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0412A - 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40412A CN105040412A CN201510523168.5A CN201510523168A CN105040412A CN 105040412 A CN105040412 A CN 105040412A CN 201510523168 A CN201510523168 A CN 201510523168A CN 105040412 A CN105040412 A CN 1050404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fiber
- graphene oxide
- add
- mass ratio
- obtai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76 a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29920002873 Polyethylenimi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8367 deionis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29910021641 deionized wat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CSCPPACGZOOCGX-UHFFFAOYSA-N Acetone Chemical compound CC(C)=O CSCPPACGZOOCGX-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1 1-ethyl-(3-dimethylaminopropyl)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GRYLNZFGIOXLOG-UHFFFAOYSA-N Nit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N+]([O-])=O GRYLNZFGIOXLOG-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5457 i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N Hydrochlo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l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48 ti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9
- HOGDNTQCSIKEEV-UHFFFAOYSA-N n'-hydroxybutanediamide Chemical compound NC(=O)CCC(=O)NO HOGDNTQCSIKEEV-UHFFFAOYSA-N 0.000 claims 5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1838 alkalimetric ti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9514 concu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FPQQSJJWHUJYPU-UHFFFAOYSA-N 3-(dimethylamino)propyliminomethylidene-ethylazanium;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CN=C=NCCCN(C)C FPQQSJJWHUJYP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4
- LMDZBCPBFSXMTL-UHFFFAOYSA-N 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Substances CCN=C=NCCCN(C)C LMDZBCPBFSXMT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7864 aqu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NQTADLQHYWFPDB-UHFFFAOYSA-N N-Hydroxysuccinimide Chemical compound ON1C(=O)CCC1=O NQTADLQHYWFPD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243 precurs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125000003178 carboxy group Chemical group [H]OC(*)=O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17604 nitric aci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VHUUQVKOLVNVRT-UHFFFAOYSA-N Ammon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NH4+].[OH-] VHUUQVKOLVNVR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1114 ammonium hydr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150000001721 carbo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DCPMPXBYPZGNDC-UHFFFAOYSA-N hydron;methanediimine;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N=C=N DCPMPXBYPZGND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0477 pH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DQGMXYCBZNEAG-UHFFFAOYSA-N C(C)[C]CCCN(C)C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N(C)C XDQGMXYCBZNEA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63 carbon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RAABOESOVLLHRU-UHFFFAOYSA-N diazene Chemical compound N=N RAABOESOVLLH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071 diaz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524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0 graph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7 graphi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81 micro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57 re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organic