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3201A -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 - Google Patents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3201A
CN105083201A CN201510232283.7A CN201510232283A CN105083201A CN 105083201 A CN105083201 A CN 105083201A CN 201510232283 A CN201510232283 A CN 201510232283A CN 105083201 A CN105083201 A CN 105083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air bag
safety air
assembly according
air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22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83201B (zh
Inventor
C·理查兹
路易斯·米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liv ASP Inc
Original Assignee
Autoliv AS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276,05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915518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liv ASP Inc filed Critical Autoliv ASP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83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3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3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3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用于车辆座椅靠背的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A类表面的塑模的塑料盖子(22),所述A类表面构成盖子的外侧,所述盖子的外侧在安装到靠背(60)中之后是可见的。由塑料制成的安全气囊支撑部分(24)被塑模到盖子(22)上。所述安全气囊支撑部分(24)形成为紧固支架(34)。包括气体发生器(14)的安全气囊(15)借助于从软包(12)突出的紧固件(20)被预包装到软包(12)中。紧固件(20)和紧固支架(34)被配置为将软包(12)附接到安全气囊支撑部分(24)。当安全气囊展开时,紧固支架(34)弯曲并由此打开盖子(22),这使安全气囊(15)在向前的方向上充气。

Description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2011年7月1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号为13/179,801的部分继续申请,上述申请的公开内容据此通过引用整体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涉及用作撞击保护设备的安全气囊,所述撞击保护设备用于机动车辆上的乘员。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侧面安全气囊模块,该侧面安全气囊模块具有容纳于车辆座椅的靠背(也称为座背)中的气体发生器以及折叠的安全气囊。当检测到撞击时,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接收到的电信号激活相关联的气体发生器,安全气囊展开进入机动车辆的内部。
背景技术
传统设计的侧面安全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被安装于车辆座椅的靠背的侧枕梁中的腔体内。气体发生器被安装到座椅腔体的后侧上,并且在车辆的向前的方向上喷射充气气体。在座椅腔体内,折叠的安全气囊被布置在气体发生器周围并被附接到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盖子来封闭座椅腔体,所述盖子由美观的塑料材料的塑模的壳制成并掩盖安全气囊模块。盖子形成靠背的可视表面。盖子具有特意弱化的缝或变细的线,所述缝或线被设计为当气体发生器向安全气囊充气时断开。
盖子形成A类表面。A类表面区域是指那些当所有的配合部件(如发动机罩、门和行李箱盖)都处于闭合位置,该部分被安装到车辆上时保持为可见的表面区域。对于不同的制造商,A类表面的标准可以不同,并且所述标准通常会基于美观来指定在撞击引起的受伤的风险不增加的情况下所允许的参数范围。例如,A类表面不能过度粗糙,不能具有锋利的边缘和锋利的拐角。A类表面具有曲率和相切对齐,这意味不仅所述表面必须是在数学上连续的,而且其曲率半径也是在数学上连续的。因此,A类表面至少具有(被称为)G2曲率连续性,可能具有或者甚至还具有G3曲率连续性,所述G3曲率连续性同样需要曲率半径的改变是在数学上连续的。
上文所述的已知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气体发生器安装于车辆座背的侧枕梁中)的缺点在于,气体发生器的每个部分都必须被单独地附接到座椅腔体内的紧固结构处,但是不容易进入座椅腔体进行组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取消模块外壳以及集成导向板(deflectorplate)和A类盖子。
下述内容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安全气囊模块组件包括座椅安装之后对乘员可见的塑模的塑料盖子。与盖子的裸露的表面相对,安全气囊支撑部分被塑模到盖子。紧固支架形式的安全气囊支撑部分与盖子形成为单片。包含有具有紧固件的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被预包装到软包中。软包被包裹物覆盖,所述包裹物由薄编织或非编织纺织材料、塑料或金属薄片制成,紧固件穿透包裹物材料。包裹物具有由强度减弱的材料制成的指定的撕裂线或撕裂缝。包裹物也可仅是用于将组件固定到一起且不需要撕裂缝的带子或片状物。紧固件和紧固支架被配置为将软包附接到安全气囊支撑部分。
