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4603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4603A
CN105034603A CN201510184243.XA CN201510184243A CN105034603A CN 105034603 A CN105034603 A CN 105034603A CN 201510184243 A CN201510184243 A CN 201510184243A CN 105034603 A CN105034603 A CN 105034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cartridge
cap
printer
surface part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42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本淳史
井村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34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4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交换墨盒时的方便性的打印机。具备托架(20)的打印机(10),托架(20)具备:保持墨盒(50)的第一盖部(22);第一旋转轴;以及隔着第一盖部(22)而被设置在与第一旋转轴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第一盖部(22)被构成为,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第一盖部(22)的姿势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能够转动,第一状态下的开口部,与第二状态下的开口部相比位于更上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尤其涉及具备用于装载墨盒的托架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对于打印机,例如,除了具备印刷功能的打印机以外,还存在具备扫描器等的其他的功能的AIO(AllInOne)打印机等。例如,在AIO打印机设置有,在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的框体、被形成为覆盖框体的开口部的玻璃台、被设置在玻璃台下的扫描器、以及用于装载墨盒的托架等。一般而言,托架,被设置在框体内部的扫描器的更下方的区域。
在此,在具备用于装载墨盒的托架的打印机中,用户需要进行墨盒的交换。在墨盒的交换中,用户需要进行以下的作业,例如,解除安装在托架的墨盒的固定,从托架卸下墨盒,将新的墨盒安装到托架,固定安装在托架的墨盒(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1712号公报
然而,以往的打印机中存在的问题是,墨盒的交换所涉及的方便性不足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交换墨盒时的方便性的打印机。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之一涉及的打印机,该打印机具备托架,所述托架具备:保持墨盒的第一盖部;第一旋转轴;以及开口部,隔着所述第一盖部而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一盖部被构成为,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中心,所述第一盖部的姿势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能够转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开口部相比位于更上方的位置。
第一状态是,例如,进行墨盒的安装及卸下时的姿势(参照图5A),第二状态是,例如,印刷时的姿势(参照图5B)。
所述结构的打印机,在墨盒的安装时及卸下时,使开口部朝向上方(第一状态),因此,墨盒的安装及卸下变得容易,能够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并且,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由于以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因此,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
例如,也可以还具有:上推部,将所述第一盖部的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中心推向上方;以及限制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一盖部的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向上方的移动。
例如,也可以是,还具备:扫描器,对原稿中描述的图像进行扫描;以及框体,在该框体的上表面配置有用于载放所述原稿的原稿台,在所述原稿台的下侧的区域的外侧配置有所述托架的待机空间,在所述待机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进行所述墨盒的安装以及卸下的能够开闭的第二盖部。
所述结构的打印机,构成为在配置在重量大的原稿台的外侧的待机位置进行墨盒的安装及卸下,因此,在进行墨盒的安装及卸下时不需要将原稿台推向上方。并且,不需要用于保持打开状态的原稿台的部件。用于保持重量大的原稿台的部件,具有成为高价的倾向,因此,若不需要该部件,则能够抑制成本。
进而,所述结构的打印机,构成为在托架的待机位置进行墨盒的安装及卸下,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的尺寸变大。
例如,也可以是,所述第二盖部具有用于操作所述打印机的操作面板。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墨盒是顶面呈四边形状的箱体,在所述顶面,相对的两个第一边突出到比所述箱体的侧面部更外侧的位置,所述两个第一边,在所述墨盒装载到所述托架时与所述第一旋转轴正交,所述第一盖部具备板状的一对侧面部,该板状的一对侧面部被配置为安装所述墨盒时夹住所述两个第一边,在所述一对侧面部分别形成有向安装所述墨盒的一侧突出的细长状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形成为,在所述墨盒被安装时,所述引导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墨盒的所述两个第一边的下表面抵接。
所述结构的打印机,设置了向托架安装墨盒时,将墨盒引导到内部的引导部,因此,墨盒的安装变得更容易。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盖部具备板状的一对侧面部,该板状的一对侧面部被配置为安装所述墨盒时夹住所述墨盒的侧面,所述上推部被构成为,能够以被配置在所述第一盖部的所述开口部侧的下部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来转动,所述第二旋转轴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所述上推部具有,从所述第二旋转轴沿着径向延伸的细长状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被构成为,能够从下方与所述一对侧面部的至少一方抵接。