Fiber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改性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碳纤维表面惰性大、表面能低及力学、热学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方法:一、采用改性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二、碳纤维的氧化处理;三、碳纤维表面修饰氨基化处理;四、碳纤维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本发明的碳纤维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后,其表面浸润性和粘结性有显著提高,粗糙度显著增加,有利于增强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传递效应,改善界面性能、阻止材料破坏,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本发明应用于碳纤维表面改性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carbonfiber,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比性能高,无蠕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且具有各向异性,耐腐蚀性好,X射线透过性好等。但是,由于碳纤维表面惰性大、表面能低,缺乏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反应活性低,与基体的粘结性差,界面中存在较多的缺陷,直接影响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限制了碳纤维高性能的发挥。因此需要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其对基体的浸润性和粘结性,改善界面性能,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这对复合材料领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碳纤维表面惰性大、表面能低及力学、热学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采用改性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a、冰水浴条件下,依次将石墨粉、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NaNO3和KMnO4加入圆底烧瓶中搅拌,升温至35℃,反应7h后,降温,放入冰水浴中,再向圆底烧瓶中加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和KMnO4,升温至35℃,反应12h;其中,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一次加入的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的质量比为1:40~50;所述的石墨粉与NaNO3的质量比为2:1;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一次加入的KMnO4的质量为1:3;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二次加入的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的质量比为1:8~11;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二次加入的KMnO4的质量为1:1~1.5;
b、停止反应,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冰水,搅拌,倒入大烧杯中,滴加H2O2至溶液颜色由黑褐色变为亮黄色,用体积浓度为5%的HCl和去离子水洗涤至pH值为4~6,洗涤后超声处理2~3h,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二、碳纤维的氧化处理:
将碳纤维在索氏提取器中以丙酮为溶剂,在70℃冷凝回流48h后干燥,将干燥后的碳纤维加入到质量分数为69%的浓硝酸中,然后在油浴锅中逐步升温至80~100℃,反应3~4h,将所得产物水洗至中性后,真空干燥,得到酸化的碳纤维;其中,所述的碳纤维的质量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g:4~8mL;所述的碳纤维的质量与质量分数为69%的浓硝酸的体积比为1g:4~8mL;
三、碳纤维表面修饰氨基化处理:
a、将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用酸滴定调节pH值为4~6,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15min,得到活化后的溶液A;其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mg:0.25~0.55mL;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的质量比为1~3:1;
b、加入聚乙烯亚胺(PEI)至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超声5min,得到分散后的聚乙烯亚胺水溶液;其中,所述的聚乙烯亚胺(PEI)与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的质量比为1:1~8;所述的聚乙烯亚胺(PEI)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0~160mg:1mL;
c、用碱滴定步骤三a得到的活化后的溶液A至pH值为7.2~7.5,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步骤三b得到的分散后的聚乙烯亚胺(PEI)水溶液,常温搅拌下反应24h,真空干燥,得到氨基化的碳纤维;其中,所述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质量比为4~10:1;
四、碳纤维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
a、将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稀释至氧化石墨烯浓度为0.1~0.5mg/mL后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搅拌,再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15min,得到活化后的溶液B;其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的质量比为1~3:1;
b、用碱滴定步骤四a得到的活化后的溶液B至pH值为7.2~7.5,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震荡1min后,边震荡边滴加碱至氧化石墨烯重新均匀分散,加入步骤三得到的氨基化的碳纤维,常温搅拌下反应24h,真空干燥,得到接枝后的碳纤维;其中,所述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质量比为4~10:1;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与步骤三得到的氨基化的碳纤维的质量比为0.01~0.1:1。
本发明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使用的溶剂为去离子水,廉价清洁无污染。
2、本发明方法直接利用制备出的水相氧化石墨烯溶液,相比于采用有机溶剂,省去了氧化石墨烯的干燥与溶解的步骤。