本发明进一步的细节和优点将从下文的附图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显现出来。
附图说明
附图中:
图1示出了正在被包裹到软包中的安全气囊装置和气体发生器的子组件;
图2示出了被包裹到软包中的图1的子组件;
图3示出了盖子,所述盖子具有附接的由整体紧固支架形成的安全气囊支撑部分;
图4从不同的角度示出了图3的装置;
图5示出了图1的软包被附接到安全气囊支撑部分的紧固支架处;
图6示出了沿着图5的线VI-VI穿过安装有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的靠背的截面图;以及
图7示出了具有附接的安全气囊支撑部分的盖子的可替换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装配图5所示的侧面安全气囊模块10的详细的步骤,所述步骤开始于图1和图2所示的安全气囊软包12。软包12的特征在于包裹物13,所述包裹物13具有第一片状物(flap)16、第二片状物17和第三片状物18,并且软包12封装折叠的安全气囊15和气体发生器14。与气体发生器14相连接的两个有螺纹的紧固螺栓20从内向外穿透包裹物13的三个片状物16-18。第一片状物16在第一方向上包裹并且与紧固螺栓20中的一个相重叠,所述紧固螺栓20穿过第一片状物16以及相应的孔19突出。第二片状物17在与第一片状物16相反的方向上包裹,其部分地与后者重叠并且具有套在两个螺栓20上的两个孔19。第三片状物在与第一片状物16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且与第二片状物17部分地重叠。第三片状物18具有一个孔19,该孔19附接到第一片状物16不用的螺栓20。包裹物13由编织或非编织纺织材料、塑料或金属薄片制成,并且在包裹物13中具有特意弱化的缝21,所述缝21被设计为当气体发生器14向包裹物13内部的安全气囊15充气时断开。
图3示出了由塑模的塑料材料制成的盖子22。盖子22为具有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的细长形,以覆盖车辆座椅靠背的侧枕梁中的相匹配的腔体开口。盖子22的特征在于外表面(图3中不可见),所述外表面满足安装有盖子22的车辆的制造商的A类标准,要么被装饰织物所覆盖,要么其自身具有优选的有织纹的外观。与A类表面相对的盖子22的内表面具有大致平坦的中心区域26,所述中心区域26由朝向盖子22的内侧弯曲的边缘28所构架。由紧固支架34形成的安全气囊支撑部分24与盖子22统一塑模为一片以形成单片结构。图4以不同视角示出了安全气囊支撑部分24,该视角示出了盖子22和紧固支架34如何形成为一片高强度的塑料。在安全气囊15充气期间,紧固支架在所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弯曲。惊奇地发现,当安全气囊15展开时(下文结合图6进行了更具体的描述),由塑料制成并且以低成本与盖子22一步塑模的支架34能够形成活动的铰链以使得盖子打开。
安装后,紧固支架34从盖子22的内侧突出且是可见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紧固支架34具有L形轮廓且以90度角从盖子22突出。紧固支架34包括形成伸出部分36的90度角的弯曲,所述伸出部分36在朝向盖子22的中心的方向上大致平行于盖子22延伸。所示的伸出部分36包括阶状物37,所述阶状物37为图5所示的中间螺母30留有空间。伸出部分36显示两个狭槽38,所述的两个狭槽38被布置为彼此垂直且具有尺寸以收纳软包12的有螺纹的螺栓20。显然,狭槽38能够以其他角度被布置或者甚至彼此平行。
如图5所示,由于狭槽38的垂直的布置,有螺纹的螺栓20分别被插入狭槽38中。螺母30被应用到其中一个有螺纹的螺栓20,以及被应用为将软包12固定到安全气囊支撑部分24中。阶状物37与螺母30的厚度相抵消。上述步骤完成之后,将侧面安全气囊模块10安装到车辆座椅中的准备工作已完成。
图6示出了与图4中所示的模块相似的侧面安全气囊模块10被安装到车辆座椅的靠背60中的示意图。在车辆中,图5的左侧面向前方。座椅框架62具有适于将侧面安全气囊模块10收纳在侧枕梁65中的腔体64。从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突出的螺栓20被插入穿过腔体64的后壁66中的配合孔(不可见),并借助紧固螺母40被固定到大致平行于盖子22进行延伸的平面内。
安装之后,盖子22覆盖整个腔体64,与侧枕梁齐平。与盖子22成形为一片的紧固支架34从盖子22向后壁66进行延伸,伸出部分36在后壁66处与后壁66对齐并被附接到后壁66。
图6示出了安全气囊支撑部分24的作用。当气体发生器14向安全气囊15充气时,气体压力向盖子22施加一个力。该向外的力使盖子22向外旋转(如图6所示),从而使得安全气囊15在相对车辆大致向前的方向上膨胀。在盖子22的旋转运动期间,支架34起到铰链的作用。其在充气的安全气囊15的压力作用下弯曲,以使得支架34的伸出部分36(伸出部分36借助于螺栓20被固定到后壁66)以一锐角向旋转的盖子22延伸。因此,支架34优选地由一种塑料制成,这种塑料在负荷下可变形且不易碎裂或断裂。期望的是,盖子22依旧被附接到座椅框架62以减小被盖子22伤到的风险。
图7示出了由塑模的塑料材料制成的盖子70的可替换实施例。盖子70包括两个内部裙状物72和73,所述的两个裙状物72和73沿着盖子70的长从与盖子70的A类表面相对的侧面进行延伸。所述内部裙状物构建被配置为容纳卷起的安全气囊的中心区域74,与图5类似。
塑料支架76在从内部裙状物72延伸的安全气囊支撑部分77上形成,并且形成平行于盖子70的A类表面进行延伸的伸出部分。两个弹性带条78从与安全气囊支撑部分相对的内部裙状物73穿过中心区域74进行延伸。弹性带条78具有长度,该长度使得它们能够跨过中心区域74并被附接到相应的突起80,所述突起80在内部裙状物72的安全气囊支撑部分77上。每个突起80具有主干和增厚的头部。例如,突起80的形状可以是蘑菇形或者半蘑菇形。突起80接合到形成于弹性带条78的自由端中的销孔狭槽82中。在它们附接到内部裙状物73的端部,弹性带条78具有弱化的截面84,其由减小每个带条78的宽度的凹口示出。可替换地或者此外,凹槽或穿孔可被设置以减小每个带条78的截面,从而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形成预定的断裂点。同样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是,弹性带条是独立形成的部分,该部分以安全气囊展开时附接断裂的方式附接到内部裙状物73或盖子70自身,从而同样形成预定的断裂点。
值得注意的是,带条78也可被用于图3至图6的实施例中。带条78可直接从盖子22的内表面进行延伸,以及紧固结构可被塑模到支架34,例如到伸出部分36。
盖子70、内部裙状物72和73、支架76和弹性带条78优选地为一个单片塑模品。
