100的正侧突出的环状凸部。在第一连接部31外嵌有后述的内桩18。
在第一连接部31的径向上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空间部41(相当于权利要求的“空间部”)。第一空间部41在比连结部24靠机芯100的正侧的位置,遍及摆轴28的整个周向地形成。
在连结部24的机芯100的背侧(图3中的下侧)、且在嵌合孔24a的周围形成有与中心轴线O同轴线的第二连接部32(相当于权利要求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32为从连结部24向机芯100的背侧突出的环状凸部。在比第二连接部32靠径向的外侧形成有后述的双圆盘35。
在第二连接部32的径向上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空间部42(相当于权利要求的“空间部”)。第二空间部42在比连结部24靠机芯100的背侧的位置,遍及摆轴28的整个周向地形成。
摆轮20具有与中心轴线O同轴线的摆轴28(相当于权利要求的“轴部件”)。摆轴28是使用例如铁等金属材料形成的棒状的部件。
摆轴28在轴向两端具有形成为末端变细的轴榫29(29a、29b)。摆轴28的两端的轴榫29a、29b分别被后述的抗震轴承单元5支承成能够绕中心轴线O旋转。
在摆轴28例如通过外嵌压入而固定有摆轮20。由此,摆轮20和摆轴28被一体化。
游丝16例如是由铁、镍、铌等金属材料形成的螺旋状的薄板弹簧,配置在比摆轮20靠机芯100的正侧的位置。游丝16从轴向观察时以沿着所谓的阿基米德曲线的方式形成。
游丝16的内端部16a经由后述的内桩18与摆轮20连接。并且,游丝16的外端部16b固定于外桩106,该外桩106从游丝摆轮支承件104向机芯100的背侧突出设置。游丝16在外端部16b被固定于外桩106的状态下进行扩张和收缩,由此使摆轮20旋转。
内桩18例如是使用铁、不锈钢、黄铜等金属材料形成的C环状部件,并被外嵌固定于第一连接部31。在内桩18处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有游丝16的内端部16a。
双圆盘35是与摆轮20一样使用例如不锈钢、黄铜等的金属材料形成的环状部件,并被配置在比第二连接部32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双圆盘35在摆轮20的连结部24与第二连接部32的角部处,与摆轮20形成为一体。另外,在图3中,双圆盘35和摆轮20的边界由双点划线图示。
在比双圆盘35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设置有例如由例如红宝石等形成的圆盘钉26。圆盘钉26从摆轮20的连结部24向机芯100的背侧突出设置。圆盘钉26能够相对于形成在擒纵叉142的叉头143的内侧的擒纵叉条(アンクルハコ)143a卡合脱离。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圆盘钉26设置在摆轮20的臂部23a处,然而也可以设置在双圆盘35处。
在双圆盘35形成有月形槽35a,月形槽35a在与圆盘钉26对应的位置从径向的外侧向内侧凹入并比第二连接部32下降一段。月形槽35a作为避让部发挥功能,防止当擒纵叉142和圆盘钉26卡合时,擒纵叉142的尖端143b与双圆盘35接触。
(调速器)
图4是绕图3中的抗震轴承单元5的放大图。
调速器7具有:上述的游丝摆轮10、和一对抗震轴承单元5(5A、5B)。
如图4所示,抗震轴承单元5A、5B将在摆轴28的轴向上的两端设置的轴榫29a、29b支承成能够绕中心轴线O旋转。一对抗震轴承单元5A、5B分别固定于游丝摆轮支承件104和底板144。
抗震轴承单元5A、5B主要具有:轴承部50、抗震套筒56、以及抗震弹簧59。以下,对抗震轴承单元5的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另外,游丝摆轮支承件104侧的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和底板144侧的另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B为相同构造。因此,以下对游丝摆轮支承件104侧的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进行详细说明,对底板144侧的另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B省略详细说明。
轴承部50具有:引导套筒53、通孔宝石轴承51、以及止推宝石轴承52。
引导套筒53是使用例如铁、黄铜等的金属材料等形成的筒状部件,具有第一筒部53a和第二筒部53b。
在第一筒部53a的内侧配置有通孔宝石轴承51。在第一筒部53a的开口部的外侧角部形成有第一锥面54a。第一锥面54a例如遍及第一筒部53a的整周地形成,从径向的内侧向外侧逐渐倾斜。
第二筒部53b配置在比第一筒部53a靠机芯100的正侧的位置,比第一筒部53a直径大。在第二筒部53b的内侧配置有止推宝石轴承52。在第二筒部53b的与第一筒部53a的连接部分的外侧角部形成有第二锥面54b。第二锥面54b例如遍及第二筒部53b的整周地形成,从径向的内侧向外侧逐渐倾斜。
通孔宝石轴承51是例如使用红宝石等形成的平面观察为大致圆形形状的部件,在中心具有贯通孔51a。通孔宝石轴承51的贯通孔51a的内径为能够供轴榫29a插通的大小。并且,通孔宝石轴承51形成为能够压入固定到引导套筒53的第一筒部53a的大小。
止推宝石轴承52是使用例如红宝石等形成的平面观察为大致圆形的部件。止推宝石轴承52配置在比通孔宝石轴承51靠机芯100的正侧的位置,并与轴榫29a的轴向上的端面对置。并且,止推宝石轴承52在比第二筒部53b靠内侧的位置被载置于第一筒部53a的端部,闭塞第一筒部53a的开口。止推宝石轴承52的面向机芯100的正侧的主面形成为凸曲面状。
引导套筒53被收容于抗震套筒56。抗震套筒56是在轴向的外侧具有开口部58的有底筒状的部件,使用例如铁、黄铜等金属材料等形成。抗震套筒56被嵌入到例如游丝摆轮支承件104的安装孔中。抗震套筒56具有第一筒部56a和第二筒部56b。
第一筒部56a主要围绕引导套筒53。在第一筒部56a的内表面的与引导套筒53的第一锥面54a和第二锥面54b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锥面57a和第二锥面57b。抗震套筒56的第一锥面57a和第二锥面57b与引导套筒53的第一锥面54a和第二锥面54b分别面接触。
