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3891B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3891B
CN105093891B CN201510244032.0A CN201510244032A CN105093891B CN 105093891 B CN105093891 B CN 105093891B CN 201510244032 A CN201510244032 A CN 201510244032A CN 105093891 B CN105093891 B CN 1050938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let
door
box
component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40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3891A (zh
Inventor
藤中宏美
须藤拓也
大泽雄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t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t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Corp filed Critical Kat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93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3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09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for space saving, e.g.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设置有开口的主组件;托盘,用于在其上放置用于形成图像的盒,其中,托盘能够在成像位置和安装以及拆卸位置之间运动通过开口,在成像位置处,盒用于在所述主组件内形成图像,在安装以及拆卸位置处,盒暴露于主组件外并且能够安装以及拆卸;门,用于打开和封闭所述开口;和容纳构件,用于容纳用于成像的记录材料。当所述托盘处于安装以及拆卸位置中时,门支撑托盘并且容纳构件支撑门。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记录材料(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成像设备中,当将多个处理盒沿着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布置在可动托盘(运动构件:盒支撑构件)上并且向外拉出托盘至设备主组件外时,在某些情况中处理盒能够安装到设备主组件以及能够从设备主组件拆卸。在这种成像设备中,设置有盖住开口的可打开的盖,所述开口用于允许从设备主组件拉出托盘,与盖的打开和关闭相关地,用于盒中的相关联的一个盒的接触构件接触所述盒以及与所述盒间隔开(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09-128506)。
在JP-A 2009-128506中描述的传统示例中,托盘保持构件与门的旋转相关地沿着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运动。根据其实施例,随着门的关闭操作,首先,托盘保持构件在设备主组件中向后且向下运动,并且此后进一步向后运动。然后,随着托盘保持构件的运动,用于相关联盒的接触构件(诸如,盒推动(按压)构件、驱动连接构件和激励构件)与相关联的盒接触。
当门打开时,接触构件与以与门关闭时的顺序相反的顺序与相关联的盒间隔开,使得能够以前方进入的方式便捷地更换(替换)盒。
在JP-A 2009-128506的设备中,也在将托盘拉出到设备主组件外的状态中,需要防止由于设备主组件的前侧中的盒和托盘的自重而使托盘较大程度向下屈曲而导致的鼓表面损坏。替代地,需要防止设备主组件因拉出托盘引发的重量失衡而向前方掉落。为此,由用于连接门和内零件的连接臂的支撑部支撑处于从设备主组件较大程度伸出的位置中的托盘。
此外,作为传统成像设备,存在这样的成像设备,其中,片材供给盒能够对应地延伸到所使用的片材的尺寸。在这种成像设备中,存在这样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仅仅在所使用的片材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中,片材供给盒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伸出(JP-A 2008-162721)。
根据JP-A 2008-162721,还在片材供给盒随着成像设备缩小尺寸而缩小尺寸时,可以通过使用可延伸的片材供给盒而使用大尺寸的片材。
然而,在JP-A 2009-128506中,为了由连接臂支撑处于从设备主组件较大程度伸出的位置中的托盘和盒的自重,要求托盘和连接臂具有刚性。为此,在想要进一步缩小设备主组件的尺寸的情况中,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托盘和连接臂的部分尺寸受到限制。此外,在使用容纳大量(体积)调色剂的盒以使得能够减小用户更换盒的频率的情况中,需要进一步增强托盘和连接臂的刚性,并且因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这种需要阻碍缩小设备主组件的尺寸。
此外,在JP-A 2008-162721中,没有结合托盘考虑片材供给盒的优化,并且因此未涉及上述问题。
需要这样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能够简单地支撑处于从设备主组件伸出的位置中的托盘和盒的自重而同时又没有增强托盘的刚性,增强托盘的刚性导致扩大设备主组件的尺寸。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设置有开口的主组件;托盘,用于在其上放置用于形成图像的盒,其中,托盘能够在成像位置和安装以及拆卸位置之间运动通过开口,在成像位置处,盒用于在所述主组件内形成图像,在安装以及拆卸位置处,盒暴露于主组件外并且能够安装以及拆卸;门,用于打开和封闭所述开口;和容纳构件,用于容纳用于成像的记录材料,其中,当所述托盘处于安装以及拆卸位置中时,门支撑托盘并且容纳构件支撑门。
在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纵向左侧视图;
图3是处于处于记录材料堆叠并且门打开的状态中的成像设备中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4是处于记录材料堆叠并且门打开的状态中的成像设备的纵向左侧视图;
图5是处于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中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6是处于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中的成像设备的纵向左侧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片材供给盒(容纳位置)的透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片材供给盒(使用位置)的透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托盘的透视图;
在图10中,分图(a)和(b)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门和托盘保持构件的互联机构的透视图;
图11是处于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中的成像设备的前侧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2是处于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中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左侧视图;
图13是处于托盘被拉出的状态中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左侧视图;
图14是有关托盘的可动位置和成像位置之间的位移的图解;
