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9082B - 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9082B
CN105049082B CN201510519080.6A CN201510519080A CN105049082B CN 105049082 B CN105049082 B CN 105049082B CN 201510519080 A CN201510519080 A CN 201510519080A CN 105049082 B CN105049082 B CN 105049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switch
frequency output
por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90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9082A (zh
Inventor
游少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190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9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9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9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9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9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和方法,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包括信号发生器、功率计、第一功率分配器、第二功率分配器、射频输入端口阵列和射频输出端口阵列,其中,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分别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所述信号发生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连接到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的多个射频输入端口;所述功率计通过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连接到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的多个射频输出端口,用于检测经过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其中,待测射频线缆选择性地连接在与其两端接口类型相匹配的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之间。

Description

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要涉及射频技术,特别地,涉及一种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和基于所述测量系统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射频无线技术的发展,射频线缆(RF Cable)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射频线缆一般需要经过线路衰减损耗测量,简称线损测量或者射频线缆插入损耗测量。传统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通常提供一对线缆端口,待测射频线缆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到射频线缆线损的其中一个线缆端口,并且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通过测量射频信号的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便得到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线路衰减损耗。
采用上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接口必须与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端口相匹配。然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SMA(Sub-Miniature-A,超小A型)射频同轴线缆的接口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即SMAM(内螺纹内针)、SMAF(外螺纹内孔)、RP-SMAM(内螺纹内孔)、RP-SMAF(外螺纹内针)。当待测射频线缆的接口与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线缆端口不匹配时,便无法直接采用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来对所述射频线缆进行线损测量。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接口射频线缆的线损测量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包括信号发生器、功率计、第一功率分配器、第二功率分配器、射频输入端口阵列和射频输出端口阵列,其中,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射频输入端口,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射频输出端口;所述信号发生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连接到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的多个射频输入端口,用于提供具有特定发射功率的射频信号;所述功率计通过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连接到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的多个射频输出端口,用于检测经过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其中,待测射频线缆选择性地连接在与其两端接口类型相匹配的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之间。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包括四个射频输入端口,所述四个射频输入端口分别为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SMAF型射频输入端口、RP-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和RP-SMAF型射频输入端口。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包括四个射频输出端口,所述四个射频输出端口分别为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SMAF型射频输出端口、RP-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和RP-SMAF型射频输出端口。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一种改进,还包括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包括输入开关控制单元和输出开关控制单元,所述输入开关控制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和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之间,而所述输出开关控制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之间。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输入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多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所述多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分别与所述多个射频输入端口相对应,每一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包括一个公共端和两个开关触点,其中所述公共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所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的其中一个开关触点通过匹配电阻接地,而另一个开关触点连接到所述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对应的射频输入端口。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输出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多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所述多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分别与所述多个射频输出端口相对应,每一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包括一个公共端和两个开关触点,其中所述公共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所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的其中一个开关触点通过匹配电阻接地,而另一个开关触点连接到所述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对应的射频输出端口。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一种改进,还包括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包括输入开关按钮组件和输出开关按钮组件,所述输入开关按钮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射频输入端口的输入开关按钮,所述输出开关按钮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射频输出端口的输出开关按钮;所述输入开关按钮和所述输出开关按钮均为常开按钮。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单刀多掷射频开关和第二单刀多掷射频开关,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射频开关的公共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射频开关的公共端,且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射频开关的多个开关触点分别连接到所述输入开关按钮组件的多个输入开关按钮,而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射频开关的多个开关触点分别连接到所述输出开关按钮组的多个输出开关按钮。
