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1212B -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1212B
CN105031212B CN201510397600.0A CN201510397600A CN105031212B CN 105031212 B CN105031212 B CN 105031212B CN 201510397600 A CN201510397600 A CN 201510397600A CN 105031212 B CN105031212 B CN 105031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group
treatment
mouse
parkin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76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31212A (zh
Inventor
贝伟剑
郭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3976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1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1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1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31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1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该药物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组成,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人参20~26%,制何首乌28~34%,银杏叶20~26%,麦冬20~26%。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可以是颗粒剂、胶囊剂、浓缩丸或片剂等口服制剂,经临床验证具有改善症状快、疗程短的优点。本发明的药物原料种类少、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原料药制成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纹状体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死亡丢失为病理特征,纹状体区多巴胺含量减少,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具有病程长、低治愈率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可达1.7%以上,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PD患者人数已超200万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龄化,PD患者在不断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尚缺乏治疗帕金森病的良效药物,治疗手段主要以西药(美多巴等多巴胺类)为主,但只能部分改善病症状,综合效果不佳,不能控制其进程,长期应用疗效减弱且毒性增大。人们一直期待能长期安全有效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的面世。
中医药理论认为帕金森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在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标实为风、火、痰、瘀等。中老年以后随年龄增长,肝肾脾渐衰,则精气血渐亏,筋脉失于濡养,虚风内动;或风火痰瘀,互阻络道,气血不通,风气内动,所涉及的脏腑主要为肝、肾、脾,而风、火、痰、瘀既可由脏腑功能障碍产生,又可因外感或起居失常所致。帕金森病应同时属于督脉病、跌蹶的范畴,由于帕金森病是内外多种因素、多种环节综合作用下发生和发展的,其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督脉不充、脑髓失养为本虚,元气虚衰、邪实内生、痰瘀为患为标实。气虚血瘀,脑络失畅,主病在肝,病久涉及脾肾;“以肾为本,以脾为根,以肝为标”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
中药复方辨证论治纵观文献报道,各医家多从肝肾着手辨治,注重风、痰、瘀、火、等病理因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的基础上发产生风、痰、瘀、火等致病因素,相互夹杂,发为本病"中医辨证分型以痰热动风、血瘀动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4种证型较为常见。刘泰、黄俊山、王海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气滞血瘀、痰浊阻滞二种证型。李学文认为临床上寒凝血脉痹阻型亦不少见,选方以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补阳还五汤为主,并在组方中常常配伍虫类药、常用的药物有天麻、钩藤、如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羚羊角粉、白蒺藜、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蝎、制鳖甲、炙龟板、钩藤、川芎、白芍、野葛根、银花、甘草,以起熄风定颤、搜风通络、滋补肝肾、育阴潜阳、镇肝熄风,清热解毒、化瘀通络及平肝熄风之功,总有效率可达80~90%。复方中医药因其多成分、多功能、相对低毒的临床安全有效,对治疗帕金森病等常见多发的多因素复杂疾病谱有独特效果和治疗优势,且具有毒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服用,成本低的优点(彭艳,白雪.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2):94-96;黄志兰,赵杨.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现状与展望[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81-83.)。但目前具有独特疗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中成药甚少,而经严格疗效评价、高效、安全、质量可控的有效治疗帕金森病现代中成药更是缺欠。现有的防治帕金森病的中成药普遍存在大复方、组成药味多、有效成分复杂、生产工艺不稳定、质量难于控制、疗效难于保证等到缺陷,难于在市场中发展,甚至将被市场逐渐淘汰。
因此,发掘中医药宝库,创新帕金森病治疗理论,寻找治疗帕金森病更为有效的中药制剂,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必将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该药物具有改善症状快、疗程短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该药物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组成,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20~26%,制何首乌28~34%,银杏叶20~26%,麦冬20~26%。
