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2680A -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2680A
CN105012680A CN201510419317.3A CN201510419317A CN105012680A CN 105012680 A CN105012680 A CN 105012680A CN 201510419317 A CN201510419317 A CN 201510419317A CN 105012680 A CN105012680 A CN 105012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radix
extractum
heart failure
manufacture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93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萍
孙刚
徐剑
曾真
周琦
王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5104193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126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12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26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物主要由黄芪、红参、丹参、制附片、益母草、玉竹、炙甘草及辅料制作而成。该药物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的功效,用于各种慢性心力衰竭以及辅助治疗急性心衰等症,疗效好,且无耐药性,无副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喘证”、“胸痹”、“心悸”等范畴,《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其喘息、心慌、乏力、气短,并动则尤甚,属气虚表现;胸闷、胸痛、舌质紫暗,为瘀血内阻之征;且这类患者病程长,“久病必虚”、“久病入络”,故其主要病机为气虚阳虚夹血瘀,气虚阳虚为本,血瘀为标;病位在心,涉及肺、肾。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亦高,男性高于女性;慢性心衰是心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各种原因造成心脏损害,发生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动则尤甚,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特征。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病死率与恶性肿瘤的5年病死率基本相仿,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健康。
随着医学发展和进步,市面是出现了很多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但大多数药物有副作用和耐药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带病生存,需要长期服药,如果长期服用会导致药效下降,耐受性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物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的功效,用于各种慢性心力衰竭以及辅助治疗急性心衰等症,疗效好,且无耐药性,无副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00-560份、红参100-200份、丹参180-300份、制附片180-300份、益母草410-550份、玉竹100-220份、炙甘草50-150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50-510份、红参120-160 份、丹参210-270份、制附片210-270份、益母草450-510份、玉竹140-180份、炙甘草80-120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80份、红参145份、丹参242份、制附片242份、益母草484份、红花145份、玉竹161份、炙甘草97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一种如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取上述原料,加入常规辅料,也可以不加辅料,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加工,制成药物制剂。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或霜剂。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颗粒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胶囊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粉和0.7%的硬脂酸镁与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片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上述混合粉及浸膏量20%的淀粉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前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丸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15%的淀粉混合泛丸,干燥,包衣,即得。
本发明所述药物主要由黄芪、红参、丹参、制附片、益母草、玉竹及炙甘草制作而成。其中,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急性肾 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红参属伞形目、五加科植物。红参是人参的熟用品,有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红参的加工方法是用人参经过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长8到18厘米。表面棕红色,半透明,有大纵皱纹,环纹不明显,有枝根痕,根茎上部土黄色,顶端有芦碗,习称“油盏头”。本品特征:质坚,体重且脆,气香,味微苦。红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红参是参的熟用品,有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丹参,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附片,属温里药,性味大辛、大热,有毒。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之功效。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益母草,又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楼、云母草、森蒂[1],拉丁学名:Leonurus artemisia(Laur.)S.Y.Hu F,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夏季开花。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益母草可全草入药,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素,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及苯甲酸、氯化钾等。益母草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作用的作用,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病的要药。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 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性味:辛,温。归经:入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玉竹,学名: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叶面绿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本草经集注》云“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故有玉竹之名。植物的根茎可供药用,中药名亦为玉竹,秋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切厚片或段用。玉竹提取类黄酮物质与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cics),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本发明采用以上原料制成药物,各组分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黄芪、红参以补心肾之气为主,可改善衰竭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辅以丹参、红花、益母草活血通经,少量的附片温阳暖肾利水,可逆转心肌肥厚,佐以玉竹养心阴之烦热多汗,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共奏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的功效,可用于各种慢性心力衰竭以及辅助治疗急性心衰等症,疗效好,且无耐药性,无副作用,达到了发明目的。
申请人进行了下列实验,可证明本发明具有有效的效果;
实验例1药效实验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SD大鼠(雌雄各半,250~300g,第三军医大学医药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许可证号:scxk(渝)2007-0005,动物室温度:25±2℃,相对湿度:60±2%)。
1.2实验试剂与药物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10mg/瓶,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5E2);肝素钠注射液(2ml/支,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10506);注射用水(2ml/支,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批号:11021131);25%乌拉坦(5ml/kg);心衰宁水煎液;本发明药物(按照实施例1进行制作)。
1.3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剂型对照组:本发明药物。
1.4剂量设置本发明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如以临床每日拟用量124g原生药材/60kg(即相当于30g药粉/60kg)计,则:大鼠给药剂量(按7倍量折算)。高剂量:4.2g原生药材/kg(即0.72g药粉/100g),相当于临床日拟用剂量的14倍。中剂量:2.1g原生药材/kg(即0.36g药粉/100g),相当于临床日拟用剂量的7倍。低剂量:1.0g原生药材/kg(即0.18g药粉/100g),相当于临床日拟用剂量的3.5倍。
1.5给药量10ml/kg。
2实验方法
2.1取健康SD大鼠,体重在250~300g,雌雄各半。将注射用盐酸阿霉素(ADR)用注射用水配置成2mg/ml溶液,大鼠按4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6周,累计总量24mg/kg。6周后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盐酸阿霉素致SD大鼠实验性心力衰竭)、空白组、本发明高剂量组、本发明中剂量组、本发明低剂量组。然后对本发明高、中、低剂量组进行灌胃,每日均与晨起08:00点给药,每日一次,共15天。空白组与模型组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六周称得SD大鼠和空白组SD大鼠体重后,予25%乌拉坦0.6ml/100g腹腔注射麻药,分离其右颈总动脉,采用特殊的塑料导管经颈总动脉插入左心室,其末端接压力换化器接BL-420F生物机械实验系统仪器,检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amx)。
2.2实验数据结果表1和表2.
表1各组大鼠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注:aa代表与空白组比较,P<0.01,b代表与模型组比较,P<0.05,bb代表与模型组比较,P<0.01。
表2各组大鼠血液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注:a代表与空白组比较,P<0.05,aa代表与空白组比较,P<0.01,
b代表与模型组比较,P<0.05,bb代表与模型组比较,P<0.01。
2.3结果
各组动物心率(次/min)统计结果显示,各组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说明SD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心率稳定,实验数据具有可比性。各组动物左心室收缩压(mmHg)统计结果显示,模型组左心室收缩压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说明模型组的收缩功能下降。本发明的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改善收缩功能(与模型组比较,P<0.01),由此可见本发明药物对治疗该种模型导致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各组动物左心室舒张末压(mmHg)统计结果显示,模型组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说明模型组的舒张功能下降;所有用药组均能明显改善LVEDP增高现象(与模型组比较,P<0.01)。
各组动物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mmHg/s)统计结果显示,模型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所有用药组均能够显著提高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与模型组比较,P<0.01);本发明的高、中剂量组能够完全改善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与空白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各组动物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mmHg/s)统计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所有用药组均能够显著提高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与模型组比较,P<0.01)。其中本发明药物高、中剂量组能够完全改善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的下降,与空白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各组动物统计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所有用药组与模型组均有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空白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大鼠心脏系数测定
在血液动力学检查后处死大鼠,消毒胸部皮肤后开胸,将心脏提起,剪短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取出心脏,用0.1M(PH7.4)PBS洗涤,滤纸吸干,称重,计算各组大鼠心脏系数。记录于表3。
3.1结果见表3.
表3各组大鼠心脏系数(HW/BW,g/kg)测定结果比较
注:a代表与空白组比较,P<0.05,aa代表与空白组比较,P<0.01,
b代表与模型组比较,P<0.05,bb代表与模型组比较,P<0.01。
各组动物心脏系数(HW/BW,g/kg)统计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所有用药组均能够显著降低心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P<0.01)。
4结果
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均能改善衰竭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的功效,逆转心肌肥厚的现象。能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症。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配方:黄芪480g、红参145g、丹参242g、(制)附片242g、益母草484g、红花145g、玉竹161g和(炙)甘草97g。
工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颗粒剂。
规格:10g/袋。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0-20g,口服。
实施例2.
配方:黄芪560g、红参200g、丹参300g、(制)附片300g、益母草550g、玉竹220g和(炙)甘草150g。
工艺:取上述药物,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粉和0.7%的硬脂酸镁与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胶囊剂。
规格:0.3g/粒。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3次,每次3粒。
实施例3.
配方:黄芪400g、红参100g、丹参180g、(制)附片180g、益母草410g、玉竹100g和(炙)甘草50g。
工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上述混合粉及浸膏量20%的淀粉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剂。
规格:0.3g/片。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3次,每次3片。