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适用于如上所述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包括:根据待测射频线缆两端的接口类型,在射频输入端口阵列和射频输出端口阵列分别选择相匹配的射频输入接口和射频输出接口;将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两端接口分别连接在所述射频输入接口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并通过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射频输入接口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工作在导通状态;通过所述信号产生器并经由第一功率分配器向所述射频输入接口发射具有特定发射功率的射频信号;通过所述功率计测量从所述射频输出接口并经由第二功率分配器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和所述功率计测量到的功率计算得到系统总衰减损耗,并结合预先通过校准测量得到的系统初始衰减损耗,计算得到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线路衰减损耗。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在连接所述待测射频线缆之前,通过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在所述射频输入接口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之间形成校准测量通路;通过所述信号产生器并经由第一功率分配器向所述射频输入接口发射具有所述特定发射功率的射频校准信号;通过所述功率计测量从所述射频输出接口并经由第二功率分配器输出的射频校准信号的功率,得到校准测试接收功率;计算出所述发射功率和所述校准测试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得到所述系统初始衰减损耗。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和方法配置有不同类型的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并利用第一功率分配器来将测试射频信号分成多路分别提供至对应的射频输入端口,并且将不同射频输出端口输出的射频信号经过第二功率分配器后送至功率计进行测量,由此可以实现适用于不同类型接口射频线缆的线损测量。并且,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还可以通过端口矩阵控制模块简单方便地实现各个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之间的互联,不仅便于进行射频线缆的实际线损测量,还有利于进行系统衰减损耗校准测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主要包括:信号发生器(Signal Generator)111、功率计(Power Meter)112、第一功率分配器(Power Divider)120、第二功率分配器130、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和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
其中,所述信号发生器111可以通过第一射频传输线(RF Cable)101连接到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其用于向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发送特定频段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可以具有预先设定的发射功率以及预先设定的发射功率PT;所述功率计112可以通过第二射频传输线102连接到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其工作在所述发射频率一致的频段,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返回的射频信号,并检测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即接收功率PR)。根据发射功率PT和接收功率PR,便可以得到所述射频信号在经过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测试通路中的损耗ΔP,即ΔP=PT-PR
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可以均为分支比为1:N功率分配器,二者结构相似。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可以连接到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与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相对应,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分别具有N个不同类型射频线缆端口。考虑到目前市面上主流的SMA射频同轴线缆的接口形式主要有SMAM、SMAF、RP-SMAM和RP-SMAF四种类型,因此本实施例以N=4为例。
也即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为分支比为1:4的功率分配器,其具有一个公共端和四个分支端;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包括四个射频输入端口141~144,所述四个射频输入端口141~144可以具体分别为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SMAF型射频输入端口142、RP-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3和RP-SMAF型射频输入端口144。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的公共端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射频传输线101连接到所述信号发生器111,且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的四个分支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的四个射频输入端口141~144。
相类似地,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同样为分支比为1:4的功率分配器,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包括四个射频输出端口151~154,所述四个射频输出端口151~154可以具体分别为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SMAF型射频输出端口152、RP-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3和RP-SMAF型射频输出端口154。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的公共端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射频传输线102连接到所述功率计112,且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的四个分支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的四个射频输出端口151~154。
由于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分别提供四种不同类型的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因此,在需要对待测射频线缆进行线损测试时,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具体接口类型,将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中相对应的射频输入接口和射频输出接口,并通过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对所述待测射频线缆进行线损测量。
基于上述连接结构,所述信号发生器111提供的射频信号在输出到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之后,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可以将其公共端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分成四路并且分别通过其分支端扩展到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提供的不同类型的射频输入端口141~144。进一步地,其中一路射频信号可以通过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相连接的射频输入端口输出到所述待测射频线缆,并经过所述待测射频线缆传输之后,从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中与所述待测射频线缆连接的射频输出端口输出到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此后,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可以通过其公共端将所述射频信号最终输出给所述功率计112,以实现接收功率测量。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还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和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之间增加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待测射频线缆具体链接的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控制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和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的射频输入端口141~144以及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的射频输出端口151~154之间的选择性导通。