图15是第三实施例中的托盘的图解。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
图1是成像设备100的外观的透视图,所述成像设备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包括盒,图2是成像设备的纵向左侧视图。通常,成像设备是这样的设备(装置),所述成像设备(装置)通过使用众所周知的多种成像原理和方法(处理)(诸如,电子照相处理、静电记录处理和磁记录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成像设备包括复印机、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传真机、图像显示设备(电子黑板或者电子白板)等。成像设备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并且记录材料可以包括例如纸(片材)、OHT片材、图像显示材料等。
通过将成像部的一部分或者所有成像部成一体地组装到单元(盒)中来制备盒,所述成像部包括在其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承载构件和成像处理装置,所述成像处理装置能够作用在图像承载构件上。通过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中,盒有助于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处理。设备主组件是通过从盒型的成像设备移除盒而获得的成像设备构成部分。
作为图像承载构件,能够在电子照相处理中使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静电记录处理中使用静电记录介电构件、在磁记录处理中使用磁记录磁构件和能够通过其它多种成像原理和方法形成图像的构件。成像处理装置是作用在图像承载构件上以便形成图像的装置。
图1中示出的成像设备100特别地是基于四色的全彩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包括第一至第四(四个)盒P(PY、PM、PC、PK)并且使用电子照相处理。
即,成像设备100能够根据由外部主机装置400输出以及经由接口部300输入到控制器200中的电图像信号在片状记录材料S上形成基于四色的全彩色图像或单色图像。外部主机装置400是个人计算机、图像读取器、远程传真机等。
控制器200是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并且给外部主机装置400传输多种电信息。此外,控制器200实施从各个处理装置和传感器输入的多段电信息的处理、到各个处理装置的指令信号的处理、控制预定启动顺序、控制预定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的顺序,等。
在以下描述中,就成像设备100而言,前侧(前表面侧)表示设置有设备开/闭门(主组件部)31的侧部。后侧(后表面侧)是与前侧相反的侧部。前-后方向包括从成像设备100的后侧朝向前侧的方向(向前方向)和与向前方向相反的方向(向后方向)。左侧和右侧是当从成像设备100的前侧观察成像设备100时的左侧和右侧。左-右方向包括当从成像设备100的前侧观察成像设备100时从右向左的向左方向和与所述向左方向相反的向右方向。上和下是那些相对于重力方向的方向。向上方向是从下向上的方向,而向下方向是从上向下的方向。
此外,纵向(长)方向是平行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是在其上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构件。短方向是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方向(垂直方向)。
在成像设备100的设备主组件(主组件框架)100A内部设置有盒容纳部100B。
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从后侧至前侧并置有四个(第一至第四)处理盒P(PY、PM、PC和PK)(直列构造,串联型)。盒P的安装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都是使盒P能够在盒容纳部100B中实施成像操作的位置。
每个盒P均有助于用于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处理并且通过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100的设备主组件100A中加以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盒P均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鼓型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下文中,称作鼓)1,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潜像。盒P还包括作为能够作用在鼓1上的电子照相成像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2、显影装置3和清洁装置4,并且其是所谓的一体型处理盒。
在这个实施例中,充电装置2是接触型充电辊。显影装置3是接触型或者非接触型的显影装置,其中,提供了:作为显影剂运载构件的显影辊3a,其用于通过将显影剂供应到鼓1使得潜像显影;和显影剂容纳部3b,所述显影剂容纳部3b容纳显影剂,等。清洁装置4是刮刀清洁装置,所述刮刀清洁装置包括作为清洁构件的清洁刮刀和剩余调色剂容纳部,等。
相应的盒P包括类似的电子照相处理机构,所述电子照相处理机构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成像处理装置并且容纳颜色彼此不同的显影剂(调色剂)。
即,第一盒PY的显影装置3容纳黄色(Y)的调色剂,并且在鼓1的表面上形成黄色(Y)的调色剂图像。第二盒PM的显影装置3容纳洋红色(M)调色剂,并且在鼓1的表面上形成洋红色(M)的调色剂图像。
第三盒PC的显影装置3容纳青色(C)的调色剂,并且在鼓1的表面上形成青色(C)的调色剂图像。第四盒PK的显影装置3容纳黑色(K)调色剂,并且在鼓1的表面上形成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
在盒PY、PM、PC和PK上设置了激光扫描仪单元11作为曝光装置单元(曝光装置),用于通过使得每个盒的鼓1曝光形成潜像。这种扫描单元1输出相应于从外部主机装置400输入到控制器200中的针对每种颜色的图像信息被调制的激光L,以便使得每个盒P的鼓1的表面受到通过设置在盒框架5的上表面处的曝光窗口6的扫描曝光。
在盒PY、PM、PC和PK的下方设置有作为转印单元(转印构件)的转印单元12,所述转印单元12与盒P的鼓1对向,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所述转印单元上并且从其将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
单元12包括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中间记录介质)的环形带(带构件,带)13,其由介电材料形成并且具有挠性。此外,单元12包括驱动辊14、转动辊15和张紧辊16,带13在所述张紧辊16周围延伸并且拉伸,以便运动和环行。驱动辊14和转动辊15布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后侧上。
张紧辊15布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侧上。在盒P以预定方式安装在预定安装位置中的状态中,每个盒P的鼓1均在其下表面处接触带13的上带部分的上表面。在带13内部,四个初次转印辊17设置成通过带13的上带部分分别与盒P的鼓1对向。
在每个盒P中,鼓1和带13之间的夹持部是初次转印夹持部。二次转印辊22朝向驱动辊14接触带13。二次转印辊22和带13之间的夹持部是二次转印夹持部。
在中间转印单元12的下方设置了片材供给单元18,所述片材供给单元18堆叠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状记录材料S,用于将记录材料S逐张供给到中间转印单元12。
片材供给单元18包括片材供给盒(容纳构件)19、片材供给辊20、分离垫21、对准辊对20a等。片材供给盒19能够在前侧自由运动(插入)到设备主组件100A中以及运动离开所述设备主组件(从所述所述设备主组件卸下)(前装载)。片材供给盒19由主容器19a和副容器19b构成,并且副容器19b相对于主容器19a滑动而且能够由主容器19a可延伸地保持。抓持部19c设置在片材供给盒19的副容器19b的前板19d中。将在下文描述用于主容器19a和副容器19b的延伸(扩展)和收缩机构。片材供给盒19是用于容纳纸的容纳构件。