本发明药物,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的最佳配比为:
人参23%,制何首乌31%,银杏叶23%,麦冬23%。
本发明药物为口服剂,如颗粒剂、胶囊剂、浓缩丸或片剂。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可以采用各种常见的制备方法获得,其中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按配比称取原料药,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煮沸后武火煎2小时,第二次煮沸后武火煎1.5小时,第三次煮沸后武火煎1.0小时;
(2)合并煎液,过滤后在80℃下将滤液浓缩至清膏,置减压干燥箱内于60℃烘成干膏,粉碎成细粉;
(3)加入适量的医学可接受的赋形剂,按常规方法制成常用的固体口服剂。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以人参和制何首乌为主药,配以银杏叶、麦冬制成。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心经;"本药大补元气,安神益智,能补能通"为君药。制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补肾益精之功,故用之可坚肾气,补血生髓,强筋骨为臣药;何首乌收敛固涩之性尚可制约银杏叶、人参活血通散之过用,可相制相成。银杏叶性味:苦辛;甘涩;性平,归心、肺经;功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银杏叶和何首乌同为臣药,辅人参以治其本。麦冬滋阴润燥、生津,一方面濡润络脉以利通畅,另一方面制约君臣药物的燥烈之性为佐使。全方补气、补肝肾、活血通络,阴阳调和,祛邪而不伤正。本发明益气、补肝肾健脑、活血化瘀通络,调和阴阳,诸药相合,针对病机、药证合拍,且配伍注重补而兼通,动静结合,散收并施;益肾兼顾阴,补气不温燥,活血不伤络。
本发明立方精简、制法简单、便以质量控制、成本低、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有利于长期大量服用。
本发明药物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可通过下述临床统计报告和动物实验予以进一步证实。
一、临床实验
(1)临床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国内外认同的2010年的帕金森病诊疗指南(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病诊疗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2):77-79.)确诊的原发性PD患者;
排除标准:(a)有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继发于脑血管疾病、外伤和其它神经、精神疾病所致的帕金森病;(b)PD叠加综合症;(c)患有恶性肿瘤、残疾和其它躯体严重有严重神经、血液、内分泌等原发性疾病的患者;(d)症状型帕金森综合征、有精神病、滥用药物及酗酒史的病患。
中医主要症状: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病人来源:全部病例均来自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门诊与住院病人。
病人概况:选择2010~2014年全部病例均系神经科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帕金森病者。共123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7例;年龄51~76岁,平均63.1岁。病程1年~3年,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平均3.8年。
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病人,按照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
2。其中,
治疗组: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病程1年~15年,平均3.8年;年龄51~75岁,平均61.2岁。
对照组1: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病程1年~15年,平均3.7年;年龄51~76岁,平均61.4岁。
对照组2:41例,男性21例,女性20例;病程1年~15年,平均3.8年;年龄51~75岁,平均60.5岁。
上述3组病例在性别、病程、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实施例4制成胶囊250mg/粒,2粒/次,一天3次。
对照组1:服用下述方法制成胶囊250mg/粒,2粒/次,一天3次。
称取红参9kg、制何首乌12kg、银杏叶9kg,加10倍量水煎煮3次,第一次煮沸后保持微沸2.0小时,第二次煮沸后保持微沸1.5小时,第三次煮沸后保持微沸1.0小时。然后合并煎液,过滤后减压80℃下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置减压干燥箱内于60℃烘成干膏,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糊精和淀粉至8kg。装入明胶胶囊,制成胶囊剂,每粒250mg。
对照组2:口服美多巴片(规格为250mg/片)治疗,125~250mg,3次/d,根据病情,个体化给药。所述美多巴片购自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10930198。
各组15天为1疗程,共用药12个月,其间停用其它脑血管扩张药物、脑细胞代谢药物、神经功能调节药物。
各组经2周、1,3,6,12个月治疗后,评估疗效。
(4)观察指标
①安全性观察:包括一般生命指标(血压、心率、呼吸)、血常规、尿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及不良反应(兴奋、烦燥、口干、舌燥)检测。一般生命指标一天两次,门诊病人告诉其方法,叮嘱其及家人作详细记录;其他指标于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
②疗效性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肌肉僵直致肢体某一倍位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活动),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图、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率)的改善情况。
疗效标准依据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分量化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Rating Scale,UPDRS)评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85%为治愈;70-84%为显著疗效;20%-69%为有效;<20%为无效"。
①临床治愈:(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肌肉僵直致肢体某一倍位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等症状消失,可以独立行走,生活能够自理,上肢及下肢肌力恢复至4-5级。
②显效: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肌肉僵直致肢体某一倍位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等症状明显改善,能徒步行走,上肢及下肢肌力恢复2级以上。