Claims (10)

1.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00-560份、红参100-200份、丹参180-300份、制附片180-300份、益母草410-550份、玉竹100-220份、炙甘草50-150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50-510份、红参120-160份、丹参210-270份、制附片210-270份、益母草450-510份、玉竹140-180份、炙甘草80-120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黄芪480份、红参145份、丹参242份、制附片242份、益母草484份、红花145份、玉竹161份、炙甘草97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上述原料,加入常规辅料,也可以不加辅料,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加工,制成药物制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或霜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粉和0.7%的硬脂酸镁与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上述混合粉及浸膏量20%的淀粉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丸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15%的淀粉混合泛丸,干燥,包衣,即得。
CN201510419317.3A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50126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9317.3A CN105012680A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9317.3A CN105012680A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2680A true CN105012680A (zh) 2015-11-04

Family

ID=54403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9317.3A Pending CN105012680A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126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7229A (zh) * 2021-12-14 2022-03-15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影响心肌细胞收缩或舒张的药物及其测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7229A (zh) * 2021-12-14 2022-03-15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影响心肌细胞收缩或舒张的药物及其测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8850B (zh) 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740A (zh) 一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2644B (zh) 一种祛斑养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08633A (zh) 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制剂
CN104758711A (zh) 一种治疗肺结节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82965B (zh) 一种养生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3957A (zh) 一种抗衰延年膏药
CN104906507A (zh) 一种降低血压、调理体质的中药组合物
CN105012680A (zh)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CN203252935U (zh) 一种抗衰延年膏药
CN1149095C (zh) 一种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中药
CN105561098A (zh) 一种治疗糜烂性脚气的药物
CN105327261A (zh) 一种莱菔子养胃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4141A (zh) 一种治疗便秘的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2705A (zh) 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0263A (zh) 一种治疗乳腺囊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06847A (zh) 一种六味补气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103751582A (zh) 治疗小儿盗汗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8747A (zh) 一种增加骨密度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924517A (zh) 一种治疗闭合型痤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74252A (zh) 一种治疗女性产后疾病的中药颗粒剂
CN104740306A (zh) 一种用于治疗低血压眩晕的中药
CN104800573A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826A (zh) 治疗骨髓穿刺引起穿刺部位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8459A (zh) 一种消栓通络片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