在设备主组件100A内部的上后部分处,设置了作为定影单元(定影装置)的定影装置23和用于排放记录材料S的片材排放辊对24,所述定影装置用于在施加热量和压力的条件下定影记录材料S上的转印调色剂图像。
设备主组件100A的上表面构造成作为片材排放托盘25。定影装置23包括定影薄膜组件23a和施压辊23b。片材排放辊对24包括片材排放辊24a和24b。
(盒更换方法)
在第一至第四盒PY、PM、PC和PK中的每一个中,随着其被使用用于成像,容纳在显影装置3中的显影剂被消耗。然后,当显影剂消耗至不能形成令购买盒的用户满意的质量的图像的程度时,盒失去作为盒的商业价值。
因此,例如,成像设备设置有用于检测残留在各个盒中的显影剂的量的装置(未示出)。控制器200比较检测到的残留量的值与预设用于提供盒的使用寿命的预警或者警告的阈(值)。当检测到的残留量的值小于预设阈值时,在显示部(未示出)上显示盒的使用寿命的预警或者警告。结果,成像设备提醒用户准备用于更换的盒,或者用新的盒替换盒,以便保持输出图像质量。
1)托盘35、开口30和主组件门31
在这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0中,通过这样的方法(拉出方法)来实施盒P的更换(替换),在所述方法中,盒P放置在托盘(可动构件)35上,用于拉出盒P,然后以前方进入的方式替换所述盒,以便提高可用性。然后,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侧中,设置有开口30(还作为这样的开口,盒P通过该开口被插入到设备主组件100A的盒容纳部100B中),用于允许盒P穿过该开口,以便从设备主组件100A中取出盒。
此外,主组件门31(开/闭构件)能够在关闭位置A(图1和图2)和打开位置B(图3和图4)之间运动,在所述关闭位置A中,开口30(图4)关闭,在所述打开位置B中,开口30打开。即,主组件门31能够处于开口30关闭的关闭位置和开口30打开的打开位置。
在这个实施例中,门31能够打开和关闭并且门31能够围绕设置在门31的下部分处的水平(侧向)轴(铰接轴)32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旋转运动。
即,门31沿着升高方向围绕铰接轴32旋转,使得其能够处于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关闭状态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关闭门31,开口30关闭。此外,门31围绕铰接轴32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大体水平地向前旋转,使得其能够处于从设备主组件100A打开的打开状态中,如图3和图4所示。结果,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表面处的开口30较大程度地打开。在图1中,门31设置有用于打开/关闭门31的指状移动部31a。
2)托盘35
图9中示出了托盘35并且是其外观的透视图,托盘35保持盒PY、PM、PC和PK并且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布置表面的水平方向)直线并且水平地滑动移动。即,托盘35的左框架35d的下表面和右框架35e的下表面分别放置在左托盘保持构件34L的上表面和右托盘保持构件34R的上表面上并且分别由左托盘保持构件34L的上表面和右托盘保持构件34R的上表面支撑(图10)。此外,托盘35被支撑在左框架80L和右框架80R之间的内部并且在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上表面上滑动,由此相对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地可滑动地移动。
在图10中,左框架80L和右框架80R固定布置成作为主框架(主组件框架)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主框架(主组件框架)作为设备主组件100A的构架。另一方面,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能够沿着倾斜向上方向或者倾斜向下方向移动,如下所述。
当门31处于如图1和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A中时,托盘35处于成像位置(AP)C处,在所述成像位置C处,盒P中的每一个均位于安装位置中,在所述安装位置中,能够实施成像操作。在这个实施例中,托盘35的成像位置C是这样的位置,在所述位置处,每个盒P的鼓1和中间转印单元12的带13相互接触(图2)。
如图9所示,托盘35包括矩形大框架部,在所述矩形大框架部中,三块分隔板35f将空间分隔成大体相等的四个部分,使得从后框架35c侧至前框架35b侧按第一至第四的顺序形成第一至第四细长的小框架部35(1)至35(4)。小框架部35(1)至35(4)是用于分别保持第一至第四(四个)盒PY、PM、PC和PK的部分。
每个盒P均从上方插入到托盘35的相关的小框架部中,并且分别由左框架35d的上表面和右框架35e的上表面接收左侧梁部的下表面和右侧梁部的下表面,使得盒P放置在托盘35上并且由托盘35保持。即,托盘35支撑每个盒P,以便能够朝向正上方(向上)拆卸所述盒P。此外,每个盒P均朝正下方(向下)运动,并且然后由托盘35保持,使得托盘35大致保持每个盒P。通过采用这种构造,能够便捷地更换盒P。
2-1)托盘在成像位置C和可动位置D之间的移动
与门31的打开/关闭(打开旋转运动)相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沿着倾斜向上方向(向前方向和向上方向)运动一预定量(图10和图14)。结果,支撑盒PY、PM、PC和PK的托盘35从成像位置C移动(位置变化)到可动位置D,如图4所示。
利用托盘35的这种移动(运动),由托盘35保持的每个盒P的鼓1与带13间隔开,如图4所示。可动位置D是间隔开的位置,在所述间隔开的位置处,在托盘35定位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内部的状态中鼓1与带13间隔开。托盘35在设备主组件100A内升高以及降低,使得托盘35在成像位置C和可动位置D之间运动。
与鼓1和带13之间间隔开(分离)同时地,用于每个盒P的接触构件(例如,用于盒的推动构件、驱动连接构件、激励构件等)与盒P间隔开。将在下文具体描述门31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互联机构。当托盘35处于可动位置D中时,鼓1和带13没有相互接触,并且因此托盘35能够运动到成像设备外(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
2-2)托盘在可动位置D和安装及拆卸位置E之间的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能够抓持设置在托盘框架件上的抓持部(运动限制消除装置),能够通过打开的开口30暴露出所述抓持部35a。通过以预定方式抓持抓持部35a,用于托盘35的未示出的伸出防止棘爪(运动限制装置)与主组件侧棘爪挂钩部(主组件侧接合部)分离。
因此,能够从设备主组件100A内的可动位置D拉出托盘35至设备主组件100A外,使得托盘35相对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滑动并且因此能够沿着向前方向水平地可滑动运动。因此,如图5和图6所示,托盘35能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托盘35伸出到预定的拉出位置,即,安装以及拆卸位置,在该位置,每个盒P均能够在设备主组件100A外以预定方式安装在托盘35中以及从托盘35中卸下。
结果,由托盘35保持的全部四个(第一至第四)盒PY、PM、PC和PK穿过开口30并且暴露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外侧,使得暴露出所有盒P的上(顶)表面。当从可动位置P拉出托盘35一足够的预定量时,由未示出的止动部防止托盘35进一步被拉出。此时,在托盘35被水平拉出到预定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的状态中,由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保持的托盘35由部31和片材供给盒19保持,如下文具体所述。