所述结构的打印机,设置了墨盒的卸下时将保持墨盒的盖部推向上方的上推部,因此,能够容易使托架成为打开状态。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盖部具有,覆盖所述墨盒的顶面的上方的板状的顶盖部,所述上推部还具有,从所述第二旋转轴向与所述抵接部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与被设置在所述顶盖部的第一嵌合部嵌合,从而作为所述限制部来发挥功能。
所述结构的打印机,设置了印刷工作时固定盖部和上推部的第一嵌合部和第二嵌合部,因此,印刷工作时能够良好地进行墨盒的定位。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盖部具备由板状部件构成的按压部件,在安装所述墨盒时,所述板状部件与所述墨盒的顶面抵接。
所述第一盖部具备第一施力部件,所述第一施力部件,在安装所述墨盒时,向从下方支承所述墨盒的基台部的方向,对所述按压部件施加力,从而将所述墨盒按压在所述基台部。
所述上推部具备第二施力部件,所述第二施力部件,在安装所述墨盒时,向与所述第一盖部的所述开口部相反的一侧,对所述墨盒施加力。
还具备基台部,所述基台部,从下方支承所述墨盒,且被构成为夹住用于引导所述托架的移动的轴,所述第一旋转轴被配置为,与所述轴平行。
所述托架被构成为,能够保持多个所述墨盒,所述第一盖部,以多个所述墨盒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来保持多个所述墨盒。
多个所述墨盒分别是顶面呈四边形状的箱体,在所述顶面,相对的两个第一边突出到比所述箱体的侧面部更外侧的位置,所述两个第一边,在所述墨盒装载到所述托架时与所述第一旋转轴正交,所述第一盖部具备多个侧面部,该多个侧面部被配置为安装所述墨盒时夹住多个所述墨盒各自的所述两个第一边,所述多个侧面部之中的、被配置在两个所述墨盒之间的第一侧面部,由该两个所述墨盒共享,在该第一侧面部的双面形成有向安装所述墨盒的一侧突出的细长状的引导部,所述多个侧面部之中的、所述第一侧面部以外的两个第二侧面部,在用于安装所述墨盒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向安装所述墨盒的一侧突出的细长状的所述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形成为,在所述墨盒被安装时,所述引导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墨盒的所述两个第一边的下表面抵接。
所述上推部被构成为,能够以被配置在所述第一盖部的所述开口部侧的下部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来转动,所述第二旋转轴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所述上推部具有,从所述第二旋转轴沿着径向延伸的细长状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被构成为,能够从下方与所述多个侧面部的至少一个抵接。
所述第一盖部具有板状的顶盖部,该顶盖部共同设置在多个所述墨盒,且覆盖多个所述墨盒的顶面的上方,所述上推部还具有,从所述第二旋转轴向与所述抵接部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与被设置在所述顶盖部的第一嵌合部嵌合,从而作为所述限制部来发挥功能。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交换墨盒时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
图2A是放大了图1示出的打印机的待机空间的放大图。
图2B是放大了图1示出的打印机的待机空间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的墨盒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
图4A是从垂直方向看实施例的托架时的外观图。
图4B是从水平方向看实施例的托架时的外观图。
图5A是示出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的托架的例子的截面图。
图5B是示出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托架的例子的截面图。
图6A是实施例的托架的斜视图。
图6B是实施例的托架的斜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打印机
11框体
12玻璃台
13待机空间
14送纸托盘
20托架
21基台部
21a第一侧面部
21b第二侧面部
21c底面保持部
21d第一转动部
21e第二转动部
22盖部
22a顶盖部
22b第三侧面部
22c第一嵌合部
22d第三转动部
22e引导部
22f按压部件
22g第一弹簧
22h切口部
23上推部
23a第四侧面部
23b第五侧面部
23c第二嵌合部
23d抵接部
23e第四转动部
23f第二弹簧
23g圆柱状部件
30轴
50墨盒
51箱体
51a凸部
51b凹部
52顶面
52a、52b第一边
53印刷头
具体实施方式
[问题的详情]
在所述的墨盒的交换中,特别是,对于具备扫描器的打印机,将玻璃台推向上方来使框体的开口部成为打开状态,从框体的开口部进行墨盒的交换。
然而,对于该打印机,为了保持将重量大的玻璃台推向上方的状态,而需要符合玻璃台的重量的铰链机构。并且,将重量大的玻璃台推向上方的作业,导致用户的方便性的降低。
对此,存在从设置在打印机的框体的前方的用于排出原稿的开口部,进行墨盒的交换的打印机。
对于该打印机,不需要将玻璃台推向上方,但是,在利用了框体的前方的开口部的墨盒的交换,由于墨盒的可见性不良好等,因此,存在方便性更降低的问题。
而且,在具备扫描器的打印机中,若将墨盒的交换的位置,配置在玻璃台的横侧的操作面板下,则不需要将重量大的玻璃台推向上方的作业。但是,在操作面板下配置墨盒的交换位置的情况下,设置有操作面板的区域的面积,比玻璃台的面积小,因此,能够利用于墨盒的交换的开口部的大小受限制。而且,在具备扫描器的打印机中,如上所述,托架的位置位于框体的深的部分,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方便性。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而且,各个图并不一定是,严密示出各个尺寸或各个尺寸比等的图。
并且,以下说明的实施例,都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子。以下的实施例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形态、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宗旨。本发明,由权利要求书确定。因此,对于以下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中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为了实现本发明的问题而并不一定需要,但是,作为构成更优选的形态的构成要素而被说明。
(实施例)
对于实施例,利用图1至图6B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以打印机是喷墨打印机的情况为例子进行说明。而且,也可以不适用于喷墨打印机,而适用于具备扫描器等的多功能一体机等。用户需要进行墨盒的交换的打印机即可。
[1-1.打印机]
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图2A以及图2B是放大了图1示出的打印机10的待机空间13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1中,X方向是打印机10的横向,Y方向是打印机的深度方向,Z方向是垂直方向。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具备印刷功能、和扫描器。
如图1示出,在打印机10的框体11的上表面配置有,作为用于载放成为扫描对象的原稿的原稿台的一个例子的玻璃台12、以及用户用于对打印机10进行印刷及扫描的指示的操作面板(不图示)。