3、本发明方法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接枝到碳纤维表面;接枝后的碳纤维表面浸润性和粘结性有显著提高,粗糙度显著增加,显著提高了碳纤维的韧性,韧性比碳纤维原丝提高30%~50%,有利于增强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传递效应,改善界面性能、阻止材料破坏,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碳纤维原丝SEM;
图2为碳纤维酸化后的SEM;
图3为试验一得到的碳纤维接枝石墨烯的SEM;
图4为试验一碳纤维不同处理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其中,1为CF-COOH的应力-应变曲线;2为CF的应力-应变曲线;3为CF-g-GO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5为试验二得到的碳纤维接枝石墨烯的SEM;
图6为试验二碳纤维不同处理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其中,1为CF-COOH的应力-应变曲线;2为CF的应力-应变曲线;3为CF-g-GO的应力-应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采用改性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a、冰水浴条件下,依次将石墨粉、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NaNO3和KMnO4加入圆底烧瓶中搅拌,升温至35℃,反应7h后,降温,放入冰水浴中,再向圆底烧瓶中加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和KMnO4,升温至35℃,反应12h;其中,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一次加入的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的质量比为1:40~50;所述的石墨粉与NaNO3的质量比为2:1;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一次加入的KMnO4的质量为1:3;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二次加入的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的质量比为1:8~11;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二次加入的KMnO4的质量为1:1~1.5;
b、停止反应,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冰水,搅拌,倒入大烧杯中,滴加H2O2至溶液颜色由黑褐色变为亮黄色,用体积浓度为5%的HCl和去离子水洗涤至pH值为4~6,洗涤后超声处理2~3h,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二、碳纤维的氧化处理:
将碳纤维在索氏提取器中以丙酮为溶剂,在70℃冷凝回流48h后干燥,将干燥后的碳纤维加入到质量分数为69%的浓硝酸中,然后在油浴锅中逐步升温至80~100℃,反应3~4h,将所得产物水洗至中性后,真空干燥,得到酸化的碳纤维;其中,所述的碳纤维的质量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g:4~8mL;所述的碳纤维的质量与质量分数为69%的浓硝酸的体积比为1g:4~8mL;
三、碳纤维表面修饰氨基化处理:
a、将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用酸滴定调节pH值为4~6,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15min,得到活化后的溶液A;其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mg:0.25~0.55mL;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的质量比为1~3:1;
b、加入聚乙烯亚胺(PEI)至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超声5min,得到分散后的聚乙烯亚胺水溶液;其中,所述的聚乙烯亚胺(PEI)与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的质量比为1:1~8;所述的聚乙烯亚胺(PEI)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0~160mg:1mL;
c、用碱滴定步骤三a得到的活化后的溶液A至pH值为7.2~7.5,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步骤三b得到的分散后的聚乙烯亚胺(PEI)水溶液,常温搅拌下反应24h,真空干燥,得到氨基化的碳纤维;其中,所述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质量比为4~10:1;
四、碳纤维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
a、将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稀释至氧化石墨烯浓度为0.1~0.5mg/mL后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搅拌,再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15min,得到活化后的溶液B;其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的质量比为1~3:1;
b、用碱滴定步骤四a得到的活化后的溶液B至pH值为7.2~7.5,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震荡1min后,边震荡边滴加碱至氧化石墨烯重新均匀分散,加入步骤三得到的氨基化的碳纤维,常温搅拌下反应24h,真空干燥,得到接枝后的碳纤维;其中,所述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质量比为4~10:1;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与步骤三得到的氨基化的碳纤维的质量比为0.01~0.1:1。
本发明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使用的溶剂为去离子水,廉价清洁无污染。
2、本发明方法直接利用制备出的水相氧化石墨烯溶液,相比于采用有机溶剂,省去了氧化石墨烯的干燥与溶解的步骤。
3、本发明方法采用化学接枝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接枝到碳纤维表面;接枝后的碳纤维表面浸润性和粘结性有显著提高,粗糙度显著增加,有利于增强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传递效应,改善界面性能、阻止材料破坏,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的碳纤维的质量与丙酮的体积为1g:6mL。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的碳纤维的质量与质量分数为69%的浓硝酸的体积比为1g:6mL。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不同的是:步骤三a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mg:0.3mL。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不同的是:步骤三a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的质量比为1.85: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不同的是:步骤三b中所述的聚乙烯亚胺(PEI)与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的质量比为1:2。