③有效: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肌肉僵直致肢体某一倍位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等症状改善,上肢及下肢肌力恢复到1级以上。
④无效:治疗前后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肌肉僵直致肢体某一倍位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等症状无改善。
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第III部分和Hoehn-Yahr分级量表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第II部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问卷(ADCS-ADL)评估患者的是常生活能力。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第I部分评估患者的精神、行为和情绪。
中医主要症状、体征等方面的改变作为综评内容,并以运动功能改变为重点。
(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6)、疗效分析
表1显示,本发明药物能够较为有效地改善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体征,按照公认的疗效标准,总体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与对照组2药物美多巴比较,差异性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表1 三组帕金森病(PD症)疗效统计
与对照组2比较,※P<0.05
以临床治愈、显效与有效的和作为总有效率计算的数据基础,三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1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和82.9,对照组2为78.0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精神、行为和情绪(UPDRS-1)评分:经治疗后,WSXN组精神、行为和情绪积分较美多巴组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1
B.日常生活活动(UPDRS-II)评分:经治疗后,中药组日常生活活动积分较对照组2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2
C.运动功能检查(UPDRS-III)评分:经治疗后,中药组运动功能检查积分较对照组2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3
D.运动并发症(UPDRS-IV)评分:经治疗后,中药组运动并发症积分较对照组2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4
E.生活质量评分量表(PDQ)评分:经治疗后,中药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积分较对照组2有明显改善,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5
治疗前后量表积分变化:(见表2-1、2、3、4、5)
表2-1 治疗前后精神、行为和情绪(UPDRS-1)评分能量表积分变化
组别 n 疗前 疗1个月后 疗2个月后 疗3个月后 疗6个月后 疗12个月后
治疗组 41 3.66±1.01 2.79±0.65 2.33±0.65* 1.53±0.56 1.16±0.52 1.02±0.61**
对照组1 41 3.63±0.99 3.06±0.73 2.71±0.73 1.98±0.54 1.69±0.54 1.33±0.63**
对照组2 41 3.59±1.02 3.15±0.81 2.92±0.76 2.29±0.73 1.85±0.53 1.79±0.59
注:*与对照组2比较,P<0.05,**p<0.01(表2-1~2-6)同
表2-2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UPDRS-II)评分量表积分变化(x±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2个月 P
治疗组 41 15.65±5.66 613.86±5.07 12.32±5.07 11.16±5.01 8.86±4.17* 6.16±3.51** <0.05
对照组1 41 15.63±5.69 913.98±5.10 12.86±5.11 11.98±4.87 10.08±4.15* 8.89±3.62* <0.05
对照组2 41 15.61±5.71 114.12±5.31 13.12±5.31 12.46±5.00 11.12±3.31 10.32±3.31 <0.05
表2-3 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检查(UPDRS-III)评分量表积分变化(x±s)
组别 n 疗前 疗1个月后 疗2个月后 疗3个月后 疗6个月后 疗12个月后
治疗组 41 38.61±9.01 31.96±8.83 25.83±7.53 20.73±6.63* 16.63±6.53* 13.13±7.13*
对照组1 41 38.16±9.01 33.16±8.83 29.23±7.53 25.71±6.68* 22.15±6.51 19.98±7.31
对照组2 41 37.99±10.23 34.15±7.96 32.11±6.96 28.91±6.61 24.85±6.56 21.15±6.56
表2-4 治疗前后运动并发症(UPDRS-IV)评分量表积分变化(x±s)
组别 n 疗前 疗1个月后 疗2个月后 疗3个月后 疗6个月后 疗12个月后
治疗组 41 3.06±1.01 2.29±0.83 2.13±0.93 1.67±0.66* 1.29±0.65** 1.03±0.63*
对照组1 41 3.06±1.01 2.61±0.81 2.44±0.91 2.19±0.73 1.91±0.71* 1.61±0.59*
对照组2 41 3.59±1.02 2.93±0.86 2.61±0.87 2.46±0.61 2.15±0.56 1.79±0.56
表2-5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满意度(LSIB)评分量表积分变化(x±s)
组别 n 疗前 疗1个月后 疗2个月后 疗3个月后 疗6个月后 疗12个月后
治疗组 41 12.66±2.01 14.46±3.83 15.83±3.53 16.73±3.65 18.63±3.98 20.63±4.53
对照组1 41 12.48±2.11 13.83±3.48 14.16±3.65 15.64±3.61 17.58±3.91 18.15±4.33
对照组2 41 12.59±2.02 13.15±3.96 13.91±3.66 14.91±3.56 16.85±3.65 17.24±3.56
表2-6 治疗前后副作用口干、舌燥评分表积分变化
组别 n 疗1个月后 疗2个月后 疗3个月后 疗6个月后 疗12个月后
治疗组 41 1.79±0.65 2.33±0.65* 2.53±0.56* 2.66±0.81** 3.02±0.92**
对照组1 41 1.96±0.73 2.74±0.63 3.09±0.54 3.89±0.82 4.31±0.99**
