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9427A - 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9427A
CN105009427A CN201480011525.3A CN201480011525A CN105009427A CN 105009427 A CN105009427 A CN 105009427A CN 201480011525 A CN201480011525 A CN 201480011525A CN 105009427 A CN105009427 A CN 105009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mentioned
main part
mould
b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15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宝积宣至
松前太郎
黑川芳辉
坂本秀
泷本亨
山田真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yab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09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4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639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for obtaining an insulating effect, e.g.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包含:1次安置工序,将一部分汇流条配设于第1模具内;1次成形工序,向第1模具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而执行嵌入成形,从而形成1次成形构件;2次安置工序,将1次成形构件与剩余的汇流条配设于第2模具内;以及2次成形工序,向第2模具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而执行嵌入成形,从而形成汇流条单元。在2次安置工序中,以将剩余的汇流条的外周以及内周中的至少一者抵接于1次成形构件的台阶部的方式将剩余的汇流条配置于第2模具内。

Description

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于马达、发电机等的绕组、且用于向该绕组供给电流的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在马达等的定子中,为了自外部的端子部向各线圈的绕组供给电流,而使用汇流条单元。
在日本JP2006-101614A中记载有将多个汇流条和绝缘性树脂嵌入成形,该多个汇流条用于向定子的各绕组供给电流,该绝缘性树脂将这些汇流条保持为沿定子的轴向分离的状态。
在这些汇流条中形成有多个定位孔。在嵌入成形时,将设于模具的支承构件(销)插入到汇流条的定位孔中,从而进行汇流条相对于模具的定位。
在上述以往的汇流条单元中,在注入到模具内的树脂的压力的作用下对各汇流条作用有较大的力,因此难以确保各汇流条的位置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嵌入成形时能够确保汇流条的位置精度的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某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使用绝缘性树脂材料而嵌入成形多个汇流条,其中,该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包含:1次安置工序,将多个汇流条中的一部分汇流条配设于第1模具内;1次成形工序,向第1模具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而执行嵌入成形,从而形成具有台阶部的1次成形构件;2次安置工序,将多个汇流条中的剩余的汇流条与1次成形构件层叠配设于第2模具内;以及2次成形工序,向第2模具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而执行嵌入成形,从而形成汇流条单元;在2次安置工序中,以剩余的汇流条的外周以及内周中的至少一者抵接于1次成形构件的台阶部的方式将剩余的汇流条配置于第2模具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构成三相交流马达的定子的构造图。
图2是表示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第4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2汇流条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第2汇流条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第1汇流条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第1汇流条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4汇流条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第4汇流条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第3汇流条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第3汇流条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层叠的第1~第4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13A是用于说明1次安置工序的示意图。
图13B是用于说明1次成形工序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1次成形构件的立体图(正面方向)。
图15是表示各汇流条层叠于1次成形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各汇流条层叠于1次成形构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1次成形构件的立体图(背面方向)。
图18是表示各汇流条层叠于1次成形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各汇流条层叠于1次成形构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0A是用于说明2次安置工序的示意图。
图20B是用于说明2次成形工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构成三相交流马达的定子100的结构图。
在保持于壳体101的圆环状的定子芯102处,以向内周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未图示的齿部。在各齿部上形成有卷绕铜线而成的线圈111~114、121~124、131~134。
在定子芯102上沿定子100的周向呈环状配设有U相线圈111~114、V相线圈121~124、W相线圈131~134,共12个线圈。