操作面板被构成为能够卸下(或能够开闭),也作为用于覆盖用于进行墨盒50的安装及卸下的待机空间13的盖部(第二盖部)来发挥功能。而且,图1示出,卸下操作面板的、从外侧观看内部的待机空间13的状态。
在框体11的内部的、玻璃台12正下面的区域,配置有扫描器。
在框体11的内部,进一步,在配置有扫描器的空间的下侧配置有,托架20、以及引导托架20的移动的轴(托架盖)30。轴30被设置在与记录介质的搬运方向(Y轴的负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即与打印机的横向(X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轴30的长度以及装配轴30的位置被设定为,能够覆盖印刷区域的整体。而且,对于托架20及轴30的详细结构,在后面进行说明。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记录介质是,纸、盘的标签、OHP纸等的、由喷墨打印机能够印刷的介质。
在框体11的内部,进一步,在托架20的下侧,形成有记录介质的搬运路径。在记录介质位于托架20的下侧时,从装载在托架20的墨盒的印刷头涂布墨水,进行印刷。
在打印机10的框体的内部,如图1示出,在操作面板的下侧的区域、玻璃台12的下侧的区域的外侧,配置有托架20的待机空间13。
待机空间13也是,墨盒50的维护空间,配置有保护印刷头53的盖、以及清除印刷头53的喷嘴面的墨水污垢的揩抹器等。
在打印机10的背面侧(深处侧),配置有用于设置记录介质的送纸托盘14。
[1-2.墨盒]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装载在托架的墨盒,根据图3进行说明。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墨盒是,黑白墨盒以及彩色墨盒的两种墨盒。对于黑白墨盒及彩色墨盒,印刷头的数量以外,外观上的形状相同。在黑白墨盒中能够填充黑色的墨水,在彩色墨盒中能够填充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的三种颜色的墨水。
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墨盒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外观图。而且,图3的XYZ方向,与墨盒50被装载在构成打印机10的托架20的状态下的打印机的XYZ方向分别对应。
如图3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墨盒50是,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箱体51。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51的深度方向(Y方向)的长度,比横向(X方向)的长度长。
箱体51为,深度不同的两段结构。换而言之,箱体51为,将装载在托架时的靠前方的下部切开成长方体状的形状(图中的凹部51b),或者,具备装载在托架时的深处侧的底部的一半左右,向下侧突出的凸部51a的形状。在凸部51a的底面,在黑白墨盒的情况下设置有一个印刷头53,在彩色墨盒的情况下设置有三个印刷头53。印刷头53的数量,取决于填充在墨盒50中的墨水的颜色数。
并且,在箱体51的两段结构的底面之中,从顶面的深度深的第一底面的面积、即凸部51a的底面的面积,比从顶面的深度浅的第二底面的面积小,换而言之,比从箱体51的底面的面积除去凸部51a的底面的面积之后的面积小。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以印刷头53与墨盒被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被设置在托架侧等,不与墨盒被形成为一体。
箱体51具有,比箱体51的底面的面积大的四边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具有长方形状的顶面52。
顶面52为,与长边方向(Y方向)平行的两个第一边52a及52b的每一个,突出到比箱体51的侧面更外侧的位置的状态。而且,两个第一边52a及52b是,在将墨盒50装载在托架20时,与第一旋转轴正交的边。
[1-3.托架]
图4A至图6B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托架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A是从Z方向(垂直方向)看本实施例的托架时的外观图。图4B是从X方向(横向)看本实施例的托架时的外观图。图5A是示出本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第一状态的一个例子)的托架的例子的截面图。图5B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第二状态的一个例子)的托架的例子的截面图。图5A及图5B是图4A的AA线上的部分的截面图。图6A及图6B是本实施例的托架的斜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托架20被构成为,能够安装黑白墨盒及彩色墨盒的两个墨盒50。托架20,可以是树脂制的部件、或金属制的部件等,也可以利用多种部件来构成。
托架20是,保持墨盒50的部件,如图4A等示出,具备基台部21、盖部(第一盖部)22、以及上推部23而被构成。
[1-3-1.基台部]
基台部21是,尤其如图4B、图6A及图6B示出,被构成为夹住轴30的端部的部件,基台部21具备第一侧面部21a、第二侧面部21b、底面保持部21c、第一转动部21d以及第二转动部21e。
第一侧面部21a是,在墨盒50被安装时,与墨盒50的深处侧的侧面抵接来固定墨盒50的部件。第一侧面部21a的Z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从后述的第二侧面部的底部、即墨盒50的安装时的墨盒50的凸部51a的底面的近旁,到墨盒50的安装时的盖部22的顶盖部22a(在后面详细说明)的上侧为止的长度。第一侧面部21a的X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与构成第二侧面部21b的第一板状部件(在后面详细说明)的间隔大致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部21a,在墨盒50侧的面的一部分,与墨盒50抵接。第一侧面部21a被构成为,在印刷工作时,墨盒50的侧面被固定在与大致垂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并且,与墨盒50抵接的面成为与X方向及垂直方向平行的面。
进而,在第一侧面部21a的、不与墨盒50抵接的一侧(外侧)的下部,构成用于夹住轴30的部件。
并且,在第一侧面部21a的上部,配置有与X轴平行的第一旋转轴。
第二侧面部21b,由墨盒50被安装时,覆盖墨盒50的侧面的板状部件构成。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面部21b,不与墨盒50直接接触。第二侧面部21b,与第一侧面部21a被形成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托架20被构成为保持两个墨盒50,因此,第二侧面部21b,由构成托架20的框体的两个第一板状部件、以及被配置在两个墨盒50之间的一个第二板状部件的三个板状部件构成。而且,对于第二板状部件,在能够装载在托架20的墨盒50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在能够装载在托架20的墨盒50的数量为3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比墨盒50的数量小1的数量。构成第二侧面部21b的板状部件的形状,也可以分别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第二板状部件为,深处侧(Y轴的正的方向侧)的宽度(Z方向的长度)长,靠前方侧(Y轴的负的方向侧)的宽度窄的形状。并且,例如,对于第一板状部件,具有能够保持墨盒50的强度即可,在板状部件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强度加强用的肋条等。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面部21b被配置为,表面与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正交。