托盘35支撑每个盒P,以便使其在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处能够可拆卸地向正上方(向上)运动。此外,托盘35通过使得每个盒P向正下方(向下)运动而支撑每个盒P。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向上升高并且移除待替换的消耗尽的盒P。然后,新的盒P从上方接合托盘35并且放置在托盘35上。即,当托盘35被拉出到设备主组件100A外时,每个盒P均能够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0A中以及从设备主组件100A上拆卸。
托盘35是可动构件,所述可动构件设置成能够沿着垂直(交叉)于放置在托盘35上的每个盒P的鼓1的轴向方向(盒P的纵向方向)的方向(垂直方向)运动。即,托盘35在可动位置D和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之间的运动方向是垂直于盒P的纵向方向的方向。相对于可动位置D和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之间的运动方向,托盘35能够使多个盒P安装并且并置在其上。
2-3)成像位置C、可动位置D和托盘的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
以这种方式,用于将盒P安装在其上的托盘35可移动到成像位置(容纳位置)C、可动位置D和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托盘35的成像位置(容纳位置)C是这样的位置,在所述位置处,托盘35定位在设备主组件100A内并且使得盒P位于能够实施成像操作的安装位置处(图2)。
托盘35的可动位置D处于托盘35的从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至成像位置C的运动路径的半途位置,并且所述可动位置D是这样的位置,在所述位置处,托盘35能够与主组件门31从打开位置B至关闭位置A的运动相关地运动到成像位置C(图4)。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是这样的位置,在所述位置处,托盘35通过开口30伸出到设备主组件100A外,以便使得能够安装和拆卸盒P(图5和图6)。
左托盘保持构件34L和右托盘保持构件34R是运动装置,用于在托盘35运动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拉出位置)E之前使得托盘35沿着倾斜的向上方向从成像位置C向可动位置D运动,在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处能够安装以及拆卸盒P。相反,左托盘保持构件34L和右托盘保持构件34R还是这样的运动装置,其用于使得托盘35沿着倾斜向下方向从可动位置D朝成像位置C运动。
换言之,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是用于支撑托盘35的支撑构件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位置允许托盘35在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和可动位置D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位置允许将托盘35定位在成像位置C中。与门31从打开位置B至关闭位置A的关闭相关地,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此外,与门31从关闭位置A至打开位置B的打开相关地,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
2-4)盒更换
关于具体的盒更换,如图5和图6所示,托盘35被拉出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然后更换由托盘35保持的多个盒P中的待替换的盒。在更换盒之后,托盘35通过移动以便在相反的方向上被充分推动而容纳在设备主组件内,从而返回到图3和图4中示出的拉出之前的状态。此时,托盘35通过未示出的弹簧(推动装置)被从后侧朝前侧推压,使得能够可靠地实施由用户将托盘35充分推回到预定位置的操作。
当托盘35被充分推回到预定位置时,托盘35的未示出的伸出防止棘爪(运动限制装置)接合主组件侧棘爪挂钩位置(主组件侧接合部)。结果,托盘35从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被推回到设备主组件内的可动位置D,然后在此位置处被在位置上管制。
然后,如图1和2所示关闭打开的门31,使得成像设备100处于可成像状态。即,与门31从打开位置B到关闭位置A的关闭旋转运动相关,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沿着倾斜向下方向(向后方向和向下方向)移动(运动),使得托盘35从可动位置D移动(运动)到成像位置C。结果,由托盘35支撑的盒P处于设备主组件内的盒容纳部100B中的相关安装位置中。同时,用于各个盒P的接触构件接触盒P。
2-5)门31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互联机构
将参照图10描述门31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互联机构。在图10中,(a)和(b)是门31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的互联机构的透视图,图10中的分图(b)是图10的(a)的设备主组件前侧的放大视图。门31的铰接部32L和32R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并且同轴布置,并且其左端部部分和右端部部分可旋转地轴支撑并且保持在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左侧和右侧的未示出的承载构件之间。承载构件还可以是左框架80L和右框架80R。
此外,在门31的左端部部分和右端部部分附近,设置有连接臂37L和37R,所述连接臂37L和37R作为用于连接设备主组件100A和门31的构成元件。连接臂37L和37R的铰接部38L和38R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并且同轴布置,并且相对于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左侧和右侧中的未示出的承载构件可旋转地保持。承载构件还可以是左框架80L和右框架80R。在左框架80L和右框架80R外,设置有成对的左连接杆201L和右连接杆201R,所述左连接杆201L和右连接杆201R每个均沿着作为其纵向方向的前-后方向延伸。由设置在设备主组件的相关左侧或者右侧中的未示出的引导构件支撑连接杆201L和201R中的每个连接杆,以便使其能够仅仅沿着前-后方向运动。
连接臂37L和37R中的每个连接臂均设置有水平轴37a和37b。左连接臂37L的水平轴37a插入到设置在左连接杆201L的前侧中的竖直细长孔201A中并且与其接合,而左连接臂37L的水平轴37b插入到设置在门31的左侧表面部分处的槽31B中并且与其接合。此外,右连接臂37R的水平轴37a插入到设置在右连接杆201R的前侧中的竖直细长孔201A中并且与其接合,而右连接臂37R的水平轴37b插入到设置在门31的右侧表面部分处的槽31B中并且与其接合。
此外,在图10中,左托盘保持构件34L和右托盘保持构件34R中的每一个均设置有两根销轴34c和34d,所述两根销轴34c和34d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并且销轴34c和34d中的每个销轴均接合设置在设备主组件100A的相关左框架80L或者右框架80R中的引导孔36。通过引导孔36与每个销轴34c和34d之间的接合,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分别由左框架80L和右框架80R支撑。左托盘保持构件34L和右托盘保持构件34R中的每一个的销轴34c均穿过引导孔36,然后插入到设置在连接杆201L和201R中的每一个连接杆中的竖直细长孔201B中并与之接合。
以这种方式,门31与托盘保持构件34L和34R经由连接臂37L和37R以及连接杆201L和201R连接。结果,当门31打开和关闭时,与此打开和关闭相关,用于使得托盘35在可动位置D和成像位置C之间运动的运动力作用在左托盘保持构件34L和右托盘保持构件34R上。此时,连接臂37L和37R的铰接部38L和38R还可以布置成与门31的铰接部32L和32R同轴。此外,在没有设置连接臂37L和37R的情况中,门31与连接杆201L和201R还可以直接地彼此相连。