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不同的是:步骤三b中所述的聚乙烯亚胺(PEI)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37mg:1mL。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不同的是:步骤三c中所述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质量比为5: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不同的是:步骤四a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的质量比为2: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不同的是:步骤四b中所述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质量比为5: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不同的是:步骤四b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与步骤三得到的氨基化的碳纤维的质量比为0.1:1。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十相同。
通过以下试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一:本试验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采用改性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a、冰水浴条件下,依次将0.01g的石墨粉、0.4g的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0.005g的NaNO3和0.03g的KMnO4加入圆底烧瓶中搅拌,升温至35℃,反应7h后,降温,放入冰水浴中,再向圆底烧瓶中加0.08g的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和0.01g的KMnO4,升温至35℃,反应12h;
b、停止反应,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冰水,搅拌,倒入大烧杯中,滴加H2O2至溶液颜色由黑褐色变为亮黄色,用体积浓度为5%的HCl和去离子水洗涤至pH值为5,洗涤后超声处理3h,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二、碳纤维的氧化处理:
将1g的碳纤维在索氏提取器中以6mL的丙酮为溶剂,在70℃冷凝回流48h后干燥,将干燥后的碳纤维加入到6mL的质量分数为69%的浓硝酸中,然后在油浴锅中逐步升温至80℃,反应4h,将所得产物水洗至中性后,真空干燥,得到酸化的碳纤维;
三、碳纤维表面修饰氨基化处理:
a、取0.37g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111mL的去离子水搅拌,用稀盐酸滴定调节pH值为5,加入0.2g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15min,得到活化后的溶液A;
b、称取0.185g的聚乙烯亚胺(PEI)(MW=600)至烧杯中,加入5mL的去离子水,超声5min,得到分散后的聚乙烯亚胺水溶液;
c、用氨水滴定步骤三a得到的活化后的溶液A至pH值为7.2,加入0.04g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步骤三b得到的分散后的聚乙烯亚胺(PEI)水溶液,常温搅拌下反应24h,真空干燥,得到氨基化的碳纤维;
四、碳纤维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
a、将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稀释至氧化石墨烯浓度为0.25mg/mL后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搅拌,再加入0.005mg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15min,得到活化后的溶液B;
b、用氨水滴定步骤四a得到的活化后的溶液B至pH值为7.2,加入0.001mg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震荡1min后,边震荡边滴加氨水至氧化石墨烯重新均匀分散,加入0.1g的步骤三得到的氨基化的碳纤维,常温搅拌下反应24h,真空干燥,得到接枝后的碳纤维。
通过纳米拉伸测量碳纤维原丝(CF)、酸化碳纤维(CF-COOH)和接枝氧化石墨烯碳纤维(CF-g-GO)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模量(GPa) | 断裂应力(MPa) | 韧性(MPa) | |
CF | 218.13 | 3743.38 | 37.25 |
CF-COOH | 232.32 | 3338.66 | 25.75 |
CF-g-GO | 239.24 | 4411.06 | 48.53 |
表1为试验一中碳纤维不同处理阶段的力学性能,可以看出碳纤维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后,其韧性比碳纤维原丝提高30.28%。
图1为碳纤维原丝SEM;从图1可以看出,碳纤维原丝表面比较光滑,不利于碳纤维与基体的粘结,会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限制了碳纤维高性能的发挥。
图2为试验一得到的碳纤维酸化后的SEM;从图2可以看出,酸化后的碳纤维表面依然很光滑,不利于碳纤维与基体的粘结,会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图3为试验一得到的碳纤维接枝石墨烯的SEM;从图3可以看出,碳纤维表面均匀包覆多层氧化石墨烯,接枝后的碳纤维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有利于碳纤维与基体的粘结,改善界面中存在较多的缺陷,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图4为试验一碳纤维不同处理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其中,1为CF-COOH的应力-应变曲线;2为CF的应力-应变曲线;3为CF-g-GO的应力-应变曲线;从图4可以看出,碳纤维酸化后,其力学性能有所下降,而接枝氧化石墨烯后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比碳纤维原丝明显提高。
试验二:本试验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实现:
一、采用改性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a、冰水浴条件下,依次将0.01g的石墨粉、0.4g的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0.005g的NaNO3和0.03g的KMnO4加入圆底烧瓶中搅拌,升温至35℃,反应7h后,降温,放入冰水浴中,再向圆底烧瓶中加0.08g的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和0.01g的KMnO4,升温至35℃,反应12h;
b、停止反应,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冰水,搅拌,倒入大烧杯中,滴加H2O2至溶液颜色由黑褐色变为亮黄色,用体积浓度为5%的HCl和去离子水洗涤至pH值为5,洗涤后超声处理3h,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二、碳纤维的氧化处理:
将1g的碳纤维在索氏提取器中以6mL的丙酮为溶剂,在70℃冷凝回流48h后干燥,将干燥后的碳纤维加入到6mL的质量分数为69%的浓硝酸中,然后在油浴锅中逐步升温至80℃,反应4h,将所得产物水洗至中性后,真空干燥,得到酸化的碳纤维;
三、碳纤维表面修饰氨基化处理:
a、取0.37g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111mL的去离子水搅拌,用稀盐酸滴定调节pH至5,加入0.2g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15min,得到活化后的溶液A;
b、称取0.185g的聚乙烯亚胺(PEI)(MW=1800)至烧杯中,加入5mL的去离子水,超声5min,得到分散后的聚乙烯亚胺水溶液;
c、用氨水滴定步骤三a得到的活化后的溶液A至pH值为7.2,加入0.04g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步骤三b得到的分散后的聚乙烯亚胺(PEI)水溶液,常温搅拌下反应24h,真空干燥,得到氨基化的碳纤维;
四、碳纤维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
a、将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稀释至氧化石墨烯浓度为0.1mg/mL后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搅拌,再加入0.005mg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15min,得到活化后的溶液B;
b、用氨水滴定步骤四a得到的活化后的溶液B至pH值为7.2,加入0.001mg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震荡1min后,边震荡边滴加氨水至氧化石墨烯重新均匀分散,加入0.1g的步骤三得到的氨基化的碳纤维,常温搅拌下反应24h,真空干燥,得到接枝后的碳纤维。
通过纳米拉伸测量碳纤维原丝(CF)、酸化碳纤维(CF-COOH)和接枝氧化石墨烯碳纤维(CF-g-GO)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
模量(GPa) | 断裂应力(MPa) | 韧性(MPa) | |
CF | 218.13 | 3743.38 | 37.25 |
CF-COOH | 232.32 | 3338.66 | 25.75 |
CF-g-GO | 225.81 | 4895.86 | 55.11 |
表2为试验二中碳纤维不同处理阶段的力学性能,可以看出碳纤维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后,其韧性比碳纤维原丝提高47.94%。
图5为试验二得到的碳纤维接枝石墨烯的SEM;从图5可以看出,碳纤维表面明显包覆多层氧化石墨烯,接枝后的碳纤维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有利于碳纤维与基体的粘结,改善界面中存在较多的缺陷,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图6为试验二碳纤维不同处理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其中,1为CF-COOH的应力-应变曲线;2为CF的应力-应变曲线;3为CF-g-GO的应力-应变曲线;从图6可以看出,碳纤维酸化后,其力学性能有所下降,而接枝氧化石墨烯后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比碳纤维原丝明显提高。
Claims (10)
1.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采用改性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
a、冰水浴条件下,依次将石墨粉、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NaNO3和KMnO4加入圆底烧瓶中搅拌,升温至35℃,反应7h后,降温,放入冰水浴中,再向圆底烧瓶中加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和KMnO4,升温至35℃,反应12h;其中,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一次加入的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的质量比为1:40~50;所述的石墨粉与NaNO3的质量比为2:1;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一次加入的KMnO4的质量为1:3;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二次加入的质量浓度为98%的浓H2SO4的质量比为1:8~11;所述的石墨粉与第二次加入的KMnO4的质量为1:1~1.5;
b、停止反应,向圆底烧瓶中加入冰水,搅拌,倒入大烧杯中,滴加H2O2至溶液颜色由黑褐色变为亮黄色,用体积浓度为5%的HCl和去离子水洗涤至pH值为4~6,洗涤后超声处理2~3h,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二、碳纤维的氧化处理:
将碳纤维在索氏提取器中以丙酮为溶剂,在70℃冷凝回流48h后干燥,将干燥后的碳纤维加入到质量分数为69%的浓硝酸中,然后在油浴锅中逐步升温至80~100℃,反应3~4h,将所得产物水洗至中性后,真空干燥,得到酸化的碳纤维;其中,所述的碳纤维的质量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g:4~8mL;所述的碳纤维的质量与质量分数为69%的浓硝酸的体积比为1g:4~8mL;
三、碳纤维表面修饰氨基化处理:
a、将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用酸滴定调节pH值为4~6,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活化15min,得到活化后的溶液A;其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mg:0.25~0.55mL;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的质量比为1~3:1;
b、加入聚乙烯亚胺至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超声5min,得到分散后的聚乙烯亚胺水溶液;其中,所述的聚乙烯亚胺与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的质量比为1:1~8;所述的聚乙烯亚胺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20~160mg:1mL;
c、用碱滴定步骤三a得到的活化后的溶液A至pH值为7.2~7.5,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步骤三b得到的分散后的聚乙烯亚胺水溶液,常温搅拌下反应24h,真空干燥,得到氨基化的碳纤维;其中,所述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质量比为4~10:1;
四、碳纤维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
a、将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稀释至氧化石墨烯浓度为0.1~0.5mg/mL后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搅拌,再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活化15min,得到活化后的溶液B;其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的质量比为1~3:1;
