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0657A -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0657A
CN105030657A CN201510567636.9A CN201510567636A CN105030657A CN 105030657 A CN105030657 A CN 105030657A CN 201510567636 A CN201510567636 A CN 201510567636A CN 105030657 A CN105030657 A CN 105030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roin
micropin
preparation
microneedle array
composite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676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30657B (zh
Inventor
陶虎
史之峰
王琳
王征
秦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Hua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5676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06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0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30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46Solid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53Methods for producing micro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由微针和基底组成,与传统微针相比,具有多功能、可控缓释、柔性、高效、低价、易制备、生物相容性好、可自然降解等一系列突出的优势。根据实际需要,不仅可以在微针和基底、微针之间选择包裹不同的药物组合,实现药物组合在空间的不同分布,根据具体用药需求实现功能上的多样化、模块化、集成化和自由化;还可以改变微针和基底的几何尺寸、固化工艺以及所用蚕丝蛋白的种类,控制降解速率,从而实现对药物释放顺序和速率的可控,提高药物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药物治疗是现代临床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开药物本身,最优化的给药途径往往决定了药物的实际疗效,常规给药方式包括透皮给药、口服和注射。透皮给药时,药物对皮肤的渗透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皮肤外层的角质层会对药物的吸收造成阻碍,药物也不易深入体内,导致对药物的选择非常局限。口服药物时,药物首先经过肠胃、肝脏等器官,肠胃的消化作用以及肝脏的首过效应常使药物过早的发生分解,失去活性,造成靶器官的实际药物浓度并不高,并且存在一系列的胃肠道副作用;注射给药虽然将药物直接引入脉管系统,但需要使用特殊的注射器械和针头,由专业人员操作完成,由于针头尺寸较大,针头的刺入不仅会刺激皮肤深层神经细胞给人体造成痛苦,还会造成皮肤局部创伤,加大伤口感染几率,此外,一部分人类疾病,器官和组织存在天然生理“屏障”,使得血液中的药物无法或较少直接进入受累器官和组织,造成治疗效果的不理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涌现出丰富的药物,但如何将这些药物引入人体,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最主要的包括:1、给药过程有创;2、药物载体生物兼容性差;3、药物在基质分布不均或分布情况未知;4、药物释放或作用过程不可调节;5、单次给药只能局限在一种药物;6、传统局部给药方式药物利用效率较低;7、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微针技术是一种近些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给药方式。由于不会接触到神经,所以不会有疼痛感;微针尺寸较小,对人体皮肤的伤害很小。传统微针主要以硅或金属作为材料,其生物相容性较差,常常作用在体表位置,如果深入体内使用,除了材料本身的缘故,会给使用者带来明显的异物感,更重要的是会引起较为脆弱的组织和器官损伤,最常见引起体腔内的出血和感染;由于仅能负载单一药物,无法提供有层次的综合治疗,导致实际疗效受限;此外,无法自然降解的特性,使得药物释放完以后还要进行二次外科操作将其取出,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伤害;此外,对于药物释放速率的控制难以实施,不能够根据疾病进展规律进行可调控的持续治疗。