图12是当从左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其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中,托盘35被拉出到能够更换盒P的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为了解释,省略了左侧盖和左框架80L的图解。在图12中,设置在门31中的槽31B被直线引导部31d和引导部31e连接,所述引导部31e与门31的铰链轴32同中心。结果,在门31打开的情况中由槽31b操作门31与托盘保持构件的上述互联机构直到连接臂37的轴37b抵达引导部31e,所述引导部31e与铰接轴32的同心圆相连。
当门31打开某一角度以上并且连接臂37的轴37b抵达与铰接轴32的同心圆相连的引导部31e时,连接臂37和托盘保持构件34停止其间的互联,然后仅门31进一步打开。然后,当将门31打开至门31接触片材供给盒19的前板19d的角度时,托盘35和盒P能够可靠地运动到图3和图4中示出的可动位置D。
(处于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中的托盘35的支撑)
图5和图11是透视图而图6是截面图,其均示出了托盘35被拉出到能够更换每个盒P的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中,处于托盘35从设备主组件100A伸出较大程度的位置中的托盘35由图11中示出的连接臂37L的支撑臂121L(第三支撑臂)、连接臂37R的支撑臂121R(第三支撑臂)和门31的自由端部支撑臂31c(第二支撑臂)支撑。
在这种情况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如下文具体所述,由片材供给盒19的前板19d支撑门31。结果,能够防止在设备主组件的前侧中托盘35因托盘35和盒P的自重而较大程度地向下屈曲对鼓1的表面造成损坏并且防止设备主组件101因拉出托盘35造成的重量失衡而向前方掉落。
连接臂37L和37R的支撑臂121L和121R的支撑点的形状和数量还可以与图5、6和11中示出的形状和数量不同。此外,设置在门31上用于支撑托盘35的支撑臂31c的形状和托盘35从支撑臂31c伸出的伸出量还可以与图5、6和11中示出的不同。
如图12所示,设置在门31上的用于支撑托盘35的支撑臂31c设置有位于托盘35的拉出方向的上游侧的倾斜表面部31f。通过使用该倾斜表面部31f,当托盘35从可动位置D被拉出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时,用户使得托盘35沿着倾斜表面部31f运动,使得托盘35的自由端部侧能够可靠地位于支撑臂31c上。即,倾斜表面部31f是引导部,用于将托盘35引导到支撑臂31c(第二支撑部)。
(片材供给盒19)
1)片材供给盒19的延伸和收缩
就作为盒的片材供给盒19而言,子容器19b随着主容器19a滑动并且因此能够相对于主容器19a延伸(扩展)和收缩(收回)(图7和图8)。即,作为片材供给盒19的外观的透视图,图7示出了子容器19b处于容纳位置中(第一位置)的状态,并且图8示出了子容器19b处于使用位置中(第二位置)的状态。为了简化解释,在附图中没有示出设置在片材供给盒19中的诸如片材管制引导部的机构零件。
当记录材料S处于片材供给盒19中时,如图8所示,子容器19c能够被拉出到使用位置,在所述使用位置处,子容器19b伸出到设备主组件100A的前侧。此外,当没有使用成像设备时,如图7所示,子容器19b可以容纳在设备主组件100A内部的容纳位置中。
主容器19a的左侧壁60L和右侧壁60R设置有延伸引导槽61L和收缩引导槽61R,设置在子容器19b的左侧壁63L和右侧壁63R上的延伸引导伸出部64L和收缩引导伸出部64R分别接合所述延伸引导槽61L和收缩引导槽61R。结果,子容器19沿着设备主组件的前后方向随着主容器19a滑动,从而能够相对于主容器19a延伸和收缩。
当托盘35被水平拉出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时,门31支撑托盘35并且作为盒的片材供给盒19支撑门31,由此由门31和片材供给盒19保持托盘35。此时,片材供给盒19被拉出的位置是与在安装记录材料S期间片材供给盒19被拉出的使用位置相同的位置。然而,被拉出的片材供给盒19支撑门31的位置还可以是与在安装记录材料S期间片材供给盒19被拉出的使用位置不同的位置。
然而,从片材供给盒19支撑门31和托盘35的重量的角度来看,优选的是用于支撑门31的支撑臂的位置位于托盘35的拉出方向的下游侧。
子容器19b(第一支撑臂)的使用位置相对于托盘35的拉出方向位于容纳位置的下游。相反,容纳位置位于使用位置的上游。此外,用于支撑门31的支撑臂是子容器19b的前板19d。即,子容器19b的前板19d用于在片材供给盒19从容纳位置被进一步拉出的使用位置处支撑门31。为此,子容器19b的前板19d能够稳定地支撑门31和托盘35的重量。处于使用位置中的子容器19b构成为通过被主容器19a的底部和延伸引导槽61L及收缩引导槽61R支撑来支撑门31和托盘35的重量。然而,当处于使用位置中的子容器19b支撑门31和托盘35的重量时,子容器19b的至少一部分还可以构成为由设置成像设备的设置表面支撑。
片材供给盒19能够保持处于这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中,当没有形成图像时(当记录材料S没有容纳在片材供给盒19中,即,在没有成像期间),子容器19b容纳在容纳位置中。即,片材供给盒19能够保持处于这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中,片材供给盒19未从成像主组件伸出(突出)。结果,当运输成像设备时,能够减小用于运输的包装的尺寸。此外,当没有形成图像时,子容器19b容纳在容纳位置中,使得能够减小成像设备的设置区域。
在这个实施例中,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当记录材料S容纳在片材供给盒19中时,子容器19b位于使用位置中。然而,在成像期间,子容器19b不是总需要处于使用位置中。例如,在记录材料S较小的情况中,也可以考虑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即使在子容器19b处于容纳位置时,记录材料S也可以容纳在片材供给盒19中。
例如,当记录材料S具有诸如信纸规格或者A4规格的相对较小的规格(第一规格、小规格)时,即使在子容器19b处于容纳位置的状态中,也使得记录材料S能够容纳在片材供给盒19中。另一方面,将考虑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子容器19b仅在记录材料S的规格与信纸规格和A4规格相比是诸如法定规格的大规格(第二规格、大规格)时位于使用位置,然后记录材料S容纳在片材供给盒19中。即,在这种构造中,通过使子容器19b从容纳位置运动到使用位置增大了能够容纳在片材供给盒19中的记录材料S的规格。
在这种情况中,例如,还可以采用以下构造。即,用于与门31的打开操作相关地使得子容器19b从容纳位置运动到使用位置的互联机构设置在成像设备中。结果,与记录材料S的规格无关地,当子容器19b支撑门31时,互联机构能够使得子容器19b运动到使用位置(子容器31便捷地支撑门31的位置)。
2)处于延伸和收缩位置中的片材供给盒19的锁止和锁止释放
就片材供给盒19而言,如图7和图8所示,子容器19b设置有延伸和收缩控制(操作)杆65,所述延伸和收缩控制(操作)杆65围绕支撑点65a可旋转一预定角度。此外,延伸和收缩控制杆65与未示出的延伸和收缩锁止机构互联,并且通过锁止机构,子容器19b相对于主容器19a的滑动运动在容纳位置和使用位置被限制。
即,在用户没有操作延伸和收缩控制杆65时,子容器19b在容纳位置和使用位置处被固定(锁止)到主容器19a。此外,仅仅在用户操作控制杆65的情况中,子容器19b随着主容器19a滑动,从而能够相对于主容器19a延伸和收缩(锁止-释放)。
<第二实施例>
图13是当从左侧观察时的侧视图,其示出了这个实施例中的这样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中,托盘35被拉出到能够更换盒P的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为了解释,没有示出主组件左侧盖和左侧框架80L。
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增加了门31的上板31g的长度尺寸F(图13)并且使图13中的高度位置31c高于图6中的高度位置31c。结果,当用户将托盘35从可动位置D拉出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时,托盘35的自由端部沿着升高方向运动。即,支撑部31c(第二支撑部)将托盘35支撑在打开的门31的自由端部处,以便使其相对于连接与成像位置C间隔开的可动位置与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的方向(水平方向)倾斜。