请参阅图2,其为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的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60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60可以包括输入开关控制单元161和输出开关控制单元162。所述输入开关控制单元161连接在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的四个分支端和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的四个射频输入端口141~144之间,而所述输出开关控制单元162连接在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的四个分支端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的四个射频输入端口151~154之间。
所述输入开关控制单元161可以包括四个三端开关K11~K14和四个匹配电阻R11~R14;本实施例中,所述四个三端开关K11~K14可以均为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其中,所述四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11~K14的公共端可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的四个分支端,且所述四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11~K14的第一开关触点可以分别通过所述匹配电阻R11~R14接地;另外,所述四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11~K14的第二开关触点可以分别连接到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的四个射频输入端口141~144。
所述输出开关控制单元162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与所述输入开关控制单元161相类似,具体地,所述输出开关控制单元162同样可以包括四个三端开关K21~K24和四个匹配电阻R21~R24。其中,以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21~K24为例,所述四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11~K14的公共端可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20的四个分支端,且所述四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21~K24的第一开关触点可以分别通过所述匹配电阻R21~R24接地;另外,所述四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21~K24的第二开关触点可以分别连接到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的四个射频输入端口151~154。
优选地,所述输入开关控制单元161的匹配电阻R11~R14和所述输出开关控制单元162的匹配电阻R21~R24均可以采用电阻值为50欧姆(Ohm)的匹配电阻。
在需要对射频线缆进行线损测量时,通过控制所述输入开关控制单元161的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11~K14以及所述输出开关控制单元162的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21~K24,便可以选择性地导通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中与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相连接的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
举个例子来说,当待测射频线缆为两端接口均为SMAF型接口的SMA射频同轴线缆时,与所述SMAF型接口相匹配,在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的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和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需要分别选择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和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并将所述待测射频线缆两端的SMAF接口连接在所述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和所述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之间。
并且,基于射频线缆连接配置,需要进一步通过所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11和K21控制所述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和所述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的相应分支端导通,同时通过所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12~K14和K22~K24控制其他射频输入端口142~144和射频输出端口152~154与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断开。由于,便可以在所述信号发生器111、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所述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所述待测射频线缆、所述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和所述功率计112之间形成一个闭环。
接着,所述信号发生器111提供射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具有发射功率PT;所述射频信号经过所述第一传射频传输线101进入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并被功率分配之后,其中一路射频信号从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的分支端输出,经过所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11传输到所述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并进入到所述待测射频线缆;在经过所述待测射频线缆传输之后,所述射频信号可以进一步从所述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和所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K21输出到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并经由所述第二射频传输线102输出到所述功率计112。所述功率计112可以进一步测量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值,即接收功率PR,根据发射功率PT和接收功率PR,便可以得到所述射频信号在经过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的测试通路中的损耗值ΔP,即ΔP=PT-PR
应当理解,所述损耗值ΔP除了包括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线路损耗以外,还可以包括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的系统初始衰减损耗P0,因此,在计算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线路损耗时,还需要进一步减去所述系统初始衰减损耗P0
为得到所述系统初始衰减损耗P0,还需要对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进行系统校准测量;在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中,还可以通过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来实现系统校准测量控制。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的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包括输入开关按钮组件181、第一选择开关182、第二选择开关183和输出开关按钮组件184。
其中,所述第一选择开关182和所述第二选择开关183可以均为单刀四掷射频开关,具体地,所述第一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2包括公共端M0和四个开关触点M1~M4;所述第二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3包括公共端N0和四个开关触点N1~N4。其中,所述第一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2的公共端M0和所述第二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3包括公共端N0相互连接,而所述第一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2的开关触点M1~M4和所述第二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3的开关触点N1~N4分别连接到所述输入开关按钮组件181和所述输出开关按钮组件183。