中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蚕丝更是在约4700年前已有记载。蚕丝是熟蚕结茧时分泌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蚕丝蛋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含量约占蚕丝的70%~80%,含有18种氨基酸。在经不溶化处理过程中,蚕丝蛋白的结构会发生从任意卷曲到β结构的转变。在蚕丝蛋白发生结构转变后,侧链与侧链间、侧链与主链间以及分子与分子之间可形成大量的氢键结合,产生大量的次级交联点,可以有效地控制蚕丝蛋白的溶解性。蚕丝蛋白本身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理化性质,并且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所以蚕丝蛋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基于上述情况,设计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自然降解、柔性、易制备的多功能微针,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解决现有药物输送技术中功能单一、生物相容性差、缓释过程不可控、成本高、创伤大等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所述蚕丝蛋白微针阵列至少包括基底和阵列分布于基底表面的蚕丝蛋白微针。
可选地,所述蚕丝蛋白微针呈圆锥形或类圆锥形,蚕丝蛋白微针的底径为50μm~1cm,长度为50μm~5cm,尖端直径不大于50μm,所述蚕丝蛋白微针间的间距0.1mm~5cm。
可选地,所述蚕丝蛋白微针的尺寸均一,或者尺寸不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蚕丝蛋白溶液;
提供一微针阵列阴模具,所述微针阵列阴模具为槽体结构,所述槽体结构包括槽底和槽壁,所述槽底设置有微针槽;
向所述微针槽内倒入所述蚕丝蛋白溶液,干燥并固化形成蚕丝蛋白微针;
向所述槽体结构中倒入所述蚕丝蛋白溶液,干燥并固化形成基底;
将所述蚕丝蛋白微针和基底从所述微针阵列阴模具剥离,获得蚕丝蛋白微针阵列。
可选地,所述制备蚕丝蛋白溶液的方法为:
1)将蚕茧剪碎置于碳酸钠溶液中加热并搅拌,进行脱胶,形成蚕丝;
2)将所述蚕丝置于超纯水中搅拌洗涤捏干,重复数次,进行干燥;
3)将干燥后的所述蚕丝浸没于溴化锂溶液中,保温一定时间,得到蚕丝蛋白与溴化锂的混合溶液;
4)将所述蚕丝蛋白与溴化锂的混合溶液装入透析袋中,置于超纯水中透析;
5)透析后,将所述透析袋中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上层清液,最终得到所需的蚕丝蛋白溶液。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01M~100M,体积为1mL~1000L,煮沸时间为1s~1000h。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加热方式为电炉加热或高压锅加热,加热温度为50~130℃,加热时间为1s~1000h。
可选地,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搅拌方式为磁力搅拌,搅拌速度为1r/min~2000r/min,搅拌时间为1s~1000h。
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搅拌洗涤所用超纯水的体积为1mL~1000L,每次时间为1s~1000h,重复次数为1次~50次,干燥方式为25℃常压下干燥。
可选地,所述步骤3)中,溴化锂溶液的浓度为0.1M~100M,体积为0.1mL~1000mL,保温温度为5℃~95℃。
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为10~10000000Da,透析时间为1s~1000h,透析过程中换所述超纯水的时间间隔为1s~1000h,每次所换超纯水的体积为1mL~1000L。
可选地,所述步骤5)中,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r/min~20000r/min,离心力为1g~50000g,时间为1s~10h,离心时的温度为1℃~10℃。
可选地,采用激光刻蚀方法加工获得所述微针阵列阴模具,所述槽壁厚度为0.1mm~2mm,槽壁高度为0.1mm~2cm,所述微针槽口径为50μm~1cm,深度为50μm~5cm,尖端直径不大于50μm,微针槽间距0.1mm~5cm。
可选地,干燥所述蚕丝蛋白溶液的方式为常温常压干燥,干燥时间为1s~1000h。
可选地,固化所述蚕丝蛋白溶液的方式为使用固化剂或水蒸气退火;采用的固化剂为甲醇,固化时间为1s~1000h;采用水蒸气退火,退火温度为1℃~100℃,时间为1s~1000h,压力为-100KPa~-25KPa。
可选地,所述剥离的方式为机械剥离。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由微针和基底组成,与传统微针相比,具有多功能、可控缓释、柔性、高效、低价、易制备、生物相容性好、可自然降解等一系列突出的优势。根据实际需要,不仅可以在微针和基底、微针之间选择包裹不同的药物组合,实现药物组合在空间的不同分布,根据具体用药需求实现功能上的多样化、模块化、集成化和自由化;还可以改变微针和基底的几何尺寸、固化工艺以及所用蚕丝蛋白的种类,控制降解速率,从而实现对药物释放顺序和速率的可控,提高药物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微针阵列阴模具立体图。
图3~图6为实施例一中制备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结构流程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微针阵列阴模具立体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三中微针阵列阴模具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三中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立体图。