第二筒部56b配置在比第一筒部56a靠机芯100的正侧的位置,比第一筒部56a直径大。在第二筒部56b的开口部58形成有凸缘部58a。凸缘部58a在第二筒部56b的开口部58形成为向径向的内侧伸出。
在抗震套筒56的外周面,在第二筒部56b和第一筒部56a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台阶面56c。台阶面56c被设置成与第一连接部31的末端面31a对置。
在抗震套筒56的开口部58设置有抗震弹簧59。抗震弹簧59是使用例如铁、镍等金属材料形成的具有挠性的环状的弹性部件。抗震弹簧59的外缘部配置在比凸缘部58a靠轴向的内侧的位置。抗震弹簧59向轴向的内侧对通孔宝石轴承52和引导套筒53施力。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一对抗震轴承单元5A、5B中,关于游丝摆轮支承件104侧的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其抗震套筒56的第一筒部56a配置在第一空间部41的内侧。
而且,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和摆轮20在不隔着其他部件的情况下对置。即,通过在第一空间部41的内侧配置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中的抗震套筒56的第一筒部56a,使得抗震轴承单元5A被配置成:从摆轴28的径向观察,第一连接部31和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的一部分重合。由此,摆轮20与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的隔开距离比第一连接部31和内桩18的厚度短。
并且,关于底板144侧的另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B,其抗震套筒56的第一筒部56a配置在第二空间部42的内侧。而且,另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B和摆轮20在不隔着其他部件的情况下对置。即,通过在第二空间部42的内侧配置另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B中的抗震套筒56的第一筒部56a,使得抗震轴承单元5B被配置成:从摆轴28的径向观察,第二连接部32和另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B的一部分重合。由此,摆轮20与另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B的隔开距离比第二连接部32和双圆盘35的厚度短。
另外,在从外部被施加冲击载荷的情况下,摆轴28的位置有可能沿轴向和径向移位。
例如,在沿轴向对摆轴28施加了冲击载荷的情况下,摆轴28沿轴向移位,并且支承摆轴28的轴承部50也沿轴向移位。与此相对,由于在轴承部50的轴向的外侧设置有对轴承部50向轴向的内侧施力的抗震弹簧59,因此即使在轴承部50沿轴向移位的情况下,也会弹性地支承轴承部50并吸收冲击载荷。并且,例如即使在施加了克服抗震弹簧59的作用力的大的冲击载荷的情况下,抗震套筒56的台阶面56c与第一连接部31的末端面31a、以及抗震套筒56的台阶面56c与第二连接部32的末端面32a中的某一方会发生抵接,由此限制摆轮20和摆轴28的沿轴向的移动,并吸收冲击载荷。
并且,例如,在沿径向对摆轴28施加了冲击载荷的情况下,摆轴28沿径向移位,并且支承摆轴28的轴承部50也沿径向移位。这里,引导套筒53的第一锥面54a和第二锥面54b分别与抗震套筒56的第一锥面57a和第二锥面57b面接触。因此,引导套筒53以沿着抗震套筒56的第一锥面57a和第二锥面57b的方式,向轴向和径向的外侧倾斜地移位。与此相对,由于在引导套筒53的轴向的外侧设置有对引导套筒53向轴向的内侧施力的抗震弹簧59,因此即使在引导套筒53向轴向和径向的外侧倾斜地移位的情况下,也会弹性地支承引导套筒53并吸收冲击载荷。并且,例如即使在施加了克服抗震弹簧59的作用力的大的冲击载荷的情况下,抗震套筒56的第一筒部56a与第一连接部31的内周面31b、以及抗震套筒56的第一端部56a与第二连接部32的内周面32b中的某一方会发生抵接,由此限制摆轮20和摆轴28的沿径向的移动,并吸收冲击载荷。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处分别设置有用于配置抗震轴承单元5的一部分的第一空间部41和第二空间部42,因此通过将抗震轴承单元5A、5B的一部分配置在第一空间部41和第二空间部42的内侧,能够配置成:从摆轴28的径向观察,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与抗震轴承单元5A、5B的一部分重合。由此,摆轮20与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的隔开距离比第一连接部31和内桩18的厚度短。并且,摆轮20与另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B的隔开距离比第二连接部32和双圆盘35的厚度短。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使游丝摆轮10、调速器7、机芯100和钟表1薄型化。
并且,由于第一空间部41和第二空间部42遍及摆轴28的周向地设置,因此即使摆轮20发生了旋转时,也能够防止第一空间部41和第二空间部42的周壁与抗震轴承单元5A、5B发生干涉。因此,能够在确保机芯100和钟表1的计时精度的同时实现薄型化。
并且,由于具有吸收作用于轴承部50的冲击的抗震轴承单元5A、5B,因此例如即使是从外部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冲击并防止摆轴28和轴承部50损伤。因此,能够得到能够可实现薄型化且耐久性优异的调速器7。