第1U相线圈111以及相邻于第1U相线圈111的第2U相线圈112相对于第3U相线圈113以及相邻于第3U相线圈113的第4U相线圈114相对配置。而且,第1V相线圈121以及相邻于第1V相线圈121的第2V相线圈122相对于第3V相线圈123以及相邻于第3V相线圈123的第4V相线圈124相对配置。而且,第1W相线圈131以及相邻于第1W相线圈131的第2W相线圈132相对于第3W相线圈133以及相邻于第3W相线圈133的第4W相线圈134相对配置。
汇流条单元1将自未图示的电源供给的电流分别经由作为外部端子的U相端子19、V相端子29、W相端子39(图2)供给到U相线圈111~114、V相线圈121~124、W相线圈131~134。各相线圈111~114、121~124、131~134分别借助各相线圈111~114、121~124、131~134的绕组末端117而与汇流条单元1连接。而且,各相的相邻的线圈彼此之间其绕组末端116相连接。
第1U相线圈111以及第4U相线圈114的一端借助汇流条10而连接于U相端子19。第1U相线圈111以及第4U相线圈11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2U相线圈112以及第3U相线圈113的一端。第2U相线圈112以及第3U相线圈113的另一端借助中性点用汇流条40连接于中性点。
第1U相线圈111与第2U相线圈112彼此串联。第3U相线圈113与第4U相线圈114彼此串联。而且,第1U相线圈111以及第2U相线圈112与第3U相线圈113以及第4U相线圈114在U相端子19与中性点之间彼此并联。换言之,U相线圈111~114以两串联、两并联的方式连接。
同样,第1V相线圈121以及第4V相线圈124的一端借助汇流条20而连接于V相端子29。第1V相线圈121以及第4V相线圈12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2V相线圈122以及第3V相线圈123的一端。第2V相线圈122以及第3V相线圈123的另一端借助中性点用汇流条40而连接于中性点。
同样,第1W相线圈131以及第4W相线圈134的一端借助汇流条30而连接于W相端子39。第1W相线圈131以及第4W相线圈13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2W相线圈132以及第3W相线圈133的一端。第2W相线圈132以及第3W相线圈133的另一端借助中性点用汇流条40而连接于中性点。
汇流条单元1的U相端子19、V相端子29、W相端子39连接于与未图示的电源相连接的外部布线,并自该外部布线供给电力。另一方面,连接于中性点的各线圈112、113、122、123、132、133借助中性点用汇流条40而聚集于相同电位。
图2是表示汇流条单元1的立体图。
轴线O是汇流条单元1以及定子100的中心线。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的意思是轴线O所延伸的方向,“径向”的意思是以轴线O为中心放射的方向,“周向”的意思是环绕轴线O的方向。
汇流条单元1以沿轴线O与定子100呈同心状的方式设于定子100的轴向端部。定子100配置于图2中的汇流条单元1的下侧。汇流条单元1包括与各相对应的汇流条10、20、30、将中性点电连接的中性点用汇流条40、容纳这些全部汇流条10、20、30、40并且将各汇流条10、20、30、40之间电绝缘地保持于预定位置的绝缘性树脂体50。
各汇流条10、20、30、40与绝缘性树脂体50通过例如嵌入成形而一体成形。将自绝缘性树脂体50的外周突出的多个臂53卡合于位于定子100的外周的卡合部(未图示),从而将绝缘性树脂体50固定于定子100。
图3是表示第1~第4汇流条20、40、30、10的立体图。
汇流条单元1包括:第4汇流条10,其连接于U相线圈111、114;第1汇流条20,其连接于V相线圈121、124;第3汇流条30,其连接于W相线圈131、134;以及中性点用的第2汇流条40,其连接于U相线圈112、113、V相线圈122、123以及W相线圈132、133。
第1~第4汇流条20、40、30、10分别具有:主体部21、41、31、11,它们分别以板厚方向与轴向一致的方式沿周向延伸设置;多个突出部23、43、33、13,它们分别自主体部21、41、31、11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延伸设置部24、44、34、14,它们分别自突出部23、43、33、13弯折并沿轴向以及径向延伸设置;以及连接部28、48、38、18,它们分别设于延伸设置部24、44、34、14的延伸设置方向顶端,并连接于各相线圈111~114、121~124、131~134的绕组末端117。
第1~第4汇流条20、40、30、10通过自平板状的导电材料冲切出预定的形状之后、使延伸设置部24、44、34、14自突出部23、43、33、13弯折并使连接部28、48、38、18自延伸设置部24、44、34、14弯折而形成。
延伸设置部24、44、34、14的冲切宽度设定为大于或等于突出部23、43、33、13的冲切宽度,从而充分地确保了导电材料的截面积。
主体部21、41、31、11以板厚方向与轴向一致的方式形成为沿周向延伸设置的圆弧状。换言之,主体部21、41、31、11的轴向的厚度为导电材料的板厚,径向的宽度为导电材料的冲切宽度。
与U相对应的第4汇流条10设有U相端子19,该U相端子19自主体部11沿轴向延伸设置至绝缘性树脂体50的外部并连接于外部布线。与V相对应的第1汇流条20同样地设有V相端子29。与W相对应的第3汇流条30同样地设有W相端子39。汇流条单元1将自未图示的电源供给的电流分别经由作为外部端子的U相端子19、V相端子29、W相端子39而分配到各相线圈111~114、121~124、131~134。
图4是第2汇流条40的主视图,图5是第2汇流条40的侧视图。
第2汇流条40的主体部41呈缺少圆环形状的一部分的圆弧状,自靠近第3U相线圈113的位置延伸至靠近第3V相线圈123的位置。在主体部41的圆环形状上的缺口部位配置有U相端子19、V相端子29、W相端子39。此外,并不局限于此,主体部41也可以是完整的圆环形状。
在主体部41的途中有两个形成为贯穿主体部41的孔的定位部41C。在进行后述的嵌入成形时,向各定位部41C插入第2模具300的支承构件(销)311、312,从而进行第2汇流条40相对于第2模具300的定位(参照图20A)。
在主体部41的途中分别形成有在两个定位部41C的周围呈圆弧状延伸的延长部41J。由此,主体部41中的包含延长部41J的部位的冲切宽度设定为大于或等于其他部位的冲切宽度,因此充分地确保导电材料的截面积。
第2汇流条40的延伸设置部44形成为自突出部43呈曲柄形延伸的带状,并相对于突出部43向靠近定子100的方向被弯折。延伸设置部44具有: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45,其沿轴向(靠近定子100的方向)延伸;径向延伸设置部46,其自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45沿径向延伸;以及第2轴向延伸设置部47,其自径向延伸设置部46的与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45相反一侧的端部沿与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45平行的方向(远离定子100的方向)延伸设置。
在进行延伸设置部44的弯折加工时,将被夹具(未图示)夹持的延伸设置部44相对于被其他夹具(未图示)夹持的突出部43呈直角弯折。
在主体部41,沿延伸设置部44延伸的部位的外周41A具有比与其相邻的部位的外周41B小的外径,在延伸设置部44与主体部41的外周41A之间具有间隙。由此,在进行弯折加工时,避免夹持延伸设置部44的夹具干扰主体部41。
第2轴向延伸设置部47的轴向长度设定为与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45的轴向长度相等。由此,连接部48配置于轴向上与主体部41相同的位置。
6个连接部48沿第2汇流条40的周向隔开预定的间隔配置。连接部48是自第2轴向延伸设置部47的径向顶端突出的部位,该部位被弯折成钩状。
图6是第1汇流条20的主视图,图7是第1汇流条20的侧视图。
第1汇流条20的主体部21呈半圆弧状,自靠近第1V相线圈121的位置延伸至靠近第4W相线圈134的位置。