元件标号说明
1基底
2蚕丝蛋白微针
3微针阵列阴模具
31槽底
32槽壁
33微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附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如图6所示,所述蚕丝蛋白微针阵列至少包括基底1和阵列形成于所述基底1表面的蚕丝蛋白微针2。
所述基底1的材料也为蚕丝蛋白。所述基底1和蚕丝蛋白微针2具有生物相容性,并且可自然降解。通过蚕丝蛋白微针2和基底1、微针2之间选择包裹不同的药物,可以实现功能上的多样化,以治疗不同的病灶部位,达到所需的效果。
所述基底1优选为方形,例如,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所述蚕丝蛋白微针2则为圆锥形或类圆锥形,蚕丝蛋白微针2的底径为50μm~1cm,长度为50μm~5cm,尖端直径不大于50μm,所述蚕丝蛋白微针2间的间距0.1mm~5cm。
所述蚕丝蛋白微针2的阵列排列方式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如图6中蚕丝蛋白微针2的仅为其中一种排列方式,其尺寸可以是均一尺寸,也可以是多种不同尺寸,在此不限。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具体制备步骤为:
首先执行步骤S1,制备蚕丝蛋白溶液。
制备所述蚕丝蛋白微针的具体方法为:
1)将蚕茧剪碎置于碳酸钠溶液中加热并搅拌,进行脱胶,形成蚕丝。
作为示例,所述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01M~100M,体积为1mL~1000L,煮沸时间为1s~1000h。加热方式为电炉加热或高压锅加热,加热温度为50~130℃,加热时间为1s~1000h。搅拌方式为磁力搅拌,搅拌速度为1r/min~2000r/min,搅拌时间为1s~1000h。
2)将所述蚕丝置于超纯水中搅拌洗涤捏干,重复数次,进行干燥。
作为示例,本步骤所述搅拌洗涤所用超纯水的体积为1mL~1000L,每次时间为1s~1000h,重复次数为1次~50次,干燥方式为25℃常压(0.1MPa)下干燥。
所述搅拌方式为磁力搅拌,搅拌速度为1r/min~2000r/min,搅拌时间为1s~1000h。
3)将干燥后的所述蚕丝浸没于溴化锂溶液中,保温一定时间,得到蚕丝蛋白与溴化锂的混合溶液。
作为示例,所述溴化锂溶液的浓度为0.1M~100M,体积为0.1mL~1000mL,保温温度为5℃~95℃。
4)将所述蚕丝蛋白与溴化锂的混合溶液装入透析袋中,置于超纯水中透析。
作为示例,所述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为10~10000000Da(道尔顿),透析时间为1s~1000h,透析过程中换所述超纯水的时间间隔为1s~1000h,每次所换超纯水的体积为1mL~1000L。
5)透析后,将所述透析袋中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上层清液,最终得到所需的蚕丝蛋白溶液。
作为示例,所述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r/min~20000r/min,离心力为1g~50000g,时间为1s~10h,离心时的温度为1℃~10℃。
制备的所述蚕丝蛋白溶液中,蚕丝蛋白的分子量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的组合。
然后制备步骤S2,如图2和3所示,提供一微针阵列阴模具3,所述微针阵列阴模具3为槽体结构,所述槽体结构包括槽底31和槽壁32,所述槽底31设置有微针槽33。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S1和S2的制备顺序可以互换,即不管是先制备蚕丝蛋白溶液后制作模具,还是先制作模具再制备蚕丝蛋白溶液均不影响后续微针的制备。
所述微针阵列阴模具3采用激光刻蚀进行加工。微针阵列阴模具为槽体结构,包括槽底31和四周凸起形成的槽壁32,槽壁32厚为0.1mm~2mm,槽壁32高为0.1mm~2cm;槽体结构的槽底31设置有微针槽33,微针槽33上端直径为50μm~1cm,深度为50μm~5cm,尖端直径不大于50μm,微针槽33间距0.1mm~5cm。
接着执行步骤S3,如图4所示,向所述微针槽33内倒入所述蚕丝蛋白溶液,干燥并固化形成蚕丝蛋白微针2。
优选地,向所述微针槽33内倒入所述蚕丝蛋白溶液后,所述蚕丝蛋白溶液刚好填满所述微针槽33,表面与槽体结构的槽底31齐平。
作为示例,所述干燥方式为常温常压干燥,温度为25℃,压力为101.325KPa,干燥时间为1s~1000h。所述固化方式为使用固化剂或水蒸气退火。可以采用甲醇为固化剂,固化时间为1s~1000h;若采用水蒸气退火,则退火温度为1℃~100℃,时间为1s~1000h,压力为-100KPa~-25KPa。
接着执行步骤S4,如图5所示,向所述槽体结构中倒入所述蚕丝蛋白溶液,干燥并固化形成基底1。
本步骤发生在所述微针槽33内的蚕丝蛋白溶液干燥固化后。倒入所述槽体结构中的蚕丝蛋白溶液,将微针槽33中的固体蚕丝蛋白覆盖。
作为示例,本步骤中,所述干燥方式为常温常压干燥,温度为25℃,压力为101.325KPa,干燥时间为1s~1000h。所述固化方式为使用固化剂或水蒸气退火。可以采用甲醇为固化剂,固化时间为1s~1000h;若采用水蒸气退火,则退火温度为1℃~100℃,时间为1s~1000h,压力为-100KPa~-25KPa。
最后执行步骤S5,如图6和7所示,将所述蚕丝蛋白微针2和基底1从所述微针阵列阴模具3剥离,获得蚕丝蛋白微针阵列。