并且,一对抗震轴承单元5A、5B和摆轮20分别在不隔着其他部件的情况下对置。即,由于在抗震轴承单元5A、5B与摆轮20之间不设置部件,因此通过使抗震轴承单元5A、5B和摆轮20尽量接近地配置,能够进一步实现调速器7的薄型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薄型化了的机芯100,由此能够得到外观性优异的钟表1。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进行说明。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钟表的机芯的侧面剖视图,是与沿着图2的A-A线的截面相当的剖视图。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内桩18固定于摆轮20的第一连接部31,外桩106固定于游丝摆轮支承件104。
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内桩18固定于游丝摆轮支承件104,外桩106固定于摆轮20。另外以下,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内桩18经由抗震轴承单元5A固定于游丝摆轮支承件104。具体地,内桩18通过例如压入、粘接等而固定于游丝摆轮支承件104侧的抗震轴承单元5A中的抗震套筒56的第一筒部56a。
在内桩18连接有游丝16的内端部16a。即,在本变型例中,固定有游丝16的内端部16a的内桩18自身为第一连接部31。
并且,形成为环状的内桩18的内侧部分为第一空间部41。在第一空间部41配置有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中的抗震套筒56的第一筒部56a。由此,从摆轴28的径向观察,内桩18和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的一部分被配置成相互重合。并且,摆轮20与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的隔开距离比内桩18的厚度短。
外桩106固定于摆轮20的臂部23a。游丝16的外端部16b经由外桩106固定于摆轮20。游丝16通过在内端部16a被固定于内桩18的状态下进行扩张和收缩,而使摆轮20旋转。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中,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根据本变型例,内桩18自身为第一连接部31,具有配置有抗震轴承单元5A中的抗震套筒56的第一筒部56a的第一空间部41,因此从摆轴28的径向观察,内桩18和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的一部分被配置成相互重合。因此,摆轮20与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的隔开距离比具有第一连接部31的内桩18的厚度短。并且,摆轮20与另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B的隔开距离比第二连接部32和双圆盘35的厚度短。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使游丝摆轮10、调速器7、机芯100和钟表1薄型化。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机芯的侧面剖视图。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内桩18外嵌固定于摆轮20的第一连接部31。
与此相对,如图6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内桩18固定于摆轮20的连结部24。
另外,以下,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在摆轮20的连结部24形成有嵌合凹部25。嵌合凹部25沿轴向凹下形成。另外,嵌合凹部25也可以贯通摆轮20。
在内桩18形成有嵌合凸部18a。在将内桩18配置成与中心轴线O同轴线时,将嵌合凸部18a压入到摆轮20的嵌合凹部25。由此,内桩18被固定在摆轮20的连结部24的机芯100的正侧。
在内桩18连接有游丝16的内端部16a。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一样,固定有游丝16的内端部16a的内桩18自身为第一连接部31。并且,内桩18的内侧部分为第一空间部41。从摆轴28的径向观察,内桩18和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的一部分被配置成相互重合。摆轮20与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的隔开距离比内桩18的厚度短。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使游丝摆轮10、调速器7、机芯100和钟表1薄型化。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机芯的侧面剖视图。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内桩18外嵌固定于摆轮20的第一连接部31。
与此相对,如图7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内桩18与摆轮20一体形成。
另外,以下,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内桩18在摆轮20的连结部24的机芯100的正侧,与摆轮20一体形成。在内桩18连接有游丝16的内端部16a。即,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和第二实施方式一样,固定有游丝16的内端部16a的内桩18自身为第一连接部31。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使游丝摆轮10、调速器7、机芯100和钟表1薄型化。并且,通过使内桩18和摆轮20一体形成,能够削减部件数目。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钟表的机芯的侧面剖视图。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底板144和游丝摆轮支承件104来固定包括游丝摆轮10和抗震轴承单元5A、5B的调速器7。