在第一实施例中,将托盘35从可动位置D拉出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的拉出操作是直线运动(水平运动),而在这个实施例中,拉出操作是非直线运动(非水平运动)。
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倾斜表面部31f设置在设在前门上的托盘支撑部31c的上游,使得当用户抓持并且沿着水平方向拉动托盘35的抓持部35a时,托盘35的前侧沿着门31的倾斜表面部31f被引导。然后,用户能够将托盘35拉出到托盘35被托盘支撑部31c支撑的位置。即,可以在不会致使用户意识到非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拉出托盘35。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增加门31的上板31g的尺寸F,在打开门31期间,能够进一步更大范围地打开设备主组件上表面部。结果,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即使在将托盘35的拉出量抑制为较小值时,也能够更换布置在设备主组件的最后位置处的盒PY。
即,当托盘35被拉出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时,能够减小托盘35的前侧从托盘支撑部31c的伸出量。结果,能够由门31和片材供给盒19更加稳定地支撑处于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中的托盘35和盒P的重量,并且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托盘35和连接臂37的尺寸。
<第三实施例>
在图15中示出了这个实施例的构造。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了这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托盘35沿着水平方向运动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托盘35的运动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当托盘35从成像设备以内运动到以外时,即,当托盘35从可动位置运动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时,托盘35向下倾斜运动。
为此,当托盘35被拉出到成像设备外(安装以及拆卸位置)时,托盘35布置成倾斜。相对于拉出方向,托盘35的下游侧(图15中的托盘的右侧)定位在托盘35的上游侧(图15中的托盘的左侧)下方。
当托盘35布置成处于倾斜状态中时,托盘35可能变得不稳定。为此,在托盘35倾斜的情况中,如在这个实施例中,由片材供给盒19支撑托盘35尤为有效。
如图15所示,处于安装以及拆卸位置中的托盘35接触主组件门31并且由主组件门31支撑。此外,主组件门31接触片材供给盒19的前板19d并且由片材供给盒19的前板19d支撑。即,片材供给盒的前板19d经由主组件门31支撑托盘35的重量。
(修改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三个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
(修改实施例1)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这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由处于使用位置中的片材供给盒19的前板19d支撑门31。然而,门31和片材供给盒19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这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当处于使用位置中的片材供给盒19的前板19d的位置从打开期间的门31的自由端部位置朝向设备主组件的前侧伸出时,打开的门31还可以由片材供给盒19的子容器19b的左侧壁63L和右侧壁63R支撑。此外,还可以采用这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用于保护片材的盖设置在片材供给盒19的上表面处,并且打开的门31由盖支撑。
(修改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能够插入到设备主组件中并且能够从设备主组件中拆卸的片材供给盒能够延伸以及收缩并且用于支撑门31的第一支撑部(子容器19b的前板19d)能够在由容纳位置和使用位置构成的两个位置之间运动。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还可以应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片材供给盒19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得片材供给盒19从门31的铰接部32向设备主组件的前侧伸出,并且在所述构造中没有设置延伸和收缩机构。此外,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片材供给盒19不能插入到设备主组件中并且不能从设备主组件上拆卸并且固定到设备主组件。
(修改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托盘35,所述托盘35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设置表面沿着水平方向直线运动。即,描述了托盘35在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和可动位置(间隔开的位置)D之间的移动。然而,托盘(盒支撑构件)35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托盘35在安装以及拆卸位置E和可动位置(间隔开的位置)D之间非直线移动。替代地,作为托盘35,托盘35还可以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A的布置表面沿着与鼓1的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沿着倾斜向上的方向或者倾斜向下的方向而非水平方向直线运动。此外,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能够通过释放止动件从设备主组件100A拆卸托盘35。
(修改实施例4)
盒P并不局限于一体型处理盒,所述一体型处理盒包括在其上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构件1和用于使用显影剂使得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1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3。盒P还可以是(功能)分离型处理盒,所述分离型处理盒包括:图像承载构件1,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1上形成潜像;和成像处理装置而非显影装置,其用于用显影剂使得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1上的潜像显影。
此外,盒P还可以是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用于使用显影剂使得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1上的潜像显影;和显影剂容纳部,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容纳用于使得潜像显影的显影剂。
此外,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由托盘35支撑的盒是成对(组合)的分离型处理盒和显影盒,并且在所述构造中,处理盒和显影盒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托盘35上。另外,盒还可以包括一单元,所述单元通过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而有助于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处理。