可以采用机械剥离方式将所述蚕丝蛋白微针2和基底1从所述微针阵列阴模具3剥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制备的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用于术后瘤腔止血和局部化疗药物释放治疗脑肿瘤。
首先执行步骤S1:制备蚕丝蛋白溶液。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10g蚕茧剪碎置于4L浓度为0.02M的碳酸钠溶液中,准备两份,其中一份用电炉加热沸腾并磁力搅拌,转速为200r/min,加热时间为0.5h;另一份在高压锅中加热,温度为121℃,加热时间为3h。
然后,将煮过的蚕丝置于2L超纯水中搅拌洗涤捏干,重复6次,再进行干燥,搅拌速度为200r/min,搅拌时间20min,每次所换超纯水的体积为2L,干燥方式为25℃、常压(0.1MPa)下干燥。
接着,将干燥的蚕丝浸没于浓度为9.3M的溴化锂溶液中,溴化锂溶液的体积与干燥后蚕丝的关系为4mL:1g,在60℃保温4h,得到蚕丝蛋白与溴化锂的混合溶液;
接着,将蚕丝蛋白与溴化锂的混合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为3500Da透析袋中,置于4L超纯水中透析,间隔0.5h换一次超纯水,每次换水体积4L,透析总共48h;
最后,将透析过的蚕丝蛋白溶液在4℃下离心分离,收集上层清液,最终得到所需的蚕丝蛋白溶液,转速12700r/min,离心力13000g,离心时间30min。
然后执行步骤S2,如图8所示,提供微针阵列阴模具3。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采用激光刻蚀进行加工,微针阵列阴模具3为槽体结构,即微针阵列阴模具包括槽底和四周凸起形成的槽壁,壁厚为2mm,壁高为5mm;槽体结构的底设置有微针槽33,微针槽33上端直径为1mm,深度为200μm,针尖的直径为20μm,微针槽33间距2mm,微针槽总数为100个(10×10),整个微针槽阵列的尺寸为3×3cm2
接着执行步骤S3,将1~4个单位凝血酶与50μL步骤S1中加热时间为0.5h的蚕丝蛋白溶液混合,缓慢注射在微针槽33内,直至注射满所述微针槽,然后在25℃常压(0.1MPa)下干燥24h。
接着执行步骤S4,将75-350mg替莫唑胺与5mL步骤S1中加热时间为3h的蚕丝蛋白溶液混合,然后缓慢铺满槽体结构模具,25℃常压(0.1MPa)下干燥24h,再在真空下水蒸气退火处理4h。
最后执行步骤S5,将包裹凝血酶的蚕丝蛋白微针与包裹替莫唑胺的基底完整地从微针模具剥离,得到用于术后瘤腔止血和局部化疗治疗脑肿瘤的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如图9所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制备的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用于黑色素瘤局部化疗和防扩散治疗。
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与实施例二中的S1操作相似,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步骤S1中对两份含有碎蚕茧的碳酸钠溶液统一用电炉加热,时间分别为0.5h和2h。
然后执行步骤S2,如图10所示,提供微针阵列阴模具3。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采用激光刻蚀进行加工,微针阵列阴模具3为槽体结构,即微针阵列阴模具包括槽底和四周凸起形成的槽壁,壁厚为2mm,壁高为5mm。槽体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微针槽33,微针槽33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中心部分由4×4个针槽组成,微针槽上端直径为400μm,深度为3mm,针尖的直径为20μm,微针槽间距0.88mm;外围部分有4组4×2个微针槽组成,微针槽上端直径为400μm,深度为1.5mm,针尖的直径为20μm,微针槽间距0.73mm,中心与外围微针槽的间距为1.61mm,整个微针槽阵列的尺寸为1.5×1.5cm2
接着执行步骤S3,将50-100mgDacarbazine达卡巴嗪与100μL步骤S1中加热时间为0.5h的蚕丝蛋白溶液混合,缓慢注射在中心(4×4)个微针槽内;将Cediranib西地尼布与50μL步骤S1中加热时间为2h的蚕丝蛋白溶液混合,缓慢注射在外围4组(4×2)个微针槽内,25℃常压(0.1MPa)下干燥24h,再在真空下水蒸气退火处理6h。
接着执行步骤S4,将5mL步骤S1中加热时间为2h的蚕丝蛋白溶液缓慢铺满微针模具,25℃常压(0.1MPa)下干燥24h。
最后执行步骤S5,将分别包裹Dacarbazine达卡巴嗪和Cediranib西地尼布的蚕丝蛋白微针与纯蚕丝蛋白基底完整地从微针模具剥离,得到用于黑色素瘤局部化疗和预防扩散的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如图11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该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由微针和基底组成,与传统微针相比,具有多功能、可控缓释、生物相容性好、可自然降解、高效、柔性、低价和易制备等一系列突出的优势。当实际应用时,根据需要,不仅可以在微针和基底、微针之间选择包裹不同的药物,实现功能上的多样化、模块化、集成化和自由化;还可以改变微针和基底的几何尺寸、固化工艺以及所用蚕丝蛋白的种类,控制降解速率,实现对药物释放顺序和速率的可控,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6)