b、用碱滴定步骤四a得到的活化后的溶液B至pH值为7.2~7.5,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震荡1min后,边震荡边滴加碱至氧化石墨烯重新均匀分散,加入步骤三得到的氨基化的碳纤维,常温搅拌下反应24h,真空干燥,得到接枝后的碳纤维;其中,所述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质量比为4~10:1;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与步骤三得到的氨基化的碳纤维的质量比为0.01~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碳纤维的质量与丙酮的体积为1g:6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碳纤维的质量与质量分数为69%的浓硝酸的体积比为1g:6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a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mg:0.3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a中所述的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的质量比为1.8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b中所述的聚乙烯亚胺与步骤二得到的酸化的碳纤维的质量比为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b中所述的聚乙烯亚胺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37mg:1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c中所述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质量比为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a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与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的质量比为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b中所述的步骤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与步骤三得到的氨基化的碳纤维的质量比为0.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23168.5A CN105040412A (zh) | 2015-08-24 | 2015-08-24 | 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23168.5A CN105040412A (zh) | 2015-08-24 | 2015-08-24 | 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40412A true CN105040412A (zh) | 2015-11-11 |
Family
ID=54447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23168.5A Pending CN105040412A (zh) | 2015-08-24 | 2015-08-24 | 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40412A (zh)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73773A (zh) * | 2017-11-02 | 2018-02-09 | 重庆交通大学 | 石墨烯改性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7687090A (zh) * | 2017-08-14 | 2018-02-13 |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烯交联的碳纤维丝束、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049184A (zh) * | 2017-12-31 | 2018-05-18 | 厦门大学 | 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碳纤维表面处理剂及其处理方法 |
CN108411617A (zh) * | 2018-02-11 | 2018-08-17 | 湖北联庄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烯多功能织物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585698A (zh) * | 2018-07-17 | 2018-09-28 | 广东复特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轻质隔墙板专用填缝砂浆 |
CN109112822A (zh) * | 2018-07-23 | 2019-01-01 | 河南工业大学 | 一种制备碳纤维原位生长石墨烯复合载体的方法 |
CN109837740A (zh) * | 2017-11-27 | 2019-06-04 | 四川东邦碳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制备的碳纤维 |
CN109972386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导电纱线及其制品 |
CN111500243A (zh) * | 2020-05-09 | 2020-08-07 | 广西大学 | 一种高性能纤维增强聚氨酯导电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500708A (zh) * | 2020-12-07 | 2021-03-16 | 怡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硅橡胶材料以及硅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2626845A (zh) * | 2020-12-18 | 2021-04-09 |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 一种pbo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 |
KR102240039B1 (ko) * | 2019-10-30 | 2021-04-13 | 금오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기능화된 탄소나노튜브에 의해 코팅된 탄소섬유와 그 코팅방법 |
CN113652018A (zh) * | 2021-06-22 | 2021-11-16 | 浙江邦德管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聚乙烯燃气管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350142A (zh) * | 2022-01-26 | 2022-04-15 | 福州大学 | 一种用于mjr3d打印椰子壳纤维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增强尼龙1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
CN115490992A (zh) * | 2022-10-24 | 2022-12-20 | 合肥市尚技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基于废弃碳纤维材料回收再利用的球拍制备方法 |