所述输入开关按钮组件181包括四个输入开关按钮S11~S14,所述输入开关按钮S11~S14分别连接在所述射频输入端口141~144和所述第一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2的开关触点M1~M4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射频输入端口141~144和所述开关触点M1~M4之间的导通状态。具体地,所述输入开关按钮S11~S14为常开按钮,也即是说,其默认状态为断开状态,只有在所述输入开关按钮S11~S14被按下时,其对应的射频输入端口141~144和开关触点M1~M4才会导通。
相类似地,所述输出开关按钮组件184包括四个输出开关按钮S21~S24,所述输出开关按钮S21~S24分别连接在所述射频输出端口151~154和所述第二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3的开关触点N1~N4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射频输出端口151~154和所述开关触点N1~N4之间的导通状态。同样,所述输入开关按钮S21~S24可以为常开按钮,其只有在被按下时才会使其对应的射频输出端口151~154和开关触点N1~N4才会导通。
基于上述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通过控制所述输入开关按钮S11~S14、所述第一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2、所述第二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3和所述输出开关按钮S21~S24便可以在所述射频输入端口141~144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151~154之间选择性地形成校准通路,从而实现对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进行校准测量,并得到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分别对应于各对射频输入端口141~144和射频输出端口151~154之间的系统初始衰减损耗P0
举例来说,当需要测量所述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和所述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之间的系统初始衰减损耗P0时,可以在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中,控制与所述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相连接的输入开关按钮S11和与所述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相连接的输出开关按钮S21闭合,且其他输入开关按钮S12~S14和输出开关按钮S22~S24处于常开状态;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2的公共端M0连接与输入开关按钮S11相连的所述开关触点M1,所述第二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3的公共端N0连接到与输出开关按钮S21相连的所述开关触点N1。由此,便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在所述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和所述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之间形成校准测量通路。
利用所述校准测量通路,便可以得到所述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和所述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之间的系统初始衰减损耗P0。具体地,所述信号发生器111首先发射具有发射功率PT0的射频校准信号,所述射频校准信号经过所述第一传射频传输线101进入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并被功率分配之后,其中一路射频信号从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的分支端输出,并依序经过所述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所述输入开关按钮S11、所述第一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2、所述第二单刀四掷射频开关183和所述输出开关按钮S21,从所述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输出到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130,并经由所述第二射频传输线102输出到所述所述功率计112,所述功率计112进一步测量出接收到的射频校准信号的功率,从而得到校准测试接收功率PR0,进而计算出所述发射功率PT0和所述校准测试接收功率PR0之间的差值ΔP0=PT0-PR0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果通过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形成的校准测量通路的衰减损耗足够小,比如衰减损耗在0.3dB以下,可以认为所述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和所述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是直接互联的,即是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的衰减值近似为0,可以考虑忽略不计。因此,上述发射功率PT0和所述接收功率PR0之间的差值ΔP0便可以作为所述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141和所述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151之间的系统初始衰减损耗P0
相类似地,所述射频输入端口组件140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组件150其他任意两个射频输入端口141~144和射频输出端口151~154之间系统初始衰减损耗P0均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形成相应的校准测量通路进行校准测量来得到,此处不再赘述。因此,利用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便可以在所述射频输入端口组件140和射频输出端口组件150之间得到16种系统初始衰减损耗P0
如果通过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形成的校准测量通路的衰减损耗比较大,则需要考虑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内部的衰减损耗。比如,可以利用具有特定衰减值的射频传输线缆选择性地连接在所述射频输入端口组件140的射频输入端口141~144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组件150的射频输出端口151~154之间,并采用类似的功率测量方式便可以得到多个衰减修正值ΔSMA,所述衰减修正值ΔSMA便可以用来修正测试偏差。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配置有不同类型的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并利用第一功率分配器来将测试射频信号分成多路分别提供至对应的射频输入端口,并将不同射频输出端口输出的射频信号经过第二功率分配器后送至功率计进行测量,由此可以实现适用于不同类型接口射频线缆的线损测量。并且,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还可以通过端口矩阵控制模块简单方便地实现各个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之间的互联,不仅便于进行射频线缆的实际线损测量,还有利于进行系统衰减损耗校准测量。
基于上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本申请还进一步提供一种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请参阅图4,其为本申请提供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包括:
步骤S1,根据待测射频线缆两端的接口类型,在射频输入端口阵列140和射频输出端口阵列150分别选择相匹配的射频输入接口AN和射频输出接口BN,其中所述射频输入接口AN为所述射频输入端口141~144之一,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BN为所述射频输出端口151~154之一;
步骤S2,利用端口矩阵控制模块在所述射频输入接口AN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BN之间形成校准测量通路;比如,利用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60将所述射频输入接口AN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BN分别连接到第一功率分配器120和第二功率分配器130,并利用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连接所述射频输入接口AN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BN,具体的开关控制方式可以参照上面实施例的描述;
步骤S3,通过信号产生器111提供具有特定发射功率PT的射频校准信号,所述射频校准信号可以为2.4GHz频段且发射功率为10dbm的射频信号,其通过第一功率分配器120输出至所述射频输入接口AN
步骤S4,通过功率计112测量从所述射频输出接口BN并经过第二功率分配器130输出的射频校准信号的功率,得到校准测试接收功率P’R
步骤S5,计算出所述发射功率PT和所述校准测试接收功率P’R之间的差值,得到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中所述射频输入接口AN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BN之间的系统初始衰减损耗ΔP0