在主体部21的途中有两个形成为贯穿主体部21的孔的定位部21C。在进行后述的嵌入成形时,向各定位部21C插入第1模具200的支承构件(销)211、212,从而进行第1汇流条20相对于第1模具200的定位(参照图13A)。
在主体部21的途中分别形成有在两个定位部21C的周围呈圆弧状延伸的延长部21J。由此,主体部21中的包含延长部21J的部位的冲切宽度设定为大于或等于其他部位的冲切宽度,因此充分地确保导电材料的截面积。
第1汇流条20的延伸设置部24形成为自突出部23呈曲柄形延伸的带状,延伸设置部24具有沿轴向(远离定子100的方向)延伸的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25、以及自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25沿径向延伸的径向延伸设置部26。
第1汇流条20的沿延伸设置部24延伸的主体部21的外周21A具有比与其相邻的外周21B小的外径,延伸设置部24相对于主体部21的外周21A具有间隙。由此,在进行弯折加工时,避免夹持延伸设置部24的夹具干扰主体部21。
相对于突出部23向远离定子100的方向弯折延伸设置部24,从而使连接部28向沿定子100的轴向远离主体部21的方向偏置。适当地设定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25的尺寸,从而将连接部28配置在与第2汇流条40的连接部48相同的轴向位置。适当地设定径向延伸设置部26的尺寸,从而将连接部28配置在与第2汇流条40的连接部48相同的径向位置。
两个连接部28配置于第1汇流条20的两端。连接部28是自径向延伸设置部26的径向顶端突出的部位,该部位被弯折成钩状。
图8是第4汇流条10的主视图,图9是第4汇流条10的侧视图。
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呈半圆弧状,自靠近第4U相线圈114的位置延伸至靠近第1U相线圈111的位置。
第4汇流条10的延伸设置部14形成为自突出部13呈曲柄形延伸的带状,延伸设置部14具有沿轴向(远离定子100的方向)延伸的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15、以及自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15沿径向延伸的径向延伸设置部16。
相对于突出部13向远离定子100的方向弯折延伸设置部14,从而使连接部18向沿定子100的轴向远离主体部11的方向偏置。适当地设定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15的尺寸,从而将连接部18配置在与第2汇流条40的连接部48相同的轴向位置。适当地设定径向延伸设置部16的尺寸,从而将连接部18配置在与第2汇流条40的连接部48相同的径向位置。
两个连接部18配置于主体部11的两端。连接部18是自径向延伸设置部16的径向顶端突出的部位,该部位被弯折成钩状。
图10是第3汇流条30的主视图,图11是第3汇流条30的侧视图。
第3汇流条30的主体部31呈欠缺一部分的圆弧状,自靠近第4U相线圈114的位置延伸至靠近第4W相线圈134的位置。
在主体部31的途中形成有弯曲主体部31D。弯曲主体部31D具有沿着沿径向延伸的线弯折的两个弯曲部31E、31F,其截面弯曲成曲柄形。
在主体部31形成有自弯曲主体部31D沿周向(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第1主体部31G、以及自弯曲主体部31D沿周向(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延伸的圆弧状的第2主体部31H。
第1主体部31G在后述的第1层叠位置处在周向上与第4汇流条10排列配置(参照图12)。在第1主体部31G的顶端配置有一个连接部38。
第2主体部31H在后述的第2层叠位置处在周向上与第1汇流条20排列配置(参照图12)。在第2主体部31H的途中配置有一个连接部38,在第2主体部31H的顶端配置有W相端子39。
两个延伸设置部34形成为自突出部33呈曲柄形延伸的带状,两个延伸设置部34具有沿轴向(远离定子100的方向)延伸的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35、以及自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35沿径向延伸的径向延伸设置部36。
第2主体部31H的沿延伸设置部34延伸的部位的外周31A具有比与其相邻的部位的外周31B小的外径,在延伸设置部34与主体部31的外周31A之间具有间隙。由此,在进行弯折加工时,避免夹持延伸设置部34的夹具干扰主体部31。
相对于突出部33向远离定子100的方向弯折延伸设置部34,从而使连接部38向相对于主体部31远离定子100的方向偏置。
将设于第1主体部31G的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35的轴向的尺寸H1设定为小于设于第2主体部31H的第1轴向延伸设置部35的尺寸H2。两者的尺寸差(H2-H1)被设定为与第1层叠位置和第2层叠位置沿轴向分离的长度相等。由此,设于第1主体部31G的连接部38与设于第2主体部31H的连接部38配置于轴向上的相同位置。因此,各连接部38相对于第2汇流条40的连接部48配置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
连接部38是自径向延伸设置部36的径向顶端突出的部位,该部位被弯折成钩状。
适当地设定径向延伸设置部36的尺寸,从而将各连接部38相对于第2汇流条40的连接部48配置在径向上的相同位置。
此外,连接部28、48、38、18并不局限于上述那样弯折成钩状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图12是省略绝缘性树脂体50而表示将第1~第4汇流条20、40、30、10组装于各层叠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汇流条单元1处依次设有相对于定子100沿轴向分离的第1层叠位置、第2层叠位置、第3层叠位置。在离定子100最近的第1层叠位置配置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在离定子100第二近的第2层叠位置配置第1汇流条20的主体部21。第3汇流条30的主体部31跨越第1层叠位置与第2层叠位置之间而配置。在离定子100最远的第3层叠位置配置第2汇流条40的主体部41。
在第3汇流条30中,呈曲柄状弯曲的弯曲主体部31D跨越第1层叠位置与第2层叠位置之间而配置。
自弯曲主体部31D呈圆弧状延伸的第1主体部31G在第1层叠位置处在周向上与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排列配置。由于第1主体部31G沿周向与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分离,因此两者保持为绝缘状态。
第1主体部31G的一部分被配置为与第1汇流条20的主体部21重合。由于第1主体部31G沿轴向与第1汇流条20的主体部21分离,因此两者保持为绝缘状态。
自弯曲主体部31D呈圆弧状延伸的第2主体部31H在第2层叠位置处在周向上与第1汇流条20的主体部21排列配置。由于第2主体部31H沿周向与第1汇流条20的主体部21分离,因此两者保持为绝缘状态。
第2主体部31H的一部分配置为与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重合。由于第2主体部31H沿轴向与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分离,因此两者保持为绝缘状态。
对于第3汇流条30的主体部31,将第1主体部31G与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一起配置于第1层叠位置,并且将第2主体部31H与第1汇流条20的主体部21一起配置于第2层叠位置。由此,与独立设置供第3汇流条30的主体部31配置的层叠位置相比,能够减小汇流条单元1的轴向尺寸。