对于底面保持部21c,如图6A及图6B示出,由细长状的板状部件构成,以跨接构成第二侧面部21b的三个板状部件的底面的方式,被装配在该三个板状部件的底面。底面保持部21c被装配,以使长边方向与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底面保持部21c,被配置在与墨盒50的凹部51b(第二底面)的底面接触的位置。底面保持部21c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长度,与构成第二侧面部21b的第一板状部件的间隔相同。底面保持部21c的短边方向(Y方向)的长度,被构成为几mm至1cm左右,比墨盒50的第二底面的Y方向的长度短。底面保持部21c的厚度(Z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能够支承墨盒50的第二底面的厚度。该厚度,按照底面保持部21c的材质而变化。
第一转动部21d是,用于与后述的盖部22的第三转动部22d一起,使盖部22相对于基台部21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能够转动的部件。第一转动部21d,被配置在第二侧面部21b的深处侧的上部的、包含被配置在轴30的上部的与X轴平行的第一旋转轴的位置。更详细而言,第一转动部21d,由在第一侧面部21a的与Z轴方向平行的两边的上部分别设置的两张板状部件构成,即,由从该两边的端部在Y轴的负的方向上延伸的两张板状部件构成。第一转动部21d被定位为,第一旋转轴位于中央部分。在第一转动部21d,设置有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形的开口部。更详细而言,被构成为在被设置在第一转动部21d的圆形的开口部,使后述的被设置在盖部22的第三侧面部22b的圆柱状的第三转动部22d贯通。两个圆柱状的第三转动部22d被构成为,向相互反向突出。据此,根据在盖部22设置第三转动部22d,在基台部21设置第一转动部21d这简单的结构,盖部22能够以第一旋转轴为轴心来转动。而且,也可以将第一转动部21d,设置在第二侧面部21b。
第二转动部21e是,用于与后述的上推部23的第四转动部23e一起,使上推部23相对于基台部21而能够转动的部件。第二转动部21e,被设置在构成第二侧面部21b的两张第一板状部件的每一个。第二转动部21e,由被配置在第二侧面部21b的靠前方侧的下部的以与X轴平行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的圆柱状的部件构成。使构成第二转动部21e的圆柱状的部件,贯通后述的被配置在上推部23的第四转动部23e的圆形的开口部,据此,上推部23,能够以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第二转动部21e的直径被设定为,比被配置在第四转动部23e的圆形的开口部的直径稍微小的值。
[1-3-2.盖部]
盖部22,印刷工作时覆盖墨盒50的顶面及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以能够安装及卸下的方式保持墨盒50。
进而,盖部22被构成为,在保持墨盒50的状态下,能够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转动。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是,与托架2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轴。第一旋转轴,如上所述,被配置在基台部21的第一侧面部21a的上部。
并且,在盖部22,用于进行墨盒的安装及卸下的开口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相反一侧。盖部22以及后述的上推部23,在印刷工作时,彼此连接来固定墨盒50。并且,在墨盒50的安装时及卸下时,盖部22以及后述的上推部23,在彼此相离的方向上转动。据此,在盖部22与上推部23之间,用于进行墨盒50的安装及卸下的空间被形成在第一旋转轴的相反一侧。
如图4A至图6B示出,盖部22具备,顶盖部22a、第三侧面部22b、第一嵌合部22c、第三转动部22d、引导部22e、按压部件22f、以及第一弹簧22g。
顶盖部22a,由构成托架20的框体的一部分的、被构成为在墨盒50的固定时覆盖墨盒50的大致四边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A等示出,顶盖部22a,被配置在从墨盒50的安装时的印刷头53的上部到后述的上推部23的上部为止的区域。换而言之,顶盖部22a的纵向的长度(Y方向的长度)为,墨盒50的安装时的印刷头53的上部和上推部23的间隔。并且,顶盖部22a的横宽(X方向的长度),与托架20的横宽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顶盖部22a,在墨盒50的中央部分的上部缓慢地鼓起。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在顶盖部22a的靠前方侧的端边,以从上侧能够观看墨盒50的方式,在墨盒50各自的上部,形成有比墨盒50的横宽小的直径的圆弧状的切口。在该圆弧状的切口的中央,设置有后述的第一嵌合部22c。圆弧状的切口的两侧的细长状的部分,在靠前方向(Y轴的负的方向)延伸到第一嵌合部22c的位置之后,向下方(Z轴的负的方向)延伸。换而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细长状的部分的截面被形成为,中央部分成为圆弧状。
如图4B、图6A及图6B示出,第三侧面部22b,由构成托架20的框体的一部分的、被配置为墨盒50的安装时夹住与墨盒50的长边接触的两个侧面的一对板状部件(相当于一对侧面部)构成。第三侧面部22b,以与第一旋转轴垂直的姿势,从第一旋转轴设置在靠前方向(Y轴的负的方向)上。对于第三侧面部22b,沿着Y方向的两个长边之中的上边的形状为,与顶盖部22a的形状一致的形状。详细而言,上边的形状为,中央部分向上侧鼓起。并且,上边、与平行于Z方向的短边之中的上推部23侧的短边之间,成为圆弧状的形状。沿着Y方向的两个长边之中的下边的形状为,从第一旋转轴向下方缓慢地下降的结构。换而言之,第三侧面部22b的短边方向的宽度(Z方向的宽度),从第一旋转轴向上推部23逐渐变大。在第三侧面部22b,在上推部23侧的下侧的角部分,以引导后述的上推部23的圆柱状部件23g的方式,形成有切口部22h。切口部22h的形状,由从上推部23侧的短边缓慢地朝向上方直到短边的中央部分的高度为止,然后向下边延伸的曲线构成。切口部22h被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因此,在安装墨盒50后使盖部22和上推部23转动到固定位置时,能够将上推部23的圆柱状部件23g良好地引导到适当的位置,能够顺利进行与上推部23的组合。
如图4A、图6A及图6B示出,第一嵌合部22c,与后述的上推部23的第二嵌合部23c相互嵌合,从而固定盖部22及后述的上推部23的状态。据此,墨盒50被固定。第一嵌合部22c,被配置在被设置在顶盖部22a的两个切口部之间,与顶盖部22a的连接部被构成为,能够将第一嵌合部22c向下方弯曲且具有灵活性。在第一嵌合部22c的内侧的面设置有突起部。将第一嵌合部22c的突起部的上表面,卡在后述的被形成在上推部23的第二嵌合部23c的突起部的下表面,从而能够作为限制盖部22的开口部侧的端部的向上方的移动的限制部来发挥功能。第一嵌合部22c的突起部的上表面,被形成为具有某种程度的面积的平面状,以能够与第二嵌合部23c的下表面良好地抵接。