(修改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成像设备,作为示例描述了全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容纳颜色不同的显影剂的四个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全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然而,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盒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而是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设置。盒P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五个或者更多。此外,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包括一个盒的单色成像设备。
(修改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100中,中间转印单元12还可以改变为记录材料供给转印带装置,用于供给记录材料S同时保持记录材料S。即,中间转印带12还可以改变成记录材料供给转印带装置(记录材料供给转印装置),其包括记录材料供给构件,用于供给记录材料S,以便将形成在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材料S上。
如下总结了上述实施例的效果。即,根据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构造,在没有增强导致增大设备主组件的尺寸的托盘刚度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地支撑处于从设备主组件伸出的位置中的托盘和盒的自重。
尽管已经参照在此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其并不局限于在此陈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涵盖出于改进目的或者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修改方案或者变形方案。

Claims (13)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主组件,所述主组件设置有开口;
托盘,所述托盘用于在该托盘上放置用于形成图像的盒,其中,所述托盘能够在成像位置和安装以及拆卸位置之间运动通过所述开口,在所述成像位置处,所述盒用于在所述主组件内形成图像,在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处,所述盒暴露于所述主组件外并且能够安装以及拆卸,其中,所述托盘从所述主组件内运动到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的方向是拉出方向;
门,所述门用于打开和封闭所述开口;和
容纳构件,所述容纳构件用于容纳片材,图像形成在所述片材上,所述容纳构件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其中,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拉出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下游,
其中,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门的门支撑部;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二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并且所述托盘处于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中时,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门支撑部支撑所述门,所述门支撑所述托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容纳构件能够容纳具有第一规格的片材和具有大于所述第一规格的第二规格的片材,
其中,在所述容纳构件容纳具有所述第一规格的片材时,所述第二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中,并且
其中,在所述容纳构件容纳具有所述第二规格的片材时,所述第二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用于连接所述主组件和所述门,
其中,除了所述门之外,所述托盘还由所述连接臂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托盘由另一支撑部支撑,所述另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门的自由端部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门包括:另一支撑部,所述另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托盘;和倾斜表面部,所述倾斜表面部相对于拉出方向定位在所述另一支撑部的上游,所述托盘沿着所述拉出方向从所述主组件内运动到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倾斜表面部将朝向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运动的所述托盘引导到所述另一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带构件,所述带构件在所述主组件内环行,
其中,所述盒包括图像承载构件,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潜像,
其中,当所述托盘处于成像位置中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所述带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托盘在所述主组件内并且在所述成像位置和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之间能够运动到间隔开的位置,在所述间隔开的位置处,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与所述带构件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拉出方向是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所述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时,与所述门的打开和关闭相关地,所述托盘在所述成像位置和所述间隔开的位置之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托盘在所述间隔开的位置和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之间的移动与所述门的打开和关闭无关。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托盘在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和所述间隔开的位置之间直线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托盘在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和所述间隔开的位置之间非直线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托盘支撑所述盒,所述盒在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能够向上拆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所述托盘处于所述安装以及拆卸位置中时,所述托盘相对于拉出方向的下游侧定位在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拉出方向的上游侧下方。
CN201510244032.0A 2014-05-14 2015-05-14 成像设备 Active CN105093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0398 2014-05-14
JP2014100398 2014-05-14