接下来,对嵌入成形汇流条单元1的工序进行说明。通过进行如下各工序而制造汇流条单元1:将第1汇流条20配设于第1模具200内的1次安置工序(图13A)、向第1模具200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而嵌入成形1次成形构件60(图14~图16)的1次成形工序(图13B)、将以使1次成形构件60夹持在第4汇流条10及第3汇流条30与第2汇流条40之间的方式层叠而成的构件配设于第2模具300内的2次安置工序(图20A)、以及向第2模具300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而嵌入成形汇流条单元1(2次成形构件)的2次成形工序(图20B)。
图13A是用于说明1次安置工序的示意图。第1模具200包括配置于铅垂方向下方的第1下模201和配置于上方的第1上模202。在第1下模201内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有两根支承构件211、212。两根支承构件211、212是圆柱状的销。此外,支承构件211、212并不局限于截面呈圆形的销,也可以使用截面呈非圆形的销。
在1次安置工序中,在将第1汇流条20安置于第1下模201内时,将两根支承构件211、212插入第1汇流条20的定位部21C,从而进行第1汇流条20相对于第1模具200的定位。
在将第1汇流条20安置于第1下模201之后,相对于第1下模201闭合第1上模202。
图13B是用于说明1次成形工序的示意图。在1次成形工序中,自设于第1上模202的注入孔213注入加压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此时,由于第1汇流条20被插入于定位部21C的两根支承构件211、212支承,因此防止第1汇流条20因绝缘性树脂材料的注入压而变形、位置偏移。
将注入到第1模具200内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固化而成的1次绝缘树脂体51与第1汇流条20一体化,从而形成1次成形构件60(图14、图15)。之后,自第1模具200取下1次成形构件60。1次成形构件60由第1汇流条20与1次绝缘树脂体51构成。
图14是以单品的状态自正面方向观察1次成形构件60的立体图。图15~图16表示第2汇流条40、第3汇流条30、第4汇流条10组装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状态的图。图15是自正面方向观察1次成形构件60的立体图,图16是主视图。
如图14所示,1次成形构件60的1次绝缘树脂体51呈圆盘状。1次成形构件60在正面侧具有供第2汇流条40的主体部41抵接的环状的第1抵接面51A、沿第1抵接面51A的外周突出的外肋51D、以及沿第1抵接面51A的内周突出的内肋51F。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第1抵接面51A形成为沿着第2汇流条40的主体部41的环状的平面。
外肋51D在内周具有第1台阶部51B。第1台阶部51B抵接于第2汇流条40的主体部41的外周。第1台阶部51B具有供第2汇流条40的延长部41J卡合的缺口部51X和供突出部43卡合的缺口部51Y。由此,对第2汇流条40进行相对于1次成形构件60的周向定位。
内肋51F在外周具有第2台阶部51C。第2台阶部51C抵接于第2汇流条40的主体部41的内周。
图17是以单品的状态自背面方向观察1次成形构件60的立体图。图18以及图20是表示第2汇流条40、第3汇流条30、第4汇流条10组装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8是自背面方向观察1次成形构件60的立体图,图19是后视图。
如图17所示,1次成形构件60在背面侧具有供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以及第3汇流条30的第1主体部31G抵接的第2抵接面51K、以及供第3汇流条30的第2主体部31H抵接的第3抵接面51L。在第2抵接面51K与第3抵接面51L之间形成有轴向的台阶部51I、台阶部51J。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第2抵接面51K形成为沿着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以及第3汇流条30的第1主体部31G的圆弧状的平面。
1次成形构件60具有沿第2抵接面51K的外周突出的外肋51S和沿第2抵接面51K的内周突出的内肋51T。
外肋51S在内周具有第3台阶部51M。第3台阶部51M抵接于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的外周以及第3汇流条30的第1主体部31G的外周。第3台阶部51M切出缺口而形成有供突出部13、33以及延伸设置部24、44等卡合的部位。
内肋51T在外周具有第4台阶部51N。第4台阶部51N抵接于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的内周以及第3汇流条30的第1主体部31G的内周。
第3抵接面51L形成为沿着第3汇流条30的第2主体部31H的圆弧状的平面。
1次成形构件60在背面侧具有沿第3抵接面51L的外周突出的外肋51W和沿第3抵接面51L的内周突出的内肋51Z。
外肋51W在内周具有第5台阶部51U。第5台阶部51U抵接于第3汇流条30的第2主体部31H的外周。第5台阶部51U切出缺口而形成有供突出部33以及延伸设置部14、44等卡合的部位。
内肋51Z在外周具有第6台阶部51V。第6台阶部51V抵接于第3汇流条30的第2主体部31H的内周。
第3台阶部51M与第5台阶部51U如图19所示那样在同一圆周上延伸,但具有轴向上的高度差。同样,第4台阶部51N与第6台阶部51V在同一圆周上延伸,但具有轴向上的高度差。
图20A是用于说明2次安置工序的示意图。第2模具300包括配置于铅垂方向下方的第2下模301和配置于上方的第2上模302。在第2下模301内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有两根支承构件311、312。支承构件311、312是圆柱状的销。此外,支承构件311、312并不局限于截面呈圆形的销,也可以使用截面呈非圆形的销。
在第2安置工序中,在将第2汇流条40安置于第2下模301内时,将两根支承构件311、312插入到第2汇流条40的定位部41C,从而进行第2汇流条40相对于第2模具300的定位。
在第2安置工序中,在第2汇流条40安置于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在第2汇流条40上载置1次成形构件60,并在1次成形构件60上载置第3汇流条30以及第4汇流条10。第3汇流条30配置为,第1主体部31G抵接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第2抵接面51K而沿周向与第4汇流条10排列,并且第2主体部31H抵接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第3抵接面51L而沿周向与1次成形构件60内的第1汇流条20排列。第3汇流条30的第2主体部31H的顶端与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以沿轴向分离的状态重叠配置。
在如此地于第2下模301上依次层叠第2汇流条40、1次成形构件60、第3汇流条30、第4汇流条10之后,相对于第2下模301闭合第2上模302。
图20B是用于说明2次成形工序的示意图。在第2成形工序中,自设于第2上模302的注入孔313注入加压的绝缘性树脂材料。
在第2成形工序中,第2汇流条40配置为,两根支承构件311、312与定位部41C嵌合,主体部41的外周以及内周抵接于第1台阶部51B以及第2台阶部51C,主体部41的外周抵接于第1台阶部51B。由此,防止第2汇流条40因绝缘性树脂材料的注入压而变形、位置偏移。