第三转动部22d是,用于与所述的第一转动部22d一起,使盖部22相对于基台部21而能够转动的部件。第三转动部22d是,被设置在第三侧面部22b的深处侧的圆柱状的部件。第三转动部22d被构成为,与第三侧面部22b成一体。第三转动部22d的直径被设定为,比第一转动部21d的直径稍微小,以使盖部22能够顺利转动、且不使盖部22松动。
引导部22e是,在墨盒50的安装时,将墨盒50引导到盖部22的内部的部件。如上所述,墨盒50的顶面52的第一边52a及52b突出比侧面更外侧的位置,在墨盒50的安装时,使该突出的部分的下表面与引导部22e的上表面抵接。如图6A及图6B示出,引导部22e,从第三侧面部22b的下边与切口部22h接触的部分开始,沿着所述下边设置到第一旋转轴的近旁为止之间。对于引导部22e,上表面被构成为细长状的突出部,以墨盒50的第一边52a及52b的下表面良好地抵接。引导部22e的突出量,按照墨盒50的第一边52a及52b的突出量而被决定。
如图5A及图5B示出,按压部件22f是,在墨盒50的安装时与墨盒50的上部抵接的板状部件。如上所述,顶盖部22a为在墨盒50的上部向上侧鼓起的形状,因此,在墨盒50的中央部分的上部、与顶盖部22a之间形成有间隙。按压部件22f,与后述的第一弹簧22g一起,被配置在该间隙。按压部件22f,从第一弹簧22g接受下方向的施加力,将墨盒50的顶面向下方按压,将墨盒50按压并固定在底面保持部21c。
第一弹簧22g是,向墨盒50侧对按压部件22f施加力的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与按压部件22f一起将墨盒50固定在垂直方向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22g是,扭转弹簧,一端与顶盖部22a连接,另一端与按压部件22f连接。而且,第一弹簧22g,也可以是其他的种类的弹簧。
[1-3-3.上推部]
上推部23被构成为,将盖部22的开口部侧的端部,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推向上方。
如图4B、图5A、图6A及图6B等示出,上推部23具备,第四侧面部23a、第五侧面部23b、第二嵌合部23c、抵接部23d、第四转动部23e、第二弹簧23f、以及圆柱状部件23g。
第四侧面部23a,由构成托架20的一部分的、墨盒50的安装时被配置为与墨盒50的靠前方侧的侧面平行的四边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第四侧面部23a的横宽(X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比盖部22的横宽小的值。
第五侧面部23b,由构成托架20的一部分的、从与第四侧面部23a的Z轴平行的边向Y方向延伸的一对长方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第五侧面部23b的横宽(Y方向的长度)为,能够确保上推部23的强度的宽度即可。对于第五侧面部23b,如上所述,第四侧面部23a的横宽被设定为比盖部22的横宽小的值,因此,在墨盒50的固定时,被配置为比盖部22的第三侧面部22b位于更内侧的位置。
第二嵌合部23c,如上所述,如图4A、图6A及图6B示出,与盖部22的第一嵌合部22c相互嵌合,从而固定盖部22及上推部23的状态。由被配置在第四侧面部23a的上部的、向框体的外侧突出的突起部构成。该第二嵌合部23c的下表面,被形成为具有某种程度的面积的平面状,以能够与第一嵌合部22c的上表面良好地抵接。而且,也可以以使第一嵌合部22c与第二嵌合部23c能够更容易嵌合的方式,将第一嵌合部22c以及第二嵌合部23c的两个抵接面构成为倾斜,以越位于外侧就越位于下侧。
抵接部23d,由构成为从第四侧面部23a向内侧延伸的多个棒状部件构成,换而言之,由构成为印刷工作时从第二旋转轴侧向一对侧面部的下方延伸的多个棒状部件构成。多个棒状部件各自被构成为,从下方与构成盖部22的第三侧面部22b的板状部件的端面抵接。多个棒状部件的数量,与构成盖部22的第三侧面部22b的板状部件的数量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转动部23e,由被设置在构成第五侧面部23b的一对长方形状的板状部件的每一个的以第二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形的开口部构成。将基台部21的第二转动部21e嵌入到第四转动部23e,从而能够使上推部23能够转动。
第二弹簧23f是,在墨盒50的固定时,将墨盒50的靠前方侧的侧面按压到深处侧,从而将墨盒50固定在水平方向上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23f是,线弹簧,但是,也可以是其他的种类的弹簧。
圆柱状部件23g是,在关闭盖部22时,与所述的盖部22的切口部22h抵接来引导盖部22的部件。圆柱状部件23g,在第五侧面部23b的上部,被形成为朝向框体的外侧。圆柱状部件23g的直径,比第四转动部23e小。
[1-4.托架的工作]
说明墨盒50的卸下以及安装时的托架20的状态的变化。
而且,墨盒50的卸下、以及新的墨盒50的安装是,如图2A及图2B示出,在打印机10的操作面板下的空间进行的。
[1-4-1.墨盒的卸下]
从装载有墨盒50的托架20,卸下墨盒50时,首先,卸下打印机10的操作面板。
然后,解除盖部22的第一嵌合部22c与上推部23的第二嵌合部23c的嵌合(参照图2A等)。
进而,例如,压下上推部23的第二嵌合部23c,从而使上推部23以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转动。据此,上推部23的抵接部23d向上方移动,从下侧将盖部22的第三侧面部22b推向上方。据此,盖部22,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转动,盖部22的第一嵌合部22c侧被推向上方。此时,盖部22及上推部23彼此向相离的方向转动,在盖部22与上推部23之间形成用于进行墨盒50的安装及卸下的充分的大小的开口部。
据此,如图2A示出,墨盒50的靠前方侧与盖部22一起转动来向上侧移动,成为从开口部能够观看墨盒50的状态。
进而,通过盖部22及上推部23的转动,解除由盖部22的第一弹簧22g对墨盒50的向下方的压下、以及由上推部23的第二弹簧23f对墨盒50的向深处侧的的压下。
如此,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使保持墨盒50的盖部22的靠前方侧的端部朝向上方,墨盒50的靠前方侧向上侧倾斜,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墨盒50的卸下。
[1-4-2.墨盒的安装]
图2B示出,墨盒50被卸下的状态。此时,用于保持墨盒50的盖部22的开口部(打开部)朝向上侧,因此,用户能够容易进行作业。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A及图6B示出,在墨盒50的安装时,将托架20成为打开状态之后,将墨盒50的顶面52的第一边52a及52b的下表面接触到盖部22的引导部22e的上表面来滑动。如图6A及图6B示出,在托架20处于打开状态时,引导部22e的上表面倾斜,越深处侧就越位于下方。因此,若使墨盒50的顶面52的第一边52a及52b的一部分与盖部22的引导部22e抵接,则因重力而墨盒50自动地被引导到盖部22的深处侧、墨盒50的安装位置。
墨盒50被设置在盖部22之后,以盖部22的与第一旋转轴相反一侧的端部向下方移动的方式,使盖部22转动。盖部22的转动是,从上方压住盖部22的顶面就能够实现的。此时,盖部22的第三侧面部22b向下方移动,从上侧压下上推部23的抵接部23d。
据此,如图5B示出,托架20,在装载墨盒50的状态下成为关闭状态。此时,由盖部22的第一弹簧22g,墨盒50向下方压住,由上推部23的第二弹簧23f,墨盒50向深处侧压住。据此,高精度地决定墨盒50相对于托架20的位置。
然后,将上推部23的第二嵌合部23c与盖部22的第一嵌合部22c嵌合,从而托架20被固定为关闭状态。
而且,为了使盖部22及上推部23的转动变得容易,而可以在盖部22或上推部23还增加杆部件。并且,也可以设置向上方对盖部22的与第一旋转轴相反一侧的端部施加力的施力部件。
[1-5.效果等]
根据所述结构的打印机,在进行墨盒50的卸下时,在托架20的盖部22保持墨盒50的状态下,开口部向上侧转动,因此,墨盒50的卸下变得容易。同样,在卸下墨盒50之后,安装新的墨盒50时,开口部朝向上侧,因此,能够容易安装墨盒50。