对照组2 41 2.15±0.81 2.92±0.71 3.19±0.72 3.65±0.75 4.09±0.79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对帕金森病(PD症)的运动障碍有显著改善作用:从表2-1~2-5可以看到,121例病员经服治疗组和对照组1和对照组2(美多巴片)24个疗程后,3组药物治疗的量表得分均明显增加(P<0.01),说明都有解除肌肉震颤、肌僵直作用,且对语言不利、失眠、烦躁、易怒、舌质瘀点等症状改善非常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1对帕金森病(PD症)41例有效率分别达92.8%和82.9%,尽管痊愈率分别只有7.8%和2.5%、显效率分别是48.5%和46.3。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疗效比目前常用药美多巴片的总有效率78.05%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本发明所述的药物没观察到明显毒性,表明本药物为一安全有效制剂,不过对照组1的病人有12例(约29.3%)患者服药期间出现有口干、舌燥的不良反应,且对照组的各项评会量表的得分均不如治疗组,故以治疗组效果最佳。
二、动物实验
实验1
本发明药物对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大鼠模型的药理作用
本实验例考察本发明药物对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致帕金森病样模型大鼠的运动功能、大鼠皮层过氧化脂质水平、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及黑质处神经元数量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SD大鼠,雄性,体重200±20g
2、试剂与仪器
试剂:6一羟多巴胺(6-hydroxydapamine,6-OHDA)、辛烷磺酸钠盐(octyl sulfatesodium salt,OSA)、多巴胺(Dopamine,DA)、二羟基苯乙酸(lj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二羟基苯甲胺(3,4-dihydroxybenzylamine,DHBA)、高香草酸(homovanillicacid,HVA)、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高氯酸、甲醇、酚、酪胺酸羟化酶抗体。
仪器:SN-2N型动物脑立体定位仪、Berthold Mithras LB 940多功能酶标仪、Waters Alliance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器、碳l8反相色谱柱、Eppendoff型高速冷冻离心机、Image-pro plus图像采集及分析系统。
实验方法:
1、纹状体6-OHDA定向损毁大鼠模型的建立
參照Yukio Lchitani等的方法建立6-OHDA纹状体定向损毁的大鼠PD模型6-0HDA溶于0.9%生理盐水中(含0.1%抗坏血酸)。大鼠以10%水合氯醛麻醉,脑立体定位仪定位,平颅头位,右侧为健侧,左侧进行四点注射,四点分别为:前囟前(AP)0.5-1.0mm,中线旁开(ML)3.0mm,自颅骨表面深度(DV)5.5mm及4.5mm各一点,每点注射6-OHDA2μl(3μg/μL)。对照组(假手术)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2大鼠旋转行为的检测及模型鼠的筛选:
参照郜文等的实验方法:术后2周起对各组实验动物腹腔注射盐酸阿扑吗啡(0.25mg/kg),观察其行为学变化,3分钟后,开始记录大鼠旋转次数,连续测定40分钟。
在造模4周后进行筛选:传统的帕金森病样大鼠模型制备方式为黑质处6-OHDA的定向损毁,选择旋转圈数>6圈/分钟的大鼠作为合格的大鼠模型,但此时大鼠脑中多巴胺(DA)的含量已严重下降,多降低95%以上,为便于观察药物作用效果,我们选择了6-OHDA纹状体处定向损毁的中度损毁造模方式,选择恒定向健侧旋转且旋转圈数>40圈/40分钟的大鼠作为合格模型鼠,选择任一次测定均不产生旋转行为的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鼠,其余则淘汰。
用药2周和4周时,分别测定阿扑吗啡诱导的各组大鼠的旋转行为,测定时间为40分钟。计算每只大鼠用药后旋转圈数下降率。计算方法:下降率=(用药前旋转圈数-用药后旋转圈数)/用药前旋转圈数*100%。
3.分组及给药:
将经筛选合格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蒸馏水(10ml/kg)连续灌胃4周;模型组:蒸馏水(10ml/kg)连续灌胃7周;本发明药物组(简称WXSN)给予下述实施例1的干膏连续灌胃4周,剂量分别为50mg/kg、200mg/kg;中药对照组(简称中药对照组)给予制备上述对照组1所用胶囊的干膏连续灌胃4周,剂量分别为50mg/kg、200mg/kg;美多巴组(阳性对照药组):给予美多巴50mg/kg/日(一日两次)连续灌服4周。
4、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整(MDA)测定:
脑组织称重,以l:8的比例加0.2M pH7.4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匀浆,5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0.5m1。用MDA检测试剂盒,按说明书测定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
5、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标准品配制:各标准品都溶于流动相中,浓度为0.l mg/ml,使用时分别稀释到10ng/m1,进样量10μ1。
色谱条件:waters公司碳十八反相色谱柱,洗脱液:80mM磷酸氢二钠,60mM柠檬酸,0.22mM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5mM octyl sulfate sodium salt,20%甲醇。调pH为4.3,经过滤脱气后使用,流量l.0m1/min。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压0.7v,测定温度37”C。标准品在浓度和峰面积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
样品预处理:参照张林魁等人的方法进行样品的预处理:接照l:l0(w/v)的比例向纹状体内加入0.l M高氯酸(每100ml含L一半胱氨酸5mg,内标DHBA浓度为200ng/ml)制备匀浆,置高速冷冻离心机l2000转,温度为4'℃离心20分钟。取上清10μ1测定其中的多巴胺代谢产物的含量。
6、脑黑质处酪胺酸羟化酶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灌注固定,取材:用l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将动物固定于平台上,开胸,由心尖剪开左心室,插入灌注针头至主动脉根部,并剪开右心耳,快速灌注温盐水,直至心室内无血,肝脏变白,再用预冷的灌注固定液进行灌注固定,直至动物全身僵直,再慢灌l0-20分钟后,取出脑组织放入后固定液中,待组织下沉后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脑组织从后固定液中取出,用自来水冲洗,修块,置于异戊烷中,放入液氮中速冻l0-l5秒,组织经冠状切面切为40μm厚的组织薄片,将组织片放入PBS液中洗涤,5分钟/次x3次,组织片用3%H2O2室温孵育10分钟,以去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PBS洗液充分洗涤,5分钟/次x3次,用5-10%封闭用羊血清室温孵育30分钟,以减少非特异性吸附,吸出羊血清,加入l:5000稀释的酪胺酸羟化酶抗体(TH室温孵育2小时后转入4'℃孵育48小时。PBS洗液充分洗涤,5分钟/次x3次,加入生物素标记的鼠二抗(稀释度为1:300,37”C水浴箱中保温30分钟,PBS洗液充分洗涤,5分钟/次x3次,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三抗(稀释度为l:200),37℃水浴箱中保温60分钟,PBS洗液充分洗涤,5分钟/次x3次,DAB显色,镜下控制染色程度,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阴性对照的设立:分别以洗液和非免疫的正常兔血清代替一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其余步骤同前。阳性反应为组织细胞结构呈棕黄色颗粒聚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图象分析:每组随机选取3只大鼠行免疫组化切片,将切片置于l0x10显微镜下观察各动物黑质阳性细胞,用Image-pro plus软件采集图象并分析,记录阳性细胞数。