JP2015082319A JP6541403B2 (ja) 2014-05-14 2015-04-1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2319 2015-04-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891A CN105093891A (zh) 2015-11-25
CN105093891B true CN105093891B (zh) 2019-11-12

Family

ID=5305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4032.0A Active CN105093891B (zh) 2014-05-14 2015-05-14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99952B2 (zh)
EP (1) EP2945023B1 (zh)
JP (1) JP6541403B2 (zh)
KR (1) KR101816344B1 (zh)
CN (1) CN1050938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7877B2 (ja) * 2016-02-02 2020-06-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80042658A (ko) 2016-10-18 2018-04-26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서포트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6455845B2 (ja) * 2016-11-07 2019-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JP7306214B2 (ja) 2019-10-21 2023-07-1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0769B2 (ja)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09133B2 (ja) * 2006-01-11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819B2 (ja) 2006-01-11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41422B2 (ja) 2006-12-27 2011-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カセ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24837A (ja) * 2007-03-09 2008-09-2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14171B2 (ja) * 2007-11-21 2014-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2206B2 (ja) * 2008-09-29 2010-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9295B1 (ja) * 2008-09-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62207B2 (ja) * 2008-09-29 2010-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546187B2 (ja) * 2008-10-22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21331B2 (ja) * 2011-06-30 2015-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20259B1 (ko) * 2011-12-15 2015-05-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6041534B2 (ja) * 2012-05-28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2633B2 (ja) * 2012-06-27 2016-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GB2510033B (en) 2012-11-28 2015-02-25 Canon Kk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99952B2 (en) 2017-03-21
KR101816344B1 (ko) 2018-01-08
KR20150130932A (ko) 2015-11-24
US20150331385A1 (en) 2015-11-19
JP2015232695A (ja) 2015-12-24
EP2945023A1 (en) 2015-11-18
EP2945023B1 (en) 2021-06-09
JP6541403B2 (ja) 2019-07-10
CN105093891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3023B (zh) 成像装置
KR100890222B1 (ko)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JP54141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425021B (zh) 成像设备
JP5220084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42398B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039068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13120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aper cassette having space for receiving roller supporting member
JP60216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093891B (zh) 成像设备
CN101361025A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KR20130048156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카트리지
CN101639648A (zh) 显影装置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JP70270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60062308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retaining member that can be pulled out therefrom
JP20111860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66854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8051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569728B (zh) 薄片体排出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20294651A1 (en) Multi-Function Printer
JP66020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185387A (zh) 片材支承装置和成像设备
JP61650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回収容器
JP68819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4395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