带条的数量可增多或减少,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带条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被附接到安全气囊支撑部分77,例如以咬合(snap)连接的方式。为了在更换安全气囊时不损坏带条,因为盖子组件是单片结构,所以连接优选地是能松脱的且不损坏带条78。
此外,由于单片结构需要弹性塑料材料以形成带条78以及形成活动的铰链86,可通过通常在注塑品中使用的加强的蜂窝结构88来加固支架7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76包括两个L形的狭槽90,所述狭槽90用于附接安全气囊并用于将组件紧固到座背,与图6类似。
上文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描述是阐述性的和说明性的。其意不在穷尽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具体的实施例。在本文的启发下,可进行多种修改或改变。所述的实施例经过挑选与描述,以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最好的阐述,并提供其实际应用,从而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利用本发明,并且如适合于所考虑的特定使用进行不同的修改。当根据所附权利要求被公平地、合法地、并且公正地授予的宽度被解释时,所有的这些修改和改变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所述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用于机动车辆且适于被安装到形成于乘员座背中的模块腔体中,所述腔体收纳处于未充气状态的模块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塑料的盖子,所述塑料的盖子具有尺寸以覆盖所述腔体并形成裸露的表面,
安全气囊组件,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具有充气机、折叠的安全气囊和紧固设备,以及
塑料的安全气囊支撑部分,所述塑料的安全气囊支撑部分被统一塑模到所述盖子上且具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被配置为与所述紧固设备相协作并被配置为紧固到所述座背处,其中,当所述模块组件展开时,所述折叠的安全气囊充气,致使所述盖子移动以使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腔体裸露在外并使得所述安全气囊从所述腔体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所述安全气囊支撑部分由紧固支架组成,所述紧固支架在与所述裸露的表面相对的侧面上从所述盖子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所述紧固支架被配置为当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时充当活动铰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所述支架具有L形轮廓,所述L形轮廓具有大致平行于所述盖子进行延伸的伸出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所述紧固支架具有伸出部分,所述伸出部分具有狭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所述狭槽被配置为与有螺纹的螺栓相协作以被有螺纹的螺母所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所述紧固设备被附接到所述气体发生器并从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还包括包裹物,所述包裹物封装所述充气机和所述折叠的安全气囊以形成软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所述包裹物具有至少一个强度减弱的指定的撕裂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所述盖子被配置为表面具有装饰织物、皮革,或形成塑模的装潢性的裸露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带条,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带条相对所述安全气囊支撑部分穿过中心部分被附接到所述盖子,所述至少一个带条延伸穿过所述盖子的中心区域并能松脱地被附接到所述安全气囊支撑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件,还包括预定的断裂点,所述预定的断裂点用于在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时将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带条从所述盖子分离开。
CN201510232283.7A 2014-05-13 2015-05-08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 Active CN1050832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276,057 2014-05-13
US14/276,057 US8915518B2 (en) 2011-07-11 2014-05-13 Side airbag module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3201A true CN105083201A (zh) 2015-11-25
CN105083201B CN105083201B (zh) 2019-08-09

Family

ID=54599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2283.7A Active CN105083201B (zh) 2014-05-13 2015-05-08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83201B (zh)
BR (1) BR102015010801B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5851A (zh) * 2016-04-25 2017-12-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被破坏的纤维基质的撕裂缝隐藏式皮革装饰板表层