进而,在所述实施例中,在盖部22设置引导部22e,因此,只要使引导部22e与墨盒50的顶面的端部的下表面抵接,墨盒50就自动地(根据重力)被引导到盖部22的深处、墨盒50的安装位置。据此,墨盒50的安装变得更容易。
进而,所述结构的打印机,构成为能够开闭操作面板,构成为在操作面板的位置进行墨盒50的安装及卸下,因此,在进行墨盒50的安装及卸下时,不需要将重量大的玻璃台12推向上方。据此,能够提高用户的方便性。
并且,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不需要用于在打开状态下固定重量大的玻璃台12的能够支承玻璃台12的重量的部件,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能够削减成本。
并且,在操作面板下的待机空间13进行墨盒50的安装及卸下,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10的尺寸增加。
进而,一般而言,在具备扫描器的打印机10中,托架20的位置被配置在框体11的深的位置,但是,若利用所述实施例的托架20,在墨盒50的安装及卸下时,托架20的开口部朝向上方,并且,开口部扩大,因此,特别有用。
(其他的实施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该实施例。
(1)例如,对于在托架20能够装载的墨盒50的数量,不仅限于2,而是任意的。
(2)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设想具备扫描器的喷墨打印机来进行了说明,但是,不仅限于此。即使不具备扫描器的喷墨打印机,通过构成为盖部22在保持墨盒50的状态下转动,从而墨盒50的安装及卸下也变得容易。
(3)在所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墨盒50大致为长方体的情况的例子,但是,不仅限于此。并且,对于墨盒50,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深度为两段结构的情况的例子,但是,不仅限于此。并且,墨盒50的顶面,呈四边形状,但是,也包括圆角长方形、圆角四边形等、依照四边形的形状。
进而,也可以组合所述实施例及所述变形例的每一个。
所述实施例的打印机,能够适用于单功能的打印机、复印机、或多功能一体机等、用户进行墨盒的交换的打印机。

Claims (15)

1.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具备托架,
所述托架具备:
保持墨盒的第一盖部;
第一旋转轴;以及
开口部,隔着所述第一盖部而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一盖部被构成为,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中心,所述第一盖部的姿势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能够转动,
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开口部,与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开口部相比位于更上方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还具有:
上推部,将所述第一盖部的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中心推向上方;以及
限制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一盖部的所述开口部侧的端部向上方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还具备:
扫描器,对原稿中描述的图像进行扫描;以及
框体,在该框体的上表面配置有用于载放所述原稿的原稿台,在所述原稿台的下侧的区域的外侧配置有所述托架的待机空间,在所述待机空间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进行所述墨盒的安装以及卸下的能够开闭的第二盖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
所述第二盖部具有用于操作所述打印机的操作面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
所述墨盒是顶面呈四边形状的箱体,
在所述顶面,相对的两个第一边突出到比所述箱体的侧面部更外侧的位置,
所述两个第一边,在所述墨盒装载到所述托架时与所述第一旋转轴正交,
所述第一盖部具备板状的一对侧面部,该板状的一对侧面部被配置为安装所述墨盒时夹住所述两个第一边,
在所述一对侧面部分别形成有向安装所述墨盒的一侧突出的细长状的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被形成为,在所述墨盒被安装时,所述引导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墨盒的所述两个第一边的下表面抵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
所述第一盖部具备板状的一对侧面部,该板状的一对侧面部被配置为安装所述墨盒时夹住所述墨盒的侧面,
所述上推部被构成为,能够以被配置在所述第一盖部的所述开口部侧的下部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来转动,
所述第二旋转轴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
所述上推部具有,从所述第二旋转轴沿着径向延伸的细长状的抵接部,
所述抵接部被构成为,能够从下方与所述一对侧面部的至少一方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
所述第一盖部具有,覆盖所述墨盒的顶面的上方的板状的顶盖部,
所述上推部还具有,从所述第二旋转轴向与所述抵接部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二嵌合部,
所述第二嵌合部,与被设置在所述顶盖部的第一嵌合部嵌合,从而作为所述限制部来发挥功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
所述第一盖部具备由板状部件构成的按压部件,在安装所述墨盒时,所述板状部件与所述墨盒的顶面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机,
所述第一盖部具备第一施力部件,所述第一施力部件,在安装所述墨盒时,向从下方支承所述墨盒的基台部的方向,对所述按压部件施加力,从而将所述墨盒按压在所述基台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
所述上推部具备第二施力部件,所述第二施力部件,在安装所述墨盒时,向与所述第一盖部的所述开口部相反的一侧,对所述墨盒施加力。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
所述打印机还具备基台部,
所述基台部,从下方支承所述墨盒,且被构成为夹住用于引导所述托架的移动的轴,
所述第一旋转轴被配置为,与所述轴平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
所述托架被构成为,能够保持多个所述墨盒,
所述第一盖部,以多个所述墨盒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状态来保持多个所述墨盒。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机,
多个所述墨盒分别是是顶面呈四边形状的箱体,
在所述顶面,相对的两个第一边突出到比所述箱体的侧面部更外侧的位置,
所述两个第一边,在所述墨盒装载到所述托架时与所述第一旋转轴正交,