1.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蛋白微针阵列至少包括基底和阵列分布于基底表面的蚕丝蛋白微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蛋白微针呈圆锥形或类圆锥形,蚕丝蛋白微针的底径为50μm~1cm,长度为50μm~5cm,尖端直径不大于50μm,所述蚕丝蛋白微针间的间距0.1mm~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蛋白微针的尺寸均一,或者尺寸不同。
4.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蚕丝蛋白溶液;
提供一微针阵列阴模具,所述微针阵列阴模具为槽体结构,所述槽体结构包括槽底和槽壁,所述槽底设置有微针槽;
向所述微针槽内倒入所述蚕丝蛋白溶液,干燥并固化形成蚕丝蛋白微针;
向所述槽体结构中倒入所述蚕丝蛋白溶液,干燥并固化形成基底;
将所述蚕丝蛋白微针和基底从所述微针阵列阴模具剥离,获得蚕丝蛋白微针阵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蚕丝蛋白溶液的方法为:
1)将蚕茧剪碎置于碳酸钠溶液中加热并搅拌,进行脱胶,形成蚕丝;
2)将所述蚕丝置于超纯水中搅拌洗涤捏干,重复数次,进行干燥;
3)将干燥后的所述蚕丝浸没于溴化锂溶液中,保温一定时间,得到蚕丝蛋白与溴化锂的混合溶液;
4)将所述蚕丝蛋白与溴化锂的混合溶液装入透析袋中,置于超纯水中透析;
5)透析后,将所述透析袋中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上层清液,最终得到所需的蚕丝蛋白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01M~100M,体积为1mL~1000L,煮沸时间为1s~1000h。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加热方式为电炉加热或高压锅加热,加热温度为50~130℃,加热时间为1s~1000h。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搅拌方式为磁力搅拌,搅拌速度为1r/min~2000r/min,搅拌时间为1s~1000h。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搅拌洗涤所用超纯水的体积为1mL~1000L,每次时间为1s~1000h,重复次数为1次~50次,干燥方式为25℃常压下干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溴化锂溶液的浓度为0.1M~100M,体积为0.1mL~1000mL,保温温度为5℃~95℃。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透析袋的截留分子量为10~10000000Da,透析时间为1s~1000h,透析过程中换所述超纯水的时间间隔为1s~1000h,每次所换超纯水的体积为1mL~1000L。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离心分离的转速为1r/min~20000r/min,离心力为1g~50000g,时间为1s~10h,离心时的温度为1℃~10℃。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激光刻蚀方法加工获得所述微针阵列阴模具,所述槽壁厚度为0.1mm~2mm,槽壁高度为0.1mm~2cm,所述微针槽口径为50μm~1cm,深度为50μm~5cm,尖端直径不大于50μm,微针槽间距0.1mm~5cm。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燥所述蚕丝蛋白溶液的方式为常温常压干燥,干燥时间为1s~1000h。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化所述蚕丝蛋白溶液的方式为使用固化剂或水蒸气退火;采用的固化剂为甲醇,固化时间为1s~1000h;采用水蒸气退火,退火温度为1℃~100℃,时间为1s~1000h,压力为-100KPa~-25KPa。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的方式为机械剥离。
CN201510567636.9A 2015-09-08 2015-09-08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030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7636.9A CN105030657B (zh) 2015-09-08 2015-09-08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7636.9A CN105030657B (zh) 2015-09-08 2015-09-08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0657A true CN105030657A (zh) 2015-11-11
CN105030657B CN105030657B (zh) 2019-03-12

