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2740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2740A
CN105082740A CN201510264314.7A CN201510264314A CN105082740A CN 105082740 A CN105082740 A CN 105082740A CN 201510264314 A CN201510264314 A CN 201510264314A CN 105082740 A CN105082740 A CN 105082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printing
monitor area
ink ribbon
print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43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82740B (zh
Inventor
相原裕一
藤本敏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c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ca Corp filed Critical Nisc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82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2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2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2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02Feeding mechanisms
    • B41J17/08Feed independent of the record-paper feed
    • B41J17/10Feed independent of the record-paper feed electromagnetically control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3/00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ink ribbons or like character-size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33/14Ribbon-feed devices or mechanisms
    • B41J33/54Ribbon-feed devices or mechanisms for ensuring maximum life of the ribb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即使在膜状介质的往返移动连续的情况下,也不会降低印刷品质。在一张印刷介质的印刷中使用的区域在长度方向上连续而形成作为膜状介质的墨带(41),并被架设在供给卷轴(43)与卷取卷轴(44)之间。通过检测处于供给卷轴(43)与卷取卷轴(44)之间的预定的印刷位置的墨带(41)中的未使用的所述区域在供给卷轴(43)与卷取卷轴(44)之间往返移动的次数的计数器来进行计数,如果该次数达到预定数,则使卷取卷轴(44)驱动而使该区域从所述印刷位置起在卷取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膜状介质来将图像印刷到卡等记录介质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厚纸、塑料卡等记录介质上形成面部照片、文字信息等图像的印刷装置,已知如下装置:一旦在膜状的转印介质中形成图像,则将在该转印介质中形成了的图像转印印刷到记录介质。
在这种印刷装置中,首先使用每隔与记录介质的卡宽对应的固定的间隔涂覆了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墨水的辊状的墨带来将图像热转印(一次转印)到辊状的转印膜上,接下来将转印膜的图像热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
该辊状地形成了的墨带和转印膜(以下将它们总称为“膜状介质”)被卷绕到供给卷轴和卷取卷轴而在被架设在两个卷轴之间的状态下被收容于盒壳体。因此,膜状介质如果不能实现不与从供给卷轴抽出的方向产生误差(偏移)而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则无法与记录介质的印刷表面正对来形成图像,印刷品质降低。