步骤S6,断开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并将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两端接口分别连接在所述射频输入接口AN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BN
步骤S7,通过所述信号产生器111并经由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130向所述射频输入接口AN发射具有特定发射功率PT的射频信号;
步骤S8,通过所述功率计112测量从所述射频输出接口BN并经由第二功率分配器130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得到接收功率PR
步骤S9,计算出所述发射功率PT和所述接收功率PR之间的差值,得到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100在对所述待测射频线缆进行测试时的总衰减损耗ΔP;
步骤S10,根据所述总衰减损耗ΔP和所述系统初始衰减损耗ΔP0,计算出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线路衰减损耗PS;其中,所述线路衰减损耗PS=|ΔP-ΔP0|=|PR-P’R|,一般取绝对值用于表示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具体线路衰减损耗值。
在步骤S10中,如果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形成的校准测量通路的衰减损耗比较大,可以通过预先测试得到的衰减修正值ΔSMA对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线路衰减损耗PS:比如,PS=|ΔP-ΔP0|+ΔSMA=|PR-P’R|+ΔSMA。不过,应当理解,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180应当通过设计来得到足够小的衰减损耗,即使ΔSMA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生器、功率计、第一功率分配器、第二功率分配器、射频输入端口阵列和射频输出端口阵列,其中,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射频输入端口,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射频输出端口;所述信号发生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连接到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的多个射频输入端口,用于提供具有特定发射功率的射频信号;所述功率计通过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连接到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的多个射频输出端口,用于检测经过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其中,待测射频线缆选择性地连接在与其两端接口类型相匹配的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之间,所述射频输入端口分别包括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SMAF型射频输入端口、RP-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和RP-SMAF型射频输入端口,所述射频输出端口分别为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SMAF型射频输出端口、RP-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和RP-SMAF型射频输出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包括四个射频输入端口,所述四个射频输入端口分别为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SMAF型射频输入端口、RP-SMAM型射频输入端口和RP-SMAF型射频输入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包括四个射频输出端口,所述四个射频输出端口分别为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SMAF型射频输出端口、RP-SMAM型射频输出端口和RP-SMAF型射频输出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包括输入开关控制单元和输出开关控制单元,所述输入开关控制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和所述射频输入端口阵列之间,而所述输出开关控制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和所述射频输出端口阵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多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所述多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分别与所述多个射频输入端口相对应,每一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包括一个公共端和两个开关触点,其中所述公共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器,所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的其中一个开关触点通过匹配电阻接地,而另一个开关触点连接到所述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对应的射频输入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开关控制单元包括多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所述多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分别与所述多个射频输出端口相对应,每一个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包括一个公共端和两个开关触点,其中所述公共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器,所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的其中一个开关触点通过匹配电阻接地,而另一个开关触点连接到所述述单刀双掷射频开关对应的射频输出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包括输入开关按钮组件和输出开关按钮组件,所述输入开关按钮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射频输入端口的输入开关按钮,所述输出开关按钮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射频输出端口的输出开关按钮;所述输入开关按钮和所述输出开关按钮均为常开按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单刀多掷射频开关和第二单刀多掷射频开关,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射频开关的公共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射频开关的公共端,且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射频开关的多个开关触点分别连接到所述输入开关按钮组件的多个输入开关按钮,而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射频开关的多个开关触点分别连接到所述输出开关按钮组的多个输出开关按钮。
9.一种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包括:
根据待测射频线缆两端的接口类型,在射频输入端口阵列和射频输出端口阵列分别选择相匹配的射频输入接口和射频输出接口;
将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两端接口分别连接在所述射频输入接口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并通过第一端口矩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射频输入接口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工作在导通状态;
通过所述信号发生器并经由第一功率分配器向所述射频输入接口发射具有特定发射功率的射频信号;
通过所述功率计测量从所述射频输出接口并经由第二功率分配器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得到接收功率;
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和所述接收功率计算得到系统总衰减损耗,并结合预先通过校准测量得到的系统初始衰减损耗,计算得到所述待测射频线缆的线路衰减损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线缆线损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连接所述待测射频线缆之前,通过第二端口矩阵控制模块在所述射频输入接口和所述射频输出接口之间形成校准测量通路;
通过所述信号发生器并经由第一功率分配器向所述射频输入接口发射具有所述特定发射功率的射频校准信号;
通过所述功率计测量从所述射频输出接口并经由第二功率分配器输出的射频校准信号的功率,得到校准测试接收功率;
计算出所述发射功率和所述校准测试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得到所述系统初始衰减损耗。
CN201510519080.6A 2015-08-21 2015-08-21 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Active CN105049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9080.6A CN105049082B (zh) 2015-08-21 2015-08-21 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9080.6A CN105049082B (zh) 2015-08-21 2015-08-21 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9082A CN105049082A (zh) 2015-11-11