所述第一盖部具备多个侧面部,该多个侧面部被配置为安装所述墨盒时夹住多个所述墨盒各自的所述两个第一边,
所述多个侧面部之中的、被配置在两个所述墨盒之间的第一侧面部,由该两个所述墨盒共享,在该第一侧面部的双面形成有向安装所述墨盒的一侧突出的细长状的引导部,
所述多个侧面部之中的、所述第一侧面部以外的两个第二侧面部,在用于安装所述墨盒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向安装所述墨盒的一侧突出的细长状的所述引导部,
所述引导部被形成为,在所述墨盒被安装时,所述引导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墨盒的所述两个第一边的下表面抵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机,
所述上推部被构成为,能够以被配置在所述第一盖部的所述开口部侧的下部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来转动,
所述第二旋转轴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
所述上推部具有,从所述第二旋转轴沿着径向延伸的细长状的抵接部,
所述抵接部被构成为,能够从下方与所述多个侧面部的至少一个抵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印机,
所述第一盖部具有板状的顶盖部,该顶盖部共同设置在多个所述墨盒,且覆盖多个所述墨盒的顶面的上方,
所述上推部还具有,从所述第二旋转轴向与所述抵接部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二嵌合部,
所述第二嵌合部,与被设置在所述顶盖部的第一嵌合部嵌合,从而作为所述限制部来发挥功能。
CN201510184243.XA 2014-04-18 2015-04-17 打印机 Pending CN1050346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6796A JP2015205437A (ja) 2014-04-18 2014-04-18 プリンタ
JP2014-086796 2014-04-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4603A true CN105034603A (zh) 2015-11-11

Family

ID=52946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4243.XA Pending CN105034603A (zh) 2014-04-18 2015-04-17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469116B2 (zh)
EP (1) EP2942198A3 (zh)
JP (1) JP2015205437A (zh)
CN (1) CN1050346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7574A (zh) * 2015-12-07 2018-08-03 宝洁公司 用于手持式流体喷射设备的服务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56629A (ja) * 2015-09-16 2017-03-2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077689B2 (en) 2015-12-07 2021-08-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service station routine
US9782971B2 (en) * 2015-12-07 2017-10-1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artridge servicing cases for fluid jet cartridge
US10391042B2 (en) 2015-12-07 2019-08-2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reatment composi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odifying keratinous surfaces
US11590782B2 (en) 2015-12-07 2023-02-2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service station routine
US10471726B2 (en) 2015-12-18 2019-11-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tainers
USD838411S1 (en) * 2016-10-14 2019-01-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ervice station for a cosmetic device
JP6900667B2 (ja) * 2016-12-21 2021-07-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0610471B2 (en) 2018-02-01 2020-04-0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osmetic ink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surface tension modifier
US10813857B2 (en) 2018-02-01 2020-10-2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Heterogenous cosmetic ink composition for inkjet printing applications
US10849843B2 (en) 2018-02-01 2020-12-0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table cosmetic ink composition
JP7234697B2 (ja) 2019-02-28 2023-03-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印刷装置
JP7375470B2 (ja) * 2019-10-30 2023-1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レバー、液体収容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0938A (en) * 1989-12-04 1991-02-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nest for positioning ink jet print/cartridge
US20030169318A1 (en) * 2001-05-31 2003-09-11 Kline Daniel 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rizontally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from a carriage
EP1348562A2 (en) * 2002-03-26 2003-10-0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 cartridge supporting apparatus