在膜状介质是墨带的情况下,对作为墨带的基体的膜的表面涂覆升华性的墨水,印刷装置从供给卷轴取出膜上的墨水的未使用部分,在与转印膜重叠的状态下用热敏头(thermalhead)和压板辊(platenroller)夹持,从而使墨水升华来将图像印刷到转印膜的表面。但是,不限于始终在取出方向上搬送墨带,而还有时在卷取到供给卷轴的方向上卷回墨带。例如,在选择性地印刷到通常尺寸和半尺寸这2个种类的记录介质的印刷装置中,已知如下印刷装置:在半尺寸的记录介质的印刷时,在墨带中在一次的印刷中使用,墨水涂覆区域的一半在墨水未使用的状态下被卷取,所以接下来如果成为半尺寸的印刷动作,则将有墨水未使用部分的区域卷回至向转印膜的转印位置来使用(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如果在将墨带卷回而使用时卷回量变多,则由于卷取不均等而在印刷时易于发生印刷褶皱,所以在专利文献1中,在需要一定量以上的卷回的情况下,即使在半尺寸的印刷动作时也不进行卷回,此时在处于向转印膜的转印位置的墨带的部分中进行印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94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一方面,在印刷装置中,在电源接通时、墨带的更换时、检查时、或者利用复位开关等的操作的复位动作时,进行如下所谓出头等初始化动作(初始化):分别进行辊状地形成了的膜状介质的卷回和卷取来检测其类别等,并且将墨水未使用的区域设置到印刷位置。另外,在印刷动作时,在开始之前也进行膜状介质的卷回和卷取,从而在出头之后进行印刷。
但是,膜状介质在通过卷取卷轴的卷取而移动时,由于搬送机构的构造、膜各自的偏差等,在移动时对膜的长度方向上的上边和下边施加的张力严格而言并非恒定,无法在以当初通过供给卷轴卷绕的方式、以对之前卷绕了的部分正确地重叠后续的部分的方式对齐了的状态下卷绕。特别是,在膜状介质是墨带的情况下,根据图像的花纹而在表面中消耗的墨水的量中出现差异,所以在使用后的膜的表面中产生凹凸而厚度不一样,在进一步不均匀的状态下被卷绕。
另外,如果膜状介质以不均匀的状态被卷绕到卷取卷轴,则在卷回了膜状介质时,从卷取卷轴斜行地抽出,成为其姿势在搬送移动时从行进方向偏移了的状态、所谓歪斜了的状态。
因此,如果在印刷动作之前在初始化的动作中重复几次膜状介质的卷回以及卷取,则由膜状介质歪斜所致的偏移的误差量被积蓄而无法正对被印刷部,所以使印刷品质大幅降低。这样的不合适情况往往是由于在虽然接通电源但印刷的使用频度少的印刷装置中,初始化时的卷回以及卷取所致的往返移动频繁地重复而引起的。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即使在膜状介质的往返移动连续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印刷品质降低。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使用在一张记录介质的印刷中使用的区域在长度方向上连续而形成为辊状的膜状介质来进行印刷,其特征在于,具备:供给单元,卷绕所述膜状介质的印刷未使用的区域的部分;卷取单元,卷绕所述膜状介质的印刷使用后的区域的部分;以及检测单元,检测处于所述供给单元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的预定的印刷位置的印刷未使用的所述区域在所述供给单元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往返移动的抽出次数,如果所述抽出次数达到预定数,则使所述卷取单元驱动而使印刷未使用的所述区域从所述印刷位置起在卷取方向上移动。
此处,在印刷未使用的所述区域的往返移动达到了预定次数时,可以同时使在所述供给单元侧与该区域连续的所述区域的至少一个在卷取方向上移动。这样多余地进行卷取,从而由于膜状介质卷取而移动的距离变长,所以矫正歪斜。
另外,可以将处于所述印刷位置的印刷未使用的所述区域和在所述供给单元侧与处于所述印刷位置的印刷未使用的所述区域连续的至少1个以上的所述区域作为监视区域,使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抽出次数达到了所述预定数的情况的所述监视区域在卷取方向上移动。
此时,在所述检测单元探测到处于所述印刷位置的所述监视区域的所述抽出次数达到所述预定数的情况时,无论与该监视区域连续的预先决定的数量的所述监视区域各自的所述抽出次数是否达到所述预定数,都使与该监视区域连续的预先决定的数量的所述监视区域在卷取方向上移动。
另外,膜状介质是针对每个所述区域涂覆有在向一张记录介质的印刷中使用的墨水的墨带,或者是在通过在墨带上涂覆了的墨水而在区域中印刷了图像之后将该图像印刷到记录介质的转印膜。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在电源接通时等的初始化处理时、印刷时的事先的动作中,在重复膜状介质的卷取和卷回的往返移动而产生了歪斜的部分中不进行印刷,从而确保稳定的印刷品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图。
图2通过示意图示出墨带的结构。
图3通过矩阵示意地示出不进行膜状介质的歪斜所致的误差变大了的部分中的印刷的动作例。
图4示出印刷装置的初始化时的流程图。
图5示出印刷装置的印刷动作时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41:墨带(膜状介质);43:墨带供给卷轴(供给单元);44:墨带卷取卷轴(卷取单元);46:转印膜(膜状介质);47:转印膜供给卷轴(供给单元);48:转印膜卷取卷轴(卷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来详述本发明。图1示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1的整体结构。印刷装置1在各种证明用的ID卡、商业交易用的信用卡那样的记录介质(以下称为“卡”)中记录信息,在壳体2中设置有信息记录部A、图像形成部B、介质收容部C、以及收容部D。
信息记录部A包括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磁记录部24、以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
介质收容部C以立位姿势排列而收纳有多张卡,在其前端设置有分离开口7,通过拾取辊19从最前列的卡起抽出并供给。