CN109476270A (zh) * 2016-04-08 2019-03-15 乔伊森安全系统收购有限责任公司 后排座椅安全气囊模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0929A (zh) * 2009-05-22 2010-11-24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中的乘客座椅的安全气囊门联接结构
CN102892639A (zh) * 2010-03-24 2013-01-23 法雷西亚内地工业公司 包括由线状系带连接到仪表板盖板的仪表板中的可膨胀安全气囊装置
CN203126758U (zh) * 2013-01-28 2013-08-14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门
CN203318345U (zh) * 2012-03-26 2013-12-04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座椅组件
CN103562016A (zh) * 2011-07-11 2014-02-05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0929A (zh) * 2009-05-22 2010-11-24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中的乘客座椅的安全气囊门联接结构
CN102892639A (zh) * 2010-03-24 2013-01-23 法雷西亚内地工业公司 包括由线状系带连接到仪表板盖板的仪表板中的可膨胀安全气囊装置
CN103562016A (zh) * 2011-07-11 2014-02-05 奥托里夫Asp股份有限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
CN203318345U (zh) * 2012-03-26 2013-12-04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座椅组件
CN203126758U (zh) * 2013-01-28 2013-08-14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6270A (zh) * 2016-04-08 2019-03-15 乔伊森安全系统收购有限责任公司 后排座椅安全气囊模块
CN107415851A (zh) * 2016-04-25 2017-12-0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具有被破坏的纤维基质的撕裂缝隐藏式皮革装饰板表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3201B (zh) 2019-08-09
BR102015010801A2 (pt) 2016-01-05
BR102015010801B1 (pt)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2016B (zh)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
US8876154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having a back panel module
US9545892B2 (en) Side bolster assembly having an airbag
US9120411B2 (en) Automotive seat foam pad assembly
US8398112B2 (en) Vehicle seat side air bag system
US7458603B2 (en) Vehicle seat component having air bag guide and trim cover with release seam
JP547696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7637529B2 (en) Vehicle seat side air bag securement
US5456487A (en) Passenger air bag door
CN104039604B (zh) 具有盖的冲击保护装置
CN106314350B (zh) 气囊组件及装有该气囊组件的车辆座椅
KR20160078416A (ko) 차량용 시트
US9452728B2 (e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side airbag module
US20140008898A1 (en) Side air bag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having external rigid deflector sleeve
DE102013216178A1 (de) Airbag-Modul für eine Fahrzeugsitzbaugruppe
US9527468B2 (en) Airbag door assembly
CN105083201A (zh) 侧面安全气囊模块组件
CN103935315B (zh) 车辆侧车顶纵梁气囊
JP6528157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及び組立品
AU646724B2 (en) An airbag cov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US9174601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air bag guide secured to an air bag
US20140021706A1 (en) Vehicle seat component having side air bag assembly
RU105865U1 (ru) Чехол для сиденья автомобиля с подуш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JP5152363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モジュールカバー
KR200485361Y1 (ko) 착용이 편이하고 미관이 향상된 차량용 시트벨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