实验结果:
1.本发明药物对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对于单侧的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模型,同侧的黑质-纹状体通路破坏,纹状体内的神经元失去多巴胺能神经的支配,其多巴胺受体处于一种超敏状态,当给予外源性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阿朴吗啡后,动物损伤侧的反应就强于健侧而无法保持平衡,并向健侧旋转,旋转的频率大致与黑质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受损程度一致。本研究给药前、给药后2周及4周,分别对大鼠进行了旋转行为侧定,为消除动物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我们对每只大鼠分别进行给药后自身旋转次数下降率的计算,对模型组与其它各组下降率(%)作t检验。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旋转圈数明显增高,本发明药物各剂量组都明显减少大鼠旋转次数,其中本发明药物50和200mg/kg组差异均具显著性(表1),作用比中药对照组和美多巴强。
表1.WSXN中药提取物对6OHDA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2)本发明药物对模型大鼠皮层过氧化脂质的影响
给药4周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取脑皮层测定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皮层MDA的含量明显升高,而本发明药物用药各组则可显著降低MDA的水平,并显剂量依赖性(表2),效果比中药对照组和美多巴强。
表1.WSXN方提限物对6OHDA大鼠脑皮层MDA含量为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n) MDA(mmol/g蛋白)
正常组 10 78.3±13.3**
模型组 10 108.3±16.5**
WSXN 50mg/kg 10 89.3±18.3##
WSXN 200mg/kg 10 71.5±23.1##
对照治疗组50mg/kg 10 92.6±21.3##
对照治疗组200mg/kg 10 76.6±20.9##
美多巴50mg/kg 10 89.1±22.4##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3)本发明药物颗粒对模型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大鼠给药7周后,断头处死,取脑纹状体,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在此项检测指标中,我们采用的计算方法如下:神经递质含量降低率=(健侧神经递质含量-损毁侧含量)/健侧神经递质含量x l00%。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损毁侧纹状体内多巴胺(DA)、多巴酸(DOPAC)及高香草酸(HVA)含量降低率比对照组明显加重。应用本发明药物后,可明显缩小损伤侧与未损伤侧神经递质含量的差异,效果比中药对照组和美多巴组显著(请参阅表3)。
表3.WSXN方提限物对6OHDA大鼠神经递质含量降低率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n) DA降低率(%) DOPAC降低率(%) HVA降低率(%)
假手术组 9 10.5±5.6 6.3±4.2 5.6±4.8
模型组 9 88.3±13.3** 81.5±16.2** 76.6±18.3**
WSXN 50mg/kg 10 69.3±16.3## 62.5±18.6## 61.1±18.6##
WSXN 200mg/kg 10 61.5±20.1## 50.5±20.3## 54.8±14.9##
对照治疗组50mg/kg 10 72.5±16.1## 66.5±19.3## 64.8±17.9##
对照治疗组200mg/kg 10 66.6±20.3## 52.1±18.9## 58.1±16.6#
美多巴50mg/kg 10 71.1±18.4## 57.5±17.2## 59.9±17.8##
神经递质含量降低率=(健侧神经递质含量-损毁侧神经递质含量)神经递质含量×100%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4)本发明药物对模型大鼠黑质处酪胺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的影响:
在本项指标中,我们将每组动物左右侧黑质处酪胺酸羟化酶(TH)染色阳性的细胞数进行自身对比,计算损毁侧TH阳性细胞数及细胞面积的下降率,发现模型组大鼠损毁侧黑质处TH阳性细胞的下降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应用本发明药粒可使降低的TH阳性细胞率明显回升(表4),作用比中药对照组和美多巴强。
表4.WSXN方提取物对6OHDA大鼠黑质处酪胺酸羟化酶(TH)染色阳性的细胞数的影响:
阳性的细胞数下降率=(健侧阳性的细胞数-损毁侧阳性的细胞数)/健侧阳性的细胞数×100%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可以减少神经毒物6-羟多巴胺(6-OHDA)对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对其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提升动物损毁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作用比中药对照组和美多巴强。
实验2
本发明药物对药物性肌肉震颤模型:槟榔碱震颤和氧合震颤素震颤。记录动物出现震颤的潜伏期及震颤持续的时间,以观察本发明药物对药物震颤行为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ICR小鼠,雄性,清洁级,体重18±2g。
2、试剂:氧化震颤素(Oxotremorin)、槟榔碱(Arecoline)。
实验方法:
1、动物分组及给药情况
小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小鼠在给予0.9%生理盐水单次腹腔注射(0.3ml/只)前,给予蒸馏水连续灌胃(0.3ml/只)2周;模型组小鼠给予槟榔碱(25mg/kg)或氧化震颤素(0.15mg/kg)单次腹腔注射前蒸馏水连续灌胃(0.3ml/只)2周;本发明药物组(简称WXSN)在小鼠造模前给予上述实施例1干膏连续灌胃2周,剂量分别50mg/kg、200mg/kg;中药对照组(简称中药对照组)在小鼠造模前给予制备上述对照组1所用胶囊的干膏连续灌胃2周,剂量分别为50mg/kg、200mg/kg;美多巴组(阳性对照药组)小鼠在造模前1天,美多巴65mg/kg灌胃。
2、槟榔碱肌肉震颤小鼠行为评价:采用成年ICR小鼠,槟榔碱25mg/kg腹腔注射,记录每只小鼠自给予槟榔碱后至产生肉眼明显可见的肌肉震颤所需时间为震颤潜伏期,震颤产生后至消失所需时间为震颤持续时间。