抽出了的卡首先通过搬入辊22的旋转被送到反转部件F。反转部件F包括可回旋地轴承支撑在装置框架2上的旋转框架80、和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该框架上的2个辊对20以及21。上述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磁记录部24以及接触式IC记录部27配置于反转部件F回旋的外周。另外,由辊对20以及21形成的介质搬入路径65通过反转部件F的旋转而能够与这些信息记录部中的任意一个连接,能够向卡磁性或者电气地写入在这些记录部中给予的数据。
图像形成部B在卡的单面或者两面上形成面部照片、文字数据等图像,并在介质搬入路径65的延长上设置有移送卡的介质搬送路径P1。另外,图像形成部B具备:一次转印部,针对在通过马达Mr2的驱动而旋转的卷取卷轴48和供给卷轴47上架设了的转印膜46,首先通过热敏头40和压板辊45来印刷图像;以及二次转印部,接下来通过热辊33和压板辊31来在处于介质搬送路径P1的卡的表面上印刷在转印膜46中印刷了的图像。
膜搬送辊49是在与其周面配置了的压紧辊32a以及32b之间形成辊隙而移送转印膜46的驱动辊,通过控制该辊49的驱动来决定转印膜46的搬送量以及搬送停止位置。压紧辊32a以及32b构成为以相对膜搬送辊49前进以及退避的方式可移动,通过前进到膜搬送辊49而压接,在膜搬送辊49上卷绕转印膜46。
在图像形成部B的下游侧设置了通过一组搬送辊37以及38来搬送的介质搬送路径P2,印刷后的卡通过介质搬送路径P2,并以贴花机构36来矫正由于热转印而产生了的翘曲,并导入到收容部D。收容部D的收容卡的叠式存放器(stacker)60构成为通过升降机构6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墨带41收纳于盒42,在该盒42中收容供给卷轴43和卷取卷轴44,通过马达Mr1来驱动卷取卷轴44。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墨带41如图2所示具有4种面板(panel),该4种面板在由合成树脂等带状的材料构成的基体膜上沿着箭头所示的移动方向分别涂覆青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的各升华性墨水。另外,一个面板被设定为与一张卡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相同的长度,在将要印刷在一张卡上的图像转印到转印膜46时,使该4种面板依次热压接到转印膜46。因此,通过C、M、Y、K这4个面板构成了在一张卡的印刷中使用的一个区域,在墨带41中,沿着基体膜的长度方向依次重复配置了该区域。另外,在印刷装置1用单色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墨带41的一个面板成为一个区域。
另外,在墨带41的C、M、Y、K的各面板的开头,为了识别各个面板的开头,设置了通过传感器Se1来探测的探测标记30,特别是,C面板的开头的探测标记30被识别为该区域的开头。传感器Se1配设于从基于热敏头40和压板辊45的印刷位置离开了预定距离的位置,例如,在某个区域的C面板的开头处于印刷位置时,按照传感器Se1探测处于隔着预定数的区域的后级的其他区域的C面板的探测标记30那样的关系配置该距离。
另外,虽然未图示,在转印膜46中,隔着与卡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相等的间隔而设置了由传感器Se2探测的探测标记。在转印膜46的情况下,相邻的该探测标记彼此之间的部分成为在印刷一张卡的过程中使用的一个区域。
在印刷装置1中,使墨带41和转印膜46重叠而用压板辊45和热敏头40夹持,通过头控制IC(未图示),根据印刷的图像数据来对热敏头40进行加热控制,从而进行一次转印动作。在印刷开始时,印刷装置1根据来自传感器Se1以及Se2的探测信号,控制卷取卷轴44和膜搬送辊49的驱动,使转印膜46的转印的区域的开头和墨带41的C面板的开头在印刷位置进行位置对齐。然后,从位置对齐的状态,在印刷装置1中,在用热敏头40和压板辊45夹持墨带41和转印膜46的同时,控制利用卷取卷轴44的卷取动作和膜搬送辊49的旋转动作,同时搬送墨带41的C面板和转印膜46的1区域的量,从而进行利用青色的印刷,之后,解除夹持,使转印膜46的印刷了的1区域的量返回。
在这样卷回了转印膜46时,在印刷位置中,返回了的转印膜46的1区域的量的开头和墨带41的M面板的开头被位置对齐,接着,印刷装置1控制卷取卷轴44和膜搬送辊49的旋转动作,再次在用热敏头40和压板辊45夹持墨带41和转印膜46的同时进行搬送,从而进行利用品红色的印刷。然后,解除夹持而返回转印膜46的1区域的量,按照相同的动作进行利用黄色的印刷。然后,还同样地进行利用黑色的印刷,结束一次转印。
在一次转印之后,印刷装置1通过剥离滚子25和剥离组件28将向转印膜46的印刷结束了的墨带41从转印膜46剥下,将剥离了的墨带41通过马达Mr1的驱动卷取到卷取卷轴44。然后,转印膜46通过膜搬送辊49被搬送至压板辊31和热辊33,在印刷装置1中,用热辊33以及压板辊31将转印膜46与卡一起夹持,对热辊33进行加热,从而将转印膜46上的图像二次转印到卡表面来进行印刷。
在上述结构的印刷装置1中,在刚从供给卷轴43(47)取出墨带41、转印膜46那样的膜状介质之后,其长度方向上的姿势的朝向和被搬送的方向正确地一致,但如果重复进行基于在卷取卷轴44(48)与供给卷轴43(47)之间的卷取和卷回的往返移动,在卷取卷轴44(48)上以不均匀的状态卷绕膜状介质,所以在卷回时被斜行地抽出而歪斜。然后,如果在歪斜了的状态下进行印刷,则无法正确地印刷。
因此,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1中,在膜状介质往返移动了预定次数以上时,即便是在印刷中未使用的区域,仍作为使用了其的区域而进行卷取的动作,从而在印刷中不使用歪斜的部分。以下,通过墨带41的情况来具体说明该动作。