CN105049082B true CN105049082B (zh) 2017-08-04

Family

ID=54455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9080.6A Active CN105049082B (zh) 2015-08-21 2015-08-21 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90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3034B (zh) * 2016-04-22 2019-0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线损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6841817A (zh) * 2017-01-05 2017-06-1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任意长度高速电缆损耗的方法
CN106680592A (zh) * 2017-02-25 2017-05-17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任意长度Cable损耗的方法及系统
CN106990376A (zh) * 2017-04-01 2017-07-28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杂散测试系统线损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8646097A (zh) * 2018-04-24 2018-10-12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插入损耗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9150242B (zh) * 2018-08-24 2021-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测试线损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09402A (zh) * 2019-01-28 2019-05-03 深圳市极致汇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射频线缆衰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9884409A (zh) * 2019-02-28 2019-06-14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天线自动测试装置
CN114244451B (zh) * 2021-12-16 2024-05-10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通路测试电路、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5372740B (zh) * 2022-08-19 2023-07-14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Rf芯片线损测试方法、系统、可读储存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9256B1 (en) * 1999-03-01 2001-07-10 Nordx/Cdt, Inc. Cable testing apparatus
US6882160B2 (en) * 2003-06-12 2005-04-19 Anritsu Company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full N-port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calibrations
CN100514101C (zh) * 2006-10-13 2009-07-15 深圳朗光科技有限公司 保偏光纤耦合器的制造方法
CN104617906A (zh) * 2015-01-30 2015-05-13 全金海 有源多路功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9082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9082B (zh) 射频线缆线损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US907816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rming radio frequency (RF) signal connection integrity with multiple devices under test (DUTs) to be tested concurrently
CN105044637B (zh) 一种用于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7817368A (zh) 一种多通道s参数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6506099B (zh) 一种用于数字t/r组件环境试验测试的装置及方法
JPH0339663A (ja) 回路網解析向け試験用セット
CN110261687B (zh) 大规模阵列天线测量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2324990B (zh) 仅用幅度检波器的矢量反射系数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CN108646097A (zh) 一种插入损耗测试方法和系统
US8410804B1 (en) Measurement system with high frequency ground switch
JP2000162257A (ja) マルチポ―トデバイス解析装置及び解析方法
CN104849290A (zh) 基于钢筋天线的三维混凝土健康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电路
US20150323577A1 (en) Balanced bridge
CN108931704A (zh) 一种32端口带s参数无源互调测试仪
RU2482504C2 (ru) Способ аттестации собственных s-параметров устройств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комплексных коэффициентов передачи и отражения четырехполюсников свч
US10145931B2 (en) Tester
CN107888304A (zh) 用于ce法规射频测试的装置
CN110995372A (zh) 无线通信终端、功率检测电路和功率校准方法
US10151822B2 (en) Tester
TWI442076B (zh) Ranging radar device with improved power distributor
US893484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rming radio frequency (RF) signal connectivity with device under test (DUT)
CN205749717U (zh) 同时检测多个双工器的检测系统
RU2653569C1 (ru) Способ измерения S-параметров четырехполюсников СВЧ,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ых для включения в микрополосковую линию
Shukor et al. Wideband six-port reflectometer design formed by enhanced branch-line couplers
US20230408617A1 (en) Calibration unit, calibration system and calibration method for a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30

Address after: Room 10242, No. 260, Jiangshu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616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District Sixian Road No. 3666

Patentee before: Phicomm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4

Address after: 233000 3rd floor, Dong'an Market, Fengyang West Road, Longzihu District,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ngbu 309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242, No. 260, Jiangshu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2

Address after: 313001 room 1019, Xintiandi office building, Yishan street, Wuxing District, Huzhou,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after: Huzhou YingL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33000 3rd floor, Dong'an Market, Fengyang West Road, Longzihu District,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engbu 309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8

Address after: 430073 No.9, Guanggu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JOINT STOCK Ltd.

Address before: 313001 room 1019, Xintiandi office building, Yishan street, Wuxing District, Huzhou,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Huzhou YingL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