3、氧化震颤素震颤小鼠行为评价:采用成年ICR小鼠,氧化震颤素0.l5mg/kg腹腔注射,记录每只小鼠自给予氧化震颤素后至产生肉眼明显可见的肌肉震颤所需时间为震颤潜伏期,震颤产生后至消失所需时间为震颤持续时间。
实验结果:
1、本发明药物颗粒对槟榔碱致小鼠震颤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在给予槟榔碱腹腔注射后,出现明显的震颤、流涎、躁动不安等行为,其震颤持续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本发明药物颗粒给药组小鼠在腹腔注射槟榔碱后,震颤、流涎、躁动不安等症状较模型组减轻,震颤持续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表5),中药对照组提取物(上述对照1组提取物干膏)和美多巴也有类似效果,但作用比本发明药物弱(P<0.01)。
表5.WSXN方提取物对槟榔碱致小鼠震颤行为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n) 震颤持续时间(秒)
正常组 10 0±1.3
模型组 10 408.3±66.5**
WSXN 50mg/kg 10 289.3±88.3##
WSXN 200mg/kg 10 251.5±63.1##
对照治疗组50mg/kg 10 308.1±71.6##
对照治疗组200mg/kg 10 270.6±53.3##
美多巴50mg/kg 10 298.1±72.4##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2、本发明药物对氧化震颤素致小鼠震颤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在给予氧化震颤素腹腔注射后,出现明显的震颤行为,其震颤持续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本发明药物颗粒给药组小鼠在腹腔注射氧化震颤素后,震颤、流涎、躁动不安等症状较模型组减轻,震颤持续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中药对照组提取物和美多巴也有类似效果,但作用比本发明药物弱(表6)
表6.WSXN方提取物对氧化震颤素致小鼠震颤行为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n) 震颤持续时间(秒)
正常组 10 0±1.3
模型组 10 48.3±6.5**
WSXN 50mg/kg 10 29.3±8.3##
WSXN 200mg/kg 10 25.5±6.1##
对照治疗组50mg/kg 10 31.6±5.3##
对照治疗组200mg/kg 10 28.1±6.3##
美多巴50mg/kg 10 27.8±7.2##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帕金森病人最直观的临床表现是肌肉震颤、僵直及运动不能。槟榔碱和氧化震颤素均为M受体激动剂,可以引起肌肉的剧烈收缩,能够模拟该病的震颤表现,故本模型也是评价抗帕金病药效的一种必要动物模型。本发明药物能够显著缩短动物震颤持续时间,中药对照和美多巴也有相似作用,但本发明物的作用最强。
[实验例3]本发明药物对MPTP致PD样模型小鼠的药理作用
实验材料:
l、动物:C57BL小鼠,雌、雄各半,清洁级,体重l8±2g。
2、试剂及仪器:l-甲基一4苯基一l,2,3,6一四氢嘧啶(l-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
仪器:CS-2型小鼠自主活动程序仪。
实验方法:
l、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建立:MPTP直接溶于0.9%无菌生理盐水,调节其终浓度为2mg/ml。模型组动物连续腹腔注射MPTP20mg/kg,共造模8天。
2、分组及给药:C57BL小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蒸馏水灌胃2周后,腹腔注射与模型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8天。模型组:蒸馏水灌胃2周后,MPTP 20mg/kg连续腹腔注射,共造模8天。本发明药物(同上,WSXN)在给予本发明药物2周后,腹腔注射MPT P20mg/kg,共造模10天。本发明药物在给予2周后,腹腔注射MPTP 20mg/kg,共造模8天。本发明药物(WSXN)和中药对照的剂量分别为50mg/kg、200mg/kg;美多巴组(阳性对照药组)为造模当天开始给予美多巴65mg/kg。
3、小鼠爬杆实验:
参照Nobutaka Arai;Kazuaki Misugi的实验方法略加修改,具体测定方法如下:实验用具为自制不锈钢杆长0.5米,直径1cm(其上用胶布缠绕)顶端为一直径2.5cm的木制圆球,动物给予MPTP前一天.先进行爬杆训练,引导动物l0秒内由杆顶爬至杆底,每只训练4次。正式测定时,首先测定应用MPTP前小鼠的爬杆时间,在给予MPTP后1-2小时内,对动物进行第二次爬杆时间的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如下:持小鼠尾部,将其头向下置于杆顶部(以小鼠后肢置于球上为准),让其自然爬下,记录小鼠自站于杆顶至双前肢接触杆底平台所需时间。测定时限120秒。鼠不能持杆,完全自然下滑者,记录爬杆时间为120秒。计算各组小鼠给予MPTP前后爬杆时间的差值(给予MPTP后爬杆时间短于未处理时,其数据记录为0)、连续测定造模8天内各组小鼠处理前后爬杆时间差值。
4、小鼠自发活动记数测定:
参照李斌等报告的方法,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后研制的CS-2型小鼠自主活动程序仪测定小鼠自发活动次数,当计算机进入测定程序后,将小鼠放入活动箱中(高:l3cm,直径:25cm)、每次同时测定4只小鼠,每个活动箱中一只,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小鼠活动情况,测定每只鼠5分钟内的活动次数,进行统计学处理。
5、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
标准品配制:各标准品都溶于流动相中,浓度为0.1mg/ml,使用时,分别稀释到10ng/ml,进样量l0μl。
色谱条件:Waters公司碳十八反相色谱柱,洗脱液:80mM磷酸二氢钠、60mM柠檬酸,0.22mM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5mM octyl sulfate sodium salt,20%甲醇。调pH为4.3,经过滤脱气后使用,流量1.0ml/min。电化学检测工作电压0.7v,测定温度37℃。标准品在浓度和峰面积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
样品预处理:参照张林魁等人的方法进行样品的预处理:按照1:20(w/v)的比例向纹状体内加入0.1M高氯酸(每100ml含L-半胱氨酸5mg,内标DHBA浓度为200ng/ml)制备匀浆,置高速冷冻离心机12000转4℃离心20min。取上清10μL测定其中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实验结果:
1、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爬杆时间的影响
爬杆时间反应了动物的协调运动能力。协调性好则动物爬杆时间所需时间短,协调性差,则爬杆时间长。结果发现:模型组小鼠爬杆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本发明药物用药组小鼠爬杆时间明显缩短,中药对照组提取物和美多巴也能明显缩短模型小鼠爬杆时间,但作用比本发明药物稍弱(表7)。
表7.WSXN方提取物对MPTP致小鼠爬杆时间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n) 造模后爬杆时间-造模前爬杆时间(秒)
正常组 20 0±1.3
模型组 20 8.3±3.5**