在图3中,通过矩阵来说明如下情况的动作例:即便是印刷未使用的区域,在该区域往返移动了预定次数以上时,将其卷取而不使用。该图示出在按照从No.1至No.9的顺序进行了初始化(初始)和印刷时,从墨带41的区域1至区域15的各区域在卷回以及之后的卷取中往返移动的次数(以下称为“抽出次数”)。在该情况下,印刷装置1将接近印刷位置的4个区域作为监视区域,检测其抽出次数。因此,在No.1的动作时间点时,处于印刷位置的区域1和与其依次相接的区域2至区域4的各区域成为监视区域。另外,在本例子中,将监视区域设定为4个区域,但也可以是处于印刷位置的1个区域。
另外,虽然未图示,在印刷装置1中具备分别存储该监视区域的抽出次数的4个计数器,通过传感器Se1对探测标记进行探测来检测监视区域的往返移动,每当检测时,对上述计数器加上“1”来检测抽出次数。因此,该4个计数器构成了如下检测单元:检测处于供给卷轴43与卷取卷轴44之间的预定的印刷位置的印刷未使用的监视区域在两个卷轴43以及45之间往返移动的抽出次数。
图4示出印刷装置1的初始化时的流程图,图5示出印刷装置1的印刷动作时的流程图,使用图3至图5来说明印刷装置1的动作。
此处,在该时间点,在区域1至区域15的各区域中分别涂覆了的C、M、Y、K的各墨水是未使用的,如上所述,区域1至区域4的各区域成为监视区域,在基于压板辊45和热敏头40的印刷位置,区域1的C面板的探测标记30出头。然后,此时的监视区域的4个区域的计数值如图3的初始值所示,全部为“0”而成为“0000”。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在该状态下通过电源接通、墨带41的更换、检查、或者复位开关操作等来指示初始化,则成为No.1的初始化而成为图4的步骤ST1的处理。
在步骤ST1中,印刷装置1判别有无抽出次数在该初始化的动作中成为3次以上的区域。即,判别在4个计数器中是否有计数值已经计数了“2”的计数器。在该情况下,所有计数器的计数值是“0”,所以为“否”而成为步骤ST2的处理。然后,在步骤ST2中,不存在保持未使用墨水的状态下卷取的区域,所以判断为“决定消耗区域数:0个区域”,成为接下来的步骤ST3的处理。
在印刷装置1中,在墨带41的初始化时,进行基于卷取和卷回墨带41的3个区域的量的距离的往返移动,所以在步骤ST3的处理中,在区域1至区域3的各区域中加上“1”来进行抽出次数的加法,但区域4仍为“0”。
然后,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成为从步骤ST3向步骤ST6的处理,则此时不存在保持未使用墨水的状态下卷取的区域,所以原样地成为步骤ST7的处理,进行墨带41的初始化。在该动作中,在卷取了墨带41的3个区域的量之后,接着以使相同的3个区域的量在逆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卷回,从而进行墨带41的出头和松弛的校正,并且在该期间,例如根据墨带41的进给速度来检测墨带的残量、带径、种类等。然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T8的处理中,也对转印膜46进行卷取和卷回,从而与墨带41同样地进行转印膜46的出头、松弛的校正以及残量、转印膜径、种类等的检测。
然后,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成为步骤ST9的处理,则进行监视区域的更新,但在此前的动作中,不进行监视区域的变更,在初始化结束时,区域1至区域4的各区域的计数值成为“1110”。
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接下来还指示初始化(图3的No.2),则成为图4的流程图的处理,但在该情况下,计数值也是“3”以下,所以重复从步骤ST2起的处理。但是,由于成为第2次的初始化,所以在初始化结束时,区域1至区域4的各区域的计数值被更新为“2220”。
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进而接下来指示初始化(图3的No.3),则此时区域1至区域3的各区域的计数值是“222”,所以在步骤ST1中判断为成为连续第3次的抽出动作而成为步骤ST4的处理。然后,在印刷装置1中,在步骤ST4中,在连续第3次的抽出动作之后,该3个区域在保持未使用墨水的状态下卷取,所以判断为“决定消耗区域数:3个区域”,成为步骤ST5的处理。
在步骤ST5的处理中,印刷装置1对区域1至区域4的各区域全部加上“1”来进行抽出次数的加法,区域1至区域4的各计数值成为“3331”(图3的No.3“初始化开始”)。
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成为步骤ST6的处理,则存在计数值为“3”的区域,所以卷取墨带41的3个区域的量。由此,在从区域1至区域3中,在保持未使用墨水的状态下卷取而成为已使用(消耗)的处理,在新的印刷位置的开头中设置区域4。然后,印刷装置1进行上述步骤ST7和步骤ST8的处理,在步骤ST9的处理中,监视区域的4个区域中的区域1至区域3的区域的计数值是“3”,所以将区域4至区域7的区域设定为新的监视区域来更新监视区域。因此,在该时间点,分别存储监视区域的4个区域的数值的4个计数器的计数值成为“1000”。
此前,说明了持续进行了3次初始化的情况的动作,之后说明成为印刷动作时的动作(图3的No.4)。
在印刷动作的开始时间点,墨带41的区域4处于印刷位置,在步骤ST10的处理中,对区域4和区域5的各区域加上“1”来更新抽出次数。此时,区域6和区域7的各区域仍为“0”。因此,区域4至区域7的各区域的计数值成为“2100”(图3的No.4“印刷开始”)。