与此相对,如图8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不同点是,相对于能够绕中心轴线O旋转的承载单元(carriageunit)70,搭载有包括游丝摆轮10和抗震轴承单元5A、5B的调速器7。
另外,以下,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
承载单元70具有:上承载体71,其配置在比底板144靠机芯100的正侧(图8中的上侧)的位置;下承载体72,其隔着摆轮20配置在比上承载体71靠机芯100的背侧的位置;连结销73,其使上承载体71和下承载体72连结;以及环状的固定齿轮76。
上承载体71和下承载体72是分别使用例如不锈钢、铁、铝、钛、黄铜等金属材料形成的框状的部件。上承载体71和下承载体72在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使用连结销73和螺栓73a相互固定。在上承载体71和下承载体72之间搭载有包括游丝摆轮10和抗震轴承单元5A、5B的调速器7。
在上承载体71和下承载体72分别形成有与中心轴线O同轴线的固定用孔71a、72a。在固定用孔71a、72a分别嵌合固定有抗震轴承单元5A、5B。
在下承载体72的外周缘部形成有下承载体齿部72b。下承载体齿部72b与四号中间轮129啮合。四号中间轮129与条盒轮120、二号轮124、三号轮126和四号轮128(也参照图2)一起构成正侧轮系。四号中间轮129将来自条盒轮120的动力传递到下承载体72。
这里,游丝摆轮10的内桩18经由抗震轴承单元5A固定在上承载体71。在内桩18连接有游丝16的内端部16a。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一样,固定有游丝16的内端部16a的内桩18自身为第一连接部31。并且,内桩18的内侧部分为第一空间部41。从摆轴28的径向观察,内桩18和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的一部分被配置成相互重合。摆轮20与一个抗震轴承单元5A的隔开距离比内桩18的厚度短。
在上承载体71与下承载体72之间借助轴承保持有擒纵轮130。擒纵轮130能够绕与中心轴线O平行的轴线P旋转。
并且,在上承载体71与下承载体72之间配置有固定齿轮76。固定齿轮76形成为外径比上承载体71和下承载体72的外径大的环状。在固定齿轮76的内周面形成有齿部77。固定齿轮76的齿部77与擒纵轮130的擒纵小齿轮131啮合。
在底板144,以与中心轴线O同轴线的方式配置有环状的轴承80。
轴承80具有:外圈81、内圈82、以及使外圈81和内圈82能够相对旋转的转动体83。轴承80的内径比抗震轴承单元5A、5B的外径大。
外圈81在相对于形成在底板144的轴承保持孔145插入的状态下,使用例如螺栓等来固定。
在内圈82,例如借助螺栓等固定有承载单元70的下承载体72。
转动体83是球体,在外圈81与内圈82之间配置有多个转动体83。内圈82能够借助滚动体83而相对于固定在底板144的外圈81绕中心轴线O旋转。
承载单元70能够借助轴承80而相对于底板144绕中心轴线O(相当于权利要求的“规定轴线”)旋转。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机芯100以下述方式动作。
当条盒轮120(参照图2)借助发条的复原力而旋转时,动力借助条盒轮120的旋转而被传递,使得四号中间轮129旋转。并且,与四号中间轮129啮合的下承载体72与上承载体71一起以中心轴线O为旋转中心旋转。并且,伴随上承载体71和下承载体72的旋转,擒纵轮130绕中心轴线O旋转(公转)。这里,擒纵轮130的擒纵小齿轮131与固定齿轮76的齿部77啮合。因此,擒纵轮130绕中心轴线O旋转(公转)并绕轴线P旋转(自转)。由此,擒纵调速器140(参照图2)进行驱动。并且,擒纵调速器140伴随上承载体71和下承载体72的旋转,绕中心轴线O旋转。即,第四实施方式的机芯100具有擒纵调速器140绕中心轴线O旋转的所谓的陀飞轮机构85(thecarouseltourbillonmechanism)。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通过利用承载单元70使调速器7绕中心轴线O旋转,能够平衡由重力的方向造成的影响。即,由于第四实施方式的机芯100具有能够抑制由于重力的方向而使游丝摆轮10的振动周期变化的所谓的陀飞轮机构85,因此能够得到可实现薄型化并且计时精度优异的机芯100。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参照附图所说明的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其技术范围内可以考虑各种变型例。
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机芯100具有:形成在第一连接部31处的第一空间部41、和形成在第二连接部32处的第二空间部42。与此相对,如第四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是仅具有形成在第一连接部31处的第一空间部41的机芯100。
并且,也可以是仅具有形成在第二连接部处的第二空间部的机芯。即,本发明的机芯至少具有一个连接部和空间部即可。
并且,也能够使各实施方式组合。因此,例如,通过使第一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组合,也可以是具有第一空间部41和第二空间部42、并具有陀飞轮机构85的机芯100。
在各实施方式中,对所谓的叉瓦式擒纵器(clubtoothleverescapement)的情况作了说明,然而不限定于叉瓦式擒纵器。因此,例如也可以是所谓的棘爪擒纵器、同轴擒纵器等、叉瓦式擒纵器以外的其他方式的擒纵器。
形成游丝16和摆轮20的材料和制造方法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因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主要含有硅、氮化硅的材料,通过干蚀刻或电铸等的所谓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来形成游丝16或摆轮20。