此外,在第2汇流条40因绝缘树脂材料的注入压而被施力的方向被限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取消第1台阶部51B以及第2台阶部51C中的一者。
对于第3汇流条30,第1主体部31G的外周以及内周抵接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第3台阶部51M以及第4台阶部51N,第2主体部31H的外周以及内周抵接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第5台阶部51U以及第6台阶部51V。由此,防止第3汇流条30因绝缘性树脂材料的注入压而变形。
第4汇流条10的主体部11的外周以及内周抵接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第3台阶部51M以及第4台阶部51N,从而防止该第4汇流条10因绝缘性树脂材料的注入压而变形。
此外,在第3汇流条30以及第4汇流条10因绝缘树脂材料的注入压而被施力的方向被限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取消第3台阶部51M以及第4台阶部51N中的一者、第5台阶部51U以及第6台阶部51V中的一者。
通过使注入到第2模具300内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固化而形成与第2汇流条40、1次成形构件60、第3汇流条30、以及第4汇流条10一体化的2次绝缘树脂体52(参照图2)。汇流条单元1的绝缘性树脂体50由利用1次成形工序形成的1次绝缘树脂体51和利用2次成形工序形成于1次绝缘树脂体51周围的2次绝缘树脂体52构成。之后,自第2模具300取下2次绝缘树脂体52。如此制造图2所示的汇流条单元1。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使用绝缘性树脂材料嵌入成形多个汇流条10、20、30、40的汇流条单元1的制造方法包含将第1汇流条20配设于第1模具200内的1次安置工序、向第1模具200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而嵌入成形具有第1台阶部51B、第2台阶部51C的1次成形构件60的1次成形工序、将1次成形构件60与剩余的第2汇流条40、第3汇流条30、第4汇流条10层叠配设于第2模具300内的2次安置工序、以及向第2模具300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并执行嵌入成形从而形成汇流条单元1的2次成形工序。在2次安置工序中,以使第2汇流条40的定位部41C嵌合于第2模具300的支承构件311、312的方式配置第2汇流条40,并且配置成第2汇流条40的外周以及内周中的至少一者抵接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第1台阶部51B、第2台阶部51C。
由此,在2次安置工序中,通过将支承构件311、312与第2汇流条40的定位部41C嵌合而更可靠地进行第2汇流条40以及1次成形构件60相对于第2模具300的定位,并且利用注入第2模具300内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的压力而使第2汇流条40的外周、内周抵接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第1台阶部51B、第2台阶部51C,从而防止第2汇流条40的位置偏移。由此,确保第2汇流条40在汇流条单元1中的位置精度。
1次成形构件60在一端面具有供第2汇流条40的外周以及内周中的至少一者抵接的第1台阶部51B、第2台阶部51C,并在另一端面具有供第3汇流条30的外周以及内周中的至少一者抵接的第3台阶部51M、第4台阶部51N、第5台阶部51U、第6台阶部51V。
在2次成形工序中,利用注入到第2模具300内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的压力使沿轴向偏置的第1主体部31G以及第2主体部31H的外周、内周抵接于形成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第3台阶部51M、第4台阶部51N以及第5台阶部51U、第6台阶部51V,从而防止了第3汇流条30的位置偏移。由此,确保第3汇流条30在汇流条单元1中的位置精度。
在2次成型工序中,利用注入第2模具300内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的注入压使沿轴向偏置的第1主体部31G以及第2主体部31H的外周抵接于形成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第3台阶部51M、第5台阶部51U,从而防止第3汇流条30的位置偏移。同样,利用注入第2模具300内的绝缘性树脂材料的注入压使沿轴向偏置的第1主体部31G以及第2主体部31H的内周抵接于形成于1次成形构件60的第4台阶部51N、第6台阶部51V,从而防止第3汇流条30的位置偏移。由此,确保第3汇流条30在汇流条单元1中的位置精度。
由于外肋51D的第1台阶部51B具有自第2汇流条40的外周突出的延长部41J、卡合于突出部43的缺口部51X、51Y,因此进行第2汇流条40相对于1次成形构件60的周向定位。
此外,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设置自第2汇流条40的内周突出的部位,并使该部位卡合于在内肋51T的第4台阶部51N上形成的缺口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仅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其宗旨并不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位部41C、21C形成为贯穿主体部41、21的孔,但是也可以切除主体部41、21的一部分而形成、使主体部41、21的一部分凹陷成凹状而形成。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与各相对应的两个线圈彼此相对配置,并将各相的线圈111~114、121~124、131~134连接成两串联两并联,但也可以使三个以上的线圈彼此相对配置。即,若使三个线圈彼此相对配置则成为三串联两并联,若使四个线圈彼此相对配置则成为四串联两并联。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12个线圈111~114、121~124、131~134的三相交流马达,但线圈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伴随着设于定子的线圈的数量的增加而分别设置多个第1~第3汇流条。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汇流条单元1中将第1~第4汇流条20、40、30、10以第4汇流条10、第1汇流条20、第3汇流条30、第2汇流条40的顺序配设,但也可以是其他的排列顺序。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包括4种汇流条10、20、30、40的情况,但也可以对应于马达的种类而采用具有3种以下或者5种以上的汇流条的结构。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各相线圈的一端借助中性点而连接的、与星形接线的定子对应的汇流条单元,但也可以是与三角接线的定子对应的汇流条单元。在该情况下,汇流条单元成为不具备中性点用汇流条的汇流条单元。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汇流条单元1连接于通过电力而产生动力的马达的情况,但也能够利用于通过动力而产生电力的发电机。