WSXN 50mg/kg 19 6.3±3.3
WSXN 200mg/kg 19 5.1±3.1#
对照治疗组50mg/kg 20 6.6±3.3##
对照治疗组200mg/kg 19 5.4±2.9#
美多巴50mg/kg 19 5.3±2.2##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2、本发明药物颗粒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自主活动数反映了动物的随意运动能力。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自主活动明显减少。本发明药物用药组小鼠自主活动较模型组显著增加,中药对照组提取物和美多巴也能明显增加模型小鼠自主活动次数,但作用比本发明药物稍弱(表8)。
表8.WSXN方提取物对MPTP致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n) 造模后自主活动次数-造模前自主活动次数
正常组 20 30±1.3
模型组 20 8.3±6.5**
WSXN 50mg/kg 19 16.3±8.3#
WSXN 200mg/kg 19 24.5±6.1##
对照治疗组50mg/kg 20 15.6±7.3#
对照治疗组200mg/kg 19 20.6±8.2##
美多巴50mg/kg 19 18.8±7.2##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3、本发明药物能对MPTP模型小鼠脑纹状体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小鼠造模后14天,断头处死,取脑纹状体用HPLC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脑纹状体内多巴胺(DA)、多巴酸(DOPAC)及高香草酸(HVA)的含量较对照组都明显降低,差异具显著性。各剂量本发明药物、中药对照和美多巴都能不同程度提高模型动物脑纹状体内多巴胺、多巴酸及高香草酸的含量,以本发明药物作用最佳(表9)。
表9.WSXN方提取物对MPTP模型小鼠脑纹状体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mmol/g蛋白)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n) DA DOPAC HVA
正常组 9 10.5±5.6 6.3±4.2 4.6±0.8
模型组 9 3.3±1.3** 2.5±1.2** 2.6±0.7*
WSXN 50mg/kg 10 6.1±1.3## 4.5±1.6## 3.2±0.9#
WSXN 200mg/kg 10 6.8±2.3## 5.6±2.9## 3.9±1.1#
对照治疗组50mg/kg 10 5.9±1.3## 4.1±1.5## 3.1±1.0#
对照治疗组200mg/kg 10 6.5±2.1## 5.1±2.3## 3.6±1.1#
美多巴50mg/kg 9 4.3±1.4# 3.5±2.2## 2.9±1.80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论:
1、对于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致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本发明药物对模型鼠的异常旋转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它还能够抑制模型鼠大脑皮层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增多,增加黑质处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神经元数目,提升大鼠脑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2、对于槟榔碱及氧化震颤素所致的肌肉震频小鼠模型,本发明药物能明显减少震颤持续时间。
3、对于MPTP腹腔注射PD小鼠模型,本发明药物能明显增强小鼠运动协调性,缩短其爬杆时间,增强小鼠自主活动能力,提升小鼠脑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中药对照和美多巴也有类似作用,但作用以本发明药物最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颗粒剂):
称取红参9kg、制何首乌12kg、银杏叶9kg和麦冬9kg,加10倍量水煎煮3次,第一次煮沸后保持微沸2.0小时,第二次煮沸后保持微沸1.5小时,第三次煮沸后保持微沸1.0小时。然后合并煎液,过滤后减压80℃下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置减压干燥箱内于60℃烘成干膏,粉碎成细粉。在获得的干膏细粉中加入适量糊精和淀粉至10kg,再加75%酒精制成颗粒,然后干燥、整粒,分装成10g/包(每包含药物干粉约3.3g)。
实施例2(颗粒剂)
称取红参7.800kg、制何首乌13.016kg、银杏叶9.379kg和麦冬8.805kg,加10倍量水煎煮3次,第一次煮沸后保持微沸2.0小时,第二次煮沸后保持微沸1.5小时,第三次煮沸后保持微沸1.0小时。然后合并煎液,过滤后减压80℃下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置减压干燥箱内于60℃烘成干膏,粉碎成细粉。在获得的干膏细粉中加入适量糊精和淀粉至10kg,再加75%酒精制成颗粒,然后干燥、整粒,分装成10g/包(每包含药物干粉约3.3g)。
实施例3(颗粒剂)
称取红参10.140kg、制何首乌11.505kg、银杏叶8.385kg和麦冬8.970kg,加10倍量水煎煮3次,第一次煮沸后保持微沸2.0小时,第二次煮沸后保持微沸1.5小时,第三次煮沸后保持微沸1.0小时。然后合并煎液,过滤后减压80℃下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置减压干燥箱内于60℃烘成干膏,粉碎成细粉。在获得的干膏细粉中加入适量糊精和淀粉至10kg,再加75%酒精制成颗粒,然后干燥、整粒,分装成10g/包(每包含药物干粉约3.3g)。
实施例4(胶囊剂)
将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成的药物干膏细粉,装入明胶胶囊,制成胶囊剂,每粒250mg。
实施例5(片剂)
将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成的药物颗粒,采用常规方法压片,制成片剂。
实施例6(浓缩丸剂)
将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成的药物细粉,采用常规方法加入适量糊精和淀粉泛丸,制成浓缩丸剂。

Claims (4)

1.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该药物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组成,其中所述的有效成份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20~26%,制何首乌28~34%,银杏叶20~26%,麦冬20~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效成份的配比为:人参23%,制何首乌31%,银杏叶23%,麦冬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为颗粒剂、胶囊剂、浓缩丸或片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由以下方法制成:
(1)按配比称取原料药,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煮沸后武火煎1.5小时,第二次煮沸后武火煎1小时,第三次煮沸后武火煎1.0小时;
(2)合并煎液,过滤后在80℃下将滤液浓缩至清膏,置减压干燥箱内于60℃烘成干膏,粉碎成细粉;