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内桩18和游丝16分开形成。与此相对,内桩18和游丝16也能够一体形成。
在各实施方式中,双圆盘35与摆轮20一体形成。与此相对,摆轮20也可以形成为与双圆盘35分开的部件。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圆盘钉26固定在摆轮20,然而圆盘钉26也可以固定在双圆盘35。
在各实施方式中,使用所谓的抗震轴承单元5A、5B将游丝摆轮10支承成能够旋转。与此相对,轴承也可以不是抗震轴承单元5A、5B,而是不具有抗震功能的通常的轴承单元或滚珠轴承。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承载单元70与调速器7一起以绕中心轴线O旋转的方式构成陀飞轮机构85。与此相对,例如也可以是承载单元70与调速器7一起以绕中心轴线O以外的规定轴线旋转的方式构成陀飞轮机构85。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成公知的结构要素。

Claims (10)

1.一种游丝摆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游丝摆轮具有:
轴部件,其至少轴向的一端被轴承单元支承成能够旋转,并与摆轮一起旋转;和
连接部,其连接有进行动力传递的至少一个机械部件,
在所述连接部处设置有空间部,在所述空间部配置有所述轴承单元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丝摆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部遍及所述轴部件的周向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游丝摆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游丝摆轮具有:
游丝,其设置在比所述摆轮靠所述轴向的一侧的位置,使所述摆轮旋转;和
双圆盘,其设置在比所述摆轮靠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所述机械部件包括所述游丝和所述双圆盘,
所述空间部设置在连接有所述游丝的第一所述连接部和连接有所述双圆盘的第二所述连接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游丝摆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游丝摆轮具有:
游丝,其设置在比所述摆轮靠所述轴向的一侧的位置,使所述摆轮旋转;
内桩,其固定有所述游丝的一端;和
双圆盘,其设置在比所述摆轮靠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所述机械部件包括所述游丝和所述双圆盘,
所述空间部设置在经由所述内桩连接有所述游丝的第一所述连接部和连接有所述双圆盘的第二所述连接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处。
5.一种调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器具有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游丝摆轮和一对所述轴承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速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轴承单元中至少任意一方是吸收作用于轴承部的冲击的抗震轴承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调速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轴承单元和所述摆轮分别在不隔着其他部件的情况下对置。
8.一种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具有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速器。
9.一种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具有使所述调速器绕规定轴线旋转的承载单元。
10.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所述钟表具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机芯。
CN201510262234.8A 2014-05-23 2015-05-21 游丝摆轮、调速器、机芯和钟表 Active CN1050939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7336A JP6444059B2 (ja) 2014-05-23 2014-05-23 てんぷ、調速機、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JP2014-107336 2014-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906A true CN105093906A (zh) 2015-11-25
CN105093906B CN105093906B (zh) 2018-12-04

Family

ID=5457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2234.8A Active CN105093906B (zh) 2014-05-23 2015-05-21 游丝摆轮、调速器、机芯和钟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44059B2 (zh)
CN (1) CN105093906B (zh)
CH (1) CH709641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6466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尼瓦罗克斯-法尔股份公司 用于钟表机芯的摆轮游丝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8094A (ja) * 2006-08-30 2008-03-13 Seiko Instruments Inc 回転ケージを含む機械式時計