本申请基于2013年3月8日向日本国特许厅提出申请的特愿2013-047245要求优先权,并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照的方式编入到本说明书中。

Claims (4)

1.一种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使用绝缘性树脂材料而嵌入成形多个汇流条,其中,
该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包含:
1次安置工序,将上述多个汇流条中的一部分汇流条配设于第1模具内;
1次成形工序,向上述第1模具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而执行嵌入成形,从而形成具有台阶部的1次成形构件;
2次安置工序,将上述多个汇流条中的剩余的汇流条与上述1次成形构件层叠配设于第2模具内;以及
2次成形工序,向上述第2模具内注入绝缘性树脂材料而执行嵌入成形,从而形成上述汇流条单元;
在上述2次安置工序中,以上述剩余的汇流条的外周以及内周中的至少一者抵接于上述1次成形构件的上述台阶部的方式将上述剩余的汇流条配置于上述第2模具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汇流条单元包括对与定子的各相对应的线圈进行电连接的第1汇流条、第2汇流条以及第3汇流条,
在上述1次安置工序中,在上述第1模具内配设上述第1汇流条,
在上述1次成形工序中,对上述第1汇流条进行嵌入成形而形成上述1次成形构件,
在上述2次安置工序中,依次层叠上述第2汇流条、上述1次成形构件、上述第3汇流条,并且以上述第2汇流条的定位部嵌合于上述第2模具的上述支承构件、上述第2汇流条的外周以及内周中的至少一者抵接于在上述1次成形构件上形成的上述台阶部的方式配置上述第2汇流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1次成形构件在一端面具有供上述第2汇流条的外周以及内周中的至少一者抵接的上述台阶部,并在另一端面具有供上述第3汇流条的外周以及内周中的至少一者抵接的上述台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台阶部具有与自上述汇流条的外周或者内周突出的部位卡合的缺口部。
CN201480011525.3A 2013-03-08 2014-01-27 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50094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7245 2013-03-08
JP2013047245A JP6190599B2 (ja) 2013-03-08 2013-03-08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PCT/JP2014/051644 WO2014136496A1 (ja) 2013-03-08 2014-01-27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9427A true CN105009427A (zh) 2015-10-28

Family

ID=51491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1525.3A Pending CN105009427A (zh) 2013-03-08 2014-01-27 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36187A1 (zh)
JP (1) JP6190599B2 (zh)
CN (1) CN105009427A (zh)
WO (1) WO2014136496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2863A (zh) * 2016-12-23 2018-07-03 标立电机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
CN108475956A (zh) * 2016-01-08 2018-08-31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电机的具有用于定子线圈的互联装置的定子和具有这种定子的电机
CN109075654A (zh) * 2016-04-27 2018-12-2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电源端子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
CN109983661A (zh) * 2016-12-05 2019-07-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用于电动马达的定子的母线单元
CN111033958A (zh) * 2017-09-28 2020-04-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1052557A (zh) * 2017-09-28 2020-04-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1386647A (zh) * 2017-11-27 2020-07-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N111628370A (zh) * 2019-02-28 2020-09-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汇流条部件、汇流条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2152336A (zh) * 2019-06-26 2020-12-29 源捷公司 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组件
CN112743749A (zh) * 2017-04-04 2021-05-04 大山电子株式会社 汇流条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而制造的汇流条
CN113924714A (zh) * 2019-06-06 2022-01-1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单元及马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04935A1 (de) * 2016-03-24 2017-09-28 Robert Bosch Gmbh Verschaltungsplatte für einen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2017208871A (ja) * 2016-05-16 2017-11-24 Kyb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回転電機
CN110770626B (zh) 2017-06-21 2022-04-01 依视路国际公司 光学物品的制造方法和光学成形设备
FR3079368B1 (fr) * 2018-03-23 2020-05-08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DE102018207224A1 (de) * 2018-05-09 2019-11-1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102018207787B3 (de) * 2018-05-17 2019-10-10 Magna Powertrain Bad Homburg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n und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WO2020015856A1 (de) * 2018-07-19 2020-01-23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lektromotor mit einer verschaltungs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motors mit einer verschaltungseinheit