CN115584066A (zh) * | 2022-09-30 | 2023-01-10 | 上海熹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硫化速度快耐磨丁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6462509A (zh) * | 2023-05-04 | 2023-07-21 | 湖北东南佳特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用等静压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7105683A (zh) * | 2023-08-29 | 2023-11-24 | 高安常莹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8909491A (zh) * | 2024-10-10 | 2024-11-08 | 福建久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限温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09528A (zh) * | 2011-08-08 | 2012-04-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氧化石墨烯接枝碳纤维增强体的制备方法 |
CN102787488A (zh) * | 2012-07-30 | 2012-11-2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氧化石墨烯接枝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
CN103495185A (zh) * | 2013-09-02 | 2014-01-08 | 东华大学 | 功能化聚乙烯亚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制备 |
CN103991858A (zh) * | 2014-05-23 | 2014-08-20 | 东华大学 | 一种含乳糖酸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120605A (zh) * | 2014-07-16 | 2014-10-2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15
- 2015-08-24 CN CN201510523168.5A patent/CN10504041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09528A (zh) * | 2011-08-08 | 2012-04-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氧化石墨烯接枝碳纤维增强体的制备方法 |
CN102787488A (zh) * | 2012-07-30 | 2012-11-2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氧化石墨烯接枝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
CN103495185A (zh) * | 2013-09-02 | 2014-01-08 | 东华大学 | 功能化聚乙烯亚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制备 |
CN103991858A (zh) * | 2014-05-23 | 2014-08-20 | 东华大学 | 一种含乳糖酸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4120605A (zh) * | 2014-07-16 | 2014-10-2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碳纳米管改性的乳液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CELLSHANIEH MORADIAN ET AL.: "Poly(ethyleneimine)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 as efficientnano-vector for transfect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 |
Cited B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87090A (zh) * | 2017-08-14 | 2018-02-13 |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烯交联的碳纤维丝束、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673773B (zh) * | 2017-11-02 | 2021-05-04 | 重庆交通大学 | 石墨烯改性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7673773A (zh) * | 2017-11-02 | 2018-02-09 | 重庆交通大学 | 石墨烯改性炭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837740A (zh) * | 2017-11-27 | 2019-06-04 | 四川东邦碳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及制备的碳纤维 |
CN109972386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导电纱线及其制品 |
CN108049184A (zh) * | 2017-12-31 | 2018-05-18 | 厦门大学 | 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碳纤维表面处理剂及其处理方法 |
CN108411617A (zh) * | 2018-02-11 | 2018-08-17 | 湖北联庄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烯多功能织物整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585698B (zh) * | 2018-07-17 | 2021-04-09 | 广东复特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轻质隔墙板专用填缝砂浆 |
CN108585698A (zh) * | 2018-07-17 | 2018-09-28 | 广东复特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轻质隔墙板专用填缝砂浆 |
CN109112822A (zh) * | 2018-07-23 | 2019-01-01 | 河南工业大学 | 一种制备碳纤维原位生长石墨烯复合载体的方法 |
KR102240039B1 (ko) * | 2019-10-30 | 2021-04-13 | 금오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기능화된 탄소나노튜브에 의해 코팅된 탄소섬유와 그 코팅방법 |
CN111500243A (zh) * | 2020-05-09 | 2020-08-07 | 广西大学 | 一种高性能纤维增强聚氨酯导电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500243B (zh) * | 2020-05-09 | 2022-09-30 | 广西大学 | 一种高性能纤维增强聚氨酯导电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500708A (zh) * | 2020-12-07 | 2021-03-16 | 怡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硅橡胶材料以及硅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2626845B (zh) * | 2020-12-18 | 2022-07-22 |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 一种pbo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 |