在步骤ST11的处理中,印刷装置1将要印刷在卡的表面的图像通过热敏头40转印到转印膜46。另一方面,印刷装置1与该一次转印并行地在步骤ST12中供给要印刷的卡,在步骤ST13中将该卡搬送至利用热辊33以及压板辊31的二次转印位置。然后,在步骤ST14中,将一次转印到转印膜46的图像二次转印到卡。
通过该印刷动作,墨带41的区域4在向转印膜46的临时转印中被消耗而被卷取到卷取卷轴44,所以在步骤ST15中,将区域4从监视区域去掉而将区域8加到监视区域,从而进行监视区域更新的处理。由此,区域5至区域8的各区域的计数值成为“1000”(图3的No.4“印刷结束”)。
另外,印刷装置1在相同的卡的背面也能够进行印刷,图5的流程图示出两面印刷中的动作。在两面印刷时,印刷装置1在步骤ST16中对区域5和区域6分别加上“1”,在步骤ST17中将要在卡的背面印刷的图像通过热敏头40转印到转印膜46。同时,在步骤ST18中将表面的印刷结束了的卡返回到反转部件F,使反转部件F旋转180度,从而将卡搬送至对该卡进行二次转印的位置,在步骤ST20中将一次转印到转印膜46中的图像二次转印到卡。然后,在步骤ST21中进行了监视区域更新的处理之后,将卡导入到收容部D而结束印刷动作。
图3中的No.4的印刷动作示出在卡的单面中进行了印刷的情况下的处于监视区域的各区域的计数器的计数状况。因此,区域5位于印刷位置的开头,如上所述区域5至区域8的各区域的计数值成为“1000”。
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在该状态下指示了初始化(图3的No.5),则进行之前说明了的图2的流程图的处理。在此处的步骤ST1的处理中,4个计数器的计数值是“1000”,所以判别为不存在成为3次以上的区域而进入到步骤ST2。然后,在步骤ST2中判断为“决定消耗区域数:0个区域”,通过接下来的步骤ST3的处理而对区域5至区域7的各区域加上“1”来进行抽出次数的加法。因此,区域5至区域8的各计数值成为“2110”。
然后,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成为从步骤ST3向步骤ST6的处理,则不存在保持未使用墨水的的状态下卷取的区域,所以原样地成为步骤ST7的处理,在如上所述持续进行墨带41的3个区域的量的卷取和卷回的期间,进行预定的初始化。在接下来的步骤ST9的处理中,不进行监视区域的更新,区域5至区域8的区域继续成为监视区域。
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接下来还指示初始化(图3的No.6),则在此时的步骤ST1的处理中,4个计数值是“2110”而区域5在该初始化中成为第3次的抽出次数,所以成为步骤ST4的处理。在此处的步骤ST4的处理中,区域5的抽出次数成为3次,所以判断为“决定消耗区域数:3个区域”,成为步骤ST5的处理。
在步骤ST5中,印刷装置1对区域5至区域8的各区域全部加上“1”来进行抽出次数的加法。因此,区域5至区域8的各计数值成为“3221”(图3的No.6的“初始化开始”)。
然后,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成为步骤ST6的处理,则在该情况下,存在计数值是“3”的区域,所以将区域5至区域7这3个区域在保持未使用墨水的状态下卷取到卷轴44而消耗。由此,在印刷位置中设置区域8。然后,印刷装置1进行步骤ST7和步骤ST8的处理,在接下来的步骤ST9的处理中,将卷取了的区域5至区域7从监视区域去掉,将监视区域更新为区域8至区域11。由此,区域8至区域11的各区域的计数值成为“1000”(图3的No.6的“初始化结束”)。
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进而接着指示初始化(图3的No.7),则在该情况下,在初始化中成为第3次的抽出次数的区域不存在,所以在步骤ST2中决定“决定消耗区域数:0个区域”,在接下来的步骤ST3中,对区域8至区域10的各区域加上“1”来进行抽出次数的加法。因此,区域8至区域11的各区域的计数值成为“2110”(图3的No.7的“初始化开始”)。然后,在该初始化中抽出次数成为3次的区域不存在,所以在步骤ST9中不进行监视区域的更新,区域8至区域11的各计数值仍为“2110”(图3的No.7的“初始化结束”)。
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此处成为印刷动作,则在该时间点墨带41的区域8处于印刷位置,所以在步骤ST10的处理中,对区域8和区域9的区域加上“1”来更新抽出次数。此时,区域10和区域11的各区域分别仍为“1”和“0”的状态。因此,区域8至区域11的各区域的计数值成为“3210”(图3的No.8“印刷开始”)。
印刷动作成为上述的重复,所以省略步骤ST10至步骤ST14的说明,但通过印刷动作,墨带41的区域8在向转印膜46的临时转印中被消耗而卷取到卷取卷轴44,所以在步骤ST15中,将区域8从监视区域去掉而将区域12加到监视区域,从而进行监视区域更新的处理。由此,区域9至区域12的各区域的计数值成为“2100”(图3的No.8“印刷结束”)。另外,在图3中,在No.8的印刷动作中也设为对卡的单面进行了印刷,示出该情况下的处于监视区域的各区域的计数器的计数状况。
如果在印刷结束之后接下来指示初始化(图3的No.9),则在此处的步骤ST1的处理中,4个计数器的计数值是“2100”,所以在该初始化时,区域9成为第3次的抽出次数,所以在步骤ST4中判断为“决定消耗区域数:3个区域”,成为步骤ST5的处理。
在步骤ST5中,印刷装置1在区域9至区域12的各区域中全部加上“1”来进行抽出次数的加法。因此,区域9至区域12的各计数值成为“3211”(图3的No.9的“初始化开始”)。