DE102018121358A1 (de) * 2018-08-31 2020-03-05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Busbarverbinder für eine Verbindung zwischen einem Elektromotor und einem Inverter
DE102018126776A1 (de) * 2018-10-26 2020-04-30 Nidec Corporation Elektromotor mit kompakter Sammelschieneneinheit
DE102018126777A1 (de) * 2018-10-26 2020-04-30 Nidec Gpm Gmbh Pumpe aufweisend einen Elektromotor mit kompakter Sammelschieneneinheit
US11438680B2 (en) * 2019-02-28 2022-09-0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Transducer for converting between electrical energy and mechanical energy
DE102019213538A1 (de) * 2019-09-05 2021-03-11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Elektromotor
DE102019216281A1 (de) * 2019-10-23 2021-04-2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Isolationskörper eines Stators mit erhöhter Steifigkeit
JP7487639B2 (ja) * 2020-10-29 2024-05-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機子
DE102021103723A1 (de) 2021-02-17 2022-08-18 Nidec Motors & Actuators (Germany) Gmbh Kompakte Statoranordnung mit Sammelschieneneinheit
JP7491252B2 (ja) * 2021-03-29 2024-05-28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バスバー樹脂成形品
JP2023019701A (ja) * 2021-07-29 2023-02-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の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DE102021124005A1 (de) 2021-09-16 2023-03-16 Nidec Corporation Bürstenloser Elektromotor mit flachen Sammelschienen
DE102022102873B4 (de) 2022-02-08 2024-01-18 Nidec Corporation Bürstenlose Gleichstrommotor mit gestufter Sammelschiene
DE102022120298A1 (de) 2022-08-11 2024-02-22 Minebea Mitsumi Inc. Bürstenloser Gleichstrommotor und Verschaltungselem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60584A (ja) * 2010-02-02 2011-08-18 Sugiyama Seisakusho:Kk 回転電機用ターミナルの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及び回転電機用ターミナル並びに回転電機用ターミナルのインサート成形型
CN102179884A (zh) * 2009-12-16 2011-09-14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插入成形方法和插入成形品
JP2012143019A (ja) * 2010-12-28 2012-07-26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の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82047A (ja) * 2011-03-02 2012-09-2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バスバー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782996A (zh) * 2010-03-03 2012-11-1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制造转子的方法和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8860B2 (ja) * 1991-02-18 2000-08-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金属部材の樹脂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
JP2003134759A (ja) * 2001-10-26 2003-05-0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車両用薄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集中配電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623920B2 (ja) * 2011-01-14 2014-11-1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二重成型品、二重成型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9884A (zh) * 2009-12-16 2011-09-14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插入成形方法和插入成形品
JP2011160584A (ja) * 2010-02-02 2011-08-18 Sugiyama Seisakusho:Kk 回転電機用ターミナルのインサート成形方法及び回転電機用ターミナル並びに回転電機用ターミナルのインサート成形型
CN102782996A (zh) * 2010-03-03 2012-11-1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制造转子的方法和马达