CN112626845A (zh) * | 2020-12-18 | 2021-04-09 |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 一种pbo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 |
CN113652018A (zh) * | 2021-06-22 | 2021-11-16 | 浙江邦德管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聚乙烯燃气管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350142A (zh) * | 2022-01-26 | 2022-04-15 | 福州大学 | 一种用于mjr3d打印椰子壳纤维表面接枝氧化石墨烯增强尼龙1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
CN115584066A (zh) * | 2022-09-30 | 2023-01-10 | 上海熹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硫化速度快耐磨丁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584066B (zh) * | 2022-09-30 | 2024-05-07 | 上海熹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硫化速度快耐磨丁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490992A (zh) * | 2022-10-24 | 2022-12-20 | 合肥市尚技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基于废弃碳纤维材料回收再利用的球拍制备方法 |
CN115490992B (zh) * | 2022-10-24 | 2024-05-24 | 合肥市尚技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基于废弃碳纤维材料回收再利用的球拍制备方法 |
CN116462509A (zh) * | 2023-05-04 | 2023-07-21 | 湖北东南佳特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用等静压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6462509B (zh) * | 2023-05-04 | 2023-11-07 | 湖北东南佳特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用等静压石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7105683A (zh) * | 2023-08-29 | 2023-11-24 | 高安常莹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8909491A (zh) * | 2024-10-10 | 2024-11-08 | 福建久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限温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40412A (zh) | 一种氧化石墨烯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 |
CN105239357A (zh) | 一种碳纤维表面化学接枝氧化石墨烯的方法 | |
Lv et al. | In-situ polymerization and covalent modification on aramid fiber surface via direct fluorination for interfacial enhancement | |
Niu et al. | Ultralight and hyperelastic nanofiber‐reinforced MXene–graphene aerogel for high‐performance piezoresistive sensor | |
CN105645404B (zh) | 一种蜂窝状结构石墨烯气凝胶球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09985B (zh) | 一种碳纳米管负载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 |
CN108689412A (zh) | 一种气凝胶微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08880B (zh) | 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499270B (zh) |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 |
CN111535044B (zh) | 具有高吸收特性的电磁屏蔽与疏水功能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58357B (zh) | 一种无损、环保、方便的芳纶材料表面改性方法 | |
CN110282958A (zh) | 一种耐高温异形纳米晶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72502B (zh) | 氰乙基纤维素基高介电柔性纳米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86783A (zh) | 一种利用离子液体制备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凝胶的方法 | |
Wu et al. | Simple-effective strategy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via annealing treatment polydopamine coating | |
CN105199104B (zh) | 一种以对苯二胺无损改性碳纳米管为导热、抗静电介质的聚醚酰亚胺原位聚合技术 | |
CN103695877A (zh) | 高耐磨耐腐蚀碳纳米管/石墨烯增强镍磷基复合镀层的制备方法 | |
CN104151581A (zh) | 碳纤维/氧化石墨烯/有机硅树脂多维混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4753148B (zh) | 一种MXene@UiO-66-NH2免溶剂纳米流体及其制备和应用、复合材料及制备 | |
CN101318644A (zh) | 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硅包覆碳纳米管的方法 | |
CN105176067A (zh) | 一种单层氧化石墨烯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6637953A (zh) | 一种对位芳纶短切纤维的改性方法 | |
CN101219784A (zh) | 聚丙烯腈基炭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 |
CN112697034A (zh) | 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柔性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056336A (zh) | 一种碳纤维用耐热型水性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