CN102033484A (zh) * 2009-10-07 2011-04-2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钟表用轴承、机芯和便携式钟表
CN102692860A (zh) * 2011-03-18 2012-09-2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钟表用轮的滑动结构和采用该钟表用轮的滑动结构的钟表
CN103048913A (zh) * 2011-10-14 2013-04-1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游丝摆轮的耐振轴承机构、具备该机构的游丝摆轮和钟表
CN103389642A (zh) * 2012-05-08 2013-11-13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夹头、游丝摆轮以及钟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1531566A4 (zh) * 1966-10-21 1969-02-28
JPS612951Y2 (zh) * 1980-11-12 1986-01-30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8094A (ja) * 2006-08-30 2008-03-13 Seiko Instruments Inc 回転ケージを含む機械式時計
CN102033484A (zh) * 2009-10-07 2011-04-2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钟表用轴承、机芯和便携式钟表
CN102692860A (zh) * 2011-03-18 2012-09-2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钟表用轮的滑动结构和采用该钟表用轮的滑动结构的钟表
CN103048913A (zh) * 2011-10-14 2013-04-1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游丝摆轮的耐振轴承机构、具备该机构的游丝摆轮和钟表
CN103389642A (zh) * 2012-05-08 2013-11-13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夹头、游丝摆轮以及钟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6466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尼瓦罗克斯-法尔股份公司 用于钟表机芯的摆轮游丝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906B (zh) 2018-12-04
CH709641B1 (de) 2020-02-28
CH709641A2 (de) 2015-11-30
JP2015222237A (ja) 2015-12-10
JP6444059B2 (ja) 2018-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2748B2 (en) Timepiece mechanism with adjustable inertia balance wheel
JP5242613B2 (ja) 衝撃保護措置を有するツールビオン付き時計のムーブメント
US10054905B2 (en) Timepiece mechanism with adjustable inertia balance wheel
JP6226988B2 (ja) トゥールビヨンを具備する時計のためのバランス停止装置
JP7022546B2 (ja) トゥールビヨンおよび時計
US9429914B2 (en) Mechanism for driving a jumping element
JP6537177B2 (ja) 時計用歯車、アンクル、てんぷ、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機械式時計
JP6983791B2 (ja) 複数の構成を有する反転可能な腕時計
CH713109A1 (fr) Mouvement d'horlogerie comportant aux moins deux mécanismes de tourbillon.
JP6032676B2 (ja) てんぷ、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CN104914704B (zh) 轮系机构、机芯和钟表
KR101777490B1 (ko) 타임피스 메카니즘을 위한 피봇
US9004746B2 (en) Timepiece wheel set with peripheral guiding
US9411317B2 (en) Timepiece
CN105093906A (zh) 游丝摆轮、调速器、机芯和钟表
JP7066803B2 (ja) 慣性および/またはアンバランスの調整を有する慣性質量を備えた計時用振動子機構
CN102027422B (zh) 同轴钟表运动机构
JP2018155620A (ja) ムーブメン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時計
CN104914707A (zh) 特殊显示机构、机芯和钟表
CN112305890B (zh) 包括两个弹性停止元件的钟表托架停止装置
CN106557011B (zh) 具有高不平衡性的钟表显示装置
CN105659169A (zh) 陀飞轮机构
JP6591883B2 (ja) 定力ばね調整機構、定力装置、および機械式時計
JP2020148683A (ja) 時計部品、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時計
JP2019128333A (ja) 緩急針、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