Family

ID=54438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7636.9A Active CN105030657B (zh) 2015-09-08 2015-09-08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065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7964A (zh) * 2015-11-11 2017-05-17 陶虎 一种蚕丝蛋白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2977A (zh) * 2015-11-11 2017-05-24 陶虎 一种蚕丝蛋白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7466A (zh) * 2017-12-08 2018-05-18 厦门大学 一种蚕丝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71699A (zh) * 2018-08-27 2019-01-11 厦门大学 一种蚕丝微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32079A (zh) * 2018-07-19 2020-01-31 淡江大学 微针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微针模具的制造方法
CN115804842A (zh) * 2023-01-06 2023-03-17 潍坊医学院 一种达卡巴嗪纳米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0232A (zh) * 2012-02-23 2012-07-18 游学秋 一种丝素微针系统和丝素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0693A (zh) * 2010-10-19 2013-08-21 塔夫茨大学信托人 基于丝素蛋白的微针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01092A (zh) * 2012-03-06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聚合物微针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38235A (zh) * 2014-10-28 2015-02-11 清华大学 一种叠层式微针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0693A (zh) * 2010-10-19 2013-08-21 塔夫茨大学信托人 基于丝素蛋白的微针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80232A (zh) * 2012-02-23 2012-07-18 游学秋 一种丝素微针系统和丝素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1092A (zh) * 2012-03-06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聚合物微针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38235A (zh) * 2014-10-28 2015-02-11 清华大学 一种叠层式微针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ONSTANTINOS TSIORIS ET AL.: "Fabrication of Silk Microneedles for Controlled-Release Drug Delivery", 《ADV. FUNCT. MATER.》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7964A (zh) * 2015-11-11 2017-05-17 陶虎 一种蚕丝蛋白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2977A (zh) * 2015-11-11 2017-05-24 陶虎 一种蚕丝蛋白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67964B (zh) * 2015-11-11 2020-10-13 江西丝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蚕丝蛋白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7466A (zh) * 2017-12-08 2018-05-18 厦门大学 一种蚕丝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32079A (zh) * 2018-07-19 2020-01-31 淡江大学 微针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微针模具的制造方法
CN109171699A (zh) * 2018-08-27 2019-01-11 厦门大学 一种蚕丝微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71699B (zh) * 2018-08-27 2020-06-23 厦门大学 一种蚕丝微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04842A (zh) * 2023-01-06 2023-03-17 潍坊医学院 一种达卡巴嗪纳米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04842B (zh) * 2023-01-06 2024-05-31 潍坊医学院 一种达卡巴嗪纳米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0657B (zh) 201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30657A (zh)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Zhu et al. Combined silk fibroin microneedles for insulin delivery
WO2021143951A2 (zh) 秋水仙碱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1997A (zh) 一种可降解微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5761A (zh) 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微针贴剂及其应用
JP2012505164A (ja) 相転移重合体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CN110478612B (zh) 尖端溶解法制备气泡式空心给药微针的方法
CN105833424A (zh) 一种丝素蛋白微针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55529B (zh) 改善皮肤痤疮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9175A (zh) 一种负载脂肪褐变剂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Strategies to develop polymeric microneedles for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CN108578355A (zh) 一种具有光热效应的透皮给药微针系统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45481A (zh) 微针及微针贴片
CN109303976A (zh) 一种药物均匀分布导入的微针结构
CN103992452A (zh) 一种具备糖、温度、pH三重敏感性的星型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17465B (zh) 一种自发热微针载药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Oh et al. Sustainable drug release using nanoparticle encapsulated microneedles
CN104622787A (zh) 一种用于药物输送的丝胶蛋白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8081A (zh) 一种无菌微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3324A (zh) 一种聚合物微针模具的制作方法
KR102227989B1 (ko) 미세 구조체 기반 약물 주입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5154883B (zh) 一种可更换载药储层的水凝胶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34066B (zh) 复合多层微针的制备方法
CN212700073U (zh) 一种复合型微针贴片
Wang et al. Functional Microneedle Patch for Wound Healing and B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o Hu

Inventor after: Shi Zhifeng

Inventor after: Wang Lin

Inventor after: Wang Zheng

Inventor after: Qin Nan

Inventor after: Mao Ying

Inventor after: Chen Liang

Inventor before: Tao Hu

Inventor before: Shi Zhif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Lin

Inventor before: Wang Zheng

Inventor before: Qin N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6

Address after: 200050 Changning Road, Shanghai, No. 865, No.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Hua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200050 No. 865 Changning Road,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Changning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