然后,在印刷装置1中,如果成为接下来的步骤ST6的处理,则在该情况下,存在计数值是“3”的区域,所以将区域9至区域11在保持未使用墨水的状态下卷取到卷取卷轴44而消耗。由此,在新的印刷位置的开头设置区域12。然后,印刷装置1进行步骤ST7和步骤ST8的处理,在接下来的步骤ST9的处理中,将通过卷取而消耗了的区域9至区域11从监视区域去掉,而将监视区域更新为区域20至区域23。由此,区域12至区域15的各区域的计数值成为“1000”(图3的No.9的“初始化结束”)。
如以上详述的,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1中,将处于印刷位置的墨带41的开头的区域、和与其顺次连续的3个区域作为监视对象,针对这些监视区域的每一个,通过计数器来检测抽出次数,在基于初始化时的卷回的往返移动的抽出次数达到预定数(在本例子中是3次)时,将该区域作为在印刷中已使用的区域而进行将墨带41卷取到卷取卷轴44的动作。由此,重复基于卷取和卷回的往返移动的抽出次数,在印刷中不使用移动时的姿势大幅偏离直线前进方向的部分,所以能够阻止印刷品质降低。
此时,也可以仅将抽出次数达到3次的区域视为已使用而卷取,但如图3的No.6的“初始化结束”所示,达到3次的区域和与其接着的未达到3次的2个区域也同时被卷取。这样,如果有抽出次数达到3次的区域,则即使在该区域后续的区域未达到3次,也将至少1个以上的区域与达到3次的区域一起卷取,从而墨带41移动的距离相应地变长,所以歪斜被矫正。
在上述说明中,用墨带41进行了说明,但转印膜46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在初始化时的卷取和卷回的往返移动重复了预定次数时,在未转印图像的未使用的区域中也进行卷取,从而在印刷中不使用移动时的姿势大幅偏离直线前进方向的部分,所以能够阻止印刷品质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针对墨带41的各颜色(面板)的每一个形成了出头用的探测标记30的方式,但也可以设置探测供给卷轴43的旋转量的编码器,传感器Se1检测墨带的K(黑)面板,根据来自此处的供给卷轴43的旋转量来进行墨带41的各颜色的出头。另外,虽然示出了在转印膜46中形成了标记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向转印膜46形成图像之前,使用墨带41的K面板来形成标记。
另外,本申请请求基于通过参照而在此引用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4年106902号的优先权。

Claims (6)

1.一种印刷装置,使用在一张记录介质的印刷中使用的区域在长度方向上连续而形成为辊状的膜状介质来进行印刷,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给单元,卷绕所述膜状介质的印刷未使用的区域的部分;
卷取单元,卷绕所述膜状介质的印刷使用后的区域的部分;以及
检测单元,检测处于所述供给单元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的预定的印刷位置的印刷未使用的所述区域在所述供给单元与所述卷取单元之间往返移动的抽出次数,
如果所述抽出次数达到预定数,则使所述卷取单元驱动来使印刷未使用的所述区域从所述印刷位置起在卷取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印刷未使用的所述区域的往返移动达到了预定次数时,同时使在所述供给单元侧与该区域连续的所述区域的至少一个在卷取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处于所述印刷位置的印刷未使用的所述区域和在所述供给单元侧与处于所述印刷位置的印刷未使用的所述区域连续的至少1个以上的所述区域作为监视区域,使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抽出次数达到了所述预定数的情况的所述监视区域在卷取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单元探测到处于所述印刷位置的所述监视区域的所述抽出次数达到所述预定数的情况时,无论与该监视区域连续的预先决定的数量的所述监视区域各自的所述抽出次数是否达到所述预定数,都使与该监视区域连续的预先决定的数量的所述监视区域在卷取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状介质是针对每个所述区域涂覆有在一张所述记录介质的印刷中使用的墨水的墨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状介质是在通过在墨带上涂覆了的墨水而在所述区域中印刷了图像之后将该图像印刷到一张所述记录介质的转印膜。
CN201510264314.7A 2014-05-23 2015-05-22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50827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6902 2014-05-23
JP2014106902A JP6298713B2 (ja) 2014-05-23 2014-05-23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2740A true CN105082740A (zh) 2015-11-25
CN105082740B CN105082740B (zh) 2019-04-16

Family

ID=54352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4314.7A Active CN105082740B (zh) 2014-05-23 2015-05-22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74457B1 (zh)