US20060164482A1 (en) * 2001-03-30 2006-07-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20080038037A1 (en) * 2006-07-24 2008-02-14 Devore David Wayne Printhead Carrier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1523A (ja) * 1999-09-03 2001-03-21 Canon Inc プリント装置
US7384124B2 (en) * 2003-01-17 2008-06-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rriage for ink cartridg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25029B2 (ja) 2003-09-09 2010-08-1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記録ヘッドの固定構造
MXPA04012988A (es) * 2003-12-22 2005-10-18 Seiko Epson Corp Aparato para montar/desmontar un cartucho de tinta, aparato de registro, aparato para expulsion de liquidos y contenedor de liquidos.
JP4144637B2 (ja) * 2005-12-26 2008-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材収容体、基板、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材収容体を準備する方法
JP4609666B2 (ja) * 2006-03-31 2011-01-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収納装置に対する保護装置
JP4816378B2 (ja) * 2006-09-29 2011-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
JP2008203679A (ja) 2007-02-21 2008-09-04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7883173B1 (en) * 2007-09-25 2011-02-08 Burroughs Payment Systems, Inc. Height-adjustable printing system with single-use inkjet cartridge
JP5066017B2 (ja) * 2008-07-02 2012-1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TWI636893B (zh) * 2012-01-12 2018-10-01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油墨卡匣、配接器及卡匣
JP5994043B2 (ja) 2012-03-30 2016-09-21 齋藤 敬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0938A (en) * 1989-12-04 1991-02-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nest for positioning ink jet print/cartridge
US20060164482A1 (en) * 2001-03-30 2006-07-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20030169318A1 (en) * 2001-05-31 2003-09-11 Kline Daniel 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rizontally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from a carriage
EP1348562A2 (en) * 2002-03-26 2003-10-0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 cartridge supporting apparatus
US20080038037A1 (en) * 2006-07-24 2008-02-14 Devore David Wayne Printhead Carrier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7574A (zh) * 2015-12-07 2018-08-03 宝洁公司 用于手持式流体喷射设备的服务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69116B2 (en) 2016-10-18
EP2942198A2 (en) 2015-11-11
US20150298459A1 (en) 2015-10-22
EP2942198A3 (en) 2016-02-10
US20170001444A1 (en) 2017-01-05
JP2015205437A (ja)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34603A (zh) 打印机
JP4086888B2 (ja) インク収納容器
US7712986B2 (en) Printhead carrier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EP1853429B1 (en) Print head cleaner
US74880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using an ink-jet printing system
US7654656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844110B2 (ja) 印刷記録液吐出装置、印刷装置、印刷記録液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140210905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8960859B2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704308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5182392B2 (ja) 記録装置
US11491798B2 (en)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JP5408174B2 (ja) 記録装置
JP2016132109A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13954528A (zh) 墨盒安装结构
JP2020170956A (ja) 複合型プリンター
JP20080725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4305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7251642A (ja) スキャナ付き記録装置及びスキャナ付き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19638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00715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70044715A (ko) 솔리드 잉크젯 프린터를 갖는 복합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