JP2012143019A (ja) * 2010-12-28 2012-07-26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の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82047A (ja) * 2011-03-02 2012-09-2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バスバー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5956A (zh) * 2016-01-08 2018-08-31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电机的具有用于定子线圈的互联装置的定子和具有这种定子的电机
CN108475956B (zh) * 2016-01-08 2020-08-11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电机的具有用于定子线圈的互联装置的定子和具有这种定子的电机
CN109075654B (zh) * 2016-04-27 2021-01-2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电源端子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
CN109075654A (zh) * 2016-04-27 2018-12-2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电源端子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
CN109983661A (zh) * 2016-12-05 2019-07-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用于电动马达的定子的母线单元
CN109983661B (zh) * 2016-12-05 2021-05-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用于电动马达的定子的母线单元
US10998789B2 (en) 2016-12-05 2021-05-04 Nidec Corporation Busbar unit for a stator of an electric motor
CN108242863A (zh) * 2016-12-23 2018-07-03 标立电机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
CN108242863B (zh) * 2016-12-23 2020-10-16 标立电机有限公司 无刷电机
CN112743749A (zh) * 2017-04-04 2021-05-04 大山电子株式会社 汇流条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而制造的汇流条
CN111033958A (zh) * 2017-09-28 2020-04-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1052557A (zh) * 2017-09-28 2020-04-2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1052557B (zh) * 2017-09-28 2022-04-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1033958B (zh) * 2017-09-28 2022-04-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1386647B (zh) * 2017-11-27 2022-07-1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N111386647A (zh) * 2017-11-27 2020-07-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N111628370A (zh) * 2019-02-28 2020-09-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汇流条部件、汇流条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3924714A (zh) * 2019-06-06 2022-01-1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单元及马达
CN112152336A (zh) * 2019-06-26 2020-12-29 源捷公司 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组件
CN112152336B (zh) * 2019-06-26 2023-11-07 源捷公司 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36187A1 (en) 2016-02-04
WO2014136496A1 (ja) 2014-09-12
JP2014176212A (ja) 2014-09-22
JP6190599B2 (ja) 2017-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9427A (zh) 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US9997972B2 (en) Bus bar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bus bar unit
CN105027393A (zh) 汇流条单元
JP6053002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CN104541438B (zh) 汇流条单元
CN105027392A (zh) 汇流条单元
JP6155057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製造方法及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CN102668332B (zh) 定子以及用于定子的单位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05359386B (zh)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CN101728888B (zh) 用于电机线圈的配线部件
EP2696476A1 (en) St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tator
CN104025425A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
JP2013090561A (ja)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コ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8750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9859784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及其变压器
CN217135254U (zh) 包塑定子及应用其的电机
CN114552913A (zh) 电枢绕组的绕制成型模具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KAYABA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