JP (1) JP6298713B2 (zh)
CN (1) CN1050827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6160B2 (en) 2018-01-05 2020-01-28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print quality feedback and controlling print quality of machine-readable indicia
US10795618B2 (en) 2018-01-05 2020-10-06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verifying printed image and improving print quality
US10834283B2 (en) 2018-01-05 2020-11-10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printing defects and contaminated components of a printer
US10803264B2 (en) 2018-01-05 2020-10-13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an optical system
JP7071879B2 (ja) * 2018-06-06 2022-05-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9064181B (zh) * 2018-08-13 2022-05-20 南京敞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支付手段的身份确认和信息推送方法
JPWO2023022031A1 (zh) * 2021-08-18 2023-02-23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5698A (en) * 1984-11-30 1987-06-23 5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thod
CN1532643A (zh) * 2003-03-20 2004-09-29 株式会社理光 位置偏移检测补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14047A (zh) * 2003-04-02 2007-02-14 法格电子公司 身份证打印机色带盒
CN101604136A (zh) * 2008-06-12 2009-12-1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中间转印带的驱动控制方法
JP2010269459A (ja) * 2009-05-19 2010-12-02 Canon Inc 昇華型プリンタ装置のインクリボン巻き戻し量制御方法
CN103228452A (zh) * 2010-12-07 2013-07-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4169094A (zh) * 2012-03-05 2014-11-26 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药剂包装装置、色带行走控制方法、色带卷及色带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4872A (ja) * 1984-09-20 1986-04-17 Fuji Xerox Co Ltd 転写型感熱記録装置
GB8725619D0 (en) * 1987-11-02 1987-12-09 Roneo Alcatel Ltd Feed for thermal printing ribbon
JPH0211368A (ja) * 1988-06-30 1990-01-16 Ricoh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H04275175A (ja) * 1991-02-28 1992-09-3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印字装置
JP3049458B2 (ja) * 1992-09-09 2000-06-05 グラフテック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装置
JPH07131615A (ja) * 1993-10-29 1995-05-1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ァクシミリ
JP3465963B2 (ja) * 1994-07-11 2003-11-1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
JPH09123499A (ja) * 1995-10-27 1997-05-13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02103655A (ja) * 2000-09-27 2002-04-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カードプリンタ
JP2005161824A (ja) * 2003-12-05 2005-06-23 Nidec Copal Corp 中間転写型熱転写印刷装置