(3)加入适量的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剂、胶囊剂、浓缩丸或片剂。
CN201510397600.0A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Active CN105031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7600.0A CN105031212B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7600.0A CN105031212B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1212A CN105031212A (zh) 2015-11-11
CN105031212B true CN105031212B (zh) 2018-04-17

Family

ID=54438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7600.0A Active CN105031212B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12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1983A (zh) * 2018-11-13 2019-04-30 深圳市和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帕金森患者监护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4057A (zh) * 2018-07-25 2018-10-26 何金蔚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草药
CN111046805B (zh) * 2019-12-15 2023-09-26 深圳市具安科技有限公司 动物平衡性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5120660B (zh) * 2022-04-11 2023-06-16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与一种丸剂以及片剂
CN114767783B (zh) * 2022-04-26 2023-04-28 澳门大学 麦冬提取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7136B (zh) * 2008-09-04 2011-05-04 广东药学院 用于防治脑缺血损伤相关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的组合物
KR101593618B1 (ko) * 2009-05-26 2016-02-15 (주)아모레퍼시픽 사포닌의 생체 이용률 증진 조성물
CN102233009B (zh) * 2011-06-21 2013-04-24 广东药学院 一种促进神经再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1983A (zh) * 2018-11-13 2019-04-30 深圳市和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帕金森患者监护系统
CN109691983B (zh) * 2018-11-13 2022-04-19 深圳市和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帕金森患者监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1212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31212B (zh)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CN101444611B (zh) 治疗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5525B (zh) 一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1395B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721539A (zh) 用于治疗神经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8514623A (zh) 一种治疗肝肾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08639B (zh) 一种中药活性成分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239597A (zh) 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194301A (zh)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
WO2020233459A1 (zh) 一种改善记忆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3027B (zh) 一种用于促进肠动力的中药制剂
CN104740428B (zh) 一种复方红衣补血药物制剂及其应用和检测方法
CN109395008A (zh)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830584A (zh) 治疗椎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4127B (zh) 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症的药物
CN103830675B (zh)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6389577A (zh) 一种使头发黑亮的中药组合物
CN105749021A (zh) 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制剂
CN105477373A (zh) 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2703B (zh) 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40774A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中药
CN101843681B (zh) 含有荭草的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3893285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放化疗后肾毒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8685994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
CN107582947A (zh) 一种益智补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240 No. 40 Guanghanzhi Street, Baogang,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510006 Guangdong City, Guangzhou province outside the University of East Ring Road, No. 28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