US6975341B2 (en) * 2004-02-11 2005-12-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eventing crease formation in donor web in dye transfer printer that can cause line artifact on pri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5698A (en) * 1984-11-30 1987-06-23 5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hermal transfer recording method
CN1532643A (zh) * 2003-03-20 2004-09-29 株式会社理光 位置偏移检测补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14047A (zh) * 2003-04-02 2007-02-14 法格电子公司 身份证打印机色带盒
CN101604136A (zh) * 2008-06-12 2009-12-1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中间转印带的驱动控制方法
JP2010269459A (ja) * 2009-05-19 2010-12-02 Canon Inc 昇華型プリンタ装置のインクリボン巻き戻し量制御方法
CN103228452A (zh) * 2010-12-07 2013-07-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4169094A (zh) * 2012-03-05 2014-11-26 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药剂包装装置、色带行走控制方法、色带卷及色带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98713B2 (ja) 2018-03-20
US9174457B1 (en) 2015-11-03
US20150336397A1 (en) 2015-11-26
CN105082740B (zh) 2019-04-16
JP2015221524A (ja) 2015-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2740A (zh) 印刷装置
US9821548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film having substantially transparent alignment marks
US7870824B2 (en) Single-pass double-sided image transfer process and system
US8264732B2 (en) Continuously printing images on a web material and continuously transferring the images to identity documents
US20130235394A1 (en) Printing images on a retransfer material having a predisposed artifact
EP325186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eb in a printing apparatus
US8950856B2 (en) Transfer device
US10434791B2 (en) Used transfer layer detection in a transfer printing device
US11541669B2 (en) Winding spool, re-transfer film se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668716B2 (en) Transfer film having a roller cleaning section
CN116669965A (zh) 带有压辊归位的再转印印刷机
JP7071879B2 (ja) 印刷装置
EP3505354A1 (en) Thermal printhead having asymmetric recording elements
JP5717529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898401B2 (ja) 情報記録装置
JP2021074914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081747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転写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CANON FINETECH Inc.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ANON FINETECH 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8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CANON FINETECH Inc.

Address before: Yamanashi Prefecture

Applicant before: Nisca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